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心理医生

2024-04-07

看心理医生(精选14篇)

篇1:看心理医生

这本书讲了蛤蟆先生与心理医生的十次面谈,在读的过程中,让我想到我的咨询师,也会把自己带入到蛤蟆的角色里,但我走得要比他慢,和现在的咨询师已经进行了28次咨询,还在探索中。

刚开始的时候,也会像蛤蟆一样期待咨询师告诉我该做什么以及该怎么做,但咨询师没有给我答案,而是让我更多地了解自己,陪着我去寻找答案,这个过程会比较慢但却让自己内心更有力量。

在书中看到“共谋”的时候,让我很有触动,“共谋”是我们偷偷地或无意识地配合对方,让自己产生某种感受。我们会觉得是别人“让”我们产生了某种感受,但却没有意识到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别人或许会影响你,但最终还是自己在决定要选择什么样的感受。这样的观点是让自己为自己的行为包括情绪负责,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认识到对自己是有自主权的,我们有力量来改变处境,也有力量改变自己。我认为,当我们为自己负责后,改变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不是为了改变而改变。

书中提到儿童、父母和成人三种状态,当处于“儿童状态”时,会体验到童年的.感受;当处于“父母状态”时,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当处于“成人状态”时,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看到这个概念的时候,突然发现,36岁的我,更多的时候还是处于“儿童状态”和“父母状态”,现在才开始有意识地向“成人状态”努力。有时候,会有些心急,觉得自己成长太慢,领悟太晚,但这样的想法太多的时候,反而增加了自己的焦虑成了阻力。这个时候就像跌倒在地的感觉,以前,肯定会给自己打鸡血,让自己赶紧站起来勇往直前;现在,开始允许自己在地上趴一会,整理好心情,再爬起来,也允许自己不爬起来。感觉自己变得消极了,但却更有力量了,因为我开始接纳自己的感受了。

篇2:看心理医生

第一幕

伴着摇滚音乐的节奏,医生扭着跳着上场。

医生;(歌词)如果说你不认识我,就快点快点来找我。如果你

心里有心结,就快点过来跟我说,如果你最近有烦恼,就把钱包交给我,反正放你兜里也没有用,我可以拿去充饭…卡啊!(音乐停)

医生:哎呀呀,大家好啊,刚才给大家唱了一首歌,现在我要个

大家讲一件事了啦啦。。

医生:春风吹,战鼓擂,我叫马化腾,我怕谁,今天小店第一天

开张,大家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捧个人场。

(喝口水)

哎呀呀,这人都到齐了,这病人咋还不来呢? 男1;哎呀呀,医生,医生,救救我吧!

医生:别急,别急,先坐下来,喝口水,慢慢说!

男1;医生啊!我被大海无情的抛弃了!我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

清啊。

医生;怎么回事?

男1;记得那是光棍节前一天晚上,她要跟我闹分手,她说我爸

不是李刚,你说说。。。不是所有的牛奶叫特仑苏,不是所有的老爸是李刚,医生,我要怎么办?

医生;是不是你做了对不起她的事啊?

男1;天地良心啊,上对天,下对地,我对她可是忠心耿耿。医生;难道是她水性杨花,唉。。。这年代女人都这样,红颜

祸水啊!

男1;那医生,我该怎么办?

医生;凉拌,好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解决伤痛的最好办法就是

再找一个,治疗你心灵的伤痛。

男1;唉,做男人难,做上理的男人真他妈难啊!难道我命中注

定要打光棍了。

医生;这样吧,我先给你开点药。

男1;好吧。

医生;小丽,你来我办公室一下,这里有个感情压抑的,你来处

理一下。

秘书(男扮女装);(特别妖媚)大哥……你感情压抑吗?(男1被吓得落荒而逃,秘书去追,两人下场)

第二幕

医生;哈哈。。第一天就开门红,他妈的,太给力了!!(电话响了,铃声(凤姐,来电话了。。))

医生;(接电话)蓓蓓,你想死我了!

蓓蓓;我在五食堂吃饭呢,要不要我帮你带一份呀。医生;嗯。。。来分鸡排炒蛋饭吧!

蓓蓓;好的,老公。

医生;亲爱的,你真好,宝贝,待会见啊!我等你哦。

蓓蓓;嗯,88

第三幕

(男2拿着酒瓶,边喝边唱的上场了!)

男2;我确定我就是那只一只披着羊皮的狼,而你是我的猎物,是我的羔羊,我抛去同伴独自流浪,就是不愿别人把你(喝口酒)分享。。。(《披着羊皮的狼》)

男2;兄弟,陪哥喝两杯,哥寂寞啊!

医生;咳咳。。。淡定淡定,同学,这里是468心理诊所,你需

要什么帮忙的吗?

男2;oh,shit,前不久刚刚谈了一个女朋友又莫名奇妙跑了,难道

真的是我错了吗?他连一次机会都不给!

医生;同学,看开点吧,你慢慢会明白的,最毒妇人心啊,天下

女人一般黑!

蓓蓓;咳咳。。怎么说话呢?

医生;蓓蓓,你回来了。先坐着等我一下,我很快就把这个神经

病给解决了。

男2;啊,小蓓,你怎么也在这啊,昨天晚上你怎么了,我知道

错了,(半跪,求饶)我一定好好改,求求你给我个机会吧?

医生;蓓蓓,不会吧,难道你们俩。。。你。。。

蓓蓓;不,事情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的,李健,你听我解释!医生;事到如今你还有什么好说的。(含着泪)

男2;小贝,为什么这样对我!你为什么背着我爱别人,我到底

做错了什么?

蓓蓓;李健,对不起,我没想到事情会闹到今天这一地步,腾讯,对不起,你听我解释,其实我一直都没背叛过你的感情,事情真的不是你想的那样。

男2;过了吧,你难道忘了吗我们俩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你难道就从来没喜欢过我吗?这一切都是我一厢情愿吗? 蓓蓓;对不起,腾讯,我不是忍心伤害你的,所以才没有断然拒

绝你的好意,但我从来就没答应过你要做你的女朋友啊!因为我已心有所属,谢谢你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早知道事情会这样,也许当时我们说个明白,你对我的情我知道,但我也有自己的苦衷。

医生;蓓蓓,对不起,我误会你了,对不起,我本该信任你的,腾讯,其实爱一个人本身并没有错,每个人都有选择爱的权利,但如果仅仅因为你付出了爱,就要求对方爱你的话,这是对她的不公,你不能剥夺她爱别人的权利,不然,她会恨你一辈子的。

男2;对不起,蓓蓓,对不起,医生。我错了,我一开始就错了。

蓓蓓,谢谢你一直陪着我度过了那段难熬的日子,医生,谢谢今天跟我说了这么多,我一定会重新振作起来的,也祝你们幸福!

篇3:心理发展视角看游戏理论

1. 我国古代游戏理论

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儿童教育史中, 游戏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为教育者们初步认识;在实践中, 更是创造出了种类齐全、花样繁多的游戏活动。游戏, 古语中一般称作“游嬉”、“戏”, 也有称“嬉”或“游”的, 与学习并行为儿童两种基本活动。《礼记·学记》中所写:“藏焉修焉, 息焉游焉。”意即学习时要努力修学, 休息时就尽情游戏。而崔学古在《幼训》中明确指出了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优而游之, 使自得之, 自然慧性日开, 生机日活。”认为要对儿童进行教育, 必须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 而游戏则是最主要的手段。

充分认识并科学对待我国古代儿童游戏理论的价值, 对发展和完善我国当代儿童游戏理论与实践有重要意义。

2. 康德和席勒的游戏理论

西方的游戏理论研究与文学、艺术密不可分, 康德和席勒是西方游戏理论研究的先驱, 他们将文学或艺术的起源归结于“游戏”, 并认为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活动都是人类“游戏”活动的结果, 或者以“游戏”的态度对待之。

康德的游戏观认为, 艺术的精髓在于自由, 自由是游戏的灵魂, 自由和游戏紧密相连。席勒则认为, 人有两种自然要求或冲动, 一个是“感性冲动”, 一个是“形式冲动”。前者是“把我们自身以内的必然东西转化成为现实”, 后者“使我们自身以外的实在的东西服从必然的规律”, “游戏冲动”将两者统合。因为他认为只有游戏能同时使人具有感性的实在性, 又具有内隐的合乎理性法则的规范, 从而使人发展为感性和理性统一的完整的人。

3. 虚拟游戏理论

斯宾塞、谷鲁斯和弗洛伊德的游戏论是最具代表性的虚拟论游戏理论。

斯宾塞认为:游戏只是谋生这一“真正活动”的“模仿”和“表象”, 同时游戏又反过来有利于生物体谋生活动的完成;谷鲁斯的游戏论可概括为本能论和虚拟论:游戏是由生物本能所驱动并作为生物本能的虚拟性表现的生命活动;弗洛伊德的游戏论可概括为愿望满足论和想象论:游戏是人借助想象来满足自身愿望的虚拟活动。弗洛伊德将儿童游戏看作儿童凭想象进行的虚拟活动。弗洛伊德认为儿童游戏的动机是:儿童已经具有大人的各种欲望, 但却尚未具备大人的现实地满足这些欲望的能力;因而, 儿童最大的愿望就是长成大人, 以便能像大人一样生活。因此, 儿童在游戏中模仿大人的生活。

4. 维特根斯坦的反形而上学的游戏理论

奥地利/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其著作《哲学研究》中提出著名的“语言游戏”理论。由于维特根斯坦是通过研究游戏来研究语言的, 所以这一理论首先是一种关于游戏的理论。在维特根斯坦的反形而上学游戏理论中, 着重强调游戏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可以被“制定”和“修改”。维特根斯坦不仅将语言视为游戏, 提出“语言游戏”的概念, 而且存在将整个人类生活的全部领域视为游戏的“泛游戏论”倾向。

5. 皮亚杰的游戏理论

皮亚杰的游戏理论是儿童游戏理论的一个重要派别, 并支配着当代大量的游戏研究。

皮亚杰认为, 游戏时儿童并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 而是努力使自己的经验顺应当前存在的结构。他认为儿童进行游戏的原因是, 游戏给儿童提供了巩固他们所获得新的认知结构以及发展他们情感的机会。在皮亚杰看来, 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游戏方式。他还提出了分别与认知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相对应三种类型的游戏:练习性游戏, 象征性游戏和有规则的竞赛游戏。

6. 维果茨基的游戏理论

维果茨基的游戏理论主要包括对游戏的社会性本质的认识、游戏与幼儿发展的关系、游戏的关键特征、游戏的作用等。维果茨基比较强调象征性游戏, 而忽视感觉运动游戏。

维果茨基基于自己的社会文化历史观, 认为要把幼儿游戏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来考察, 否则就不可能认识游戏的本质属性和主体性价值。坚持游戏的社会性本质, 是维果茨基游戏理论的典型特征。

7. 结束

以上游戏理论有的直接与儿童心理发展相结合, 如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游戏理论;更多的是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形成间接的影响, 如康德和席勒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研究游戏理论, 但是文学艺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贡献是不容质疑的。

参考文献

[1]胡福贞.中国古代儿童游戏今析.学前教育研究, 2006 (6) .

[2]何军民.比较康德和庄子的“游戏”思想.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 (1) .

[3]王小英, 王丽娟, 郭丽华.近十年来国外游戏研究新进展.心理科学, 2004, 27 (5) .

[4][美]弗兰德里克-齐乔瓦茨基, 周波译, 刘成纪校.游戏的幻象:康德论艺术中的真理.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1) .

[5]高小康.游戏理论与当代文化.南通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9) .

[6]董虫草, 汪代明.虚拟论的游戏理论:从斯宾塞到谷鲁斯和弗洛伊德.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6 (4) .

[7]杨宁.皮亚杰的游戏理论.学前教育研究, 1994 (1) .

[8]吕晓, 龙薇.维果茨基游戏理论述评.学前教育研究, 2006 (6) .

[9]康延兴.游戏:在维特根斯坦以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9 (2) .

篇4:不看医生看美景

动物画和人物画给人以生意盎然的感觉,运动的生命生发气强,可以调节心情。根据五行之中木火相生的道理,木生火,火使人心里暖暖的,感到喜悦,这就是动物画调节人的喜悦情节绪应心火的结果。喜应心,心情不好,心里憋着怒气,看看这些画,怒木生喜火,顺其自然;若再来一副八骏图、美人图,会使人血脉喷张,心情激动,这种方法特能解除压抑的怒气、抑郁的肝胆功能,是消除怒与压抑的良方。艺术疗法的高明之处可见一斑。艺术就是医术(谐音),大家没想到吧?

本期,编辑将向你推荐艺术养生系列音乐及书籍,让你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学到养生的诀窍。

静听林海创作的《琵琶语》。反复的前奏,将人带入一种缠绵悱恻、欲说还休的境界,淡淡忧伤的琴键声,加上东方乐器琵琶所独有的“泣泣私语诉衷肠”之特点,感情就这样一步一步被牵引,最终让人沉醉在音乐意境里而欲罢不能。其间,小提琴、中提琴、钢琴、洞箫、时隐时现,很好地完成了和声的作用。既突出了琵琶如歌如泣的特点,又进一步丰富了曲目的表现力和思想感情。

与您共分享可吟亦可凑之诗篇: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范仲淹——苏幕遮别恨(碧云天,黄叶地……)

杜牧——寄场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变难……)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

司马光——西江月(宝髻耘髹挽就……)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干树……)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篇5:你知道怎样看心理医生吗

有一天,小李决定去看心理门诊,看看医生是不是真的能把自己心里那块疙瘩给解开。在她的设想中,心理门诊是个神秘的地方,好像电影《沉默的羔羊》中表现的场景:在一间完全封闭的房间里有一个长长的桌子,患者坐在桌子的一边,心理医生坐在另一边,一旁架着一台摄像机,而心理医生则一边面无表情地问这问那,一边飞快地在某种表格上填写一些神秘的数据,最后再得出莫名其妙的分析结果。想着都恐怖!小李想。但她还是忐忑不安地来到心理门诊,可使她想不到的是,她被领进一间比普通科室还要普通的房间,穿着普通制服微笑着看着她进来的是一位看上去年轻的医生阿姨。小李有些失望,她几乎相信了一个说法:心理医生就是凭着一张嘴来开导患者的。不过,一个小时后,当李红手里拿着药品处方单从诊室走出来的时候,她的心情和看法都彻底改变了:至少,该交的费用中,每一分钱都值得!

心理门诊不神秘

在刚才所举的例子中,我们已经提到,心理门诊并不神秘,除了需要治疗和测试的科目外,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仪器和设备。它和其它科室一样,只是一间普通的房间,拥有必须的桌子、椅子、诊床,或许有一些神经科才能见到的辅助检查工具,但心理医生也很少使用。在这里,最关键的是人,即进行工作的心理医生和他(她)所具备的素质和水平。通常情况下,一名优秀的心理医生可以在与你最初交谈的五句话内洞悉你来门诊的真正意图和心理障碍的分属。

心理治疗量身订做

一般说来,心理医生是按五个步骤工作的,即:认真倾听DDD仔细分析DDD相互交流DDD情感诱导DDD确定治疗。

心理咨询其实是一个理解和分析的过程,只有你的阐述能够使心理医生充分理解,医生才可以准确地进行分析和判断,也才能真正地帮助你。

心理医生在提供咨询服务的时候,为减少患者情绪分散,会使用一些技术性的引导,比如暗示、话题截断等。在需要确定患者真正情况的时候,也可能依赖心理测试表和心理测试工具,这些固定的表格和工具都是几代心理学家在实践中总结发明的科技结晶,能起到你所难以想象的作用。

至于心理治疗,是要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来计划的。社会上传说的电针治疗、催眠疗法、生物反馈技术、森田疗法等等,其实在精神科领域使用的多一些,虽然心理医生也熟悉掌握这些技能并偶尔应用,但心理医生为缓解患者心理障碍,使用最多的是为患者“量身订做”一套心理调整计划,同时还会适当地配合使用一些药物来加快和增强治疗效果。

心理医生人人需要

在心理门诊,通常不把来就诊的人叫作“患者”,而称作“咨询者”或“被助者”,由此可见,心理医生并不认为来心理门诊的是“病人”。心理医生的主要职责是保证来访者的心理健康和调整来访者的心理状态,也就是说,你并非一定要等到出现什么症状才来看心理医生。

在国外,工作压力大是人们需要心理医生的首要目的,其次是情感障碍、性障碍、人格障碍和心理发育障碍。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和心理不良状态会越来越突出,心理医生要做的事情就是帮助你如何更轻松地生活并面对现实。

看过美国电视剧《成长的烦恼》的观众都会记得其中有趣的一幕:身为心理医生的父亲有时候会和他的一位同行互相进行心理倾诉和心理治疗,这在美国是很常见的事情,所以,可以说每个人都需要心理医生,而定期地去访问心理医生,请他帮助你,将成为每个人未来生活的一部分。

不是看病是调整

并不一定需要遇到特定的情况才去看心理医生,在你烦躁的时候、在你感觉到无助的时候、在你兴奋过度的时候、在你痛苦欲绝的时候,甚至在你还来不及察觉自己的问题的时候,你都可以在心理医生那里有所收获,至少你要明白:到心理医生那里并不是去看病,而是做调整。

心理医生守口如瓶

除了必须的挂号费用和单独开列的治疗费用外,心理咨询是按时间收费的,因此,为了节省你的费用和大家的时间,在看心理医生之前,你一定要明白自己是为什么去?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阐述更清楚?从哪里开始阐述?

你不用担心心理医生是否听得明白,在他觉得有不清晰的片段的时候,他会提示你该重点述说什么。你也不用转弯抹角,真正的心理医生会发现你来的.真正目的,所以,你在和心理医生接触的时候最好直截了当,有什么说什么,需要什么讲什么。

你也不用担心你所述说的对你不利,心理医生有心理医生的职业道德和准则,保守职业秘密是他必修的课程。

要记住的是:心理医生只是帮助你解决心理问题的专家,他不是你的生活参谋,他也不能替代你的痛苦,更不能替你拿主意或者干涉你的私人生活。

不等于精神有问题

显然,心理医学和精神医学在很多领域是相通的,在有些范围内甚至是模糊的,但心理医学和精神医学在对患者进行处理的方式、手段、学术理论、使用药物上都各有侧重。故而,不要以为进了心理门诊就等于进了精神科门诊,这并不能说明你在精神方面有问题。

你根本不必担心你去看心理医生会对你的名誉和工作有什么影响,你也不用担心心理医生会把你当做精神病患者。其实,当你去看心理医生的时候,你最需要知道的是:你的思想意识已经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你已经在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了DDD那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篇6:普通人是否需要看心理医生

心理咨询帮助的对象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常人,如果你自己发现有一些困惑,有一些困扰,有一些恼怒、烦恼,而且自己想不清,跟朋友亲戚说也理不清,这种状态就到了需要求助心理学帮助的状态。

后现代心理学倾向医学那样,最好的医学是预防医学,不是临床医学开刀开得多好,我修补修得多好,最好的医生是治未病。

这样一种思考跟我们的现实有点距离,现在大量有问题的人都得到帮助所谓的没问题是因为有些问题没有显露出来,或者没有觉察,只会感觉自己不快乐,幸福感不够,生活满意度不够,但是没有发现自己有问题,到心理学家这里得到帮助对幸福更满意更快乐了,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帮助。将来有一天不仅有问题的人找心理学家,没问题的人也想请心理学家给自己做一个心理顾问,这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状态。

当一个人处在和谐、稳定、健康状态找心理医生,他的获益远大于那些有麻烦的人。有麻烦的人关注问题的处理,而不是让自己内心变得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恰恰是那种好的尤其是经济地位比较好,衣食无忧的人,没有问题的找心理医生,他从中得到的资源会让他变成更加积极,更有幸福感,更加朝气蓬勃。

国内现在的心理治疗体系并不完善,想要达到一个完成的心理治疗、帮助体系犹如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

社会分三个层面,有一部分是生活在底层,生活收入不是太理想,他们的心理学痛苦来源于物质的缺失、教育的缺失,使他们无法学到生活的技术、相处的技术。这样一批人又不可能找到付费的心理学家,本身他们就生活在基本上是生活的底层,他们再付出费用找心理医生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这样一大批人社会建构一个帮助咨询系统针对他们。国家这些钱养心理医生,这些人可以无偿得到心理学的帮助。这部分人应该是国家负责。任何心理医生要活下来,他本身也有他的权利,我们不能够主张心理医生献身农村去。当然有志愿者,但是志愿者不能是一辈子。有社会的资金进入来做这样的慈善或者是社会工程。

第二类生活既不是很好又不是很低的人群,这类人靠付一定的费用但不是很高的费用给一些专家或者给一些医疗机构。当然还有更高级的,你收入很高,你的烦恼是精神的烦恼,包括信仰,包括你对生命的理解,是这方面的困惑,包括对哲学的困惑,你可以找一些比较高端的专家深入了解,进入灵魂深处探究。总之,社会应该有多个层面的帮助系统,服务不同层面人的需求。

篇7:《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这本书大概用一两天就能读完,我觉得挺好看的。在蛤蟆先生的10次心理咨询中,我们被科普了一些心理学基本常识。

蛤蟆先生与心理医生的初次见面让我们了解到,心理咨询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都要自愿。这意味着患者要为自己而非取悦朋友等其他原因想咨询并且愿意与咨询师合作心理咨询才能够继续进行下去。患者是主动的参与者,需要为自己的咨询担起责任来,而非抱着坐等受教的态度面对咨询师。在初次见面时患者与咨询师还确定了面谈时间、频率以及费用等。值得一提的是当蛤蟆问道咨询师自己是否会好起来时,咨询师回答说:“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我无法保证事情一定会变好,但我可以承诺的是,我会对你倾注我全身心的`关注,我也希望你对咨询是全心投入的。假如我们都能像这样一同努力,就能遇见积极的结果。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取决于你。”看完这些感觉我自己的心理咨询师也是愿意帮我并且相信我会好起来的,突然很感激她。

篇8:坚持八招少看医生

2. 站起来接电话站着打电话借机舒展筋骨, 同时深呼吸, 使富含氧气的血液流进大脑, 能让你精力旺盛。

3. 边洗澡边唱歌洗澡时大声唱歌能促进身体释放内啡肽, 从而产生快乐与幸福感, 减轻压力。

4. 上午加餐即使早餐吃得不错, 到上午十点半, 前一天储存的糖原也差不多没了。这时, 吃一块巧克力或者几块饼干不仅能补充能量, 还可以有效避免午餐暴饮暴食。

5. 打坐早晨醒来先不要爬起来, 在床上坐着, 挺直后背, 闭上双眼, 快速地用鼻子呼气和吸气, 嘴巴微闭。这个练习应像拉风箱一样, 快速而有序地进行。

6. 午睡20 min 20 min左右的小憩跟午睡1 h的作用没什么两样, 1 h对大多数人来说有点长了, 晚上可能睡不好。

7. 提前1 h上床多睡1 h的提神功效等于喝两杯咖啡, 这是指每天早睡1 h, 而不是周末拼命睡懒觉。

篇9:专家教你——看心理医生

雅慧是单位的中坚骨干,但工作压力也非常大,几乎每天都是在有序且忙碌中度过的。弦绷得太紧太久就容易断裂,雅慧的心理有些不堪重负了。于是,下班后跟丈夫大倒苦水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丈夫的劝解她反倒认为是对她的不理解,每次跟他大喊大叫后才觉得心里舒服一些。虽然事后雅慧总是后悔地直跟丈夫道歉,可没过几天她又扳不住脾气,故技重演。久而久之,丈夫也觉得很累,于是给雅慧指了三条出路:要么换工作,要么看心理医生,要么离婚。雅慧气得找女友哭诉,女友语重心长地劝解了她一番,最后也建议她去看心理医生。

不要等心理问题成了“心病”才去求医

现今社会竞争如此激烈,人们承受的压力日益加大,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心理问题自己难以解决。而有了心理问题,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忍耐、硬撑。长此下去,某一心理问题就会形成一种症结――心病。

医学专家指出,预防心理疾病与心理疾病的及早治疗非常重要,应该在“心理才感冒,还未发高烧”前就去找心理医生。所以,不要以为只有“有心病”的人才能去看心理医生,正常人也应该有规律地做心理咨询,以保证心态健康、平和。

此外,心理专家建议,出现下列情况的人,最好能及时看心理医生:

情绪极差、难以自拔时

有些人因工作、生活压力大,会出现情绪烦躁、心情抑郁、神经衰弱、过度焦虑等状况。这时,建议你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他会帮你找到心里症结所在,对症下方,彻底解决你的问题。

出现异常感觉和行为时

一些神经较敏感的人,容易情绪紧张,或老盯住一件事不放。比如出门时老觉得自己忘带钥匙;无数次地检查水管是否关好后,还是觉得房间里有滴水声;不停地洗手;老能听到一个声音指挥、控制你;甚至害怕一些并不可怕的事物,如花、水、灯光甚至人等等。这些异于常人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且大部分是幼时不好的记忆徘徊在脑海里,在你长大后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这种状况看心理医生,应该很快就能找到根源。

出现一些奇怪的症状时

在医院查不出病因,身体又确实出现奇怪的疼痛、胃肠不适,或由心理原因引起的性功能障碍,或脑海中总出现一些古怪的性问题。这些症状大部分是因某件事使精神受刺激而引起的,只有找心理医生才能解决。

家庭和婚姻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

夫妻感情出现裂痕,怀疑对方有外遇,孩子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多动、口吃、情绪低落、胆子太小等。所有这些问题,不是凭你一个人就能解决的,建议你去找心理医生,他可以帮你疏导情绪,正视问题的关键所在,免得你做出错误决定。

希望改变自己

如果你想改善人际关系、变动工作、重新规划人生目标等,可以去看心理医生,通过一些科学的测试,帮助分析你的性格特质和适合的发展方向。

看心理医生之前的心理准备

接受心理咨询的人不等于心理障碍者,当你准备面对心理医生时,不要觉得面子上不好看。正视问题的存在,勇于与医生商讨是自信的表现,也是明智的选择。所以在看心理医生之前,你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

心绪平静之后约见心理医生

你是否渴望在心情特别糟糕的时候去见心理医生?实话相告:这样做的效果未必好。因为波动的情绪定会影响你对事物的看法,缺乏客观的判断,且对别人的建议也不能很好的接受。

想好开场白

一些求医者见到医生后情绪波动很大,不知从何谈起,浪费了许多时间。看医生是要花钱的,所以,你最好事先想好“开场白”,几句话就能进入主题。

不要怕泄密

作为心理医生,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就是严守秘密。所以面对心理医生时,不要因为自己的隐私怕被泄密就不敢说。把心理医生看作是最亲密的朋友,敞开心扉,说出你心底的秘密。

不必过分关注自我的表现与形象

求医不是求职,也不是与上级领导谈话。医生并不大关心你表层的东西,而是更注重解决你的心理问题。所以在与医生的谈话之前,要尽可能地放松,不要过多考虑交谈的方式和技巧,有话直说,“开门见山”最好。

跟心理医生交谈时应注意什么

交谈是可以自己把握和控制的,思路要清晰,再说求医是要花钱的,言简意赅,既省钱,也让医生喜欢。

有问必答有利沟通

一些求医者存在种种顾虑,说到一半时忽然又后悔了,改变了话题;有些人因怕露丑、害羞,不肯说关键的问题。要知道,问题的解决最终是需要坐下来认真探讨的,否则你的状况难以改善。所以要调整好心态,对医生的提问最好是有问必答,使医生的分析、判断更准确。

倾诉不要占时过多

倾诉是看心理医生时所必须的。但是,人在激动时容易失控,满腹烦恼和苦水恨不得全都倒出来,话题打开就收不住,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样。通常,从时间上考虑,你的倾诉在20分钟左右即可。

不要纠缠细节问题

有些人生怕医生不了解自己的经历与问题的发生、发展和现状,用大量时间讲述一件事的细节,这也是不必要的。医生在了解你的一般情况之后,更关注你对问题的感受和看法,不会就事论事给你一个结论。所以,对于事情的叙述,可先大致讲一讲,然后等医生提问再说。

特殊话题如何沟通

通常人们遇到性问题时都难以启齿,建议你:

1.找同性医生咨询。尽管心理医生在诊治病人时有严格、严肃的科学态度,但涉及到“性”的问题,毕竟同性之间说话更方便、更深入些;

2.退一步说,如果找不到同性医生,向异性心理医生谈“性”的问题时也不要有任何顾虑,因为,在医生眼里,患者的性别是无关紧要的;

3.另外,还可以选择电话咨询,或在网上咨询,这时的你完全不必为双方的性别有所顾虑。

跟心理医生交谈之后

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像其它病患可以遵医嘱采用某种药物或医疗方式就能解决问题,它是在心理医生启发和疏导下,主要靠求助者自身的调适。所以接受心理咨询的人在跟医生交谈之后,要明确以下两点:

心理咨询不是“硬性指导”

有些人生大事,如离不离婚、与恋爱对象是否继续保持关系等问题,不少咨询者希望医生给一个明确的答复。而心理医生的职业准则恰恰是避免这种不能完全负责的“硬性指导”。他们只能给你讲些观点和道理,启发、疏导你的“症结”,最后的大主意还得由你自己拿。

坚持不懈才能见效

解决心理问题往往要有一个过程,那种希望一次求助就能受用终生的想法是不现实的。而且,把自己在看心理医生之后的各种变化如实地反馈给心理医生也相当重要,可以使对方能针对你的情况及时调整处方,循循善诱。

相关资讯——

心理疾病将成为人类第二大常见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到2020年心理疾病将成为继心脏病之后人类面临的第二大常见疾病。这项调查报告称,在全球范围内,每四个人中就会有一个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近一年的统计显示,全世界近1.2亿人有着不同的心理问题。

家庭医生治疗心理疾病

德国青少年心理治疗协会的调查表明,通常人在12~18岁时便开始面临心理问题,他们中20%的人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最主要的症状是厌食、忧郁和精神混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德国蒂宾根大学的心理专家马丁·豪茨英格尔提出了“家庭医生治疗心理疾病”方案。专家估计,70%~90%的人的心理问题都能由家庭医生医治。这是因为有的心理疾病从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特别是男性,在医院接受治疗时他们往往不愿说出自己的心理问题。

心理压力最大的8件事

西方医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心事,其中令人感到心理压力最大的8件事,根据其影响力的强弱依次为:

1、配偶的死亡;

2、离婚;

3、家庭成员的死亡,尤其是亲生儿女的夭折;

4、严重受伤,特别是严重的意外事故导致身体不可弥补的创伤,如造成破相、残废等等;

5、结婚,尤其是新婚前后;

6、失业和退休;

7、怀孕和生孩子;

篇10: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习惯性的先看封面和封底,被封底的内容打动了,也引起了我的好奇心。第一次见到心理咨询师,蛤蟆先生问他:”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咨询师站定了,直视着蛤蟆先生的眼睛说:“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

想来我看这本书时,我应该把自己当成蛤蟆先生这样或许有不一样的收获和体验。不知道这本书为什么叫蛤蟆,而不是蝴蝶,我想大概是蛤蟆本身就特别让人讨厌,而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被讨厌的勇气吧。

打开这本书,我了解到书里凝聚了作者多年心理咨询工作的心得,也是英国畅销20多年的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普通的读者也能解深奥的心理学理论,明白心理咨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原来作者也是资深的心理咨询师。书里的人物设定借用的《柳林风声》的人物形象,在这里演绎了一个心理咨询疗程的标准模板。蛤蟆先生经过与咨询师苍鹭的十次面谈,他的心里终于发生了一些悄无声息的变化。

对于我而言,探索童年这一章的内容,让我找到了童年心理问题背后的冰山。时光把我拉回到了3岁那一年的某个晚上,那一刻的无助和绝望,这辈子大概很难忘记。

起因是我的母亲生了3个孩子,也是弟弟出生不久,由于计划生育的原因,他们必须要为多生孩子而付上代价,如果没有钱就需要被关进监狱里面,那时我3岁,我已经忘记了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只记得在无数个夜里鬼哭狼嚎的要找妈妈,会被邻居拦下,哭累了就睡,白天还好,晚上就会不停的哭。不记得这件事持续了多久,后来妈妈回到了我们的身边。但这个印记在脑海里始终无法抹去,直到现在为止,还容易影响到我的情绪和处理事情的反应。

没有人一生不会受到伤害,而是受到伤害以后该如何包扎自己的伤口。而一个重伤的人,是无法完成自救,需要他人的帮助。要察觉到自己的情绪背后的原因,从而去操练和成长。先接纳遇到的伤害,拥抱过去受到的伤害,和自己和解,这个过程会很痛,因为会一次次的失败,慢慢的形成刻意操练,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就可以被释放、得能力。这句话也给了我很好的理论支撑和新的看见,慢慢的品,一定会有所收获和改变。

整本书读下来,我察觉到了内在的情绪,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虽然3岁那场妈妈暂时的离开,造成巨大的童年心理伤害,我也无法再回到当下去解决那件事。但我学会了遇到事情时,不再让自己内在的小孩回到3岁的情景中去,需要不断的提醒和操练自己:我长大了,很多事情可以去处理的很好,也可以得到家人、朋友的帮助。不要绝望、恐惧、无助,相信自己可以处理好这件事。让我在潜意识里开始去改变,被生活一点点的医治。

通过这本书我成长了许多,愿你也和我一样,透过阅读、闪耀妈妈读书会,我们用心的陪伴可以让你的生命不再一样。

篇11: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书里的每位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他们是蛤蟆的好朋友,但却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要对他好,忽视了蛤蟆自己内心的感受。在看到后面的几次谈话后,我认为导致蛤蟆变得糟糕的原因除了朋友们对他的所作所为,更重要的是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

蛤蟆的家庭看似没有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大户人家。在这样的家庭里生长哪里会有烦恼呢?可是这样的家庭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了年龄尚小的蛤蟆的内心,以及长大后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苍鹭说过:“大多数的父母会尽最大努力来养育孩子,很少有父母要故意伤害自己的孩子。可是父母也是人,会不可避免地把他们的观念和行为传递给后代,正如他们一定会把自己的基因传给下一代一样。所以孩子们要学会的是,如何应对和防御因此而产生的后果。”因为我们无法逃离,所以我们必须得学着调整自己,就像父亲不让蛤蟆哭,他只能调整自己不哭。但这样蛤蟆就不能表达内心的压抑,一直处于低自尊的状态。并且,少了这份情感,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成了一个残缺的人。童年的经历使他常常处于儿童自我状态,以此减轻自己所受伤害带来的影响。但好在有苍鹭的引导让他找回了自我。

篇12: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为什么仅仅通过十次面谈,蛤蟆竟从悲观厌世转变为以前的熠熠生辉,甚至产生了新的人生规划,也许这就是心理咨询的神奇作用吧!我认为苍鹭心理咨询师主要运用了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的一些方法理论,并一步步引导蛤蟆通过不断自省,认识问题,转变对自己、对他人的态度。在这个咨询过程中,苍鹭真的是把启发式教育运用到了如火纯青的地步,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蛤蟆在不知不觉中自己发现、提出问题,自己回答,当蛤蟆领悟到那一步的时候,苍鹭再上升到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帮助蛤蟆理解自己的情绪、行为后面隐藏的深层动机。

首先,我们来看下这本书里的人物关系。蛤蟆先生出生在一个社会地位很高的家庭,家里拥有酿酒厂和大庄园,父亲给他的印象是严苛,总是用责备的语气训斥他,母亲则把他当小宝宝,认为他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没错,这就是蛤蟆出生和成长的原生家庭,在这样的家庭影响下,蛤蟆从小养成了顺从、道歉和依赖的行为模式,蛤蟆也经常处于本书中提到的“儿童自我状态”。

苍鹭心理咨询师把人的心理状态分为三类: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每个人都有可能在这三种状态中进行切换。这三种状态根植于人生坐标的不同象限。

如果人从小形成的观念是“我不好,你好”,正如书中的蛤蟆,从小受到父亲的苛责,形成了低自尊,容易受困于“悲伤的儿童状态”,经常玩“PLOM”心理游戏,“PLOM”是“Poor Little Old Me”(可怜弱小的我)的缩写。虽然双亲已经去世,但是蛤蟆总是认为朋友们在不断地指责自己,这也是蛤蟆在本书开始抑郁、焦虑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朋友老獾,总是拿严厉的目光审视批评自己,让蛤蟆想到了自己的父亲。

这本书里另一个比较典型的人物就是獾啦,他是蛤蟆父亲的朋友,总是喜欢对蛤蟆先生的生活指手画脚,獾的人生坐标是“我好,你不好”,对蛤蟆时刻处于“挑剔型父母状态”,我相信大家在生活里也遇到过獾这样的人物,也许是你的父母,亦或曾经的老师、领导。这类人经常玩的心理游戏是“NIGYYSOB”,“NIGYYSOB”是“Now I’ve Got You,You son of Bitch”(我抓到你了,你个坏蛋),他们常常会占据权利和权威的制高点对别人评头论足。说实在的,有个獾这样的朋友的人,还真需要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

当然最健康的人生坐标就是“我好,你也好”啦,处在这个人生坐标的人对应的是“成人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指人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不被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不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思考当下的情况,基于事实决定要怎么做。

苍鹭心理咨询师通过十次心理咨询,逐步引导蛤蟆先生从“儿童自我状态”过度到“成人自我状态”,帮助蛤蟆先生摆脱原生家庭的消极影响,当然这个过程离不开蛤蟆先生自己的积极思考和领悟。

书里详细介绍了“儿童自我状态”的概念,并提到了精神分析学派提出的“移情”,以及人本主义学派重视的“共情”,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读下原文。

篇13:心理惩罚——看不见的校园伤害

一、心理惩罚行为对学生的危害及影响

1. 心理惩罚会导致师生关系高度紧张

心理惩罚容易产生师生之间的隔阂, 扩大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 容易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形成弩张即发的局面。在教育中, 部分教师出于种种原因, 会有意无意地使用一些心理惩罚的手段教育学生, 刺激学生心理承受的底线, 这实际是把学生逼到了对立面, 学生容易产生对抗性行为, 这种行为反应模式一旦成为习惯, 对学生的个性和社会适应发展是贻害无穷的。对抗行为模式不仅使师生关系紧张, 使学生消极适应环境, 而且学生极易产生相应的抵触情绪。

2. 心理惩罚可能导致学生形成变态心理

心理惩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极大, 可能导致变态心理的形成。教师对学生心理惩罚不可避免的会影响着教师与家长、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造成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和对抗情绪, 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敌视、仇恨的态度, 严重的可能导致心理的变态, 对一切事物充满敌意。在教育实践中可以看到, 学生受到侮辱和伤害后, 精神上的巨大压力使他们容易养成孤独、执拗的性格, 且缺乏自信心, 自卑感加重, 在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极有可能发生对一切无关物体的发泄报复行为, 甚至会导致违法犯罪的产生。

3. 心理惩罚压抑了学生的聪明才智

心理惩罚使得学生畏于教师的惩罚, 自甘于平庸。因此, 心理惩罚的本质是对人才的摧残。施教过程中, 教师有意或无意实施这种惩罚, 在客观上都能把学生的上进心、求知欲摧残殆尽, 因此学生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弱、想象力贫乏、观察力迟钝、思维混乱和缺乏独立判断是非能力等情形。在学生发展的心理上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 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业、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心理惩罚行为产生的原因

1. 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有关调查显示, 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障碍的比例较高。我们要关注教师的心理状态, 没有健康心理状态的教师, 教不出有健康人格的孩子。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社会上长期以来对教师的认识一直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重视教师对社会的责任, 忽视教师作为普通的人的需要, 如何应对来自家庭、现实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保持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角色的矛盾给教师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其次, 现实生活和自我期待的反差带来的心理失衡, 教师虽然有较高的社会声望, 但是在经济收入上却低于许多职业, 教师的价值在市场经济下过多地被动地要求为敬业与奉献。与此同时,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生活方式已出现很大的变化, 但教师所面临的工作环境却依旧很单调、封闭, 教师极少与外界交流, 生活空间相对比较狭窄。长期以来, 不少教师的人生视野受到限制。

最后, 现行的教育体制、评价体制及教师过重的工作压力给教师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现行的对教师评价体制中, 教师除了要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 还要面对诸如家庭结构、学生群体的变化所带来的教育上的新问题。教师还要和社会其他阶层一样, 既要应对改革、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更高要求, 如面临学历教育、职称、计算机考级、普通话考级等问题, 同时又必须面对竞争、下岗等的压力, 可能会使很多教师热情减退, 情绪不稳定, 心理产生不平衡。

2. 心理惩罚产生的原因分析

其一, 责罚能够维护“师道尊严”。由于传统上对师道尊严的推崇与敬畏, 一些教师会这样认为, 体罚或斥骂可以让调皮的学生变得听话, 让成绩差的受到鞭策──由于怕受到责罚而怕老师, 听老师的话, 从而遵守纪律, 勤奋学习。这样责罚就成为维护“师道尊严”的最有效的途径。

其二, 责罚能够制止学生的不当行为。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 矫正学生的行为是绝大多数教师无法回避的而又最感到力不从心的问题之一。总是有那么一些学生顽固不化, 部分教师由于教育手段贫乏与经验的不足, 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 为达到驯服学生的目的, 讥讽、歧视、漠视、调位、反复找家长等成为另类的惩罚方法。教师不再看到他们再犯, 这无形之中对教师的心理惩罚行为进行了强化与推动。

其三, 教师法制意识、道德意识淡薄。可以说这是造成对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教师在面临教育改革的转变时, 往往不是从自身去寻找突破, 而是将解决的途径转化在对学生的惩罚的基础上。

3. 许多教师选择了向现实妥协

尽管素质教育以及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实施, 但是对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的主要模式仍然是在围绕应试教育进行, “升学的压力甚至扭曲了教师的人格”。而来源于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学校的片面追求、社会的功利评价等外在压力又是教师所不能克服的, 因此这种压力就极易转化为教师自身内在的压力, 尽管众多的教师极力拥护素质教育并为之实现而努力, 但是每当教育理想和社会现实发生冲突时, 许多教师在无奈中还是选择了向现实妥协。

三、预防和减轻心理惩罚行为对学生心理伤害的对策

1.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缺少对学生的了解, 是很难把握教育时机的。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心理, 才能实施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 而不应以成人的行为标准去衡量。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 他们涉世不深, 辨别是非能力、自理能力、自立能力、自控能力相对较差, 做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不良影响的事情是很难免的。教师在惩罚前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偏差, 要正确认知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独立意识、模仿能力以及积极向上的愿望都是良好的, 要认识到处于身心发展期的学生身上有缺点、错误是正常的, 所以教师首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并给学生自我反思和改正缺点的时间,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做到“知其心, 救其失”。

2. 学会用心灵去感化学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身兼教学与管理的班主任教师要用心灵去塑造心灵。对学生的错误要分析、要研究、要对症下药, 要给学生以正面引导, 给学生真正的爱, 当然, “宽容”不等于放纵、迁就, 在正确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充分发挥教育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随机应变地对待教育过程中的矛盾, 要充分提高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教师必须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真正的教育首先是充满情感的教育, 所以, 教师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 应该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用自己的爱心来换取学生的真心, 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切实地了解每个学生, 倾听每个学生的心声, 学会用心灵去塑造心灵, 用情感去感化学生, 做到“知之深, 爱之切”。

3. 创设科学而富有艺术的教育惩罚

教师要注意教育惩罚行为的艺术性与科学性。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和错误进行批评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这种批评首先应是中肯而真诚的。要强调的是, 科学的教育惩罚不仅仅是制止违纪现象的手段, 而且还应该是有助于培养学生民主意识与法治精神的途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 不但要尽可能要求一个人, 还要尊重一个人。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状况, 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尽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以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团结互助的师生关系。用艺术的教育管理方式, 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创设科学而富有艺术的教育惩罚, 做到“意之善, 心口服”。

4. 调整心态重塑职业道德

篇14:需不需要看心理医生

1.新环境中,例如求职面谈或参加有很多陌生人的宴会,你是否担心遭遇难堪或不顺利的事?

2.有人请你做不愿意做的事情,例如替朋友看孩子或加班,你想拒绝,能说得出口吗?

3.你是否会勃然大怒,但事后感到那件事不值得那样生气?例如你的配偶为交通所阻,回家吃晚饭迟了。

4.你和朋友在一起,如果你有建议,例如挑选餐馆或电影,你能使他们听从你吗?

5.在做出某个决定时,如选购一件新上衣或决定周末如何消遣,你是否会感到很困难?

6.参与团体活动时,你是否犹豫不决?例如,你是否在宴会中孤单地闷坐在一旁?

7.经常做的事,诸如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或做家务,你是否征求别人的赞成或鼓励?

8.别人占你便宜时,例如插队排在你前面,你能否表示不快?

9.你是否对与你关系最亲近而密切的人满意?

10.在求职面谈或参加宴会之前,你是否须喝杯酒或服镇静剂,以增强信心?

11.如果有一些能控制的不良习惯,如吸烟或吃得太多,是否会为此感到忧虑?

12.你在飞机里或狭小的地方,是否会有无法控制的恐惧或吓得不能动弹?

13.你出门后,是否必须再回来一次,看看房门是否锁好,炉子是否熄灭或其他类似的情况?

14.你或你的伴侣对性生活感到不满意吗?

15.你是否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入睡,或睡得比你 希望的早一个多小时?

16.你是否非常关心清洁,或怕被你接触的东西弄脏了或怕弄脏了你所接触的东西?

17.你是否觉得前途无望,或曾想伤害自己或自杀?

18.你曾否看到、听到或感觉到别人觉察不到的东西?

19.你是否认为你有高超的能力,或认为别人用高超的能力来对付你?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时常会为小事发脾气,即使对最亲近关系、密切的人有时也会感到不满。但是在普通情况下,适应良好的人多半会做出以下的回答:

1.丙或丁;2.甲或乙;3.丙或丁;4.乙或丙;5.丙或丁;6.丙或丁;7.丙或丁;8.甲或乙;9.甲或乙;10.丙或丁;11.丙或丁;12.丙或丁;13丙或丁;14.丙或丁;15.丙或丁;16.丙或丁;17.丁;18.丁;19.丁。

问题1~10评估你把感情表达到什么程度以及你的自信心如何。如果你的大部分答案与上面的回答不同,表示你在表达感情上有问题或对自己缺乏自信。如果你想改变这类感觉或行为,心理治疗可能有效。

问题11~14所提到的行为,通常都与情绪问题有关。如果你的大部分答案与上面的回答不同,并且觉得你的问题已干扰了你的日常生活,最好去找专家,听听他的意见。

上一篇:济南“”服务流程下一篇:过目不忘成语的解析及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