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后勤管理

2024-05-02

军队后勤管理(精选8篇)

篇1:军队后勤管理

对军队后勤管理工作的思考

摘 要:本文分析了后勤管理的意义,并对当前我军在后勤管理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详细地分析,提出了信息条件下解决军队后勤管理矛盾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军队;后勤管理工作;对策

在军队建设发展中后勤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强军队后勤管理工作,解决后勤管理与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要求不相适应问题,是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全面加强后勤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后勤管理的意义

(一)加强后勤管理是建立在对国际局势正确判断之上的邓小平同志讲:“对于总的国际局势,我的看法是,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很显然,这个判断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一正确判断,就不能集中力量搞建设。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判断,“就犯不着花更多的钱用于国防开支,要腾出更多的钱来搞建设”。也正因为如此,军队怎么用好管好有限军费就显得更加重要。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对国际局势的科学判断,就不会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和军队战略指导思想的转变,军队后勤管理也就不会被提到战略的高度。

(二)加强后勤管理是军队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必然要求

为了保证抓住机遇,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军队要服从大局,尽可能地减少军费开支来加强国家建设。当然,军队在服从国家建设大局的同时,还必须积极谋求发展,努力提高战斗力。因为它担负着保卫国家安全和国家顺利发展经济的重任,随时有可能执行局部作战任务和应付突发事件。这也是服从大局的要求。一方面军费不足,一方面还要发展,这就必须向后勤管理要效益。在“忍耐”的情况下,军队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勤管理特别是军费管理的好坏。

(三)加强后勤管理是保证军队质量建设的客观需要

由于军费有限,供不应求,争经费、争供应的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在此情况下,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保证军队质量建设的需要。这就要求后勤管理在宏观上加强科学调控,确保经费的投向投量合理,真正用在加强战斗力上;在微观上落实跟踪问效,确保各项经费物资足额到位,充分发挥效益。因此,强化后勤管理,优先保证重点需要,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更大的效益,这也是在“忍耐”中加强军队质量建设的必然选择。

(四)加强后勤管理是军队适应市场经济的必要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后勤管理的难度增大,这不仅是因为经济活动多样化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还因为受社会上腐朽思想的影响,个别思想不健康的人总想钻管理的空子,从中牟取私利。所以,加强后勤管理,不仅是军队适应市场经济、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重要措施,而且是军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侵蚀,反腐倡廉,保持和发扬优良传统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当前我军在后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当前军队后勤管理的主要错误思想

新时期军队后勤管理也是个战略问题,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义。但是,从军队后勤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同志对这个问题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对搞好后勤管理还缺少应有的使命感和自觉性。在这方面,当前应着力纠正以下错误思想:

“忍耐即等待”的思想。存有这种模糊认识的人,往往从狭隘的局部利益出发,消极对待“忍耐”,片面认为军费不增加,军队就不能有所发展,根本不去看,也不去想后勤管理在“忍耐”中的意义,因而放松后勤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军费效益的发挥。

本位主义思想。存有这种思想的人,只看到本单位的需要,看不到其他单位的需要,更看不到军队整体建设的需要,千方百计为本单位“争钱争物”。而某些领导和部门人员对这种现象,不仅看不到它对整个军队建设的危害,反而把这种损公肥私的做法当作鼓励,以致造成“爱哭的孩子多吃奶”的反常现象。这些都极不利于经费物资的合理使用,会损害全局的利益,直接影响后勤管理的效益。

无足轻重的思想。有些人往往看不起细小的后勤管理工作,片面认为这些工作费力大、不讨好、没啥意思。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战略的眼光,看不到这些细小管理工作在全局中的意义,只会算小帐不会算大帐,把本来非常重要的工作看轻了。这就尤其需要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有关论述,提高立足点,开阔眼界,把细小的后勤管理工作放在国家、军队建设的全局中去认识、去衡量。

“单打一”的思想。所谓“单打一”,是指单靠后勤部门抓后勤管理。有的单位领导认为,后勤管理足一项具体工作,只要按分工由后勤部门去抓就行了,因而主官很少过问,司政机关也不注意配合。这样做显然是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从战略的高度看待后勤管理,看不到新形势下后勤管理在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二)当前军队后勤管理存在的主要矛盾

1.后勤人才素质与现代后勤发展不相适应

随着我国军队建设的深入转型,战场空间的不断扩大,作战方式的不断更新等,使得军队后勤建设过程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矛盾随之凸显,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在新形势下的后勤管理人员已跟不上后勤建设的发展,工作单一,素质偏低,专业知识日显落后等有碍于军队的整体建设。

2.组织计划管理的权威性降低

军队后勤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就是计划管理,它是军队后勤建设中实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领导的主要表现形式。后勤管理的权威性降低主要表现在资金没有得到合理的计划与管理。这是因为多年以来供需矛盾不断突出,使得军队后勤工作重点太过于偏离财力,最后导致不能很好的控制计划力度。因此,要重视计划在后勤管理中作用,加强对计划管理的控制和协调。

3.管理理机制滞后,宏观调控乏力

军队后勤建设能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实行后勤宏观调控的管理手段和管理秩序至关重要。但在军队后勤的管理中只能通过计划管理为中心和通过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管理机制来加强调控,而不能像市场经济那样采用利率、价格、货币投放等调控方法进行调控。加上不重视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完善,片面追求局部利益,导致宏观调控失灵,尤其是对经费调控能力减弱。

4.财务预算管理软化

军队财务预算是困家财政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法律性和权威性。但在实践中,行政权力支配着军队财务预算,具体表现在军费供需矛盾突出,标准经费保障不足,致使预算管理控制功能更加软化,在管理上也越来越盲目,私存私放、截流截收和乱批乱花是常有现象。

三、解决信息条件下军队后勤管理矛盾的主要对策

新时期军队后勤管理的论述不仅为正确认识后勤管理的重要性提供了“指路明灯”,而且为解决后勤管理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万能钥匙”。结合部队后勤管理实际,当前在加强后勤管理上应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抓人头,提高管理水平。“一定要廉洁奉公,当好红管家”,“后勤工作也是一门学问,也需要学习,也能出人才”。这些论述紧紧抓住了后勤建设的根本问题,是提高后勤管理水平的关键之所在。因此,要抓好后勤管理,首先要抓好教育训练,提高后勤人员的思想觉悟和管理能力。从部队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应着重在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增强人的责任心上下功夫。事实表明,后勤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管理人员失职而造成的。所以,必须下大力抓好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自觉做到奉公守法,秉公办事,无私无畏,敢于与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

抓改革,完善管理制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军队后勤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进行改革。后勤管理需要改革的问题很多,但重点要放在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上,目标要定在提高军事经济效益上。为此,抓紧改进激励机制,抓紧完善管理制度,同时要注意做到积极稳妥,扎实有效。

抓重点,推动全面管理。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要搞好后勤管理必须突出重点,以重点带动全盘。当前应着力抓好三个重点问题。一是加强宏观调控,保证经费投向投量合理;二是严格财务制度,保证有限的经费不外流;三是强化基层管理,保证部队生活水平不下降。特别注意加强责任制,切实抓出成效,创造经验,用以指导面上的工作。

抓具体,保证各项工作落实。现在后勤工作就是要抓具体。这一点对后勤管理来说,尤为重要。后勤管理具有广泛性、经常性的特点,只靠发文件、发号召是无济于事的,必须深入下去,一项一项地抓,直到抓出成效。

篇2:军队后勤管理

内容提要:自2001年总部推行军队集中采购改革以来,军队医院适时调整了招标采购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但在微观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军队医院后勤招标采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提出了加强军队医院后勤招标采购管理跌政策建议。

关键词:军队医院

后勤

招标采购管理

当前,军队医院认真贯彻总部要求,积极推行集中采购,普遍成立了专职招标采购机构,采购的范围正在逐步拓宽,监督管理和执行的力度正在逐步加大,制度的推行正在逐步深入,对推动医院后勤管理运行方式和职能转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招标采购微观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供应商来源渠道相对单

一、采购方式缺乏科学论证、招标采购的文档表格不够统一规范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采购工作的实际效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招标采购管理机制尚未理顺,一些矛盾还较为突出。

一、军队医院后勤招标采购存在的矛盾

(一)采购任务要求急与采购程序相对规范的矛盾。

近两年来,军队医院整体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格局,尤其在基础建设方面,医疗楼群、医疗附属设施相继建起,与此相关的配套物资和院区改造项目也需要尽快完

作者:苏楠,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院务部招标采购办公室助理员,硕士研究生,中校。成,各项保障任务日趋繁重,具体反映到招标采购工作,就表现为一些采购项目立项时间短、任务要求急、质量标准高。而从采购程序看,招标采购整个过程包括立项受理、确认采购需求、组织资格预审、编制招标文件、逐级报批、组织答疑、开标、评标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的时间要求,提高采购速度,压缩采购周期,必然要以减少部分环节为代价,这就为招标采购工作带来了不确定因素。

(二)招标服务要求高与供应商管理制约难的矛盾。

集中采购并不是各部门分散采购行为的简单集中,而是通过集中采购的手段,使监管部门、采购单位、采购机构、评审专家以及供应商在公开的平台上共同操作,达到相互监督制衡的目的,从而为采购单位提供规范、方便、快捷的采购服务,为供应商参与提供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平台。军队医院成立招标采购机构以来,通过规范采购行为、优化采购流程,提高了采购效率,增强了采购透明度,但由于目前尚未建立供应商准入和管理机制,在采购执行力上,尤其在供应商的管理和约束上,效果还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供应商不当行为预防难。军队医院各类供应商一般由业务部门推荐,各供应商资质不

一、来源渠道各异,市场

作者:苏楠,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院务部招标采购办公室助理员,硕士研究生,中校。鱼龙混杂,信誉难以保证,企业是否会出现围标、串标、违约或不履约行为,事前难以预防;二是供应商不当行为约束难。有的供应商对招标文件理解不透,落选后,不按规定程序投诉,到采购机构无理取闹。有的供应商低价中标后,出尔反尔,无正当理由不与采购单位签订合同。还有的供应商故意不足额缴纳投标保证金来参加投标。这些情况,一定程度地扰乱了招标采购秩序,妨碍了招标采购工作的正常进行。三是供应商履约信息采集难。供应商保障措施是否到位,技术水平是否良好,提供服务是否及时,履约行为是否合规?这些信息,直接关系着供应商能否在医院下一次投标中入围,受部门职能范围限制,招标采购机构很难掌握供应商的合同履约情况,也就难以逐一甄别企业的信誉状况。

(三)采购需求潜力大与采购范围相对狭窄的矛盾。

军队医院后勤集中采购范围包括工程、物资、服务三个范畴,涵盖军务、军需、营房三大业务部门,基本上能够满足医院后勤各项事业任务保障需要。但是,一些通用物资,如办公设备、办公耗材、文体设备、影音设备、会议用品、保洁用品等,还分散在各单位,处于自行采购状态,这部分物资规模总量大、采购集中度低,不仅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也不利于统一控制,容易造成

作者:苏楠,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院务部招标采购办公室助理员,硕士研究生,中校。采购和使用的双重浪费。目前,总后积极推行网上定点协议采购方式,通过两阶段招标确定军队物资协议供应商、协议供货产品及其优惠价格与服务,由军队采购单位依托军队物资采购网,自主择优选购日常办公物品,比较有效地解决了以上问题。军队医院后勤部门、单位点多、分散,对通用的办公类设备物资,采购需求量大,适合采用定点协议采购方式,应该将这部分物资纳入集中采购范围。

二、规范军队医院后勤招标采购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对策

1、建立提高采购效率的措施机制。

规范的采购程序是实现阳光采购的基础和前提,而提高采购效率也是做好医院后勤招标采购工作的现实需要,必须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程序,提高采购工作效率。一是推行限时办结制度。按照不同的采购方式,确定每种采购方式中各环节的办结时间,需要由业务部门提出技术需求的,应发出限时催办通知;二是制定应急采购制度。第一,制定紧急采购的标准化作业流程,适度简化报批程序;第二,根据项目的特点和任务的紧急程度,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作者:苏楠,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院务部招标采购办公室助理员,硕士研究生,中校。缩短采购时间;第三,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保证采购质量;三是规范招标采购文档表格样式。按照不同采购方式、不同项目类别,编制相应的招标文件范本,避免重复工作,减轻领导审批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2、建立规范供应商管理的制约机制。

一是建立供应商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从供应商是否提供真实具体的资格或资质等材料,是否正当透明地参与竞争活动,是否不折不扣地兑现服务承诺,是否及时交纳税收及社会保障资金,中标后是否及时按承诺签订政府采购合同,是否严格按规定的方式履行合同,是否依法提出询问、质疑或提起诉讼等7个方面,按照性质、程度或造成的后果不同,设定分值标准和信誉评价等级,逐步建立供应商信用信息库。二是强化供应商失信管理手段。第一,利用经济手段管理。合理利用各种“保证金”,如,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等,以此来约束投标人严格履行其应尽的义务和各项承诺;第二,运用法律手段制裁。加大违约行为的处罚力度,对已经发生的投标人以不正当手段抵毁、排挤其他投标人,或以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的行为等,应根据《采购法》的有关规定,实施严格的经济处罚,对医院造成经济损失的,还要追

作者:苏楠,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院务部招标采购办公室助理员,硕士研究生,中校。究其民事责任,情节严重,要追究纪律和法律责任;第三,利用舆论手段曝光。对那些言而无信、严重扰乱采购秩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供应商,要给予公开曝光,并列入“黑名单”。

3、拓宽招标采购渠道和采购方式。

实行网上采购,有利于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增强工作透明度。院务部实行网上采购,应依托军队物资采购网络平台,采用定点协议采购方式,充分利用军队物资采购网络信息资源,实现院务部物资采购业务管理网络化、信息化和自动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一是制定定点协议采购范围。依据《2008总部机关物资、工程和服务集中采购目录》,制订《网上定点协议采购目录》,原则上应将单项或批量采购金额不足8万元的办公用品和其它公共物品,纳入网上采购范围;二是制定网上定点协议采购的业务流程。根据网上采购的特点,按照浏览产品、协商价格、审核报批、签订合同和产品验收等5个步骤,详细制定网上采购的工作程序,明确每一环节的工作内容;三是提供网上采购的必要条件。配置专用于网上采购的电脑设备,申请一个专用于网上采购的军队综合信息网使用和管理帐号。

作者:苏楠,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院务部招标采购办公室助理员,硕士研究生,中校。

(二)建议

集中采购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手段,必须贯彻政府采购的政策要求,实现国家利益和单位利益的高度统一。

1、在保证采购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积极倡导节能环保。

推行节能、环保采购,既是适应我国有关节能环保政府采购政策的需要,也是促进军队医院建设成节约型医院的重点工作,积极开展节能环保采购,对推动全院开展节能降耗,促进军队医院经济和资源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展节能环保采购,应该在保证采购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在工程、物资和服务项目采购上,优先选用节能环保的设计施工方案和节能环保型材料、设备;在设定资格预审条件和评标办法上,对具有节能环保产品的企业给予适当加分;在采购范围的设置上,进一步扩大集中采购范围,将更多的节能产品纳入集中采购目录。通过以上措施,充分发挥政府采购节能环保的政策功能,促进医院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节能环保意识。

2、在保证采购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优先支持国内品牌。

作者:苏楠,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院务部招标采购办公室助理员,硕士研究生,中校。政府采购作为非关税贸易壁垒 的表现方式之一,能够封闭政府采购市场,保护民族企业。用政府采购手段,支持国内企业发展,是政府采购政策的一项基本内容。《政府采购法》第十条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军队医院作为政府采购的主体单位,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在保证采购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支持国内企业,优先选择国内品牌,既维护国家利益,又能够满足自身需要。支持国内企业,应该在企业资质评审上,对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给予一定幅度的加分;在供应商准入条件上,给予优先待遇;在产品的选购上,实行适当的政策倾斜。

篇3:军队后勤管理过程中的点滴思考

1 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

危机意识是一种非常态的过程, 是制导和防控危机的前提性意识, 在军队后勤管理中发挥着“把脉”的功能。“居安思危, 思则有备, 有备无患”, 树立危机意识, 做好危机的预防和预警工作是军队后勤管理的根本出发点。首先, 树立非传统意义上的危机意识。长期以来, 军队建设将平安的关注点主要放在防止大规模外敌入侵、保护领土和主权完整、应对大国挑战等传统威胁上, 而对直接影响民众正常生活的所谓“非传统平安”体悟不深, 用力不足。事实上, 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性永远存在, 重大的危机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在增加。传统平安威胁和非传统平安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 恐怖主义危害上升。”其次, 建立危机信息预警和监测机制。及时捕捉危机征兆, 及早发现新问题, 以有效预防和回应危机, 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军队后勤领域应充分利用IT和网络技术, 建立和完善全军性的计算机警报监控网络中心, 在各军兵种设立各层级的分支机构, 专门负责监测各种潜在的危机, 并把监测到的信息迅速传输到上一级监测中心, 分级分层负责。同时, 还应增加计算机系统方面的软硬件资源的投入, 研制开发检测分析危机信息的软件系统, 实现信息数据的快速准确传送。另外, 还要制定完善的应急处理预案。主要包括:一是, 制定危机管理的整体策略规划, 如:战略物资储备的计划、意外事故资金设立、反恐维稳等重大后勤支援。二是, 组成危机管理小组, 成员应尽可能选择政治素质好、业务技能精、综合能力强的行政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并应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善于沟通、严谨细致、处乱不惊、亲和力强, 以便于统揽全局、迅速做出决策。三是, 制定危机管理预案启动标准以及各种原则性策略办法。如:物资储备和调动方案、人员调整和疏散方案等。

2 完善军队后勤机制, 促进科学管理

科学的决策, 是内在规律的反映, 违背决策的内在规律, 就必然会受到惩罚, 向科学决策要效益, 就必须完善科学的管理决策机制, 促进科学管理。一是规范决策程序, 对基本建设中的重大项目, 大宗物资采购和大项经费开支的决策、计划、分配, 部队各级后勤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按程序决策的规定, 反复论证, 综合分析局部计划与发展规划、发展规划与后勤实力、后勤实力与军队实际需要等因素。坚决按照先由决策层的建议咨询机构提出的建议, 拟定方案, 再由专家小组研究论证, 然后制定实施计划步骤、预测效果、修正方案、党委集体决策的程序。并严密组织, 形成层层把关的决策机制, 力避决策上的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当然, 对大量的日常工作的决断, 即那些重复性的、简单明白的一般决策程序, 也要灵活处理。二要, 规范决策方法和技术手段。从定性决策向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决策方法转变, 从个人决策向个人与组织相结合的集体决策方法转变, 从单一的决策方法向多种决策方法综合运用相转变, 从简单的人的决策向人、机结合的决策手段转变, 提高决策质量。三要, 建立民主决策机制。尽量扩大官兵参与决策, 保证官兵从决策制定到决策实施全程参与, 让参与决策的人员了解情况, 把握依据, 做到心中有数, 善于集思广益, 及时综合归纳, 重视汲取决策过程中的不同意见, 要勇于否定自己, 服从多数人意见, 一旦出现意见分歧, 应多商量, 缓决策, 慎表决, 通过反复酝酿, 仔细研究, 直到时机成熟再做决断。四是规范党委集体理财机制。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经费预算集体研究制度, 重大开支集体把关制度, 动用资金逐级报批制度, 坚持做到没有列入预算安排的项目不建, 没有经费来源的不办。而军队的困难原则上由机关统一研究, 统一计划, 统筹解决, 并逐级上报请示, 机关下达批复的程序办理。

3 加强军队后勤保障的社会化

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后勤部队, 要构建复合发展的后勤装备体系, 对“军技民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后勤装备生产厂家、特别是军民通用车辆生产厂家, 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开设有定点维修服务站, 服务保障广, 为实现军民融合、寓军于民保障提供了可能。一是, 要利用社会机构维修。在当前军队缺乏专业维修力量的情况下, 充分利用后勤装备军地兼容的特点, 与部队驻地维修力量签订协议, 综合运用驻地人力、财力、物力、科技力量, 建立军地维修后勤装备长效机制, 确保后勤装备有效运行;二是要搞好配件保障供应。满足配件供给是后勤装备保持良好性能的重要保障。对各类装备零配件的需求情况, 要有适当的生产储备, 进口装备的配件国内要能生产替代产品, 专用装备的配件地方要能生产替代产品, 确保配件供应的连续性。三是, 要提供信息技术支撑。要着眼维修信息资源共享, 建立适应后勤装备保障特点的信息沟通渠道, 定期向通过资质认证的民间组织发布装备维修信息, 建立完整的军民维修科技信息数据库和军民互动信息平台, 组织人员到民间机构进行技术考察和交流, 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为做好我国的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资源配置工作, 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 遵循我国新时期军事后勤社会化资源配置原则, 建立有效的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与军队后勤自主保障纲要和明细目录表。为军队与社会提供有效的资源配置和数字化框架, 提供可移动式动员物资能力配备和潜力动员执行模块 (单元) 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环节。第二, 我国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资源配置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必须寻求一条最优的发展路径。为此, 必须强化我国军队后勤管理机构的后勤保障的计划、指挥与协调功能, 以适应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实现我国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预期目标。第三, 必须有专门机构对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方式与军队后勤自主保障方式和保障部署进行战略、战役和战术级的科学公正地评价, 从而确定向军队后勤自主保障方式转换, 或是军队后勤自主保障向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方式转换以及保障部署的机动调整。第四, 我国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资源配置的活动必须适应信息时代高科技的要求, 实现计算机化、网络化, 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第五, 利用国民经济动员机制, 加速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多种动员中心建设, 实现军民科技成果互动循环转移, 发挥军民科技产品“双向纳入”的功能与作用。

总之, 在军队后勤管理过程中, 只有不断树立危机意识, 完善机制, 促进科学的管理, 并把后勤保障社会化有机结合起来, 军队后勤才能更加适应现代化军队的需要, 才能更好的保家卫国, 服务好广大人民群众。

摘要:在军队后勤管理过程中, 只有不断树立危机意识, 完善机制, 促进科学的管理, 并把后勤保障社会化有机结合起来, 军队后勤才能更加适应现代化军队的需要, 才能更好的保家卫国, 服务好广大人民群众。

关键词:军队,后勤,危机意识,机制,社会化,管理

参考文献

篇4:如何强化军队后勤危机管理

【关键词】后勤危机管理 能力建设

一、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是提高军队后勤危机管理能力的前提

危机意识是一种非常态的过程,是制导和防控危机的前提性意识,在军队后勤危机管理中发挥着“把脉”作用。“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树立危机意识,做好危机的预防和预警工作是军队后勤危机管理的根本出发点。首先,树立非传统意义上的危机意识。长期以来,军队建设将安全的关注点主要放在防止大规模外敌入侵、保护领土和主权完整、应对大国挑战等传统威胁上,而对直接影响民众正常生活的所谓“非传统安全”体悟不深,用力不足。事实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性永远存在,重大的危机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其次,建立危机信息预警和监测机制。及时捕捉危机征兆,及早发现问题,以有效预防与回应危机,把危机消弭在萌芽状态。军队后勤领域应充分利用IT和网络技术,建立和完善一个全军性的计算机警报监控网络中心,在各军兵种大军区军、师、团设立各层级的分支机构,专门负责监测各种潜在的危机,并把监测到的信息迅速传输到上一级监测中心,分级分层负责。同时,还应增加计算机系统方面的软硬件资源的投入,研制开发检测分析危机信息的软件系统,实现信息数据的快速准确传送。再次,制定完善的应急处理预案。主要包括:一是制定危机管理的整体策略规划,如:战略物资储备的计划、意外事故资金设立、反恐维稳等重大国际后勤支援。二是组成危机管理小组。成员应尽可能选择政治素质好、业务技能精、综合能力强的行政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参加,并应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善于沟通、严谨细致、处乱不惊、亲和力强,以便于统揽全局、迅速做出决策。三是制定危机管理预案启动标准及各种原则性对策措施。如:物资储备与调动方案、人员调整和疏散方案等。

二、建立快速高效的危机指挥体系是提高军队后勤危机能力的关键

首先,建立决策指挥体系。当危机发生以后,最初做出反应的就是决策中枢机构,它能不能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反应并积极领导、指挥危机管理的过程,是衡量军队后勤危机管理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建立一个全军性的后勤危机指挥领导机构,由总部首长负责,在各军兵种、大军区建立区域性后勤危机指挥机构,由各大单位后勤主官负责。全军性危机指挥领导机构是最高决策中枢系统,承担着保证军队后勤领域安全,制定危机防范、危机状态控制的目标、原则和制定危机处置方案和对策。负责对危机的性质迅速判断,提出危机处理的总体框架,并指派专门人员和机构处理危机,对后勤保障物资进行有效分配使用,确保各种资源得到最佳化运转和合理使用。其次,完善执行控制体系。这是危机管理的骨干和核心力量。依据决策中枢的方针、政策,具体主管、执行某一方面的军队后勤危机管理事务,直接负责危机的预防、控制。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级执行的原则,形成一个由总后勤部统一指挥,各军兵种、大军区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的执行系统。再次,建立协调调度体系。其主要职能是整合不同部门的有序工作,保证危机状态下高效协调各个执行部门的工作。建立一个常设的危机综合协调机构,来组织一体化的保障行动,协调各部门的行为。这一机构可暂定为紧急状态管理局,具体担任综合协调各业务部门、各军兵种后勤、各大军区的紧急调配活动,集中调配全军资源,协调军交运输、物资油料、卫勤、财务、营房等部门的活动,进行危机救援。最后,完善支援保障体系。其主要职责是保证危机指挥决策系统的决策有效贯彻,保证危机发生后的决策能得到各单位、各部门的有效配合,从而化解危机。包括物质性的设备系统,如:应急性的物资储备,包括防治、救治危机所需的各种物质资源,这是减少危机损害、提高军队后勤危机反应速度的重要条件。此外还包括应急性的机构与人员储备。

三、健全的危机管理法规体系是提高军队后勤危机管理能力的保证

新世纪新阶段,危机事件往往会改变人们的日常行为方式,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建立健全明晰的行为准则和法律规范异常重要。一方面,法规体系明确了军队后勤危机管理权限,保障了军队后勤在处理危机事件中的权威性、主动性,以及对后勤资源进行统一调配的权力。这是提升军队后勤危机管理能力的法律基础;另一方面,军队后勤无论是军地协调征集社会资源,还是处理特殊状态下的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都需要依法管理。

首先,制定《军队紧急状态管理法》,为危机的预防、预警、救治、恢复提供立法保障。其次,参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经验,针对部队保障中危机风险比较明显的领域制定专门法,为各类潜在危机的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再次,要严格执法,加大对危机事件发生时谣言制造、散播者的惩处力度。对于危机事件中没有依法履行责任、义务的有关部门领导要严格追究法律责任。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是管理法的制定,还是专门法的完善,都要注重其执行过程中的可操作性。一方面,要从整体宏观上把握军队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机制,对军地在处置危机事件时的具体职能做出明确划分,打破军地之间的部门障碍和信息封锁,为军队合理、高效地处理危机事件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对于军队后勤自身在危机处理中的行为进行详细界定,在保证原则的同时注重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篇5:军队后勤对联

面油盐鼎“保力

虎家狼卫之

师国卧”“虎服藏

龙务后人勤民亦是”都人

民行子 弟

篇6:军队后勤管理

郝汉

摘要:军委领导指出:三军后勤保障一体化改革的方向必须坚持。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坚持推进大联勤体制改革的方向,对加强军兵种建设也是很重要的。认识推进大联勤体制改革与加强军兵种建设的关系,需要立足全局来看改革对局部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坚定不移地按照一体化保障的方向和要求,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正确处理推进大联勤体制改革与加强军兵种建设的关系

关键词:后勤体制 军兵种建设 大联勤体制

以大联勤体制改革促进军兵种建设,大联勤体制改革能够促进军兵种建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提高军兵种的作战能力;二是有利于增强军兵种的建设效益;三是有利于强化军兵种的科学管理。

一、有利于提高军兵种的作战能力

一体化联合作战是系统与系统、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必须依靠诸军兵种的联合作战。这种联合作战的特性,要求后勤保障一体化,从作战需要的全局出发,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后勤资源,从而更好地保障军兵种的作战需要。军兵种部队作战行动节奏快、流动性大,部队机动频繁,单凭自身的后勤保障力量,难以满足作战的实际需要。因此,依托全军联勤保障体系,充分利用全军乃至全社会的资源,构建与跨区远程机动作战相适应的基地保障和精干高效的伴随综合保障体系,就成为提高军兵种作战能力的重要课题,也是世界一些军事强国推行联勤体制改革的重要动因。

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发起突然,后勤保障的应急性更加突出,提高时效性已成为战时后勤保障的关键。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世界一些国家军队普遍以构建相对独立、聚合高效的后勤保障体制为目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更好地保障军兵种的作战。如美军在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作战地点虽局限于地球一隅,但后勤保障却是利用在全球范围建立的保障体系,将战略、战役和战术后勤联为一体组织实施,有力地保障了各军兵种的作战行动。

我军大联勤体制改革试点和论证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在这个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整合全军的后勤资源,不断强化后勤不同层次的五种能力:一是强化总部的系统整合能力,把能统的尽量统起来,使军兵种专心致力于作战能力的建设;二是强化军兵种后勤的专用保障能力,在坚持通专一体大方向的前提下,把军兵种作战实际需要的专用保障力量保留下来,而且要编实配强;三是强化战区后勤的指挥协调能力,顺应领导指挥体制调整改革的发展趋势,突出战区后勤平时战备建设和战时指挥功能,逐步将其融入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四是强化区域后勤的联勤供给能力,建立总部与联勤分部的直接业务领导关系,以联勤分部为核心,整合区域后勤保障资源,实行区域化保障管理;五是强化作战部队的综合保障能力,适时归并部队保障渠道,提高战时综合保障效率。

二、有利于增强军兵种的建设效益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对军兵种建设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积极推进大联勤体制改革,有利于增强军兵种的建设效益。

从整体上制定军兵种建设的规划计划。军兵种建设是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军队建设的全局筹划军兵种建设。大联勤体制改革的实现,能够更好地把军兵种建设的规划计划融入到军队整体建设的规划计划中去,能够更好地把军兵种的保障纳入到军队的整体保障中去,也能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军兵种的规划计划制定好,从而增强军兵种的建设效益。世界一些国家军队的做法是,通过建立健全总部级的联勤体制,科学计算和统筹规划国家和军队的整体后勤保障能力,为军兵种制定建设规划计划确定总的方针和原则,从而确保军兵种建设规划计划的科学性。

从体制上解决军兵种建设的实际问题。战争年代,我军由于根据地分割和部队分散作战,客观上需要建立“大而全”、“小而全”的保障体制。在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推动下,军兵种建设进入较快的发展时期,建设任务十分繁重,资源需求不断增长。从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特点来看,资源的相对有限和建设上的高投入、高消耗、高风险,使后勤保障越来越呈现出战略性特征,要求对保障资源实行集中统管,由军兵种负责履行后勤建设的职能正在逐步弱化,需要的是建立集中的建设体制和保障体制。如俄军为强化军兵种建设和军队的一体化保障,实行以区域联勤为重点的改革,后又推出大联勤的构想,将武装力量和有关的后勤部队转隶保障中心,使区域保障中心成为军事力量的保障实体,既将各军兵种分散的后勤力量集中起来统一使用,精干了军兵种建设体制,使各军兵种能够集中精力抓作战能力建设,也便于发挥后勤的整体优势,及时、快速、高效地保障部队,使各军兵种能够增强作战效能。从我军的实际情况看,推进大联勤体制改革,也能够从体制上解决军兵种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努力避免军兵种后勤在职能、机构、人力及程序方面的不必要的重叠,从而在整体上增强军兵种的建设效益。从机制上促进军兵种建设的相互协调。正确处理好后勤的“建”与“用”,制定衔接紧密、责任明确的资源补给程序,建立严密、简捷、透明的后勤供应流程,有效地防止重复建设,实现资源的军兵种共用,是提高军兵种建设效益的重要途径。国内外的经验充分证明,现代军队体系越来越复杂,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专用保障在联合作战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联勤体制下的统与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和谐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的。这也就是说,在强调联勤保障通专一体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军兵种专用保障的重要作用。

三、有利于强化军兵种的科学管理

管理是一门科学,科学管理出效益。在推进大联勤体制改革中实行科学管理,关键是要围绕“大”字更新观念、做好工作、建章立制。

围绕“大”字更新观念,加快改革步伐。现代科学管理,注重更新管理观念。推进大联勤体制改革,既是军队后勤保障的创新,也是军队管理观念的革命。军队构建大联勤体制,必然要求实行“大管理”。这就几乎强制性地要求改变传统的习惯思维和管理方式,按照一体化联合作战和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树立“大管理”的观念,做到系统筹划、科学管理、协调发展。推进我军大联勤体制改革,要围绕“大”字更新观念,围绕“大”字想问题、办事情,联勤系统和各军兵种

共同努力,改革的步伐才会加快。

围绕“大”字做好工作,实现改革目标。现代科学管理,注重实行目标管理。大联勤体制的主要特征是“大”而不是“小”。具体的特征是:注重横向协调,多边协作;强调集中决策,分散实施。推进我军大联勤体制改革,要根据发展方向和改革目标,在科学决策、系统论证的同时,按照综合集成的思路和方法,做好总体方案的制定,抓好各项调整改革任务的落实,确保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这不仅是联勤系统的主要职责,也是各军兵种的重要任务。通过积极参与并认真地贯彻落实大联勤体制改革的具体任务,各军兵种可以对影响建设与作战的因素和问题作进一步的论证,充分运用大联勤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和管理方法,及时制定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改革措施,促进军兵种改革目标的实现。

围绕“大”字建章立制,巩固改革成果。现代科学管理,注重依照制度管理。在推进大联勤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必须总结和运用好取得的经验,巩固和发展已有的改革成果,要把那些被实践证明了的管用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法规制度,作为指导全军深化改革的依据。为此,要根据战略筹划和科学管理的要求,加大法规制度建设的力度,既要填补尚缺的法规空白,又要对现行的法规进行修订,以法规制度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促进大联勤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此同时,还应组织对已有的改革成果进行评估。根据联勤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质量标准,建立由领导、机关和专家相结合的评估组织,对改革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佚名 《新军事变革下的中国军队后勤体制改革》 新华网 2009-07-19

篇7:军队基层管理

摘要: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伴随而来的新生事物不断涌现,这给部队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我们要着眼官兵求新、求变、求知、求乐的特点,了解基层官兵心理和需求,充分借鉴和吸收人性化管理的积极因素,同时还要避免走进人性化管理的误区。

关键字:军队基层管理 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

一、什么是人性化管理

随着社会的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官兵心理失衡,对部队的传统产生了质疑,感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部队的生活很无奈”,认为部队条件太艰苦、工作太辛苦、生活太清苦。再加上我国社会民主与自由意识日益增强,在大氛围影响和感染下,一些士兵忽视军队与地方的本质区别,片面追求自由宽松,整日将民主和人性化挂在嘴边,然而对于真正的民主和人性化管理并没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什么才是人性化呢?是不是管理宽松,自由放纵就是实行了人性化管理呢?

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至于其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具体到军队基层管理中,就是要讲民主,落实“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管理是就应以提高官兵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和中心,激发和调动官兵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人与部队共同发展。

二、怎样实行人性化管理

“部队基层义务兵,是我们军队的主体,在军队基层建设中,必须充分尊重部队基层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心系基层、情系官兵,切实维护官兵权益,不断改善官兵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标准、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那么对部队基层管理中,应当怎样落实“以人为本”思想呢?

(一)、实行人性化管理,尊重官兵的主体性地位。

发扬民主,既是我们这支队伍的优良传统,也是实践以人为本的时代要求。随着80、90后加入队伍,部队人员的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部队基层义务兵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走民主化管理之路,尊重官兵的主体性地位,充分调动官兵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顺乎潮流,符合新时期部队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究解决部队民主管理、民主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在机制建设上做文章。一是要完善队伍公开机制,以公开促公正、保公平。在基层,最容易让官兵泄气和产生怨气的往往不是条件差、任务重,而是一些领导干部有时会处事不公、缺少应有的正气。所以走民主化管理,就应当在坚持党的领导、保证部队集中统一的前提下,在官兵关注的敏感问题上实施阳光操作,给每个同志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营造一种靠素质立身、凭实绩进步的良好氛围。二是要进一步拓宽民主渠道,让官兵有意见敢反映,能平安地反映。要落实党内生活和部队建设的各项制度,确保官兵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三是要实施强有力的民主监督。部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下级服从上级是保证政令畅通的必然要求,但并不等于部队不要民主监督。要按照民主建设的要求,保障官兵人格上的平等,基本权利得到尊重。不能片面理解从严治警,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把活动空间限制得小小的,把人员控制得死死的,这不是先进的手段,也是与人性化管理相悖的,要保证官兵享有人身权、隐私权、监督权、建议权、休息权和通信权等,各级领导的行为也应当在官兵的监督之中。

(二)、走人性化管理之路,维护官兵的合法权益。

在部队建设中贯彻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官兵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做到全方位沟通、零距离服务,无间隙关爱。这就要求在工作中做到:一要体现人文关怀。从工作上、思想上、生活上、权益上去关心官兵疾苦,倾听官兵呼声,维护官兵权益,尽心竭力为官兵办好事,解难事,用真情和关爱搭起官兵之间的连心桥,使官兵真切地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切实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要推行办事公开,尊重维护官兵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官兵是部队的主体,一切涉及到官兵切身利益的敏感事项,都应该逐步推行办事公开制度。针对群众关心的敏感问题,如人事、财务、工程、物资采购等方面实行“阳光作业”,强化监督,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开、公正、公平的机制,使官兵行使应有的民主权利,对部队建设的重大问题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才能确保官兵的主人翁地位,使官兵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部队建设中来。三要建立激励机制,创造一个有利于官兵的政治素质、军事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等全面提高的环境。通过了解和满足官兵的需要,完善评功授奖、升职升迁、考学、入党、培驾等制度,从而使官兵的主动性、积极性及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官兵潜力释放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中促进部队的发展,达到人与部队的高度和谐。

(三)、走知识化管理之路,提升官兵的综合素质。管理教育工作要突破,必须把全面提升人的素质作为基础性、决定性的任务摆在突出的位置。基层管理者要着眼于满足官兵对警营文化新期待、新需求,充分利用警营文化资源,大力开展文化育警工程,从单纯教育人、管理人向全面培养人、塑造人转变,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增强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开创军队建设和改革的新局面。一要注重培养士兵良好的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军人素质的灵魂,起着决定和主导作用。部队管理要注重结合各种形式“寓教育于管”,大力加强士兵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做到入耳入脑入心,使广大士兵能够树牢军魂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其次,注重培养战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即根据战士成长进步的需要,创造环境,形成机制,让战士的文化知识、身体心理素质、实践能力在各种环境、各种岗位中不断提高。领导者要做好培养造就高素质部队人才的工作,切实做到“让想干事的战士有机会,能干事的战士有岗位,干好事的战士有地位”,在部队管理中形成广大官兵求知成才、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三是着眼展示官兵自我价值。积极开展文艺创作、文体活动、竞技比赛等,鼓励广大官兵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增强自信心和归属感。通过搭建学习的平台,引导官兵广泛学习,全面提高官兵的思想政治、业务技术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实用技能,练就过硬本领,成为部队建设的有用之才。

四、走严宽相济之路,提高官兵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同时,决不是要放松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而是要做到严而有度、爱而不溺,做到严格管理与以人为本的有机结合。部队是一支战斗集体,作战任务是血与火、生与死的搏斗,必须具备顽强的战斗意志、勇敢的战斗作风、精湛的灭火本领和强健的体魄。而所有这些,都必须通过严格的管理、严格的训练才能实现。严格管理就是要严格按照条令条例、按照正规化、规范化要求抓落实。具体说,就是要在训练和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规范部队的教育管理,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首先,是解决好认识问题。在严格管理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中,不能削弱严格管理,两者是两个概念,既相辅相成,又互相促进。切勿一讲严格管理就把人管住、管死,一强调人性化,就忘记了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其次是强化观念,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对立,更不能搞偏激。要紧紧围绕基层工作的中心任务,注重以维护和实现战士的根本利益、有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密切官兵关系作为核心,注重以提高部队战斗力作为关键,注重以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作为重点,真正做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带兵理念,努力构建一个和谐军营。

三、避免人性化误区

人性化管理作为一种更为有效的管理理论与方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与应用,军队也必然在这场人性化管理的浪潮中有所触动并付之改革。基层作为军队的神经末梢,在管理中也开始了一些思考与变革。然而,任何事物的改革中都必然出现种种偏差与失误,基层管理在悄然转变的同时,对人性化管理的认识也出现了一些误区。

(一)、人性化管理的物质前提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

人性化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也是建立在物质条件相对充裕的基础上的,人性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高的绩效,而这种绩效转化为实际的物质的回报时,人性化管理才有其发展与生存的空间。不管是“尊重人”还是“激励人”都不再可能只停留在柏拉图的精神境界。而我国军队尚处在改革与发展的攻坚阶段,既不可能有如此充裕的物质条件,也不可能将部队变成一个盈利的企业。而基层官兵从事的工作大都单

一、枯燥、艰苦,从根本上与人性是相冲突的,我们也不可能为士兵站一次岗定出具体的薪酬。所以,部队的强制性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平衡点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二)、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以慈掌兵”。

篇8:军队后勤管理者胜任力的测评

一、确立测评目标

对军队后勤管理者进行胜任力测评, 首先应该按照工作计划和要求, 从军队人力资源培养的全局出发, 确定胜任力测评的实施对象和所要达到的目的。确立测评目的, 就是要明确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测评, 测评的性质如何。测评的目的不同, 测评的内容就不同, 确定测评目的非常重要, 因为整个测评都是为了实现测评目的而进行的。如果目标不明确, 就可能选择错误的测评内容, 最终影响整个测评工作, 甚至产生重大的负面效果。测评目标是整个测评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 测评维度的确立、测评方法的选择以及测评结果的报告都要依据测评的目的来进行, 并不是随便搞一些测试就有用。

二、确定具体岗位胜任力测评指标

确定具体的军队后勤管理岗位的胜任力测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确定胜任力测评要素。

测评要素指的是测评对象的基本单位, 即从哪些角度衡量军队后勤管理者的胜任力。在前文概念界定时已经强调军队后勤管理一般可以分三个层次, 基础层次、中间层次、高级层次。在同一层次中还存在不同类型的管理者, 有负责总体协调工作的部长、处长, 有负责专一部门的财务、军需管理者, 它们在不同的管理岗位上, 对他们的胜任力要求是不一样的, 因此, 在对军队后勤管理者胜任力进行测评的实施过程中, 首先要考虑到这一点的, 针对某一具体的军队后勤管理岗位, 有针对性地设置构成要素指标, 也就是确定具体军队后勤管理岗位的关键胜任力测评要素。可以通过对那些了解受测岗位的人员、军队后勤管理理论专家发放问卷调查, 然后组织专家进行讨论, 从构成指标体系中, 选取对本部门后勤管理岗位影响作用大的关键胜任力要素来实施测评。

2、确定胜任力量化标准。

在确定出具体军队后勤管理岗位的关键胜任力要素后, 就要对确定的胜任力要素进行层次分析、分解, 并确定出关键胜任力的测评标准。测评标准主要包括测评标志和测评标度。测评标志是对具体军队后勤管理岗位关键胜任力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的文字意义上的关键性描述和特征界定。为了合理方便测评, 在确定标准的同时, 要设置出胜任力测评标度 (测评标度是对被测人员的行为特征进行范围、强度和频率方面的规定, 即对某一指标的测评标志划分等级或量化的过程) 。具体到军队后勤管理者胜任力的某一个特定的要素, 其测评标度应该是具体的和明确的。

三、确定具体岗位胜任力指标权重

由于不同要素对军队后勤管理者的胜任力的相对重要程度不同, 所以在确定好具体岗位军队后勤管理者关键胜任力要素和量化标准后, 要区分相对重要性的大小, 即胜任力指标权重系数。若Wj是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 则有:

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多元分析法和主观经验法。层次分析法计算简单, 结果明了, 特别是对于定性、非量化因素的评价指标非常适合。本文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 简称AHP法, 是美国运筹学家撒旦于70年代提出的, 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其设计思想是:先对问题所涉及的因素进行分类, 然后构造一个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结的层次结构模型, 最后确定各因素的权重) 。但传统的层次分析法需要专家将指标重要程度进行两两比较, 直接给出判断矩阵, 操作上有一定难度, 而且容易在成重要程度判断上出现较明显的不一致性, 不利于权重值的确定。而改进的层次分析法, 首先由专家给出各层次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排序, 再将排序结果转化为判断矩阵, 再进一步计算权重, 这样就尽可能地避免判断的前后不一致问题, 其突出的优点是计算更为方便, 但由于评定专家的主观性, 还必须进行一致性检验。本文拟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2、排序号法构造判断矩阵。

本文是采用排序法对军队后勤管理者测评指标相对重要程度进行比较, 构造出判断矩阵的。设计军队后勤管理者测评指标排序表, 由专家根据自己对各指标重要程度的判断给各级指标排序, 例如在四个指标中, 认为最重要的指标序号为“1”, 不太重要的指标序号为“2”, 再轻重要的指标序号为“3”, 依次类推, 可以允许并列, 例如某一组指标序号值可以是“1, 2, 2, 3”。然后, 根据排序表的结果, 按照一定规则转化为测评指标两两比较矩阵。具体方法是:当排序号为X的指标与排序号为Y的指标相比时, 若X<Y则两两比较值为 (Y-X+1) ;若X>Y, 则比较值为1/ (X-Y+1) 。

设定军队后勤管理者测评指标体系包括n各指标, 评定指标权重系数的专家有m人, 按上一段所讲的标度转换后每个专家对n个指标的估价序数构造判断矩阵。

3、确定权重系数体系。

在得到判断矩阵后, 根据层次分析权重计算的方法 (如表1所示) , 求出Wj (j=1, 2, …, n) 的大小, 即为各个测评指标的相对权重值。

其中, j为行号, i为列号, Aij为相对重要等级, Bi为等级数总和, Wj为该测评要素的权重数, n为指标的数量。

在得到每一个判断矩阵后, 必须进行一致性检验。所谓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即指判断矩阵是否满足如下关系。定义一致性指标, 其中,

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值如表2所示。

如果一致性比率, 则称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 该矩阵可以作为军队后勤管理者的胜任力测评结果。

然后, 需要对各位专家的指标权重进行综合, 每个指标的平均权重的计算公式为。

如上所讲, 确定好一级指标系数后, 同理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也采用此种方法来确定, 下一级指标也是如此, 然后得出权重系数表。

4、确定需打分指标的权重值。

为了更方便地对胜任力进行打分测评, 在形成指标体系后,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计算得出具体的军队后勤管理者权重系数表。方法如下所示。

假设有n级指标, 共m个指标X1, X2, …, Xm, 需要打分, 则每个打分指标的权重值Wj为权重体系表中全面对应的所有级数的权重的成绩, 即:

Wj=wj1×wj2×…×wjn (j=1, 2, …m;n为测评体系的级数)

四、收集具体岗位胜任力测评数据

在构建好军队后勤管理者胜任力构成要素指标体系后, 可以采用360度测评的方法, 也称为全视角考评或多个考评者测评, 就是由被考评的军队后勤管理者的上级、同事、下级, 单位的政治机关人员, 后勤部门保障对象以及被考评者本人担任考评者, 从多个角度对被测评的军队后勤管理者进行360度的全方位测评。

1、政治部门胜任力测评。

军队中的人事任免都是由政治部门研究起作用的, 政治部门的测评是指对被测评的军队后勤管理者的思想政治, 档案经历进行客观的测评, 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军队后勤管理者的部分知识要素和个性品德要素。

2、上级胜任力测评。

上级是被测评军队后勤管理者的直接上级, 通常也是传统测评者的核心。上级考评的优势在于, 可以根据下级军队后勤管理者的工作情况, 客观地反映出军队后勤管理者的能力要素方面的胜任力。还可以通过与被测评者进行的沟通, 了解下级的需求和想法, 发现下级的潜力。

3、同事胜任力测评。

同事对军队后勤管理者的测评, 应该作为胜任力要素测评数据来源的主体, 同事是观察被测评者最深入、了解最透彻的人。同事或者来自同一级别人员的评价数据, 才最有代表性和价值性。同事间的相互测评, 可以合理比较、公平竞争, 并可以提高整体绩效, 同时对揭露问题、鞭策落后起着积极作用。

4、下级胜任力测评。

下级指军队后勤管理者的管理对象或者保障对象。下级测评可以充分反映军队后勤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等方面的胜任力要素。通过下级人员的测评参与, 能够很好地帮助上级发展其管理才能, 同时达到权利制衡的目的, 使上级人员在军队后勤管理工作中也受到有效监控。

5、自我胜任力测评。

被测评的军队后勤管理者本人对自己的工作胜任力进行反省和评分。它的优势在于能使军队后勤管理者在胜任力测评过程中有一种参与感, 真正明确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加强自我学习和提高, 充分提高自己的岗位胜任力。

五、整理分析得出测评结果

收集到测评数据后, 根据确定好的军队后勤管理者胜任力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权重, 汇总计算出每个测评人员对每个测评对象的评分结果, 方法如下。

假设有p个打分人员对m个指标X1, X2, …, Xm进行评定, 评定分数为:Xi1, Xi2, …, Xim (i=1, 2, …, p)

指标Xj的平均测评值Sj为:

则m个指标的综合评定值为:

R即为受测人员的军队后勤管理胜任力测评的分数。根据R值的大小即可区别出胜任力的高低。

将测评数据统计整理, 根据受测人员的评价指标的得分细表和胜任力总得分, 写出测评意见报告, 提交给有关政治部门和上级机关作以参考。

摘要:科学地对军队后勤管理者胜任力进行测评, 能有效实现军队后勤管理岗位的人职匹配, 从而促进军队后勤保障力的提高。本文从确定测评目标、确定测评指标、确定指标权重、收集测评数据和分析测评结果五个方面对军队后勤管理者胜任力的测评过程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军队后勤,管理者,胜任力,测评

参考文献

[1]陈万思:知识员工胜任力—理论与实践[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

[2]孙宗虎、庄俊岩:人员测评实务手册[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3]宋荣、谷向东、宇长春:人才测评技术[M].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8.

[4]司秀林: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及应用[D].辽宁科技大学, 2008.

上一篇:公司流程表格清单下一篇:描写城市繁华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