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骨干培养实施细则

2024-05-03

大学生骨干培养实施细则(通用10篇)

篇1:大学生骨干培养实施细则

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骨干培养实施细则

一、教学管理 1.学员招收

(1)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骨干培养一级学员为校团委各部门副部级以上的团学干部,学生会部长级以上团学干部,社团联合会、艺术团的主要负责人,各学部、学院的学生会主席及团委常务副书记。

(2)秋季二级培训学员为大一新生中的主要团学干部,级队长、级队支书,班长、团支书;

春季二级培训学员为即将成为校团委各部门、校学生会、社团联合会、艺术团及学部、学院团学骨干的学生干部;

二级培养对象的确定须经过基层团委推荐、校团委考核认可两个环节。

(3)三级学员由各学部、学院自行组织招收。2.培养周期

大学生骨干培养一级学员培训期为一年; 二级学员培训期为一学期;

三级学员培训周期由学部、学院自行设置。3.过程控制

学员须通过提交相关资料的方式,实时记录和反映自己在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阶段的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相关收获。4.考核评价

考核成绩是否合格主要依据培训课程(活动)的出勤率,个人表现及本课程所要求的作业完成情况。学员结业时学校将出具考评报告,送至所在学部、学院并争取纳入学生个人档案。对不能及时参加集中培训活动、表现不积极、考核评价不合格的学员进行中期淘汰或不予结业。

二、具体考评细则

1.一级团校学员最终形成论文,予以结业 2.二级团校考评细则如下:

(1)入学考试未达到成绩要求者不予以参加培训的资格。(2)培训过程中班级考核及学员考核标准细则(另附)(3)团校学员结业等级评估标准

累计得分低于60分或态度极端恶劣者不予结业 累计总分60-75 C档 累计总分75-85 B档 累计总分85分以上 A档

以上结业等级作为团校学员在校期间表现的评定结果,以书面形式体现在结业证书中。

(4)团校培训未结业者,不得参与校,学部、学院团委及学生会学生干部选拔,无权参与各项表彰及评优。表现突出者,在各项评比表彰中予以优先考虑。附:春季团校培训考核标准细则

团校学员量化考核标准

本次团校的学员个人总分为日常表现、调研论文及卷面成绩的加权总分,采取百分制计算。

日常表现30%,结业论文30%,卷面成绩40%(其中入学和结业各占20%)论文的等级划分标准如下:

A等 有调研实体,内容深刻,对今后的团学工作开展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B等 可体现一定理论学习成果,格式规范,原创 C等 质量一般,原创

D等 不予考虑,抄袭他人心得,未完成论文,该部分成绩为0

(一)加分项

1、积极参与三分钟演讲,每人次加3分

2、小班讨论积极踊跃、思想成熟,加5分

3、提问嘉宾问题,每人次加3分

(二)扣分项

1、团校培训期间,无故缺席每人每次扣5分

2、请假必须持书面假条,并要求盖本学部、院(系)团委公章,团委书记签字。请假次数不得超过2次,且每人每次扣2分;否则视为无故缺席

3、中途退席每人每次扣2分;无故退席扣4分

4、迟到每人每次扣2分,无故迟到扣4分

5、违反团校会场纪律(包括私下讲话、睡觉、看书等影响其他学员学习或不尊重团校老师的行为),经工作人员提醒无效者,每人次扣5分 注:未参加团校培训累计超过三次(包括三次)视作自动退出团校培训,积分在60分以上者为合格,积分在85分以上者为优秀,此积分将作为评选优秀团校学员的重要标准。

团校班级量化考核标准

团校期间,班级量化考核标准分为基本分数项;加分项;扣分项。具体评分标准:

以(10分*班级总人数)为基准分数

(一)加分项

1、团校培训期间,出全勤的班级加20分

2、每一人累计得分获得A等加5分

3、班级建设完善,小班讨论热烈,成果展示内容深刻、形式新颖,各项工作积极开展加20分,本加分项最终解释权归校部所有

(二)扣分项

1、团校培训期间,无故缺席每人次扣5分

2、请假必须以书面形式为准,假条要求有院系团委盖章、团委书记签字。累计每2人次扣5分

3、中途退席每人次扣1分,无故退席每人次扣2分

4、迟到每人次扣1分,无故迟到每人次扣2分

5、每期每班有20分纪律分,最终得分为各次分数的平均值

6、班级未有任何方面建设扣10分

7、班级出现未结业人员,一人次扣10分

团校各班最后得分为以上各项累计得分与各班总人数的比值 注:此积分将作为评选团校优秀班级的重要标准。

篇2:大学生骨干培养实施细则

实 施 办 法

为进一步加大杰出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优秀青年教师发展创造条件,培养造就一批能够成为学科发展的骨干力量、入选各类人才工程、获得高层次基金资助的年轻拔尖创新人才,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目标及思路

1.‚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是学校杰出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计划在未来5年,每年选拔60名左右优秀青年教师入选。该计划通过以项目资助为主的培养方式,侧重应用基础研究和解决关键技术的研究,对入选年轻教师有针对性的培养,使其潜心科研,开阔视野,尽快成为学校杰出人才后备人选。

2.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遵循公开选拔、择优资助、重点培养、严格管理的原则,‚河南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每年评审一次。

二、选拔条件

1.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品德高尚、为人师表、崇尚科学、潜心科研。

2.具有扎实而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较强的创新能力、团结协作精神。

3.身心健康,能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努力工作。在学术研究方面已经取得较好成绩,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4.年龄在40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的优秀青年教师。同等条件下,具有博士学位者优先。5.优先选拔资助学校重点建设学科专业的优秀青年教师。6.申报的项目属于本学科前沿,具有原创性构想,立论充分、发展前景良好。

7.已获‚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支持计划‛者,不再重复资助。

三、选拔程序

1.‚河南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实行限额申报,学校根据学科建设和研究基地建设的需要,根据单位的情况核定申报名额。

2.每年根据人事处具体通知开展选拔工作。有关单位根据核定的申报名额、申报条件和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遴选、推荐,并提交《河南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申请表》。单位学术委员会对申请人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进行评审,提出审核、推荐意见,报学校人事处。

3.人事处组织对申报材料的审核,提请校学术委员会进行评审,校学术委员会根据学校学科、学位点和学术梯队建设,提出拟培养对象。

4.校长办公会研究确定培养对象,并公示3天。如无异议,正式公布培养对象名单。

5.人事处与培养对象签订《河南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协议书》,正式进入培养程序。

四、培养措施

1.入选‚河南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者,学校给予资助:(1)资助金额:工科、实验性理科、医科4—6万元,文科及非实验性理科类2—3万元。

(2)资助期限:三年。2.优先支持培养对象在培养期间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开展合作(访问)研究。

五、组织管理

1.学校与培养对象签订为期3年的培养合同。采用‚2+1‛滚动资助方式。前两年资助70%,资助两年后开展中期评估,有明显进展的教师将继续资助30%部分的经费,未取得明显进展的教师将不予继续资助。资助经费主要用于资助期内的科研工作,属自主研究经费,一次核定,分年度安排使用。

2.调离教学、科研岗位的资助对象,违反职业道德、弄虚作假或触犯法律的资助对象,所在单位应及时向人事处提交书面报告,学校将中止或撤销其资助资格,停止经费资助。

3.凡在‚河南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资助下发表的论文或取得的成果,必须注明‚‘河南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基金资助‛字样。

篇3:大学生骨干培养实施细则

目前在学生骨干有关的研究论文中, 对于学生骨干的定义尚不一致。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范围式定义、分析式定义、作用式定义。

例如刘一鸣的《浅谈高校学生骨干队伍建设》[1]、李秀红《谈如何发挥青年学生的骨干作用》[2]、王玉申的《培养学生骨干及建立学生自我管理系统的探索》[3]等的定义大致相同, 并定义为———学生骨干包括各级学生组织的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等, 属于范围式定义。另外, 冯广将、查玲、何旭彬[4]三人在研究中学生骨干的定义虽然也属于范围式定义, 但也有些差异。冯广将[5]把学生骨干分为学生会、团委、党组织三大系统, 其中把优秀团员也列为学生骨干。查玲则在研究中把优秀团员、三好学生以及学术活动积极分子都归到学生骨干的范围内。何旭彬[6]则明确提出把马列主义研讨会等学生社团负责人列为学生骨干。

吴汉德在《浅谈加强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7]中的定义就属于分析式定义, 吴汉德认为大学生干部, 指的是大学生正式群体中承担一定学生工作组织、管理的领导者, 他们具有“学生”和“干部”的双重角色, 即首先他们是受教育者, 需要接受学校对其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 同时, 他们还有负责群众组织管理的作用。张志远[8]在《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一文中也有类似的阐述。

作用式定义比较多, 例如刘笑军在《学生骨干的素质及培养途径和方法》[9]中将学生骨干定义为: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既是接受培养和教育的对象, 又是管理者联系学生, 开展工作, 完成工作的桥梁和助手。勾凤云在《浅谈学生干部的素质教育》[10]一文中将学生干部定义为是学生的代言人和组织者, 同时又是教师的得力助手, 是沟通学生与学校的桥梁。

此外, 还有组合式的定义。何兆太、袁斌、吴涛在《高校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初探》[11]中的定义即为范围式和作用式的结合。

但比较而言分析式定义较为全面、合理, 强调了是正式群体中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身份, 比较明确地摆正了学生骨干的地位“学生”和“干部”的双重角色。在我校的学生工作中助理辅导员、学生助理也发挥了学生干部的作用, 因此本文在分析式定义的基础上将学生骨干定义为:高等学校大学生正式群体中承担一定学生工作组织、管理的领导者, 他们具有“学生”和“干部”的双重角色, 是沟通学生与学校的桥梁和纽带, 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主要包括各级学生组织的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助理辅导员和学生助理。为了调查和研究方便和选拔标准的统一性、科学性, 本文以下讨论的学生骨干主要是指学院学生会的学生骨干 (主席、副主席和各部部长) 。

二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对象包括全校的各院系本科生和院系的辅导员老师, 调查形式有网络问卷调查和纸版问卷调查两种形式。学生问卷分为两部分, 其中纸版问卷共发放615份, 回收610份, 回收率占99.2%, 其中有效问卷有596份, 有效率为97.7%;网络问卷298份, 学生有效问卷一共894份, 涵盖了我校所有院系。教师问卷发放32份, 回收32份, 占全部院系的比例是82.1%。

学生问卷的整体情况是男生488人, 女生405人, 不详4人, 性别比例约是1.20, 较为合理;年级分布从2005到2012分别是26、192、330、92、55、67、62、76, 不详4人, 目前各院系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为大二和大三学生, 调查人数的分布比较符合目前的实际情况;从政治面貌来看党员、团员、群众和入党积极分子均有, 其中有19.6%的党员, 6.3%的入党积极分子, 两者合计25.9%, 团员占74.1%, 政治面貌的分布较为合理。从这三个方面来说调查对象的分布比较合理, 本次调查的结果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与问卷调查的辅导员老师工作年龄从半年到十年不等, 到2013年12月平均为3年, 老中青结构合理;12位男老师, 20位女老师, 本次调查是负责学院学生会工作的老师, 所以性别差异没有特殊选择。

三院系学生会学生骨干主要选拔标准的确定和选拔模型的建立

(一) 学院学生会学生骨干选拔标准的制定

参照1995年由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的杜德新的《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12]一书中提出的学生干部选拔的标准、高传勇与沈延兵发表的《社会转型时期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的调查分析》[13]一文中用人单位对学生评价过程中最重视的5项标准排序的统计结果和由钱建国主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14]一书中提出的大学生就业的能力一章, 本人综合了专业学生干部选拔书籍、用人单位录用标准和专业就业指导书籍三者的标准加上学生工作战线有经验教师的调查制定了如下选拔标准 (见表1) :

本表涵盖了学生骨干选拔时需要考虑的思想品质、知识结构、身心健康、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五大方面, 又包括了对马列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的态度、为人正派等21个小项, 做到了全面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二) 院系学生会学生骨干主要选拔标准的确定

调查了每位同学和老师对每一个二级项目重要性的认识, 级别是十分重要、比较重要、重要、不重要、无所谓五项。为了方便计算给每一个重要性级别赋值十分重要5分、比较重要4分、重要3分、不重要2分、无所谓1分。调查后分析得到各项的重要性分值如表2:

由表可以看出教师比学生更重视学生骨干的马列主义信仰是否坚定、为人是否正派、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大局观念、工作热情、工作耐心如何以及是否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为了消除各类问卷的偶然因素进行了简单的平均, 得到各个项目网络学生问卷、纸版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三者的平均值, 取每项大于4.5分 (相当于百分制的90分) 为主要选拔标准, 沟通能力、工作热情、大局观念、组织能力、学生为人正派、协作能力、心理素质这七项作为学院学生会学生骨干选拔的标准, 这七项代表了候选人的思想品质、心理健康、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四个部分, 比较全面 (见表3) 。而且这七项中除了师生认为重要性相当的“心理健康”标准外, 其他六个因素也是教师比学生较重视的选拔标准的9项中的6项, 两者有较高的吻合度, 说明这七项既代表了辅导员老师的选拔标准, 也代表了学生心中的合格学生会学生骨干的选拔标准, 有一定的合理性、科学性。

考虑到目前任职的院系学生会骨干大多数是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 社会经验都相对较少, 社会知识相差不大, 因此这个因素可以不作为主要选拔标准。另外, 任职的学院学生会骨干均为二、三年级的学生, 他们的专业知识在同一个学院内部相差不大, 但是也存在成绩优秀和成绩相对较低的情况, 甚至会出现不及格科目, 所以专业知识的优劣可以作为限制报名的一个标准。

(三) 院系学生会学生骨干选拔模型的建立

为了各选拔标准项目区分明确和计算的方便我们采用了每项三者平均值/七项三者平均值为权重法、每项三者平均值/5为权重法、每项三者平均值减去4.5法和三者的平均值减去4.5后乘以100 (保留两位小数) 法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用纸版调查中437份学生对自己各项标准的评价值代入模拟方程发现最后一种方法的显著度最好, 数据大小相对合理。

本为最后采用将选择出的七项学院学生会学生骨干主要选拔标准的网络学生问卷、纸版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三者的平均值减去4.5后乘以100 (保留两位小数) 的方法, 得到如下方程:

X1:学生为人正派

X2:心理素质

X3:组织能力

X4:沟通能力

X5:协作能力

X6:大局观念

X7:工作热情

我们取的各项平均值大于4.5, 所以设定选择学生会学生骨干时如果X平均大于4.5是我们需要的干部。也就是当Y等于281.21时是理想的学生会学生骨干, 为了方便也可以直接取整数280为标准线。

(四) 院系学生会学生骨干选拔模型的验证

如果将学生对自己各项的评价带入上述公式结果统计显示七项选拔标准平均分超过4.5的人数是66人, 占总数437的15.10%。15.10%的比例比较符合选拔优秀学生会学生骨干在全体学生中的比例 (见表4和图1) 。

(五) 院系学生会学生骨干选拔模型的调整方法

在学院学生骨干的选拔过程中为了避免模型法的局限性, 可以采用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更好地分析每一位候选人, 最后选拔出达到人员优化配置效果的学院学生会团体。

规模原则:当然280的总分是一个基础指导线, 是可以根据候选人数量和需要选拔的学生会学生骨干的数量进行调整。

补偿原则:有些职务是需要某些特长或者特殊技能的, 可以设置为补充条件上调排名。

“关键事件”原则:可以根据日常的观察通过“关键事件”对学生会学生骨干进行确定或者否定。

条件限制原则:可以考虑学习成绩为限制原则, 以免承担学生工作耽误学生的学业。

四无缝隙学生骨干培养的实现途径

20世纪90年代, 美国学者拉赛尔·M·林登在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杰克提出的“无界限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无缝隙组织” (seamless organization) 这一概念, 即指可以用流动的、灵活的、完整的、透明的、连贯的词语来形容的组织[15]。在此之后李和民先生将“无缝隙”的概念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 定义了“无缝隙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在此提出“无缝隙学生骨干培养”的概念, 即存在于学生大学四年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处处时时渗透着的对学生干部的长期的教育和训练, 使其能够成为学生工作中坚强的力量, 体现“三全”即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要求的学生骨干的培养体系。

(一) 学生骨干培养的总体原则

第一,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第二, 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原则,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遵循学生成长的一般规律。

第三,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原则。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应该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 又强化实践动手技能的训练。

(二) 学生骨干的多层次培养理念

高校院系学生会接受学校团委和院系团委的双重领导, 因此在培养院系学生会学生骨干时两者都应承担一部分任务和责任, 做到“双管齐下、共同培养、共同使用”, 达到学院学生骨干的多层次培养。多层次的培养体系既可以做到重点突出, 又能保证全面性和针对性。

(三) 学生骨干的多渠道培养理念

从多个渠道对学生骨干进行培养, 使学生骨干从不同的方式、角度和主体得到培训, 视野更加开阔, 接受更加容易。多渠道培养主要在于培养方式的多样性和培训主体的多样性。

1学生骨干培养方式的多样性

第一, 举办学生骨干培训班, 通过专题讲座、拓展训练、案例讨论、情景训练等形式培训学生骨干;

第二, 加强学生骨干实践锻炼, 让学生骨干在实践中提高执行能力、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

第三, 加强横向联系, 拓展交流空间, 使学生干部队伍内部产生思维及思路的碰撞, 开阔视野, 交流信息, 拓展思维空间。

2学生骨干培训主体的多样性

邀请各类高水平的嘉宾对学生骨干进行培训, 让学生骨干接受更全面而优质的培训, 不求形式而注重实效。培训主体包括:学校领导、著名教授和学者、知名校友、校内外青年研究专家、心理学专家、资深学生教育管理教师等。

(四) 学生骨干的全方位培养理念

对学生干部的培养目的在于使学生骨干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健康成长成才, 更好地为社会、学校和同学服务, 坚持全方位培养理念, 更有利于学生干部的全面进步, 做好服务工作。

第一, 通过时政热点方面的培训, 提高学生干部的政治素养, 增强思想性、荣誉感、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 通过校史校情培训, 让学生干部了解学校的历史、现状以及规划, 更加热爱学校, 关心学校发展, 增强大局观念, 更好地参与学校建设。

第三, 学生干部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工作态度、工作技能 (礼仪、写作、口才、策划、实操能力等) 等, 通过培训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 使其成为品德、学习和工作都优秀的学生。

篇4:大学生骨干培养实施细则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团中央开展引导青年工作的重要载体,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是这一工程的全团性示范项目。团的十六大召开以来,团中央书记处多次就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提出要紧紧围绕引导青年学生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科学设计培养内容,并在认真研究大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明确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框架训练与能力结构训练相结合,把组织社会实践与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引导相结合,把培养选拔与日后的观察、举荐、使用相结合”的培养理念。

《实施细则》提出,对大学生骨干的培养分为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两大阶段,重点采取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社会观察、红色教育、能力训练、交流讨论等方式进行。特别是,为加强对各地各高校的工作指导,《实施细则》对“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的具体课程设置予以了明确和细化,将经典原著导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解读、社会思潮辨析、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党的奋斗历史讲解、国家发展模式之比较等作为重点讲解内容,并在传统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安排了案例教学、社会观察、小组讨论、课堂辩论、情景模拟、政务体验、素质拓展、主题演讲等实践性教学内容,以期增强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篇5:大学生骨干培养实施细则

(简称:“海燕计划”)

为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推进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进程,建设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为国家级、市部级人才梯队培养坚实的后备队伍,特制订上海海洋大学优秀青年学科骨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海燕计划”)实施方案。

一、培养目标

“海燕计划”培养目标为:经过3年的重点培养,使培养人选成为师德高尚、创新意识强、发展潜力大的教学科研优秀人才,成为我校学科建设的重要骨干。

二、选拔范围

“海燕计划”的选拔根据我校学科定位,原则上在“一线”、“二线”学科中选拔。

2010年-2012年期间,学校每年选拔一次,每次选拔10名左右。

三、选拔条件

(一)热爱教育事业,事业心强,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有求实创新精神。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愿意献身学校教学科研事业,善于团结协作,能够顾全大局。

(二)从事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受聘者应具有博士学位,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年龄在35周岁以下,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年龄在40周岁以下,并已进入学校“一线”、“二线”学科建设团队成员。

(三)近三年内,教学科研工作成绩突出,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文经管类6篇;理工科6篇,其中SCI/EI等期刊收录论文3篇以上。

2.有一项以上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或省市级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3.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并取得突出成绩,获得一项以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或市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

四、选拔程序

1.根据学校发展规划,人事处商有关处室,下达每年相关学院的推荐名额。

2.个人申请。符合条件的人选提出申请,报学院提出初评意见,并拟定上报推荐人选。

3.学校组织专家评审。4.校长办公会议批准。

五、培养及考核办法

(一)实施跟踪培养

1.“海燕计划”入选者培养期为3年。

2.学校各级领导及各部门要对选拔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重要意义形成共识,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共同实施培养计划。学校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献身教育与科研事业的精神,在跟踪培养期间每个同志应参加一期学校党委组织部(党校)举办的理论学习班。学校创造条件让中青年骨干教师有更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在跟踪培养期间每个同志至少要参加一次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3.各学院要加强对“海燕计划”入选者的培养与管理,大胆使用,热心扶持。入选者所在学院要对他们委以重任,优先选拔和安排 “海燕计划”入选者担任研究生导师或指导小组成员,以及教学、科研方面的其他重要工作,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4.科技处在申报、争取各类科研课题时及时提供信息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在各类学术团体中任职,增强与国内外的学术联系。5.学校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中优先聘用“海燕计划”入选者。6.学校宣传部及其他有关部门对“海燕计划”人选取得的成绩应及时对外进行宣传报道,提高他们的社会知名度,从而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教学与科研任务。

7.在选拔出国留学、进修、访问、考察的人员时,着重从“海燕计划”人选中遴选,优先给予他们出国深造的机会,帮助他们密切追踪国际上最新的科研学术动态。

(二)加强考核

“海燕计划”入选者须填写《上海海洋大学“海燕计划”培养计划书》。学校两年进行一次中期考核,培养期结束进行一次全面审核。根据中期考核结果实行优胜劣汰,不合格者,取消其培养资格。

篇6: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领袖儿童教育思想和县、镇教学工作精神为指导,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扩大领袖儿童群为目的特此修改《马桥镇小学教学管理细则和评价方案》。

二、评价内容和方法:

(一)教学行为

1、各教师严格按课表上课,除考试、工作室听课、县、镇级活动外不得随意更换课。

2、按时上下班,提前候课(与上节课老师做好安全时段交接)、准时下课(保护学生合理的上厕所和休息权利),杜绝迟到、早退和拖堂。

3、杜绝教学脱岗行为(给学生安排自习,教师擅自离开;下雨体育课教师不去上室内课;有其他任务不能上课,由自己请人安排好,不得推给教导处了事,特殊情况例外)。

4、不污言秽语讽刺挖苦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带手机进教室。

5、没有履行请假手续离开工作岗位的,后补电话或请假条的,根据实况记入考核。

6、临时代岗必须尽职尽责,如有特殊原因通知教导处,擅自脱岗记入考核。

7、体音美课学生被语数老师请到办公室补课,发现一次记录一次。

8、工作时间在网上浏览与教学无关网页,或长时间玩手机,发现一次记录一次。

9、其它教学行为严格按照《马桥镇小学“教师教学行为规范”承诺书》(见附件1)相关规定严格执行。

以学生信息反馈和学校随机抽查为主,发现一次扣0.5分,累计计算。学期末,对教学行为无失范、学生问卷调查评价一直优秀的教师奖0.5分。

(二)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的水平决定学和教的水平。今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不同的教师提出了不同的备课要求,实行分层管理、分层要求,以达到共同提高、资源共享之目的。

备课主要包括手写导学案、修改批注导学案、修改课件、作业设计和批备等几种形式。原则上青年教师要手写教案,中年教师突出对导学案的修改,对年龄大的教师适当降低备课要求,所有教师都要在修改课件上下功夫。

1、手写导学案要求:单元教学前备好单元内容分析、单元教学目标、知识整理及单元检测内容。认真学习领悟《且行且思》,清楚自己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基本底线。在自己担任的学科教学上必须做到:在充分解读教材基础上,明白“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老师教什么?怎么导?多思考预学问题怎么设计,小组化学习过程师生角色如何定位、课后练习以什么形式去练习?课后深入反思教学得失,彰显学校特色;导学案设计要符合三学小组化课堂教学模式,重点突出三点(导学问题设计,展示点设计,达标训练题设计)。紧扣“三学小组”模式,突出领袖儿童教育的理念,灵活安排教学过程,熟练应用教育技术资源,提高教学效益。原则上一节课教师讲解的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2、修改批注导学案要求:要重点探讨三学小组化课堂策略,要突出对导学问题设计、展示点设计、达标训练题设计等方面的修改,杜绝只刷颜色、只按删除键、只按空格键等简单应付的批注形式。

3、批备要求:批备一律在教材上做好“三学小组”课堂模式的标注,要有导学目标、导学重难点、导学步骤、课后习题的解答内容,教学步骤中要突出“预学、互学、评学”三段流程安排,严禁贴标签式备课。

4、课件修改:要突出对导学问题的修改,对重难点的突破,对达标训练的精心设计等。备课组内可以由一人主修改,其他老师再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修改使用。语、数学科至少保证新授课和复习整理课,达到课时总数2/3,英语及其它学科至少完成课时总数的1/2。学期末以备课组为单位上交教导处,教导处组织专班进行抽样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优秀备课组考核主要依据。

5、考评课要求:考评课包括质量分析、评讲过程、矫正练习和补考试卷四部分。质量分析必须具有四方面的内容:检测的基本情况(参加考试人数、及格人数、优分人数、人均分、综合指数),对试题的分析,教学得失分析,今后教学的改进措施;评讲过程即如何评讲的过程,包括表扬进步学生、共性矫正题目的评讲过程。备课组长重点是做好年级单元检测情况及分析。其他成员写好本班考评,备课组不能一个考评代替全组考评。本期常规重点之一查考评课、补考情况,一次失误直接扣分纳入常规考核总分。

6、作业设计要求:学生要出成绩,训练是关键,对于题型的设计尤为重要。结合我校青年教师多的,教学经验相对欠缺的特点,本期我们将抽取部分相对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每节课的作业进行把关设计,然后全组资源共享。作业设计尽量做到题型全面、题量适中,注重基础、注重技能。

每学科的备课课时数量,原则上以教师用书规定的数量再加上规定的考评课、综合复习课等课时数为准。所有学科课时量符合教学进度安排。

各备课组长认真组织好常规月查、月报工作。月查做到有情况记载,有公正评价、有整改意见和建议,对常规工作不到位的老师加强现场指导,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回访。学期中和学期末,教导处将组织专班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结果各按50%计入个人常规考核成绩。

备课组、工作室成员常规出现严重问题,所在的备课组、当事人师付受连带责任。

(三)上课

1、做到先准备后上课,杜绝随意性,打无准备之仗。

2、严格按课表上课,不得随意调课,更不允许学生上课不知去向(补课或躲起来)

3、严守课堂纪律,杜绝给学生安排自习,教师擅自离开教室。不酒后进教室、上课不接打电话、不抽烟,课堂上对学生严要求,保持良好的纪律和秩序,特别是非语数学科杜绝出现要求不严,管理松散、学生放任自流等现象。

4、提前候课与上一节课老师作好衔接,保证学生安全有人监管。按时下课,不拖堂。(放学静校、晚自习按时放走读生回家,家长埋怨一次为违规一次)课堂上注重基础知识的导学,注重训练的形式和内容,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5、非语数学科必须按教材内容进行导学,不得随意更换教学内容。体育课严格按各年级《体育教师用书》组织教学,结合本学期大课间训练内容组织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体质锻炼,体育教师上课不得穿皮鞋、西装。

6、非语数学科教学必须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时间,不得提前下课或课中脱岗。

以上以学生信息反馈和学校抽查为主,发现一次记一次,每次扣0.5分,累计计算。

7、全力实践“三学小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通过走读听课活动,每次听课后及时进行评价、公示考核结果,学期末汇总平时督查成绩,直接记入考核总分。对于抽查中表现特别好的教师奖考核0.5分。

(四)学生作业

1、各科作业要求

语文学科:平时用好练习册和作业本,在作业本上补充完成单元检测矫正练习及期末复习综合练习。(语文课堂本)

大作文:

一、二年级写话练习(一年级从下学期开始)一学期不少于15次,三至六年级每单元一次,(和日记本分开)

日记:一周一篇,一学期不少于15篇。(一年级从下学期开始,其它年级从开学落实)

综合阅读:上好每周一节的综合阅读课,用好乡土课本,在完成综合阅读课的同时,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建立班级图书角,保证学生课外阅读量一至二年级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不少于100万字。

写字课:利用写字课、写字时段练好钢笔字,三至六年级同时练好毛笔字,有作业,有批改,一学期不少于10次。

数学:鼓励一节一练,学期不少于40次作业。一年级可以在书本上完成,教师做好批改。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同时要用好《练习册》。

英语:每节课后必须留有口头作业,三、四年级每学期不少于18次书面作业,五、六年级每学期不少于20次作业,同时必须用好《练习册》的导向作用,每单元增加单元检测写好考评课,加强口语练习,一学期补充4节口语练习课

科学、品德一单元一次综合训练(题目自行设计,做到形式多样),有练习册一课一练,美术随书本要求,清算次数。体育可根据《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安排课内外锻炼项目内容。

以上作业差一种扣1分,差一次扣0.5分,累计计算。

2、作业布置要分层要求、因人而异,课堂上必须给学生5—10分钟作业时间,2/3的学生必须在课内完成。

3、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定性定量评价,体现鼓励性(勾叉大小适当,批语工整不潦草,杜绝只批日期或不批日期)。一次未批扣0.5分,累计计算。

4、认真督促学生改错,学生作业错误矫正率必须达到100%,进步学生可以降低作业难度,但必须保证作业次数。检查中各科作业一个错字未让学生纠正扣0.1分,一道错题未让学生更正或学生改错老师没签收扣0.5分。检查中发现差一本作业扣1分(学困生分层布置简单作业)。

5、本期组织两次全面的作业检查,对于作业本保管整洁、书写工整美观、格式正确、正确率高的定为优秀,在检查的基础上计算各科作业优秀率,学期末计算每次检查的平均值(特优率)作为各科作业最终得分,按学科三个三之一个分别得3分、2分、1分,对连续倒数第一的学科扣0.5分。

6、课外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只布置语文、数学两科书面作业,三、四年级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45分钟,寄宿制小学,利用晚自习时间完成。提倡布置阅读性、探究性、动手操作性课外作业与“预学”中的前置学习做好对接。

(五)辅导

目标:盯住临界学生,保及格率、保优分率,保综合指数,填好成绩监控三表。

1、各班要有临优、临及学生名单,相应的辅导措施(班主任笔记全面记载))。

2、语文、数学每学期教师制订辅导计划,计划中帮困、促中、培优的对象要明确,辅导方法和措施要具体得力,学期未要有明显的效果。教导处、备课组、教师要依次建立培优辅差跟踪培养档案。

3、各教师做好每单元一次的帮困、促中、培优分析及辅导策略。各班主任、备课组长年级组做好每次考试分析(重点期中、期末各一次)。突出记载没达到及格、优秀,知识点的困难、困惑、原因分析及今后扭转措施的拟定。(单元监控三表,每差一次扣1分,累计计算)

(六)计划与总结

每位教师只制定一个与详备教案对应的级科教学计划,其它级科拟定教学进度安排表。教学计划包括指导思想、学情分析、工作目标、方法与措施、培优辅差名单、措施、教学进度六部分。

工作总结都要围绕“做了什么,怎么做,做的效果”来写,侧重分析成败得失,分析原因。要在全面总结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工作,总结典型经验,努力形成特色。

备课组长、工作室导师要对各种计划、总结审阅、签字,对不合格的限期重写。

(七)综合素质测评

测评成绩与教学成绩同等并重,但分值有区别,测评方式、考核方式以公正、公平、鼓励为主,做出特色,不额外加重老师们应付成份。具本操作由余兴胡老师拿出方案,以方案为准。教科室负责语文学科,突出对学生阅读、表达、质疑等方面的检测。数学学科设想通过活动让更多老师、学生参与进来,扩大影响面,受益更多师生。(侧重速算、表达、兴趣培养、智力开发等。)具体操作见方案。

1、各备课组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组织单元检测,考后及时阅卷、考评,成绩及时上报备课组,对不过关的学生做好辅导、补考直至备课组内全员达标,才能进入新的教学任务。同时保管好试卷及补考试卷,抽查中发现一个不合格单元没组织补考扣0.5分。

2、各班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标高加强对及格、优分临界学生及特优学生监控和辅导,期末学校结合标高进行结算。达标记15分,不达标差1分扣1分。设超达标奖,(一二年级每超1分奖1.1分,三四年级每超1分奖1分,五六年每超1分奖0.91分,最高不突破10分。突出名次考核,网评或抽考学科中县级前三名备课组人均奖10分。

(九)学习习惯培养

各学科都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班为单位,采用班主任评价、任课教师评价、学生小组评价、学生自评等方式促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有老师、家长、学生等反应课堂不能顺利组织课堂教学、纪律混乱、家长反响大的班级对相应教师视其影响程度扣个人考核分1——2分。

(十)评议

学期结束教学工作应给社会、学校、学生家长及各类关心教育的人、机构交一份满意答卷。违背个人意愿的事情教师可以向校委会(教代会)反映情况,不能犯个人主义思想散布消极言论恶语中伤他人,凡是造成不良影响,追究当事人责任,视情节轻重扣考核分5-10分。

说明:

1、前六项检查结果计入教师教学常规得分,后几项单列。

2、所有情况随发现随通报。

3、工作不作为事件包括:(1)备教两张皮,督查活动中发现课堂教学有重大失误、没落实“三学小组”;(2)新授课不使用课件或沿用白板课件,不突出“三学小组”的;(3)不按时到岗或缺岗的。包括:无故旷工、不集体升旗;一学期内累计超过5次不提前候课的;一学期内累计5次不参加集体备课的;中辅、自习一学期内累计5次不到岗;(4)擅自购买教辅资料的;(5)班级未成立学生综合素质展示团队的;(6)社团用来上语文、数学课或用来做作业的,阅读课用来上语文的;(7)领袖儿童月评价不落实的;(8)非语数学科备课敷衍、上课应付。凡出现工作不作为现象的一次扣总分5至10分。

4、学期末按教科室下发的评选优秀工作室、备课组方案执行。

篇7:大学生骨干培养实施细则

一、总体目标

本计划旨在吸引、稳定和培养数以万计的有志于高等教育事业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高等学校要在提高教师队伍全面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基础上,制定青年骨干教师专门培养计划,鼓励和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提升学位层次、及早参与科研工作、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重点科研基地研修学习、开展经常性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实施原则

1.学校主体原则。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主要由高等学校负责。

2.项目引导原则。教育部将通过项目引导各地和高等学校加大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全面提高素质原则。注重对青年骨干教师的业务能力、政治素质和组织能力进行全面培养。优先遴选、推荐业务突出同时又承担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参加教育部负责组织实施的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4.向中西部高等学校倾斜原则。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派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培养计划项目。鼓励东部发达地区高等学校和重点高等学校为中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培训青年骨干教师。

三、加强政策引导,切实使高等学校将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抓好抓实

1.不定期向社会公布各高等学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结构状况,引导高等学校将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经常性工作,促进高等学校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列出专项经费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使各校每年参加学习培训的人数不少于本校青年教师总数的10%。

2.将高等学校培养青年骨干教师的成绩和效果作为高等学校水平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促使高等学校进一步重视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和支持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在职学位提升,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重点科研基地研修学习,及早参与主干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

3.追踪青年骨干教师的工作情况,对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作成绩突出的高等学校进行表彰,并作为今后资助高等学校培养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

4.高等学校要采取相应政策措施,努力提高教师整体学位层次,在招聘新任教师时主要招聘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

5.要加大高等学校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力度,努力扩大高等学校博士后研究人员规模,积极吸引出站人员充实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队伍。鼓励并积极安排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承担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增强青年骨干教师的全面锻炼,提高全面素质。

四、采取多种措施,推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1.实施“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在职学位提升项目”。教育部每年从列入国家有关重点建设工程的高等学校中选择若干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作为开展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工作的培养单位,并根据学校重点建设投入情况和学科优势,提出该校承担培养任务的学科、专业和招生计划。5年内为高等学校培养上万名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青年骨干教师,提升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学位水平。

2.继续实施“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资助项目”。设立“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鼓励、支持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在高等学校不断作出创造性成果。每年支持80名左右在高等学校工作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对每个资助项目的年资助金额一般为5至15万元,资助期为五年,由教育部和高等学校按1:1比例配套支持。具体资助金额按申请项目的性质、申请资助金额预算和专项资金资助能力确定。

3.继续实施“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设立“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通过提供科研启动经费等方式,支持更多的优秀留学人员回国到高等学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每年资助1000人左右,资助金额平均为4万元/人。资助对象为在国外留学三年以上并在外获得博士学位、或在国内获博士学位后在外留学一年以上的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4.实施“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鼓励并积极推进高等学校与国外著名大学的强强合作和强项合作,加大力度选派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进修学习。教育部通过“访问学者”、“研究生”、“博士后研究”等项目以及各类国际合作项目,每年资助5000名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访问学者研究、博士后研究或攻读博士学位,追踪学科发展前沿,提高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其中,1000人由国家留学基金全额资助;1000人由国家留学基金和学校按1:1配套资助;3000人以国家留学基金的名义派出并提供旅费,学校提供其他费用或争取对方免费。

5.实施“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设立“高等学校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资金”。在学校申报基础上,遴选国内重点高等学校的重点科研基地、优势学科、专业接收国内其他高等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做访问学者。通过个人申请、单位推荐、教育部宏观调控的方式,每年选拔1000名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内重点高等学校参与科研工作,跟踪学术前沿。

6.实施“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以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南、华东、西南各区依托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举办“学科前沿和专业知识高级研讨班”。每年培训教师2000人。

以名师巡讲和精品课程推广使用为主,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行业学会的作用,开展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教师培训(讲习)班;围绕“两课”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展举办“两课”教育教学骨干教师培训班。每年培训2000人。

五、附则

1.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的日常实施工作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牵头负责。

篇8:浅谈高校学生骨干队伍的培养

一学生骨干在学生群体中的作用

1导向作用

一般来说,学生骨干的思想素质较高,学习工作能力突出,而且自我管理能力和接受教育能力都较强。他们是普通学生中的成员,生活于学生中间,在学生当中有一定的威信和影响力,其行为具有一定示范作用。由于学生骨干与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和其他学校相关部门联系较多,对于学校相关政策、方针领会深刻,并善于利用本人威信带领同学们实施,在思想言行上能对其它同学产生示范表率作用。通过实践证明, 在日常生活、学校活动特别是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中, 学生骨干这一群体的行为在学生中起到了相当大的影响和表率作用。

2搜集和传递学生信息的作用

学生骨干深入学生内部,与广大学生有着相似的需求和生活规律,能够代表着大部分学生的群体观点、利益和思想。辅导员通过与他们交流,能够更直接有效地获得学生群体中的第一手信息,以便于进行工作决策和应急方案的制定。以学生骨干为工作点已经成为目前辅导员主要的工作方式,能够使工作效率有效提高,事半功倍。而在这一方式中,学生骨干能够教学生们更主动地与辅导员交流,便于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值得一提的是,学生骨干的存在,其本身也是为了个人价值的实现,因此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少数学生干部为了个人利益而传递错误信息的情况。这就需要辅导员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够及时地发现并且加以正确的引导。当然在学生干部的选拔时要综合前面的考察。因此,与学生骨干交流是辅导员获得学生信息的一种快捷、有效、准确的方式。

3上传下达纽带作用

高校辅导员是奋战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教师,而学生骨干在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联系和沟通方面起着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学生骨干是学生中的精英,他们在与同学们共同生活时,通过对同学们学习和生活的了解,会更好地了解同学们的心理、思想。通过他们建立起来的沟通渠道,学校有关部门可以更好更快地了解学生们思想生活动态,以便准确、及时地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他们将学校领导部门的有关精神融入到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中,并传达给同学们,使学校学生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

4冲锋队的作用

学生骨干在保障自己学习时间的同时, 承担了学校各级部门布置的大量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以为广大同学服务的诚心,他们组织各种形式的人力物力, 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以行之有效的行动, 使相关工作得以落实, 为学校工作的开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是真真正正发挥着冲锋队作用,进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

二学生骨干的选拔

1从积极分子中选拔

被选拔的学生干部不仅要有较好的专业知识结构,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坚定的政治立场,同时还应有较高的组织管理和协作能力,对于待人接物以及社会活动都应该有较高的能力。要选择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是比较容易的,但挑选出的能担当学生干部者还必须同时具备有较强的能力,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就需要一些后期的培训了。但学生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所以搞好学习是第一任务,而学生干部还应具有更多的责任心,在日常生活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了得到以上这种学生干部,在选择学生骨干的过程中可以用一种办法:排除法,也就是说一些政治思想上不合格,学习成绩偏低,没有责任心,凡事只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的学生不能担当学生骨干。通过排除法,筛选出学习能力、责任心、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学生来作为学生骨干。

2从实践中选拔

“时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通过实践这一环节。第一,实践中可以帮助学生们提升各方面的素质。通过实践一件事以及更多的事,学生们可以慢慢地提升各个方面的素质。第二,实践可以提升学生们对素质的认识。只有实践过,学生们才会知道为什么要具备这些素质。第三,提高学生素质也必须依赖实践。通过实践,学生们对素质的认识更为深刻,明白其重要性,日积月累,就会具备这些应有的素质了。所以要选出帮得上手的学生干部,可以直接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从实践环节看出哪些学生具备担任学生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3自荐他荐的民主选举

“自荐”就是学生对自我进行推荐。这种方法,可以避免普通推荐的弊端,从而更好地更有效地更保证了选拔的是学生中的积极分子;“他荐”的意思就是通过其他人或者组织推荐,使整个选拔工作的地基坚固,自然被推荐上了的是各方面表现突出,在一定基础上能担当学生骨干的人才。当然,无论是以上哪种推荐方法,都必须经过党组织批准。班委、团支委、校院 (系) 学生会、团委会等学生骨干的选拔,还应该经过民主选举,这样的好处是一方面培养了学生们的民主的意识,另一方面被选出的学生骨干会有一定的群众基础。通过这种方式应该可以选拔出优秀的学生骨干。

三培养学生骨干

1正确引导学生骨干队伍工作

就近几年情况来看,由于对学生骨干队伍工作的引导不利和监管不严,学生骨干队伍的素质已经在逐年下降。尤其是一些“只为自己权利和利益”的思想,在普通学生们中间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以至于很多工作不能正常展开。这是由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转换和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滞后带来的不良结果。为了改善这种现状,首先应改变学校管理方式和学生们的工作环境,建立新的鼓励和约束制度。只有学生骨干的思想正确,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纽带的作用。

2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相得益彰

将学生骨干召集到一块儿,对他们进行统一的指导和培训就是集中培训。这样可以把教育的思想和学校传达的精神灌输给他们;根据每个人的思想境界和心理素质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形式,对其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培训就是个别指导。这种有的放矢的做法可以更好地挖掘学生骨干的潜力,引导他们走入正确的思想轨道。个别指导是集中培训的进一步细化和发展,若只有个别培训,则没有了培训的基础,浪费很多的时间;若只有集中培训,那么培养和出来的学生骨干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特点。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骨干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3协调好工作的整体

学生工作分为校级、系级、班级三个方面,保障学校的工作能顺利高效地完成与落实。校级方面的工作就是统筹规划,包括下达指令和对学校的工作的展开制定策略,主要由校学生工作领导组完成;位于校级和班级之间的就是系级,它是具有一定区域性的,目的是得到学校的指令,然后下达到班级;而学生骨干的基础和主导是班级方面,班级这个机构工作面很广泛,也很自由。很明显,班级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很遗憾,当前高校通常工作会偏向系级,从而忽视了班级学生骨干的作用,班级骨干的工作积极性也没有充分地被调动起来,以至于系级工作的开展过于乏味枯燥和被动。像我们学校在各层次都分配有助管,这些助管都是由学生群体组成,也算是学术骨干。如果能充分发挥这些骨干的力量,那么就可以让各层次之间协调发展。

4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需要重视

在21世纪的今天,讲究的是人才强国,科技兴国,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复合型人才。而复合型人才的主要来源自然是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具备多种素质、有很强的社交能力等特点的高校学生骨干。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重视他们的学习和思想,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是要首先被加强的,对他们的一些文化课读物,社团可以给与相应的建议,希望对他们的能力和特长方面有所裨益。再者,增强他们的抗压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骨干的身心都有着健康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多方面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以最好最快的办法解除他们心中的抑郁。最后,法制和效益观念、竞争和创新意识也是要重点加强培养的,这可以为他们成为21世界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5实行考核评价机制

鼓励约束机制,严格学生骨干队伍的监督,科学的考察制度,是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的不二法则。学生干部工作在学校的各级党、团组织都有相应的记录,同时每年会对各级的学生骨干进行考查评价。学习成绩、政治表现、工作成效、突出表现等都会纳入考察评价,最终结果会向其所在的党、团组织和辅导员、班主任进行报告,同时记载在其工作档案中。而这些记录对该学生干部的评选先进个人、推优入党以及就业推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也是对其工作的奖励。

总之,当代的大学生是我国国家稳定、繁荣和发展的保障,时代对他们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思想政治上坚定,同时业务上专业知识扎实,有创造性,有团队合作精神。学生骨干扎根在广大学生中,他们的言行将对其它同学产生极微妙的影响。做好学生骨干的培养工作能够使学生骨干顺利成为合格人才,可由他们起模范带头作用,来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仰飞, 魏萍, 等.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J].江苏高教, 2004 (3) .

篇9:大学生骨干理论素质培养探析

摘 要:高校学生骨干队伍的建设,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渠道,积极探索、构建有效的学生骨干培训体系,通过培训一支能力过硬素质优秀的骨干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既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发展的客观需要。

关键词:高校学生;学生骨干;培训体系

高校学生骨干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骨干力量,是高校很多工作顺利开展的引领者、推动者。高等学校快速扩张,师资力量补充不足和办学经费增长有限的情况下,高校学生骨干的角色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培养学生骨干站在学校发展、同学成长的整体格局中,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投身学校的改革发展,质量建设,真正成为学校管理部门的得力助手,未来国家的战略储备人才。

1.大学生骨干理论素质现状

资料显示广大学生骨干,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度评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制度、社会制度也给予了肯定。97.1%的被访学生骨干认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最终能实现人民共同富裕;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包融人们多元化的价值观占84.3%;认为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的民主优势占96.4%;认为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比西方的两党制、多党制更适合中国的国情占95.7%。认为我们的社会机会相对均等,基本公平占70.4%。“211工程”的重点院校的学生骨干要比普通学校的学生骨干政治参与的形式要多,他们拥有更多的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并拥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政治思想理论,实践自己的政治抱负;学校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学生骨干要比学校位于内地欠发达地区的学生骨干拥有更多机会和采用更多形式来参与政治。鉴于此,国家应该从大局考虑,将学生骨干的培养资源多向欠发达地区和非重点院校倾斜。

2.大学生骨干培养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骨干理论素质培养通常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契机,各高校不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大学生骨干理论素质培养的覆盖面,但是在培训规模与培训质量之间就会形成一定的矛盾,一些院校出现了重规模轻质量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在实行普遍培养的同时,必须加大重点对象的培训力度,提高骨干分子的理论素质,通过骨干分子的不断提高,带动影响周围的人。在扩大培训规模的同时,若不进行培训结构的优化,必然会影响普遍培养的效果,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重点培养的效果。要真正提高大学生骨干的德育素质、理想道德情操和组织工作能力,就必须坚持培训的长期性和持续性,建立必要的长效机制,结合现实需要以使培训成为常态。目前,各高校较多地采用集中培训的模式,以短期培训为主,长期培训的制度尚未健全,长效考核机制与晋级制度尚未建立或不完善。往往是根据国家或上级的需要,组织临时培训走过场,没有真正意识到长期培训的意义所在,大学生骨干理论素质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工程,只有常抓不懈,才能真正看到效果,实现最初的培养目标。

3.高校学生骨干培训体系的构建

3.1培训需求分析

学生骨干的培训应该是有目的进行,因此,培训前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根据需求来指导培训计划的制定,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不会单纯地为培训而培训。培训需求分析从组织(如学生会、班级、党支部等)、工作、个人三个方面进行。组织分析指确定组织范围内的培训需求,以保证培训计划符合组织的整体目标和要求。具体是指对组织的组织结构、组织目标及组织优劣等加以分析,从而估计出学生骨干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培训。工作分析指学生骨干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个人分析是将学生骨干现有的水平与未来对学生骨干能力的要求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距。培训需求的调查方法通常有:问卷调查法:向需要进行培训的学生骨干发出培训需求问卷,让学生骨干结合自己的工作任务和个人发展提出培训需求;召开会议法:对不同组织的骨干进行开会,将骨干提出的需求进行归类总结,确定需要培训的内容。

3.2培训课程设计

在整个培训体系中,培训课程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根据本文作者在我校学生骨干中所做的培训需求调查发现,尽管在调查中对培训的需求有很多,但归类来看,培训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知识类的培训通常针对各级组织的新骨干,因为知识类的培训通常是让骨干了解自己从事目前这份工作需要储备哪些知识,了解具体岗位的内容为主,这些知识也包含常识类的知识,例如:管理常识、学校文化、哲学常识等。技能类的培训通常要求学生骨干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的应对处理,提高处理各类事件的能力。例如:某学生组织在活动中出现了意外伤害事件,那么该组织的学生骨干能够迅速的做出处理此类事件的决定,首先通知校医院,同时联系辅导员、学生管理部门和保卫部门。素质类的培训属于较高层次的培训,此类培训通常是为了开发优秀学生骨干的潜能,通常安排在高年级学生中,因为这部分骨干已经熟悉学校的各项流程,并且有着丰富的经历。一般来说,高层次的学生骨干(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各部部长)主要偏向于知识培训与素质培训,而一般学生骨干(各部门干事)则倾向于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但它最终是由培训者的能力与预期的职能之间的差异所决定的。

4.结束语

高校学生骨干队伍的建设,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渠道,积极探索、构建有效的学生骨干培训体系,通过培训一支能力过硬素质优秀的骨干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既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发展的客观需要。近年来,我国对高校学生干部十分重视,学生干部培训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本文主要剖析了大学生骨干培训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一系列问题需要的优化策略,从而达到提供高校大学生骨干培训的效率这一目的。

参考文献:

[1]陶柳青.论高校学生干部培训体系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3

篇10:大学生骨干培养实施细则

为加强集团及子公司各级骨干员工的培养及储备,激励员工持续提升个人管理素质与工作技能,有效推动人才梯队建设,营造集团人才发展的良性竞争氛围,特制订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集团计划三年的时间,以“骨干员工培养计划”为先行机制,并逐步实施“中坚人才建设计划”和“核心团队管理计划”等管理机制,实现建立清晰、规范的人才梯队管理及人才储备继任体系,确保集团管理人才、专业人才等的高效供给。

二、培养原则

骨干员工培养计划遵循 “统一规划”、“分级培养”、“动态管理”的原则,实行集团统一编制指导文件、明确各级职责、优化人才梯队动态管理等,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及培养制度,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规划及能力开发机会。

三、骨干员工评定

集团骨干员工的评定主要是针对全集团内各基层岗位的表现优秀、有培养潜力及富有上进心的员工,具体评定要求如下:

1、基本要求:

(1)集团内工龄六个月以上,专科以上学历;

(2)诚信积极、有责任心,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操守;

(3)认同并忠诚于集团企业文化;

(4)执行力强,高效完成各项任务,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5)月度或季度绩效考核的业绩表现优秀。

2、选拔流程:

(1)由集团管理中心组织成立评选委员会,于每年三月份组织集团各公司及部门进行选拔,以员工自荐和部门领导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实施;

(2)骨干员工的年度评选的比例:职员岗位按30%,工人岗位为10%,同时上年度的骨干员工也应参加评选且重新当选可不含此指标之内;

(3)评选步骤采取员工自荐或推荐——评选名单与事迹公示——组织评选委员会评选——结果公示与意见收集——集团董事长审批;

(4)骨干员工的日常事务管理工作由集团管理中心负责,并按培养阶段进行考核,优胜劣汰,进行循环管理。

四、培养方式:

集团骨干员工的培养采取“四一”培养方式,即骨干员工每季度“一对一提升指导”、“一次工作提案”、“一次集中培训”以及 “一次总裁座谈”等;

(1)所谓“一对一提升指导”是指每位骨干员工在当年度均由集团管理中心指定包括部长、总监或副总等作为骨干员工一对一的指导老师,指导其职业发展及工作晋升等;

(2)所谓“一次工作提案”是指每位骨干员工担负着企业发展的基层意见调研或创新提炼的重任,每季度根据岗位或企业实际编写一份工作提案报告交集团管理中心;

(3)所谓“一次集中培训”是指每季度由集团人力资源中心邀请集团管理或外部专家给予全体骨干员工不少于2天的培训;

(4)所谓“一次总裁座谈”是指每季度由集团管理中心组织全体骨干员工与集团总裁进行一次座谈会,可直接与总裁探讨企业发展或经营管理的各种问题,以展示自己的才华。

(5)骨干员工所在部门的负责人及所在公司的负责人,对骨干员工的培养管理负有非常重要的责任,其部门或公司骨干员工的比例将作为评定相关负责人工作业绩的主要方面。

(6)骨干员工的培养会根据其发展的实际采取集团范围或者子公司内与其他同事轮换岗位的方式,以丰富其知识和技能;同时安排其参与集团或子公司的重要项目,提升其工作技能。

五、管理办法

(1)首次评选为骨干员工的为“准骨干员工”,考察期为三个月,考察期内符合各项要求,自动晋升为“骨干员工”,期限为九个月;

(2)以后年份连续被评选的骨干员工,第二年为“一星骨干”、第三年为“二星骨干”等依次类推,任何一年落选的,次年重新进行评选的个人资质重新自“准骨干员工”开始晋级;

(3)为保障骨干员工调研工作需要及增强骨干员工的激励作用,对“骨干员工”、“一星骨干”、“二星骨干”等荣誉员工给予每月200元、300元、400元等补贴;

(4)集团人力资源中心于每年2月1日与3月1日前组织一次集团人才盘点专题会,根据岗位要求的业绩指标、工作态度、日常沟通、执行力等要素对人员进行梳理,对骨干员工提出建设意见;

(5)集团管理中心负责骨干员工的评定以及每季度实施督查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骨干员工随时提交评选委员会进行表决意见,并提交集团总裁审批执行。

六、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其暂行。

集团

上一篇:智海王潮婚庆事业部11101下一篇:慈爱而严厉的刘老师初三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