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剪纸艺术在设计创作的传承论文

2024-04-16

民间剪纸艺术在设计创作的传承论文(共8篇)

篇1:民间剪纸艺术在设计创作的传承论文

民间剪纸艺术在设计创作的传承论文

摘要:民间剪纸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艺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民间艺术文化的源头。剪纸艺术无论是在传统的民俗活动当中,还是在现代的设计当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民族美丽的阐释,也是地域风情以及情感内涵的重要展现手法。与此同时,随着服装行业的不断发展,剪纸艺术在服装设计当中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广泛。本文就将对剪纸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探究,对剪纸艺术具有的文化内涵以及特色进行相应的总结,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有机地结合,激发出新的创作灵感。此外还将对制作的工艺以及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对未来的服装设计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发挥传统艺术的优势。

关键词:民间剪纸艺术;服装设计;运用研究

引言

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从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萌芽,随着纸张的发明,剪纸艺术也逐渐地发展和壮大起来了。其实在古代,剪纸艺术就已经被人们运用到了服饰的设计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服装设计师们逐渐地将剪纸艺术与服装设计进行更加和谐的融合,将服装设计的理念与剪纸元素进行了巧妙的结合,既体现了东方的韵味,也展现了时尚的魅力,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享受,使得全球的人们都能够感受到中国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服装设计当中,对剪纸艺术进行应用应当注意对剪纸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掌握,然后才能按照现代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和创新,这样才能在服装中传递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一、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剪纸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在中国进行广泛的影响和深远的传播,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现在不仅是中国的设计师将剪纸艺术应用到自己的服装设计当中,外国的设计师也将目光放到了中国剪纸这项传统的工艺上面,从中获得灵感。中国的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最初是中国妇女在绣花的基础上得到的启发,然后作为一种窗户或者房门[1]的喜庆装饰而存在的。这些剪纸图案的内容非常广泛,形象也大多生动活泼,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剪纸艺术虽然不是人人都会,但是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被传承了下来,在现代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二、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和风格在设计创作中的传承应用

(一)民间剪纸艺术的构图在设计创作中的传承运用

剪纸艺术是一种语言符号,它能够将某一类造型进行突出表现,从而体现出被表现对象的独特美感。我们都应该知道,在进行剪纸的过程中用到的都是平面的纸张,所以最为基础的特点就是点、线、面之间的配合。剪纸艺术并不能把复杂的画面和光影效果[2]进行表现,但是它却在空间和时间的比例关系上呈现出了别样的魅力,对称和均衡构造出了中华之美。剪纸艺术在构图上采用的基本上是平视或者组合的沟通,这样即使是在一个平面之内,也能展现出二位空间的立体美感。由于剪纸艺术中应用的多为线条,所以反而使画面得到了精简,重点更为突出,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在应用到服装设计当中时,就是将这种平面构图的方法应用其中,各个图案之间没有重叠,没有章法,却能够体现出一种随意之美。中国民间的剪纸艺术融合了绘画艺术当中写实、写意以及审美装饰三种主要的艺术手段。使平面的构图更加具有造型的美感。中国民间的剪纸艺术的创作来源主要是日常的生活,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对生活、自然的感悟,是一种抒发内心情感的主要方式。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使得自然物象以及人物形象适用于服装的装饰,不断地进行夸张和变形,镂空花纹的使用更是能使这种随意、夸张的风格增添一种别样的韵味。剪纸艺术的构图非常的饱满,线条流畅,局部精美细致。而对称的格局是我国服装艺术造型当中应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对称的格局能够给人以严肃、稳重、端庄之感,低调奢华。中国的剪纸艺术更有一种意象之美,是中国人民感觉与情感的具体体现。所以中国剪纸的图案当中不仅有大自然中常见的动植物,还有中国人意想出来的一些具有特殊含义的图像,比如龙、凤等。在现代的服装设计中,对这种剪纸的意象加以应用,所体现出来的就是极具中国代表性的服装。

(二)民间剪纸艺术的技法在设计创作中的传承运用

中国的剪纸艺术是多年来人们心血的结晶,技法也有许多样,主要是剪、刻、印染、镂空[3]等方式。剪纸艺术应用在服装设计当中,就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创作,也是一种生活的创新。我们在进行服装设计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将剪纸艺术当中的技法全部地应用到其中,而是应该结合服装布料的特点,采用其中几种技法进行设计。其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技法就是印染技术,这种技术方法应用起来比较直接,就是将带有剪纸图案的花纹直接印到服装上去。这种印染技法的牢固性强,投入的成本也不是很高,但是在一些方面具有局限性。其次就是剪纸的拼贴技法,在服装设计当中,主要就是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拼接,然后组成衣、裙等。拼贴的技法使得服装更加具有层次感,也更加的厚重。如果我们在进行拼接的时候还注意使用正反的色差,还能够使图案更加的交叠,吸引人的注意,更加具有创新性。最后就是镂空的技法,这种技法是与篆刻相互结合的,主要就是利用阳刻和阴刻的方式形成镂空的花纹。在服装设计当中应用镂空的技法能够给人以性感、前卫的效果。既不过分的暴露,还能够体现出设计者的文化内涵。

(三)民间剪纸艺术图案在设计创作中的传承运用

剪纸艺术的图案设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受到不同历史朝代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图案的形象也大不相同。但是剪纸艺术当中的图案基本上都是对当地民俗、礼仪以及神话故事的展现。在服装设计当中剪纸图案大多应用于装饰物,比如在服装的前胸、后背、领口[4]等处,应用到的技法也包括我们上文提到过的镂空、印染、拼贴等。首先,我们对剪纸图案的纹样运用进行分析。在现代的社会当中,服装的款式变化十分复杂,剪纸图案的应用能够使服装看起来更加协调。尤其是在女性的服装当中,纹样更为丰富,制作得也更为精细。主要的纹样包括衣服的花边,裙摆的花边[5]以及鞋子的花边等。值得注意的`是,各种纹样其实都有自身独特的风格魅力,所以服饰的款式应该尽量地满足服装设计的整体风格,不同的服装要有不同的图案与之相匹配。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如果设计的服装是一套童装,那么我们就应该选择一些比较卡通的剪纸形象,而且不宜复杂,越简单越好。如果是结婚用的礼服就应该含有祝福的图案。其次,我们对剪纸图案的颜色运用进行分析。一般剪纸艺术都应用在颜色比较单一的服装上面,因为这样可以丰富服装的颜色。但是我们在采用剪纸艺术时也应该注意剪纸颜色与服装本身色彩之间的搭配,强烈的色彩对比关系可以强化图案的视觉效果,使主题更加的鲜明,突出。其实剪纸艺术不仅可以放在衣服的主体位置,也可以运用到衣服的配饰上面,产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最后,就是剪纸图案的直接附加。但是附加的方法主要取决于衣服的面料。如果是比较轻薄的面料就可以采用印染的方法将剪纸图案附加上去,这样设计出来的服装更加的娟秀、柔和。如果是一些比较厚重的呢绒面料,[6]那么我们就可以直接采用拼贴的方式进行附加,这样就会给服装增加一种立体而豪放的效果。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造面料涌入市场,结合不同的剪纸艺术风格,可以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民间剪纸艺术的色彩在设计创作中的传承运用

剪纸艺术的色彩既有单一色也有繁杂的彩色,但是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不会使用较为复杂的颜色在同一件服装上,因为较多的色彩反而会掩盖了服装本身的设计手法以及面料的效果。所以色彩的使用最好是使用对比的效果,这样能够使颜色之间更为突出,但是这种对比最好也是只有一种对比,其他的对比效果可以视情况进行减弱。除了对比效果的用色,我们还可以在设计创作中运用同类色的搭配,但是这种搭配的用量不能过多,做好就是在装饰物中进行应用。近似色的搭配[7]则是比较常见的,近似色能够给人以一种温暖的感觉。当然除了配色,剪纸艺术本身的图案就已经做够了,所以可以用我们上文提到过的镂空来进行设计。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考虑到时尚流行的色系,因为受周围多种事物的影响人们的审美观正在不断地改变,对于时尚色彩的追求也是大有不同,所以我们在进行剪纸艺术服装设计的过程当中,也不能够一直地守着旧的色彩搭配传统,也应该不断地进行创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这样才能够不断地促进我国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也使得我们的传统剪纸艺术得以不断地传承下去。

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设计为核心的,将文化与商品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个性化的全球消费理念,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剪纸艺术当中蕴涵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剪纸所展现出来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灵感。虽然剪纸艺术早就已经应用在我国的服装设计当中,但是运用得还不是非常的合理,我们应该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基础之上,不断地进行创新。我们可以将剪纸艺术的精华提取出来,从剪纸的色彩、构图、图案以及技术等方面进行延伸,与服装设计当中的美学思想进行有机的结合,找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之间的共鸣,促进剪纸艺术与服装设计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娜.剪纸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J].纺织导报,(01).

[2]彭茈歆,彭幼航.浅谈剪纸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4).

[3]张弢.剪纸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J].才智,(22).

[4]雷兴武.剪纸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04).

[5]宋芳,宋科新.德州剪纸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音乐大观,2013(05).

[6]刘昊鹭,刘伟,莫冬,等.剪纸艺术对服装设计的启示[J].辽宁丝绸,2015(02).

[7]郭丽,陈莲.民间剪纸艺术在后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国外丝绸,(06).

篇2:民间剪纸艺术在设计创作的传承论文

摘要:民间艺术是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所创造的艺术,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智慧结晶。民间美术的内容丰富、直观、易于学生们接受,是朴素鲜活的美术教材。将优秀的民间艺术与美术课堂相融合,让学生们在体验学习乐趣时逐渐体会认识到民族艺术的价值,并通过探究创新,主动地在生活中发挥传承、保护和发展民间艺术的作用,实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活传承。因此将民间艺术引入到美术教学中去,这不仅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民间美术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民间艺术;美术教学;传承;运用

如今,传统民间艺术是当代美术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对于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拓展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造就具有文化素养的实用型人才,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一、传统民间艺术创作平民化与自由化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

传统民间艺术是我国各族人民生活的智慧结晶,它与人们群众的劳动生产息息相关,并通过手工艺术品的形态,表达出人们的内心情感并且满足他们对美的追求,体现着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能美化生活的实用目的.。然而艺术创作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民间艺术在当代美术教育中的优势在于对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拓展,同时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实践。民间艺术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很好的引导出学生研究与探究的热情,自主的进行观察与认知。因而,在当代美术课堂中,利用民间艺术特点与魅力,能充分挖掘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鼓励学生们自信大胆的进行艺术创作的探究,这无疑是对学生们艺术创造力和艺术发展最好的开拓。

二、民间艺术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民间艺术涵盖着广泛而独特的民俗文化、传统故事等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传统的民族文化,有利于对传统美术教育的发展,于此同时能够激发学生们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民族艺术的认同感,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无处不体现着古老东方艺术的特点,在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面塑课上,我引导同学们课下搜集资料,整理面塑手工艺的发展历史和优秀作品集,从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们去自主地了解和体会传统民间艺术中的文化,学生们从中总结发现,面塑手工艺的选材多来自于神话传说和古典文学名著,蕴含着深刻的传统文化,体现着当时劳动人民对生活和民族的热爱,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将中国传统手工艺面塑与西方雕塑进行对比,更加深刻地了解传统手工艺面塑的艺术形式,感受了中国民间手工艺造型特色和用色特点,体会了其中的艺术情趣。在分析和体会的基础上再而进行创作,这个过程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对面塑制作的兴趣和意义,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让学生们真切体会到民间手工艺的乐趣和美好,加深对传统民间艺术的认知和体会。学生们欣赏、探究和动手制作的过程,也就是传承和发展祖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行动。

三、重视民间艺术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实现民间艺术有效的传承与创新

在当代美术教育中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民间艺术,感悟传统美,还要培养他们对美的欣赏,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体验审美情趣,培养他们良好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这将影响他们一生的文化修养。例如一次课堂上我以“年味”为主题,让学生们以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为基础,开拓思维大胆创新,进行创意思维风暴。其中就有一组学生在启发下运用民间手工艺面塑技法,结合新时代的元素,制作出了新年团圆为主题的平面浮雕挂画,这组作品中既运用了传统民间手工艺的材料和技法,又融入了当下生活中的场景,并且结合装饰画的特点,做出了平面浮雕的作品,真正的将传统民间手工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艺术创作的题材来自于日常生活,为了使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更加具有生活气息,更具备艺术魅力,就需要将民间艺术的内容更好的和当代美术教学相融合,在教学中让学生们接触并热爱民间艺术,不断去创新,以此来传承中国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优秀的民间手工艺,推广传统民间艺术的美学价值。民间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现出了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技艺和道德理念。现如今,很多民间艺术已经被列入到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我们有义务将这样优秀的艺术形式传承下去,学校作为传承民间艺术的重要机构,为民间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民间艺术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并且能够更好地完善当代美术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寸悟.虚实范畴的美学价值[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2).

[2]董春雷.民间美术与学校教育[J].文艺研究,(5).

篇3:民间剪纸艺术在设计创作的传承论文

古老的东方文化艺术在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中, 积淀了深厚的文化矿藏。穿越历史的长廊, 大量的图案、剪纸、年画、壁画、服饰、编结、浮雕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远古先民留下的彩陶、制作精美的装饰器物、纹样, 富于工艺之美和创造的奇迹, 在生生不息的文化演进中, 记载着人类的智慧与梦想。表现了东方文化浓郁的生活情趣, 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 记录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追求。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

据考证, 从图像符号到象形文字, 从图式对话到情感交流, 艺术发源早于文字。追寻人类文明的历史我们发现, 所有的艺术都有他发源的根脉。早在旧石器时代, 先民们以原始材料打磨工具, 以天然物质作为材料、在岩洞、羊皮、石头上留下大量符号般的形象。动物是原始岩画中最重要的题材。在受到威胁又相互依赖, 征服自然又相依并存的远古时期, 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拙朴的绘画语言, 武士、狩猎、丰收、舞蹈、还有图腾崇拜。另一方面, 对母性的本能赞美, 是他们可望延续后代的需要, 对女性生殖的崇拜由来已久。在非洲、亚洲、大洋洲、人们不断发现人类祖先的聚集地, 留下了大量原始艺术不朽的断简残边。

考察的民间艺术发源的端脉, 不仅是人们对审美的需要, 更与先民们的精神信仰, 祖训、教化、生存之道密不可分。那些通过诗歌、格言、神话、谜语, 代表人类和宇宙的存在与对话方式所具有的特殊含义。人类创造的智慧在民间绽放出异样的光彩。从图形结构、色彩运用、造型意象方面对传统民间艺术考察就会发现:在手法上, 民间艺术感性大于理性、纯朴稚拙、对形象的夸张、变形、随心所欲, 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民间艺术的题材上、男耕女种、田园渔猎、人物花鸟、祥云走兽, 即富于动人的生活气息, 又凝结着世代相传的精神寄托。同样的题材、相同的造型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 如剪纸、泥塑、刺绣、布贴、蜡染等, 因工艺不同也获得了不同的审美体验, 丰富了民间艺术的视觉表达, 涵盖生活各个角落, 斑驳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参照借鉴提供了无限可能。

二、解读民间艺术的形式图语、审美情趣对艺术创作的启示

民间的剪纸, 多用象征手法造型凝练, 折剪镂空, 略带夸张、成为婚嫁、丰收、福禄祥和的美好祈愿。皮影最初用纸刻制, 后来用驴、牛、羊等动物皮剪刻, 装饰化造型语言以镂空映衬的传统工艺演绎出人间的喜怒哀乐, 民间泥塑、泥人在传统匠师的技艺中, 依靠自然色彩与夸张变幻的手法, 憨态可掬神完气足。从京剧脸谱到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 那些美好的祈愿、远古的神话, 代表了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精神追求, 是一部图像学的百科全书。民间艺术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是由于他发源于民间, 感悟于生活, 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在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中:“崇尚自然、天人合一”各种艺术形式中都体现出和谐、圆满、吉祥的精神气象。历经漫长的演化, 编织成文化根脉发育生长的基因。世上没有什么东西凭空而来。解读民间造型元素, 可谓意味深长, 龙与风、代表了天地乾坤的阴阳调和, 石狮被誉为神兽, 以此镇宅, 狮的造型庄重威严, 宫廷内院昂然肃立, 成双成对四平八稳极具象征意味。牡丹寓意富贵、荷花象征高洁、莲花与佛教故事紧密相连, 寓意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鸟和鱼更富联想, 鱼代表五谷丰登、连年有余, 民间艺术早已把鱼的图像寓意表现得深入人心。此外牛羊、喜鹊、仙鹤、他们就像民间的图腾符号, 不断出现在各类艺术作品中, 物我相融透射出文化符号的精神指向, 对此我们当抱以敬重, 学会从中汲取养分。艺术的形式语言可千差万别但文化的基因不可缺失。

三、壁画创作中, 传统语言与现代形式的融合

壁画是历史上最为悠久的绘画形式之一, 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大多数壁画中蕴含着诸多传统民间的图式因素。纹样、人物、花鸟、走兽从佛教经典到历史故事, 从田园渔猎到城市的变迁。经典的壁画作品往往揉进了民间乡土文化精彩绝伦的技艺, 是民族情结的演绎。敦煌壁画正是无数无名的艺匠留下的旷世杰作。传统壁画在宗教方面主要是体现佛祖的修行经历、佛法记载的本生故事, 天庭的各种奇幻意想, 极乐世界的芸芸众生, 使信仰者能够因此而赞叹佛法的神秘伟大, 生修行信念。最丰富的想象都来自于民间。可以说:民间艺术是中国文化发育的土壤。大师齐白石、吴冠中、韩美林的艺术无不从民间艺术中获取精神的滋养。齐白石早年做过木匠, 作品深深植根于民间文化的土壤。他以心写性自由舒放, 在笔墨的幻化跃动中, 花草、怪石、虾蟹、盎然成趣。他的艺术通俗中尽现高雅, 是民间艺术精髓的集大成者。画家吴冠中明心见性的点、线面, 大写意的手法, 既有民间艺术的装饰性又饱含着现代构成的形式之美。

壁画的形式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工艺性特点, 当然更重要的是艺术性。艺术家除在构思立意、经营构图、结构设计上围绕主题提炼创意外, 还可以从民间的木刻、传统的纹样、动植物的变形上相互借鉴融会贯通。在自然, 民俗风情的表现上演绎变幻, 可以从造形、色彩、材质三个方面切入。借鉴民间艺术手法, 通过变形、简化、打散、排列、错落等形式手段以单元或多元的形态组合融入创作。色彩上要根据题材、环境、空间主题设计, 或结合自然肌理本色, 强调简约和色彩的民俗性、装饰化。木板、墙壁、铜版、材料有别、美感各异, 材料应与壁画主题内容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用涂饰、浮雕、织物、嵌瓷等现代的工艺手段、有别于原有的技术手段, 同样表现出整体的民间艺术氛围。凹凸感、斑驳感、抽象化、我们还可以将简化后的民间艺术造型、图案, 用铜板、玻璃、不锈钢、铝板等现代材料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构建起交融沟通的桥梁, 这也是传承民间文化的重要手段。壁画创作中图像元素的间接应用, 民间工艺的各种表现手法是潜移默化相互契合的。通过对民间图像元素的提取、演变、重构, 也能表达民间艺术传统意象的目的, 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原始材料与科技手段相结合, 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壁画的发展应该站在公共文化的立场上, 摆脱功利性、商业化的倾向, 思考艺术创作中“民族性”的问题。从更广阔的艺术领域, 更深邃的文化内含中化古开今、传承发展, 创作出具有民族精神品格的精品力作。艺术家们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应该有着理性的自觉和民族自信。民间艺术, 资源浩瀚博大精深, 我们要以理性的眼光去深入整合、传承与发掘。有些东西是不可再生的。这也是文化生态的延续。必须意识到:如果抛弃了文化传统, 脱离的民族民间艺术的广袤资源、艺术创作就会成为无本之木。艺术只有建立在文化的根脉上才能蓬勃生长。

摘要:中国的民间艺术因民族众多、资源广博、形式丰富, 本文从形态各异的民间艺术中解读发掘传统文化的审美理念和精神要素。从理论上, 分析民间文化资源对壁画创作的有益启示, 探寻壁画作为公共空间艺术在形式图语、装饰手法、材料应用方面与民间艺术之间潜移默化的生动联系。以传承和发展的眼光, 阐述对壁画创作与民间艺术融合创新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民间艺术,壁画,形式图语,文化资源,精神价值,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德国) 格罗塞著.《艺术的起源》[M].商务印书馆出版, 1984.

[2]杨学芹, 安琪著.《民间美术概论》[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90.

[3]户晓辉.《岩画与生殖巫术》[M].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1999.

[4]宋克飞著.《民俗艺术探源》[M].台湾艺术家出版社, 1982.

篇4:民间剪纸艺术在设计创作的传承论文

关键词:民间美术元素;环境艺术设计;文化传承;应用

民间美术内涵丰富、富有文化气息,渐已成为我国现代民间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生生不息的源泉,受到时尚界和艺术界的普遍关注。民间美术文化植根于白衣群众,是劳苦大众创造的最朴实、最原始的艺术精华,其风格多变、浑然一体、相映成趣,构图简练、色彩艳丽、线条粗犷,民间气息浓厚,为现代艺术设计者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

1 民间美术元素与现代环境设计的关系

1.1 民间美术与环境艺术设计一脉相承

民间美术中的造型设计为环境艺术设计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参考素材,并侧面展现了艺术内涵和历史文化,积淀了五千年浓厚文化底蕴的民间美术在造型上风格百变,灵活生动。[1]由于民间美术发源于民间,故而在思维上趋同于农耕文明的民间艺术,美学创作源于古祭祀,注重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环境艺术设计是艺术和工具的完美结合,任何时候都以实用性为第一要义,但在情感上注重艺术传承与运用。故此,二者在审美及艺术上一脉相承。

1.2 民间美术元素影响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民间美术强调主观情感,影响环境艺术设计形成抽象简洁的设计风格。民间美术丰富的文化内涵,诸如祈福、嫁娶、都成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环境艺术设计供给大量创作素材。民间美术富有内涵,创作大胆跳跃,启发引导环境艺术创作的思维开放,锻炼环境艺术设计者的创新联想能力。

2 民间美术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

2.1 形式造型的传承與应用

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民间美术元素的第一步便是整合美术的形式造型,使艺术设计完美体现美术的形,以致追求神韵的传达。形主要表现体现在艺术设计作品的造型、色彩及纹样上,这些造型元素源于人们披星戴月的农耕生活及农闲娱乐中,是人们对日常生活进行总结而得出的艺术结晶,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情感需求。[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结合民间美术可以使艺术设计富有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推动民间美术和环境艺术设计的进一步整合进步,拓宽彼此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吸收民间美术文化时,不应只是简单的形式上的生搬硬套,而应建立在尊重艺术精神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理解民间美术文化内涵。[3]就环境设计而言,雕刻、年画、彩绘等都是民间美术元素的精华。在环境艺术与民间美术结合时,不仅需要考量充分表达民间美术的色彩形式等外在表现,更应注意其内涵意义的传达,且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的意蕴的营造,把握整体气质的塑造,在设计中融入民间美术的灵魂,使得设计作品充满灵动性和生机活力。

2.2 地域元素的传承与应用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多民族文化丰富,民间美术元素造型多样。例如,闽台地区的宫庙彩绘、木版年画,天津的捏泥人,东北的满族刺绣,湖北地区的剪纸艺术等,都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4]这些带有地域特征的美术元素极具文化气息,整合在环境艺术设计里使得设计作品都沾染上地域的艺术特色,使得环境艺术作品更具艺术特色。这些凝结了地域特征的美术元素,历经千百年的文化积淀,已成为地域性的文化象征,成为地域根深蒂固的精神文明,其他地区在借鉴引用时,需在了解地域文化特色的前提下传承运用,否则,便会使得艺术设计作品成为四不像,不伦不类,原本具有创新意义的作品只能落得铩羽败北的境地。

举例而言,在清新婉约的江南水乡,若将东北粗犷豪放的美术元素运用在江南的环境艺术设计里,便会显得格格不入;反将融入江南美术元素的环境设计作品运用于东三省,也显然不会被当地北方人所接受。然而,闽台地区屋顶仿照嘉庚建筑风格,墙面建筑设计采用当地石材与红砖并加以多种图案修饰,便是真正将地域文化元素完美融合在环境艺术中。综上,在传承与应用地域元素时,首先便是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审美情趣及美术元素特征,设计出真正迎合当地风土民情和人文色彩的环境艺术作品。

2.3 创新元素的传承与应用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整合民间美术元素的过程便是对其元素符号提取、转化、重组的艺术改造过程。[5]在吸收民间美术元素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潮流时尚与人们的审美情趣,突破传统环境艺术设计的定式思维,创新演绎民间美术的新生内涵。民间美术元素虽然是祖先在千百年农耕生活中积淀的深厚文化,但毕竟年代久远,很多美术元素与现代都市生活不相融合,但文化不能就此被摒弃。我们在借鉴民间美术以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时,要充分吸收民间美术的精华,化为己用,对于不符合现代环境艺术审美的民间美术,则可以本着改造创新的原则,对之进行艺术再加工,有机运用这些优秀的民间美术,提升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水平。

3 结语

中国的民间美术文化丰富多元,是千百年繁衍生息下积淀的民间瑰宝。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民间文化元素,不仅可以促进文化吸收、传播,更能提升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情趣和技艺水平。在现今多元文化百花齐放的社会,我们要传承与发扬民间文化里的精华,将传统民间美术文化更好地融合在环境艺术设计里!

参考文献:

[1]钟丹,李豫闽.闽台民间美术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表现方式[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3):42-45+64.

[2]李昆鹏.民间美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15):77.

[3]张欣.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元素在室内展示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J].神州,2013(21):219-220.

[4]李盖.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品鉴,2016(04):53+60.

篇5:民间剪纸艺术在设计创作的传承论文

我国民间艺术正是我国悠久文化的传承,作为我国也是艺术精华的浓缩,其体现了我国的民族精神,同时对我国艺术文化的传承发挥着重要的延续作用。我国民间艺术是经过几千年的累计和沉淀所慢慢形成的,时至今天,已经有戏剧、手工艺及其他形式的民间艺术。民间艺术与传统的文物遗产的传承方式不同,它需要通过口口相传或传授技艺等形式来进行,因此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有着极大的意义。为了将中国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更好的传承下去,当前在其传承机制和保护措施工作上的深化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关于民间艺术的价值意义

(一)民间艺术是艺术教育的源泉

从民间艺术自身魅力来说,它是实用性及审美性相融之后所诞生的艺术品,比如:剪纸、年画等。其审美价值和使用性同现今的创新艺术大同小异。所以,不光是从审美角度上来欣赏,还是从创作角度来评价,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可以说民间艺术是艺术教育的灵感和来源,同时也是其艺术教育的基础。民间艺术凭借其自身文化价值为当前艺术教育提供了具有很高参考价值的文化资源。

(二)现代艺术设计是民间艺术的沿袭

民间艺术并非是独立的艺术,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很多生活环境、宗教信仰等方面都与民间艺术有着很大的关系。现代艺术以民间艺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其民间生活习俗、传统道德思想及审美观的关注,继而为现代艺术设计带来更多改变。比如说,民间传统习俗中春节家家户户门口都会贴窗花、贴对联代表喜庆,将“福”字倒贴暗喻福气到,这都包含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现代艺术设计中常常将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用到设计作品中。

(三)民间艺术有助于拓展艺术设计空间

大多数人认为民间艺术较为落伍、过时,但其实这只是片面的看法。因为民间艺术形式是百变的,它对于现代艺术来说有着极大的利用性。通过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为我国现代设计领域带来更多创造源泉。注重和充分发挥传统民间艺术精髓,通过将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完美的交融,在现代艺术设计上加入可以使用的民间艺术,进而实现全面拓展现代艺术设计的空间同时让民间艺术的得到传承及发展。

二、民间艺术传承与保护过程中存在问题

(一)民间艺术组织传承艺术力度不足

随着现代经济的进步,我国市场体系也在不断的完善,更多人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及精神文化享受。民间艺术组织在民间艺术的有形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力。民间艺术组织当前主要可以分类两种:第一种是由民间艺术的传承者发起的团体组织,主要分为盈利性及非盈利性两种组织模式。第二种则是政府相关机构力量扶持所构成的民间组织形式。这种艺术团体缺乏约束性,整体较为松散,并且缺少未来规划和可靠资金保障。相对来说,政府扶持的民间组织中有较为专业的专家和学者,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不过在民间艺术的传承力度上较为缺乏,所以对于其未来发展也有着很大阻碍,不利于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现今很多人对于民间艺术存在局限性,不愿参与这些团体组织,两种民间艺术团体组织无法实现有效融合,加上相关制度不完善,使得民间艺术传统无法有效延续。

(二)民间艺术工艺自身缺陷

首先,传承方式存在限制性。民间艺术中很多工艺艺术多偏好于家庭传承或师徒传承,常会出现因继承者的去世而造成工艺失传。而且,民间艺术与其他行业来说,回报率较低,学习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长,因此,很多青年人不愿去学习传统民间艺术。其次,民间艺术缺乏创新性,结构单一。比如说,手工艺民间艺术产品,潍坊的年画和风筝,其出现至现在结构一直没有较大的变化,而且因为携带起来不方便,使得潍坊地区的风筝销量受到一定的影响。时间一久,加上其工艺上缺乏创新性使之与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想脱离,失去了其发展活力。

(三)缺乏有效机制良好的机制可以保障事业的顺利发展。鉴于当前我国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在民间艺术的发展及传承上却缺乏有效的保护和延续机制。

(1)民间艺术保护不够。中国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因此在后期保护工作上的压力较大,加上当地政府缺乏一定的.保护能力,使得民间艺术的保护效果不佳。有的地区政府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往往都过于注重保护形式,没有实质的保护力,无法为民间艺术拓展新的生存空间,长此以往部分民间艺术逐渐趋于消失。

(2)缺乏资金支持。当前我国政府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所需资金耗费较大,财政资金较为紧张。因此,使得各地政府机构在民间艺术的保护上资金投入不足。

(四)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和规定

目前,我国在关于民间艺术传承和保护上虽然颁布了各种法规、条例,尤其是多次强调对文化资产的整理,并在认定上有许多规定,然而对以何种法律机制和手段来进行的保护规定却很少。很多学者对民间艺术的保护建议多集中于怎样在保护框架下对民间文化进行传承的理论研究,缺乏科学合理的法律机制保护措施,这就严重影响到民间艺术传承中所大会的中要经济价值。

三、民间艺术的传承机制与保护方面的有效建议

(一)以协调和创新精神推动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中国文化随着经济进程的步伐也在不断的推进,各个文化领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因此,在进程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过程中,一定要适应当前发展局势,进而实现民间艺术同其它组织机构之间的协调与创新。对于偏远地区而言,要借助政府机关的力量进行民间艺术工作的传承与保护,改善和调整固化思想,加强传承区域同政府、企业之间的联系,进而促进民间艺术科学合理的推进与发展。通过政府和企业之间力量扶持,尽最大程度的为民间艺术争取资金补助及依附背景,进而为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同时还要将民间艺术同当地相关机构有效结合,为文化发展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二)为民间艺术拓展新市场获取新的生存空间

民间艺术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市场的认可,只有帮助民间艺术在经济市场中获得相应的地位,才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比如说一些民间手工艺人,政府机构应发挥其自身优势力量将民间艺人推到市场中去,将优秀民间艺术魅力展现给众人,进而得到更多商家的青睐。与此同时可以将艺术作品作为商品到市场中去推广和营销,鼓励和提倡市场对民间艺术进行消费,将民间艺术融入到现今生活中去,同人们的生活节奏共同进退。

(三)构建多元化的民间艺术传承与保护体系

(1)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首先,在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的指导下,对民间艺术文化进行整理、记录及文档保存,将民间艺术文化的基本信息存档。其次,对于具有发展性和传承性的民间艺术,政府要构建相应的传承机制。可以设立专项相关法律文件,制定有效的制度进行保障,构建当地民间艺术人才培养机制。

(2)发挥民间力量。首先,通过大力倡导地方民间文化,提升传承及保护意识,进而督促和带动公众积极参与到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中去,为民间艺术提供群众力量。其次,借助新闻媒介力量,对民间艺术积极关注和推广,为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更多的有效措施。比如,以信阳民间艺术文化遗产为例,可以成立相关活动团体,以信阳民间剪纸团、信阳民间舞狮团等形式,定期组织去学校、广场及其他活动进行表演,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民间艺术活动中,让各个年龄层的人都能够认识到民间艺术的重要价值并传承下去,形成积极的认识观,为民间艺术文化提供良好的发展氛围。

(四)健全和完善传承者发掘机制,壮大民间艺术传承队伍

民间艺术属于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者作为艺术传播的载体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民间艺术进行传承和保护的首要条件就是对艺术传承者进行系统评估,将有关信息资料进行整理。进而构建民间艺术传承者发掘机制,为民间艺术的扶持和保护奠定基础。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传承者是不可分离的,群众可以作为艺术发展的推动力,但民间艺术要想得到更深层次的提升就必须依靠艺术传承者来进行。目前优秀的民间艺术传承者人数不足,自身生存情况都较难更别提促进民间艺术发展了,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应当发掘和培养民间艺术传承者,依靠政府力量,将优秀的民间艺术传承者吸收到文化部门中,进而推动民间艺术同时代的共同进步。

(五)建立民间艺术传承的合理使用机制

民间艺术一般是特定区域或者是某个民族特有的文化产物,但是每个人都应承担民间艺术保护的责任,与此同时还要关注民间艺术的传播与开发。这就需要在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同时还要不断推进民间艺术的传承。尊重民间艺术的前提下,可以积极推动民间艺术的发展,这样不仅利于民间文化的传承和普及,还能发挥其价值。对于一些以不正当形式对民间艺术行为给予强制性的规制,为民间艺术传承保护提供一个科学系统的法律保护机制,对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给予全面的法律保障。鉴于我国很多民间艺术传承地都处在较为偏远的地方或者是少数民族地区,往往会应很多原因导致民间艺术逐渐失传。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应当建立对民间艺术传承的激励体系,以保障艺术传承者一定的生活水平上,让其承担起当地民间艺术的重任,避免因后继无人而造成艺术消失的厄运。

四、结论

篇6:色彩在艺术设计创作中的表现论文

摘要:艺术设计创作是具有两重的属性,一方面,是艺术设计创作属于艺术的范畴,是具有审美价值的,另一方面,艺术设计创作还具有实用的功能。因此,在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表达是表现创作者的一种对社会和对周围的感知过程。分析认为,艺术设计创作中的色彩表现体现了创作者的风格,也架起了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的情感桥梁,色彩的表达也体现了色彩的情感需要,色彩的表现更是文化需求的一种诠释。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作;色彩表现;审美

所谓艺术设计创作其实就是用艺术表现的形式,通过审美的表现来结合社会、文化、市场和科技等多方面的因素,然后把这些因素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创作在设计中。一般情况下,艺术设计创作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是具有审美的功能的,从实用的角度来说,其实还是具有使用功能。因此,作为艺术设计来说,是为人的精神和物质文化而服务的,是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完美的结合,也是现代化发展的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必然的产物和过程。实际上,在艺术设计创作中,对色彩的运用也是很重要的,色彩是通过人的眼睛,脑和大众日常的生活经验综合运用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在光的作用下的视觉的效应。这种视觉的效应是创作者对周围感情的认知,也是对感觉的一种向往。创作者在进行艺术设计创作的时候,也需要通过色彩的表达来表现自身内心的感觉和自己内心的喜好,而色彩也是最好的一种表达内心的过程。实际上,艺术设计中的色彩设计和表现就是一种颜色的搭配,在实际的艺术设计创作中,这种艺术的表现是千变万化的,通过艺术设计者的创作把色彩表现出来,再通过大众用眼睛来体会周围的环境,色彩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在人类的视线中产生相应的各种各样的效果,带给大众不同的体会,也会反映大众的美感认知、情绪波动和自身的审美的情绪。因此,在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

一、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风格表现

在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体现了创作者的风格,和把握创造的精髓。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优秀的艺术品,在创作设计中都是用色彩来体现风格的,作为色彩设计来说,就其自身的内涵有很多不同的风格的,比如由鲜艳、强色的暖色调的色彩配成的艺术设计创作的风格表现和由冷色调配出来的风格就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暖色调的色彩风格都是给人以明快的感觉,也可以突出艺术设计创作的主题。其实,在艺术设计创作中,生动的色彩设计可以诠释创作者那一刻的心情,以及呈现给观众,观众也可以了解作者的风格和作者想表达的主题,这种色彩的风格的体现是很直观的,直接在色彩的表现中表现了出来。另外,在艺术设计创作中,内涵的体现也是很重要的,很多时候浓厚的色彩直接对创作作品的内涵显示就起到了重要的凸显作用。

二、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情感表现

在现实中,人们的感知的色彩是通过现实的眼睛来直观的反映和体现的,一般情况下,视觉器官在感知色彩的时候,都是伴随着其他器官而产生的综合性的知觉和感觉的意识活动。所以在艺术设计创作中,创作者使用色彩其实代表的是一个整体的形象和过程,包括了客观的创作者的印象、记忆、联想和情感的体现,只有综合的丰富这些元素和内容,才会在艺术设计创作中体现出良好的色彩的效应。比如,在实际的艺术设计创作中,同一类的色相或者色调的配色方式其实在画面相一致和颜色相一致的情况下,很难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但是如果色调反差很大的话,色调的落差又正好突出明显的颜色,画面是否丰富,色调是否统一其实带给观众的都是一种情感的需要,淡雅的紫色配上大雁的黄色,这样的情感需要其实就是一种色彩情感的体现。也体现了创作者当时创作阶段的心情,给观众也表达了自己的倾诉和追求。所以,色彩的`配色是一种情感的表现,在艺术设计创作中,要特别关注色彩设计配色的反差和魅力,善用色彩的配色来赋予颜色的内涵和丰满颜色的内涵。

三、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文化表现

在艺术设计创作中,不管是商业的设计还是个人的爱好创作,实际上都是一种流行和文化的反映,色彩的表现是一种模仿和流行,色彩可以带来追随和认可。实际上,艺术设计创作者在色彩表达的时候,可以把色彩和同一色调的事物明显的表达出来,比如在平面设计中,可以通过平面设计的色彩表达方式直观的反映色彩中的流行的文化,在设计过程中,在思维上就可以演绎细微和微妙的色彩感受力。众所周知,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些普通的魅力的颜色再加上黑白灰颜色,不同的颜色的搭配和属性就会呈现不同的创意和表现。在艺术设计创作者创作的过程中,在对色彩的感知过程中,实际上不能忽视眼睛第一时间的即视的感觉,要从文化魅力的角度来体现艺术设计创作中的色彩的表现。文化是一种流行,也是一种魅力,色彩的表达是文化流行的元素,也是引领设计的一种新潮,色彩给人的文化表现,给人一种文化的流行,艺术设计创作的色彩一旦拥有了文化的气息,也必将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是流行的文化的体现。综上,在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表现力量是很强的,直接反应了创作者的风格和情感和文化力,因此,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设计创造者最直观的视觉表达,突出了创作的表现力。在艺术设计创作者创作的时候,必须根据色彩的实际情况和创作作品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色彩的搭配和分析,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用色彩来感知创作者的思想和空间。因此,色彩是直接联系创作者和观众的桥梁,艺术设计创作中的色彩的表现是直观反映创作者和观众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呈现。

参考文献:

[1]侯履晖,论艺术设计创作中的色彩表现,现代装饰(理论),5月

[2]吴志华,色彩通感在审美活动中具有的价值,南昌大学,208月

[3]徐燕,论色彩在中西现代油画艺术中的情感表现,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4月

[4]周小娟,浅析艺术设计中的设计色彩表现,安徽文学(下半月),12月

篇7:民间剪纸艺术在设计创作的传承论文

摘要: 广西聚集了我国很多少数民族, 长期以来其民间传统艺术文化丰富多彩, 并包含了多元化的深刻底蕴, 表现于现代化的艺术作品中, 为文化传播奠定基础。具体到动画艺术的表现上, 不少动画作品依靠广西壮族民间艺术的魅力丰富了表现形式与内涵, 让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生机与活力。本文主要探讨广西壮族民间艺术在现代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 壮族; 广西民间艺术; 现代动画创作; 实践应用;

伴随着人们精神需求的逐渐增加, 我国当前的动画发展逐渐进入正轨。民族文化与动画事业相辅相成, 要确保我国动画事业的进一步改革创新, 就要从民族文化资源中挖掘更多的创意, 并进行延续与传播, 真正融入民族文化, 才能让动画作品的表现更有特色。

1、动画创作民族化与本土化

当前, 动画片是文化传播中非常重要的形式, 中国动画要加大力度调动民族文化资源, 挖掘民族文化元素, 丰富民族文化形式, 突破动画创作表现瓶颈期, 真正促进动画事业的发展, 并使其在世界性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同时又能潜移默化地传播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近些年来, 我国的文化传播人员努力推动动画产业的发展, 我国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不少支持原创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 在保证国际社会文化交流的同时, 为民族文化的传播开拓更多的渠道, 并提高传播效率。另外, 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 中国的动画事业在吸收外来多元文化的过程中要更重视本土化元素的继承与发扬, 挖掘民族文化更深层次的内涵, 丰富表现形式, 由此创新更有中国代表性的动画形象, 将其当作文化传播的全新载体和战略, 巩固和开拓中国动画市场。众所周知, 本土文化背后必然有国家本身的民族文化土壤, 确立的传播文化要符合当下全球性文化生态的标准, 艺术表现语言则借鉴现代化资源, 动画表现艺术与文化资源要实现全方位的结合, 在创作创新的理念下发展。

2、广西壮族民间艺术融入现代动画创作的意义

我国的广西地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 少数民族文化实现了相互交融与促进, 呈现出来的形式与效果更是大放异彩, 蕴含有挖掘潜力的发展价值, 给我国现代动画的创作提供了高价值素材。与此同时, 还要注意到我国的广西地区位置偏远, 尽管民间艺术文化资源丰富, 但是受各方面客观条件的限制, 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部分政府相关部门忽略当地文化的发展和民间艺术的传承, 或是受到利益的驱使, 导致一些民间艺术文化的发展得不到重视, 严重破坏了原有的艺术文化生态。因此, 在现代动画创作中融入广西壮族民间艺术, 就要重视广西壮族民间艺术本身的发展, 将民间艺术的文化历史作为重要的切入点, 全面挖掘、搜集和整理相关的民间艺术资源, 剖析文化内涵,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创新发展, 才能真正发挥广西壮族民间艺术的创造价值, 并将广西民间艺术发扬光大。广西壮族民间艺术主要包含民间歌谣、工艺、传说、美术等。近些年来, 广西地区的艺术创作与设计无疑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 在诸多艺术表现模式中潜移默化地植入了西方的文化观念与思想, 威胁到本土化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比如,近期美国好莱坞A级制片选择刘亦菲饰演花木兰的消息受到国人关注, 殊不知《花木兰》的故事在十几年前就被美国翻拍而在人物表现上有了西方的味道, 这也导致中国的《花木兰》的故事被赋予西方的.思想价值观, 侵袭甚至颠覆了我国的精神文化。再如, 奥运会期间, 美国梦工厂又将中国国宝熊猫以及中国武术搬上了银屏, 这是一种文化入侵。由此可见, 我国的民族文化面临严峻的发展态势, 需要充分利用动画的载体和舞台, 丰富内涵, 挖掘价值, 充分展现民间民族性的文化瑰宝魅力, 不但要传承和保护好自己的文化, 还要将其壮大, 影响全世界。[2]

3、广西壮族民间艺术在现代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我国动画艺术的发展从过去传统的手绘过渡到当前计算机制作, 从二维表现方式过渡到三维虚拟表现方式, 这些形式具备深厚的底蕴, 包括故事剧本、角色造型、美术风格和背景配乐等。广西壮族民间艺术要融入这些环节与载体当中, 实现应用和传播价值。

首先是故事剧本。不少动画的创作者都将民间故事以及我国的神话传说应用在故事剧本中, 提炼艺术本身的生命力与发展力, 为故事树立形象, 有的动画甚至直接取材于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还有一些则是引入民间信仰, 并将民间传说中的各种神灵作为动画原型进行改编, 重新构建全新的故事。比如, “刘三姐”“黑衣壮的传说”“百鸟衣”等, 这些就是动画剧本对于神话传说的直接取材和丰富改编。在创作发展过程中, 工作人员还应结合更多的题材, 并尽可能注入现代化的元素来丰富剧本的表现方式。

其次是动画造型的设计, 造型设计是通过对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的应用将动画的形象加以设计, 使其更具生命力与感染力。在造型方面借鉴广西壮族民间艺术精华, 可以引入如花山崖壁画艺术、壮族服饰文化、骑楼建筑、干栏式建筑等。比如, 20世纪我国着名的创作佳品《女娲补天》, 在动画的造型展示中就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粗犷和古朴的线条进行单线的平涂, 展现岩壁画简洁的造型和抽象的艺术特色。花山壁画中的单线平涂是非常常用的一种绘画技巧和主流性的艺术表现方式, 在二维动画的创作上应用频繁, 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再创作, 以实现民族民间艺术的融入价值。[3]

还有就是动画的配乐, 这在动画艺术中是主要的组成部分, 动画配乐不但要体现整个剧情的发展与环境的描述, 还要展现故事中角色之间的冲突和人物的性格, 有很好的烘托氛围的作用, 能够揭示主题。结合广西壮族的民间风俗, 壮族人民爱唱歌, 经常看到壮族人民在田间劳作或晚间欢畅之余都有歌声陪伴。壮族人民用歌声来歌颂美好的生活, 也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种文化流传已久, 因此传承的歌谣题材也十分广泛, 应用较多的有壮族山歌、京族唱哈、天琴演奏、彩调等。这些都能应用在动画创作的背景配乐上, 为情节的发展与故事的讲述渲染氛围。

最后还有动画的美术风格, 这是动画设计重要的表现手法, 如设计风格、色彩搭配风格、镜头语言风格等。动画片所选入的艺术风格与其内容有紧密的联系, 其创作需要风格和主题相符, 才能发挥烘托主旨、揭示主题的作用。比如, 花山崖壁画平涂剪影技法、桂北图案拼合等, 都能展现广西壮族民间艺术风格。

回顾我国现代化的动画创作与发展, 引用广西壮族民间艺术的作品并不少, 如19xx年的电影《刘三姐》就以主人公刘三姐本身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很多人, 同时也给全国观众传递了广西歌曲的精华, 让人们感受到了八桂大地充满魅力的山水风光与民族风情。具体解剖来看, 作品中还有很多壮族歌唱风俗, 贯穿整个电影动画的山歌表达壮族歌唱的习俗以及人们的思想。再如, 歌剧《南宁兵变》、舞剧《百鸟衣》、水幕动漫电影《神话绿城》等, 都是将广西壮族民间艺术的魅力展现于动画创作中的佳作。

4 、结语

篇8:民间剪纸艺术在设计创作的传承论文

一、传统女红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现状分析

随着手工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与价值观被现代工业文明所取代, 传统的生活方式也被高效的现代生活方式所代替, 曾经保留着民族古老生活形态且积淀多年的女红艺术也面临着传承的危机。当传统的手工技艺遭遇到了机械精确制造的冲击后, 女红艺术进入了难以为继的尴尬生存现状:手工艺原材料的减少、传承人流逝、传统手工艺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不高、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生活习俗的改变导致需求的减少等, 这些状况使得一些女红技艺渐渐濒临消失的境遇。

然而, 传统女红的那种源于生活的无限想象与创造性、具有强烈手工制作的痕迹性、质朴浑厚的艺术性在今天的服装设计中体现出重要的艺术价值。服装设计尤其是高级成衣设计讲究独特性, 而女红技艺就是决定高级时装高度的一个标杆和一种象征。一件普通的服装因为加上了诸如别致的盘扣、精美的刺绣等精湛的女红工艺而变得活色生香。因此许多著名的服装品牌都将传统女红的技艺运用到现代的服装中, 使得服装长期保持的“同质化”面料和板型“老面孔”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成为充盈着鲜明时代精神特质的市场宠儿。一些著名的服装设计师运用民间女红技艺对服装设计语言进行创新尝试, 把传统女红所繁衍出的技艺如刺绣、剪纸、手工印染、拼贴运用到高档服装设计中, 使服装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放射新时代的光辉。如马克·华菲品牌服装在2012年的秋冬男装毛衣系列设计上, 将女红技艺中的传统扎染、吊染技术与现代活性染色技艺相结合, 在针织面料上营造出多元化的染色效果;将写意传神与现代抽象图形相融合, 在突出西方个性化涂鸦艺术语言的同时又传达出手工时代温情, 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

二、构建民间女红艺术在服装设计教育中传承发展的探索

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理论创新、科技传播和服务经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任务, 具有学科综合、人才密集、技术先进、信息畅通等优势。因此, 在服装设计教育中深入研究民间女红文化、保护正在逐渐消失的女红工艺成为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将民间女红资源导入服装课程教学, 增加地域文化优势, 以教育的方式去传授传统民间女红文化, 一方面可以使传统民间女红文化和技艺得以传承, 另一方面能拓展原有的服装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空间, 为学生的设计增加灵感资源。

(一) 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对我国的女红的理论进行系统研究, 传承女红文化

女红技艺的口口相传、言传身教的传承方式造成我国民间女红理论教学研究流于局部缺乏宏观性和深度的局面。其实早在清末丁佩就完成了中国刺绣史上的第一本刺绣理论专著《绣谱》, 而百年之后, 由张謇亲笔、著名刺绣大师沈寿合著的《雪宦绣谱》, 不仅补充了《绣谱》在针法应用上的遗缺, 更在传统的刺绣基础上糅合西画的理论而自成体系。这本绣谱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第一部刺绣的理论与实践操作相互结合的专门著作, 也是中国女红文化教育传承的第一本教科书。反观当下, 对女工技艺尤其是女工的现代技艺发展理论研究少之又少。

受经济和地域等因素限制, 目前我国民间女红理论教学研究多流于局部性的研究, 缺乏宏观性和深度。为拓宽理论研究的范围, 高校急需设立专门机构对我国的现存的女红工艺如纺织工艺、织锦、染织、刺绣等进行研究与保护, 收集相关的实物作品、制作工具以及相关的声像资料, 让中国独特的女红技艺得以传承。同时需要打破地域限制, 将各地资料数据归纳整理建立资料库并在网上建立共享平台, 将女红的资源分享给世界, 让世界欣赏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值得欣慰的是一些院校已经认识到这些问题, 创办了设计工作室或研究机构, 对民族服饰以及女红文化与工艺进行保护。北京服装学院就在“柒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基金”基金会的支持下与武汉科技学院、清华大学服装设计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合作, 对传统女红工艺中的冀鲁地区民间传统割绒纳绣手工艺、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的保护与开发、民间手工蜡染技艺的传承与应用、关中蒲城土布纺织工艺研究等项目上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 并获得了许多珍贵的资料。

(二) 通过开设实践课程、建立实践基地等形式, 在服装设计课程中传承、开发传统女红技艺, 使其散发出时代风采

1. 通过校内工作室建立社会培训、职业培训开始培养现代绣女

传统女红技艺传承多是口传心授”的方式。这种方式存在一些弊端:理论性不够, 传艺者因“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 难以让学艺者领会其精髓。二是学艺者因缺乏系统的学习, 成长非常缓慢。现在许多国内艺术院校建立了制作实验室和工作室, 在教学上注重将设计思想变为现实产品, 完成从理论讲授到具体实践的全部过程。这种重视实践与动手能力的课程理念, 恰好与传统女红工艺中师傅与徒弟的传承模式类似。学校可以与企业联合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 从职业培训角度培养现代女红文化的传承人。共同拟定教学大纲, 确定教学计划并设置课程, 企业派出有经验的高级技师担任专业教师, 经过绘画、刺绣等相关课程的系统学习, 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传统女红技能, 技艺掌握较好的学生毕业后直接留在企业中, 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为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新鲜血液。

2. 与当代设计理念融合, 使之适应现代生活方式, 吸纳学生参与到传统女红各类产、学、研活动中, 提高学生服装创新能力

受“闺阁文化”和女红技艺的代际传承和师徒传承方式限制, 传统的女工作品用于家庭内部的自产自需或亲朋相赠, 从产品形式到制作工艺都不适合产业化生产。学习女红文化与技艺, 不能仅仅停留在泛泛的“数家珍”和简单的照搬上, 而要将传统民间女红技艺与当代设计理念进行融合创新, 使开发的女红作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 使之适应现代生活方式。

首先, 通过创建各类科研创新平台, 研究民间女红工艺方法与现代服装设计、纺织方法的结合创新, 吸纳学生参与各类产、学、研活动, 让学生直接与企业对话, 在亲身体验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最大限度地使女红的艺术生命得以延续、生存和发展。教师将要将现代设计的理念、设计手法、新技术来引导学生探究女红工艺与现代染织、电脑绣花、彩绘图样的相互结合, 通过“借用”和技能“转化”丰富创作素材, 激发学生创作热情。例如传统剪纸、刺绣直接在服装设计中使用会显得土、旧、生硬, 但运用电脑绗缝与刺绣等工艺手段对传统剪纸图案处理, 与近年流行的波普影图案、卡通图案综合使用使得它在服装上独放异彩。

其次, 在教学课程设置中, 可以与服装设计公司合作, 进行概念性小样设计, 如果效果理想, 将优秀的学生的作品进行小规模试验性生产, 然后投放市场或在学校的试验商场售卖。例如在一些大学的大学生创意园中, 设计专业的同学就利用上课所学的手工编织、刺绣、染织等女红技艺制作设计服装、T恤衫、围巾、包袋等产品。这些产品既造型新颖又富于传统特点, 在艺术市集上很受欢迎。这种方式多渠道培育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性。

现在许多国内艺术院校建立了制作实验室和工作室, 在教学上注重将设计思想变为现实产品, 完成从理论讲授到具体实践的全部过程。这种重视实践与动手能力的课程理念, 恰好与传统女红工艺中师傅与徒弟的传承模式类似。传统女红独特的服饰加工技术如:镶拼刺绣、扎染、编盘打结技术并不适应成衣大规模生产, 可根据工作室教师的研究方向加入到课程中去, 引导他们以此为切入点, 进行概念性小样设计, 如果效果理想, 则对相关产品开发。设计工作室还可以与传统女红企业合作, 由企业提供实际设计与生产项目, 保证设计工作室的教学贴近实际, 落实“真题真做”, 实现专业技能教学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在为学生掌握服装技能、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为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新鲜血液。

3. 通过艺术考察课、开设讲座和普及性鉴赏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些学生认为, 民间女红艺术的乡土气息与现代时尚格格不入。为了转变学生的这种观念, 就要使学生认识民间工艺的历史, 了解民间工艺生存的社会环境, 明白它的来历与形成过程以及在生活各方面所起的作用等。要教育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掌握艺术品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 了解民族文化的传统、价值和发展方向, 提高文化创新的自主能力, 提升人生的境界。在教学上, 首先聘任本校教师或专家学者进行专业指导, 定期开展民间女红讲座、学习、观摩和制作活动, 增加学生兴趣。课堂上聘请专家及民间艺人来校进行实际授课, 辅导老师和专业绣娘、艺人的亲手教授, 可以让学生熟悉女红材料, 了解并掌握女红的基本技巧及其要领, 为之后的设计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成立学校民间女红学习的学生社团, 同时有选择地收集和整理民间女红作品, 定期在校园内举办各种形式的民间女红作品展览, 多视角地展示民间女红的历史、制作工艺及现状。除了请专家、艺人进校, 还要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观、采访, 进行人文内涵的考察, 了解民族民间服装设计的文化渊源、风俗礼仪和宗教信仰, 通过感受环境、观察民情、体验生活, 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4. 依托地域优势, 增加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女红教学内容

文化的传承是高校服装设计教育工作的核心之一。目前, 我国艺术类高校实行的服装设计教育理念多偏重于西方服装教学体系, 而对我国民族传统服装的结构、材料、制作过程讲解运用却少之又少。即使是民族风格的服装设计作品多注重形式的美感表达, 而对实质性的文化内涵的把握力度不够, 导致服装设计作品中传统文化与形式的脱节。因此可以在服装设计教学内容上要增加如传统服装制作解析、传统服装结构分析、蜡染手工艺、编织、纺织、刺绣等女红课程等, 让学生掌握传统女红文化精髓。特别是将一些具有地域优势的传统女红的特色工艺如:苗族的锡绣、贵州水族的马尾绣、冀鲁地区的割绒纳绣等工艺引入到当地高校的服装专业课程中, 重点进行这些技术学习与传承, 使得传统技艺在不离开本地土壤的情况下完成自我发展, 达到文化传承的低成本、高效率。这也利于各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形成自己鲜明的地域特色,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传承文化技艺的双重效果。

三、结语

高校艺术教育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 肩负着文化传承和再教育的重大责任。保护传统女红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 保护并不是终点, 找到针对它们特殊的传承方式才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处于濒危险境的根本途径。因此, 只有把民间女红纳入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当中去, 将女红文化、造型技巧内化在教学中, 为女红技艺传承培养接班人, 中国的服装设计教育才能以特有民族特色的面貌独立于世。

摘要:本文在分析现代服装设计中传统女红文化技艺的传承现状的基础上, 结合服装教育教学特点, 探讨了服装设计教育中传承和发展民间女红的途径方法, 以期为设计出具有中国风格与民族特色的服饰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女红,服装设计,传承,发展,服装教育

参考文献

[1]汉声编辑室.中国女红——母亲的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包铭新.莨绸之路设计与文化[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8.

上一篇:石院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计划书下一篇:游老里克湖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