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中职德育教学

2024-05-06

赏识教育中职德育教学(精选十篇)

赏识教育中职德育教学 篇1

1.中职院校德育教学现状

1.1 学生学习现状

中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都是90后, 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成年,并且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并且每位学生的心理情况、身体情况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并且就目前我国中职院校学生而言,大部分的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有些缺乏自信心,有些虚度光阴,好吃懒做。并且这个阶段正是其建立人生观等重要思想的时刻,他们具有前卫的思想,强大接受信息的能力,所以中职院校一定要有效开展德育教学,从而将正确的信息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等重要思想,保证学生具有强烈、正确的爱国意识,帮助学生成为国家栋梁。

1.2 德育教学工作开展的现状

中职德育教学具有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但是实践却缺乏很大的科学性、系统性,存在非常多的问题。首先,很多的中职院校不重视德育教学, 这就导致德育教学的地位被降低,导致学生、教师都不重视德育教学,进而导致德育工作没有具体、科学的教学计划,没有科学、全面的德育内容,教师没有和同学进行有效的互动, 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严重下降。其次,中职院校没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导致不能有效的开展德育教学工作,而且在开展德育教学时,教师的说讲是教学开展的大部分内容,枯板的教学方法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下降。第三,中职院校对德育教学工作没有进行充分的认识,不明确教学开展的主体,要将教学方式进行综合运用,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第四,并且目前我国对赏识教育的研究正在发展阶段,没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进而导致中职院校在应用赏识教学方法时,具有比较大的盲目探索性,没有完善的应用体系,所以导致教学效果下降。

2.将赏识教育应用到中职德育教学的建议

2.1 统一师生认识

首先,中职院校想要应用的赏识教育,就必须要明确学生才是教学开展的中心, 教师要与学生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要具有更大的耐心和爱心,积极的鼓励学生,用心与学生进行交往,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自信,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等重要思想。教师在面对不同的学生时,要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因为学生之间具有很多的差异,所以教师不可能有效帮助到每个同学。但是教师仍然要具有耐心的与学生进行交往, 建立良好的师生友谊,用理性的思考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建立良好的道德。

2.2 弘扬爱心

爱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所以中职院校在对学生开展赏识教育时,应该融入更多的爱,用爱来感化学生。对于教师而言,开展赏识教育就是要开展爱的教育,只不过是通过赏识来把抽象的爱进行具体化,通过具体的行为方式,反映出更多的尊重、信任、关心等。从而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爱来感化学生,帮助那些心理抑郁、具有暴力倾向等心理问题严重的同学走出心理黑暗,感化那些学生冷酷的内心,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保证学生可以正确的成长。

2.3 做到因材施教

赏识教育主要是对学生开展心理教学,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但是每个人的成长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导致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在进行赏识教学时, 一定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充分的研究,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帮助每一位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情况。首先,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保证学生能够面临更大的挫折而不会崩溃。其次,教师还要重视实践,不能仅仅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 要长期持久的对学生开展赏识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活动, 从而在实践中不断的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发展。第三,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认同学生的个性,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开展教学。并且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暗示等方法将自我的期望传授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按照教师的期望进行发展,进而达到引导学生发展的目的。

3.总结

赏识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 所以教师在开展赏识教育时,不能像传统教学课堂一样刻板,要让课堂充满人情味,让学生在爱的环境下学习、成长,虽然目前赏识教学的理论体系还没有完善, 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普遍重视,所以相信在不久之后,这种教学一定会能够有效的帮助中职院校开展德育教学,从而大幅度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而中职德育教学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职院校学生一般都处于青少年时期,没有成熟的心智,而且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比较差,所以很有可能产生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不良思想。中职院校必须要加强德育教学效果,本文主要讨论赏识教育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运用,希望能够帮助中职院校更好的开展德育教学。

中职教学“赏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篇2

近几年来,随着职业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的下降,给职业学校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你不能剥夺他们其它方面的不足,更不能以此改变他们的生活观和世界观。他们都有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和愿望,或许在学习上他们比较欠缺,但在另一方面的优点或许使他们成为生活的强者。如果我们的家长、老师能够多赏识孩子,多引导孩子,必将激发孩子的内动力,让每个孩子在自信中快乐健康成长,使每一个学生成为社会的宝贵财富。为此,作为教师,应在实际工作中尊重学生,懂得欣赏学生。

一、用欣赏的眼光关注学生,让学生自信成长

每个学生都有自尊,他们也都想成为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骄子,也想成为社会有用的人。作为教师,要善于欣赏自己的学生。教师的每一次点头、每一个微笑、每一句表扬就如一场及时雨,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我们为什么不用这个闪光点照亮他呢?学生郑某,原来也很不起眼,但我发现他还挺认真,于是让他当了班长,平时什么事都很相信他,也常表扬他。有一次去家访,他的家长一直跟我说学生现在变化挺大的,原来在初中时老师总说孩子不好,孩子也不愿意学习,来职校他原来挺担心的,现在觉得孩子变得自信多了,也喜欢学习了,成绩也几乎每次都名列前茅了,并且日常生活中也懂事多了。最后他说原来职校并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差,自己原先也多顾虑了。还有一位学生以前很不喜欢英语,一说英语就头痛,而现在认真听课了,成绩也提高了,也当了课代表,问他,他说:“现在的英语老师对我太欣赏了,我不能让老师失望啊”。原来教师的欣赏是他们勤奋学习和创新的动力。懂得欣赏学生,让他们快乐成长,会助学生成才,会助他们成功。

二、用灿烂的笑脸面对学生,拉近师生距离

微笑,是一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能开启教育成功的大门。在学生取得成功时,我用微笑送去欣赏;在学生感到失落时,我用微笑送去鼓励;在学生犯错时,我用微笑送去宽容。班中有个学生,刚开始每天的作业总是爱拖着不做,因此考试成绩总是不如人意。怎么办呢?训一通吧,不行!我试着寻找他的优点,结果发现他这个人还真有不少优点:比如,爱劳动,每次大扫除,他都表现得非常积极,安排给他的劳动任务总能出色地完成。另外,他非常懂礼貌,每次见了老师总会笑嘻嘻地打招呼。于是我总寻找机会表扬他,然后在课后再悄悄地微笑着问他:“作业做好了吗?要抓紧一点哟!”他总是边红着脸边搔着头对我说:“还有一点点了。”我还是笑着对他说:“等一下我可是要来查的。”他从我的目光里读到了鼓励,久而久之,找到了自身的价值。于是,我用微笑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它使师生间的距离一下缩短,从而使师生之间容易沟通、交流,情感易于融洽、共鸣。

三、用宽容耐心的态度去温暖学生,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

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作为教师更要学会宽容,要豁达对待学生,特别是对成绩不好的学生,用同情心去唤醒他们的上进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他们消除自卑感,排除他们的烦恼和悲伤,用热情和温暖鼓励学生充满信心。记得班上有一个住校学生每周五放假回家,就不知道周日傍晚正常返校了,每次总有理由不来。经家长老师劝解来了几次,又不来了。于是我耐心询问了原因,他说学习没兴趣,不想学了。但他一次次不来时,我总一次次地打电话回家跟他沟通,跟父母沟通,终于他被感动了。他说:“以前我这样,老师家长只是骂,最后不读也就罢了,你这样一次次地劝我,我都不好意思了,现在我决定要学习了,以后也不再这样了”。后来我又发现他四大名著学得不错,于是课堂中顺便加以表扬,他显得特高兴,也对学习更有信心了。其实职校学生只要多点耐心,他们也会明理的。

四、用鼓励的语言赞美学生,使学生都得到鼓舞

我曾经是一个在赞美语言上很吝啬的人,我怕我的赞美会让学生骄傲。可多年的工作下来,感觉赞美其实非常重要。一句赞美,哪怕是一点点,他们就会兴奋。记得有一次作业时,突然表扬了两位同学作业整洁,思路清晰,这两位同学脸上露出了非常高兴的微笑,其他同学也大受鼓舞,说:“老师,我们下次也会注意的。”还有一位同学平时很默默无闻,但有一次班级要整理电子照片相册,他主动提出来承担这项工作。我及时表扬了他,而且宣布班级中以后关于计算机的操作全由他负责制作。后来我发现他对班级热心多了,人也开朗多了。一句赞美可能是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照亮学生未来的灯烛。

赏识教育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运用 篇3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学习环境, 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

良好的学习和环境有利于中职教学更好实施,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指导, 这样更有利于赏识教育顺利进行。

1.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要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及最近能力测试结果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 通过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个性能力更好发展, 对以后进入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2.教师要根据教学方式给予学生在学习研究与问题上的肯定, 教师教学研究时, 最主要的就是学生理解一个概念的意义, 并要求有自己的观点。 例如:在研究一项课题时, 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敢于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意见, 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与赞赏, 然后给学生正确的思想指导, 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3.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 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相关视频,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价值

中职学生还处于对社会的认识学习阶段, 为了避免学生出现自卑逃避的心理,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多给予肯定, 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学生的自我价值, 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 深入研究中职学生的心理, 并依据这一点寻找正确的教学方法, 突出教学特点, 促进教学顺利进行。

1. 教师要注重将学生所学专业放在教学话题的重要位置, 以专业优势使学生树立较为乐观的学习态度。 例如:教学中, 教师可以说现在我们学的这一项专业现在的发展趋势是很乐观的, 尤其是国家现在政策的开放, 对技术型人才的重视,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2.还有就是学生要正视自己的学习能力, 首先要认识到影响自身能力提高的因素, 除了自身智力因素, 还有就是外部环境及自身控制力、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这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学生本身也会清楚自己存在的不足, 当然需要教师、家长为学生创造更有意义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将影响因素转化为能力提升动力。

3.树立一个观念就是高分不一定能力就强, 这要考核学生的综合认识能力, 除了在基础知识掌握上, 还需要灵活多变的思维与果断的处理能力, 学生不是为了考高分而学习, 而是为了提高自身社会能力而进步的。

三、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多给予学生恰当的鼓励

教师想要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需要不断了解学生学习特点及学生对学习的相关想法, 教师只有掌握这些有效信息才能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学习指导, 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会使学生更了解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些建议与想法, 教师不断鼓励学生运用正确方式求上进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相关意见, 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增强互动与交流, 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从而找到教学重点。 例如: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就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提问, 这些问题一定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最主要就是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意见, 然后教师要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给予一定的鼓励与恰当肯定。

2.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时间与学生加强交流, 交流是互相认识的有效方法, 尤其教师在课后以朋友身份与学生进行交谈, 不仅可以更深层地了解学生的相关学习及学生对教学方式的看法, 而且可以使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紧密, 教师会在学生中更容易树立教学威信。 例如:教师可以在平时多找学生谈心, 同时要站在学生立场与学生进行对话, 使学生在心理上减少对教师的防卫, 学生也会真正吐露自己的心声。

3.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学校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有意义的学校活动, 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主动性, 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攻克难关, 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 教育方式要随之有新的改变, 赏识教育在中职教育中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学生在学习上有了自信心就会对学习认真, 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 我国现代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最主要的就是教学创新意识, 中职教学最主要的就是培养能为国家作贡献的技术型人才, 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知识, 教师要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研究, 并以上述肯定的方式鼓励学生上进, 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摘要:赏识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的鼓励与赞赏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 学生在学习上有了自信, 就会有学习兴趣, 中职教学阶段主要就是培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学习更多知识, 掌握更多能力, 赏识性教育是对我国教育事业的一种创新。本文主要阐述了中职教学对赏识教育的正确运用, 而赏识教育的最主要赞赏对象就是学生, 学生是教学主体, 教师需要寻找正确的教学方法, 不断创新以往的教学方式, 从而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

关键词:赏识教育,中职德育,教学方式,运用

参考文献

[1]陆丹, 朱高云.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赏识教育”[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7 (36) .

[2]邓莉.运用赏识教育的策略[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 2006 (09) .

[3]李志堂.赏识教育让孩子在喜悦中成长[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 (神州教育卷) [C].2013.

赏识教育中职德育教学 篇4

关键词:赏识教育;中职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72-01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七年级的学生对英语有一种好奇感,兴趣较浓,积极性也高,常得到老师的表扬,他们因此自我感觉良好,这是“自我实现”的典型体现。但随着教学内容的逐步深入、语法概念的增多,特别是词汇量的增大,部分学生学习开始感到吃力,兴趣也慢慢减退,成绩也下降了。于是他们原有的良好的自我感觉逐渐消失,学习外语的语言屏障日渐清晰,他们的“自我实现”欲望得不到满足。于是在英语学习方面,就开始出现停滞不前现象,此时,如果教师能够欣赏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的优点,并能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认识他们,创造一切机会让他们发挥个人在英语方面的天赋,肯定他们的努力,重塑他们的自信,发掘他们的潜能,赏识他们,充分满足他们的“自我实现”欲望,则不管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他们总能在学习英语方面保持学习兴趣,发挥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最大效能。

首先,要求教师树立崭新的学习观,把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发展的人。树立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的观点,学生处于发展状态中的尚未成熟的生命个体,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机枪的可塑性,然而这些潜能的外化和显现不是学生在成长历程中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引导和诱发。教师在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过程中,就需要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着重激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着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使用各种策略使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崭新的学生观,就能看到学生在不同方面的优势和特长,相信每个学生都可能在某一方面做的出色,可以在某件事上获得成功,能够真正以一种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英语教学要始终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路,要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活动,要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来优化教育教学材料。如对Lesson 70 What s you favourite food?一节课进行教学的时候,笔者从学生喜欢的饮料入手,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同学们的热情高涨,彼此间都在讨论这样的话题:Whats your favourite drink? My favourite drink is……然后在过渡到Whata your favourite food? My davourite food is rice/meat/chicken/noodles/fish……这时笔者又补充了一定的学生所喜欢的食品的英语单词,如:humburgers, fish and chips,KFC,,让学生用英语表演如何到KFC店去买各种各样的食品。这样学生就大胆的运用英语句型,如A:Can I help you? B:Id like a hamburger and a fried chicken and so on. How much are they? A: Mm, let me see. Oh, seventeen yuan. B:Thats much too cheap. Here you are. A: Here s the change. 这样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吃KFC与英语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达到学与用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从而实现英语教学的目的。

其次,要承认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学习英语的天赋不同、外部条件不同,自身努力程度不同,决定了学生们在学习英语方面存在着差异性。这些个体差异的存在,提醒着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这些差异,赏识学生的标准要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只有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才能使教师的赏识得体地运用于每一个学生。

新课标在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中指出“教师是学生英语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根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的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是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过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到,每个学生学习英语的天赋不同,外部条件不同,自身努力不同,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存在着的差异。这些个体差异的存在,提醒着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这些差异,赏识学生的标准要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只有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才能使教师的赏识得体地运用于每一个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以下几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1)合作达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均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测试设置A、B两卷,要求、难度有所不同;或进行一式两卷:A卷为基础达标题,人人需做;B卷为综合测试,能力达标,鼓励学生多做,中等偏下的学生的分数只做参考,不记入总分;中等偏上的学生要求一定要做,以便于挖掘潜能、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2)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巧妙的处理部分学生学习的分数,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自信心和成功感。按照学生的学习程度与个体差异,考试定制不同的层次要求。例如:每次独立作业,笔者根据整体的测试情况,分别按ABC定制不同的分数等级为标准。这样,有助于层次教学的正常进行,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少两极分化,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一些学有余力,并对英语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笔者还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阅读一些浅显易懂的英语原著,锤炼他们的英语功底;或者指导、鼓励他们写英语日记,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他们的英语才能。

由于采用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中,部分同学的英语写作能力已经明显的高于同年级的其他同学,成为英语学习的佼佼者,在历次独立作业或竞赛中均能名列前茅。

参考文献:

[1]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赏识教育在中职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篇5

一、确认学生发展的内在性, 尊重和赏识每个生命个体

人的发展, 特别是道德修养的发展, 更多地靠自我的觉醒和努力, 具有较强的内在性, 对学生的尊重和全面赏识则是“人的发展”这个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对于缺乏自信的中职生个体来说, 这种主体意识的觉醒, 比“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就是鼓舞、激励、唤醒, 即赏识。因此, 政治教师在教学互动中更应强调“尊重和赏识每个生命个体”, 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考方式、行为方式和相应的发展权利。从“赏识”的角度上讲, 尊重个性必要时还应尊重学生个体的学习方式及一定程度的言行。举个例子, 某一中职生学习成绩一般, 但在音乐上却有天赋, 忽视甚至抹杀特长去弥补学习成绩, 这是不对的;应该尊重该学生的这一特长, 在师生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再去谋取学习成绩与道德水平的上升。

二、不要盲目否定新生的事物 (异端)

现代青年的价值观取向呈现多元化、功利化和务实化, 相对于十多年前的青年来说完全是新生的一代, 他们的言行、对事物的评判自然会产生许多“新生的异端”。对于这些“异端”, 究竟是教师思想上过于陈腐, 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或学识上不足, 一知半解, 还是中职生由于认知、分析、判断能力相对薄弱而受到思想腐蚀、陷入误区。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分析, 决不能先入为主, 盲目排斥和否定新生的异端。要知道,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大浪潮中, 要想用“好、坏”两个字来评价某一事物已是行不通的了。

在这里, 要求政治教师一方面要敢于对积极的新生事物给予果断的肯定;另一方面, 要求教师勇于承认不足或错误, 要不耻下问, 要向受教育者学习, 以提高自身素质。

三、承认受教育对象的差异性, 赏识要因人、因事、因时而异

在政治教学中, 赏识教育要承认受教育对象的差异性, 对学生的“赏”是建立在“识”的基础之上的, 也就是说, 答案是非标准化的, 应根据各人的情况允许各抒己见。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已呈现多样性, 智商不等, 性格、兴趣、爱好各异, 能力素质各有千秋, 家庭背景也各不相同……所有这些差异, 针对同一问题的“赏识标准”就可能不一样, “微笑”给予的方向也不一样。在操作上, 要求政治教师主动接近学生, 了解中职生在民主观念、法制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及其变化趋势, 了解学生的具体兴趣、爱好, 了解赏识对象的差异性。对象的思想进步程度或兴趣、爱好不一样, “闪光点”的档次就不一样, 微笑给予的标准与方向就不一样。

总之, 政治教师要善于掌握赏识的火候, 要因人、因事、因时而宜, 切忌千篇一律。

四、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挖掘学生的潜能, 巧妙进行成就激励

从教育心理学上讲, 赏识就是表扬, 就是对好人好事 (思想进步) 进行表彰和赞扬。广义上讲, 赏识除了对已发生的事物表示赞扬外, 还可对未发生的事物预先表示赏识———感兴趣。在操作上, 一方面, 就是超越浅显的表扬, 通过对中职生的全面分析, 去寻找和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或者挖掘某一潜能, 再辅之以预先表示“赏识———感兴趣”等手段, 激发这些潜能释放, 成为一个又一个的闪光点, 达到促其成才的目的。这对于那些调皮捣蛋但智商较高的中职生特别起作用。另一方面, 就是借鉴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 把赏识看作是别样的成就激励:或提供成功的楷模, 或及时向学生说明已取得的成就以及实现某一目标尚存在的差距, 或赋予学生相应的权力 (同时也会成为一种责任) , 再者就是赋予学生以挑战性的学习目标, 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在“努力表现自己”的过程中达到成才的目的。举个例子:“职三”的班级常常是选一个表现一般的学生当班长, 一年以后, 这个学生由于面对挑战性的任务而下苦功, 刻意锻炼自己的薄弱环节, 最终会成为一个管理能力、交往能力都优秀的中职生。

五、倾注期待, 关注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师倾注的殷切期待, 会作用于学生的内心世界, 使学生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 从中获得力量, 进而形成诱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内驱力, 于是教师的“期待”就转化为学生的“自信”。我们在中职生政治教学中要始终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确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智能, 个个会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赞赏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肯定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鼓励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我的超越。这些对于在中考失利的中职生是非常重要的。

六、赏识者要提高威信和人格魅力

威信是指威望和信誉, 它是人们在实践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常表现为“自我形象和人格力量”。一个有很高威信的教育者, 必然会有号召力和吸引力, 即使讲得超分寸, 方式、方法也欠佳, 仍能引起教育对象的重视, 使对方接受你的赏识或批评;而一个没有威信的教育者, 只会导致离心或排斥, 即使其表扬的方式、方法正确, 但总让教育对象感到乏味, 难以产生共鸣。

思想政治课也不例外,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师德素养、人格魅力在思想上空虚、正在盲目树立个人崇拜对象的中职生心目中太重要了。政治教师要通过与中职生的交流, 加深相互理解和信任, 同时加强自己的教学水平、心理修养, 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威信。政治教师要提升自我形象和人格力量, 还要通过广博精深的知识, 特别是心理学、社会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让思想上活跃但社会阅历严重不足的中职生彻底成为你的崇拜者。

当然, 对于中职生, 赏识教育并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 必须与惩戒教育、挫折教育、疏导教育等教育方法相互支撑、适时运用, 同时更应注重对相应的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

参考文献

[1]李睿.赏识教育:翘起你的大拇指[N].中国教育报, 2002年12月26日

赏识教育在中职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篇6

一、确认学生发展的内在性, 尊重和赏识

每个中职生都具有自己的内在性, 特别体现在思想品德修养的发展方面, 我们应该尊重和全方面地赏识他们, 让他们自我觉醒和努力奋斗。我们应该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 不要过分地强求, 要关心那些对自己失去信心的中职生, 要用积极向上的态度来赞赏、鼓励、唤醒、关心他们, 不能打击、批评他们。所以, 作为他们的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积极地尊重和赏识他们, 要尊重他们所选择的各种生活、学习方式。例如, 有一所学校某一中职生成绩很差, 每次考试总是倒数第一, 可是他在体育上很突出, 老师和家长们都忽视了他这一特长, 只是一味地叫他去补习文化课。现在有很多家长也都是这样, 不注重孩子的业余爱好, 只注重他们的文化课, 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特长, 在和孩子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去促使他积极主动地学习, 这样才能使文化水平有所上升。

二、要相信新生的一代

和很多年以前的青年学生相比较而言, 现代青年人的思想、价值观都有新的变化, 如人生观上的功利、多元化等;对事物会有新的看法, 有些异端等;他们有的人还认为教师的思想落后, 观念陈旧, 与时代脱轨, 所以这一切都要求中职政治老师要运用科学的思想为指导, 要把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运用到教学当中来, 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政治老师本身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 学习社会上的主流思想, 坚持与时俱进, 对中职生出现的新思想、新观念要认真分析, 认真对待, 千万不能一刀切, 要运用教育机制, 巧妙地引导学生的思想, 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防止受不良思想的侵蚀。

三、承认受教育对象的差异性, 因材施“赏”

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特点,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所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 赏识教育也是如此。这种教育方法要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上, 应根据各人的情况, 因材施“赏”。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 能力水平千秋各异, 学习方式也是不尽相同……我们在赏识时要注意观察每一个人的优点和闪光点, 进行赏识, 进行赞美, 有一句话说得好, 拍马屁不能拍到马腿上。在制定赏识标准上, 要有不同的层次, 不同的方向。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政治教师要深入学生群体当中, 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 了解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 在教育当中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四、关注学生的特长, 挖掘学生的潜能

赏识教育, 说到底到就是一种赞美, 就是表扬, 把这个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放大, 把他的优点进行放大, 把他们身上的潜能充分地挖掘出来, 从而带动身上其他方面的闪光点, 最终促使其健康成长。作为中职的政治老师要运用这种方法才能放大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把他们身上的思想积极性调动起来, 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去关注更多有趣的东西, 如关心学习、关心社会、关心国家, 等等。

五、充分赏识, 关注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老师赏识学生, 实质上就是相信学生, 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优秀的, 都会在自己的努力之下成才, 这种赏识就会被学生转化为学生的一种期待, 学生对老师的一种信任, 在学生的内心世界建起信任的围墙。从老师赞美学生的每一个的细节都可以说是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上交流、心灵上的对话, 帮助学生重新走出中考失利的阴影, 找到自身的力量。作为中职政治老师更应认识到赏识的重要性, 从而主动走近学生, 与学生做朋友, 与他们进行情感上的沟通, 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综上所述, 赏识教育不是万能的, 它也有它适用的范围, 适用的对象, 在更多的时候要与其他的教育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运用, 如一些挫折教育、惩戒教育, 等等, 让它们相互支撑, 相互配合, 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摘要:赏识教育是以赞赏的态度来发觉学生更多的长处和优点, 从而使学生从心理上战胜自卑, 渐渐增强自信, 形成一种良好的心态。笔者阐述了赏识教育在中职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以期使学生能快乐、健康地成长与学习。

关键词:赏识教育,中职生,政治教学

参考文献

[1]李睿.赏识教育:翘起你的大拇指[N].中国教育报, 2002-12-26 (3) .

赏识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 篇7

一、什么是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 源于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成功率百分之百的教育现象, 是这个教育过程中的“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全纳的爱”等奥秘的归纳与总结, 它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一脉相通。赏识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自然成长规律的教育, 它以“学说话、学走路”为核心建立了一整套科学、完善的教育理念体系, 是人性化、人文化的素质教育理念。赏识教育归纳出“尊重、信任、理解、包容、激励、提醒”的操作原则。

二、赏识教育的工作理念

1. 花苞心态。

花苞心态就是耐心地等待花开, 即在学生犯错误、考试不及格时, 教师不抱有功利心态, 不怕孩子输, 不拔苗助长, 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教育, 以接纳和乐观的心态等待学生的成长和改进。

2. 坚信学生行。

就像孩子学说话时口齿无论多么不清楚, 学走路时无论多么歪歪倒倒, 父母都无条件地接纳, 永远相信孩子行。教师也应如此, 不管学生当下的成绩如何, 行为习惯如何, 都应相信他们是善良的, 是聪明的, 只要他们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

3. 无条件地为学生骄傲。

在教师眼里学生都是“好孩子”, 都是可爱的天使, 教师无条件地为学生骄傲, 在一言一行中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

4. 承认差异。

教师应承认差异。成绩好的学生行, 成绩差的孩子也行;品行好的学生行, 品行稍微差点的学生也行。不仅承认不同学生身上的差异, 而且欣赏这种差异, 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

5. 允许失败。

教师应允许学生失败, 无论学生犯了什么错, 都不斥责, 而是教育和鼓励。除非必要, 否则不轻易给予惩罚。即使是惩罚, 也一定要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性, 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因此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 要将赏识教育贯彻始终, 用耐心和细心去浇灌学生的心田, 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优点, 扬长避短, 一旦树立自信心, 他们无论是在学习上、生活上都能找到一种前进的动力, 朝着正确的航向行驶。

三、赏识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中职学生往往缺乏自信, 因而他们更需要通过赏识教育学会肯定自己, 欣赏自己, 从而更好地学习, 自信地学习。以下我谈谈个人觉得行之有效的几种做法。

1.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学习的意义, 找到自身的价值。

中职学校的学生, 普遍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信心不足, 对未来持消极态度。针对此, 教师应教育学生:前一阶段的文化课学习没有掌握好, 我们还有机会在中职阶段补回来。专业课是新的起点, 我们新的机会又来了, 每一位同学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始新的征程。但是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所以我们必须把握现在的机会。可以多举一些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例子或直接邀请优秀毕业生来讲述自己的经历, 让学生看到希望, 看到动力, 重新振作起来。

2. 面对学习上的失败要进行正确的归因。

在以往的学习中, 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 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要不懈地努力和探索, 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还有一些学生, 因为某门课程是自己的弱项就不喜欢该门课的任课老师, 从而持消极应付的学习态度。这一时期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 有很强的逆反心理, 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授课时注意教学方法, 私下和学生做好沟通, 处理好和学生的关系, 只有师生关系和谐, 课堂效果才会好, 才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

3. 重新定位自己, 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寸有所长, 尺有所短, 每个人都有优点, 都有缺点, 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 会觉得永远矮人一截, 永远直不起腰来。我们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日常交往和集体活动中多观察他人, 学会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 扬长避短。要发现自己的进步, 肯定自己, 并及时总结经验。要在课上及各种活动中发现学生的长处, 并及时鼓励学生,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 进行心理疏导, 提高心理素质。

心理咨询具有教育、保健和治疗功能, 教师应注意观察, 及时捕捉学生的心理波动。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面谈等方式, 帮助学生疏导负面情绪, 缓解心理压力, 改变消极的认知方式, 提高心理素质。

5. 帮助学生制订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刚进校时, 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 使得学生一进校就明白自己为什么而来, 不让学生虚度年华, 虚度光阴。指导学生制订长期的学习计划, 强调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 在前两年的理论学习中, 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在平常的见习和第三年的实习中通过实践, 去弥补自己理论上的不足。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上岗证对于他们的意义, 明白证书是他们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 也是就业的必备条件, 激励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

参考文献

[1]秦娟, 王莹章.职校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应对措施[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02) .

[2]鄢廷婷.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几点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9 (10) .

浅谈赏识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篇8

1 开展主题团日活动,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1 充分发挥共青团的教育服务作用

共青团是凝聚青年的组织, 应该开展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同时也为学生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使他们能很好地相容、相助, 活动激发了他们拼博向上、积极进取的劲头。自主的活动, 让他们的人格受到尊重, 参与意识、主人翁精神大大加强。活动本身有着极强的目的性, 可极大地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 实现教育者所设定的教育目标。

1.2 开展争创优秀团支部、文明班级评比

以每个团支部、班级为单位, 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等方面开展评比。做到每日检查、每周评比、每月定级。通过评比, 让学生知道在规范的学习和生活中, 才能有所成长。

2 用赏识教育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自信让自信成为学生成功的精神支柱, 助推学生迈向前进的动力和成功。赏识肯定了学生的优点, 让学生对自己所做的事感到兴奋, 感到满足, 从而信心百倍。歌德曾经说过:“人类最大的灾难就是瞧不起自己。”研究表明, 学生自信心不是天生就有的, 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和学习中培养起来的。我和我的同事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将一个行为规范较差的班级的学生, 当作行为规范好的班级学生来看待, 而将一个行为规范好的学生, 当作问题生来教。一段时间下来, 发现原来行为规范差距很远的两个班, 在试验结束后的总结测验中综合素质相差无几。原因是行为违反差的班级的学生受到了赏识, 对学习有了信心, 学习态度转变了, 学习积极性大增, 成绩得到了提高。自信心是一种催化剂, 它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环境中培养起来的, 它能把人的潜能充分地调动起来, 使人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而赏识在自信心的培养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在教书的同时更应该懂得育人, 从点滴做起, 不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只有慢慢树立他们对生活, 对学习的兴趣, 慢慢地他们就会树立信心, 学习就会进步, 工作就会干劲足, 也容易取得成功。

3 用赏识教育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

我们处在这个社会, 其实每个人都有潜能, 但在学生整个成长的过程中, 其潜能没有被很好地激发出来。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老师对学生的不积极引导;二是父母对孩子的不信任。特别是在农村家庭, 由于父母的文化差异大, 对孩子的学习毫不关心, 这就给孩子发挥潜能造成了极大的压抑, 孩子总认为自己不是块料, 天生就是干活的, 是造成学校老师放弃学生的主要原因。来到学校后老师也没有发现学生的优点, 得不到老师的认可, 有的虽然没有被老师直接抹杀, 但老师对他们信任度的降低, 也导致了他们潜能无法发挥。赏识教育是一个肯定学生潜能的教育。家长或老师通过对孩子的优点进行赏识, 更能迅速地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读过一个关于德国一位心理学家阿德勒的成功例子。他在念书时, 认为自己完全缺乏数学才能, 毫无学习的兴趣, 因此成绩很不理想。后来偶尔发生的一件事, 让他的潜能迸发了出来。有一次, 他出乎意料地解出了一道连老师也不会做的数学难题, 得到了老师的赞赏, 受到了同学的夸赞。这次成功的喜悦改变了他对数学的态度, 他找到了“数学天才”的感觉, 结果他成了学校里的数学尖子。这就是赏识所带来的结果。

当然, 赏识教育并不排斥批评, 但批评要比表扬更有艺术。当学生有错误时, 即使批评, 也要在批评之前先用平实的语言, 毫不吝啬地肯定赞美其优点, 然后就事论事, 不“新账老账一齐算”, 优点适当夸张, 缺点尽量缩小, 真正地为学生着想, 把学生看作是成长中的小树, 如果我们都以赞赏家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优点, 肯定学生, 久而久之, 学生的心理会得到潜移默化的转变, 从而改变学生对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令他们重拾信心和希望。

分析赏识教育在中学德育中的运用 篇9

一、前言

赏识教育是一种人性化、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育方法,在中学德育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长久以来,虽然我们在德育方面开展了大量的讨论,在实践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仍然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相应的解决。

二、中学道德教育中使用赏识教育的意义

1.促进德育改革,推进德育科学化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做人的根本是道德,尽管你有很高的文化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我国先后颁发了一系列对道德教育提出相应要求的书籍,包括《中学德育大纲》(1995年)、《公民道德指导纲要》(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2004年)等。我国德育教育的重心目标是培养出具有爱国精神、公民意识、品行良好以及政治思想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创立者及接班人。中学的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包含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德育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对学校的工作起着推动、保证的功效。

2.依据学生心理特点,提升德育教育时效性

每个学生都有被赏识、被认可的心理需求。但是在现实教育过程中,家长过多赏识的是孩子的文化知识,教师将过多的赏识眼光放在了“精英”学生身上,忽略了学生全体、生活及品行。素质教育一直提出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但是贯彻执行的不到位,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抹杀了学生的童真、天性、想象力及创造力。我们应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环境,引导他们健康发展,促使其优良品行的形成。因此,推进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就要有适当的教育观念和措施,赏识教育就是最好的办法。

3.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赏识教育的教育方式展现了教育的实质,达到了教育的目标。赏识教育遵守的是教育规则和学生发展的规律,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主要目的。在开展赏识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自尊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成绩不理想、比较容易犯错的孩子,往往心理压力过大,对待很多事情不知所措,此时孩子是最希望得到帮助及安慰的。如果此时教师用宽容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给予鼓励,给他们讲道理,引导孩子分析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有着十足的重视、关怀,对他们改正错误,积极学习都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还很有可能让学生在心理上与老师变得亲近,成为知心好朋友,学生的心态渐渐好转,对生活中的一切倍感珍惜,学习上发愤图强。研究者做过很多实验都证明了这一点,比如,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力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等。

三、在中学德育教育中加大赏识教育的应用

1.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对学生多加赞美

在对自身和学生进行了深入了解后,开展人际交流的实践是提高赏识教育高效性的必要方法。因为只有在通过沟通交流才能将赏识教育的结果体现出来。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别人可以作为一面镜子,折射出自己的某方面,从对方的表现中可以看到没有被自己发现的缺点,并加以改正。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实现成功的德育教育。

2.多做沟通,提升德育教育高效性

首先,老师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要多倾听,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大胆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使学生消除顾虑,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尽情地和老师交流。其次,要专心的听学生讲。对学生所说的言语进行分析,发现学生话语中提到的问题以及隐含信息,全方位掌握学生讲话的含义。再者,在交流过程中,老师要适时给予回应,以表现出自己在认真地听。最后,可以适当的使用提问,对学生所讲内容展开质疑及确认,这往往也是交流过程中的小技巧,提问对于信息的理解有一定的帮助。

同时,老师应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里去,感受他们的情感及思想,理解他们,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掌握他们的需要,还可以得到他们的信任,让他们在心理上认为自己是被理解的,对师生的沟通是有帮助的,为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进行心理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基础。只有以对方的视角去感受问题、看待问题、体验问题,才能足够的理解对方说话的含义以及说话时的心情和行为。因此,在沟通过程中起到枢纽作用的是通情达理,也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因素。例如,某个学生病了,要通知他的家长或是亲自送其回家,孩子住院時去探望,进行积极地交流。学生返回学校以后,主动为其补习;天气变化时,提醒孩子增减衣物。尽管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琐事,但是在学生的心理会留下深刻的记忆,那么,孩子们必然会把感恩之情化为奋进的动力。

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赏识教育不是哄学生,而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因此一定要坚持原则。比如,在教学中订立规定,可以由学生自己讨论制定,如学生的作业不可以抄袭他人的,不可以拖延时间。课堂发言时,除发言同学以外其他学生要保持安静,有问题要举手示意等,通过这些规范,养成学生的好习惯。赏识教育不是一味表扬鼓励,也要有适度的批评。赏识是学生非常渴求的一种需求,但仅仅进行表扬和鼓励,就会步入赏识理解的误区。想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批评是不可或缺的,毕竟学生在不断犯错然后改正中成长起来的。要相信学生依然是好孩子,犯了错不要紧,只要积极改正就好。

参考文献:

[1]孙彤.组织行为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李祖超.激励教育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2013,(5).

分析赏识教育在中学德育中的运用 篇10

赏识教育是一种人性化、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育方法, 在中学德育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长久以来, 虽然我们在德育方面开展了大量的讨论, 在实践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但仍然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相应的解决。

二、中学道德教育中使用赏识教育的意义

1. 促进德育改革, 推进德育科学化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 “做人的根本是道德, 尽管你有很高的文化和本领, 也无甚用处。”我国先后颁发了一系列对道德教育提出相应要求的书籍, 包括《中学德育大纲》 ( 1995年) 、《公民道德指导纲要》 ( 2001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 ( 2004年) 等。我国德育教育的重心目标是培养出具有爱国精神、公民意识、品行良好以及政治思想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创立者及接班人。中学的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包含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德育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同时对学校的工作起着推动、保证的功效。

2. 依据学生心理特点, 提升德育教育时效性

每个学生都有被赏识、被认可的心理需求。但是在现实教育过程中, 家长过多赏识的是孩子的文化知识, 教师将过多的赏识眼光放在了“精英”学生身上, 忽略了学生全体、生活及品行。素质教育一直提出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 但是贯彻执行的不到位, 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 抹杀了学生的童真、天性、想象力及创造力。我们应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环境, 引导他们健康发展, 促使其优良品行的形成。因此, 推进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就要有适当的教育观念和措施, 赏识教育就是最好的办法。

3.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赏识教育的教育方式展现了教育的实质, 达到了教育的目标。赏识教育遵守的是教育规则和学生发展的规律, 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主要目的。在开展赏识教育的过程中, 对学生的自尊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成绩不理想、比较容易犯错的孩子, 往往心理压力过大, 对待很多事情不知所措, 此时孩子是最希望得到帮助及安慰的。如果此时教师用宽容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 给予鼓励, 给他们讲道理, 引导孩子分析问题, 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有着十足的重视、关怀, 对他们改正错误, 积极学习都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还很有可能让学生在心理上与老师变得亲近, 成为知心好朋友, 学生的心态渐渐好转, 对生活中的一切倍感珍惜, 学习上发愤图强。研究者做过很多实验都证明了这一点, 比如, 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力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等。

三、在中学德育教育中加大赏识教育的应用

1. 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 对学生多加赞美

在对自身和学生进行了深入了解后, 开展人际交流的实践是提高赏识教育高效性的必要方法。因为只有在通过沟通交流才能将赏识教育的结果体现出来。在沟通交流过程中, 别人可以作为一面镜子, 折射出自己的某方面, 从对方的表现中可以看到没有被自己发现的缺点, 并加以改正。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实现成功的德育教育。

2. 多做沟通, 提升德育教育高效性

首先, 老师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 要多倾听, 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引导学生大胆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使学生消除顾虑, 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尽情地和老师交流。其次, 要专心的听学生讲。对学生所说的言语进行分析, 发现学生话语中提到的问题以及隐含信息, 全方位掌握学生讲话的含义。再者, 在交流过程中, 老师要适时给予回应, 以表现出自己在认真地听。最后, 可以适当的使用提问, 对学生所讲内容展开质疑及确认, 这往往也是交流过程中的小技巧, 提问对于信息的理解有一定的帮助。

同时, 老师应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里去, 感受他们的情感及思想, 理解他们, 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掌握他们的需要, 还可以得到他们的信任, 让他们在心理上认为自己是被理解的, 对师生的沟通是有帮助的, 为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 进行心理沟通, 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基础。只有以对方的视角去感受问题、看待问题、体验问题, 才能足够的理解对方说话的含义以及说话时的心情和行为。因此, 在沟通过程中起到枢纽作用的是通情达理, 也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因素。例如, 某个学生病了, 要通知他的家长或是亲自送其回家, 孩子住院时去探望, 进行积极地交流。学生返回学校以后, 主动为其补习; 天气变化时, 提醒孩子增减衣物。尽管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琐事, 但是在学生的心理会留下深刻的记忆, 那么, 孩子们必然会把感恩之情化为奋进的动力。

3.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赏识教育不是哄学生, 而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因此一定要坚持原则。比如, 在教学中订立规定, 可以由学生自己讨论制定, 如学生的作业不可以抄袭他人的, 不可以拖延时间。课堂发言时, 除发言同学以外其他学生要保持安静, 有问题要举手示意等, 通过这些规范, 养成学生的好习惯。赏识教育不是一味表扬鼓励, 也要有适度的批评。赏识是学生非常渴求的一种需求, 但仅仅进行表扬和鼓励, 就会步入赏识理解的误区。想让学生全面发展, 健康成长, 批评是不可或缺的, 毕竟学生在不断犯错然后改正中成长起来的。要相信学生依然是好孩子, 犯了错不要紧, 只要积极改正就好。

摘要:以理论的认识着手, 引入赏识教育的相关观点、思想, 通过认知论、方法论来对赏识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展开探究, 与实际相结合, 提出以赏识教育来推进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赏识教育,中学德育,实施方法

参考文献

[1]孙彤.组织行为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李祖超.激励教育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 2013, (5) .

上一篇:审计环境风险下一篇:教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