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权

2024-04-09

政权(共8篇)

篇1:政权

金湖县构建防灾减灾体系的情况汇报

省民政厅领导:

我县属于灾害多发地区,尤其是夏季经常遇到台风、暴雨影响,导致房屋倒塌、湖区养殖受损、粮食绝收或减产。近年来,在省、市民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2011年初,我县成立了由分管民政的副县长吴耀平同志任主任,民政局局长任凌诚同志副组长,其他相关部门的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县减灾委员会。同时,积极做好灾害信息员的培训工作,目前,局机关和11个镇至少有一人参加了省级灾害信息员培训,取得了灾害信息员资格。

二、城乡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情况。

2009年开始,我县就开展了社区防灾减灾示范社区的建设,我县劳动桥社区开展了省级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对照省厅要求的10条73项,逐条逐项进行整改,同时制作了防灾减灾宣传展牌和光盘进行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劳动桥社区的带动下,西苑社区、衡阳路社区也计划开展创建省级防灾减灾社区的创建。

三、救灾资金预算及配套落实情况。

近年来,我县没有出现大的灾情,在资金安排方面,救灾资金尽管没有纳入预算,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每年都安排配套资金5-10万元,用于救灾。对于特发灾情,县分管领导都要亲临一线,亲自了解灾情,并确定处臵方案,同时安排相应的救灾资金。如2009年夏天,我县闵桥镇受到龙卷风袭击,多间房屋倒塌,损失严重,县财政府直接安排4万元用于灾后的重建。

四、灾害应急救助和恢复重建情况。

我县境内常发生的灾情有台风、暴雨等灾害,造成的后果主要有房屋倒塌、粮食减产或绝收以及养殖业受到影响等。在应急救助方面,我们对倒塌的房屋每间补助5000元,使倒塌的房屋及时得到了重建,对于因粮食绝收和减产造成的群众生活困难,属于低保对象的,我们通过提高低保金的形式予以生活救助,对于非低保对象属临时性生活困难的,我们通过春荒冬令救助的形式给予适当救助。

五、应急预案建设和组织演练情况。

我县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每三年修订一次,方案对灾情的等级及应急响应、发生灾情的处臵、各部门的职责作了明确的规定。各镇也制订了相应的应急预案。

在防灾减灾演练方面,我们积极参与,县消防大队在县职中组织了消防等防灾演练,县人武部组织了水上灾情应急演练。但总体上讲,演练的次数不多,范围不大,内容不广。

六、灾害保险试点和推进情况。

在灾害保险方面,我县的种植业保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截止2010年底,全县三麦参保39.8万亩,参保率98.1%;水稻参保40.9万亩,参保率98.4%;在养殖业方面,人工繁殖猪参保3928头,参保率100%。在房屋保险方面,农村居民对房屋保险的意识淡薄,房屋保险进展有限。

七、防灾减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及物资储备情况。

我县没有防灾减灾物资储备库,省厅放在我县保管的帐蓬,目前存放在临时搭建的简陋的彩钢棚内。在物资储备方面,我们与县两大超市订立了协议(时代超市和苏果超市)要求在灾情发生后,由超市平价供应生活必须品,不得擅自提价。

八、加强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情况。

一是每年的防灾减灾日,我们都进行防灾减灾的宣传活动,拉过街横幅,防灾减灾知识咨询,以及防灾减灾常识的展牌宣传;二是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防灾减灾知识;三是由县政府牵头,各成员单位出资5000元,印制了减灾防灾手册5万份,计划在6月底前发放到群众手中。

九、科技防灾减灾和救灾装备建设情况。

科技防灾减灾方面,一是与县气象部门协调,对有可能发生的恶劣天气及时预报,并在电视、广播等媒体上发出警报,引起市民的注意。二是在灾情上报方面,利用互联网技

术,通过电子邮件及时上传下达灾情信息。

在救灾装备方面,我局救灾科配备电脑两台,传真机一台,摄像机一台,基本能满足工作要求。

十、建议

1、省厅适当补助,地方财政配套,配备救灾车辆;

2、政府推动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省财政适当补助;

3、政府积极引导居民参与房屋的保险,可采取财政适

当补贴的形式加以推进;

4、上级政府推动,要求政府安排灾害预算,如:以每人

按2元的标准直接予以安排,并进行督促。

5、在灾害演练方面,由上级机关指定部分可操作的演

练项目、规模等,并加强督促指导。

我县的防灾减灾工作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省厅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将继续努力积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力争使我县的减灾防灾工作取得新的业绩。

以上汇报不足之处,敬请省厅领导批评指正。

金湖县民政局

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篇2:政权

摘 要:

基层政权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政权的基础和政策方针的落脚点。基层政权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政府行政管理活动,是民政部门的职权与职责范围,其基层政权建设行政活动,只是整个国家基层政权建设活动的一部分。在我国,农村基层政权是我国国家政权系统的基础组织,是国家政权与农村社会融合在一起的桥梁和纽带,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相关法律政策不断调整,各种问题也逐渐凸显。有必要对农村基层政权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结合基层政权改革的途径和措施分析。

关键词:基层政权建设 行政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民政部是国务院管理有关社会行政事务的职能部门,负责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民政部在基层政权建设方面的职责有: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基层政权建设的意见;指导村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推动村务公开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指导城市居民委员会的建设工作,制定社会工作及社区服务管理办法和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社区建设。

一、文献综述

(一)林昭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缺陷浅析》

作者认为现行颁布实施的《村委会组织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1、在强调村民委员会自治权的同时,忽视了加强上级党组织对农村的领导;

2、对农村“两委”关系规定不够明确、具体;

3、对村民委员会组成成员的素质要求不明确;

4、民主进程加快的“海选”,一时与村民素质不相适应;

5、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程序过于复杂,不够灵活、便捷。

(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情况之调查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篇文章主要对村委员与党支部、基层政权之间的关系、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方面的问卷调查做出了总结评述

1、调查表明,在实际调查中,把村委会当成一级政权组织亦或是乡镇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进而把行政工作交给村民委员会去做或者包办代替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的现象普遍存在。回答不知道村委会性质的村民也屡见不鲜。

2、调研发现对象回答村委会成员是直接选举产生的占59%,其中黄石和荆州地区均超过70%,而恩施和十堰地区均没有超过50%。回答村委会是由乡(镇)政府任命或村党支部确定的占34.5%,十堰地区尽高达60%。回答不知道村委会是怎样产生的占6.5%。在很多地方候选人不是村民直接提名的,直接选举仅仅是在候选人已确定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样使得直接选举流于形式。

3、在调研中发现,回答村委员主要是管理村中的公共事务,为村民提供服务的人占52%。可见,村委员作为自治组织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方面不尽人意,这也是村委会缺乏凝结力,村民参与自治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三)《中国乡镇行政管理研究》中国乡镇行政管理研究课题组

该文章主要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究: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管理体制的形成;我国乡镇行政效能的现状分析;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

2、继续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推动农村两个根本转变:我国乡镇行政职能的历史变迁;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政府职能定位。

3、乡镇转变职能的基本内容:实行政企分开;经济调控

4、加强村级管理方式研究,从行政机构到自治组织

5、加强乡镇行政管理素养,提高乡镇行政管理水平

(四)《新时期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思考与对策》刘芳

1、新时期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面临的挑战:农村经济变化对农村基层干部提出新要求;农民迫切要求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愿望对基层政权执政能力提出新要求;农民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对基层民主政治提出新要求;农村广大农民的文化需求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要求;支部建设发展的不平衡对基层政权建设提出新要求。

2、新时期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对策及思考: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树立发展为大一药物,切实增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经济基础;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推进基层政权的法制建设;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农村基层政权的软环境;加强和改进农村党支部建设,增强基层政权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问题与对策》刘 然 胡良琼

作者依据对湖北省一些农村区域的社会调查,认为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分析和研究:

1、权力结构失衡所谓权力结构失衡

2、政权功能的削弱和柔弱

3、政权建设缺乏法制化

从我国国情出发并结合现阶段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所面临的客观实际,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2、坚持和完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核心内容

3、进一步发挥基层政权的职能,是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必要条件

4、切实加强对“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观念的教育,是维系农村基层政权生存的重要举措

5、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是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根本保障

(六)《对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几点思考》岳振业

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路径。

1、完善乡镇行政职能,改进乡镇行政管理方式;

2、优化配置乡镇党政权力结构,形成党政机关有效治理农村的合力;

3、提高乡镇干部素质,改进思想和工作作风。

(七)《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新探》李禄俊

1、科学发展观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新要求

2、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现实困境对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认识不足,一些村干部的素质不高,落后的经济基础与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不适应,农民的经济利益得不到切实保障,村民民主素质存在许多不足。

3、推进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科学发展的措施:完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顺乡镇政权与村级组织的关系,深化乡镇基层政府机构改革,提高乡镇基层干部的素质能力,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实施农村社会资源的合理整合

(八)《湖南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状况调查与研究》黄百炼

作者提出湖南省是农业大省,尽管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有很大的成绩,但要维护农村社区的稳定,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还有许多要做。首先,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还存在很不平衡的状况。其次,权力需要相对集中,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再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干部队伍的状况日益令人担优。90年代中国农村的发展对干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一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了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如果我们现在仍不重视干部队伍建设,这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极为不利的。行政管理缺乏必要的组织规则和规范化的办事程序。

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农村基层政权是我国国家政权的基础。现行宪法第111条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住地区设定的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这一概念,在我国制宪史上首次见于1982年制定的现行宪法。纵观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其制度完善都是以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为契机,并且每一次较大的社会变革,都会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村委会是在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镇政权的过程中在农村逐步建立起来的。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重要标志。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的具体组织者、执行者,选举自己信任的人组成村委会是实行村民自治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是村民自治的内涵。村委员作为村民自治的组织载体,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就是村民自治的内涵。村委员作为村民自治的组织载体。民主决策是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它是指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必须由村民民主讨论,按多数人的意见做出决定。民主监督是保障村民自治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是村民自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三、问题原因

中国农村天南海北,情况千差万差,因此,要制订出一部适合全国各地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确比较困难。当下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过程中日益凸显的问题已在“文献综述”部分做了多方面的阐述,在此不再赘述。本部分主要对出现的原因做简要分析:

第一,条块分割,机构臃肿,层次重叠,削弱了乡镇政府职能。乡镇政府本是担负本行政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发展等方面职能的基层行政组织,但其法律赋予的职能却被条条派出或延伸的机构所肢解。

第二,人员暴增,结构庞杂,管人与治事相脱节。目前全国绝大多数乡镇严重超编,而且结构庞杂。加重了乡镇的财政负荷,又导致管人与治事严重脱节,存在管人与治事的空档。

第三,人员整体素质的制约,基层干部工作缺乏有效有力的监督机制。由于乡镇生活、工作条件差,素质高的人才又留不住,这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另外,村民的整体政治素养不高,知识文化水准有限,参与度不足,这影响了农村村民自治的有效实施。

第五,市场机制跟不上,不利于行政。社会服务机制不健全,使得政府、自治组织只能包揽一切社会事务。再加上相关法律机制尚不完善,缺乏法律依据。我国至今还没有颁布系统完善的乡镇组织法,使得进一步开展工作困难增大

四、浅谈对策

参考多种文献并结合自身实际生活环境,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去完善:

1、明确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

《村委会组织法》第三条对中国共产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和地位,也已作出了阐述。农村党支部的决策权和领导权要在具体的法律条文中能找到操作依据,做到有文可查,有法可依,简便明了,易于操作。当《中国共产党的章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相矛盾时,也必须明确具体的办法。可能碰到的诸如到底“依法”还是“照章”的问题,不能含糊,要组织专家进行具体的研究,订出具体的条文。

2、村委会组成成员任职资格及考核监督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应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办事公道,廉洁奉公,热心为村民服务”是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起码的条件。对明确不符合《村委会组织法》规定的条件的当选人,可以取消当选资格,进行重新选举。这样,就把一些素质能力不好的人以法律的形式,拒之门外,从而树立、引导一种正确的正面的用人导向,净化农村社会风气,防止或减少因选举而引起农村社会稳定。

另外,加强对基层干部等的素质培养也至关重要。多组织干部成员的学习,完善监督机制。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干部评选,敢于指出干部不称职的行为。加强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3、根据当地情况建立一种与村民素质相适应的加快民主进程建设的机制。针对中国农村的国情,针对当地村民的实际受教育情况,针对村民政治意识及参与政治情况,探寻最适宜的制度。对一些明确不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人和事,有职权、有手段、有办法、有依据去管理,既要考虑到让群众选择,又要兼顾到让政府满意,做到群众的“票权”与党委政府的“议权”相结合,上级组织与群众打分各占一定的比例,体现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例如对一些地方,群众素质比较高,则上级组织适当鼓励支持群众政治活动即可;相反,上级组织则需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更要加强宣传政治知识,让群众了解自己的权利。

另外要加大力度提高村民受教育水平,加大宣传力度。据实际调查发现,村民中还大量存在对基本政策不了解,甚至被完全误解的现象。根本原因就是村民的知识水平有限。在农村,应进一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让一些封建落后的思想渐渐失去立足之地。

4、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落实到实际当中,切实保障村民权利。实践调查表明,“包办”“越权”的现象屡见不鲜。对于村民提出的意见和反映的情况没有及时、准确的给予答复和解决。不仅使得村民的利益缺乏保障,也使得村民对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的信任度降低。全面保障村民权利,既需要从制度上、从法律上完善以供法律依据,更要有让村民看得见的实际行动。

参考文献

1、《部门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336页

2、《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情况:调查分析》中国财经政法大学

篇3:明代危害政权犯罪研究

一、明代的刑事立法思想

明代的立法思想是“明刑弼教”思想,这一思想早在唐律中就已经出现,《唐律疏议》中对明刑弼教的阐释是“: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1]28其内涵与朱元璋希望重典治吏和安抚百姓的双重政治目的相契合,因此在立法上采取了这一思想。对于这一立法思想的定位,明代的邱浚的阐述更为具体,他认为 “明刑弼教”的内涵就是“德立、刑行、政成、事时、典从、礼顺,六者为治之要也”“,然是六者,德刑其大者也”。此处不仅把德刑相提并论,而且认为刑是治国六要中十分重要的方面。但赋予刑罚在国家治理中如此重要的地位,却与传统儒家对刑罚的看法形成鲜明的对比[2]79。朱元璋也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3]故认为只有“以德化天下”与“张刑制具以齐之”,方能治得天下太平、国富民强。在德与刑的关系上,朱元璋认为德礼是用来指导人的行为的,而刑罚是用来制止和惩罚不道德、不法的行为的,因此在刑事立法上,明代一直强调刑罚对道德的维护,同时强调刑的惩罚与威慑作用。这种德刑兼具的思想在维护政治统治的根本上其体现就十分明确了,政治统治是国家稳定的根本,是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不可触动的底线,因此在这上面无法体现“德礼”的引导,更多地强调的是刑的制裁与威慑。所以,纵观整个明代立法,在危害政权罪的规范与惩治上都十分严格与残酷。

二、明代的危害政权罪的规范与实施

1.明代危害政权罪的规范。明代的刑事立法集中体现在《大明律》 上,在明成祖之前《大诰》也是影响较大的法律形式,在明代初期其作用甚至胜过《大明律》。早在明代建立以前的吴元年,朱元璋就命令李善长等人制定法律,在明代建立以后,又经过三十年《大明律》才得以完成。《大明律》共七篇三十卷,四百六十条。在内容上一卷为名例律, 其内容主要是五刑、十恶、八议等原则性、指导性的制度,相当于现代刑罚中的总则;卷二为吏律,是对职官和公式进行规范的部分,其内容与现代的行政法和组织法的内容相近;卷三是户律,包含户役、田宅、婚姻、仓库、钱债等等,相当于现代法律中的民法;卷四是礼律,规范祭祀、礼仪等;卷五为兵律;卷六规范的是盗贼、人命、斗殴、网捕以及断狱等刑事犯罪与刑事诉讼的内容;最后一卷规范的是公事,主要是造河、河防等。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部综合性的法典。在这部法典中危害政权罪主要规范在第二卷和第六卷中,包含了反逆大罪、奸党罪和官吏结交罪等等。

“谋反”和”谋大逆”是明代最严重的犯罪,都属于反逆大罪的范畴,明律对这些犯罪的规范与处罚采取加重的原则,《大明律》规定: “凡谋反及大逆,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祖父、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仲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年十六以上,不论笃疾废疾者,皆斩;其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姊妹、若子之妻妾,给付功臣之家为奴,财产入官。”[4]从法条的内容可以看出,明代对于叛逆罪的处罚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刑罚极其残酷。凌迟刑是一种极为残酷的刑罚方式,在秦代以后只有宋代短暂出现过,作为常性更是只在宋神宗以后到南宋末年的一小段时间。而在明代,对于反逆罪的处罚就是凌迟,足见刑罚之残酷。其次,刑及范围之广。对于犯罪的男性的处罚,在明代法条里,不仅对本人进行处罚,还对男性的直系血亲及旁系血亲处以斩首的处罚,女性亲属则发配为奴,足见刑及范围之广。最后,刑罚执行之严。按照中国古代的一般的刑罚理念,恤刑观念在汉代以后一直是刑罚的一个重要观念,即对于老、弱、妇、幼以及残疾一般都不予处罚或者减轻处罚,而在明代的侵害皇权罪当中, 则没有得以体现,通观明代刑罚规范,在其他罪的刑罚上则体现得较为明显,由此可见,明代在危害皇权罪的处罚上,执行力度之严格。

明太祖为了确保江山永葆子孙永济,严格控制官员权力,其中奸党罪就是这些思想在法律上的体现。奸党罪是明代“创设”的新罪,在唐律以及之后的宋元律中都没有发现。《大明律》规定“:若在朝官员, 紊乱朝政者,亦斩”“;若刑部及大小各衙门官吏不执法律,听从上司主使,出入人罪者,罪亦如之”。此外,明律中还明文规定官员不得结交,否则也要处以极刑,在《大明律》中就有这样的规定“:凡诸衙门官吏,若与内官及近侍人员互相交结,漏泄事情,寅缘作弊,而附同奏启者,皆斩,妻子流二千里安置。”除了法律规定,朱元璋为了防止内外官员勾结,还在宫中制作了“铁牌令”,即将一贴牌至于宫中,上书: “内宦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这些法律规定都反映了明代在官吏结交上控制得十分严格,防止内外勾结危害皇家的政权统治。

2.明代危害政权罪的实施。明代的危害政权犯罪不仅法律规定的严格,在执行上则更能体现法律对皇权的维护,尤其在建国之初, 这些罪名在政治斗争中起到工具作用,成为明太祖杀害功臣和权臣的手段。谋反罪是明代早期实施犯罪最广、杀害大臣最多的罪名之一。谋反罪在明代的实施最显著的特点是扩大适用性和从严适用性。 扩大适用是指在使用时包括的行为范围更广,比如《大明律》中扩大了“十恶”的范围,同时对于犯了谋反罪的罪犯,其知情者甚至接触者都要处罚,在《大明律·刑律·盗贼》中就这么规定“:知情故纵隐匿者斩。有所捕获者,民授以民官,军授以军职,仍将犯人财产全部充赏”, “而知首告,官为捕获者,止给财产”。从严适用性在明律中也第一体现,变现为对于犯了涉嫌危害政权的犯罪行为的,部分情节,一律以谋反罪处罚。结党罪的规定在明代早期执行的十分频繁,甚至说过分泛滥,那一时期众多的开国功臣都被以这一罪名杀害,据史书记载, 洪武年间以奸党罪被判处极刑的人数达数百万“,公、诸侯诸宿将坐奸党,先后丽法,稀得免者”[5]。关于结交罪的规定,在明代早期执行的较好,而到了明代中后期这些规范都没有得以执行,到了后期宦官干预朝政,其严重危害政权统治的程度远甚于之前的历代。

篇4:日本:诞生石原政权?

丑闻迭生

从今年1月第154届国会召开以来,一些政党领袖、国会议员因各类丑闻纷纷落马,以至本届国会被称为“丑闻国会”。

首先被揭露出来的是国会议员铃木宗男。年初铃木作为自民党内保守派的代表支持外务省官员抵制外相田中真纪子进行的改革,造成国会混乱,以致无法通过2001年度第二次补充预算案,并导致田中外相被解职。其后,他利用职权更改外务省关于参加投标资格文件的违法行为被揭露而提出退党,随后被逮捕。

紧接着,众议院议员、自民党前干事长加藤一事务所的前代表接受某商家贿赂和逃税一事被揭露,自民党接受加藤退党的申请,加藤同时辞去加藤派会长的职务。其后国会议员、社民党前政审会长元清美因秘书录用和报酬问题违反规定而辞去议员职务。4月,又有自民党干事长山崎拓的绯闻事件。7月的《朝日新闻》又揭露出小泉纯一郎在担任首相之前连续四年以交纳会费名义向六家中小企业收取政治捐款的丑闻。8月9日,前外相田中真纪子被指控涉嫌挪用其秘书薪水而被迫辞去国会议员职务。

丑闻事件引发了一系列人事变动,这种变动加快了自民党各派和朝野各党之间力量的消长和重组,使自民党遭受重创,“YKK”(分别是山崎拓、加藤一、小泉纯一郎三人名字的字头)联合已经难以成军,小泉内阁的基础已经动摇,甚至小泉为了保住自己的宝座也不惜要“搞垮自民党”。民主党更是利用9月的代表选举把斗争目标直接指向政权交替,他们以取代小泉作为竞选口号,甚至有民主党和自由党联手打倒小泉的动向。在野党的政党格局也在发生变化,社民党的影响在进一步缩小。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朝野政党中年轻力量重新集聚,自民党年轻议员先后结成“创造自民党明日之会”和“明后日会”等,民主党年轻议员也奋起挑战党的领导权,组成团体,积极参与9月的民主党代表选举。目前年轻议员在要求改革方面已经超越党派界限,一致要求推动政界改组的进行。

诞生石原政

在经济低迷、政局动荡的形势下,日本国民对政治失去兴趣,对政治家失去信任。而新民族主义和新国家主义在日本社会的影响却逐渐扩大。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就是其主要代表。

支持石原的舆论认为,日本现有的政党无法引领日本走出困境,原本希望小泉当政能给日本带来新局面,但却令人大失所望,因此日本需要有新的政治领袖。

石原慎太郎以著有《日本可以说“不”》为舆论所关注。他最近的观点反映在今年3月出版的《文艺春秋》上。他认为解决当前日本的问题,不能只看日本国内,那样日本经济永远不能复苏。他称造成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的原因是美国的高利率政策夺去了日本人用血汗赚的钱,是美国的掠夺;亚洲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也是美国的阴谋;日本要对付美国就要实行新的“脱美入亚”。他把亚洲分为三个地区:第一个地区是除了印支三国以外的东盟、韩国、台湾;第二个地区是中国大陆;第三个地区是前两个地区以外的广大周边地区。石原设想日本要和第一个地区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形成日元区,利用经济、技术优势在东亚发挥中枢作用,成为东亚的“指挥塔”。这样日本才能和美国、中国展开竞争(他把美国和中国比作前门虎、后门狼),实现国家的重建。

石原的思想反映了日本要求摆脱经济困境的焦灼感,迎合了当前日本的新民族主义和新国家主义社会思潮,获得了不少人的支持。最近的舆论调查显示,在未来首相人选中石原已经成为小泉之后的第二位人选。目前小泉政权已经出现末期征兆,小泉政权之所以能继续维持,一个重要原因是自民党内尚无人能够接替小泉。目前,自民党已经在为小泉之后进行准备,前干事长古贺诚设想了由麻生太郎、平沼赳夫、高村正彦组成新三驾马车以取代已经瓦解的“YKK”联合,但目前尚未形成气候。日本政坛缺乏领袖人选的局面为石原提供了机会。有人设想,如果来年4月进行统一地方选举或解散众院、实行总选举,那么石原有可能出马组成“石原新党”,并将赢得在东京都的选举,这进而会成为引发政界改组的导火索。石原新党将和自民党或民主党合作,从而在国会中掌握超过半数的席位,诞生石原政权。

篇5:基层政权建设提案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政权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政权建设的稳定。基层政权重在基层,直接面对群众是基层政权组织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处于“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位置上,是连结国家与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发挥着重要的组织与协调作用,它所具备的基层性质和基础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地位上更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我国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发挥的作用与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关系更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但是,一方面,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不断深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税等税费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社会流动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基层政权;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现实情况使得使得基层政权的强化工作比较难以开展。概括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财政保障能力弱化,许多乡镇的财政运转非常困难。2011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的数据显示,我国西部大部分省、自治区的基层及社区建设资金还是主要依靠上级财政,其自身的造血能力很弱,而有些偏远的农村更是要完全依靠上级拨款。在宁夏、青海、西藏、云南等一些贫困地区,基层的硬件还十分落后。资金问题,是限制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的最主要问题。

二、社会整合与控制力弱,农村的很多矛盾无法化解。在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地理、文化及生活习俗的不同,使得党和国家的一些方针政策不易被下层的民众理解,因此在落实一些具体的工作时,会因得不到民众的支持而搁置。在法律上,也存在着国家法与当地习惯法冲突的问题,比如藏族一些地方的“以钱偿命”和“一妻多夫”等。

三、社会动员能力弱化,政府的号召力在不断降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人们把财富和个人利益看的越来越重,在少数民族地区也不例外。当然,这是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但这一点却多少助推了政府的号召力和社会动员能力的弱化。再者,一些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不是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加之一些干部没有把心放在他脚踏的土地上,使得当地的少数民族民众对其认同感不强,这也不利于强化政府的号召力和社会动员能力。

四、基层政权组织在服务和管理方面能力不足,定位不当。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工作人员在义务教育、医疗保障、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方面能力普遍较差。首先是因为其个人原因,在西部的基层农村,大部分的基层工作者年龄偏大、观念陈旧和知识不足,导致他们在工作上依赖经验而思想保守;其次是传统的“官本位”观念的束缚,使得其在实际工作中过分“管理”而不重“服务”。

在新的形势下,为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防止基层政权弱化这项工作是非常重要且非常必要的。因此,特建议:

一、要在少数民族地区继续大力发展基层民主,保障少数民族的群众享拥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只有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真真切切的行使诸如选举权及村民代表大会等民主权力,才能使其更真实的感受到当家做主,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潮中。大力发展基层民主是整个基层建设的方向,要坚定不移。

二、对基层政权的机构进行改革,要学习发达省市地区的经验,将一些完全可以投入市场的机构裁减出去,这一方面可以服务社会,另一方面也能减轻乡镇一级的财政负担,将相对缺少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持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政权的稳固,甚至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增设机构,而不能为减而减,因为这关系到整个基层乃至全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

三、扩宽资金来源渠道,严格资金监督管理。基层建设工程浩大,所需资金绝对不是小数目,不能抱着“等、靠、要”的心态,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不影响百姓利益的前提下挖掘自身的造血能力,为财政减压。另外,要严格遵照财政部印发的《西部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管理办法》,以突出重点、公开透明、注重实效、专款专用四项原则来管理基层政权建设资金,不得用于范围不相符的各项开支。

四、要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承担着“桥梁”的作用,在凝聚人心、团结民众上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在动员能力和号召力上的弱化,在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政策和反映民意民情上的作用不可替代。去年拉萨实施的“农村和城镇社区党组织带头人培养工程”、“共产党员先锋工程”、“城乡党建结对工程”(简称“三项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建年”活动具有推广意义。

篇6:某镇乡镇政权建设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乡镇建设“五化十有工程”工作专题调研的要求,为了全面了解掌握我镇政权建设现状,镇领导班子成员组成调研组,以《防城港市乡镇政权“五化十有工程”(2012-2014年)实施方案》为指导,深入全镇所有站所及县单位派驻的机构进行调研,采取了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调研和查阅相关资料方式了解情况,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总结了我镇政权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规划与资金预算,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某镇简介

某镇位于上思县西部,是上思、宁明、扶绥、崇左4县(市)交界枢纽重镇及自治区重点镇。基础设施齐全,上崇二级公路经过镇区横穿全镇,在建的钦崇高速公路经过辖区,交通十分便捷,全镇乡、村级公路全长99公里,其中乡道31公里,村道13条,共68公里,遍布全镇各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目标,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镇人民政府驻地在妙圩,距离县城31公里。某镇总面积2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725亩,山林面积46614亩。辖11个行政村,138个自然屯,23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631人,其中:农业人口32258人。2011年,全镇甘蔗种植面积10.8万亩,甘蔗入厂原料蔗61.4万吨,蔗农人均产蔗量近20吨,粮食总产量7940万公斤,全镇农业总产值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16元。

二、某镇乡镇政权建设现状

(一)机构设置方面

我镇站所设置,目前有农业服务中心、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所、林业站、水利站、建设站、文化站、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县直单位 1

垂直管理派驻我乡机构的还有派出所、司法所、水产畜牧兽医站、国土资源管理所和财政所。目前,除派出所、文化站、水产畜牧兽医站、财政所外,其他所有机构办公场所均设在乡政府大院内。

(二)人员状况方面

我镇现有行政干部37人,事业单位干部23人,县直单位派驻镇机构人员12人,编外安置人员4人,临时聘用人员2人,目前共有在职在岗干部职工78人。

(三)办公用房情况

我镇现有办公用房面积2092平方米,分为七幢独立的办公楼,具体情况如下:

1.综合办公楼(共二层)为国土资源管理所与党政综合楼连建,占地面积340平方米,建筑面积680平方米,分为26间办公用房(不含楼梯间),党政大小会议室占用6间,国土资源管理所会议室占用2间,书记、镇长、主席办公室各1间,纪委、委员、副主席办公室共用1间,财会室1间,副镇长共办公室1间,国土办公室4间,综治办1间,应急办1间,应急物资仓库1间,党政办公室1间,值班室1间,林改办公室1间,书记、镇长值班室各1间。

2.在妙司法所办公楼,占地面积72平方米,建筑面积216平方米。

3.办公住宿及职工饭堂综合楼,其中办公房占地面积9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平方米,分为10间办公室,其中武装部办公室5间,民政办公室2间,计生档案室2间,消防办公室1间。

4.计生服务综合楼,占地面积162平方米,建筑面积458平方米。

5.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站(公共文化设施,不用于办公),占地面积9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平方米。

6.为水产畜牧兽医站,占地面积72平方米,建筑面积144平方米,建于镇政府大院外。

7.财政办公楼,占地面积72平方米,建筑面积144平方米,建于镇政府大院外。

尚缺办公用房情况。水利站,3间60平方米;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站,3间60平方米;劳动保障服务中心,3间60平方米;农业服务中心,7间140平方米;村镇规划建设站,3间60平方米;林业站,3间60平方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3间60平方米;政务服务大厅,6间120平方米;纪委办公室,3间60平方米;助理办公室,3间60平方米;人大副主席办公室,1间20平方米;会议室10间200平方米;值班用房2间40平方米;信访接待室2间40平方米,合计52间1040平方米(实际用房面积,不含楼梯间、走廊等面积)。

(四)干部职工住房情况

干部职工住宿条件恶劣,现住于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预制板结构旧办公楼内,总共6套,总面积合计360平方米,无排污和给水设施且各楼层预制板已出现鼓包现象。只有少数干部职工能挤在套房一起休息,大部分还是没地方休息,特别是紧急加班干部职工又苦又累的回到镇里连个休息的地方也没有。

(五)办公设施情况

目前在职在岗78人,办公桌椅45套;在职班子13人,业务办公室19个,现有电脑5台;打印机2台;复印机1台。

三、“五化十有工程”的建设规划及资金预算

调研组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我镇 “五化十有工程”的建设规划,共五个项目建设,所需资金总计为580.8万元,可整合的上级资源、资金为115万元,缺口经费465.8万元。

(一)综合办公楼建设,拟在旧办公楼拆旧重建新的综合办公楼,占地面积390平方米,4层,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建成60间(其中楼梯间8间,办公用房52间)。按照“一办三中心”的设置模式,整合各站所,优化资源,实行集中办公,建立起“一条龙”便捷高效的为民服务窗口。预算资金249.6万元(按成本价1600元/平方米计算)。可整合的资金为:农业报务中心建设项目资金15万元,通过转让位于镇政府大院外的财政所(40万元),水产畜牧兽医站(60万元),可整合资金115万元,资金缺口134.6万元。

(二)干部职工住宿用房建设,按外地交流的领导干部每人一间40平方米左右住房,新录用的干部每2人一间40平方米左右住房,在大院内现职工房改房后菜地建设48套,以建房建筑成本1600元/平方米计算,建设所需经费307.2万元,拟通过申报公租房方式解决。

(三)鉴于现有的办公设备仍未达到目标要求,需添置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办公桌等办公设备,所需经费约10万元,拟通过企业赞助方式解决。

(四)在镇政府大门左边新建装修文化宣传长廊1个,长度48米,所需经费约8万。

(五)在大院内生活区安排地点用于安放室外健身体育运动器材1套,所需经费6万元。

完成项目建设后,我镇办公用房总面积将达到2972平方米满足“一办三中心”等办公用房需要,干部职工住房总面积2280平

方米,每位干部职工住房面积达到29.2平方米,办公设备齐全,政府大院规划科学合理,功能齐全,达到乡镇政权建设“五化十有”的目标要求。

四、工作建议

(一)注重提高乡镇干部福利待遇。工作津贴补贴建议由乡镇根据干部完成工作职责情况发放,以此提高干部工作积极性。

(二)提高乡镇办公经费。我县目前每个乡镇月经费才1.6万左右,按5万元标准对上思财政压力过大,建议市、县按7:3负担。

(三)对“五化十有工程”建设所需经费,建议按市、县两级7;3负担。

篇7:基层政权建设调研报告

全县现有城市社区居委会12个,隶属__镇管理。城中村有大富社区(原大田村委会)、东景社区(原姜家村委会)、东门社区(原东门村委会)、南门社区(原南门村委会)、北门社区(原北门村委会);根据城区发展的管理需要,在撤并原生产街、市场街、解放街、胜利街后重新组建龙山社区、师水社区、芙蓉社区、凤凰社区4个纯居民社区;期间,由于困难企业改制原因,把原江西磷肥厂改制为东磷社区;__化肥厂改制为东化社区;__糖厂改制为东糖社区,纳入__镇政府管辖。改制后的社区管理区域、范围保持原来一致,社区管理人员由原企业管理人员抽调组成。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县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县城建成面积达20平方公里以上,县城包括暂住人口在内,总人口达18万以上。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组织部、民政局及__镇党委、政府认真组织实施下,城市社区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效。

社区均有办公场所,多则近500平方米,少则140平方米,其中龙山、芙蓉、师水、凤凰、北门、东景、东门有独立的楼院,从工作经费来源上来看,主要有县财政、驻区单位资助。城中村的5个社区由原村委会改制成居委会,有集体资产收益,有一些固定的经费来源,其中大富、北门社区有店面和土地租赁收益,纯社区完全靠政府和驻区单位资助,因此各社区经费来源不一,多少不均。

社区作为党委、政府联系城市居民的主要桥梁和纽带,在城市管理和群众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直以来,无论是城镇拓展变迁涉及到的征地拆迁,还是城市人口管理实行的计划生育;无论是社会治安管理进行的矛盾纠纷排查调解,还是各类城镇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社区都承担着最直接的压力和责任,成为开展各项工作的最后一环,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的最后一站,为我县城市发展和管理服务做了大量工作。通过调查了解,目前我县社区承担的主要工作有三大类:一是围绕“两区”建设涉及的征田征地和房屋拆迁协调工作;二是完成行政部门或县直单位下达的工作任务,小街、小巷的路面硬化;三是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具体包括:计划生育、城镇低保、医保、社保以及保障性住房资格审查及办理、信访维稳、纠纷调解、征地拆迁、人口统计、卫生防疫、文化娱乐、青少年教育、环境整治、小街小巷等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可谓“社区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几年来,社区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社区干部辛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中龙山社区荣获全国老龄工作办公室授予的“全国敬老模范社区”;凤凰社区20荣获全市“文明社区”称号,其他社区也曾获得了省市县“先进党支部”、“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不同级别、不同内容的荣誉。

从现状来看,社区目前承担着城镇最基层的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由于近几年来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民生事业力度加大,社区工作集中在征地拆迁、计划生育等行政性事务方面,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区建设上力度不够,导致部分居民产生社区不作为、无作为的印象。同时,随着城镇化带来的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问题,以及工业化带来的外来人口增多问题,也需要进一步创新城市管理,使社区适应时代的`要求。如何创新和提升社区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合理

规划管辖区域。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城市建筑面积和居住人口密度的增大,现行单一靠城关镇__镇政府管理,已不能满足现行城市发展需求,要本着便于管理的原则,合理的对城区管理区域进行划分,设若干个管委会,管理区域适度进行调整;同时增设社区居委会,社区设置坚持以块为主,相对集中,便于居民自治,便于管理,便于服务的原则,按照每个社区居民委员会管辖5000-8000人左右的要求设置。对现有社区进行适度调整,原龙山、师水、芙蓉、凤凰、东磷、东化、东糖等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设置不变,其区域界线、管理范围维持原状。大富、东景、东门、南门、北门等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调整为7个居民委员会,即在新建北港区域内增设以新开发的10个小区(丽景花苑、翰林轩、立佳翠碧轩、台湾花园、翰林苑、江南文苑、河滨城、世纪商城、景泰贵族城、东景花苑)为主的居民委员会(初拟名为北港社区);在新城区内增设以行政中心及新开发的4个小区(景泰凤凰城、财富广场、东景新龙花苑、金水湾)为主的居民委员会(初拟名为新城社区)。调整后大富、东景、东门、南门、北门社区保持不变。通过调整,改变社区人口大小不均,人口居住分散等不便管理的问题。

2、加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要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重视社区工作,加强对社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建立社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研究解决社区建设的有关问题,使社区工作开展更加规范有序。

3、加强组织和队伍建设。社区组织建设是整个社区建设工作的基础和重点。一要抓好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建设,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类组织的领导核心,要把服务社区群众作为党组织的工作重点,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确保社会稳定。二要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基层民主自治建设。三要加强社区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优秀的社区干部队伍,根据《居委会组织法》法规,尊重居民意愿,把品德好、能力强、有水平的能人推选到“两委”班子中来。同时拓宽选拨社区干部渠道,对部分空缺的社区居委会干部职位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依法”的原则从社区居民、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中选聘,择优录用。加强对社区干部的教育培训。把社区干部的教育培训列入党校干部教育的整体规划,强化社区干部思想政治、岗位技能、组织纪律等培训,有效提高社区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

4、建全社区居民委员会下属机构。调整充实社区居民委员会下属的机构设置,建立有效承接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各类下属委员会,切实增强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居民开展自治活动和协助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社区管理,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居民委员会要下设居民小组,居民小组管辖小区(楼院、路段、巷等)直到居民住户。依法配齐居民小组长、楼院门栋长,积极开展楼院门栋居民自治,推动形成社区居民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委员会、居民小组、楼院门栋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体系新格局。

5、充分发挥物业公司在社区管理和服务的积极作用。物业管理作为现代城市服务的组成部分,与居民群众生活密切联系,是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也是创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物业管理行业,担负着城市管理的重要任务,不仅为人们创建一个整洁、优美、舒适、安全、文明的工作和生活居住环境,而且对改善城市面貌、美化城市整体环境,增强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发挥重要作用。新成立的北港、新城社区居委会主要由新开发的小区组成而设立,社区支部要以物业小区为管理单元,以物业公司为基础,激励物业公司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各社区居民委员会要积极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物业服务企业也要主动接受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社区支部要在小区建立党小组、社区居民委员会要协调好物业与业主之间的服务纠纷,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和谐小区建设,从而创建有__特色的社区社会工作新举措。

6、创新服务工作机制。在社区必须建立便民办事窗口,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建议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社区设立的各类行政事务服务机构和场所进行归化和优化,将低保办理、失业登记、计生服务登记、居民医保办理等涉及百姓民生的服务项目全部纳入,指定专人负责,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便民窗口向广大群众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7、加大对社区的投入。合理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生活待遇和保障标准。每个社区每年安排5万元办公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工作进社区的职能部门,凡与群众有密切相关的公共管理与服务项目,原则上纳入社区居民委会员管理服务,面向群众提供受理服务。不属于社区的事务,可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委托社区组织承担。社区居民委会员工作人员任职期间工资和补贴,参照《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0]27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1200元/月,副主任、专职委员及专职干部1000元/月,居民小组组长200元/月,小区、路段、巷、楼院门栋长50元/月。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由县政府统筹解决。

8、强化驻区单位的社区建设责任。由政府出面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驻区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资源共享、社区共建事项。积极推动驻区单位将文化、教育、

体育等活动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推动驻区单位将服务性、公益性、社会性事业逐步向社区开放,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要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各部门需探索建立驻区单位社区建设责任评价体系,推动共驻共建、资源共享。要把驻区单位履行社区建设责任的情况纳入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内容,有关部门在评先表优时要主动听取社区居民委员会对驻区单位的意见。按属地管理为原则,居委会应参与驻区单位的精神文明、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考核。

篇8:张士诚政权和东南士人

1 张士诚对待士人的政策

尽管张士诚在起事之前以操舟运船为业, 读书不多, 但他深知“风化之本系人伦, 贤才之兴关学校”的道理, 并且认为元末动荡混乱的形势“良由父子、夫妇、兄弟之道失序, 故君臣之义不明。廉耻道丧, 王纲解纽, 实在于斯”。为了兴教化、明人伦, 巩固刚刚建立的政权, 扩大统治的基础, 张士诚在至正十六年 (1356年) 攻取平江、政权相对稳定之后便大力发展教育, 努力营造较为宽松的政治氛围, 招揽了大批士人参与政权。与同时期的其他政权相比, 显露出其开明、宽容的一面。

1.1 尊重士人, 看重士人, 招揽大批士人入幕

史书曾记载张士诚“持重寡言, 欲以好士要誉, 士有至者, 不问贤不肖, 辄重馈遗, 舆马居室, 无不充足。”这固然说明张士诚在用人方面原则性不强, 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他对待士人的开明与宽容, 所以才使得“东南文士多往依之”。张士诚对这些参与到自己政权中的士人往往委以重任。比如周伯琦被任命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陈基先是参太尉军事, 后累升至学士;饶介被拜为淮南行省参政, 等等。

1.2 重视教育, 扩大士人的数量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 所以重视教育成为重视士人的一个重要表现。根据史料记载, 对教育的重视贯穿了张士诚政权的始终。 至正十四年 (1354年) 四月新政权建立伊始, 张士诚便下令州县兴学校;降元后, 他曾协助元政府在江浙行省开科取士;至正二十三年 (1363年) , 张士诚自称吴王, 继续下令开科取士。

1.3 营造较为宽松的话语空间和政治氛围

相对于其他政权而言, 张士诚是以比较开明的姿态对待士人的, 为他们营造了较为宽松的话语空间和政治氛围。由于他在一定程度上容许有不同政见的士人存在, 对言论也没有严格的限制, 使得在其统治范围内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

2 东南士人与张士诚政权的关系

2.1 参与到张士诚政权的士人

张士诚入主平江后, 由于摆出求贤若渴的姿态, 所以“东南文士多往依之”, “智者献其谋, 勇者效其力, 学者售其能, 唯恐其或后”。比较有名的士人如周伯琦、陈基、饶介、谢节、马玉麟、陈汝言、陈秀民、蔡宗礼、叶懋、夏思忠、唐志大、唐元、吕恂、郑元祐、苏大年、杨基、王蒙、郭翼等都曾参加过张士诚政权。但是由于张士诚自身的用人原则以及士人投靠其政权的方式、目的等的不同, 使得士人们对待政权的态度也大为不同。

2.1.1 积极效力于政权的士人

在这类士人中, 陈基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典型人物。陈基, 临海人, 字敬初, 号夷白道人、韦羌山人、赤城山樵。张士诚起事之后, 他先是进入张士德幕中, 又通过张士德举荐给张士诚, 并且颇得张士诚的赏识与信任, 升迁之路非常顺利, 先后出任都事、江浙行省员外郎、郎中、参太尉府军事、内史、学士院学士。在张士诚政权中, 陈基的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更尤为可贵的是他立场非常坚定。在他流传下来的作品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他对张氏政权的维护以及对朱元璋的敌视。如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张士德被俘死后, 他曾作《舟山望虞山有感》:“一望虞山一怅然, 楚公曾此将楼船。间关百战损躯地, 慷慨孤忠骂寇年。填海欲衔精卫石, 驱狼愿假祖龙鞭。至今父老尤垂泪, 花落春城泣杜鹃。”另外, 他一系列描写从军生活的诗歌都以“王师”、“官军”指代张士诚的军队, 而将朱元璋的军队称为“妖寇”, 立场非常鲜明。在张士诚政权中, 陈基所发挥的不仅仅是一个文人的作用, 他还经常从军出征。至正二十二年 (1362年) 春, 他从军出征越地;同年秋又出征淮南, 历时一年多。在他一系列的从军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所经历的“十井无一甘, 忧心渴生尘” (《九日从陈医师寓得甘井命童子汲之》) 的艰苦生活。但即便这样, 他仍然不忘对张士诚政权进行正面的宣传:“官军渡淮海, 父老迓旌旗” (《务子角》) 、“将军爱民如爱子, 将军令严鸡犬宁” (《新城行》) , 表现出在张士诚统治下和谐的军民关系。除此之外, 陈基对文化的保护也是不遗余力, 曾经对岳飞庙进行修葺, 还整理修补了西湖书院的经史书版, 这些在他的《精忠庙碑》和《西湖书院书目序》中都有记载。

除陈基之外, 这样的士人还有很多, 如谢节、马玉麟等, 都被张士诚委以重任, 并且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才能, 为政权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1.2 参与到政权但未发挥实际作用的士人

这类士人中, 比较典型的是周伯琦。周伯琦, 江西饶州人, 字伯温, 号玉雪坡真逸。他幼年随父亲游学于京师, 先是以父“荫受将仕郎, 南海县主簿, 三转为翰林修撰”, 至正年间又先后任宣文阁授经郎、翰林待制、兵部侍郎。至正十七年 (1357年) , 江浙左丞相达识帖睦尔承制, 令其至平江诏谕张士诚。张士诚降元后, 拜其为资政大夫、江浙行省左丞, “为造弟宅于乘鱼桥北, 厚其廪给, 日与诸文士以文墨留连, 因亦忘归”, 停留平江十余年。由于他是以元朝官员的身份出仕张士诚政权, 而张士诚对这些人的信任是有限的, 虽给予高官却没有太大实权, 等于是将其变相软禁于身边, 所以他在张士诚政权中并没有发挥太大的政治作用。但是在物质方面张士诚对他是十分慷慨的, 言论也有很大的自由, 这就使得他可以专注于与文人的交游和自己的创作。尽管周伯琦流传下来的作品绝大部分创作于入吴之前, 但是从其他文人文集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同他的唱和之作是创作于入吴之后的, 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多。另外, 他的一些碑记、书法等作品也是创作于入吴后, 如《启圣庙新建宗鲁书塾记》、《周伯温书危太朴撰倪夫人墓铭》、《藏经铭并序》、《贞寿堂记》、《理公岩记》、《建大成殿轩记》、《晋顾元公祠堂碑》等。周伯琦在书法方面有着极强的造诣, 尤其擅长篆书, “元之士大夫以篆书名者皆推伯琦”。身处元末动乱之时, 张士诚治下相对富庶和稳定的生活环境对他的创作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

2.2 没有出仕张士诚政权的士人

这类士人的构成比较复杂, 但是我们可以将他们简单地概括为两类:对张士诚政权抱有敌视心理;遁世晦迹。

在张士诚治下却对其抱有敌视心理的士人并不在少数。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 很多士人有着强烈的忠君意识, 加之战乱导致一部分原本家境优越的士人家道中落, 甚至是家破人亡, 所以对张士诚这样的由起义军建立的政权非常反感。在这类士人中, 比较典型的就是顾瑛。为了躲避张士诚的征召, 他不惜出家为僧, 其子顾元臣在张士诚攻下平江后也依然为元廷效力。至正十七年 (1357年) 闰九月, 顾元臣以功升水军都府副万户归家探亲, 顾瑛喜出望外, 作诗道:“海上风似马狂, 归来仍喜佩银章。三年报国存忠直, 一旦见亲全义方。祖逖誓江期复晋, 董徽仗节乐还乡。圣恩已见金鸡放, 醉饮宁辞累十觞。”忠元反张的立场表露无疑。

面对张士诚的割据, 还有相当一部分东南士人选择了遁世晦迹。比较著名的有王逢、戴良、王冕、张昱、倪瓒、陈汝秩、陆居仁、周之翰、吴哲、高启、王彝、王行、谢应芳、陶宗仪、郯韶、叶以清等。其中很多士人曾多次受到张士诚的征召, 但是拒不出仕。如王逢坚卧不就、叶以清屡辞聘辟、王鉴坚决不仕……对于这样屡辞聘辟的士人, 张士诚并没有采取强硬措施, 相对于朱元璋所创造的“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罪, 在张士诚治下隐逸的士人虽然有一部分生活贫困, 但至少性命是无忧的。在这批遁世晦迹的士人中还有一部分与张士诚保持着不即不离的关系, 即尽管没有出仕, 但对张士诚有过一些建言。比如谢应芳就曾写过《上张太尉启》, 建议张士诚“苟欲展心上之经纶, 必先察有司之利病。勿求近效, 宜作远图。开荒田则为富国之原, 设屯田则为守边之计。除民瘼则免诛求之苦, 积军储则无匮乏之忧。广盐榷之法则远近流通, 恤军士之家则存亡感激。凡兹六事, 尽在一时。”文章句句切中时弊, 反映出谢应芳对张士诚政权有着比较透彻的了解, 并希望政权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除他之外, 杨维桢也曾献五论及复书给张士诚, 但遗憾的是由于张士诚自身性格的局限, 使这些中肯的建言并没有得以采纳。

综上所述, 张士诚对待知识分子是相当开明和宽容的, 给予士人的物质待遇也是十分优厚的。持有不同立场和政见的士人在他的治下都能够生存下去, 并且能够在不同程度上体现自身的价值。在这个基础上, 东南地区的文化得以持续发展, 并结出累累硕果。如杨维桢等一大批优秀的文人对后世文化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伯琦、倪瓒等在书画方面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东南地区的士人和文化在遭受朱元璋的残酷压制之前, 最后一次焕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并且这光芒最终穿越朱元璋统治时期的黑暗, 照亮了明朝中后期东南文化再次复兴的道路。而这一切都与张士诚的开明政策是分不开的。

摘要:元至正十三年 (1353年) , 泰州亭民张士诚率众起事, 并迅速占领了淮东、浙西地区, 建立了政权, 成为实力雄厚的一方割据势力。他对其治下的东南士人采取了开明、宽容的政策, 不仅使身处动乱中的士人得到了保护, 还推动了东南地区文化的持续发展, 进而对明朝中后期东南地区文化的复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元末,张士诚政权,东南士人

参考文献

[1]杨讷, 陈高华, 等.元代农民战争史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 1985.

[2]文津阁四库全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上一篇:阻挠施工情况说明下一篇:装修工程质量检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