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劝民族中学 高中新课程实验评估总结

2024-04-11

禄劝民族中学 高中新课程实验评估总结(精选8篇)

篇1:禄劝民族中学 高中新课程实验评估总结

高中新课程实验评估总结

禄劝民族中学

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无疑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提供难得的发展条件和机遇。2009年9月我省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作为一所省二级达标校,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高中新课改给我校带来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是充满探索、创造和建设的教育改革实践过程。学校以此为契机,健全组织,加强学习,狠抓落实,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和关怀下,我校根据《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和《昆明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之实施方案》精神,组织全体教师认真进行课改实验,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现将我校实施新课程实验工作情况作一总结。

一、宣传发动,提高课程改革认识

按上级主管部门的部署,我校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从2009-2010学年的上学期开始实施,现在高二年级9个教学班、高一年级9个教学班都进入新课程实验。

在准备阶段,我校建立了“禄劝民族中学高中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赵加华校长任组长)、“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指导小组”(保永生副校长任组长,段银华教务主任、陈坤伟教科室主任和各教研组组长为成员),负责组织、协调、管理新课程改革工作,使新课程改革工作能顺利实施。

二、健全机构 制定方案 为课改实验工作提供保障

课程改革工作涉及的范围广,政策性强,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强化过程管理,才能保障课程改革实验顺利实施。为了全面推进学校的高中新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我校成立了以赵加华校长为“课改第一负责人”的“禄劝民族中学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领导和具体指导全校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成立禄劝民族中学学科课程研究与选课指导小组,由教务处、教科室、各教研组组长等组成,负责对教师的培训、课程的设置、教学过程的管理,带领全体教师最大程度地参与高中新课程实验,组织好对实验推进工作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的研究,对课程实施进行评价,撰写方案、计划、总结。为了让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迈得更为扎实,我校于2009年99月制定了《禄劝民族中学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制定了课程实验的目标、原则、内容、任务与方法、步骤等,出台了《禄劝民族中学学分管理方案》、、《禄劝民族中学学生评价方案》、《禄劝民族中学高中新课程学生选课指导手册》、《禄劝民族中学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方案》、《禄劝民族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方案》、《禄劝民族中学新教师培养方案》。这些方案的出台使我校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为了改善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条件,学校拨出专款提供经费保障,供教师培训、参观考察、科研、仪器设备添置、奖励教师等。学校2010年新增了两个多媒体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教室2间,优化校园网,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抓全员学习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

抓学习促观念的转变,全员进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培训,深刻领会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保证课改实验在正确思想指导下进行。因此更新教师的观念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学校贯彻“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精神,认真制定教师培训计划。自校领导到教师,全员行动,先后参加省、市、校新课改教育理论通识培训、教材培训。截止目前,我校已有120多人次参加云南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的普通高中新教材培训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并顺利通过考核获得合格证书;30多人次参加为期一年的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同步研修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结合市、县教育局新课改工作部署和新一轮校本培训工作,以“写”做为重要抓手,积极倡导老师写课后反思、读书笔记、教学设计、教研文章。一个学习型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学校一方面坚持发挥校本培训的主阵地作用,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校外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凡是各级组织的各种培训,我们都尽可能组织教师参加,使实验教师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尽快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在教导处和教科室的统一安排下,各教研组组织本组教师参加各项教研活动撰写教学论文,教后反思,教学案例等共计60多篇;2009年8月23日—2009年8月30日,我校组织进行关于高中新课程的校本培训。各教研组均开展以解读新“课程标准”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学习,把握课程标准的内涵,领会其精神实质,反思教学中的成败,确定课堂改革的基本思路。对课改的背景、目标、任务 2 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努力使课程改革落实到实处,使每位任课教师树立全新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为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创造良好条件。

四、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积极开展校本教研

健全教研网络,发挥集体的智慧。我们将教研工作抓实抓细,努力使教研工作辐射到每个年级、学科,渗透到每一位教师及教学的基本环节。实行集体备课,定期教研,把教研活动时间安排到教师的课表中,这是我校近几年来的一惯做法。坚持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加强教师参加学科教研集体备课活动。重点健全年级备课组,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提高备课的实效,我们在学期初制订好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员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各教研组在每学期进行一次公开课教学活动,每月开展一次研讨课教学活动,通过各学科教研组分工协作,指定专任教师执笔设计学生用的“导学案”,由集体讨论后定稿,然后发给学生先学,教师再进行教学,取众家之长,集思广议,共谋发展。校课改领导小组成员深入各学科教研组参与并指导活动开展,协助各学科教研组长做好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我校英语、数学教研组编写出版校本教材。

五、以教学常规管理为抓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1、我们修订完善了教师课堂教学工作考核办法,着重体现了新课程精神,突出了教师在备课、上课方面的个性体现和创新实力,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继续明确规范了一些制度,特别是对学校课程计划的执行要求自觉严格,;课堂教学工作考核细则在组织课外活动方面也作了较为具体的要求。

2、加强随堂听课的力度。要求每个教师每个学科的随堂听课,教师要精心准备,课后要做反思的情况。这样,有利于教师加强对教材的钻研,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课后进行教学反思。

3、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课堂教学作为学校的主阵地,在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加强各学科教学质量的调研工作,做好各年级各学科的差生跟踪,建立好差生跟踪档案,努力做好转差工作。重视因材施教,培优补差,力争学科竞赛出成果。

六、以课题推动课改前进,以课题加速教师成长。我校罗道玮老师2009年9月申请了《三生教育》省级课题研究,并把三生育课在我校开展得有声有色,并获得省市教育部门的好评。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1、着力培养青年教师,努力扶植骨干教师。近年来我校新进了20多名大学本科生,都被安排到了教学一线,尽可能安排当班主任。我们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给他们提供学习机会和展示自己的舞台,努力建设好一支以教研组长为核心的骨干教师队伍。对新上岗教师做好师徒结对的业务指导,培训工作,努力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

2、引导教师注重自身素质提高。我们在青年教师范围内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课堂比赛、论文比赛、案例评析等,鼓励教师不断进修,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3、倡导“研究兴课”,发展反思能力。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国家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每一位教师始终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教学研究的目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每个教师要加强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反思,提升自己的教学,努力向“研究型”转化。

八、在学习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我们努力引导教师强化三个观念:“主体观”、“发展观”、“人才观”

1、树立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主体观”——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且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只有抓住“学”这个中心,才能完成“教是为了不教”“学会是为了会学”的转化过程。

2、树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发展观”——从受教育者,青少年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用发展的观点教育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衡量和要求学生,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终身的发展,教师要努力“让每一个高中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3、树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的“人才观”——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应该是树立以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形成最佳结合点为培养目标的人才观。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通过教研使大家认识到课堂教学应注意“三结合”: 首先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新的教材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教法必须改变,学生的学法也必须改变,教师要以指导学生学法来带动教法的改善,二者的调整和改变只有一致起来,才能达到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其次是“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新课标和新教材更加注意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注重学科知识体系向注重学生能力发展方向转化,向有利于学生能力提高的方向转化,教师必须注意和落实这一转化,才能完成高中新课程实验规定的任务。第三就是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改革相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必须有与之相应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手段的选择相结合,才能使教学过程优化。

九、创立以课堂师生互动为基本模式的教学形态

从实验开始,我校各学科就把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作为重点,经过两年的实践,我们认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1)明确的三维目标;(2)宽松的环境,和谐的气氛;(3)完善的过程,灵活的方法;(4)恰当的主导,真正的主体;(5)科学的评估,客观的评价。我校在实施的过程中,把课堂教学互动、生生互动作为切入点和实验点,我们提出让学生主体活动起来的“五个凡是”口号,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动手、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学会讨论,学会做课堂的主人,把这些最基础的素养作为学生走入新课堂的前提条件。从实践的效果来看,因该说基本成为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理念,成为走进新课程的基本渠道。

十、进一步改进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通过新课程实验,我校学生在三个方面发生了变化:即学习状态比课改前更为主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比课改前有较明显的提高;社会实践等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积极性增强了。

十一、课程设置

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我们努力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新课程实施方案执行,基本上没有再作调整。在课程设置上,完全按照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选修包括选修Ⅰ和选修Ⅱ,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基本能够达到标准。在课程设置的实际执行中,对有些学科的教学时间安排上依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对高考科目课时略有增加,这样的调整有利于模块教学 5 和会考高考的进一步衔接。

十二、学分管理

为了保证我校的学分管理工作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我校充分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学分管理,建立学生学分管理的平台。设立学生学分档案,由教务处指定尹德权老师专人负责管理,妥善保管学生学分认定相关材料。在学分认定上,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认定与学分评定:考核分数=修习学时认定分×10%+修习过程表现认定分×30%+模块水平考试认定分×60%。学业成绩按100分计,考核分数不低于60分的认定为合格,获得相应的模块学分;考核分数低于60分的认定为不合格,不能获得相应的模块学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学生不能及时通过学分认定,有个别学生经过教师辅导和学习指导后还难以通过模块考核。

十三、其他综合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有组织、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包括军训、考察、劳动等),并且有个人的社会实践记录(如日记、体验材料、调查报告等),可获得2学分,三年共6学分。凡不符合以上要求的,均不获得学分。高一以军训为主,时间为一周;高

二、高三年级以社会考察、参观、劳动为主。社区服务:学生三年内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共获得2学分。在高

一、高二分别安排一周的社区服务,主要是利用寒暑假布置学生回自己居住的社区进行社区服务活动,要求学生做好计划、与社区进行联系、活动结束由社区负责人签署意见并加以确认,分别获得1学分。参加社区服务少于10个工作日的,不给学分。开展社区服务活动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社区单位为学生提供参与的社区服务项目少、甚至存在不愿让学生参与服务活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所能提供的服务不适合社区需要。

十四、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建立学生成长纪录袋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制定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2.结合我校实际,开展自我教育和教师评定,组织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发展目标的制定、实施与验收,努力实现学生积极主动的自主发展,同时,教师根据学生表现,作出客观公正的学生评价。

十五、取得的成绩

1、初步成效 新的教育理念走进了师生内心。

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关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深刻革命,对教育工作者、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两年来,我校广 6 大教师对课程改革经历了一个从困惑、到接受、到自觉的过程。课改之初,大家对新课程不以为然,在实践中采取应付甚至抵触的态度。经过反复培训、深入实践,新课程的主要精神、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正在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广大教师能够自觉地用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初步改善了以往的传统观念和传统方法。受惠于新课程的广大学生,改变了对学校的看法、对教师的看法、对书本的看法、对学习的态度。这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所取得的令人欣慰的成效。学生的自主发展得到实现。由于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主动发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实施新课程的学生与以往同年级学生相比,其自主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一是学习兴趣浓了,二是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了,很多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课堂发言积极。三是动手实验能力明显提高,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学生课堂气氛活跃,积极参与师生互动,一改过去只是死读书、读死书的被动局面。四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提高。自主发展、主动学习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问题学生明显减少。

2、教师的专业成长迈开了步伐。

新课程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条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是通过新课程的实施,广大教师丰富了理论知识。多元智能理论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对现代教育理念也有了一定的研究和理解。二是教育观念发生了较大转变。很多老师已不再把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而是用新的课程观、新的教学观、新的学生观、新的发展观来看待学生。三是教学方法发生了较大变化。多数教师不同程度实现了角色的转换,改变了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方法。由较单一的知识传授开始转为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开始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培养。四是教师的教研意识增强了。过去很多教师备课依靠现成的“教案”,现在不少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反思,探索出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新路子,很多研究成果在全县新课程实施中得到了应用。

十六、实验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

1、课程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传统课时固定性的矛盾,已开始困扰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新课程实施以来,困惑于广大教师最直接的问题是一方面感到教材容量大,任务重,一方面又感到课时少,不足以完成教材所给定的任务。有时师生互动激烈,学生生动活泼,情绪高涨,对教学过程中的讨论时间有时很难控制。

2、与高考的冲突。无论是学生、社会对高考总是特别重视的,而高考是重视分数的,是需要讲究应试的,这和新课程对于素质教育的追求在事实上是有矛盾的。特别是初中义务阶段新课程教材和高中阶段的新课程教材在内空和要求上存在许多不配套和不衔接,反映在教学上教师尽管知道新课程的要求,但是难以达到新的教学目标,或者心存疑虑而举步维坚,尤其是云南一直未公布高考实施方案。

3、师资紧缺,班级过大。一个班级的学生一般都在70名左右,这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如课堂讨论,分组实验,因材施教等都有相当的困难。班级要是小了,师资就欠缺了。

3、办学条件的限制。新课程要求学生更自主地学习,更多样化地学习,但学生往往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家用电脑、图书资料。此外课程改了,但实验室的器材、药品却买不到,造成实验的困难,特别是通用技术课没有实验室,就别是实验器材了。此外,如果开设较多的选修模块和地方课程,又存在教室和师资不够的实际问题。

4、经费不足。我们在课改过程中存在经费严重不足的难题,学校设施与设备比较落后,如实验设备、多媒体设备等都较为缺乏,无法很好地满足实施高中新课程所必需的条件。

5、新课程理念与现实规章的冲突。例如新课程强调学生的活动,要走出课堂与社会、自然接触。但现实的有关安全责任等规定却使学校难以实行。

6、评价改革过程虚化、操作繁琐

教师普遍反映“学分认定方案”和“综合素质评定”操作过于繁琐,项目多,表册多,工作量大,且过程性评价大多属于定性类,如课堂“表现”、参与“程序”、学习“态度”,操作中很难把握。由于工作量大,这类定性评价很容易 8 流于虚化,而最严重的问题还在于实效性差,似乎这种主要是在在填写无数的过程性表册的繁琐工作。

十七、对今后课改工作的规划和展望

1、以课程改革校本培训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校外部和内部之间教师课程改革的交流与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近来的方法,加强中小学课程改革衔接的研究,加强与课程改革先进区县的交往与合作,加速我校课程改革的步伐,跟紧历史潮流。

2、深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究、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强课程改革纲要的学习和解读,加强教研组、备课组校本教研,特别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研究,加强课堂教学三维教学目标的分解与确定,精细研究探究式教学模式,修订并完善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形成适合课程改革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

3、以评价方式的创新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构建学生各学科综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实施发展性评价,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发展搭建更加充实的平台,并更加真实反映学生在学校发展的历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优良的基础。

4、走教学社会化之路。学校的教学活动更多地向家长、社会开放,欢迎家长参与学校教学活动,并向学校提建议或意见,以便学校改进工作,不断发展。总之,两年来我校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从课改走过的路,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学生自主选课、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协作学习。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教学中的落实等等。这里既渗透着学生对未来人生蓝图的勾画,也体现着学生正确人生观、健全人格的逐步培养。所以说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意义深远的。在实施一年的过程中,从我校的实际情况看尽管我们还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我们仍竭尽全力的为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取得了点滴的成绩,在今后的实施中我们还将继续努力对于新课程实施的各个环境进行再认识,再发现,保证实验的工作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

篇2:禄劝民族中学 高中新课程实验评估总结

山东省实验中学是省级规范化学校,是山东省新课程重点实验区中心联络学校之一。在近两年的新课程教育教学工作中,在学校的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化学组的老师人人参与新课改并践行新课改的理念,取得了优异成绩。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经验总结如下:

(1)教师素养主要是依靠后天培养与训练形成的。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后对教师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校特别注重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有关新教学理念、新教材使用的培训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举行备课组、教研组、全校、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的多种形式(观摩课、研讨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省、市优质课汇报课)的公开课展示活动。让每一位老师积极参与说课、评课、议课。逐步使不同的课型有了不同的授课风格,我校许多新教材课型的授课方式在全市乃至全省推广。

(2)以化学知识为载体,积极开发、积累课程教学资源。集体备课时,老师们及时交流,分享资料,相互启发,集思广益。通过集体备课,使每一位老师在上课之前,对教材、教法都能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形式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的是活动探究式教学法;理论教学模式则主要分为如下几种常见方法:① 以理论发展脉络为基本线索逐步推进,让学通过了解理论发展过程特征,了解科学发展规律,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批判性的吸收前人经验,勇于创造性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使他们的思维方式变得更加缜密。② 以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为基础的理论教学模式:实验或列出数据-观察-分析-讨论-推理-结论-迁移应用。③ 对于较为抽象的理论课,如有关晶体结构的教学过程,则采用借助模型的直观教学法;对于有机反应的教学过程,主要采用归类比较法;习题课通常采用学案教学法:学法导引—例题讲解—迁移应用—巩固提高。教学过程中,既要有统一的基本要求,但同时也讲求个性特点,保持多样化的教学风格。

(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听课指导,积极鼓励他们参与教学教研活动以及教师济南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大赛,积极承担各种公开课,并为每一位青年教师建立了成长记录档案。由于措施得力,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了较快的提高。他们作为优秀青年教师代表外出学习和交流,如在“新世纪”版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暨教学研讨会上王秀忠老师代表实验区教师交流新课程实施感想,杨晶老师代表实验区教师展示示范课。

篇3:禄劝民族中学 高中新课程实验评估总结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实现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目标体系, 强调高中化学教育应“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 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强化科学探究意识, 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 因此,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 应特别重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本研究主要对民族地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二、实验教学的现状

1.课堂实验教学现状。

新课程标准要求化学实验教学适当运用现代实验方法和技术, 提倡绿色化学理念。 通过调查发现课堂实验开出率达到80%以上的只占50%;37.8%教师注重运用现代实验方法和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教学, 91.2%的教师注重绿色化学理念在实验中的体现, 可见课堂实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2.学生分组实验现状。

分组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培养实验技能, 而且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协作、分工, 在实验探究中学会合作与分享。 结果显示学生亲自做实验的机会较少, 条件好的每学期才做2-3次, 分组时人数太多, 4—6人一组的占60%, 很多学生只是旁观而没有亲自动手的机会, 进而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课外兴趣实验现状。

新课程注重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课外兴趣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家庭小实验和课外调研, 可以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 但课外兴趣实验的开展情况不乐观, 从未开展过的占75.5%;老师很少安排学生做家庭小实验, 从未做过的占64.5%。

4.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现状。

新课程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 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化学实验探究, 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据调查, 只有25.3%的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 54.7%的学生不知道; 验证性实验占84.6%; 只有20.5%的老师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分析与建议

1.保证教师培训。

虽然教师通过培训和学习新课程标准, 对新课改的内容和目标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还不是太透彻。 面对新课标的科学探究理念和教学目标的三维化, 教师应清楚地意识到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是教师的首要任务。 为了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教育主管部门应多为教师提供进修和交流学习的机会, 注重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 大力支持和鼓励教师外出进修和参加在职培训。

2.完善高中化学实验室的建设。

化学实验室是进行探究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场所, 化学实验室的合理建设和科学管理则是化学实验教学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 但高中化学实验室现状很不乐观:数量少、设施旧、药品不足, 这使得正常的实验教学工作都无法开展。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有发展的眼光, 筹集资金, 大力支持实验室的改建工作, 提高实验员的综合素质, 开放实验室, 为开展新课程实验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3.运用多种实验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运用多媒体技术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如利用自制和现有的化学课件、录像、投影等演示抽象的实验, 可使抽象复杂的实验简单化,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多实验, 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更好地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

(2) 创设 “第二课堂”

化学与社会发展、 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密切联系, 教师应注意联系实际, 通过创设“第二课堂”, 如举办专题讲座, 建立兴趣小组;开展社会调查、参观、化学趣味实验等形式多样的实验活动, 帮助学生拓宽视野, 开阔思路, 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陶冶社会情操。

(3) 开展家庭小实验

家庭小实验趣味性强, 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紧密, 实验用品简单易得, 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4) 将学生实验探究化

化学实验功能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获得所谓“正确”的实验结果,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实验探索的过程, 通过学生实验, 亲自设计实验探究活动, 亲身体验研究过程, 深刻理解科学的含义, 训练科学方法, 进一步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 通过分组、分工协作完成实验, 明确职责, 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建立和完善实验评价体系。

要适应化学新课程的需要, 就要建立完整的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包括对化学实验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对化学实验能力发展情况的评价、对化学实验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形成的评价, 评价时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发展结果, 还要注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表现。 评价方式要由单一型向多样化转变, 可以采取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 自评、他评等多元化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 不是单纯地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考察, 而应多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发展的角度考察。

摘要:文章从教师队伍、实验室现状、学生的实验兴趣、实验教学现状及实验评价方式五个方面对民族地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 深入了解了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情况, 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建议, 为进一步改进民族地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篇4: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的总结与反思

一、目前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的基本现状

目前,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在进行,新教材在高一年级使用已近一年,通过听课和教师座谈,以及对部分学生问卷调查,我们认为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高一年级教师的整体素质好,能胜任学科教学改革的实验任务

这些教师总体上看比较年轻,可以说,年轻有活力,思想新,有干劲,他们都是教完高三回到高一的。从学科知识来说,学科知识丰富,成系统,对传统的地理学科知识体系非常熟悉。具有学科教学的经验和能力,又经过暑期的通识培训,对新课程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一定地认识,完全能胜任学科教学改革的基本任务。

2、教师对新教材有一定的认识,并在教材的解读和处理上做出努力

地理新教材的使用,给教师们耳目一新的感觉。绝大多数教师对此有一定地认识,大家充分肯定新教材的优点,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大家认为,新教材同旧教材相比有自己的独特的特点,具体体现在理念新、版面的呈现方式新。

3、能确定三维的教学目标,并能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和落实

能否确立准确的三维学习目标,是目前评价一节课的首要标准,他们都能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和新课程标准来确定教学目标,并在教学中有所体现。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比较全面、科学、具体,既注重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又关注学生情感、意志、道德品质的发展和养成。

4、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并在教学行为的改变上进行探索

通过暑期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学习和研究,教师在观念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认识到新课程理念下改变教与学的方式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适于新教材和新高一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注意了在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在教学中有所体现。

5、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领悟、学习。

二、实施新课程取得的成绩

1、新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

通过开展培训活动和教师积极主动的学习,在绝大多数教师内心中树立起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关注的重点由课本转向了学生,教师不再单纯地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学生的体验,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而且关注对象也由少数学习好的学生转向全体学生。

2、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

无论是在各种教研活动中,还是日常的听评课过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教师的角色有了很大转变,课堂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随处可见。

3、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角色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超越教师。有的老师感叹:“学生的潜力太大了,学生知道的太多了。”

4、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程改革,不断关注,教师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新课程也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很多教师积极地从网上、书上、生活中搜集一些有用的素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变得生动而富有色彩。

5、新课程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丰富了教学内容,提供了更多的教师学习的空间,也带给了他们更多的思考,教师变得更加理性。在教学中他们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经验,在不断的探讨中提升了自己。

三、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1、理念与行为还存在脱节现象

比如,有的教师在谈新课程理念的时候,我们感觉他掌握得很好,而在实际上课中却没有很好的运用。还有的教师在优秀课评选活动中能以新的理念去指导,而在日常的上课中做的却不够好。

2、创设的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有机结合程度不好

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但这里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不是无组织无纪律,不是学生没有自律。正是因为担心处理不好二者的关系,一些教师放不开手脚。

3、一些现象反映出新课程的实施有时还停留在表面上

比如,目前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做得很好,但科学性的评价、思想性的评价做得不够。再比如在探究性学习方面,一些教师没有从本质上去研究本节课哪些问题应是探究活动的重点,哪些问题没有探究的必要。如果把问题的探究停留在表面问题上,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探究兴趣。

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还受到一些阻力

(1)应试教育思想的阻力。很多教师因为担心教学成绩低,因而仍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知识的掌握上,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

(2)客观条件的阻力。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倡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调查活动,然而由于受到经费、时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些活动往往不能很好地开展。

(3)评价机制的阻力。目前,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对教师的评价,重点仍放在教师的教学成绩上,而教师对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所做的努力却很难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因而也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这一点上来说也会刺伤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积极性。

四、解决新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1、进一步更新观念,树立新课程的理念

理念问题,是目前评价一节课的重要标准。许多教师已经注意到了理念的更新和改变,如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师生、生生的互动,注意自主、合作、探究三个学习方法的运用,注意联系现实和学生实际等,但是,都做的不是很到位,有些教师的教学甚至与过去没有太大的差别,究其原因,还是观念更新的不到位。所以,进一步更新观念,树立新课程的理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解决教材量大与课时少的矛盾、解决高考不明确的矛盾、解决教与学的方式问题等等,都必须先更新观念,这是关键。更新观念首先要放开思想,首先关于教材使用的观念必须更新。完不成教学任务,还是观念问题。在教材的使用和处理上必须大胆,敢于取舍,正确取舍,正确整合。其次,在对待学生上,解放手脚,放手发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相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再次,高考越来越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能力立意更加明确,考查能力越来越多。

2、真正转变教与学的学方式

要解决课堂容量大和课时少的矛盾,还有一个重要的对策就是,应该紧紧围绕地理课程目标,并根据地理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主要做到两点:加强探教学,强化学法指导。

3、科学地解读教材,加强高中地理新教材内容的整合

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教材内容的变化,如跨度大、跳跃大、难度高,内容多、课时少等。科学解读和处理教材,加强高中地理新教材内容的整合,使在有效时间内完成课堂教学内容,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

4、在问题设计上下功夫,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教学的关键,如果没有问题,教师就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平铺直叙出来,教师讲得很累,学生还记不住什么东西,教学效果非常不好,或者教师在一节课上问些简单的问题,书上有的问题,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上,就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更不能从内容中提炼出一些有所感触、有什么影响、有什么意义和借鉴的问题。因此,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有价值的、关键性问题是一节课教学的关键。课堂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来进行教学设计。

5、注重集体备课,加强教学研究

篇5:禄劝民族中学 高中新课程实验评估总结

一、实验硬件设施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独立高中。2005年初、高中分离前实验教学仪器绝大部分靠国家教育部门计划调拨, 且50%以上为五、六十年代的实验器材, 高中实验器材种类、数量远少于初中器材。初高中分离后, 国家不再给独立高中调配仪器, 实验在高考中的比例却逐年加大。为满足实验教学需要, 学校筹措资金, 建成了两个标准化理化实验室, 并逐年分批购置了部分急需的高中物理实验器材,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物理实验教学器材不足的矛盾。但实验教学与硬件设施建设之间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一是近几年, 随着全州“普九”和“两基”攻坚目标的基本实现, 高中生源激增, 分组实验因班额过大, 无法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二是电磁学、电学、光学等分组和演示实验器材数量短缺, 尤其种类不足的情况仍十分突出。

即便如此, 笔者所在学校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总体状况在全州仍位居前列。据笔者了解、比较、分析, 我校物理实验教学中硬、软件建设所面临的困惑、问题, 矛盾, 在甘南地区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和典型性。

即将开始实施的高中新课程, 是一场彻底的教育理念变革。伴随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高中物理教学, 特别是实验教学的目标、方法、实验理念的转变、实验数量的剧增、探究性实验的必然加入, 开放实验室将是课程标准改革的必然。而仪器短少、实验室数量严重不足等现状, 已远远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二、实验教学理念

长期以来跟随高考指挥棒转, 在应试教育主导下物理实验教学从学科教师到学生, 为高考, 为节省时间、提高考试效率, 都更重视做大量教辅书中的实验题, 只花很少时间亦步亦趋按老师罗列的实验步骤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生实验而已。传统的实验教学要求、目的也需要学生会装置基本实验器材, 了解、掌握中学物理实验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 掌握实验的基本科学方法、原理、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进行讨论。但在以高考为目的、有限的课时条件下也无法达到。实验做与不做, 做好做坏对高考的影响并不很大。同时, 因种种原因, 在实施了新课程的初中阶段本应形成新的实验理念和初步实验能力, 但在民族地区初中, 甚至传统的实验教学也被弱化或基本不做实验。缺乏生动的物理实验活动, 抽象、枯燥, 被动输入知识结论的教学方法, 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物理、探究科学的浓厚兴趣甚而害怕学习物理, 形成学生物理学习心理障碍而导致学习效果差, 效果差更惧怕、厌学物理的恶性循环怪圈, 就谈不上在高中实验中产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兴趣了。初中、高中都没有切实可行、能落实到实处的实验考查手段、相应的实验设施保证来促进物理实验教学, 导致从相关教育部门、学科教师到学生、从初中到高中, 对实验不重视、漠然, 实验态度、基本实验能力、实验素质普遍缺失。这也是物理普遍成为民族地区学校薄弱学科的重要原因之一。新课程物理实验教学将面临偏差实验理念下的多重问题。

由于对物理实验认识理念不到位、民族地区物理教师紧缺, 学校不是把具备坚实相关物理专业知识、工作责任心、能力强、热爱实验岗位的优秀专业教师配置到实验岗位, 往往把业务能力弱、身体弱、年老的教师甚至不具备物理专业知识、无教师资质的人员放到实验室岗位。而好的专业教师因为实验教师工作成绩、待遇、职称的不明确极其带来的尴尬与委屈、实际工作的繁杂辛苦不被认可与理解, 往往无法专心于实验室工作、开展实验研究和开发。同时民族地区学校的实验人员编制普遍远少于国家规定的人员编制, 不能有效保证实验室各项工作的开展。种种实验理念偏差、条件制约, 使得物理实验教学从各层面都将难以达到新课程甚至传统物理教学对实验的需求, 无力有效、切实展开各项实验工作。

三、实验时间

民族地区学生因地域、文化基础、视野局限、语言、民族思维心理极其特点等种种原因制约影响, 普遍存在理科学科尤其物理学科的学习困难, 相对于民族地区学生实际及课程内容, 以往学校课程课时依据大纲安排, 物理课时安排显太局促, 也就实际上挤掉了物理实验时间。笔者曾在教学实践中做过课改理念方面的教学尝试, 结果发现, 即使仅仅相对于基础、思维方法比较好、对物理学习有浓厚兴趣的一部分学生而言, 无论是实验课还是新概念规律课, 要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预想和目标, 课时都更加紧张, 影响教学内容的完成。新课改实施中, 无疑, 物理实验时间否能切实足够保证, 这将会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四、面对困境、问题的解决思路探析

如上述, 是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中物理实验教学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实施高中新课改, 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时代所必需的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开拓能力、科学精神、有全面素养的劳动者、现代公民所进行的一次教育革命。时代需求、时代使命, 势在必行。物理实验既是新课程物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实现新课程物理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因素, 通过实验才能还原人类发现、认识、掌握自然知识规律的本来面目, 得到科学价值、情感的科学美之体验, 物理知识运用、回归于生活实际的思维方法、科学方法、创新能力、科学素养在实验过程中的必然形成。民族地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应该如何解决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现实困难与需求之间愈加凸显的矛盾?笔者认为, 首先, 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应该正视、重视存在的问题、矛盾, 从小学科学课到高中物理课的基础教育阶段, 全程重视、加强、落实实验教学, 奠定学生实验基础素养。各级部门要努力争取财政及外援对实验室的资金投入, 以文化教育发达地区学校实验设施、实验教学思路为参考, 并具一定前瞻性, 结合新课程对高中物理实验设施、条件的实际要求, 作出切实可行、符合民族地区各学校实际的实验设施配置建设计划, 争取在尽量短的时间内逐年分批直至完成计划。再次, 重视实验室人员编制按标准配备, 严格上岗实验人员专业、资质要求, 明确其职责要求, 制定、重视实验教师每年的业务进修、专业培训、交流观摩计划及落实, 重视落实实验室教师的待遇、职称、劳保问题, 切实保障实验教师安心、专心做好实验管理、教学、实验研发、实验室开放等工作。培养一支真正能担负实验教学工作、作风踏实业务过硬的各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师队伍。与此同时, 要制定一整套科学、系统、有效、逐步完善的制度措施、监督评价机制, 使上述各计划措施有力落到实处。三是通过长期不断论证完善、建立系统有效的效果评价、实验考查机制, 探索实验教学模式、改革考试方法, 加大实验考核力度, 切实保障、促进实验在新课程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和作用, 使自教育管理部门到师生、社会, 逐步转变理念, 不断使新课程物理教学目标、科学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四是合理、协调安排各学科课时, 要在物理课时中划分出实验课时, 留出学生在开放实验室做实验的时间, 使实验有时间保障。

目前, 在民族地区受经济条件制约、资金投入困难条件下, 实验室要尽力整合、利用现有的实验室资源, 总结以往实验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发挥坛坛罐罐做实验的精神, 利用身边废旧简易材料制作实验器材, 利用区域内丰富的自然、水电条件及各种生产生活设施为天然的实验课堂, 进行低成本实验的开发, 以高中物理新课标教学目标为目的, 尽可能提供和创造各种实验条件, 开发新实验, 努力为即将开始的高中新课改物理教学提供实验教学保障, 从实验条件到理念机制, 初步过渡逐步完善最终达到物理新课程目标对物理实验教学要求。

篇6:禄劝民族中学 高中新课程实验评估总结

一、实验硬件设施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独立高中。2005年初、高中分离前实验教学仪器绝大部分靠国家教育部门计划调拨,且50%以上为五、六十年代的实验器材,高中实验器材种类、数量远少于初中器材。初高中分离后,国家不再给独立高中调配仪器,实验在高考中的比例却逐年加大。为满足实验教学需要,学校筹措资金,建成了两个标准化理化实验室,并逐年分批购置了部分急需的高中物理实验器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物理实验教学器材不足的矛盾。但实验教学与硬件设施建设之间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一是近几年,随着全州“普九”和“两基”攻坚目标的基本实现,高中生源激增,分组实验因班额过大,无法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二是电磁学、电学、光学等分组和演示实验器材数量短缺,尤其种类不足的情况仍十分突出。

即便如此,笔者所在学校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总体状况在全州仍位居前列。据笔者了解、比较、分析,我校物理实验教学中硬、软件建设所面临的困惑、问题,矛盾,在甘南地区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和典型性。

即将开始实施的高中新课程,是一场彻底的教育理念变革。伴随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中物理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的目标、方法、实验理念的转变、实验数量的剧增、探究性实验的必然加入,开放实验室将是课程标准改革的必然。而仪器短少、实验室数量严重不足等现状,已远远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二、实验教学理念

长期以来跟随高考指挥棒转,在应试教育主导下物理实验教学从学科教师到学生,为高考,为节省时间、提高考试效率,都更重视做大量教辅书中的实验题,只花很少时间亦步亦趋按老师罗列的实验步骤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生实验而已。传统的实验教学要求、目的也需要学生会装置基本实验器材,了解、掌握中学物理实验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掌握实验的基本科学方法、原理、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进行讨论。但在以高考为目的、有限的课时条件下也无法达到。实验做与不做,做好做坏对高考的影响并不很大。同时,因种种原因,在实施了新课程的初中阶段本应形成新的实验理念和初步实验能力,但在民族地区初中,甚至传统的实验教学也被弱化或基本不做实验。缺乏生动的物理实验活动,抽象、枯燥,被动输入知识结论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物理、探究科学的浓厚兴趣甚而害怕学习物理,形成学生物理学习心理障碍而导致学习效果差,效果差更惧怕、厌学物理的恶性循环怪圈,就谈不上在高中实验中产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兴趣了。初中、高中都没有切实可行、能落实到实处的实验考查手段、相应的实验设施保证来促进物理实验教学,导致从相关教育部门、学科教师到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对实验不重视、漠然,实验态度、基本实验能力、实验素质普遍缺失。这也是物理普遍成为民族地区学校薄弱学科的重要原因之一。新课程物理实验教学将面临偏差实验理念下的多重问题。

由于对物理实验认识理念不到位、民族地区物理教师紧缺,学校不是把具备坚实相关物理专业知识、工作责任心、能力强、热爱实验岗位的优秀专业教师配置到实验岗位,往往把业务能力弱、身体弱、年老的教师甚至不具备物理专业知识、无教师资质的人员放到实验室岗位。而好的专业教师因为实验教师工作成绩、待遇、职称的不明确极其带来的尴尬与委屈、实际工作的繁杂辛苦不被认可与理解,往往无法专心于实验室工作、开展实验研究和开发。同时民族地区学棱的实验人员编制普遍远少于国家规定的人员编制,不能有效保证实验室各项工作的开展。种种实验理念偏差、条件制约,使得物理实验教学从各层面都将难以达到新课程甚至传统物理教学对实验的需求,无力有效、切实展开各项实验工作。

三、实验时间

民族地区学生因地域、文化基础、视野局限、语言、民族思维心理极其特点等种种原因制约影响,普遍存在理科学科尤其物理学科的学习困难,相对于民族地区学生实际及课程内容,以往学校课程课时依据大纲安排,物理课时安排显太局促,也就实际上挤掉了物理实验时间。笔者曾在教学实践中做过课改理念方面的教学尝试,结果发现,即使仅仅相对于基础、思维方法比较好、对物理学习有浓厚兴趣的一部分学生而言,无论是实验课还是新概念规律课,要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预想和目标,课时都更加紧张,影响教学内容的完成。新课改实施中,无疑,物理实验时间否能切实足够保证,这将会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四、面对困境、问题的解决思路探析

如上述,是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中物理实验教学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实施高中新课改,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时代所必需的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开拓能力、科学精神、有全面素养的劳动者、现代公民所进行的一次教育革命。时代需求、时代使命,势在必行。物理实验既是新课程物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新课程物理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因素,通过实验才能还原人类发现、认识、掌握自然知识规律的本来面目,得到科学价值、情感的科学美之体验,物理知识运用、回归于生活实际的思维方法、科学方法、创新能力、科学素养在实验过程中的必然形成。民族地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应该如何解决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现实困难与需求之间愈加凸显的矛盾?笔者认为,首先,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应该正视、重视存在的问题、矛盾,从小学科学课到高中物理课的基础教育阶段,全程重视、加强、落实实验教学,奠定学生实验基础素养。各级部门要努力争取财政及外援对实验室的资金投入,以文化教育发达地区学校实验设施、实验教学思路为参考,并具一定前瞻性,结合新课程对高中物理实验设施、务件的实际要求,作出切实可行、符合民族地区各学校实际的实验设施配置建设计划,争取在尽量短的时间内逐年分批直至完成计划。再次,重视实验室人员编制按标准配备,严格上岗实验人员专业、资质要求,明确其职责要求,制定、重视实验教师每年的业务进修、专业培训、交流观摩计划及落实,重视落实实验室教师的待遇、职称、劳保问题,切实保障实验教师安心、专心做好实验管理、教学、实验研发、实验室开放等工作。培养一支真正能担负卖验教学工作、作风踏实业务过硬的各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师队伍。与此同时。要制定一整套科学、系统、有效、逐步完善的制度措施、监督评价机制,使上述各计划措施有力落到实处。三是通过长期不断论证完善、建立系统有效的效果评价、实验考查机制,探索实验教学模式、改革考试方法,加大实验考核力度,切实保障、促进实验在新课程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和作用,使自教育管理部门到师生、社会,逐步转变理念,不断使新课程物理教学目标、科学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四是合理、协调安排各学科课时,要在物理课时中划分出实验课时,留出学生在开放实验室做实验的时间,使实验有时问保障。

目前,在民族地区受经济奈件制约、资金投入困难条件下,实验室要尽力整合、利用现有的实验室资源,总结以往实验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发挥坛坛罐罐做实验的精神,利用身边废旧简易材料制作实验器材,利用区域内丰富的自然、水电条件及各种生产生活设施为天然的实验课堂,进行低成本实验的开发,以高中物理新课标教学目标为目的,尽可能提供和创造各种实验条件,开发新实验,努力为即将开始的高中新课改物理教学提供实验教学保障,从实验条件到理念机制,初步过渡逐步完善最终达到物理新课程目标对物理实验教学要求。

篇7:禄劝民族中学 高中新课程实验评估总结

一、本土物理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也即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对物理来说, 凡是有利于物理课程目标实现、支持物理教学活动的各种要素, 都是物理课程资源。而本土物理课程资源就是指在某一区域的人们长期生活和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所创造的与物理有关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 这些成果有利于物理课程目标的实现, 能支持物理教学活动的完成, 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生活、生产用具, 娱乐、乐器、谚语等。

二、本土课程资源与物理的关系

本土课程资源与物理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生活中的部分少数民族资源总是以一定的方式凸显、蕴含、利用物理知识;二是物理知识的运用促进本土课程资源的发展和丰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表现: (1) 直观呈现物理知识。生活中有些物理属性能通过人的感官直接感触或感知, 如:物体的运动与静止、颜色、状态等。或者可以直接通过仪器测量而得到, 如:温度、质量、熔沸点等。这些物理属性以直观的形式呈现, 运用于生活, 同时改变人们的生活。 (2) 间接呈现及蕴含物理规律。在生活中有些物理知识不能直接通过感官或通过仪器直接测量出来, 但其工作原理、使用、制作过程, 运用了物理规律, 即是说设计制作, 使用的依据是物理规律或物理原理。这部分民族资源只有在使用、制作过程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才体现出来, 如:造纸、织布、烧造、银饰加工等。

三、物理本土课程资源选取策略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始, 开发利用本土课程资源被写进课程标准, 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 对本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有相当多的成果, 此时对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应该从关注本土课程资源的丰富性, 转向关注本土课程资源丰富性的同时考虑本土课程资源的适切性。本土课程资源的适切程度, 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水平, 决定本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因此, 对本土资源的开发利用, 不能只是拿来, 还必须经过筛选。以下是笔者提出的筛选策略。

1. 本土课程资源选取的生活化策略。

所谓生活化策略, 就是要求在利用本土课程资源时, 选取素材是经常运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中或被人们所熟知的资源。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主张, 任何学习都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 学习者是以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信息。在教学中, 任何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 并非空空如也, 他们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并能利用已有经验理解和感悟所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学要从学生自身的经验出发, 选取生活中熟悉的资源, 缩短学习情景与学习者之间的距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更好地刺激学生探究并认识科学规律, 积极建构知识信息, 而不是选取那些学生不熟悉的资源。

例如:选取民族地区建筑物、生产生活中接触的资源等, 避免为体现民族特设而选取比较难见、不被学生熟知的资源。

2. 本土课程资源选取的探究性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提出, 目的是强调教学过程要将学习的重心从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承与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 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促进科学方法的形成和掌握。

探究式教学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一个强有力工具, 在探究式教学中, 学生不仅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而且还能感受到自己的失败与错误, 通过纠正错误逐步走向正确, 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并对学习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过程要满足这一教学要求, 就需要开发利用本地蕴含探究学习元素的资源, 并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探究式教学。因此, 在选取民族资源时, 要选择那些蕴含探究元素的民族资源, 使学生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 体会探究式教学, 培养探究的能力, 真正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生活。

3. 本土课程资源选取的问题性策略。

所谓问题性, 就是指素材的选取要有助于发现和产生问题, 使问题的提出成为一种探究性和创造性的活动, 激发学生的质疑和探究意识。

问题情境是教师进行教学引导, 学生进行质疑、探究, 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和外因。素材的选取目的就是为问题的提出创设情境, 具有问题性的情境能提供一个刺激性的背景信息, 激发好奇心和发现欲, 引发认知冲突, 诱发质疑、猜想和探究的思维意识。缺乏问题性的情境虽然也能提出问题, 但由于情境缺少触发学生思维深刻性和批判性的信息, 教学缺乏一种探究性和创造性, 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因此, 在选取少数民族资源运用于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 需要选择具有问题性的民族资源, 促进教学活动呈现出层次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特点;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思考, 学会多问为什么, 从而提高问题意识。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开发利用本土课程资源, 将本土课程资源运用于课堂, 使学生真正从生活走进物理。然而随着课程资源的开发, 越来越多的本土课程资源的涌现, 必然出现选择什么样的本土课程资源运用于课堂的问题。本文笔者针对该问题, 从本土课程资源与物理的关系入手, 提出课程资源选取的生活化策略、探究性策略和问题性策略。

关键词:本土课程资源,物理,生活化,探究性,问题性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础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刘旭东.论民族地区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2003, (2) .

[3]廖伯琴.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例析民族地区科学实验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J].民族教育研究, 2009, (1) .

[4]阎金铎, 郭玉英.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5]李汉文.开发本土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 (教师) , 2010, (3) .

篇8:中学新课程实验方案探索

关键词:探究;创新;实验;动手

新课程方案改革的核心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乐于探究,培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如何建构有效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和应用策略,在课堂进行有效引导、指导,组织、监控学生开展实验活动,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开展探究性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物理实验是学生学习、研究物理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的不可替代的实践环节。然而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

1.重理论轻动手。由于高考中实验内容采用笔试,一些学校的实验仪器设备条件不十分完备,有时我们用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动手实验;甚至引发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做法。加之多媒体进入课堂,使得部分教师过分追求和迷恋多媒体的模拟实验,让学生看看了事,不重视让学生看实物和实际操作。这样的结果是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

2.只動手不动脑。由于教学进度的安排,在学生实验中让学生盲目地照课本或教师讲的步骤按部就班,机械操作,更有甚者在实验前预先印发实验报告,让学生照“实验报告”逐条操作,填写数据。这样学生做完实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同样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总之,目前相当多的教师在教学中不做或少做实验,放弃了运用实验的直观教学方法。这其中也并不是没有原因,也并不是我们这些教师不理解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的确有一些客观因素。

针对以上问题我在教学中尝试着采取了这样一些方法来进行实验教学。

1.采取边学边实验教学的方式。边学边实验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让全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能力的过程。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边学边实验,时间可长可短,灵活机动,与学习新课结合紧密,不一定需要正规的实验室,也不需要写正规的实验报告,教学效果一般都很好。

采用边学边实验的形式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以物学理,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由于边学边实验课不同于学生分组实验课,其教学形式如上课,一般不允许随便走动,互相抄袭,每个桌上都有一套仪器,“逼”得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学习,容易纠正学生实验中出现的不良倾向,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边学边实验起到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

2.演示实验不仅要现象清楚,而且还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可想方设法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投影放大、机械放大、自制可见度大的仪器进行演示等都是常用的方法。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展示,尽可能实物实验,可下载,可实录,尽量少用动画。

3.可采取自制实验仪器。低成本实验取材简单,常常使用日常用品甚至废弃物品取代实验室专用器材,因而花费很少,因此要善于发现身边的“低成本实验”。

例如:用纸杯做个简易的电话,还可以做个小孔相机、用钉子和木板做的压力小桌等等,可以不断改进演示实验,增强演示实验的趣味性、直观性,启发学生思维,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另外,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从其教学组织形式来说,常分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课前准备要充分,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预见并制定相应措施,学生动手实验前,明确目的、步骤、注意事项以及简单故障的排除方法。实验中可让提前培训过的学生分组指导,老师腾出时间宏观调控,解决意外问题。学生边学边实验是一种新方式的教学,有待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改进。

以上也只不过是我尝试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几种方法,有创新的,也有借鉴的,或许还有更多更好的办法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实践。总之,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做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心人,合理地加以应用,以实验促教学,一定会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书目:

上一篇:学志愿服务活动总结下一篇:大学元旦主题晚会方案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