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

2024-04-13

非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精选8篇)

篇1:非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

劳动部颁发《关于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第一条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投产后符合职业安全卫生的要求,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的一切生产性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技术改造和引进的工程项目(包括港口、车站、仓库)。

第三条 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方面的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建设项目中职业安全与卫生技术措施和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

第四条 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在建设项目中实施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三同时”。

1、在组织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时,应有职业安全卫生的论证内容,并将论证结果载入可行性论证文件。

2、在编制(或审批)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时,应编制(审批)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相应采取的技术措施和设施所需投资,并纳入投资控制数内。

3、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初步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时,应及时通知劳动部门参加有关的会议,提供有关的文件、资料。

4、在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中应认真贯彻本规定,并在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文件中作出相应的规定,督促检查建设、设计、施工单位严格执行本规定。

5、负责将本部门建设项目的计划及时抄送同级劳动部门。

第五条 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中实施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三同时”,应负全面的责任。

1、在编制建设项目计划和财务计划时,应将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相应的所需投资一并纳入计划,同时编报。引进技术、设备的原有职业安全卫生措施不得削减,没有措施或措施不力的应同时编报国内配套的投资计划,并保证建设项目投产后有良好的劳动条件。

2、初步设计会审前,必须向劳动部门报送拟建设项目的职业安全卫生评价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含《职业安全卫生专篇》(见附件一)、《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初步设计审批表》(见附件二)〕和有关的图纸资料。

3、建设单位应对承担建设项目设计、施工的单位提出具体的要求,确保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符合本规定的要求,并负责提供必须的资料和条件。对设计、施工过程落实“三同时”负有督促检查的责任。

4、在生产设备调试阶段,应同时对职业安全卫生设备、措施进行调试和考核、对其效果作出评价。在人员培训时要有职业安全卫生的内容。应制定完整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规章制度。

5、建设项目验收前二十天,应将试生产中职业安全卫生设备运行情况、措施效果、检测数据、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采取的措施等写出专题报告,连同《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验收审批表》(见附件三),报送劳动部门审批。

6、对验收中提出的有关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改进意见,应积极安排人力、物力和财力按期解决,并将整改情况及时上报劳动部门。

第六条 设计单位要对建设项目中职业安全卫生设施设计负责。

1、建设项目在进行可行性论证时,应对拟建设项目的劳动条件同时作出论证和评价。

2、在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时,应同时编制《职业安全卫生专篇》。

3、在初步设计中,应严格遵守现有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和技术标准。要充分考虑到安全与预防职业危害的要求,对设计工作负责。

4、在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时,应不断完善初步设计中的职业安全卫生有关措施和内容,从设计上落实在初步设计会审中提出的有关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意见。

5、经审查同意的涉及到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的设计方案,如有变动要征得劳动部门的同意。

第七条 施工单位要对建设项目的职业安全卫生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

施工中要严格按施工图和设计要求施工,确实做到安全卫生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第八条 各级劳动部门对建设项目的职业安全卫生技术措施、设施“三同时”的实施实行国家监察。

1、参加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会议,负责对可行性论证文件中的职业安全卫生论证内容进行审查。

2、在初步设计会审中,应认真审阅建设单位报送的职业安全卫生评价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并及时将审查意见返回给建设单位。在参加会审会议时应提出审查意见。

3、审批建设单位报送的《职业安全卫生专篇》、《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初步设计审批表》和《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验收审批表》。

4、参加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会议时,应依据建设单位报送的试生产中的职业安全卫生 专题报告和初步设计审批表的内容,严格审查建设项目执行“三同时”的情况和审查其实际效果。

5、建设项目未经劳动部门审查或同意,不得投产使用;否则,劳动部门有权拒绝与建设单位办理劳动业务。

6、强行投产的建设项目发生事故或造成严重职业危害的,要追究批准投产者的责任。

第九条 建设项目实行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分级管理。

1、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直接组织的重点建设项目,由劳动部直接监察。

2、地方各级部门组织的建设项目由同级劳动部门负责监察。

3、一切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审查、初步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要及时通知主管部门安技处(科)和当地劳动部门参加会议。

第十条 各部门、各单位都应在职责范围内认真贯彻执行本规定,对违反者劳动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给予经济处罚。触犯刑律的,由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厅(局)可参照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二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篇2:非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

为增强我国植胶者标准化抚育意识,加大非生产期投入力度,提高抚育技术水平,缩短非生产期、提高单产、改善胶园生态环境,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和胶农增收,我部决定开展天然橡胶标准化抚育技术补助试点工作。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

试点选择在优势植胶区基础条件好、相对集中连片的新植胶园,通过补助应用关键技术的方式,引导胶农应用标准化抚育技术、加强非生产期抚育管理和投入,建设一批标准化抚育技术应用示范片。通过以点带面,促进我国天然橡胶非生产期抚育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整体提升。

二、主要目标

2013年选建25个天然橡胶标准化抚育技术示范片,每个示范片2000亩,示范片总面积5万亩。示范片橡胶树生长明显优于同区域同类胶园,提前半年以上投产、单产高10%以上,胶园生态环境有效改善。

三、示范片选建条件和实施内容

天然橡胶标准化抚育技术补助试点在符合以下条件的胶园 1

内选择:

(一)选建条件

1.优势植胶区域内,地方政府重视,胶农积极性高,基础条件好,交通便利。

2.示范片相对集中连片,规模2000亩以上(小区面积海南和广东省200亩以上、云南省100亩以上)。

3.地下水埋深1米以上,坡度35度以下。海南、广东和云南东南部植胶区海拔350米以下,云南西南部植胶区海拔900米以下。

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参与天然橡胶良种补贴项目的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场(家庭、集体、国有)。

(二)实施内容

1.示范片规划与设计。统一规划示范片的山、水、园、林、路,胶园建设按照《橡胶树栽培技术规程》(NY/T221-2006)设计。

2.标准化开垦。示范片实行深耕改土、水土保持等标准化开垦,修筑环山行或等高梯田。

3.新型材料早春种植。根据示范片所在区域的生态特点,因地制宜选择优良品种,推广应用籽苗、小苗芽接苗等新型种植材 2

料,实施早春抗旱定植。

4.先进抚育技术应用。集成以行面死覆盖、行间绿肥覆盖或间套种、除草控萌、扩穴改土、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修枝整型、保水、保土、保肥和护根等为重点的先进技术,全面应用标准化抚育技术。

5.病虫害综合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制定示范片病虫害防治预案,加强监测预报,做好以“两病两虫”(白粉病、炭疽病、介壳虫、六点始叶螨)防治为重点的统防统治工作。

(三)考核指标

天然橡胶标准化抚育技术补助试点分三个阶段考核验收。1.第一阶段

考核指标:良种率100%,品种纯度100%,保苗率达98%以上,平均叶蓬数大于5蓬。

考核时间:定植当年11月。2.第二阶段

考核指标:保苗率达95%以上,离地100cm处平均围径16cm以上。

考核时间:植后第3年11月。3.第三阶段

考核指标:离地100cm处平均围径50cm以上,开割率50% 3

以上,单产比同区域同类胶园高10%以上。

考核时间:甲等胶园第7年、乙等胶园第8年、丙等胶园第9年的11月。

胶园等级依据《关于印发全国植胶垦区胶园等级划分试行方案的通知》(农垦热[1996]112号)。

四、资金使用

(一)补助环节

1.关键环节技术物化补助(该项补贴比例不得低于60%)。主要用于早春抗旱定植、行间绿肥覆盖、叶片营养诊断施肥等关键环节技术物化补助。

2.专业化服务补助(该项补贴比例不得高于40%)。依托专业合作社、农技服务站、机耕队、机防队等专业化服务组织,主要用于胶园设计、机械开垦、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专业化服务补助。

(二)补助标准

每个示范片补助资金80万元。关键环节技术物化补助资金与专业化服务补助资金比例,各省可结合实际具体规定。

(三)补助对象

关键环节技术物化补助对象为植胶人,专业化服务补助对象为提供胶园设计、机械开垦、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专业化服务的专业合作社、农技服务站、机耕队、机防队等服务机构。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农业(热作、农垦,下同)部门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和责任,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农业部负责组织实施试点工作,制定年度试点工作方案。省级农业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省试点工作,编制本省年度试点实施方案(包括工作思路与目标、实施内容、操作方式、资金管理、保障措施等)报农业部。示范片所在县(市)农业部门按部、省实施方案要求编制示范片设计方案(包括项目目标、考核指标、承担主体、操作规程、资金使用、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以及示范片地点、地块、面积等),报省级农业部门审核后报农业部审定。

(二)规范实施程序

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规范程序、从严把关。符合示范片建设条件的县(市)农业部门根据生产实际,统筹规划设计,向省级农业部门提出试点申请;省级农业部门审核后,将符合条件的示范片建设计划报农业部审定。

(三)强化监督管理

各级农业部门要强化试点管理。示范片所在县(市)农业部门要建立种植户、技术管理等试点实施档案,认真核实示范片地

点、地块、面积等信息,制作示范片规划设计图,在示范片设立标牌,年度任务完成后进行自查自验;省级农业部门负责对本省试点实施情况的督导检查,严格试点资金监管、专款专用,及时总结验收,并将结果报农业部;农业部适时组织抽查验收,通报验收结果。

(四)加强宣传培训

篇3:非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

关键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精细化管理

0 引言

低成本战略是成本控制的重要战略之一, 但实施低成本战略, 成本精细化管理是必须采用的手段。

1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教育部所倡导的校企组合新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在校企合作

的基础上, 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 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由于校企双方共同参与, 共同投资组织实施,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成本项目多、单位成本高等特点, 使得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成本管理难度增大。因此, 明确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建设目标, 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成本管理, 贯彻精细化管理, 争取以最低的成本得到最好的效益, 是建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有力保障。

2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组织层面存在的问题

2.1.1 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

由于校企共同参与项目建设, 往往是校方一班管理人员, 企业一班管理人员, 两班人马如果沟通不好, 一方面使得两方岗位工作分工、责任归属不明确, 另一方面使得管理机构规模较大, 生产率低下, 从而加大人员费用的开支, 使建设项目成本增加。

2.1.2 项目作业组织不科学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一些工序需要合理组织统筹安排, 比如实训房屋建设中除一般的水、电管线的铺设外, 一些特殊的实训室按需要还需铺设一些特殊的气路、油路, 除尘、除烟通道等。如果建设项目整体完成后再去分配具体实训室, 再去规划, 一方面延长施工时间, 另一方面造成反复施工, 加大项目成本。

2.2 建设队伍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成本管理理念只局限于少数管理人员, 还未在参与项目的所有人员中普及, 而且主要的建设人员也是由招标公司的员工构成, 大部分人员对成本管理的意识十分薄弱, 不但缺乏成本控制思想, 还没有成本约束的压力,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3 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

2.3.1 忽视项目全过程的成本管理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成本管理是一个较为综合的管理系统, 这里面主要有项目建设的成本分析、计划、考核、预测、核算、控制以及决策, 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强调各个部门在完成自己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彼此互相配合、共同合作, 才能实现精细化管理。

2.3.2 成本管理机制不全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领域出现了大量的现代化管理理论和管理技术方法。但是在具体的项目建设过程中, 往往采用我国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方法和经验式管理方法, 即使采用了成本精细化管理, 也只是在建设前进行成本核算管理, 没有事前分析、事中诊断和事后评价, 并未在管理实施全过程中采用成本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和手段。

3 实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策略

3.1 营造良好的组织实施环境

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 从项目策划到竣工交付大多是由招标的合作单位来具体实施, 只要合作过程中管理得当、控制合理, 对所有合作单位事先有明确要求, 事中严格按章办事, 事后有明确评价机制, 从而保证合作质量, 通过持续改进来不断调整和提高, 努力实践成本精细化。

3.2 具体措施

3.2.1 设计阶段

要求招标企业的设计意图表达明确、沟通充分, 实践限额设计, 严格审查图纸、如需变更需严格谨慎。规划设计部门是决定项目成本的核心部门, 他们在前期对建筑工程技术进行系统的控制, 在成本精细化方面能起到关键的作用。校方委托设计阶段必须以书面的形式对拟设计的实训基地的建筑、结构、设备、智能化、景观等方面有明确要求。其次对于图纸上的瑕疵在招标或施工前尽量能改进, 最终目的是通过事先的努力减少事后施工阶段的变更。在项目实施完毕对于所有发生的设计变更进行分类、核算, 即要将信息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 而且要在新项目的委托设计中明确。

3.2.2 工程建设阶段

要做到招标范围划分合理, 把好签证关。招标范围划分合理, 要求工作加强系统性和前瞻性, 避免出现一个问题签一份零星合同的被动局面, 尽可能在总包合同涵盖;现场管理人员主要从现场实际实施情况和施工图纸方面去审查, 造价工程师从招标、定额范围去审查, 从而避免施工单位钻空子;对于设计变更或技术核定单要求发生的变更, 现场管理人员一定要严格把关, 不得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 提高设计标准, 增加建设内容, 最好实行分级控制, 限额签证制度。对于确实要发生的签证, 要分析原因, 明确责任, 由责任单位买单。

3.2.3 结算阶段

加强把控社会工程成本资源的能力。必须从系统上控制工程成本、强化对工程成本进行动态管理的能力。校方造价人员的知识结构、工作经验往往和市场可能会有一定程度脱节, 不完全了解市场行情,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施工单位实际结算的方法、价格可能和定额相去甚远, 因为双方信息不一致, 结算时施工单位非常清楚到底某个项目发生多少成本而校方不清楚, 只是抱着定额数据是很难有说服力。因此必须了解市场的方法和价格, 在结算过程中可以从容应对, 处于有利地位。

例如管材的报价, 要考虑到管材的厚度、硬度、试压情况等综合质量因素;而铝合金门窗的报价, 不仅要知道综合单价, 对于单位的组成也必须清楚, 因为玻璃品种、厚度、保温要求、是否钢化, 型材壁厚、执手、款式等任何一个部位变化都直接影响造价。只有及时跟市场行情相对接, 才能在结算时掌握足够信息甚至超过施工方, 谈判时有理有节, 立于不败之地。一方面校方应在工作不断分析、总结各种材料的合理价格, 形成自己的数据库, 为项目策划, 规划设计、项目建设等过程提供科学和有效的数据支持;另一方面, 校企双方应在施工过程中紧密沟通, 避免在结算时出现太大差别。

4 结论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是一个艰苦漫长而又必经的道路, 也是建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根本, 必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成本精细化管理。本文本着“项目为本”的理念, 从组织环境及设计、施工、结算三个重点环节试述进行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希望能对此类项目的成本管理起到一定作用, 为校企双方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尹旭.我国建筑企业施工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2]胡兴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解析[J].职教论坛, 2012 (03) .

篇4:非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 高职院校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C-0177-02

自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发布以后,国内高职院校陆续开始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实际运行中,即要考虑满足教学,又要有生产效益。本文探讨了生产性实训的内涵、生产性实训项目的特性,并对比了几所院校的生产性实训项目的选择,探讨了生产性实训项目选择时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生产性实训的内涵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在《2007年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推荐预审标准(试行)》中也明确指出,校内生产性实训是指一种实践教学模式。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是“教学实训与生产功能合一”的,是对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能力的一种高层次的培养,即具备校外顶岗实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职场中实际问题的应变力。

生产性实训应该是基于工作过程设计的课程体系,所选择的实训项目也应是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的综合实训项目,让学生通过这些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整工作过程的训练,获得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生产性实训项目应具备的特性

(一)教学性。由于生产性实训是实践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必须首先服务于教学,符合教学规律,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针对机电类专业群所面向的职业技术领域,筛选出符合教学目标和关联原则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综合实训项目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从小到大”的关联原则进行整体设计。

(二)生产性。产值是衡量生产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所选择的实训项目应该包括是工作岗位中可以出效益的环节。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自治区级生产性数控实训基地时,按照机械制造类工作进程将课程内容划分为“零件机构分析—工艺制订—工装选用—零件加工—加工设备维护” 五个学习模块,其中“零件加工”是可以直接出效益的关键环节,但其他几个模块却是岗位工作内容中不可缺少的必要内容。保留了这些内容,也可以让学生能够熟悉完整的工作流程,提高岗位工作技能。

(三)综合性。生产性实训是学生走向顶岗实习前的仿真(或真实)的教学环节,其项目内容应该囊括基本专业技能、综合专业技能,但又应该同时体现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在选择时应该侧重选择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内容。

三、各院校项目选择对比分析

近几年来,各高职院校陆续开展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工作。许多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各省区“示范性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也在“生产性实训”方面取得了不少的经验。这些院校的生产性实训主要采取以下三种形式进行:借用企业资质开办、自行注册公司开办、代加工。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主要围绕“服务机电、数控大专业群”这一群体开展服务。上海某高校与旅行社建立了高校旅行社,以校内师生为主要服务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发、推广相应的旅行线路。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主要围绕“数控专业”,利用现有设备为柳州工程机械集团配套生产了装载机车轮的内齿轮、轮边轴、轮毂以及挡块、元肩销、节流板、垫圈等零件。某高校与负责校园后勤服务的物业公司合作,基于该校的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开展校内物业服务。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校外造价咨询公司合作,建立校内工作室,使用企业的资质承接工程项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完成项目的造价编制工作。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自治区示范性“连锁经营管理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利用地利优势成立了校园“实战超市”实体,注册了“珍曲贸易公司”,对整个商贸类专业的市场调查、销售技巧、物流管理、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连锁门店设计等内容都纳入了生产性实训的内容。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自治区示范性“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与广西亿川装饰工程公司合作,在校内设立了“第二工作室”,也引入柳州市建筑设计科学研究院,设立专业工作室。这些校内工作室与企业共同使用企业资质,对外承接设计项目,承接的项目内容同时也作为教学内容在同步使用。

四、生产性实训项目选择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生产性实训项目内容要与时俱进,体现技术的先进性。根据现在市场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也要实时跟进。如在广西,从事工程造价所使用的《消耗量定额》。在2013年学习基础知识时,行业是采用2005版的《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定额》和2008版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当学生的基础学习完毕,在2014年要进行生产性实训教学时,行业却从2014年1月1日开始全部采用2013版《建筑装饰工程消耗量定额》和2013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计算规范(GB50854-2013)》。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需要及时更新,生产性实训要求也要随之而改变。

(二)生产性实训项目教学设施应具备开放性。进行生产性实训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一致性,希望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工作岗位能够实现“零距离”。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时所使用的设备、工作环境要求应该与企业是一致的,是可以与企业工作人员共同使用。

(三)生产性实训项目的教学实施应有利于学生专业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现代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不再只是停留在专业技能上,对于人才的职业素质,如感恩之心、吃苦耐劳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甚至是企业文化等方面都有要求。

(四)生产性实训的教学要确保学生受益面的广泛性。由于各专业岗位的工作内容的差别,有些生产性实训项目只需要少量学生即可完成。对于这样的项目,可以实行轮岗制,以确保大部分学生的在生产性实训过程中的受益面。

(五)要解决教学稳定性与生产任务市场变动性之间的矛盾。由于教学是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的,而生产任务的内容、数量、时间是完全由市场需求决定的。比方说在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进行《公共性建筑装饰实务》教学过程中,却没有接到这一类型的生产任务,只有家庭装饰任务。若要解决好教学与生产性之间的这个时间差问题,就要对可能出现的项目需求空缺进行准确的预计,利用以前的项目资源积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用“虚拟项目”填补实训教学中的空白,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五、结语

生产性实训教学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技能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实训的生产性也为高职院校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推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时候,要杜绝只为生产性而生产,而忽略了“实训教学”的重要功能。首先必须是“实训基地”,然后才考虑“生产性”,在选择生产性实训项目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

【参考文献】

[1]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理论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石令明,傅昌德. 校企合作框架下的高职生产性实训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3)

[3]刘家枢,徐涵. 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内涵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6)

[4]林培玲.高校生产性实训基地——高校旅行社的市场调查报告分析[J].企业导报,2012(11)

[5]廖传林.高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2011(7)

[6]敖茂尧,陈婷.创建自治区级生产性数控实训基地的探索研究——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B422)

篇5: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丁金昌

摘 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者就如何提高对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基本特征、主要模式以及今后发展的思考作一阐述。

关键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基本特征;主要模式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近年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

综观当前国内高职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刚刚起步,能够真正做到生产性实习的并不多见。这里,主要是一个认识问题:即什么样的实训才是真正的生产性实训。对此社会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相对于以往传统的消耗性的实训,生产性实训必须有企业的参与,必须要做到校企合作,应该生产出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把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搬到校园实训室,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实训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即实训室已经具有产品加工、生产的功能,也可以认定为是生产性实训基地。

笔者认为无论是第一种观点还是第二种观点,生产性实训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因此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是要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要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习;三是要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只有达到上述三个目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性实训。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特征

1.建设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必须引进企业的设备资源或人才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必须引入市场机制,达到校企双赢。

2.实训设备的真实性、先进性和共享性(开放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设备与企业的设备完全一致,实训的过程与生产过程完全一致,实训室具备产品生产的功能。

3.管理模式的企业化和实训工作的情境化。生产性实训必须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4.工作任务的真实性和社会服务的效益性。生产性实训必须体现“学做合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实训中能生产一定的产品,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降低实训成本。

5.实训基地功能的多样化。生产性实训既有产品生产的功能,又有技能实训的功能,还可以有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功能,成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鉴定中心;还可以承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功能,成为区域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中心。

校内实训基地要做到生产性实训,必须要实现“八个合一”:(1)生产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专业课上课的教室就是实训室,也是产品的生产车间或是业务的工作室。(2)学生与学徒合一。在生产性实训基地里,学生既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者,又是生产一定有形或无形产品的学徒。(3)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生产实习的师傅。(4)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在生产性实训中,教学的内容往往就是让学生完成企业的一项工作任务,即通过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式、任务式课程,以任务形式驱动学生完成专业学习。(5)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合一,教学设备就是生产设备,教学素材就是生产的原材料。(6)作业与产品(作品)合一。学生完成的作业不仅仅是写在作业本上的,而是生产出的合格产品或是学生的创意作品。(7)教学与科研合一。教师在完成生产、实训任务的同时,又能开展一些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教师可以面向企业积极开展应用性的横向课题的研究,师生共同完成科研项目或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一般讲生产性实训中心应有新产品、新技术创新平台、研究所或重点实验室支撑。(8)育人与创收合一。通过生产性实训,既培养了一批高技能人才,又生产了一定的物质产品,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三、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模式

(一)企业主导模式

企业主导模式即以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的一种模式。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主要提供场地和管理,行业或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以行业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和学生实。训,这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这种模式适用于工科类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类型有:

1.订单培养型。行业或企业主动到高职院校开设“订单”班,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订单协议。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过程,制订教学和实训计划,由学校负责理论教学,并提供场地和管理,行业企业提供设备,并选派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组织生产和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半年,校外顶岗实习半年,学生在校期间就是企业的准员工,一毕业就能适应工作岗位。如我院开设的“正泰班”、“德力西班”等20多个订单班都是以企业命名,在企业主导下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的。

2.企业赞助型。有远见的企业或企业家,为支持学校办学,推广和宣传本企业的产品,会无偿赞助或以半赠送的形式向学校提供该企业生产或营销的仪器、设备等,以企业投入为主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一方面,企业通过无偿赞助的形式,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学校培养了一批熟悉该企业和该企业产品及操作性能的专门技术人才,这些人才会成为该企业产品的义务推广者、活广告甚至是忠实的用户;学校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客户培训、优先推荐毕业生等。

(二)学校主导模式

学校主导模式,即以学校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以利用学校设备和技术优势,运用市场机制运行。即在生产产品、经营业务或技术研发的同时,要完成对在校学生的实训任务。主要类型有:

1.筑巢引凤型。当学校拥有一套先进的生产性设备,但运行这套设备需要较大的成本,且缺乏高水平的实训指导教师时,学校就会主动引进企业,由企业提供相关原材料和技术人员,组织学生开展生产和实训,这样在生产产品的同时,又能达到实训的目的,真正实现“学做合一”。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国鞋都(康泰)产学中心就是通过这一模式运作的。

2.来料加工型。主要是指学校利用现有设备,主动承接社会上的各种产品加工业务,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生产和实训任务。在规定实训课程外,还可采取学生勤工俭学的方式进行,以解决部分贫困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

3.技术推广型。主要是指学校利用自身科研和技术优势,积极组织师生面向企业和生产一线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创新,同时把学校的研究成果向企业进行技术推广。技术服务项目主要通过课题组、科技创新小组等进行,三年级学生实行导师制,由专业教师带学生进行横向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等课题的研究,并把课题研究与学生的毕业设计结合起来,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笔者认为:“产学研”一体化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方向。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保证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在生产性实训基地,我们都力求要有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中心、研究所或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作支撑。例如,我院为了加强制鞋技术和工艺研究与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对接,与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合作,成立了“制鞋研究所”,投入资金130多万购置专用设备,主要开展对制鞋新技术、制鞋工艺标准化、量脚定制皮鞋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从高端精品鞋的研制人手,研究高标准、高技术、高难度的制鞋工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制鞋工艺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在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创业孵化型。主要是学校开辟校内创业园,鼓励教师、学生或毕业生留校创业,教师、学生创办的公司同时成为学生生产性实训的基地。温州思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我院毕业生创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实体,也是一个学生创业的孵化器,该公司每年接收100多名在校生进行创业实践。

(三)共建共享模式 共建共享模式即校企双方共建共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这是一种比较自由的组合形式,校企双方只要有需求,就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共建共享校内实训基地。

1.共同经营型。主要是指校企双方共同出资建设和经营生产性实训基地,基地可以以企业的名字冠名。如我院主动加盟上海华联超市公司,建立了上海华联温职院实验商场;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专业与学院后勤四方公司合建,承担经营中餐厅、西餐厅、住宿等业务。

2.优势互补型。主要是指由学校、企业共同提供设备或师资,共建共用实训基地,实现优势互补。例如,我院与温州万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培训基地,由企业提供数控设备,校方提供场地和师资,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共建。作为培训和实训基地,除对客户培训外,培训中心还面向社会开展短期培训。

3.任务驱动型。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收集和获取企业的商业信息,如把某一企业的产品设计要求拿到课堂上来,由学生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学生完成设计作品后,由企业进行评选、认定。如我院服装、制鞋、家具等专业的学生设计的作品中经常会有部分创意元素被企业采用,有的设计会被企业买断,并投入批量生产。

四、几点思考

1.要创新适应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形式的生产性实训,教学组织形式也不尽相同,为此,要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大胆改革,积极倡导项目式、过程式、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生产性实训的要求。

2.要建设区域共享型的实训中心。例如,应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协调下,努力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温州市或浙南地区中职教师培训基地、温州市人才培养培训中心和技能鉴定中心。

3.学生要成为生产性实训的主体。生产性实训基地强调学生的参与,要使学生成为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4.要与校外实习形成系统。校内实训在建设中要与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形成系统。(作者:丁金昌,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参考文献:

[1]薛建荣,王靖,王俊.关于构建高职教育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评估体系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03).

[2]孙连栋,李晓敏.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6(07).

[3]丁志平,许宁.校内化工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6(30).

[4]郭家星,屈有安.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3).

[5]郝文星.示范性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4).

篇6:非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

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化的必然选择,其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在校内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实训完整的工作过程,生产出产品甚至商品,实现教、学、做的统一.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存在教量不足、功能发挥不当、开发不力、实践教学组织水平较低等问题.必须“因企制宜”,加大引企共建基地的力度;强化管理,统筹基地功能的发挥;增强软实力,实现由“引企入校”向“引企入教”的升华,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水平.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HUA COLLEGE OF PROFESSION AND TECHNOLOGY年,卷(期):9(5)分类号:G710关键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引企入校 引企入教

篇7:非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

竺辉

[摘要]校内实训基地是学校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场所。其中,“企业引入”与“学校自建”是较为常见的二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形式。通过对浙江省奉化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这“二种”生产性实训基地比较与分析,提出建设高质量、多功能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路。

[关键词]校内实训基地;引企入校式;学校自建式;比较分析

职业学校要实现自己的办学使命,培养深受企业欢迎的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硬件条件和软件环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建设功能强大、设施齐全并能完全服务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来看,“企业引入”与“学校自建”是较为常见的二种形式。通过对该校这二种实训基地的比较分析,以期为建设校内高质量、多功能的实训基地提供思路。

一、“引”与“建”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情况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职业学校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场所,也是显彰职业学校办学活力、体现就业导向和职业性的基本要求。为此,浙江省奉化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以培养具有“人品”和会做“产品”的职业教育理念下,一直不遗余力地加大投入和积极建设“技术先进、环境真实、规模多样并集教学、生产、培训、科研和技能鉴定”为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并按不同培养阶段,在不同层面上积极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其中,电子专业部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由宁波亚茂照明有限公司“引入”的“亚茂车间”,而数控专业部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则是根据专业发展需要由学校“自建”的“数控机械厂”。

1、电子专业部的“亚茂车间”

2006年8月,宁波亚茂照明有限公司因生产需要来校招工,后通过协商,却达成了把企业的“生产车间”搬到学校里来,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利用企业提供的生产车间,做真实产品。为此,该公司投入20万元设备,于2006年9月在校内400多平方米的教室中安装了6条节能灯生产流水线,并命名为“亚茂车间生产实训基地”。每条生产流水线有16个工位,另加6个维修工位、4个测试工位,可以同时满足三个班150名学生的生产实习,包括插件、浸焊、测试、维修、包装等。电子专业部有了这样一个真正企业化的实训基地,促进了校企之间的联系和工学结合,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生产运营有机地结合起来。

“亚茂车间”建成后,企业派一位专业技术人员长期定居在校内,负责车间的生产管理、安全管理和来料进出管理等,而其它技术人员则不定期来校指导。而电子专业部则根据企业的生产情况和人才培养要求,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指导,并提出了“实验室实习与教学同步、车间实训与产品生产同步、课堂教学与产品原理同步”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穿插讲解元器件、电源、基本放大、振荡、升压电路等基础知识,并加强仪器、仪表的试用常识和基本维修技能的培养。在各年级的实训安排上,一年级每学期安排2周,主要是熟悉企业机器设备、生产过程以及感受企业文化等;二年级每学期安排一半时间下车间实践,感受企业工作环境,并制作实际产品,另一半时间依据实习中的问题学习相关专业理论课程;三年级的第一学期安排到学校的“亚茂车间”进行生产实习,第二学期则安排学生到校外企 本文为浙江省2009年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工厂化的职业教育专业发展及其运行机制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号[SC128]。

业实习。

实训过程中,学生技能进步很快,每月能生产25万只节能灯电路板,一天实习下来,每位学生也能拿到约10元钱的“工资”,使学生体验到劳动的成果,也得到了企业文化的熏陶。目前,“亚茂车间”除生产“节能灯”外还生产宁波奥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的电子产品,使学生实训的内容从单一走向了多样。

2、数控专业的“数控机械厂”

数控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随着数控专业的成长而发展的。2004年9月,在调查市场需要的基础上,学校开设了数控应用技术专业。为了办出该专业特色,培养企业喜欢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学校依据“教学工厂”理念和“做中学”的思想,根据“新、高、齐、通”的原则,购置仪表车、普通车、数控车、教室、电脑房等基础设施,在校内建起了可供二个班同时实训的工厂,对外称为“数控机械厂”,占地约1000平方米,第一次投入资金150万,随后每年根据开发新技术需要,投入30万至50万不等,累计共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工厂作为实训基地,按照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统一安排学生的实习、实训和生产任务以及开展专业教师技术培训与社会培训、技能考核等任务。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大开“绿色通道”,向企业招聘高级技师、高级工,向学校招收研究生和本科生;二是派专业教师去沈阳第一机床厂及职业技术学院培训;三是让更多的专业教师跟高级技师学技术。目前,数控专业教师整体队伍素质较高,有高级技师2人,高级工程师2位,技师9人,高级工5人,研究生1位,外聘师傅8位。在管理上,实行学校领导下的专业部长负责制。所以专业部长,既是厂长又是任课教师。厂中设有相对独立的人、财、物的管理权、生产经营权以及产品开发自主权等;工厂作为法人单位,进行财务独立核算,但不实行自负盈亏,设备投入和教师工资均由学校产支付。

在实训课程安排上,由简单到复杂、进行模块化整体设计,包括“机械加工技术基础、数控技术基础、数控技术应用基本技能和数控技术应用生产顶岗”四大训练模块。一年级以基础训练为主,包括钳工、车工、磨工等,不做真实的产品业务;二年级每班分为A组实训组和B组生产组,按月轮流。A组又分为“外圆总长控制、台阶沟槽控制、内孔锥度控制、三角螺纹、梯形螺纹和锥度螺纹配合件”等实训小组;B组做真实的产品,以宁波伯玛进出口公司的“电机壳精加工”为主,根据生产流程及机器设备,分为普通车、钻床打孔、攻丝螺纹、清洗包装、打铜印等生产小组。因此,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有许多生产小组长和实训小组长。在生产过程中,部分经济收入以班级为单位奖励,再由班级根据学生实训状况进行奖励。三年级学生大多到校外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数控专业把“学校与工厂”结合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家长与企业的认可。目前,专业发展形势良好,每年招生爆满,且学生的操作技能进步快,技能大赛获奖频频,企业要人供不应求,也为每年给学校创造了30多万元利润。

二、对“引与建”的二种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比较

建立技术先进、环境逼真的校内实训工厂,是培养 “零距离”适应企业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奉化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企业引入”与“学校自建”的这二种校内实训基地形式,实际上代表众多职业学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特点,也体现了当前职业教育的改革与专业建设方向。

1、二种实训基地的相同点

奉化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这“二种”生产实训基地,虽然专业不同、建设主体不同,但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共同点。

一是生产性。两种实训基地与各自的企业进行合作,围绕企业生产任务开展学生实训,体现出“产品与作品、学生与学徒、育人与创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是职业性。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通过工学结合,实现了“专业技术知识教学与专业技能教学、专业技能教学与生产实践、学校教学与职业生活世界”的紧密结合。

三是企业性。二种实训基地,都有完整的企业功能机构、独立运营能力及企业组织形式,并以企业的制度文化与质量文化来规范生的工作和学习行为。

四是有偿性。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是以企业员工的身份从事有创造性价值的劳动,因此学校为学生从事“生产”的学生设立工作奖,这有利于激发学生自力求学的精神与热情。

五是实训项目化。实训内容以产品为逻辑线索,分析出产品生产的项目任务,并明确训练项目的性质、目标、内容和课时安排等,如电子专业分为插件、浸焊、测试、维修、包装等为项目,而数控专业从仪表车、普通车到数控车进行递进式项目训练,使学生在实训中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并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2、二种实训基地的不同点

“企业引入”与“学校自建”的校内实训基地,因其投入的主体不同,在建设理念、方法、功能和管理模式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

一是经营模式不同。“亚茂车间”是一种典型的“企业引入式”生产实训基地,学校提供场所,并负责生产任务,而企业则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和材料等,因此,其经营模式是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双赢。数控专业的“数控机械厂”实训基地,是一种典型的学校“自我筹建”型实训基地,场地、设备、资金、师资、技术均是由学校自我设计、规划和建设的,并要不断寻求企业订单及项目生产任务。因此,这二种生产实训基地,在自主性、生产方式、经营管理和产品业务征订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

二是课程开发力度不同。“自建型”实训基地,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能面向专业添置设备、征订业务,能兼顾生产和实训,有针对性地开发模块化、项目化教学。如数控专业的学生实训是从简单到复杂分步进行的,其课程开发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产品生产类型,也可以根据企业业料加工的“业务”来调整课程;而“企业引入”式的实训基地,则以完成是该企业的生产任务为教学的起点,因此课程开发受产品的种类限制,如“亚茂车间”长期以生产“节能灯”组件为主要生产任务,课程开发就会受到限制,学生实训范围相对单一。因此,必须建立其它的实验室或调整流水线上的作业品种,学生才能学到更多的技能。

三是教师管理方式不同。学生在“亚茂车间”实训时,一个专业课教师,可以管理一条流水线甚至一班学生的实习,而数控专业工厂的实训,指导教师必须面对面,甚至是师徒式的。近几年,“亚茂车间”流水线上的生产业务通过学校自己联系,几扩大到多家,学生的实训范围增多,教师的技能提高也快,在09年宁波师生技能大赛中,数控组与电子组,均取得了好成绩,这与实训内容的多样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此外,二种实训基地在社会培训、技术开发与创业能力培养方面也存在着差异。“数控机械厂”在社会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中发挥了作用,如大学生“回炉”已达几百人。同时,“数控机械厂”作为独立的法人企业,从其业务征订、质量管理、成本核算以及产品销路等过程中,有利于让学生体验创业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流水线车间”在社会培训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相对较弱。

三、建设高质量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议

由上所述,“企业引入”型的实训基地具有“引入产品、引入管理、引入设备、引入企业、引入师资”等优点,能做到管理企业化、设备生产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但缺点是学校自主性相对较小,学生实训的技能范围相对狭窄;而“学校自建型”实训基地,优点是学校自主性强,更能面向专业兼顾生产和实训,能有效地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但缺点是学校资金投入大,包括设备投入、师资引入等,而且这种实训基地如果与校外的企业沟通与合作不多,就会使培养人才培养处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因此,对于一个

专业来说,要建设高质量、多功能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树立“引与建、内与外、教与产”的统一。

1、“引”与“建”的结合对一所学校或一个专业来说,校内实训基地必须树立“引”与“建”相结合的理念,这样不仅能解决学校资金、设备投入的困难,而且也能根据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需求进行统筹安排,并促进校企合作教育的深入开展。但在“引”的过程中,必须把握以下几点:一是企业的选择。引入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要跟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相贴近,并不能仅仅考虑企业的规模、效益和声誉;二是双赢机制的建立。要寻找引入企业合作的切人点和纽带,实现校企双方互利互惠、优势互补的利益共享机制。学校要针对生产性实训的不同形式,灵活组织教学形式和内容,并采用项目式、过程式、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

2、“内”与“外”的联系

由于校内专业不同,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职业能力要求和教学组织形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时,一定把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做到“校内实训基地为基础、校外实训基地为拓展”的格局。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也应走校企合作形式。无论是政府主导、学校主导、校企共建、企业主导还是行业主导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模式,都需要校外企业的参与。如果缺少企业的实质性参与,即使在校内建立起“新、高、齐、通”的实训基地,也很难做到与企业的需求的同步,且会制约校内实训基地多种功能的发挥。

3、“教”与“产”的统一

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行业企业急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要把校内的实训基地建成集产品生产、教学实训、社会培训、职业资格鉴定以及社会服务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基地。特别是要通过真实产品的生产过程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做”合一,落实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教育教学与产品生产结合、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结合、能力培养与知识应用结合、学校学习与企业就业结合。因此,将产品生产的工作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紧密结合起来是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原则,从而实现“工与学”的结合、“教与学”的统一,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的“零距离”适应。

参考文献:

[1]王志明,马广.“引企入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08,(9):35-37.

[2]丁金昌,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57-58

[3]贺星岳.产学结合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J].中国高等教育2008,(20):45-46

篇8:非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

为了更好的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 开发好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至关重要。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的必要性

1. 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是提高学生与社会接轨能力的需要。

随着人才市场的活跃, 人才流动性的加剧, 大部分中小企业已经不太愿意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头培养一个人才, 他们更愿意从社会上直接录用能直接上岗的人才。这就导致了现在社会上的一种怪现象, 企业招不到好的员工, 很多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 根本原因就是学校学的东西和企业所需要的东西没有很好的接轨, 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快的变成企业能用的人才。作为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 就应该将学校的教学与企业需求很好的接轨。这就要求每个实训项目都要能和企业接轨, 应多以企业实际项目进行实训, 这样就能更好地保障学生毕业时, 能直接为企业所用。

2. 校内生产性实训是保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良性发展的需要。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不同于以往的验证性实训室,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往往投入较大, 设备比较先进, 设备更新周期较短, 使用成本较高。这些费用如果全部从教学经费支出, 会造成教学经费紧张, 不利于实训项目的开展。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 可以从这些项目的经费中支出部分费用, 用于更新设备和实训材料的购买, 这样可以解决部分教学经费的问题, 同时, 通过实际项目的制作, 能大大提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利用率, 让基地一直处于良性发展。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的要求

1. 必须符合高职教育规律。

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要求学生在校不仅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更重要的他们应该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能力、组织能力和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成为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2]。所以在设置实训项目时, 不能只考虑学生将来就业的单独岗位能力而变成岗位能力培训, 而是要从岗位群的角度设置, 这样就为学生将来从事多种职业的可能性提供了较好的保证。

2. 必须符合企业生产规律。

不同行业、企业都有各自的生产规律, 这里涉及到一个生产项目的流程、企业生产的严格分工、企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化, 更为重要的是企业生产的时效性。这就要求实训项目在设置上应该以工作岗位或岗位群为目标来设置实训项目中的各个任务。这样有利于学生既能完成实训项目的学习, 又能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

三、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的步骤

1. 做好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课程体系研究。

在进行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之前, 首先要确定好专业的课程体系, 这个课程体系应该是围绕校内生产性实训而设计的。高职教育的职业属性要求职业教育课程的设置要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 并根据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对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进行了序列化, 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 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即以某一社会职业岗位的需要为目标, 根据职业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为目标而设计的课程体系。

2. 做好实训项目的实用性研究。

不同企业生产的流程、工作步骤、分工都会有区别, 所以在实训项目设计时, 不可能按照一种简单的方式来设计。首先要考虑这些实训项目, 学生完成后对以后适应工作岗位要有帮助, 还要考虑到在学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开设。企业有些岗位要求的东西如果过于简单, 就不必专门开设一个实训项目来完成, 可以在平时实训过程中进行附带讲解。

3. 做好实训项目的生产性研究。

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 一定不能脱离生产这个事实。在设计项目时, 一定要根据企业的生产情况来设计, 这些项目都应该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应用的一些知识与技能, 并且要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 特别是要将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作为实训项目, 实训的结果就是企业生产的产品不需要再进行二次加工。

四、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实践

现在以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数码摄影》课程为例设计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 根据专业定位和特点, 通过对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毕业学生就业情况调查, 如果从事摄影相关领域工作的同学, 基本都在摄影工作室、影楼、广告公司等单位工作。为了学生毕业后能够零距离就业, 将《数码摄影》课程的实训项目设计如表1。

将数码摄影课程分成6个实训项目, 前两个项目比较简单, 重点在后4个项目的实训。在设计这些实训项目时, 是在已经制定好的课程体系下, 充分考虑了前面提到的诸多因素, 即要有较大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又为学生就业空间扩展提供保证。比如在这里, 没有把婚纱摄影放进去, 主要原因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还不具备这个条件。

五、结论

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 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 企业实际生产的需求, 校内生产性实训室的建设情况, 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 学生所能掌握的情况等多种因素相结合来进行开发设计。实训项目的开发设计目标, 就是要让学生参加了实训后, 能与企业就业零距离, 让学生毕业时已经具备了在企业上岗的能力。同时又要防止片面追求岗位能力而忽略了学生职业扩展空间的培养, 不能让高等职业教育变成岗位能力培训教育。

摘要:文章从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的开发必要性、要求及步骤进行了初步探讨, 并以数码摄影课程为例设计了与高职教育及专业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 旨在为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设计提供一些基本思路。

关键词:实训项目,生产性实训,高职教育

参考文献

[1]邱开金.高职生产性实训教学规程及质量监控[J].职教论坛, 2009, (2) :42-44.

上一篇:港口码头更新改造下一篇:药学专业自荐信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