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2024-04-15

18年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精选7篇)

篇1:18年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记忆口诀

首诊负责很重要,会诊、抢救不能忘。

注解:首诊负责制度、会诊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一报告,二管理,三查、分级和讨论。

注解:一报告:危急值报告制度。

二管理:病历管理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三查:三级查房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三分级:分级护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三讨论: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值班、交班要遵守,准入、审核要把关。

注解:值班和交接班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篇2:18年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一、填空题(每空2分 共44分)

1、凡住院死亡病例,必须在死亡后__7天____ 内进行讨论,特殊病例应及时组织讨论。

2、分级护理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_患者病情 和(或)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由医生以医嘱形式下达护理等级,护士按照不同的护理等级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

3、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处方量仅限于___1_天用量,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征,并及时补充完成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4、手术安全检查是指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护士,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 患者离开手术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5、医疗机构三级医师治疗体系包括 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

6、新入院患者,24小时内应有主治医师查房记录,72小时内有1次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查房。

7、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申请备血量在800-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科批准,方可备血。

8、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划分成非限制使用和 限制使用、特殊使用三级。

二、选择题(包括单选、多选题,每题1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共20分)

1、关于“首诊负责制”正确的做法有()

A.如不属本科疾病或同时存在其他专科疾病时请求会诊,除参加会诊的专科同意外,首诊医师应负责对病员继续进行处理。

B.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首先抢救,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由科主任或高级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和推诿抢救。

C.首诊医师应对所接诊的病员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做好病历记录。

D.接到首诊科室的急会诊通知后,10分钟内到达现场。

2、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应做到()

A.对提出的诊断、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详细分析。B.制定治疗方案和更改方案时要说明理由。C.对异常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对策。

D.对病情发展进行评估、判断,说明进一步采取的措施。

3、关于术前讨论正确的有()

A.经治医师应在讨论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讨论时报告病情。B.对手术指征、禁忌症进行讨论。C.制定手术方案和步骤。D.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提出防范措施。

4、急危重病人抢救时正确的做法有()

A.重大抢救事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医务科或医院领导,一起参加组织抢救。

B.医护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C.接到通知的医师,立即赶到现场参加抢救。D.接到通知的主任医师因家中有事,另派住院医师参加抢救。

5、关于“危重疑难病例讨论”说法错误的有()

A.入院2周以上诊断不明、疗效较差病例需讨论。

B.讨论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可组织医疗、护理、医技及药学等相关人员共同参加。C.讨论前主管医师将有关资料收集完备。

D.主管医师应作好书面记录,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

6、关于会诊哪些是错误的做法()A.因本科室工作忙,拒绝会诊请求。

B.签收会诊通知单24小时后仍未前往会诊。C.会诊时无申请会诊的医师陪同。

D.会诊申请单应由主治医师签字后送达被邀科室。

7、关于手术查对哪几项是错误的()A.手术室接病人时要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病案号。B.接病人时还要查对病人的诊断、手术名称、术前用药、术中备用的药品。

C.手术前手术医师、护士、麻醉师只核对了患者姓名。D.标本标签上写清楚患者姓名即可。

8、关于病历书写哪项是正确的()A.轮转医师无需写大病历。

B.轮转医师书写的病历,带教医师应在36小时内审查修改签名。

C.因病人昏迷和监护人无法确定有无过敏史时填写“XXX原因未提供过敏史”。D.实习、轮转、无执业资格的医师可不签名。

9、对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急会诊,应邀科室应该在 分钟内到位。()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30分钟

10、不是“术前讨论制度”的内容是()A、术前应对诊断、治疗、检查结果分析、术前准备、手术适应症、禁忌症进行梳理讨论。B、是防止疏漏,预防差错发生,保证手术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C、除手术及麻醉相关人员参加外,必要时可请其他科室、外院专家参加,特殊病例,院领导参加。

D、讨论时由经治医师脱稿简明介绍病史及诊疗经过。

11、手术记录应当在术后()内完成。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三天

12、关于各级医师的手术范围及审批权限不正确的是()

A、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一、二类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三类手术

B、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一类手术

C、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一、二、三类手术,在上级医师参与指导下开展四类手术 D、高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完成一、二、三类手术,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四类手术

13、关于抗菌药物使用的权限,以下错误的是()A、住院医生处方权限为一线药物。

B、主治医师处方权限为一、二线药物。

C、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处方权限为一、二、三线药物。

D、住院医生、主治医生在值班或急诊时遇到严重感染的情况,可直接使用二、三线抗菌药物。

14、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医师每周查访至少()。A.1次 B.2次 C.3次 D.4次

15、对病重患者,病程记录至少要()记录一次。A.1天 B.2天 C.3天 D.4天

16、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 功能损害,属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级的()级事件。A、Ⅰ B、Ⅱ C、Ⅲ D、Ⅳ

17、非计划再次手术是指在()因各种原因导致患者需进行计 划外再次手术。

A.不同次手术期间 B.同一次手术期间 C.同一次住院期间 D.患者在院期间

18、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要求科室预开展或引进本院尚未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首先进行可行性论证,必须具有的条件是()

A、实用性 B、创新性 C、科学性 D、安全性

19、医师交接班内容包括()

A、新入院患者 B、危重患者 C、当日手术患者

D、病情发生变化患者和其他需要提醒值班医师注意观察的患者

20、关于“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哪项错误()A.主治医师请假期间可以无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B.主治医师不在时,可由副主任医师代理查房

C.科主任查房主要审查解决疑难病例、新入院病例、危重病例,决定重大手术及检查、治疗方案等

D.副主任以上医师查房时,要对提出的诊断进行详尽的分析,制定治疗方案和更改方案时要说明理由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8分)

1、一般情况下,择期手术的麻醉术前谈话和手术前谈话及签字可在手术当日或在手术室门前进行。(×)

2、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近亲属签字。(×)

3、为保证会诊质量,受邀科室应在规定时间内安排本科室住院医师参加会诊。(×)

4、按手术分级分类管理要求,非计划再次手术属特殊类型手术,再次手术的术者必须是高一级别技术职称医师或同级高年资医师或科主任进行。(√)

5、施行非计划再次手术后,科室应把该患者作为重点监管对象,严密观察其病情变化,同时高度警惕和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6、抢救室人、物应随时处于应急状态,保证急救药品“四定”、“三及时”,即定品种数量、定地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维修,及时检查、及时消毒、及时补充。(√)

7、一切抢救工作要做好记录,要及时、准确、清晰、扼要、完整,而且必须注明执行时间。(√)

8、患者病情变化或需要特殊检查治疗时,医生必须做到告知义务并签字。(√)

四、简答题(共28分)

1、临床医疗核心制度有哪18项?(18分)

答:

1、首诊医师负责制度。

10、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11、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2、分级护理制度。

4、会诊制度。

13、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5、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14、危急值报告制度。

6、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15、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7、术前讨论制度。

16、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7、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9、查对制度。

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2、某患儿,出生11个月,因“发烧、呕吐6天”收住某院儿科,既 往有“先天性心脏病”病史,出生4个月后经常发病,曾到外院及上 级医院住院治疗,效果不佳。入院后患儿口唇微发绀,咽充血,心率 118次/分,律齐、有力,心尖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杂音。入院诊断: 1.急性咽炎;2.急性胃炎;3.先天性心脏病;4.营养不良中度。入院 当天因无床而入监护室,予儿科Ⅰ级护理,心电监测、指脉氧监测、氧气吸入。第二天搬出监护室后改为儿科Ⅱ护理。拍胸片提示肺血增 多,心影增大。由于上级医师休假,经治医师对患儿病情变化缺乏观 察,发热原因未查明,伴呕吐症状应考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系 重度感染,患儿有先天性心脏病,体质较差,应予以重视。但整个病 程中未书面告知病情,未下病危通知,无持续的Ⅰ级护理。患儿于7 天后突发心衰,抢救无效后死亡。请分析该案例中,接诊医师违反了 哪些医疗核心制度?(10分)

答:

1、首诊医师负责制度。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4、病历书写规范制度

5、分级护理制度。

篇3:18年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关键词:检验科,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检验科工作的医学检验人员长期接触大量的有生物危险性的血液、体液等各种临床检验标本, 而这些血液标本是重要的潜在生物传染源[1], 它们都是病毒、细菌等多种病原体的传播载体, 这些具有极大生物危险的感染性致病因子, 在工作中稍有疏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2]。为了避免检验科工作人员工作中造成生物污染, 探讨检验科工作人员卫生安全防护的措施和漏洞, 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针对商丘市18家医疗机构检验科为调查对象, 进行突击检查、深入调查。

1.2 调查内容

检验科工作人员卫生安全防护制度情况, 检验科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情况, 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2 结果

2.1 18家医疗机构检验科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情况及合格率情况

见表1。

2.2 18家医疗机构检验科卫生安全防护制度管理情况

见表2。

3 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医疗机构检验科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情况较差, 防护服合格率为0, 而防护眼罩合格率为5.00%;鞋套使用率为16.66%;手套使用率为55.55%。综合分析, 医疗机构检验科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意识淡薄, 对合并生物污染无心理准备, 对卫生安全防护暴露处理方法、流程不掌握。机构检验科卫生安全防护制度准备情况较齐全, 但深入调查可以看出很多是流于形式, 卫生安全防护培训及记录较差, 合格率为27.77%, 充分说明了个人防护情况较差的原因。

笔者认为在医疗机构检验科卫生安全防护中应该认真学习国务院颁发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实验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消毒管理办法》等法规和文件[3]。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

上岗前进行安全规程的培训、有关潜在危险知识的培训、消毒知识及相应专业技能培训[4,5], 掌握预防暴露、识别危险因素以及暴露后的安全处理程序, 按照规范要求操作。严格要求工作人员自觉遵守科室的实验室安全制度、生物安全措施及相应的操作流程, 掌握检验科室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正确的操作步骤和要点, 防止差错和污染[2,3,4,5,6]。

总之, 检验科工作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非常重要, 是保证卫生人员健康的重要措施, 应加强制度化的管理、细致的培训, 全面掌握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严格按照检查规程操作, 可以避免和防止生物污染。

参考文献

[1]魏华.北京地区医务人员SARS感染的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8) :703-706.

[2]戴青梅, 刘素美, 李法云, 等.医务人员职业损伤状况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9) :69.

[3]童明庆.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J].临床检验杂志, 2003, 21 (3) :18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6.

[5]王艳.手卫生行为与医院感染的分析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20) :10.

篇4:18年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据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出口活猪检测项目覆盖疫病抗体、兽药残留、病原微生物检测等,实验室通过准确、科学、快捷的检测,为出口活猪监管放行提供技术性执法把关依据,实现了河源市供港澳活猪连续18年无质量安全事故。据悉,1~10月份,河源供港澳活猪15.6万头、货值4 480.8万美元,批次和货值继续领跑全国地级市。

据了解,该局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在人、财、物等多方面投入,促进实验室技术水平持續提升。该局综合实验室成立于1997年,2007年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CMAF)以及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CNAS)三项重要资质,是河源惟一一家通过“三合一”评审的检测实验室。2014年成为河源市专业镇农副产品检测平台。目前实验室配备了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致病菌快速检测仪等高新精密仪器20多台(套),相关的功能实验室环境达到生物安全二级标准,为检验检疫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进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篇5:18年基层医疗机构整顿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监管,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自2016年3月起,在全国开展为期1年的基层医疗机构集中整顿工作。根据《市2016年基层医疗机构集中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决定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基层医疗机构集中整顿工作,现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认真履行卫生行政部门的法定监管职责,全面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监管

体系和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基层医疗机构科学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工作范围及主要内容

对全县基层医疗机构(含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一级民营医院、医务室、诊所及门诊部)进行全面清理整顿,严格准入管理,规范执业行为,严抓消毒隔离,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和突出问题,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全面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和质量安全。

(一)全面清理整顿,依法加强监管

1.对基层医疗机构注册、审批、校验管理开展全面复核清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准入管理;同时,将基层医疗机构相关信息与“医疗机构注册联网系统”中的医疗机构信息进行比对,进

一步完善医疗机构注册联网信息数据,做到底数清楚、信息准确、动态管理。

2.根据基层医疗机构功能定位,结合人员、设备和技术水平,严格核定诊疗科目,明确执业范围。科室达不到标准要求的,注销相应诊疗科目;机构达不到基本标准的,依法暂停执业,责令限期整改,经整改仍不达标的,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3.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超范围执业、超范围开展技术项目(手术)、出租承包科室、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等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力度,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执业行为

1.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的监管,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加强基础管理规章制度建设。落实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健全医疗质量安全责任制。

2.建立和完善我县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指导与管

理,落实各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严格按照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开展诊疗活动。

3.医务人员(含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等)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规定开展执业活动。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机构中执业的医师,需注册多个执业范围的,应及时按规定办理。

4.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病历管理规定,健全完善门诊记录制度,确保门诊病人和诊疗情况的可追溯性。

5.遵照药品说明书使用药品,严格把握药品适应症、禁忌症等。及时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重点规范抗生素、激素等药品的使用。严禁使用过期药品。

(三)严抓消毒隔离,杜绝感染事故

1.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手术室、口腔科、产房、消毒供应室及注射室等重点部门的管理。严格执行注射操作规程,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

2.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重点环节管理,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建立健全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剂、消毒器械等进货验收登记制度和使用管理制度,索取、审核相关许可证明等文件。

3.落实基层医疗机构感染和传染病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杜绝迟报、漏报、瞒报等现象。

4.规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存放、标识,做好医疗废物处置交接时间、种类、重量等登记工作。医疗废物交送市危险废物处置中心进行集中处置。

三、职责分工:

(一)县卫生局职责:负责全县基层医疗机构集中整顿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制定方案,布署全县基层医疗机构集中整顿工作的实施,对基层医疗机构注册、审批、校验管理进行全面复核清理,将各单位上报的基层医疗机构相关信息与“医疗机构注册联网系统”中的医疗机构信息进行比对,负责全县基层医

疗机构集中整顿工作的宣传、督查,资料的收集、汇总、总结上报工作。

(二)县卫生监督所职责:对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级民营医院、医务室、诊所及门诊部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对各单位的集中整顿工作进行指导和抽查,对无医疗机构许可证或无医师执业证的黑诊所、黑窝点依法取缔,并对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

(三)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责:对本单位进行自查自纠,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辖区内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集中整顿的实施工作,依法整治和规范基层医疗机构。

四、整顿实施

全县基层医疗机构集中整顿工作分为工作部署、组织实施、迎接督导检查和总结评估四个阶段。各阶段时间安排和工作重点如下:

(一)工作部署阶段(2016年5月上旬)

成立全县基层医疗机构集中整顿

工作领导小组(附件1),制定集中整顿工作的实施方案,宣传、部署集中整顿具体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成立相应的组织,制定集中整顿方案,并组织自查和整改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6年5月中旬-2016年7月)

1.贯彻落实。各单位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对照整顿主要内容和相关标准要求,结合日常工作,深入开展自查自纠,查找存在问题和不足。县卫生监督所对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级民营医院、医务室、诊所及门诊部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内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做到县不漏乡(中心),乡(中心)不漏村(站),村(站)不漏人,建立一户一档,上报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做到全覆盖、全检查。

2016年6月底前将集中整治情况上报县卫生局,县卫生局将对上报的基

层医疗机构相关信息与“医疗机构注册联网系统”中的医疗机构信息进行比对,对不达标的医疗机构下达整改通知、实施记分管理并公示通报;一个月后,对整改单位进行验收,整改仍不达标的,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报市卫生局备案。

2.督导检查。7月中旬前,我局在全面复核清理的基础上,对集中整顿的重点工作内容进行督查,开展明查暗访,巩固工作成果。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6年8月-2016年12月)

各单位于8月上旬完成集中整顿工作的总结评估。并于8月10日前将开展基层医疗机构集中整顿工作的总结(重点是医疗机构日常监督管理的特点与亮点、集中整顿工作的组织开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整改结果和建议等)及集中整顿工作情况统计表纸质版(加盖公章)和电子版上报我局。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1.各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将集中整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确保集中整顿工作取得实效。

2.加大督促检查力度,落实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单位要认真做好动员、培训,结合实际,认真查找薄弱环节,集中力量,突出重点,认真开展清查和整治工作,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步调一致,按时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对于不能依法履行监管责任,导致严重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二)科学设置规划,强化队伍建设

1.县卫生局将根据我县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结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科学设置基层医疗机构,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举办医疗机构,促进公立医疗机构与民办

医疗机构协调发展,完善医疗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2.各单位要加强医疗服务监管队伍建设,充实力量,配齐专业技术和执法工作人员。加强监管人员培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学习医疗机构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熟悉并掌握医疗机构监管内容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提高依法监管能力和水平。

(三)探索长效机制,强化常态监管

1.各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做到常态化、系统化和制度化监管,实现关口前移、重心下沉。要强化与工商、宣传、公安、药监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监管长效机制。

2.县卫生行政部门将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认真贯彻实施《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

办法(试行)》和《省医疗机构校验现场审查管理办法(试行)》,严抓日常监管;建立基层医疗机构日常巡查制度,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巡查每年不得少于2次;要做到日常监管与现场校验相结合,宣传培训与教育处罚相结合,监督检查与指导帮扶相结合,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3.各乡镇卫生院要充分发挥核心管理职能,健全乡村一体化管理网络,县医院和县疾控中心要发挥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管理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做好城市基层医疗机构管理服务;公立医院要充分发挥在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作用,进一步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4.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将通过热线电话、满意度调查及第三方评价等方式,及时受理和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对群众举报投诉线索要认真查处。

(四)加强教育培训,营造舆论氛

1.各单位要加强医务人员业务能力培训和医德医风教育。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对象,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方案,落实培训考核和医师定期考核制度,逐步完善医务人员执业档案。

篇6:18年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所谓“安全生产”,就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下YJBYS小编为大家收集了2篇2016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6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总结一

为了更好的落实集团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和集团公司《关于认真开展“安全基础年”活动的通知》,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体现“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的宗旨, 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工

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认真落实各项条款并大力宣传《决定》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按照《决定》和《关于认真开展“安全基础年”活动的通知》要求进行了全年工作安排。

(一)、明确安全目标 落实安全责任

我公司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工作摆到各项工作的首位。每年,我公司把安委会安排为第一个会议,最先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我公司按照集团公司提出的:“四个杜绝、三个不超、一个确保”的要求,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明确了我公司全年死亡事故为零;全年重伤不超过2起以上事故为零;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为零;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事故为零;交通特大事故为零和特大、重大污染事故为零,“六个

为零”的安全工作奋斗目标。随后,对内我公司召开了安全生产责任书签字大会,与公司内各分公司、车间、队、项目部、机关科室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与副科级以上的领导干部签订了安全风险抵押合同书,制定了《公司各单位、项目部副科以上领导实施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的管理规定》,使每位管理者和员工的经济利益与本单位和个人的安全责任直接挂钩。对外我公司同乌石化总厂、股份公司签订的甲乙双方工程施工及安全生产服务合同以来,我们体会到,签订合同很有必要,这是约束我们甲乙双方的一份法律文书,也是对甲乙双方负责任的一份契约。通过这几年的运转,我们甲乙双方都在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合同强化了风险管理的责任和利益,规范了甲乙双方的行为,细化了QOHSE体系标准,为我们在炼化企业施工安全提供了保证。同时全年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委会,对本季度的安全生产情况和对下一季度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安

排,及时发现安全工作的薄弱点,采取措施完善工作,确保目标和责任制的落实实现。

(二)、做好基础工作 夯实管理基础

一是构建管理平台,实现安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我公司在xx年通过QOHSE体系认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体系运行工作的管理、检查、考核和持续改进。在认证办公室的指导下认真开展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识别及体系文件的完善工作,并按计划开展内部审核。对内审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整改,严格按期限完成,公司组织跟踪验证。在健康、安全、环境隐患评估时,采取了自下而上的方式,通过基层分公司、车间、队、项目部、公司二级评审组审核,形成了我公司重大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评价报告。

二是健全管理制度,使各项安全生产活动有章可循。我公司全面修订完善了各级、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建立健全

了各项管理方案及作业指导书。此外,还健全了公司领导与基层分公司、车间、队、项目部定点联系制度,要求公司领导干部定期参加基层班组安全活动,通过这一方式推动基层班组安全活动的深化。公司通过安全例会,现场抽查等方式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进行指导,并每月进行奖评考核,1~10月对各类违章和违反规定的行为考核了13320元,对安全管理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单位和个人奖励1600元。

篇7:医疗质量管理18项核心制度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4、会诊制度;

5、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6、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7、术前讨论制度;

8、查对制度;

9、交接班制

10、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11、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2、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

13、分级护理制度;

14、医疗技术准入制度;

15、医患沟通制度;

16、转院转科制度;

17、特诊特治告知制度;

上一篇:《所见》综合资料(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下一篇:争胜小学反邪教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