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辟建中国**-俄罗斯*自由贸易区的情况报告

2024-04-17

关于辟建中国**-俄罗斯*自由贸易区的情况报告(精选3篇)

篇1:关于辟建中国**-俄罗斯*自由贸易区的情况报告

关于辟建中国**——俄罗斯******自由贸易区的报告

**市与俄罗斯阿穆尔州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黑龙江相望,是中俄4000多公里边境线上距离最近、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功能最全的口岸对应城市。自1987年中苏边境贸易恢复以来,双边经贸往来发展迅猛,成为推动两岸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根据目前双边经贸发展需要,我们构想在**市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之间辟建自由贸易区,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文章-http:// 帮您找文章]

一、辟建中国**—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自由贸易区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扩大我国对外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有利于提高中俄双方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竞争力。当前,世界各国纷纷加快区域经济合作和国际化开放开发的步伐。相对于其它经济区域,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明显滞后。东北亚错综复杂的多国关系与多重利益,使这一地区成为世界经济版图上唯一资源丰富而未经开发、没有建立起制度化经济合作机制的空白区域。我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以及俄罗斯开发远东地区发展战略的确立,为东北亚地区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布市自由贸易区正处于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地带,具有参与区域国际经济合作的地缘优势。建立**——布市自由贸易区,将开辟东北亚经济合作新途径,建立商品、资金、技术、金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集散中心,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一步带动区域性经济的增长,使中俄双方参与国际竞争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能力大为增强。有利于推动我国沿边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进入九十年代后,我国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开放新格局,但是沿边开放与沿海开放相比明显滞后。1996年中俄双方明确提出两国边境地区之间的往来与合作“必须充分考虑到两国改革所带来的变化和国际规范,尽快制定出面向长期伙伴关系的边境地区合作新模式”。近年来,我们利用中俄双方口岸优势,放大互市贸易区功能,简化俄公民入境手续,有效地聚集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大规模扩张。建立以“境内关外”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区,将带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工程与劳务合作、生产加工以及合资合作等向深层次发展,激发中俄两国更大的投资活力,在边境地区创造更自由的经贸合作空间,并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联手合作,推动两中经贸合作向更大规模和更高水平发展。有利于增强中俄双方边境地区经济实力。中俄两国在经济结构、资源和技术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布市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能够承接国内产业梯度转移,吸引发达地区的资金、设备、技术、人才向区内汇聚,以集约、顺畅、规范的模式将双方的互补优势转化为现实利益,形成中国商品采购中心和俄罗斯商品辐射中心,促进双方对等区域加工业发展,拉动运输、通讯、服务、餐饮、娱乐各业增长,使**——布市及临近的地区一、二、三产业与国际市场化分工紧密联系、协调发展,不断拉动贸易规模和增势,从而强力拉动双方边境地区经济迅猛发展。有利于拉动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2000年元月在日本新泻召开的“2000年东北经济研讨会”上,与会各国把启动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寄希望于中国的黑、吉两省。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依托**、绥芬河、珲春等对俄边境口岸,扩大与俄罗斯等国的经贸合作。”黑龙江省已把对俄经贸合作放在对外开放的首要地位,把黑龙江定位于“全国与俄罗斯经济合作的交通枢纽和出口加工基地”将加快经济合作的步伐。中俄**—布市自由贸易区将作为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平台”和“实验场”,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商贸服务,兴办进出口加工业,开展中转保税、仓储服务及国际金融服务,实现黑龙江与俄罗斯在资源、技术、人力、市场等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最佳效应。有利于促进中俄边境地区繁荣与稳定。**—布市自由贸易区具有丰富和广泛的社会效应。建区后,将进一步增加双方在各个方面的交流与来往,增进互信与了解,发展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同时,建立自由贸易区,可以减少产品经销环节、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企业经营风险、按照国际惯例规范边境贸易,特别是随着自由贸易区对经济产业拉动作用的增强,将有效地解决俄罗斯失业率高、社会不稳定因素大等问题,有利于增强我国东北部地区扩大就业,极大地促进双方边境地区持续稳定和繁荣。

二、辟建中国**——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自由贸易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良好的工作基础。具有优越的地缘条件。**地处中俄边界,在354公里边境线上分布着**、逊克2个国家一类口岸,分别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波亚尔科沃口岸相对应。**市与俄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黑龙江相望,最近处只有750米,明水期通航只需20分钟即可到达对岸,冬季冰上汽车运输仅需7—8分钟。正在积极筹建中的中俄黑龙江大桥将把两市更加紧密地联结起来。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是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与**均为两地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黑龙江沿岸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特别是两市处于东北亚区域中心地带,通过铁路、公路、空运、水运立体交通网络,南下可至中国内地、沿海、港澳地区及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各国,北上可进入俄罗斯腹地和远东地区、独联体其他国家及欧洲各国。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客观上决定了**历史和现实都发挥着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通道作用。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阿穆尔州自然资源丰富,生态保护良好,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主要有土地、草原、森林、水利、矿产、旅游六大资源。总耕地面积1883万亩,人均耕地17.8亩,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区域内年产粮食35亿公斤左右。草原面积1479万亩,载畜量70万个羊单位。林地面积4220万亩,森林覆被率达

58.5%,是黑龙江省三大林区之一。境内有黑龙江、嫩江两大水系621条河流,地表地下水储量丰富,人均占有水量为全国的2.7倍,可开发利用水利资源总装机容量55.6万千百瓦,年发电15.4亿度。已探明储量的矿藏221处56种,其中金、铜、煤、铁、石灰石、玛瑙石等15种矿藏储量居黑龙江省之首,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2000亿元。境内有五大连池地质地貌、鄂伦春族和达斡尔族聚居发祥地、中俄边境游、《瑗珲条约》签订地等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阿穆尔州是俄罗斯远东资源富集的地区,被誉为远东“粮仓”、“煤仓”,木材总储量为19.6亿立方米,水能资源占远东地区三分之二。富集的资源蕴含着巨大的合作开发潜力。具有良好的经贸合作基础。**与俄罗斯经贸往来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万国商埠”。建国后,**与原苏联开展了十多年的边境小额贸易,60年代因两国关系紧张中断。80年代初,**紧紧抓住国家对外开放和中俄两国关系趋缓的有利时机,在中俄边境线上第一个恢复了中断近20年的边境贸易,与俄方在边境贸易、经济技术合作、劳务输出、“三来一补”以及交通通讯、国际旅游、金融结算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合作,并创造了“几个第一”,成为沿边开放的“领头羊”。1992年3月,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首批沿边进一步开放城市。同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市经济合作区。1997年3月,黑龙江省政府批准辟建大**岛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对外开放以来,**对俄边境贸易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254911万美元,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乃至黑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强劲的牵动作用,充分发挥了富民、兴边、睦邻、强国的重要作用。具有完善的口岸基础设施。**历史上开发建设比较晚,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多年来,**坚定地实施旅贸牵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中俄国际经贸旅游大通道为重点,相继建成**机场、黑大公路、北五公路、地方铁路改造、黑龙江干流堤防市区段和嫩江干流堤防城区段、**市大水源、**至北安220千伏输变电线路等重点工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口岸交通、通讯体系,有效缓解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相继兴建了国际商贸城、贸易展销洽谈中心、口岸旅检大厅、海关监管库等设施,建成了黑、布、克市商品自销直销体系,口岸基础设施和大通道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特别是黑龙江大桥经过十多年积极运作,在建桥核心问题上中俄双方政府达成一致意见,筹建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如运作正常年内可望动工建设。黑龙江大桥将成为新的欧亚大陆桥。1997至2003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5亿元,为建国至1996年投资总额的1.46倍,为加快发展、扩大开放奠定了重要基础。具有难得的历史机遇。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势不可挡,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日益紧密,发展**与布市的合作关系完全符合这样的客观趋势。中俄两国国家及地方政府行为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对接:中俄两国确定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政府确定高层领导隔年互访和年度例会制度,**市政府与俄部分城市政府间也建立了经常性的磋商制度。双方政府商定共同建立贸易的行为规范、仲裁机构和金融直接结算关系。这些为两国进行长期的经贸合作提供了稳定的政治条件。同时,两国政府的政策导向也前所未有地结合在一起了:中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俄罗斯也正在积极争取入世,双方都在按照国际惯例不断规范市场行为,鼓励和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俄罗斯出于自身发展需要,自1992年后实行“新东方政策”,加强与亚太地区尤其是与东北亚国家的合作。近几年来中俄贸易额虽然有较大幅度提高,但远未达到双方领导人确定的200亿美元的目标。从适应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政治角度出发,中俄贸易迫切需要在一个新的载体上寻求更大的发展。当前,我国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经贸合作已步入新阶段:中国与中西亚国家及俄罗斯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其区域经济合作将由目前的贸易投资便利化发展到关税同盟,最终形成自由贸易区。中国已在西段与哈萨克斯坦建设霍尔果斯自由贸易区,在东段中俄之间辟建**自由贸易区,必将形成北部边境地区全方位扩大开放的整体态势。具备辟建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条件。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双方间自由贸易区,需要双方城市间近距离、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良好、优惠的投资政策、完善的法律法规等条件,目前双方条件基本具备。**市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初始于1991年3月6日设立的中苏边境地区边民互市贸易区市场,1997年2月,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组建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同年9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华期间,双方签订了在**-阿穆尔州等城市简化俄方公民进入中方互市贸易区手续的换文,1999年7月换文正式生效。按照“一岛开发、两岸受益、完善通道、服务全国”的宗旨,我们加快大**岛整体开发,先后累计投资7亿元人民币,兴建了国际商贸城、贸易展销洽谈中心、口岸旅检大厅、海关监管库等设施,岛上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配套,各项功能较为齐全,边民互市贸易蓬勃发展。到目前,累计接待中俄参贸人员万人次,民贸交易额 亿元。经过与俄方多次协商和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同意,今年初我们把大**岛边民互市贸区范围扩大到**市区,俄边民持简化手续可以自由进出**城区,吸引了大批俄边民来互贸区购物、经商,极大地繁荣了地方经济,已具有自由贸易区的雏形。最近俄联邦政府已通过在俄境内建立经济特区的法律草案,俄阿州对建立经济特区表现出了强烈愿望,俄罗斯有关高层领导对阿州建立经济特区事宜也较为认可,目前正在积极作争取工作。中俄地方政府就辟建自由贸易区问题进行了多次会谈,今年5月27日,黑龙江省政府与俄阿州会谈中确定在即将建设的黑龙江大桥各自桥头区建立**与布市间自由贸易区,并负责向各自中央政府申请批准,同时解决好各自区域内封闭建设问题。

三、辟建中国**——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自由贸易区必须按照国际通行规则,着眼于**与俄阿州实际,确立其基本框架。要立足**、依托龙江、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把中国**——俄阿州布市自由贸易区建设成为东北亚

地区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俄边界最大的贸易通道和进出口加工基地,使**成为中国“北方深圳”。

(一)模式选择

在中俄两国东部边界中部、东北亚区域合作最具发展潜力的黑龙江省**市和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之间,各自划出一定区域,建立中俄**—布拉戈维申斯克自由贸易区。该区域对中俄商品完全消除关税、配额和其它贸易壁垒,中俄商品可以自由交易,但对中俄两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仍保持原来的贸易壁垒。

(二)区址范围、建设阶段及投资估算

区址选择。**—布拉戈维申斯克自由贸易区拟在黑龙江两岸的**市和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建设,由即将动工兴建的黑龙江大桥连接。规划总面积89.8平方公里。其中,中方39.8平方公里,包括黑龙江大桥桥头区和市区建成区;俄方50平方公里,包括黑龙江大桥桥头区和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区。

功能分区及建设阶段。自由贸易区中方一侧规划为8个功能区,包括:口岸功能区、金融商务区、仓储保税区、重工业区、轻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居住功能区和综合服务区。重点发展贸易、旅游、会展、金融、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食品、轻工、服装、建材、机电、化工、木材加工等出口加工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总体开发建设拟分三期建设:起步阶段(从批准之日起大体安排2年时间):编制中方自由贸易区控详规划,与俄方进行有关政策对接,推进9.8平方公里的黑龙江大桥桥头区建设,初步建成口岸功能区、金融商务区、仓储保税区、重工业区、轻工业区、居住功能区等六个功能分区,优先发展外贸、旅游等第三产业及食品、轻工、服装、纺织、建材等出口加工业。发展阶段(大体安排3年时间):中方一侧自由贸易区向**市城区延伸,面积达到27.6平方公里,在上述6个功能分区扩展的基础上,增设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机电、化工、新兴基础原材料、高新技术等产业。完善阶段(大体安排2年时间):面积达到39.8平方公里,增设综合服务区。进一步完善对接运作机制,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形成对外贸易、跨国旅游、出口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各功能区协调发展。

基础设施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按照国际标准建设自由贸易区,每平方公里需基础设施投资4000—4500万美元。据此估算,我方一侧自由贸易区基础设施建设共需投资15.92亿美元,其中:启步阶段约需投资3.92亿美元;发展阶段约需投资7.2亿美元;完善阶段约需投资4.8亿美元。资金来源:一是自筹;二是吸引国内、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三是采取商业化方式运作,吸引国内外资本直接投资;四是发行股票和债券;五是争取国家和省投资。

(三)管理方式及享有的特殊政策

**—布拉戈维申斯克自由贸易区由中俄两国地方政府共同管理。双方对等选派有关部门人员,组成中俄**—布拉戈维申斯克自由贸易区协调委员会,作为中俄地方间设立在自由贸易区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协调解决自由贸易区的重大问题。在委员会统一协调下,双方各自设立专家工作组和管理机构,负责本方区域的规划、论证和日常管理工作。

参照国际惯例,在货物管理方面,**—布拉戈维申斯克自由贸易区采取“一区两国、境内关外、封闭管理、管出不管进”的货物监管方式。即进入互市贸易区的货物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不受数量和金额限制,并免于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出入境人员携带物品在一定数额以内免征关税,超过部分正常纳税。对区内加工的进出口物资,产品外销的免征关税,产品内销的征缴原材料部分的关税,办理海关手续。对转口货物免征关税,办理过境海关手续。进区的货物和商品保税期不受时间限制。

在人员管理方面,允许中俄两国公民凭两国地方政府认可的、由当地公安边防机关签发的有效证件自由进入自由贸易区,在区内停留时间不受限制。中俄两国公民均可驾、乘交通工具,擒带商品凭有效证件进入自由贸易区进行自由贸易,办理签证手续后可进入对方自由贸易区以外的区域。第三国人员可凭本人护照自由进入自由贸易区。

在金融管理方面,自由贸易区内放宽金融和外币管制,实行各国货币兑换自由,汇兑、结算和信贷自由。鼓励中俄及第三国金融保险企业进入自由贸易区,建立办事机构,开设分支公司,开展各项金融业务。

在产业管理方面,除两国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禁止发展的行业外,允许入区企业自主开展贸易、兴办产业,各项权益得到两国保护。在自由贸易区各功能区设立相关产业,分别享受两国管理机构制定的相应鼓励和优惠政策。

篇2:关于辟建中国**-俄罗斯*自由贸易区的情况报告

一、建立“大中国自由贸易区”的意义

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相继加入W T O, 为中国概念下的四个成员方之间建立一种特殊的有别于其他的W T O成员的关系提供了机会与可能。同时也给中国概念下的各成员方尽快建立更密切经济合作安排提供了机遇, 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强化“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

目前, 中国G D P位列世界第七。但如果把两岸四地进行经济整合之后, 其经济实力可望上升至世界第四位。另外,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 各国纷纷加入一定的区域经济安排, 统一区内的经济政策, 协调对外的经济政策, 用“同一个声音”在国家经济交往争取更多的利益。由于区域经济安排可以所以, 他们在国际经济谈判中采用统一的行动, 实现“集团效益”, 使得谈判更有利于本国。

2. 满足中国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

当今世界,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并行不悖, 由于多边贸易休制本身的缺点, 各个国家更倾向于加入小范围的区域经济集团。我们首先应在中国这个主权国家内先处理好我们内部的经贸关系, 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统一对外的口径, 才能够和其他的国家建构国家间自由贸易区或者区域安排, 否则就会处于相当被动的位置。

3. 促进中国统一大业实现。

在一个中国概念下建立“大中国自由贸易区”将有利于中国内地和其他三地的经济发展。经济学家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 即:自由贸易区一关税同盟一共同市场一经济联盟。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来看, 经济融合必然促进政治联合, 也就是说, 通过经济上一步一步地加强联系, 将有助于促进我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二、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

自由贸易区对区域内经济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静态效果和动态效果。

静态效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影响是所谓“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贸易创造效应”主要指区域内成员相互之间由于交易成本下降和贸易限制取消, 导致本国内高成本产品被区域内其他成员低成本商品所替代, 以及过去受到对方数量和高关税限制的本国低成本商品出口扩大, 从而给区域内进出口双方带来更多贸易机会和经济利益。长期以来, 我国内地与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的贸易关系得到了很大发展, 但是其中一些商品仍然保持了较高关税水平, 许多产品的贸易数量限制仍然存在, 反倾销等形式的贸易纠纷也时有发生。这些因素对相互贸易增长产生了很大制约, 并且无益于提高区域内资源配置效率和结构升级。通过自由贸易区,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相互之间的交易成本, 刺激贸易需求增长, 使各国之间的产业分工进一步趋于合理。在这种背景下, 一方面, 我国内地的许多比较优势产品将面临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较快发展;另一方面, 内地市场急需、而且在充分竞争条件下无法替代生产产品的进口成本也会明显降低, 从而满足国内消费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正如我国改革开放2 0多年来的经验所表明的那样, 贸易机会的增加和贸易规模的扩大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贸易转移效应”是指原有与区域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 由于区域内交易成本的降低可能被区域内成员之间的贸易所取代。目前东亚区域内贸易的比重只有3 0%左右, 远远低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等主要地区高达5 0%~6 0%的水平。这也是各国对区域外经济依赖程度长期居高不下, 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我国与区域内伙伴之间的贸易关系的增长有利于提高对外贸易的稳定性和增长潜力。

动态效果包括“市场扩张效应”和“促进竞争效应”。前者是指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 将产生生产和流通的规模效益, 并带来产业集聚效果。后者是指随着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 将促进区域内垄断行业的竞争, 提高生产效率。此外, 自由贸易区对吸收直接投资也能产生积极作用。一是因为多数情况下自由贸易区协定本身包括了促进相互投资的内容, 有利于区域内的资本要素流动。二是从贸易与投资的关系来看, 随着贸易扩大效应的显现, 跨境投资活动也会增加;三是由于区域内商品跨境流通成本降低, 区域外企业在区域内投资生产的产品有利于进入整个区域市场。

三、实现“大中国自由贸易区”的步骤及措施

建立中国自由贸易区的策略与步骤从现实情况出发, 构建中国自由贸易区可分步骤实施。目前, 中国内地已经和香港、澳门分别签署了CEPA协议, 从而为大中国自由贸易区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我们可做的是建立祖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自由贸易区;然后再建立多边贸易战略, 在促进建立大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同时, 积极参与和推动本区域或更大区域的贸易自由化。遵循实现“大中国自由贸易区”的步骤, 我们可从以下方面措施着手:

1. 实现在货物贸易方面的共同普惠关税。

在自由贸易区内选定共同产品类别, 采用大幅度降低的共同关税税率;具体确定关税税率减少或逐步取消的贸易自由化进程时间表, 如可在5年~1 0年内逐步将关税全面降低至5%;所有各方不再引人和制定新的贸易壁垒, 进而达成设立自由贸易区的目标, 即祖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四地将在区域内彼此间实施共同普惠关税, 但对非区内的其他W T O成员关税则仍由四地自行决定。实际上, 实现在货物贸易方面的共同普惠关税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香港和澳门基本上是自由贸易区;台湾目前对外开放程度已颇高, 其平均名义关税税率从1982年的31%降到了1998年的6%, 实际关税从8%降到4%, 台湾是以发达地区身份入世的, 入世后关税总体水平会降到3.5%;中国内地已承诺加快贸易与关税改革开放步伐, 大幅度减少名义关税税率, 直至3%~4%之间, 取消各种减免税。可以肯定, 构建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共同普惠关税是很现实的。

2. 原产地原则共识。

为使区内成员较非成员享有较多贸易优惠或较低关税, 还应在上述关税普惠贸易安排的基础上, 达成“中国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的四方共识。东盟自由贸易区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借鉴。东盟各国1992年12月11日在雅加达研订了“共同有效普惠关税的原产地原则” (Rules of Origin for Common Effective Preferential Tariff, 简称CEPT) 。在CEPT协议下, 区内会员国从另一会员国直接进口东盟国家产制成分比率不低于4 0%的产品, 经出口国家主管机关核发产地证明者, 可享有优惠关税。若四地能在自由贸易区内达成共识, 在原产地原则的限制下, 四地既保障了区内各方的经济利益, 又可吸引许多外商前来投资。

3. 加强产业互补与产业合作。

加入W T O后, 中国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一些互补行业应当加强相互间的合作, 最大限度地化解W T O带来的冲击。从比较优势和相对优势来分析, 中国内地、港、澳、台四方各有所长, 又各有所短。如相对来说, 内地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相对低下, 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城镇劳动力素质与港、澳、台的劳动力预期受教育水平差异不很大, 特别是京、津、沪等大城市劳动力素质较高, 人才资源十分丰富。香港的服务行业, 包括旅游、信息、金融方面的服务水平都在世界前列;具备完备的法律体系, 香港律师熟悉中、英文及普通话等, 这些优势令香港很有条件发展成为中国和外商的法律仲裁中心。台湾经济比较发达, 需要向岛外延伸产业链;有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资本比较雄厚, 需要扩大岛外合资合作;但劳动力相对不足, 需输入素质好的劳动力。澳门以旅游博彩业和制衣、纺织、玩具为主的出口加工业为主要经济支柱, 服务业开放早, 但是加工业行业单一、规模小, 而且在直接投资方面依赖祖国大陆投资和香港投资。四地处在不同的发展水平上, 经济垂直分工或协作性显著, 经济与贸易互补性强。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为四地的产业互补与产业合作拓展更大的空间。

4. 推动以金融、保险为主的服务业自由化进程。

在W T O服务业贸易总协议 (GATS) 基础上, 两岸四地可积极寻求加强彼此间服务业的合作、消除服务业贸易限制, 扩大服务业自由化的深度和广度。目前世界四分之一的贸易属于服务贸易。从今后发展趋势看, 服务贸易的增长超过制造业贸易的增长, 其本身也会产生对制造品的贸易需求。中国内地的服务贸易占世界的比重过低, 因而开放服务业市场是促进服务业迅速发展、扩大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台湾与香港目前处于优势的服务业包括:金融、法律、财务、会计、贸易和电讯, “学习效应”将会带动大陆相关行业服务水平的迅速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春英:加入WTO后两岸经贸政策的调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2, (6)

[2]中国对外经贸部外贸易司专家组.2006年度我国利用外资统计表.国际贸易2007 (2)

[3]杨伯江 孙晓青 倪霞韵:东亚一体化可行性探讨.现代国际关系, 2005 (6)

[4]李向阳:全球化时代的区域经济合作.世界经济, 2002 (5)

[5]刘光溪:互补性竞争论一区域集团与多边贸易体制.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6

篇3:关于辟建中国**-俄罗斯*自由贸易区的情况报告

最近十年,俄罗斯学者一直在研究俄罗斯和中国教育交流的发展阶段、中国赴俄罗斯留学生来源的区域和社会构成等问题,甚至提出要吸纳中国学生到俄罗斯机构工作,作为缓解俄罗斯人口短缺的一种手段。

关于中国学生在俄罗斯留学的动力、专业和适应性问题,俄罗斯国际事务协会在2002年和2007年分别对在俄罗斯不同城市留学的几百名中国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此外,2010年俄罗斯远东大学的学者对10-12年级的1000名中国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只有90位调查对象(占0.9%)表示愿意到俄罗斯留学。这些学生大多来自中国的东北各省,家庭收入不高。吸引他们的是俄罗斯与中国地理相邻、学费相对便宜(被调查者愿意支付的学费数额为2000~3000美元)、签证容易。只有不到1/3的学生谈到了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高和希望了解俄罗斯文化。中国媒体也证实,选择到俄罗斯留学的学生普遍学习成绩并不拨尖,家庭收入偏低。

全俄社会舆情研究中心对在俄罗斯留学的200名中国学生所做的问卷调查也显示了相似的结果。他们的赴俄罗斯留学的动力与上述相同,然而有58%的被调查者选择的专业是希望将来可以从事与俄罗斯有关的工作。90%被调查者认为到俄罗斯学习没有白费,但其中也有不满意者。

中国留学生与其他外国留学生一样,由于不能合法打工,一些人最后放弃来俄留学。2013年夏天,俄联邦委员会通过的《外国人在俄罗斯权利法》修正案删除了此项限制,允许持有学习签证的各国留学生在俄罗斯合法打工。被调查者提出在俄罗斯留学还存在语言障碍。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在一段时间内未广泛教授俄语。1980-1990年间,俄语教学逐渐恢复。目前两国关系的不断拉近和贸易的增长推动了中国的俄语教学,其中既有专业俄语教学,也有大中小学将俄语作为第二外语的教学。在中国高校中,俄语专业的学生数量排在英语和日语之后,位列第三。东北三省、内蒙古和新疆的大学,以及大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均设有俄语系、俄语教学基地(黑龙江省有3个)和俄语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以及黑龙江大学)。

上一篇:幸福时光的初中优秀作文下一篇:黄佩林2016春各种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