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

2024-04-08

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共8篇)

篇1: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

数学新课程改革论文新课程数学论文

新课程改革与数学实验教学

摘 要: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目标体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究数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实验教学 新课程 数学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给数学实验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甚至说是一场革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为适应这种要求,高中数学试验教材已在全国十一个省市试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也在讨论制订之中。但我们知道:从教

育的效果来看,课程可分为预期课程、实施课程和实现课程三种。预期课程是由国家政府部门和教育专家们制订的,而实施课程是教师根据自己对预期课程的理解和自己的主观愿望所决定的。由此可知,预期课程设计得再理想,如果教师不能按要求去实施,那么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们说: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数学教师。为使中学数学课程改革能够深入下去,使新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能够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加强数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怎样搞好实验教学工作,推动实验教学的开展呢?我就十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首先,实验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没有这一条,就根本谈不上搞好实验。由于多种原因,要看到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树立热爱工作的雄心壮志,在实验教学工作中带头苦干,多动手,勤动脑,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他人。其次,要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第三,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要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第四,教师要认识到:“数学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五,教师要认识到在未

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其教学模式应是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

从课程改革来看,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将增加很多新的知识内容,有些内容是教师学过的,也有些内容是教师没有学过的,为了适应教学,实验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可通过报刊、杂志、信息技术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自己的实践知识。数学文化课的开设,综合课程的开设,要求实验教师要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了解数学在其它相关学科的应用等。也就是说,实验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实验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实验教学工作。

实验教师心理观念的更新在传媒时代更为重要。传统中实验教师有绝对的权威,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因为学生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才能获得必要的知识,进而才能自己阅读书籍。到了信息时代,学生获得教育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有时学生获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师快、比教师的多。所以这时的实验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了绝对

的权威。这是实验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的第一个事实。只有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实验教师要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课程标准中,已将计算机的应用引入教材,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进入课堂。这就要求实验教师掌握计算机工具:在助教方面,能提出好的脚本,能使用常见的数学教学软件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能评价课件的好坏,有能力选择好的课件,有能力在网络上获取教学中所需的信息资料等。在助学方面,教师能够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实验,例如利用动画技术演示几何图形的运动变化规律、三角函数曲线周期的变化规律、探求点的轨迹等,通过实践探索,使学生体验数学家的思维过程。教师要能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还应指导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繁杂的计算,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节省计算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2000.3。

2、《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基本框架(征求意见稿)。

3、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进展状况》,2000.10。

篇2: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国家进行了新课程改革,教育观念也随之不断的更新,在落后的教育观念包围下的条件比较差的农村中学,后进生比较多,再加上数学具有高度抽象的特征,数学教学成绩难以提高。我认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方能搞好数学教学工作:

一、加强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1、面向全体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情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情趣、协调的教学气氛。这样做不但可以缩短师生的距离,还可以使学生“爱屋及乌”,因为喜欢教师而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师生就可以平等地进行讲座式的观察,探究,在种种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思维。

2、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首先利用实例教育学生数学在各学科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被应用的广泛性,让学生感受到今天的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今后更好地运用数学服务于生活。其次,以身边实例,如没有文化知识的人打工和有文化知识的人打工的区别,说明学习知识的重要性。第三,利用中外数学家的动人事迹教育学生,鼓励学生,使他们人内心萌发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3、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因为偏远农村的教育观念的落后与淡薄,很多家长又为了生计长年在外打工,使很多学生变成了留守儿童,导致许多学生基础较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成为学习上、纪律上的后进生。所以,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转化后进生就显得极其重要。我认为,要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第一、多与后进生接触。只有与后进生多接触,谈心,分担他们的痛苦与忧伤,分享他们的欢乐与幸福,才能了解他们差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第二、真诚的全力帮助后进生。了解了后进生差的原因,要真诚的全力帮助他们,让他们从内心感到教师的可亲、可近、可信,从而接受教师所教的内容,主动配合老师上好课。第三、投其所好。后进生虽然学习较差。纪律较差,但他们有自己的特长爱好。如能投其所好,则容易与他们形成共鸣。使他们很快转化。比如,我当班主任时,我班有几个学生学习、纪律都较差,总爱与我对着干,纪律不遵守,卫生不认真打扫,经常迟到、旷课,我伤透脑筋,没找到合适的方法“治理”他们。我爱好吹竹笛,经常吹一些歌曲或曲子。一天下午,我听见教学里传出一阵阵笛声,虽吹得不很好,但很有节奏感,我就悄悄走到教室外,想看一看究竟是谁。只见那“一伙”围着他们中的一位在那儿使劲地吹,吹毕一起鼓掌说:“比黄老师吹得好。”我走进教室,他们急忙停止鼓掌。我赞扬了吹笛子的同学,并告诉他们,如果他们想吹得更好,我可以教他们。后来,他们跟我学吹竹笛,在此过程中,他们变了一个样,在学习上,纪律上都有很大进步。

二、注重数学的形象化、生活化

任何科学都有一定的抽象性。与其他科学比较,数学的抽象性具有层次性,可以在前次抽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和逐级抽象,这就是数学的高度抽象性。此外在教学中大量使用了抽象的符号语言,使抽象的数学概念进一步抽象化,这就为学生的学习数学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形象的,具体的材料,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的感性认识,就可使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特别是对知识面较窄的农村学生。

例如:在中学数学知识体系中,绝对值和二次根式的性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不易掌握,易犯错误。对此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场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二者联系起来,就能化难为易,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方法是: 每一步:要求学生用“绝对值过渡”进行保护,即a2︳a︱

第二步:设置生活场景,把根号“”比喻成“屋子”,绝对值“||”比喻成“院子”,负号“-”比喻成“一条围巾”,非负数“a≥0”比喻成“身体好”负数“a<0”比喻为“身体差”。第三步:化简a2,先让a从“屋子里”(根号“”)走到“院子里”(绝对值“ ||”)。如何走出“院子”看a的身体如何(非负数或负数)“身体好”(a≥0)就直接从“院子里”走出来,“身体差”(a<0)必须戴上“一条围巾”(负号“-”)才能走出院子,否则“小心着凉”。于是得到:a2=︱a︱= {

在讲第三步的过程中,还可以在黑板上画一幅农家小院冬季景观简笔画,讲述a从“屋子里”走到“院子里”再走出“院子”的过程,则更加形象,生动。实践证明,经过这样的比喻,学生很容易就理解和掌握。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不易忘却。

三、重视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

心理学研究表明:“外部刺激,当它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时,就更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体验的中心,就能在大脑皮质上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从而强化理解和记忆。相反,不能唤起情感活动的,主体必然对它漠不关心。人的情感体验往往是由具体的情境所决定的,生动良好的情境对青少年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感召力。电影、电视艺术中往往创造一种感情“激调”用以增强艺术感染力。课堂教学与其有相似的艺术特点。课堂教学的事实也表明,只有当学生被设计的课堂情境所感染,或思维进入预定的情境之中时,才能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例如:在讲到正数和负数时,把正数比拟成身体好的,而负数比拟成身体差的,而强调“+”与“-”号是身体好与差的标志。这样在讲到去括号时,把括号前面是“+”号。去掉括号和括号前面的“+”号,说成是把身体好的“+”号的棉袄脱掉(括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不感冒,即不改变符号。而把身体差的“-”号的棉袄脱掉,则括号里各项都感冒了(即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这样一讲,学生觉得的确如此,又贴切生活,又诙谐风趣,在轻 松愉快的气氛中记住了法则,同时也会应用了。又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一课中,我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进入教室,你是怎样找到你的座位的?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先查第几组,再查第几桌。接着让学生把自己在班上的座位用图形表示出来,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班级座位图。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图上标出自己的座位,并用数字标明是第几组,第几桌。每一小组抽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标座位。然后提出第二个问题:在这个图中,确定一个点需要几个数?(2个)。最后,教师把座位图中的“排”和“列”擦掉,每个点只剩下两个数字,并做总结:用两个数可以确定图中的一个点。以上情景中,教师首先提出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这是每个学生都有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把教室的座位图画在纸上,并用数字表示自己的位置,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迈出了第一步。

总之,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创造出适合学生实际,内容健康的教学情境,a(a0)a(a0)

可以大大地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四、注重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心理学家巴奴姆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声称自己是占星术家,能够遥测每个不相识者的性格。广告后,信件纷至而来,这位心理学家根据读者来信寄出了数百份遥测评语。有二百多人回信感谢,声称他的遥测准确,十分灵验。谁料心理学家寄出的竟是内容完全一样的标准答案:“你这个人非常需要得到别人的好评,希望被人喜欢和赞赏,不过并非每个人都如此对你;你的想象力丰富,有很多美好的理想,其中也包括一些脱离现实的幻想;你想做成许多事情,身上蕴藏的潜力无穷,相比之下,已经发挥出的却不多;在某种情况下,你会产生烦恼,甚至犹豫动摇,但关键时刻你的意志还是坚定不移的„„。”这称为“巴奴姆效应”。“巴奴姆效应”告诉我们,不管每个学生过去表现多么差,其内心深处总会多少有点积极向上的念头。教师的责任在点燃埋藏在学生心里的希望之火,激发他们潜在的能量。鼓励性的评价语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比如某后进生上黑板做练习时,只做对了一小点,如果老师说:“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会做,上课你在干什么。”那么这个学生以后将对学习失去信心,但是老师如果说:“这个同学虽然只做对了一小点,但是他有勇气上来做,我相信,通过他的努力,他会做得越来越好。”即便他做错了,老师也可以说:“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虽然你做错了,但是你只要认真听了老师的点评,下一次你就不会弄错了。” 这样,学困生消除了内心的自卑和局促,在课堂中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到自我存在的真正价值,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

篇3:新课程改革下的职业中学数学教育

一职业中学数学教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与新课程理念的提出

传统的数学教学侧重于知识的传授, 在数学课堂上, 老师是课堂的主体, 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 老师讲、学生听,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做笔记, 老师讲实验方法、学生操作……课堂教学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狭窄、单一、沉闷、杂乱。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 大部分时间用于理解老师讲解的知识, 缺乏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注重书本知识, 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态度、情感关注较少, 课程教学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 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纯粹地将老师的思想和语言复制为自己的, 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

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确立了数学课程标准, 标准提出了崭新的理念, 在课程目标上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在数学学习的内容方面强调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在数学学习的方式上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并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教学评价体系;并充分考虑和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把握新课程理念,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 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作为一名教师要把握好新课程理念:

第一, 课程改革的宗旨和最高目标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 数学课程应该满足面向每一位学生, 并且能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使得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二, 教学活动是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完成的。只有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才能达到有效的教学, 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第三, 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新课程改革指出, 应建立目标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第四,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 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

三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

新课程理念与以往的教育目标不同的是: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 并且还要求在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 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职业教育更侧重学生练就技能, 职业教育数学教学的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应该与专业教学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不难发现, 新课程对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更注重对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培养, 它的实施必然要求教师在积极学习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 不断学习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不断地在自身的教学行为方面做出一系列的调整, 从而努力做到既能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中的精华部分, 又能在新形势下大胆地探索前进并改革创新, 形成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思路。

1.针对专业特点引导学生学习

职业中学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 单纯学习课本知识比较枯燥, 很难激发学习兴趣, 但是这部分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所以需要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一个合适的情境,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大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材中会适当设置一些情境, 但往往只具有一般性, 如果教师能够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专业特点设计一些与学生息息相关, 使其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 而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 从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 发现数学也很简单有趣。在实际生活中边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边学习, 注意体现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理念。

例如, 对于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 平时经常要用到电脑, 在集合教学中, 考虑到学生经常使用电脑, 可以安排学生课前查看电脑磁盘的分类, 对电脑磁盘存放文件内容情况进行调查登记, 并让学生按照照片、学习资料、电影、音乐等内容进行分类或者对于做好的PPT分类保存。课程从学生感兴趣的专业应用入手, 让同学们对上课的内容产生很大的兴趣, 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这种教学方式, 有的学生还提出了集合知识对于我们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主动去学习数学, 感受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增强了学习积极性, 形成创新意识, 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2.运用适合职业中学生的教学方法

目前,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的目标不再是简单地完成教学任务, 而是根据我国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课程目标, 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职业中学学生的专业特征来完成教学任务, 更注重培养能力、思想、个性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任务。教师是教育者、领路人, 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才, 给每个孩子找对位置。有人曾说:一块地, 不适合种麦子, 可以试试种豆子;豆子也长不好的话, 可以种瓜果;如果瓜果也不济的话, 撒上一些荞麦种子, 一定能够开花。因为一块地, 总有一粒种子适合它, 也终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失败的, 只不过没有放对位置。职业中学的学生就好比一块地, 教师的教学方法好比种子,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如果我们用心地去认识每位学生, 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定能找到适合每位学生的种子, 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展示。如我们现在采用的五步教学法:导、学、议、练、结, 课前先分析学生的学情, 再结合专业特点设计导学情境、将学生的思路引入课程中;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让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通过这种模式, 我发现与灌输性教学相比, 学生会积极想办法, 并且他们的办法多种多样, 这样既使他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一堂课的学习收获了什么内容;课后加一些随堂练习, 讨论总结、反思课堂得失,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都大大提高。

3.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 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大部分职业中学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习成绩都不是很优秀, 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在学习上缺乏自信。曾经跟一些学生聊天:“上课怎么不听讲?”学生回答说:“听也不会, 初中考30 分就是高分了。”这部分学生对学习已经失去了信心, 作为老师我们要选择恰当的时机给予他们肯定, 坚定学生的自信心。接下来我就拿出数学课本递给一个学生, 说:“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你能不能学会。”我让他翻到课本第59 页限定10 分钟学习函数的定义, 看完之后让他独立完成课后题第2 题, 最后他说:“老师, 这太简单了。”我说, 其实数学是简单的, 你今天用心学习了所以体会到很简单, 只要以后能坚持就都能学会。树立职业中学学生的自信心不是一两次的鼓励就可以成功的, 作为老师我们需要有耐心, 在平时的接触中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比如:有一个学生文化课比较差但是动手能力特别强, 我就让他帮忙做上课用的PPT, 其中有一组图是对比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位置、开口方向, 完成之后我说你看看这几个图的不同点在哪儿, 有什么规律, 这名学生很快就能一一回答。通过这种方式让他看到自己的长处, 逐渐树立自信心。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 我们要大胆创新, 逐步探索更适合职业中学学生发展的一套教学方法。尊重每一位学生, 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 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数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正在快速推进, 怎样正确把握新课程理念,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如何开展职业中学的数学教学及评价成为中学数学教师亟须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的职业中学数学教学改革背景下存在的问题, 依据中学数学学科的课改精神与笔者的教学经验, 谈谈作为数学教师应如何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观, 运用新的教学方法适应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要求。

篇4:新课程改革下中学数学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中学数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128-01

目前,还有不少中学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用老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很难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努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重在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推进素质教育,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看法:

一、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它能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中去;例如:教学人教版初中数学第十一册的《圆的周长》时,在课前运用CAI课件演示一个动感的画面:一只蚂蚁沿着一个圆爬行了一周,并用变色、闪烁的效果把它定格在屏幕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问学生怎样算蚂蚁爬行的路程(即圆的周长),这时学生个个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多种多样的方法,还积极动手操作、验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会多种多样。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深度、探求解决的办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为目的,即由“要我学”到“我要学”。所以,在课堂上要把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达到手、脑并用,使学生愿学、乐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尽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获得。课堂上,教师只提供给学生现实情境、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真正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例如:教学人教版初中数学第十二册的《圆柱的表面积》时,先让学生猜猜自带的圆柱体物品的表面积是多少,再让学生说出你是怎样算的,然后我以旁观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验证猜想、最后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学生积极参与,全程投入,运用各种方法(剪、拼、补等),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做法,看到他们都在兴致盎然地“做数学”,都在数学活动的乐园中寻找自己称心如意的答案,都在不知不觉地提高自身素质,发展自身的分析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使我感受到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的集体智慧是不可估量的。

二、数学教学应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从买东西、玩、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数学思想,思维方式与方法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工具,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是促进学生逐步学会探索和掌握新知识所必需的科学方法。因此,我认为上好一堂数学课应当实现“数学化”,“再创造”,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沿着数学发现的活动轨迹,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问题,从特殊到一般原则逐步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并把得到的抽象化的数学概念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中去,比如在正负数知识的教学中可以引入这样的实际例子:有一个人从市场用60元钱买回一只羊,接着又以70元钱卖给别人,然后又以80元钱买回来,最后再以90元钱卖给别人,试问此人在这次买卖中是赔还是赚?赔多少还是赚多少?通过这样有趣问题的引入很好地解决了正负数的本质特点:-60+70-80+90=20。通过这样的教学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悟所学习的知识。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实用性。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令数学教学生活化,令数学学习充满生机。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篇5:南头中学新课程改革总结

毛小玲

从2004年秋季开始,我省作为全国首批实验区率先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我校也义不容辞。为此,我们政治科组认真学习了《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推进高中政治课程改革。

一、理念创新落实处

科组在新课程观念的引领下,在学校“文化立校、传承创新、以人为本、和畅共生”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了本科组的教学理念:合作、探究、实践。理论指导实践,本科组从以下几方面对我们的教学理念进行诠释:

1、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政治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来学科组始终坚持不懈进行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以抓基础促高考,以辅导促全面提高,政治教学质量一年比一年高。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建立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的新课程方案,严格按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必修课,确保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条主线,鼓励教师大胆创新,优化课堂教学。教师以“尊重学生主体和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把“四让”(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自我调控、让学生自我创造、让学生自我评价)的教学策略贯穿教学全过程。从学科特点出发,要求教师积极采用启发式、自学讨论法、导读法、实践课题研究法等,注重教学双向交流,师

生互动;注重学科的教法研究和学法指导;着眼“三维目标”,着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优化教学方法,着眼“四导”有效学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为此,“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⑴、着眼于诱导。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⑵、着力于引导。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分为层层递进的若干问题层次,引发学生主动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获取“真知”,形成自己的“血肉”,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死学”为“活学”。⑶、着重于疏导。当学生思维受阻或思维出现偏差时,教师指点迷津,拨开疑云,疏通障碍,使学生疑难顿解,思维顿开,变“难学”为“易学”,并在化难为易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⑷、着手于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技能,变知识为能力,变“学会”为“会学”。基于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克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倾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重点向45分钟课堂要效益,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严格控制辅导资料的数量,高

一、高二每学期每学科的辅导资料只能

有一本,高三不得超过两本;加强对政治学科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的训练,努力跳出题海战术的圈子。同时,加强对课外作业量的调控(一个星期一般控制在1个小时左右)使学生的课业负担处于一个合理的水平。教学过程中的测验、考试,题目的难度要求控制在0.70左右。学生政治学科学习兴趣较浓,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呼唤学科教学要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思想政治课教学也不例外。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和批判意识,鼓励学生结合实际大胆的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索,从而使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长知识、长见识、长才干、立思想、塑人格的好课程。为此,政治组教师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学科内研究性学习,如在高一年级开展的《投资的选择》、《就业与创业》、《企业的经营》等课题,在高二年级开展的《聚焦文化竞争力》《台湾问题研究》等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两翼”齐飞促发展

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政治科组在学校、教导处、教科室的带领下,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组织本学科教师开展课改研究和课改实验,努力向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的方向发展,积极打造学科品牌,取得了

一定的成效。

1、以课改为契机,促进教学实效的提高。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科组教师十分重视政治理论和教育理论的学习,重视业务知识的学习和业务技能的提高,每学期外出听课、外出学习多次,并多次承担市、区级公开课,通过外出听课、学习带回的信息和本校公开课后的评课和反思以及教师参加的各类继续教育活动,本组教师的教学理念得以转变和提升。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和牵引下,科组老师凭借扎实的基本功、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98、2001年政治科高考均分居全市第三,2006年高考张倩同学以786分的成绩成为南山区政治X科的状元、2007年,冯文雅同学以政治133分的高分获深圳市政治科状元。

在教改和课改的扎实推进中,科组老师积极将最新的课改理念和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了较好的整合和创新,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新课改的经验,并将其在南山区以及区外进行推广:2005年9月,李雅玫老师给南山区高一政治教师进行了一次新课改、新理念、新教材培训,传授了课改的新理念,使课改的理念和经验在全区得到推广。并代表学校在宝安区西乡中学讲授了一节新课改的示范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使课改的理念和经验在区外也得到推广和运用。毛小玲老师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索,2005年5月,举行市级公开课《投资的选择》,以其科学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方式获得同行高度评价。

2、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繁忙的工作之余,科组老师潜心研究教改、课改,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推出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毛小玲、李雅玫老师参加省级课题《新课标下高中教育教学行为选择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已基本结题。孟凡强、闫一等老师参与编写了《新课程教学评价与设计》一书,本书已由上海出版社出版。科组大部分老师都有省、市级或学校课题。

3、积极开设校本课程、研究型课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组内老师根据学校的要求开设了研究性课程和校本课程,协助学校制定研究性学习计划并组织落实,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收到了很好的实效。吴建华、闫

一、刘清旺等老师参加南中大讲堂的讲授,精彩的讲授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李雅玫老师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和学科特点,设计并开发了校本课程——《以案说法》,其教学设计在南山区校本课程开发评比中获奖。闫一老师的校本《时政论坛》深受学生欢迎。毛小玲老师辅导学生撰写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在南山区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多名奖项。

4、以参赛和举办时政大赛为依托,充分发挥政治课的德育功能。2005年我校代表南山区参加深圳市中学生法律知识竞赛,我们政治科组承担了此次大赛的辅导和培训任务,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我们组充分发挥团体协作精神,利用中午、晚上、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辅导学生,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遥遥领先于各区属代表队,圆满完成了此次任务,并在全校营造了一种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2006年科组老师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首届青少年法律竞赛,更是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三、存在问题与反思

(一)、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新生事物,它代表着我们教育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新课程改革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探索、有成功也有困惑。经过认真反思,我们觉得,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还不够多样化;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还不能很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老师的教学质量;高水准的科研课题的研究方面有待于提高。

(二)、问题反思

一是加强教科研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全面掌握教科研的基本要求和有效方法,积极参加教科研方面的培训,以求得到更多有关的指导,确立高水准的研究课题。

二是为及时获得更多教育教学信息,将尽一切可能的“走出去,请进来”。采取到别校参观学习、请专家讲座等形式,不断提高本组教师的理论素养、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

三是处理好政治新高考与新课改之间关系,要努力以新课改来促进政治科教学,不因高考而影响新课改,也不因新课改而影响高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科组教师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创新的态度为百年老校铸就新的辉煌而努力、奋斗!

篇6: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

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我在此结合当前中学数学学科的课改精神和自身的教学实际,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谈谈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对新教材的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一、针对问题精心创设情境

能否设计一个好情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首要问题。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往往只具有一般性,还要求教师能够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根据本地情况和学生实际来精心设计一些让学生感受到浓厚兴趣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字和符号的堆积,而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注意体现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精神。

例如,在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第20章的扇形统计图教学中,我考虑到学生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就已有了对扇形统计图有初步的了解,除了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报刊杂志中的扇形统计图之外,还请学生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请他们对班级中来自不同区域的学生数量情况进行调查登记,通过课前预习,自己先试着绘制一张扇形统计图,并分别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由于课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每个学生对上课的内容都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此研究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去探索发现,通过收集数据,分析处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发表见解、各抒己见、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能充分地融入课堂学习,提高数学能力和学习效率。有的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还提出了扇形统计图反映数据情况的优缺点,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更上了一层楼。这种在充满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让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让他们感受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学习积极性,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达到开发潜力,提高能力的目的。

二、作业设置多样化,正确评价学生

新课程则要求作业既要有巩固和检查功能,也要有深化和提高功能,还要有体验和发展功能。所以我们布置作业时,内容上宜注意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形式上要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容量上要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作业形式可以有解答题、探究题、想一想、动手做一做等。开展同学间作业相互纠错。注意作业评判的过程性和激励性,作业批改不能只是简单的一勾一叉和打个分数,而要重视学生在解题时的思维过程。同时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尽量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评语,既指出不足,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结束了扇形统计图知识的学习后,我布置学生自定主题,设计一个扇形统计图,并涂上彩色作为作业上交。学生们确定的主题很多,设计出的扇形统计图也美丽自然。比如调查学校或班级同学姓氏、同学年龄、出生月份或生肖星座、男女生比例、喜欢的电影或歌曲类型、喜欢的明星类型、喜欢的科目或书籍类型、喜欢的颜色、喜欢的饮料或水果、近视情况、家庭人口数量、长短发、爱好的体育活动或球类、团员和非团员比例、拥有QQ号和上网时间、上学使用的交通工具、课余时间的安排,林林总总,让人目不暇接。三、多关注和赞赏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

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相长的前提。从讲台上走下来,到同学们中间,从权威者的角色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不但做学生的良师,也做他们的益友。只有当学生从心理上认同这位老师了,他们学起这个科目来自然就会有更大的信心和兴趣。

尊重每一位学生,努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尤其不能歧视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只要讲究学习方法,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大家都能成才。须知,由于每个人的先天和后天的成长条件不尽相同,自然会造成能力上的差异,但这并不是他们将来能否成功的惟一决定因素。况且人的智力和能力发展有先后快慢之分,即使是那些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也未必是一流的。我们不经意的偏见和冷眼也许会让世界少了一个爱迪生。学生王某,初中刚入学时数学不及格,一直以来对这门学科带有极大的恐惧心理。我通过观察发现,该生实际上有学习潜力,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致成绩不理想,信心不足。于是平常注意对她多加鼓励,定期给她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结合其实际情况给她制定了阶段学习目标,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培养其学习兴趣。通过三年来的努力,该生的中考数学成绩已经跃居中上。由此可见,教师的鼓励支持是学生找回自信、勇于努力进取的最佳良方。

篇7:中学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国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课程改革目标

1、在新课程改革带动下,把学校建设成现代新型的初级中学。

2、建设一支政治上有信念,科研上有潜力,教学上有特色,发展上有后劲的教师队伍。

3、学生培养努力做到身心两健、德智双全,个性鲜明,文理兼通,学创俱能。

4、深入研究“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尤其在“探究”式学习方式上要有突破,有成果。

5、探索研究新课程改革的评价方式,建立一套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评价体系,学生评价体系,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三、课程改革实施的基本内容

1、培养目标的改革

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要求我们把培养目标确定为: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方法;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性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

①、要使教师认识到,今天在校的青少年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十多年后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决定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事业,决定着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实力参与国际竞争。因此,实现每一个青少年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健康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②、使教师重新认识和确定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和地位。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评价者。

③、建立平等、尊重、互参与,共同成长的新型师生关系。

④、教与学关系的转变,使教师由原来的精心设计如何教转变成精心设计如何引导学生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

⑤、教学重点的转变,由原来只重视知识转变成既重知识和技能,又重视过程和方法,更重视学生掌握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设一支新课程改革的生力军。

3、加强课程改革理论的学习,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新课程改革。

①、深入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全面了解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设计要求、目标体系、评价体系。

②、深入学习新教材,全面掌握新课程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编写意图。③、学习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组织方式方法。

④、学习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操作的过程与方法。

4、改革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由原来教师“一言堂”为组织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学习,积极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合作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5、改革学习的目的。把学习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学以致用,用以治学。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不是为了单纯的考试,是为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掌握建设社会的本领。

6、改革教材的运用方法,用原来的教教材变成现在的用教材教。

四、新课程改革采取的主要措施

1、保证新课程改革的资金,逐年提高课程改革所需要的教师培训、学习交流、图书资料、音像资料、教研活动、评价等各方面的资金的投入。

2、建章立制,全面建设新课程改革的各项规章制度。其中包括课程改革管理制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参与改革教师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考试评价制度、学生评价制度。

3、加强教师培训,坚持上级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系统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实践探索与理论学习相结合,边上岗边培训。

①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有关新课程的培训。

②坚持校本培训,培养各科新课程带头人,用学科带头人对本学科教师进行培训。③邀请专家到校进行新课程讲座。

④派教师到外考察学习。

4、全面深入地学习《新课程标准》、把《课程标准》作为教师业务进修的一项主要内容之一,每学期要组织一次课标的学习讨论活动,组织全校性的课程标准考试。

5、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新教材,每学期要组织一次新教材学习心得交流会,组织一次教材考试。

6、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全面推动新课程改革。

①制定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评价体系,组织教师学深、学透,并以此为准则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②学科业务领导要率先深入研究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保证每周至少听一节课,深入一线与教师共同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最新操作方法,在探讨研究中与教师共同成长,超前发展,指导学科改革实践。

③组织新课程探路课、引路课。业务领导在深入听课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和有重点地培养一部分走在前列的课改教师,帮助这些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每学期至少要组织一次课改探索课和引路课,课后要组织全校性的大讨论,同时,对于听课中发现的好课例,要精心雕琢,随时组织学科或全校性示范课、研究课。

④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性新课程推优竞赛课,在竞赛中推动教师深入研究,领会课程改革的要旨,把课程改革的理论思考付诸实践、探索、在探索中提高。

7、深入研究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学习方式

①邀请专家到校作关于“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学习方式专题讲座。

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对教师进行有关学习方式的专题培训。

③组织学习方式探究观摩课。

8、全面研究落实“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9、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新教材

①要求教师每学期开学初必须用一个月的时间通览教材,并上交学习体会。②每学期要组织一次教材考试。

10、改革评价方式,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①进行考试评价改革探索。探索局面考试与口试,实践操作相结合。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自我评价与民主评价相结合。

②探索评价方法、研究探索制定一套全面的评价教师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工作态度、工作过程、工作方法和技能、工作结果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能真正全方位立体的展示教师的全过程工作及结果。设计教师的成长记录袋。

五、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孟志明

副组长:刘兵、尹浩然

篇8: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刍议

一、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模块

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 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 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为他们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

高中化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 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择空间。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 挖掘各自的潜能, 制订各自的化学学习计划, 自主选择化学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 对学生选择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如理论性强的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等内容可以从直观入手, 力求通俗易懂, 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结构, 反应, 性质的知识, 充分借助实验和多媒体技术, 帮助学生化解思维障碍, 降低学习难度。

二、突出面向学生情感教育

学习中的情感与学习的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方法, 做到有理、有据, 以理育情。例如, 教学中,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将化学原理和规律运用在工农业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应用中, 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向学生证明, 中国化学工业的飞跃发展, 中国化学科技工作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在讲到钢铁的锈蚀时, 讲到原电池时, 讲到石油和煤内容时, 结合我国的丰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新成就,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在实验教学中, 积极创造条件, 指导学生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大胆探索,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造的科学品质,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创设情境, 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 在教学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 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 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 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 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钠与水反应、喷泉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 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 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 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 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 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四、突出化学学科特征, 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 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 并发展学生喜欢化、赞赏化学的个性。所以, 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有趣的小实验, 以及家庭小实验, 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更多样和多元化, 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 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提出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 对学习内容展开丰富的想像。这样, 就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提高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五、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拓宽学生的视野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 帮助学生拓宽视野, 开阔思路, 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例如, “化学与生活”模块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 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要联系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 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 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又如, “化学与技术”模块以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 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 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条件, 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讨论、观看影像、听报告等实践活动, 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问题,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技术问题。

摘要: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创新意识,情感教育,联系实际

参考文献

[1]王美文:《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 (上)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3]李佳:《化学教学与学业评价》, 广东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建设施工管理方案下一篇:春节家庭聚会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