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报告(科学发展观)

2024-04-17

思想报告(科学发展观)(共10篇)

篇1:思想报告(科学发展观)

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前时期,科学发展观依然是一个热点的话题。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它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正式写入党章,与马克思李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同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一、以“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如何发展则是我们面对的首要问题。社会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更需要强大的人员力量来掌控科学技术和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所以培养、安置各个发展行业的技术、管理人员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现今,我国的各大高校专业多样化,课程多样化,目的在于为国家培养多领域的人才。并且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两会”中关于就业的部分中提到,“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支持创办小型企业”。这样才能把我国的发展很好的推动起来,也能避免人才流失。作为新世纪的有志青年,我们也要紧跟时代脚步,紧跟社会发展,学好自己的专业技能,全面发展自己,这样才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以人为本是核心内容。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群众。面对西南大旱灾,党的一切行动就是“以人为本”的最好诠释。旱情传来的第一时刻,广大党员干部赶赴灾区,肩扛重担坚守在抗旱救灾的最前线,带领群众度过难关,尽心尽力为灾区群众寻求水源。灾难无法避免,但是党给予群众温暖,党带给群众希望。我们的伟大的党,切实贯彻落实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发展的本质和目的归结到人,把发展的目标和利益落实到人,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到人。在农村,国家为鼓励农民耕种,减轻农民负担,实施了土地补助制度;无论农村还是城市,我国已经实行了贫困最低保证制度,为贫困家庭提供生活的基本保障;还有一项最为实惠的政策是医疗保险制,很好的解决了人们畏惧生病看医花钱多的问题。这些实惠的制度使最广大群众受益,它们更表达着国家对人民的关心,体现着对人民根本利益的时刻关注。

三、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协调可持续即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纵观近几年,全球变暖、冰岛火山喷发、酸雨、地震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正是为人类敲响警钟,维护自然十分紧迫。很幸运,我们醒了,不再忽略大自然的感受,为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正在努力奋斗。我们大力响应党的号召,坚持科学的方式,采用绿色环保的理念全力发展我国的低碳经济,创造我们的低碳节约型生活。正如今年清明期间,在国家的特别关注下及各级党员干部的带领下,人们积极以鲜花祭扫、居家祭扫和社区公祭的文明方式,努力实现绿色和谐的清明。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我们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以实际行动实践好低碳环保。

对于个人,同样应该全面发展,树立独立完整的人格,不断的自我完善。作为一名有志大学生,我在认真学习、掌握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学习课外知识。我着重培养自己的多方面兴趣,积极参加多种活动,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进入大学,我加入了吉他社团。虽然我没有弹奏的基础,对音乐也不是很擅长,但是我对吉他有着一种学习的热情。在那里,吉他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一起为这同一爱好奋斗!作为工科生,虽不能完全有文人的情操,但是我认为适当的向体内注入一些像音乐等艺术因素,也是对自己全面发展的一种必要补充。现在虽然我仍有许多方面还有待完善,自身能力需进一步提高,但我会努力使自己较全面平衡发展,争做建设国家的有用人才。

四、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以科学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在学习生活中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应对以后的各种挑战,提高自己的应变力。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我国发展得阶段性特征,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所以,生活中,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对于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的我,学习党的最新政治理论更是一项重要课程。我以后会更加加强自己的政治理论学习,并努力体现于思想上和行动上,使自己能站在较高层面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以上内容是我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后的心得,希望党组织给予批评与指正。

汇报人:xxx

篇2:思想报告(科学发展观)

调 研 报 告

近期,我局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了“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科学发展”专题调研活动,通过深入基层,下到一线,与各级党员干部讨论交流,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征求意见和建议,了解当前的思想解放现状,讨论目前思想不够解放的主要原因和对策。这次活动,大家普遍认为: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力度、崛起的速度。面对紧迫的形势,要实现新一轮发展的跨越,必须推动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冲破不合时宜的束缚观念,改变满足现状、因循守旧的精神状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切实做到勇于创新,勇于改革。

一、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块瑰宝。实践证实,解放思想是推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总开关,把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开展好解放思想活动极为必要。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需要。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总结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科学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深刻阐述了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是我们未来的行动纲领。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熟悉和把握了规律性,才能吃透十七大精神。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三个一”即“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上来,以新的思想境界推进新的发展实践,通过解放思想不断拓展完善发展思路,通过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探索,通过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创新,通过解放思想推动和谐社会建设,通过解放思想推动党的建设。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是破解我局发展难题的需要。破解难题、要害是找出破解难题的新办法。只有按照“破除一个“怕”字、树立一个“敢”字,破除一个“散”字、树立一个“严”字,破除一个“乱”字、树立一个“公”字,破除一个“拖”字,树立一个“快”字,破除一个“软”字、树立一个“强”字的“五破五立”要求”,不断解放思想,才能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战略,拓宽发展途径,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当前广大党员干部思想不解放的具体表现。

(一)党员思想方面普遍存在一个“慢”。

有些同志有一种“恐快”心态,总是觉得慢些才踏实,心里才稳当。而“慢”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差”,就是落后,“慢”和“差”决不是科学发展观。近几年我局发展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好。这就启示我们,只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就能实现“好”与“快”的有机统一,就能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破除“慢”字,要正确把握宏观形势。从近年的实践看,我们既有好的经验和做法,但也吃过亏、有过教训,往往比别人慢一步,就落后了一个时代。我们尤其要以积极作为的心态,把该做可做的事全力做好,不该做不能做的事坚决不做,原来该做而没有精力顾及好的,现在有条件了要抓紧做,有些将来才能做的事,现在也可以提前准备。这样,才能变压力为动力、抢机遇促发展。

(二)党员思想方面普遍存在一个“小”。

现实中,有的干部习惯于自己跟自己比、现在跟过去比,成绩不大年年有,步子不大年年走,一旦取得一点成绩,就容易骄傲、容易满足、容易松劲。有些干部对竞争充耳不闻,对差距无动于衷,对落后麻木不仁,缺乏应有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发展,不求进步,不愿接受新事物。

破除“小”字,要克服小团体利益的影响。一事当前,不能只考虑小团体利益,要顾全大局为全局发展尽责,为维护群众利益负责。

(三)党员思想方面普遍存在一个“旧”。

解放思想,最终要落实到改革开放上。现实中,有一些现象值得深思:为什么有的事情别的地方能够做、做得好,我们就不敢做、做不成?为什么有的事情别的地方已经干得热火朝天了,而我们还在争议、观望,错失良机?为什么对基层的积极探索,我们有些同志抱着一种怀疑的眼光和责难的态度,在那里质疑能不能干、怎么干?相对于发展而言,我们的改革还显得滞后。改革是拖不下去,也绕不过去的。拖和绕,只会使矛盾越积越深,成本越来越高,不仅制约发展,还会影响稳定。一定要坚决冲破一切陈旧观念的束缚,坚决革除一切不合时宜的规定,坚决克服一切害怕权利调整的心态,拿出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推进改革。破除“旧”字,要突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善于把执行政策的原则性与实际操作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找准政策规范与工作实际的最佳结合点。凡是政策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我们都要大胆地探索和试行,凡是上级政策和规定有一定弹性幅度的,我们都要从有利于发展出发,千方百计用足用活政策。

三、今后工作中进一步解放思想的措施、办法。

(一)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

推动新一轮思想解放,主题是科学发展,重点是领导干部。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也就是说,领导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的关键在于领导干部。对领导干部来说,能不能解放思想,解放到什么程度,取得什么样的成果,直接影响一个部门发展走向。

从实践看,基层和群众的实践创造,是解放思想的源头活水,在解放思想问题上,往往是群众走在领导前面,企业走在党政机关前面。全局领导干部在解放思想上,要虚心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以基层的鲜活经验打开自己的思想空间,以群众的生动实践拓宽自己的工作思路,不仅要做好解放思想的推动者,而且要做好解放思想的先行者。

(二)高度重视政治生态建设,为解放思想创设环境。

良好的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首要的发展环境。政治生态好,可以凝心聚力,鼓舞士气,激发斗志;反之,则会涣散人心,败坏风气,滋生腐败。政治生态不仅事关地方形象,而且事关人心向背;不仅事关当前,而且事关长远。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培育和优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性,从我做起,齐心协力,树立抓政治生态建设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形成推动全局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巨大合力。

(1)进一步唱响发展的主旋律。首先要把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把干部的精力集中到发展上来,使广大干部把加快发展视为第一追求,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任务。解放思想必须以发展为标杆,我们思想解放不解放,关键看工作有没有突破,发展有没有起色。

(2)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用什么人,用作风怎么样的人,对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具有导向作用。党的组织路线从来都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作为选人用人的第一标准,具体讲,就是使用干部不能只翻简历、只看履历、只比资历,要以能不能又好又快发展、会不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评价一个干部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主要标准,真正把那些对工作有激情、对群众有感情、对发展有贡献、敢于负责、敢于突破的干部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对那些不思进取、无所作为、作风飘浮、不干实事、投机取巧、争名夺利的干部要及时鞭策教育,必要时坚决调整。对干部不搞终身制,特别是关键岗位,不能勉强使用干部,不能胜任的要坚决调离;在工作分工上也要打破终身制、不搞平均主义,让会干的、能干的多分工。同时,要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环境,想干事就难免有失误,就像走路会摔跤一样,只要出于公心,摔了跤,给他扶起来,拍拍灰,继续走。通过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使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让越来越多敢于负责、勇于干事的干部涌现出来,激励广大干部把主要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

(3)严明党的纪律。严明的纪律是执行党的路线、完成党的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各级干部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坚决维护纪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切实做到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讲政治,就是在一切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上,在大是大非面前,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态度坚决。讲大局,就是要强化全局观念,一切以党的事业为重,一切以全局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坚决维护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讲团结,就是要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坚持党性原则,增强组织纪律性,对少数各行其是、擅自妄为、危害大局的人和事,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4)大力弘扬新风正气。作风是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是干部党性修养、政治品质、道德境界的具体表现。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优化政治生态的关键。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践行胡锦涛总书记大力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牢固树立“三个意识”,自觉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规范自己,用党纪政纪约束自己,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坚持公道正派,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自己;锤炼自己的人格,检点自己的言行,珍惜自己的形象,给人以正气,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匡扶新风正气,狠刹歪风邪气,真正做到正一方风气。加强经常性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促使广大干部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从政,勤勤恳恳为民。

(5)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着力消除产生政治生态中消极腐败现象的体制性因素。建立公务员跨部门交流机制,使干部交流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破除“终老”一个部门而容易产生惰性、不利于丰富阅历、会受到关系网干扰的弊端,探索一条有效治理“中梗阻”的制度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精简、优化和规范行政审批,把效能建设向微观环节推进;加快政府运行机制改革,探索建立大部门体制,使效能建设取得制度性成果。健全完善监督机制,尤其对那些掌握公共权力、公共资源、关系着公共经济秩序的部门,要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继续推进政务公开,采取公示、听证等形式,让群众知情,受群众监督,把权力运行置于阳光之下。

篇3:科学发展观的人文思想探析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点:现实的人与人的存在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而发展的主体只能是人。只有正确理解“人”, 即现实的人和人的存在, 才能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内在要求。

“现实的人”具有三个特性:一是自然性。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是有着自然力和生命力的自然存在物。二是社会性。人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 获得人的社会的规定性。三是意识性。人通过思想和意识, 不仅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 而且和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正因为人是类存在物, 人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

科学发展观把“现实的人”, 即自然的人、社会的人、有意识的人作为理论基点, 因而科学发展观也就具备了强大的现实感、生命力和社会感召力。现实的人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因素, 没有现实的人, 社会只能是空洞抽象;实践着的人的存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要素, 没有人的存在, 社会历史发展也就失去了主体—人的发展是人们全部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 没有人的发展, 人们的全部社会实践活动也就丧失了意义;人的能动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是推行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手段, 没有人的实践活动, 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也就没有了动力。所以, 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理念, 深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唯物辩证的性质。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动力:人的需要和利益

人的需要是人对其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的依赖和需求, 人的利益是人的需要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体表现。人的需要和利益是人反映现实的一种形式, 也是人积极行动的内在动因。所以, 人的需要和利益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动力。现实中, 人的需要具有丰富性:一是生存需要, 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二是享受需要, 是在人的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形成的一种旨在提高生活质量、优化生存条件的需要, 在享受需要中, 人不仅关注物质利益, 而且追求精神满足;三是发展需要, 是人为了自身的完善和文明程度的提高, 为了增强人的自由个性而产生的需要。

由于人们奋斗所取的一切, 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而利益又是与人的需要所具有的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密切相关, 所以, 现实的人追求需要和谋取利益就成为推动社会前进、促进人类发展的内在动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日俱增的科学理论, 将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而且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出人民共享的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三、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人的全面发展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 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第一, 人的能力的全面提高;第二, 人的社会关系的极大丰富;第三, 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就是人的个体性, 是人作为社会历史活动主体和他人相比的不同特性。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主要包括人的自律性, 自由性、自觉性, 自主性能及创造性。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 这个理想只能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写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 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全部价值诉求就在于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理念的科学发展观立足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 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努力建设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四、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 自然界是人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对科学发展观来说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 自然界对人的制约性, 人作为肉体存在物, 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其二, 人对自然界的能动性, 人作为有意识的能动的存在物, 人类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 占有自然界的过程, 其结果则产生了获得了人的本质的自然界;其三,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正是基于自然与人之间的制约与能动关系, 人在追求全面发展的过程中, 必须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即人需要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的协调性, 表现在人与自然方面, 就是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自然面前, 人的主体性的发挥, 不能是单纯地从自然获取满足自身需要的利益, 更不能是征服各破坏自然。而应是尊重自然界本身, 实行尊重自然界的原则, 尊重其他生命形式的价值和延续性, 维护自然界的稳定性, 完整性和多样性。坚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就是要求政府制定合理而规范的政策与措施, 优化地开发和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从开发、利用自然逐渐转变到保护, 保存自然, 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达到和谐共生状态, 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道路, 真正实现“人和自然双赢”。

五、科学发展观的社会价值: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特定的社会, 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社会价值。人与社会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 社会对人的制约性。物质生产力状况作为社会的一个基本因素, 是人所无法选择的绝对前提,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未来发展和进步的可能选择。其次, 人对社会的能动性。人按照内在尺度的要求, 通过实践活动, 不仅使自己锻炼也新的语言, 而且在保存以往生产力的全部财富的基础上, 变革劳动工具, 扩大劳动范围, 改造劳动对象, 拓展劳动空间, 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改善自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再次, 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作为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应为人的发展提供必需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 提供有利的机会, 创造良好的条件, 人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 应按照社会发展的需求, 利用客观规律, 合理调整社会的各种关系, 促使这些关系朝着均衡协调的状态运行。

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的协调性, 表现在人与社会方面, 就是要求人与社会能够和谐发展。人是社会的人, 社会是人的社会, 人们在通过实践不断地改造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 也不断地改造自身, 推动自身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 人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和强化。“人越全面发展, 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 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 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 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 科学发展观既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又要不断推进社会向着全面有序和谐的状态迈进, 真正实现“人和社会双赢”。

篇4: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误区

当下,国内正在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与实践活动。但是在深入理解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候,大多数人会碰到以下三个先天形成或者后天接受的思想误区。要使科学发展观得以落实,需要深入分析这些思想误区。只有在思想上清楚了,才能真正产生自觉的科学发展观行动。

误区之一是在经济增长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上,许多人简单地认为,经济增长可以持续地提高生活质量。在这一认识支配下的政策行动,是强调要提高生活质量,就需要持续地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实证研究表明,经济增长虽然在最初是可以大幅度提高生活质量的,但是到了一定的临界点以后,进一步的经济增长对生活质量的贡献开始降低甚至消失,所谓边际收益递减。如果用人均GDP表示经济增长,用联合国倡导的人类发展指数(HDI)表示生活质量,那么大致可以看到超过人均1万美元,人类发展的上升状况就开始趋缓甚至停滞前行了。因此,真正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策措施,应该是在接近临界点左右时,从更多地关注经济增长,逐渐转移到更多地促进社会发展,比如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等。只有这样,才可能使生活质量持续地得以提高。

误区之二是在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上,许多人简单地认为,经济增长的效率改进,可以自然地降低资源环境压力。按照这样的认识所采取的政策行动,是强调如果要降低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压力,只要通过技术与管理持续地改进效率就行了。但是实证研究表明,尽管经济增长的效率可以有惊人的改进,但是历史上和现实中的经济增长,总是伴随着资源环境压力的加大而不是减少。这是因为反弹效应使得技术上与管理上的效率改进,被增长的人口和消费所抵消了。因此,真正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策行动,是按照环境供给能力来决定经济增长,实现从效率导向的发展政策,过渡到规模控制的发展政策的变革。

误区之三是在政府支出与福利提高的关系上,许多人简单地认为,政府公共支出的加大可以提高社会的福利水平,因此政策思路就是认为要提高福利,就需要持续地提高政府支出,因而有加大政府税收的潜在动力。但是实证研究表明,政府的公共支出(投资与消费),对于福利的贡献不是可以无限扩张的,也存在一个门槛。这个门槛的数值是在公共支出占GDP的30%左右,其中政府购买服务的比重要求高于政府投资,超过这个临界点,政府支出不会带来福利的增加。实证研究还表明,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政府在固定资产上的大量投资,对于福利提高实际上很大程度是无效的。而政府对于公共服务的消费,即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则可以持续地带来福利增长。因此,真正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策行动,是政府支出既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应该有一个合适的比重。

篇5:思想报告(科学发展观)

成果报告

自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院以解放思想、创新检察工作发展机制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前提,组织检察干警采取科室讨论、科室负责人集中讨论,党组中心组学习等形式,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现将取得的初步成果报告如下:

一、在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方面

通过讨论,广大检察干警清醒地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检察机关开展检察工作的指导方针。在讨论中大家一致感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开阔思路,使之成为检察机关谋划工作、制定措施、推动发展的准绳。为此,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上要做到“四破四立”。

一是破除单纯追求办案数量,忽视办案质量的思想,树立数量和质量并重的观念

在长期的办案实践中,检察机关存在着不能很好地处理办案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往往一强调数量要求,就忽视办案质量,强调办案质量,就束手束脚,不敢大胆办案。表现在:一方面,有的科室盲目追求办案数量,在证据不完善的情况下,勉强立案,导致个别案件质量不高,甚至出现撤案等问题;另一方面,有的科室工作畏首畏尾,工作完不成任务,甚至出现空白。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正确处理办案数量和质量的辩证关系,没有办案数量,办案质量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工作力度和执法效果也就无从体现;缺少办案质量作保证的

办案数量,体现的执法效果和工作力度就可能是消极的,甚至是负面的。所以,在检察实践中,必须要做好规范化执法,坚持办案质量为生命线,以多办案为手段,保证办案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使检察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是破除机械执法,忽视人权保障思想,树立为民执法、为民服务的以人为本观念

由于受传统执法观念的影响,在发挥检察职能上,重视刑事法律的惩治功能,忽视其保护人权尤其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功能。以至出现在执法中人权意识淡薄,习惯先入为主,有罪推定,重口供、轻证据,特权思想浓厚,对群众诉求不负责任,敷衍拖拉,对人民群众要求、期待回应不及时,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充分。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把立检为公、执法为民作为检察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人性化办案,正确处理保护人权和打击犯罪 的关系,把保护人权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保护各类诉讼主体的合法权利,时刻牢记为民执法的根本宗旨,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检察工作的根本标准。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从人民最希望的事情做起,带着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办案,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每一起案件,坚决克服执法中的特权思想和霸道作风。

三是破除片面追求法律效果,忽视社会效果的思想,树立统筹兼顾,打击与保护相统一的大局观念

以往,部分检察人员重打击、轻保护,重办案、轻服务,重法律效果、轻社会效果的机械执法、就案办案等一些错误观点根深蒂固,习惯于老办法、老套路办案方式。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都与执法思想不端正、执法观念落后密切相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要发挥办案的法

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重作用,做到既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又要立足于稳定社会,为经济建设服务,正确处理和合理兼顾国家、社会和公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要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协调,既要克服机械执法、就案办案、不注意发挥办案的社会效果的作法,也要克服放松办案,离开检察工作职能搞服务的作法,自觉把检察工作寓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之中,树立起打击和保护都是检察机关发挥职能作用的途径,都应予以重视和落实的观念。

四是破除固步自封、小进即满的思想,树立开放创新、敢于争先,在全省检察工作中当龙头的观念

在争先创优工作中,有的干部存在着不思进取、满足工作一般化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甚至有的干部工作上不负责任,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精神不振,工作推诿、效率低下,这些问题和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县检察工作的整体进程和在全省检察系统的占

位。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观点,在检察机关中形成一种奋发进取、奋勇争先的氛围。同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考评体系,使每一名检察干部的工作状况都能得到准确的反映,以此提升全县检察机关和干警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意识,拉动各项检察工作在全省检察工作中占位靠前。

篇6:思想报告(科学发展观)

信托经贸中心学习“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动员报告的认识

市委做出开展“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的决定,全市掀起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热潮,集团及时召开了动员大会,总经理做了动员报告。这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天津时重要讲话、开展“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活动的重大举措,是开展好大讨论活动的动员令。总经理的动员报告内涵丰富、发人深省、催人奋进,对于我们基层企业进一步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一名基层企业的领导干部,我决心

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提高认识,明确意义,积极投身到“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争当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没有理论的武装,就没有明确的方向。大讨论活动就会流于形式。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天津时的重要讲话、以及市委九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书记的讲话、总经理的动员报告是我们这次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思想武器。十七大报告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核心是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明确了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已进入新的历史起点,把发展问题提升到体现以人为本,体现社会公平正义,体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发展之本、发展方式、发展规律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胡

锦涛总书记视察天津时又提出了“两个走在全面前列”和“一个排头兵”的要求。按照中央的要求,市委的两次全会全面阐述了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想、天津发展的新目标和各项工作的新思路,形成了一套推进天津加快发展的战略部署。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每前进一步都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每取得新的成就,都是解放思想的产物,党的十七大根据世情、国情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晶。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十七大精神、市委的部署、集团的要求,结合新的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加速我们信托事业前进的步伐。

解放思想是我们企业面向高层次前进的先导、信托事业的变革与发展,就是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借助解放思想这个强大的武器予以有力推动的过程。无论是创建新的产业、分流安置职工、还是企业转制都得益于思想大解放。实践证明,解放思想是扫除障碍、引领发展的法宝、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创新的力度,当前我们企业的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思想观念的束缚和体制机制的障碍、改革开放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也不能一劳永逸。我们要高举解放思想的大旗,保持敢为之先的锐气、弘扬改革创新的精神,才能使我们信托的事业做好、做强、做长久,才能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和排头兵。

解放思想最终目的是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和突出问题,把信托事业全面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从信托和个人思

想工作实际出发,我想应当要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①克服“小富则满、小进则安”的思想,树立居安思危的意识;②克服夜郎自大的思想,树立全新的视野意识;③克服见物不见人的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④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⑤克服经验主义的思想,树立科学理性的意识。

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领导干部是重点,领导水平是关键,领导水平决定思想解放的深度,带动企业的广度、企业科学发展的速度,我作为一名基层企业的领导干部要当好解放思想的排头兵,虽然在企业的有限工作时间不多了,但在这次活动中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开阔思路、尽心竭力、身先士卒、要提高贯彻执行力,着力解决作风问题,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立足本岗、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讲真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讲党性、识大体、顾大局、政令畅通。标准要高、节奏要快、作风要实。

篇7:科学发展观思想汇报

——关于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 敬爱的党组织:

在申请入党的这段时间里,我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注重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注重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作为一个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入党积极分子,时时刻刻都用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自己在学习了党章党规之余,开始学习了解党的行动指南,近期学习了科学发展观,接下来谈谈自己的认知和心得。

在之前党章的学习中,我知道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之一,是党的重大战略。通过近期仔细的学习,我知道了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则和指导方针。

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中我能认识到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我们做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因为它的核心说明了它重视每个公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也强调每一个人的发展是其他人发展的前提,每个人都应该要做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对于科学发展观,我们大学生应该如何贯彻并影响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呢?我认为大学生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全面、协调的发展自己。大学阶段是人生航程的重要港湾,如何认准方向,让航程向着更快更加的道路航行,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大学也是自主学习的时期,在这里我们有着充沛的时间自己支配,可以去安排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我们要以高度的自觉自律精神全面、协调的发展自己,不能一味利用自由时间消极对待生活。作为一个工科类的大学生,自我反省,发觉自己在全面方协调发展自己的道路上存在一些缺陷,在我的的生活中存在着典型了重技术偏人文的现象,极少阅读书籍来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和一些观念,只知道埋头于学习理工科知识和技术中。也正是因为学习了科学发展观,让我懂得一个人要是没有人文素养,其他学科学得再好再棒,都是一个不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人。所以我开始着手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多多阅读书籍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提高丰富自己的能力,做一个全面协调发展的人。

总之,科学发展观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我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并从中得出的感悟,要从中自我反思,自我培养,自我改善,自我提高,不仅对自身的成长有益,更利于我们青年大学生更大程度地发挥才能,为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更好更多的贡献。

此致 敬礼

篇8:论科学发展观中的“人本”思想

一、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实质是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强调发展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将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思想为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人的问题研究,把人从自然和社会双重奴役下解放出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第一,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劳动的动物,人通过自己的改造外部世界的活动,把自己从其他动物界提升出来,从而创造了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表现出来的,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在再生产的行为本身中,不但客观条件改变着……而且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就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1]这种对人的本质的科学界定,既充分关注了人存在的客观条件,又高扬了人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了这两方面的统一。

第二,人的发展状况是评价历史进步的一个总体的、最高的尺度。人们常把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交往关系的发展作为评价历史进步的尺度,其实,这些本身就是人的发展的不同表现。因为“生产力和社会关系……这二者是社会的个人发展的不同方面。”[2]人的状况包含了这些不同的方面,历史进步最终将体现在人自身发展上。

第三,人将从依赖性、独立性发展到自由个性。“人的依赖关系,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社会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1]马克思根据社会关系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把人的发展过程概括为由低向高的三个历史阶段,这是对人类历史进行全面考察得出的科学结论。这里所说的人的发展第一阶段,是指前资本主义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个人没有独立性,直接依附于一定的社会共同体。这里所说的人的发展第二阶段,是指资本主义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的发展冲破了人身依附关系,但又陷入了物的依赖关系中。这里所说的人的发展第三阶段,是指共产主义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社会财富得到全面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的、生命的个性与能力得到全面而自由发展。

围绕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这一高远目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科学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和如何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总体目标。尽管我们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条件还不充分,但这正是我们要努力的。在当代中国,推动科学发展,就是要为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创造条件。因此,我们党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总体目标是推动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基本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要始终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要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是要坚持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走共同富裕道路;四是要切实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

二、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党必须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利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第一,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都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具体说,一是经济建设,要着眼于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二是政治建设,要着眼于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和合法权益,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三是文化建设,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质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四是社会建设,要着眼于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建设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第二,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看成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一是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使我们的事业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二是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激发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员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人民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三是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四是要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使我们的各项决策和全部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第三,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发展的目的。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是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上;二是要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统筹兼顾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促进创造财富和公平分配的协调。

推动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与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只有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不断推动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就必须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摘要:科学发展观包涵极为丰富的人本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灵魂。将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思想为理论基础的。以人为本的总体目标是推动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基本内容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基本要求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杜,1979:104-294.

篇9:思想报告(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科学发展观

一、高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老停留在传统的层面,要用科学发展观思想作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本落实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一是要坚持以大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的成长、成才角度出发,以教育人、引导人、关心人、帮助人为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尊重学生的自我追求和自尊需求,让每一位同在蓝天下的学生都能健康成长;二是要更多地从人文角度出发,让思想政治工作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怨。努力解决好大学生理想信念空虚,家庭生活困难,就业门路难找等实际问题,即要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也要满足学生工作需求;三是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性化人格塑造。个性化人格是建立在个体价值之上的一种自我性格,也可以简单理解为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个性、独立的品质。个性发展符合人的成长发展规律,没有个性发展的社会就会缺少创造的激情和动力,社会就不能进步。注重个性发展和个性化人格塑造,就是根据个人的禀赋,发掘个人的潜质,唤醒和尊重人的自我追求和自我尊言,还人的真实本性,最广泛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挖掘人创造潜能,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四是要加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机制、政策全面而深刻地转型,全面注重学生的心理品质、文化素质和国民素养的培养。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个性发展离不开全面发展,没有了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就会失去发展之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本质并不是人的自然属性,而是人的社会性。教育引导大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技、精神意识和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等的全面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教育的重要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塑造人格,其根本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学习知识、掌握技术是服务社会的本领,做人是立事之本,一个光有知识和技术,没有理想,没有道德,没有纪律,没有文化,没有爱心和进取心的人不是一个完善的人,这样的人是很难成事的。要做事先修身,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强调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教育引导学生要用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振兴民族伟业的宏伟政治抱负;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社会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道德认知与对道德行为评价能力,化解大学生心目中道德标准的困惑,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大学生守则基本道德规范;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广泛开展素质教育,注重和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存能力、创造能力、协作能力、意志品质、进取精神和人文素质的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发展。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讲统筹协调

为什么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讲统筹协调呢?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那一个部门,那一个环节的事情,那种无论是认识上还实践上只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看作是学团和两課的任务都是极其错误的,必须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看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融入到高校的各个领域,贯穿到教育的各个环节。这样一个系统工程没有统筹协调是不行的。

一是要统筹协调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优先,强调的是德育的重要性,并不是要把德育和智育分个先后,更不是不要智育教育,德育本身就蕴含智育,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和健全人格的人,必然是注重自身知识积累的人。有德无才会误事,有才无德会坏事,德才兼备才是人才培养的标准。

二是要统筹协调外在教育与自我约束。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是在社会的外在教育与个体的自我约束两种机制共同作用下实现的。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和分化性的特点,在各种敌对势力与我国争夺下一代,世界范围内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科学的和伪科学的,先进的和颓废的相互激荡的条件下,如何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将是摆在我们面前新的课题。优化社会环境,创造良好的社会教育氛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是如果过分依赖外部环境的塑造,只抓管制,将大学生作为灌输的客体,必将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三是要统筹协调大学生几种需求关系。第一,要协调好学生浅层生产和安全需求与深层自尊和自我实现需求的关系;第二,要协调好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与实际工作需求的关系;第三,要协调好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与群体秩序需求的关系;第四,要协调好学生现实实际需求与未来发展需求的关系。

四是要统筹协调家庭、社会和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到培养什么样接班人的问题,必须在充分發挥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关心关爱大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体现可持续发展观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体现可持续发展观念,主要有两点:一个是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另一个是要保证受教育者大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性。随之而来的有两项工作我们必须做好:一个就是要尽快建立一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另一个就是要不断更新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

对于第一个问题,首先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政队伍,提高思政队伍的政治和经济待遇,要挑选一批素质好、文凭高、政治强、业务精的年轻干部充实思政队伍,改变思政队伍文凭低,能力低,待遇低,大部分是上不了课的富裕人员状况,逐步使思政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要注重思政队伍的新老结合,加强思政队伍的再教育,使思政人员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重视工作实效。其次是要加强机制和制度建设。在机制上,要逐渐建立起由学生自约,学校教育,家庭影响,社会引导全方位构成的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高校内部要逐步形成思政队伍教育,课堂渗透教育,校园文化教育,大学精神教育,名师影响教育相结合的多重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制度上,要将自律和他律,软约束和硬约束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当代大学生守则和高校新的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即规范受教育者的行为,也规范教育者的行为,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章可循,避免由于人员变动而出现随意现象,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持稳定,不断满足德才兼备人才培养的要求。

对于第二个问题,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人的精神,人的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是不一样的,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包括人生观、价值观在内的思想道德标准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这就要求质在引导规范大学生日常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理念上和观念上要不断革故更新,在方法、内容、机制和手段上要不断开拓创新,以不断适应社会时代发展需要。当前,主要是要结合大学生新的思想特点要求,在心理素质、价值取向、理想信念、认知能力、团队精神和道德养成等方面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政理念,由政治说服管教向人性感召引导转变;由行为约束向行为养成转变。通过理论教育引导,道德实践指导、行为规范管理、实践活动锻炼,深入挖掘大学生良好政治热情和良好道德品质的一面。培养理想远大、品行端正、人格健全、勇于负责、敢于创新的,即具有现实工作能力,又具有长远发展潜能的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经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 蒋峥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培养教育[N].湖南日报,2004-5-24.

[2] 孟醒.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理论界,2005,10:34,62.

[3] 陈杰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高教版),2005,3:35-37.

[4] 周爱云.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德育教育[J].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3:121-123.

[5] 田建国.高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5-3-25(第四版).

篇10:科学发展观思想汇报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因为“以人为本”,不但有“从人和物对立”的角度强调人比物更重要的思想,而且这里更核心的还是强调了“以人民做根 本”。这里讲的“人民”概念,实际上是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发展。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强调了人民为“国”之根本。如果与 发展观联系起来,我们则可以把它展开为以下三层意思:“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所一贯强调的发展观的最新成果。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本质上就是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它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强调社会主义是历史 发展的必然归宿,指出人类社会总是在改变生产方式基础上而最终实现人的彻底解放。现在的科学发展观,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所 一贯强调的发展理论中国化的集中表现。因为它强调的“以人民做根本”,已经不仅把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一般劳动者放在了国家主体地位,同时也把其它社会 各阶层都纳入了国家的主体地位。既然是主体,他们的合法权益,包括享受物质财富的权利和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就都要给予保证并予以落实。这样形成的一种以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加上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一切社会主义建设者为国家主人的政治制度,不正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的发展吗?它显然解决了毛泽东提出的“第二次结合”问题,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更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第二,它是我党针对我国新形势新阶段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1978年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 下,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特征,也遇到了一些新的困难,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应对和解决这些 问题,显然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迫切任务。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特别是其核心“以人为本”的确立,对我国当前面临的不少问题,无疑是最好的克服和矫正。从 这个意义上说,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对***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同时也使之发展到了一个更新的阶段。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总结各国发展经验和教训而提出的,是对当代西方迄今所实行的占主导地位的发展模式的超越。诚然,信息技术革命和全球化的经 济,使得某些国家凭借已经占有的先机,凭借国际金融的高度垄断,大量吮吸别国特别是穷国的利益。他们以此来改善国内人民的生活状况,缓和国内的矛盾。但他 们最终也解决不了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问题。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曾按照西方宣传的这套制度来发展自己,但绝大多数效果并不理想。以至人们逐渐看清了它的 真面目,纷纷走上了批判的道路。而目前这场金融危机,更必然加快左翼和社会主义思潮、理论乃至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由以上大背景来看,我们提出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总结了不同国家发展道路的利弊得失和不同发展模式的优劣之后,结合我国国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指导下,选择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它对现在西方发展模式的超越,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学习和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用它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力争创造更多的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重大的战略思想,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 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下面我就谈一谈对这一精辟概括的一点体会:

一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我们学生要明白学校是自我发展的场所,是学习知识,锻炼自己,改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地方。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们要清楚自己 适合干什么、该干什么,不能得过且过;要着力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丰富多方面知识;要明确不谋求自身发展就是退缩,就会落后。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里,退 缩没有出路,落后等于死亡。

我们应该准确的给自己一个定位,在老师和有经验同学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和社会实际,为自己大学阶段和长远发展制定一个总体规划并照其执行。我们应 把有限的精力投身于无限的学习生活中,面对个人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考研、考公务员、求职还是留学,等等,要想办法去解决,而不要逃避,直面人生。

二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我们在自身成长过程中首先应该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应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提升自身各方面能力;要善待自己、爱护自己,不能以不爱惜身 体、不关注心灵为代价一味追求自身的快速发展;要关注自己心灵,培育健康心态,要锻炼好自己的身体以增强体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当然,关注自我,善待自己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它是关心他人善待他人的前提。这要求我们在善待、爱护自己的同时更要善待、爱护他人;在日常生活中 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学会理解和宽容,尊重对方的生活方式、人格和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人为本的自身成长应该是在有利于自身的同时也能 为他人的成长发展提供机会、带来幸福、树立榜样,至少不应把自身的发展建立在损害别人的基础之上。要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三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想当代大学生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全面的发展。大学校园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我们在学好专业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同时,还应 着力提高自己的为人处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不仅要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应培育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稳定的情绪,锻造 坚强过硬心理品质以应对各种挫折和困难的考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做到身心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相协调,妥善解决相处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以达到人际关系和 谐发展,为自身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做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相协调是实现自身发展的关键。

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筹,是某划。顾,是照顾。统一筹划,全面照顾。这一点我作为一个学生还不能治国理政。但,这是我们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要坚持的方针政策。比如我们学习的各科不能偏科,各科要全面发展。

总之,我们大学生要把自身的发展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

上一篇:盈科凯鸿分析加拿大魁省投资移民政策条件!下一篇:写兵马俑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