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将军列传议论文

2024-04-13

李将军列传议论文(精选6篇)

篇1:李将军列传议论文

我国空军之父——刘亚楼上将

在2010年10月29 日是刘亚楼将军诞辰100周年的特殊日子,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原闽西苏区的武平小城万人空巷、锣鼓喧天。群众自发地聚集在街头巷尾,用亲切的目光和朴实的笑容,欢迎来到县委县政府大院参加刘亚楼将军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的刘亚楼上将的妻子翟云英及其亲属、老领导、老红军、开国元勋后代和有关领导。大会深切缅怀将军的光辉业绩和卓越贡献,追思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寄托家乡人民对将军的无尽怀念。随后刘亚楼家属等人来到了武平县第一中学(原武平县立中学刘亚楼将军中学时代曾经在此就读)来参加由刘亚楼亲属筹集到的资金建设成的蓝天科技大楼的剪裁落成仪式。我身为武平县人武平一中的学生很荣幸地目睹了这一历史性的一幕。心中澎湃着对刘亚楼将军的无限崇敬之情,特去了解了一些关于刘亚楼上将的一些光辉事迹:

刘亚楼(1910年—1965年),原名刘振东,福建省武平县湘店乡湘洋村属于客家人,192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参加红军。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战略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上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任空军司令员。抗战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屡立奇功,有“智将”的美誉。1924年就读于武平县立中学(今武平县第一中学)1925年。1926年底,回家乡被崇德小学校长(中共地下党员)聘为教员,从此接受革命思想,参加地下革命活动。1929年8月,他被中共桃湘特支吸收为党员,率“铁血团”参加张涤心等人领导的小澜农民暴动后,被选送到红四军随营学校(红校)学习。毕业后,历任红十二军第三纵队第一营第二连连长,第一营营长兼政委,红四军第12师第35团政委,红二师政委。参加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1936年12月刘亚楼任红军大学训练部部长,后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1939年1月进入苏联军事学校学习,参加苏联卫国战争,用名“撒莎”,少校军衔,此期间他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反攻战术进行了仔细研究,并将作战计划上交给苏联高层,获得苏方重视,被邀他加入苏联国籍,刘亚楼谢绝了;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经过“四平保卫战”,沉重地打击了敌人,但部队也有较大伤亡。6月,根据中央决定,东北局进行了改组。新的东北局在哈尔滨召开了会议,做出了有历史意义的“七七决议”。

此时,经东北局副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政委罗荣桓推荐,中央军委批准,学成归国的刘亚楼出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兼任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校长,1948年1月任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第一参谋长,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军委会东北分会委员,同年12月任天津前线指挥部总指挥。先后参与指挥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冬季攻势、辽沈战役,提出四组一队战术;平津战役期间,刘亚楼指挥第四野战军14兵团解放天津 征,长征中参与指挥红一军团第二师,取得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等光辉战绩。1949年任解放军空军司令(中国第一任空军司令),当选为第一、二、三届空军党委会常委、书记。1959年任国防部副部长兼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国防科学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刘亚楼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空军入朝参战之前,刘亚楼曾希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毛泽东则说“一鸣则已,不必惊人”。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后,美国空军对志愿军地面部队和运输补给线进行了狂轰滥炸。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组织志愿军空军参战。

当时,美国空军不仅飞机数量多,质量好,而且许多飞行员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飞行时间多在1000小时以上。而我们呢?仅有米格15飞机54架,飞行员58名,只飞行了22个小时,没有任何作战经验啊!刘亚楼认为,如果将这样弱小的空军部队贸然投入战斗,同强大的美国空军交手,后果难以预料…… 刘亚楼强调:“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从空战中锻炼,在战斗中成长‟。在正式参战前,先以小部队在苏联友军的带领和掩护下,轮流进行空战演习,从小仗打起,然后再逐渐扩大规模。”

刘亚楼的这一设想,经进一步系统化,归纳为“积蓄力量,选择时机,集中使用”十二字的方针。共产党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主要空军强国之一。

1952年2月14日,北京大雪初停。毛泽东带着身边的工作人员胡乔木、叶子龙等人“突袭”空军司令部。毛泽东视察后很满意,指示:“抓紧时机再进行实战锻炼,已经参战的各师再打几次空战也是好的。”毛泽东亲临空军司令部的翌日,空军党委常委召开了扩大会议,研究落实毛主席的指示。到5月,加打一番的作战部署形成。接着,在10月的六次空战中,空四师共击落敌机20架,击伤10架。敌人不得不承认:我空军“在北朝鲜的活动达到了高潮,而联合国军的空中优势陷入危险境地”。在空四师取得重大战绩后,刘亚楼让其回二线休整,调空三师参战。11月4日至10日,空三师击落敌机九架,而自己无一损失。刘亚楼很高兴,亲自宴请参战指战员。“你们真给我长脸啊。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1955年9月,刘亚楼被授予空军上将军衔,并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党的“八大”上,刘亚楼又当选为中央委员。1958年11月任空军条令教材编审小组组长,亲自主持编写工作,历时5年,共编写完成条令教材306条。1964年下半年,正在出访巴基斯坦的刘亚楼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回国后被查出是肝癌,但他仍然坚持工作; 1965年5月7日下午3时45分,这位年仅55岁的上将、空军司令员病逝,刘亚楼逝世1小时后,他的夫人翟云英就收到了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林彪发来的唁电——林彪还亲自担任了刘亚楼治丧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一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却在壮年之时拉上了生命的帷幕。

将军是位潇洒英俊,性烈如火,人称“雷公爷”。故空军流行口头禅:“苦不怕,死不怕,就怕刘司令来训话。刘亚楼将军治军极严,且铁面无私,下级畏之,同级畏之,上级亦畏之。比如:建国后中苏关系一度破裂。其时,各军兵种俄语翻译或改行,或转业,失散殆尽。刘亚楼将军则大唱反调:“不经过空军党委批准,一个翻译也不准动。对现有的翻译人员,不许随便改行,确实没有翻译工作可干的,可以调回,适当集中使用。”毛泽东闻之不悦,召刘亚楼进中南海。毛斥之曰:“刘亚楼,你这是与中央唱反调。”刘申辩曰:“我这是坚持科学。”毛讥讽曰:“是啊,就你刘亚楼讲科学,你还是国防科委副主任嘛。”此次会见不欢而散。毛泽东不理刘亚楼数月。刘亚楼将军请周恩来、罗荣桓、罗瑞卿等人劝“驾”。毛泽东大手一挥,曰:“刘亚楼喜欢说了算,空军就让他说去吧。”刘亚楼将军能歌善舞,会拉二胡,弹吉他,吹口琴,尤长于以弹壳吹奏各种歌曲,如《我是一个兵》、《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将军常与连队战士联欢,表演弹壳演奏,屡屡获彩。某年某日,刘亚楼将军率代表团由莫斯科回国经新疆,当地党政军举行联欢晚会欢迎。一维吾尔族少女表演马祖卡舞。少女舞姿轻盈,旋转如飞,跳至代表团成员面前,诚请共舞。旋转一圈,无一人应答。末了,少女跳至刘亚楼将军前。将军落落大方而起,鞠躬,伸臂,抚胸作恭谦状;少女鞠躬,伸臂作邀请状。将军又鞠躬,继作恭谦状;少女又鞠躬,再作邀请状。如此者三。将军随音乐节拍缓步起舞。此时,掌声骤起。将军掏出一块手帕,举过头顶,时而翘起脚尖,作燕子翻飞状;时而高高昂头,作鹰击长空状;时而单腿跪少女裙前,手掌击地“啪啪”响;时而蹲地围少女旋转,两腿交叉踢出,口吹哨音响。舞毕,掌声经久不息也

刘亚楼将军为我国的空军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是任何人都不可以取代的,刘亚楼将军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他用他的双手为新中国打造了一支精炼的空军队伍,为我国空军事业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础。虽然刘亚楼将军身为第一代空军司令但是却仍然是平易近人,他自己热爱音乐,喜欢艺术,在他日理万机的情况下也不忘记关心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红色歌曲的打造比如:刘亚楼司令员对江姐的创作,提出了8个字:精雕细琢,打造精品。同时刘亚楼将军也一直为家乡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记得家乡里的老人讲刘亚楼将军当年回了几次家乡总是关心人民的生活情况,对家乡人嘘寒问暖。同时在2009年的时候刘亚楼将军的夫人翟云英为家乡的唯一一所一级达标中学——武平县第一中学筹集经费800万元作为修缮学生宿舍和建一所教学楼——蓝天科技大楼,具有空军代表意义的一座大楼象征着刘亚楼将军对家乡学子的期望。

篇2:李将军列传议论文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把握李广的才能、品质和不幸遭遇。通过文本的研读,深入探讨李广悲剧的根源。

2、掌握所、用、固、因、去等文言词语。

3、学习《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4、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教学重点:

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教学设想:

1、师生共同揣摩文本,弄清文章的基本内容、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

2、总结积累文本中出现的文言知识点。教学时数:

一、导入

“太史公自序”云:“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作《李将军列传》。”《李将军列传》是《史记》中久享盛誉的名作。作者以赞颂的激情、错综变化的笔法,多层次地描绘了李广传奇的、悲剧的一生,塑造出一个卓立千古,彪炳万世的英雄形象。

在后来的文学作品里,常常出现李广的形象:“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王维《老将行》,慨叹李广之不遇)“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怀念爱护士卒的李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怀念李广)“贰师骨恨千夫壮,李广魂飞一剑长。”(沈彬《塞下三首》)本篇列传围绕着精于骑射,勇敢作战;热爱士卒,不贪钱财;为人简易,号令不繁三个特点,刻画了李广这样一个作者理想的一代名将的英雄形象,而对李广的坎坷一生,尤其是对他以及他整个家庭的悲剧结局,表现了无限的惋惜与同情,对汉代皇帝用人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同时,作者在李广坎坷悲惨的一生际遇中,也寄寓了自己的满腔悲愤与辛酸。明代茅坤说:“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力摹写淋漓,悲咽可涕。”(《史记钞》)李广本人由于其勇而无当、不畏权贵、简单易从的作风、仁爱士卒的品德,在当时及后世都有广泛的影响,成为历代文学作品歌颂的对象,长久以来一直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喜爱和无限景仰。

二、练习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陇西 故槐里 上山陈 赎为庶人 中石没镞 骠骑将军 元狩四年 愠怒 持糒醪遗广 食其悛悛如鄙人 下自成蹊 睨其旁 讷口少言 以为李广老,数奇 自刭 广从弟李蔡 广详死 秩八百石

2、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陈同“阵”)(2)行十余里,广详死(详同“佯”)

(3)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幕同“漠”)

(4)封书与广之莫府(莫同“幕”)

3、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1)广家世世受射(传授)

(2)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斗)(3)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往)(4)广暂腾而上胡儿马(突然)

(5)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更何况是)(6)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埋入)(7)专以射为戏,竟死(最后)(8)广数自请行(多次)

(9)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暗中)(10)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辞别)

(11)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渡过)(12)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送给)

(13)因问广、食其失道状(迷失方向,找不到路)(14)遂引刀自刭(于是)

(15)其李将军之谓也(语气副词“大概”)(16)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比喻)(17)广从弟李蔡(唐弟)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李将军”即汉代名将李广。“列传”,是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体裁,用以记述帝王以外的人的事迹。(司马迁《史记》索隐:“列传者,谓列叙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明代茅坤在《史记钞》对于李广的评价是:“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力摹写淋漓,悲咽可涕。”

那么,李广因何会被称为名将、又缘何“卒无功”,让后人发出“李广难封”的哀叹,让我们从本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教学步骤:

1、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本文选取关于李广的那些事件去表现这个人物形象的?

名将之后、骑射世家;从军击奴,战功卓越;生不逢时,才华难施;上郡杀敌,解鞍惑敌;雁门出击、被俘脱身;闲居受辱,起复杀人;射虎射石,箭术精湛;关心士卒,宽缓不苛;为人简易,讷口少言;漠北决战,徙令东出;失道误战引刀自刭

2、情节结构

全文按照时间顺序,大致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始到“故弗从”),写李广在文帝、景帝时期的生平际遇,重点记述他为上郡太守时的一段经历。李广是西汉抗击匈奴战争时期涌现出来的著名将领,也是千百年来人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之一。这一部分首先介绍李广是名将之后,出身于“世世受射”的家庭,从小练就一身高强的射技。汉文帝时,从军击匈奴,因“杀首虏多”,提为汉中郎。汉景帝时为上郡太守时,发生“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李广解鞍惑胡骑”一事,表现李广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超人胆略。

第二部分(从“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到“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写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以来,李广为边将的一系列活动,重点记述他出雁门击匈奴和为右北平太守的经历,赞扬了他关心士卒、宽缓简易的名将风度。

这一部分突出写了李广娴熟、高超的射技。如受伤被俘后夺马逃脱途中“射杀追骑”;居蓝田南山中“射猎”;打猎中,“射石”,“射虎”,“射猛兽”;平时,“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一直到死。作者在着力描写这些精彩片段中加以渲染、烘托,如“广暂腾”,飞身跳上胡儿马,匈奴号称“飞将军”,“虎腾伤广”,“射阔狭以饮”,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丰采。同时,也写了他屡遭不顺,如“当斩,赎为庶人”,“家居数岁”,“将兵数困辱”,暗含了他悲剧性的人生。这一部分还详细写了李广治军简易,体恤士卒,是颇受官兵爱戴的将领。他在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尤其是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兵都甘愿在他麾下。然而,就是这样战功卓著、备受士卒爱戴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身未得封爵。不得不令人同情和慨叹。尽管作者对李广多是赞扬,但在这一部分中还如实写了他的缺点,李广家居时,曾被霸陵尉拘留,等到李广被召为右北平太守时,“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说明了他的心胸狭窄、公报私仇的缺点。第三部分(从“后二岁”到“当死,赎为庶人”),写李广晚年为前将军,跟随卫青攻打匈奴,最后被倾轧逼迫而死的经过。

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出兵攻打匈奴,李广多次请求参战,汉武帝先是“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说明李广出战就不顺。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他本为前将军,卫青却要他出东道,又是不顺。而东道回远,失道被责,更是不顺。接二连三的不顺,卫青又逼其对簿,李广最终悲愤自刎。造成李广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是汉武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们也借机对他进行排挤。李广的悲剧是人为的悲剧,暴露出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摧残,也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所以,明代茅坤说:“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力摹写淋漓,悲咽可涕。”(《史记钞》)第四部分(从“太史公曰”到文末),是作者的论赞,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景仰。

“李将军列传赞”用叙述和比喻评赞李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孔子的话赞扬李广为人能以身作则,强调正人先正己的重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古代广为流传的谚语高度评价李广的品格,赞美他诚实朴直,事事以身先行,因而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崇敬,“至今犹忆李将军”。三:作业

1、总结文本中的文言现象。(略)

2、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内容。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1、研究探讨李广这一人物的人物形象。

提示:学生可以从文本中找出相应的内容然后再对人物进行概括。明确:(学生讨论,教师适当点拨)

一、名将之后、天赋异禀 ⑴名门之后、将家虎子

李广的出身很不平凡,文中记载说他是秦将李信之后,李信何人?捕获燕太子丹的人(“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可见,李广是名将之后。作为将门世家,李家“世世受射”,这也让李广习得了一身好本领(“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年青时从军击胡,就凭借家传绝学而立下赫赫战功。(“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⑵身高体长,天赋异禀

《李将军列传》中对于李广德容貌并为多作介绍,只一句“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简单带过,但他告诉我们的是李广这个人身材高大,而且手臂很长(善射的基础),并且他还有学射的天赋,别人都比不上他。这些都是其善射的先决条件。

二、名将风流

李广是司马迁笔下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形象。作为作者心目中的一个理想人物,作者重点描写了李广如下的优点: 其

一、射技高超、勇武过人

李广的箭术是高超的,文中重点抓取了两个细节予以表现“追击射雕者”、“射杀白马将”、“射石射虎”

1、追击射雕者

汉景帝时,匈奴入侵上郡,皇帝让宫中宠信的宦官跟随李广实习。这个太监有一次带着几十个骑兵出去视察。在视察的路上,太监率领的骑兵然遭遇了三个匈奴。带着几十个骑兵的太监看见三个匈奴,情不自禁地冲动了,于是就指挥骑兵冲上去企图活捉三个匈奴。但结果却是太监被射了一箭,差点丢了小命,他手下的几十个骑兵居然被三个匈奴射杀的干干净净。(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太监逃了回来,见到了李广,哭诉了自己的遭遇,李广说“是必射雕者也”。至于射雕者到底是什么意思,文中并没有具体解释,但是以三人射杀几十骑兵全身而退的战绩来看,射雕者应该属于匈奴军队的神射手,类似于现在的特种部队。他们既然能射雕,射人当然是百发百中。听闻消息后李广带领一百多骑兵追了上去。追上以后,李广命令手下张开左右两翼包抄,自己则单骑突进单挑三名射雕者。结果是3比0,李广射杀两个,活捉一个,一问果然是传说中的射雕者。李广一挑三,并且还是草原民族的神射手,那么他的箭术该厉害到怎样一种程度。这里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出李广箭术的高超。

2、射杀白马将

正当得胜的李广军准备整备回营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他们看到了现在只有在巨额投资的战争大片中才能看见的镜头——数千名匈奴骑兵漫山遍野,如洪水一般席卷了过来。

面对不利的战局,李广不仅成功忽悠住了敌军,并且还轻松射杀了敌军武将。一个骑白马的匈奴将领面对李广不走寻常路的做法、带着一队骑兵抄了上来,想探索一下究竟。李广突然跳起来,带着十几个弟兄装上马鞍,骑马迎了上去。将那个骑白马的帅哥当场射杀。万军从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般轻松,再次体现出其箭术的高超。(正面表现)

3、射石射虎

在《李将军列传》中,如果说表现其箭术高超最为神奇的莫过于“中石没镞”了,李广在任右北平太守时,一次出去狩猎,以为草丛中有老虎,张弓射箭,后来才发现是误把石头当成老虎。但此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李广先前射出的箭的箭头陷入石头中。这个事情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的潜能是无穷的。

当然,射石颇有些夸张的成分在里面,但是射虎就比较真实。一句“射杀之”变现了李广的善射之能。当然,李广的善射,文中还在很多地方予以了体现,例如: “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其

二、作战勇敢、智勇双全

李广之所以能称之为名将,凭借的可不只是他的勇武,他还有谋,大家看看,文中是如何表现李广的谋略的呢? 两件事情:“上郡退敌”、“雁门逃归”

1、上郡退敌

前面我们讲了,李广在射杀了匈奴的射雕者,准备回营的时候,遇上了大量的敌军,缓过神来的部下纷纷请命逃跑,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广表现了一个优秀的将领所具备的冷静和谋略,他说“我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不我击。”为什么不逃?因为逃跑会立刻被敌人追上消灭,不逃是以作疑兵,让敌人不敢轻举妄动。不仅没逃,他还领着一百多腿肚子哆嗦的骑兵迎着匈奴扑了上去。但在冲到距离匈奴弓箭有效射程之外的地方突然勒马,摘掉了马鞍然后滚鞍下马,把刀枪插在草地上,横七竖八地躺下了,马儿在旁边悠闲地在吃草。目的是“用坚其意”。坚定让敌人认为他们是诱敌之兵的想法。这一下,匈奴人迷糊了,你们到底是来打仗的,还是来度假的?有个骑白马的匈奴帅哥带着一队骑兵想探索一下究竟。李广突然跳起来,带着十几个弟兄装上马鞍,骑马迎了上去。那个骑白马的帅哥当场被李广射杀,然后又返回了刚才解鞍的地方再次作度假状。这下匈奴人彻底崩溃了,世界上咋还有这么怪的人呢?阴谋!肯定是阴谋。所以,在夜幕的掩护下,几千匈奴大军偷偷摸摸地撤走了。面对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李广做出了准确的判断,以其沉着冷静成功忽悠住了敌人,顺利脱身。智将风采可见一斑。

2、雁门逃归

当然,李广也不是战无不胜的。雁门之战,他就很不幸的兵败被俘。单于听到这个消息后很高兴,下令把李广活着押送到自己面前。(得李广必生致之。)在押送的路上,李广的智谋就体现出来了,这里有一段细节描写:“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他先装死,然后偷偷的看周围的情况,先给自己找了一个不错的代步工具“善马”,然后看准时机突然跳起(诈尸啦),趁着敌兵发愣的空档,夺马、推人、逃归几个动作一气呵成。(帅)最终会合自己的残军,回到关塞内。如果是一个有用无谋的将领,是作不出这样举动的。

三、爱惜士卒、宽缓不苛

李广这个人,很爱护士兵。文中记载,说他“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他拿到的赏赐都分给了士兵,以至于死的时候,家无余财。其次,统帅部队的时候,能和士兵同甘共苦,“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这些都使得他生前深厚士兵爱戴,愿为他效命。(士以此爱乐为用),死后,受到天下人的志哀。(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李广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武艺、卓越的领导才能,让匈奴人闻风丧胆、避之不及(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飞将军的美名也由此名扬天下。

第三课时

那么,这样一个让匈奴人既爱又恨的名将,却为何最终落得个“卒无功”的结局,让后世文人发出“李广难封”的哀叹的呢?让我们结合文章继续分析。

一、客观原因:

1、生不逢时、仕途坎坷

李广一生经历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在文帝时,天下安定,不事兵革,李广一生武艺无处施展。这点从文帝当年对李广的评价可见一斑。“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景帝时,虽然适逢吴楚七国之乱,但李广那时只是一个小小的校尉,还在积累军功资历的阶段;到了武帝时期,好不容易遇上大好时光,抗击匈奴,却又因为偏见(年老数奇)而被排挤,丧失了最后封侯的机会。

2、用人唯私、排挤迫害

在漠北决战中,李广好不容易争到了前锋之职,却因为武帝的偏见(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和大将军卫青的私心(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而被大将军卫青强行调任,兵出东道。(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这直接导致了李广在后来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步步受挫(先是军亡导;然后或失道;最后后大将军;),以致贻误战机。最后因不甘受辱而引刀自绝。

俗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汉武帝既用之,又阴使卫青掣肘,在人员调配上明显看出偏私,李广性情刚烈、脾气太大,忍不住恶气,受不了这来自内部的诸多压力,可叹李广没有老将黄盖的运气,黄盖遇明主可以愿打愿挨,李广未遇明主,又不愿打愿挨,终至无可收拾。

二、主观原因

李广自身的性格缺陷是造成其悲剧的重要的主观原因。

1、不善言辞、讷口少言

李广这个人在性格上是有缺陷的,司马迁说他“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人,每天所要处理最多的就是与他人的关系,尤其是专制集权的汉武帝时代,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与权贵的关系、甚至是与皇上的关系,显得比其他任何时候都重要,这对于李广来说应当是一个相当大的难题。他不会讲话,也很少讲话,与人相处就是在地上画上军阵,让后以比赛射箭的远近深浅作为娱乐。作为这样一个无趣的下属,当然不会得到上司的欢心。再加上李广的“讷口少言”又不同于霍去病的“少言不泄”。李广不但平时少言,关键时刻更加无话,不但无话,还有脾气,又倔又横,直如一乡下老农(“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古往今来,喜欢这样下属的上司不会很多。霍去病平时也不爱说话,可是当“天子为治第,令膘骑视之。”时,人家却冒出一句:“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于是乎“由此上益重爱之”(《卫将军骠骑列传》)。真是“夫人不言,言必有中。”会说话和不会说话直有天壤之别,同样的少言,这时就有了质的分别。

2、个性太强、性情冲动

言少脾气倔,受不得半点委屈,这在家人面前,或许能得到谅解与宽容。到了外面,就是在普通的上司那里也要倒霉的,而况李广面对的是专制的君王。

霸陵尉罪不至死,只因曾言语不恭(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而遭起复后李广的斩杀。但从职责来看,霸陵尉并未做错。而个性强的李广不管这些,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任何顾忌。至于斩杀霸陵尉别人会怎么想?会不会传到皇上那里?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前程?李广没有考虑过。

漠北决战失期,究其根本,罪不在李广(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但是,自尊心强的李广因不愿受刀笔之吏的侮辱(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而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样强烈的抗争方式虽然博得了无数百姓与后世文人的同情,但是对于当权者而言,他们又会怎么看?

3、自负其能,不计后果

李广好凭一时之勇,逞一时之威。李广善射,但善射在成就了他威名的同时,也成为了他沉重的负担。“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敌人逼近,不在数十步之内,估计不能射中绝对不发,为的是成就自己百发百中的威名。然而这样做的后果是“数困辱”。这样的将领统军作战,不是大胜就是大败。

二、艺术手法:

(1)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形象。

通过着力描写一些生动的故事及细节,突出人物形象。如只选择两次有代表性的战斗:一次是遭遇战,二是脱险战,在敌众我寡、紧张惊险的战斗描写中表现了李广惊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略。如对射杀匈奴射雕手,射杀敌军白马将,射退敌人的追骑,误以石为虎而力射没簇,甚至平时还常以射箭与将士赌赛饮酒等这些细节的精心描写,表现李广的善射,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风采。

(2)用克制、含蓄的叙事笔法,表达深沉、强烈的爱憎感情和自己的主观认识。

如,在“匈奴大入萧关”时,汉文帝可惜李广的生不“遇时”,很有意味,引用其语也包孕对汉文帝时期用人制度的委婉批评。在文章结尾李广“引刀自刭”后,写道:“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这里没有议论,没有抒情,而作者对李广的赞扬、同情、以至悲愤和辛酸,都蕴涵于叙述之中。(3)用对比烘托方法揭示人物命运,丰富人物形象。

篇3:李将军列传议论文

在《〈史记〉选读》教学中, 我作了思考和尝试。下面, 以《李将军列传》为例来谈具体的做法。

一、课例片断

师:“飞将军李广”在历史上赫赫有名, 是中国古代诗人纷纷赞颂、叹惋的悲剧英雄。王勃曾在《滕王阁序》中感慨“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李广一生经历文帝、景帝、武帝三个朝代, 神勇世人皆知, 那为什么到六十多岁还不得封侯, 最终还落了个自刭而死的悲惨结局呢?今天, 我们就还原李广的经历, 说说他到底该不该“封侯”。

生:李广是一个英雄, 他一生驰骋沙场, “大小七十余战”, 理应封侯。司马迁通过月下射石、勇射猛虎来写李广射艺高超, 无人能及。他应该封侯。

生:李广也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在上郡与匈奴的大部队遭遇, 凭借着超人的勇气和智慧最终安然脱险。连汉文帝也赞叹他的勇猛, 封个万户侯算不了什么。

师:那文帝为何不给他封侯? (学生讨论)

生:文帝说:“惜乎, 子不遇时!”历史上文景之治时期, 正是休养生息的阶段, 可能李广英雄无用武之地吧。

生:我不同意。李广一生历经文、景、武三帝, 汉朝到了武帝的时期大举发兵对匈奴作战, 李广多次请战, 却被拒绝。最后得以任用, 却背上了“数奇”的不公正的评价, 失去了正面与匈奴作战的机会, 最终迷路, 无功而返, 面对朝廷的追责, 愤而自杀。这完全是当权者一手制造的悲剧。

师:关于这一点, 我们可以读一读李广自杀前说的那番话, 体会其中的感情。

师生齐读: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 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 而又迷失道, 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 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生:李广很悲愤, 这段话说出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一生追求, 也有对主将卫青的不满, 最终他将失败归结为天意实在是无奈至极。

师:你读出了悲愤、渴望和无奈。你能试着将这些感情读出来吗?注意语调的轻重缓急。 (生读)

师:很好, 我注意到你重读了“广结发”、“今幸从”两个“而”、“岂非天哉”, “年六十余矣”“终不能”, 语速缓慢, 很好地表现了李广当时的沉重无奈怨愤之情。

师: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 都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那么, 李广的失败有没有他个人的原因呢?文本中有没有表现? (学生讨论)

生:李广这个人心胸比较狭隘, 就因为霸陵尉不让他出城, 他就找机会公报私仇杀了对方, 这应该是李广性格中的一个缺陷。

生:李广的性格太过刚烈, 他“讷口少言”不善言辞。同时世代为将的家世又让他骨子里有一种傲气, 所以他宁可自杀也不愿面对刀笔吏的问责。这一点让我想起了项羽, 这两个人在家世、性格等方面都有相似点。

师:说得真好。李广勇猛善射, 但是又爱逞个人之勇, 使自己和部队历险。李广廉洁爱士, 宽缓不苛, 但是又心胸狭隘。司马迁以“不虚美, 不隐恶”的史家传统再现了李广的人生。下面请大家阅读《李将军列传》中相关语段, 再次思考“李广难封”的原因。

语段一:吴楚军时, 广为骁骑都尉, 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 取旗, 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 还, 赏不行。

语段二:广行无部伍行陈, 就善水草屯, 舍止, 人人自便, 不击刀斗以自卫, 莫府省约文书籍事…… (《史记〈李将军列传〉》)

语段三:故令之以文, 齐之以武, 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 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 则民不服。令素行者, 与众相得也。 (《孙子·行军篇》)

生:李广带兵比较随意。从好的方面讲, 他廉洁爱士, 宽缓不苛;但是另一方面恰恰说明他的军队缺乏纪律的约束。行军时没有阵型, 宿营时不设哨卡, 行政上缺乏必要的管理文书。这恐怕是他屡次带兵打仗却不能立功的根本原因。

生:李广曾经接受了梁王的封印, 也导致他日后不被皇帝信任。

师: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的成功和失败都不是偶然的。李广虽然勇猛善射, 在军中威望极高。但是, 在带领一支部队整体作战的时候, 光靠个人的威望和魅力是远远不够的。今天, 在讨论“李广难封”这个问题的过程中, 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李广, 在为他的个人魅力所折服的同时, 也惋惜他个人的性格缺陷, 痛惜他一生驰骋沙场却始终不得封侯。读史使人明智。希望我们能在历史这面镜子中照见自己, 不断审视自己, 提升自己。

二、课例反思

高中文言文的教学, 说简单也简单, 只要讲清文言知识点, 带领学生疏通文意就好了;说困难也确实困难, 既要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的能力, 提高语文素养, 还要注重作品的精神内涵和人文价值。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带着学生走进文本, 由“言”而“文”, 品“文”强“言”。关于这一点, 我有以下体会:

1. 设计一个主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现在的高中生普遍缺乏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所以, 在文言文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从学情出发, 变“讲堂”为“学堂”, 激发学生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 在备课时, 要精心设计一个主问题。这个主问题是解读文本的重要抓手, 可以借助它来理清文章的思路;这个主问题又必须有一定的挑战性, 能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结果, 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深入文本, 自主解决文言的障碍。李广“飞将军”的光辉形象和“终身不得封侯”的悲剧命运在司马迁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 也引发了后世诗人的赞颂和叹惋。那么, “李广难封”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主问题的提出能使学生自觉梳理文本, 得出“英雄李广”和“悲剧李广”两个板块。再追问下去, 探究悲剧的原因, 从客观上讲要放到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中, 了解用人制度的不公平;主观上要分析李广的性格缺陷, 让学生能在历史中反观自我, 有所收获。这样, 整堂课有了一个鲜明而深刻的主题, 完成了“文言”、“文学”、“文化”的三级跳。

2. 补充相关背景资料

由于《〈史记〉选读》大部分选文受篇幅限制都是节选, 《李将军列传》也不例外。在一定程度上因文本的断裂而影响学生的判断。但是, 从教学的视角来看, 文本的“损边掉角”有可能是一笔丰富而宝贵的课程资源。因此, 在类似的文言文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善于联系史实和相关背景, 巧妙开发这种隐性的课程资源, 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增强他们主动深入文本, 自主探究的兴趣。

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我补充了李广曾接受梁王封印的语段, 进一步了解李广在政治上缺乏起码的敏感度。又补充李广治军的相关语段, 并用《孙子兵法》中军纪严明而取得胜利的语段相对比, 使学生跳出前人对“飞将军”的一味赞美, 了解到李广治军疏于管理, 军纪松散的真相, 对《史记》“不虚美, 不隐恶”的史家传统有了感性的认知;也教会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不再人云亦云, 做出自己的合理判断。这不正是“把书读薄, 又把书读厚”的具体做法吗?

3. 关于文言文的备课

说实话, 在文言文的教学上, 很多教师的备课是围绕高考的指挥棒展开的。高考要考哪些知识点就教哪些知识点, 一词多义、句式、翻译等等, 认为只要把这些落实了, 就完成了文言文的教学。所以, 只要有过几年的教学经验, 就可以坦然走进教室, 将文本细细“肢解”成无数的知识点。教师在教文言文时觉得松了一口气, 备课轻松了;而学生面临的却是枯燥乏味的课堂, 上课只是机械地记忆, 谈何兴趣和效率呢?

因此, 文言文教学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必须克服功利性的短视心理, 备课时不能局限于文言知识点, 更要认真研读文本, 准确理解, 深刻感悟文本的内涵。此外, 除了教学基本功之外, 还有“文外功夫”:语言表达能力、感悟想象能力、文学素养、人生阅历、人格魅力等的合力。

篇4:《李将军列传》的启示

《小议》里这些分析和意见都说得很好。今天读《李将军列传》的人们,仍旧为这篇文章所感动,痛惜这一代名将的遭际,觉得李广“可敬可爱”。但我以为更其难得的,是司马迁着意塑造的李广,却终究是一个真实可信的凡人,没有加以圆光,使之入圣成神。列传生动地铺叙了李广的战绩,也写了李广的严重缺点,使后世读史的人在深受感动之后,还会认真想一想:李广的“数奇”,是不是部分也由于主观因素作成的呢?——从而可取得有益的教训,并且更增加了痛惜的分量。

《李将军列传》在写李广于汉武帝元光六年出雁门击匈奴那次战役回朝,被判决“当斩,赎回庶人”以后,写了一件事:

家居数岁。……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不得夜行”,可能是实行戒严吧。霸陵尉酒醉壮了胆,不买“故将军”的帐,出言不逊,说:“就是现任的将军,也不准夜行。”这话有点刺耳,对于李广那样受了不公平待遇,奇功不赏反遭判罪罢官的人听来,自然格外难受。但霸陵尉不过口角尖俏些,止广夜行毕竟是他执法守职应尽的责任。而李广 睚眦不忘,于国家有事重加委任之际,竟滥用权势,把这个霸陵尉要走,平白地将他带到任所杀掉。

读者为李广的遭际不平,也不能不为霸陵尉的遭际不平。司马迁用三千字写李广,只用一百字写霸陵尉。写了霸陵尉这一段事实以后,未加议论。对于这样的事件,读者自然能够判断其是非曲直。但有了这一百字,遂使三千字的《李将军列传》在后人心目中成为确定不移的信史,增益了对司马迁所着意塑造的李广可敬可爱之处的真情实感。

篇5:李将军列传教案

【学习目标】

1、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

2、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特色。

3、理解司马迁在李广身上寄寓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走近李将军

《太史公自序》云:“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作《李将军列传》。”

作者司马迁以赞颂的激情、错综变化的笔法,多层次地描绘了李广传奇的、悲剧的一生,塑造出古代英雄的高大形象,卓立千古,彪炳万世。

二、唐人咏李广

1、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3、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

5、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王维《老将行》

6、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维《滕王阁序》

三、课前热身操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1)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 )

(2)吏当广所失亡多( )

(3)辄分其麾下( )

(4)广讷口少言( )

(5)以为李广老,数奇( )

(6)意甚愠怒而就部(

(7)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 )

8)遂引刀自刭( )

(9)悛悛如鄙人( )

(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2、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再试找文中其他通假字。

(1)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同

(2)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同

(3)行十余里,广详死 同

(4)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同

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词。

(1)广家世世受射  (2)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3)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4)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5)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6)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_____

(7)专以射为戏,竟死 (8)广数自请行

(9)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 (10)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

(11)南绝幕,遇前将军、(12)使长史持糒醪遗广

(13)因问广、食其失道状 (14)遂引刀自刭

(15)其李将军之谓也 (16)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四、课堂进行时

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各部分内容)

(1)第一部分(从开始到“故弗从”)

(2)第二部分(从“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到“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3)第三部分(从“后二岁”到“当死,赎为庶人”)

(4)第四部分(从“太史公曰”到文末)

2、主人公形象(用三个八字句概括李广优点,并举例证明之)

3、课堂讨论

对李广的悲剧,历来有“李广数奇”之说,即认为这是他命中注定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4、深入理解

篇6:《李将军列传》课文翻译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遗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不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程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为人廉,谨于文法。

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使大军伏马邑旁谷,而广为骁骑将军,领属护军将军。是时单于觉之,去,汉军皆无功。

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顷之,家居数岁。广家与故颖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徒右北平死,于是天子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猨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居顷之,石建卒,于是上召广代建为郎中令。元朔六年,广复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军出定襄击匈奴。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而广军无功。后二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俱,异道。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汉军罢,弗能追。是时广军几没,罢归。汉法:博望侯留迟后期,当死,赎为庶人;广军功自如,无赏。

初,广之从弟李蔡与广俱事孝文帝。景帝时,蔡积功劳至二千石。孝武帝时,至代相。以元朔五年为轻车将军,从大将军击右贤王,有功,中率,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中,代公孙弘为丞相。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广曰:“吾尝为陇西宁,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后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是岁,元狩四年也。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徒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

广子三人,曰当户、椒、敢,为郎。天子与韩嫣戏,嫣少不逊,当户击嫣,嫣走,于是天子以为勇。当户早死,拜椒为代郡太守,皆先广死。当户有遗腹子名陵。广死军时,敢从骠骑将军。广死明年,李蔡以丞相坐侵孝景园壖地,当下吏治,蔡亦自杀,不对狱,国除。李敢以校尉从骠骑将军击胡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多,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广为郎中令。顷之,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居无何,敢从上雍,至甘泉宫猎,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居岁余,去病死。而敢有女为太子中人,爱幸。敢男禹,有庞于太子,然好利,李氏陵迟衰微矣!

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善射,爱士卒。天子以为李氏世将,而使将八百骑。尝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无所见虏而还。拜为骑都尉,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屯卫胡数岁。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且引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其兵尽没。余亡散得归汉者四百余人。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李将军列传议论文】相关文章:

小说海上花列传管理论文04-15

【议论文】励志主题议论文04-13

水的感悟议论文-议论文04-08

平视议论文04-15

包容议论文04-09

起点议论文04-10

捷径议论文04-11

路-议论文04-13

自知议论文04-15

无痕-议论文04-17

上一篇:家周年庆活动方案下一篇:征文-科学爱眼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