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物理上应用

2024-04-24

思维导图在物理上应用(精选6篇)

篇1:思维导图在物理上应用

思维导图在物理复习课的应用

从化二中 陈伟明 刘燕莲

【摘要】新课程要求向课堂要效率,但在复习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上次单纯的知识回忆课,效率不高,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谈谈

关键字:思维导图、复习、有效性、自主构建

复习课是教学环节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复习,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复习课很容易上成单纯的知识回忆课,课堂上只把学生学过的知识回忆一遍,或干脆以练代讲,让学生在题海战术中摸爬滚打,将复习课上成是知识训练课。这种方法虽然不能说是完全无效的,但是教学效率肯定不高。提高课堂有效性是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它要求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这样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在物理复习课当中应用思维导图,让学生由核心词语进行拓展,学生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改变了传统复习中的教师为主体的知识简单的复习。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也叫心智图或脑图,是英国著名教育专家东尼·博赞在脑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创造的一种学习方法,通俗地说,思维导图又是一种简单、有效、美丽的思维工具。它依据全脑的概念,按照大脑自身的规律进行思考,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和空间进行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发掘人的各方面的潜能。

思维导图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其间分布着许多“沟”和“回”;其次,这种模拟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第三,这种模拟强化了联想功能,正像大脑细胞之间无限丰富的连接;第四,人脑对图像的加工记忆能力大约是文字的1000倍数,让你更有效地把信息放进你的大脑,或是把信息从你的大脑中取出来。简言之思维导图首先从一个中心点开始发散,发散出的概念或者图像都成为新的子中心,并用类似神经线的弯曲或直线条连接各分支,其目的主要是借助可视化促进灵感的产生和发散思维的形成,从而加强记忆力。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就是把握全局,抓住事物的关键,通过联想和想象找到与事物的联系,用图象和色彩把这一过程放射性地画出来。将思维导图引入初中物理教学中,旨在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知物理知识和技能自主建构串联成网,使学生便于记忆,乐于应用,提高学习效率。

二、常规复习课的弊端

复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对所学的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以巩固、总结,使之系统化。通过复习可以弥补和纠正学生认识上的错误与缺陷,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在以往的复习课堂中,我们出现的最多的复习方法是通过条文或列表来罗列知识进而梳理知识系统,然后进行简单的机械的重复练习。比如:在人教版高一上册中关于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区别的复习时,我们传统的方法有列表的方法,如下表:

通过列表知识确实能让学生一目了然,但是这种做法,往往只是知识的再现,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没有新鲜感,没有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基础较好的学生感觉没意思,基础不好的学生跟不上。所以这样的课不光是学生难受,老师更难受。

有的时候学生经过这样的反复训练确实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但是这样的知识不是自己的知识,当然也就存在或多或少的知识运用障碍。而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经常的行为是指责学生没有勤奋地复习,却很少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是否恰当。

三、思维导图的应用

思维导图符合大脑的思维特点,为形象化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方法,使学习者处于一个完整的学习环境中,使各个知识点建立一定的联系,从而激发出灵感,衍生出更多的思考。利用思维导图一方面能够显示出思维的过程,另一方面有利于理清层次。因此说思维导图是一种归纳性很的思维方式,在物理复习中很有用途。

例如,电场中的的概念较多,而且较抽象,给学习者造成困难,其实,解电场中的概念分析题时只要理清思路,就会觉得很容易了。电场中的概念可以归纳为如图所示的网络,由电场线和粒子的电性可知电场力的方向,由点荷的运动轨迹也可知电场力的方向,由电场线的方向可知电势的变化,由电场力的做功可知电势能的变化等等。通过对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对本章的知识就能做到一目了然。

但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并非对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特别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所以,在应用思维导图是,就要从“给学生画思维导图”慢慢转变为“教学生画思维导图”,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过程慢慢转变为主动学习的过程。以生本教育为指导思路的课堂中,学生的“学”成为主体,教师的 “教”变成了辅助。在实际操作中,我是按照下面的思路进行的。当整体目标、复习范围明确以后,(比如:教师给定本节复习课的课题、给出这个知识范围的核心词),教师的作用是以恰当的手段指导学生互动复习,这又包括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互相参考,找出自己与他人的不同点,并辨别真伪;指导学生向已经掌握该知识的学生寻求解答;指导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答案等等,然后在进行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比如:我在复习浮力这一章结时,我的教学策略是这样的:

思维导图的应用其实就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生本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有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师在组织课堂中就有了不同的视角,思维导图也就成了体现学生独特思维的学习工具。通过思维导图的自主建构,小组介绍交流和全班展评,使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规律乃至基本题型都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和巩固掌握,多次课堂检测表明,通过这一模式的运用,学生平均分、合格率有明显的提高。下面是初二学生在学习了思维导图之后,自主构建的思维导图:

在物理复习中,面对繁多的知识体验和紧迫的时间,中融入思维导图,意在引导学生理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自主建构有机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快乐地学习。

篇2:思维导图在物理上应用

众所周知,我们都知道,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除了提供一个正确而快速的学习方法与工具外,运用在创意的联想与收敛、项目企划、问题解决与分析、会议管理等方面,往往产生令人惊喜的效果。它可以提升思考速度,大幅增进阅读速度、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但很少人了解《思维导图》被誉为“开启大脑的瑞士军刀”,畅销全球30多年,影响全球2.5亿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世界500强企业主管极力推荐并使用的世界级思维训练工具。

使用过思维导图的伙伴都会发现思维导图是快速提升工作效率的绝佳思考工具,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得它的帮助,无论是目标设定、时间管理、资源分配、创新思考、会议报告,还是人生规划,您都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在一张纸上把它完整、清晰地展示出来。在任何关键时刻,即使是再错综复杂的事情,思维导图都可以给您最有持!接下来,跟大家看一下,思维导图在商业上的应用:

节省人力财力——波音公司设计波音747飞机通常要花费6年的时间,但是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只使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波音747的设计,波音公司为此每年最少节省了1100万美金。

处理应急事件—— “9?6?111”事件后,在突发事件的面前,康?6?1爱迪生电力公司管理人员临危不惧,利用思维导图做筹划,48小时内就恢复了曼哈顿地区的电力供应。

促进企业创新——英国Channel 4 电视台通过接受思维导图培训,他们在2天内创造的新点子比过去6个月里想出的还要多。

亲爱的伙伴,来一起听听学习过的人是怎么说的?

荷兰阿尔法公司的总裁说:用思维导图来做头脑风暴,让我感觉到想象力一下子打开了,新点子层出不穷,思如泉涌,这种感觉以前从来没有过,真是太棒了!

美国福陆公司的总裁说:思维导图在帮助我们打开思路上的作用是惊人的;我们使用思维导图来安排会议议程,做头脑风暴,设计组织结构图,记笔记和写总结报告。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是思维导图的爱好者,他说思维导图能够将众多的知识和想法连接起来,并有效地加以分析,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创新!早在他写的《未来之路》里就明确指出:“未来的资讯开放之路,将会由了解思维导图和脑力开发的人来引导”,“智能机器人和思维导图将会是下一舞台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法”。

四川的学员张兴梅说:思维导图让我创造了一个奇迹,仅用一个月时间学习和复习,居然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证考试,并上了红榜,因为我平时都没有花时间学习,居然成了第一名!我现在不论是做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还是做学习笔记都是使用思维导图,可以说,思维导图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现在看书时都会把书变成一张思维导图,这样就可以把整本书的内容全装进我的脑袋。不仅提升了阅读速度,而且还提升了我的记忆力。

黑龙江的学员高云峰说:思维导图开拓了我的思维,让我产生了非常多的赚钱方法,我现在几乎每天都要用到思维导图来做事情,比如公司发展远景,规划一个网站,推广一个网站等等,可以说思维导图已经改变了我的生活!应该说思维导图给我带来的价值至少在一百万以上,如果不是因为学习了她,我现在不会这么成功。

西安的学员李宗俊说:之前的我是一个无梦想、缺乏自信的人,记忆力也特别的差,学完思维导图一个月后我的记忆能力提高了20倍以上,5分钟熟记三十六计,就连圆周率后300位数字也倒背如流,我试着背“般若心经”“虚空藏咒”…连这最难记忆的也快速记忆了,太神奇了,掌握思维导图就可以灵活的运用我们的大脑。

北京的学员李阳说:有一次我们给一个企业做安全培训,结果我经理用3个小时讲解了他精心准备了3天的PTT课件,学员听完后云里雾里的,非常不满意。于是我用5分钟画了一张思维导图,并且用30分钟讲解完后,大家都沸腾了,其实我讲的和我经理讲的一样,但更有条理性易于理解,这就是思维导图的神奇之处。

安徽的学员杨卫说:在参加我们的课程之前,我经营一家半死不活的豆芽作坊,原本想要放弃的,但在学习完思维导图后开启了思维,将豆芽作坊转型为绿色有机食品公司,产品也由单一的豆芽变成了以豆制品为主的绿色食品公司,从豆芽生产商变成了食品贸易商,把豆芽变成赠品,打败所有同行对手,业绩倍增300多倍。

篇3:思维导图在物理上应用

一、概念界定

为了使大家更清晰地理解思维导图在物理学科中应用的条件、范围和效果,笔者查阅资料后梳理了相关概念:

1. 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提出的,又称脑图、心智图、灵感触发图等,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的辅助工具。它利用人类大脑放射性思考的方式,将进入大脑的资料形成一个思考中心,由此中心向外发射多个关节点,呈现放射性立体结构,这些点相互连接便构成大脑的记忆,形成个人数据库。这种简单有效的思维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各领域开展工作、学习、生活,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2. 学科思维导图的产生

自20世纪90年代博赞思维导图传入中国后,很多思维导图爱好者开始在各领域进行应用尝试,其中在企管培训领域的传播最为广泛,后来在教学领域也有不少应用实践及研究。作为中国最早的思维导图应用研究者,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刘濯源主任,带领团队对思维导图如何在教学领域有效应用开展了深入的系统研究,但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展开,他逐渐发现博赞思维导图所倡导的“自由发散式”思考并不适合中国的学科教学,因为任何一个学科都有自己严格的知识结构及规律,不尊重学科本身的特点,想到什么就画什么是行不通的。基于以上原因,刘濯源及其团队在实践中提出了“学科思维导图”的概念,它是广泛应用于“思维可视化教学体系”中的教学思维工具,是以思维导图技术为表现形式,融入逻辑思维理念的内涵,结合中小学各学科,以及思维规律、学科规律、考试规律,提升教师教学效能及学生学习能力的高效工具。

博赞思维导图主要强调放射性思维,而学科思维导图则更强调结构化思维。虽然二者都呈现出从中心向四周层层发散的思考形式,但本质却有很大不同,博赞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维比较主张自由发散联想———围绕一个思维原点想到什么就写上什么,不太要求概念与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想到即合理;学科思维导图的结构化思维则强调概念与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要求每个概念之间必须要有清晰明确的逻辑关系,才能用引导线将其连接起来,不能画没理由的连接。所以博赞思维导图的绘制更随意,更自由,可天马行空,不受约束,学起来更容易,而学科思维导图的绘制更严谨、更规范,必须要按学科本身的结构、规律、特点来绘制,对绘制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学科功底有较高的要求。

以上是笔者查阅资料后,对思维导图的定义进行梳理及归类。笔者认为,东尼·博赞有关思维导图的界定是广义的,刘濯源团队的界定是狭义的,虽然为学科教学,但在教与学的背后,并不是仅仅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要通过学生的习得折射出教师教学的水平,这就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组织教学的方式、试卷的编制等内容,甚至可以反映出一个团队的课题或教学问题的研修水平。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核心。物理学科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及逻辑结构,无论是理论讲解还是实验探究,都必须围绕相应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不管是以单元主题为核心的中观教学设计还是某一节课的微观教学设计,都逃脱不了概念之间严密的逻辑关系或围绕核心概念展开的从属关系,见图1,在学习“压强”这部分内容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课标的目标要求,教师从压力、液体压强等6个方面,围绕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借助mindmanager技术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此过程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从中观层面把握该单元学习的核心与教学任务,还能清晰地反映出单元主题学习中各具体内容专题之间的层次关系,便于基于顶层设计的思路,进行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这种结构化的思维图示更强调物理学科知识的严密性,清晰地体现出概念与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就是笔者所强调的狭义的思维导图,即学科思维导图。

2.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预习和复习是学生学习新知、巩固旧知的有效学习方式。预习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提前熟悉新知识,根据自己的认知习惯和学习基础理解问题,在自学过程中梳理出困惑的问题,待教师组织学习新知时便于重点理解与听讲。复习则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网,提高学习效率。但现实往往是大多数学生不懂预习与复习的学习技巧,学生更多的是“读课本、抄概念、背公式”,整个过程不分重点,不会巧学,导致学习时间大量浪费,加重了学习负担,使得预习与复习的效率低下。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预习和复习过程,通过简单、明了的图文可更好地发挥学生大脑的整体功能,使其对相应的学习内容在大脑自我构建的过程中可视化。既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时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在听课的过程中针对问题进一步梳理,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与巩固,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理解相应的概念与规律。明确概念之间的结构与关系,这种耗时少、效率高的方式学生也乐于接受。例如,上述“压强”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之前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并在预习本中画出相应的思维导图,此时的可视化思维过程就是广义的思维导图,根据学生的认知习惯及预习方式,以核心概念为核心,或者以问题研究为主题放射性思维思考的过程,不过度强调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及从属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之后,再次审视“预习提纲”,要求以知识归纳、梳理为中心再次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此时的思维可视化过程就是笔者所指的狭义的思维导图,它更注重概念之间严密的逻辑关系。

3. 改变团队教研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集体备课与研修是现行中学教师交流的常规途径,大多数情况下,交流与研讨的内容是围绕某节课该如何设计、教学中疑难点的有效解决途径等,采用的形式是听课、说课、针对具体问题发表观点等,在此过程中教师交流的信息多以单纯的文字汇总与记录为主,而思维导图的引入,可大大改变研讨的形式,获得更多的信息。仍以“压强”内容学习为例,关于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备课习惯在纸上或电脑上绘制思维导图,或者以教学中的困惑为核心展开思维导图的绘制,这就使研修问题更清晰、目的更明确、针对性更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不断以此为教学依据完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此过程中的思维可视化既可是广义的,也可以是狭义的,根据具体的问题中心的性质而定。

三、总结与思考

思维导图的应用既可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果,又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灵活、有效应用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在思维可视化的视角下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能明白思维导图的广义界定和物理学科特点的使用“规则”,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总之,思维导图作为知识表征的工具,其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要真正融入初中物理教学,还需教师不断地实践与总结。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创新型的表达工具,已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但基础教育中各学科的知识体系与逻辑结构有所不同。文章对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重新界定,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建议。

关键词:思维导图,物理教学,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甘亚力.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9).

[2]施燕.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物理,2014,(32).

[3]张仁夕.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3,(11).

[4]刘濯源,刘彦芳.走出思维可视化认知误区——以实践为基础厘清思维可视化教学体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21).

篇4: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于19世纪60年代发明了思维导图这一风靡世界的思维工具。它基于对人脑的模拟,整个画面很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分布着许多“沟”与“回”),这种模拟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强化了联想功能,正像大脑细胞之间无限丰富的连接。思维导图就是一幅幅帮助你了解并掌握大脑工作原理的使用说明书,它能够增强使用者的超强记忆能力、立体思维能力(思维的层次性与联想性)和总体规划能力。

二、在复习课上的应用

首先按单元顺序进行复习,每次复习之前,学生按小组完成一份相关单元知识的思维导图,建议学生分工协作,并充分进行组内交流。在复习之前,教师先查看学生所作思维导图,并以此调整自己的思路,最后形成一份符合考纲要求的思维导图。在复习课进行前几分钟,发放给学生,并让学生进行相关部分的“局部阅图”,从而对所要复习的内容有一定的印象。

复习课中,主要以例题为主,进行相应的解题思路分析。解题中在演示解题思路、过程时,仍然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对于复习课上要完成的题目,要求学生分批次完成,一天可以只完成少量有代表性的相关题目(题量控制在15题左右)。当然可以是有选择性地做题,对于部分偏难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做。

复习的最后阶段,一般是本单元的最后一堂复习课中,安排10分钟的思维导图交流活动,让学生交流在学习与实践中应该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当然这个环节是否有效,也是需要不断地探究并及时地进行调整。

在复习课上应用思维导图需要注意以下两点问题:

(1)在小组协作画图中,应该是小组中学习较好的同学分工画好相关知识结构,最后再由学习较差的同学完成整份思维导图。这里有个作用,只要小组的合作是和谐的,那么就可以从中得到相应的提高。

(2)应重视学生画图的实效性,也就是尽可能让学生有更高的主动学习的热情,这样上课时教师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例题的讲解。

三、在新授课上的应用

以《电磁现象》一课为例,首先要求学生在拿到课本后用大约10分钟的时间,对于所要学习的内容作整体的了解,并试着根据目录做一张思维导图。根据课本的目录和自己对课本内容难易度的了解,把自己准备投入的时间分配到各个章节,并标注到刚刚完成的思维导图上。时间约为5分钟。

选取书中的第一章,让学生浏览课本内容,并用彩色铅笔把书中看到的关键词、概念、名词解释,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注。看完第一遍后,再顺着刚才标注的关键词,再一次地进行快速阅读,如果有遗漏的内容,及时作出标注。时间约为10分钟到30分钟。

学生根据自己标注的关键词制作思维导图,如有不清楚的内容,可以作出标记,继续阅读下面的内容,直至整个章节的思维导图做完。如果本章内容分节太多或内容量太大,可以分成几张思维导图来制作。时间大约10分钟。这里应注意的是思维导图的制作应该从比较简单的内容开始,这样对于学生本身来说,一方面可以快速地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成就感。学完本章后,如果学生需要检测自己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拿出一张空白纸,合上书本,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画出思维导图。画完后,把它与自己通过看课本做的思维导图进行比较和对照,看看哪些知识和内容自己已经掌握,然后对相应的内容进行强化学习。

依次按照上面的方法,让学生分别作出其他章节的思维导图,最后把完成的所有章节的思维导图汇总成一张大的思维导图,对这张图进行反复学习,努力掌握整本书的所有知识点。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把课本中画出的关键词抄到小卡片上,把它放到衣袋里,让学生学会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建议学生多做几套放到不同的衣服或书包里面,以便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篇5:思维导图在教学上的运用价值

外部环境: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发出信息,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关注和利用信息是解决问题不可或缺的因素。

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基本策略。

内部环境:教师的教常常由于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常常备课只备课本不备学生,缺少了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环节,无法使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激荡,产生出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而学生的学常常由于学生在讲授的教育方式下,长期扮演被动的角色,并且面对过多的标准答案与规范,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二、提出问题

让我们来看看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是怎样学习的,通常教师会在黑板上写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会根据课堂学习的流程一一记录下来,虽然学习笔记整齐完整,但学生的思路被教师的主导地位牵制住,学生所学到的只是教师对某一内容的所掌握的知识的部分,这样的学习不仅学习效率不高,同时学生的学习也受制于教师的主导地位之下,所以学习的过程没有学生的任何个人的思考和创意,这样的一种线性而非根据大脑的思维方式进行的学习方式大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等。

珍妮特.沃斯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提到:“我们怎样学习比我们学习什么要重要得多。全世界在争论着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教什么?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应当是两个“科目”: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

因此学习怎样学习以及学习怎样思考,特别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面对繁重的课程,面对大量的信息,提高信息素养以及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让学习更为高效,更赋创新力是如今学校、教师、学生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

从显微镜上观察大脑时会发现,我们的大脑神经是一个由中心向外发散的网状的神经元,大脑的思维也呈现出一种发散性的网状图像。思维导图正是这种大脑思维的真实体现。思维导图把人的思维用图画和线条形成的发散性结构记录在纸上,通过图画和线条的形式使人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很好的结合起来,不仅激发大脑的联想和创造力,也使人的思维主次分明、逻辑清晰。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帮助学生认知的工具,参与到教学过程来,使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能把握全局和细节、更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习更为高效。具体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学习

思维导图能够在理清思路,组织信息,加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帮助。思维导图是将主题置于最中心,用线条和图画进行分支的绘制,在这个过程中,将多个零散的知识点进行了整理,从纷繁的信息中找到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把握了知识结构的全局,整理了知识的框架,还通过不断的添加分支,把握了细节。

学生在预习功课时,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在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同时,思维导图清晰地展现了新旧知识间的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学生在做课堂笔记时,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大量的时间用于记笔记,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不容易记忆,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笔记不仅可以腾出时间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且由于采用图和线的网状结构,更利于记忆和复习,使课堂学习更高效。

学生在复习时,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高中阶段的学习不能靠死记硬背,更多的是对知识的灵活掌握,所以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非常重要,思维导图的使用使这样的复习变得简单而有趣,通过对同一主题思维导图的多次绘制,不仅可以加强记忆,更能激发创造思维。

除了这些,在进行自主学习时,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会使学习更有目的性、更为高效,学校很早就开始了语文自主阅读,也颇有成效,据了解,学生一周有好几个课时在专用的阅览室里度过,面对满室的书籍,进行恰当的挑选和阅读对自主阅读的成效会有很大的影响。学生或教师可以在进行自主阅读前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勾画一下阅读的计划和目的等,会使阅读更高效。在阅读后对所阅读的内容再次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使思维更为活跃、灵活,许多好的创意可能就油然而生。

思维导图作为人的思维的体现方式,参与了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使学习高效、充满创造力。

(二)教师的教学

思维导图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教师也很重要。

教学工作中,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教学工作对教师来说一直是最重要,如何把握课程的进度、搞清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等等都是教学工作中要考虑的。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从总体上来把握课程的进度以及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再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分析复杂知识的结构,使课堂学习效果加强。曾在课堂中做过简单试验,主题是计算机系统,先用1、2、3、4的方式来讲清计算机系统,但学生能记住的只能是不完整无序的几个计算机部件,后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展示计算机系统这一主题,不仅很好的加以归类,而且有很好的组织结构,可以进行延伸,如,存储器可以延伸到存储容量、再可以延伸到数制的转换。通过一张图就可以很好的把握好整个章节的内容。

进行教学研究时,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科研作为提升教学工作、与同行进行交流的很好的途径和平台,常常被忽视。有些教师可能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些心得,但不知道如何下笔,不懂得如何总结,其实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维,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分析科研对象的各个要素,使科研更全面和细致。

其他事务时,也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除了教学和科研外,教师常在学校担任不同的角色,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和任务中,如何做好这些事务,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教师计划或组织这些活动,让全局和细节都加以规划,如前不久学校要制作一个宣传片,有一篇文字稿,但不适于拍摄用,所以我就根据这篇稿子绘制了一张思维导图,从这张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内容之间的关联以及层次关系,立体完整地体现了学校的风貌。通过思维导图的使用,可以产生很多有创意的想法,可以更好的制定好计划和组织好活动。

(三)师生的交流

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大脑自然的思维方式,因此,它赋予人的思维以最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这样的特性使教师和学生用思维导图进行交流展示时会激发不同观点的讨论。例如,在信息安全这一节中可以安排这样的交流学习活动,教师不需要进行教条式的教学,因为学生对信息安全这个主题本身很感兴趣,在这个主题下,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分担不同的子课题中的任务,每个小组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各自的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提出异议,在这样的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

四、关于思维导图应用的几点思考

1、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适合画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可以为课程勾勒出框架,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可以表达和展示知识,可以促进师生交流等等,但有些时候在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时,并不需要思维导图的参与。例如,在进行信息资源的获取这一章节的教学时,可以用思维导图勾勒信息资源获取的几个途径,但具体到某个获取环节时并不需要,如扫描仪的使用等等。所以在进行思维导图的课堂应用时一定要选择适合的内容。

2、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应该是逐渐养成的。所以不要过分的要求学生,要学会逐步养成这样的思维方式,除了学习,其他的事务也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清晰表达,将这种思维方式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3、思维导图成为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的一种方式。在学科渗透上思维导图成为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将信息技术和学科结合起来,现在有很多软件可以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在思维导图的修改和增删上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和学生可以将绘制好的思维导图通过各种平台进行展示和发布,例如课堂、网络等,这不仅提升了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同时也增进了学科知识的理解和交流,促进了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

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信息素养和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思维导图的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更为灵活和开放,学习更为高效,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升。

一、现状分析

外部环境: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发出信息,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关注和利用信息是解决问题不可或缺的因素。

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基本策略。

内部环境:教师的教常常由于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常常备课只备课本不备学生,缺少了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环节,无法使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激荡,产生出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而学生的学常常由于学生在讲授的教育方式下,长期扮演被动的角色,并且面对过多的标准答案与规范,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二、提出问题

让我们来看看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是怎样学习的,通常教师会在黑板上写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会根据课堂学习的流程一一记录下来,虽然学习笔记整齐完整,但学生的思路被教师的主导地位牵制住,学生所学到的只是教师对某一内容的所掌握的知识的部分,这样的学习不仅学习效率不高,同时学生的学习也受制于教师的主导地位之下,所以学习的过程没有学生的任何个人的思考和创意,这样的一种线性而非根据大脑的思维方式进行的学习方式大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等。

珍妮特.沃斯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提到:“我们怎样学习比我们学习什么要重要得多。全世界在争论着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教什么?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应当是两个“科目”: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

因此学习怎样学习以及学习怎样思考,特别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面对繁重的课程,面对大量的信息,提高信息素养以及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让学习更为高效,更赋创新力是如今学校、教师、学生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

从显微镜上观察大脑时会发现,我们的大脑神经是一个由中心向外发散的网状的神经元,大脑的思维也呈现出一种发散性的网状图像。思维导图正是这种大脑思维的真实体现。思维导图把人的思维用图画和线条形成的发散性结构记录在纸上,通过图画和线条的形式使人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很好的结合起来,不仅激发大脑的联想和创造力,也使人的思维主次分明、逻辑清晰。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帮助学生认知的工具,参与到教学过程来,使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能把握全局和细节、更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习更为高效。具体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学习

思维导图能够在理清思路,组织信息,加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帮助。思维导图是将主题置于最中心,用线条和图画进行分支的绘制,在这个过程中,将多个零散的知识点进行了整理,从纷繁的信息中找到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把握了知识结构的全局,整理了知识的框架,还通过不断的添加分支,把握了细节。

学生在预习功课时,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在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同时,思维导图清晰地展现了新旧知识间的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学生在做课堂笔记时,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大量的时间用于记笔记,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不容易记忆,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笔记不仅可以腾出时间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且由于采用图和线的网状结构,更利于记忆和复习,使课堂学习更高效。

学生在复习时,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高中阶段的学习不能靠死记硬背,更多的是对知识的灵活掌握,所以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非常重要,思维导图的使用使这样的复习变得简单而有趣,通过对同一主题思维导图的多次绘制,不仅可以加强记忆,更能激发创造思维。

除了这些,在进行自主学习时,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会使学习更有目的性、更为高效,学校很早就开始了语文自主阅读,也颇有成效,据了解,学生一周有好几个课时在专用的阅览室里度过,面对满室的书籍,进行恰当的挑选和阅读对自主阅读的成效会有很大的影响。学生或教师可以在进行自主阅读前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勾画一下阅读的计划和目的等,会使阅读更高效。在阅读后对所阅读的内容再次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使思维更为活跃、灵活,许多好的创意可能就油然而生。

思维导图作为人的思维的体现方式,参与了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使学习高效、充满创造力。

(二)教师的教学

思维导图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教师也很重要。

教学工作中,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教学工作对教师来说一直是最重要,如何把握课程的进度、搞清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等等都是教学工作中要考虑的。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从总体上来把握课程的进度以及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再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分析复杂知识的结构,使课堂学习效果加强。曾在课堂中做过简单试验,主题是计算机系统,先用1、2、3、4的方式来讲清计算机系统,但学生能记住的只能是不完整无序的几个计算机部件,后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展示计算机系统这一主题,不仅很好的加以归类,而且有很好的组织结构,可以进行延伸,如,存储器可以延伸到存储容量、再可以延伸到数制的转换。通过一张图就可以很好的把握好整个章节的内容。

进行教学研究时,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科研作为提升教学工作、与同行进行交流的很好的途径和平台,常常被忽视。有些教师可能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些心得,但不知道如何下笔,不懂得如何总结,其实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维,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分析科研对象的各个要素,使科研更全面和细致。

其他事务时,也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除了教学和科研外,教师常在学校担任不同的角色,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和任务中,如何做好这些事务,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教师计划或组织这些活动,让全局和细节都加以规划,如前不久学校要制作一个宣传片,有一篇文字稿,但不适于拍摄用,所以我就根据这篇稿子绘制了一张思维导图,从这张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内容之间的关联以及层次关系,立体完整地体现了学校的风貌。通过思维导图的使用,可以产生很多有创意的想法,可以更好的制定好计划和组织好活动。

(三)师生的交流

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大脑自然的思维方式,因此,它赋予人的思维以最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这样的特性使教师和学生用思维导图进行交流展示时会激发不同观点的讨论。例如,在信息安全这一节中可以安排这样的交流学习活动,教师不需要进行教条式的教学,因为学生对信息安全这个主题本身很感兴趣,在这个主题下,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分担不同的子课题中的任务,每个小组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各自的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提出异议,在这样的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

四、关于思维导图应用的几点思考

1、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适合画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可以为课程勾勒出框架,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可以表达和展示知识,可以促进师生交流等等,但有些时候在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时,并不需要思维导图的参与。例如,在进行信息资源的获取这一章节的教学时,可以用思维导图勾勒信息资源获取的几个途径,但具体到某个获取环节时并不需要,如扫描仪的使用等等。所以在进行思维导图的课堂应用时一定要选择适合的内容。

2、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应该是逐渐养成的。所以不要过分的要求学生,要学会逐步养成这样的思维方式,除了学习,其他的事务也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清晰表达,将这种思维方式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3、思维导图成为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的一种方式。在学科渗透上思维导图成为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将信息技术和学科结合起来,现在有很多软件可以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在思维导图的修改和增删上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和学生可以将绘制好的思维导图通过各种平台进行展示和发布,例如课堂、网络等,这不仅提升了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同时也增进了学科知识的理解和交流,促进了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

篇6: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上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因此,对于中学生而言,在作文构思时中初步体验“广思”“异思”“深思”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构思出更令自己满意的作品,更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能钥匙。根据它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的特征:

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像上。

2、各个次主题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像向四周放射。

3、分支由一个关键图像或者印在相关线条上的关键词构成;一般性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

4、各分支形成一个相互连接的节点结构。

思维导图可以用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来加以修饰,增强效果,以便使其显得更有趣味,更美,更有特性。这些东西反过来会增强创造力、记忆力,特别是有利于回忆信息。正因为思维导图的特点,所以更适合初中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实践。

首先,语文教学过程中,在预习时,要求学生寻找课文的知识点和问题,梳理文章结构、要点等;课堂上师生互动,探究学习后,让学生运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图形画思维导图,能很有效地复习和巩固课堂知识。

其次,使用思维导图更易于接受和记忆,有视觉刺激、多重色彩、多维度的思维导图,而不是单调烦人的线性笔记,更加符合大脑的运作模式和初中生的思维记忆特点。

再次,本次国培学习,看到北京市三帆中学路莎在教学话题作文“窗”写作指导时,思维导图运用的非常好。首先把写作任务出示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围绕“窗”这个话题进行思考,将思考的结果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在黑板上呈现出来,“窗”从位置、历史发展、外形、种类、功能、故事、象征、美、联系等等不同角度,并用不同的线条标出纵向、横向、逆向思考的“路线”。使学生在积累丰富素材的同时感受和了解这几种思维方式。有了这样的准备工作,再进行作文的构思立意就不会缺乏素材,也不会觉得思维凌乱、不知从何下手。“素材丰富”达到“广思”,“视角独特”达到“异思”,“发散合理”和“感悟真切”达到“深思”的目的。

上一篇:剪团花教案下一篇:客车租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