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学习心得体会

2024-04-13

中职德育学习心得体会(通用8篇)

篇1:中职德育学习心得体会

中职德育培训学习心得

荆州职教中心 周书珍

近年来,我们职教老师备受歧视。我将近50岁,虽然工作尽心尽力,但学生难教,我心疲惫。现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一个个老师如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一、全国最美教师禹诚

华科毕业的禹诚老师,被评为全国最美老师和全国劳动模范,还是全国人大代表,她当之无愧。她的生活工作也有种种困难,但她志存高远,坚持不懈,她的每个暑假都和她的团队一起在学校学习,她的团队终于得到了学生们和社会的肯定。她说:“自从当了一名老师以来,我深刻体会到想要当一名好老师首先要当一名好学生;想要做一辈子的教师,就要准备好做一辈子的学生。”禹诚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学习,终于硕果累累,她终生学习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二、壮心不已的孙安望教授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早已退休的孙安望教授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我们编了几本《中小学生案例》。他耐心地给我们分析中职生的特点,他用一个又一个的案例让我们明白,老师对学生有深远影响。老师要谨言慎行,要用爱和智慧帮学生,千万不要被情绪控制伤害学生。他教我们如何对待冷漠逃避的学生,教我们怎样对待早恋学生和大姐大学生。只是时间有限,有些好方法,来不及分享,希望今后还有机会听其教导。

三、心中的女神李晓凡老师

李老师六十多岁了,但精神矍所,神采飞扬。李老师的《中职德育活动课研究》让我对中职德育的认识大有收获。李老师善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参加各类活动。让学生自己讲故事,和学生一起表演戏剧,模拟法庭,自编自演生活小品,欣赏歌词,社会调查……

用一个又一个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学生们通过活动既得到了体验感悟,有保持了高涨的热情。

李老师有豁达的心胸,对那些自卑,行为习惯都较差的学生,没有一味指责,而是尝试用放大镜去看其优点,因势利导。

李老师说最难教的是没有情感、冷漠的学生,她说:“情感教育是教育的基础。”为了让学生心有触动,李老师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家庭调查活动。让学生们调查一般工人们的收入,自己家庭的收入和开支,让他们更贴近生活,认识到每一笔钱的来之不易,父母还把主要的开支花费在了自己身上。通过这种活动触动孩子的内心,孩子们被感动了,教育就有了良好的开始。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李老师就是我要学习的模范,是我心中的女神。

四、高山景行——蒋乃平老师

75岁的蒋乃平老师一出场就赢得全体学员的热烈掌声,他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主编,他策划了“文明风采大赛”。他虽有75岁,但他给我们讲一整天的课,没有一点疲惫之色。他如年轻人一般精力充沛,好像有使不完的劲。他讲课通俗易懂,风趣幽默。

他说德育的第一要务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而培养责任心就应从小时候从小事情开始。如学生计算数学题,错一题就如工人生产了一个次品。工人生产次品,就会被批评、罚款。在日常生活中,扫地擦黑板也可进行责任心教育。他说我们现在大学生写论文大抄特抄,就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是对自己对社会都不负责任。比尔•盖茨8岁当图书管理员,就有强烈的责任心。他把每本书都放在该放的位置,方便借阅者查找。日本人也有强烈的责任心,世界杯日本队失败后,日本人一边流泪一边收拾场地垃圾。我们中国人也应从小时从小处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蒋老苦口婆心告诉我们别板着脸训学生,他讲到德育发展时说,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都会纳入德育课,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改进的学科。我仍记得他讲课时激情四射,手舞足蹈,受此感染,我的快乐也会从心底迸发出来。

他是德育的导师,他的高山景行激励着我前行。

五、群星璀璨,照亮职高之路

我们还聆听了孙芳老师的《开启幸福下的心灵钥匙》,王代翠老师的《中职德育教师的成长之路》陈敏老师的《校园心理危机干预》,邱长勇老师的《映日荷花别样红》等等,这些老师视野开阔,经验丰富,见解独到,给了我深刻的启迪。

总结起来,可概括为两点。

一是在理论上,认识得到了提升。我们老师要与时俱进,要更新观点,要适应新时代的学生。明确“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教师必须率先重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人生方向。”

二是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开展灵活多变切实可行的活动。如案例分析,辩论比赛,知识竞赛,社会调查等等,并使之常态化,要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018.8.28

篇2:中职德育学习心得体会

导语:在现代社会中,很多班主任的德育做法本身就不符合法规,虽然没有体罚,但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如何保护学生,如何保护自己,恰恰成为班主任们的误区!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中职德育学习个人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参考!

中职德育学习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今年有幸参加了培训焦作市师德。自培训以来,我认真聆听各位专家的讲座,顺利地完成了相关课程的学习培训。通过这次学习和培训,对于刚刚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上的我,培训是及时的,收获是丰厚的,意义是重大的!学习完了以后,我对自己今后的德育工作有了更大的信心。下面就谈谈我参加本次培训的收获和体会:

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是比较明显的,很多人认为,“德育工作可有可无,只要学习好,成绩好,考得高分就好”等等。其实不然,因为只有培养出有良好品德的学生,我们的教育才算是取得成功,就像讲课的老师们讲到一样,我们是要培养出考取大学而像马加爵一样会杀同学的尖子生还是培养出有品德、知善恶的一般学生呢?我想答案是不容置疑的。因为要培养出能遵纪守法、有礼貌有道德而又有知识有理想的接班人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所以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教育,我们应该走出误区,既要重视智育,更要重视德育。

通过本次培训,让我体会到了这一点,德育工作是我们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社会的发展而言,教育放首位;而对于教育而言,德育是首位的。我想,我们要抓好德育教育,下功夫去完成好每一个工作内容。面对不断发展而又缤纷复杂的现代社会,面对越来越不听话的青少年,我们的教育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德育还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应该重视我们的这一项工作,脚踏实地地把它做实做细。

总之,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和自己的心去教育我们的孩子,倾注爱的心血使孩子们早日鲜花绽放!中职德育学习心得体会

今年有幸参加了教育学院的德育培训班,自培训以来,我认真聆听各位专家的讲座,顺利地完成了相关课程的学习培训。通过这次学习和培训,对于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处于调整的我,培训是及时的,收获是丰厚的,意义是重大的!学习完了以后,我对自己今后的德育工作有了更大的信心。本次南京之行,更是拓展了我们的德育视角,不仅获得了宝贵的经验,还对自身德育事业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下面就谈谈我参加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守法先要懂法,在现代社会中,很多班主任的德育做法本身就不符合法规,虽然没有体罚,但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如何保护学生,如何保护自己,恰恰成为班主任们的误区,人情治校治班,结果容易在关键时刻起不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南京晓庄学院,我们学习了校园侵权的相关案例,个个都是非常符合我们中职学校的特点,让我们教师懂得了如何处理那些棘手的校园侵权事件。

对于德育管理的老师,自己的心情其实决定了处理当下事件的方向,所以怎么调整情绪,清空负面情绪是我们在南京学到的第二件本领。虽然作为心理教师有极强的调整能力,但我也发现德育真不是简简单单能用数字能用规定来处理的学问,所以交流沟通,甚至倾诉成为了我们最好的工作法宝。先把自己的杯子清空,然后来认真倾听,最后达到双赢,这才是德育工作的一项重任。

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是比较明显的,很多人认为,“德育工作可有可无,只要学习好,成绩好,考得高分就好”等等。其实不然,因为只有培养出有良好品德的学生,我们的教育才算是取得成功,就像金陵中专的姜校长讲到一样,我们是要培养出考取大学的尖子生还是培养出有品德、知善恶的一般学生呢?我想答案是不容置疑的。“先做人,后做事”,因为要培养出能遵纪守法、有礼貌有道德而又有知识有理想的接班人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所以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教育,我们应该走出误区,既要重视智育,更要重视德育。

通过本次培训,让我体会到了这一点,德育工作是我们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社会的发展而言,教育放首位;而对于教育而言,德育是首位的。我想,我们要抓好德育教育,下功夫去完成好每一个工作内容。面对不断发展而又缤纷复杂的现代社会,面对越来越不听话的青少年,我们的教育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德育还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应该重视我们的这一项工作,脚踏实地地把它做实做细。

总之,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德育工作更是一项繁琐的技术活。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和自己的心去教育我们的孩子,倾注爱的心血使孩子们早日成才。

中职德育学习心得体会

社会处于一个不断变革和发展的时期,学校德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为了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做到校长重视德育工作,提高教师德育水平,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开展系列活动,拓宽德育途径,方能撑起教育的一片晴空。

一、开展系列活动,拓宽德育途径。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其“威力”无庸置疑,然而学生的心灵是广阔的,思维是活跃的。面对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社会,德育,如何有效的“释疑解惑”,让学生“不畏浮云遮望眼”。显而易见,仅课堂的作用是不够的。老师对”5+2=0“的感悟很深,学校五天的教育常被两天的社会负面影响冲得一干二净。德育,并非理论的诠释和道德的选择,也不仅仅意味着概念的掌握和行为的表现。现代的德育内涵是丰富而博大精深的。为了适应学生身心特点和社会的变化,在坚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持之以恒打好”阵地战“的同时,也要开辟”辅战场“,开展好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主题教育等。

1、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德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是永恒不变的,作为一种教育现象,其内容又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德育过程和德育内容,都是针对教育对象特点和教育目标要求进行的。学校要把握住德育特点,顺应时代变化,捕捉学生需要,处理好德育过程持续性和内容灵活性的关系,实现德育的不断创新,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就是颇具代表性的举措。

2、系统全面的开展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首先搞好入学教育,在学校,学生最先接触的是入学教育,教育内容除学习目的、方法的教育外,大多涉及洗漱、衣着、举止、卫生等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日常行为规范很多,习惯的养成也非“一蹴而就”,不“习”就不成“惯”。学校应结合实际制定可行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把日常行为规范“三字歌”发至各班张贴,每天早习前,强化学生齐颂。文字,毕竟是一种形式上的要求,或者说是“软”要求。让学生变成自觉的习惯,真正对学生具有约束力,学校要专门设立“文明卫生监督岗”,对学生执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情况进行实地监督。若学生不经意违反规定,“文明卫生监督岗”便会及时提醒,校园广播站不定期的对那些“出格”者曝光,每位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情况与班际流动红旗挂钩,这样学生就不敢“轻易妄动”了,久而久之,好的行为习惯就养成了。

二、学校校长应重视德育工作

目前,上面对学校的评估体系中突出了教学质量(智育)方面的评价,滋生了许多校长以分数论英雄的单一学校发展模式,忽视了“士有百行,以德为首”的古训。古往今来,那些汗青流芳的伟人豪杰,无不把道德的追求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努力崇名德,皓首以为期”就是当下人们发自内心的渴盼。在学校教育中,道德与之相伴的德育,始终被人奉为圭臬,道德成了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从而要求校长要重视德政。常言道:“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的确,校长的办学理念,人格魅力,学识水平和管理能力,不仅引领着学校的办学方向,还决定德育目标实现的程度,因此要求校长做到行胜于言,做到校务公开、公平、公正,学校的重大决策,大额开支一律班子集体研究,一个集体的凝聚力,就是通过校长这些“善举”而使之“潜滋暗长”,比太多的的约法三章来得“美丽”,彰显了校长的高尚情操,为学校营造良好师德之风开启了一扇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德育水平。

篇3:中职德育课与研究性学习

一.做好选题指导, 关注学生的热点问题

1.课题的背景。

当今社会中职生就业形势严峻, 中职生从职业理想走向社会现实, 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大转折。中职学生, 他们对社会、企业和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充满好奇, 但因为有的毕业生不了解企业状况、不了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和管理制度, 平时学习不努力, 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 求职往往以失败而告终。根据课程安排和教学意见反馈, 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本次研究性学习以“企业实践”为大课题, 从而达到教学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2.课题的意义。

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 提高毕业生求职的成功率, 学生加强对企业的了解, 对保证学生求职免遭挫折, 建立信心、求职顺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子课题介绍

(1) 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 质量管理体系; (2) 了解企业的管理制度, 以及企业对员工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 (3) 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需求; (4) 了解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5) 了解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从五个方面去实践调查研究, 学生可以根据老师命题, 任选一两题, 进行研究性学习。

二.对学生进行分析

布置好课题后, 笔者对学生进行分析, 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 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按照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

1.学生是中职三年级的学生, 还有一年就毕业。2.学生对分小组、分阶段的研究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3.学生已通过部分德育课学习, 并具备一定的搜集信息的能力。4.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能力。5.大部分学生愿意和同伴交流, 与同伴分享成果, 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夸奖, 期望在找工作时取得优势。6.由于学生分析能力和知识储备还有局限性, 需要得到老师的帮助。7.学生对研究问题有浓厚的兴趣。

三.合作学习的探索

在教学实践中, 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带着问题到企业实践。小组人员人人围绕课题进行讨论,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懂得完成学习任务, 听、思、说、做缺一不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校和企业的管理有很多不同, 怎样才能使自己更快适应社会, 找到自己和企业间的差距, 社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让学生带着问题, 自己去寻找答案。通过合作学习, 从别人的发言中吸取收获, 并努力给别人以帮助, 学习从多数人的发言中归纳出小组的主要意见, 从而得到提高。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 及时记载研究情况, 真实地记录个人体验, 最后做好总结。在此过程中, 教师应及时、充分地给予鼓励和指引。

四.有效的评价

评价贯穿整个过程, 评价主体包括老师、学生、企业;评价内容丰富, 注重综合素质, 关注结果, 也关注过程;老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体现学生体验参与, 注重过程评价, 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等内容。

这次研究性教学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究问题, 体验和感受生活, 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丰富多彩的探究发现, 个体各异的实践体验, 能够克服德育课程和教学脱离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 为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开辟渠道。也使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 培养专业学习的兴趣, 树立行行出状元、中职生能成才的信念。

参考文献

[1]董裕华.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与思考.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 , 2007 (12) :48-52

[2]王洪伟.课堂实现有效教学若干因素的研究.《基础教育》月刊, 2006 (12) :27-29

篇4:提高中职学生德育学习兴趣的思考

【关键词】中职学生     德育学习     兴趣     建议

1 引言

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现在很多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对中职学生来说,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面临着即将就业的境况,同时中职学生的生源素质差距较大,并且以往的德育教育工作偏重于理论,比较枯燥,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教学的困境。学生的价值观与生活观的形成会直接受到德育教学的影响,所以中职德育教学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2 中职学生德育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

2.1学生个人原因

很多学生都不够重视德育这一类的文化课程,他们更重视自己的专业课学习,觉得只有学好专业课才是王道,学好文化课没有多大作用。在这样的态度之下,学生就会不认真上课,也不重视复习和完成作业,德育课堂得过且过。

2.2家庭教育原因

我们说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实际上是家庭,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疑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将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更加直接的影响。首先,现在很多父母是双职工,或者是双双外出打工,没有多少时间关心孩子,即为父母教育的缺失。其次,有的家庭有着比较复杂的家庭关系,孩子们不能体会到家庭温暖,会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不能集中精力学习,造成他们没有学习兴趣。最后是有的父母没有使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2.3学校教学因素

学校与学生德育学习兴趣不高有很大的关系。首先是学校的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不符,多是枯燥的内容,吸引不了学生;其次是很多老师不够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选择的教学方式也不合时宜,使得学生没有学习动力。

3 提高中职学生德育学习兴趣的建议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自觉,就要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是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基本要素。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历,认为我们的德育老师可以尝试如下几个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3.1不断丰富多种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很多老师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仍然采取传统的“满堂灌”或者“注入式”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并不受学生的欢迎。因此,笔者认为我们的德育老师应当更多地使用板报、班会或者多媒体开展教学。同时,老师在课堂上还要注意要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们思考和讨论,让他们能够对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加深印象,也能够让学生在这样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环境中主动接受知识。比如,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在教育学生《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一课程的时候,可以选择播放一些相关影片进行教学,如《郭明义》或者《雷锋》等,学生们在观看这些影片的时候不仅能够获得感官的刺激,同时还能够加深他们的印象以及对课文的理解。这样的一类政治教学内容是属于比较抽象的,但是多媒体能够将它们变得形象,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也能够调动他们的热情,加上老师对内容的分析,就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还要开展一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方式可以选择讲座或者课堂,让学生在教育中获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一种更加乐观向上的心态进行学习。

3.2要学会欣赏学生,不断地鼓励学生

我们的老师在平常的活动中应当注意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如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开展技能训练的时候或者课堂提问的时候,要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做到细微观察,同时还要多表扬与鼓励他们取得的进步,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以满足学生们被赞美的心理需求,让他们得到一种被肯定的成就感,让他们更有勇气与信心参与德育课堂学习。

3.3将课程与学生的专业紧密结合,提升学生就业常识

就课程的作用方面来说,德育这一门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传授怎么样养成一种健康心理,提升他们的法制意识,引导他们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教育他们怎么样正确对待人生。同时,我们的老师在开展德育教学的时候有必要按照不同的专业,有针对性地傳授给学生一些与他们专业相关的职业要求、纪律和职业操守等。选择这样的教学内容就能够让学生在就业前就对就业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能够激发中职学生对德育课堂的学习热情。

3.4丰富课外活动

在结束课堂的学习之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野外进行生存拓展训练活动,或者是去一些企业工厂进行实地操作的学习活动,在这些自己动手参与的活动中,感受一种自己没有经历过的就业环境,让他们懂得直面困难,学习怎么样和别人友好相处,怎么样团结队友做成一项工作或者完成一项任务。

4 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德育兴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作为一名中职德育老师,我们要将自身的教学作用进行更充分地发挥,引导学生养成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中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我们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让德育课堂变成一门有趣的课堂,让学生自动吸收更多知识,实现中职政治教学应有的教学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彬.中职政治兴趣教学方法[J].科学中国人,2014(07).

[2]赵珍珍.提高中职学生德育学习兴趣的思考[J].职业,2015(02).

篇5:简论中职生德育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要】中职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对德育课不感兴趣,使德育课堂教学面临许多困境,学生的德育水平和能力不能满足培养中初级专门人才的质量要求,亟待提高。只有优化德育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才能使德育教学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和能力。

【关键词】中职

德育

课堂教学

优化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67-01

德育课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学科,对中职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但中职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对德育课不感兴趣,使哲学课堂教学面临许多困境,亟待提高。因此,优化中职哲学课堂教学结构,成了我们每一个中职德育教师的当务之急。

一、感知阶段激发兴趣

(一)增强“第一映像”

上课必须讲究开头艺术,想尽办法一开始就把学生吸引住,让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或境界。在日常教学中,可用学生有话可说的前置作业,激活学生对课堂的期望值;可选择新颖有趣、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资源导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我们还可以运用故事、问题、游戏等趣味性强的活动导入,增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就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挑逗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的教学应该留给学生一定程度的想象和探究空间,使学生期待得到对问题的解答,学生的注意就会经常处于紧张兴奋的状态。在学生心里放下一个有趣的悬念,学生的情绪就会迅速兴奋起来,跃跃欲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期待欲,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

二、理解阶段激发活力

(一)巧用案例教学激活德育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选用现实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事列、时政热点、具有说服力的资料和教材中的案列等让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把时事新闻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与书本联系起来,用理论知识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知识的乐趣,学生的求知欲相应增强了,课堂教学气氛也就活跃了。

(二)在讨论和争鸣中激发课堂活力

哲学是一种高度探索性的活动和批判性的思维,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创设学生讨论问题的情境,采用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方法,鼓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对话和讨论,引学生大胆设问,各抒己见,动手动脑,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力求探索的强烈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可采用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可用语言、图示、形体等多种方式作答,激活学生神经细胞的再兴奋,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应用阶段培养创新能力

(一)在知识的巩固中引发创新能力

知识为能力奠定基础。要想激起创新思维,培养能力,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在常规的教学中,不仅重视学生知识、技巧的传授与积累,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参与课堂、学会思考,具有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把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观点或态度进行定向迁移,融会贯通,在消化知识的过程中诱发创新思维,从而做到知行合一。

(二)在改进教法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能让学生顺利解决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广泛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既要讲新鲜的事,又要万变不离课本知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教师要不断反思、质疑自己的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思想品德课真正走向有效教学。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把德育课课堂教学与学生活动、职业活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相结合,创造一个活泼有序、多姿多彩、情趣盎然的教学环境。

(三)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发挥德育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中直观、自然地获得知识,如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等感性活动中,使教学成为学生学科知识与具体能力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得到感性认识、体会,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是准确可靠的、全面深刻的、切实有用的。所以,德育教学一定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德育的能力。

总之,德育课堂教学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学生的心理规律和学生的情感个性,符合现代教学规律,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应该在教学中将理性和激情相结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思维活动,使我们的德育教学永葆青春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郝文娟,杨学艳.对语文与人生课程教学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2,16.[2]王华贵.浅谈案列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语文与人生》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风,2011,24.作者简介:

篇6:关于中职学生德育教育体会

中职德育新课程改革是我国中职教育发展进程中又一次质的转变,无论是给学生,还是给教师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要和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中陈旧的成分发生激烈的碰撞和冲突。教师作为改革的直接参与者,必然会成为这些碰撞和冲突的第一个体验者。所以当教师满怀憧憬地迎接新课程时,也感受到要适应新课程需要面对更大的成长压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尚未建立,又要放弃自己所熟悉的某些教育教学方式,这对于许多教师来说无异于一场痛苦的抉择。于是,在与新课程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过程中,“新课程,想说爱你不容易”成为许多教师面临的首要困惑。

我们都感受到了现行教育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教育本身也是需要不断发展的事业,那么改革就是每一个教师都无法回避的、迟早都要面对的问题。改革就意味着改变和尝试,必然会遇到困难,必然会带来阵痛。作为改革中的一员,我们教师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不是选择改或者不改,而是如何向好的方向改进,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是不断调整自身,去适应这种变化,以达到教育变革和自身发展的最佳结合,而不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拒绝成长。每一位教师可以好好考虑一下,在自己现有的环境和条件下,你应该以何种心态应对新课程。这当然是你个人的选择,但现在改革已经箭在弦上,每个教师都不可回避地需要扪心自问:面对新课程,我究竟准备好了没有?

《职业道德与法律》等新教材的推出如一股新鲜的血液注入到中职德育中,让我们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感觉是如此和煦、温暖。它的出台,正是对多年来那种死水一潭旧课堂教学的打破,是对旧模式的扬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学生主体,让课堂中涌动着生命的活力。教材中既有具体化、生活化的“镜头”情景分析,又有比较抽象的正文、辅文,还有“互动空间、链接”等等,栏目交叉、正辅结合、图文并茂、赢得了学生的喜爱,使德育不假、不空、可信、可为。可是,相对于教师的把握、驾驭教材、超越教材的能力要求相应地提高。它需要我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怀着对德育教学的无比热爱,对学生的高度负责,不断实践、反思、创新。但愿我们所有的德育课老师能静静地品味新德育带来的甘苦,生活带来的甘苦,修身养性,保持宁静安乐的精神世界,不负德育,不负生命。这也权当是我个人对“新课标”的另一种感悟吧!

篇7:中职德育学习心得体会

【摘要】体验式学习重点强调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悟。该模式有利于挖掘德育课的实用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有利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中,体验式学习可以通过创设情景,组织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实训课和工学结合,亲临现场,参加集体活动,营造浓厚道德氛围等策略来实现。

【关键词】中职生;体验式学习;德育

我校本学期借鉴山东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开展了“自主管理 快乐学习”的学习模式。在这一学习模式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发现只有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去做,去实践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而在中职德育的课堂上更应该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思”和“悟”。即“做中学、做中悟”的体验式学习方式。我们通常将传统学习方式比喻成“观摩游泳”,将体验式学习方式比喻成“自己游泳”。传统学习通过教师和书本讲解正确姿势,但是无论讲解观摩如何细致,学习者若不亲身体验是学不会游泳的。而体验式学习就是让你亲自下水,在摸索中与教练不断沟通,发现自己的盲点,总结姿势技巧,学习主体是自己,而池边的教练只是一面镜子,为你的表现不断作出回馈及鼓励。这样做能够将学习者的潜能真正发挥出来,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

一、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职生重技能轻文化。大多数学生把专业课的学习放在第一位,文化课放在其次,文化课中,又把德育课放在后面,部分学生甚至觉得德育课可有可无;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德育课的存在是必要的,但觉得现行德育课的教学方式不适合他们,教学内容与他们的思想实际、知识水平相去甚远,理解较困难,今天的德育课教学对他们没有带来多少益处。因此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就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难以真正溶入到课堂中,在课堂上的表现为有的学生上课不专心,人在曹营心在汉;有的通宵上网聊天、玩游戏,上课趴在课桌上睡觉;有的上课讲话、玩手机、听MP3,对教师干涉不听,反而顶撞教师;有的经常无故旷课、迟到早退、东游西逛、无所事事。

(二)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缺乏。教育学认为,教育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它既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相互影响关系的活动,又是受教育者主观世界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具有作用与反作用性,如果这种双边的互动的残缺就-1-

意味着教育的残缺。德育课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积极互动的过程,德育课课堂内师生互动的状况如何,直接反映出了德育课的教学效益。但是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主要还是教师“一言堂”为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与主动参与性被忽视,与师生的互动教学相差很远。

(三)中职德育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存在问题。德育课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德育课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密切关系。但是很多教师认为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太差,接受、理解知识能力极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上是唱“独角戏”,把讲授法作为最常用教学方法,照本宣科,不从学生出发,不为学生着想,不考虑学生的年龄因素及接受能力,过多运用学生不懂的专业术语,对学生觉得难懂不理解的地方一带而过,草率了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堆砌材料,把一些无关的事实随意迁移,而对那些相关的事实不进行组织整理,零碎杂乱地讲授给学生,这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形成了毫无意义的“教师乱讲一气,学生死记硬背”的满堂灌的僵化局面。到头来,教学计划虽然完成了,教学目的却没有达到。其实过度使用讲授法的结果就会忽视学生的感受,忽视学生的体验、学生即使学到了知识也不会达到“悟”的目的,进而德育课中非常重要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就很难实现。

针对以上问题,我通过不断的课堂实践和探索发现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

二、中职德育课体验式学习的内涵

体验式学习理论的最早构建者戴维•库伯认为:“学习是体验的转换并创造知识的过程。”将体验式学习放入教育中,可以将其定义为在某个真实或者模拟的场景中,由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切实的实践并获得充分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对其以往的经验进行运用、反思和改造,并与他人分享,从而得出新经验、新知识、实现自我认识、技能的改造、提升的一种学习方式。

三、体验式学习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利于挖掘德育课的实用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人们印象中,德育是空洞的教条和说教,德育教师是矜持、刻板的“马列主义老太太”,很多学生对德育课抱有可学可不学,学了也没用的错误思想。特别是目前绝大多数中职生都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中考失利者,他们基础知识较薄弱,耐性差,自信心不足,从而不想学、不爱学甚至拒绝学习,教师天天面对不

爱学也不会学的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兴趣淡然,再加上学生难管、难教,传统的教学根本无法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体验式学习就是由学生亲自参与到发现知识的过程中来,将德育课教学活动根植于生活,将教学与生活融合在一起,通过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主动参与的强烈愿望,激发起学生求索问题的热忱,同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在生活的背景、事件、经历和问题中自主探究、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掌握服务生活的本领和技能,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深入认识,有利于增强自信、负责的精神,形成稳固的学习动机,从而实现德育课的教学目的。

(二)有利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不仅是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条件。中等职业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技术特别是新技术知识,往往是在课堂上获取的,但要真正掌握技术,必须通过应用即充分的实践,实施活动教学。体验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亲自感受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等实践性活动,诱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四、体验式学习在中职德育课中运用的策略

体验式学习重视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它的有效性、重要性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充分展现出来。

(一)创设情景,开展课内体验式学习活动。

德育课堂上开展德育体验式学习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从学生平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实践中发现、收集德育素材作为课堂德育活动的背景资料,这些从学生身上得到的素材真实并且能令学生信服;其次,根据素材设计情景,并以辩论、演讲、经历分享、角色扮演等活动为载体,融入相关的道德知识,借助学生的以往经历、体验、情感等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体验,学习相关的德育内容。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参与到课内道德教学中来,有效提升了课堂德育效果。如教学时,“小品进课堂”,开展情境表演,就可以使教学内容从静止的纸面上站起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如:上《天天3.15——

关注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时,用小品创设两个人在各个消费场所中的情景。小品是我自己根据教学内容编写的,课前先让学生练习。当在课堂上展示的时候,引起了台下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整个小品表演下来,同学们全神贯注,观看得非常认真,比我平时讲课的效果好了很多。表演结束后,当我问起在小品中有哪些消费类型的时候,学生们都能积极地回答。学生还能回答在这些消费活动中消费者的哪些权利被侵犯了,哪些权利得到了保护。整堂课下来,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很好。通过这种小品活动学生不仅学习了课本内容,更学到了在实际的消费活动中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另外,也可以用案例创设情景。如我在上《杜绝不良行为》这一课时,我就根据课堂内容编写了一则案例发给学生,当我讲到不良行为的内容时,我就问学生在案例中有哪些不良行为,在讲到不良行为的危害时,我就问学生案例中的主人公受到了哪些处罚,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不良行为的危害。这样就不用教师大张旗鼓地去讲了。在讲到如何杜绝不良行为时,我就让学生帮助案例中的主人公出出主意,如何才能改掉身上的这些坏毛病。最后我又因势利导,教育学生应该遵守有关学生守则,遵守学校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组织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理可讲,有话可说。

中职德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中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也要求课堂教学要具有实践性。

我们学校学生现在使用的四本德育课国家规划教材就有太多可取之处,特别是其中的社会调查部分,我们德育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充分利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言堂”出现的原因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的问题,我觉得在很多时候还在于学生不会讲或无话可讲。只有让学生去调查、去体验,他们才能有话可说,有感受可讲。如在上《投资理财》这一课时,我就事先把学生分成四组并布置不同的任务。第一组主要是到各大银行了解存贷款利率和手续,第二组主要是了解债券的种类,最好能拿到几张债券的样张,第三组主要是了解各类保险的办理手续并把自己参加的一些保单拿过来展示,第四组主要是调查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投资方式外,还有哪些投资方式。通过调查后的课堂上差点没了老师说话的机会。整节课下来,讨论异常激烈,而且都是有理有据,完全打破了“一言堂”的沉闷。课堂效果可想而知。总之,创设的情景形式多样,但

无论形式怎样变化,其宗旨都是通过教师创设学习诱因,激发学生情意,调动学生动机,从而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三)充分利用实训课和工学结合的机会,体现“做学合一”

中职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体验式学习的资源。学生在学习专业时,开展项目教学,专业技能实习,都要深人社区,深人工厂,与社会接触,与企业接触,与厂长、会计等企业管理人员交流。我们德育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等多种方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德育知识的价值,体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心理,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体验环节,丰富教学内容,是德育生本教学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教学策略。如在财会专业学习货币职能时,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收集常见的信用工具,了解不同形式结算的情景,归纳货币的职能,并开展“金钱万能吗”的讨论。如一个参加工学结合的电子班回来后,我在上《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这一课时,让学生谈谈在工学结合期间遇到的一些困难以及是如何解决的,学生们踊跃回答。原因就在于他们去体验了,有经历,有感受。

(四)带领学生亲临现场,让学生亲身体验。

哲学、政治经济学有些知识比较抽象,有的知识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很难理解。通过带领学生亲临现场,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易于构建知识,巩固知识。如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犯罪的惩罚》时,组织学生深人县人民法院旁听法官审判,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审判程序。特别是最后法官宣读对犯罪人的判罚时,给了学生很大地思想冲击。这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了活动,更好地理解了知识,形成了认识。

(五)组织集体活动,促进学生道德学习。

学校的运动会、班团会等活动都可以为德育所用。以运动会为例,学生在活动中会自觉的遵守团结、合作、公平竞争等要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这些活动中的道德体验,使道德体验和自觉产生的道德行为外化,这样学生的道德体验会更加深刻,也能使道德行为更具自觉性和迁移性。

(六)营造浓厚的道德氛围,陶冶学生道德品质

学生每一天的生活都是一种真实而自然的体验情景,这个情景对于学生来说是高度个性化的,学生在情景中会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东西,并有可能终身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学习氛围。氛围的营造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其一,从学生自身的层面来看,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通过集体产生的“平行的教育力量”;其二,全体教师要联合起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要将德育作为全体教职员工的责任,营造全校范围内的德育氛围。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同时应该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让自己成为学生良好职业素养、道德品质的最佳榜样。

体验式学习丰富了学生的心理体验,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德育课的重要功能是促进学生思想上的成长,而有些知识在课堂内讲解是无法理解的,是需要学生亲自实践,用心体验的。通过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技能知识等层次全面和谐地发展,使学生的知、情、意、信、行发生变化,以“体验”促发展,进而达到知行统一,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职业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职德育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的初探》广西航运学校龙小兰

篇8:中职德育学习心得体会

关键词:教学实效性,德育课教学,中职,兴趣,方法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 (简称《意见》) 和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已经公布, 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方案也已出台。为了解决德育课发展的瓶颈问题, 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 笔者提出了一些认识与看法。

(一) 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思想德育课教学的浓厚兴趣

1. 巧设导语, 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有引人入胜的开场, 自然会把学生的全部精力引到课堂中, 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导语应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 用歌曲、传说、典故、名言警句、新闻资讯、时事、生活事例、诙谐、幽默、恰当的比喻等导入,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引发学生兴趣, 激发求知欲。

如:在进行“增强竞争就业意识”的教学时, 课前准备时笔者播放了MTV《真心英雄》。动听的歌曲打开了学生封闭的心灵之窗, 很多同学跟着唱起来, 曲终之时学生的情绪还处在兴奋之中, 抓住这一时机, 笔者问同学们:“歌中大家最熟悉的歌词是哪一句?”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于是笔者顺势引导学生去思考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我们怎样才能成功。如此以来, 死气沉沉的德育说教就变成了生机勃勃的学习交流空间。学生在一种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各抒己见, 德育课教师要善于采用讲故事、打比方和举事例等方法把枯燥的抽象的政治理论具体话生动化。

2.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兴趣。

德育课教师应及时采用提问、交谈、问卷调查、与课代表及班主任定期沟通等多种方式了解和把握自己的教学对象,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并改进教学方法, 要利用课上课下一切机会找进步快和退步大的学生谈话, 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力争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德育课堂中来。

如果面对具体的丰富而复杂的生活事件, 教师没有唯一的权威答案,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才能平等。如此, 师生才可以共同对或政治事件, 或经济事件, 或文化现象, 或个别生活问题作出深入具体的探讨。在此, 教师扮演的是预见和引导者角色, 而学生也可以充分地发表自我观点和见解, 真正体现出其主体地位, 体现出教学过程的平等。同样, 学生在讨论中, 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自主地主动地进行各种活动中, 增长见识,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

教师在教学中宽容学生的多远思维, 善于将“惊乱”转为“惊喜”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精彩, 这样师生双方的成长则可在自然中达成。我们一定要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预设和生成的关系问题, 只有让“预设”和“生成”共舞, 才能让学生在生成性教学中完成教学预设, 实现教学目标, 把“意外情况”、“节外生枝”等“惊乱”转变为“惊喜”的量变, 想精彩课堂的质变演变, 充分体现教育的创新。

3.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激发兴趣。

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 若能运用多媒体技术渗透其中, 借助电脑、投影仪、触摸屏、电子白板等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课件, 就能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原理变得通俗易懂、形象具体, 便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实施直观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 具有直观性强、个性或感染力强的特点。如电脑图像投影就是一例。直观手段包括图片、资料、实物的展示、音乐的播放、语言的描述等, 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中有乐、乐中有学。

4. 多采用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组织学生辩论。通过辩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当今社会的热点、焦点选定辩题, 设计一些鲜明、有趣、代表性强的正反辩题, 让学生展开辩论。在学习《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时, 针对目前中学生互相攀比, 一味追捧时尚消费的现象, 我设计了《名牌消费的利与弊》的辩题。在辩论中各方代表就此消费热点问题唇枪舌战, 据理力争, 纷纷展示各自的聪明才智。主辩手王同学展示了一幅《穿名牌拾垃圾》的漫画, 滑稽而搞笑的画面和他精彩的辩词不仅让周围的同学开怀大笑, 同时, 也让同学们明白超前消费的害处。

通过表演, 展现生活情境, 发挥个体创见。在教学设计中,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巧妙设置问题, 并把知识点层层落实到情境发展中, 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 而这一过程的展开, 则是靠学生的表演来实现, 一方面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留下深刻印象, 提高教学效果。

5. 采用多种作业方式。

学生的认知过程在时间上要向纵向延伸, 在空间上要横向拓展。我们打造优质高效生命课堂, 不仅是向课上要眼前效益, 还要向课下要可持续发展的效益。因此, 德育学科的作业布置更应讲究科学性、艺术性。教师应适当增加提升型作业、探究型作业、活动型作业、小品型作业等作业类型。

(二) 改进和丰富教学内容, 以提高兴趣

我发现学生对思想德育课的厌学情绪是德育课教学内容跟不上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际所致, 因此必须改进和丰富教学内容。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整合德育教学内容, 形成德育模块教学模式。

例如《哲学基础原理》课程, 针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能正确认识社会提高思维分析能力的实际需要, 可将它分为“自然与物质世界”、“运动与规律”、“科学思维”、“人生价值”四个板块内容。教学中, 从职校学生特点出发, 淡化哲学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论证, 采取启发式、直观式、讨论式和案例式教学, 激发其学习热情, 改变哲学课程中出现“教师难讲, 学生难学”的状况。

2. 增强社会实践活动内容。

新教材提出了教学“活动建议”, 明确提出“课堂的知识要与课外的时间活动结合进行”, 要求德育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 以及引导学生收集谚语格言、举办展览、壁报、观看电影、电视录象等活动, 并安排高年级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总结等”。这无疑为德育课教师改进、丰富教学内容指明了方向。而各种形式、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校探索了“1+1”的全新上课模式:即一节课堂教学配合一节主题活动的模式, 按照学科教育、专题教育、课外活动3个层面,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辅之以报告、演讲、辩论、参观、社会调查、职业体验、社会实践等主题活动, 使德育课程的上课模式变得丰富而立体, 使德育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形象, 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3. 与社会热点相结合。

现行教材偏重对学生进行德育理论的教学, 而忽视了学生真正需要的诚实守信、职业道德的教育, 特别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侧重对理论的讲解, 忽视了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讨论, 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走出课堂, 走向社会。德育课程教学是一种教育实践, 应注重或强调通过实践教学.教会学生学会观察社会、了解社会、把握社会。

每堂课前安排两三名学生进行时事报道, 要求既结合教材又结合社会热点问题, 针对报道内容教师巧设问题, 让同学们讨论回答, 这样就完成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更使学生认识到德育课并不是一套套不实用的理论, 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4. 与专业课程及知识相结合。

结合职教特点将德育教学与所学专业紧密联系起来, 充分注意和利用职业道德与社会道德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例如医药卫生类专业可把护理卫生行业的人道主义、敬畏生命融入德育内容;旅游服务类专业把商业的诚信守约、信义为本的职业道德内容吸收到德育中来;烹饪、餐饮等专业注意吸收团队合作精神、岗位意识和奉献精神等行业道德内容, 丰富了德育的内容, 形成了内容实在、形态丰富、效果扎实的特色。

5. 与就业及创业教育相结合。

在“中职生生涯规划”课程中, 着重介绍择业与求职、创业之路、创业准备、创业实施等方面的内容, 并鼓励学生自学并加以辅导。为此, 在教学中, 应将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课时安排在实践教学上, 开展活动课、参观访问、“模拟招聘”、与创业成功者座谈、市场调查等活动。通过诸多的社会实践活动, 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而更重要地是为今后如何走向社会、走向就业、走向创业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创业意识, 开展“小发明”、“模拟招聘”“我是小老板”等教学活动, 进行即兴演讲、辩论、最佳创业方案等比赛。

上一篇:王蓉经典语录下一篇:华溪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201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