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在继承中创新 在改...

2024-04-29

(改)在继承中创新 在改...(精选6篇)

篇1:(改)在继承中创新 在改...

在继承中创新 在改革中超越

--对湖北经视发展的战略思考

近来总台开展的“解放思想、强台兴台”大讨论尤如一颗巨石投入湖北广电这个深潭,激活一池春水,泛起层层热浪,回响阵阵不绝于耳。现在的湖北广电又处在一个改革发展的关键期,除了于全国同行一样面对产业化和新媒体挑战的双重压力,还身处不在中部崛起就在中部沦陷的紧要历史关头。只有举全台之力、全台之才寻求突破之策、谋求跨越式发展,才能有望振兴湖北广电、做强湖北广电。近段时间以来中国电视发展出现一些新的趋势、新的现象值得关注:电视媒体市场化程度正在加深、与网络等新媒体融合速度加快、对受众的服务意识普遍加强、对优质电视资源的争夺日益加剧。

湖北经视是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频道,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和新的竞争环境中,如何在总台大的发展格局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如何保持经视的可持续的发展?如何进一步做强经视品牌、实现新的跨越?如何做一任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领头人?这是我一直在苦苦思索的问题。

在充分听取职工意见,广泛学习考察,认真讨论,反复磋商的基础上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针对经视发展瓶颈阶段造成的吧“天花板”问题,发扬经视不断创新的优良传统,用品牌建设的利器,做大做强经视的有形无形资产

在总台领导和各处室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在全体经视人的共同努力下,湖北经视已经成为一个品牌频道。收视率长年

位居武汉地区所有频道第一位,自办品牌栏目集群已经形成,媒体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升,经营创收连续多年在本土地面频道中排名首位,七次在国内权威评比中获得全国地面频道十强称号,在国内广电系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电视栏目高度同质化的今天,电视媒体已进入了品牌制胜的时代。我们主要从频道品牌构建的角度去分析如何去进一步巩固和打造湖北经视这一电视品牌:

1、频道定位:频道定位也就是要解决频道的发展方向和思路问题。频道定位可以从受众定位、内容定位和市场定位这几个方面来考虑;

2、频道内容建设:如今的电视媒体行业正处于“内容为王”的时代,因此高质量的优秀栏目自然就成了频道品牌建设的核心

3、频道包装和宣传品牌需要包装和宣传,这也是一般商业活动常用的营销手段。一是通过对社会重大事件的报道来提升自己的形象。二是媒体依据自身的资源优势,策划开展一些有影响力的活动。巩固了其在受众心中的专业的品牌形象。

4、打造名主持人和记者:记者和主持人,是媒体品牌形象的重要体现者,而且是品牌内涵的诠释者。打造明星主持人,从而实现明星效益,这是打造媒体品牌的重要手段。

同时,我们要按照企业管理的原则树立企业品牌,进一步强化湖北经视的品牌标识和品牌形象。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是山东电视台下属的一个频道,其前身是山东齐鲁电视台。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内部管理上采用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的名称,对外宣传上沿袭了山东齐鲁电视台的称号,我们建议总台对湖北经视也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管理。

同时要建立“学习、尊重、创新”的企业文化理念。

二、厘清频道“民生”定位的深刻内涵,走出狭隘的低端“民生”路线,做出新的丰富的“民生”电视“大餐”“套餐”。

经视的“本土、民生、服务”定位,民生是核心。经视是一个地面频道,无论频道怎样定位,媒体的属性都是服务。进一步创新“民生”理念,应该成为打造湖北经视品牌竞争力的关键。

第一、强调“大民生”概念,进一步拓展民生的内涵和外延。孙中山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家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我们要从这样的高度去理解民生的概念。

1、坚持民生新闻立台。通过舆论监督,贴近百姓,服

务百姓,为普通老百姓解决问题搭建平台,特别是要为《经视直播》的舆论监督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2、注重公共关切,提高民生关注点。从关注一家一户上升到一批人、一类人,以期在事关湖北全局的重大活动中找到经视的位臵,在重大话题主流平台上发出经视的更强音,进一步成为政府与市民沟通的桥梁,树立湖北经视负责任的强势媒体的社会形象。例如:《提案追踪》、《代表心声》是非常宝贵的公共资源,要强化和改版。

3、尝试快乐民生。民生不仅仅是苦情,还要捕捉民生选题中的感动和亮点。让民生的基调更加丰富多元。

第二、拓展民生节目的形态。

民生是主基调,大定位,要与其它传统节目形态嫁接。比如说我们可以做民生娱乐、民生慈善、民生法制,改变栏目同质化的现象。

第三、强化大型民生类的电视活动。

1、创新大型活动的理念,电视活动不等于电视文艺,经视的电视活动一定要有民生特色、要有贴近性。

2、依托栏目做活动。

3、联合其他媒体一起做活动。

三、针对赢利模式单一,创收过于倚重电视广告,进一步盘活资源存量,做好增值业务,在转变产业增长方式上做足功课。

1、确保核心业务。就是要确保传统的硬广告经营稳步增长,这一块收入占全部经营收入比重超过了95%左右,必须保持稳定,不容有任何闪失。虽然这一块业务外包给了北京中新文广公司,似乎高枕无忧,实际上还有大量的工作要

做。做好服务、真诚合作,共创双赢。

2、发展成长业务。就是高度重视植入式广告和品牌活动的开发与经营。上半年频道在植入式广告开发与经营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通过理顺运作体制、调整管理机制等方法提升了植入式广告经营的水平。同时,通过举办大型活动培育成长业务,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以活动养活动”,希望总台在大型活动的管理方面提供政策扶持。

3、着眼长远发展,开展产业经营。

频道可供产业开发的资源很多,但散、小、弱,不成系统、不成合力。首先是按照专业化管理的原则,将经营与宣传剥离,将可供经营的资源统一整合,进行打包经营。其次是对具备条件的品牌栏目实施制播分离,推向市场。第三是以品牌栏目、明星主持人为依托,开发衍生产品,开展产业经营,比如我们和苏宁电器合作举办的团购活动。如:近期即将推出的新栏目《经视婚典》就是瞄准了我国每年有近一千万对新人喜结良缘,因结婚产生的消费总额达四千亿元这个巨大的婚庆市场。我们希望将记录创意婚礼与婚庆服务相结合,从巨大的婚庆消费中有所收益。

湖北经视目前存在着收入来源单一的问题,严重依赖广告经营,节目营销、电信增值业务、衍生产品等其他产业开发滞后的问题。在多方考察、充分调研、反复讨论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以湖北经视的品牌优势和无形资产为依托,开展多种产业经营是一条可行的路子。但是经视现有的体制和机制

对产业开发与经营存在一定的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只有从体制内走出去,树立真正的市场主体,以企业管理的原则和要求进行管理和运营,充分运用市场经济的优势,激发各方的积极性,实现产业开发的目的。

恳请总台以湖北荧丰电视艺术开发公司为试点,放水养鱼,允许经视先行先试,在内部管理、产业经营、财务管理等方面给与一定的优惠扶持政策。我们必将不负总台领导的期望,探索出一条新的产业开发的道路。

四、针对宣传管理上的薄弱环节,走宣传导向、市场导向、观众导向结合的提档进位之路,以人才战略为核心,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形成系统竞争优势。

深圳广电集团已经被划入国资委管理,对集团的考核和管理都是由国资委按照企业管理的原则和办法完成的。我们上半年在内部管理上也进行了企业化管理的探索。

比如,过去我频道有个栏目是《经视直播》的早间版,每天早上7:00-7:40播出,但是总台对我们的考核是从早上8:00开始,同时人员投入和技术投入都很大。还有一个栏目是《阿星笑长开讲》的周末版-《快乐厨房》,节目经费是《阿星笑长开奖》日常版的5倍,收视率占有率还没有《阿星笑长开讲》高。对这两个投入产出比不是很高的栏目,我们果断采取了撤换的措施。

同时,我们在新栏目竞争上岗时,要求参加竞岗的职工不仅提出要实现的收视率目标,还要提出明确的成本费用指标,频道比较各自提出收视率目标和成本费用后进行科学决策。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给了各部门、栏目组和全体员工一个明确的信号,就是今后要用投入产出比来考核栏目和个人。

过去湖北经视能取得高速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对于其他地面频道而言在体制机制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独立法人、单频道运作,内部机制灵活,能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总台成立之后实行扁平化、频道制管理,一下使所有地面频道在体制机制上处于同一起跑线。

湖北经视的中层干部人员比较精简,机制比较灵活,从工作上来讲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总台的格局下又不利于干部的成长,因为总台的竞争上岗政策中对参加人员都有行政级别的要求。我们准备建立人才培养的双通道机制,在传统的行政级别晋升通道之外,对关键的专业技术岗位,比如主播、首席记者等岗位也给予一定的行政级别,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希望总台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五、针对网络等新媒体冲击带来的压力,不是消及回避,而是积极主动抢占平台,量身定制网络内容产品,要做独家内容供应商,参与网络经营。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形势所逼、大势所趋。中央电视台和强势省级卫视已经在新媒体领域积极布局,抢占先机,外省兄弟频道也不甘落后,利用各自优势积极参与。尽管湖北经视处于发展的高点,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挑战和危机,不敢有丝毫的松懈。首先是新媒体的冲击导致电视观众的主体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市场价值最高的15-44年龄段的观众不断分流,44岁以上年龄的观众比例

不断增大,有的电视频道甚至出现了超过50%的观众年龄在65岁以上的现象。其次是在激烈的电视媒体竞争中地面频道的收视份额逐年下滑,湖北经视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压力。我们必须具备长远眼光,考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因此,我们想积极参与总台网络电视台的筹备和建设,以资金和拥有的品牌内容资源入股,建议委派副总监或其他人员参与到网络电视台的管理与经营中去。我们认为这是一条可以实现总台、经视和网络电视台多方共赢的路子,总台可以实现更好地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的目的,经视找到了发展的新平台和新空间,网络电视台拥有了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同时我们还准备与报纸、广播等其他媒体开展多媒体互动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今年5月15日开播的《经视一锅鲜》已经与新闻广播实现了同步直播。

我们认为,尽快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实现多媒体互动是湖北经视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上半年的工作中我们进行的这些探索,今后我们将开展更加深入和实质性的工作。

篇2:在盘点中凝练在继承中创新

盘点大同过去,在历任校长和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着辉煌的办学成果。但在教育均衡发展的强劲势头下,作为品牌教育源头的母基地,学校也面临着压力与挑战:一是学校在优秀师资不断输出的同时怎样持续培植本校的优质教师资源;二是在学校行政班子不断更替的情况下,怎样保持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培育具有大同特色的学子;三是在周边品牌学校林立,而我校校舍这几年正值拆迁重建过渡的关键时期,怎样保持办学品质的持续上升,这些成为了摆在新一任领导班子面前着重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学校领导班子通过拜访老校长、走访教职工代表、听取家长和社会的建议等途径,以学校原有的办学理念为基本,传承办学策略,将“在盘点中凝炼,在继承中创新”作为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基本方法,通过培育一种精神———今天我以大同为荣,明天大同以我为荣;沿承一个信念———让每位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搭建一个平台——让每个孩子遇见最美的童年,让大同的精神得到世代传承,让大同的师资得到持续培养,让大同学生拥有优秀品质。

一、培育一种精神———今天我以大同为荣,明天大同以我为荣

为让一批又一批走进大同的老师和学生牢记大同的历史和荣光,担负起大同持续优质发展的责任与义务,学校多管齐下,通过举办特别培训会、听前辈讲述大同故事、我心中大同精神凝练、我为学校规划献一策和告别老校园等活动让大同精神始终围绕和激励着大同的师生和家长。特别培训会是为每一届和每一年进入大同的师生和家长特意举办的, 在这个培训会上我们会邀请老校长、老教职员讲述大同的历史和荣光,解说大同教师和大同学子形象,通过这样的培训,所有进入大同的师生和家长都会为自己成为大同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并朝着社会所期待的大同形象去努力成长。 每年教师节、重阳节的规定节目———听前辈讲述大同故事成为全体师生接受洗礼、明确责任和义务最重要的时刻。在全校教师、学生及其家长中公开征集和凝练的大同精神则成为了所有现在大同人心中的准绳和精神领袖。靠着这一精神领袖,大家都在努力地践行着,以不辜负 “我是大同人”这一光荣称号。在2014年举办的“我为学校规划献一策”活动成为了学校拆迁重建关键时刻凝心聚力的重要举措。大家在回顾历史、剖析现状的同时,为学校发展的新蓝图出谋划策。正是这样的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意识才出现了老校园的搬家在短短三天之内圆满完成,高效精致的过渡校园安置和开学工作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称赞,全体家长和学生没有因为学校搬迁、学生活动场地严重欠缺而出现任何议论甚至转学的现象,大家都拧成一股绳,攻坚克难,为创造大同美好的明天在共同努力着。特别值得回味和感动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大同人在接到学校面向社会发布拆迁重建公告后,成群结伴、跋山涉水,从四面八方聚集在老校园,只为在老校园里再话大同情结,留住青葱岁月。从发布公告到老校舍拆除短短四个月的时间里,大同的校园里出现了学校创始人谭云山先生的儿子、中印文化传播大使谭中先生不远万里回到大同、寄语大同新发展的感人场面;大同第二任校长陈莱生女士的后辈们也回到大同参加庆典并赠送富有纪念意义的画像;一批又一批的大同教职工和学子,或班级集结、或祖孙三代、或好友相约,在校园里、教室里、 操场里记录下曾经的辉煌、回忆起年少岁月、寄语现在和将来的大同。虽然老校园在2015年7月初已经拆除,但“今天我以大同为荣,明天大同以我为荣”的大同精神却永远根植在了每一个大同人的心中。

二、沿承一个信念———让每位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

教师的幸福往往来自工作中的点滴收获;来自同事间共同探讨的进步;来自一次成功后那份感动与喜悦;来自留存于学生心目中的一句话语或一个瞬间。 在大同,为让每个年龄阶段的老师都能体验和享受到这种幸福,我们始终围绕一个核心———满足教师的自我价值需求;抓实四个主题———“师训“”教研”“课程”“课题”;彰显四大特色———教育资源 “最优化”、品牌活动“常规化”、课程开发 “本土化”、课题研究“平民化”。调动所有老师的积极性,挖掘每个阶段老师的潜能,从最常规的事情入手,创造性地坚持做下去,让一代又一代的大同教师在这片沃土中成长并开花结果。

主题一:师训———教育资源“最优化”

在轰轰烈烈的培训热潮中,大同人始终坚持清醒的头脑:按需培训、分层提升,于是就有了校内的培训自组产生和校外的按需点单产生。校内的培训自组指的是老师们根据自己的任教年限、教学所缺、专业提升的要求自由组队、自主开单,而学校就根据老师们所需加强团队组织、充实培训资源、提升培训实效, 把“教师专业成长”的自主权还给教师, 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现在,我校的培训组主要有以青年教师的为主素拓班、以骨干教师为主提升班、以名师为主的导师班三个层次。

(1)细心引领新教师,培养合格教师。凡是进入大同的青年教师,都要进入合格教师的培养计划中。合格计划的培养基地主要五年培养期限的素拓班为依托,通过“青蓝工程”、伙伴互助、“大同杯”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每周“半日随堂听课”等平台,实现一年一进步、两年一展示、五年优秀结业的目标,助力青年教师在五年内快速成长。“素拓班”是我校五年以下教龄的青年教师自己取的名, 意为“素质提升、能力拓展”。每学期的学习内容都由素拓班自己定,学校全力配合。现在,素拓班已开办了五届,学员的提升很大,他们多次在校内外各级各类活动中展露风采,已经成了大同一抹亮丽的风景。素拓班的成功范例也成为了全区争先仿效的校本研训品牌项目。

(2)用心提升骨干,打造出格教师。 为了引领让5年以上教龄的教师顺利渡过发展瓶颈期,使其在规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和特色,我们成立了主要以专题研究、外出培训和引进专家师傅为主要方式的骨干提升班。组织各科骨干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专题培训,以认领学科小专题进行研究的校内研训,组织外出观摩学习,根据自我需求学校出面聘请区内区外的学科师傅,以申报—考核—认定程序进行的各级骨干教师考核等方式都极大地促进了这批教师在专业再发展、能力再提升。现我校各学科校内骨干教师基本可以实现各学科、各年段的全覆盖。也就是说不管哪个学科、哪个学段都有一位校级骨干教师在把关和引领。

(3)精心打造名师,成就风格教师。 一个名师就是学校一块招牌。在名师的打造上,我校做到了全力培养、积极推荐、创造条件、尽力支持。这样的培养方式和力度也让有着更高教育追求的老师找到了自己的职业追求。学校现有市级洪霞科学名师工作室、区级贺佳妮美术工作室,不但有力地促进我校学科建设, 并通过开展校际联动、骨干教师联合展示、送教下乡、专题讲座等活动,更将名师优势辐射到全区、全市乃至全省。

主题二:教研———品牌活动“常规化”

(1)大同论坛创品牌。将常规的事情坚持做下去,就成为了自己的品牌。“老校自有好品牌”,品牌才是最具价值的, 我们一直坚信这一点。每期期末,“大同论坛”“专题研讨活动分享会”这两大“教研盛宴”是我们“永恒的主题”。从2007年起,我们就分别开展了主题为“构建和谐的大同课堂教学文化”“与孩子同成长”“大同教育的幸福时光”“高效课堂, 我能做些什么”“提升专业素养同做魅力教师”“激扬生命,谛听教育的春天”等论坛。在论坛上,老师们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每位老师的发言稿被编订成册,进入学校的校本研训档案当中。“大同讲坛” 开办以来,现在已成为了大同品牌教育学校一年一度的教育教学盛宴,学校轮流举办,每次围绕年度教育教学主题进行交流,论坛不仅有各个学校的学科专家轮流上台切磋交流,还吸引了省内各学科著名的学者、专家前来做客,引领了学校教学文化的主潮流,促进了大同品牌各学校的优质发展。

除此之外,“青蓝工程”师徒结对、 “班主任专题培训”“青年教师基本功比武”等活动都是我校的“常规菜谱”,每年 “如期而至”,每道“菜品”都“货真价实” “新鲜可口”,为大同教研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课堂教学出新意。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的核心工作之一,也是校本教研最为突出的一个内容。在大同,从校级领导、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到每一位教师, 都在以一种“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艺术姿态面对课堂。近两年来,我们以“以学定教构建智慧灵动的生本课堂“为学校教研大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也初步探索出了具有大同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

其一,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近两年, 各教研组在生本课堂的理念学习的基础上,根据校情和学科特色,进行了深入的教学改革。例如语文组的两大改革主题已卓有成效:一是阅读教学,关注语言文字运用,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围绕这个主题我们已经开展了三个学期的阅读教学,初步形成了针对低中高年级不同类型的课例中该怎样落实语言文字改革的初步模式。二是瘦身语文课堂,让课外阅读走进课堂,本学期拟承担区级此微型课题的展示。数学组以市级课题“小学生生活数学化教学实践研究”课题为抓手, 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他们构建了小学数学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学校网站服务器上专门搭建了 “生活与数学”专题学习网站。生活理念构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英语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设置校级英语“对话平台”,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英语学习氛围。课改交流活动中,英语情境剧以生动、有趣受到好评。综合组结合自身学科特点,经历了“学习—领会—思考—实践—反思”的基本模式研究阶段。大家主动地去研究,去观摩,去思考,去交流,在各自的教学中探索出综合组学科“导、 学、展、拓、评”的教学模式,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其二,丰富课堂研讨形式。为提升课堂研究效率,学校教研室会根据学科分组、教师年龄、培养层次、研究主题的不同,不定期更换课堂研讨模式,让老师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参与到研究中来,让每个层次的老师都得到培养与发展。同课异构、同课接力、同课多轮的研讨形式展示着不同层次的老师处理教材的能力,也让老师们进行比较与分析,相对于自己的教学来说,怎样的方式才是最适合班级学生的;师徒同研、比赛磨课的形式不但提高了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艺,而且促进了骨干教师向专家型教师发展,实现老中青教师共赢,并促使老师们形成课程教学的共识,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前行。

其三,尝试评课模式的改革。首先从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开始,实行“让课堂充满智慧和灵动的气息”听评课维度的改革措施。要求老师们在听课之前先有自己的前置行为,即熟悉教材、自己尝试建构、提出疑难困惑;然后从不同的观课维度去听课、评课,并提出自己的重构建议,做到有备而听、有思而行。同时也尝试了多种评课形式,例如:小主题分组研讨、头脑风暴法等,大力激发教师全员主动参与的意识。从2014年起,我校面向浙江参观团展示了几场主题式分组评课研究模式,得到了参观团的专家与老师们的一致赞赏。

主题三:课程———项目开发“本土化”

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给校本课程的研发和使用提供了空间,为教有特能的老师们提供了发展和展示的舞台。

在这几年的建设中,我们除加强基础课程丰富与完善外,形成了根据教师特能、学生兴趣、学校特色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更促成了学有特长、教有特能、 校有特色的办学特色。“篮球”“发明创造”“人防”“版画”四门校本课程,从小部分特长学生培养到全员普及、从课外训练到进入课堂教学,现在已成为了我校最具标志性的特色文化。我校的发明创造、版画、人防在湖南省内外都享有盛名, 获得过各级各类奖项,特别是创造发明作品屡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发明展览会、全国劳技教育创新大赛等各类赛事奖项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金银奖,共计50余项,学生在《少年发明与创造》和《发明与创新》等杂志上累计发表创造发明作品20多件。

主题四:课题———课题研究“平民化”

为了使教师人人有自己的教学追求、教学理想,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向专家型、研究型教师迈进,我们提出了“研训一体”的运行机制———人人要有小课题,形成个人教学风格。相对于 “大课题”来说,小课题更容易入手,便于操作,离教师的教学实际近,有利于帮助教师解除畏难情绪,从而引导教师敢于迈出教科研的第一步。2006年开始,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进行一项小课题研究。 让教师在一项接一项的小课题研究中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特点,提炼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迈出走向专家型、研究型教师的第一步。

像我校的专题研讨和集体备课就是进行全民小课题研究的最好载体。每年度老师们都会针对来自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确定几个研究专题,大家自由组合进行实践研究。如低年级语文组对于学习习惯的研究、高年级数学组对于学困生转化的研究、低年级数学组对于“如何巧妙设计课堂练习,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英语组对于课堂有效情境设置研究, 美术组对于儿童想象画辅导的具体方法研究等,均来自教学中需要解决而老师们正在想办法解决的问题。每年“专题研讨分享会”是我校固定王牌栏目,来自十个学科的老师们都会集中展示与分享, 老师们自由交流感受。集体备课是直接针对于课堂教学组内研讨有主题交流, 研究经常化。同时,学校也根据各个阶段教育教学研究的需要,开展全校性的各级课题研究,通过规范引领,提升研究能力,促进教育教学的稳步发展。现有“十二五”课题国家级、省级、市级各一个。其中市“十二五”规划教育科研立项课题 “小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在结题和成果研讨会上大放异彩,专家组一致认为这是走在时代前列面向未来的、具有高度前瞻性的课题,是充满了教育情怀与智慧的课题,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对现在的教育有很好的启示。许多课题成果在国内都是属于第一本,其中《小职业大世界———叔叔阿姨谈职业》是国内第一本专门为孩子们所写的职业读书。《小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内容和指标》是国内第一个有关小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指标和小学生职业意识培养体系,我校也因此成为国内第一个将职业意识培养纳入常规活动中的学校等。同时,此课题荣获长沙市2014年度中小学课题成果一等奖、 第十八届“友谊”教育科研奖二级三等。 学校将此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应用,与学校特色德育项目活动进行整合,申报的“小学职业体验式公民素养教育的研究”成为教育部“十二五”重点规划立项课题,填补了近来年湖南省小学界在国家级规划课题中立项的空白。

三、搭建一个平台———让每个孩子遇见最美的童年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重要、最美好的阶段。在这个美好的阶段,怎样为大同孩子搭建平台,让他们在遇见最美童年的同时,又能在继承和发扬优良品质的基础上,成为富有主见、敢于担当、具有公益情怀的新时期的大同学子呢?这成为了我们思考的重心。学校在注重打造校本课程的基础上,主要依托三个渠道来搭建丰富的活动类课程舞台,打造一个丰富多彩、个性张扬的学生体验基地,以培养具有大同特色的优质学子。一是依托社团类活动课程的建设,让学生个性飞扬;我校近40个快乐社团,完全遵从教师根据特能列单、学生根据兴趣选团的原则举行,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二是将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锻炼、校园文化艺术节、特色德育主题活动课程化,每年常规举行,每年主题不一,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能力,提升素养。经典人物扮演、狂欢节、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篮球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十一三”建队日、“传统节日我参与”等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更让孩子们快乐地享受着美丽的童年生活。三是积极开拓德育的新途径,并形成特色德育类课程, 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滋养品行。根据现在学生对社会缺少理解和未来比较迷茫的现状,学校在“走出校园看世界”品牌活动的基础上,开展了“职业初体验,公民在成长”的德育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广泛开展和参与“我家的职业树”“职业大了解”“我的职业体验我做主”“社会公共岗位我体验”“我的职业初规划”等实践活动。为保障职业体验落实到位,我校依托家庭、社区、社会的教育合力,开通三条体验主线:一是依托校内公共服务岗位的建立, 体验校内不同职业角色;二是依托校外职业体验基地,定期分批开展分层次的职业体验实践活动;三是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阳光假期等主题活动,发动家长学生全员参与职业体验活动。同时,学校为每位学生制订了《职业体验成长手册》, 随时记录学生在校内外职业体验的足迹;定期举办“我的职业体验分享会”“职业精英人进校园”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地了解和体验社会各种职业,培养社会的责任感;建立“学生分层公民素养评价体系”,从公共素养、规则意识、合作意识、 环保意识四个方面跟踪和评价学生在参与活动与日常行为表现中公民素养的表现。在社会大课堂中,他们更容易将思想转化为行动,将知识内化为品质,不仅认识到了社会各行各业的职责与奉献,更懂得了从小练就本领是为了将来实现人生理想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性。

篇3:在改旧中求发展 在继承中求先进

应该指出的是,继承不等于不发展,发展不意味着一味求新。以95式班用枪族为例,新颖的造型、独特的结构、轻质合金和复合材料的选用,以及先进的工艺等等,给人以全新的感觉,但同时已看不到一丝56式冲锋枪的"痕迹"。笔者无意评价95式班用枪族结构、工艺及使用中的优劣,只是对抛弃以简单可靠而著名、又经过多次实战检验的56式冲锋枪的优秀结构而倍感惋惜。因此,笔者认为轻武器的发展不应只为"求新"而发展,而应以"有效、实用、简单"为目标。要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在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和继承我国成熟技术上下功夫,研制出集继承性、创新性和先进性于一体的轻武器装备。在此,笔者提出以继承性为基础的改造步枪的思路。

小口径化

以56式冲锋枪为基础,在保持其结构简单、动作可靠的基础上,采用5.8mm枪弹,相应地更换成5.8mm枪管和适用的机械瞄具等零部件,改造自动机,实现小口径化,可谓是"直截了当、开门见山"。这样做投入少、见效快,不仅在结构设计和生产工艺上具有继承性,而且在操作使用和勤务维护上也与56式冲锋枪极为相似,易于部队掌握,可迅速形成战斗力。

步榴结合

枪榴弹是我军正式列装的单兵榴弹,其使用简单方便,编配灵活。在对56式冲锋枪改进中,结合枪管、导气箍和复进机导向杆座的改造,设计相应的22mm枪口装置,就可以发射我国的40mm枪榴弹系列。

步-榴结合已成为现代步枪设计的基本要求。目前,美国理想单兵战斗武器将步-榴结合引入了全新的概念。在此不妨设想:在56式冲锋枪改进中,既可采用传统的、口径35~40mm的单发枪挂榴弹发射器,也可采用口径20~30mm的半自动或非自动枪挂榴弹发射器,从而向"步榴枪"的发展方向跨进了一大步。

瞄准系统

瞄准系统的改进可以借鉴俄罗斯AK74短步枪或以色列伽利尔步枪的设计,采用觇孔照门、准星的方案,在不增加全枪长的情况下,增加枪榴弹发射具,延长瞄准基线,提高瞄准精度。同时,可在机匣左侧加装瞄准镜座,配以95式5.8mm自动步枪的白光瞄准镜和微光瞄准镜。

多用途刺刀

现代步枪刺刀除用于拼刺外,还应具有刀、剪、锯、锉等多种用途,既是近身格斗、拼刺的利刃,也是野战生存的工具,是现代士兵不可缺少的装备。

如果新型枪族通过以上几个方面改进,在保留56式冲锋枪原有优势外,能使用高初速小口径弹药,全面提高步枪的杀伤效果;能够发射枪榴弹,并可挂装新型枪挂榴弹发射器,赋予士兵点面杀伤能力,更加适应于未来城市和山地作战的需要;使用新型觇孔瞄具和光学瞄准镜,提高武器的观瞄能力,特别是全天候的作战能力;多用途刺刀的运用,使其成为士兵野战生存和作战的"贴身伙伴"。如此枪族,将是我国士兵的理想武器。◆

篇4:论写生传统中的继承与创新

学习山水画, 往往是在大量的临摹过后, 逐渐步入写生的环节。一开始大家往往容易受到先前古人摹本的影响, 考虑更多的是笔法和墨色的运用、艺术的表现力, 并试图在大自然中寻找古人的足迹加以印证, 但最终结果往往是顾此失彼、一叶障目。呈现在写生作品中的状态也是仿古味十足。这幅像龚贤, 那幅像倪瓒, 另外一幅一看像黄公望……这时, 一个有趣的现象就出现了, 同行写生的同学中, 往往是那些没有系统学习过山水画的人更容易画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引人感慨。他们的作品更加富有灵气和生命力, 趣味十足、耐人寻味, 不被条框和程式所束缚, 只是认真观察自然, 尊重自己最内心的想法, 并真切的表达对自然独特的感悟。

针对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该做何解释, 又该从中汲取些什么?作为一名晚辈, 我们自然要尊重传统, 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 需要注意的是, 在尊重传统的同时, 应该把传统所包含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提取出来, 学习古人而不囿于古人, 拒绝戴古人的眼镜看世界, 再加之对“自然”的爱好和真诚。要点是爱, 是希望, 是感动,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 在别人看上去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美, 唯有这样才能躲开陈旧的因袭。传统本身, 实际已经告诫我们要不断的探求真实, 并阻止我们盲从任何一位古人。早在中国清代, 画家石涛在其《画语录》中即提出了“笔墨当随时代”的想法, 主张创作具有现实感的艺术作品。而所谓写生, 写的就是当下时代的“生活”、“生命”, 是该从大自然中汲取养分来充实和丰富自己, 而不是从自己口袋里掏出现有的东西重复展示;写生, 就是用心去描绘大自然的客观生命, 只有用自己的主观生命去谱写, 才能绘得出“精气神”;写生, 就是让我们放下内心所有的包袱、符号, 以一种最轻松的状态与大自然深度对话。纵使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没有深厚的传统作为基底, 但是他们把握住的确是更重要的东西, 就像是一个人的灵魂。相比而言, 我们抓到的仅仅是肉, 即使是骨, 眼神却是空洞的。山水画的传统临摹让我们继承了几千年来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 同时我们也变得“世故”了很多, 少了几分对生活质朴和率真的态度, 时而畏手畏脚, 时而故弄玄虚。而没有经过刻意雕琢的同学, 则更敢于把亲自感觉到的东西表达出来, 即使有时和存在着的事理是相反的。这种对待艺术的真诚和勇气是难能可贵的, 也是每一个在追求艺术道路上的人所应该奉为圭皋的。

当然这里也不是一味地强调感性的释放。当代, 不乏部分画家把这种主观的情愫无限夸大, 通过扮鬼脸、做怪样来吸引群众。其中更是有部分人根本就没有系统学习过绘画, 只是在表现形式上盲目模仿, 企图可以鱼目混珠。殊不知, 真正的大师看似不经意的一笔, 实则沉淀了几十年积累、渐修的功夫。形式可以模仿, 思想和艺术上的修养却是要实实在在一点点累积的, 掺不得半点虚假。其次,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 对生活和社会的感悟也不同, 所掌握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基础也不同。所有这一切的主客观因素都会在一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状态中反映到艺术作品中。扎实的艺术功底又是在大量临摹中获取的, 这是我们学习中国画基本功的必经阶段。从顾恺之的《摹写画法》到谢赫六法中的“传移摹写”, 说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就已经对临摹十分重视了。纵观中国山水画发展史, 可以发现晋、唐、元、明、清直到近代画家多数是通过临摹来奠定绘画功底的。再次, 中国画实则具有一定的程式化东西, 根植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美学理想, 如儒家美学、道教美学、禅宗美学都对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精神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又具体反映在山水画的用笔 (皴、擦、点、勾) 用墨 (烘、积、染、泼) 以及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上。综上, 若想在写生中创作出真正优秀的作品, 仍需要对我国传统有着深刻的认识, 包括对先人佳作的大量临摹。在这个前提下, 融入自然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体悟期间的道、理, 发觉自然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奥妙、生机, 并调动自身已有的情感、心智, 经过主观再认识、加工、升华, 与大自然在更高一级的层面上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 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从而求其真、取其魂, 超越自然, 完成一次成功的艺术写生之旅。`

篇5:(改)在继承中创新 在改...

基层党组织在改企建制中如何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具体来说, 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搞好自身建设, 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打铁先得自身硬。党组织工作好坏、作用大小, 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自身建设水平的高低。因此, 要使党组织真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就必须首先“固本”, 认真搞好党的自身建设。从这一观点出发, 结合目前改企建制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党建工作的实际, 一是要以改革的精神搞好组织机构调整和人员配备;二是要突出抓好基层党支部建设, 增强基层党支部活力;三是要继续加强党员教育, 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的素质。

在组织机构调整和人员配备中, 要坚持“精干、高效、协调、统一”的原则。第一, 党的基层组织的设置要与生产经营和行政管理的组织形式相适应, 一般不要跨行政单位设置。这样有利于掌握情况, 协调关系, 开展工作, 发挥作用。第二, 对于党组织工作机构中那些分工过细、过于繁琐、职能相近或重复、不利于协调的, 有的需要重新划分职能, 有的需要适当加以合并, 有的则可以合署办公。第三, 在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配备方面, 单位人数少的, 由具备条件的行政负责人兼任为好, 单位人数多的, 可设专职。

基层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 也是党的智慧和力量的基本源泉。因此, 加强党支部建设, 使其增强活力至关重要。在这一方面, 首先是要选好一个支部书记。要让那些具有坚强党性, 热心并善于从事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来担任这一角色。这是保证党的工作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其次是要坚持正常的组织活动, 并要根据新形势和新情况不断改进活动方式和充实活动内容。第三是要坚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为改革、稳定、发展服务, 用完成本单位任务的实际效果来检验自己的工作。

二、参与重大问题决策, 保证改企建制各项重大决策的科学性

改企建制关系到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生存与发展, 也涉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 同时又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因此, 必须按照上级“积极稳妥, 分步有序”的要求, 保证这方面重大问题决策的科学性。对此, 基层党组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就目前情况而言, 党组织在改企建制中需要参与决策的重大问题主要是事改企规划和实施意见, 具体包括所要达到的目标、确定采用的模式、具体工作步骤以及机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方案、三项制度改革方案、产权制度改革方案等。随着改企建制工作的深入进行, 一些新的或者更深层次的问题也将会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就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有关方案、措施和办法。作为基层党组织, 不仅对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 而且对劳动人事、计划财务、行政后勤以及技术、设备等等, 不仅对单位内部情况, 而且对单位外部环境, 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做到这一点, 并把上级精神与单位实际结合起来, 吸收兄弟单位经验为我所用, 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办法。

三、调整配备好领导班子, 为改企建制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 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改企建制飞机构变动, 势必牵涉到各级领导班子的调整, 能否调整配备好各级领导班子, 使其充分发挥整体效能, 直接关系到改企建制的成效。

根据目前各级领导班子以及干部队伍的状况, 在调整配备领导班子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1)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破除论资排辈的旧观念, 扫清求“稳”怕“乱”的守摊子意识, 大胆选拔一批德才兼备、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能够担当重任的年轻干部, 给他们压担子, 让他们在新的岗位上接受实际工作的锻炼;2) 要坚持干部“四化”标准, 并始终把革命化放在第一位。凡是选拔任用的干部, 都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作风,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具有干事业、办大事的雄心壮志和开拓创新精神;3) 要注意班子的整体结构, 尤其要注意尽可能地使班子中即有懂技术、通经济的, 又有懂经营、会管理的, 既有搞技术、经济、行政的人员, 又有熟悉党务、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4) 要防止和克服重使用轻培养、重调整轻管理的倾向, 使工作向两头延伸, 避免干部问题上的“自生自灭”现象。

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为改企建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改企建制就是要把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进一步推向市场, 使其增强活力, 提高效益, 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在这一变革中,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发扬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上下一致、顾全大局、相互协作等好的风气, 克服与改企建制格格不入的消极思想, 实现观念上的四个转变。一是变“等、靠、要”的思想为市场竞争观念;二是变“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思想为质量第一的观念;三是变平均主义“大锅饭”的思想为按劳分配、勤劳致富的观念;四是变“大手大脚”的思想为效益观念。

此外, 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 必须树立“大政工”的思想, 党、政、工、团都要把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 各个方面齐抓共管, 同舟共济。与此同时, 还必须注意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尤其要注意把进行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切实研究解决职工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 只有这样,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加强对工会、共青团的领导, 为改企建制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工会、共青团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在很多方面发挥着党组织和行政领导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改企建制任务艰巨, 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 只有党政工团各个方面共同努力, 才能完成。因此, 党组织必须加强对工会、共青团的领导, 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在改企建制工作中, 研究方案时, 要认真听取工会、共青团的意见;在方案实施时, 让他们通过不同渠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积极行动;在实施过程中, 依靠他们收集信息, 听取各个方面的反映;在解决存在问题时, 要求他们配合行动, 各自依靠自己的优势做好工作。

改企建制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说, 是一次机遇, 因为它为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舞台;同时又是一种挑战, 因为它对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一次检验。党组织只有审时度势, 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 才能使政治核心作用得以有效发挥;也只有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才能保证改企建制顺利进行。

摘要:改企建制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说, 是一次机遇, 因为它为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舞台;同时又是一种挑战, 因为它对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一次检验。党组织只有审时度势, 才能使政治核心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篇6:(改)在继承中创新 在改...

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界定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健康积极向上的, 具有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和文明。其价值取向是有利于个人、家庭、国家、全人类的和谐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使人们在心灵自由、身体健康、财富自由等方面获得最大满足, 最终实现多民族、多文化相互尊重、共同发展。

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文化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所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 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与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进行。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两者相互促进。经济建设为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三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凝聚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和精神支柱。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推动人类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精神动力, 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是凝聚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和坚强的精神支柱。社会发展靠亿万高素质的人, 而亿万人的素质提高要靠先进文化。用先进文化武装起来的人是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巨大力量。

三、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是凭空出现的, 是在人类所有文化的基础之上继承和创新基础上形成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全球文化相互激荡、碰撞, 如果不能保持自己的特色, 中华文化将会被同化、异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但要继承中国五千年的优秀传统, 而且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突出各地的特色。

(一) 继承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源泉

1.对中国传统文化及世界各国文化的继承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先进文化就是世界上优秀文化的凝练与结晶, 有时候在表现方式上可能有所不同, 但是其核心和实质是相同的。文化的发展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在发展中不断地完善自我。马克思主义也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自己创造的, 而是在世界三大文化的基础上总结创新而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世界各国文化的精华, 努力实现发掘扬弃、批判继承, 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2.对党几代领导集体的文化建设思想的继承。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以社会主义发展为主线, 提出了很多符合中国实际的文化建设思想。毛泽东在革命时期就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要具有中国特色的, 不能迷信洋八股, 洋教条;要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 主张实事求是;要强调民主, 为中国最大多数民众服务。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不仅要重视经济的发展, 也要关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抓、都要硬。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科学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基本特点和战略位置, 内容丰富, 意义深远。十六大以来,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领导集体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进一步强调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 对新形势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了全面部署。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的文化发展思想一脉相承, 与时俱进,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以此为基石和指导。

(二) 创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动力

1.与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在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与中国的各地地方特色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动力。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 如晋陕的窑洞文化、河北的革命圣地红色文化、湖北的长江文化等等。将一个又一个的特色文化打造成文化品牌, 会极大地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 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地方特色文化的发展, 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得到更好的实施。

2.创新先进文化的传播方式。传统的先进文化传播方式是自上而下地去推进, 群众有时显得很被动。因此, 要改变先进文化的传播方法, 变群众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变形式单一为多样, 这样的先进文化才更接“地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 人民大众才是促进先进文化不断发展完善的基本力量。当前, 我国许多农村进行先进文化宣传和建设时, 都积极利用了网络这一渠道, 它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群众 (尤其是青年人) 喜闻乐见, 做法值得总结和推广。

上一篇:提优补差工作计划下一篇:成人高考语文各题型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