政权创建

2024-04-27

政权创建(通用6篇)

篇1:政权创建

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包括四大板块的内容,即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红军长征。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二、说目标

1、知识识记

主要让学生记住南昌起义、毛泽东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红军开始长征、遵义会议、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和长征胜利结束。

2、能力培养

1看图表达;介绍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主要事例和英雄业绩。○2分析理解: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的正确性。○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认识南昌起义的意义、中国革命道路的特点、长征胜利的意义,并用长征精神激励自己今后的生活。

三、说重点、难点

1、我认为本课的重点一个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一个是遵义会议。

2、难点也有两个,一个是如何深入浅出的分析中国革命所走的道路,一个是如何详略得当的介绍本课集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四、说授课思路

1、努力凸现学生自学为主的精神。在整堂课中,努力按照我校创设的“十六字教学模式”进行。第一步在学生明确目标后,我将自主学习的内容设计成小简答题和填空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自学。在完成一站的学习后,让学生以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展示过程中,让学生得到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过程。同时提出问题。

2、小组合作探究。a、中共为什么要在南昌发动起义?南昌起义既然损失严重,最后被迫撤离,为什么还要定“八一”为进军节?b、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正确革命道路的?c、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3、展示点拨。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从课文资料中筛选了四处比较有意思的材料: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生活材料);二:井冈山会师(朱毛会师)三:井冈山会师后成立的工农红军为何称“第四军”?四:补充了几处红军前四次反围剿中使用过的战术。这几处材料,虽然不是课文重点内容,但是适当的穿插于教学中,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当然,兴趣点没有长篇大论地讲,只是一两句话简言代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即可。我在教学中主要对五个问题进行了点拨讲解。(1)、“南昌起义”的意义。

(2)、对“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理解。(3)、红军为什么要长征。(4)、长征中的主要事件。(5)、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4、处理疑难问题的方法

(1)、“南昌起义”的意义虽然只有短短两句话,但每句话都比较长,一般学生来说还是难以记住。于是我将其分解,分别记住几个第一:第一枪;第一步;第一支队伍;学生理解了这几个第一的意思之后,再去背诵,会更加感性一些,效果也好多了。

(2)、对“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这个问题的处理,我没有正面解释,而是在学习完“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之后,补充了一个问题:

学生比较: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的结果有什么相同点?为什么会这样?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通过对比两次起义的结局,从其失败的根源中得出一个教训:大城市附近敌强我弱,难免失败。而中国农村人口占90%以上,深入农村,发动农民成为无产阶级的同盟军,是革命的必须。因此应该在农村广泛地建立根据地。同时出示根据地分布示意图,让学生直观的看一下各根据地位置。学生自然而然明白了什么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3)、红军长征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但是内容比较散,在让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处理问题的情况,我主要点拨了三个知识点:

1: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这个问题书中没有直接的答案,所以学生看了书后,归纳不出来。于是我补充了一部分材料,将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进行了比较: 前四次反围剿

指 挥 者: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游击战、运动战、诱敌深入、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 第五次反围剿

指 挥 者: 博古、李德、周恩来(三人团)

阵地战、消耗战、死打硬拼

最终得出:正是因为“左倾”领导人的错误指挥,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被迫长征。

2:长征中发生的一些主要事件。○学生在自学看书之后,对主要事件的名称很难找全,甚至对哪些是主要事件也很难说清楚,最多的能回答出三四个。于是,我借用多媒体出示长征中的一些图片及材料,让学生根据提示找出长征途中的一些主要事件,这样做的效果就好多了。同时,根据这些事件的发生,让学生也体会到了自己应该学习哪些长征精神。

3: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为了降低难度,我借用《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来让学生记住起止时间、长征路上的几个重要地名:瑞金——遵义——会宁。同时根据这幅示意图设计了五个问题,学生记住了这五个问题,“红军长征”这一部分的知识点就基本落实到位了。

5、训练贯串始终,时时抓好落实。

我在教学中,除去第三板块外,其余每个板块都设计了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强化对学生的训练。在“红军长征”部分,我选用了《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和《描写红军的诗》,来落实有关知识点。同时,教材中涉及到“南昌起义的意义;”、“井冈山会师”的意义、“遵义会议的内容;”、“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四处内容需要背诵,我也尽可能地落实到位。另外,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选用了一部分中考题,使学生及时了解中考动向,提前接受中考题的熏陶。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陵川第三种学校 姓名: 程春兰 邮编:048300

篇2:政权创建

学习目标:

1、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的基本史实。掌握红军长征路线,了解遵义会议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2、通过学习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开辟井冈山革命道路,明白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3、通过学习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北伐战争》,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大大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就在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然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今天我们学习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二、学案引导 自主学习

(一)阅读“南昌起义”,探究下列问题:

1、南昌起义的时间:1927年8月1日 2.主要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

3、经过:占领南昌后南下广东,受挫后转战湘南

4、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二)阅读“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探究下列问题:

1、秋收起义的时间:1927年9月。地点:湘赣边界。领导人:毛泽东。

结果: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意义: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2、井冈山会师的时间:1928年4月。会师部队: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民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队伍会师。结果: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意义: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

(三)阅读“红军长征”,探究下列问题:

1、长征的原因:1933年10月,由于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 进行战略转移。

2、长征开始的时间:1934 年10月。

3、长征的路线(红一方面军):①从瑞金出发(1934.10)②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③渡过湘江------④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⑤渡过乌江,占领遵义(重要事件:召开遵义会议)------⑥四渡赤水-------⑦渡过金沙江________(意义:跳出敌人的包围)-------⑧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⑨翻过雪山-----⑩通过草地--------⑾进入甘肃-------⑿到达陕北吴起镇(1935.10)。

4、遵义会议的主要决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5、遵义会议的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时间:1935年10月。

地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

7、红军三大主力会师。(1)时间:1936年10月(2)地点:甘肃会宁

(3)会师部队: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

(4)意义: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8、长征胜利的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三、聚焦主题 合作探究 探究一:南昌起义

活动一:播放南昌起义的录像,要求学生讲述南昌起义的基本过程,包括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起因、经过、结果等让学生掌握起义的领导人。指导学生看书: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

[小组讨论]:

1、你认为从大革命的失败中,共产党人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2、南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对于中共来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为什么我国将南昌起义纪念日定为建军节吗?

[归纳] 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共决定用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南昌起义 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的武装斗争,是反抗国民党叛变革命、实施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人民军队的创建。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的光荣节日。

探究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活动二:看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及文中的小字内容。简述秋收起义的经过和结果。出示“井冈山会师”图片,鼓励学生讲述“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革命的第一支坚强的革命的武装建立了。组织学生讲革命故事:“朱德的扁担”。

[小组讨论]

1、井冈山在那儿?是一个什么样地区?为什么要在那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的影响。

[归纳]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革命群众基础好,敌人统治力量薄弱;远高中心城市,四周都是产粮区,很利于军事割据。结合前面所了解到的中国革命失败的教训和井冈山地区的客观条件分析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它为大革命失败后继续坚持革命斗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它犹如中国革命的一点“星星之火”,终会形成“燎原之势”。

3、井冈山会师对中国革命具有怎样的深远影响?

[归纳]井冈山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党开始真正拥有自己掌握的坚强军队,确保中国革命能继续进行,朱德、毛泽东会师,结下深厚友谊,共同领导中国革命前进。

探究三: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

活动三:认真看课文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开始、经过等。

[小组讨论]

1、为什么前4次红军的反围剿都取得了胜利而第5次反围剿却失败了呢? 中央红军为什么要放弃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长征)呢?

2、红军是什么时候开始长征的?红军长征的出发点在哪里?

3、我们的红军战士从“瑞金”出发之后遇到了哪些困难?红军要冲破多少道敌人的封锁线?

4、渡过“湘江”之后,红军改向哪里前进?渡过“乌江”之后红军占领了什么地方?在“遵义”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件事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归纳]由于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又渡过乌江,解放遵义,在那里召开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探究四:长征的胜利 活动四:看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数数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在图上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的位置。依据中央红军长征路线,说出红军渡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

[小组讨论] 1、红军在长征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既然在长征中红军遇到了那么多的困难,为什么红军还能够取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 3、红军依靠什么克服了长征中的种种困难? 4、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5、我们要学习红军哪些精神?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弘扬“长征精神”?

四、达标检测 反馈矫正

(一)单项选择

1、下列有关南昌起义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A)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为争取革命新局面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C.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D.保存了党和红军的骨干力量

2、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B)A.中央革命根据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D.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3、毛泽东之所以选井冈山作为革命根据地是因为①离大城市较运,敌人统治力量薄弱②群众基础较好③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④附近农产品丰富,便于筹粮筹款(A)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1927年,毛泽东在一首诗里这样写到:“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B)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井冈山会师 D.广州起义

5、井冈山会师的双方是(D)

A、朱德、毛泽东的队伍——陈毅的队伍B、朱德、陈毅的队伍——刘伯承的队伍 C、朱德、周恩来的队伍——毛泽东的队伍D、朱德、陈毅的队伍——毛泽东的队伍

6、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说:“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B)

①武昌起义 ②黄埔军校的创办 ③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中国共产党走上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始于(B)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8、毛泽东从秋收起义中总结出具有历史意义的一项英明举措是(D)

A、肯定“八七会议” B、兵分三路,全力进攻长沙 C、整顿工农革命军 D、放弃攻打城市,转向农村进军

9.CCTV 综合频道从2011 年5 月下旬开始播出电视连续剧《红色摇篮》,该剧再现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江西等南方各省根据地的战斗生活。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要对象是(D)

A.清政府反动统治 B.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C.日本侵略者 D.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10、美国某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C)

A.实现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B.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11、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人民已经醒来。但是,正如鲁迅所说的“人生最痛苦的事,是梦醒了发现无处可走”。下列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革命道路的事件是(D)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C.国民大革命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2、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这主要是因为(A)

A.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始 B.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C.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粉碎了国民党的四次“围剿”

D.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山势高大,主要山峰海拔都在千米以上。井冈山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4%,景区内拥有各种植物3800多种。

材料2(井冈山)反动力量薄弱。这里还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党的组织基础,并且留有一定数量的农民自卫军。

材料3 “上山(井冈山)之后,毛泽东还提出:红军要严格执行‘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的三大纪律和‘上门板,捆稻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的六项注意。” 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解答毛泽东当初选择井冈山作为根据地的原因。

答:城市里敌人力量强大,敌强我弱,在大城市起义不可能取得成功。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在那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可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

(2)请你进一步解答工农革命军能够在井冈山站稳脚跟的原因是什么?

答:井冈山地区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附近农产品丰富,红军队伍纪律严明,维护人民利益。

(3)从毛泽东领导军队进攻中心城市受挫后,进军井冈山成功开辟革命根据地的事件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方针政策。

14、“实是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精髓。请你以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向农村进军为例,说明这一思想是如何体现的?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答:秋收起义时,城市里敌人力量强大,敌强我弱,在大城市起义难以取得胜利,而以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为落脚点,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也是实是求是精神的体现。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5、阅读下列材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长征》

请回答:

1、“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远征”结束于哪一年? 答: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6年。

2、“金沙水拍云崖暖”指长征途中什么事?有何重大意义?使红军在远征途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强渡金沙江。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和英明决策。(3)“三军”有哪三军?“尽开颜”指什么事件? 答: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三方面军。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4)这次“远征”有何历史意义?

答: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5)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答: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篇3:明代危害政权犯罪研究

一、明代的刑事立法思想

明代的立法思想是“明刑弼教”思想,这一思想早在唐律中就已经出现,《唐律疏议》中对明刑弼教的阐释是“: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1]28其内涵与朱元璋希望重典治吏和安抚百姓的双重政治目的相契合,因此在立法上采取了这一思想。对于这一立法思想的定位,明代的邱浚的阐述更为具体,他认为 “明刑弼教”的内涵就是“德立、刑行、政成、事时、典从、礼顺,六者为治之要也”“,然是六者,德刑其大者也”。此处不仅把德刑相提并论,而且认为刑是治国六要中十分重要的方面。但赋予刑罚在国家治理中如此重要的地位,却与传统儒家对刑罚的看法形成鲜明的对比[2]79。朱元璋也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3]故认为只有“以德化天下”与“张刑制具以齐之”,方能治得天下太平、国富民强。在德与刑的关系上,朱元璋认为德礼是用来指导人的行为的,而刑罚是用来制止和惩罚不道德、不法的行为的,因此在刑事立法上,明代一直强调刑罚对道德的维护,同时强调刑的惩罚与威慑作用。这种德刑兼具的思想在维护政治统治的根本上其体现就十分明确了,政治统治是国家稳定的根本,是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不可触动的底线,因此在这上面无法体现“德礼”的引导,更多地强调的是刑的制裁与威慑。所以,纵观整个明代立法,在危害政权罪的规范与惩治上都十分严格与残酷。

二、明代的危害政权罪的规范与实施

1.明代危害政权罪的规范。明代的刑事立法集中体现在《大明律》 上,在明成祖之前《大诰》也是影响较大的法律形式,在明代初期其作用甚至胜过《大明律》。早在明代建立以前的吴元年,朱元璋就命令李善长等人制定法律,在明代建立以后,又经过三十年《大明律》才得以完成。《大明律》共七篇三十卷,四百六十条。在内容上一卷为名例律, 其内容主要是五刑、十恶、八议等原则性、指导性的制度,相当于现代刑罚中的总则;卷二为吏律,是对职官和公式进行规范的部分,其内容与现代的行政法和组织法的内容相近;卷三是户律,包含户役、田宅、婚姻、仓库、钱债等等,相当于现代法律中的民法;卷四是礼律,规范祭祀、礼仪等;卷五为兵律;卷六规范的是盗贼、人命、斗殴、网捕以及断狱等刑事犯罪与刑事诉讼的内容;最后一卷规范的是公事,主要是造河、河防等。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部综合性的法典。在这部法典中危害政权罪主要规范在第二卷和第六卷中,包含了反逆大罪、奸党罪和官吏结交罪等等。

“谋反”和”谋大逆”是明代最严重的犯罪,都属于反逆大罪的范畴,明律对这些犯罪的规范与处罚采取加重的原则,《大明律》规定: “凡谋反及大逆,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祖父、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仲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年十六以上,不论笃疾废疾者,皆斩;其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姊妹、若子之妻妾,给付功臣之家为奴,财产入官。”[4]从法条的内容可以看出,明代对于叛逆罪的处罚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刑罚极其残酷。凌迟刑是一种极为残酷的刑罚方式,在秦代以后只有宋代短暂出现过,作为常性更是只在宋神宗以后到南宋末年的一小段时间。而在明代,对于反逆罪的处罚就是凌迟,足见刑罚之残酷。其次,刑及范围之广。对于犯罪的男性的处罚,在明代法条里,不仅对本人进行处罚,还对男性的直系血亲及旁系血亲处以斩首的处罚,女性亲属则发配为奴,足见刑及范围之广。最后,刑罚执行之严。按照中国古代的一般的刑罚理念,恤刑观念在汉代以后一直是刑罚的一个重要观念,即对于老、弱、妇、幼以及残疾一般都不予处罚或者减轻处罚,而在明代的侵害皇权罪当中, 则没有得以体现,通观明代刑罚规范,在其他罪的刑罚上则体现得较为明显,由此可见,明代在危害皇权罪的处罚上,执行力度之严格。

明太祖为了确保江山永葆子孙永济,严格控制官员权力,其中奸党罪就是这些思想在法律上的体现。奸党罪是明代“创设”的新罪,在唐律以及之后的宋元律中都没有发现。《大明律》规定“:若在朝官员, 紊乱朝政者,亦斩”“;若刑部及大小各衙门官吏不执法律,听从上司主使,出入人罪者,罪亦如之”。此外,明律中还明文规定官员不得结交,否则也要处以极刑,在《大明律》中就有这样的规定“:凡诸衙门官吏,若与内官及近侍人员互相交结,漏泄事情,寅缘作弊,而附同奏启者,皆斩,妻子流二千里安置。”除了法律规定,朱元璋为了防止内外官员勾结,还在宫中制作了“铁牌令”,即将一贴牌至于宫中,上书: “内宦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这些法律规定都反映了明代在官吏结交上控制得十分严格,防止内外勾结危害皇家的政权统治。

2.明代危害政权罪的实施。明代的危害政权犯罪不仅法律规定的严格,在执行上则更能体现法律对皇权的维护,尤其在建国之初, 这些罪名在政治斗争中起到工具作用,成为明太祖杀害功臣和权臣的手段。谋反罪是明代早期实施犯罪最广、杀害大臣最多的罪名之一。谋反罪在明代的实施最显著的特点是扩大适用性和从严适用性。 扩大适用是指在使用时包括的行为范围更广,比如《大明律》中扩大了“十恶”的范围,同时对于犯了谋反罪的罪犯,其知情者甚至接触者都要处罚,在《大明律·刑律·盗贼》中就这么规定“:知情故纵隐匿者斩。有所捕获者,民授以民官,军授以军职,仍将犯人财产全部充赏”, “而知首告,官为捕获者,止给财产”。从严适用性在明律中也第一体现,变现为对于犯了涉嫌危害政权的犯罪行为的,部分情节,一律以谋反罪处罚。结党罪的规定在明代早期执行的十分频繁,甚至说过分泛滥,那一时期众多的开国功臣都被以这一罪名杀害,据史书记载, 洪武年间以奸党罪被判处极刑的人数达数百万“,公、诸侯诸宿将坐奸党,先后丽法,稀得免者”[5]。关于结交罪的规定,在明代早期执行的较好,而到了明代中后期这些规范都没有得以执行,到了后期宦官干预朝政,其严重危害政权统治的程度远甚于之前的历代。

篇4:日本:诞生石原政权?

丑闻迭生

从今年1月第154届国会召开以来,一些政党领袖、国会议员因各类丑闻纷纷落马,以至本届国会被称为“丑闻国会”。

首先被揭露出来的是国会议员铃木宗男。年初铃木作为自民党内保守派的代表支持外务省官员抵制外相田中真纪子进行的改革,造成国会混乱,以致无法通过2001年度第二次补充预算案,并导致田中外相被解职。其后,他利用职权更改外务省关于参加投标资格文件的违法行为被揭露而提出退党,随后被逮捕。

紧接着,众议院议员、自民党前干事长加藤一事务所的前代表接受某商家贿赂和逃税一事被揭露,自民党接受加藤退党的申请,加藤同时辞去加藤派会长的职务。其后国会议员、社民党前政审会长元清美因秘书录用和报酬问题违反规定而辞去议员职务。4月,又有自民党干事长山崎拓的绯闻事件。7月的《朝日新闻》又揭露出小泉纯一郎在担任首相之前连续四年以交纳会费名义向六家中小企业收取政治捐款的丑闻。8月9日,前外相田中真纪子被指控涉嫌挪用其秘书薪水而被迫辞去国会议员职务。

丑闻事件引发了一系列人事变动,这种变动加快了自民党各派和朝野各党之间力量的消长和重组,使自民党遭受重创,“YKK”(分别是山崎拓、加藤一、小泉纯一郎三人名字的字头)联合已经难以成军,小泉内阁的基础已经动摇,甚至小泉为了保住自己的宝座也不惜要“搞垮自民党”。民主党更是利用9月的代表选举把斗争目标直接指向政权交替,他们以取代小泉作为竞选口号,甚至有民主党和自由党联手打倒小泉的动向。在野党的政党格局也在发生变化,社民党的影响在进一步缩小。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朝野政党中年轻力量重新集聚,自民党年轻议员先后结成“创造自民党明日之会”和“明后日会”等,民主党年轻议员也奋起挑战党的领导权,组成团体,积极参与9月的民主党代表选举。目前年轻议员在要求改革方面已经超越党派界限,一致要求推动政界改组的进行。

诞生石原政

在经济低迷、政局动荡的形势下,日本国民对政治失去兴趣,对政治家失去信任。而新民族主义和新国家主义在日本社会的影响却逐渐扩大。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就是其主要代表。

支持石原的舆论认为,日本现有的政党无法引领日本走出困境,原本希望小泉当政能给日本带来新局面,但却令人大失所望,因此日本需要有新的政治领袖。

石原慎太郎以著有《日本可以说“不”》为舆论所关注。他最近的观点反映在今年3月出版的《文艺春秋》上。他认为解决当前日本的问题,不能只看日本国内,那样日本经济永远不能复苏。他称造成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的原因是美国的高利率政策夺去了日本人用血汗赚的钱,是美国的掠夺;亚洲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也是美国的阴谋;日本要对付美国就要实行新的“脱美入亚”。他把亚洲分为三个地区:第一个地区是除了印支三国以外的东盟、韩国、台湾;第二个地区是中国大陆;第三个地区是前两个地区以外的广大周边地区。石原设想日本要和第一个地区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形成日元区,利用经济、技术优势在东亚发挥中枢作用,成为东亚的“指挥塔”。这样日本才能和美国、中国展开竞争(他把美国和中国比作前门虎、后门狼),实现国家的重建。

石原的思想反映了日本要求摆脱经济困境的焦灼感,迎合了当前日本的新民族主义和新国家主义社会思潮,获得了不少人的支持。最近的舆论调查显示,在未来首相人选中石原已经成为小泉之后的第二位人选。目前小泉政权已经出现末期征兆,小泉政权之所以能继续维持,一个重要原因是自民党内尚无人能够接替小泉。目前,自民党已经在为小泉之后进行准备,前干事长古贺诚设想了由麻生太郎、平沼赳夫、高村正彦组成新三驾马车以取代已经瓦解的“YKK”联合,但目前尚未形成气候。日本政坛缺乏领袖人选的局面为石原提供了机会。有人设想,如果来年4月进行统一地方选举或解散众院、实行总选举,那么石原有可能出马组成“石原新党”,并将赢得在东京都的选举,这进而会成为引发政界改组的导火索。石原新党将和自民党或民主党合作,从而在国会中掌握超过半数的席位,诞生石原政权。

篇5: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摘 要:

基层政权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政权的基础和政策方针的落脚点。基层政权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政府行政管理活动,是民政部门的职权与职责范围,其基层政权建设行政活动,只是整个国家基层政权建设活动的一部分。在我国,农村基层政权是我国国家政权系统的基础组织,是国家政权与农村社会融合在一起的桥梁和纽带,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相关法律政策不断调整,各种问题也逐渐凸显。有必要对农村基层政权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结合基层政权改革的途径和措施分析。

关键词:基层政权建设 行政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民政部是国务院管理有关社会行政事务的职能部门,负责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民政部在基层政权建设方面的职责有: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基层政权建设的意见;指导村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推动村务公开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指导城市居民委员会的建设工作,制定社会工作及社区服务管理办法和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社区建设。

一、文献综述

(一)林昭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缺陷浅析》

作者认为现行颁布实施的《村委会组织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1、在强调村民委员会自治权的同时,忽视了加强上级党组织对农村的领导;

2、对农村“两委”关系规定不够明确、具体;

3、对村民委员会组成成员的素质要求不明确;

4、民主进程加快的“海选”,一时与村民素质不相适应;

5、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程序过于复杂,不够灵活、便捷。

(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情况之调查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篇文章主要对村委员与党支部、基层政权之间的关系、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方面的问卷调查做出了总结评述

1、调查表明,在实际调查中,把村委会当成一级政权组织亦或是乡镇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进而把行政工作交给村民委员会去做或者包办代替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的现象普遍存在。回答不知道村委会性质的村民也屡见不鲜。

2、调研发现对象回答村委会成员是直接选举产生的占59%,其中黄石和荆州地区均超过70%,而恩施和十堰地区均没有超过50%。回答村委会是由乡(镇)政府任命或村党支部确定的占34.5%,十堰地区尽高达60%。回答不知道村委会是怎样产生的占6.5%。在很多地方候选人不是村民直接提名的,直接选举仅仅是在候选人已确定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样使得直接选举流于形式。

3、在调研中发现,回答村委员主要是管理村中的公共事务,为村民提供服务的人占52%。可见,村委员作为自治组织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方面不尽人意,这也是村委会缺乏凝结力,村民参与自治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三)《中国乡镇行政管理研究》中国乡镇行政管理研究课题组

该文章主要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究: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管理体制的形成;我国乡镇行政效能的现状分析;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

2、继续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推动农村两个根本转变:我国乡镇行政职能的历史变迁;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政府职能定位。

3、乡镇转变职能的基本内容:实行政企分开;经济调控

4、加强村级管理方式研究,从行政机构到自治组织

5、加强乡镇行政管理素养,提高乡镇行政管理水平

(四)《新时期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思考与对策》刘芳

1、新时期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面临的挑战:农村经济变化对农村基层干部提出新要求;农民迫切要求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愿望对基层政权执政能力提出新要求;农民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对基层民主政治提出新要求;农村广大农民的文化需求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要求;支部建设发展的不平衡对基层政权建设提出新要求。

2、新时期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对策及思考: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树立发展为大一药物,切实增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经济基础;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推进基层政权的法制建设;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农村基层政权的软环境;加强和改进农村党支部建设,增强基层政权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问题与对策》刘 然 胡良琼

作者依据对湖北省一些农村区域的社会调查,认为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分析和研究:

1、权力结构失衡所谓权力结构失衡

2、政权功能的削弱和柔弱

3、政权建设缺乏法制化

从我国国情出发并结合现阶段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所面临的客观实际,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2、坚持和完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核心内容

3、进一步发挥基层政权的职能,是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必要条件

4、切实加强对“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观念的教育,是维系农村基层政权生存的重要举措

5、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是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根本保障

(六)《对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几点思考》岳振业

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路径。

1、完善乡镇行政职能,改进乡镇行政管理方式;

2、优化配置乡镇党政权力结构,形成党政机关有效治理农村的合力;

3、提高乡镇干部素质,改进思想和工作作风。

(七)《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新探》李禄俊

1、科学发展观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新要求

2、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现实困境对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认识不足,一些村干部的素质不高,落后的经济基础与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不适应,农民的经济利益得不到切实保障,村民民主素质存在许多不足。

3、推进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科学发展的措施:完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顺乡镇政权与村级组织的关系,深化乡镇基层政府机构改革,提高乡镇基层干部的素质能力,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实施农村社会资源的合理整合

(八)《湖南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状况调查与研究》黄百炼

作者提出湖南省是农业大省,尽管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有很大的成绩,但要维护农村社区的稳定,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还有许多要做。首先,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还存在很不平衡的状况。其次,权力需要相对集中,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再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干部队伍的状况日益令人担优。90年代中国农村的发展对干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一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了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如果我们现在仍不重视干部队伍建设,这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极为不利的。行政管理缺乏必要的组织规则和规范化的办事程序。

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农村基层政权是我国国家政权的基础。现行宪法第111条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住地区设定的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这一概念,在我国制宪史上首次见于1982年制定的现行宪法。纵观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其制度完善都是以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为契机,并且每一次较大的社会变革,都会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村委会是在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镇政权的过程中在农村逐步建立起来的。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重要标志。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的具体组织者、执行者,选举自己信任的人组成村委会是实行村民自治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是村民自治的内涵。村委员作为村民自治的组织载体,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就是村民自治的内涵。村委员作为村民自治的组织载体。民主决策是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它是指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必须由村民民主讨论,按多数人的意见做出决定。民主监督是保障村民自治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是村民自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三、问题原因

中国农村天南海北,情况千差万差,因此,要制订出一部适合全国各地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确比较困难。当下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过程中日益凸显的问题已在“文献综述”部分做了多方面的阐述,在此不再赘述。本部分主要对出现的原因做简要分析:

第一,条块分割,机构臃肿,层次重叠,削弱了乡镇政府职能。乡镇政府本是担负本行政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发展等方面职能的基层行政组织,但其法律赋予的职能却被条条派出或延伸的机构所肢解。

第二,人员暴增,结构庞杂,管人与治事相脱节。目前全国绝大多数乡镇严重超编,而且结构庞杂。加重了乡镇的财政负荷,又导致管人与治事严重脱节,存在管人与治事的空档。

第三,人员整体素质的制约,基层干部工作缺乏有效有力的监督机制。由于乡镇生活、工作条件差,素质高的人才又留不住,这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另外,村民的整体政治素养不高,知识文化水准有限,参与度不足,这影响了农村村民自治的有效实施。

第五,市场机制跟不上,不利于行政。社会服务机制不健全,使得政府、自治组织只能包揽一切社会事务。再加上相关法律机制尚不完善,缺乏法律依据。我国至今还没有颁布系统完善的乡镇组织法,使得进一步开展工作困难增大

四、浅谈对策

参考多种文献并结合自身实际生活环境,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去完善:

1、明确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

《村委会组织法》第三条对中国共产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和地位,也已作出了阐述。农村党支部的决策权和领导权要在具体的法律条文中能找到操作依据,做到有文可查,有法可依,简便明了,易于操作。当《中国共产党的章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相矛盾时,也必须明确具体的办法。可能碰到的诸如到底“依法”还是“照章”的问题,不能含糊,要组织专家进行具体的研究,订出具体的条文。

2、村委会组成成员任职资格及考核监督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应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办事公道,廉洁奉公,热心为村民服务”是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起码的条件。对明确不符合《村委会组织法》规定的条件的当选人,可以取消当选资格,进行重新选举。这样,就把一些素质能力不好的人以法律的形式,拒之门外,从而树立、引导一种正确的正面的用人导向,净化农村社会风气,防止或减少因选举而引起农村社会稳定。

另外,加强对基层干部等的素质培养也至关重要。多组织干部成员的学习,完善监督机制。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干部评选,敢于指出干部不称职的行为。加强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3、根据当地情况建立一种与村民素质相适应的加快民主进程建设的机制。针对中国农村的国情,针对当地村民的实际受教育情况,针对村民政治意识及参与政治情况,探寻最适宜的制度。对一些明确不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人和事,有职权、有手段、有办法、有依据去管理,既要考虑到让群众选择,又要兼顾到让政府满意,做到群众的“票权”与党委政府的“议权”相结合,上级组织与群众打分各占一定的比例,体现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例如对一些地方,群众素质比较高,则上级组织适当鼓励支持群众政治活动即可;相反,上级组织则需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更要加强宣传政治知识,让群众了解自己的权利。

另外要加大力度提高村民受教育水平,加大宣传力度。据实际调查发现,村民中还大量存在对基本政策不了解,甚至被完全误解的现象。根本原因就是村民的知识水平有限。在农村,应进一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让一些封建落后的思想渐渐失去立足之地。

4、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落实到实际当中,切实保障村民权利。实践调查表明,“包办”“越权”的现象屡见不鲜。对于村民提出的意见和反映的情况没有及时、准确的给予答复和解决。不仅使得村民的利益缺乏保障,也使得村民对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的信任度降低。全面保障村民权利,既需要从制度上、从法律上完善以供法律依据,更要有让村民看得见的实际行动。

参考文献

1、《部门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336页

2、《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情况:调查分析》中国财经政法大学

篇6:基层政权建设提案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政权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政权建设的稳定。基层政权重在基层,直接面对群众是基层政权组织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处于“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位置上,是连结国家与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发挥着重要的组织与协调作用,它所具备的基层性质和基础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地位上更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我国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发挥的作用与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关系更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但是,一方面,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不断深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税等税费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社会流动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基层政权;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现实情况使得使得基层政权的强化工作比较难以开展。概括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财政保障能力弱化,许多乡镇的财政运转非常困难。2011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的数据显示,我国西部大部分省、自治区的基层及社区建设资金还是主要依靠上级财政,其自身的造血能力很弱,而有些偏远的农村更是要完全依靠上级拨款。在宁夏、青海、西藏、云南等一些贫困地区,基层的硬件还十分落后。资金问题,是限制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的最主要问题。

二、社会整合与控制力弱,农村的很多矛盾无法化解。在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地理、文化及生活习俗的不同,使得党和国家的一些方针政策不易被下层的民众理解,因此在落实一些具体的工作时,会因得不到民众的支持而搁置。在法律上,也存在着国家法与当地习惯法冲突的问题,比如藏族一些地方的“以钱偿命”和“一妻多夫”等。

三、社会动员能力弱化,政府的号召力在不断降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人们把财富和个人利益看的越来越重,在少数民族地区也不例外。当然,这是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但这一点却多少助推了政府的号召力和社会动员能力的弱化。再者,一些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不是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加之一些干部没有把心放在他脚踏的土地上,使得当地的少数民族民众对其认同感不强,这也不利于强化政府的号召力和社会动员能力。

四、基层政权组织在服务和管理方面能力不足,定位不当。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工作人员在义务教育、医疗保障、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方面能力普遍较差。首先是因为其个人原因,在西部的基层农村,大部分的基层工作者年龄偏大、观念陈旧和知识不足,导致他们在工作上依赖经验而思想保守;其次是传统的“官本位”观念的束缚,使得其在实际工作中过分“管理”而不重“服务”。

在新的形势下,为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防止基层政权弱化这项工作是非常重要且非常必要的。因此,特建议:

一、要在少数民族地区继续大力发展基层民主,保障少数民族的群众享拥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只有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真真切切的行使诸如选举权及村民代表大会等民主权力,才能使其更真实的感受到当家做主,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潮中。大力发展基层民主是整个基层建设的方向,要坚定不移。

二、对基层政权的机构进行改革,要学习发达省市地区的经验,将一些完全可以投入市场的机构裁减出去,这一方面可以服务社会,另一方面也能减轻乡镇一级的财政负担,将相对缺少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持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政权的稳固,甚至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增设机构,而不能为减而减,因为这关系到整个基层乃至全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

三、扩宽资金来源渠道,严格资金监督管理。基层建设工程浩大,所需资金绝对不是小数目,不能抱着“等、靠、要”的心态,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不影响百姓利益的前提下挖掘自身的造血能力,为财政减压。另外,要严格遵照财政部印发的《西部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管理办法》,以突出重点、公开透明、注重实效、专款专用四项原则来管理基层政权建设资金,不得用于范围不相符的各项开支。

四、要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承担着“桥梁”的作用,在凝聚人心、团结民众上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在动员能力和号召力上的弱化,在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政策和反映民意民情上的作用不可替代。去年拉萨实施的“农村和城镇社区党组织带头人培养工程”、“共产党员先锋工程”、“城乡党建结对工程”(简称“三项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建年”活动具有推广意义。

上一篇:毛线基础知识下一篇:校长民汉合校做法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