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目标及要求

2024-05-05

美术教学目标及要求(共6篇)

篇1:美术教学目标及要求

本学期一共学习五个章节的内容,具体学习目标如下: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3.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第十二章:轴对称

1.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2.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能够按照要求作出简单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利用轴对称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3.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其性质;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它们的性质以及判定方法;4.能初步应用本章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观察、操作、想象、论证、交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

第十三章:实数

1.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有序实数对与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了解数的范围由有理数扩大到实数后,一些概念、运算等的一致性及其发展变化;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

1.以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为背景,经历“找出常量和变量,建立并表示函数模型,讨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2.结合实例,了解常量、变量和函数的概念,体会“变化与对应”的思想,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式法和图象法),能利用图象数形结合地分析简单的函数关系;3.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会画它们的图象,能结合图象讨论这些函数的基本性质,能利用这些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4.通过讨论一次函数与方程(组)及不等式的关系,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用函数的观点加深对已经学习过的方程(组)及不等式等内容的认识,构建和发展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5.在课题学习中,以选择方案为问题情境,进行探究性学习,进一步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与作用,提高综合运用函数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1.使学生掌握正整数幂的乘、除运算性质,能用代数式和文字语言正确地表述这些性质,并能运用它们熟练地进行运算。使学生掌握单项式乘(或除以)单项式、多项式乘(或除以)单项式以及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并运用它们进行运算。2.使学生会推导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意义,能利用公式进行乘法运算。3.使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较简单的混合运算,并能灵活地运用运算律与乘法公式简化运算。4.使学生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并感受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运算,掌握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直接运用公式不超过两次)这两种分解因式的基本方法,了解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篇2:美术教学目标及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时代对语言文字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是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要阵地,把握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在新世纪的位置,结合学校素质教育实际,以拓展和深化语言文字工作,需要我们深思慎行。为此,特制定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学生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的通知》、《关于全国教育系统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积极推进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蓬勃发展,全面提高我校师生员工语言文字规范化程度。

二、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

(一)普及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是现代汉语规范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1986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提出,在20世纪内,实现普通话作为“教学用语、工作用语、宣传用语、交际用语”的目标。据此,我校师生的培养目标如下:

1、把推行普通话作为打造学校品牌的条件之一;作为对社会、对家长承诺之一;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

2、把“普及普通话”纳入学科教学规范之中。学校规定: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使用普通话,具体包括课堂教学的讲课与提问、实验指导、辅导答疑、考试、考查、监考等场合。特别是语文教师必须带头讲好普通话。学生个个都能用流利的普通话、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地进行发言、讨论、辩论和演讲。

3、让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通过宣传、培训、教育等措施的实施,学校领导要带头说普通话,让普通话成为全校教职工的常用语言,教职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使用普通话;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使用普通话;教职工与家长沟通时也必须使用普通话,让家长也习惯用普通话与学校沟通。

4、让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教职工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和其它集体活动中,必须使用普通话;学生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及其它集体活动中,必须使用普通话。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使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将对学生今后工作生活中的良好语言文字面貌奠定坚实基础。

5、学生在各学科各课程教学活动中都必须使用普通话,如课堂提问、答问问题、课堂讨论以及校园内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交流等。

(二)使用规范汉字。

汉字规范化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组成部分,学校是推广和普及规范汉字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教学中认真落实语言文字规范,培养学生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养成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将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抓好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规范教育工作。

1、各学科教师具备正确使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其中语文教师熟悉汉字的各项规范标准。教师书写教案、编写教学计划及撰写其他教学文件时均应注意用字规范,教学中直接面对学生的文字使用,如板书、多媒体课件、试卷、作业阅批等方面必须严格要求,不得使用不规范汉字,避免以讹传讹,误导学生,误人子弟。教师在板书、课件、投影、作业批改等面向广大学生的手写字,一律要求使用规

2、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字规范化标准知识教育,加强对学生写字教学和训练,培养学生用字规范意识和书写技能,能正确分辨其识字范围的规范字和不规范字,能正确书写汉字,字形笔划规范。学生在上课学习中均要求使用规范汉字,各科作业、考试考查答卷等出现不规范汉字,教师可酌情扣分,尤其语文学科更应从严把关。

3、净化环境,规范校园用语。学校的公文材料、校报、印章、标牌、标语、宣传窗、黑板报、学生试卷及其它印刷物等用字必须符合汉字规范标准,确保校园用语用字规范化。

4、、师生在校内的集体活动中也要自觉使用规范汉字。如在校内集会、学术报告、各类比赛、竞赛均用普通话交流,各种张

贴物(如海报、通知等)、各种宣传媒体(如印刷物、校园广播、校园网站网页、校报等)更要成为规范用字的典范。

(三)寻求有效途径,扩大辐射范围。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一条强有力的纽带。为此,在抓好师生中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字工作的同时,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争取家庭的配合、社会的支持,要求学生坚持在家庭中,在社会上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由学校到家庭、由家庭辐射到社会,使学校成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补充渠道,形成有效推普、推规辐射网,扩大“双推”工作影响力。

三、检验落实的具体规定:

1.全体教师都应按规定要求,自觉参加市语委办和教育局组织的教师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并通过统一水平测试,达到规定相关等级,持有相应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

2.教师教学中使用普通话和规范用字的情况将作为教师业务考评、职称评聘、教育教学方面评优评先的参考。鼓励已取得普通话达标等级证书的教师继续考取更高等级的证书。不断对已取得普通话达标等级证书但普通话水平下降的教师定期组织再培训;对普通话达标后仍用方言进行教学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3.将教师教学中使用普通话和规范用字的情况作为青年教师基本功训练与考核的基本内容之一。

4.对教师教案、听课记录、板书、作业批改,以及学校的各种标志牌、指示牌、公文、印章、标语(牌)、多媒体课件、试卷等一律要求使用规范字,每学期由校语言文字工作小组进行检查,通报检查结果。

5.学校行政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要关注教师使用普通话和规范用字的情况,对存在问题的要做好记录,并及时与有关教师交流,促进规范和提高。

6.校语言文字工作小组成员定期听课并参与各学科组教研活动,检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语言文字面貌,及时向校领导、学科组及教师本人反馈检查结果并提供整改意见。

7.制定奖惩措施,确保校园推广普通话工作落到实处。每学期结束召开一次语言文字工作专题会议,总结校园推广普通话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表彰奖励一批在语言文字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优秀集体和个人。制定严格的处罚措施,依靠制度的刚性战胜习俗的惰性,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情况与教师文明奖挂钩,让“说文明话,做文明人”的观念深入全体师生的内心。

篇3:美术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校本研究及校本要求

严格意义上, 校本要求与新课程教学要求有着一定的区别, 但是校本要求要以新课改要求为根本出发点。新课程理念下的校本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 重视读书学习。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就是教学理念, 如果不能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 即使有新课标、新教材, 但是具体实践中也会“走样”。为此, 校门研究的首要内容就是能够满足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理念。第二, 以学校为主要阵地展开研究活动。其实, 就是以学校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 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时效性, 能够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第三, 以教师为主体参与人员开展研究活动。研究并不是专业人员的专利, 鉴于校门研究的特殊性, 这一研究要以教师为主体参与人员, 只有让教师自己去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才能提高教师素质, 满足新课改教学要求。第四, 坚持教学反思。教师作为一位教育人员, 担负将学生培养成才的重大使命, 对学生成长影响极其深远。曾有一位著名的教学学家说过, 教师工作有着两面性, 既可以将学生教育成才, 也可以将学生培养成为畸形的人才;既可以解答学生的疑惑, 也可以为学生带来困扰。为了做好教育教学这一重要工作, 教师必须时刻反思自身的教育行为和教育结果, 既利于促进教师职业素质的提高也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校本要求下中学历史新课改目标定位和实践

(一) 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目标定位

总体来看, 关于中学历史教学目标定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 科学主义目标观。这一种教学目标定位比较注重社会发展, 重视自然科学与技术的社会意义, 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直接有用的人, 具体就是强调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与能力。二是, 人文主义目标观。这一种教学目标比较重视个体, 甚至将个体置于比物质、自然、社会更重要的位置, 极其看重个人价值实现、个人发展需求, 要求将学生培养成为有思想、有个性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具体而言, 就是要求历史课堂教学重视历史情感、历史认同, 让同学通过学习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和认识。

(二) 高中历史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

结合不同阶段的历史教学现状来看, 中小学比较重视科学主义目标定位的实现, 看重的是学生对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随着学生年龄层逐渐提高, 高中阶段则较为重视学生正确历史意识和历史认识的培养, 将青年学生培养成为有良知、有健全人格、有强烈民族情绪的人。加之, 校本研究重点是学生的读书学习, 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为此, 在笔者看来可以将校本要求下高中历史新课改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包括丰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三) 正确认识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定位

在应试教育环境下, 高中历史教学一直局限于让学生掌握具体知识, 以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绩, 忽视对学生人格魅力的培养和塑造。尤其对于历史学科而言, 一大堆历史事件的发展始末、时间及意义等, 在很多学生看来仅仅是一些需要死记硬背记下的关于过去发生的事件和出现的人。而且, 历史教师往往也较为重视这一方面, 关键是这样做能够取得良好的高考成绩。但是这样一种教学目标定位严重违背了新课改精神。为了改善这一现状, 必须正确认识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目标。

从学生个体发展考虑,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意识是其高中历史教学的根本所在。除非历史专业, 高等院校的其他专业很少会讲授历史学科上的知识, 青年人的历史知识大多来自于初中、高中教育。为此, 高中历史教学绝不仅仅是应试教育, 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观,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解读历史, 增进知识的同时, 陶冶情操和理想。

从教育理想角度分析, 应将每一位学生培养成为有知识、有节气、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才, 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服务于大众, 绝不仅仅是为实现个人目标而服务。在世界多元化、文化快餐时代, 通过历史学习将学生培养成为坚持正义、追求真理与正确价值取向的人, 这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壮大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四) 目标定位的实践教学

为了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正确的历史意识,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挖掘教材, 强化人文主义教育。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无数的名人、伟人, 从春秋教育家鼻祖孔子, 再到让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与崛起的毛浙东, 他们为中国发展做出的贡献受万人所推崇。为此, 讲述中国历史时可以评价名人、伟人的事迹来展开。如, 通过陶渊明生平讲述当朝的政治环境、揭露人们生活疾苦等, 让学生透过真人真事去了解历史、认识历史, 更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满腔情怀。

三、结束语

新阶段, 高中历史教学除了促进学生知识增长外, 要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塑造健全人格, 使其成为有理想、有思想、有爱国情怀、有素养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新课程教学目标所提出的要求, 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 各学校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不断进行校本研究以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校发展。同时, 各学科教师纷纷结合校本要求开展课堂教学。本文基于大量文献资料扼要分析了校本是要求下中学历史新课改的目标定位及实践, 使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更能满足校本要求, 实现新课改教学目标。

关键词:校本研究,新课程教育改革,目标定位,实践

参考文献

[1]曲丽泓.突破传统, 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J].现代阅读 (教育版) .2012 (05) .

[2]王海涛.关于高中历史会考的几点思考[J].现代阅读 (教育版) .2012 (05) .

[3]赵洪娟.历史学习动机探讨[J].现代阅读 (教育版) .2012 (11) .

篇4:美术教学目标及要求

教学目标 有效课堂 要求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终点,它存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线、灵魂。它不仅关切到教学活动的趋向,也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方式,一节“好课”判断标准也绕不开教学目标的关照。教学实践活动中,如何预设教学目标,这不仅是教学理论问题,也是教学实践问题。本文以教学目标关涉的课堂教学的功能、价值,以及预设的规范及要求进行说明。

一、教学目标何以关涉着一节“好课”

何谓教学目标?目前,较为普遍的看法认为,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可以测度的教学结果[1]。从结果的形态上看,它既是教师对“教”的效果的提前预见,也是对“学”的结果的设想,且这种预设内含有稳定与变化、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从实施过程上看,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系列教学活动的参与方可达成,教学行为的具体描述(包括教学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只是其外化的载体。

可见,教学目标直接关切着教师应当向学生“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何种程度”的问题。这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结果的问题,它还直接关乎着整个教学行为的有效性问题。美国学者鲍里奇曾提到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清晰授课,也即告知学生课时目标[2]。换言之,教学目标与有效教学又有何种联系?

1.教学目标制约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教学目标是学习者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后所应达到的教学效果的具体描述。这一描述不是随意化的结果,它是教师在充分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认知特点和教学辅助手段之后的一个综合研判。可见,教学目标是融合着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介四个要素构成的教学结构。现实中对教学四个要素的不同组合产生了各异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因其组成要素的结构组合不同会有不同的形态,它是为教学目标而生的一种教学模型,制约着具体的教学策略。诚然,这一教学结构着力解决的是“怎么教”“如何学”和“教到何种程度”的问题。

2.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基本走向

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首先要关照的问题就是教学目标,它决定着教学该向何处去的现实选择,也即教师应当向学生“教什么”的问题。其实,“教什么”是对教学内容的高度精炼概括。“教什么”的问题明晰后,才能围绕“教什么”设计系列教学活动以及活动实施的方式等。所以,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目标是否合理。这也迎合了物理学的耗散结构理论,该理论认为初始细小的变化能在以后产生极大的差别,也即由无序达到有序。这也预示貌似平凡的教学目标设计直接决定着整个教学活动的优劣。

3.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根本依据

一节课是否成功该如何判断?其依据在哪里?当然,课堂教学成功与否有许多判定指标。从微观角度讲,一节课的优劣一般地说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师素质等方面考虑[3]。从宏观角度讲,一节课具体成效如何还要回到教学目标中考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课程标准的功能:“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学有效性的意蕴要求教师在教学系统设计中尤为注意教学目标的预设。

现实中又该如何预设教学目标?这既是教学实践问题,也是教学理论问题。教学目标预设涉及到诸多要素,如主体、准则、价值取向、参考依据和表述等。下面仅就教学目标预设的规范及要求进行说明,同时以预设背后的实践形态强调这种预设的实践价值。

二、教学目标预设的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预设要全面

教学目标是一个由若干具体目标组成的多层次、多维度的目标系统。从纵向层次上看,教学目标包括课堂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学科目标、课程目标以及教育目的。从横向层面上看,教学目标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这里的“全面性”意味着教学目标预设不能有所遗漏。“不能遗漏”是指任一课时教学目标的预设要从其上位目标的一般要求作为思考起点,具体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思考、谋划,深挖一节课可以且有必要呈现的教学目标,也即教学目标预设的最大化原则。诚然,这里的最大化原则不是教师每节课都按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格式机械地陈述、画地为牢,而是把三维教学目标“当作思考教学目标的一条重要原则,然后根据具体的内容、学生与情境来确定目标的重点”[4]。如此一来,设定的教学目标就是“全面性”的目标,这里的“全面性”是个相对概念,它是针对具体的教学场域而言的全面。

目前,教学目标预设热衷知识与技能目标,淡忘或轻视过程与方法目标,缺失学生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一问题背后折射的是基于“考试”的课堂教学目标预设思维,是应试教育情结在教学目标设计上的体现。为使教学目标设计得较为“全面”,教师要把三维目标作为思考设定教学目标的原则和方向,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情境合理预设教学目标[5]。教学目标预设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中,尤为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预设思考。下面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经常不被教师重视,从而导致教学目标预设的非全面性。

七年级英语(上册)《This is my sister》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通过单词游戏,能够记住新单词;2.通过听说练习,能够掌握对人物提问和回答的基本句型;3.通过巩固训练,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介绍他人。

从该课的教学目标预设看,它仅预设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缺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节课是否需要预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呢?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掌握“This is my……”句型,教材也是从家庭成员的介绍入手练习、巩固“This is my……”句型。家庭是一个人重要的社会生活领域,围绕“家庭”设计相关活动能够升华学生对家庭亲情的感悟和珍惜,从而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际教学活动中,该教师在课堂的最好环节播放了央视公益广告Family,宣告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束。教师这一无意之笔恰是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环节,但这位教师却没有刻意关注,这也反应了教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预设意识的缺失。

2.教学目标预设要准确

“准确”讲究的是教学目标预设中内在的逻辑要求和语言规范。具体而言,“逻辑”强调的是教学目标间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层级关系,不能相互包含,同一教学目标的预设不能重复。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既有整体意识,又有部分观念。毕竟一节“好课”的实现关乎到教学目标的整体优化,但整体优化的基础是各教学目标的独立实现。因此,教学目标预设时要从逻辑要求和语言规范方面提升准确性。

如在初中八年级英语(上册)《Whats your hobby?》一课中,一教师把该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知识目标】1.能根据音标正确拼读并运用单词表中的单词及短语,如hobby,poem,maybe,collect stamps等。2.能正确地运用不同的方式,如like/enjoy/prefer/

be fond of/be interested in+doing结构来表达兴趣爱好。3.能运用本课所学语言,就自己和他人的喜好进行交流。【能力目标】1.能听懂有关喜好的话题,并能听懂朋友的邀请。2.能正确地谈论爱好,根据实际情况拒绝或接受朋友的邀请。3.能正确朗读课本的文本材料,在图片提示下基本读懂谈论爱好的文章。4.能正确地写出自己和他人的兴趣爱好,能根据图片写一个跟爱好相关的小故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有益于学习和身体健康的兴趣爱好。

由以上教学设计可以看出,该教学目标预设不清晰。首先,“能运用本课所学语言,就自己和他人的喜好用英语进行交流”是一种能力目标,它不应是知识目标的范畴,不应在知识目标中预设。其次,在能力目标中,目标1和目标2在对象所指上又相互交叉,“能听懂有关喜好的话题”和“能听懂朋友的邀请”本应是不同活动的目的取向,二者在难度上没有差别。相反,“能听懂有关喜好的话题”和“能正确地谈论爱好”、“能听懂朋友的邀请”和“根据实际情况拒绝或接受朋友的邀请”才是目的取向一致基础上的不同能力要求。这是对教学目标间不能相互包含逻辑的违背,否则会影响教学目标达成活动的准确设计。逻辑的同一律要求概念必须保持与自身的同一,不得在不同含义的相同词语之间进行变换,以保证思维的确定性,否则,就会削弱教学目标达成活动预设的针对性,造成教学目标因没有对应的执行活动而虚设、落空。

“语言规范”强调的是教学目标的表述清晰、具体,忌笼统、模糊。以往教学目标设计表述中教师较多地使用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诸如“了解、掌握、理解、应用”等词汇。这些描述心理活动的词语之间界限不易于简单区分,学生更难于明白其具体程度要求。因此,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尽可能地使用行为描述性语言,诸如列出、指明、辨别、背诵等词语。因为只有行为术语才能够清楚、具体地表现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6]。如一教师对高二英语《reading and vocabulary module》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设计为“了解克隆的相关知识,加深对科学发展的认识”,“了解”一词在程度上没有泾渭分明的界定。其实,教学目标的这种模糊性描述,让学生不知道该如何理解。如果该教学目标采用行为描述性语言陈述为“通过自我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反映克隆的段落,并谈谈个人看法”,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要求就显得直接、明了,学生也易于执行相关教学活动,教学目标也易达成。

3.教学目标预设要有学生

“有学生”是指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活动要最大程度地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目标最终指向的是学生的变化,且这种变化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教学活动的结果,是学生“学会”了的结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会学习是在学生“内部自我”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内部自我主要是学生所有的个体因素,包含学生的动机、个性因素、情感、经验、信仰以及智力因素[7]。可见,学会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它内嵌于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维度,应当成为教学目标设计考虑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学目标中达成目标的活动设计要突出学生关于自我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的获得,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预设和表述时时刻有学生意识,以学生的当下生活关照教学目标预设,让学生成为教学目标实施的主体。

当前,一些教学设计过多地关注教学目标本身,却很少关心“人”,尤其是忽视学生学的任务。其教学目标虽是从三维目标进行设计,但多是从外在于学生内心世界入手,是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关于世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忽视学生内心世界。如在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2 What's the matter?》教学目标设计活动中,一教师为达成“can use the new language sentences in daily life”教学目标,设计了几个简单的师生对话后,然后又设计了5个对话练习习题。习题如下所示:

1.—________—I have a headache.

A.What's the matter,Judy? B. Where are you, Judy?C.Who are you?D.What are you doing,Judy?

2.He________stay at home and look after his mother yesterday.

A.needed to B.must C.have to D.has to

……

如果把以上习题设计成一个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角色扮演医生和病人的任务,以巩固所学的基础语言材料:I have a…You should/shouldnt…。这种活动设计将学生的体验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语言的教学活动设计,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相信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与习题联系的方式相比,更能把学生吸引到语言学习的交流活动中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如密.教学目标与目标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1997(5).

[2] 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易东平,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 江玉安.评课的三个基本问题:内容、标准与思路[J].课程·教材·教法,2007(3).

[4] 崔允漷.目标——不该被遗忘的教学起点[J].人民教育,2004(Z2).

[5] 魏宏聚,杨润勇.中小学教学技能研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6] 张承芬.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7] 盛群力等编.21世纪教育目标新分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篇5:美术教学目标及要求

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

学校是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的重要阵地,把握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在新世纪的位置,研究如何结合学校素质教育实际,以拓展和深化语言文字工作等,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根据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的通知》、《关于全国教育系统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积极推进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我校师生语言文字水平。

二.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

(一)普及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是现代汉语规范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1986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普提出,在20世纪内,实现普通话作为“教学用语、工作用语、宣传用语、交际用语”的目标。据此,我校师生的培养目标是:学生语言应用水平全面提高,毕业班学生95%以上能达到课程标准对听说的朗读要求,96%以上学生能熟练认读和正确拼写音节,熟悉音序查字法。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甲等以上,其他教师应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学校非教学工作人员应达到三级甲等以上。

1、把推行普通话作为打造学校品牌的条件之一;作为对社会、对家长承诺之一;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

2、把“普及普通话”纳入学科教学规范之中。学校规定: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使用普通话,具体包括课堂教学的讲课与提问、实验指导、辅导答疑、考试、考查、监考等场合。特别是在语文教师必须带头讲好普通话,育人中学的学生个个都能用流利的普通话、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地进行辩论、演讲和采访。

3、让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通过宣传、培训、教育等措施的实施,学校领导要带头说普通话,让普通话成为全校教职工的常用语言,教职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100%使用普通话;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100%使用普通话;与家长沟通时也100%使用普通话,让家长也习惯用普通话与学校沟通。

4、让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教职工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和其它集体活动中,100%以上使用普通话;学生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及其它集体活动中,100%以上使用普通话。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学生能读准常用汉字的字音,能正确地用普通话语音读出学过的词语,使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

5、学生在各学科各课程教学活动中都必须使用普通话,如课堂提问、答问问题、课堂讨论以及校园内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等。

(二)使用规范汉字

汉字规范化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组成部分,学校是推广和普及汉字规范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认真落实语言文字规范,培养学生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养成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将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抓好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规范教育工作。

1、各学科教师具备正确使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其中语文教师熟悉汉字的各项规范标准。教师书写教案、编写教学计划及撰写其他教学文件时均应注意规范用字,教学中直接面对学生的文字使用,如板书、多媒体课件、试卷、作业阅批等方面必须严格要求,不得使用不规范汉字,避免以讹传讹,误导学生,误人子弟。教师在板书、课件、投影、作业批改等面向广大学生的手写字,一律要求使用规范字,认真组织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学习掌握好《第一批异形整理表》,以身作则,树立规范意识。

2、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字规范化标准知识教育,加强对学生写字教学和训练,培养学生用字规范意识和书写技能,能正确分辨其识字范围的规范字和不规范字,能正确书写汉字,字形笔划规范。学生在上课学习中均要求使用规范汉字,各科作业、考试考查答卷等出现不规范汉字,教师可酌情扣分,尤其语文科更应从严把关。

3、净化环境,规范校园用语。学校的公文材料、校刊、印章、名称牌、标语、电子屏幕、橱窗、黑板报、学生试卷及其它印刷物等用字,确保校园用语用字规范化。

4、师生在校内的集体第二课堂活动中也要自觉规范汉字。如在校内集会、学术报告、各类比赛、竞赛均用普通话交流,各种张贴物(如海报、通知等)、各种宣传媒体(如印刷物、校园广播、校园网站网页、校刊校报等)更要成为规范用字的典范。

(三)寻求有效途径,扩大辐射范围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一条强有力的纽带。为此,在抓好师生中推普、推规工作的同时,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争取家庭的配合、社会的支持,要求学生坚持在家庭中,在社会上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由学校到家庭、由家庭辐射到社会,使学校成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补充渠道,形成有效推普、推规辐射网,扩大“双推”工作影响力。三.检验落实的具体规定

1、全体教师都应按规定要求,自觉参加上级普通话有关水平测试培训,并通过统一水平测试,达到规定相关等级,持有相应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

2、教师教学中使用普通话和规范用字的情况将作为教师业务考评、职称评聘、教育教学方面评优评先的参考。对已取得普通话达标等级证书但普通话水平下降的教师定期组织再培训;对普通话达标后仍用方言进行教学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3、将教师教学中使用普通话和规范用字的情况青年教师基本功训练与考核的基本内容之一。

4、对教师教案本、听课本、板书、作业批改,以及学校的各种标志牌、指示牌、公文、印章、标语(牌)、多媒体课件、试卷等一律要求使用规范字,每学期派专职人员进行检查,通报检查结果。

5、学校行政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要关注教师使用普通话和规范用字的情况,对存在问题的要做好记录,并及时与有关教师交流,促进规范和提高。

6、制定奖惩措施,确保校园推广普通话工作落到实处。每学期结束召开一次总结分析大会,总结校园推广普通话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表彰奖励一批在推广普通话活动的优秀集体和个人。制定严格的处罚措施,依靠制度的刚性战胜习俗的惰性,凡是在校园内未说普通话的师生个人每次扣0.5分,列入师生的综合评价,教师有义务每周登记3例违规的学生。

篇6:教学目标管理要求

为规范教学管理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我校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特制定《邢元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一、细则理念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我县小学教学工作管理,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促进教学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立科学的办学理念,要有符合本校实际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结合学校实际提出明确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要求。学校要在环境建设、文化建设、教师教学、学生发展等方面凸显特色。

二、课程计划

1.课程计划的执行。开全课程、上足课时是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各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制定的三级课程要求开设课程。(课程开设一览表附后)

2.课程标准的学习与执行。学校每学期要组织教师学习、研究课程标准。领导干部要掌握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任课教师要精通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在教学中要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各项工作要求

(一)任课

学校要深入挖掘内部潜力,充分利用教师资源,提倡学校所有人员都任课。

(二)备课

1.备课的类型。

备课分为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三种类型。

2.各类备课内容及要求。

学期备课:学期备课即学科教学计划,在开学前由任课教师制定。内容及要求:

(1)基本情况分析。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从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两个方面来说明。定性描述包括: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动机、兴趣、学习习惯养成情况,对班级的基本情况的评价。定量分析包括:上学年(学期)考试和考查成绩的各种数据分析,从数据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或问题等。

(2)教材分析。了解本学科所使用教材的编排体系,认识全套教材的特点,掌握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及特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等,还要清楚学习本册教材的基础和学完本册教材应达到的水平。

(3)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科本年级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提出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4)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能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学生及教师的实际,分析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如: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做好学校、家庭之间的沟通,提高自身教学实力等措施。

(5)课时安排。

单元备课:要求在单元教学开始前一周内由个人独立完成。

(一)内容及要求:

(1)单元名称。(2)单元教材分析。包括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及特点,各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学生学习本单元的知识、能力基础等。

(3)学生分析。

(4)单元教学目标。从三个维度考虑制定。

(5)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措施。

(6)单元教学准备。包括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

(7)单元实践活动。根据学科特点和要求制定。

(8)课时划分。

(9)单元反思。每单元必须记。

(二)课时备课:课时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设计,由年级组教师在授课前一周集体完成,课任教师在授课前一天做出相应修改后执行。进行备课时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要大量查阅和收集有关的资料,扩大备课的信息量;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紧扣教材特点。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有利于构建知识系统;要针对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主要包括成功之处及由此受到的启发,不足之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今后教学中将采取的措施。

(三)上课

教师上课前要做好准备,包括教具、挂图、实物、实验器材、实验用品、文字资料、音像资料、课件等。教师要按时上、下课,上课要用普通话,语速适当,板书规范,演示正确,要善于运用体态语言。要忠于职守,不得随意离开课堂,不得在课堂上接打电话、抽烟、干私活和阅读与教学无关的书籍,不得坐着上课。教师语言要文明,衣着要整洁。

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按课前设计好的教案上课,使学生在三个维度目标都有所获;还要抓住课堂生成,对学生的问题要给予关注,并且恰当地给予解决。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主动参与学习的环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师应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因材施教,特别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指导。要时时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作业

作业设置要齐全,内容要有代表性,题型要灵活,题量要适中,书面作业批阅、反馈及时、认真,评价准确,对学生作业要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做到书写认真整洁,格式规范,纠错及时;课外作业的布置体现实践性的特点,做到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相结合,课内活动与课外观察、阅读、实践活动相结合。

一、二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三年级课外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30分钟,四、五年级不超过45分钟,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各科作业的具体要求附后)

(五)考试与考查

实行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期中、期末考试,及时进行成绩统计和试卷分析,无卷面考试的学科,学校每学期进行期中、期末考查,综合期中、期末考试考查得分转化成等级,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报告书。

(六)特长培养

学校要成立各种兴趣小组或训练队,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扎实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特长。要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按照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由学校统一成立兴趣小组或训练队。学校要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比赛或才艺展示活动,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

(七)教科研活动

1.教科研活动要按计划进行,讲究实效。特别是课题实验,坚持实用性原则,提倡并鼓励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立项研究,力求解决实际问题,即“问题即课题,研究即过程,解决即成果”。对于课题实验,要按《实验方案》认真实施,及时积累实验资料,每学期及时进行阶段总结,实验终结要写出成果报告。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案例分析、教育叙事等

2.学校领导要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与教师共同研究,共同提高,并对教科研活动进行指导。

3.学校要认真开展“说——讲——评”活动,提高教科研活动的实效性,学校每学期组织开展“每人一节优质课”活动,每学期每科至少举行两次公开课、观摩课,至少举行两次实验教师的研究课。鼓励教师主动听课,互相学习,认真做好听课记录,评议至少3条,并做好总评。教师每学期听评课15节以上,校长每学期听评课20节以上,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评课20节以上。

(八)学生素质评价

1.对教学质量的评价。

学校对教学质量的评价要全面、客观,评价要针对教师担任的所有学科,除了查看考试成绩之外,还要把对学生能力培养、习惯养成、特长发展、创新实践等情况一并纳入对教学质量评价之中。

2.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对学生素质实行综合评价,按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划分等级来评定,除了查看学生的期中、期末的考试成绩和现场考查成绩之外,还要查看平时单元检测成绩,并把学生的作业质量、课堂表现、活动参与、习惯养成等方面情况纳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现对学生素质的全面评价、过程性评价、激励性评价。

(九)教学设施管理要求

教学设施要明确专人管理。管理人员要端正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既要管好,更要用好。充分发挥教学器材和图书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器材、图书、设施、设备的功能。

(十)教务档案管理要求

1.学校要随时做好各种教学管理资料的收集,及时进行整理,分类装订归档。

2.学校要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及时记录教师的业务发展情况。

四、教学过程管理

(一)组织建设

学校要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组织、教科研组织等。

(二)制度建设

学校要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和本细则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和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应包括: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及工作要求,各类工作人员、班级、年级组教研组等方面的考评方案及奖惩办法;常规教学工作制度;教科研工作制度;领导干部任课制度;师资培养规划;图书室、实验室、阅览室、微机室及音美体器材使用、管理制度;小学生习惯培养实施细则等。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及工作要求要明确,考评方案及奖惩办法要科学,对教师评价要全面。

(三)计划的制定

1.学校工作计划。每学期开学前由校长主持制定学校工作计划,计划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得力,安排具体。该计划要提请全体教师大会通过。学校工作计划包括:办学的指导思想或办学理念,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措施,工作安排(附大事安排表)。学校的工作安排要体现以教学工作为中心。

2.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由业务校长(不设业务校长的学校由教务主任制订)于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内完成,计划要依据学校工作计划来制订,经校务委员会讨论、研究,提请全体教师大会通过后下发到每位教师。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包括:教学工作目标,教学工作重点,工作措施,教学工作安排要用附表说明。

3.教科研工作计划。教科研工作计划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于每学期开学前由教科室主任或教务处主任制定。计划要切合实际,内容要充实,要有针对性。

4.教研组计划。由教研组长于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依据学校(学区)教科研工作计划制定。教研内容要具体,要有研究重点,操作性强。

(四)监控与评价

1.课程开设。学校要严格按照新课程计划开设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制订详细的课程表、任课教师登记表,并于开学一周内报乡镇教研室,乡镇教研室汇总后于开学第二周报县教育局小学教研室。对学校的开课情况以及教师是否能按照课程表上课的情况,要及时调查了解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反馈意见,要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实行评价。对于通过调查了解确实没开设的课程,不再查看教师的备课等,相关评价项目记零分。

2.备课。备课的检查与指导实行乡镇教研室、学校、教研组三级检查责任制。乡镇教研室每学期普查一次。学校(学区)每学期分别在期中、期末2次对各级备课进行普查。每一级的检查要看备课的进度,更要看备课的质量,看备课是否符合本“细则”要求。不管哪一级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反馈到人,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督促、指导教师改进,跟踪落实。检查要实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检查记录要详细,并把评价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3.上课。学校领导要经常深入课堂检查和抽查教师的上课情况,检查是否按课程表按时上下课,师生能否遵守课堂教学规范;学校每学期至少要组织一次所有学科、所有年级、所有教师的全面听课,还要不定时进行推门听课,听后进行指导和评价。

4.作业。各学科作业的设置、设计、质量、批阅、评价等情况由教研组或年级组每两周检查1次,学校于期中和期末检查2次,乡镇教研室至少检查1次。并将检查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5.学生素质。常规教学检查中要把对学生素质的发展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采取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查看考试考查成绩、现场进行考查、观察课堂表现、召开师生座谈会、征求家长反馈意见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素质发展情况。

6.教科研活动。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的情况要作为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方面,学校领导要深入到研究活动中做好指导和协调工作,要认真检查教研组和课题实验小组开展活动的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要引导教师及时总结教科研成果,从实效性上进行评价。

五、管理职能

学校校长是学校教学管理第一责任人。各班教师要增强责任意识,要学校的教学管理质量负责。

本《细则》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各科课时备课、作业的具体要求及各科考查要求

语 文

备 课

一、拼音教学

(一)项目

1.课题。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按课制定,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不必按三个维度分条,按自然顺序分条即可。

3.教学重点、难点。能结合教材实际、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抓住教学的关键。

4.教学准备。包括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

5.教学时间。

(二)教学思路

1.看图说话,导入新课。要求:学生观察图,说图上的内容,引导学生说出带有本课要学习的拼音的句子或词语,从学生说的话或词语中,抽出带有本课要学习的拼音的词语,进而抽出带有拼音的字。

2.学习发音。要求:指导发音时要注意发音部位、口型、气流和音的长短。

3.学习拼音的形。可以结合情境图、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导学生记忆拼音的形状。

4.拼读。教师要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拼读练习。如:游戏,比赛,让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等。

5.归纳总结拼音规则。

6.认读字词(也可以灵活安排)。

7.读儿歌。安排儿歌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同时,学习少量的汉字,对于儿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熟读就可以了,不必讲解。开始可以教师领读,后来让学生先自己拼读,再范读,然后指名读,最后练习读。

8.学习生字。

9.指导拼音的书写。

二、阅读教学

(一)项目

1.课题。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按课制定,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不必按三个维度分条,按自然顺序分条即可。

3.课文重点。根据教材内容确定课文的重点段或章节。

4.感情朗读训练点。根据教材内容确定课文感情朗读的段落、章节或某些句子。

5.读说结合训练点。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进行读说结合训练的点或教学中的某个环节。

6.教学重点、难点。能结合教材实际、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抓住教学的关键。

7.教学准备。包括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

8.教学时间。

9.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型特点,结构合理,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意图(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教学策略)。教案有较强的科学性,信息量高,实用性强,要有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计,有问题答案或汇报交流要点的预设,有资料的引入,有课文重点的突破,有感情朗读的具体指导,甚至激发情感的语言也要适当地进行设计,有读说结合的设计。备课还要体现方法的指导和运用,真正做到备课为上课做准备。

(二)教学思路

低段

1.激趣导入。导入的方法很多,如:故事导入、温故导入、悬念导入、问题导入、歌曲导入、讨论导入等。要求: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引入本课的学习。

2.自学。要求:(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标出生字词。(2)自己想办法认识。(3)小组内交流:一是否认识了,二交流识字方法。

3.检查自学,学习生字。要求:认识字音,交流识字方法。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1)学生自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教师提出一个整体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3)检查读,纠正字音,看是否读正确、读流利了。(4)提问整体性的问题。

5.精读感悟,感情朗读,说话训练。

要求:(1)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悟。(2)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此环节加入对课后问题或老师设计的问题的提问,以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3)结合读说训练点进行说话训练。

6.巩固字音。要求:复习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的字音。

7.指导书写。要求:逐个字分析写时注意什么,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备课时要备出方法,还要在板书中有在田字格中写的生字。

8.总结课文。

9.课后延伸(收集资料、收集词句、图片等)。

中高段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2.自学课文,整体感知。要求:(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生字词。(2)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识。(3)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4)提出一个整体性的问题或问学生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

3.检查自学。要求:(1)小组内检查字的读音。(2)集体检查字音。(3)检查读课文的情况,可以用分自然段接读的方式,检查读的过程中纠错。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4)提问:第二环节提出的问题。

4.精读感悟,感情朗读。要求:(1)提出整体性的大问题或通过质疑梳理出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明:从四年级开始,可以设计学生读文批注的环节,让学生先自读,批注后再通过提问的方式汇报交流。)(2)对于重点段要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根据单元训练专题、根据课后问题设计小问题,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感情朗读的训练点,边读边思考,理解词句(可以用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字典、词典,通过对比、联想、想象等方法深入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进而指导感情朗读,要求背诵的课文,熟读成诵。(3)读说训练。抓住读说结合训练点,学习课文的写法,或借助课文的空白处,进行说的训练,或仿,或续,或补,或改,或创等。

5.总结升华,拓展延伸。要求:(1)读全文。(2)学生或老师总结课文内容。(3)学生谈收获:可以是课文内容;可以是思想感情,可以是明白的道理,可以是懂得的寓意等;可以是文章的写法;可以是学习方法等。

6.质疑,释疑。

7.指导书写。要求:分类抓住难点指导书写。

8.板书设计。根据课文的内容或情感的思路设计板书。三年级还要有在田字格内生字的书写。

另外,根据不同的体裁还可以设计其它教学思路,如:写景或游记类的课文,在学生扫除了阅读障碍的前提下,可以以“我当导游”的形式,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把景色按顺序介绍给大家,再如:说明文,可以以“争当小小推销员或解说员”的形式引导学生精读课文。

三、写话、习作 一、二年级是写话,三——六年级是习作。

项目及过程设计要求

1.标题:包括两部分,单元名称:第X单元;写话、习作的题目或对要写内容的概括。

2.写话或习作要求。

3.写话或习作指导。指导是写话或习作的重要环节,一定要把本环节设计详细。导入要能激发写作兴趣;能现场创设情境的要师生共同创设情境,在创设的情境中设计指导学生观察、体验、表达,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通过师生评价,使学生表达得趋于符合本次写话或习作的要求,这个过程,备课设计要细,每一步应引导学生表达到什么程度,教师都要在备课中具体地预设出来,以便在引导学生表达时心中有数;不能现场创设情境的要把课本上的习作或内容要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回忆、表达,备课中要设计出引导的具体过程,关键的时候要引进教师自己类似的经历或教师提前写好的下水文中的片段给学生以启发,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通过评价不断完善。

4.打草稿。

5.第一次评改。根据本次写话或习作的要求,有目的地确定几篇(段或句)指名学生读,听后师生根据要求进行评改。

6.修改草稿。

7.誊写。

8.讲评。讲评是教师对学生完成的写话或习作批改后,结合本次写的要求进行的。讲评要有对本次写话或习作的总评:包括优点和不足,要有对整篇或片段写得好的学生作品的范读,要有对部分存在问题文章或片段的现场集体评改。

9.下发写话或作文本,学生在写话或作文本上再次修改自己的作品或重写。

作业要及时批阅,实行等级评价。写话和大作文要有批语,批语可以用第二人称,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一方面指出学生作文的优点,使学生受到鼓励,另一方面,针对学生本篇写话或作文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点提出建议,给学生以启发,批阅符号、批语书写要规范。对作业中的共性的问题要进行集体讲评与反馈,作业中的错题一定要在下次作业前改正,然后教师再批,直至学生做对。写话或作文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讲评后,学生可以结合讲评和老师给本文写的批语,在本次写话或作文上进行修改或在本次作文后重写,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修改或重写进行简单的二次批阅。周记可以不写批语,但要有等级和批改日期。

考查项目

写字、朗读、背诵(课内、课外)、课外阅读汇报、口语交际等五项内容。

数 学

备 课

(1)课题:数学课题。

(2)内容:课题所在教材的位置(页码)。

(3)教学目标:从课题学习要达到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进行整合,但不能分开撰写,四个方面目标的实现是密切相关的。

(4)教学重难点:对重、难点的正确分析是教师教学实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课时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教师要站在“学生学”而非“教师教”的角度进行重、难点的分析。

(5)教学准备:教具、学具的准备,课前(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收集哪些资料等。

(6)教学过程:符合课堂教学“四二一”设计思路。“四”即四条主线: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以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为主线,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二”即两个规律:符合科学的认知规律,符合儿童的心理规律。“一”即一个氛围:以科学、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为依托。提倡教师按照“解决问题”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既按照“创设情境,提出假说(问题)——小组合作,探究验证——汇报交流,评价反思——抽象概括,构建模型——类化练习,拓展创新”进行备课。

另外,从教案中要能看出教师处理每个问题的启发性问题框架,对探究活动的充分估计,对探索结果的答案预测,学困生学习的指导方法等。教案不能过于简单,不能仅仅是课本文字的再现。

(7)课堂练习设计。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能围绕教学目标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有补充、有层次地设计练习题,能起到巩固当堂(或课)所学知识、形成技能的作用。

除此之外,提倡教师在对课题、教材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突破难点的阐述,并从学生培养和可持续发展与新课程理念的高度进行提炼与升华。

作 业

(1)各年级针对当天的学习内容设计作业,1~4年级每周4次,5、6年级每周5次,作业量每次大、中或小演草约半页。

(2)题目要突出重点,有层次、有梯度,体现技能训练。

(3)学生作业要书写规范、整洁。

(4)作业要及时批改,全批全改,等级评价,提倡使用鼓励性、启发性语言,批阅符号、时间、批语书写要规范,作业反馈与矫正同“语文作业”

(5)提倡分层布置作业。

考查项目

口算和动手操作等内容

科 学 备 课

科学课课时备课主要项目:课题、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活动、关键环节、教学过程、教学延伸(包括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等,教学过程要体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建议按下列思路进行设计:

实验探究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方案)——合作探究——交流分析——形成认识。

考查课:考查准备——考查实践——交流分析。

学习汇报课:(课前)搜集资料、观察研究——(课上)交流探究、引导解疑——(课后)拓展延伸。

作 业

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设置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要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在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里。

实践性作业的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

1.课前活动内容:如搜集的资料,调查的资料,课前观察记录、制作的作品等。

2.上由学生完成的活动设计方案、活动记录、制作成果等。

3.课堂延伸内容,如后续研究资料,为了使学生学习运用与本课内容有关的科学方法和理解掌握有关的科学知识而进行的活动资料。

4.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自主开展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资料。

作业可以一单元一次,每学期不少于10次,每次作业可以选择一些典型作为保留资料。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要进行激励性、过程性评价,评价可采取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可以采取加评价标签的方式来进行。

考查项目

现象分析(包括自然现象、生活现象)、学习过程(科学学习的兴趣、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表现等)、科学方法、动手操作(包括制作、实验)等方面的内容。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备 课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时备课的主要项目包括: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活动环节(学生活动环节和教师活动环节)、教学反思。教师活动设计大多体现为教师对即将开展的教育活动的一种充分准备和预测,活动方案应重点关注教师如何组织活动的思路、指导要点及相关准备的计划。根据社会科课程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情景体验课、问题探究课、自主活动课、社会参与课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教学思路。

课堂教学的设计重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设计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的情感与思维。

2.设计问题、主题或帮助发现问题、主题,形成课堂教学真正起点。

3.设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策略,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和指导。

4.设计学生表达、展示学习效果的方式。

5.设计拓展延伸的内容。

作 业

品德与社会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设置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分成如下三类:知识与技能型;能力与创新型;情感与态度型。学生的作业情况要进行激励性、过程性评价。评价方式可以是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和社会评价等。

考查项目

社会知识、经验,社会现象分析;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包括观察、探究、思考表达能力;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等进行综合性评价。

英 语

备 课

英语课时备课的主要项目包括:课题、课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步骤:激趣导入(Warming_up)——呈现新知(Presentation)——巩固操练(Practice)——总结归纳(Sum-up)——布置作业(Homework)、板书设计(Blackboarddesign)。

作 业

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作业,要提高作业的针对性,提倡分层布置作业。作业包括口头作业、书面作业。书面作业每周1次。批改要及时、认真、规范,要全批全改。要注明批阅时间、评语。规范书写字母、单词、会话内容。结合所学内容,布置实践性作业:如,学习了“My home”后,可以布置让学生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写“My home”或“My room”等。提倡教师用英语对学生作业中的优缺点加以概括评述,以激发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考 查

口语交际和看图说话等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备 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备课主要项目: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注意事项、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要结合内容特点来设计备课项目,一般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教学延伸等项目。备课要注重实效,活动(教学)内容要具体,过程指导要细致。

考 查

上一篇:综合车务系统项目业务流程说明下一篇:解放思想创新教育管理大讨论活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