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生产人员进入车间的管理规定

2024-04-20

非生产人员进入车间的管理规定(精选8篇)

篇1:非生产人员进入车间的管理规定

非生产人员进入车间的管理规定

1.直接生产人员:系指直接从事生产工艺操作的工人及直接从事生产的管理人员。

2.辅助生产人员:包括从事辅助生产的技术人员、品控人员、生产车间的专职试验工、设

备维修工、卫生清扫工等,辅助生产车间(部门)水、电、气、空压、制冷与机修工人,企业的试验、化验、仓储等工人,以及其管理人员。

3.非生产人员:指除直接和辅助生产人员之外的人员。包括公司内人员和外来人员

4.非生产人员进入现场管理规定

4.1非生产人员不得随意进入车间,如果由于工作需要须进入车间,必须与办公室申请批

准,生产经理签字后方可进入车间。

4.2外来人员除须批准外,还应由相关部门人员陪同进入车间。

4.3非生产人员进入车间要严格遵守着装要求、洗手消毒规程。

4.4非生产人员进入车间不得影响生产人员的正常工作、不得随意改变工作流程、不得触

摸设备开关、不得触摸产品(半产品、原料)。

4.5在进入车间时要严格遵守车间的管理制度。服从车间管理人员的管理。

篇2:非生产人员进入车间的管理规定

生产车间是制造型企业的中心主战场,车间管理的方式直接影响着员工士气、生产效益、成本损耗,甚至产品质量。因此,一线管理人员拥有一套合适的管理方式,对于维持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一名在一线管理岗位工作了多年的管理人员,从多年的经历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浅谈一下生产车间的人员管理。

车间人员管理的关键在于对车间现实情况的把握,只有充分认识自身的情况,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最大程度地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冻干车间,是我公司最大的一个车间,生产任务重,人员数量众多。人多就会产生各种复杂的关系,个人的好恶有时也容易在这个小圈子里体现出来。对于药品生产这样一个要求严格的工作来说,这是非常不利的。如果想在管理上做到公正、公平而又不失人情味,就需要尽可能地去了解每个员工的基本情况,以及员工之间的关系网络。只有这样,才能在遇到问题时,做到既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又不至于减少工人的归属感。

即使如此,还是难免会有不服管理的工人。对于这类“太有个性”的员工,一般最好是先礼后兵,软硬兼施。讲道理能解决的问题,耐心教育转化;亲善政策行不通时,必须实行态度强硬的处罚。冻干制剂手工包装线曾经有一位女工人,抽烟、打架,工作心不在焉,是全厂出名难管的一个人。无论是苦口婆心地劝说,还是耐心地给她分析利弊,都没有办法改善情况,她仍然屡教不改。心理政策没有任何效果,那就只有采取强硬的手段:停产一段时间,学习公司规定、操作规

程,学完之后写心得、检讨,写保证,没有意识到错误,并积极改正前不能重新上岗。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三次还不行就不用再上岗„„ 当然,这个方法对于行为特别出格的工人是有效的,但对那些工作不积极,却没有犯明显错误的工人却不太适用。此时,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赋予下级管理人员足够的权利。通过员工的互相监督,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工作作风散漫的现象。班组长身兼工人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作为工人,他们最了解本职工作中的关键控制点,最能看到可以加强改进的方面;作为初级管理者,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直接与操作工人接触,最了解工人的思想动向、工作情绪。将足够的决定权赋予给班组长,结果能更公平、更直接、更有说服力。有这样一个例子。冻干车间曾经有一个工人,平时工作混水摸鱼,多次遭到班组长投诉,但是找她谈话了解情况时,她全部都矢口否认。没有实际证据就不能随便处理,但不处理的话,对于其他工人的工作情绪又有不利的影响,无奈之下只能调岗。结果多次调动岗位后,各个班组长都不愿意再接收这名工人。最后,我做出一个规定:在合理的前提下,班组长可以自行决定自己的班组要不要某个工人;工人也可以自由选择去任意班组,前提是那个班组愿意接收。如果没有班组愿意接收该名工人的话,没有转换的余地,直接退回人力资源部。会做出这种规定主要是基于两点:第一,如果某个工人确实不适合该岗位,那么可以通过调岗帮他找到合适的岗位,更大的发挥出他的工作能力;第二,如果是某个工人的言行对其他人的工作、对整个生产的进行都产生了不良影响,也能尽快进行处理,不至于再出现“踢皮球”的情况。此规定一出,该名工人的行为收敛了很多,所在岗位的工作都能努力完成。而且自此以后,冻干车间没有再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放权,还有一个明显的作用,就是让班组长更有管理者的意识。冻干包装组有一个惯例:每天早上开工前半小时,组长会召集全组组员开会,把前一天工作中的问题总结出来,并布置好当天的工作,重点强调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车间的管理者,时间和精力都有限,不可能将全部细节问题都做得面面俱到。适当、合理的放权,可以照顾到更多的细节方面,可以帮助完善管理工作,还能使班组长和工人都更有主人翁的意识,降低管理的难度。

其实,工人的想法都是很简单的,在工作上付出了多少就希望能得到多少。因此,日常人员管理还有一点很重要:奖惩分明,该奖则奖,当罚则罚。如果能对生产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一定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生产中出现的事故、失误,也需要严格、适度的给予惩罚。奖惩度的把握需要全面的考虑。药品生产工作需要时刻保持细心及全身心的投入,对于工人来说,长时间的工作容易产生疲劳感,难免偶然会发生一些小失误。如果这些失误会影响到产品质量,惩罚当严,不能手软;但如果不影响质量,则可以稍作教育,作为警戒。而奖励作为对工人工作的一种肯定,尺度上相对可以比惩罚大。工人是生产的执行者,他们能发现生产线上每一点小小的缺陷,也能最直观地感受到生产上每一点改变所带来的影响。所以,即使他们提出的改进并不完善,但只要能被采用,都应该给予公开的奖励,以此来鼓励其他员工对生产、管理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工人,作为生产的一个主体,是车间管理中最难的一部分。俗话说:“千金易得,人心难求”,最成功的车间人员管理,就是所有的工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

篇3:如何加强生产车间可控成本的管理

一、生产车间成本管理的概念、任务及意义

(一) 生产车间可控成本管理的概念

能够为特定部门的职能权限所控制的成本称为该部门的可控成本。如对于生产车间生产产品过程中发生的材料成本, 生产车间所能控制的是材料的消耗量, 按照特定价格 (如计划价格) 及其消耗量计算材料成本, 属于车间部门的可控成本。

生产车间可控成本是企业产品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车间可控成本加上应分摊的企业管理费用就是工厂成本, 再加上销售费用就是产品销售成本。车间可控成本管理, 就是车间对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等管理工作。

(二) 车间可控成本管理的任务

车间可控成本管理的任务包括组织均衡生产、减少“废品”及不合格产品的损失、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安全生产、控制产品成本及做好成本管理的各项工作等方面的内容。

1. 组织均衡生产。

根据企业下达的生产任务和各项技术标准, 进行统筹安排, 组织均衡生产, 有效地利用生产设备, 提高劳动生产率, 减少停工、窝工损失。

2. 减少“废品”及不合格产品的损失。

提高员工质量及成本意识, 协助相关部门做好产品设计及质量管理工作, 加强产品自检和互检, 保证产品质量, 减少“废品”及不合格产品的损失。

3. 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

合理地使用、保养和维修设备, 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和保养润滑规程, 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 减少维修保养费用。

4. 控制各项作业及产品成本。

严格执行各项作业标准和技术标准, 降低物资消耗, 节约能源, 提高劳动生产率, 将产品制造费用控制在标准成本内。

(三) 生产车间可控成本管理的意义

车间可控成本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的中心环节。车间通过加强可控成本管理, 可以发动车间职工挖掘潜力, 制订措施, 增加产量, 提高质量, 降低消耗, 节约开支, 达到以最少的生产耗费和资金占用, 取得最多生产成果的目的。它对于促进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增加盈利、减少资金占用、提高经济效益、为企业和国家增加积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生产车间可控成本管理的对策

要做好车间的可控成本建立, 必须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 提高职工“当家理财”的思想认识

可控成本管理有许多具体工作要做, 而首要的应该是思想认识问题。思想问题解决了, 管理工作跟上来了, 其他工作就好做了。因此, 车间主任要教育职工树立“当家理财”的思想, 发扬主人翁精神, 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产, 人人都有一个经济头脑, 精打细算, 厉行节约, 减少浪费, 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措施都要与降低成本相联系, 把成本观念牢记在头脑里, 贯彻于每一项具体工作和行动之中。

(二) 建立可控成本管理点

影响车间可控成本的因素很多, 但总有几个是最主要的。把几个主要因素抓住了, 可控成本控制的大局就稳定下来了。在几个主要影响因素中建立成本管理点, 抓好几个管理点, 就能有效地控制住成本水平。可以运用ABC分类法, 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分类筛选, 选出对成本有重大影响的品种 (材料或产品) 作为控制对象, 突出了重点, 抓住了主要矛盾, 简化了管理内容, 精力集中, 效果显著。

(三) 抓好可控成本的综合治理

成本指标是反映一个车间管理工作好坏的综合指标之一。要做好可控成本管理, 必须进行综合治理, 寻求降低产品成本的各种途径: (1) 节约原材料。原材料在产品成本中比重较大, 减少原材料消耗是降低产品成本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此, 要采用先进技术, 改造产品结构, 减轻产品净重, 以节省材料;制订先进的材料消耗工艺定额, 在管理上控制材料消耗量;综合利用材料, 做到废物利用、修旧利废;加强材料管理, 建立健全保管制度, 减少材料损耗。 (2) 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高产品等级率, 减少废品损失, 从质量中求增产是最大的增产, 从质量中求节约是最大的节约。 (3) 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设备利用率就是有效地发挥固定资金的作用, 以减少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 (折旧费) , 从而使产品成本下降。 (4) 节约动能。使用耗能少的设备, 改造耗能多的设备。完善动能计量装置, 按表分配, 按表收费。建立健全动能管理制度, 消灭常流水, 减少长明灯。 (5) 搞好均衡生产, 合理利用流动资金。搞好均衡生产, 不但能减少在制品占用量和资金积压, 而且能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做到增产不增资, 科学地核定定额流动资金需要量, 减少贷款利息支出。 (6) 严格财经纪律, 执行可控成本管理条例, 以防止乱挤成本、滥摊成本。 (7) 压缩非生产开支。要挖掘潜力, 精打细算, 节省管理费用开支, 合理压缩非生产人员比重, 采用限额凭本办法, 有效控制管理费支出。 (8) 从挖潜、革新、改造中要效益。挖潜、革新、改造是一种内涵扩大再生产的方法, 是立足于现有生产条件, 在不花钱或少花钱的情况下, 扩大生产能力, 降低各种消耗, 达到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一项最有效的措施。特别是挖潜和革新, 是车间大量的、经常性的工作。挖潜、革新、改造的课题来自生产实践, 是生产第一线工人身边的工作。只要充分发动职工群众, 广泛开展技术协作活动, 人人出主意, 个个想办法, 就能把挖潜、革新、改造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 做到月月有成果, 年年有收益。

摘要:做好生产车间可控成本的管理工作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文章对车间可控成本管理进行探讨。在提出车间可控成本管理概念、任务及意义的基础上, 提出加强车间可控成本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生产车间,可控成本,对策

参考文献

[1]、李景元.现代企业车间主任现场管理运作实务.机械出版社, 2007年.

篇4:加强生产车间的现场管理

1.思想重视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在现场管理的实践中经常发生以下一些现象:有的职工操作水平很高,各种设备也很精良,结果却发生了事故。有的汽车司机在复杂的道路上未出事,却在平坦的道路上翻了车,这是因为思想麻痹造成的;有的职工明知道这样做出现危险,可他却偏要这么做而发生事故,这是因为侥幸心理造成的;有的单位连续多年未出现事故,可是突然间却接二连三的出现事故,这是因为企业放松了现场管理思想、职工责任意识淡薄所致。上述事实说明,无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人,即使在具备完成安全作业的能力和客观条件下,如果思想上不重视安全,缺乏正确的安全态度,安全生产就无法保障。因此,车间生产现场管理,首先要建立员工思想控制体系,具体要求是:

要在车间内形成强大的安全思想攻势及安全文化氛围,以舆论宣传征服人心,以强化安全意识推动安全工作,并针对不同时期员工队伍中产生的松动情绪和麻痹思想,及时敲警钟、“紧螺丝”,防止思想下滑、事故冒头。

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组织职工与伤、残职工交谈,分析事故案例,以算“三笔账”(给个人、家庭带来痛苦账,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账,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账)的方式,激发干部职工认真抓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运用多种形式,经常不断地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如出黑板报、进行安全培训、开展安全生产竞赛活动等激发工人的安全意识,提高工人的安全技术水平。

2.技术水平是工作关键

有的职工平常干事非常小心,工作也很认真,但工作质量不高,安全性差,主要是职工工艺操作技能不熟,操作方法不当,因此,车间必须建立基本的技术支持,坚持做到:

加强对员工操作技术知识的教育和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训。所谓“熟能生巧”,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娴熟高超的技能能化险为夷。开展“岗位技术练兵”、“操作技能竞赛”等活动,是提高岗位技能的有效方法,应当积极提倡。

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时,操作者一定要先认真学习,不耻下问,熟练后才能正式操作。

完善各种设施装置,并使之有效。

3.加强对设备设施的管理

设备设施是员工从事生产活动的主要依靠,如管理不善,它不仅影响生产进度,所造成的质量事故、安全危害比手工操作更严重,抓好设备设施管理是预防事故的主要渠道。车间领导要紧紧抓住以下四个环节。

设备设施一进现场,就要让有关人员了解设备的性能、特点等,对危险部位要求有关职能部门尽快设置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装置。

车间要协助机电维修部门搞好对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使其达到规定的安全状态。

要求操作工坚持做到以下几点:工作前,必须对设备设施的传动、电器部位的安全防护装置、辅助材料的安全性进行认真检查,确认完好后才能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中严禁“带病”运转和超负荷使用。若设备设施的传动、电器部位发生故障,自己不能排除时,应立即请维修工来修理。辅助材料不符合操作规程要求的,要及时更换。一旦发生设备事故要保护好现场,及时向安全、设备部门报告,并协同有关部门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操作后要认真擦拭、注油,保持设备设施有良好的润滑、清洁状态。设备设施运转到一定时间后,要主动进行保养。

正确使用手工工具(如手动、电动、气动工具等)。手工工具结构简单、体积小,携带方便,往往被操作者忽视其安全要求,而造成事故。车间应教育职工正确使用手工工具,严格按章操作,并加强对手工具的维护和保管。要正确选用各类小型、轻型工具,认真检查工具的安全可靠性,严禁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工具。

4.从作业环境上控制现场的有序管理

在作业现场各种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工具以及各种废料等,如放置不当、杂乱无章,就成了事故隐患。故创造有条不紊、整整齐齐的作业环境,不仅符合现代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要求,而且能给操作者心理带来良好的影响,不仅提高了生产率,更能促使职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要注意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对现场的物品要划分为“使用频率高”、“使用频率一般”和“较低频率使用”三大类。对常用的东西要固定在一个适当的位置,既安全又方便使用;不常用的东西,可设置一些方便的货架存放;对不需要的东西,要坚决清理出现场。在安全方便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立体空间,以保证平面空间的宽畅、整洁。

建立合理的特殊物件放置区。对在生产现场的化学危险物品(如各类油料、有害气体、油漆、稀释剂等)要严格按有关规定处理,不能迁就工作方便,过量领存,随意乱放。

为使生产现场各部位清晰明了,车间地面应用白漆、白瓷砖或其它材料划上线,以明确表示出通道、半成品、原材料和废料等的位置,使现场井然有序。

5.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生产秩序正常

车间安全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如动员职工与其亲属在一起签订安全生产的“家庭公约”、“夫妻公约”,开展父母劝子女、夫妻互劝、子女劝父母的“三劝”活动和“一给三提五不要”的安全嘱言活动。即亲人下班后给予其愉快和温暖;提醒亲人上下班路上骑车行走注意安全;提醒亲人在作业时不要蛮干;提醒亲人工作时要做好自我保护;不要催亲人早下班;不要让亲人过度疲劳;不要让亲人过晚休息;不要让亲人增添烦心事;不要在上班前刺激亲人。这些做法很值得我们车间的领导借鉴和学习。

篇5:生产车间人员培训管理

生产车间人员接受培训,获得理论知识,获得相关工作知识或提升工作技能,使之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二、培训原则

1、经常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学习和培训。

2、预先制订培训后期要求达到的标准。

3、积极指导员工的培训和学习。

4、培训和学习应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5、参加培训者能从培训中有所收获。

6、采用适当的培训方式、方法、培训方式要力求多样化。

7、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培训对象要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

8、通过培训为员工提供晋升机会。

三、培训对象

生产车间一般员工以及基层管理人员(后备干部、班组长、工段长)均应接受相关培训。

四、培训分类

1、按培训制定周期可分为:培训和月度培训。

培训工作由主管部门按制订计划,经部门经理批准后组织实施和考核,各相关部门配合培训实施。

2、培训按时间可分为:不定期培训与定期培训。

3、培训按培训对象可分为:新入职员工的培训;一般员工的培训;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新聘人员的培训等。

五、培训内容

生产车间人员培训按照培训分类包括以下内容:

(一)培训和月度培训

1、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公司工作规划及发展战略、生产车间工作总结及规划、生产车间管理工作规划。

2、月度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过程异常情况分析、现场管理分析、基层管理人员提升。

(二)定期培训与不定期培训

1、定期培训内容在与培训和月度培训相一致的基础上,可结合公司人力资源部要求制定定期培训内容。

2、不定期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因部门内部管理工作的需要而临时安排的培训内容、新入职员工的培训内容、主动收集的或员工以及基层管理人员主动申请的有需求的培训内容。

(三)不同培训对象的培训内容

1、新入职员工的岗前培训,包括生产车间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岗位专业技能等基础内容;

2、基层管理人员培训,包括生产车间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现场管理等拓展内容;

3、员工培训,包括生产车间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岗位专业技能等内容。

六、培训计划

(一)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审核

1、培训主管部门按既定的培训内容,按年、按月拟定“培训计划”报部门经理审核,并作为培训实施依据。

2、培训计划经审核后下发至各受训单位,培训人员立即着手培训课程的准备工作。

注:

a新员工培训计划依据公司招聘计划制定; b基层管理人员培训计划每月制定; c员工培训计划每半年制定;

d培训内容需提前一月做好课件或现场演示流程。

(二)培训计划需反映的内容包括: 培训对象、内容、时间、目的。

七、培训组织与实施

(一)规则

1、培训主管部门应依“培训计划”,按期实施并负责全部培训事宜,如预定场所、准备所需物品、多媒体调试,培训告知、纪律宣贯等;

2、如有必要下发培训教材应于开课前一天印刷完成,以便上课时发给学员;

3、各项培训结束时,应举行考核测验,由培训人员负责监考,考核测验题目由培训人员于开课前递交培训主管部门审核;

4、对受训人员应有签到记录,以便培训主管部门检查上课人员出勤状况;

5、受训人员应准时参加培训,因故不能参加培训者应提前办理请假手续;

6、培训主管部门定期进行检查,评估各项训练课程实施效果,并记录评估内容,递交各有关部门参考,予以改进;

7、各项培训考核测验因故缺席者,可以参加补考,补考测验不到者,一律以零分计算成绩;

8、培训测验成绩列入绩效考核,对于成绩不合格者,报人力资源部门备案,并向主管单位提出任免建议;

9、每次培训均应有专人进行记录,包括《培训记录表》、影像文件等。

(二)管理过程

“计划、实施、评价、处理”的循环过程。

(三)培训方法

1、传授式培训法:(1)个别指导(2)课堂讲授

2、参与式培训法:(1)会议研讨(2)小组培训(3)案例分析(4)模拟演练(5)事故处置训练

八、培训人员选择

以“能者为师”为基本原则,择优使用。

九、记录整理

建立培训档案,培训各项记录整理归档:

1、每次培训要有完整而系统的教材;

2、建立健全教材的档案资料、备查并妥善保存;

3、每次培训的考核题与成绩统计资料都要存档保存;

4、建立健全考核的档案资料。

十、培训主管部门职责

1、拟订培训方案;

2、选定培训对象;

3、制订、汇总培训计划;

4、编写、整理培训教材及相关资料;

5、负责培训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6、完成培训工作分析;

7、提出培训建议,协助公司领导确定培训项目;

8、组织安排培训工作,承担培训任务;

篇6: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作职责

一、遵守本厂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厂部生产调度与工作安排,严格执行《管理人员工作职责》,认真负责,努力工作,完成或超额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二、坚守工作岗位,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违者按《劳动管理制度》第三,第九条执行,上班时间未病或工伤情况,不得进宿舍休息、睡觉或长时间聊天,违者每次罚款5元。

三、负责本车间管理范围的日常工作调度,根据员工能力大小,工作技能合理安排到人到岗,做到人不浮于事,事不压制人,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四、责任范围:

① 负责管理范围生产人员的日常1天请假的审批工作。

② 负责管辖范围生产人员辞工申请的审批工作。

③ 负责管辖范围生产人员的技术辅导与生产操作的指导,做到耐心

细致和正确引导。

④ 负责新员工的培训协助工作。

⑤ 负责管辖范围生产员工的考勤登记,生产数量登记与上报。

五、严格按照规范正确操作章程,做好工作向导,杜绝错误引导,纠

正错误引导,并指导员工执行《岗位职责》,如因错误引导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由管理人员承担相应责任,并负责赔偿。

六、严格执行本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与《更衣室管理制度》,杜

绝上班时间未穿戴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帽和口罩其中一项的员工上

岗,如因督查不严,放任他(她)人上岗的情况,例:按未穿工作服

或未穿工作鞋,扣除管理人员岗位工资5元/人次,(试工人员例外),未戴口罩,扣除管理人员工资1元/人次。

七、上班时间对穿戴不整齐与不符合穿戴卫生要求的员工,做出提醒

并有权提出批评警告和采取纠正措施,对未穿戴好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围裙,口罩,工作牌,工作帽的员工,有权拒绝上岗,有权对不

听劝告者,参照《劳动管理制度》第六条规定处罚。

八、检查和督促管辖区域卫生完成情况,上班期间检查员工工作区域的卫生清洁与整洁,发现不卫生现象,应及时提醒清洁工或操作员工

尽快清理,下班前检查管辖区域的卫生是否清洁、工具器具是否消

毒清理、机械设备是否清洁卫生,发现卫生不符合要求的应立即通知

清洁工或操作人员进行返工清理,并且在当日当班完成,如因工作失

职或检查不严,造成卫生不符,将对其管理人员处以5-15元不等罚

款,并从岗位工资中扣除。

九、注意安全,排除不安全隐患,发现不安全隐患应做好排除处理或

报告,正确指导员工,不乱合闸,不乱使用或操作机械,做好本岗位

操作员工工作技术指导与安全指导,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十、严格质量监督与抽查,不徇私舞弊,不弄虚作假,发现质量问题,究其原因,及时更正,对情节严重的质量问题应及时汇报厂部,并做

好质量问题记录,对操作员工的质量要求依照《岗位职责》并同本厂

质量标准进行检查,如因质量问题不进行纠正,重大质量问题不上报的一经查处,则由责任人承担相应责任并处以10—30元不等的罚款。

对因普通质量问题的当事人,一次提醒,二次警告,三次则根据《岗

位职责》和《劳动管理制度》进行处理,如质量检查疏忽而造成质量

事故,将对其管理责任人处以5-100元不等的罚款。

十一、积极参加厂部召开的各种会议,经常组织召开本车间生产员工

会议,班前和班后时间为宜,尤其对产品质量,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应组织讨论,作出整改办法,对存在思想落后的员工进行开导,沟通,调和,对员工提出的合理性意见应予以采纳。

十二、本着团结友爱,互相关心的精神,帮助或协助员工解决工作困

难,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十三、①做好本岗位管理工作,不越级纳权,不降级弃权,不推卸责

任,不膨胀权限,不滥用职权,不以权谋私,从而承担其工作责任。②与其他车间协调和谐相处,提合理性意见,不扩大矛盾,属各车间

解决的问题,应努力解决,对未解决的和已解决的问题应作汇报(口

头或书面),不说是生非,不做有损企业形象的言论和事情。

十四、做好每日生产进度报表,原辅料消耗、领用报单,每日下班

收集登记或签字后送交财务部,如因报表数据有误应立即纠正,当班日报表未交至财务部,每班每项罚款5元,并填报补交,每日报表由车间主任负责,车间主任当班请假,由副车间主任负责,未设立车间主任的,由班组长负责。

十五、因机械原因或停电原因造成停产时,各生产主管应负责检查各机械,电路是否将开关关闭,水阀是否关闭(冬季例外),如因未检查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由操作人承担主要责任外,其职责范围的管理人员同样承担连带责任,并予以5-50元的罚款。

十六、因机器设备出现故障造成停产或断产时,应及时报告机修人员并协助修复。因工作失职而造成停产,应承担相应责任,根据情况轻重予以5-30元的罚款

十七、工作时间应注意本生产区域的原辅料贮存情况,属于生产车间负责的原辅料采购计划申报的,根据情况应提前2-5天申报,各种工具,机械设备的配件,采购应填报采购计划单,而且上报,因疏忽大意未申报原辅料而造成停产,究其原因,由责任人承担责任,并处以10-100元罚款处理。

十八、下班前应检查本管辖工作区域的机械开关,风机开关,电扇开关,是否关闭,属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范围的应提醒操作人员,对提醒不纠正者,有权予以罚款处理,做到离岗下班时,关闭电源,人走锁落。

十九、服从厂部安排,接受各项生产任务与工作任务,认真工作,带领本车间生产员工,团结一致,完成或超额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争当

篇7: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2.负责工厂整体生产管理制度的制定,监督,执行;

3.制定年度生产计划,负责抓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劳动防护、环境保护专项工作;

4.负责生产部门的组织管理、人员配置、设备配置及生产计划安排;

5.督促各部门进行生产、质控、储运等工作;

6.负责工厂的日常管理工作及员工的管理、指导、培训及评估。

7.强化调度管理。科学地平衡综合生产能力,合理安排生产作业时间,平衡用电、节约能源、节约产品制造费用、降低生产成本;

篇8:非生产人员进入车间的管理规定

建设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意义

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 “校企一体”是必然趋势, 但无论是“2+1”, 还是“半工半读”, 学生都是在学校学理论、在工厂学操作, 教学与生产存在一定的脱节。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建设符合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方向, 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生的理论文化知识普遍掌握得不够好, 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不足, 喜欢现场直观学习。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建设使学生能在生产中学习、在学习中生产, 符合中职生接受知识的规律, 让学生容易掌握知识,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建设使学生能参与模具接单、设计、工艺编制、零件加工、模具装配、试模、成品检验等模具制造全过程的学习与生产, 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能力满足企业的需求, 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要求的“无缝”对接, 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受企业和用人单位欢迎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建设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融合到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中, 学生在教师带领指导下, 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之中, 并把在生产中的体验与理论进行对接, 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学习生产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热情和创新精神。

可减轻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建设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 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 自己也得到一定的经济回报。

可提高学校的经济效益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建设为周边中、小企业提供了帮助, 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同时, 由于车间的生产主体是学生, 人工成本低, 虽然接单价格比市场普遍偏低, 但只要经营得当, 利润还是可观的。我校2011年上半年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利润就达三十多万元。另外, 以往的实训耗材现在大大减少, 这一项在2011年上半年也为学校节省了几万元。

可培养大批“双师型”教师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建设为教师提高操作技能提供了练习场所, 教师的理论知识在生产中得到检验和充实, 一大批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建设方案

车间场所建设车间场所建设遵循一体化教学和适用原则, 生产岗位距离比一般工厂大, 岗位间能容下几个人在现场学习, 且光线充足、通风、噪音小, 车间的设备布置跟工厂模具生产车间一样:符合生产流程、设置合理、条理性强。教学生产车间通常建两层, 二楼设两间多媒体教学室和一间设计室;一楼为现场教学和生产场所。我校的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一楼的车间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

生产设备配置生产设备配置跟工厂模具生产车间一样, 设备性能良好, 满足生产要求, 且安全可靠、操作容易。设备管理符合“6S”标准要求。

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实现“工学结合”职教模式的关键,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1) 从模具行业中招聘工程师和技师, 经过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教学方法、班主任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 帮助他们考取教师资格证, 使他们成为“双师型”教师。 (2) 选派骨干教师到著名冲压模具制造企业挂职, 在那里学习模具设计和加工技术、生产管理和人事管理、经营和物流管理等, 使他们懂得模具企业的运作模式, 掌握模具企业运作的关键技术。我校先后派教师到深圳格兰达、江门宏基五金制品厂、佳铁自动化有限公司等企业培训, 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外聘技术人员再培养和校内教师出外培训, 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使他们成为“双师型”教师, 为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建设提供了师资保证。

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管理

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管理机构设置以精简为原则, 车间机构按车间主任——大组长——小组长三级组成。车间里的教师一职多能, 既是教师, 又是师傅;既是管理者, 又是生产者, 且每位教师兼任多项岗位, 车间管理机构如图2所示。

除图2管理机构外, 还设置了财会、统计、会计、材料供应及仓库等管理部门 (我校因还有其他的教学工厂, 为精简机构、统一管理, 这几个管理部门由学校统一管理) 。

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教学生产方式

建设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目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 以任务和充分利用资源为根据, 专业课程安排大班教学, 生产实践分组教学。

专业课程教学 (理论教学) 专业课程教学是理论教学部分, 不能因为有了生产车间就不学理论, 就直接在生产岗位工作, 这样会进入“徒弟式”教学的误区。只有经过理论教学——生产实践——再理论教学的交替学习方式, 学生才会掌握知识, 才会达到知识的升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要根据生产任务、模具专业培养目标、学生综合能力发展规律来安排, 教学方法则以多媒体教学、现场直观教学、实物教学为主。首先, 用多媒体将生产过程以录像和动画等形式展示出来, 让学生了解模具工作原理、定义和相关数据。其次, 带学生到生产现场进行实物教学, 操作课则让学生上机操作。学生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后, 转到生产岗位参加实践学习。

生产实践教学生产实践教学按组和模块进行, 一个生产项目一般分为四个模块, 每个模块设置教学任务和目标。 (1) 模具设计模块:能运用常规设计手段和专业模具设计软件进行中等复杂程度的冲压模具设计, 同时能进行模具制造成本核算。 (2) 普通机械加工模块:能熟练地编写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 并能熟练地使用普通机床加工出各种合格的模具零件。 (3) 数控加工模块:能熟练地使用手工方式和CAD/CAM方式编写数控加工程序, 并能熟练地操纵数控机床加工出各种合格的模具零件。 (4) 钳工装配模块:熟悉模具装配、试模、调整及维修的全过程, 能熟练地使用模具钳工常用机械设备、辅助设备和相应的工装、工具进行模具装配, 具备分析、处理模具加工与装配工艺问题的能力。每个模块安排一组学生学习, 每组约5人。每组完成一个模块的工作任务, 掌握该模块的知识后转到另一个模块学习, 完成四个模块的学习任务, 也即完成四套模具的生产任务。

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建设完全符合《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2010-2012年) 》的要求, 是产教结合的深层次表现, 其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 其关键是教师队伍的建设, 每所职校都应设置教学生产车间或教学生产企业。我校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功, 但如何更好地管理和经营、如何做大做强, 还需继续研究探索。

摘要:探讨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建设的作用, 从车间场所建设、生产设备配置、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机构设置等方面分析了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建设方法, 并对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的教学生产方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冲压模具教学生产车间,建设,校企一体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隋广智.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7) .

[3]韦飞, 徐志梅.浅谈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的设计思路[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8, (11) .

[4]杨占尧.冲压工艺编制与模具设计制造[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5]韦玉屏.完善长效运行机制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J].机械职业教育, 2007, (10) .

[6]钟江静.模具拆装实验室的建设[J].机械职业教育, 2011, (3) .

[7]宋洁, 闫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运作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8) .

上一篇:段园镇大庄村党支部先进事迹下一篇:从公司法律风险控制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 -中顾企业法律风险管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