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学议论文

2022-04-15

摘要: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这个阶段还不是很强,所以中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只是对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没有真正做到知识的理解。一般在练习课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课堂上掌握的情况有计划地做针对性的练习,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也锻煉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何自学议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自学议论文 篇1:

浅议如何提高高中生自学能力

内容摘要: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面临的是知识经济的巨大挑战,我们要培养的是符合新时代的知识青年,然而长期以来,教师偏重于“满堂灌”教学,“保姆式”教学,总是搀扶着学生“摘果子”。这些与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思想极不适应。随着近年来的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语文课程标準》中是这样指出的:“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自觉学习语文,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学能力”,这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知识经济 素质教育 主动性 自学能力

我国传统教育理念就特别注重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研究。比如说,[1]《学记》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索,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点。”意思是说高明的教师的教学,在于善于引导,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现在,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我们要培养的是符合新时代的知识青年,然而长期以来,教师偏重于“满堂灌”教学,“保姆式”教学,总是搀扶着学生“摘果子”。中学生中,有自学能力的只占15%,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占17%,自学能力差或基本没有独立学习能力的要占70%。就我校而言,相当多的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依赖于教师的搀扶,学习效率低,有的甚至丧失学习兴趣,由“不会学”导致“不爱学”和“不愿学”。这些与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思想极不适应。

如何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是这样指出的:“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自觉学习语文,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学能力”,这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指明了方向。下面我们就具体来谈一谈。

一、首从教师方面

(一)改变观念,由注入式教学到启发式教学

在20世纪上半期,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提出一种新的教育主体论即儿童中心论,把重心从教师、教材转移到学生,以学生为教育主体。教学过程不再是知识的简单注入而更多就是对学生有益地引导启发。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是学生心灵的启发尤为重要。所以在课堂上多给孩子们展示的机会,要谨记:孩子们能做的老师坚决不能帮着做,孩子能完成的,老师坚决不能帮着他们完成,孩子自己喜欢做的,老师坚决不能把自己的爱恶强加于孩子身上,让他们自由成长,这是个长期以往的过程,哪怕可能会多费一些时间。

(二)丰富教学手段,倡导“生活化教学。

我们做教师的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改变教学方法,不必完全拘泥于教科书知识点的编排顺序,做到多样化教学,只有“教无定法”才能“贵在得法”。例如在教学前最好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自己暂时不把现成的资料提供出来,等学生搜集完资料,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技术适时呈现给学生,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也激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对推荐给学生一些好的自学方法鼓励学生去实践,适时适量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二、再从学生方面

(一)养成会自学的的好习惯。

每一个爱学习的中国人都要记住,“行”的重要性,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说法。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这是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记住的。”

(二)学生时刻保持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传统的学习习惯已经使中国绝大多数高中生养成了极强的依赖心理,他们习惯于什么都听老师的,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所以让学生了解自主学习是有必要的,帮助学生克服消极依赖的心理,使学生在平时能够自己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语文知识,使自己适应社会、适应未来。

(三)要成为自学能力高的学生就要不耻下问。

老师虽然和学生朝夕相伴,其实与学生的交流却是比较少的,尤其是任课教师,因此,学生如果有什么问题,利用最多的就是这课间十分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多数也就放在这十分钟里、作为求知者,一定要做到不耻下问,不要不懂装懂,不要半懂不懂,多思考几个问什么吗,多想想几个怎么做,多学学几个解题法,多记几个感悟和设想。学生的主动学习是不可忽视的,“问”不仅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要体现,而且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所以,学生们要多问,勤思考。

总之,自学能力的养成需要一个一个长期的、持之以恒培养的过程,教师要采取各种灵活而有效的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学生自己也要克服种种困难,双管齐下,齐头并进,才能使学生学习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使语文教学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学记》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河南省商丘市职业教育中心   王海东 丁卫卫

作者:王海东 丁卫卫

如何自学议论文 篇2:

浅议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自学能力

摘 要: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这个阶段还不是很强,所以中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只是对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没有真正做到知识的理解。一般在练习课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课堂上掌握的情况有计划地做针对性的练习,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也锻煉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人为本和学生终身发展、终身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自己的自主学习具体性,是很重要的工作内容。

关键词:中学;练习课;自学能力

教师在练习课上可以及时的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水平作出客观评价,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进行指导。但目前的中学练习课教学仍存在着极大的弊端。所以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便是如何去上好练习课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学习自主性。中学练习课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性的教学举措有以下几方面:

一、 需要构建明确的目标

如果我们只是盲目的没有目的和针对性的做一些无差别的练习,那么学习的效果肯定不是很理想。我们可以找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白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多做一些练习题或者是询问老师,从而达到解决和理解这个问题的目的。

以数学为例,其中,中学“方程组”案例:

师:在上节课中,我们讲到了方程组的运算方法,有哪位同学对这个问题不理解现在可以提出来。(请同学举手示意并且挑选学生进行解答)

师:这位同学对于如何进行方程组的运算还不是很明白,下面就给大家来讲解一下。

师:同学们可以自己再针对这个问题多做一些练习题,有不会的大家可以再来问我或者是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一下,在此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 强化教学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我们平时所接触的练习课都是很呆板的,只是一味的做练习题。学生学起来很枯燥很乏味也没有很大的积极性,对于老师而言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教学的兴致也会大大的减低,那么整体而言整个练习课的教学效果就会差很多。但是如果换一种方法,老师讲授的时候增加一些趣味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学习效果将会是另外一番情景。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寓教于乐,在趣味性的互动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知识,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接受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机械的记忆知识。对于学生和老师而言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双赢的局面。老师可以在练习课开始之前跟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对话,在练习课的过程中也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教学手法要注意灵活性和多样性

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针对一个题型,我们一定要注意练习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用一种解题方法和技巧同样可以熟练的运用到其他类型的解题方法中。因为在实际的生活中或者是考试过程中不可能只是针对我们所练习的这个题型来出题的,肯定会变换多种样式,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练习过程中也要注意做各种各样不同的练习题,注意解题方法的灵活性不能只是死记硬背。每个版本的教材或者是地方所出的题肯定都会有所不同,我们可以针对这些题型多做练习做到全方位的了解。当然一道题不可能只是有一种解题方法,我们要注意解题方式的灵活性,争取做到一题多解,发现多种解题方式和技巧。

以语文为例,比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中:

首先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认识,并结合身边的环境问题来解释一下文明的发展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通过多媒体或者课外资料了解工业生产中,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破坏。让学生对这类问题形成一定的了解与观点,然后根据学生所持的观点,来组织一场小型的辩论会。在讨论过程中不同的观点,在课堂的讨论中将极大的丰富学生所接触的信息量,而这样的讨论也促使学生进行细致深入的资料搜集与研究。开放的课堂与自由的气氛,可以让学生在自由探索的同时,获得小组内部的合作探究,弥补了学生个人能力的不足,让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全面与系统。

四、 改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

在练习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但是教学方法的创新是继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必要条件。在自主探究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对知识的接受者与探索者。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改变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而学生毫无听讲动力的被动局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的利用启发引导的模式,让学生可以在游戏、互动甚至是角色扮演中领会知识的内涵,发现问题的答案。因为学生参与教学,所以才能让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数学为例,例如在“长方体体积计算”这一节: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相同单位体积的小立方体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然后通过长宽高的乘积以及小立方体个数之间的对比来探索规律、发现问题,这在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此情景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尝试。情境问题的设置必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或者可以事先给出错误的假设,让学生来推翻这一假设从而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驱动学生进入主动学习模式。除此之外,情景设置还可以提高学生将抽象问题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让中学练习课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让原本沉闷无趣的课堂氛围充满趣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教师也应当多给学生一些练习课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而且教师也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对学生多引导帮助。

参考文献:

[1]金万能.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探讨[J].求知导刊,2015,(01):119-120.

[2]解维.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D].曲阜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

蔡国玉,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南镇九年制学校。

作者:蔡国玉

如何自学议论文 篇3:

浅议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自学质疑的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课程改革的要求与实际教学的现状。

新课程提倡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自主学习方式,变“教师本位为学生本位”,变“权威的传授者”为“平等中的首席者”,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变,在动静结合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质疑、思维创造;提倡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校作为普通高中,对于历史课质疑方法的探究,还刚刚起步,质疑的方法还很简单、粗放,许多做法与设想有待在实践中提高。例如:有的教师就把学生的亲身体验和个体感悟视为上好课的关键,在课堂上,学生分组自编自演历史剧,然后再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评议,场面热闹非凡,掌声不绝于耳。但是,简单的剧情、肤浅的问题与评议,总使我们感到无论在历史知识方面,还是在思维能力方面,学生恐怕没有得到应当得到的东西。

二、解决的措施

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中自学质疑的有效性,让学生真正喜欢质疑,敢于质疑,有水平地质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粗略的看法。

1.课前导学案,趣味重于知识

不管是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还是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在培养学生自学质疑的能力时都充分运用了导学案。编制一份高质量的学案不仅仅是预习中有多少重点内容,练习巩固中有多少高考题、导学案不是学生的精良的同步练习本。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使学生有问题可想,有问题可疑。“自学质疑”不是为了检验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如《三民主义》的自学板块,用图说历史的方式替换掉填空题式的基础知识整理,使学案充分体现趣味性和启发性。

2.课堂分层次,质疑重于提问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质疑的情境、教给质疑的方法、拓展学生质疑的思路?

(1)创设情境时,要注意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每个环节都有他们不同的精彩,乐在其中,才能回答问题,甚至提出问题。例如:我在上《美国1787年宪法》时,全班分成三个小组参与学习活动,第一组:挖一挖宪法的背景;第二组:记一记宪法的内容和特点;第三组:淘一淘宪法的作用。每个小组的任务又分成基础型、共同探究提高型和高手挑战型。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自信:调皮的学生可以大声朗读课标、从课本中找出填空题答案;头脑灵活的学生快速复述知识点,并介绍记忆秘诀;喜欢探究的学生推理分析、揣摩史料;爱评述的学生纵横东西、贯通古今。欢快、合适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频繁的质疑、思考和想象中体味“发现的喜悦”和“创造的喜悦”,点燃学生创新求异的火花,使学生乐在学中。

(2)在课堂评价时,教师既要看到学生对问题解答正确与否,更要关注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勇气的表达,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在关心、关注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分层次,既要有对重要基础知识的概括,又要有分析评价的能力要求,既能满足大部分学生“吃得饱”,又能满足部分优秀生“吃得好”,引导学生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质疑的有效性。

3.课后小论证,论据重于立场

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只有在历史课堂中不断锻炼学生的质疑能力,喜欢质疑,善于质疑,才能引导学生从对历史的猎奇,到主动运用史实论证自己的观点,历史思维能力才真正地形成。例如:在学习《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一课时,在新课结束后,通过三组材料:西方同时代的人、中国同时代的人、后代的学者对康熙的不同评价,引出学生对康熙自己的看法与评价,并用小作文的方式加以论述。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评价历史事件、人物的方法——观点、史实、结论三步走。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总之,提高课前导学案的趣味性,让学生喜欢质疑,注意课堂情境的层次性,让学生敢于质疑,重视课后的历史论证,让学生会质疑,才能真正提高历史课堂中质疑的有效性,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成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刘永雷.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点滴技巧,2011-09-16.

[2]俞秀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2011-04-11.

[3]单林云.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010-09-29.

[4]李和平.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历史论证能力培养浅见,2012-04-05.

(作者单位 连云港市海滨中学)

作者:王召凤

上一篇:法专毕业论文下一篇:职业生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