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教学计划设计

2024-04-19

井教学计划设计(精选9篇)

篇1:井教学计划设计

邵伯中心小学 孙献珠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抓住总起句展开具体叙述的方法。

4、懂得“正是由于前人的辛勤劳动,才给后人带来甜美和欢乐”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掌握水井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他们用自己的劳动,给后人带来多少甜美和欢乐呀!”

教学准备:古井的图片、自制文字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基础性诊断练习。

(一)导入新课,揭题。

当今的社会人们生活用自来水非常方便,一口井也许很多人都看不上眼,但是作者对他家后院菜园里的水井却有着特别的感情,今天我们学习课文《井》。

(二)初步练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古老 记载 繁星 竟然 滋味 倒映

2、检查自学效果。

(1) 认读生字。

(2) 交流词语意思。

(3) 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相机知道。

3、书写生字和习题3中的词语。

二、发展性诊断练习。

1、练读课文思考:(1)这口水井在哪里?(2)这口水井有哪些特点?(3)作者由水井想到了什么?

2、讨论问题(1)。

“在菜园里”说明了什么?哪些词反映了作者对古井的深厚感情?在此基础上练习背诵第一段。

3、画出2--4段每一段的总起句。重点指导学井水“很清”这段。过程:

(1) 读相关内容思考: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来表现水很清的特点的?

(2) 作者怎样叙写这件事的?

(3)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运用扶、放学习水“很甜”“很凉”两部分。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这清清的甜甜的井水养育了几代人,作者由此想到了什么?(出示:他们用自己的劳动,给后代人带来多少甜美和欢乐呀!)

2、学生联系前几个自然段分组讨论理解上述句子的意思。

3、交流;指导朗读;背诵。

四、自主性学习诊断。

1、学习2、3、4段总分的叙述方法。

2、学生练习写一段话。如:今天的天气很热……

五、共同小结。

板书设计:

22 井(古老)

井水 甜

掘井人 给人们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井》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篇2:井教学计划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其创作简况;

2、理解诗句的丰富含义;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诗歌;

2、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井”的象征意义,学习其不事喧哗、甘于寂寞、默默承受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丰富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井”的象征意义,学习“井”的内在精神品质。

三、教学媒体: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有一句话说得是“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一方面是说柳永的词作流传之广,另一方面也道出了“井”对当时人们的重要性。古代没有自来水,大部分的生活用水都是井水,因此有井台处便是人们的聚居之处,古代的井邑就是我们今天的村落。“李以苦存,井以甘竭”,井总是默默地承受人们的汲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倾听一下井的诉说。(二)、简介作家作品

杜运燮(1918—2002),福建古田人,生于马来西亚,20世纪30年代回国。“九叶诗派”成员之一(还有穆旦、陈敬容、郑敏、辛迪等)。有诗集《诗四十首》《南音集》《晚稻集》《杜运燮六十年诗选》诗文合集《海城路上的求索》等。

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之一,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诵读诗歌

1.学生自由诵读,体会朗读时应把握的感情。注意瞥(piē)见

屏(bǐng)弃

洗涤(dí)

虔(qián)诚等词读音,排除文字障碍。

2.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同学提出诵读建议,老师予以指导。(明确)语调应适当平静,节奏应适当舒缓。

3.学生齐读诗歌。

(四)、整体感知

1.(提问)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谁?除去抒情主人公还塑造了哪些形象?(明确)抒情主人公——井——“我”,除去“我”还塑造了“你们”(汲水者)这一形象。

2.给诗歌划分层次(1)“井”周边的环境。(一个“静默”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井”的世界原本是完整、和谐的,而这一切终究由“你们”的出现而打破)

(2~6)井和汲水者的对话。

(7)深入刻画“井”的精神品质。3.体会“你们只汲取我的表面”,“你们也只能扰乱我的表面”中“只”“只能”的妙处?

(明确)写出来“井”的高度自信。4.“井”的自信来源自哪?(明确)来自黑暗的地层。

(五)、问题探究

1.引导学生讨论“井”“你们”“黑暗的地层”“垃圾”的象征意义?

2.联系背景(课文并没有直接给出本诗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注意第3页右下角的诗歌创作时间1944年),1944年正值抗日战争的尾声阶段,此时日本帝国主义秋后之蝗,失败已成必然。

3.学生再次讨论上述“意象”的象征意义。

(明确)井——象征的是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象征着一种坚韧、高洁的品格。

你们——象征的是日本侵略者(由1944年这个背景,以及第二节中你们在“饥渴的时候,离开温暖,前来淘汲,满面的烦忧可以推出)

黑暗的地层——社会最底层的民众

垃圾——侵略者给我们神州大地留下的创伤。

4.讨论,这首诗在当时所能起的作用。

(明确)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这首诗无疑会起到一定的鼓舞人心的作用,鼓励大家众志成城,同仇敌忾,顽强地去应对民族的苦难。(六)、教后反思

这首诗歌难点是对诗句含义的理解,最集中的体现在对诗句“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的内涵的理解上。

篇3:现代诗《井》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诗歌部分”共计五个单元,《井》处在“生命的律动”这个起始单元,与之相配合的单元知识是“走进诗的世界”。问卷调查显示,刚刚“走进诗的世界”的学生一旦大量接触中国现当代诗歌的经典,真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手忙脚乱:无论是心理上或者知识储备上他们都显得准备不足。因为他们只懵懵懂懂只知皮毛地了解了一些关于中国现代诗歌的知识。而且部分教师自己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如杨匡汉先生的《中国新诗学》一类的学术专著,当然也只好求助于“教师用书”上那“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资料了。实践证明,任何不顾及学情的生搬硬套,在教学上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教学目标】

1.体会中国现代诗歌《井》的韵律和节奏;

2.领悟中国现代诗歌《井》奇特的思维方式;

3.获得赏析中国现代诗歌《井》的审美愉悦;

4.领悟中国现代诗歌《井》所包含的人格魅力的内涵。

【教学难点、重点】

1.借助对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特殊小节”的分析,领悟体现中国现代诗歌“内在律动”的奇特思维方式;

2.借助对“特别句子”的剖析,体味诗歌精妙绝伦、隽永醇厚的语言;

3.借助介绍“诱导效应和美感效应”这一中国现代诗歌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诗歌的美感来源。

【教学方法】诵读法替换法对比法质疑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中国现代诗歌的教学,总是要剖析文本,诵读它的诗句;由一个小节到全诗,总是要理清它的思路,咀嚼它精美绝伦、隽永醇厚的语言,体悟它所包孕的感情,总是要从中受到美好情操的熏陶,进而引起共鸣。《井》的教学就是如此。

一、诵读:把握全诗的韵律和节奏

师问:[复习“走进诗的世界”,要求学生复述单元知识要点,初步把握中国现代诗歌的定义(广义和狭义)、特征(外形上的分行,体现韵律节奏的押韵,发抒情感、表达哲理、描绘场景的精美、隽永的语言)。]同学们,你们诵读了《井》这首诗,请你们找找看,它是怎样押韵的?(学生可能一时找不到,即使找到了,答案也一定是五花八门,不一定全都符合标准答案,此时不要强求一律)

明确:《井》它的外在形式是比较自由的,但它仍然严格地按照“抱韵、换韵和交叉韵”的方式押了韵。全诗的“生命律动”就是通过押韵的形式体现出来的。

按语文教学的常规做法,在剖析文本之前,不外以诵读为先、为主,现代诗的教学当然也离不开去诵读诗歌的文本,进而把握其思路。如果说古典诗歌是以其对仗的工整、用典的巧妙和严格的押韵以及语言的含蓄取胜的话,那么,现代诗歌就只能凭借其意象的选择、诗歌的内在律动(押韵)和明白如话的语言夺人眼球。基于此,并参照课后“导读提示”的要求,教学《井》应该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把握好这首诗歌的内在节奏和韵律,并通过诵读来理清诗歌的思路。无论是集体读、个人读或是教师的范读、学生的仿读,都是为了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为把握诗歌的思路、体味诗歌的意味和韵味服务。我们知道,《井》这首诗的“生命律动”与前面郭沫若《天狗》“狂飙突进”式迥然有别,它是内敛的,“静默”的,虽然它的形式是比较自由的,但它是严格地按照“抱韵、换韵和交叉韵”的方式押了韵的(见教师用书p7,兹不赘述),表现出了一种坚忍不拔的品质。

二、静思:领悟全诗奇特的思维方式

师问:同学们,你们诵读《井》这首诗,发现没有:它有几个在韵律、节奏和结构上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特殊小节”,你们能够找出来吗?

明确:诵读《井》时,细心的学生会发现,第三小节和第六小节共有四处的停顿不合常规。分析好了这些“特殊小节”,就可以较好地把握全诗的韵律、节奏,进而领悟中国现代诗歌奇特的思维方式。

譬如“但我只好被摒弃于温暖/之外,满足于荒凉的寂寞:有孤独/才能保持永远澄澈的丰满”(三节)“但我将默默地承受一切,洗涤/它们”,“我将永远还是我自己(六节):静默……,……也苦笑几声”(七节)。

前三处属于切断句子的非常规的停顿,后面一处是借助标点符号(冒号)使结尾的那个小节独立成章。这里的第三小节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分析好了它,整个全诗就豁然贯通了。第三小节的“之外”之所以提行,是为了突出“人们”有温暖而我(井)没有,但人们在饥渴之时,便“满面烦忧”,“前来淘汲”,因而打破了“我完整和谐的世界”,使我感觉到了自己被荒废于寂寞的荒郊野岭和“被摒弃于温暖之外”,而我对如此险恶的环境并不像人们那样忧心忡忡而是对此感到满足。因为只有这样的孤独,才能使我保有永远的纯洁,永远充满生命的活力。至此,“井”的乐观、自信、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就被突出出来了。而且和上一小节对井的描绘连成一体:虽然平时“我是静默”(内心宁静),但并不妨碍我充满信心地对理想的追求(井口虽小,但水面有小草,还映出了飘着浮云的高远的天空,井的追求不可谓不高远)。与下一小节写人们的自私和悲观相衔接:人们只顾汲取我的水而不了解我的内心、我的追求,更不了解我的乐观自信和纯洁的内心世界。因为在我被人们汲取之后,我在“剩下冷寂的心灵深处”是对现实环境(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垃圾)的纯化(洗涤),以使我“保持永远澄澈的丰满”。而这种丰满是因为“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这样很自然地推出最后小节的我自己:洗涤旧物,沉淀杂物,保持清澈,不改初衷和追求,对命运的不公不逃避,对赞扬不兴奋,保持自己内心的宁静,不忮不求,做永远的自己,有坚定的信念和理想的追求,不卑不亢,豁达大度。当然几处非常规的停顿,只是为了强调诸如此类的内容而已。如此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剖析这里的诗歌节奏、韵律,得到的不仅仅是对现代诗歌特征的了解,而且可以借此深深地体味出现代诗歌这种节奏、韵律所产生的诗歌意味、韵味。

三、共鸣:引导学生获得阅读诗歌的审美愉悦

师问:同学们,除了通过诵读体味出现代诗歌这种节奏、韵律所产生的诗歌意味、韵味之外,还有别的方法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吗?请同学们说一说,好吗?

明确:通过体味诗歌精妙绝伦、隽永醇厚的语言,用增删比较法,分析“特别句子”就可殊途同归。

设计理念:一般地说,通过对于现代诗歌的学习,总是由体会美好的语言为桥梁,向往、通往美好的事物和坦途,使自己在思想感情、审美情操上得到提高,进入一种极高的境界。《井》的美美在其感情的深沉,感性的细腻。“就创作而言,从审美主体的需要来看,一首诗歌应该具有两个基本的效应:诱导效应和美感效应。”杨匡汉教授认为,所谓“诱导”,是指诗歌不能明白地说出生活和情感,它只能通过它所反映的生活和传达的情感去诱导读者体验、理解历史的和现实的生活。所谓“美感”是指成功的诗歌必须要调动起人们各种心理功能的和谐运动,产生一种美感愉悦。“无论是‘诱导’或者’‘美感’,都以陶冶人们高尚的心灵为艺术的目标”。而要引导学生获得阅读诗歌的审美愉悦,除了体味诗歌精妙绝伦、隽永醇厚的语言,分析“特别句子”,别无他法。

陈军老师认为,“读新诗,最终全都立足于‘特别句子’和‘时代句子’。”下面我们选几个《井》里的“特别句子”来剖析一番。如“你们可用垃圾来使我被遗弃”,如果去掉“可”和“来”,情形会怎样呢?不用“可”和“来”,是被动的承受,写出的是我的埋怨和悲观;用了“可”和“来”,是主动地要求,写出的是我的挑战和乐观,其韵味天壤之别。又如“你们也只能扰乱我的表面”,去掉“也”字,陈述的是客观事实,语气平淡,除此之外,没有言外之意;保持“也”字,陈述的是主观看法,语气强烈,含有充其量你们扰乱了我的表面,但对我的内心一点也没有损伤,反而是我笑对你们的扰乱,体现出井的乐观、自信、不畏艰难险阻的大无畏气概,韵外之致十分深厚。这样对“特别句子”的分析,既诵读了诗歌,又理清了思路,还体悟了美好的情感,当然,也得到了美的熏陶。

四、质疑:促进学生的思想飞跃

师问:基于中国现代诗歌的“当代视角”来审视《井》,除了我们已经获得的审美愉悦外,我们思想上是否能够相应地得到提高呢?也就是说,除了接受《井》一诗教材要求我们懂得的思想内容外,与时代同步,作为当代人,我们还有哪些新的认识呢?

明确:我们应该有基于当代人的当代视角。

设计理念:我们知道,虽然学生们学习的是现代人认识生活的现代诗歌,但应该“用当代眼光认识当代生活,用当代观点思考当代社会,用当代精神担当当代责任,用当代思维培育当代智慧”。杜运燮的《井》以“井”喻人,写出了一种不事喧哗、甘于寂寞、默默承受的生命形态,它的生命律动是内敛、“静默”的,表现了一种坚忍不拔的品质。这无疑是诗人所尊崇的一种人格。这首诗写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它无疑起到了一定的鼓舞人心的作用:鼓励大家众志成城、同仇敌忾,顽强乐观地应对民族的苦难。我们今天读这首诗,当然除了继承杜运燮所倡导的人格外,我们还可以读出:在艰难险阻面前,我们除了忍受,还需起而抗争,努力去改变恶劣的环境,创造美好的生活。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教学反思】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的“诗歌部分”,共计二十五首诗歌,五个单元知识的介绍。对于这些诗歌的教学,在常规的教学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就是所谓的优质课竞赛中诗歌的教学也不令人满意,教学现状堪忧。

据笔者调研的资料显示,教学中存在的较大问题主要是缺乏宏观视角、微观视角、当代视角、审美视角。具体地说,有以下六点:①诗歌阅读缺乏“整体性”,分析支离破碎,随意性大;②单元目标意识不强、单元任务没落实,只是在一课一课地“教教材”,而没有从宏观上、前后勾连地“用教材教”;③教学方法单一,以诵读法为主,虽然有教师范读、学生学读,个别读、集体读等形式,虽然辅之以声、光、电的多媒体,但方法仍老套,毫无新意;④体悟语言的任务被虚化,学生因为没有体会到诗歌精妙、隽永的语言魅力而缺失诗歌美好情操的熏陶的训练。⑤教材里的教学资源没有较好地利用,虽然运用了教材以外的资源,但舍近求远,白白地浪费了专家教授们可贵的心血;⑥诗歌解读缺乏“当代视角”,没能引导学生“初步学习用当代眼光认识当代生活,用当代观点思考当代社会,用当代精神担当当代责任,用当代思维培育当代智慧”。教师们据此设计出的教学方案也参差不齐,有些甚至还平庸得很,就是一些优质课的获奖的教学设计也不免瑕瑜互见。

篇4:现代诗《井》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诗歌部分”共计五个单元,《井》处在“生命的律动”这个起始单元,与之相配合的单元知识是“走进诗的世界”。问卷调查显示,刚刚“走进诗的世界”的学生一旦大量接触中国现当代诗歌的经典,真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手忙脚乱:无论是心理上或者知识储备上他们都显得准备不足。因为他们只懵懵懂懂只知皮毛地了解了一些关于中国现代诗歌的知识。而且部分教师自己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如杨匡汉先生的《中国新诗学》一类的学术专著,当然也只好求助于“教师用书”上那“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资料了。实践证明,任何不顾及学情的生搬硬套,在教学上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

【教学目标】

1.体会中国现代诗歌《井》的韵律和节奏;

2.领悟中国现代诗歌《井》奇特的思维方式;

3.获得赏析中国现代诗歌《井》的审美愉悦;

4.领悟中国现代诗歌《井》所包含的人格魅力的内涵。

【教学难点、重点】

1.借助对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特殊小节”的分析,领悟体现中国现代诗歌“内在律动”的奇特思维方式;

2.借助对“特别句子”的剖析,体味诗歌精妙绝伦、隽永醇厚的语言;

3.借助介绍“诱导效应和美感效应”这一中国现代诗歌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诗歌的美感来源。

【教学方法】诵读法 替换法 对比法 质疑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中国现代诗歌的教学,总是要剖析文本,诵读它的诗句;由一个小节到全诗,总是要理清它的思路,咀嚼它精美绝伦、隽永醇厚的语言,体悟它所包孕的感情,总是要从中受到美好情操的熏陶,进而引起共鸣。《井》的教学就是如此。

一、诵读:把握全诗的韵律和节奏

师问:[复习“走进诗的世界”,要求学生复述单元知识要点,初步把握中国现代诗歌的定义(广义和狭义)、特征(外形上的分行,体现韵律节奏的押韵,发抒情感、表达哲理、描绘场景的精美、隽永的语言)。]同学们,你们诵读了《井》这首诗,请你们找找看,它是怎样押韵的?(学生可能一时找不到,即使找到了,答案也一定是五花八门,不一定全都符合标准答案,此时不要强求一律)

明确:《井》它的外在形式是比较自由的,但它仍然严格地按照“抱韵、换韵和交叉韵”的方式押了韵。全诗的“生命律动”就是通过押韵的形式体现出来的。

按语文教学的常规做法,在剖析文本之前,不外以诵读为先、为主,现代诗的教学当然也离不开去诵读诗歌的文本,进而把握其思路。如果说古典诗歌是以其对仗的工整、用典的巧妙和严格的押韵以及语言的含蓄取胜的话,那么,现代诗歌就只能凭借其意象的选择、诗歌的内在律动(押韵)和明白如话的语言夺人眼球。基于此,并参照课后“导读提示”的要求,教学《井》应该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把握好这首诗歌的内在节奏和韵律,并通过诵读来理清诗歌的思路。无论是集体读、个人读或是教师的范读、学生的仿读,都是为了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为把握诗歌的思路、体味诗歌的意味和韵味服务。我们知道,《井》这首诗的“生命律动”与前面郭沫若《天狗》“狂飙突进”式迥然有别,它是内敛的,“静默”的,虽然它的形式是比较自由的,但它是严格地按照“抱韵、换韵和交叉韵”的方式押了韵的(见教师用书p7,兹不赘述),表现出了一种坚忍不拔的品质。

二、静思:领悟全诗奇特的思维方式

师问:同学们,你们诵读《井》这首诗,发现没有:它有几个在韵律、节奏和结构上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特殊小节”,你们能够找出来吗?

明确:诵读《井》时,细心的学生会发现,第三小节和第六小节共有四处的停顿不合常规。分析好了这些“特殊小节”,就可以较好地把握全诗的韵律、节奏,进而领悟中国现代诗歌奇特的思维方式 。

譬如“但我只好被摒弃于温暖/之外,满足于荒凉的寂寞:有孤独/才能保持永远澄澈的丰满”(三节)“但我将默默地承受一切,洗涤/它们”,“我将永远还是我自己(六节):静默……,……也苦笑几声”(七节)。

前三处属于切断句子的非常规的停顿,后面一处是借助标点符号(冒号)使结尾的那个小节独立成章。这里的第三小节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分析好了它,整个全诗就豁然贯通了。第三小节的“之外”之所以提行,是为了突出“人们”有温暖而我(井)没有,但人们在饥渴之时,便“满面烦忧”,“前来淘汲”,因而打破了“我完整和谐的世界”,使我感觉到了自己被荒废于寂寞的荒郊野岭和“被摒弃于温暖之外”,而我对如此险恶的环境并不像人们那样忧心忡忡而是对此感到满足。因为只有这样的孤独,才能使我保有永远的纯洁,永远充满生命的活力。至此,“井”的乐观、自信、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就被突出出来了。而且和上一小节对井的描绘连成一体:虽然平时“我是静默”(内心宁静),但并不妨碍我充满信心地对理想的追求(井口虽小,但水面有小草,还映出了飘着浮云的高远的天空,井的追求不可谓不高远)。与下一小节写人们的自私和悲观相衔接:人们只顾汲取我的水而不了解我的内心、我的追求,更不了解我的乐观自信和纯洁的内心世界。因为在我被人们汲取之后,我在“剩下冷寂的心灵深处”是对现实环境(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垃圾)的纯化(洗涤),以使我“保持永远澄澈的丰满”。而这种丰满是因为“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这样很自然地推出最后小节的我自己:洗涤旧物,沉淀杂物,保持清澈,不改初衷和追求,对命运的不公不逃避,对赞扬不兴奋,保持自己内心的宁静,不忮不求,做永远的自己,有坚定的信念和理想的追求,不卑不亢,豁达大度。当然几处非常规的停顿,只是为了强调诸如此类的内容而已。如此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剖析这里的诗歌节奏、韵律,得到的不仅仅是对现代诗歌特征的了解,而且可以借此深深地体味出现代诗歌这种节奏、韵律所产生的诗歌意味、韵味。

三、共鸣:引导学生获得阅读诗歌的审美愉悦

师问:同学们,除了通过诵读体味出现代诗歌这种节奏、韵律所产生的诗歌意味、韵味之外,还有别的方法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吗?请同学们说一说,好吗?

明确:通过体味诗歌精妙绝伦、隽永醇厚的语言,用增删比较法,分析“特别句子”就可殊途同归。

设计理念:一般地说,通过对于现代诗歌的学习,总是由体会美好的语言为桥梁,向往、通往美好的事物和坦途,使自己在思想感情、审美情操上得到提高,进入一种极高的境界。《井》的美美在其感情的深沉,感性的细腻。“就创作而言,从审美主体的需要来看,一首诗歌应该具有两个基本的效应:诱导效应和美感效应。”杨匡汉教授认为,所谓“诱导”,是指诗歌不能明白地说出生活和情感,它只能通过它所反映的生活和传达的情感去诱导读者体验、理解历史的和现实的生活。所谓“美感”是指成功的诗歌必须要调动起人们各种心理功能的和谐运动,产生一种美感愉悦。“无论是‘诱导或者‘美感,都以陶冶人们高尚的心灵为艺术的目标”。而要引导学生获得阅读诗歌的审美愉悦,除了体味诗歌精妙绝伦、隽永醇厚的语言,分析“特别句子”,别无他法。

陈军老师认为,“读新诗,最终全都立足于‘特别句子和‘时代句子。”下面我们选几个《井》里的“特别句子”来剖析一番。如“你们可用垃圾来使我被遗弃”,如果去掉“可”和“来”,情形会怎样呢?不用“可”和“来”,是被动的承受,写出的是我的埋怨和悲观;用了“可”和“来”,是主动地要求,写出的是我的挑战和乐观,其韵味天壤之别。又如“你们也只能扰乱我的表面”,去掉“也”字,陈述的是客观事实,语气平淡,除此之外,没有言外之意;保持“也”字,陈述的是主观看法,语气强烈,含有充其量你们扰乱了我的表面,但对我的内心一点也没有损伤,反而是我笑对你们的扰乱,体现出井的乐观、自信、不畏艰难险阻的大无畏气概,韵外之致十分深厚。这样对“特别句子”的分析,既诵读了诗歌,又理清了思路,还体悟了美好的情感,当然,也得到了美的熏陶。

四、质疑:促进学生的思想飞跃

师问:基于中国现代诗歌的“ 当代视角”来审视《井》,除了我们已经获得的审美愉悦外,我们思想上是否能够相应地得到提高呢?也就是说,除了接受《井》一诗教材要求我们懂得的思想内容外,与时代同步,作为当代人,我们还有哪些新的认识呢?

明确:我们应该有基于当代人的当代视角。

设计理念:我们知道,虽然学生们学习的是现代人认识生活的现代诗歌,但应该“用当代眼光认识当代生活,用当代观点思考当代社会,用当代精神担当当代责任,用当代思维培育当代智慧”。杜运燮的《井》以“井”喻人,写出了一种不事喧哗、甘于寂寞、默默承受的生命形态,它的生命律动是内敛、“静默”的,表现了一种坚忍不拔的品质。这无疑是诗人所尊崇的一种人格。这首诗写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它无疑起到了一定的鼓舞人心的作用:鼓励大家众志成城、同仇敌忾,顽强乐观地应对民族的苦难。我们今天读这首诗,当然除了继承杜运燮所倡导的人格外,我们还可以读出:在艰难险阻面前,我们除了忍受,还需起而抗争,努力去改变恶劣的环境,创造美好的生活。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教学反思】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的“诗歌部分”,共计二十五首诗歌,五个单元知识的介绍。对于这些诗歌的教学,在常规的教学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就是所谓的优质课竞赛中诗歌的教学也不令人满意,教学现状堪忧。

据笔者调研的资料显示,教学中存在的较大问题主要是缺乏宏观视角、微观视角、当代视角、审美视角。具体地说,有以下六点:①诗歌阅读缺乏“整体性”,分析支离破碎,随意性大;②单元目标意识不强、单元任务没落实,只是在一课一课地“教教材”,而没有从宏观上、前后勾连地“用教材教”;③教学方法单一,以诵读法为主,虽然有教师范读、学生学读,个别读、集体读等形式,虽然辅之以声、光、电的多媒体,但方法仍老套,毫无新意;④体悟语言的任务被虚化,学生因为没有体会到诗歌精妙、隽永的语言魅力而缺失诗歌美好情操的熏陶的训练。⑤教材里的教学资源没有较好地利用,虽然运用了教材以外的资源,但舍近求远,白白地浪费了专家教授们可贵的心血;⑥诗歌解读缺乏“当代视角”,没能引导学生“初步学习用当代眼光认识当代生活,用当代观点思考当代社会,用当代精神担当当代责任,用当代思维培育当代智慧”。教师们据此设计出的教学方案也参差不齐,有些甚至还平庸得很,就是一些优质课的获奖的教学设计也不免瑕瑜互见。

笔者在校教科室从事校刊编辑、负责修改教师的教研论文、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等工作,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情况比较了解,也参加了一些教师的赛课活动,由于是“旁观者清”的缘故,看问题自认还比较客观。我的这个教学设计是有感于大多数教师的同类教学设计的不完善而作的,也难说有多完善,但至少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邹小千,教师,现居重庆。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诗歌教学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爱国与思乡为主题的,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余光中的《乡愁》,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外国诗两首》以及本文,这些诗的写作背景都和特定历史现实相关,其字里行间蕴含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情感。因此,正如名师王君所言,语文的语文味儿之一就是品读语言文字的丰富蕴含,从中去发现含蓄的文字后面隐含着人深刻而隽永的情感。

篇5:瑞恩的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举止上去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有意义的人生观,价值观 4.激励学生超越自我,实现梦想 学情分析:

六一班有学生41人,大多学生学习踏实,能主动预习,课堂上表现活跃,有部分学生胆小,不善表达,还需引导鼓励。

1.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举止上去把握人物内在的精神品质 2.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责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井”,导入新课

媒体出示:井的图片,请看到过井的学生说说井的作用。)

2.出示课题——瑞恩的井,齐读。

3.根据课题提问

归纳学生的问题:瑞恩是谁?瑞恩怎么会有一口井?这口井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边读边思考上面的问题。

2.出示并检查

正确朗读下列词语:

募捐 额外 爽快 奖励

水泵 登载 羞怯 设备

3.再次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那些事?

板书:学校募捐→瑞恩攒钱,捐助→瑞恩募集

三、合作学习

1.找出描写瑞恩言行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重点、难点:

2.如何看待给瑞恩以极大支持的妈妈。

瑞恩:有爱心,有梦想,有超人的毅力,恒心。(例子略)

四、探究学习

1、“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这句话有什么意义?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既是瑞恩决定攒钱的原因,也是瑞恩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的精神动力,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进一步表现了瑞思的真诚,无私,没有国界的爱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上句子,并抓住重点词语体会瑞恩的善良和爱心。

过渡:让我们一起跟随瑞恩去乌干达看看那口井吧!。

五、再读课文,深入体会

1.指名读课文11节。出示句子:汽车驶进一所小学,道路两旁站着5000多名儿童,他们兴奋地叫着:“瑞恩!瑞恩!”并且有节奏地拍着手。瑞恩羞怯(害羞、胆怯)地向他们挥手。

2.出示:“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说说乌干达人民为什么要在井上刻这句话?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1)指导学生联系第2节先理解“这个痛苦的社会”。(出示图片)

(2)再联系瑞恩的行动说说他给乌干达人民的帮助。

(3)体会这句话的含义。(瑞恩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这么多人,无私的爱影响了这么多人,爱,在这么多人之间传递,传递,以至资金积累越来越多,爱越来越厚重。)

4、补充资料:(出示)“瑞恩的井”基金会。

学生畅谈,交流看法,体会瑞恩父母的良苦用心。

六、回顾反思

1.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出示: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远在加拿大的瑞恩说?

篇6:井教学计划设计

《钻井与完井工程》课建小组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说明

《钻井与完井工程》工程设计是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设计——“石油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教授及指导学生进行并完成一口直井的钻井工程施工设计。

本课程总学时为2周学时。教材为周开吉、郝俊芳教授编写的《钻井工程设计》。

二、课程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明白钻井工程设计所包含的基本内容、设计的整体过程及各部分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加深对《钻井与完井工程》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了解石油工程相关课程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设计、计算和绘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编制设计文本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及利用已获取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通过自学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已学知识的能力。

本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口直井的钻井工程施工设计,掌握“教学内容”中所规定的各部分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会进行相关的设计计算;掌握有关工程手册的查阅方法。所完成的设计应包含教学内容中所规定的全部内容。学生最终应提交所设计井 “钻井设计”(注:指设计结果)及相应的“钻井工程设计说明”(注:指具体的设计计算过程)的合订文本。

三、教学内容

1、指导教师给每个学生下达一份一口直井的工程设计任务书。

2、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并完成下述设计:(1)井身结构设计(2)固井工程设计

可以只进行一层套管的套管强度设计,但该层套管必须是技术套管或油层套管(以后将称为“所选定套管层次”,相应的钻进井段称为“所选定井段”)。同时进行该层套管的水泥及注水泥设计(可以不进行泵压计算)。水泥及注水泥设计至少针对该层套管进行。

(3)钻柱设计:至少针对所选定井段进行设计。(4)钻机选择

(5)钻井液设计:至少针对所选定井段进行设计(可以不设计钻井液的具体配方)。(6)钻头、水力参数和钻井参数设计:至少针对进行了机械破碎参数设计的二只钻头进行设计。

(7)下部钻具组合设计:视需要进行设计,可以只进行类型选择。上述(2)-(7)项计算所选择的井段不得小于3000m。

四、对学生所提交设计文本的要求

1、学生所提交设计文本主要包含两个文本:(1)反映所设计井所有必要设计结果的“钻井设计”;(2)反映所设计井整过钻井工程设计计算过程的“钻井工程设计说明”。

2、“钻井设计”文本格式及内容按指导教师的要求编写。所有数据应与“钻井工程设计说明”一致。

3、“钻井工程设计说明”应详细反映出所设计井整过钻井工程设计计算的过程,注意突出对设计方法选用、设计系数选取、设计因素考虑等的道理的阐述,并指明有关方法、系数、数据、公式等的出处或来源。公式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应给出其引用的完整形式,并说明式中各参数的含义及单位。文本内容应条理清楚、文理通顺。

4、设计文本抄写应字迹工整、图表清晰美观,文本中图、表、公式等应分别统一编号。

5、推荐的设计文本格式见附件:“钻井工程设计文本推荐格式”。

五、学生成绩考核与评定的推荐方法

1、本课程设计学生的最终成绩建议由三部分构成:提交的设计文本成绩、平时成绩、设计结束时的综合考核成绩。建议各部分成绩在最终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为:60%、20%、20%。

2、设计结束后,综合考核方式由指导教师小组商定。

六、教学组织

l、本课程以学生自学、教师指导和答疑方式为主。教师可视需要进行少量必要的课堂讲课。

2、按每名教师指导20~30名学生的数量配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具有讲师或讲师以上的职称(或相当职称)。

3、在本课程设计开始时教师将设计任务书、本教学大纲及设计文本的三个封面(见附件)发给学生。

4、指导教师应使每个学生的设计任务书均有所差别,从而使每个学生的设计结果均有所差别。

七、参考书籍

(1)刘希圣.钻井工艺原理(上、中、下).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黄汉仁,杨坤鹏,罗平亚.泥浆工艺原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篇7:水源井工程设计的论文

1工程概况

某区域内的农业配套设施比较薄弱,区内大部分的农田灌溉还以自然降水为主,农田产量受自然因素影响比较严重,如遇降水较少的年份,农田产量就会大大缩减。同时,部分可灌溉农田的水利用率也比较低,造成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增加了地区水资源的匮乏程度。该项目计划开发高标准农田533.333hm2,涉及区内的主要灌溉设施为水源井工程。工程主要包括:新打水井40眼,改造旧水井5眼,配置潜水泵45套,修建机电房45座,铺设地下灌溉管路30km,架设高低压线路分别为11.6和2.5km。

篇8:井教学计划设计

井筒穿过的地层有第四系、上第三系、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第四系、上第三系砂层松散, 粘土层较厚, 粘土层厚度较大, 可塑性强, 膨胀量大。二叠系地层以泥岩、粉砂岩为主, 砂岩次之。

钻井直径Φ9.8m, 深度472m, 采用Φ6.0m超前钻和Φ9.8m一级扩孔钻进方案。采用AD130/1000型动力头钻机施工。

综合以上情况可知, 信湖煤矿风井钻井工程的特点是:粘土层进厚, 可塑性强, 膨胀量大, 造浆性强, 且有缩径风险, 钻进采用一扩成井, 切割面积大。因此合理选取洗井参数, 提高吸收效果是提高信湖钻井施工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下面就以信湖风井钻井工程为例, 介绍一下钻井洗井参数的计算方法。

二、反循环洗井原理

AD130/1000型动力头钻机采用外风管供风, 泥浆反循环洗井:泥浆从泥浆池流入井筒, 依靠钻杆内混合器中的混合气液形成的钻杆内外压力差为动力, 当泥浆通过钻头工作面冲洗钻屑, 并携带钻屑从钻杆排出至泥浆池, 形成洗井循环。

根据压力平衡原理可得出=+

经整理得

式中:h—泥浆液面高度;

hs—风管埋深;

hd—扬程;

rx—泥浆密度;

ry—三相混合液密度;

rz—二相混合液密度。

从上式可以看出, 当泥浆液面高度、扬程、泥浆密度一定时, 风管埋深是影响泥浆携带钻屑的能力和所需风量大小的一个决定因素。

而对于一定的风管埋深, 风量越大, 其膨胀功转化为泥浆的动能越大, 则泥浆循环量也越大。泥浆循环量人大小直接反应为所需风量的大小。当风量一定时, 风管埋深越大, 泥浆排渣能力越大。

综上所述, 影响洗井效果的主要参数有:泥浆循环量、风管埋深、风量和空压机的排气压力。

三、洗井参数设计计算

1. 泥浆冲洗量计算

(1) 泥浆冲洗量

式中:Q—泥浆冲洗量;

v—泥浆上返速度;

S—钻杆内通水面积, 0.1662m2

式中:v1—钻屑在泥浆中的临界速度;

v2—岩屑颗粒的上返速度;

式中:k1—系数, 3.8~5.0, 一般取上限;

r1—岩屑密度, 2.24g/cm3;

rx—泥浆密度, 1.2g/cm3;

d—岩屑直径;

式中:S0—钻头工作面面积;

k2—系数, 出浆口与回浆口泥浆密度之差, 小于0.03, 取0.02;

u—钻进速度。

经计算:当Φ6.0m超前钻进, 钻进速度0.5m/h时, 泥浆冲洗量为:1208 m3/h

当Φ9.8m扩孔钻进, 钻进速度0.5m/h时, 泥浆冲洗量为:1698 m3/h

(2) 所需泥浆冲洗量验算:

依据公式

式中:a—冲洗泥浆的允许含矸率0.04

经计算:Q=75.4×0.5/0.04=942.4m3/h<1698 m3/h, 满足要求。

2. 风量需求计算

(1) 压风需求量

式中:q—风浆比。

a—风管埋深系数 (AD130钻机为外风管, 风管埋深随钻进深度增加而增加, 正常钻进时风管埋深一般为100~150m, a=0.86~0.9) 。

经计算:

Φ6.0m超前钻时, 压风需求量V=37.8~38 m3/min

Φ9.8m扩孔钻时, 压风需求量V=53.1~53.4 m3/min

(2) 压风需求量验算:

依据提升单位×体×积泥浆所需风量

式中:K1—系数K1=2.17+0.016hs=2.426

Hs—压风管埋入深度hs=[ (P-△P) /rx]×10

P—空压机供风压力P=20kg/cm2△△

P—供风管路压力损失P=2kg/cm2

经计算V0=1.5837m3/m3

钻进时所需最大供风量分别为:

Φ6.0m超前钻时, 所需最大供风量V=31.88m3/min, 设计满足要求。

Φ9.8m扩孔钻时, 所需最大供风量V=44.80m3/min, 设计满足要求。

3. 风压计算:

(1) 开启风压

经计算, P=14~20 kg/cm2。

(2) 正常工作时风压

式中:rCM—泥浆与空气混合后的密度, 取0.858g/cm3。

经计算, P=15~21 kg/cm2。

故选用3台空压机, 供风压力为21kg/cm2, 供风量为20 m3/min。总供风量3×20=60m3/min。供风其富余系数:K压=60/53.4=1.12。

四、沉淀净化系统设计

1. 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1) 细粒岩屑在泥浆中的沉淀速度

式中:d—岩屑最小颗粒直径d=0.025cm

r1—岩屑的密度P1=2.24g/cm3

rx—泥浆的密度P=1.20g/cm3

η—泥浆粘度η=0.21泊

g—重力加速度g=981cm/s2

经计算, W=0.1265cm/s

(2) 泥浆在沉淀池中的流速

式中:Q—泥浆循环量, 1700m3/h;

H—沉淀池平均深度, 1.2m;

B—沉淀池宽度, 8m。

经计算, W1=4.92cm/s

(3) 沉淀池长度

取沉淀池的有效长度为60m, 其余量系数K2为60/46.67=1.28。

因此, 沉淀池的规格为长L=60m, 均深H=1.2m, 宽B=8m。

五、程实际应用情况

信湖煤矿风井在钻井法施工过程中, 安装了3台GR200-20型空压机, 最大风压200bar, 额定风量20 m3/min。开孔时采用压气正循环洗井, 在正常钻进过程中, 采用压气反循环洗井, 风管埋深控制在100~145m左右, 泥浆密度控制在1.1~1.2g/cm3, 实际钻进速度按0.3~0.5m/h控制。泥浆循环正常, 洗井效果良好。在施工中仅发生一次轻微缩径现象, 经扫孔处理后恢复正常。由此可见, 科学合理地制定钻井洗井参数, 并在实际施工中进行参数优化, 是钻井法施工的关键。本例设计也为加快信湖矿风井钻井法施工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摘要:文章分析了钻井法反循环洗井原理和影响洗井效果的主要因素。以信湖煤矿风井钻井工程为例, 设计计算了钻井过程洗井参数, 并对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钻井法,洗井参数,泥浆循环量

参考文献

[1]余力崔广心, 《特殊凿井》[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81.

[2]B.A.费迪尤金, 《钻井法凿井》[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80.

[3]王曼青, 《压气反循环洗井系统》[J].建井技术, 1981年04期.

[4]尹晓利高洪军殷亮, 大直径竖井钻井反循环洗井参数计算[J].矿山机械, 2009年21期.

篇9:深水救援井设计

关键词:深水 救援井 设计 流程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c)-0066-01

在钻井过程中,如果发生井喷事故,当采用常规压井方法如钻具循环法、硬顶法、强行起下钻等都无法成功压井时,救援井将被当做最后一个恢复对失控井控制的手段。目前,在救援井设计方面,国内外并没有相关明确的标准可参照,深水井实施救援井作业的数量比较少。结合我国南海深水钻井的需要,系统开展了深水救援井设计方法研究,为我国南海深水救援井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

1 深水救援井设计方法与流程

在深水钻井作业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井喷失控事故则必须恢复对油气井的控制,所做的工作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组建事故处理小组,收集调查事故井情况;第二阶段:事故井的辨识与评估;第三阶段:救援井详细计划;第四阶段:实施救援井和控制失控井;第五阶段:恢复作业。救援井设计包含在以上的第一到第三阶段,主要考虑的内容包括:选择压井点、救援井井位选择、定向井计划、井身结构设计、压井程序、地面设备要求、所需的救援井数量、弃井、其他设计。

救援井设计包含在以上的第一到第三阶段,主要考虑的内容包括:选择压井点、救援井井位选择、定向井计划、井身结构设计、压井程序、地面设备要求、所需的救援井数量、弃井、其他设计、救援井作业程序、风险分析和应对措施等。

1.1 选择压井点

压井点的选择通常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事故井套管及井口状况,喷出流道及管柱性能,喷出物及压井液性能,压井点地层可钻性,定向限制及控制,地面及特殊设备,风险分析及成功可能性。

1.2 选择井位

选择救援井井位时应主要考虑问题包括:保险和规定要求地面、海床灾害和障碍、硫化氢含量、海况条件(季风、流、浪及海冰)、热辐射及羽毛状气流、浅层气及海洋生物分布、地质灾害、定向井和测斜考虑、平台类型等。其要求为,宜使井眼轨迹简单且便于施工,应便于钻井装置就位、供应船停靠及避开海底设施,宜位于事故井井位调查区域内,应位于事故井上风、上流处,且满足安全作业要求。

1.3 救援井与事故井连通方案

救援井与事故井的连通核心问题包括连通方法和连通工具选择。

就连通方法来说,救援井与事故井主要的连通方法包括钻至套管鞋附近地层、射孔连通和钻穿套管连通等。具体实施方法是钻头直接钻入,使用酸或水挤注,水力压裂,使用射孔枪或炸药,侧钻等。

1.4 定向井计划

确定了压井点、救援井井位、连通方案后可进行定向井计划,需要考虑造斜点、造斜率、降斜率、井眼尺寸、地层可钻性、套管探测、测量准确性等。上部井眼尺寸大,采用较小的造斜率。全井在满足中靶的前提下尽量使用较小的狗腿度,减少方位的调整,在上部井段提前造斜,为下部提供调整的空间。

1.5 井身结构设计

需要结合事故井的压力预测结果以及实施结果,分析井喷原因和事故井造成地层压力变化的情况,考虑合理的作业窗口,油气层位置,井眼情况,平台设备能力等确定各层套管的下深,并确认井眼尺寸。导管和表层套管尺寸参考事故井。考虑压井的需要和作业的安全,通常推荐采用8~1/2 in井眼实现连通,为避免提前连通,连通前的一层套管鞋处事故井与救援井井眼轨迹误差椭圆边缘最短距离不小于10 m,应预留一层套管作为备用方案,以应对钻达压井点之前井段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

1.6 压井设计

根据已实施救援井的汇总,其压井方法通常包括五种:

(1)以高泵速的动态压井方式向地层泵入轻比重流体(一般为海水),首先通过大排量对井底产生的循环摩阻和液柱压力平衡地层压力;再泵入压井泥浆顶替海水转为静态压井过程,最终以水泥弃井。

(2)以高泵速的动态压井方式向地层泵入轻比重流体(一般为海水),直接转为水泥浆弃井。

(3)根据设计计算好的排量泵入加重压井液(泥浆或者是盐水),地层压力控制主要由逐步增大的质量流来平衡,而不是靠摩阻压耗;之后泵入水泥浆弃井。

(4)根据设计计算好的排量向事故井中泵入与喷出流体起化学作用的压井液,地层压力通过增加的质量流和高流速摩阻压耗来控制,之后泵入水泥浆弃井。

(5)以计算好的排量向事故井眼中泵入两种能够互相发生化学反应的压井液(油类和水,硅酸钠,水泥,聚合物和催化剂),一种压井液通过环空泵入,另一种通过钻具泵入,之后泵入水泥浆。

1.7 弃井

救援井与事故井成功连通并压井后,需要对事故井进行弃井作业。若事故井具备压井后重入的条件,则重新安装事故井的井口,从事故井介入进行弃井,根据事故井的套管完整性情况,还应建立井筒与地层的有效封隔。

1.8 其他设计

其他设计主要包括救援井套管和固井计划、钻具组合设计、钻头选择、泥浆和钻井液计划、测井计划等。这些与常规深水定向井设计并无明显差异。

2 结语

考虑事故井套管及井口状况、喷出流到及管柱性能、喷出物及压井液性能、压井点地层特征、定向井限制、地面及特殊设备和风险分析及成功可能性,成功设置压井点,即连通目标位置。另外,救援井与事故井的连通是成功控制井喷的关键,成功选取连通工具盒连通方法对救援井的设计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魏超南,陈国明.“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井喷事故剖析与对策探讨[J].钻采工艺,2012,35(5):18-21.

上一篇:市环保局总结下一篇: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实习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