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2022-09-11

1思维导图的概述

1.1 思维导图的含义

思维导图是又叫心智图, 是英国学者Tony Buzan在七十年代初期创立的一种表达放射性思考的图形思维工具。 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 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 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 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 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分支, 每一个分支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 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 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分支。 这些分支连结就是你的个人数据库。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累积各种庞大而复杂的信息, 大脑储存了各式各样的资料, 形成数据库。

思维导图, 它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 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 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 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链接, 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 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 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 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1.2 思维导图的作用

思维导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充分发挥大脑的最大潜能;促进人类想象能力以及逻辑能力的均衡发展。

思维导图属于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 形成的画面就像是大脑结构图, 符合人类大脑思考方式。 利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挖掘人类的潜能。

人类的左脑主要负责对数字、 文字等各个方面进行相应的分析与处理;人类的右脑主要负责对图像、节奏、声音等进行恰当的处理。因为传统的教育教学或是生活习惯因素, 大部分人的左脑都得到了较大限度的开发与利用, 但是右脑的开发却较少。 思维导图却能够有效地对右脑进行一定的开发, 这样就会大大提升人类自身拥有的学习能力, 并不断发展自身的想象能力以及逻辑能力, 促进人们的综合能力发展。

1.3 思维导图的实现手段

1.3.1 传统的纸和笔

纸和笔在记笔记、复习、总结概念、知识联系时, 是非常便捷好用的工具。 在纸中央写出主题, 要注意清晰、有强烈视觉效果。 想象用树形格式排列题目的要点, 从主题的中心向外扩张。从中心将有关联的要点分支出来, 主要的分支最好维持5~7个。 使用关键词表达各分支的内容, 多使用关键的动词和名词。这样就可以绘制出条理清晰的思维导图。

1.3.2 现代计算机手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计算机已经在很多方面取代传统的“纸和笔”。 在制作思维导图方面也显示了它图像形式多样, 容量大, 操作便捷的优势。 我们可以利用Concept Map、Mind Maps等软件制作思维导图, 利用计算机绘制更便于修改、增删内容。

2思维导图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2.1 备课中的实际应用

在实际备课过程中, 教师可以采用手绘或电脑软件绘制思维导图。 手绘方式的思维导图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但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采用电脑制作能够节省更多时间, 而且画面会更加清晰有条理。 教师在讲解知识的整个过程中会有更加明确的教学思路, 对于一些不足和不合理的地方也可以及时修改。

如果教师在制作课件时灵活巧妙地使用思维导图, 用突出的主题、形象的图示、恰当的颜色和线条来调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必然会使枯燥的理论讲解变得绘声绘色。

2.2 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2.2.1 培养学生学会更加全面的思考方式, 树立全局观念

在教学中, 其实每个知识点都具有一个非常系统的结构, 教师应加强正确的引导, 让学生将相关的知识点加以连接, 进而展开系统的分析与讨论。 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 使教学思路更加明确;便于学生将细小零星知识点构建成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 便于理解、比较和掌握。

2.2.2 增加师生交流, 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实际教学中, 一方面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绘制出自己的思维导图, 教师应及时作出评价, 让学生的知识体系越来越缜密,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可以分小组制作, 先梳理知识, 对新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之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 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 让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可以得到一定的知识, 并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各小组构建完思维导图后, 教师应该鼓励各小组进行讲解, 这样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加强新旧知识的衔接。 另一方面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善师生交流障碍的状况。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思维导图中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发现学生构建的知识体系是否有问题, 做到关注整体教学质量的同时, 也能够关注个体情况, 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 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2.3 增强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学生经常发生“上课听得懂, 作业不会做”的情况, 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课后复习, 没有明确知识要点, 仅仅死记硬背, 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在每节课的小结部分, 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首先让学生简单说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关键词, 形成简单框架, 加上不同的颜色, 使学生加深印象。 在完成某一章节的学习后, 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把学习心得和成果展示出来, 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总结, 同时还可以检查自己的认知结构是否合理, 从而起到自我测评的作用。

3应用思维导图的注意事项

3.1 教师系统正确指导、及时评价, 绘制个性的思维导图

一张较好的思维导图应该较多的运用图形、符号、组细线条等绘制出大量的的信息。 但刚刚接触思维导图的学生需要老师从简单的主题引导并一同示范绘制思维导图,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制作的精髓, 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真正掌握绘制方法。

每个同学的思维方式不同, 相应的知识体系也不同, 绘制思维导图时也会存在很大差异。 有些同学绘制的可能图像多更形象, 有些同学可能文字多, 有点枯燥。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应该对学生正确的引导, 让绘制出的思维导图更加清晰、完美。

3.2 让学生放开思维, 完善思维导图

绘制思维导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教师在指导学生绘制时应积极鼓励学生放开思维, 发挥自己想象力绘制思维导图。学生一般对于建好的导图不能在整体上进行反思, 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丰富、知识的的扩充, 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导图进行修改和完善, 将新旧知识衔接完好。

思维导图是一种打开大脑潜能的强有力的图解工具。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的今天, 思维导图以其多元的知识构建和突破传统思维的能力一定会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显著效果。当然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应用于教学, 还可用于时间管理、资源分配、人生规划等, 无论多么错综复杂的信息, 只要找准主题, 找对衔接点就可以在一张纸上清晰完整地展示出来。 所以教师教会学生思维导图就要鼓励他们积极地应用于工作、生活、学习各个方面, 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思维导图已经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教师备课;增强学生的全局观念;增进师生间的交流;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从思维导图的概念出发, 分析其在实际教学中的优势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放射性思考,思维导图

参考文献

[1] 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2] 徐汝舟, 译.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51.

[3] 巩建闵, 巩天啸.课程链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 (5) :90-92.

[4] 赵国庆, 陆志坚.关于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辨析[J].中国电化教育, 2004 (4) .

上一篇:培养物理兴趣提升学习效率下一篇:基于EAM的航道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