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会管理体系构建

2024-04-24

客户会管理体系构建(精选6篇)

篇1:客户会管理体系构建

客户投诉管理体系的构建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投诉服务管理体系主要涉及到管理理念、组织体系、流程机制、平台支撑、专家队伍等五个方面。

一、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投诉服务管理理念

“以客户为中心”的投诉服务管理理念需要我们从三个层面来正确认识投诉,意识到客户永远是对的。客户投诉表明了客户对企业的信任,为企业提供了发现问题的机会,对企业蕴藏着重要的商机和价值。

1、投诉表明信任

投诉对客户来说也是有成本的,客户投诉表明客户对企业寄予了改善的希望,是对企业的一种信任和依赖。大量的实证调查显示90%以上的不满意客户从来不进行投诉,因此“投诉量少”未必“客户感知好”,只有那些一走了之的人才是伤企业最深的人,因为他们没有给企业一丝改变的机会。因此,面对客户的投诉,企业应该抱着欢迎和鼓励的的态度。

2、投诉展现机会

客户投诉使企业能够及时发现自身产品、服务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是成功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客户投诉为企业提供了不断完善自我的机会。同时,处理好客户投诉也是企业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以及展示自身良好形象的机会。

3、投诉产生价值

客户投诉是市场信息来源的重要部分,除了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外,更能直接的了解客户的喜好、竞争对手的状态等市场信息。例如:在IBM公司40%的技术发明与创造都是来自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因此,要充分挖掘客户投诉的价值,从投诉中挖掘出“商机”,寻找市场新的“买点”,从客户投诉的经营中为企业带来财富。

由于投诉服务管理工作几乎涉及到公司的所有部门,作为业务流程的最末端,投诉问题的推动与解决通常存在涉及环节多、沟通协调难的特点,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投诉服务管理的理念必须得到企业最高管理者的认可和积极推动,否则如果只是由某个部门发起的投诉服务管理体系的构建、优化和改善工作都势必困难重重。

二、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投诉管理组织体系

“以客户为中心”的投诉服务管理组织体系主要涉及到相关部门在投诉管理、投诉受理、投诉处理和投诉回复工作中的职能明确和职责定位。

1、投诉管理

投诉管理的职责主要包括带头推动建立公司层面的投诉服务管理机制,制定完善客户投诉的管理办法和投诉处理流程,指导并监督各层面的客户投诉处理工作,协调推动重大疑难热点投诉问题的解决和整改等。投诉管理的负责部门最好是企业最高管理者直接分管的部门,或者由企业的市场或产品等强势部门兼管负责,以保证各种投诉服务管理机制和流程规范的落实,以及在面对重大投诉问题时能够迅速有效的调动各方资源和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2、投诉受理 投诉受理的职责主要是通过各种渠道受理客户的投诉,如通过热线电话、柜台、电子邮件、网站等。目前企业的投诉受理多由专门成立的客服部门来负责。当然,投诉受理和投诉管理也可以由客服部门来统一负责,关键是企业最高管理者的关注和重视。

3、投诉处理

投诉处理工作最好由客服部门首问负责,因为他们可以做好相关问题的预处理和客户安抚工作,并由产品部门和专业技术部门设立专岗人员协同参与完成。对于客服端的投诉处理人员组织设置(尤其是大型企业),需要重点考虑两个方面来进行分组:(1)客户价值的高低。这可以根据客户品牌或其它属性来确定;(2)客户投诉问题的类型。以此来体现投诉处理服务模式的差异化和专业化。理想化的模式是结合两个方面,根据客户价值的等级和投诉问题的类型两个维度,分别设立相应的专席处理人员。

4、投诉回复

投诉回复主要包括投诉处理过程的阶段回复、处理完毕后的即时回复及事后的回访。通常企业的投诉回复也多由客服部门来负责,以形成投诉处理的闭环。如果由产品部门或专业技术部门的专岗人员来回复,需要重点关注培养他们的投诉处理技巧。

对于大型企业的投诉管理和处理,可能涉及到较多的层次,需要明确各级管理部门、服务部门和相关专业部门在投诉管理和投诉处理中的职责和定位,对于投诉服务管理组织的设置需要适当的集中化,更便于资源的集约和规范的统一,以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一体化的投诉服务管理组织体系。

三、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投诉闭环管理机制

“以客户为中心”的投诉闭环管理需要企业建立起投诉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改善“三位一体”的长效运营机制。

1、投诉事前预防

投诉事前预防就是根据不同投诉问题类型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分别建立起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时识别和发现引起客户投诉的潜在因素,以采取迅速有效的预防及应急措施,防止或减少新的投诉发生。比如,通过建立新产品在正式商用前的测评机制,在推出新产品之前,需由客服部门进行把关,通过对以往的类似产品引起投诉情况的分析,提出需改进完善的方面交相关产品部门进行补充和完善,并明确在客户针对新产品提出投诉问题时的投诉处理流程和预案,以有效的减少客户投诉并在客户投诉时能够快速有效的做好应对。

2、投诉事中控制

投诉事中控制是能否处理好投诉问题、影响客户投诉满意度的关键。为有效的做好投诉事中控制,企业可以重点考虑建立如下机制:

(1)授权机制:

投诉处理的授权就是明确客服界面各层级投诉处理人员所享有的权限,适度的授权能够更好的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高投诉现场解决率,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常见的授权内容主要包括退费、退货、赔偿、赠送、问题解决、书面道歉等。当然授权的程度取决于企业对外服务承诺的水平,同时也要考虑因授权引起的管理成本,所以需要权衡授权的程度大小。

(2)联动机制:

投诉处理需要客服部门与各专业部门之间建立起高效的联动机制,可考虑通过绩效驱动的压力传递,将各项投诉管理指标合理分解到相关部门。比如对于客服部门,可以直接将客户满意度作为其考核的主要指标;而对于设计、开发、实施等部门,可将客服部门的评价(比如相关部门对问题回复及时率、问题回复满意度等)和客户满意度同时作为其主要考核指标,以使客服界面能够得到高效的支撑,确保投诉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和回复。

(3)升级机制:

投诉处理的升级机制主要是根据客户投诉性质及投诉问题情况的不同,分别建立起紧急升级流程,以确保重要紧急投诉、批量投诉、疑难投诉等问题得到快速响应。比如,针对VIP客户投诉,可考虑建立绿色服务快速处理通道;针对因某一部门原因引致的影响量较大的批量投诉,可考虑建立企业内部的预警通报机制;针对难以定位问题原因的疑难投诉,可考虑建立跨部门的联合会诊机制。

3、投诉事后改善

投诉事后改善是推动投诉问题得到最终解决并做好投诉事前预防的重要环节,其中做好严谨的事后分析是前提,建立完善的问责机制是关键,做好客户的后续回访是根本。

(1)分析机制:

面临市场环境、客户需求和企业自身产品的不断变化,企业需要建立起投诉事后的分析体系,可根据全面关注和专题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寻找客户投诉的热点疑难问题,挖掘投诉管理和投诉处理的薄弱环节,并进行重点有针对性的改善。可定期召开企业最高层及各部门领导参加的投诉联席会议,分析投诉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将投诉难点立为攻关项目,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和持续改善能力。

(2)问责机制:

投诉问题的事后问责机制主要是对于相关部门因工作过错或疏忽从而造成客户大批量投诉或升级投诉,或者在出现客户投诉问题后因处理不当造成问题扩大,从而为企业形象带来重大负面影响或者为企业带来直接和间接的重大经济损失的情况,在经过查证清楚原因后,对于相关部门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给予过问或追究相应的责任,以提升企业各相关部门对客户投诉问题的重视。

(3)回访机制:

投诉问题的事后回访关怀可通过认真分析有投诉历史的客户特征,按照不同的投诉类型、不同客户分类、投诉时间,采用信函、电话、短信、上门等不同的方式进行,以搜集有价值的客户信息,更真实的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建议,从而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比如,可通过定期开展投诉客户的满意度调查,了解企业的投诉渠道方便程度、人员服务态度和能力、投诉处理时间、投诉处理效果等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以做好重点持续改善。

四、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投诉管理支撑平台

“以客户为中心”的投诉管理组织、机制、流程的顺畅运转需要系统平台来支撑固化,通过投诉管理支撑平台的应用,能够进一步细化明确各相关部门在投诉处理中的职责,支撑投诉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改善的运营流程机制,实现对客户投诉受理、处理、反馈、回访全过程的闭环管控。“以客户为中心”的投诉管理支撑平台应具有如下特点:

1、一体化

一体化主要是能够实现四个统一,即统一企业各服务界面的投诉受理、统一各相关部门的投诉处理、统一的投诉电子工单流转、统一的客户投诉处理信息共享。借此实现投诉服务管理的统一,保证各服务界面的服务一致性,便于运营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

2、层次化

层次化主要是实现对投诉客户的分层差异化管理。可根据投诉客户的基本情况、消费情况、投诉行为等建立投诉客户的分类模型,将投诉客户分为多个类别,从服务模式、投诉处理指引、客户价值提升等方面分别给出差异化的方案,以提升投诉处理的有效性和整体服务质量。

3、模板化

模板化主要是规范投诉处理的标准、理解和操作模板,通过对投诉处理的流程、规范、系统操作、工单记录等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可设计一整套投诉处理的模板体系,为投诉处理人员提供从工单记录、问题查证、问题处理、回复客户、工单转派、工单回复等的全流程的全面指引,以形成投诉处理人员相对高效统一的投诉处理能力。

4、智能化

智能化主要在投诉管理支撑平台的建设中借鉴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的原理,建设投诉处理的智能导航知识库,帮助投诉处理人员快速准确记录判断客户投诉的问题,判别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投诉处理指引、方案和建议。

5、透明化

透明化主要是实现投诉处理过程进展情况的可实时查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现后端专业部门投诉处理进展情况对前端客服的透明化,以便于客服人员向客户进行解释;二是实现整体投诉处理进展情况对客户的透明化,便于客户通过各种渠道对投诉进度的实时查询(如通过网站、短信、电话等)。

五、培养“以客户为中心”的投诉处理专家队伍

“以客户为中心”的投诉服务管理工作需要培养一批投诉处理的专家队伍来最终落实,应重点做好投诉处理人员专业的服务意识、专业的业务能力、专业的处理技巧三方面能力的培养。

1、专业的服务意识

前面提到,企业应首先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投诉服务管理理念,在企业的组织体系中,服务意识应扎根于每一位成员心中,尤其对于企业各层级领导,服务意识更是不可或缺,在上下级之间首先需要形成客户制式的行为模式,后台专业部门投诉处理人员应树立对前端客服人员专业的支撑服务意识,这样作为客户服务窗口的专家的投诉处理人员才能在面对客户时展现出更加专业的服务意识。在投诉处理人员的素质能力中,专业的服务意识最为重要,如果一个投诉处理人员没有乐于助人、设身处地为客户排忧解难的意愿,很难想象投诉处理的结果能够让客户满意。

2、专业的业务能力

作为客户服务窗口的专家,投诉处理人员需要向客户展示更加专业的形象,因此必须具备相对普通客服人员更加专业的业务能力。同时作为后台专业部门的投诉处理人员,更应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客户的问题,并及时总结各类投诉问题的解决方案,适时向前端客服人员和投诉处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不断提升前端客服人员及投诉处理人员的一站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专业的处理技巧

客户投诉处理过程中的核心思想是运用各种技巧争取客户满意,因此投诉处理人员除了具备专业的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外,还需要掌握专业的投诉处理技巧。投诉处理技巧能够灵活运用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和能力,比如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运用语言的技巧,快速把握客户的心理;需要具备一定的情绪管理能力,有效避免个人情绪的失控,并对情绪激动的客户能够做好安抚;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法规知识,用来保护客户和企业的共同利益,不仅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产品,并适当对部分要求超过法律底线的客户进行培养教育。这一切都需要企业对投诉处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以上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投诉服务管理体系构建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在实际的投诉服务管理工作中,还将涉及到投诉处理团队内部的质量、业务、排班等的运营管理。

篇2:客户会管理体系构建

课程背景

1、客户服务管理已不再是一个奢侈的管理领域,更不再仅仅是服务型企业关心的事。

2、拥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在战略层面即以深邃的服务战略定位能力而傲视群雄。打造一流的客户服务能力已成为企业竞争的新焦点。

3、客户服务管理领域对于希望走向一流的企业来说已成为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而必须抢先关注的领域。

4、然而客户服务管理却不象其他管理领域那样拥有成熟的体系和经验。本课程希望能够满足那些希望通过塑造卓越的服务竞争优势而开创未来的企业的急迫需求。

课程目标

★ 让有关客户服务的卓越理念能真正运用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

★ 学会构建合适的客户服务管理体系,为企业设计科学的服务流程、服务标准,提升整体服务质量; ★ 通过客户服务理念在战略层面的定位、员工对于服务的重新认识,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内部服务环境与内部客户服务态度;

★ 初步学会培养辅导各类客户服务人员树立正确的服务心态、深刻认识客户服务,切实提升各类员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认识客户服务管理体系

1、认识客户服务管理

客户服务管理的基本特征

客户服务管理的几个基本概念

2、客户服务管理体系的主要模块

客户服务管理体系案例分析

第二部分、战略与理念层面的客户服务管理

——让战略视角的客户服务理念落到实处

1、将卓越的服务理念切实运用在经营管理实践中

★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

★使客户获得的价值最大化

——企业经营中如何利用服务利润链模型

★使企业的顾客资产最大化

——企业经营中如何利用顾客资产原理

2、让卓越的服务理念能够真正地指导员工的行为

★如何才能以客户为中心

★内部客户——塑造优秀客户服务的内部环境

★超值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心态基础

★抱怨是金——企业长盛不衰的理念基因

第三部分、构建一流的客户服务管理体系

1、客户服务的战略定位、客户服务管理的基本目标

★客户服务的不同战略定位

★著名企业的客户服务战略定位案例研讨

2、客户服务组织体系的构建

★谁承担服务战略的管理者

★不同功能定位的客户服务部

★客户服务管理部与其它部门的分工

★客户服务管理不同功能的各种实现方式

★客户服务管理的各类岗位设置

★服务业与产品制造销售业的客户服务差异

3、优化服务流程

★关于流程优化的不同含义与目标

★不同意义下的服务流程含义

★著名企业服务流程优化案例研讨

★服务流程优化的主要途径和要点

4、提升服务标准

★服务标准由谁决定

★服务标准制定的基本要求

★服务标准提升的方向

★服务标准不断完善的案例分享

5、控制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

★影响服务质量控制的五个环节

★服务质量评估的基本方法

★看看我的行为是如何影响服务质量的6、客户反馈处理系统的构建

★客户反馈的不同表现形式

★客户反馈系统构建的基本思路

★不同形式反馈处理的基本思路与工具

7、客户服务管理体系的制度、规范、文件

★客户服务管理相关制度包含的主要内容

★客户服务管理制度建设的几种思路

★客户服务管理制度建设与发展的原则

★客户服务管理制度案例分享

8、客户服务管理的保障系统

★客户服务管理保障系统的基本模块

★硬件环境的完善

★经费保障的获取

★其它保障系统的建设

第四部分、客户服务体系的运行与管理

1、客户服务改善项目管理

★改善项目管理的六个主要步骤

★改善项目管理的重点环节

2、客户服务人员的管理

★选拔优秀服务人员

★激励与帮助客户服务人员

★客户服务人员的考核

★客户服务人员的职业发展

3、辅导下属提升客户服务技巧

★企业内部客户服务培训的主要内容

★客户服务技巧培训的主要内容

★内部客户服务培训

4、塑造卓越的服务文化

★服务文化塑造是客户服务管理的根本追求

★服务文化塑造的主要工作

★服务文化塑造的基本思路与案例

第五部分、客户服务管理案例分析

1、客户服务质量管理案例分析

2、服务体系完善的案例分析

3、服务标准化战略的案例分析

4、超值服务的案例分析

5、服务创新的案例分析

6、管理客户期望值的案例分析

7、塑造客户忠诚的案例分析

8、大客户服务管理的案例分析

讲师介绍

田胜波

基本情况

◇资深管理咨询专家、管理培训专家、客户服务咨询与培训专家;

◇管理学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

◇咨询领域涉及战略、人力资源、客户服务;

◇培训领域涉及通用管理与领导、客户服务与管理、企业培训管理;

◇拥有十多年企业中高层管理实践经验,15年的专职从事管理咨询与管理培训的行业经验; ◇中国创造学会会员,上海创造协会理事;

◇港大-复旦、浙大等多家高校的EMBA总裁班特聘讲师;

◇国内几十家培训与教育机构的长期特聘讲师;

◇2006年被中华培训网等机构评为十佳培训师。

工作经历:

◇田老师的职业经历包含企业中高层管理实践、管理咨询项目实践、教育与培训工作实践;

◇田老师在企业管理的工作经历中先后担任过上市公司以及多家民营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职务,分别任职于总裁办、企管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

◇管理咨询服务过企业包括宝钢集团(3次)、伊藤忠丸红(日资)、上海烟草、沪东重机(中国船舶)、沪东中华、龙头股份、巴鲁夫(德资)等知名企业;

◇这些扎实的职业经历使得田老师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企业管理实战经验、管理咨询研究经验、管理培训实务经验。

主讲课程:

◇客户服务类:《构建卓越的客户服务管理体系》《客户服务技巧训练》《如何处理客户的不满、抱怨、投诉》;

◇通用管理类:《领导力提升研修班》《中层经理管理技能提升研修班》《中高层经理管理技能与领导力提升》;

◇人力资源管理类:《企业培训体系构建与培训管理实务》《内部讲师训练》;

◇员工素质提升类:《员工素质提升与职业能力塑造》《创新思维训练》。

◇对于以上的大部分课程,田老师自2001年开始就开设这些课程的公开课,并向各类企业提供内训。课程特色与授课风格:

◇田老师企业管理专业硕士,数学专业学士的专业背景,使得课程既有扎实的管理功底,又有逻辑严谨的深刻点评、案例分析。

◇课程基本特征为:

结构型知识点介绍 + 卓越理念深刻感悟 + 典型案例研讨点评

篇3:构建农商行的客户生态体系

关键词:小微企业,服务,体系

李克强总理倡导万众创业, 多次和小微企业主座谈, 部署如何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农商行作为县域的一级法人金融机构, 如何保持农商行在农户和小微企业中持续保持竞争优势, 通过延伸服务, 提升客户竞争优势方面补上政府的空缺, 从而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体系, 是构建农商行的重要战略之举。

一、国外对小微企业的服务

欧美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比较充分, 对企业的干涉比较少。对于小微企业却提供相当广泛的扶持。小微企业面广量大, 对社会的总体贡献不比那些大企业少, 同时很多的大企业也是从小微企业发展而来。小微企业需要管理提升、人员培训、技术支持、融资安排等多方面的扶持, 小微企业发展好了, 同样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

美国政府的小企业管理局 (SB A) 负责小企业的发展事务, 协调各类机构, 整合各类资源进行服务, 并构建了“小企业网站”为综合性的服务平台, 同时政府出资提供创业计划、创业管理、金融服务、技术资源、市场机会、采购、人力资源、咨询、培训等服务, 还协调盈利性机构进驻。还有退休经理服务团为小微企业提供免费的商业和管理建议。英国则有“商业联系网”联系协调各类机构提供服务。联合国劳工组织推出了产业培训课程, 在全球进行扩展, 希望能够提升小微企业创业水平, 增加成功率。

二、国内政府为小微企业提供的服务

(一) 国内侧重于给予小微企业各类政策优惠

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纲要, 各级政府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各类支持, 包括金融、税收优惠、创业场地、培训, 公共平台等。由于这部法律具有宣导性质, 没有具体的执行措施, 所以各地在执行对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上有以下几个特征:1.各地主要选择对自身有利的方面进行。如广泛建立创业大楼出租盈利;对本省、本市、本县的优势企业提供补贴。2.各地财力不同, 导致一些具体的政策落实的程度也不同。各类的补贴、奖励等, 有财力的地方就执行到位, 没有财力的地方就数量很少, 有的甚至没有。3.对科技型企业青睐有加, 忽视其他类型的小微企业。4.对有一定规模且对地方的G D P有贡献的企业给予各类优惠, 甚至专门的政策予以补贴, 对于量小范围广的小微企业成为被政府忽视的群体。5.对税收减免, 各类补贴以及金融支持方面较多。中央也是通过各类政策降低融资成本, 包括给中小金融机构定向降准等。而对于提升小微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各类咨询、培训等都是商业机构在进行。

(二) 政府侧重打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欧洲、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2.5年, 美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也达8.2年。而在中国, 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7年, 小微企业还不到3年。现在政府在公平的竞争环境的打造上不遗余力, 让市场机制发挥更大的市场调节作用。即使是美国这样高度市场化的国家, 对于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因为小微企业的竞争力很弱, 大部分都是初次创业, 对于信息掌握不全, 管理不规范, 人才和技术都很匮乏, 如果按照市场化的竞争策略, 那肯定无法和大企业进行竞争, 也是很难成长起来。

三、农商行的战略选择

政府的缺位, 农商行应当基于自己的竞争策略从战略的高度积极进行补缺。

(一) 农商行基于其农户和小微企业的服务定位和构建竞争优势的选择

农商行通过日常的服务和阳光信贷的推行, 拥有了广泛的客户资源, 形成良好口碑。和村组、乡镇和县级的基层组织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有力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农商行开展小微企业的深度扶持服务, 符合自身的市场定位, 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 是对客户服务延伸。同时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二) 大数据的运用

农商行一直在区域市场经营, 积累了大量的数据, 特别是自从信息化系统上线之后, 可以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比较、归类。推行阳光信贷以后, 通过建立档案、客户评级、广泛授信, 季检、年检、贷后管理, 对客户的家庭变化、生产经营情况的的了解进一步系统化。如从事什么行业、经营历史、项目转型, 发展阶段, 经营困境等情况都有详细的数据。农商行着手提供客户内生发展能力的培训、咨询服务, 具有针对性, 能够切中要害, 产品更接地气。

(三) 构建自身生态发展系统的需要

现在村镇银行进驻县域, 有些富裕的乡镇, 四大国有银行重新进驻。农商行在优质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方面面临越来越剧烈的竞争。信用良好、抵押物充足的客户成为各家争夺的焦点。随着存款理财化的发展, 利率差越来越小。农商行中间业务发展滞后, 产品创新能力不强, 信息科技水平提升缓慢。金融体系外部还要面对各类P2P贷款、网上理财等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单纯的价格竞争越来越不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尽早战略转型就需要深入客户的生产方式, 协助客户提升经营能力, 获取更多资讯, 提升技术, 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客户的金融需求, 创新中间业务的品种, 构建小微企业客户的生态系统, 这样才能走出单纯的价格竞争, 保持良性的循环。

四、构建多层次的服务平台

(一) 农户

农户贷款大部分是从事经营类的项目, 是小微企业的雏形, 有的是以个人身份直接从事工商业经营。对于小额信贷进行农业生产, 以海南农村信用社推行的小额信贷技术员服务的方式为代表。他们针对农村的发展、农民的需要、农业的特点, 走进农户中间对农户进行培训, 培训之后才进行贷款。在送信贷的同时, 送去了信息、技术、政策等, 可以很好地促进农户的发展, 从根本上提升了客户的能力和金融需求, 建立了客户和银行之间的亲密关系, 从根本上降低了信贷的风险。

(二) 小微企业

对于个体户来说, 也可以由客户经理在客户用信之前 (或者选择创业之前) 给予一定时间量的培训, 或者专职的服务经理进行培训, 让他们掌握基本的人员、货物、财务、法律等方面的管理或者联合国劳工组织的创业课程。而对于复杂一些的企业业务, 或者不是共性的事项, 可以协调外部的专家或者机构提供服务。

(三) 开放的平台

篇4:花旗银行:构建客户价值定位体系

花旗银行(中国)市场营销及业务发展总监

在北美和亚洲金融服务业有超过15年的从业经验,先后在花旗集团纽约总部和花旗亚太区总部任职,从2007年开始参与并领导花旗贷款公司的初期筹建、战略规划和业务拓展,现任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及业务发展总监,负责花旗中国品牌建设、市场价值定位、拓宽分销渠道和业务发展项目。

从服务于新富人群的睿智理财到服务于富裕人群的贵宾理财,再到服务于高净值人群的私人客户业务,花旗银行在客户价值定位上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011年是花旗中国零售业务快速拓展的一年,配合业务拓展的形势,我们的营销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布局:

第一,延伸价值定位,扩大客户群体。花旗银行在零售业务上不断推陈出新,2011年6月份面向新富人群推出了“睿智理财”的个性化理财服务,同时推出了“环球旅行服务”,借助花旗全球网络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银行服务。这些新业务的推出,从市场定位角度来说,标志着花旗零售业务不仅仅服务高端客户群体,而且希望对正处于财富积累过程中的客户,也提供相应的服务——至此,从服务于新富人群的睿智理财到服务于富裕人群的贵宾理财,再到服务于高净值人群的私人客户业务,花旗银行在客户价值定位上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第二,拓展地域覆盖。2011年花旗中国的网点布局中新增了3个城市和12个零售网点,整体网点数量达到45个,覆盖到13个城市。同时,2011年花旗中国首次在所有网点覆盖的城市都进行了品牌营销活动,以往我们的营销活动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现在正逐步向二三线城市推进,因此2011年花旗银行的品牌认知度在二三线城市也有了很大提升。

第三,营销策略上更加重视网络营销和社交媒体。2011年我们不仅在比较成熟的搜索引擎优化上加大投入,还尝试了一些新的社交媒体营销方式,比如9月份在人人网平台上进行的“环球旅行家梦想”活动。现在在花旗某些产品线的销售中,来自网络的客户已经达到了20%~30%的比重。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营销项目是“睿智理财”的推出,在此之前,花旗给人们的印象一直是高端品牌,很多人会认为我们主要提供私人银行业务,而“睿智理财”的推出,以5万元的门槛将花旗的价值主张进一步向下延伸,同时通过在众多城市举办大型路演活动和商场展台宣传等形式,即进行了品牌宣传,又获取了许多新客户。

而在2012年,花旗集团将迎来其200年庆典,这将会是我们全年营销的重要主题。

另一个重要主题,就是花旗信用卡的营销。花旗中国刚刚获得了信用卡批复,成为国际银行中首家获得审批的银行,这一优势将会成为我们快速获得新客户的基础,并且能在一线城市之外提升花旗品牌的认知度。

最后,我们还会继续2011年的布局——优化花旗的价值主张,加强数字化营销,通过这些新兴的平台和渠道和客户建立一个持续、连贯的互动关系,更进一步贴近消费者。

2012营销风向标

Q:用三个词形容您2011年的营销感受?

篇5:客户会管理体系构建

[摘 要]愈来愈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旅游企业怎样才能赢得和留住客户?以“客户为中心”的CRM就成为必然之选。客户关系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理念在旅游企业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其重要的表现就是为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一种全新的、有力的途径。本文就CRM在旅游企业的应用作了评述,并提出对于旅游企业来说,资源的整合和价值链的构建是CRM提升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机制。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 旅游企业 核心竞争力

一、CRM的概念

客户关系管理的定义是:“CRM是代表增进赢利、收入和客户满意度而设计的,企业范围的商业战略”。

简洁的说CRM就是把合适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合适的渠道。在适当的时候,提供给适当的客户。其核心思想是将企业的客户(包括最终客户、分销商和合作伙伴)作为最重要的企业资源,通过完善的客户服务和深入的客户分析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保证实现客户的终生价值。它的本质就是使每个公司争取客户、留住客户。并使客户赢利最大化的同时使自身赢利也最大化。据国际CRM论坛统计,国际上成功的CRM实施,能给相应的企业每年带来6%的市场份额增长;提高9%~10%的基本服务收费;并超过服务水平低的企业2倍的发展速度。

二、旅游业需要引入客户关系管理

目前我国旅游行业已经进入长期快速增长的上升通道。“到2010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达1226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0%左右,相当于GDP的7%。2010年和2020年国际旅游人数将分别增长到10亿人次和15.6亿人次,1995~202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将达到4.1%。

由此可见,我国旅游企业面临的机遇是很多的,可是旅游行业与银行、保险、通信等行业一样是一个需要获得客户广泛支持的行业。诸多旅游企业的竞争更大程度上表现为对客户的争取和对客户终身价值的有效实现。然而,如何拥有密切的客户关系却是令业界人士大伤脑筋的事情。

(1)旅游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它提供给客户的产品和服务,无论是旅游路线还是旅游景点、价格,其同质性都非常强,良好的服务必将成为客户进行选择的主要标准。而且旅游产品具有无形性、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等特点。因此,谁能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优的客户关系管理,最大化地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2)旅游产品的不可转移和不可存储性决定了旅游业是一个以信息作为主要经营手段的行业,要求各类旅游企业、旅游供应商、旅游消费者之间实现清晰的信息互动,并且要求信息传递方式异地、全面、快捷、方便、受众广。而为客户信息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流程的重组和客户信息的共享,实现有效管理和低客户成本的双重目标。

三、CRM 提升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机制

1、整合旅游企业自身拥有的资源体系

旅游企业资源体系分为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其中,外部资源包括旅游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等;内部资源则包括客户知识、雇员、资本、设备、商业智能等。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是指调整企业内部结构,尤其是组织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和全面成本管理,努力提高内部

员工的满意程度和对工作的忠诚度;整合外部资源主要是信息整合、服务整合和旅游产品的整合,旨在提高客户对旅游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树立企业形象。

(1)CRM整合信息系统和市场营销计划,包括对旅游产品的整合和旅游企业内部跨功能的整合。CRM的建立和实施本身就是对传统流程的一种优化过程,各个职能部门可以通过网络的工作方式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响应,因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建立了一种内部组织机构的协调机制,有利于内部管理人员的分工协作。

(2)CRM在旅游企业资源配置中发挥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向前它可以朝与客户全面联系的渠道延伸,向后它能渗透到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帮助企业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自己的情况,实现企业运营效率的全面提高、全行业范围的信息共享、业务处理流程的自动化以及员工能力的提升。

2、优化旅游企业的价值链管理

价值链管理是以战略为依据对各项活动加以区分,将企业的价值活动整合成链状结构,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各战略环节的价值增值能力,同时使其形成有机的整体,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价值链理论的应用是旅游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中的一个复杂系统,它是以客户满意为目标的一系列为客户创造价值活动的集合,通过对价值活动的分析,可以使旅游企业管理和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环节,最大限度地赢得客户,获得竞争优势。

四、旅游业CRM的具体措施

1.转变理念。CRM要求企业能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来引导营销和服务过程。以实现游客长期价值的最大化。无论是领导者还是基层员工都要有这种意识。同时,实施CRM要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也即要把CRM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制定长期的实施规划,才能保证CRM的实施

2.应该有清楚的客户战略。形成清晰的客户战略是真正实施CRM的前提。对旅游业来说,企业首先要确定自己的目标。

3.提前作好培训。旅游业在采用CRM之前,还必须对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只有当旅游业的员工能熟练操作CRM软件系统,使其良好地运行,才能充分发挥CRM的功效。

4.按需选择cRM软件。旅游业应依据自身的需要和条件来选择适合自己的CRM软件。

5.组建相应的部门。为保证CRM能切实发挥作用.旅游企业应尽量建立专门负责该系统建设和管理的部门,同时,也是一个保证该系统正常运转的项目团队。

6.分阶段实施。旅游企业在进行CRM项目规划时,应首先树立一个五年左右的远景目标.在此基础上再细分出具体的可操作的阶段。视企业规模和业务量的大小来购买CRM软件系统,应用初期不需要购买所有的功能模块,待企业规模逐步扩大了,再逐渐完善信息系统。

我国旅游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同时信息化也起步较晚。因此,在旅游业实施CRM是一个不断尝试和摸索的过程。没有完全成熟的模式可以套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旅游业无法推行CRM。相反,我们相信在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CRM在旅游业中必然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必然会成为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参考文献:

[1] 王永贵,客户关系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4[2]野口吉昭.客户关系管理实施流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3]杨永恒.客户关系管理——价值导向及使用技术[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 韦鑫,科技信息专题论述。

篇6:客户会管理体系构建

如何构建与客户关系管理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一、前言

“企业文化” 一词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美国学者提出的,可是实践却开始于日本。日本运用企业文化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并取得了成功经验。然后,美国学者对日本的企业文化实践经验进行了调查、总结、研究,并在理论上加以概括,使之成为指导美国企业管理改革的重要理论。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准则、行为规范、风俗习惯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企业经营理念、指导思想、经营战略、企业精神的总和。企业文化虽然不同于企业制度那样对员工具有强制约束力,但作为企业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对企业的影响力非常大。

企业文化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它是凝聚人心、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另一种则是保守落后的企业文化,它是使企业背离市场和用户、走向衰落的根源。企业文化总是随着企业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的永恒主题。

二、美日企业如何构建企业文化

1.美国企业文化建设

尊重员工,倡导个人能力。尊重个人尊严和价值,提倡平等,给员工更大程度的工作自由,这是美国企业文化最大的特点。

“尊重员工人格,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自己证明自己,公司雇用员工不拘于某种成规条件。”这一直是微软公司的信条。在微软,公司对员工的着装、行为举止不加以限制,使员工感到轻松和快乐。微软所有员工的办公室都一样大,下属要见到他们的最高领导人“比尔”从来不需要经过多层的秘书群进行约见,所有员工都可以直呼老板大名“嗨,比尔”。甚至他们会在大厅里一把拉住比尔.盖茨,“比尔,家里有事,借我点钱。” 在纽约州阿蒙克的IBM公司里,每间办公室、每张桌子上都没有任何头衔字样,停车场也没有给领导预留位置。公司总裁小托马斯说过,尊重人,信任人是IBM的第一宗旨。联邦快递公司设有“员工公平对待条例”,员工受到处分如觉得不合理,可以在7天内进行投诉,公司会成立一个“法庭”来判定,如果员工不满意可以继续向上告,这样可以确保员工得到公平的对待。

奖励创新,宽容失败。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在几百年的发展中建立健全了竞争机制,从而塑造了美国人敢于冒险、勇于创新,乐于竞争的民族性格,也培养了美国人强烈的创新意识。IBM“有奖发明信箱”每年可收到10万件以上的发明构想。3M公司的成功在于创新有绝招,3M不轻易扼杀一个设想,并且还能容忍失败。“只有容忍失败,才能进行变革,过于苛求,只会扼杀人们的创造性。”这是3M公司的座右铭,成功者受到奖励,重奖,失败者也不受罚。3M公司创始人诺伊斯最常用的一句口头禅就是“别担心,只管去做。”在加州硅谷,企业普遍推崇的价值观就是“允许失败,但不允许不创新”。奖励创新,宽容失败是美国企业保持活力的力量源泉,也是美国企业的成功之道。

坚持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政府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1987年,美国政府设立了“国家质量奖”,鼓励自由贸易,给企业施加压力,促使企业在提高质量,创造名牌上寻找出路。政府协同社会团体、舆论工具不断灌输质量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以多种方式提高人们识别商品好坏的能力。这些措施提高了人们对质量价值的认识和维护消费者权益重要性的认识,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麦当劳强调“顾客永远是最重要的,服务是无价的”。公司规定,生菜从冷藏库拿到配料台上只有两小时的保鲜期,过

招专业人才,上一览英才

时则扔掉;顾客排队等候时间不超过两分钟;顾客只要排一次队就可以买到全部食品;依靠严格的质量标准和优质的服务,麦当劳得以独领世界快餐文化之风骚。正是在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下,美国公司得以不断开拓新的市场,企业竞争力也随之不断提高。

2.日本企业文化建设

强调“和为贵”的理念。“和谐”思想来源于中国儒家文化,传到日本后在其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和有效的继承,在企业中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它是日本企业成为高效能团队的精神主导和联系纽带。松下幸之助认为:“事业的成功之首在于人和。公司上下能不能同心协力、团结一致,是企业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松下的理念和精神是其不断发展的基石。

在日本企业内部非常重视上下级之间保持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后辈都可以找先辈谈,先辈也会竭尽所能地为其排忧解难。当然,就像日本家庭的伦理道德观一样,当下属的意见与上级发生冲突时,日本企业强调的是绝对的服从,以求达到和谐团结。另外日本企业往往强调集体的力量,即“和”的力量;此外,“和”也体现在使用礼貌用语,加强员工之间的相互沟通上。早上见到领导、同事要大声说“早上好”;给别人添麻烦时要说“失礼了,对不起”;对于完成一件工作的人要说“辛苦了”;早上开早会时,大家一起高喊社训或“努力、加油”之类的话语。通过礼貌用语的使用,公司内部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氛围。所以在日本企业你看不到同事之间的争吵,也看不到上下级之间的吹胡子瞪眼睛。此外,日本企业还追求与外部环境以及客户的整体和谐,成功的企业总是力求与外部环境建立一种和谐、有序、畅通的关系。这种关系反映在企业文化中就构成了企业独特的人文标识,它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良好的声誉,取得社会的信任和支持。“丰田”的商标,三个外形近似椭圆形环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它象征着用户的心和汽车厂家的心是连在一起的,相互信赖,和谐共存。

勤勉忠信。在日本企业里,把职业的劳动提升到了神圣义务的高度,认为懒惰是企业发展的最大危害。日本企业的员工基本上是伴着星光上下班,很多日本企业的员工都认为,日本企业对员工努力工作的要求已发展到了畸形的程度。当然这种对努力的过分要求并不仅仅针对普通员工和领导,甚至老板自己的勤奋努力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所以我们无法上纲上线地说是日本企业对员工劳力的剥削,这只是日本民族勤勉努力的文化特点对企业的一种根深蒂固的影响。

日本企业文化“忠信”色彩十分浓厚。员工忠于上司,忠于企业,企业忠于员工。日本的年轻人一旦进到一家公司,就把自己的命运与公司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工作由公司安排,出差听公司派遣,居住在公司的“家园”,休假则集体行动,结婚由上司主媒,退休的补贴由公司发给。企业是员工的“家”,“跳槽”现象也十分罕见。日本企业强调“归属感”,也要求员工对企业、对上司绝对地忠诚。

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日本企业文化的灵魂所在。它要求员工重视企业团体的统一与和谐,尊崇企业共同体的价值,当个人利益与企业集团利益发生矛盾时,要对自我的私欲进行无条件的约束和控制。在日本企业中,团队精神主要包括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雇主与员工之间父子式的亲情关系,协作精神三个方面。员工一旦进入日本公司,只要不违法或严重违反公司制度,只要公司不破产或进入萧条阶段进行裁员,一般都能在公司或与其相关联的公司干到退休。一方面,使员工有安全感,不用担心会轻易失业;另一方面,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使员工的命运和公司的命运联系起来。日本人普遍认为“一个好工头必须像父亲对待子女一样对待工人。” 雇主对员工生活采取像父亲一样的态度,十分关心员工的婚丧嫁娶等与员工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这样一来,既拉近了雇主与员工之间的距离,也增强

招专业人才,上一览英才

上一篇:超市店长助理岗位职责下一篇:游象山影视城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