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共青团工作的继承与创新

2024-05-12

论共青团工作的继承与创新(精选8篇)

篇1:论共青团工作的继承与创新

文章标题:浅谈共青团工作的继承与创新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带领青年建设新世纪的历史重任。共青团组织应该努力继承二十世纪青年运动的光荣传统,大胆探索共青团工作跨世纪的发展方向。共青团工作,应在继承中创新、开拓中进取,应勇敢地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着眼未来,把共青团事业融入到国家的强盛、党的宏伟目标、青年的进步与时代发展的步伐中,努力实现共青团工作创新与发展的突破。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共青团工作要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优良的传统是共青团工作蓬勃发展的基础。在长期的工作实践过程中,共青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大胆创新和开风气之先的精神,积极投身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优良的传统,这些宝贵的经验和优良传统是团事业继往开来的财富与动力,也是我们创新工作思想、保持共青团工作生机与活力的基础,需要我们大力继承和不断弘扬。(一)坚持正确地教育引导青年。教育引导青年,是共青团工作的基点。长期以来,在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中,共青团发扬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及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担负着团结教育青年的重要职责。要贴近青年实际,认真履行工作职能,教育引导青年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全面提高素质,使青年一代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帮助青年树立现阶段的全民族的共同理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要积极引导青年从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国情,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帮助青年把崇高的理想同现实的努力结合起来,正视现实而不回避现实中的困难,积极地去面对困难,勇敢地克服困难,努力为实现全民族的共同理想而奋斗。(二)坚持竭诚服务带领青年。服务带领青年是共青团工作的手段。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服务带领青年,增强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加强共青团工作最根本的途径,只有竭诚为青年服务,团组织才能更广泛地联系吸引青年,团结影响青年。要加大服务青年的工作力度,把为青年服务作为加强团的建设的突破口,以服务促建设,以服务求活跃,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干部的磁铁作用,不断扩大、加强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三)坚持服务于青年的成长成才。青年的健康成长,青年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施展才华,是党的要求,是青年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共青团组织的根本任务。共青团不同于其它的群众组织,它必须从党和国家的事业出发,着眼于青年的根本利益,要自觉服务于青年的成长成才。共青团要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服务,就必须从大处着眼,实处着手,把服务青年的大目标落实到为青年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上,从具体事情抓起,千方百计地为青年的成长成才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团组织才能成为青年的贴心人,才能实现共青团工作的目的,使共青团工作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社会和服务青年。

二、共青团工作要不断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共青团工作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共青团组织必须在继承中大胆创新,建立适应知识经济变革和发展的创新体系,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只有不断地创新,才有可能推进共青团工作的新发展。要建立共青团的创新体系,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手段、工作效果。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在改革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形成一套新的工作体系。(一)创新工作思路。良好的工作思路是搞好共青团工作的基础,思路清晰,能促使共青团工作目标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并能整合团工作的整个资源,使共青团工作的目标得以实现。因此,对每一项团的活动和每一个时期的共青团工作我们都必须结合各种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思路,使团的各项工作任务按照这一思路顺利得以实现。创新工作思路必须按照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在服务大局的前提下开始进行,要正确处理好三服务的关系,既要考虑党政所需,社会所急,更要考虑青年所求。再次,必须在服务大局和服务社会中实现服务青年的成长成才。近几年来,我局团委制定了“发挥优势,重点突破,培育精品,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不断创新,积极进取,创造了新的业绩。事实证明,创新工作思路,是团的工作迎接挑战,克服困难,不断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胜利的前提和保障。(二)创新工作内容。创新工作内容就是要在知识不断更新,科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使团的活动和工作主题更加适应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更好地适应青年的需要。在建功立业方面要注重培养青年的科技素质和创新精神,造就高素质的青年人才。总之,创新工作内容,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加强青年思想建设,使广大青年积极的氛围中茁壮成长。(三)创新工作手段。面对新情况,新问

题,我们必须把握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主题,不断探索共青团工作方式的创新。创新工作方式必须正视新时期广大青年的价值观念、伦理操守、文化心态、行为模式的变化。因此,对共青团组织的思想认识、管理制度,工作机制等就要创新。主要是要改变传统、单一的工作方式,注意整合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运用科技,在新的知识领域里设计团工作的新构架。要更多地依靠

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服务和引导青年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青年迎接时代挑战的能力。(四)创新工作机制。工作机制的创新,主要是建立科学的社会化运行机制,重点在工作网络、阵地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创新,使团组织在新形势下能够延伸工作手臂,拓宽工作领域,增强工作依托,扩大工作阵地,壮大工作队伍。要紧紧围绕党政工作大局,针对社会和群众需要开展工作,努力扩大工作外延,使工作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工作内容更加贴近社会生活,更加适应青年需求。社会化的青年工作运行机制的建立,将为在服务大局与服务青年的有机结合中加强团的建设提供一种工作依托,从而更有效地吸引青年,凝聚青年,教育青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水务局团委2006年12月

《浅谈共青团工作的继承与创新》来源于,欢迎阅读浅谈共青团工作的继承与创新。

篇2:论共青团工作的继承与创新

——xxx团工委关于团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作者:单位: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青年先锋队,肩负着带领青年、教育青年、服务青年的历史重任。解放思想、创业创新,赋予了共青团新的历史使命,也为我们共青团的新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在新形势下,团组织要继承光荣传统,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寻求团组织发展的新突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团工委建设的发展思路,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战略部署,在继承中创新,在开拓中前进,大胆探索共青团工作的发展方向,勇敢地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审时度势,放眼未来,把共青团事业融入到国家的强盛、党的宏伟目标、青年的进步与时代发展的步伐中,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重托,实现共青团的新发展。

近几年,团区委开展了一系列有关社区共青团工作的专题调研,深入分析了社区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任务,紧紧围绕社区建设和管理这个中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社区共青团工作的新思路。今年x月至xx月,xxx街道团委通过问卷调查与开座谈会相结合的形式,对辖区内的x个社区(xxx、xxx、xxx、xxx、xx)的共青团工作又进行了认真的调研,经过分析和归纳,进一步掌握了辖区社区共青团工作的基本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探索适合我办社区共青团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

一、继承优良传统,做到四个“坚持”,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牢基础

现实来源于传统,优良的传统是共青团工作蓬勃发展的基础。在长期的工作实践过程中,共青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优良的传统,这些宝贵的经验和优良传统是我们事业继往开来的财富与动力,也是我们创新工作思想、保持共青团工作生机与活力的基础,需要我们大力继承和不断弘扬。

(一)坚持教育引导青年。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鼓舞人们前进的精神力量。教育引导青年,是共青团工作的基点。教育引导青年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全面提高素质,使青年一代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共青团孜孜追求的目标。立足良好的工作基础,创新共青团工作,就要坚持帮助青年树立现阶段的全民族的共同理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积极引导青年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帮助青年把崇高的理想同现实的努力结合起来,让美好青春在不懈的奋斗中闪光。

(二)坚持服务带领青年。服务带领青年是共青团工作的手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共青团要更好地完成党交给的光荣任务,引导广大青年健康成长,就必须坚持服务青年,团结带领青年,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实现工作目标。面对新形势,青年利益需求的日趋丰富和多样,尤其需要加大服务青年的工作力度,把为青年服务作为加强团的建设的突破口,以服务促建设,以服务求活跃,充分发挥共青团干部的“磁铁”作用,使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得到扩大与加强。

(三)坚持服务于青年的成长成才。共青团不是一般的群众组织,它必须从党和国家的事业出发,着眼于青年的根本利益。青年的健康成长,青年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施展才华,是党的要求,是青年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共青团组织的根本任务。共青团要把这一任务落到实处,就要自觉服务于青年民生,为青年的根本利益提供具体、有形的帮助,从大处着眼,实处着手,千方百计地为青年的成长成才解决实际问题。

(四)坚持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这是共青团工作取得成效的根本表现。团组织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引导团员青年解放思想,振奋精神,组织带领团员和青年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共同致富,带领青年在经济建设主战场纵横驰骋,建功立业。团的各项工作必须适应经济建设的要求,各项活动必须切合经济建设的实际,各项事业必须纳入经济建设的整体规划。

二、寻求发展进步,做到四个“创新”,进一步引导青年走在创业创新的前列

新时期、新形势,共青团工作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共青团组织必须解放思想,在继承中大胆创新,建立适应知识经济变革和发展的创新体系,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推进共青团工作的新发展。

(一)工作思路的创新。良好的工作思路是搞好共青团工作的基础,因此,对每一项团的活动和每一个时期的共青团工作我们都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思路,使团的各项工作任务按照这一思路开展。创新工作思路必须按照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在服务大局的前提下开始进行,既要考虑党政所需,社会所急,更要考虑青年所求。同时,必须在服务大局和服务社会中实现服务青年的成长成才。事实证明,创新工作思路,是团的工作迎接挑战,克服困难,不断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胜利的前提和保障。

(二)工作内容的创新。工作内容和工作主题是共青团工作实现工作职能。创新工作内容就是要在知识不断更新,科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使团的活动和工作主题更加适应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更好地适应青年的需要,我们要努力做到在青年思想教育方向上更加符合知识经济时代青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元化和信息化以及青年成长成才需求的特点,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坚决冲破阻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思想禁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年,使广大青年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和优秀的文化氛围中茁壮成长。

(三)工作手段的创新。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把握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主题,不断探索共青团工作方式的创新。我们的工作方式通过创新应更加开放、灵活、新颖,主要是要改变传统、单一的工作方式,注意整合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运用科技,在新的知识领域里设计团工作的新构架。要更多地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服务和引导青年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青年迎接时代挑战的能力。

篇3:论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

“继承与创新”, 是西方艺术进入后, 在民国时代, 因中西艺术的比较, 而开掘出的一个命题。特别是共和国建国以后, 在经历“文革”的“自我颠覆”之后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又一次被热炒的一个话题。但是, 带有政府文艺意志“政治、社会、人民”概念下的中国艺术, “继承与创新”, 其实所承传中国艺术的文化精神基本上荡然无存。而此一时期, 最大的文化喜讯是政府对中外古今文化、艺术的解禁。在有限的印刷品时代, 使饥渴的中国文化人如梦初醒, 在延续“文革”极端热情的前提下, 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艺术”的颠覆者。艺术生态呈现出生机勃勃的萌芽, 又极为复杂、诡异地左右震荡, 总是在否定与被否定的, 较为肤浅的层面喧嚣着。中国画同样是如此的命运, 是这一历史现状的呈现。其历史的根源, 就是回望传统与展望西方艺术萌生的文化意识, 受制于一元化文艺思想的制约, 只能以新鲜的形式回馈于教条单一的被禁锢的艺术现状, 并没有产生“继承与创新”的伟大作品。所以, “继承与创新”只能流于一个伪命题。

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画, 是以特有的“笔”、“墨”作为表现工具的, 绵延承传五千年而不衰, 在世界艺术史里自成体系, 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从历史脉络来看, 在形式上, 壁上绘画似曾是中国绘画的发端。但是, 龙山文化的原始刻画符号, 呈现出中国绘画似乎有两条艺术脉络的发端轨迹。远古的刻画符号发展为后来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 以及隋唐后的石 (线) 刻画;原始的壁画一脉传承了后来两汉、六朝、隋唐至元明清的壁画, 同时在历史的场合又孕育出帛画、绢画以及纸上绘画。

“中国画”概念的提出, 是现代意义上中外艺术“共存比较”的定位。从“六朝”时期外来艺术的大量输入, 到“盛世”大唐中外艺术的相容, “中国画”艺术的美轮美奂是无论中外的。每个时代的绘画都是在“笔”与“墨”的主使下, 呈现出伟大震撼的时代艺术。但没有“继承与创新”的问题。

纵观中国绘画史, 其文脉所构成的表现理念, 始终贯穿着从远古一路走来不断丰富的中国文化精神;同时, 工具上的笔与墨的使用始终没有改变, 直到今天还在广泛使用着。

什么是“继承”, 什么又是“创新”?中国画正是经历了“六朝”外来文化的融入才被确立的。一路走来的“中国画”在每个历史时期都始终是在“承传与丰富”的轨道上正常地行走着, 它表达的文化精神, 似乎看不到所谓的“继承与创新”。所以, 我们的先辈可能从来不会想到“继承与创新”是一杆文化艺术的旗帜, 也不会发明这样的词汇。

今天, 我们又遭遇了比“六朝”时期以来更大的一次外来文化的进入。如果说“六朝”文化促成唐宋文化的辉煌, 是落后的游牧文化的多样性对发达有序的农耕文化的归附, 那么二十世纪的中国, 我们极尽衰败的农业文明遭遇的是西方飞速发展的机械文明, 我们物化的一切在百年的变革中早已失去形貌, 我们的文化精神是否皈依?

“继承与创新”是西方现代文化强势进入后发明 (或翻译) 的词汇, 并不很妥贴。宏观地看中国艺术, 远古时代在中国各地出土的文化遗迹, 代表着不同文明形态覆灭的印记, 是东亚大陆主体族群文化的残片。文明消失了, 文化却存在, 并传递着不灭的文化信息。今天, 我们可能早已看不到大东亚族群文明的脉络, 但却在时间的流变中形成了大中华的文化精神。所谓艺术的“继承与创新”的提出, 只是大一统文化的延续, 不代表文化与艺术的超越。如果评价我们百年中国文化的演义, 还不如“兼容并蓄”更为准确, “洋为中用”更为实在。清末有识之士所倡导的“以夷之技制以夷”并不能拯救一个衰败的帝国, 我们又何以谈“继承与创新”就能改变“中国画”的命运呢?

“中国画”的提法, 是相对于西方的油画、版画等画种而出现的, 是民国时代中国画人在西方绘画进入后的一种文化的自卑与自觉。所以说这一时期所谓的“中国画”, 已不是清代以前“中国绘画”的概念。“中国画”只是有限地承传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躯壳的余脉, 文化精神几乎荡然无存;几千年形成的独特绘画语言, 几近被扭曲变异;唯一没有改变的是工具。由于技法 (书法用笔) 的失传, 使传统的艺术神韵几乎丧失殆尽。

“中国画”在特定的百年里, 已约定成俗地成为水墨画的代名词。在“继承与创新”的旗帜下, 好像主流画家并没有创造出伟大的作品, 倒是那些处于边缘的画家秉承传统的余脉, 完成了所谓的“继承与创新”。比如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黄宾虹等。宏观地看, 他们与“继承与创新”无缘的正是其传统的水墨画, 微观地看, 他们是“中国画”传统屈指可数的终结者。

篇4:论共青团工作的继承与创新

关键词:共青团工作;网络;实践;创新

一、网络信息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挑战

1网络文化对高校共青团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冲击

在传统的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主体主要通过课堂宣讲、个别谈话、开座谈会、作报告、印材料或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等方式,对受教育学生进行理想信念、人生现和价值观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些方式的针对性强,反馈也比较及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和可控性,但它要受场地、时间和活动经费等相关因素的制约,其覆盖面也是有限的。由于网络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交流互动性强、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大学生可以直接从网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而这种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方式与传统的从老师、课堂、书籍中获取知识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快捷性、便利性和廉价性等特点,这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空间。但由于网上的信息广泛庞杂,其内容与教育者广泛宣传和灌输的观点可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容易引起学生在思想上的疑虑和困惑。传统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共青团工作者针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及时有效地对青年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快速普及使上网的学生都可以采用匿名的形式自由发表意见。由于网络信息具有某种不可控性,网络世界的交互性和虚拟性给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也使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日趋复杂化。

2一部分青年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学业与上网的关系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每日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的占总人数的19.1%。有67.1%的学生的上网目的是聊天交友、玩游戏、听音乐和发E-MAIL,仅有22.4%的学生的上网目的是查找专业资料、学习知识和了解就业信息。

网络的交互式功能提供给大学生一个安全的与外界交流的平台和进行社交的场所。“网络的虚拟社区提供了一个能与他人进行深层次情感交流的场所,网络的匿名性提供了一个无需面对面的互动机会和自由想象的空间。”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人们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发生了新变化。但是许多大学生沉迷于QICQ、聊天和电脑游戏,“一网情深”不能自拔,以至于荒废了学业。我们从某大学学生处了解到,该校的“网痴”数量不下百人,这些学生自从迷恋上网络后,其成绩一直很差,经常无故旷课、迟到、早退,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

3导致部分青年学生情感迷失

青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情感世界丰富的高峰时期。其喜怒哀乐的转换虽然比少年有所减缓,但其深度大为增加,情感张力急剧扩大,多重表现混合交杂,大学生的这种生理上的特点导致了他们的自控能力的降低和情感失衡的可能性增加。许多青年学生为了缓解现实交流的压力和痛苦投身于网络交流,并与网友恋爱。网络交流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满足了青年学生的渴望与人交流,得到他人关怀的心理需求,但这只能是暂时的。因为,它虽然暂时解决了青年学生心理问题,但这不能在根本上给予他们帮助,如果役有正确的引导,“网恋”的失败还必然给他们造成更大的心理落差和心理压力。

4网络文化对广大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接触互联网的人,都直觉地发现自己触及的不仪仪是技术,而且是一种以信息为标志的崭新的生活方式。“依托互联网的技术及其平台,使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便利,网上教学、网上电影、网上书报、网上游戏、网上交流、网上文学、网上旅游等等形式多样、内容繁多。”由于网络具有交互式、开放性、及时性等特点,广大学生可以自由上网冲浪。网络世界以信息沟通为主要方式构成了网上群体的生活空间,以网上社会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塑造了网络的虚拟身份,这些都摆脱了现实的限制,使人类生活的适应性和建构性都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网络文化。网络文化的到来,不仅对传统文化的产生、传播、接受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还由于信息技术的极大发展,其自身也蕴涵了丰富的文化价值意义。网络文化一出现就很快被人们所接纳并迅速促进全球文化的交流。然而网络文化在具有世界性的同时,还表现出民族性的特点,表现在价值观上就凸现出文化霸权与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之间的价值冲突。“互联网中主导性的语言是英语,共占约90%的内容,对于非英语民族和发展中国家而言,长此以往必将导致驾驭本民族语言能力的下降,只能无可奈何地面对发达国家的‘文化侵略。伴随着语言上的‘文化霸权,美英等西方国家依据其绝对优势,向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将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强加于人,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其他民族的感受和价值判断。”网络上思维的集中化、多样化使广大青年学生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时很容易受剑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的文化形态、生活方式以及一些腐朽的伦理道德观念对广大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些青年学生因此摒弃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马列主义转而对西方文化趋之若鹜。近年来,大学生同居现象越来越普遍,性解放观念也被很多大学生接受,极少数女大学生甚至不顾人格尊严在外面当三陪女,这样的负面新闻不时在报刊网络上出现,这些事例都说明一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存在严重问题。“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做好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共青团组织的重要职责。面对网络条件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特点和青年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现的新变化,高校共青团组织要认真研究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要以辩证的方法分析问题,既要看剑网络条件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挑战,也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从而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网络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二、网络信息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对策

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挑战,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互联网是一种现代科技,一种在现代条件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武器和新手段,也是一种新的生产力。从共青团工作来说,互联网带来的既有教育手段,更有教育观点和内容的现代化。换言之,共青团同互联网相结台,就是同新的认识工具、新的交流工具和新的生产力相结合,也就更具有生机和活力。高校共青团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在教育青年学生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善于运用网络做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1充分运用高校网络优势建设好共青团网站的信息交流平台

互联网是现代科技的结晶,也是信息社会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具有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开放程度高的特点。高校的青年学生是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和受益者,互联网已经成

了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娱乐休闲的重要空间。高校校园网发展非常迅速,普遍采用在学生公寓、教育活动中心、信息中心等处设立计算机终端的形式,使网络遍布全校。为了与时俱进,高校团组织也纷纷上网,开辟自己的宣传教育阵地,利用信息网络集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及日用电子产品于一体的特点,架起了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信息高速公路”,让青年学生凭借终端设备就能自由地传递或获取所需的信息。网络为共青团的工作打开新局面提供了新平台和新载体。网络的跨时空特点,使团的工作可以突破时空局限,改变了过去共青团工作主要依靠课堂、讲座、谈话、讨论、报告等方式开展教育的传统做法,摆脱了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增加了团工作的覆盖面。同时,信息网络超文本的检索方式,可以方便地加人多媒体技术,运用图片、音乐、动画等方式,充分调动人们的视觉、听觉,达剑生动、直观的良好的教育效果。

2密切共青团组织与学生的联系,鼓励建立学生社团,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高校学生各类社团较多,每个社团都是有不同爱好的学生的组织,如果发动每个学生社团的能动性,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对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和共青团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共青团工作者应密切联系学生。并发动学生组织有利于培养积极观念的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团组织,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与爱好,此外,多开展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活动,如:相关的讨论会、座谈会、计算机应用技能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对网络辨证地看待,并可以正确克服网络心理问题。

3利用互联网为青年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群体交往空间

互联网大大缩短了人们交流的时空距离,使人们在不同语言、不同环境之间的快速交流成为现实。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互联网开通之后,一种新的人际交往方式——网上交友日趋流行。网络具有广泛性、间接性、隐蔽性、安全性等优点,在网络上人们可以极大地扩大交际面,可以与各类朋友畅所欲言,而不会有心理上的顾忌。相对而言,大学生很容易在网络上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甚至可以感受到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越来越稀少的真心关怀。高校与高校团组织、高校与地方各级共青团组织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网络没有地域的界限,交互式远程教育为团的工作提供了广泛的传播途径,高校的“围墙”概念将逐步消失。不同地点的团组织,既可通过网络共享思想教育资源,也可以在网上展开自由讨论和交流,使得高校原先相对狭小的团的工作空间,变成了全社会、开放性的工作空间,进一步拓宽了青年学生与团组织以及与社会的交流渠道,大大减少了以往团的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的难题。

4利用网络资源进一步推动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

网络传播的信息中,学术信息占很大比重,高校共青团工作者应正确引导学生上网,使学生能够充分运用网络学术资源,提高自身的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在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的同时,也要让青年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和展示。把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看成是人类的全面发展和到达自由王国的前提,把社会的发展看成是对个性自由程度的不断解放,一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复强调过的重要思想。毫无疑问,以电脑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个人和人类的解放者,它为高校大学生个性发展的自由化、多样化与全面化创造了条件,有助于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同时,高校共青团组织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青年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时尚热点、心理等信息,并经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加工,形成直接的第一手材料,以加强青年学生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网络技术也为共青团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工具。飞速发展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以其强大的运算、存贮和交换功能,为青年学生思想发展的定量定性分析及纵向横向比较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为团组织和青年学生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更快捷的通讯渠道,从而有利于提高青年团员的全面素质。

5强化服务与引导意识进一步完善网际空间团工作

共青团以教育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为己仟,充分体现团组织为青年学生服务的功能是赢得广大网上青年学生信赖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网上教育、引导功能的实现最终离不开服务,网上团工作的开展必须针对广大青年学生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难题,释疑解惑,化解矛盾。要关注校园网的重点版块,尤其要把握好作为网上“晴雨表”的BBS信息,通过关注、解决问题,使BBS逐步向有序和理性转化。在此过程中,要把解决青年学生的思想问题与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实际利益问题结合起来,与学生的个人成长、成材结合起来,着力体现共青团的群众性与亲和力。应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促成有关部门及时满足学生在网上提出的诸如有关招生就业、勤工助学、心理咨询、后勤服务、教学改革、学生管理等方面合情、合理、合法的要求,以赢得学生的信仟,增强团组织网络阵地的号召力和吸引力。

6整合团组织活动资源,开创高校网上团工作的新局面

开展网上团工作必须整合社会资源,推进团组织的网络化和社会化,使团工作在网上的开展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一是要与校园网上的思想政治工作相协调。当前绝大多数高校除了团组织有了网上阵地以外,学工部、宣传部等部门还有各自专门的思想教育网站。团组织的网络阵地应与这些网站积极协调好,既积极参与建设,同时又保持自身网站的特点,使其与全院相关教育网站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网上育人的大格局。二是既重视网上,又重视网下。网际空间带来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现实世界的折射和反映,加之在虚拟空间里大学生的自律意识以及辨别信息能力的强弱均取决于平时在网上网下接受的教育与获得的经验,况且对于学生在网上提出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还要靠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分析、研究并逐步解决。因此,我们应创造一种网上网下联动、全时关注、全程覆盖的高校团组织工作的新格局,通过网上网下的良好互动,增进情感交流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方式,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从而有效地消除大学生对网络虚拟生活的沉溺和迷恋,塑造全面健康的大学生道德人格。

篇5:论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

论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

作者:冯磊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35期

摘 要:高校共青团需要结合新形势下青年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创新共青团的工作方法河途径以及工作领域,以便适合高校团员青年的思维特点和他们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只有找到高校共青团工作发展和团员青年的思维变化中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和着眼点,才能更好地组织和服务青年学生。

关键词:高校 共青团工作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1

工作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所培养青年团员的创新能力须正确理解共青团工作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时代性,从而指导高校共青团的开展,促进团员青年创新性潜能的开发,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高校共青团工作紧紧围绕高校党政工作大局,坚持党建带团建,履行共青团四项职能,发挥了团组织联系广大青年团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了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在加强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广大团员青年、促进学风建设等方面探索,品牌特色活动如:“挑战杯”大赛、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员青年素质拓展训练、青马工程等一系列有成效的工作。然而,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高等教育深入改革,高校的共青团工作外部环境和工作内容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团员青年社会化成长、公寓化住宿、高校办学定位、毕业生市场化就业以及网络文化的冲击、90后团员青年的涌现等,都使得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团组织建设和工作模式面临着挑战。

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清醒认识团组织以往所取得的成绩,又要深入调查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共青团事业作为高校党建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团员青年工作的主要内容。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应紧密结合时代特点,结合国情,做好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正确把握科学方向,突破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加强团组织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等,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期建立更有效的工作机制,为党建服务,为国家的建设培养合格人才。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的内涵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高校共青团工作也是如此。怎样才叫创新?是否是只要是新的东西都可为团组织工作所用、都能够促进团组织工作,只要是团员青年能接受的新生事

物就都正确、都应提倡的?答案是否定的,必须辩证地看待。高校共青团工作所遵循的原则就是能否为共青团事业的目标服务,能否促进高校共青团事业的健康发展,能否服务于高校的发展大计,能否保障团员青年的成长

成才。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团员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团组织完成的,共青团作为高校思想引路、校园文化的主要工作,工作途径有多样性,没有工作的创新不可能培养创新人才。科学技术进步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把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高等学校作为科教兴国的主要阵地,共青团工作必须尽快实施创新教育,符合时代的要求,国家兴旺和民族复兴的要求。

青年团员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较关注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基本要求是用最新的科学理论和观点不断更新、充实团组织工作的内容,保证高校共青团工作内容富有时代性和鲜活性。

新时代带来新机遇与挑战,也对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更多的新的要求。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活动要求主题鲜明、意义深远、形式多样,具有引导性、创新性。建立科学的团组织工作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规范团组织活动的各个环节,使各项活动的各类决定性因素有参照、有章可循,从而全面提高高校团组织各项活动的水平。创新共青团工作

团组织要充分利用组织优势,及时向党委和有关部门反映团员青年的合理要求,急团员青年之所急、想团员青年之所想,努力成为团员青年的“知心人”和“引路人”,让广大学生团员能感受到团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认同共青团工作,进而发挥团员积极性,共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和共青团的协调发展。一方面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学术沙龙等形式拓宽大学生视野,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通过成立兴趣小组、团员青年活动之家,发现和展示大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并在共青团活动和学科比赛中推荐人才,赢得广大学生的信赖和拥护,从而增强共青团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创新教育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其主要内容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着力研究和解决高等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标志,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已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科学发展进程。青年团员的创新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历史发展的需要。促进团员青年创新教育,大力推进的共青团工作长期性、战略性任务,也是贯彻落实“两会”精神的一项重要的工作部署。高校共青团组织积极行动,开拓创新,开展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具体工作,已形成了较好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环境。团员青年工

作仍是团组织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要全力做好这项工作,并且要全力扎实推进促进青年团员的创新教育

工作。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促进优良学风形成的有效途径,科技创新活动是高校课堂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对促进高校校风和优良学风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团员青年科技创新活动影响力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需要学校许多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不仅教务部门,还有校院二级团委、团支部、宿舍团小组,最后通知到每个团员青年。通过组织宣传各项活动,较为有效地利用了大学生课余时间,可以把部分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是无学习目标而浑浑噩噩的同学吸引回来,使他们能够走进活动,走进实验室,为做好科技项目而认真思索,在营造优良学风的同时也营造了学术氛围,增强了班集体凝聚力,使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 陆昊.在团中央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座谈会的讲话[N].中国青年报,2008-11-07.[3] 韦柳琴,刘畅.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高校团学工作创新[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164-165.[4] 陆士桢.关于“80至90后”及其教育引导:青年工作与共青团工作的新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

篇6:浅析基层共青团工作的现状与创新

【摘要】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青年人的政治组织,是党领导和联系广大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做好基层共青团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共青团工作的社会背景和社会领域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基层共青团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但在面临的挑战中同样蕴含着巨大的机遇和新的希望,本文结合实际分析当前基层共青团工作的现状及创新。

【关键词】基层共青团 现状 创新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青年人的政治组织,是党领导和联系广大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管理青年事务的帮手。基层共青团工作是党的农村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共青团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我们要看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共青团工作的社会背景和社会领域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另外,农村青年的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传统美德等存在滑坡趋势。针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发现当前基层共青团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但在面临的挑战中同样蕴含着巨大的机遇和新的希望,需要我们不断思考不断创新共青团的工作。

一、基层共青团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现状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是今年全团工作的重中之重,万华岩镇党委领导对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高度重视,按要求配齐了团委班子,团委设书记1名,副书记3名,委员9名,他们是由镇里的青年领导、选调生、大学生村官、致富带头人等青年主干组成。并且安排了一间独立办公室作为团委办公室,制作宣传栏等加强了阵地建设。如今,镇团委硬件设施得到很好的改善,接下来的工作重心便是靠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极具操作性的规章制度来保障其正常运行。另外镇团委从实际出发,把基层工作重心放在学校、村团委这一块,万华岩镇有十个村团委,学校、村基层团委班子基本上健全,虽然有一定的办公场所,但硬件配置不是很完善,不利于进一步地开展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1、基层团组织发挥作用不够。团的组织建设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团组织的有效覆盖率低。一方面,共青团原有的阵地没有得到巩固和加强,部分地方、领域正在逐步丢失,功能逐步丧失。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经济、社会组织不断涌现,我们的团组织还没有来得及往这些新的领域发展,阵地拓展不够,对这部分组织的青年缺乏引导。在当前农村基层团组织中,还没有比较成型的符合农村发展要求、适应广大农村团员青年需要、紧密结合农村基层党政中心工作的团的工作体系。

2、团员青年大量外流,出现空壳团支部。随着经济发展,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潮的涌现,带出了大量青年团员,加上团员青年年龄的自然增大,每年都有大量团员超龄离团等现象,使得团员青年数量逐年递减,团员人数很难清楚确定,甚至部分村团支部陷入无人之境,很难开展工作。

3、团员青年组织观念淡薄,团员游离团组织。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团员青年自我价值实现方式的多元化,带来了团员意识的淡薄,出现了“团员不爱团,青年不想团,团干不管团”的现象。越来越多青年就业于“两新”组织。他们或是职业、身份经常处于变动状态,或是工作学习在没有传统党团组织的环境,组织归属观念淡薄,团组织缺乏对流动团员有效的管理手段,使得大量团员青年游离于组织之外,造成基层团组织基本处于无明确工作对象、团员登记、团费收缴、团组织生活等虚空状态,传统管理模式运作困难,效率低下。

4、部分团干业务知识欠缺,工作热情不高。由于大部分基层团干部是兼职,主要精力集中在党政布置的中心工作上,没有足够精力来思考和开展团的工作,并且大部分团干部部分团干部认识不到位,观念转变较慢,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不快,表率作用不明显,工作方式、方法陈旧、工作积极性不高,表现出责任感不强,被动应付,甚至不予理睬的现象。还有部分团干部认为新形势下团的工作开展难度很大,存在一种畏难情绪,不能很好的开展工作。

5、团的活动与青年需求脱节。团开展的有些活动忽视了青年利益需求,面对青年想致富、少门路、缺资金、没技术、愁销路、盼服务等一系列现实需要,没有制定有效帮助他们满足需求的活动内容,致使团组织在团员青年中逐渐失去吸引力而难以有效开展,加上受人员、时间、经费等多种主客观因素制约,组织团的活动,特别是一些长期的、大型的、集中性的活动已变得相当困难。

二、加强基层共青团工作的创新对策

1、创新团建思路,以“党建带团建”为抓手,创新基层团的工作环境。创新基层团组织设置模式,探索联合建团、强乡带村、依托产业、中介组织或协会建团、务工青年聚居地建团等多种新型建团模式,还可以尝试建立外出务工青年联系站、服务站等能承担一定团组织职能的服务型青年组织,努力做到青年到哪里,团的组织就建到哪里。在配合好党委、政府工作的同时,镇团委应及时做好与相关部门领导的沟通、汇报工作,提出好的建议及意见,争取得到各级、各部门的支持。最重要的是配合好党委的工作,让党委不忽视团的工作能力,看到共青团的存在,实现“党建带团建”,在党委举办的各种活动,如庆“七一”、“十一” 等,主动组织青年带头参加,充分发挥共青团的作用,对优秀团干部和团员推荐入党,为党注入新鲜活力,使共青团成为党委的左右手,真正的后备军。

2、创新工作方式,以适应发展为目标,创新推进团工作方式方法。随着农村青年、社会结构、组织形式、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创新推进工作的方式方法,对于增强团组织活力,做好新形势下农村青年群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做好团务工作,做到底子清、数字明、团员发展有活力、政策程序跟党建。二是开展优势互补,积极与有业务关系的单位、企业等建立共建关系,寻求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增强团组织工作的活力。三是积极与上级团组织联系,寻求结对帮扶,在重点活动和致富项目上争取投入反哺青年;积极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四是依托党员活动室和远程教育设备资源,建立健全青年活动中心,壮大“团员青年”工作模式,利用网络为青年搭建平台、将极大拓展服务青年的渠道,例如就业创业平台、扶贫帮困平台、求知探讨平台等。

3、创新素质培养,以服务青年为动力,增强团干工作能力。把团干培养管理工作纳入农村干部培养管理范围,积极争取把团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到党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之中进行统一管理,对那些有发展潜力的团干部,可以放到关键岗位、重大活动、艰苦环境和情况复杂、矛盾突出、困难较多的地方进行锻炼,在使用中培养、提高、识别团干部,促进农村共青团干部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要将团干部学习培训工作正常化、经常化,引导团干部自觉地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要积极争取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在年终对团干进行满意度测评时,要对有所作为,积极性、主动性高的团干部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无责任心、无奉献精神的团干部要给予一定的处罚。

篇7:论共青团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

内容提要: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带领和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任。和谐社会建设对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共青团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切实加强共青团组织的自身建设,发挥共青团组织生力军作用。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共青团组织应加强工作创新,不断开拓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和谐社会 建设 共青团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课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在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共青团组织的作用将日益突出,这为共青团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带领和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任,共青团工作要紧紧围绕和谐社会建设这一重要目标,不断开拓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一、和谐社会建设对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和谐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的一种理想追求。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共青团组织要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建设和谐文化,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

1、和谐社会建设要求共青团工作必须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是指我们观察问题、认识问题、发展理论,要随着时间、条件、形势、时代的变化而前进,并且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以实践为准绳,在实践中把握规律性,提高预见性,增强创造性。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实践,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次重大理论突破。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共青团工作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因为共青团所处的环境,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和青年的现实状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社会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矛盾、新问题。这就要求共青团工作要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根据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以新的姿态和作为积极探索共青团工作的规律,推动共青团事业新发展,不断开拓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2、和谐社会建设要求加强共青团组织的自身建设 共青团组织必须用和谐社会建设理论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落实共青团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的各项任务。在思想建设上,共青团组织要教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明确共青团组织目标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保持全团思想认识和行动的和谐一致,这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内涵。在组织建设上,建立健全共青团各级组织,科学设臵共青团的基层组织,尤其是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经济组织及新社会组织建团,扩大共青团组织在新领域的覆盖面;开展以党建带团建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团干部和团员队伍的建设,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加强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巩固共青团组织在和谐社会建设的组织基础。在作风建设上,着力解决共青团先进性的问题,包括思想作风、马克思主义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团的生活作风等方面的建设,团干部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力戒浮躁情绪,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3、和谐社会建设要求发挥共青团组织生力军作用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共青团始终是以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根本宗旨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根本宗旨,因此,共青团组织要以党的奋斗目标为前进方向,把握共青团工作的政治导向、思想导向和价值导向,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做出新贡献;共青团组织要密切联系青年,竭诚服务青年,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合法权益,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共青团要教育青年增强民主法制意识,引导青年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带领青年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发挥作用;共青团组织要激发青年创造活力,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激励团员青年自主创业,开拓进取,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二、创新共青团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所谓创新,就是改革,就是突破,就是理论上不拘泥于现成的公式,实践上不停步于已有的成果,思想上不束缚于现成的经验。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共青团组织应加强工作创新,不断开拓共青团工作新局面,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建功立业,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1、共青团工作理念要创新,在实践中树立和谐理念 理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理念创新是共青团工作创新的关键,和谐社会建设给共青团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

(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对共青团工作来说,就是以青年为本,即一切以青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实际出发,尊重青年、服务青年,保障青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满足青年成长成才的需要和青年不同层次的精神需要。共青团组织要代表青年的具体利益,努力为青年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而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

(2)树立民主法治的理念。发扬民主,依法治国,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共青团要紧紧围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加强对青年民主法律知识教育,增强民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切实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在全社会营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3)树立诚信的理念。诚信友爱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诚信是中国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现代诚信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在当前,社会信用缺失已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共青团组织要在青年中开展诚信教育,使青年做人做事都要重诚信,讲信誉,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诚信观,这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4)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公平和正义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只有坚持公平和正义,才能确定社会生活的主流信念和合理、和谐、规范的人际关系,从而形成讲道德、讲法制、讲秩序的行为规范,这样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能干成事。共青团要积极倡导公平正义的和谐理念,实行公平原则下的目标激励,以调动青年的积极性。

2、共青团工作思路要创新,拓展共青团工作新领域 工作思路是对工作全局的长远的战略谋划,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创新是共青团工作创新的根本。在思路创新中,共青团组织要按照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在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前提下,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难点和热点,找准突破口;既要考虑党政所需,也要实现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回顾过去,分析现在,前瞻未来,把握共青团工作的发展规律,研究制定共青团工作近期和远期规划,确定正确的工作思路。

(1)拓宽工作领域。针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不断涌现的现实情况,切实加强“两新”组织团的建设,使新兴经济、社会组织发展到哪里,团组织就延伸到哪里。针对社区团组织的空白点多,工作影响力小的现状,在社区建立工作网络,落实组织保障,使社区团的组织网络日益完善,工作触角不断延伸。

(2)整合社会资源。资源是一切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和赖以生存的根基,更是提高共青团组织贡献率、参与率、认同率和影响力的重要保证。没有资源的有力支撑,再好的思路都是空谈。共青团组织要运用社会化、市场化和项目化等方式,整合社会各类资源,凝聚社会各种力量,为共青团事业发展所用。

(3)积极推广典型。要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和感染作用,积极培养一批事迹突出,影响面广的先进典型,通过全方位地选树各个层次的典型,着力培育共青团的先进群体。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比贡献,通过典型示范,促进青年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带动整个共青团工作不断发展,促进整体工作上台阶。

3、共青团工作内容要创新,竭诚服务广大团员青年 内容创新是共青团工作创新的基础。创新工作内容就是要在知识不断更新、科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共青团工作要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着眼于党和政府关注,青年关心的实际问题,结合青年在成长成才中的具体需要,把服务青年的大目标落实到为青年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上,解决好青年的实际困难,竭诚为青年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容扩大了共青团工作的内涵,内容创新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有新作为。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和谐社会理论构筑团员青年的精神支柱。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团员青年,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凝聚团员青年,用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和谐精神激励团员青年,用良好的道德风尚塑造团员青年,把精神文明建设的总要求、总任务加以具体化,使广大团员青年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茁壮成长。

(2)在青年人才培养中有新内涵。共青团要强化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现有的团校、青年刊物和教育培训基地为支柱,逐渐拓宽知识传播和技能培训系统, 引导青年崇尚科学,勇于创造,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围绕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开展活动,注重培养青年的科技素质。

(3)在青年文化建设中有新举措。共青团组织作为青年文化的主要推动者,必须深入青年,了解实际,努力建设优良的具有较高品位的青年文化,用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占领青年阵地,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近年来,文化建设在共青团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共青团要广泛开展紧扣时代主题、突出特色、贴近青年需求的文化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4、共青团工作机制要创新,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 机制创新是共青团工作创新的保障,是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共青团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团组织要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延伸工作手臂,拓宽工作领域,增强工作依托,扩大工作阵地,壮大工作队伍,就必须建立健全适应时代要求,社会化水平高、更加富有效能的工作机制。

(1)健全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共青团组织要紧紧围绕党政工作大局,针对社会和青年的需要开展工作,努力扩大工作外延,使工作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工作内容更加贴近社会生活,更加适应青年需求。社会化的青年工作运行机制的建立,将在服务大局与服务青年的有机结合中为共青团工作提供一种依托。

(2)建立活动的项目化管理机制。项目化管理是指按照项目的规律和特点,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科学化的组织管理,提高项目收益的活动。共青团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要积极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建立健全立项论证、整体规划、过程监督、绩效评估的项目管理配套体系,确立项目推进目标责任制,促进共青团工作的项目化发展。

(3)完善团干队伍建设机制。组织领导的价值取向对于共同愿望的建立、自我超越的推进、团队学习的实施、系统思考的演练,特别是心智模式的改善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要把共青团组织建设为学习型团队,就要培养一支骨干队伍,让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共青团干部要牢固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主动学习、不断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和运用新知识的能力。

5、共青团工作方法要创新,丰富工作的内容 方法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采取的措施和手段,方法创新是共青团工作创新的途径。共青团组织要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充实和丰富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容。在创新中,共青团组织必须了解当前广大团员青年的价值观念、伦理操守、文化心态、行为模式的变化。要改变过去传统和单一的工作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服务和引导团员青年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团员青年迎接时代挑战的能力。

(1)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共青团组织要大胆借鉴和吸收国内外文明成果和发达国家的管理方法,使共青团工作方法逐步实现四个转变:即由“声势型”向“实效型”转变,由“执行型”向“自主型”转变;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在转变中实现方法的创新。

(2)采用现代的科技方法。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对团员青年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影响巨大,团员青年价值取向呈现了多元化。因此,共青团组织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方法,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现代传媒的宣传阵地作用,特别是网络的方法,赋予了共青团工作全新的内容和形式,丰富了与青年交流的手段。

篇8:论写生传统中的继承与创新

学习山水画, 往往是在大量的临摹过后, 逐渐步入写生的环节。一开始大家往往容易受到先前古人摹本的影响, 考虑更多的是笔法和墨色的运用、艺术的表现力, 并试图在大自然中寻找古人的足迹加以印证, 但最终结果往往是顾此失彼、一叶障目。呈现在写生作品中的状态也是仿古味十足。这幅像龚贤, 那幅像倪瓒, 另外一幅一看像黄公望……这时, 一个有趣的现象就出现了, 同行写生的同学中, 往往是那些没有系统学习过山水画的人更容易画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引人感慨。他们的作品更加富有灵气和生命力, 趣味十足、耐人寻味, 不被条框和程式所束缚, 只是认真观察自然, 尊重自己最内心的想法, 并真切的表达对自然独特的感悟。

针对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该做何解释, 又该从中汲取些什么?作为一名晚辈, 我们自然要尊重传统, 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 需要注意的是, 在尊重传统的同时, 应该把传统所包含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提取出来, 学习古人而不囿于古人, 拒绝戴古人的眼镜看世界, 再加之对“自然”的爱好和真诚。要点是爱, 是希望, 是感动,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 在别人看上去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美, 唯有这样才能躲开陈旧的因袭。传统本身, 实际已经告诫我们要不断的探求真实, 并阻止我们盲从任何一位古人。早在中国清代, 画家石涛在其《画语录》中即提出了“笔墨当随时代”的想法, 主张创作具有现实感的艺术作品。而所谓写生, 写的就是当下时代的“生活”、“生命”, 是该从大自然中汲取养分来充实和丰富自己, 而不是从自己口袋里掏出现有的东西重复展示;写生, 就是用心去描绘大自然的客观生命, 只有用自己的主观生命去谱写, 才能绘得出“精气神”;写生, 就是让我们放下内心所有的包袱、符号, 以一种最轻松的状态与大自然深度对话。纵使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没有深厚的传统作为基底, 但是他们把握住的确是更重要的东西, 就像是一个人的灵魂。相比而言, 我们抓到的仅仅是肉, 即使是骨, 眼神却是空洞的。山水画的传统临摹让我们继承了几千年来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 同时我们也变得“世故”了很多, 少了几分对生活质朴和率真的态度, 时而畏手畏脚, 时而故弄玄虚。而没有经过刻意雕琢的同学, 则更敢于把亲自感觉到的东西表达出来, 即使有时和存在着的事理是相反的。这种对待艺术的真诚和勇气是难能可贵的, 也是每一个在追求艺术道路上的人所应该奉为圭皋的。

当然这里也不是一味地强调感性的释放。当代, 不乏部分画家把这种主观的情愫无限夸大, 通过扮鬼脸、做怪样来吸引群众。其中更是有部分人根本就没有系统学习过绘画, 只是在表现形式上盲目模仿, 企图可以鱼目混珠。殊不知, 真正的大师看似不经意的一笔, 实则沉淀了几十年积累、渐修的功夫。形式可以模仿, 思想和艺术上的修养却是要实实在在一点点累积的, 掺不得半点虚假。其次,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 对生活和社会的感悟也不同, 所掌握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基础也不同。所有这一切的主客观因素都会在一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状态中反映到艺术作品中。扎实的艺术功底又是在大量临摹中获取的, 这是我们学习中国画基本功的必经阶段。从顾恺之的《摹写画法》到谢赫六法中的“传移摹写”, 说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就已经对临摹十分重视了。纵观中国山水画发展史, 可以发现晋、唐、元、明、清直到近代画家多数是通过临摹来奠定绘画功底的。再次, 中国画实则具有一定的程式化东西, 根植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美学理想, 如儒家美学、道教美学、禅宗美学都对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精神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又具体反映在山水画的用笔 (皴、擦、点、勾) 用墨 (烘、积、染、泼) 以及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上。综上, 若想在写生中创作出真正优秀的作品, 仍需要对我国传统有着深刻的认识, 包括对先人佳作的大量临摹。在这个前提下, 融入自然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体悟期间的道、理, 发觉自然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奥妙、生机, 并调动自身已有的情感、心智, 经过主观再认识、加工、升华, 与大自然在更高一级的层面上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 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从而求其真、取其魂, 超越自然, 完成一次成功的艺术写生之旅。`

上一篇:如何教幼儿学习拼音?下一篇:计算机一级考试参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