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内容

2024-04-15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内容(精选6篇)

篇1: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重点内容

(请大家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注意以下重点内容)

1、数据、信息和知识

2、信息的基本性质

3、信息分类

4、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关系

5、诺兰阶段模型p936、结构化开发方法

7、原型法

8、数据流程图

9、数据字典

10、ER图

11、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12、BSP方法

13、可行性分析的内容

14、数据处理的方式

15、系统维护的内容和方法

16、计算机网络

17、系统的可靠性

18、U/C矩阵

19、模块化设计思想和具体做法

20、程序的可理解性和可维护件和程序效率的关系

21、企业的主要资源包括哪些

22、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各阶段的主要工作

23、调试程序的方法

24、信息系统流程图

25、系统切换方式

篇2: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内容

重点检查各单位、各部门网络安全工作的基本情况以及重要信息系统和重点网站的安全保护情况,查找问题、隐患并督促整改。主要包括:

(一)重要信息系统行业主管部门。重要信息系统行业主管部门对全行业网络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责任制落实情况;制定全行业网络安全政策和技术标准规范情况;全行业网络安全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情况;全行业信息系统的底数掌握情况和网络安全保护状况;全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监测、网络安全信息通报、重要数据保护、灾难备份、应急演练等重点工作的部署和开展情况;全行业网络安全机构、队伍建设、网络安全宣传培训等情况。

(二)重要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重要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网络安全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落实情况,以及网络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情况;单位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情况,以及网络安全监测、通报预警、技术检测、风险评估、数据保护、容灾备份、应急演练等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单位网络安全经费保障和人员安全管理、岗位培训等情况;新系统规划、建设情况,新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备案情况,新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安全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安全建设方案制定与实施情况。

(三)重要信息系统。重要信息系统设备和资产情况;信息系统建设投入和安全经费投入情况;安全保护计划和落实情况;信息系统开展等级测评和建设整改工作完成情况;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的建设和落实情况;信息系统重要数据的存储、应用、流转和安全保护情况;网络安全事件(事故)的发生、报告和应急处置情况;信息系统使用国外信息技术产品、服务情况和安全可控措施的落实情况;信息系统核心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等软硬件产品国产化替代工程计划和进展情况;信息系统和重要数据的运行维护单位、服务外包情况等。

篇3: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内容

信息化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在管理中使用计算机来对各类管理数据进行处理, 生成管理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从而更好地完成各种管理职能, 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目前已经成为很多高校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管理信息系统学科综合了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系统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 目的是为了掌握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技能, 教师讲授课程的重点自然也就偏向于软件系统的开发。与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不同, 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一般不会从事软件开发工作, 那么该如何向他们讲授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呢?一些老师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贺盛瑜和赵卓宁[1]强调了案例教学和实践环节的重要意义。滕佳东[2]在确定了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将教学内容分为5个模块: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 信息化管理思想、信息系统与管理决策,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开发过程、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朱恒民等[3]强调了教材内容要符合授课对象的专业特点, 并指出国内的信息类教材内容普遍存在滞后现象, 他们选用了国外的《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张晴和金荣学[4]则从有效教学的角度, 从教学的目标与重点、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实践环节、师生关系等4个方面, 探讨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问题。

应该说, 目前业界已经达成普遍共识, 在向管理类专业学生讲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时应该偏重于管理。但在该课程应该讲授哪些内容, 从而实现偏重于管理的问题上, 依然在探索和总结之中。

纵观目前国内的典型教材[5,6], 基本上还是以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作为主线索。在向管理方向倾斜时, 如果不注意, 很容易变为降低系统设计和实施的教学比例, 而增加一些与管理相关的知识。这样就会造成主线索不清晰, 重点不突出。尽管学生不再觉得这是一门单纯的计算机课, 但却成为了一门大杂烩。

下面, 就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问题, 谈一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体会和看法。

1 教学目的

要组织合适的教学内容, 首先得明确教学目的。

在笔者讲课时, 有同学认为, 既然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目的不是自己开发系统, 那就是学习如何使用管理信息系统了。笔者则明确向学生指出, 现在软件系统的客户操作界面一般都设计得很友好。一个大学毕业生在经过简短的培训之后, 一般都能够很好地操作具体的管理软件。而且, 针对不同的企业, 具体的管理信息系统种类很多。因此,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应该是教会学生使用某种具体的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各类管理人才。在各种管理活动中, 都需要使用信息。一些管理活动 (如物资采购) 会产生数据, 一些管理活动 (如财务处理) 既需要数据, 也能把原始的数据加工为更有用的信息。也就是说, 一个管理活动, 会涉及数据的输入、输出、加工、传输、存贮等处理环节, 而计算机具有数据处理的很多优势。如果在一项管理活动中使用计算机来进行信息处理, 可以认为该项管理活动实现了信息化。如果一个企业中的大部分管理活动都实现了信息化, 则可以认为这个企业实现了信息化。

信息化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应该是企业实现了信息化的重要标志。管理类专业学生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 应该是为企业的信息化服务。

尽管信息化非常重要, 但是从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 目前的效果还很不理想, 成功率并不高。以目前管理信息系统的典型产品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 为例, 企业界甚至有这样的说法:“不上ERP是等死, 上ERP是找死”。

导致大型管理信息系统在实践中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很多, 参与开发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原因。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负责系统开发的计算机专业人员缺乏管理知识, 开发出的软件系统不能满足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参与系统开发和具体使用信息系统的企业管理人员缺乏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 在系统的开发和使用中不能提出好的建议。要弥补这样的知识结构缺陷, 相应地也有两种方式:一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学习管理知识, 二是管理人员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

因此, 向管理类专业学生讲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目的, 应该是使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 以后在管理工作的岗位上, 能够更好地参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改进, 促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结合实际, 我们可以发现, 因系统开发人员缺乏管理知识或不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而给管理信息系统带来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设计的数据流程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也就是引入信息系统之后, 企业新的业务流程达不到企业的管理要求;二是信息系统对数据的处理停留在存贮、传输、检索等简单的层次, 不能利用数据来解决更多的管理问题, 企业感觉管理信息系统的用处没有预想的大。此外, 企业自身管理的不规范, 以及业务流程的频繁变更等, 也会造成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流程难以与实际情况完全吻合。

这就给了我们一种启迪, 应该把数据流程的分析和如何利用数据来解决更多的管理问题作为管理类专业学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

2 两个重点内容

2.1 分析数据流程, 让学生思考该如何实现业务流程的信息化

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系统分析阶段, 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进行需求分析, 确定新系统能够实现的功能。信息系统功能的实现, 是由业务流程来具体体现的。因此, 分析信息化之后的业务流程应该如何进行, 是系统分析阶段的重要任务。这一分析工作的进行和新业务流程的最终确定, 应该是由系统开发人员和委托开发方的管理人员共同确定的, 既要体现使用计算机来进行信息处理的优势, 又要符合企业具体业务的实际需要。

在引入了信息系统之后, 原有的业务流程往往会发生变化, 这实际上已经构成目前企业管理中热门的BPR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业务流程重构) 的重要内容。

目前系统分析的主要方法有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的方法。结构化方法是面向过程的, 对数据流程进行分析即画出数据流程图是其主要手段。面向对象的方法则把系统功能的实现看作是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尽管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在近年来的软件开发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而且在后期的程序编写阶段有目前流行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作为支撑, 但是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 他们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目的并不是开发系统, 而是从具体业务岗位的角度, 对业务流程的信息化提出自己的建议, 以及与系统开发人员一起确定引入信息系统之后的新业务流程。

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中的数据流程分析既能充分反映引入信息系统之后具体业务流程的情况, 还能与BPR这一管理理念很好地结合。因此, 笔者在教学中, 将数据流程图作为重点。

阅读别人画的数据流程图是比较简单的事, 因此教学中一定要要求学生不能仅仅停留于阅读别人画的数据流程图, 而要自己动手画, 从简单的业务流程直到稍微复杂一些的小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学生深入下去之后, 就能对信息系统中数据的输入、输出、运算、传输、存贮等环节有较深的认识, 进而对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方式、数据传输的路径、管理人员与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各个业务流程之间数据的共享、原有业务流程和新业务流程之间的比较等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并可以进一步提高到参与设计业务流程、在引入信息系统之后进行业务流程的重新构造等。

以一个医院的门诊管理信息系统为例, 学生在画比较详细的数据流程图的过程中, 从最开始对信息化模糊的认识, 逐渐过渡到思考这样的问题:病人是否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系统来挂号?如果可以, 那么挂号的凭证又该如何处理?病人缴费数据是否该直接传给财务部门?划价和收费的环节是否可以合并?医生是否可以开电子处方?如何开电子处方?开了电子处方之后病人的病历又该如何处理?病人取药的信息能否及时地进行统计并通知药房?对这些以及类似问题的思考和解决, 表明学生已经开始深入地了解业务流程的信息化这一问题。

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经过这样的训练之后, 对于管理工作如何信息化问题的认识能够有很大的提高。这样学生以后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 就能结合实际工作的业务流程, 对这样的问题提出好的建议:如果所在的工作岗位业务流程已经信息化, 那么其数据流程是否还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如果所在的工作岗位尚未信息化, 那么引入信息系统的时候, 该如何设计数据流程?

如果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能够帮助解决这样的问题, 定能推动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2.2 管理模型与计算机相结合, 以解决更多管理问题

从本质上来看, 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 处理管理活动中的各种数据, 从而为管理者提供有用信息的系统。

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包括运算、存贮、检索、传输等。从目前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 管理信息系统中使用较多的是计算机的数据存贮和数据检索功能, 以及计算机网络的数据传输功能, 而对于计算机强大的数据运算功能, 实际上使用得并不多。要使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功能, 就得为解决管理问题建立相应的管理模型, 然后再使用计算机来对模型进行求解或根据模型来进行运算。也就是说, 只有把管理模型和计算机结合起来, 才能够解决更多的管理问题。

在教学中, 可以ERP系统为例来向学生阐述以上理念。

ERP是目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典型, 它是在MRP (Material Required Planning, 物料需求计划)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ERP产品的种类较多, 但一般都包括生产控制 (计划、制造) 、物流管理 (分销、采购、库存管理) 和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财务管理) 这三大模块。其中, 生产控制模块是ERP系统的核心所在。生产控制是一种以计划为导向的生产、管理方法。企业首先确定一个总生产计划, 然后经过系统层层细分后, 下达到各部门去执行, 即生产部门据此生产、采购部门按此采购等。

那么, 主生产计划又该如何来制订呢?企业可以按订单、按库存、按预测的市场需求等来制订主生产计划。对于按订单生产的企业, 如果先后接到了多个订单, 对交货期的要求也不一样, 那么该如何来安排生产和采购呢?如果企业根据预测的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 那么该如何预测呢?主生产计划下达后, 采购部门又该如何采购 (采购批量、每次采购的间隔等) 才最经济呢?这些问题的解决, 都要用到具体的管理模型。而且, 面临不同的情况, 管理模型也会有所差别, 一些还需要做近似处理。只有在有了具体的管理模型之后, 计算机才能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处理。

在教学中, 可以假定具体的企业情况, 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管理学知识, 通过适当的管理模型来具体计算企业应该如何制订主生产计划, 又该如何将主生产计划分解之后下达到生产和采购等部门, 生产和采购部门又该如何去组织生产、采购物资等。通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既了解了ERP的结构, 又明白了管理知识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还巩固了已学的管理学知识。最主要的, 是要让学生明白, 该如何使用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去解决具体的管理问题。

3 总 结

在明确了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之后, 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其余内容的组织就显得相对比较容易。图1是我们进行教学时的课程内容框架图。

图1中的“管理信息化”模块即上面所介绍的两个重点内容。“系统开发”模块则包括“开发方法”和“项目管理”两个子模块。“开发方法”可以按照传统的生命周期法来组织内容, 即将系统的开发按照生命周期分为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运行等5个环节, 同时适当介绍其他系统开发方法如原型法等。除此之外, 还可以适当介绍项目管理的内容, 因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保证前面论述的“数据流程分析”和“管理模型”两个重点内容的基础上, 其余内容可以根据实际课时和学生的基础来进行增减。

教学内容确定之后, 可以采取课堂教学与上机、课堂讨论等结合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摘要:本文探讨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内容。结合实际应用的需要, 认为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以后的管理工作岗位上, 能够更好地参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改进, 促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基于此, 将数据流程分析和管理模型与计算机的结合列为两个教学重点。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数据流程,管理模型

参考文献

[1]贺盛瑜, 赵卓宁.管理类专业MIS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3, 19 (7) :42-45.

[2]滕佳东.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7, 10 (10) :95-97.

[3]朱恒民, 翟丹妮, 洪小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探索[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0 (3) :69-72.

[4]张晴, 金荣学.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有效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 11 (19) :101-103.

[5]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篇4: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内容

【关键词】重点项目;移动GIS;iOS

0.引言

重点项目是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带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关系到增强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项目,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1]。在既有桌面重点项目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基于iOS的移动重点项目系统,目的是作为桌面重点项目系统的有效延伸。将重点项目纷繁复杂的资料予以提炼整理分类,在iPad的有限屏幕空间内予以展现,并符合平板操作体验,力求界面简洁、操作简单、信息准确,让用户及时查看了解各重点项目的进展,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支撑,从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

系统以国家天地图和地方地图服务为支撑,以重点项目数据为对象进行构建,针对用户对于重点项目移动办公的需要,对重点项目的信息进行展示。通过在iPad上的操作,快速读取、查询、定位并显示重点项目的空间位置及其详细信息,将重点项目与空间地理信息进行关联,让决策者一目了然地了解城市重点项目的空间地理分布和建设情况,实现了基于iOS的移动GIS在重点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1.系统设计与实现

1.1系统总体设计

本系统基于iOS平台,利用ArcGIS Runtime SDK,将用户当前位置、重点项目地理信息显示于国家天地图和地方地图底图之上。整个系统采用客户端/服务端结构,客户端与服务器端通过无线网络进行交互,如图1所示。客户端主要负责用户的交互操作,展示用户所需信息。而服务端的主要功能是响应客户端的请求,根据业务逻辑的需要将客户端所需数据传回。复杂的逻辑运算均在服务端完成,尽量减轻客户端的负担。

图1 硬件与网络结构

1.2系统功能设计

桌面重点项目管理系统满足了重点项目业务系统的应用需求,其功能完备、界面复杂。而由于iPad的屏幕尺寸和内存的限制,本系统提炼出用户关心的核心功能并根据平板的特点扩展其特有的功能,主要包含三个部分:重点项目管理、地图操作和个人助理,系统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功能结构

重点项目管理主要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着手。前者通过模糊查询、分类查询、手势查询等多种查询方式找到需查看的重点项目,并通过定位功能查看项目所在地理位置和范围。对于单个重点项目的进一步了解可从基本信息、文书、相册、大事件、最新情况汇报五个方面进行。后者通过地图符号化从整体上展现重点项目的地理分布情况及所属类别,利用统计图表功能从计划汇总、建设阶段、项目类别几个方面把握所有项目的投资额情况。

除了重点项目管理功能外,系统还实现了地图操作功能,主要包括地图切换、测量、定位、标绘、比对等地图功能,用户可借助这些功能更快速准确地了解重点项目及其周边情况,简要记录个人意见。

除了以上两大类专业功能外,系统还提供了个性化的个人助理功能,具体包括管理用户临时文件的公文包,导引用户驾车出行的地图导航以及重点项目数据更新等。

1.3重要功能建设

1.3.1重点项目数据更新

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更新重点项目的数据,更新过程如图3所示,用户发起数据更新的请求,以Json格式传至服务端,服务端通过调用数据更新服务查看oracle数据库中重点项目数据是否有更新,并将查询结果以Json格式传回客户端,若服务端数据无更新则通知用户数据已是最新的,若服务端数据有更新则更新客户端SQLite数据库并用图标标识已更新的项目方便用户查看,如图4所示。

图3 数据更新模式

图4 数据更新界面

1.3.2重点项目详细信息展示

重点项目的详细信息从基本信息、文书、相册、大事记、最新情况汇报五个方面进行展示,这里重点说明文书、相册和大事记的实现:

(1)文书包括预审资料、用地报批资料、建设用地批准书、相关图件四方面的内容,该部分通过iOS SDK的UIWebView类实现的功能主要是PDF文件和JPG、PNG格式图片的浏览。

(2)通过iOS SDK的UIImagePickerController类实现相册管理,拍照、摄像、图像保存等功能,相册主要存储了与项目有关的照片即施工现场、用户视察等照片。

(3)大事记主要指对项目有重要影响的事情,例(下转第149页)(上接第43页)如项目开工、用户视察等,并提供与该事件有关视频的播放功能。系统利用流媒体技术的实时流传输方式进行视频的播放,要求流媒体服务器支持HTTP Live Streaming协议且其视频类型为H.264视频编码的mp4文件。

2.系统关键技术

2.1数据加密技术

作为政府部门使用的软件,最令人担心的就是数据安全问题,因此数据加密变得尤为重要。这里主要从两方面来阐述:客户端数据加密和传输过程数据加密。

客户端的数据包括矢量数据文件和重点项目的信息,这些都存放在自己设计的CSHP格式数据库中,使得窃取者无法快速有效地还原出原本的数据,而且加密程序在客户端,即使拿到数据也无法进行解密。

数据传输安全性方面,Web服务的调用采用SSL/HTTPS进行传输。SSL (Secure Socket Later )是由网景(Netscape)公司提出,为数据传输提供安全保障的协议。SSL对计算机之间的整个会话进行加密,在建立连接过程中使用非对称密钥而在会话过程中使用对称密钥。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传输数据前,它们就协议的版本、加密算法的选择、是否验证对方及公钥加密技术的应用进行协商以产生共享的密钥[2],完成此握手过程客户端和服务器才开始交换数据。通过SSL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机密性、完整性以及数据的不可否认性。

2.2地图缓存技术

在理想情况下,用户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天地图服务器获取地图。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无线网络资源不足以及建筑、树木等的遮挡等各种原因,无线网络信号可能非常弱甚至没有,此时客户端难以连接到服务器,也就不能获取地图。

鉴于此,系统在无线信号良好时将用户浏览过的地图生成离线地图缓存数据,方便用户在离线状态下也能查看地图。本文利用ArcGIS for iOS提供的框架建立自定义离线瓦片图层以供程序调用,而不用去访问服务器。

2.3矢量加载技术

虽然iPad的性能相比其他移动设备更强劲,但随着重点项目矢量数据的增大,加载速度会变慢,用户等待时间会变长。因此本文将加载过程分成两阶段,在欲加载阶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00个要素在初始线程进行加载,其他要素转入背景线程加载,以此提高矢量数据的展示速度。

3.结语

重点项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重大,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关系到增强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本文基于iOS平台移动GIS的重点项目移动办公系统充分利用了iOS平台的优势及ArcGIS API的地图功能,探索了移动GIS和重点项目管理相结合的应用开发过程,可为移动GIS向其他领域的拓展提供参考,实现项目的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的及时、准确汇总,对推动重点项目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加军.谈如何提高重点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J].山西建筑,2012,38(17):279.

篇5: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一、重点问题

1管理信息系统(MIS)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是用系统的思想建立起来的,为一个组织(企业)的各级领导提供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它由三种互不相同的系统构成的,即管理系统、处理系统和传输系统。2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信息处理、预测功能、计划功能、控制功能、辅助决策 3管理信息系统特点

人机系统、综合系统、动态系统 4决策支持系统(DSS)概念

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并利用分析优化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个人机交互的计算机系统,他利用数据库、模型库和知识库和友好的人机对话部分和图形部分。帮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问题。

5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国际互联网(Internet)

6现代企业信息管理平台Intranet概念

Intranet是基于Internet TPC/IP协议、使用环球网WWW工具,采用防止外界侵入的安全措施,为企业内部服务,并有连接Internet功能的企业内部网络。7常用MIS开发方法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法 系统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维护与评价 8结构化生命周期法优缺点

优点:建立面向用户的观点、严格区分工作、设计方法结构化、文件标准化 缺点:开发周期长,繁琐、使用周期长、不能充分预计

9原型法概念、优缺点

指系统开发人员在对用户进行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借助功能强大的辅助系统开发工具,快速开发一个模型(原始模型),并将其演示给用户,开发人员根据用户的评价和意见对原型进行修改,如此反复,逐步完善,直到用户满意为止。优点:认识上的突破,改进了用户和系统设计者信息交流方式,满意程度高,开发风险较低,减少用户培训时间、简化管理,开发成本降低

缺点:开发工具要求高,对大型系统或复杂性高的系统不适用,管理水平要求高 10系统开发方式(简答)

自行开发方式:用户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系统开发的各种项目

委托开发方式:企业将开发项目完全委托给开发单位

联合开发方式:用户中精通管理业务、计算机业务的人员和有丰富经验的机构和MIS开发人员

购买商品化软件方式:企业自己不开发,直接向软件市场购买

租赁方式:自己不开发,租用提供系统,双发用合同规范权利义务 11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模式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S)、B/S与C/S混合模式 12信息系统规划活动的三个阶段

制定战略计划,制定总体结构方案,资源分配 13信息系统规划常用的模型和方法 诺兰的阶段模型(图形自己找)、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以及业务系统规划法(BSP)14关键成功因素法概念

关键成功因素:在一个组织中的若干能够决定组织在竞争中能否获胜的因素 关键成功因素法:通过分析找到影响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围绕关键成功因素确定组织对于信息系统的需求,根据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信息系统规划 15系统分析的基本步骤 1.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

2.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分析

3.系统数据流程分析

4.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5.提出系统分析报告 16详细调查的方法 重点询问方式 问卷调查方式

深入实际的调查方式 面谈 阅读

观察和参加企业业务实践

17业务流程图

是业务流程的描述工具,是用规定的符号及连线来表示某个具体业务处理过程。18业务流程图符号及含义

外部单位业务处理单位

信息传递表单

19业务流程图绘制步骤

●确定画图对象

深入现场调查,了解业务处理过程 ●绘制草图

与工作人员讨论,修改草图 ●绘制正式业务流程图

20业务流程分析内容

找出不合理处、进行优化、新图

例题:企业的生产、销售各部门提出材料领用申请,仓库负责人根据用料计划对领料单进行审核,将不合格的领料单退回各部门,仓库保管员收到已批准的领料单后,核实库存帐,如库存充足,办理领料手续,并变更材料库存帐;如变更后的库存量低于库存临界值,将缺货情况登入缺货帐,并产生订货报表送交有关领导。经领导审批后,下发给采购部。

21数据流程图(Data Flow Diagram,DFD)

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系统数据流程的主要工具,它用一组符号来描述整个系统中信息的全貌,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特征:抽象性和概括性 22数据流程图基本符号

购货合同

外部实体数据流

处理逻辑数据存储

23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在数据流程图的基础上,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元素进行详细的定义与描述,起到对数据流程图进行补充说明的作用。

数据字典的内容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贮、处理逻辑和外部实体。常用的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有判断树、判断表和结构化语言等方法。24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包括: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

应遵循以下的主要原则:系统性、灵活性、可靠性、经济性 25模块结构设计

模块结构图又称控制结构图或系统结构图,它是反映模块层次分解关系、调用关系、数据流和控制信息流传递关系的一种重要工具。模块结构图由模块、调用、数据、控制信息四种基本符号组成。模块调用

数据信息控制信息

26模块化:把系统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然后将这些模块汇集起来组成一个整体,完成指定功能的一种方法。

优点:使整个系统设计简易、结构清晰,可读性、可维护性强,提高系统的可行性,同时也有助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组织管理。

目标: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特定功能; 模块之间的关联和依赖程度尽量小; 接口简单。度量标准:

★模块之间的耦合性(块间联系)模块自身的聚合性(块内联系)

27块间耦合:系统内不同模块之间互联程度的度量。模块间的耦合度越低,模块的独立性越好。

形式有: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公共耦合、内容耦合 28块内聚合:衡量模块内各组成部分的凝聚程度。模块内的聚合度越高,模块的独立性越好。形式有:功能聚合顺序聚合 通讯聚合过程聚合

时间聚合逻辑聚合

偶然聚合(聚合性依次降低)

29代码设计的原则

1. 惟一性 2.通用性(标准化)3.可扩充性 4.简洁性 5.系统性 6.易修改性 种类:顺序码,层次码,特征组合码,十进制码,助记码 30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1.需求和约束分析2.概念模式设计3.逻辑模式设计4.物理数据库设计5.实施阶段 6.运行和数据库维护(其中,5和6是在系统实现阶段所做的工作)31 E-R模型概念模式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工具: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必考 E-R模型的三要素:实体、联系和属性 矩形框---实体 菱形框---联系

椭圆形框---实体和联系的属性

直线---相互联系的实体之间以直线连接,并标注联系类型 例:学生选修课程

步骤:划分和确定实体;划分和确定联系;确定属性;画出E-R模型 基本的教学E-R模型如下:

32用户界面设计

用户界面是指信息系统与用户交互的接口,用户界面设计通常包括输出设计、输入设计、人-机对话设计等。33系统调试

系统调试,又称系统测试,是保证系统软件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包括程序测试(单调)、子系统测试(分调)以及系统测试(联调或总调)。最后还有用户验收的过程。(名词解释)34系统转换

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中有一个新旧系统的交替过程,也就是旧的管理信息系统逐渐退出,由新的管理信息系统来代替,我们称之为系统的转换。转换方式:直接转换、平行转换、逐步转换、导航转换 35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的内容

1.程序维护

2.数据文件的维护 3.代码的维护

4.机器、设备的维护

36系统调查和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 项目背景 企业现状 开发原因 系统目标 系统构成 可行性分析

篇6: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内容

2.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的硬、软资源,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办公设备,为实现企业整体目标,对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储存、加工、输出,给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业务信息和决策信息的人机系统。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单元,信息用户,信息系统管理者构成。分为业务处理,运行控制,管理控制,战略计划四层。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a)它是一个一体化系统或集成系统。b)在企业管理中全面使用计算机。c)应用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d)采用决策模型解决结构化的决策问题。

3.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1)直线制2)职能制结构,亦称“U”型组织3)直线职能制结构 4)事业部制结构 ,亦称M型结构5)矩阵型组织结构6)立体多维型组织结构

3.诺兰的六阶段模型: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是,都存在客观发展道路和规律,数据处理的发展涉及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计划和控制策略的变化以及用户状况四个方面。

4.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注意员工认识和基建)、传播阶段(投入大幅增加,对软件开发有兴趣,)、控制阶段(组织协调数据共享,部门内部网络)、/集成阶段(建立基础数据库,员工对数据库认识,建立内部网)、数据管理阶段(基本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成熟阶段(满足各层次需求)。其实:了解自己所处阶段,不跳跃。5信息系统建设方法:生命周期,原型法,面向对象法(概念、内容、特点)

6.生命周期法

主要思想是将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按照时间顺序和所采用的工程方法分解成若干个阶段和任务,按阶段或任务的顺序一个一个地去实现。也称为“结构法”、“瀑布法”。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后一个阶段只有在前一个阶段圆满完成后才能正式开始。各阶段的主要工作:

1)系统规划阶段 :(1)根据用户请求,初步调查,明确问题;(2)进行可行性研究

2)系统分析阶段: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功能与数据之间的关系; 提出系统分析说明书。

3)系统设计阶段:总体结构设计;模块结构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文件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模块功能设计;系统安全设计;形成系统设计说明书。

代码设计中,代码有哪些种类?邮政编码、学号、身份证等均属于哪一种代码?P180

a)代码是代表客观存在的事物名称、属性和状态等的符号。代码的符号可以是数字、字母或者是由数字和字母混合组成。

b)代码的种类,实际应用中,常常根据需要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代码的组合。

1)有序码,2)区间码 ①层次码: ②十进制码③特征码3)助忆码4)缩略码 5)尾数码。

3.校验码。

4)系统实施阶段:程序编写、测试(由程序员执行);硬件购置、安装、调试;人员培训以及数据准备;系统调试;系统试运行。用户手册

5)系统运行维护阶段

进行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工作。(软件维护、数据维护、设备维护)

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点:

–整个开发过程阶段和步骤清楚,每一阶段和步骤均有明确的成果,并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依据。–整个项目按阶段和步骤可以划分为许多组成部分,各部分可各自独立地开展工作,这有利于整个项目的管理与控制。

生命周期法的缺陷:

1)难以准确定义用户需求。2)周期较长,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3)成本高,效率低。生命周期法的两个基本假定:系统目标反映了用户的要求;系统开发的环境,包括系统内部的关系都不发生变化。

7.原型法

1)原型法也称为“决速原型法”或“螺旋法”。是在初步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发一个系统初始模型,使用户可以及时运行和看到模型的概貌和使用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如此迭代循环,直到得到一个用户满意的模型为止。

2、原型法的优点:不断完善需求和估算需要时间,具有较好的用户交互参与机制,在进行小系统开发时比较有效。

3、原型法的缺点 很难明确确定系统实施阶段的起始; 极有可能在缺少充分的需求分析的情况下,直接进入到编码阶段; 对于规模较大的系统,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会引起无限期的循环,最终导致系统失控。

8.面向对象方法

采用面向对象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软件系统的可重用性、可扩充性和可维护性,使软件系统向通用性方向发展。

开发过程 :1)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 2)分析问题和求解问题3)整理问题 4)程序实现

9.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开发方法CASE(computer-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的全名是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和程序生成技术的出现,运用人们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积累的大量宝贵经验,让计算机来辅助信息系统开发和实现的一种方法。集图形处理技术、程序生成技术、关系数据库技术和各类开发工具于一身。

1.基本思路对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现自动化,通过图形接口,实现直观的程序设计。

2.体系结构:根据CASE在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中所支持的阶段来划分为三类:上游CASE;下游CASE;支持项目管理的(贯穿整个信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CASE)

3.CASE的功能1)中心信息库。2)图形功能。3)查错功能。4)支持建立系统的原型。5)代码自动生成。6)有利应用结构化方法。

10.各种建设方法的比较

①生命周期法

全面支持整个系统开发过程的方法,该方法基于模块化的设计思想,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技术对系统进行划分。简单易懂,使用方便,获得了广泛应用。

②原型方法

它多被用于小型局部系统或处理过程比较简单系统的设计到实现环节。

③面向对象法

围绕对象来进行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然后用面向对象的工具建立系统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普遍适用于各类信息系统开发,但是不能涉足系统分析以前的开发环节。

④CASE方法

它是一种除系统调查外全面支持系统开发过程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半自动化的系统开发方法。一般来说,规模较小、结构不太复杂的系统适宜于用快速原型法或面向对象法。

11.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P130

1.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着眼点:战略分析

通过分析找到影响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围绕关键成功因素确定组织对于信息系统的需求,根据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信息系统规划。a.了解组织的目标b.确定关键成功因素c.明确各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和评价标准d.识别测量性能(利用树枝因果图识别关键成功因素)

2.企业系统计划法(Business Systems Planning)着眼点:企业过程分析 70年代初由IBM公司提出,基于用信息系统支持企业运营的思想

自上而下分析企业目标、识别企业过程、识别数据类,然后再自下而上设计和实施系统,以支持企业目标根据过程/数据需求进行信息系统规划

3.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把整个战略目标看成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组成,mis的战略规划过程是吧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化为mis战略目标。

1)识别组织的战略集(组织人员结构,对每类人识别)2)转化(系统目标约束设计原则)

4.三中结合使用,CSB。先用CSF确定目标,用SST完善目标,BSP校核确定系统结构。

12.信息系统开发方式有哪些:

1、自主开发:有较强的信息技术队伍,开发费用少,满意度较高,便于维护;系统优化不够,水平较低;系统开发时间长;系统维护工作没有保证的情况。

2委托开发:开发力量较弱,但资金较为充足,优点是省时、省事,开发的系统技术水平较高。费用高、系统维护需要开发单位的长期支持。

d)所谓系统外包:由外部开发商来负责信息系统的建设甚至是日常管理。控制成本;推动企业的重组与变革。缺点,例如失控、战略信息易损、对外部服务商产生依赖性、不利于培养企业自身的技术力量等。

3合作开发企业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人员,希望通过信息系统的开发完善和培养自己的技术队伍,便于后期的系统维护工作。相对于委托开发方式比较节约资金,可以培养、增强企业的技术力量,便于系统维护工作。合作中易出现扯皮现象,需要双方及时达成共识,进行协调和检查。

4购买和租用软件包此方式的优点是节省时间和费用、技术水平较高。缺点是通用软件的专用性较差,根据用户的要求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力量做软件改善和接口工作等二次开发工作。各种开发方式的比较

13.开发方式的选择

对规模较小,商业逻辑较简单的企业可以选择通用软件

对规模较大,经营模式较复杂的企业,优先选择通用软件,可以为企业节省时间,降低风险;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通用软件,可以根据自己开发能力采用委托或联合开发方式。在选择之前,需要建立规划机构进行规划和可行性研究。

25计算机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有哪些?网络中节点相互连接的方式和形式成为网络拓扑。网络的拓扑结构有星形结构、环形结构、总线型结构。

26.霍尔三位:时间逻辑知识

27..EDP电子数据处理MIS管理信息系统DSS决策支持系统intranet 企业内部网

14.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参见六)原则:完整 相关 适应 可靠 经济

1.系统分析:1)目标:在系统规则所定的某个开发项目范围内,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和用户信息需求,提出系统逻辑方案。2)任务: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对系统i进行深入详细的调查研究,通过问题识别,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等工作来确定新系统的逻辑模型。3)基本步骤:进行系统初步调查和可行性研究;完成可行性报告后对系统进行详细调查和逻辑设计工作。(新业务流程分析,系统数据流程分析,逻辑模型,分析报告)

1.1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是什么?

可行性是指在当前情况下,企业研制这个信息系统是否有必要,是否具备必要的条件。可行性的含义不仅包括可能性,还包括必要性、合理性。

信息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a)1.技术可行性b)2.经济可行性c)3.社会可行性组织内部来讲,导致某些制度,甚至管理体制的变动。从组织外部来讲,对于涉及社会经济现象的系统,考虑原始数据的来源有无保证。

可行性报告内容:① 引言。② 系统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和意义。③ 拟建系统的候选方案。④ 可行性论证。⑤ 几个方案的比较。

2.系统设计:工作内容:1)总体结构设计2)详细设计3)系统实施进度与计划编写4)系统设计说明书

3.系统实施:实施指的是将系统设计阶段的结果在计算机上实现,将原来在纸面上的新系统方案转换成可执行的应用软件系统。

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总体设计方案购置和安装设备;建立数据库系统;程序设计 和调试;整理基础数据,培训操作人员;系统切换和运行。

程序设计

衡量编程工作的指标:可靠性规范性可读性可维护性

常用的编程工具:常用编程语言类,数据库类,程序生成工具类,系统开发工具类,客户/服务器工具类,面向对象编程工具类

系统切换:1.直接转换2.平行转换3.分段切换

4.系统评价与维护:1.正确性维护2.适应性维护3.完善性维护① 程序的维护。② 数据文件的维护。③ 代码的维护。④机器的维护。

15.数据库设计

信息转化:现实世界---信息世界----数据世界----计算机世界

概念模型(er)---逻辑模型(关系模型)----物理模型

步骤① 系统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② 概念设计:设计出面向用户的全系统概念数据模型,如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实体、属性、域、实体集、主键、联系

③ 逻辑设计:将概念模型转化为DBMS支持的逻辑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关系模型的概念,从ER图导出关系数据模型,关系的规范化

④ 物理设计:结合特定DBMS,根据逻辑设计的数据模型,设计可在计算机上实现的数据库模式(物理数据模型)。

⑤实施、测试与运行维护

16.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及部门之间的分割线至,向社会提供优质的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化的高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符合三个基本条件:1)电子政务是借助于电子信息化硬件系统,网络通信技术和相关软件技术的综合服务系统,2)电子政务实处理与政府有关的公开事务,内部事务的综合系统,3)电子政务是新型的,先进的,革命性的政务管理系统。

17.企业资源计划(ERP):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到一期,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从而达到最佳的自愿组合,取得最佳效益。

18.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为高效率地实现项目目标,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和程序,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系统管理活动。

一、项目管理的流程:立项与可行性论证阶段,项目实施管理阶段(贯穿全过程)。

二.项目管理的内容包括:任务划分、计划安排、经费管理、风险管理、审计与控制、文档管理等。

1..任务划分

任务划分是把整个系统开发工作定义为一组任务的集合,这组任务又可以进一步划分若干子任务,进而形成具有层次结构的任务群。(1)按系统开发项目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划分。2)按系统开发阶段进行划分。3)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注意:1)划分要恰当。2)明确任务负责人的职责。

2.计划安排

a.依据任务划分来制定出整个开发及项目管理计划,绘制任务时间计划表。

b.系统开发计划可分为系统配置计划、应用软件开发计划、测试计划、验收计划、项目管理计划、培训计划等。

3.经费管理

a.经费管理是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项目负责人可以运用经济杠杆来控制整个开发工作。b.在经费管理中要制定两个计划:经费开支计划和经费预测计划。

4.项目管理采取的措施:1)项目组与用户结合的外部结合2)项目组协调工作的内部结合3)任务结构化,条理化的计划4)估计项目进程的规范化控制

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方法1)严格挑选系统开发组成员2)加强培训工作 3)正确选择系统开发策略与方法4)建立质量检查制度 5)采用项目监理6)进行集体评议

19.风险与螺旋模型P107

a)螺旋模型它兼顾了快速原型的迭代的特征以及瀑布模型的系统化与严格监控。b)最大的特点在于引入风险分析,使软件在无法排除重大风险时有机会停止

c)螺旋模型更适合大型的昂贵的系统级的软件应用。

20.安全技术1.防火墙2.虚拟专用网技术3.网络入侵检测技术4.加密技术5.认证技术(数字摘要,数字信封,数字签名,双重签名,数字时间戳,数字证书)

21.电子外贸管理系统、社会保障服务系统、电子税务系统和电子人事管理系统各属于哪种类型的电子政务系统?(G TO G;G TO B;G TO C)

22.电子商务模式有哪几种?(B TO B;B TO G;B TO C)

23.企业管理信息化中各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

1)ERP(企业内部供应链全面管理,重点是生产管理)企业运营总管

2)CRM:(销售管理)打开市场敲门砖

3)SCM:(供应管理)让企业拳头更硬

4)HRM:(人力资源管理)武装企业到牙齿

5)电子商务:让企业轻舞飞扬

2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a)按地域范围分类:有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等。b)按拓扑结构分类:分为星型网、环形网、总线型网等c)按网络组建属性分类:公用网和专用网两类。d)按信息传输交换方式分类: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混合交换。其中混合交换式指在一个网络中同时使用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MIS管理信息系统

DSS决策支持系统(辅助做出决策)

URL统一资源定位器(就是制造唯一网址)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

UML统一建模语言

SQL结构化查询语言

DW数据仓库(就是数据集合)

DM数据挖掘(从数据集合中挖掘潜在价值)

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CSF关键成功因素法(关键成功因素识别)

SST战略目标集转化法(战略集转成MIS集)

BSP企业系统计划法(企业目标转成IS目标)

调制:数字信号变成模拟信号

解调:模拟信号变回数字信号

企业管理信息化

ERP企业资源计划(人力,物流,财务管理)

SCM供应链管理(将生产销售购买者连一串)

CRM客户关系管理(客户至上,客户关怀)

e-HR一中基于网络的人力资源管理

MRP物料需求计划(根据产品结构确定原料)

MRPⅡ 制造资源计划(从整体最优角度考虑资源)

B2B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

B2G G2B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电子商务

G2C政府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

C2C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

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各层次结构模型及其协议的集合VPN虚拟专用网(联想到校园网)

系统测试目的:通过各种结合测试,结合需求,发现不足,进行完善

四个步骤:

单元测试(模块测试)对每一个程序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联合测试)将模块组装成系统,对体系结构构造进行测试

确认测试(有效性测试)确认是否复合要求

系统测试(及发版测试)把软件与计算机外设等结合起来测试

U/C矩阵BSP中定义信息结构,划分子系统,检查错误的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模式

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上一篇:金刚经·大乘正宗译文及注释下一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