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重点项目管理系统

2024-04-16

省重点项目管理系统(精选6篇)

篇1:省重点项目管理系统

**省国家税务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激发全省国税系统提升站位、开拓创新的积极性,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根据《**省国家税务局机关绩效管理办法(试行)》和《**省国家税务局系统绩效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国税局创新项目的组织和评审工作,坚持解放思想、因地制宜、鼓励创新、促进工作的原则。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对象为省国税局局内各单位,各地级市国税局,(以下简称市国税局),所得奖励加分计入当绩效管理总分。

第二章 内容标准

第四条 创新项目的申请标准

创新项目分为服务大局创新、业务管理创新二类,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创新项目的申请基本标准。

(一)服务大局创新:在服务大局、推动改革、提升站位等方面推动创新,在全省、全国税务系统内外具有较强的引领性、突破性、示范性。

1.税收理论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对税收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研究成果在国。

专业性工作以上级别会议做专题发言的(含书面发言)。

(八)其他经省国税局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的创新成果。第三章 组织程序

第六条 创新项目由服务大局创新和业务管理创新等2个专业评审组负责专业评审工作,具体组成如下:

(一)服务大局创新专业评审组。由省国税局办公室、法规处、征管科技处、纳税服务处、财务处、收入规划核算处、人事处、教育处、监察室、巡视办、机关党委办、信息中心、科研所和项目申报时确定的主协办部门对应的局内各单位组成。

(二)业务管理创新专业评审组。由省国税局法规处、货物劳务税处、所得税处、征管科技处、纳税服务处、督察内审处、进出口处、国际税务处、大企业管理处、稽查局和项目申报时确定的主协办部门对应的局内各单位组成。第七条 创新项目的事先申请

为提高创新项目实施效率,减少重复投入,避免低水平开发,创新项目实行事先申请制度。

(一)市国税局申请创新项目

1.每年四季度末前,市国税局将下一考评拟开展的创新项目,向对应省国税局局内单位提出申请。

2.跨完成的创新项目,市国税局开展期间的每年四季度末前向对应省国税局局内单位报下一实施计划及预期完成目标。

3.对应省国税局局内单位对各市国税局的创新项目申请进行相似程度和先进程度分析,统筹安排,避免人、财、物的重复投入,于考评1月底前将审批通过的创新项目申请报省国税局绩效管理工作办公室(下称省局绩效办)汇总审核后,经签报省国税局局领导同意,列入该《**省国税局创新项目表》(附件1)统一下发执行。

4.对应省国税局局内单位内对审批通过的创新项目进行跟踪问效,确保实施质量。

(二)省国税局局内各单位申请创新项目

1.每年四季度末前,局内单位可提出下一考评拟开展的创新项目,在与各市国税局创新项目申请统筹协调的基础上,于考评1月底前将申请报省局绩效办汇总审核后,经签报省国税局局领导同意,列入该《**省国税局创新项目表》统一下发执行。

2.跨完成的创新项目,局内单位在开展期间的每年四季度末前向省局绩效办报下一实施计划及预期完成目标。

(三)共同申请的创新项目,由主办的局内单位或者主办的市国税局负责组织申请。第八条 创新项目的变更

《**省国税局创新项目表》确定后,原则上不做调整。因特殊原因需要增加或减少的,主办单位在当年8月底之前填写《**省国税局创新项目变更表》(附件2)报省局绩效办审定后调整。

第九条 创新项目的评奖申报

(一)省国税局局内各单位、各市国税局在年初省国税局统一下发的创新项目表范围内,结合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奖申报。

(二)共同完成的项目,由主办的局内单位或者主办的市国税局负责组织评奖申报。

(三)申报创新项目,要按规定填写《**省国税系统创新项目评奖申报表》(附件3),并提供项目的详细资料和符合第四条标准之一的证明材料。

(四)评奖申报材料于考评9月底前报省国税局绩效办。第十条 创新项目的评审

(一)初审

省国税局绩效办负责对申报资料是否齐全、是否达到基本标准进行初审,并向各专业评审组提出建议。

(二)专业评审组推荐

各专业评审组对本类别通过初审的项目进行独立评审,各专业评审组的组成单位按照每类别推荐不超过2个项目(可以少推荐或者零推荐)的原则,填写《**省国税局创新项目评奖推荐表》(附件4)报绩效办。

篇2:省重点项目管理系统

为了加强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贴息资金(以下简称贴息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以下简称项目)顺利实施,根据《##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认定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贴息资金管理办法。

一、贴息资金支持的原则

省贴息资金优先支持以下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

1、经济效益较好、市场前景广阔、对当地经济有明显带动作用的项目;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内部管理规范的企业承担的项目;

3、企业化转制科研院所承担的项目;

4、科技型中小企业承担的项目;

5、产品大部分出口创汇或替代进口的项目;

6、当地财政已确定予以贴息支持的项目。

二、贴息资金申请及审核

1、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高新办)验收合格的项目具有申请贴息资金的资格。同一项目的贷款不得从省多渠道重复申请贴息资金支持。

2、申请贴息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填写“##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贴息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报所在省辖市高新办和财政部门审核。填写内容要准确属实。

3、省高新办组织项目验收委员会验收前,由省高新办、财政厅选派技术、财务专家分别对生产能力、财务情况和“申请表”的内容进行测试和审核,并出具书面意见(附有关证明材料复印件)提交验收委员会,管理制度《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贴息资金管理办法》。

4、省高新办在必要时委托中介机构对项目效益和财务情况进行专项审核。

5、省高新办对申请贴息项目的有关材料进行审核,研究确定贴息意见。

三、贴息资金核定

1、贷款额的核定:贷款包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购买项目专用固定资产、专用技术和专利及必要的流动资金贷款;贷款行应是具有国家批准的贷款业务资格的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

2、贴息期限:贷款期限不超过两年的按贷款期限计算,贷款期限超过两年的按两年计算。

3、贴息利率:实际贷款年利率低于6%的,按实际利率计算,实际贷款年利率高于6%的按6%计算。

4、贴息额的核定:贴息额按经核定的贷款额、贷款利率和贷款期限计算,贴息额=贷款额×贷款利率×贷款期限。

5、单个项目贴息资金不超过500万元。

四、贴息资金下达

1、贴息资金文件由省高新办和省财政厅联合下达有关省辖市和省直主管部门。

2、项目承担单位收到贴息资金文件后,到省财政厅办理拨款,省财政厅将贴息资金直接拨到项目承担单位。

五、其他

1、项目承担单位收到贴息资金,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帐务处理。

1」

2」

2、对弄虚作假套取贴息资金的管理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由省高新办进行通报批评,财政部门全额收回贴息资金,并取消其今后申请贴息的资格。

3、对工作中不坚持原则、提供虚假证明材料,致使企业骗取贴息资金的中介机构,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篇3:省重点项目管理系统

1. 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介绍

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是省政府为加快重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壮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强省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而设立的项目。项目财政资助总额大,2011年约11亿元。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是指已取得科技成果进入中试或已进入产业化初期,能较快形成较大产业规模、显著提升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由省财政拨款,省科技厅、财政厅共同管理,并以《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苏政办发[2004]48号)《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苏科计[2004]216号)和《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苏财教[2004]40号)等规定为项目办理及管理的依据。

2. PDCA循环理论在本项目中的体现

(1) P(计划)。

立项前期的策划中根据项目指南所撰写的项目建议书及经过三轮评审后所撰写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均为项目的计划过程,涉及到的相关项点如下: (1) 项目概述:简述项目的目标产品、主要内容、已完成的主要研发和产业化前期工作、下一步研发和产业化的目标任务等。 (2) 企业基本情况介绍:资产、人员、研究开发能力、管理制度、相关资质等。 (3) 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创新、产品结构创新、生产工艺创新、产品性能及使用效果的显著变化等。 (4) 项目产品市场分析:项目产品的主要用途、应用领域、需求量及未来市场预测;项目产品的经济寿命期;相关替代产品及其竞争力比较。 (5) 项目计划及考核目标:包括研究开发指标、生产建设情况、实现的销售收入等。 (6) 项目实施方案:包含技术方案、生产方案、市场方案、企业成长方案、项目人才队伍方案、项目的产学研结合方案及保障措施;项目管理机制,其他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7) 投资预算和资金筹措:总投资,包括前期已完成的投资额,并分项说明资金来源及主要用途;项目在执行期内的计划新增总投资,包括基建、研究开发、生产装备、仪器设备、原材料消耗等,并列出每季度资金投入计划。 (8) 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目标产品收入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项目投资评价,计算项目的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社会效益分析,述论本项目的实施将对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节能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9) 项目风险分析与控制:对项目的技术、市场、管理或技术团队等方面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列出控制对策。 (10) 主管部门审核及推荐意见,附件(相关证明文件)。

项目建议书经过第一轮形式审查,第二轮技术评审,第三轮综合评审通过后撰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四轮评审专家结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到企业实地查看现场,最终确定项目立项并签订项目合同正式实施,所以项目是否能成功立项除企业正在组织实施的项目满足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指南外,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资料的准备工作充分体现了项目在PDCA循环中的起始阶段也即计划阶段,是项目能否成功立项的关键阶段。

(2) D(执行)。

项目合同正式签订即进入项目实施阶段,实施阶段需密切关注合同上所载明的主要任务: (1) 包括产业化研究开发任务,产业化建设任务(含基建等),其他任务(环保、项目管理机制、销售体系、人才队伍建设等)。 (2) 项目的考核目标及指标:总体目标包括项目实施年限(3年以内)、项目执行期间计划投资额、实现的产业化能力、在国内、国际的地位、水平、市场占有率等。 (3) 技术创新目标:通过本项目实施新获取的技术突破和水平,包括新获的自主知识产权、建立的企业技术标准,参与研究制订国家技术标准的情况等。 (4) 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包括项目实施期内累计实现的销售收入、缴税总额、净利润、创汇额;计划完成当年实现的年销售收入、缴税总额、净利润、创汇额;企业行业位次提升、上市计划等成长指标;实施期内新增就业情况等。 (5) 项目年度计划及阶段目标是否按计划执行并完成。 (6) 项目经费年度计划执行情况。

项目实施阶段是整个项目能否顺利完成合同规定的目标之关键阶段,这个阶段需要综合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技术中心与其他相关部门在项目的研发、试制、生产、销售等考核节点的协调、跟踪管理,综合管理部门是项目管理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公司与科技、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技术中心重点在研发过程中新品试验、知识产权申请、研发队伍培养等指标与合同指标的对接等,财务部门重点在项目经费管理、中期检查专项审计协助及项目管理的衔接等,其他相关部门在项目的配合均按照合同规定阶段任务按照指标细化后的工作展开,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衔接过程均围绕项目大的PDCA循环而开展,这样才能确保项目实施的有效与可控。

(3) C(检查)。

项目检查主要为中期实施情况的检查,依据江苏省科技厅及财政厅联合下发的苏科成[2008]259号文件精神,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进行中期检查考核,检查考核主要依据项目合同,采取实地查看的方式对实施期满一年的项目进展与经费使用管理等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作为对项目第二阶段拨款的依据,检查项点如表1所示。

检查完成后对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说明,如项目执行滞后,必须说明滞后原因和整改措施,项目预算及经济指标与实际执行偏差较大的等均需通过上报重大事项进行调整,重大事项调整申请报告通过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的批复后项目合同相关指标才能进行调整。

(4) A(效果)。

结合项目中期检查后的结果进行跟踪,对相关问题点整改后进行反馈,确保项目实施期满后顺利进入验收阶段,同时验收通过后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项目评价是依据江苏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绩效评价结果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可以作为财政改进预算管理和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通过绩效评价报告反映出来),也为来年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立项提供依据;对于申报企业来说可以作为今后新项目的申报与管理的有效输入,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更高,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可走上良性循环之路。

(1) 验收阶段:项目验收需提交的如下资料。项目验收申请报告;项目研发及产业化建设报告;项目绩效报告;项目财务决算报告;项目专项审计报告;项目工作过总结;项目验收申请表;项目所获成果等佐证材料等。

(2) 绩效评价阶段:需提交的如下资料。项目基本情况表;项目资金来源及应用情况表;项目增加值表;项目利税表;项目知识产权表;项目获奖情况表;项目人力资源情况表。

总体而言,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从项目立项、合同签订、中期检查、期满验收、绩效评价全过程由企业、地方科技部门、财政部门共同参与项目管理,通过季报制度、中期检查考核制度等相关手段对项目研发、产业化建设、市场销售、资金投入及使用情况实施过程管理。项目的推广实施助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

3. 项目的实施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1)项目实施管理经验、做法。

(1) 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项目管理制度,从立项申请、财务管理、研究与产业化实施、验收管理、绩效考核等相关规定在符合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前提下有自身特色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确保项目实施过程有章可循。 (2) 成立项目管理组,专门从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合同方案的确定等,并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跟踪,一旦遇到与项目合同有较大变更或其他重大事项出现的及时申请重大事项调整等,确保项目实施得到有效监控。 (3) 要高度重视项目中期检查和验收审查,企业一把手要重点关注,资源要向项目管理与实施倾斜,保证项目顺利达到预期目标。

(2)存在的问题。

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在引导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制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从企业的组织实施情况来看,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有: (1) 企业重视申报过程,立项后管理不够规范,对项目立项后因宏观政策影响使相关指标未能100%完成时的应急管理缺乏; (2) 项目财务管理有待加强,特别是在项目的相关支出归集上技术把握有欠缺,财务部门与技术开发部门的衔接度不够紧密,与项目精细化管理要求存在差距。

(3)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其他各类项目的立项、实施、结题的相关要求,完善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管理机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根据省科技、财政部门出台的一系列相关工作指引,制定一套适合公司运行的对专项资金项目的立项、评审、论证等管理以及运行过程中的监督、管理、评价、服务等工作手册,确保项目从申请立项到最终结题验收绩效评价等完成一个PDCA的循环过程,为后续延伸项目或实施其他相关项目打好基础。 (2) 加大跟踪管理力度,由综合管理部牵头督促指导项目实施按期完成目标任务;对研发和产业化实施进度滞后的项点,要求制定整改方案,并明确完成任务的计划、目标和时间进度表,项目的里程碑阶段与项目组成员的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挂钩,增强项目合同执行的严肃性和约束力。

4. 项目的后续工作安排和有关建议

通过对2007年立项的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已经完成一个PDCA循环过程的相关资料的梳理,形成知识文档库上传至公司知识管理平台供员工学习,同时也便于今后申报新的项目从中汲取有用的经验,提高申报效率和项目管理水平。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参加项目管理的培训,由参与项目全过程管理的专业人员对技术管理、财务管理等岗位员工在项目建议书编写技巧、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投资概算、经济效益分析以及验收专项审计技巧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完善项目管理机制,指导企业加快推进国家支持的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工作的进度,通过延伸研发创新形成雄厚的技术储备,为企业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摘要:文章通过将常州南车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于2007-2010年实施的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从立项申请、现场考察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绩效评价等过程以PDCA循环理论加以整理分析, 为公司后续项目的申报与管理以及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制提供有用的信息, 促进公司项目申报与管理走上良性循环之路。

篇4:省重点项目管理系统

一、关于组织好项目申报工作

2006年以来,全省相继在108个镇、3331个行政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全省还深入实施了泥草房改造、绿化村屯、安全饮水、清洁能源、人畜分离、道路建设、美化亮化、村内小流域治理等重点项目建设,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为了有效推动新农村建设,省里每年都拿出一定规模的专项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建设补助,前4年省投入专项资金7亿元,带动各方面投入达到240.04亿元,完成各类项目建设12140个,省专项资金放大效应达到了1:16.5。应该说,几年来,在省市县的共同努力下,我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做到了使用管理科学、规范和高效。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从2010年起,全省新农村建设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省里继续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1000个示范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补助。

前段时间,经过与省发改委、省财政厅沟通协调,省农委党组研究,报请王守臣副省长批准,省新农村办公室和省财政厅共同制定了今年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管理指南,这次会议后下发各地组织实施。今年项目申报工作与历年相比,基本上是大同小异,但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情况:一是时间紧。往年我们在3月20日左右就下发了项目申报指南,紧接着就开始培训,今年由于工作目标和要求发生很大变化,前期省里研究协调占用很多时间,项目申报和培训时间较往年晚半个月,而且按省里统一要求在6月底前专项资金要下拨到各地,从现在算起,我们有效工作时间不到2个月;二是任务重。今年有1000个示范村,数量上比往年200多个试点(推进)村相比增加了近5倍,有的县(市)示范村达30多个。无论是项目立项研究、填表审核、手续审批,还是实际踏查、项目汇总、综合审定等,工作量远远超过往年;三是责任大。项目建设不仅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示范村建设水平,而且也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项目资金的后续管理和使用是否科学和规范。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项目申报工作,确保项目申报质量,工作上要更加认真细致,做到申报无纰漏、无遗落,一次申报、一次成功。

按照省农委、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吉林省201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指南》(吉农综字[2010]166号)文件精神要求,今年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工作要在以下八个方面进行明确和落实。

(一)申报范围项目申报范围主要是被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确定的1000个示范村。

(二)补助原则主要有4条:一是上限控制。对示范村上报的项目补助资金实行上限控制,各村最高申报金额不得超过20万元(秸秆气化站除外),并根据示范村规模大小、建设实际和原有条件基础等情况,适当确定补助额度;二是重点支持。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三是相对集中。今年省专项资金审核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做好2010年纳入省统一管理专项资金各项准备工作的通知》,其中对专项资金管理提出“纳入审委会管理的专项资金,单个项目在40万元以下的原则上不再安排。预算执行中,不符合上述要求的项目,审委会不予通过,省财政不予拨款。”鉴于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各地在申报项目时,还是尽量要有一定的规模,避免出现项目过小过多、投资分散的情况。每个村申报项目1个,最多不超过2个,排好顺序;四是尊重民意。各地在上报项目时一定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尊重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不能大包大揽,更不能强制要求村里申报一些不切合实际的项目。

(三)项目目录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共10类,分别是:一是农村道路建设,包括村道、屯道、巷道的水泥路、油路、铺砖建设;二是桥涵建设;三是自来水工程建设,包括水源、泵房、管线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排水排污工程建设,包括路边排水沟、屯内小河流两岸整治工程;五是清洁能源建设,主要是支持兴建大型秸秆气化站,省支持最高额度不超过70万元,不足部分由县(市、区)财政和村集体、农民自行筹措,对于建设户用沼气池、大沼气池、秸秆汽化炉不予支持;六是村部建设,包括村委会办公室、文化活动室、信息服务站、村多功能室(农民夜校)等,要一室多用;七是休闲文化广场,包括场地整治、设施配备、宣传栏建设等;八是垃圾处理场点建设,包括垃圾堆放场所、垃圾处理场、垃圾转动车等;九是有线电视建设,接入有线电视网络或建设卫星接收装置;十是村屯广播设施,选择少部分村试点,在文化活动室配备村屯广播设施。这10类项目是省里综合考虑全省情况而确定的,主要是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既照顾了建设好的地区,又考虑了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项目申报不得超出这个范围。

对于省里没有支持的项目,各地可通过本级专项资金、乡村集体和农民自筹资金、社会帮扶资金予以扶持。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坚决杜绝和防止利用申报项目争取资金,偿还历史积累的债务。即使是前几年新农村建设欠下的债,也不允许利用今年和今后的专项资金偿还债务。发现这类问题,不仅要追缴今年的专项资金,以后也不再支持安排。

(四)专项资金分配办法 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按每个县(市、区)示范村数量、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和地方财政状况等因素,确定支持规模。省专项资金审核委员会提出“专项资金的使用要相对集中,不撒‘芝麻盐’,单个项目在40万元以下的原则上不再安排”,这是省里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硬性要求。省里的总体想法是对示范村项目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捆绑立項,以申报指南的10类项目进行捆绑整合,如道路建设项目就各示范村申报的项目进行捆绑为一个项目,各示范村申报项目补助资金相加超过40万元。各(县、市)在申报时一定注意同类项目申报补助总额度是否超过了40万元,没有达到就协调各村进行调整安排。

(五)申报程序 申报程序基本是与往年一致。各示范村要按照县、乡(镇)、村总体规划、建设规划、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提出本年度具体建设项目计划,编制《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书》,经市(州)、县两级农业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局签属意见后,报省农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财政厅。

(六)时限要求 按照早申报、早批复、早实施的要求,省里已于4月9日将《项目申报管理指南》下发,并通过网络进行了转发。要求各地在4月20日前将申报项目上报到省里,逾期将视为自动放弃。省里还要对项目进行实地考查、集中审核、专家论证,上报省专项资金审核委员会审批。这样,今年的项目申报审批和资金拨付工作最晚不迟于6月底前完成。因为,省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规定,今年同去年一样,凡是6月底前没有下拨专项资金的,每逾期1个月削减10%,并在第二年预算安排时扣减。11月份的不再下达专项补助资金,结转下年使用。

(七)项目核查 今年4月20日以后,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将会同财政部门组成9个组,对各地申报的项目进行逐村逐项踏查核实,4月底前根据核实情况进行集中审核和确定补助项目和资金安排计划。考虑到今年示范村数量较多,要求各地要提前进行实际踏查,充分考察项目的可实施性和建设成本,要确保项目能够按时保质保量顺利完成。在指导各地工作中,一方面,要求各示范村要尽量扩大单个项目的投资规模;另一方面,对那些投资规模过大、建设周期过长的项目,要尽量进行调整,省专项资金补助额度有限,最好还是用在刀刃上。

(八)需注意的五个问题

1.坚持以规划为指导进行项目申报 做好规划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前提。特别是这1000个示范村,要进行连续三年的投入建设,必须要制定长期规划,尤其是将来三年要分年度进行项目规划,具体到实施哪些项目,项目建设时间等一些细节,各地、各示范村要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科学性、降低规划成本。去年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基本上已经完成,部分村屯规划也已完成,要求已经完成村屯规划的要进一步完善,没有做过规划的村屯要抓紧进行规划,避免盲目建设和无效建设。在项目申报中要按照规划进行申报,不能做无用规划,随意规划。

2.坚持以项目建设带动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是新农村“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项工作将直接影响到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农户的院墙和大门建设是示范村建设的重点项目,示范村的面貌能不能改变,示范村能否做到村容整洁,关键在于这类项目建设,但是由于院墙和大门建设不属于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所以今年没有纳入到支持目录中。但是各地在考虑示范村建设项目时,一定要把院墙和大门建设作为重点,抓紧建设,早见成效。市县两级在安排资金投入时要把环境整治作为主要投入方向,要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这项工作落实好,建立起一个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的长效机制,在年终检查评比考核中,环境整治工作将是省里检查的一项重要指标,希望各地加大工作力度,塑造村屯生态环境良好的健康形象。

3.坚持以专项投入为引导,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示范村建设光靠省里专项资金投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既不现实,也不是长远之计。要解决投入问题,就要改变由政府、村集体大包大揽的做法,要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引导、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入的有效机制。把省里专项资金支持和积极争取其它政策支持与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以物抵资等方式,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今年国家财政部扩大了在我省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初步选定200个乡镇,与示范村建设相结合。各地在项目建设中,一定要组织农民多投资投劳,以争取国家财政部的农村“一事一议”奖补支持。总之,要以省专项资金投入以及村里投入为引导,利用全社会的帮扶机制,吸引各部门、企事业单位、个人等多方面投入,通过军民共建、村企共建、能人援建、干部还返乡帮建等多种有效形式推进建设。省级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立项和批复会充分考虑对其它方面投入带动情况,凡是有其它投入的就优先立项,凡是其它投入较大的就给予多一些的支持。

4.坚持实事求是申报好秸秆气化项目 按照省里的要求,从2010年起以试点性质安排一部分秸秆气化项目,总体考虑数量在20个左右,力求做到当年投入、当年建设、当年运营。由于秸秆气化项目投入较大,一般的村,省里只解决项目投入的一半多一些,所以对于申报兴建大型秸秆气化站的示范村要有较强的资金筹措能力,同时考虑项目长久运营,对村班子组织能力、集体经济实力、农民自筹能力也进行一个全面考核。各县(市、区)对于条件不具备、投入无法解决、村班子组织能力不强的村要坚决调整不得申报。

5.坚持尊重民意 解决最迫切的问题 项目申报要坚持和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抓住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关键问题,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建设项目入手,重点做好农民群众最为关心的路、水、气、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要坚持民主程序,项目申报要进行民主决策,申报项目要在村里公开10天。

二、关于抓好专项资金管理工作

近几年,各县(市、区)都能够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统筹安排,科学使用,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日趋规范和完善。但个别县(市、区)仍然存在着缓拨、滞拨、串项使用等倾向性问题,如果不引起重视、切实加强管理,就可能出现更加严重的违规、违纪问题。所以我们要从切实保障专项资金安全使用出发,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严格按照批复项目使用专项资金 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历年来省级试点村镇、推进村和整体推进县重点推进村及今年新确定的1000个省级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项目补助。补助范围严格按照当年省里批复的建设项目使用,不得截留、挪用、串项使用。特别是年度奖补资金、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补助资金、农村泥草房改造补助资金,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及补助的额度使用,严禁用于补充工作经费、发放奖金等,杜绝套取国家补助资金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及时拨付和使用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 按照省财政厅和省农委联合印发的《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吉财乡指[2008]797号)文件的规定,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在接到省财政厅指标文件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将项目资金拨付到建设单位,并通知当地乡镇财政所(分局)。各地要严格按照这一要求,及时拔付专项资金,不准缓拨和滞拨,务必将专项补助资金在规定时限兑现到村,用到项目建设上。若有现在仍未下拨2009年专项资金的,务于近期将资金拨付到位。各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协调当地财政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特别是市所辖的区,资金必须及时由市拨付到区,由区拨付到乡镇财政所。发现缓拨和滞拨的,省里要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建议省财政部门收回资金,另行安排。

(三)建立严格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项目建设制度 一是坚持实行报账制度。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在乡镇财政所(分局)實行报账制,严格防止白条入账;二是严格履行项目建设相关程序和手续。主要是建立健全工程招投标、项目合同、工程监理、法人负责、竣工验收等相关制度,严格程序,完备手续;三是及时公开。项目建设要充分尊重群众意见,专项资金和项目建设每一个环节都要及时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增强透明度;四是建档立卷。对于过去开展的农村泥草房改造、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和其它基础设施、公益事业项目建设情况,都要及时备存相关的文件、资料和图片。县(市、区)和各村都要建立相关档案,以备查询和检查。

(四)加强对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整改 从前段时间省里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调度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县(市、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工作是严肃规范的,专项资金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效能,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但由于受环境评估未通过、配套资金不到位、先建后补、人为调整项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出现了项目串项、串村使用专项资金问题,还有的地方存在着资金挂帐、项目无法实施问题,这些问题也要认真对待、妥善解决。必须指出的是,出现上述问题,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因素,既有村镇问题,又有各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工作不到位的问题。今后,哪个地方再出现这样问题,就取消哪个示范村资格,同时对县(市、区)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提出批评,并取消年终省级先进的资格。

三、关于做好专项资金检查工作

随着中央和我省不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汇集到各地的“三农”政策性资金越来越多,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以及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能不能使用好,使用得不到位,已经引起了省纪检监察部门、省审计厅的高度重视。近几年,省审计厅每年都安排专项审计,省纪检委也多次组织力量对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进行执法检查,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是涉农专项资金中检查的重点。各市(州)、县(市、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高度重视,积极做好专项资金检查工作。

(一)开展专项资金自查工作 各市(州)、县(市、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组织一次全面深入的自查,对四年来特别是2009年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工作可采取与当地财政、审计、纪检部门联检,以及跨县(市、区)互检互学等方式进行。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深刻分析原因,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并认真研究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长效机制。对违法违纪问题,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同时,对检查中发现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将采取适当形式予以表彰奖励和总结、推广。

(二)明确检查工作内容 一是检查2006年以来,特别是2009年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有无滞拨和挤占挪用情况。二是检查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具体包括:是否实行专款专用,专户管理,独立核算;专项资金到位后,是否及时组织项目实施;在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設项目过程中,是否按照上报省里的项目计划使用资金;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否公开、公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设备采购方面是否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公开招标,实行政府采购;资金使用票据凭证是否真实、资料是否完备;建设项目是否建立和落实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是否严格执行建设程序,严格遵守工程管理制度,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三是检查项目效益情况。主要检查专项资金投入使用是否达到可研报告或立项报告的预期指标;是否按计划开工和完工,是否及时办理各项竣工验收手续,是否及时交付使用,项目是否兼顾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调度和上报检查情况 各县(市、区)要在4月25日前完成自检工作,自检工作结束后,要形成专题报告。在此基础上,各市(州)新农村办进行复查,各市(州)复查报告以及各县(市、区)专题报告,由各市(州)4月30日前统一报省里。省新农村办在此期间进行随机抽查,重点检查存在问题的县(市、区)整改情况,并对全省这次自检工作进行全面调度,力争在5月10日前全面完成检查任务。

篇5:省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省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提高省预算内投资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于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直接投资和投资补助使用省预算内投资的项目管理,适用本办法。

用于灾后重建补助等应急性投资的项目,按照有关专项规定进行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直接投资是省发展改革委用于省级事权范围内符合条件的投资项目。本办法所称投资补助,是指处发改委用于符合条件的企业投资项目和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补助。直接投资和投资补助资金均为无偿投入。

第四条 直接投资重点用于省属的公益性重点项目,主要包括:

(一)省直党政机关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

(二)省属社会公益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三)省级公检法司基础设施及装备投资项目;

(四)驻省部队及武装警察部队基础设施及装备投资项目;

(五)跨地区跨范围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投资补助资金重点用于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需要政府支持的经济和社会领域,主要包括:

(一)地方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二)地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投资项目

(三)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投资项目

(四)推进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投资项目

(五)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的其他项目

第五条 省发改委应按照宏观调控的要求,根据省政府确定的工作重点,严格遵守科学、民主、公开、公正、高效的原则,认真安排好直接投资和投资补助项目

第六条 直接投资资金应按照项目安排,并明确资金用途。投资补助资金可按项目单独安排,也可根据政策规定统一集中安排。

第七条 省发改委安排给单个项目的投资资金最低限额原则上不低于50万元。直接投资项目由发改委审批项目可研报告,投资补助项目按有关规定由省、市、县发改部门审批可研报告或核准、备案。安排单个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省预算内投资资金在200万元及以下的,一律按投资补助方式管理,只审批资金申请报告;对超过200万元且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超过50%的,按直接投资方式管理,由省发改委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八条 省发改委安排投资补助项目时,应首先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投资补助的目的、预定目标、实施时间、支持范围、资金安排方式等主要内容,并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投资补助标准。

工作方案要符合省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关行业发展规划、专项建设规划的要求。对不在规划范围内的项目不得安排投资补助资金。凡不涉及保密内容的,工作方案均应当公开,以便于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遵照执行。

第二章 投资项目资金的申报

第九条 省各有关部门、各市(地)、县发改委为项目申报主体。申请省预算内直接投资和投资补助的项目,应当按照工作方案、投资政策的要求,向省发改委报送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第十条 按有关规定应报省发改委审批、核准及备案的项目,可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备案申请时一并提出资金申请,不再单独报送资金申请报告;也可在项目审批或核准、备案后,根据省有关直接投资、投资补助的政策要求,另行报送资金申请报告。

按有关规定应由地方政府审批的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应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向省发改委提出资金申请报告。按有关规定应由地方政府核准或备案的企业投资项目,应当在核准或备案后,向省发改委提出资金申请报告。第十一条 资金申请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情况

2、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建设背景、建设内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技术工艺、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等;

3、申请直接投资及投资补助的主要原因和依据;

4、项目招标内容(适用于投资补助或直接投资1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项目)

5、项目单位对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和附属文件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6、省发改委要求提供的其他内容。

已经国家发改委七发改委审批、核准或备案的投资项目,其资金申请报告的内容可适当简化,重点论述申请投资补助或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和依据。第十二条 资金申请报告应附以下文件:

1、政府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文件

2、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备案的批准文件或确认件

3、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选址意见(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域内的投资项目)

4、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5、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意见

6、项目建设资金落实证明文件

7、省发改委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

第十三条 凡已经由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审批、核准的投资项目,单独报送资金申请报告时,可不再附送第十二条所规定的第1、2、3、4、5项材料; 申请使用的投资补助资金总额在200元以下的投资项目,或根据有关规定集中申请的投资项目,报送的附件材料可适当简化,只附送第十二条所规定的1、2项材料。

第十四条 对于单个项目拟安排的直接投资资金数额超过200万元的,可要求项目单位报送初步设计概算。第十五条 在资金申请报告的上报过程中,如果需要经过有关行业管理部门的审核,应在工作方案中予以明确,项目申请单位要报送行业部门出具的审核意见。工作方案对资金申请报告的审核部门、上报程序有特定要求的,按其规定办理。工作方案对资金申请报告的审核部门、上报程序有特定要求的,按其规定办理。

第三章 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的审核和批复

第十六条 省发改委主要从以下方面对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审查:

1、符合省预算内投资资金的使用方向;

2、符合有关工作方案的要求;

3、符合直接投资和投资补助的安排原则

4、项目的主要建设条件基本落实

5、提交的相关文件齐备、有效

6、符合省发改委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十七条 对申报材料不齐备的资金申请报告,省发改委应通知申报单位在要求的时限内补充相关材料。第十八条 省发改委在审查资金申请报告时,可以根据需要委托有关机构或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必要还应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

第十九条 省发改委根据审查结果,对同意安排直接投资或补助投资的资金申请报告做出批复,并将批复意见下达给申报单位。

资金申请报告的批复文件是下达省预算内投资计划的依据。批复文件可单独办理,也可集中办理。

省发改委根据资金到位等情况,可一次或分次下达投资奖金计划。

第二十条 单个项目的直接投资或投资补助原则上均为一次性安排。对于已经安排直接投资或投资补助的投资项目,省发改委不重复受理其资金申请报告。

第二十一条 投资补助主要采用货币补助方式,也可根据国家、省有关政策和项目具体情况,采用设备、材料等实物补助方式,由有关部门采用招标方式统一购置后配备给接受补助的项目单位。

第二十二条 对于直接投资金额500万元以上的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可以根据需要和有关规定采用“代建制”方式进行建设,将建成后的项目移交使用单位。

第四章 项目实施管理

第二十三条 凡使用直接投资和投资补助资金的项目,应当严格执行省有关政策要求,不得擅自改变主要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不得转移、侵占或者挪用直接投资和投资补助资金。

第二十四条 使用直接投资和投资补助资金的项目,要严格按照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开展工作。第二十五条 对省发改委要求报告直接投资和投资补助项目建设情况的,项目单位应定期向省发改委或其委托机构报告项目建设实施情况和重大事项。

第二十六条 投资项目不能按计划完成确定建设目标的,项目单位应及时报告情况,说明原因。省发改委可视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第二十七条 直接投资和投资补助项目竣工后,省发改委应及时对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必要时可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后评价。

第二十八条 省发改委、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市、县发改部门,要依据职责分工,对使用直接投资和投资补助资金的项目加强监管,保证省预算内投资资金的合理使用。

第五章

第二十九条 省发改委按照有关规定对直接投资和投资补助项目进行稽察,并配合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凡不涉及保密要求的直接投资和投资补助项目,均应在省发改委肉站公开。

第三十一条 省发改委接受单位、个人对直接投资和投资补助项目在审批、建设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并按

监督检查和责任 照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第三十二条 项目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省发改委可以责令其限期整改,核减、收回或停止拨付直接投资和投资补助资金,并视情节轻重提请或移交有关部门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1、提供虚假情况,骗取直接投资和投资补助资金的

2、转移、侵占或者挪用直接投资和投资补助资金的

3、擅自改变主要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的

4、无正当理由未及时建设实施或竣工完成的

5、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 申报单位指令或授意项目单位提供虚假情况、骗取直接投资和投资补助资金的,一经查实,省发改委五年之内不再受理其报送的资金申请报告;申报单位对项目单位的资金申请报告审查不严、造成投资补助资金损失的,视情节轻重,在一定时期内不再受理其报送的资金申请报告。

第三十四条 有关中介机构在评估过程中弄虚作假或提出的评估意见水平低下,严重失实的,省发改委可以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取消承担省发改委咨询评估任务的资格,并采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五条 省发改委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贵令其限期整改,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

2、违反规定的程序和原则批准资金申请报告的

3、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发改委负责解释。

篇6:省重点项目管理系统

第一章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理论支撑和文化自信,聚焦纪检监察理论与实践重点问题深化研究,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XX省纪检监察重点课题研究(以下简称课题研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为目标,发挥我省社科研究人才优势,用好管党治党实践创新、红色基因传承、传统文化深厚等资源,突出问题导向,着重围绕全面从严治党理论前沿、实际工作亟需和社会关注焦点,有计划组织实施、高质量成果结项,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

第三条  课题研究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决策;立足现实,解决问题;公平公正,管理规范;科学严谨,质效并重。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四条  省纪委、省监委、省社科联、省纪检监察学会成立XX省纪检监察重点课题研究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纪委省监委政策法规研究室。

第五条  工作小组负责重点课题研究总体规划、审批验收、成果运用等工作,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过程管理、经费安排等日常工作。

第六条  建立XX省纪检监察重点课题研究咨询评审专家库,根据课题方向,抽选相关专家开展评审、验收等工作。

第七条  所有未公开的研究内容、数据材料、重要结论,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单位或个人名义对外泄露和发布。课题研究涉及国家秘密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保密规定执行。

第三章

申报评审

第八条  工作小组办公室根据形势任务和实际需要,每年初提出重点课题研究方向,在工作小组成员单位的门户网站上发布,面向省内外社会科学工作者、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征集立项。

第九条  课题可以单位或个人名义申报。申报单位需具备完成课题必要的研究能力和物质条件。申报个人需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较高学术造诣和相关研究经历。

第十条  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资格审查并受理申报材料,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审结果报工作小组同意后,下达课题立项通知,并在相关网站公布。

第四章

课题实施

第十一条  课题立项通知下达后,工作小组办公室和课题负责人签订立项协议书,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课题负责人依据有关约定,负责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第十二条  工作小组办公室对课题研究实施过程管理,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管理档案,加强督促指导。必要时对重大课题研究组织中期评估,为重要调查研究提供便利条件。

第十三条  课题完成时限原则为一个,出现违反协议规定事项、未如期完成研究任务等情形的,由工作小组办公室做出撤项处理。凡课题被撤销的,通报申报单位并追回已拨经费,课题负责人三年内不得申报课题。

第五章

结项验收

第十四条  课题研究最终成果形式主要为论文、研究报告、专著等。课题完成后,由课题负责人提出申请,并提交课题研究成果,由工作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结项验收。

第十五条  课题研究最终成果须符合协议约定,达到预期研究目标,不存在署名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争议。工作小组有权使用研究成果的所有数据、观点和内容。

第十六条  未通过验收的,允许课题组在三个月内对成果进行修改,并重新申请验收;重新验收仍不能通过的,按撤项处理。

第十七条  最终成果通过验收后,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办理课题研究的结项手续。

第六章

经费管理

第十八条  省纪委省监委为重点课题研究提供资助经费,课题研究工作小组负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第十九条  根据课题研究重要程度和工作量确定具体资助金额,拨付至课题组所在单位,由课题组负责人管理。

第二十条  研究经费资助金额一次核定,分两期发放。开题时发放总额的50%,结项时发放总额的50%。

第二十一条  研究经费的管理使用遵照有关规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

第七章

成果运用

第二十二条  加强课题研究成果向决策咨询转化,课题研究成果呈报有关领导和部门单位,供决策参考。

第二十三条  鼓励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及时将研究成果编印成册,推荐在相关刊物上公开发表,推荐参加中省有关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项评选。

第二十四条  课题研究成果在正式出版、公开发表或向有关领导、决策部门报送时,均要在显著位置标明“****XX省纪检监察重点研究课题”字样。

第八章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纪委省监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共XX省纪委办公厅

上一篇:站岗感言下一篇:题春江渔父图原文及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