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实训的林业专业技术论文

2022-04-29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制造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变化,为区域长远发展输送具有工匠精神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技工院校需要在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产性实训的林业专业技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产性实训的林业专业技术论文 篇1:

关于高职林业职业经理人培养的思考

【摘 要】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应选拔综合素质较高、有潜质的学生进行基本素质、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养,并展开综合实践锻炼,以将其培训成一名合格的未来林业职业经理人。

【关键词】高职 林业职业经理人 培养 途径

一、高职林业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林业职业经理人

随着现代林业的发展,对林业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越来越高,林业职业经理人成为专业培养的重要目标。林业职业经理人在诸如财务、人事、经营、决策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部门或员工之间团结的纽带。其具备管理者、执行者、决策者、参谋者和开拓者等多重身份角色。首先,林业职业经理人是一名管理者,具备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在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次,对于上层的决策,林业职业经理人应是一名强有力的执行者,不仅要身体力行,还应想方设法让属下员工积极执行上层的决策,为实现预期的目标共同奋斗。再次,在一定的职责或权限范围内,林业职业经理人也是决策者,他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对一些问题或事件果断进行处理,而不能因事事请示、事事汇报而误时机。又次,林业职业经理人应充当参谋者的角色,善于捕捉各种相关信息,分析潜在商机,积极为上层决策者出谋划策,在谋划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中作出积极贡献。最后,林业职业经理人应是开拓者,在面对困难局面时,能以独特的眼光、开创的思维,提出有效的解决之道,开辟全新的项目或管理模式,开拓工作新局面。

根据角色的要求,林业职业经理人应具备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第一,掌握林业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第二,熟悉林业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懂得企业生产管理的基本过程和要求,能合理有序地组织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第三,了解财务相关制度和法规,掌握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技能;第四,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与技能;第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归纳能力;第六,有良好的职业心态,对股东负责,对市场负责,不做左右逢源的投机分子;第七,职业素养过硬,不犯自己专业领域错误,保持工作品质的稳定性;第八,拥有强烈的职业道德,甚至不惜牺牲职业生命。其中,最后三点是职业经理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也是培养的重点。

二、林业职业经理人的选拔与培养

常规方式培养学生成才时间较长,借用林业职业经理人这一概念,可以按照林业职业经理人的素质要求,挑选综合素质较高、有潜质的部分学生加以特别的培养。由于林业职业经理人从业的特殊性及该职业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在林业职业经理人的选拔、培养方面必须严格遵循相应的程序,开辟不同于一般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从而缩短学习成才的周期。

(一)严格筛选培养对象

短期内将学生培训成一名合格的未来林业职业经理人,前提是所选择的培养对象必须具备较强的可塑性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所选择培养对象必须具备较强的进取心、开朗乐观的心态、思想作风正派、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学习成绩优秀、动手能力较强等基本条件。在筛选培养对象时,应以自愿为原则,先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然后进行现场面试,确定培养对象名单。

(二)认真开展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

林业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对象首先是林业技术专业的学生,因此,应参与林业技术专业的各项学习活动,掌握扎实的林业技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应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林业技术专业有50多年的办学积淀,依托学院完善的“校中有产,产中有校,校产一体”的特色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林业行业企事业单位,以生产项目为载体,积极探索产学研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加强基本素质与管理知识培训

基本素质与管理知识培训的目的是使培养对象形成良好的基本素质,熟悉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基本素质培训的内容包括:吃苦耐劳的精神、乐观积极的心态、忠诚负责的操守、善于学习的习惯和追求卓越的理念。管理知识培训的内容包括:行政管理知识、生产管理知识、营销管理知识、财务管理知识和信息管理知识。

三、林业职业经理人的综合实践锻炼

在常规专业学习及基本素质与管理知识培训的基础上,可通过三条途径强化培养对象的实践锻炼,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巩固专业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基本素质,熟悉企业管理。

(一)加强校内基地建设,强化学生课余实践

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期间的课余时间开展相应的生产实践活动。可主要侧重让学生掌握生产技术、熟悉了解管理工序,即进行分块而有针对性的单项实践锻炼。在培训方法上主要有参观考察、公司模拟、职务代理、项目承包等方式。

1.参观考察主要组织参加林业职业经理人培养的学生到林场、企业集团等大型先进企业单位参观考察。通过考察学习,让学生了解当前林业发展的形势,认识未来参加工作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而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树立学习的信心。

2.公司模拟主要根据各国有林场和生产企业的运行管理模式,设置一套仿真公司运营管理系统,让学生通过角色模拟学习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公司成立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模拟公司经营,主要考查学生公关礼仪、商业谈判、签订合同、财务管理、日常生产管理及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的能力。通过管理场景再现和事件的模拟处理过程,提高学生对企业管理过程的认识,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生产业务知识。

3.职务代理主要是在教学实验林场、生物技术中心等校内企业中,让学生代理部门经理或管理岗位半个月的工作。先让学生了解部门的生产经营情况和经理、管理岗位的主要职责,在代理前向学生下达需要处理的各项工作,由学生事先制定预案并付诸实施,各部门经理和管理员对学生开展的工作进行跟踪指导,总结分析学生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其提高管理水平。

4.项目承包主要是根据校办企业的实际生产需要,将一些生产项目发包给学生,在有关教师的指导下承包实施。在发包时,将学生分成多个承包小组,按程序实施竞标的方式,考查学生对项目的预算、方案制定及公关等方面的才能,同时也让学生了解社会竞争的残酷性,并让学生通过项目承包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开展的承包项目主要有每年造林任务、主伐调查设计、抚育间伐调查设计、幼林抚育管理、伐区生产管理、苗圃生产管理、苗木销售等。

(二)促进校企合作双赢,抓好岗位实训工作

利用企业和学院各自资源优势,针对企业设专业、设能力、设课程,探索职业化实践教育、教学新途径和新方法。高职院校可通过校企合作办学、优势互补助学、连锁经营促学等模式,由企业提供教学设备、生产车间、培训中心,为学生提供实训岗位,使学生尽早进入企业真实环境,了解行业动态,并通过在实训基地的轮岗,接触业务工作,理解和掌握相关的业务内容,进一步增强职业意识,培养职业道德和岗位能力,养成企业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能力,提高综合职业素质。

大力推进校外顶岗、轮岗实习是进行林业职业经理人培养的一大特点。顶岗、轮岗实训是在教师的组织和企业管理人员的指导下通过从事一定的工作实践或生产操作对学生进行特定的技能或综合素质训练的过程,是学生以生产、技术、管理或领导者身份在特定的工作岗位上直接参与生产实践的过程。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安排顶岗实训的时间。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学校及时向企业提供教学和实训计划。学校在制定培养实训计划时,以企业用工的季节性变动因素和用工的季节性变动规律为出发点,使学生校外实训的时间得到妥善安排,同时结合实训课程计划和企业相关职业岗位要求确定实训内容,使实训的内容同企业业务流程紧密相连。

在整个顶岗、轮岗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完全按照企业模式进行管理,以企业管理干部的指导为主,学院教师协调沟通为辅,通过双管齐下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管理水平,从而做到既能真正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又能为企业产生一定的经济收益,达到互利双赢的目标。

(三)承担生产任务,强化业务磨炼

各职业院校可依托专业技术优势,以项目为纽带,结合相应课程的课程实训或专业综合实训,产学结合,积极开展对外技术服务。这样既可以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技能,又可以让他们形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为确保项目完成的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须着重做好三项工作:一是每个小组选派一位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带领,并负责对学生进行管理和工作考核;二是对参与对外技术服务的师生开展培训和试点,经考核合格后再全面铺开;三是在资料整理阶段层层审核把关。在承担校外企业生产任务的过程中,很多项目需要的人数较少,难以组织大批学生参与,这些历练机会更多的可多给予职业经理人培养对象。

四、林业职业经理人的资格认证

目前,国内尚无林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考试,但是,林业职业经理人培养的目标是开展职业资格认证,使培养对象有合法的身份。

为达成此目标,各高职院校可在林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从多方面展开了有益的尝试。一是筹建林业行业注册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指导委员会、认证专家委员会,组建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管理中心。二是聘请林业行业著名专家与教学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编纂《林业行业注册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标准(试行)》等一系列重要技术性文件。三是与国家林业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就林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事宜进行了探讨,各项工作正在开展。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1重大项目(2011JGZD006)

【作者简介】黎素平(1962- ),女,广西兴业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植物分类与应用、职业技术教育。

(责编 何田田)

作者:黎素平 周荣兵 王伟

生产性实训的林业专业技术论文 篇2:

如何优化技工院校智能制造类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制造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变化,为区域长远发展输送具有工匠精神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技工院校需要在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技工院校 智能制造 人才培养模式

课 题:本文系2019年湖南省技工教育教研立项课题(课题编号:JYKT201911)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一) 产业背景

在“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建设“制造强省”战略推动下,湖南省积极推进制造产业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着力打造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和航空航天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

娄底是湖南重要的省辖地级市,是湖南乃至全国重要的新型能源原材料产业基地,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娄底依据自身优势,瞄准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三一重工和华菱涟钢两大龙头企业的作用,积极推动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等新兴产业,其工程机械制造及配套产业已形成以中兴液压、VAMA汽车板、中源新材等企业为龙头,以中厚机械、光华机械等多家企业为骨干的基本格局,钢铁新材和工程机械成为先进制造业的“双引擎”。

(二) 产业升级对技能人才提出新要求

制造业一直是娄底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是娄底市委市政府从战略高度对当前和今后娄底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和产业定位。目前,相较于长株潭城市群,娄底制造业自动化程度偏低,智能制造尚处于探索、研发阶段,大部分企业的智能制造只能算是智能制造单元,全闭环系统尚未形成。因此,娄底在近一段时间内仍然有相当多的制造企业对低端生产技术岗位有大量需求。但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企业对从事低端生产技术工作的人才需求将日益减少,而对智能装备的操作、控制与维护,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中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掌握新一代信息与制造技术、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将成为社会急需的人才。为本地区培养先进制造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产业工人,为制造业提供人才保障,是时代赋予技工院校的战略使命。

(三)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无法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很多是建立在传统制造业生产专业化分工以及岗位分工模式基础上的,虽然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引导下,很多技工院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办学质量明显得到了提高,但其人才培养滞后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教学与生产一线岗位脱节,出现毕业生供过于求、就业稳定率低等问题。同时,由于娄底产业规模不大,制造业相关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偏低,人才流失和短缺问题十分突出,尤其缺乏新兴产业领域的技能型人才,企业引进、留住人才的成本较高、难度较大,制造业发展正遭遇“技工荒”的困境。如何助力娄底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高质量的与娄底制造业发展、企业需求相适应的技能型人才,成为摆在技工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娄底技师学院智能制造类专业现状分析

(一)专业优势

1.专业设置紧密结合市场需求

在装备制造大类上,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等是娄底技师学院的传统专业,其中数控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是湖南省省级精品专业。2018年,娄底技师学院新增了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修和3D打印技术专业。专业设置均符合市场需求。

2.实践教学环境有很大改善

娄底技师学院拥有全省一流的智能制造、数控加工、模具制造、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等实训设备,有全新的机械自动化、机械CAD等一体化教学设备;已建成“CAD机械设计”“综合机械与自动化” “智能制造”等湖南省职业技能竞赛(集训)基地;拥有一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一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3. 师生技能竞赛成绩斐然

娄底技师学院积极推进“以赛促建、以赛促教,赛教融合”,师生技能水平不断提高,技能竞赛成绩斐然:在2018年全国第八届数控技能大赛湖南省选拔赛上,学院有19个人获奖,其中4个人获得一等奖;在2019年全国第三届智能制造技能大赛上,学院教师代表队荣获一等奖,学生代表队荣获二等奖;在 2020年第九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湖南选拔赛上,学院荣获团体一等奖,有7名选手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有3个项目荣获大赛优胜奖,其中刘惠入选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CAD机械设计项目中国集训队,得到了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4.校企合作规模不断扩大

娄底技师学院先后与三一集团、中联重科、科达机电、华为集团、广州慧谷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汇博机器人有限公司、山东栋梁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备战各种技能比赛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完善

娄底技师学院专业设置相对狭窄、界限分明、技能单一,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及岗位任务脱节,教学方法陈旧,人才培养缺乏前瞻性和可持续性。此外,娄底技师学院制造类各专业虽然均具备基本的实践教学条件,但各专业之间相对独立,实践教学资源分散且不足,距离培养智能制造类人才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2.校企合作有待完善

为企业智能制造生产一线岗位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需要依托校企双方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建共享硬件实训基地和软件资源。但因娄底技师学院服务企业的能力不足、企业参与度不高等原因,目前校企合作仅限于学生的顶岗实习或臨时用工,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尚不成熟。

3.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娄底技师学院制造类专业的教师基本上是通过公开招考来的,其中又以应届本科院校毕业生居多,很多教师无企业工作经历,在校所学知识较单一,理论基础较扎实但实训功底较弱,正所谓有知识但缺技能。对新型先进制造类专业,尤其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以及智能制造应用方向,缺乏跨专业知识的融合能力。

三、优化技工院校智能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技工院校智能制造类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为培养先进制造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产业工人,为娄底输送具有工匠精神的知识型、技能型的高素质劳动大军,娄底教师学院将智能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娄底装备制造产业生产一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智能制造基本流程,能够操作、安装、调试、维护智能设备,解决较复杂的工作难题,适应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制造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

(二)整合现有相关专业,构建智能制造专业集群

对娄底技师学院现有专业进行梳理和分析后,笔者有两点想法:一是随着增材制造的发展,3D打印技术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两者之间的融合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因此,可将3D打印技术融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两者合二为一;二是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业机器人等装备制造类专业,专业基础理论与通用技能基本相同,岗位联系较紧密,服务行业较贴近,可在课程、实训、师资等方面实现资源互通、共用共享。

为此,应从娄底技师学院实际出发,结合娄底市发展规划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面向智能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制造业,采用智能装备、智能工厂(车间)、智能生产线等生产模式,整合相关专业和资源,构建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核心,以数控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业机器人等专业为支撑的智能制造专业群,满足娄底制造业升级和发展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

(三)优化人才培养机制

1.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深化娄底技师学院与三一集团、中联重科、广州慧谷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合作,构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促进校企资源的共建共享。合作制定智能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和教材,并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师资培训、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学生顶岗实习、技能大赛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合作,促进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推动校企协同发展,实现校企双赢。

2.优化工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学校和企业两个平台,优化工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协同,由企业行业安排或学校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和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与学校专任教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将企业文化、工匠精神等融入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培养过程。学校引导学生走进企业,在与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中提高理论与实践综合运用能力。依托校企合作,将教学项目与企业生产项目对接、课程标准与行业企业标准对接、实训管理与生产管理对接、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配合、校内评价和企业评价结合,共同促进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全面提升。

3.全方位构建并实施“学训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校企合作和技能大赛两个平台,在专业集群各专业中构建并实施以专业教学为基础,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和主要工作岗位为载体,以技能大赛为引领和示范,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技能为目的的“学训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就是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和生产性实训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按行业企业标准和技能大赛标准,在“赛”的激励下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就是在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下或模拟企业生产环境,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综合能力;“赛”,就是通过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或技能交流,全方位检验并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四)构建智能制造专业群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围绕娄底制造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以满足智能制造类岗位能力需求为宗旨,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为目的,参照国家技能鉴定要求,对专业集群各专业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构建以专业核心技能为主的通基础、分方向的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人文素质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群互通、共享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智能制造相关工作岗位的基本职业素养;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本专业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专业拓展课程主要培养本专业学生岗位迁移能力,可通过开设兴趣班或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智能制造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面;专业综合能力课程主要培养本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可通过企业顶岗实习或技能大赛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提升。

(五)打造“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下企业,全方位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精心打造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走出去,即学校定期派教师参加国内的专业技术、理论培训或学习交流;请进来,即学校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高技能人才等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下企业,即学校定期派专任教师到企业参加顶岗培训,直接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工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收集整理典型教学案例,丰富教学资源。

(六)完善实训条件

遵循“理实一体”原则,根据各专业特点,建设真实、仿真的实训场地,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共建共享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以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为平台,不断丰富共享教学资源;将企业资源引入学校日常教学,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四、小结

娄底市政府已将产教融合进一步发展纳入《娄底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远景目标》,强调要立足娄底现有资源,聚焦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支持包括娄底技师学院在内的职业院校建设产教融合实验实训基地,鼓励校企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要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推进校企供需精准对接,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产教联盟;支持企业参与学校专业设置工作,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技工院校只有与时俱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文化的融合,才能实现校企的共同发展。技工院校培养智能制造类技能人才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夏文斌,庞燕.长沙市打造国家物流枢纽的思考:新起点、新挑战、新任務与新举措[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

[2] 许朝山,顾卫杰,孙华林.新基建背景下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8).

[3] 刘小娟,金志刚,黄信兵,等.《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研究: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29).

(作者单位:娄底技师学院)

作者:宁湘 朱胜昔 康一格

生产性实训的林业专业技术论文 篇3:

园林技术专业助力广安市园林苗木产业发展探究

摘 要 高职院校要以服务地方产业为己任,从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现状和广安市园林苗木產业现状出发,提出了园林技术专业助力广安市园林苗木产业发展的思路,以期有效推进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和利益共享,提高高职院校园林类专业学生质量,更好服务区域园林产业。

关键词 园林技术专业;园林苗木产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四川省广安市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与经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的教育类型,承担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社会服务,高效发挥这一职能是高职院校的从业者应该思考的问题。高职院校面向经济主战场,要达到自身生存发展,就必须做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因此,高职院校专业发展应以国家战略为导向,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服务国家战略、实现地方发展中体现自身应有的价值[1]。

大力发展园林园艺产业需要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园林园艺类技术技能型人才[3]。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园林技术专业属于农牧渔业大类林业类。同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专业设置要与产业需求对接[4]。广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为“广安职院”)园林技术专业也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依托玉屏湖生产性实训基地,服务广安市园林产业发展。

1 广安职院园林技术专业现状

1.1 师资队伍

现有在职专任教师1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7人,硕(博)士所占比例为68%;副教授7人,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为58%;农艺师2人,建造师6人,四川省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4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共10人,所占比例为83%。教学团队的科研学术氛围浓厚,发表论文100余篇,完成科研课题40余项。

近年来,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直贯彻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专业技术水平并重的基本指导思想,坚持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为目标,鼓励教师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一线锻炼。同时,积极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现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创新精神足、专业技术能力强、职称和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学历结构不断优化的师资队伍。

1.2 玉屏湖园林生产性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是高技能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实践环境应符合高职教育特点,根据技能训练的阶段进行相应配备。玉屏湖园林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广安职院园林专业重要的实训基地。该基地位于岳池县玉屏湖地区,占地面积2 hm2,建设有温室大棚,基地内种植有紫薇、桂花、樱花、贴梗海棠、红梅等1 000余株苗木。玉屏湖园林生产性实训基地依托广安科技园基础设施,分为园林苗木生产区、园林苗木造型区、园林植物造景区、园林植物盆景区等,是集生产、科研、教学、实训、素质拓展、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旨在打造推进产教融合、学研结合、创新实践、成果转化的孵化园,做实科研项目,提升科技含量,提高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1.3 人才培养目标

园林技术专业主要对接园林产业,服务于农林行业,专业对接的岗位有园林植物生产营销、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等。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既具备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又掌握园林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园林类行业中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植物市场营销、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工程造价等,实践能力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 广安市园林苗木产业现状

广安市位于四川省东部,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广安市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绿化面积比例高、绿化效果好[5]。

2019年,广安市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出台后,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区域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并把发展花卉苗木产业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行动,大力打造“花街、花道、花园、花海”,助推美丽广安建设。目前,广安市花卉苗木基地达260个,基地面积1 960 hm2 [6]。

3 园林专业助力园林苗木产业发展探索

3.1 利用师资优势,为园林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培训

广安职院园林技术专业积极与广安市园林局、广安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开展了“园林规划设计与技术培训”等活动,为广安市园林从业者举行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栽培养护等专题讲座,提升广安市园林产业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促进园林产业发展。

3.2 依托玉屏湖园林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广安市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玉屏湖园林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实践技能训练基地,该基地可实现教师指导、学生动手,规范苗木育苗技术、栽培技术、养护技术及造型技术等操作。教师进行示范操作,为广安市企业员工进行园林育苗、栽培、养护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提高广安市园林从业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该基地也为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搭建了坚实的桥梁,通过解决企业苗木育苗、栽培养护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而企业也可以通过对学生技术操作的考察,缩短人才招聘流程。

3.3 以玉屏湖园林生产性实训基地为载体,开展创新创业工作

依托玉屏湖园林生产性实训基地,鼓励学生进行创业,以缓解园林行业就业竞争大、就业难的困难,同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以玉屏湖园林生产性实训基地为载体,为园林专业的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锻炼机会,通过创业开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广安市园林产业注入新鲜血液。

3.4 培养能够更好服务广安园林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

通过园林企事业单位、规划单位、高职院校市场调研确定工作岗位,进而分析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以确定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要求,按照教育规律和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园林专业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突出产教融合,构建了培养学生通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能力本位”课程体系。通过“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4 结语

抓住企业对人才、技术的需求,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学校在技术落地方面的优势,依托玉屏湖园林实训基地,將教学场地移到苗圃基地,教学融入生产,产学有机融合,校企密切合作,以产兴教,以教强产。同时,以典型项目为载体,遵照企业生产流程,优化、重构课程内容,校企“双元”开发活页教材,建设园林育苗、养护、施工等操作视频、精品在线课程等教学资源平台,改革教学运行模式、评价体系等,为工匠人才培养提供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薛俊菲,熊伟.乡村振兴战略下园林技术专业的服务举措与实践: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绿色科技,2019(17):283-285.

[2] 新华网.习近平出席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9-04-29)[2021-08-29].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4/29/c_1124429901.htm?baike.

[3] 王峻峰,许学明,吴晓清.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园林园艺类专业课程体系建构:以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1):89-92.

[4]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2-13)[2021-08-29].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5] 李永先,贺永仙,王庆,等.广安市水果园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20(11):104-106.

[6] 佚名.广安市召开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暨“四花”打造推进会议[EB/OL].(2021-04-30)[2021-08-29].https://www.sohu.com/a/463858999_121106884.

(责任编辑:刘宁宁)

收稿日期:2021-08-03

基金项目:广安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度校级科研项目“园林技术专业助力广安园林苗木产业发展研究”(GAZYKY-2020B16);广安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教改课题“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高职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GAZYJG2020-22)。

作者简介:张淑琴(1981—),女,山西五台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园林技术研究与教学。E-mail:304643087@qq.com。

作者:张淑琴

上一篇: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学籍管理论文下一篇: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审计质量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