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思维导图上语法课

2023-01-18

第一篇:利用思维导图上语法课

例谈借助思维导图进行中学情景语法教学

摘要:传统讲练式英语语法教学低效、枯燥,学生参与度低。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一节语法复习公开课为例,阐述学生在情景中感知语法之后,自主探究语法的形式、意义、用法,并借助思维导图呈现其思维的过程,之后在真实生活情境中有效运用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思维导图语法教学真实情景英语时态

在英语教学中,语法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对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来说,要真正掌握英语,就必须掌握基本英语语法知识”(程晓堂,郑敏,2002)[1]。“语法通常指语言正确性与规范性的使用规则,是人们正确表达思想的规则和依据。语法能帮助学生准确、恰当地理解语言和使用语言”(李宝荣,2014)[2]。中学阶段学生学习语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准确、清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态度。然而,现实教学中,不少教师或者要求学生死记语法规则,或者教师讲解规则后,学生反复做题操练。传统语法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感到枯燥无趣,而且教学效率极低。新课程标准强调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育部,2003)[3]。鉴于此,教师有必要转变语法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的讲练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语法规则并在情境中有效运用的教学方式。笔者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认真研究思维导图的运用之后,尝试将思维导图介入英语时态教学,并在市级公开课上做了尝试。现笔者以这节公开课为例阐述借助思维导图进行中学情景语法教学。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本节课的课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1.课型:语法复习课

2.教学内容:复习动词的三种时态,即一般现在时态、一般过去时态和一般将来时态。

3.教学目标:自主探究时态的形式(form)、意义(meaning)和用法(use),并用思维导图呈现,在真实情境中恰当运用这三种时态。

(二)学情分析。

动词时态在英语教学中既是难点又是重点。说它是难点是因为汉语中没有时态一说,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几乎每个英语句子都离不开时态。本节课是九年级复习动词时态时的公开课,由于学生在七年级、八年级已学过这三种时态,因此对这三种时态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习时间间隔已久,不少学生已经有所遗忘。另外,由于这三种时态是分别在不同阶段学习的,因此到了九年级复习时态时,学生很难达到有效区别这三种时态的形式、意义和用法并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的境界。

(三)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遵循“旧知检测、规则探究、情境活用”的教学思路,按照这一思路,笔者设计了如下三大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在情境中检测三种时态的掌握情况,在这个环节中,笔者设计了自主学习、交流展示活动。第二个环节是自主归纳这三种时态的形式、意义和用法,并借助思维导图呈现学生探究规则的思维过程。本环节,执教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通过勾画重点、小组讨论归纳这三种时态的规则,绘制思维导图。第三个环节是创设真实情境,学生在情境中训练反馈,并将课堂所学目标语言延伸至学生的真实生活。

二、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依据大脑的放射性特点发明的一种可视化的、发散性的思维工具。它是一种将思想图像化的技巧,也是将知识结构图像化的过程,利用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层次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增强记忆效果(东尼?博赞、巴利?博赞,2009)[4]。思维导图通常将某一主题置于中央位置,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向四周放射,每条分支上使用一个关键词,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整个图形看上去就像人的神经网络图(东尼?博赞,2005)[5],借助思维导图将思维过程可视化的特点,学生可以清晰地展现其探究归纳三种时态的思维过程,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大脑的思维状态,有利于捕捉学生的问题,使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三、教学实例及评析

(一)在情境中感知三种时态,检测旧知,激活学生的语言图示。

教学活动1:完成填空,感知规则。

学生用所给动词的正确形式填空,这是有关一般现在时态的六道填空试题,完成后,教师抽个别学生告知答案并简单陈述理由。教师请学生勾画时态的构成,圈出提示性关键词,如表频率的副词often、always、sometimes等,表时间或频率的短语如:on weekend、every year、once a month等,通过翻译部分关键信息理解时态的意义。

分析: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忽视母语与目标语有差异的语言形式。本活动的设计目的是引起学生对目标语言结构和表时间的词或短语的关注,进而使学生感知理解时态的结构、时间状语与时态表达的意义之间的联系。不仅如此,本活动还为接下来制作思维导图做了铺垫、搭了台阶。

(二)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般现在时态的规则,绘制思维导图。

教学活动2:制作一般现在时态的思维导图。

在制作思维导图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时态时,主要关注时态的哪几个方面?

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形成思维导图主线。在前面的练习中,学生通过勾、圈、画和翻译已经能确定时态需要关注的重点,但是多数学生不能准确表述出来。因此,通过小组讨论让基础好的学生引导基础差的学生进行思考、学习、探究,从而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讨论后,教师请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根据讨论结果,教师带着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先在中央位置写一个主题词:一般现在时态,代表思维导图的主题;再选择合适的有关一般现在时态的分类概念:形式(form)、意义(meaning)、用法(use)及特殊用法作为主要分支;然后依据练习归纳出下一级分支的主要内容,制作出有关一般现在时态的思维导图,具体如下:

分析:思维导图可以充分体现语法的层次和脉络关系,位于图中央的是主题词,即每一种时态的名称,主干位置的关键词体现了每一种时态必须关注的三个方面:形式(form)、意义(meaning)和用法(use)。分支下的关键词或词组是形式、意义和用法的具体表现。

思维导图以图形形式存在,图形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并有助于学生联想与想象。“思维导图中的主题词和关键词是记忆的激发器,每个记忆激发器是揭露事实、思想和信息的关键(东尼?博赞,2009c)”[6]。它不仅能帮助学生记忆,更有助于学生进行信息的加工与储存。通过思维导图分层处理信息,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在大脑中构建有关时态的知识网络图,有助于学生理解、加工、内化一般现在时态、一般过去时态和一般将来时态这三种时态的语法知识,有助于在情境中灵活运用。

在这一活动中,笔者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中发现时态的规律,逐步掌握时态的意义、形式和用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以一般现在时态作为制作思维导图的示范后,学生依照示范分组完成有关一般过去时态、一般将来时的对话和语篇填空练习,在讨论、归纳、总结后制作思维导图(说明:由于活动过程相似,因此不再赘述。)。

教学活动3:制作三种时态比较的思维导图。

分别归纳总结了三种时态的意义、形式和用法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组探究其区别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思维导图,具体如下:

分析:这个活动要求学生把前面刚学过的绘制思维导图及归纳总结的有关时态的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学生能独自掌握某一种时态并不意味着能把这种时态与其他时态区别开,引导学生对语法项目进行比较和归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这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辨别、分类和概括能力的过程。

(三)以情境为依托,在情境中活用语法知识。

教学活动4:笔者在PPT上呈现如下图片,这些图片是有关笔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真实生活场景。要求学生分组谈论图片准备问题并向笔者提问。在提问过程中,学生灵活运用这三种时态。提问之后,学生了解每张图片的内容,接下来进行小组谈论图片接龙活动,即小组每人依次谈论一张图片,组成一篇有关笔者过去、现在和将来生活的口头作文。

分析:“语法复习不应只讲规则或只做练习。语法教学可以建立在以口头操练为基础的训练模式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课堂互动交流,输出含有目标语法的句子,既运用了语法知识,又培养了交际能力,并在交际中感知和理解语法形式的表意功能,实现有效交际”(任李燕,2011)[7]。

本活动不仅有效而且有趣,学生对教师的生活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学生非常踊跃地提问,不仅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还为后面学生描写自己生活的语言输出搭建了脚手架。

教学活动5:笔者在PPT上呈现活动要求:班级制作一本英语作文集,需要每个学生给笔者发一封电子邮件,介绍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生活。下面是写作的具体要求和指导。

1.Write an e-mail to me to talk about the past,present and future of your own life.

2.Before writing,discuss the structure of the e-mail and think more details about the contents.

3.After writing,check your e-mail alone first and then check in pairs.

评析:通过上一活动的口语交际,语法知识得到反复再现和运用,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写作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灵活运用语法的能力,体现“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而能用”的教学理念。

教学活动6:借助评价表评价学生的习作。

分析写作要求后,教师呈现习作评价表。学生完成后,教师抽一个中等基础学生的作文展示评价,为学生提供评价范例,之后小组互评并写出评语。

评析:学生是否掌握所学语言知识需要检验标准进行评价。笔者提供的评价表规范了学生习作的基本标准,使学生的成果展示有了明确的评价依据和评价目标指向,为学生反思自己的习作提供了依据。

四、感悟与反思

(一)思维导图的介入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和层次,便于学生观察、理解、联想,为学生探究语法规则、呈现思维过程提供载体。思维导图简洁、美观的视图效果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主题词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创造学习和探究知识的过程。

(二)“语法复习教学的重点是语法知识的运用,教师不能过多强调语法的形式,而应该从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不同真实语境,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通过听、说、读、写、做反复不断地感知、体验、实践,最终达到能正确运用目标语法知识的目的”(任李燕,2011)[8]。语法学习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要因课型而异、因学生而异。

(三)根据Swain & Lapkin(1995)的输出理论,“可理解的输入在习得进程中固然有很大的作用,但仍不是学习者全面发展他们二语水平的好方式,学习者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输出可以促进二语习得,方式不同于输入,却可以增强对二语习得的作用,因为输出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了语言表达和反馈的机会”[9]。语法教学应积极为学生创造语言输出的环境和机会,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通过运用语言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

(四)语法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语法教学实施环节中,教师要始终把学生的学和用作为中心工作。教师的中介作用体现在下列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语法知识的情境创造者,学习过程的引导者,认知过程的帮助者,运用语法知识的促进者和评价者。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在学生学习的盲区搭建平台,把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与语言使用有机结合起来”(葛春生,2013)[10]。

五、结语

本节课笔者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复习旧知,激活学生有关三种时态的语言图示,借助思维导图探究呈现语法规则,结合真实生活情境运用所学语法知识,并将课堂所学内容延伸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本节课另一个亮点是借助思维导图呈现学生探究语法规则的思维过程,并把思维导图与情境语法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探究语法规则的思维过程可视化,使语法规则形象化,使语法教学生动化、生活化,无疑提高语法教学的有效性。事实上,从课堂观察和课后访谈情况来看,这节公开课的教学效果很好。

参考文献:

[1]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李宝荣.提升中学生英语语法知识运用能力的实践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5):1-5.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东尼?博赞、巴利?博赞(著),叶刚(译).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5]东尼?博赞(著),张鼎昆,徐克茹(译).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6]东尼?博赞(著),丁大冈,张相芬(译).博赞学习技巧[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7][8]任李燕.立足语境设计语篇强化语用――对一节语法复习课的分析和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1,(7):28-32.

[9]李涛.语言输出假设理论研究综述[J].外国语文,2013,76.

[10]葛春生.三维语法教学理念在新课程中的实践――从第八届全国高中英语教学观摩课语法教学案例说起 [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3,(5):14-19.

基金项目: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2011年课题“英语教学中学困生问题研究”(MBEB1022)

第二篇: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教学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的设置,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可

以探讨新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技巧。

1.制作教学计划

当我们要进行教学计划时,思维导图可帮助我们将所有的课程内容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编写成具有明确目标的教学计划。计划一目了然,使人很容易了解计划具体内容,同时也便于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2.撰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完成课堂教学的必备步骤,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预知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可以准备教具、预设练习,并且前瞻性地预定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归纳整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也可以充分运用思维导图在集体备课中共同讨论,完成教学设计。

3.在各种课型中开发和利用思维导图

(1)新授课

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画出充满个性的思维导图,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感知。整个预习过程中学生的意见经过互相碰撞,新的观点不断产生,从而加深对新课的认识和理解。情况往往是学生当堂就可以向大家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然后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思维导图总结教材内容,更深地理解教材深层结构,如:结构式、主题式、解题式、线索式、关键词式等等。 (2)习题课

目前习题课存在的问题:不同教学阶段习题讲练无序、重复、杂 乱,这是当前习题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忽视了习题教学目的的 全面性。把新课、阶段性复习、高考复习等不同阶段的习题教学,都 定位在“理解知识、熟练各种试题类型”这单一目的上,学生的解题 能力得不到全面提高。

忽视了习题教学目的的层次性。把新课、阶段性复习、高考复习 等不同层次的习题教学,都定位在“高考水平”这个层次上,新课教 学的练习题“一步到位”,各个不同阶段的习题教学任务实际上在循 环重复,依靠多次重复达到“会”的目的。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习题课。要实现习题训练帮助学生完善知识建 构的工作,其练习题必须按照知识结构的线索进行设计和编排,而不能东一枪西一炮,以题型为主线。在学生复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 从基础知识入手理清思路,明确知识要点,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类总结 和复习。

例如:一堂复习课:教学设想:以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 环绕旋转-返回着陆为主题,根据飞船从发射升空到返回着陆整个过 程中涉及到的高中力学知识,设计一系列物理问题供学生讨论。教学过程:课前组织学生了解、查阅、寻找有关飞船的结构化材料,课堂中重点探讨有关飞船的一系列物理力学问题。课后再提供有关飞船的结构化练习,以实现学生对有关飞船的力学知识、方法的整合。教学建模: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建立知识框架,通过课堂交流、专题讨论和结构性练习弥补、掌握知识细节,完善系统。建立“专题整合”式复习课教学模式。 (3)实验课

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还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实验课以猜想和假设(假说)为探究的纽带不同层次的猜想和假设:猜一猜:随机猜想。发散性的猜想:搜集一切可能有关的因素。推断型猜想:以一定的经验事实和已有的理论为基础,经过逻辑推理,做出一定判断。创造型的猜想:以表象为基元,通过联想、想象,运用直觉和灵感等非逻辑思维,并与逻辑思维结合,做出一定的猜想和假设。猜想和假设是科学探究的关键要素,它与胡猜乱想是有什么区别的。科学的猜想和假设需要经验和一定的理论依据,经过一定的逻辑思维或想象推理,才能形成一定的假设。实验的技术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探究的可行性、误差影响、技能训练等因素,力求选择优化的方案。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实验课改变了“教学生做实验”的传统写法,给学生较多独立思考的空间,但又不失用灵活的形式给学生必要的提示和指导。

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引导学生写研究性课题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思维导图为主线,让学生在协作交流中完成研究性课题构思的全部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扮演指导者、评价者和学生的求助者的角色,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

第三篇:7张思维导图轻松学习“英语语法”时态句型等一网打尽

很多时候,常常有家长或学生在我的微信或是公益课上问我:思维导图究竟是什么?是不是不管什么科目都可以用它来学习?前一个问题,每次我的解释都不一样,但是后面一个问题,我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是的,不管你学习什么,思维导图绝对都是非常实用的。就拿英语来说。我知道,英语是令很多学生的都头疼的科目。每次家长向我咨询最多的就是怎么让孩子学好英语。首先,英语和中文的学习是完全不一样的,全靠26个英文字母来搞定,但是就是这26个英文字母各种排列组合之后,产生出来的各种单词词汇能把人折磨死。光是背不完的英语单词都已经让人头疼不已了,别说还有各种失态,语法,句型。最近在为学生准备期末总复习,英语让学生头疼,学生英语学不好则是让我们老师头疼。所以,思前想后之后,决定教学生们自己用思维导图来做一个英语复习汇总。给自己看的导图可以不追求美观,但当自己画出的导图时,一定能做到看着导图就能完整的表述出来。画导图是非常随意的一件事,不要变得严谨,不然失去趣味,画导图也是一种助记和理解过程,千万不要为画导图而画导图。如果对一本书了解不多,可以多画几张导图。下面分享几张以前画的图,给学员复习用的。曾经叫她打印下来贴在墙上,进出门都能看看。当然,现在她也会画了,不只会画,已经成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的她,也把这套方法用在了她自己的英语教学上面,听说很受学生的欢迎。英语语法思维导图(1-7):我必须得承认我的导图成品画得不美观,我觉得追求美观太浪费时间了。个人比较喜欢手绘,因为手绘的过程中等于已经提前复习了一遍,而且也比比较随意和方便。对于不会操作电脑和一些绘图软件的来说,手绘思维导图是非常实在和管用的。操作性也很强。书山有路勤为劲,学海无涯“图”作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很多时候,真的是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上面分享的英语语法思维导图我只分享了一部分,因为要放上来实在是有一点多,这只是给大家做一个参考,我最终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参考这样的模式自己去绘制,那样才是最有效和管用的。当然,如果有需要或是不理解的,也可以直接找我,我会尽所能的为你解答。最后,希望在学期最后一个月里,新年第一个月里,大家能有一个好的收尾和开始。亲爱的家长朋友:如果您的孩子记忆力不好、学习靠死记硬背、很努力但成绩不理想......那么请加微信:553052011(长按复制),或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平台:jiaoyu-guanjia(教育管家)别忘了中间的破折号哦学之道——善学者,事半而功倍,又从而悦之;不善学者,事倍而功半,又从而厌之。或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

第四篇: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中历史主题学习单元教学探微

南京市金陵中学

张铭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主题学习单元教学、思维导图Mindmanager、探究

【内容提要】:主题学习作为新型的课程形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重视,并成为当今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主导模式。应用思维导图Mindmanager应用软件进行历史教学,有助于实施高中历史主题学习的教学,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在高中历史主题学习的教学中,围绕主题及其专题,以真实的任务模块展开,涵盖了多样的学习活动方式,能较好地实现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

主题学习作为新型的课程形式,是以主题承载起整合了信息技术支持的课程单元。在主题学习单元,符合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以主题及其专题的形式有机并且有意义地组织起来。主题单元中的学习活动,围绕主题及其专题,以真实的任务模块展开,涵盖了多样的学习活动方式。

主题学习过程中,需要信息技术以资源和工具的形式提供支持,以思维导图理念设计的Mindmanager应用软件,是一款流行的教学辅助工具,从其主要功能来看,不仅能为学习提供问题或任务情境,还能为学习活动提供超越教材的资源,并能作为学生探究的工具、知识建构和展示的工具,以及作为交流合作的工具。

现行高中历史课程课标和教材,都以专题的形式重新建构符合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教材体系。不论是必修课程教科书,还是选修课程教科书,都以专题形式作为教科书体系结构的基础,若干专题围绕一个主题来展开搭建知识框架或形成知识链。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专题学习是建构在初中历史专题学习基础上的,专题学习是强调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的,便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而高中的主题学习是要求具有一定深度的学习与探究,从宏观视角和微观层面来把握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要求更进了一步。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为例,对利用思维导图信息工具进行高中历史主题学习单元教学的策略、过程和方法,作一次较为详细的探究。

一、主题学习以单元作为基本的设计单位

在主题学习过程中,主题是整合课程建立的基础,主题领域中的相关专题形成课程设计的基本线索。主题学习首先必须要做的,是要跳出传统的“课堂”视野。将设计的中心从单课时扩展到单元层面,以主题也就是单元作为基本的设计单位。以主题作为设计的基本单位,一方面,可以将符合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以主题及其专题的形式进行有机并且有意义地组织,另一方面,单元层面上的设计,也突破了课堂空间的限制,单元中的不同专题,可以采取不同的学习活动方式。

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下设“开展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四个专题,在传统教学中,这四个专题问题独立解决后,并不意味着学生就能完全理解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这个主题,只有构建一个包含四个专题在内的新的知识体系,弄清这四个专题之间的联系,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才会有准确的把握,而且这些问题之间的联系所呈现出来的隐性知识也从而变得更清晰明确。

二、用思维导图呈现主题的观点和事实

在主题的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主题分解为专题,将专题分解为具体的信息和事实。利用思维导图,教师可以设计自己的主题单元;可以通过主题单元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逐步复杂的概念;同样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组织主题单元学习资源,为主题的学习提供资源和工具的支持。

主题学习关注整体知识结构,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关注从全局角度去理解具体的历史问题,从而清晰地呈现每一个历史问题本身内部及与其他历史问题的各种复杂关系,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 1 历史知识,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结构。

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单元知识结构有两条基本思路:时序性结构和专题要素性结构。

时序性结构便于从宏观上把握主题学习的知识结构,了解围绕主题的各专题相互之间的关系及与学习主题的关系。而当学习探究深入到专题层次时,专题要素性结构便于学习者从微观层面掌握历史问题的细节及专题知识内容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图一:时序性单元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图二:专题要素性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三、对主题单元进行问题化分解

设计主题学习单元的内容的时候,也就是对主题进行问题化的设计过程。从主题到专题,到围绕专题选择相应的事实和信息,在这一问题化的过程中,不同的问题旨在从不同的理解维度阐释、 2 把握学习内容,与主题的联系始终是非常密切的,这使得设计的主题单元学习活动能够始终围绕主题开展。问题可以用来进一步细化主题及其专题,学习活动的设计就是围绕问题的解决展开的,每个课程单元以共同的主题为线索,围绕问题展开设计。

高中历史教学所涉及到的主要历史事件,大多在初中历史教学时已学习过,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专题知识为主的情况下,帮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建构历史知识结构是历史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能孤立地强调某个历史事件的完整性,而忽略了它在专题中的地位,忽略了专题内部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在对主题进行问题化设计的时候,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事实和信息层面,事实和信息不足以支持理解,因为知道事实不等于能够解释事实。

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这一主题的引导下,对四个不同的专题进行探究。比如探究“什么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什么影响?”、“早期殖民扩张对欧洲和亚、非、拉国家各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两次工业革命各是在怎样的背景条件下发生的?它们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新航路开辟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为此,可以设计学科内的各种学习活动,围绕主题开展深入的探究。

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可以很方便地完成对主题的分解,例如图三就是完成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产生与发展”主题分解的示意图。主题单元的学习活动围绕专题展开,通过专题将符合课程标准的学习内容建立起有意义的组织。

图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主题分解示意图

四、以主题学习促进多元智能发展

运用主题学习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主题学习单元中,包含了多样的学习活动方式,这些多样的学习活动可以将促进多元智能发展的各种方法涵盖在同一个主题框架之中。

在对主题单元的内容进行了问题化分解后,这些问题的内容可能覆盖多学科领域,也可能涉及不同角度的理解以及知识的学习。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这些问题都是有层次、多角度的。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主题和问题,根据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通过这些学习活动的引导,使学生在主题学习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调动多元智能,发展多种学习和探究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在新课程教学中,以学科知识为基点,在以学科知识的学习活动为主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融入多元智能的发展,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形成有组织、有系统的知识结构,同时也顾及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发展。

3 比如,组织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搜集有关新航路开辟后列强殖民扩张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的有关资料,组织一场辩论会进行探讨。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再比如,本单元中各专题事件的知识结构间的因果关系明显,在教学中可安排学生对“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生的背景、原因、条件、后果等,用因果分析法进行自主分析。发展学习者自主知识建构的能力。

又比如,通过比较荷兰和英国在17-18世纪对外扩张中的殖民优势,探讨为什么英国最终能击败荷兰、战胜法国,确立殖民霸主的地位?利用简表形式对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整理,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展示出来。

在教学中,具体的历史史实的选择,要有利于理解、应用层面问题的解决,要和专题和主题相呼应,切忌面面俱到。对于抽象的历史认识,要组织课堂探究,将抽象问题直观化,隐性知识显性化。教学过程中各种学习活动探究的结果,都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呈现出来。

五、以探究作为主题学习的核心

在主题学习单元开展实施过程中,强调主动探究、积极反思和主动合作的策略。对主题进行分解并开展多样的学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在问题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对学习主题展开各种探究活动。思维导图是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基本保证。在个工具的支持下,学生才能顺利地完成信息收集与分析、资料处理、交流合作、 问题解决等探究活动。

在主题学习中,探究活动是围绕着主题及其专题展开的,构建围绕问题的、生动丰富的问题情境,对探究活动来说非常重要。

例如,对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列强殖民扩张的后果,可通过开展头脑风暴的形式,让学生在思想没有任何束缚的环境下,列举出头脑中瞬间产生的各种奇思妙想,然后再通过思维导图工具加以整理、美化,形成共同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从中体会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快乐,提高自己全面客观地认识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的能力。

探究学习的目标不仅仅在于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开展问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为此,及时地通过反思总结,整理探究结果、汇报探究结果、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思考,是探究学习的重要一环。

在主题学习各个环节的探究中,结果怎样并不重要,有没有惟一正确的答案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探究,学生们认识到,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问题,并且探询这些不同角度对生活、对社会、对世界具有怎样的意义。这也正是主题引导的学习最有意义的价值所在。

纵观整个主题学习过程,思维导图工具在整合课程的设计、实施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资源和工具的支持下,学生学习主体的角色得到了体现,教学中一方面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也强调学习的合作;重视知识获取的过程,也强调个人经验基础上的知识建构。同时,教师的选择和设计作用直接影响了整合课程实施的效果,特别是作为学习过程基本组成要素的学习活动的设计,使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得到体现。

实施主题学习单元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但要掌握相关的历史问题,而且要学会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表明自己的情感态度,尝试作出历史判断,完成高中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这正是我们追求的历史教学的实效所在,让我们一起投入到探究和实践的行列中去,使高中历史教学主题学习单元的教学模式更加普及吧。

【参考资料】 1.《主题学习设计——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实用模式》顾小清,教育科学出版社。 2.《课堂中的多元智能——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美国,Thomas Armstrong著,张咏梅、王振强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

3.《设计与大脑相直协调的教学》,靳玉乐、陈静 等编译,浙江教育出版社。

4

2012年10月

作 者:南京市金陵中学 张铭

邮 编:210005 联系方法:zhangmgg@126.com

电话:025-84786262,13778880713 作者简介:

张铭。男,1964年7月生,198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现为南京市金陵中学历史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333中青年科技带头人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南京市中小学高级职称评审委员。长期从事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的研究,编写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素材库网站”深受同行们的欢迎。目前正在研究“利用思维导图促成高中历史教学减负增效的研究”个人课题,著有《中学生思维导图使用指导手册》(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撰写相关论文若干篇。

第五篇: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三角形整理复习课中的应用

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徐伟

新课标标准下对小学数学的要求是在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及观念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目的是通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新的能力,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一、 案例分析:谈本次课的内容

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包括(1)三角形的定义(2)各部分名称(3)三角形的特征(4)三角形的分类(5)三角形的应用内容,由于这些内容散见于一至五年级各个不同阶段,所以本节整理复习课的内容较多,涵盖面广。

二、 案例评析:

(一)思维导图引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本节课结构设计上的主要目的是:自主回顾、再现知识;合作整理、构建网络。思维导图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如何让学生从认识思维导图、了解思维导图到能够看懂思维导图,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相关知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针对学生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步骤:

1、自主回顾、再现知识,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加工和整理。小学阶段从一年级就开始有所认识,经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对三角形既有一定认识,同时也有知识点的遗忘。我采取:首先引导学生对已知知识点进行梳理,为了调动小学生“我知道”“我想说”的表现欲望,同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已有知识的自身整理水平,我让学生把自己课前整理的结果进行展示和汇报,教师通过板书的形式,再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我发现这个时候学生的知识点是自由的、零散的,甚至是跳跃的,不系统,多个零散的知识学生还不能进行有效的联系。这时,就需要教师将学生说到的知识点进行一级分支,帮助学生进行初级思维导图的制作。一个完整的整理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梳理,还有方法的提升,我将这节课内容分为五个一级分支(1)三角形的定义(2)各部分名称(3)三角形的特征(4)三角形的分类(5)三角形的应用

我和学生一起将“三角形”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类,引导学生在分组进行归纳整理时,再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各部分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格图。在这层总结中,不论是整理的内容,还是整理的方式,较之前都有很大的进步。

2、合作整理,构建网络,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表达和合作学习。运用思维导图能使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得比较直观, 成为整理复习课的有效方法之一。复习课其实是锻炼学生如何对知识继续浓缩,它的学习是学生发展数学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利用老师的一级分支进行二次整理制作的思维导图,可以使知识结构更加清晰,通过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解释,说说思维导图中各个概念的具体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设计好练习题,结合复习内容培养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点的分析解题能力。

1、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为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我设计了一些判断或选择练习题,通过板书的方式进一步阐述知识点。例如:三角形是由三条边组成的。(x)学生分析三角形是有三条边,但是结合复习内容的概念部分(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围成的封闭图形),不难发现: 三条边是首尾顺次连接的,而不是简单的组成。这样就可以判断此题是错误的。

2、设计多种练习,通过多种练习有助于加深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例如:从20厘米,10厘米,10厘米,8厘米四根小棒中任意选择三根围成三角形,你想怎样选择?四根小棒让学生任意组合再说明各自的理由,引发学生之间的评价、讨论。这样的练习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知识的灵活运用。

3、设计的练习题的难度要适中,巧妙运用对比变形,寻找解题技巧。例如: (1)在等腰三角形中,一个角40°,另外两个角多少度? (2)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角40°,另外两个角多少度?

这两个题的相同点是都有一个角是40度,都是求另外两个角,不同点是在不同的三角形内,这也是本题的解决关键,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90°,而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这样的对比更容易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板书设计新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作为新型的教学工具,为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提供了支持和帮助,同时思维导图丰富的色彩也为课堂教学増色不少。比如在板书设计方面能清晰地呈现知识的框架,不仅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突出重、难点,将教学的主要概念和联系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而且各个分支的不同色彩也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本节课内容的五个一级分支(1)三角形的定义(2)各部分名称(3)三角形的特征(4)三角形的分类(5)三角形的应用分别以黑、红、蓝、黄、紫来区别。

针对基础知识教学的传统模式,比如告知式、灌输式已经不再适用。要想有效落实基础知识的教学,必须探求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方式。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工具,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帮助,通过利用思维导图,教师能够更清晰地呈现知识的结构,更有条理地进行教学,更加简明扼要地表达逻辑关系,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而且更有利于学生的“学”,能帮助学生理解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对已形成的知识有正确的理解,使学习的内容和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产生联系,新旧知识相互渗透。掌握这种分析方法可使解题思路更加清晰,难题变易,对发散学生思维,灵活掌握解题思路将大有益处。

通过课堂实践我也在思考:如何调控课堂生成与课前预设之间的矛盾?如何求得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兼容发展?如何形成一套“教”与“学”有效互动的教学风格?都将是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继续探索的课题。

上一篇:廉政教育基地学习简报下一篇:廉政建设个人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