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讲话

2024-04-22

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讲话(精选6篇)

篇1: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讲话

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 与时俱进推进中天企业文化建设

---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裁李安有在公司全员企业文

化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刚才,马董事长对文化和企业文化这一重要课题进行了全面、深刻并具有创新性的阐述,对于我们建设中天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我就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具体设想与大家做一个交流,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一、对推进中天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

文化是行为之母,文化对行为有引领和约束作用。前天(3月10日)公司召开了股份公司创立大会,标志着公司改制主要工作己经完成,此时我们站在了中天证券新发展阶段的起点。做强做大中天证券需要战略指导,需要物质保障,更需要文化引领。可以说,推进中天企业文化建设既是公司快速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公司主动寻求突破转型谋求做强做大的重要举措。我想推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有这样四个主要目的:

(一)铸魂

一个人如果没有灵魂的支撑,人生就会失去方向;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灵魂,运行就不会有方向。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什么?是这个企业里所有人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如果没有一个共同遵循的价值观,这个企业就会没有原则,就会失去判断是非的一致标准,就会是一盘散沙,不会走得太远。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自身的生态系统和外部的发展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来我们只有几个亿的规模,业务结构单一,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经济单元;现在已发展到20多亿的规模,业务也较以前更为丰富,将来公司规模还要进一步扩大,不论是创利要求,还是社会影响、社会责任都今非昔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进一步转变观念,建立起有利于推动公司进一步发展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证券市场面临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但机会和威胁并重,可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期,也是一个最坏的时期,进有可能是海阔天空,退则是万劫不复。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必须蜕变以求生存,强壮自身以求发展。要实现蜕变和强壮,必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通过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推动建立创新发展的创业文化,积极引导促进公司领导班子、各部门中层职员及普通职员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凝聚共识,重塑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市场化经营理念,研究探索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商业模式。

(二)强魄

优秀的文化会如鲜花一样散发芳香,吸引蜜蜂采蜜。我们打造中天文化,目的之一是要能海纳百川,以成其大,从五湖四海吸纳优秀的人才不断加入中天,使中天这个法人组织身强体健。人才是券商的核心竞争力,公司规模的问题解决后,下一个重要的发展瓶颈就是人才。我们要有一个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去吸引人才,更要有一个多元、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留住人才。中天的情怀文化己经具备这种基因,但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还要通过推进中天企业文化体系建设,积极吸纳、融汇更多时代文化因素,保持企业文化的领先,吸引更多有梦想、有能力、有共识的优秀人才加入。经数据统计,公司通过市场化、社会化等多种渠道招募吸纳了大批新员工的加入,公司目前员工(在册)总数为700人,其中入职时间1年以内的174人,入职两年以内的18人,入职3年以内的61人,合计占比达到了36.14%,如果再考虑到公司最近的快速发展和规模扩张,公司还将通过各种渠道招募更多的新员工加入中天,这个新人合计占比还将进一步提高,而新员工的加入也迫切要求公司尽早研究建立企业文化体系,统一规范思想形成共识,促进新加入公司员工快速融入公司。

(三)塑形

通过推进中天企业文化体系建设,树立公司品牌、提升公司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良好的公司形象。企业文化是公司极其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公司对外沟通交往的重要企业名片。公司改制工作己经完成,相关增资扩股壮大资本实力的工作也在有序推进,公司正处在极为关键的历史转型期。一直以来公司的品牌建设和对外宣传始终没有形成体系,这与公司的社会地位和实际能力是不匹配的。公司后续将通过推进中天企业文化体系建设,扩大对外的品牌建设和宣传力度,包括有计划的品牌广告宣传,包括统一的公司形象设计,专业的公司宣传视频、宣传手册设计制作等,力求进一步打造中天品牌,提升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提质

推进中天企业文化体系建设,也是提高公司管理水平,提升公司运营管理质量重要举措。通过不断深入的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在公司培养和积蓄一种鼓励员工积极进取、团结合作、共同创造的无形力量,规范和约束员工的自觉行为,在规范中进取,在进取中创造,在创造中分享。提高员工自主管理的能力,从而提升公司各项工作协同水平,逐步把公司打造成“企业文化有凝聚力,员工队伍有战斗力,各项业务有创造力,运营管理有效率,市场拓展有竞争力”的证券公司。

二、打造中天文化的基本思路

(一)继承

不论我们承认与否,我们现有的情怀文化已经融入到中天人的血液里,规范严谨、务实勤奋、关系简单、透明公开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抹不掉的文化印记,也是支撑中天从5亿元发展到22亿规模的重要力量。回顾中天证券十二年来的发展历程,是非常不平凡而又非常励志的故事。我们就像一个成家立业就背着一身债的“穷小子”,坚韧而倔强,依靠自己的勤俭持家和努力追赶,从异乎寻常艰难的生存状态,坚持走过了深秋,度过了寒冬,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终于有能力向着更加富足的小康生活迈进。一直以来,我也在思考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支持、推动中天走到了今天?!有一次在省国资委开会,有人不经意间提到,在中天证券的人身上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这是在其他企业人员身上看不到的,对此我深以为然。中天证券能走到今天,不就是因为我们中天人骨子里渗透出的这样一种情怀吗:出身不是名门,怀揣梦想敢于担当,勤勉做事不止,功过得失交予众人评说,始终如一地走在前进的路上!我认为,“中流击楫”、“天道酬勤”这两句成语就是对我们“中”“天”二字恰当的解释,也是对中天人情怀文化最合适的阐释,它是中天的“神”,中天的“魂”,中天的价值观,中天的信仰!正是这样一种奋斗情怀,凝聚着全体“中天人”艰难困苦、荣辱与共的精神信仰,虽历经风雨、坎坷,却始终不负做强做大的豪情壮志。我们今天召开大会一起探讨的“如何构建中天企业文化,如何打造文化中天”,我相信这种 “中天情怀”在融入了新的时代元素之后,仍将是我们中天人内心深处最本质的文化底蕴。

(二)发展

时代在变迁,公司在发展。就像社会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我们也必须以适应工业文明的方式改造我们的生活方式一样,公司从当初5亿元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到今天的股份公司,将来还要做到上市公司,我们也要从原有的文化过渡到适应新公司经营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文化发展既不是简单承接,也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对原有文化扬弃基础上,充分吸纳、汇聚先进的时代文化因素,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与外部进行资源和信息交流、补充,跟上时代发展。证券行业现在都在积极创新发展、市场化改造,这些都是我们要研究加强,积极吸纳的新文化要素。

(三)创新

创新就是要超前研究,引入更先进理念、观点,实现由追赶到超越的领先优势。越是在行业变革的时期,我们越有可能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公司十三五的发展愿景已经站在新高度成为全体中天人共同奋斗的长远目标;下一步我们要在人才理念上有更前沿的探索。证券行业的专业性和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从业人员的专业性和创新性,要研究如何通过文化体系建设吸纳更多优秀人才的加入,更大程度激发、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

三、中天文化的基本内容

推进中天企业文化体系建设,首先要充分认识中天的企业文化体系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刚才马董事长已经提到,企业文化由内到外有精神、制度和物质三个层次,那么相应的,也正是这三个层次的企业文化构成了企业文化体系。我们进行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就要结合公司实际,着重处理好这三个层面的关系。

(一)精神是企业之魂

从精神文化层面看,它体现我们的思想、信仰和追求,是全体中天人发自内心的共同认识,对内聚合员工之心、对外聚合客户之心。精神文化有核心价值观,有企业精神,也有愿景和使命。下一阶段,我们要围绕马总讲话中提出的“诚信正直、勤勉尽责、责任担当、服务社会”的企业文化建设思路,积极提炼中天企业文化价值核心。

(二)制度是企业之根 从制度文化层面看,它是我们管理理念和管理氛围内化于心、真正在心理层面上被我们全体成员接受并自觉遵守的外化思考模式和行为规范,在日常工作中主要体现为基本管理制度和员工行为规范。目前,公司的管理规章、办法正在不断向着制度化、体系化建设的方向靠近,日渐成为我们日常经营管理的参考指南和规范准则,员工行为规范在我们的员工手册中已有较为丰富的涉及,公司不久还将出台更为清晰的员工行为管理办法。今后,还要继续将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去推进落实。

(三)物质是企业之形

从物质文化层面看,它借助企业的工作环境融入,体现出来的是员工的行为礼仪和精神风貌、公司的良好信誉和形象。物质文化有多种载体和形式,从物质文化载体看,工作服装是我们的物质文化,办公网也是我们的物质文化;从物质文化形式看,各种文体活动是我们的物质文化,员工的入职、轮岗或晋升培训也是我们的物质文化。今后公司还要创设宣传栏、宣传手册、书籍彩页、大事记画册、纪念庆典汇编、照片和音像制品乃至APP微信公众平台等载体,还要开展各种培训和研讨活动、表彰大会、对外交流、节日庆典、文化宣传月等活动,以多元化的物质文化载体和形式来体现中天的企业文化内核。

四、推进中天文化建设的基本步骤

按照中天企业文化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设计以下七个基本步骤:

(一)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建议在这次动员大会结束以后,公司层面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牵头,各部门做好协助配合,成立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组织、推动各项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贯彻实施。同时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及全体员工,也要积极按照公司的有关部署参与到公司文化建设过程中来,经过公司全员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把我们的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二)开展中天企业文化大讨论。中天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深入讨论,形成共识。只有形成共识的企业文化,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才能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才能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这个过程不怕长,而怕讨论不充分。在此期间,公司将组织全体员工以各种形式参与到企业文化讨论中来,人力资源部、党办、工会、共青团要发挥组织作用,采取问卷调查、访谈、研讨会或企业诊断等形式,让全体职员充分地表达观点和意见建议。公司将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公司座谈,帮助我们提升认识,提炼企业文化的精髓,对中天的重要文化要素进行挖掘、提炼。企业文化建设实施委员会要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归纳整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组织各方面反复讨论、形成要点。

(三)编制中天企业文化大纲。在大讨论的基础上,将中天企业文化体系进行提炼、升华并形成中天企业文化大纲初稿,经公司班子讨论通过后,形成中天企业文化大纲的正式文件。大纲要包含以下基本内容:公司的发展愿景和使命,公司的核心价值理念,公司企业精神,公司管理导向,员工行为准则,企业文化制度,文化环境,企业文化产品等。中天企业文化大纲是中天文化的基本框架。

(四)设计中天企业文化识别系统。设计中天的企业文化识别系统,就是将我们自己的经营理念、管理规范等等一系列企业文化要素,以外化的形象设计形式传递给我们的员工和客户。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物质文化载体和形式,就是文化识别系统的重要元素,设计中天企业文化识别系统的过程,同时也是对中天文化推广与传播的过程,统一的文化识别系统将为我们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落地提供支持。完成以上四步后,我们的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已经能够初步落地,接下来还需要为其进一步推进提供保障。

(五)建立中天文化建设考评机制。既然是经过员工讨论共同认同的文化,我们就必须在工作中共同遵循践行。公司也将通过强制性的手段推广和规范公司经营活动行为,通过加强考核方式强化文化落地,在考核、监督中实现中天文化的贯彻实施。

(六)加强中天文化的宣传推广。公司将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中天文化的宣传推广,在培训、推广中固化中天文化。

(七)建立中天文化建设的反馈与沟通机制,及时总结企业文化推行的有效性,考察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认同和接收情况,以便及时纠偏,为进一步的推广建设提供改进思路,在持续的反馈、修订中完善中天文化,最终实现达到马总提出的“重塑中天文化,打造文化中天”的企业文化建设目标。

我想对在座的各位,特别是中层职员队伍提出一点期望。马董事长刚才已经提到,在企业文化的背后往往蕴含着企业的掌舵人,也就是企业家对企业发展愿景和价值导向的理解和思考。企业文化建设落地的需要各级领导人员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各部门的中层负责人是推进中天企业文化体系建设落地的垂范力量,希望大家能从自己做起,始终做到多想一步、想深一些,明确好自己和部门在公司中的角色及功能定位,承担起责任,时时事事带头思考、学习和实践。与此同时,作为中天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全体员工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观念能否融合,关系到中天企业文化体系建设能否真正实现落地,因此全员参与是企业文化建设落地的必要条件,希望我们所有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把公司的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工作做好。

中天文化的核心来自于全体中天人对“诚信正直、勤勉尽责、责任担当、服务社会”这十六个字的共同信奉,来自于我们对公司峥嵘岁月的难舍情怀,来自于我们对公司宏伟蓝图的殷切期盼。中天文化里有你、有我、有大家,希望我们始终秉持“中天的文化大家建,建好文化为大家”的理念,继续发扬中天人身上勤勉做事、敢于担当的拼搏精神,坚持“提升素质,强化管理,抢占市场,树立形象”的经营管理指导方针,努力打造“同心争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公司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篇2: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讲话

关键词:图书利用率;图书利用系数;RFID射频识别技术

摘 要:文章通过对图书利用率基础理论的研究,认为图书利用率的研究应跟上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步伐,新的时期应有新的理解、新的计算方法。介绍了RFID射频识别技术在图书利用率的监测与跟踪上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3-0101-03 “图书利用率”基础理论研究综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图书馆界曾对图书利用率、图书流通率的概念以及计算方式进行过一番讨论,但一直未能统一看法。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新技术新观念的涌入,图书馆人对图书利用率的认识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研究的重点也从理论转变到实际应用上。笔者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认为众多学者、前辈在“图书利用率”基础理论研究中有“一个共识,三个分歧”。

一个共识:指图书利用率是用来揭示馆藏质量及藏书利用情况的,它反映了馆藏图书被读者利用的程度,指读者利用过的图书占全部藏书的比例。

三个分歧:首先,是在计算公式中,针对“读者利用过的图书”这一概念,众多学者存在不同看法。梁涛《馆藏图书利用率计算浅析》认为其是“被读者借过的书”;吴慰慈《图书馆学基础》认为其是“馆藏中被读者借阅的数量”;王家全在《计算图书流通率的新方法》中认为图书流通率也就是藏书利用率,而刘寿华在《“图书利用率”统计分析之方法》认为其是“库内利用册数+流通利用册数”。其次,分歧在于是按册统计,还是按种统计图书的利用情况。刘寿华在《“图书利用率”统计分析之方法》认为图书利用率的公式是:被利用图书册数/馆藏总数×100%。在这里,计算单位是借阅册数是计算单位,而不是册次,因此,图书利用率永远是小于1的。梁涛在《馆藏图书利用率计算浅析》中也认为“被读者借过的书的总数”是流通过程中的每一本书,在此时间内不管借阅过多少次均看成为一册。于子清《关于图书利用率的几点思考》认为:图书利用率=读者借阅种数/全馆藏书总种数×100%。而张红萍《开架管理模式下中文图书利用率统计研究》将图书利用率分解成图书借阅率和图书下架率,而且都是按照册次来计算的。黄明在《也谈图书流通率与藏书利用率》主张建立两个统计公式――以“册”为单位和以“种”为单位。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图书利用率是图书平均利用率,何荣利《图书流通率利用率计算方法初探》认为应该同时考虑图书被借阅的册次和被利用的图书的数量。最后,是图书利用率的存在是否仍有意义。严彬、柴晓娟《实用信息管理技术》认为传统的图书利用率的定义和数字已经不能真实反映读者的阅读兴趣了,尤其是在图书馆实现借阅一体化后,更不能通过图书利用率来改进馆藏结构。张红萍《开架管理模式下中文图书利用率统计研究》认为图书利用率的计算方法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意义与作用,只有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才能发挥它的意义。关于“图书利用率”的几点认识

2.1 “图书利用率”研究的意义

计算图书利用率是为了了解读者对图书的需求情况,所以,把图书利用率设置成为日常的统计数据,才能真正发挥它的意义。在宏观上,比较不同类型图书馆、不同国家的图书利用情况;在微观上,比较不同类别图书在一个月或一年中的利用情况,或是一类图书在不同月中的利用情况,找出其中的变化规律,研究读者的阅读倾向与读者的需求情况,并以此来指导图书的采访、馆藏的调整、重点服务等多项工作。

近年来,很多人认为图书利用率下降了,因为每年读者的借阅量减少了很多。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是我们对图书利用率的理解有了偏差。纵观“图书利用率”理论研究的发展,笔者认为人们对图书利用率的认识和计算,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以及图书馆的开放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闭架环境下,读者与图书完全分开,需要先查馆藏目录,填写索书单,再通过工作人员去书库中取。而后出现的半开架,是将图书陈列在玻璃柜中,读者虽然不能直接接触到图书,但最起码有了直观的印象,可以看到图书的书脊或封面,通过这些来判断自己是否需要。这两种借阅方式,读者并不能接触到图书的内容,可能导致所借图书并不是自己所需的,从而达不到利用的效果。因此,借阅量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图书利用率。

而在开架借阅方式中,读者与图书之间的障碍没有了,书库面积小、无阅览座位,读者通过观看图书的大致内容,使得选择更加直观,更能满足自己的借阅需求。这样统计出来的借阅量较能真实地反映图书的利用情况。

近年来,很多图书馆都已经实现了大流通大开放的管理模式,图书与读者零距离,毫无阻隔,大量的阅览座位就在书架边,看到喜欢的书可以直接坐下来看,这时图书已被利用,而且所占的比重也很大,因为读者更喜欢在图书馆学习和阅读。因此,这时候仅仅通过计算借阅量已经不能完全反映出图书的利用情况了。

随着图书馆开放程度的加深、新技术新模式的发展,图书利用率的研究也应该继续深入下去,这样才能得到更加准确、更加真实的图书利用率。

2.2 “被读者利用过的图书”

《汉语大辞典》中关于“利用”的概念是使事物或人发挥效能。那么,图书利用就是使图书发挥效能。因此,图书利用率应该是衡量馆藏中图书被读者利用并发挥效用的数量体现。在前人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大多数人还是倾向于将图书利用率的分子设定为馆藏中被读者借阅的图书,而这里的借阅实际上指的仅仅是借出的图书,并不包括被阅览但没有被借出的那一部分。

然而流通并非是利用的前提。随着图书馆开放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读者选择在馆内就近阅读、利用文献资料。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的馆藏不仅包括纸质图书,还包括大量的电子图书,而且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一部分馆藏图书的利用也应该涵盖进来。因此馆藏中的“被读者利用过的图书”不仅应该包括被读者借出的图书,还应该加上读者阅览但没有办理借阅手续的图书的数量,以及电子图书的利用情况。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被读者利用过的图书”无论是按种统计还是按册次统计都是可以的,因为它反映的侧重点不同,对于我们同样有研究价值。而电子图书的利用情况,虽然不能按册次来统计,但是可以根据下载次数来统计。

2.3 图书利用系数

笔者认为图书利用率的计算公式应该是:K×(馆藏中被借出的图书+馆内被阅览的图书+被借阅的电子图书)/馆藏总量×100%。K是图书利用系数(取值范围0

2.4 图书利用率的种类

2.4.1 馆藏图书利用率= K×(馆藏中被借出的图书+馆内被阅览的图书+被借阅的电子图书)/馆藏总量×100%,它反映的图书馆馆藏的总的利用情况。当然,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利用率也可以根据这个公式分开计算,反映不同类型文献资料的利用情况,从而针对各自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举措来提高利用率,并调整采购比例。

2.4.2 某类图书利用率= K×(该类馆藏中被借出的图书+馆内被阅览的图书)/该类馆藏总量×100%,它表示某一类图书被读者利用的情况。这种计算方法也要按照固定的时间段来统计,一般统计按月来计算比较合理,因为在一学期不同月中,各类图书的利用率是不同的,而且很容易找到其中的变化规律。

2.4.3近五年入藏图书利用率=(近五年入藏图书中被借出的图书+馆内被阅览的图书)/近五年入藏图书总量×100%,它可以反映新进馆藏的利用情况,以此指导图书的采访、馆藏的调整。

2.4.4 图书利用率=某类图书在一段时间内被借出的册数/这段时间内被借图书总册数×100%,它反映的是该类图书被读者借阅的情况。这种图书利用率在不同的类别中进行横向的比较,就可以判断哪一类图书读者借阅的最多。这种统计是有时间限制的,可以按1周、1个月,甚至1年计算,不同的时间段统计得到的结果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比如:在高校,四六级考试前的5月和11月,语言文字类图书的图书利用率就比较高;而在放假前的6月和12月,可能就是文学类图书的图书利用率更高了。这种图书利用率也可以根据统计时间的不同进行纵向的比较,以了解读者在不同时间段中该类图书利用情况的变化。

2.4.5 图书利用率=某类图书在一段时间内馆内被阅览的册数/这段时间内馆内被阅览的图书总册数×100%,它反映的是某类图书在馆内被阅览的情况。根据结果可以判断哪一类图书读者更喜欢在馆内阅览,可以与上一个图书利用率进行比较。网络环境下图书利用率的监测和跟踪

随着计算机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和普及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改变了原来由手工操作和劳动完成的图书馆业务和服务方法,各种数据的统计变得容易。但是,在实行借阅一体化的借阅室中,读者可以随便在书架上取书,到阅览座位上阅览,也可以到出口处办理外借手续。到馆阅览的人数可以用“图书监测仪”的计数功能进行统计,但读者阅览书刊数却无法计算,因为入馆读者的统计数字与阅览的册数没有联系。实现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出借管理后,图书借阅率的计算比较容易,而图书利用率不能进行统计,这也是在前人的计算公式中没有涉及被阅览图书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我们主要是对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上所记录的借还图书的数据进行判断分析,来得出哪些图书比较受读者欢迎或者哪些图书读者对其需求量比较大,从而根据这些数据来计算图书馆的图书利用率情况。但是这种方法有些滞后,而且信息收集不全面,无法真实地反映图书利用率,对于有些中间数据也缺乏了解,尤其是对于那些只能在图书馆阅览室阅读的图书和期刊来说,图书利用率和需求情况就更加难以统计。

随着电子标签技术的成熟和价格的下降,RFID射频识别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现有的RFID技术,结合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对图书的流向进行跟踪,实时地记录了读者从书架上将含有RFID标签的图书上架、离架,拿着图书进入阅览区,从阅览区到书架上架,从阅览区到借还书台借阅图书等信息。各个方位的RFID 监控设备自动读取图书的相关信息及位置标识,并同步发送给RFID 图书利用率分析系统,由RFID图书利用率分析系统进行收集,在进行相关计算后将数据直接发送到相关的显示设备终端,达到无需人工干预实现获取某时间段或实时图书利用率的目的。这种技术方便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统计,以及掌握图书的流通情况,从而给图书馆管理与调整图书数量和种类提供了更多的参考数据,甚至可以了解到哪些图书的封面、标题、目录、纸质等较受读者欢迎和关注。即使是那些只能在馆内阅读的图书,利用这种技术也能统计其利用率,有利于工作人员及时地调整图书,使得图书馆更好地服务于读者,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3: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讲话

实验幼儿园始建于1992年, 现有教职员工30人, 专职教师14人, 其中省级骨干教师2人, 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 市级骨干2人, 区级骨干2人, 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4人。自建园以来, 参与了国家、省、市、区多项教育课题的实验研究, 多次获国家、省、市级优秀成果奖;特别是参与的中法合作的“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 得到了国家教育司司长朱慕菊女士及法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雷诺先生的亲临考察、指导, 研发的案例还代表中国在国际研讨会上交流。

多年来, 实验幼儿园在市区领导的关心指导下, 坚持以创建和谐校园为动力, 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 精心打造品牌, 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先后获得辽宁省示范幼儿园、辽宁省学前教育先进单位、大连市示范幼儿园、大连市德育先进集体、大连市绿色幼儿园等光荣称号。

今天, 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 西岗区政府把学前教育纳入深化教育强区发展规划之中, 实验幼儿园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2011年, 区政府将投资2500多万为幼儿园新建园舍, 实验幼儿园将传承原有的文化底蕴, 在继承中发展, 在开拓中创新, 精心规划幼儿园美好的未来……

一、营造有归属感的幼儿园物质文化氛围

幼儿园的物质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园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价值观念。它源于幼儿的发展需要, 同时服务于幼儿并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物质文化主要包括园内环境、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生活设施等, 作为显性文化, 它彰显着幼儿园独特的个性品位。因此, 幼儿园在设计规划中更应关注环境设置的细节和内涵, 将绿色生态、个性品位、文化熏陶融为一体, 以教育与艺术、尊重与关怀、温馨与舒适、和谐与优美为原则, 坚持把课程融入到环境中, 使环境处处能触及心灵、蕴含教育, 精心塑造幼儿园的环境文化。

未来的实验幼儿园是一个书香弥漫、充满乐趣的小天地, 在温馨、愉悦、生动、和谐的氛围中, 空间的安排充分体现着社会性。班级里有小组和整体, 要有公共场所, 既能让孩子安静地独处, 也能融入集体中。区域化、组群化的空间设置, 为混龄教育模式提供了最科学的配置, 体现着“互动乐学、合作分享、相互关爱、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

在幼儿园功能室环境的创设中, 力求追随孩子的需要, 体现每处、每事、每物都蕴含着教育。美术功能活动室——有挥洒想象、创造释放的空间;幼儿阅览室——呈现视听结合的阅读方法, 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和习惯;科学发现室——让幼儿在听听、想想、摸摸、玩玩中, 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儿童小剧场——为孩子提供了展示和表现的机会, 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内容, 把多元智能中“让每个孩子都表现出自己优势”的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天文馆——从神秘的太空到我们生存的地球, 幼儿在与伙伴的游戏互动中认识宇宙、认识世界;蒙氏工作室——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借着教具获得智力与体能上的开发, 着重于孩子秩序感、专心度、手眼协调和独立能力的培养;儿童电脑室——通过新颖的拟人化形式、流动的画面把枯燥的学习变成快乐的游戏, 既学习了知识技能, 又启发了创造力;儿童淘气堡——通过科学的立体组合形成一个集游乐、运动、益智、健身为一体的活动中心。这些各不相同的功能室, 几乎满足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所有需要。

幼儿园的户外环境整体设计风格将定位于轻松自然的田园风格。在碧水绿松、蓝天白云之下, 孩子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穿梭于花、草、树木之中, 嬉戏玩耍, 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天人合一。我们要努力让幼儿园的每一处地方都能陶冶孩子的情操, 规范孩子的行为, 净化孩子的心灵, 在潜移默化中带给孩子善与美的教育资源。

二、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走内涵发展之路

实验幼儿园的点点滴滴应是由匠心独运的细节构建而成的, 每一个细节都在诠释着她的完美与生动, 每一个细节都闪烁着教育的光泽, 每一个细节都是爱心的倾注, 每一个细节都是为了孩子们的生活更加快乐——这也是幼儿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在关注儿童的需要中, 创造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模式。

(一) 实行混龄教育模式, 实现儿童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双重价值

混龄教育是指把不同年龄的儿童放在一起游戏、生活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教育模式。它需要教育者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具备科学的儿童发展观、课程观, 通过创设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环境, 促进儿童富有个性地、生动地发展。目前混龄教育是很多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编班形式。

人类学家梅尔文·科恩特指出, 幼儿有一种天生的与非同龄人交往的倾向。而我们的教育实践却往往由于过分强调年龄差别而使幼儿的这种先天倾向受到抑制,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与异龄同伴交往的机会。特别是目前我们国家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 由于没有兄弟姊妹的互动, 因而存在自我中心、不会交往、缺少对他人的关爱等弊端。因此, 我们将尝试混龄教育模式, 把不同年龄的孩子放在一起活动, 以大带小, 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从弟弟妹妹成为哥哥姐姐, 通过角色的转换使他们既有向上的依靠, 又有向下的责任, 还有同龄之间的公正;在整个幼儿园生活中, 让孩子从一个“弱者”, 努力地学习“强者”, 发展到成为“强者”。另外“异龄活动”还可以使每个幼儿的经验能力, 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实和提高。我们期望通过对混龄教育模式的研究, 使混龄教育能在中国的学前教育实践中焕发出其独具特色的优势和生命力。

(二) 关注孩子的发展, 形成幼儿园的品牌课程

幼儿园的教育必须时刻关注孩子, 关注孩子的生长特征、关注孩子的生活经验, 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关注孩子的发展需要……这些关注的理念逐渐深入老师的心中, 在关注与追随中研究和构建适合每一个儿童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课程。

1.探究式科学教育课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探究”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天性, 孩子们有着与科学家一样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他们总是通过触摸等手段探索世界, 喜欢在操作活动中获得经验。

我们设计的探究式科学教育课程将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使他们能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和认识世界, 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建构关于生活、周围环境的科学经验;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从小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科学活动的案例开发来源于孩子的生活, 并不是深不可测的。比如在小班很多孩子不喜欢刷牙, 不喜欢牙膏的味道, 老师可以设计一个名为“保护牙齿”的科学活动——老师请孩子吃饼干, 然后让孩子漱口, 再把漱口水吐到玻璃杯子里放到窗台, 每天让孩子仔细观察漱口水的变化。几天以后, 孩子发现漱口水更加浑浊了, 闻一闻、变臭了。通过这样的活动, 孩子们自己就会推理得出, 这些脏东西如果不及时清除, 留在口腔里很不卫生, 他们就会主动漱口刷牙。我们的科学教育内容可以这样从幼儿身边的事情、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入手, 培养孩子观察、探索、研究的习惯, 同时把获得的知识经验运用到生活之中。另外, 我们的科学教育不注重教育的结果, 不追求幼儿说出准确的科学概念, 而是强调让孩子们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 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形成独立、创造、自信等个性品质。

2.开展绘本阅读课程研究。

“每当我们翻开一本书, 等于开启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阅读是各种学习的基石, 在我们所做的事情中, 最能解放我们心灵的莫过于学习阅读。”这段话道出了阅读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的重要的奠基作用。

绘本, 也叫图画书, 是一种图文配合, 尤其强调用图画来讲故事的书。绘本在十七世纪诞生于欧洲, 由于绘本读物有精练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画, 能带给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间, 因此绘本阅读成了全世界儿童阅读的时尚, 被国际公认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而在国内, 绘本时代才刚刚到来。近年来, 随着教学方式与内容的多元取向, 以及国内外绘本质量的快速提高, 绘本阅读在幼儿园开始逐渐被认识, 我们不仅要通过绘本活动来发展幼儿阅读能力、兴趣及对文字的敏感性等, 更要关注绘本图像所表现的艺术特质, 更加注重还原绘本的实质, 带给幼儿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尊重孩子独特的阅读感受。“不需要文字, 让图画就来讲故事”的绘本图书, 是3—6岁孩子最为需要的。

我们将采取亲子阅读、动态阅读、混龄班分享阅读等形式开展绘本阅读活动。同时将绘本阅读课程融入到家庭教育之中, 幼儿园和家庭携手共创良好的阅读环境, 让幼儿、教师、家长在阅读中共同成长。

三、凝聚先进教育理念, 打造品牌园所文化

园所文化体现着办学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价值观和追求, 体现着幼儿园的办园理念、目标、特色、风格和氛围, 是幼儿园发展的灵魂。

打造幼儿园的品牌, 首先要树立教育灵魂, 有了灵魂才能彰显个性。通过对新时期学前教育的反思, 对未来社会人才需要的思考, 未来的实验幼儿园将传承原有的文化底蕴, 以关注每一个孩子,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幸福、快乐地成长为办园宗旨, 以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为办园理念, 把幼儿园的发展融入到现代社会发展之中, 积极建构具有先进教育理念、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丰富内涵的园本课程, 研究儿童需求的多样性和发展的可能性, 为儿童快乐主动地建构学习、后序学习及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验幼儿园的园所文化建设将始终以尊重为原则, 强调尊重人的成长规律, 尊重人的个体差异。提倡“沟通创和谐, 合作创共赢, 勤奋创佳绩, 爱心创幸福”的价值观;倡导人文关怀, 努力营造团结、向上、快乐的团队精神。园所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不断积淀、完善和延伸, 使其成为幼儿园发展的潜在动力, 激励教职工不断进取。

篇4: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建设校园文化,营造育人氛围

学校以“经典浸润,书香校园”为主题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一是组织教师讨论,拟定出校训、校徽、校歌和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及校风等制成展板。二是在学校操场周围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版面和商丘历史名胜古迹文化墙,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感情,在学校走廊、教室等场所张贴中华励志故事、经典古诗词等内容,营造“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的氛围。三是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润泽学生心灵。

打造教师队伍,促进学校发展

学校坚持校长总负责、班子成员各负其责的领导责任机制。开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一是坚持“五个融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二是着力“四个加强”,强化德育的薄弱环节。三是做到“十个结合”,开展师德建设活动,打造一支充满正气、自信、活力的教师队伍。四是广泛开展“跟我来”志愿者服务活动,培养教师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

开展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素养

学校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注重班级管理的制度建设、班风建设,各班有班级组织机构,有班风、班训、班级奋斗目标、学生优秀作业展板等。充分发挥少先队主阵地作用,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

树立质量意识,落实教学管理

落实学校领导包年级包教研组制 从每个教师学期初制定计划,到平时的备课、讲课,再到期末质量测试都进行全程管理与督查。领导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引导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

落实教学常规检查制 教导处每学期对教师备课进行三次大检查,开学初,检查学期备课及提前备课;中期检查单元备课及课时备课;期末检查复习计划及复习内容。每学期教导处至少对学生作业进行两次大检查,并将结果纳入学校教师教学业务考核中。

实施教师电子集体备课制度 学校对教师备课进行了改革尝试,推行了教师“电子集体备课”的做法:教师通过合作,形成了以集体备课为基础,电子备课为形式,校本教研为载体的备课方式。学校于2014年荣获睢阳区课标知识竞赛语数综合第一的成绩。邵亚楠教师获第四届全国群文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李娟、邵亚楠两位教师成为商丘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

发展社团活动,培养学生情操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成立了多个社团组织。发挥教师师资优势,指导学生社团活动。成立了“韵梦”合唱团、“水墨飘香”国画社团、“童心童话”美术社团、“曙光”英语角、“魅力实小”健身俱乐部和“金嗓子”豫剧社团等。每个社团均管理规范。

注重安全管理,营造和谐氛围

坚持领导、教师、班主任值日制度 每位值日领导、教师每周值日一天,早晨上班要提前30分钟到校,课间、做操时候,值日人员可在楼道、走廊、操场进行检查。

定期召开校园安全工作专题会议 把校园安全工作纳入常效、常态管理。一是坚持制度保证,强化安全责任意识。二是狠抓安全教育,学校定期对全校师生进行消防知识、安全用电、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等教育。三是坚持三防到位,即人防:做到门卫、保安人员持证上岗,执行外来人员验证和登记制度、学生中途离校要教师亲自交给家长。物防:坚持对学校的各项设施、设备、器材、用电设施和线路等实行周检查制度。技防:安装了报警系统和监控系统。四是积极主动争取公安、交警、执法部门的支持,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与家长沟通配合,形成了学校、社会、家长齐心协力抓安全的局面。

学校决心坚持“立足实小实际,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创名校”的思路,追求学校内涵的提升,让师生在这里健康幸福地生活、成长。

(作者单位:商丘市第二实验小学 )

篇5: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

①阐明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阐述文化发展的过程。②明确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能力目标

运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方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课程标准 的基本要求

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本课重点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本课难点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谈到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人们有不同的看法。观点一:中国古代的教育“重人伦、轻物理”,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在师生关系上,主张师道尊严,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死记硬背,不利于开发人的智力。所以,发展教育必须摆脱古代教育思想的影响。

观点二: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有许多精华,如“化名成俗,其必由学”的重教化思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诲人不倦”的育人风范,“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等。所以,发展教育必须回归古代教育思想。

[思考] 你是如何看待文化传承的?请对观点一、二作简要评述。提示:(1)文化继承应“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继承是前提,发展是要求,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观点一看到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的不合理因素是正确的,但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是不科学的;观点二看到了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但认为发展教育必须回归古代教育思想是不科学的。

(3)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正确的观点应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推陈出新。

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继承是发展的,发展是继承的。

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这就是。

2.文化在 发展,在 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把握好文化 与 的关系,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必要前提 必然要求 继承与发展 新文化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继承的基础上 发展的过程中 继承 发展 批判地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

,也决定着。每当 发生新旧更替时,代表 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2.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和,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2)思想运动往往,促进文化发展。社会制度的 变化

文化的发展方向 社会制度

新的政治、经济力量 旧的政治、经济力量 科学技术的进步 催生社会变革 科学技术 思想运动

三、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 的能动性活动,具有、、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 ”,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3.教育能够以 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4.随着 的不断变革,教育在 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传承文化

选择

传递

创造文化

传道、授业、解惑

浓缩的形式

既有的文化财富

教育方式

人类文化

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注意:(1)无论是发展文化,还是继承传统文化,都要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不存在先后顺序。(2)区分文化继承与文化传播:文化继承主要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本民族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传播主要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首先,教育具有保存、传递和活化文化传统的功能。人类文化既是人们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产物,同时又是新生一代进行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人类文化只能被学而知之,不能通过遗传方式获得。这就决定了人类文化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与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说人类的繁殖过程是人类种族的传递、保存和延续过程,那么,教育则是人类文化的传递、保存和延续过程。同时,教育对人类文化有活化作用,即将储存形态文化转变为现实活跃文化,这一过程的完成,除了教育,别无他法。任何一种文化

只有通过教育完成了这种转化,才能在人类的现实生活中表现出它的生命力和价值,才能出现文化繁荣的局面。

其次,教育具有选择、整理文化传统的功能。自从学校教育产生之后,教育选择文化的功能就日益突出。人类文化发展的速度愈加快,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愈频繁,内容愈广泛,社会对教育选择文化的要求就愈高。教育选择文化的功能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的:一是精心选择教育内容;二是精心选择教师;三是精心选择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在教育对文化选择的同时,它同样也整理着文化。教育通过选择和整理,使得人类文化去伪存真,逐步系统化,其精华得以继承,从而显示出更强的生命力,呈现出更为繁荣的景象。

再次,教育具有吸收、融合和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吸收、融合和更新创造的途径很多,如移民、战争、贸易往来、旅游等,但教育是最有效、最积极的途径。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不同文化体内的人们在语言、文字上的沟通和理解,而语言文字上的沟通和理解又很大程度上依靠系统的外民族语言教育。通过教育来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有一个积极的选择过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因而最为有效。学校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青年一代,他们容易接受新的观念和文化模式。这种心理优势对吸收和融合外民族文化是极为有利的。

教育,使各民族文化得以相互吸收、融合和创造更新,有利于人类文化的发展、繁荣。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关系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指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指在文化继承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侧重于对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的过程。

[例1](2009·广东)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本土文化基础上产生了“新客家文化”。这体现了()a.新文化在发展中偏离了本土文化 b.文化在批判中继承 d.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解析] 广东在本土文化基础上产生了“新客家文化”是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体现,选d。[答案] d

[例2](2009·江苏)2008年2月,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答案] b [例3](2008·江苏单科)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答案] a [例4]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在西欧,中世纪末的“文艺复兴”,18世纪的“启蒙运动”,都是预示社会大变革的著名思想运动。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这段文字表明()a.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 d.社会实践是文化变革的决定力量 [答案] a [例5] 封建社会韩非子推行“法治”,其思想的实质是使法律成为君主治天下的工具,维护封建君主统治。现如今,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这一变化说明()①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②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发扬光大 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传统文化会因时而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解析] 韩非子推出的“法治”,在当时的社会应是一种先进的理念,但实质却是维护君主利益;现在我们坚持依法治国,其实质已发生了根本变化,这说明我们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故②③应选。“法治”在不同时代实质不同,说明④也是符合题意的。①在材料中未体现。[答案] b [例6](2007·广东单科)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注:本题漫画根据罗琪的《取之不尽》改编。

(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解析] 此题为一漫画题,题目的本质要求,往往在漫画的标题中,画面则是对标题这一本质的展示,可以对回答问题提供有用的信息。“取”和“翻拍”说明有可取之物,有“取”的价值。“不尽”说明其内容的丰富性,“翻拍”意指“翻版”缺乏创新、发展。“古典”说明是传统文化,从这些字里行间获得了这些信息、综合梳理,答案便渐趋明确了。评分建议:考生只要从辩证的两个方面评价,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

(2)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影视翻拍中国古典名著时不应该“全盘照搬”或者“断章取义”。②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1.中国古代教育存在着“师道尊严”“诲人不倦”等教育思想。要正确对待这些教育思想,就必须()a.摆脱古代教育思想的影响 b.回归古代教育思想 d.推行素质教育

2.社会制度的更替,是________推动的()a.经济和文化的矛盾运动 b.经济和政治的矛盾运动

d.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答案] d 3.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________发展的重要因素()a.生产力

b.文化 [答案] b 4.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推动“世界的记忆”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推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文化遗产数字化,以便永久保存,并最大限度地使社会公众能享用文化遗产。由此看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a.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b.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d.为旅游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答案] a 5.在西欧,中世纪末的“文艺复兴”、18世纪的“启蒙运动”,都是预示社会大变革的著名思想运动。这些思想运动既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____________的发展()a.经济制度 b.社会形态

6.由私塾到课堂教学,再到网络学习,每一次教育方式的变革,都让受教育者的人数更加广泛,教育越来越大众化和普及化。而教育方式的变革是直接由()a.文化传播媒介的每一次革命引起的 b.科技革命引起的

d.统治阶级的利益决定的 [答案] a 7.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延续数千年而不衰,其中的一些精华迄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需要我们去继承、改造和弘扬。

(1)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2)今天要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必须注意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案](1)①正确认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②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①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文化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的过程。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970

ⅸ-10

山西省太原市福建省晋江市、永定县

971

ⅸ-11

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九芝堂传统中药文化、潘高寿传统中药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陈李济传统中药文化、同济堂传统中药文化

北京鹤年堂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省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潘高寿药业 广州陈李济制药厂

贵州省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

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医药)

972

ⅸ-12

蒙医药(赞巴拉道尔吉温针、火针疗法)

内蒙古自治区

973

ⅸ-13

(痧症疗法、六神经络

骨通药制作工艺)

974

ⅸ-14

瑶族医药(药浴疗法)

贵州省从江县

975

ⅸ-15

苗医药(骨伤蛇伤疗法、九节茶药制作工艺)

贵州省雷山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976

ⅸ-16

侗医药(过路黄药制作工艺)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977

ⅸ-17

张氏回医正骨疗法、回族汤瓶八诊疗法

篇6: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文化传承的含义、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2、能力目标:通过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关系的探究,提高学生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认识中国丰富的文化历史中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教学重难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根据我们上节课所学,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最终并不是原封不动的被承袭,而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即所谓的扬弃,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那么传统文化是怎么在承继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呢[过渡]让我们看一个例子:p43,思考:在我们身边,你如何运用实事求是呢

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看p44,对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的两种看法,谈谈你们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的

分析:对待传统文化应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将继承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应怎样对待两者的关系呢

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一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了该民族世世代代的创造和智慧,是该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所以,要实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复兴,就不能无视这些宝贵财富的存在,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文化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继承的目的不在于束之高阁,或者拿来供奉景仰,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为了服务于当代社会需要。因此,不能原封不动的承袭文化,而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有所扬弃,发展文化。

2、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的认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传统的教育思想有其糟粕和消极之处,也有着思想的精华和合理之处。对此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是全盘否定,也不能全面回归。如孝道文化,因此,要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积极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汲取养分,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实现文化繁荣,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但是,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若要实现文化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很多,恐怕我们用一两本书都难以详细归纳,这里我们只能以最为重要的几方面来认识。

1、社会制度的更替

文化是由一定经济和政治所决定,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产物。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新的社会力量的出现必然要求为之服务的文化随之取代旧的文化形态。这里新旧文化力量的斗争,就有力促进了文化的进步。比如说历史上每次制度更替都会带来文化大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启蒙运动等都是明显的例证。

2、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学技术作为文化范畴的一部分,其进步不仅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还推动了整体文化的发展。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的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例如,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使之成为交流思想、传播文化的强有力工具,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分析: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文化的推动作用(超越时空限制、无限共享)

3、思想运动的推动

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对文化的发展也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的思想文化在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探究:诸子百家,学术争鸣。

4、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看p47这幅有关教育变革的图片,思考:在由私塾到课堂教学再到网络学习的过程中,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对文化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起到了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说明教育方式的变革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并总结)

私塾这种教育方式依靠老师对学生的教授,将自身知识传给学生,对文化传承有一定的作用,但规模小,影响有限。课堂教学这种教育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校成为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网络学习这种教育方式,使文化传承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对文化发展也起了重要的影响。

那么,教育方式的变革对文化发展起了哪些作用呢我们可以根据课堂教学这种与我们最近的教育方式来理解。

首先,教育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能动性活动,对文化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自身的.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次,教育使用传道、授业、解惑方式,把文化传递给受教育者,是人类世代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

最后,教育是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了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只有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才能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但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影响因素,其中,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思想运动和教育方式的变革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上一篇:两情若在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美文下一篇:喜帖街歌词粤语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