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改革中学数学论文

2022-04-20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中学数学科的课改精神和自身的教学实际,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谈谈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对新教材的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新改革中学数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改革中学数学论文 篇1:

新课程改革下中学数学教学方法

摘要:作为新教材的实践者、引路人,只有具备与时代相适应的新观念,才能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不辜负时代对我们的期望。中学数学教师大都是以“教学大纲”指导下的教材体系的教学中转到现阶段的《课程标准》条件下的新课改框架下的教材体系,这样教出的学生,理论知识比较系统,逻辑推理严密,运算技能较强,但缺乏动手实践,独立操作能力,缺乏创新精神。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中学数学;教学方法

目前,还有不少中学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用老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很难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努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重在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推进素质教育,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看法:

一、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它能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中去;例如:教学人教版初中数学第十一册的《圆的周长》时,在课前运用CAI课件演示一个动感的画面:一只蚂蚁沿着一个圆爬行了一周,并用变色、闪烁的效果把它定格在屏幕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问学生怎样算蚂蚁爬行的路程(即圆的周长),这时学生个个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多种多样的方法,还积极动手操作、验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会多种多样。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深度、探求解决的办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为目的,即由“要我学”到“我要学”。所以,在课堂上要把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达到手、脑并用,使学生愿学、乐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尽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获得。课堂上,教师只提供给学生现实情境、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真正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例如:教学人教版初中数学第十二册的《圆柱的表面积》时,先让学生猜猜自带的圆柱体物品的表面积是多少,再让学生说出你是怎样算的,然后我以旁观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验证猜想、最后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学生积极参与,全程投入,运用各种方法(剪、拼、补等),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做法,看到他们都在兴致盎然地“做数学”,都在数学活动的乐园中寻找自己称心如意的答案,都在不知不觉地提高自身素质,发展自身的分析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使我感受到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的集体智慧是不可估量的。

二、数学教学应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从买东西、玩、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数学思想,思维方式与方法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工具,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是促进学生逐步学会探索和掌握新知识所必需的科学方法。因此,我认为上好一堂数学课应当实现“数学化”,“再创造”,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沿着数学发现的活动轨迹,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问题,从特殊到一般原则逐步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并把得到的抽象化的数学概念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中去,比如在正负数知识的教学中可以引入这样的实际例子:有一个人从市场用60元钱买回一只羊,接着又以70元钱卖给别人,然后又以80元钱买回来,最后再以90元钱卖给别人,试问此人在这次买卖中是赔还是赚?赔多少还是赚多少?通过这样有趣问题的引入很好地解决了正负数的本质特点:-60+70-80+90=20。通过这样的教学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悟所学习的知识。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实用性。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令数学教学生活化,令数学学习充满生机。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在备课、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上确实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却能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只要点按鼠标,就能在短时间里直观、形象地演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揭示概念。例如:几何图形是中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空间观念是十分抽象的,对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比较复杂的图形,为了使学生能很快地抓住问题的实质,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图形的设计,让图形的某些部分出现闪烁,强化视觉效果,增加信号对学生头脑的刺激,这样做形象直观,既能讲清问题,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运动的观点处理问题的能力。

作者:李梦龙

新改革中学数学论文 篇2:

对新课程改革下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思考

[摘 要]本文结合当前中学数学科的课改精神和自身的教学实际,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谈谈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对新教材的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中学数学 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我在此结合当前中学数学学科的课改精神和自身的教学实际,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谈谈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对新教材的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一、针对问题精心创设情境

能否设计一个好情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首要问题。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往往只具有一般性,还要求教师能够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根据本地情况和学生实际来精心设计一些让学生感受到浓厚兴趣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字和符号的堆积,而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注意体现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精神。

例如,在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第20章的扇形统计图教学中,我考虑到学生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就已有了对扇形统计图有初步的了解,除了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报刊杂志中的扇形统计图之外,还请学生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请他们对班级中来自不同区域的学生数量情况进行调查登记,通过课前预习,自己先试着绘制一张扇形统计图,并分别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由于课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每个学生对上课的内容都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此研究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去探索发现,通过收集数据,分析处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发表见解、各抒己见、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能充分地融入课堂学习,提高数学能力和学习效率。有的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还提出了扇形统计图反映数据情况的优缺点,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更上了一层楼。这种在充满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让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让他们感受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学习积极性,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达到开发潜力,提高能力的目的。

二、作业设置多样化,正确评价学生

新课程则要求作业既要有巩固和检查功能,也要有深化和提高功能,还要有体验和发展功能。所以我们布置作业时,内容上宜注意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形式上要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容量上要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作业形式可以有解答题、探究题、想一想、动手做一做等。开展同学间作业相互纠错。注意作业评判的过程性和激励性,作业批改不能只是简单的一勾一叉和打个分数,而要重视学生在解题时的思维过程。同时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尽量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评语,既指出不足,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结束了扇形统计图知识的学习后,我布置学生自定主题,设计一个扇形统计图,并涂上彩色作为作业上交。学生们确定的主题很多,设计出的扇形统计图也美丽自然。比如调查学校或班级同学姓氏、同学年龄、出生月份或生肖星座、男女生比例、喜欢的电影或歌曲类型、喜欢的明星类型、喜欢的科目或书籍类型、喜欢的颜色、喜欢的饮料或水果、近视情况、家庭人口数量、长短发、爱好的体育活动或球类、团员和非团员比例、拥有QQ号和上网时间、上学使用的交通工具、课余时间的安排,林林总总,让人目不暇接。

三、多关注和赞赏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

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相长的前提。从讲台上走下来,到同学们中间,从权威者的角色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不但做学生的良师,也做他们的益友。只有当学生从心理上认同这位老师了,他们学起这个科目来自然就会有更大的信心和兴趣。

尊重每一位学生,努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尤其不能歧视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只要讲究学习方法,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大家都能成才。须知,由于每个人的先天和后天的成长条件不尽相同,自然会造成能力上的差异,但这并不是他们将来能否成功的惟一决定因素。况且人的智力和能力发展有先后快慢之分,即使是那些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也未必是一流的。我们不经意的偏见和冷眼也许会让世界少了一个爱迪生。学生王某,初中刚入学时数学不及格,一直以来对这门学科带有极大的恐惧心理。我通过观察发现,该生实际上有学习潜力,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致成绩不理想,信心不足。于是平常注意对她多加鼓励,定期给她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结合其实际情况给她制定了阶段学习目标,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培养其学习兴趣。通过三年来的努力,该生的中考数学成绩已经跃居中上。由此可见,教师的鼓励支持是学生找回自信、勇于努力进取的最佳良方。

对那些爱动脑筋,有较强思维能力的学生可以通过组织兴趣小组等活动,积极引导,大力培养其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不断超越自我。

参考文献

[1]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曾小清

新改革中学数学论文 篇3: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方法

【摘要】新课程改革契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对教学提出了更高、更细致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同时需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需要积极地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跳脱出来,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采用更加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本文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多项创新、高效的教学方法,旨在为有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性建议,同时期望能够帮助初中学生获得更为广阔的学习发展空间.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数学;数学教学方法

在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初中学生想要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更好的发展,仅仅靠提高考试分数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具备一些关键能力,如充分的学习能力、创新的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协作能力等[1].而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教学模式陈旧滞后、师生互动不够充分,以及教师素养有待提升等,这些严重制约了学生各项关键能力的发展.为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并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来更好地引导、组织学生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未来发展基础.

一、传统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陈旧滞后

我国教育受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较为严重,不管是教师、学生还是学生家长都十分重视考试成绩.基于这样一种教育环境,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唯分数是从,在课堂上采用填鸭式的方式给学生灌输知识和解题技巧.在这样一种陈旧滞后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且课堂氛围长久以来都是枯燥乏味的,渐渐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被严重消耗,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不甚理想.

(二)师生互动不够充分

师生互动是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表现得并不够充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就是师生互动机会少,由于教师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同时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被重视,导致教师并不会用很多的课堂时间来与学生进行互动[2].其次就是师生互动深度较浅,通常情况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都是停留在简单的问与答之上,并没有进入知识点和思维的深处.

(三)教师素养有待提升

新课程改革下,教育行业对教学的要求更高、更细致,但是有一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并没有很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究其原因就在于其教学素养还略显不足.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素养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就是在教学理念上,有一部分教师并没有从思想理念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加以重视,导致习惯性地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其次就是在创新教学手段的应用上,由于没有充分考量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流于形式.

二、新课程改革下中学数学的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时,其才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积极思考、积极学习,从而不断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3].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来打造高效教学课堂.而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可以契合学生的学习、成长特点通过情境教学来引导.

例如,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1节“轴对称现象”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情境的构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网络途径收集一些精美的轴对称图形,并将其整理好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一一播放给学生观看.精美图片的播放能够有效吸引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在學生观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带着思考问题进行观看,即“所有的图片都具有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特性”.在观看和思考的过程中,有细心的学生会发现,好像所有的图形都是可以通过对折来重合的.最后,在学生发现图形的这一共同性质之后,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入轴对称这一概念,并引导学生学习轴对称的性质.在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中,课堂不是死板的概念灌输,而是以契合教学重点的丰富多彩的图片为切入点,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引导,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问题引导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最为直接也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问题的提出能够提升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问题的提出能够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课堂氛围不再那么枯燥乏味,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极为重要的.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践行提问教学.

例如,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3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层次性问题的引导来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什么是全等图形”这一问题来帮助学生回顾“全等”这一概念.学生会回答边和角都完全相等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然后,教师就可以从概念入手针对三角形的全等条件进行提问:1.三条边都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全等三角形?2.三个角都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全等三角形?学生通过画图辅助思考发现,前者是对的,而后者并不一定,所以三边相等是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而三角相等却不是.最后,教师可以将边和角结合起来进行深入提问“边与角满足什么样的条件能够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同样通过画图辅助思考,学生能够探索出以下全等条件,即两边及其夹角相等、两角及其夹边相等、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相等.在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思考方向的过程,这对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都大有裨益.

(三)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下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创新、高效的教学手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任务为引导进行自主思考、探究以及知识总结.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其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获得充分的培养.除此之外,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表达交流能力也都将获得提升.

例如,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4节“统计图的选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首先,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教师需要契合教学重点知识为学生布置小组学习任务,如“合理选择统计图来统计分析上学期班上数学考试成绩的情况”.针对这一小组学习任务,学生需要思考讨论选择最合理的统计图并加以应用制作.最后,针对所有小组的统计图完成情况,教师需要依次加以详细点评.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思考、自主讨论以及自主制作,这能够非常好地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深化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四)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应用能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尤其对于数学知识而言,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众所周知,经过实践得来的知识将理解得更加深入、全面,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实践学习,借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也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这可以有效打破学生死板学习理论知识的现状,也是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之所在[4].

例如,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2节“普查和抽样调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实践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介绍完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应用这一知识.如为学生布置这样一个课后任务:以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方式去调查小区住户的每月用电情况,并对这两种调查方式加以分析对比.在这一课后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对于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性将会有更加全面的认知,同时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将获得强化.

(五)多元评价,提升学生整体素养

教学评价对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优化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评价的主体单一、形式单一、内容单一,并无法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革新教学评价理念,采用多元评价来帮助学生学习,并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例如,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2节“提公因式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实行教师评价、生生互评以及学生自评的多元教学评价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首先,教师给出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因式分解题目,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去解答.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融入学生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同时引导学生解决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然后,在学生都完成解答之后,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并突出评价学生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同时让学生彼此之间也进行评价,并通过彼此之间的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如此,在多元主体以及多元内容的教学评价下,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方位来认知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从而不断加以改善和提升,这对于学生学习质量和整体素养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三、结 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跳脱出来,在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素养的基础上更好地引导、组织学生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问题引导、小组合作、生活实践以及多元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如此,在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基础上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品质,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成长中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兴旺.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学),2015(24):136.

[2]邹步仁.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3(10):177.

[3]李炳祥.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方法[J].课外阅读(中下),2012(09):97,108.

[4]张蕾.新课改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7(13):173-174.

作者:陈家豪

上一篇:语文教育思想探讨论文下一篇:历史意识中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