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

2024-05-07

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精选8篇)

篇1: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

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

桐城八中 金绍锋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体,课堂教学有效研究是中学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要将素质教育要求落实到数学学科教学中,就必须要优化教学过程,从课堂教学入手,研究实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一词最早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乔伊斯和韦尔的关于教学理论的论述中,上个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虽然系统完整的教学模式是从近代教育学形成独立体系开始的,但做为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在中外教学实践和教学思想中,很早就有了教学模式的雏形,而且每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中最典型的是课改前我国教育界倍加推崇的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提出的: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新授知识—巩固训练—布臵作业的“五步教学法”。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一教学模式让教师领悟和掌握了课堂讲授教学的步骤、门道和技巧,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因此得到了提升。但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法最大的弊端就是“三中心”:以课本知识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教学生学会书本知识,不教学生“会学”知识,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没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从西方引入的“反传统”教学模式,使人们认识到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由此开始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尤其是最近十年,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各种教学模式百花齐放、争相斗妍,比较知名的有“成功教育”教学模式、主体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双主”教学模式、“尝试教学模式”、“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等等,其中反响最大的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这些模式最大的共同点,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由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习基础薄弱等多种因素影响,学生往往很难发挥其主体作用。不管是什么好的教学模式都尚未达到人们理想的教学效果,特别是数学课教学越来越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负担加重,教学双方都苦不堪言。因此各种教学模式往往流于形式,很难达到初衷目的,甚至有些教学模式不仅扼杀了学生创新的欲望,而且抹煞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反观当前课堂教学的现况,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大多数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经常处于“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师授生受”的状态,课堂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辛苦,学生痛苦。如何摆脱这一现状呢?我们应该大力开展和推广以学生“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应该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

但是我们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也要有所突破或创新,纵观各地的教学模式,大都在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上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在教学中

教师的价值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实际上课堂教学的层次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水平。其次,很多教学模式,通常都注重小组合作与展示,造成课堂时间浪费,只好向课堂两头延伸,大量挤占了学生课余生活时间。此外,很多教学模式都要求教师编写学案,大大增加了教师工作强度,客观上给新教学模式的推广造成了障碍,等等。所有这些都有待在我们今后的研究中加以改进。

我们这里推崇的是高中数学实验式教学模式,这是建立在数学实验的基础上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不同于单纯的数学实验课,更不同于各种教学模式的实验,是把数学实验和数学教学有机的整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实验式教学模式以“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数学教学是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为基本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选择和使用合适的课程材料,恰当的教学工具,先进的教学技术,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数学实验或演示,使学生在数学实验与操作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分析、探索、猜想和归纳,从而亲身体验数学、理解数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不是单纯的数学实验,它是数学实验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它是基于数学实验基础之上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实践与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符合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与数学教育中忽视创造性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与当前社会对数学教育的要求相一致。

高中数学实验式教学模式的目的:

1、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扩展学生获取知识的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利用数学实验活动,在高中数

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以加强;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提高。探求实现新课标理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形成一种新的有效可行的教学模式。

2、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师积极学习教育理论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模式、方法,能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在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和教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3、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作为一项教学研究的课题,我们期望着能形成教学模式的成果。因为这种具体、规范的操作模式类的成果,虽然对特别优秀的教师可能是一种束缚,但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它易于吸收并能直接运用于教学实践转化为教学生产力。我们将培养教师合理地开发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通过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采用学生最易于接受、理解的教学模式,激励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纵观古今中外数学发展的历史,数学无不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并不断地受到实践检验,同时在实践中得到建构和发展。G〃波利亚曾指出:“数学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另一方面,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却像是一门试验性的归纳科学”。著名的数学家弗赖登塔尔也曾指出:“要实验真正的数学教育,必须从根本上以不同的方式组织教学,否则是不可能的。在传统的课堂里。再创造方法不可能得到自由的发展。它就要求有个实验室,学生可以再那儿个别活动或是小组活动”。信息技术使传统的数学实验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数学正在成为一门“实验科学”。那么把数学实验融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形成新的一种教学模式,无疑是数学课堂教学一种革新,相信它会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生机。

近几十年中,大量的数学思维方法,数学计算模型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生产管理各种领域中被成功地应用。数学与其他科学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呈现统一的新趋势。高新技术从本质上说就是数学技术,数字时代就是数学时代。随着计算机科学与网络技术的发展,随着国内外许多数学软件的成功开发,现代科学研究与科学,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已要求新型人才不仅仅具有传统意义上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要求具有更强的数学建模能力和使用新的计算工具即计算机的能力。通过计算机展示数学结论,使抽象的数量关系得到直观化的图形体现;借助计算机验证数学结论,使繁杂的运算技巧化为程序化的机械操作;利用计算机探索数学结论,使慎密的逻辑推理变化实验化得归纳演绎。计算机不仅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四色问题”在计算机上的成功解决,因特网梅森素数大搜索项目,密码技术,机器证明的深入研究等等都已经向我们展示了数学与计算机结合的诱人前景。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这正是数学实验模式教学的一种现代化的表现形式。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辅助“教”逐渐变革为辅助“学”,辅助探索和发展研究。高等教育中“数学实验”课程的相继开设,国内外数学软件的迅猛发展和图形计算器的普及使用,我国中小学教学中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则更加催化了数学实验模式教学的实现。

高中数学实验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如何通过数学实验式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通常数学概念教学是教师给出概念,学生加以记忆,但学生往往对其本质属性理解不够,一知半解,更别提运用了。新理念就要求教师在概念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生成,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出发,提供大量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与反思等过程,进而在增加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例如:在学习正弦函数图像时,为了让学生得到正弦曲线概念,我们可以用45度的斜面截圆柱,然后沿母线剪开展开圆柱侧面,就能让学生得到直观准确的正弦曲线形状,同时还得到了正弦曲线在弯管中应用。就这一个小小的演示实验,就能让学生惊讶不已!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如何通过数学实验式教学,突破课堂中的教学难点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疑难点,如不借助于一定的实验手段,就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也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讨论三角形已知二边及其一边所对角解的情况时,设计作三角形实验体会三角形有一解、二解的条件,如图所示,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作图实验中体会三角形有解的条件,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同时感到数学原来是如此现实。

(3)如何通过数学实验式教学,帮助学生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例如,某家决定“五一”黄金周出去旅游.老师请同学们结合实际根据各旅游公司报价,请同学们设计方案.又如学校开展安全周活动,可结合此活动开展课题实验《红灯与绿灯》,使学生能利用他们所学的抽样调查方法,设计调查方案,查阅红绿灯产生的有关背景材料,以及相关交通法规,并调查我国去年及我县去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从真实数据中寻找答案,教师进而启发,让学生进行反思。有些实际操作不可避免地让学生遇到困难,通过教师的指导,让理论的数学成为实践的教学,从而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4)如何通过数学实验式教学,帮助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习的过程有时比结论更为重要,它能唤起探索与创造的欢乐,激发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它展现思路和方法,教人“会学”,帮助我们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数学实验模式的教学是一种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探究过程,发现新知识,新信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创造性教学。如何更好地进行实验模式教学?这正是我们研究的课题,期待有更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来一起研究和探讨。

二0一二年十二月十七日于八中

篇2: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

苏占平

时代发展到今天,中国的基础教育至少要分成农村基础教育和城市基础教育。中国城市与农村的差别造成了这两块教育的资源——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极大差异。我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这一块有些思索,写在这里供有心意者评鉴。

一、初中实验教学的现状

1.农村学校实验室无采暖设备

北方天气深秋已凉,冬寒、春冷实为经常,实际教学中我虽带领学生不畏苦寒于实验室求知、求索,但学生瑟缩仅凭兴趣尽力实验,然更多学生几乎无力实验,教师无奈全凭一腔热血,这样的课后师生都易感冒,健康身体也够呛,天气更冷难以为继。

2.农村中学仪器室狭小

农村旧址无翻修初中几乎都是如此,仪器室狭小,且实验用品不能做到合理摆放。根本原因在于各校房舍紧张,且实验室都是由教室改建而来,本着仪器室与实验室就近规划自发的原则,仪器室为楼道走廊铁皮分割后内有室内门直接连通实验室所成,简单说这一单元是“两室无厅无卫无采暖”,有电无水,如此狭小。

3.城里各校实验教学硬件配备显然比农村任何学校都更到位

以区上第一重点中学为例:初中部以10多个平行班为标准配建,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多媒体投影教学一应俱全,高中部以20多个平行班为配建标准进行了配建,确为“样版中学”全区各级观摩学习之地,但一般的学校却离此标准相差甚远;另一方面,软件也不容乐观,一些学校在组织资源实施实验教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且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情况又不同。

4.农村初中教师流动性大

致使农村各校实际上没有从根本上实现过实验教学的专门化建设,以我在的中学为例从建成独立的化学、生物实验室与物理实验室至今的6年多以来,物理的科任教师同时是实验员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室卫生负责员,这在农村是一个普遍现象且没有实验课时的独立划分与考核,老师负担全部,只是这种负担由于农村学生的减少有所减轻,这实际上对实验教学明显产生不利影响,而这种情况并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不知,而是整个教育局工作思路或工作重点不在这上面。

5.城市各中学“实验教学的系统性”是有的

由于同年级的平行班数目多,而课程进度比较统一,“实验教学”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部分开出率不足。以第二中学为例,九年级8个平行班在义务教育的最后一个完整的学年2011~2012学年物理学生实验共做了两次,并且包含“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中的物理这一科目的实验操作。

二、初中实验教学的思考

1.战略上讲农村初级中学走了两条路,一条是撤点并校,另一条是原址改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一可以直接解决实验教学的硬件配件问题,二可以稳定教师队伍为各校组织实施系统实验教学提供可行性保障,教育局对农村教育的工作重点之一,应该赞同,叫好!

2.战略上讲城市各中学的拆建和新建学校也与上面有类似功效,只是更加深化了中学教育的综合性提高,当然实验教学的实施会更加到位和充足。

3.在硬件加强的战略性实施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当下”我们实验教学的实施应怎么办?显然不能坐等,最好是各校领导重视,不要一风阵风!科任老师和实验员要组织让学生实验,不要怕麻烦。社会要重视,不要只看“无用”的分。物理考核要改革,不要让实验操作考试成“摆设”。

大家都知道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就我个人的观点认为:实验,特别是学生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灵魂,是学生爱上物理,爱学物理的最好法门。而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绝对不是考试时纸上答出的实验题的分数,它一定是在学生动手实验过程中产生在学生脑海里的,日后被学生自己领悟的一种技术。

篇3: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一.学生阅读量严重不足是阻碍语文课阅读教学的瓶颈

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学生九年的阅读量不能少于400万字, 而初中三年的阅读量在260万字左右。但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有这么多的阅读量呢?学生是否有阅读的兴趣和正确对待阅读的态度我们尚且不说, 我们单来分析一下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 就会得出一个结论———学生能否完成规定的阅读量。现在的学生, 整天上课, 课后又有大量的作业和背读内容。如果要学生每天抽出阅读3000字左右课外书的时间, 几乎不可能。因此, 时间不够是造成学生阅读量少的主要原因。

除了阅读时间少外, 还有可供阅读的书籍太少, 学校图书室的书虽然也有上万册, 但那都是些什么书呢?学生看不懂, 也没有兴趣看。而且今年去借书是那几本, 明年去还是那几本。久而久之, 学生借书的激情也就没有了。学校附近也有书店, 但很少有好书, 大多是一些教辅和一些搞笑类的书, 不太适合学生阅读。

我们经常说学生在读书, 但其实他们很少读书, 几乎是在听课和做题, 真正用于读书的时间是很少的, 特别是自主读书的时间, 更是少之又少。因此, 我想, 按照目前这种教学方式, 农村中学的学生几乎不可能完成400万字的阅读量。

二.家长的思想意识是影响学生阅读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经常在家长会上对一些家长说, 今天, 农村的生活富裕了, 房子盖起好几层, 家具要买好几万, 但让人遗憾的是, 走进我们任何一个家庭, 几乎没有一个家庭会有一个像样的书房。当然也几乎没有书。日子好了, 房子高了, 钱多了, 而对书的感情却少了。现在的家长, 每当开家长会, 只问自己的孩子考得多少分, 从不问孩子读了多少书, 他们也不愿意给孩子买书看。每当假期我到城里, 看到城里的家长带着孩子们去买书, 可以说城里的书店是门庭若市, 每当看到这种景象, 我就会非常感叹。我想, 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原因, 更多的应该是意识上的原因。我想, 不用说, 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 农村的孩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三.阅读书籍的选择将影响孩子阅读的效果和他们自身的成长

400万字, 应该只是从量上来规定对孩子的阅读要求, 而孩子应该读什么书, 这就应该是阅读教学中的质的问题了。今天的阅读课教学, 绝大多数成了放羊式教学, 只要求学生阅读, 却不管学生读什么。高尔基说, 读一本好书就是交一位朋友。那么, 请问, 读一本坏书呢?那岂不是交了一位坏朋友了吗?如果孩子交上了一位坏朋友, 对他今后的成长将会造成极坏的影响。今天的口袋书为什么很畅销, 其实它里面有着一些吸引孩子但又不健康的内容。因此, 帮助学生学会有选择的阅读, 这就成了教师和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另外, 今天的孩子读书没有一个计划, 拿着什么书就读什么书, 想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 经过调查, 在农村中学, 能把一本书读完的学生很少。他们大多读了几页以后就丢了, 又换一本书。因此, 教师应该该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读书计划。鉴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条件, 我们不可能同时找到若干本相同的书, 因此, 学生的阅读就应该是交换进行的, 某一个时间段, 不同的学生所读的书就不一样。这时教师心中也应该有一个数。哪些学生最近正在读什么书, 教师心里都应该明白, 以便及时跟踪和指导学生的阅读情况。

篇4: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

作用。

前言: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对于高校学生未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而双语教学则是我国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对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现状的研究势在必行。

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都是靠着教师的讲解来传授知识,学生们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学习的动力不够导致效率低下,又缺乏实践的机会,口语成绩始终上不去。学习是知识的积累与思考的结合,教师除了向学生灌输知识以外,还要引导他们自主思考,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了改善这个现状,学校应该经常组织一些讲座,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让他们调整自己的定位,学会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他们使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

没有好的教学方法。语法解释和翻译是现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大部分教师在讲解课文或介绍语法知识时基本都是照本宣科,过程即枯燥又难懂,很少有让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难点的教学方法[2]。其次,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翻译课文或句子时,通常都以讲解为主,很少让学生进行现场练习,而且教师基本上都会让学生死记硬背语法,这样做不利于学生在实际中灵活运用语法。大部分的学生虽然掌握了语法的相关知识,但却无法正确使用它。因此,教师应该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多增加一些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将听力、口语、翻译、阅读很好地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

跨文化教育。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语言交际能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大学英语应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只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日积月累的练习和文化的熏陶,因此,教师应重视跨文化教育,摒弃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全面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在教学时遵循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教师还应该加强西方文化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和语法的时候也能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帮助他们理解并使用这些知识。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身心健康、个性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学生主动学习英语、提高学习能力、加强自身素质有很大的帮助。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展素质教育,就要求教师要在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使他们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将重点由“教”转为“学”,通过设计一些有意思的情景,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在感到学习的乐趣时还能提升语言的实践运用能力。

大学双语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大学双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师资匮乏。师资力量的充足是大学双语教学最重要的条件,双语教学是用非母语的语言进行的教学,涉及两种不同的语言,因此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1]。目前,我国双语师资的培训体系还处于研究阶段,大部分的教师只能胜任专业知识的教学或外语知识的教学,兼顾两样的教师少之又少,因此大学双语师资力量严重匮乏。

对于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可以从校内优秀的双语人才中选拔,也可以从校外引进双语人才。比如,在选拔校内的人才时,可以鼓励那些有从事双语教学意向的研究生或博士生进行主辅修获得双学位,并将这些精通其他专业的双语人才补充到本校的师资队伍里。

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的双语教学大多数只是表面功夫,许多高校缺乏科学的双语课程设置,对于教师来说会造成师资的浪费,使他们得不到应有的成就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教导,会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高校在开设双语课程时应该重视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安排,对学时进行调整,并且要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选择其是否适合进行双语教学,以免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不好的影响。

大学双语教学的发展趋势

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常要用两种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描述,对于现有的课时安排来说负担较大。若是强行加快教学的进度,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还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增加课时的设置也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既可以无形中减轻教师的负担,还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更多的知识用两种语言表达出来,加快教学效率,还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的大学英语教学还在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而双语教学缺少优秀的师资队伍,在课程设置上面也有不少的缺陷。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校加强师资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

篇5: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

——长古城乡中心学校小学语文教研工作总结

长古城乡中心学校

赵涛亮

今年是我们唐县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第七个年头了,我长古城乡中心校依照上级要求,带领全乡小学语文老师积极学习课改理念和课程标准,努力践行课标的要求,精心组织校本教研活动开展专业引领和促进同伴互助,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课堂听课、检查教学常规管理、组织参加教研活动,发现一些语文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有悖于语文课改实验的推进。现结合课堂教学和调研测试成绩、教研现状等情况略作分析,并提出我们作为教学管理者的一些困惑和不成熟的思考,希望能得到专家的指点迷津。

一、当前我们农村语文教学值得肯定的地方

1、本色课堂自然美

我们下乡听课大多数是不提前打招呼,都是真实的原生态课。师生的一切活动都无事先安排的痕迹,无公开课那种因“反复雕琢”而“无可挑剔”的“秀”美。但真实的课却给人一种朴实扎实的自然美,为了解我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提供了真实可靠而可贵的依据。

2、平等对话和谐美

课改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即教师应把自己从“神坛”上请下来,从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常态课都体现出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我们看不到教师那种“唯我独尊”的样子,也很少听到教师那种“发号施令”式的讲话。相反,课上洋溢着的是教师暖暖的笑容,回荡着的是教师亲切的话语,在这种的课堂中,学生自然能放松身心,自由自在地学,畅所欲言地说。

3、师生互动方式美

传统教学中“师讲生听”“师写生抄”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逐步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 的形式在不少课堂上得到了有效运用,另外,不少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变师教生”为“师生互教互学”的方式。

4、规范教学文化美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绝大部分教师能根据教学进度备课和撰写教案,教案比较规范,书写也认真;②教师能够有计划地互相听课、评课、进行主题研讨和反思,记录内容详细。③布置的作业量基本适中,形式多样,批改细致。作文批改基本上评有等级、写有批语。

5、整合技术应用美

部分语文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能够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能够运用多媒体上课,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制作课件,课堂上也能较熟练恰当地运用。

6、校本教研实用美

自2006年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以来,我长古城乡已基本形成了较浓郁的研训文化氛围,尤其是我们的语文教研工作本着实际、实用、实效三原则立足课堂,着眼学生语文能力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曾举办过县语文教研现场会,代表县接受了保定市教科所的教研工作检查。

7、课题立项遍地开花

2000年第一届保定市、唐县课题立项申报我乡获批语文课题3项,之后的每一年课题申报工作我乡都积极参加。目前,全乡小学语文在研课题8项,其中省教育学会2项,市级课题3项,县级课题3项,但是小学立项课题均尚未结题通过鉴定验收。

二、存在问题

1、课改理念日渐深入人心,教学方法依然陈旧 我们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对教师进行了新课程培训及教材教法辅导,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在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也或多或少得以体现。但对部分教师来说,对课改还不够适应,教学中不能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反复机械训练,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在所难免。在农村小学,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依然是一本语文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还存在“满堂灌”和“对课文条分缕析”等传统的教法。

2、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忽视教学的实际效果。

我们发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有的课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端”,一味追求“创新”,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识字任务都完不成,连短短的一篇课文都读不熟;有的课,生字还没有掌握,课文还没有读熟,就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培养,又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3、教学方式转变了,双基落实不到位。

(1)教学目标制定不准,出现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我们在听课中发现,一些语文教师课前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对本单元乃至本篇课文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训练目标心中无数,因此,走进课堂,便让学生翻开教材,从读书开始,带领学生漫无边际的提问、回答、讨论、交流、读书、汇报,这种“没有航标乱行船”的做法并不少见。出现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真正把握教材,没有真正弄清楚教学目标、教学侧重点,没有真正从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来分析问题。教师讲解太多,本来应该注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读课文中学习识字,在读课文中学习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而不少老师往往拔高要求,引导学生逐句逐段地分析。(2)教师备课不深入

我到学校听了老师的课后,常常叫老师把教案拿给我看。看到教案后,感到奇怪的是老师们写的教案与所上的课是风格迥异。大多老师把教案当作一种 2 摆设,把写教案当作完成任务。因此,备课时钻研教材蜻蜓点水,浅尝辙止,理解不到位,读得不深入。

(3)语言积累要求不具体

从县调研测试试卷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在语言积累方面失分较多,如抽考试卷中,学生不会写描写春天的词语;默写古诗要么记不住,要么错字多;说不出喜欢课文中的“谁”及其原因。教学过程中缺少让学生将积累熟记的词语、短句进行分类整理与联系生活应用训练。

(4)阅读教学无针对性

无论是低年级、中年级,还是高年级,阅读教学如出一辙,从揭题到内容分析,课文讲完了也算完成了任务。这样的阅读教学教师辛苦,学生乏味,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随之消失。

(5)习作教学缺乏有效指导

语文教学最薄弱的环节是习作教学,表现在:一是低段的写话练习抓得不扎实,学生练习少;二是习作教学研究不深入,教学效率低;三是学生不善于写自己真实的生活作文,习作缺乏个性。

4、校本教研工作尚未形成制度化,常态化

虽然2006年我乡就相继建立完善了校本教研制度,但是一直到现在仍尚未将此项工作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应该说,我们的制度落实的确勉为其难。其根本原因在于行政干预强行推动力度不够。

5、立项课题研究工作进展缓慢 我乡获批的各级立项课题可谓不少,但是真正在开展日常实验研究的微乎其微,主持人成了临检的“着急人”,过程性成果仅限于少量的论文,这一点儿和初中有很大差距。在2005年,我们曾专门组织过一次科研方法培训,但是由于老师课时任务负担重,研究经费短缺等原因,实验研究工作进展缓慢。

6、学校方面的问题

学校条件差,教师的素质低,老龄化严重,这种情况尤其在较边远的农村小学特别严重。教师拥有的教辅资料很少、信息也不是很畅通,学生没有课外阅读资料。有的教师文化功底差,语言表达能力差。读不好课文,不会写文章,不能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甚至不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有的教师则消极怠工,误人子弟,教育教学质量差,依2011年1月县调研考试成绩为例:我乡六年级语文学科质量最差的班级与最好的班级相差39.36分,与全乡平均相差24.96分。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思考

1、教师方面

对于一些教师来说,新课标学习还停留于口头,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片面理解课程改革,对语文课标中的四个基本理念(以人为本、能力本位、学习方式变革和创新教育)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大多数一线的教师缺乏学习、进修、观摩的机会,尚未形成反思分析教学得失改进工作的习惯。当前,影响质 量提高的深层原因是教师职业倦怠严重,缺少能切实激发调动教师学习、研究、不断改进工作的积极性。

2.学校方面

农村学校编制、经费都比较紧张,大多学校是教师包班,除了学校领导就只有1-2名因为年龄接近退休的老师,教师外出参加活动,找个老师代课都很难,造成许多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充电,教育教学能力无法提高。我乡除规模较大的白沙小学、田家庄小学、大白尧小学外其它8所小学没有平行班,校本教研也无法开展。没办法,中心校以及研训基地举行校本教研培训活动只能选择在周六休息时间,个别老师因为家庭琐事往往会请假不能参加。

3.社会及家庭方面

社会大环境存在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当前,农村学生父母大多外出打工或忙于做买卖挣钱,孩子们大多是跟爷爷或姥姥生活,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管理孩子的学习;农村黑网吧盛行,学生在休息日多数沉迷于网络游戏、动画电视片、玩弄手机等,缺乏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场所和设施,家长缺乏对孩子语文学习辅导的能力,孩子缺乏课外阅读的资料,无法达到课标提出的阅读量。

四、关于改进工作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思考

1、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与密度

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是关键的因素。为此,一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培训计划,确保学习时间和质量。二是鼓励语文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努力超越,提高自身的业务功底和实际的教学能力。三是加强对语文学科教师新课程理论学习和语文课标(修改稿)、教材教法的培训,并经常调查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改进联校教研和校本教研的形式,召开研讨会,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尽可能给一线教师提供参加研讨、观摩的机会,而不是只让个别骨干教师参加,强化二级培训管理,扩大教师的收益面。建立骨干教师帮扶制度。发挥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定期“示范观摩”,将新思想、新方法及时传播,在深入基层进行理论与实践培训的基础上,促进每一位语文教师专业成长。

2、摒弃陈旧的教材使用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作为教师,一定要转变旧的教材使用观,要以教材为依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材作为传授知识锻炼能力的依托,变完全依赖教材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3、设计有效性提问和讨论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有效地提问能激发学生讨论、思考,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学生自主的学习状态。这种状态的维持取决于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因此,我们应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问题提出后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讨论、思考、探究,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思考、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是教师包办,自问自答。坚决杜绝无效提问和无目的的随意提问。

4、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效果显著

如何制定出有效的教学目标呢?我认为教者首先要把整个教学内容吃透,即一堂课所要求学生掌握的全部知识点,以及前后有联系的相关内容。便于在教学中结合旧知,引出拓展。再次,教师不但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出教学目标,更要从学生出发,考虑各方面不同因素,从而制定出合理又有效的教学目标。

5、激发兴趣,合作学习,讲练结合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充分估计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努力组织一些丰富的、现实的教学活动,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第三,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的间和空间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合作小组中有足够的发言机会和发言时间,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发言,多练习。充分

6、利用知名语文教育专家打造的博客资源、新教育在线语文论坛等绿色网络教研平台开展学习研讨活动

网络化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快车道,通过定期登陆知名语文教育专家建立的网上工作室、教研博客、小学语文论坛等媒介促进教师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教师对课程的执行力。

7、提高语文教师多种能力

通过培训或竞赛提高教师对教材多角度解读的能力、教学的独特创意能力、案例的深层次分析能力、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能力、小专题的专项研究能力等。具体训练层次为教材研读,资料积累,教案设计,作文研究,叙事写作,测评指导,案例分析,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以上是我对我乡小学语文教学、教研、科研工作现状的一些思考,偏颇之处在所难免,敬请领导批评指导。

长古城乡中心学校

赵涛亮

篇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与思考

一、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师关注教学认知目标多,关注学生多方面发展少;

2、教师关注知识点多,关注知识结构、关注学生学习方法、方式少;

3、教师关注的结论多,关注学生探究发现的过程少;

4、教师占有课堂时间多,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时间少;教师提出问题后便急于让学生回答,由于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也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很多问题,但只是一问一答地解决,达不到引发悟性的目的;有时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其间虽然也给学生参与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但是没有给学生留足时间,这样就达不到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目的。因此,在课堂上我们争取多给学生一些学习上的主动权,多给学生一些参与时间和思考的机会,尽可能激发他们的自我投入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师生一问一答活动多,师生、生生有效活动少;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死板。

6、教师关注教案完成多,关注课堂教学动态变化少;

7、群体回答问题多,学生个体回答问题少;

8、不能把握“有效课堂”,更谈不上“高效“”课堂。课改意识不浓,课改理念不新。

9、课标要求教师不熟,不精,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准。

10、传统叫教法依旧存在。教师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教学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教师们善于完成“规定动作”,对于“自选动作”缺乏足够的信心。

二、构建新的数学课堂教学观

1、数学教学要重视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开发育人功能 首先,要把小学数学间接经验的知识与小学生直接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有关数学的现象、经验进行总结升华,感受从社会生活背景中抽象出的数学。其次,要提供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机会,会学数学和用数学。再次,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拓宽视野。能用数学的眼光重新发现和认知熟悉的生活世界。从而达到学生发展的长远目标。

2、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体验,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的参与,积极地探索,努力地动手实践,在“做中学”。

3、数学教学要重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要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思维要求的反复练习,不能算是真正的数学学习。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出“有方法、方法多、方法好、方法落实”的既保底又不封顶的教学层次,是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往深度发展。

4、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

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教学的资源,使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经验,是教学的基础性资源,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形成的观点,是教学的生成型资源。教师要学会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判断学生,研究学生。

5、追求师生积极、有效、高质量的互动

篇7: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

马雪鸿 刘宇新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使用。根据北京市教研中心的统计,全市中学计算机拥有量已达到校均72台。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不但起到丰富教学内容、改进

教学方法的作用,而且也起到改变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观念的作用。应当承认,信息技术正 在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然而,相对于数理化等自然学科,语文学科运用 信息技术则显得滞后。似乎语文教师凭借一支粉笔一张嘴,没有讲不清楚、教不明白的内容。其实,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随着教学手段的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同样遇到了信息技术 的挑战。为了了解语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实际状况,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我们对北京市18个区县的250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16份。通过调查,我们

对北京市语文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现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下面陈述我们的调查与思考,以求教于语文界同仁。

一、问卷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设计了8个问题。

第1题:您是否已按规定要求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

结果为,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有15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71.3%;未通过的有62人,占

28.7%。

这表明,在我市中学语文教师中,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能的教师已为数不少。随着我市 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深入展开,全市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都将熟练掌握计算机。这就为信息技术 与语文教学的结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第2题:您应用计算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见表一)

调查显示,语文教师使用计算机,主要是用于编写教学计划和教案,及进行课堂演示。这正符合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教师备课文字量比较大,用计算机无疑可以提供诸多方 便。语文教学,尤其是涉及到“形象”的内容,用计算机将其演示出来,增强直观性,无疑 会提高教学效果。

当然,从表1中可以看出,也有一些教师在利用计算机收集、管理教育教学材料,甚至利

用计算机改进学生的学习模式。这表明,语文教师在使用计算机方面,也正在从文字处理、形象展示,向教学信息库和学习模式变革的方向发展。

第3题:您应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教学的情况是怎样的?

回答:“经常用”的有31人,占

14.35%;“偶尔用”的有118人,占54.63%;“不曾用”的有67人,占31.02%。

统计显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还不够普遍,不够自觉。这里有计算机硬件 配置和软件开发不配套的问题,但也存在教师不知道怎样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功能的问题。

第4题:您应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教学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回答“一般教学内容”的有46人,占21.3%;回答“难点”的有19人,占8.8%;回答

“重点”的有22人,占10.19%;回答“重点与难点”的有129人,占59.71%。

统计显示,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计算机,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但是,从统计中也可以看到有21.3%的教师使用计算机只是为了解决“一般教学内容”,这 一方面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尚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有效功能,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教学中使 用计算机有“为用而用”的倾向。

第5题:您应用的主要教学软件的来源情况?(见表二)

从软件的使用情况来看,教师通过自制、网上下载和其他方式获取软件的占7315%。这说明“商品软件”还相对滞后。而教师自制或找来软件,固然有针对性强的一面,但是有 时又无法保证软件的质量,而且还给教师增加了一定的负担。

第6题:您能否自制教学软件?

回答“能自制软件”的有85人,占39.35%;回答“不能自制软件”的有131人,占60.6 5%。

可见,有一部分教师具备制作教学软件的能力,但多数教师仍需要使用现成的软件。如 果不能及时提供一定数量的、可用性较强的软件,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就会受到限 制。

第7题:您经常运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教学的方式是什么?(见表三)

目前,在语文课堂上,主要是由教师操作演示。这说明计算机的使用仍然是以单向交流 为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尚未形成。计算机在语文课中的运用仍处于初级阶段。

第8题:您认为制约计算机应用,亟须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见表四)

统计显示,制约计算机教学应用的主要因素是“软件不适用”。解决“软件”问题,已 经成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结合的前提条件。

二、分析与思考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方面,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但仍存在着 一定的问题。有利的条件是:第一,计算机的硬件配备已基本到位,能够保证一般的教学需 求;第二,大部分教师已经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第三,计算机语文教学软件开发有了一定成果。例如,目前就有人民教育出版社、科利华公司、清 华同方公司等开发的语文教学软件,以及广大教师自制的教学软件。第四,随着新的教学理 念的出现,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要求教师在转 变观念、改革教法中不由自主地、必然地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个。第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 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第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的基本模式有哪几种。

其实,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首先要弄清二者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结合,也就是二者结合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依据教育部重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学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兼而有之。“工具性”要求语文教学要保证训练 学生具备使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人文性”则要求语文教学在增加学生文化积累、形成健 康人格方面发挥作用。因此,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第一条原则就是要保证中学语文 教学按照自身学科性质完成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

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尤其是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感受文学形 象,揣摩作品语言,领悟作品艺术价值。因此,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的第二条原则,就 是要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信息技术可以起到展示或演示“具象”的作用,这对促进 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又不能用计算机来替代学生的想像。所以,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作用,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应当是灵活多样的,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这是课堂教学的必然结果。因此,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的第三条原则,就是信息技术的 使用要能够适应并与多种教学形式自然结合,而且对于改进语文教学方法,建立行之有效的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的第四条原则,就是要建立在语文教师对信息技术掌握的水平、接受的程度、及其对语文教学的理解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的基础上,不能一哄而上,一蹴而 就,更不能搞命令式。

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模式,就目前而言,我们提出以下五种。

第一种,信息选择模式。语文教学中,经常要对教学内容作一些补充,例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的介绍,以及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众多相关资料。这些内容完全可以利用计算机组织 和呈现。例如,有位教师讲《林黛玉进贾府》。在分析王熙凤外貌描写时,教师用计算机为 学生提供相应的分析文章和评价意见;在分析贾宝玉性格特征时,又提供一组文章;同样,在分析作品语言和作品主题时,也都相应地提供一组文章。建立信息库,在教学时从中选取 有用的信息提供给学生,这是语文学科运用信息技术的主要形式之一。

第二种,形象演示模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文字所描绘的形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 演示作品中的形象。例如,有位教师讲授曹禺的《雷雨》,用多媒体播放人民艺术剧院创作 的话剧《雷雨》。学生将剧本《雷雨》与话剧《雷雨》相比较,把文字变成了形象,这样对 理解剧本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又如,有位教师讲授《死海不死》,文中写到死海的形成原因。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自制了“死海形成原因”的软件,演示给学生看,这种形象的演示,使学生准确地了解了相关的文字内容。

第三种,师生交互式。这种模式建立在师生共同操作计算机的基础上,一般应当是师生 各自拥有一台计算机学生可以两人拥有一台。这种模式适合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例如,有位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讲授《史记·鸿门宴》。教师和学生都带上耳机,教师在主控台发出 信息,学生利用本课的学习软件与教师交流。比如,教师提问文中“臣活之”的“活”的意 义和用法,学生就点开这个字,于是关于“活”字的各种义项、用法、例句及相关解释一并 出现,学生可以从中进行选择,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师利用主控台随意与某个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和全体学生进行交流。采用这种模式,是把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材料,与学生自主 学习、师生交流结合在一起。

第四种,练习指导模式。针对教学中的某个内容,对学生进行练习指导。例如,有位教 师讲授如何鉴赏诗歌。教师先展示近几年语文高考试卷中的诗歌鉴赏题,明确命题人的命题 思路;然后,对学生进行练习指导,将学生回答这类题目时出现的问题逐一罗列,指导学生 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最后,再提供相应的练习材料,让学生练习。这种模式,训练强度大,针对性强,比教师在课堂上凭嘴说、发练习题要省时省力,效率明显提高。

第五种,网络学习模式。随着计算机网络化进程的加快,网络学习已成为可能。然而,在现有条件下,使用较多的是局域网。例如,有位教师利用局域网教授《死海不死》。教师 自建一个主页,内容包括:与死海相关的图片,与死海相关的文字资料,教师以此作为学生 讨论研究的资料库。课上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从网上去寻找答案。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 况下,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例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搜索 因特网上有关的网址,可以让学生进行在线交流,还可以让学生给专家发电子邮件求教。可 以说,网络学习模式是对现有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挑战。但要使这种学习模式得到推广普及,还需要些时日。

篇8:估算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某校二年级期末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爸爸抓一把黄豆, 数一数是98颗, 爸爸连续抓了3把, 大约抓了 () 颗。

阅卷后, 教师对 (二年级5个班共220份试卷) 这道题的答题情况进行了统计:

任课老师与答案是294的学生进行交谈。

话题一:你是怎样想的? (98+98+98=294)

话题二:可能有其他的答案吗? (没有。)

话题三:有的小朋友认为是300颗, 你觉得可以吗? (可以。)

———还可能是302, 303等。

话题四:为什么可以看做100? (因为问题中是大约。)

教师接着呈现问题:不同品牌的两支钢笔, 一支19元, 一支52元, 买这两支笔大约要多少元?

生脱口而出:71元。

师:大约 (重读) 要多少元?

生:那就70元吧!

现象二:以猜为主, 缺乏“估”的方法

师:我们认识了容积单位“升”, 知道了1升水究竟有多少。现在请同学们估一估这个电热水器大约能装水多少升水?

生:我觉得大约能装5升水。

师:太少了。

生:能装大约15升。

师:还是少了。

生:会不会装50升?

师:还是少了。

生:装90升。

师:这回多了/

生:那就装75升吧。

师:稍少了些。

生:装80升。

师:对了, 这个电热水器的容量恰好是80升。

估计很开放, 气氛也很热烈。但仔细思量不难发现, 这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意义上的“估算”。这一教学环节在师生“一猜一答”中进行, 答案是在逐次缩小的区间中被“估”出来的。整个估算过程, 学生随心所欲, 所能体现的数学思维仅仅是数的大小比较而已。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在教学中,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那么,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估算教学呢?

1. 重视估算教学, 把估算教学目标融入计算教学。

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很大的比重, 估算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有效手段。系统计算前进行估算, 可以估计出得数的取值范围, 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条件。在教学中, 教师要挖掘估算素材, 把握教学契机, 将估算教学纵向贯穿于每一个学段, 横向渗透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学习领域教学中。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从单一的计算策略———精算中“走”出来, 灵活、合理地选择算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 (进位) ”按照教材编排, 第一次正式的估算教学应在加、减法笔算的后面, 我在教学时先安排学生进行估算, 将估算与笔算有机结合。教学过程如下。

呈现情境:二年级四个班学生去参观自然博物馆, 学校只租了两辆车。怎样安排学生乘车? (相关信息:四个班学生人数分别是二 (1) 班42人;二 (2) 班36人;二 (3) 班25人;二 (4) 班28人。限乘70人。) 学生很快提出方案:两个班学生合乘一辆车。

师:哪两个班合乘一辆车?

生1:二 (1) 和二 (2) :42+36;二 (3) 和二 (4) :25+28。

生2:二 (1) 和二 (3) :42+25;二 (2) 和二 (4) :36+28。

生3:二 (2) 和二 (3) :36+25;二 (1) 和二 (4) :42+28。

(此刻学生的注意力落在如何搭配上, 忽视搭配结果的可行性。)

师:这三种搭配方案都行吗?

生:因为40人加30人是70人, 42+36就一定超过了70人。所以二 (1) 班和二 (2) 班搭配的方案不可行。

师:能不能让三个班的小朋友合乘一辆车?

生:把人数少的三个班相加36+25+28, 只取30+20+20就等于70, 说明三个班人数也一定超过70人。

笔者认为, 在探究笔算方法前, 先鼓励学生估算, 有利于学生感知估算的必要性。因为大部分学生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还不是很熟练, 这样自然会选择估算。

2. 体验价值, 形成估算意识。

据调查分析, 学生估算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充分认识到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的价值;教材中的估算内容缺乏生动性和生活色彩。因此, 要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估算的意义, 提高他们学习估算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其次, 要给估算教学增加“营养”, 让估算贴近生活, 走进学生的心灵, 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估算比笔算用得更为广泛。要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就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正确认识并体验到估算的实用价值, 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一开始接触估算, 如果感受不到它的实用价值, 学生就会觉得学习估算没什么用, 还不如动笔计算。那样,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无从谈起。实际上, 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应用极为广泛, 关键是有没有细心地发现。如, 在学习“加法”时, 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聪聪一家去吃饭, 点菜如下:葱油鳊鱼18元;青菜粉丝煲9元;千张肉丝12元;盐水河虾28元。大约需要多少钱?这样的问题情境, 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如果需要得到准确的答案, 学生只需要把这4个数加起来就可以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 一般来说客户是不太会算出准确的得数的, 因为那是营业员的事情, 所以只需要估算一下要多少钱, 何况情境中有4个数量, 学生不能很快得到精算的结果。再如, 学习“千克的认识”以后, 可让学生尝试估算日常生活中有关物品质量, 2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学习“米和厘米”的认识以后, 可让学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

3. 掌握方法, 提高估算能力。

估算虽然是一种大致的估计, 但并不是凭空猜想, 那种没有根据的臆想乱猜, 往往与实际结果相差较大。那么, 如何进行估算才更具有合理性和准确性呢?小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教学关系十分密切, 教师教学中要强化估算意识并结合教学内容做好估算方法的示范。而教师的估算方法又着重体现在对各册教材中, 估算题材的挖掘和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上, 这种渗透又需要穿插到教学过程中去。这就需要教师提高估算对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数感重要性的认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 能将一些估计的思想方法直接或间接地教给学生, 改变学生普遍存在的“算着估”这一现状。

估算方法灵活多样, 答案也不唯一, 但估算并非是无章可循, 在估算过程中, 有以下具体的估算方法。

4. 增强运用估算意识, 促进精算质量。

笔算、估算在解决问题中有机结合, 无疑会提高解题的速度及正确率。教师在设计练习时, 要让学生在精算前估算结果, 计算后要求学生运用估算对结果进行验证。在教学中, 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估算资源,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 创设现实生活情境, 开展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 变估算“可有可无”为“无处不在”, 增强学生自觉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 乘法估算:张老师要买8套舞蹈服装, 每套售价83元。请你估算一下, 张老师大约要带多少钱, 才能把8套舞蹈服装全买回来?

生1:83×8≈80×8=640 (元)

师:张老师带640元真的可以买回来8套舞蹈服装吗?大家先笔算, 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2:83×8=664 (元) , 估算的640元比实际用钱少了24元, 所以无法全部买回来。

生3:购买东西应多带一些钱, 我认为用90×8进行估算比较合适。

师:用90×8进行估算有没有道理? (许多学生表示赞同。)

上一篇:英语六年级范文下一篇:质量安全组织机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