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05-06

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10篇)

篇1: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汪恭礼

乡镇财政专项资金是国家对专项项目投放的财政资金,主要有扶贫资金、救灾资金、农业税减免资金、上级补助资金以及支农等专项资金。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声誉,经济建设的速度与效益、社会稳定与发展。目前,乡镇财政专项资金在分配、使用(发放)等管理过程中违法违纪现象层出不穷,尤其扶贫救灾资金等专项资金由乡村干部代发而出现的问题最多。

一、账目管理混乱扶贫救灾等专项资金一般由财政部门或民政部门直接交到村干部手中,由其代为发放,至于村干部具体怎么发放则不管不问。在调查中发现,这些款物大都由村支书、主任等主要负责人管理,到了村会计手中的只是一张张条子和单据。这些会计在处理会计业务时,不以财务法规为依据,而是按领导的意志行事,他们认为:‚会计工作归领导管,胳膊扭不过大腿‛、‚领导叫干啥就得干啥‛,只要村主任审批了,明知不对,也从不言半个‚不‛字,他们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违法违规行为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由于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改变了用途,会计怎么作账也各显神通,造成专项资金账目管理混乱。加上村干部离岗时也末对其进行专项审计监督,致使账外账、使用违法违规票据、白条、私分财物,甚至贪污等违法乱纪行为时有发生。如宣州区水阳镇丁湾村原党支部书记陈某、村委会主任丁某等6名‚村官‛于1997年4月至2001年1月在村任职期间,先后多次私分农业税费扫尾款30460元、冬修以资代劳款9147元,农业税社减款5614元,渔塘发包费9000元及其他专项资金计67341元,滥发奖金补贴18200元,共同违纪金额达8.5余万元。(2003年第五期《江淮风纪》)

二、专项资金使用上玩‚猫腻‛,专款不能专用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专项资金到乡村干部手中便失控了,不管你拿来的资金是干什么的,想用来干啥就干啥,没钱发工资用专项资金,没钱付招待费,也用专项资金,自家经商办事无钱周转,也‚借‛专项资金,甚至将专项物资低价变卖成现金,或挥霍浪费、或挪作他用,或占为已有。在使用救灾、扶贫专项资金资金时,有些村干部不按标准、原则办事,徇私舞弊,应该定的不给定,却将那些根本不需要救助的亲朋好友定成了贫困户、受灾户领取,实际为其亲朋好友领走。有的村账面付给100元,实际则只给了50元,名义上给的钱,实际上是给的物,由于贫困户大都消息闭塞,且比较‚安分‛,只要不要他掏钱,叫他们签字就签字,给多他们就接多,给少他们就接少,不给也没有意见,久而久之,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有些乡村干部在经办过程中用变通的手段,用专项资金购买纪念品、付伙食费、小姐小费。少数乡镇领导、分管领导和县有关部门的领导竟到乡镇专项资金使用单位报销单据,挖专项资金的墙角。有相当一部分乡镇认为:‚乡镇要钱不容易,何苦受那条条匡匡约束‛、‚专款只要不进腰包,咋用都不是一样的?‛、‚乡镇本身底子薄,先填肚皮后干活‛等等,便将上级明文规定的专项资金任意改变用途,或用于弥补行政经费不足,或用于建房子、买车子,或发放职工工资、福利等。

三、刮起专项资金回扣风一些专项资金是无偿的,是不需要任何回报的。受‚礼尚往来‛习俗的影响,一些乡镇、村总是千方百计想表示表示,一是希望现在或将来多争取一些专项资金,二是报答上级主管单位的恩情。每到年终岁末,或是重大节日,一些乡村干部便会从专项资金中挤出一部分资金买些土特产品,也有的直接拿着几千元现金送给一些主管部门的头头脑脑,更有些乡镇、村为了多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或逃避上级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花重金疏通关系。曾有一位乡镇党委书记说:‚花8000元能够争到10000元专项资金都划算,还赚了2000元‛。一些地方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领导,有着浓重的‚项目情结‛,有的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大肆鼓吹‚大跑大项目大发展、小跑小项目小发展、不跑没项目没发展‛,公开提出只要是为了发展地方经济,要‚敢送、会送、舍得送‛。更甚者,还将‚进县跑省‛明文写进文件,把争取项目作为政治任务分解摊派到部门、单位和个人。‚谁能拿回项目谁就有真本事。‛这种评价人和使用人的导向在一些领导头脑中根深蒂固,据报载周同华窝案中就有数名涉案人员因‚跑‛项目有‚功‛获得提拔。广西河池市的一名干部说:‚跑项目是一条出政绩的捷径,因为项目的投资建设看得见摸得着,谁拉回了项目谁就是领导心目中的‘能人’。‛所以,为了出政绩,一些干部不择手段、四处钻营。于是乎,只要有项目,有可能,大家就拼命花钱争,专项资金回扣风愈演愈烈。据报载吉林省松原市中级人民法院最近的一份刑事判决书确认,1997年至1999年间,吉林省4个市县的10多名党政干部为争取各种项目,向原吉林省计委农村经济处处长、副厅级助理巡视员周同华送‚好处费‛共计20万元。‚跑部钱进‛恶果如此触目惊心。

四、乡镇财政对专项资金监督不力乡镇财政所作为乡镇专项资金的重要监督管理机关,但在这次乡镇机构改革过程中被定为事业单位,由原来‚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模式变为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乡镇财政干部为聘用制干部,工资、奖金福利等利益都依赖于乡镇政府,受制于乡镇主要领导的意志。乡镇财政干部往往‚顶不住‛某些领导人的‚管辖权‛而无法从源头进行控制和管理,因此乡镇财政所对所发生的违纪行为‚睁只眼,闭只眼‛也在情理之中了。如果乡镇财政干部站出来反对,不仅领导容不得,甚至一些不能以大局为重的职工也会群起而攻之曰:‚吃里扒外‛,在这种体制下,乡镇财政监督性能被磨灭了。由于乡镇财政干部的利益是密不可分的,从而对为了小团体利益挪用、截留专项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往往态度暧昧,甚至一些乡镇财政干部为了自己的前途、利益,讨乡镇领导欢心,采用虚列支出、长期挂账等手段,将专项资金划入单位日常经费账户。至于县直有关主管部门,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实施却不硬。在对乡镇专项资金的指导和检查时也就听听乡镇领导或有关部门汇报,往往停留在各项业务指标的落实上,形同虚设,管理力度不到位。为了加强乡镇专项资金的财务管理,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宣传,强化认识。乡镇财政部门作为乡镇专项资金的管理、监督机关,自己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促进财政勤廉政建设。古人云:‚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如果自己不规范、不廉洁,怎样去规范和纠正别人呢?因此,乡镇财政干部要以有关财经法规作后盾,强化法制观念,维护国家利益,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挺直腰杆,切实履行一个经济卫士的职责。同时乡镇财政部门应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高度,加大对专项资金使用单位负责人、经办人、财会人员的宣传,提高他们对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其次,强化乡镇财政监督职能,提高乡镇财政监督地位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法制经济。保证市场经济下各项财政政策、法规较好落实,财政监督必不可少。强化财政监督,有助于纠正会计信息失真,保证专项资金发挥预期效益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乡镇财政所作为乡镇财政监督机构,应将其收归县级财政部门直接领导、管理,或作为县级政府会计委派单位,以改变乡镇财政监督的附属地位,提高乡镇财政干部的身份和权限,从而有效解决长期存在乡镇财政干部‚站得住,顶不住;顶得住,站不住‛的问题,使之可以大胆监督,严格执行财经纪律,确保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和‚专款专用‛,杜绝违法违纪行为发生。同时,要提高乡镇财政监督人员素质,实现以较好的业务能力服人、以廉洁清正震慑人、以强烈的事业心干好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处理问题,保证对财政专项资金监督工作落实好,财政监督职能发挥好。第三、建立健全专项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专项资金管理制约机制,用制度管事、管人,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规程和纪律要求,使制度涉透于整个专项资金运行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一是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严格规范项目的具体审批内容和条件,减少审批人员的自由裁决权,建立如社会质询、各级人大定期检查、新闻媒体曝光等公开的项目监督机制,让‚跑项目‛者无处可‚跑‛;二是完善党员干部考核机制,用德才和群众满意度的标尺全面考察干部,而不是只以争取‚项目‛多少论英雄;三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并切实落实具体的办法,让违法违规者受到相应的法律和党纪政纪处罚。对扶贫救灾等专项资金实行县级专户管理、乡镇财政集中发放的办法,并对扶贫救灾等专项资金的管理、发放原则、范围、程序、责任等作了明确规定。对农业税社会减免先减后征,是在履行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等程序的基础上,对政策规定的减免对象按照确定的额度在税款征收前实施减免,农户按当年(当季)农业税应缴和减免税额的差额缴纳税款。农业税灾歉减免、扶贫救灾等专项资金由县级设立资金专户。县级财政按规定,根据逐级评议、公示、审核、批准的到户方案,将专项资金直接存入享受农户的存折(单)中,乡镇财政到村定时定点或在征收大厅将存折(单)发放到农户手中,农户凭居民身份证到当地金融机构领取。第四、对农业综合开发、支农等涉及财政专项资金建设工程的,乡镇财政应参与预算审核,把住预算关。在工程预算前和施工中,财政干部要多跑市场,调查主要材料价格,根据调查情况,决定主要材料预(决)算指导价格,参与工程标底测算,了解工程总预算及各单位工程预算,初步掌握单项工程造价;严格审查招标文件和投标单位资格,严格执行招(投)标有关制度,防范招标不规范,甚至串标行为,确保招(投)标公平、合理。要提前介入工程建设,了解工程流程,深入施工现场,参与隐蔽工程、重大工程量变动等联合签证工作,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进行工程决算审查打下坚实基础。第五、最后,加大检查力度,杜绝‚查而不处‛。乡镇财政要结合工作实际,确定对专项资金检查的项目、内容等。在检查工作中,要认真细致查看账目、报表、记帐凭证、原始凭证等资料是否符合规定;核对相关数据,看核算方法是否正确;查清每一笔款项的‚来龙去脉‛,有无截留、挪用等违法违纪行为;涉及到有关问题,需要延伸的,要进行延伸检查。检查结束后,及时写出《检查报告》,并与被查单位交换意见,要求被查单位负责人签字、加盖公章。对被查出的问题,依据财经法规分别给违法、违纪及违规作出准确的定性。根据其事实、性质、情节轻重程度,分别作出责令限期改正、罚款等处理决定。对在规定期限内无动于衷、无正当理由拒不整改的,要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对相关责任人给予适当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2: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下达,以及市县各级政府安排用于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经济建设以及政策补贴等方面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一直是社会各方面比较关注的问题。如何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是财政工作者应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阐述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及提出有关建议和决策。

一、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专项资金的预算基础组织工作不到位

预算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方法之一,主要功能就是通过事前有预测对未来有个相对清晰的认识,并以此发挥控制作用,将“钱用在刀刃上”,以避免不必要的支出。近年来,地方财政预算编制普遍推行了部门预算和细化预算的编制方法,基本上实行的是“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的分配模式,使得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存在主观性、随意性。对申请的专项资金缺乏细致调研,多报多编,这就造成一方面一些单位专项资金大量结余,形成资金沉淀;另一方面一些专项资金又供给不足,影响事业发展和政府职能的实现。(二)在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财务控制意识薄弱,财务角色被弱化 笔者在对X区行政事业单位监督检查中发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人员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多数单位财务人员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中只是承担了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等简单的服务性工作,对专项资金的概念模糊不清,对具体的业务和决策了解的并不多,也即财会计人员对各活动的事前和事中的辅助控制作用没有体现出来。财务人员因而无法根据业务进度合理安排资金支付,造成了资金管理的真空。(三)专项资金管理未真正实行“专款专用”

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有着特定的项目和专门的用途,根据制度规定,专项资金的收支应当于经常性经费的收支区别开来,进行分别核算。但有的单位对专项资金不实行单独核算,项目经费与经常性经费混合使用,用款单位领导、财务管理人员专款专用意识不强,认为反正都是财政拨的钱,没揣进腰包,为单位花的钱怎么都行。因而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现象很普遍。被挤占、挪用的专项资金多用于弥补经费不足、发放福利和补贴等公共及福利性支出,专项结余无法正确体现。(四)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监管缺乏力度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财务规则》明确规定完工项目的专项资金结余应上缴财政或报经财政批准后方可留用。一些用款单位为了不上缴专款结余,年终突击花钱、突击采购;或者将尚未开工的项目专项支出提前拨付等,财政部门对金额较大的专项资金实行跟踪,但大多数只是将拨款拨下去,具体怎么花,剩多少拨款,不太清楚。按照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支出,应定期向财政部门报送专项支出情况表和文字报告。但实际上各单位上报专项资金用款说明却很少。财政部门也缺乏应有的监管。

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严肃财经纪律,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专项资金安全,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规范和管理。(一)强化部门预算管理

改革预算编制方式,推广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切实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精准度。根据项目建设的轻重缓急,合理分配财政资金,加强与部门的沟通,按照财力情况认真核定部门预算。依据预算定额标准,建立收支分类体系,约束财政资金的分配行为,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强化财务控制意识,准确定位财务人员角色

将财务的职能定位于全面参与资金使用的决策与控制。要对财务室内部进行合理规范的分工和岗位职责界定以保证财务的职能得以有效的实现,在此基础上,财务人员应该参与到资金管理的全过程,对于整个过程进行统筹规划,根据“资金流到哪,管理管到哪”的思想,尤其是要加强对资金支出方面的管理,保证资金使用的高效率。如让财务人员能及时了解项目进度,据此有效地进行付款安排,当然这需要整个单位提高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业务经办人员的积极配合。

(三)完善整套的项目管理体制

1.财政部门应严格立项、筛选、论证制度,组织专家组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评审,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评审报告,并按规定程序申报,建立滚动的部门项目库和财政项目。

2.各资金使用单位在专项开展之前应制定尽量详尽的费用预算,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应尽严格按照预算标准执行。3.注意信息传递。各资金使用单位在资金支出过程中应加强业务 人员与财务人员的沟通,使财务人员及时了解项目进度,及时安排项目资金。各财政部门也应奉公执法,不能无故滞留专项资金,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4.在项目完成后业务经办人员及时进行项目报销工作,并进行专 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分析,形成专门项目决算,阐明形成预算和决算差异的原因,便于准确向财政部门汇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5.应根据专项资金管理要求,将项目结余资返还财政,不能私自挪作他用。

(四)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来控制专项资金支出

目前实施绩效评价的方式很多,而对于专项资金实施绩效评价应采取何种方式,应根据不同的项目内容来确定。如环保专项资金用于污染治理,对其绩效的考核不仅看治理项目的建设完工情况,还要考虑所达到的社会效益以及环保资金的使用情况。财政部门应通过绩效 评价机制调动各资金使用单位节约资金的积极性。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立不同的评价指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和奖惩。并将考评结果作为以后专项资金审批的依据。(五)加强专项资金项目管理,优化专项资金支出结构

加强专项资金的项目管理是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必要前提和根本保证。财政资金管理部门首先对用款单位专项资金申请进行严格审核、筛选;然后根据各专项在履行政府职能方面的轻重缓急程度进行先后排序,并提供给预算部门;最后由预算部门结合财力情况进行预算安排或追加。从而减少或避免“先安排资金,后论证项目”等盲目预算的现象出现。专项资金支出结构是指专项支出总额中各类专项的组合以及各类专项在整个专项总额中的比重,反映着一个时期的政策趋向和变化,其优化与否关系着地方政府能否在一定财力约束下有 效地履行其职能。近年来,有些地方基本建设支出一直高居专项支出首位,其他项目比重均低于基本建设支出,这一分配模式,导致专项资金使用分散,大大降低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因此各部门要在专项资金使用方面也要形成合力,健全专项资金专户管理制度,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督查制度,制定本地区有关专项资金的相关制度,对专项资金实行全程跟踪管理,抓好日常监督,从严安排支出。以便更好地管好和用好专项资金。

(六)健全专项资金监控制度,规范依法理财行为

一是要建立切实有效项目管理制度,并从流程上规范化。制度的作用在于指导实践,各资金使用单位通过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从资金的申请、下发、使用、报销结算的全过程进行制度规范,并完善相应的操作流程。二是要强化财政监督,加大财政监督执法力度。对各项专项资金不仅要进行财务收支情况检查,而且对资金运作全过 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管。重点对资金管理使用、项目计划落实、工程建设组织、项目施工质量、工程验收结果等方面进行检查。监督检查要经常化与不定期或有针对性地突击进行相结合,查深 查透查出真实情况。对查出的问题要切实纠正,严肃追究责任。此外针对单位制度执行力普遍较弱的现象,各单位也可以通过建立考核和奖惩机制来鼓励大家遵照制度的要求执行,当然其前提是制度的制定应科学合理。

篇3: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财政监督,绩效考核

一、财政专项资金概念与管理意义

1、财政专项资金的概念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上级财政部门拨付本行政区域和本级财政安排的用于公共事业发展、社会管理、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以及各类惠民政策补贴等方面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该财政资金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1)开支范围有明确的界定。财政专项资金用于特定的项目以及政策补贴等,应当按“专款专用”原则与经常性经费分别进行核算,严禁用于与项目无关的地方。

(2)项目预算有严格的管理要求。项目预算经审批下达后,必须严格按预算执行,预算执行中,在原则上不得调整,因国家政策法规发生重大变化或客观原因确需调整项目预算的,业务主管部门必须提出变更申请,并附带变更政策依据和说明,按规定程序报批。

(3)专项资金跨部门协作管理。专项资金由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按照权责分工对资金的分配、使用进行综合管理。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审定项目计划,对项目进行业务指导和资金监督。财政部门参与审定项目计划,对经批准的项目计划下达预算,按项目进度进行拨款,对项目专项资金实行监督和绩效考评管理。

2、进一步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财政实力显著提高,财政用于支持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投入教育、社保、卫生、文化和保障性住房的专项资金规模逐年扩大。财政专项资金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诸多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专项资金涉及领域广、部门多,将有限的资金合理规划好、提高资金使用效能,进一步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意义重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有助于落实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实现公共财政体系目标和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政府要求,管好、用好财政专项资金,使有限的资金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对于落实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2)有助于防范财政资金管理风险。有的项目单位缺乏风险意识,管理制度不健全给一些不法之徒有机可乘,使一些专项资金被挪用、甚至被侵占,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因此,进一步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防范财政资金管理风险,建立规范、科学、高效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显得越来越重要。

(3)有助于财政资金使用效能的提高。财政专项资金涉及面广并跨多部门管理,具体执行中专业性强、复杂性高。专项资金的特殊性,要求各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有助于财政资金使用效能的提高。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从立项审批到预算安排,从事前的项目管理到事后的绩效评价,都建立了一套基本科学严谨的管理机制。近年来,财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发现,虽然违反规定使用、挪用、侵占专项资金的问题明显好转,但是问题仍然突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专项资金管理过程控制存在缺陷

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进行宏观管理,专项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责任还是落在了项目单位。项目单位缺乏科学的资金管理理念、科学的组织构架,内部各机构职责权限不明确。权力与责任未落实到各责任部门,导致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专项资金预算下达后,一些项目单位就认为自主权在我手中,考虑更多的是小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而较少考虑如何管好资金,如何节约预算科学的安排项目支出,如何优质完成项目工作。还有一些项目单位主观随意的使用财政专项资金,不厉行节约,不考虑长远效益,也丧失了过程控制的主动权。

2、专项资金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某些项目单位领导缺乏风险意识、绩效意识,在机构设置上不配备专职财务人员,甚至让不熟悉财务制度的无证人员管理资金,导致会计核算不规范,项目资金使用不规范,财务管理弱化。还有一些单位财务人员只管会计核算,不主动参与项目的管理,对项目基础资料审核不严,只是被动处理账务进行会计核算,最终导致财务监督作用无法发挥。而大多数单位技术人员由于缺少工作积极性,对于项目管理并不积极参与,使得项目质量难以保证。

3、专项资金管理缺乏事中监督机制

从现行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组织看,一个项目有多个管理监督部门,表面看控制制度完善,但没有一个部门对项目进行实质的事中监督。由于上级主管部门缺乏事中监督,财政、审计的监督基本为事后监督,等发现问题,不利后果已然成了定局,对国家的损失也已经造成。

4、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流于形式

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只重视是否合法合规的使用资金,是否安全,是否超预算,不重视考核专项资金使用效能。由于缺乏相关处罚制度,对项目单位没有形成震慑力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流于形式。有些不按规矩管理的项目单位、超预算的项目单位总是找各种理由同评价部门讨价还价。

三、优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1、遵循“全过程、全员绩效管理”专项资金的理念

财政、上级主管部门、项目单位均应树立绩效理念,使项目从立项、分配、到使用中各各环节都遵循“绩效理念”管理。项目单位建立“全员绩效管理”专项资金的制度,一切管理围绕大盘考虑,从制度建设到具体管理职责安排,一切按制度、按规矩办,科学的进行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能。同时,过程控制应增加项目工作的透明度,实现项目管理的全员参与性,群策群力,各方发挥其长处共同保证项目的优质完成,避免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从而达到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能。

2、项目单位应建立高效、制衡的内部组织体系

首先,项目单位应建立领导、业务专家、财务三方制衡的组织构架,实现重大事项的集体决策。通过由领导、各科室负责人、业务、财务等骨干人员共同组织成立项目管理领导办公室,对项目从立项、预算、到具体建设、资金拨付、项目验收、项目交付、评审、审计等进行管理,对大额支出等重要事项应集体决策,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

其次,项目单位应加强内部监督,赋予单位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监督权力。由于一般财务部门只是事后的核算,没有发挥财务监督作用,监督工作缺乏制度保障,造成财务管理上只管拨款、只重手续是否完备,不问效果。另外,对于财政资金支出的监督方式方法落后,财务部门重事后核算、重事后评审及审计,轻事前、事中监督。

最后,项目单位应抓紧项目建设,重点检查分析资金使用的效益性问题,同时应尽量节约费用,严格按预算控制支出,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于该用的地方。要充分发挥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的工作职能,在内部的管理中赋予各部门职责和权力,实现项目从事前、事中、到事后的科学管理,保证专项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能。

3、提高资金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项目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各项法规和政策的学习,提高领导的综合管理水平,以身作则地带头遵守资金使用及财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依制度、不依人”的管理理念。同时,重视财务人员、技术人员的业务学习培训,使财务人员在掌握财务知识的同时,还要熟悉各项法规政策和项目情况,做到提前参与项目的概预算。财务人员除了规范会计核算,还要起到事前、事中、事后的财务监督作用,及时为单位提供好的财务建议。

4、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督力度

项目单位需要建立自评、自查机制,按月或按季度自查一次资金使用情况,及时发现不按规定和批准的用途使用专项资金的违反财经纪律行为,一经发现立即纠正,严肃处理,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安全与完整。同时,财政、审计、上级主管部门应不定时从各部门抽调专业人员成立稽查小组,增加稽查的频率,小组成员来自各部门,由各领域专家组成,对重点项目随机事中稽查(稽查比例5%-10%)。对项目从立项到建设、资金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稽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责成改正。对违规操作的通报批评,对违纪的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对优良项目通报表扬,并对项目的稽查情况作出结论。这样便于及早发现问题,减少损失。

5、建立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的处罚与奖惩机制

财政部门应对绩效评价建立严厉处罚与奖惩机制。对节约预算的项目应奖励,对不厉行节约、管理混乱的单位应通报批评,责其立即整改。建议财政部门尽快出台相关处罚奖惩制度,用严厉的处罚制度和问责制度来保障绩效评价,使项目单位不敢不守规矩,不敢不厉行节约,使绩效评价机制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关系政治、经济、社会与民生,要支持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保障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需要财政、上级主管部门、项目单位三方互相监督、精诚合作,最终实现规范、科学、高效地使用财政专项资金,确保我国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林江、刘勇平: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及整合的路径探讨[J].财政监督,2013(22).

篇4: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乡镇;专项资金;问题;对策

一、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简述

十八大以来,“三农”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直接与农村、农民、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就是乡镇级政府以及其财政部门。乡镇财政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乡镇建设,它的有效利用关系到“三农”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条件的好坏,必须予以重视。财政专项资金需与其他经费资金分开管理,最终要使用到服务民生的项目。但我国乡镇在处理财政专项资金问题上海存在很多的不足,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不够规范,对预算的执行也没有统一有力的标准。对资金相互挤占的现象不能予以全部的杜绝,资金的使用也缺乏效率,偏离了设立专项资金的初衷。这些现象应该得到关注,并且及时予以解决,不能让专项财政资金形同虚设。

二、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现行的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存在很多的漏洞,这在根本上导致了财政转型资金管理的不善。乡镇财政在预算管理的制定和执行上往往是存在欠缺的,各种转移支付制度尚不规范,造成制度执行上的混乱。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未能达到预想的目的。在涉农专项资金的管理上,财政部门存在着一些职权不明晰的情况,人为因素在资金的分配上参与过多。在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流程设置上也不够严谨,使一些违规现象有机可乘。乡镇政府在人员 、机构设置、流程体系等方面的设置都不够完善,乡镇级政府中的财政部门也是相对不健全的,财政部门不能严格履行职责,形同虚设。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反馈机制也不够健全,许多资金的来源去向并不能完整的向公众公开,财政信息的透明度差。

2.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力度不足

乡镇財政的很多决策时缺乏监管措施的,对项目资金使用的管控非常不到位。对于许多涉及农业、林业、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通常是由上级部门统一落实,相关的镇级农业部门、林业部门、水利部门直接向县级主管部门报告账目,镇级政府不参与建设项目的领导工作。这造成了管理和落实的脱节,县级政府的决策往往不能贴合乡镇的自身条件,而乡镇政府对于有异议的项目也无法参与监督与管理。在监管流程的设置上,乡镇政府的监管也是粗放的,不能结合项目实际设置相对细致的监管标准。在乡镇级财政资金的使用上,存在着重视资金的申请和分配,而轻视对资金的管理和评价,财政资金的乱用、漏用、冒用现象时有发生,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不能真正更好的服务于基层的老百姓。

3.乡镇财政专项资金信息传达不畅通

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的信息传达不畅有主观和客观的双方面原因。客观上来看,财政资金从申请到拨付到落实需要一段时间,而乡镇级别是最终环节,流转的时间也相对较久。流向到乡镇政府的资金最终分给每一个农民的手中也会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造成国家的相关补贴政策真正落实到需要补贴的人身上往往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从主观因素来看,政府自身的信息传递机制也是有所欠缺的,乡镇政府在信息的共享上不够流畅,不能很好的与县市级的相关部门及时沟通,对政策的跟进也有所迟疑,不能紧跟政策去采取落实措施。在信息的下行公布上,没有绝对的指标要求。对政策的公式、巡查、反馈没有规范化制度化的规定,信息公开不及时,不能接受来自群众的广泛监督。

4.乡镇财政专项资金财务管理不规范

乡镇政府的财政部门在财务管理上是相对随意的,也是不够专业的。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普遍是缺少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的,业务素质较低,不能更好的钻研政策、落实政策。乡镇政府的会计岗位设置随意性较大,对会计准则的落实效果也较差。在会计岗位人员录用、离职等情况发生时,人员间的交接管理也不够规范。在日常管理上,对于本级政府发生的财务工作,存在着账务处理延时、凭证填写不规范的现象。财政部门对单位的资产管理、风险管理上也存在缺陷。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能按照要求设置台账明细账,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落实到个人,容易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对单位的资产、负债的分布不能实时预防、实时监控,对债务风险的预知能力差,容易使乡镇政府陷入财务危机。

三、解决对策

1.完善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应制定更加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来实现对乡镇财政专项资金更好的管理。加强乡镇政府对财政资金的监管,严格遵守财政部颁布的各项政策,尤其是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结合本地区的事情,制定适应于本镇发展的监督管理制度,完善监管体系。完善的监管制度体系可以更加有效的指引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提供政策依据。强化乡镇财政所的职能,提升对各大项目的参与度。使其更好的负责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对财务核算的监管,对各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调度。完善并规范乡镇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对涉农资金的管理,保证每一笔资金都能切实服务于农民的生产。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金的管理,为保障金设置专门的账户,单独管理,防治农村专用社会保障金和其他资金相互挤占。

2.强化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力度

完善乡镇政府的监管体制,形成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的双向结合体系。在内部,有镇长带头成立项目资金专项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项会议,研讨本镇各项建设项目的建设情况。定期检查财政部门的工作,包括对预算的执行、财务会计数据的处理、相关凭证的填列存档等情况,做到对本镇财务工作心中有数。对重要的涉农项目更要实时管理,要求执行部门定期汇报项目进度,保证项目执行顺利,不存在延误、拖沓现象。在外部,强化上级政府对镇级财务部门工作的管控,实时巡查抽查,对抽查中发现的错误现象要及时更正。在各行政村抽调村民代表,定期举办听证会,把近期完成的各种项目在会上向村民代表进行汇报,接受群众的建议。加强财务数据的公开,在镇政府公示本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接受上访。

3.强化乡镇财政专项资金沟通机制

应自上而下建立高效畅通的信息流转机制。建立完善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形成办公事宜的逐级下放,在系统中设置对紧急事件的预警和提醒机制,摆脱传统的电话、书信形式的传达。规范各项事宜的办结时限,严禁拖延现象的产生。对各项国家政策的跟进必须及时,并且不打折扣的执行。加强各级财政部门的沟通协作,应主动与各单位间交流经验。对于农村社保基金的管理,应为每一个享受保障金待遇的农民设立专门的银行账户。有相关款项的拨付时直接由财政部门把款项打入受惠人的账户里,而不再需各部门的经手,使款项的拨付更加实时高效,杜绝在中间环节的截留。完善资金使用的反馈机制,对每笔资金的使用要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向上级反馈。对于分发到农民手中的款项,要得到农民本人的签字。

4.规范乡镇财政专项资金财务管理

对于财政专项资金,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加强会计基础建设,规范日常财务会计制度。从事专项资金管理的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必须熟知岗位职责,并且要及时了解掌握最新的会计核算方法,加强自身会计修养,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单位的岗位设置要符合财务管理的目标,执行回避制度,做到会计核算的高效率。加强对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组织召开会计业务培训班,让人人参与到会计知识的学习中来,都能了解基本的会计知识,让全员参与管理。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日常考核。推行政务公开,把镇政府的财务报表及时向全体村民公示。建立严禁的财产清查制度,定期进行资产的盘点和清查,保障国家公共财产的安全性,保障专项资金的正确使用。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系统,运用计算机制度来约束乡镇财政工作的开展,防止违规现象。并且利用电算化系统的先进技术,可以及时的、全面的提取一段时间的财务数据,方便进行数据的分析。

参考文献:

[1]周慧.浅谈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问题及对策[J].实务,2014(2)

篇5: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明显

近年来,国家“三农”投入不断加大,资金的投放,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村容村貌和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业抵御灾害的能力、提高粮食单产和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资金使用和管理上,我们发现部分用款单位存在挤占挪用、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管理不规范等违规违纪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是专款帐务处理不规范。一些村对上级下达的专项资金未按照资金性质进行核算,而是乱计会计科目。有的将与收益相关的财政资金如转移支付资金等记入公积金公益金科目,有的将与资产相关的财政资金如村通水泥路资金、饮水解困资金等记入收益科目。帐务处理上也未实行专帐反映,而与村其它财务收支相混淆;

二是建设工程项目疏于管理。主要表现在:重大工程项目不进行招投标,不进行预决算。抽审的村中普遍存在工程决算不及时,施工单位不出具正式发票,各行政村仅以预付工程款收据作支出处理,也不结转固定资产,导致村集体固定资产底数不清;

三是不规范票据入帐普遍存在。抽审的行政村多数报销费用的票据是普通收据,尤其是购材料、工程结算等大额支出均以收据入帐,而未取得合法的票据;

四是资金投入分散,形不成合力,影响资金效益发挥。审计发现,一些行政村多部门争取资金,一个村上十多个项目,一些项目资金村村都有。由于这些村无集体收入,仅依靠上级下达的专款启动项目,资金分散投入使项目达不到预期效益,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国家惠农政策得不到体现,村民得不到实惠; 五是资金投入部门对资金使用管理监管不到位,资金使用效益低下。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资金效益的发挥,也是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的隐患。分析其原因,客观上讲,县财力紧张,乡村集体收入匮乏,“造血”功能不足,维护机构、组织运转的必要经费得不到保障,项目配套资金、自筹资金无来源,这些因素客观上导致了挤占挪用、项目效益低下等问题的发生。主观上讲,资金用款单位专款意识不强,自觉执行国家财经法纪的观念淡薄,专业素质低下,“要”的动机不纯等因素造成了资金使用管理上的问题。

此外,资金拨付单位监管不力、资金分散投入等也是问题存在不可忽视的因素。资金拨付单位在项目考察、资金拨付、工程验收、项目效益等环节监督不到位,重拨款轻监管。资金多部门投放,大都要求配套资金,使项目用款单位拆东墙补西墙,顾此失彼,疲于应付。多头投入,分散使用,形不成合力,使资金达不到效益最大化。

针对村级财政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采取有力措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物质基础,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各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大多数村“地下无资源、地上无能人、‘等、靠、要’思想严重”的现状,必须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从舆论引导、组织建设、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支持。尤其在资金扶持上,通过加大村级财政转移支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的投入,减轻村集体组织公益事业建设的负担,为发展特色农业、壮大集体经济奠定基础。同时,出台一些发展集体经济的扶持政策,如扶贫项目不要规定配套资金、加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贷款支持等,帮助经济薄弱村发展产业,壮大收入,努力形成“输血促造血”的良性发展机制。对一些人口少、位置偏僻、潜力小的行政村进行整村迁移,推动弱村转化发展。

二是加强监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财政专项资金拨付单位要严格依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和其它财政专项资金相关规定,加大对投放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管力度,克服“只管放款、不管效益”的思想。其次,拨付单位要搞好沟通、协调,整合涉农专项资金,实行资金的捆绑使用。此外,在资金投放及管理上,要严把“三关”,即:项目立项考察关、资金使用检查关、资金项目效益验收关,使国家投放的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三是严格村级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管好用好资金,确保国家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意义重大。资金使用单位要增强专款意识,严格执行专项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规范使用投放的资金。尤其是对用于购建生产、管理、公益事业设施方面的重大工程投入,要规范工程的发包、承包、工程预决算等行为,通过正规的发包承包程序,与中标单位签定合同,工程竣工要经过相关单位验收,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应有的效益。此外,村级支出要严把“四关”,即:村会计、村支书、村民理财小组、乡经管站,确保村支出票据规范、事实清楚。要严格执行《会计法》等财经法规,规范村级财务核算,对村集体组织接受的政府补助资金如实反映其来源和用途,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篇6: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焦毓 王苏红

近几年,中央、省市对“三农”投入不断加大,其中村级使用的财政专项资金是由村集体向有关职能部门以特定用途申请获得批准的,并划拨到村集体账户的资金。这些资金的投放,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些资金本应得到村集体的珍惜,合理加以使用,但同时又会成为某些人睥睨窥觎的“唐僧肉”,想方设法地榨取、毫不疼惜地乱用。

1.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下拨环节存在的问题

专项资金大部分由一些职能部门通过申报项目进行下拨,而在下拨过程中,会因一些人为因素出现许多问题。

一是项目审批流于形式。项目审批采取自下而上的申报程序,无实地考察,无市场预测分析,只履行报批程序,致使某些村领导将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列入其中,强迫农民进行不切实际的规模种植,浪费了财政专项资金不说,无法预测的市场风险又往往使得农民收不抵支。

二是专项资金拨付不平衡。财政专项资金对村集体来说是无本而利的,致命很多村领导干部托人情找关系,想方设 法去获取。这也导致上级部门部门领导将专项款拨到想要拨付的地方,而并不是迫切需要的地方。能争取到专款的村集体总是能得到多部门的多次扶持,而争取不到专款的村集体却总是一分钱也得不到。

1.2专项资金使用环节存在的问题

专项资金拨付到村集体后,本应设置专户,专款专用,但大多村集体做不到。致使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随意性大,监管缺位。

一是存在虚报冒领现象。一些小额拨款被一些村集体采取虚列投工表或分户补助分配表,从帐内列支出去。

二是有滞留挪用现象。一些村集体争取到大量的专项资金,而帐内所发生的费用仅仅只有少量的工程维护费用,资金滞留现象严重;还有些村集体争取到的是土地复垦费或其它项目资金,而在使用过程中直接挪作了村级道路的修建。

三是事后合同虚假验收报告。一些村集体的使用专项资金开展的工程项目合同签订时间与工程预算书、决算书时间相同,明显存在着事后合同现象,而且一些工程验收报告都是承包方起草书写的。材料的准备仅仅是为了应付财务处理时要求,并起不到真正的监督监管作用。

四是专项资金使用浪费严重。村集体在使用专项资金中,一般只有三分之二能真正用于工程项目上。项目费用支 出中往往都有大量的招待费用支出,同时还隐藏着许多虚列费用,使用项目工程外的票据进行开支,浪费现象严重。

2.问题产生的原因 2.1监管乏力

专项资金拨付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很多,而且司空见惯,审计监督往往又是事后监督,并且审计出的问题想达到真正的落实和查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耗费时间长,投入成本大。因此,很难做到所有问题都被发现,也容易养成官员和项目单位挺而走险的侥幸心理。

2.2认识不到位

村集体的干部普遍会认为钱是国家的,白得的,无论怎么处置都不伤及本人及它人利益。于是拨付到村集体的资金怎么使用无人问津,无人关心。这笔资金就成为了某些村干部的小金库,胡支乱花。

2.3财政预算脱离实际

财政预算常常依据上年决算情况,增加一定的增长幅度确定下年各部门、各行业的专项预算,不以实际将要发生的项目费用造预算,造成了各部门的专项拨款成为完成指标任务的怪现象。

3.解决问题的思路 3.1深化财政制度改革

专项资金,无论出自哪里,都是财政支出的一块资金,备受社会广泛关注。长期以来,对村集体拨付的各种专项资金在使用中产生了种种问题,严重影响着党群、干群的关系,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从根源上遏制这种现象就必须进行财政改革。

3.2建立专款拨付审批机制

改正过去各部门各自为政的专款拨付办法,应综合抽调各方技术人员会同人大和财政等有关人员建立专项拨款委员会,认真审查项目申报方案,一方面能够克服一人说了算的弊端,另一方面能够杜绝一个项目多方申请拨款的现象。

3.3慎重进行无偿拨款

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是空前的,但应慎重开展对私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无偿拨款。这些组织一般是由能人、有经济实力的人或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所建立,这些实体的建立应当发展自身潜力,不应依靠财政资金发展,财政资金不应劫贫济富,进一步拉大人民群众收入差距。国家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民企和合作社发展,可以通过国家信贷解决他们的暂时的资金运行困难,也可以通过资金补助的办法弥补不可预见的灾害损失。

3.4加大惩处力度

对专款使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工程质量问题,视情节给予责任人(也包括承建方和专家组)严肃处理。

篇7: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茹贤

近年来,随着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各级财政越来越加大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支持的领域涉及到农业、社会保障、卫生、教育、政法等多个系统和行业,财政的大力投入推动了县级以下地方的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通过审计发现,大部分资金能用于指定的用途,资金管理正在逐步加强,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一些实施单位直接挤占资金。不按项目实施方案开展项目,改变了资金用途;二是部分专项资金被套取,或是用于部门单位日常公用经费开支,或是被项目实施单位体外循环,用于个人福利、吃喝招待等;三是一些项目实施单位虚假报帐,骗取项目资金;四是部分部门单位只注重申报项目和争取资金,不注重调查研究,可行性研究不够,造成项目竣工投产后无法正常运营;五是部分项目实施缓慢,或达不到质量要求,致使项目资金滞留、闲置以及被其他项目占用,未能尽快地发挥资金的效益。上述种种问题反映,目前的专项资金管理领域还很不规范,致使部分国家财政资金损失浪费,国家的政策目标难以实现。

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是参与专项资金审批的政府部门对项目设置不切实际,项目审批形同虚设,有的甚至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手段,项目申报部门只重视争取资金,致使项目实施流于形式;二是一些部门单位财政供养人员多,负担重,人员经费、机构运转经费不足不得不挤占;三是监督机制不全,一些项目监督检查部门不注重日常检查或检查时走过场,流于形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项目实施达不到要求,有的项目甚至就没有实施。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还需在制度、机制上进行不断地完善。

一是在目前分税制的财政体制下,中央财政占有国家财政收入的主体,各级地方政府财政和事权极不对称,要转变中央对地方政府、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以前以专项的转移支付为主的财政补助方式,改为一般性的财力补助的转移支付方式,改变目前跑省跑部、争取资金的做法,节约一些不必要的开支,杜绝项目申报、争取过程中的浪费、腐败现象。扩大地方政府的财权,由地方政府统筹考虑经济和社会发展,安排各种专项资金,以法律法规进行考核检查,建立起问责长效机制,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是各级部门要担当起相应的责任,切实履行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项目实施主管部门要负责起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的制订,并加强日常工作指导和检查监督,对未按规定实施的项目以及达不到要求的项目,要责令纠正整改,无法纠正的要收回相应的资金。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加强监督管理。

三是项目实施单位要认真组织项目实施,确保项目资金达到预期的效果。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打击侵占挪用、套取骗取资金的行为,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篇8: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政专项资金广义上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年度下达和安排的用于社会管理、公共事务、经济建设和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是公共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专项资金一般具有金额大、涉及部门广、项目数量多和使用范围广的特点, 其特点也决定了专项资金的监管是重点项目, 也是难点问题。在专项资金的现实使用中, 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也确实存在着许多漏洞, 挪用、挤占、使用效率低, 甚至虚报项目骗取财政资金的问题层出不穷。

1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专项不专。我国的财政专项资金涉及行业庞杂且金额巨大, 涉及到教育、农业、工业等各个领域, 专项资金的种类多达几十种。"基数加倍增长"是我国预算机制长期采用的增量预算机制, 随着人员的调动、时间的变迁单位积存的专项资金和单位公用支出混合在一起进行使用, 完全变更了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和使用职能, 使得大金额的专项资金专项性质不强, 这也增加了专项资金的管理难度。

(二) 使用随意。我国现行的编制预算实行的是"人员经费按标准, 公用经费按定额, 专项经费按实际"模式, 依据基数加上增长, 有的甚至还将专项资金切块分配, 此种模式也就造成了专项经费的编制标准不够科学合理。专项资金预算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也就直接导致了专项资金使用上的随意性, 截留、挪用现象普遍, 例如, 用来补贴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资金, 就被不同程度的挪用。类似行为歪曲了专项资金的真实用途, 财政资金的不合理利用也使人民群众有一定的损失, 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

(三) 使用效率不高。各级各部门在申请财政专项资金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从项目的策划, 到申请材料的准备和申报, 都占用了专职工作人员的大量时间, 使得专项资金的申请成本在无形中增大。此外, 不同的专项资金被不同的部门掌控, 统一项目可以从不同部门以不同的名义来申请专项资金, 使资金的用途被分散, 最后导致资金难以统筹规划合理配置, 使专项资金的作用不能最大地发挥出来。由于专项资金的下拨在不同部门之间转手, 导致专项资金的拨款周期较长, 对资金的使用效益造成了不利影响。

2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措施

(一) 清理申报项目, 缩小范围。

长期以来, 专项资金并没有很好的做到专款专用, 为此, 对多达几十项的专项资金要进项定期的清理, 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资金的管理情况、资金的使用效益等进行具体的了解, 并且对各项资金存在的必要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于使用效率不高使用效益不明显的资金, 进行大力的压缩, 并且在一般性预算支出中加入经常性的专项支出, 例如对农村生活贫困家庭的资助, 以及对警车以及警务设备的定期检查和更换费用, 可以列入到经常性的专项支出。

(二) 明确各部门责任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 各个部门的负责实际上也是各个部门的不负责, 这样的管理基本上是无效的, 只有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责任, 才能建立起有效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财政部门与管理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才能好的形成监督体制。财政部门和管理部门可以就相关的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 并制定合理的违责处理办法。将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纳入到财政监管的范围之内, 将主管部门挪用专项资金的行为从根本上杜绝。

(三) 多方面审计监督机制

财政专项资金数额大、覆盖面广, 国家审计人员数量相对较少, 且对各地方的财政政策相对不熟悉, 因此决定国家审计人员难以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判断。由于审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在同一行政体制之内, 所以审计结果和审计意见在独立性的显现方面有很大的限制, 这时就需要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相结合。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结合,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结合, 从而提高对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四) 提升政府理财的能力和水平

提升政府的理财能力和水平, 可以有效的规范地方政府的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首先需要逐步淡化财政专项资金的作用, 使政府和市场的职能边界得到规范, 使基本化公共服务均等化, 运用政府的独立财权有效提高其对资金的调度和运营能力。其二, 要加强绩效控制工作, 从而对绩效审计和绩效监督进行有效推动。使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的收益和成本的比重得到有效提高。其三, 要将年度预算管理向财政专项资金中期考核机制进行转变, 使政府的会计制度向全责发生制进行转变, 从而有效提高政府的理财能力。

3总结

从我国财政专项资金目前的申请、审核、批准、使用和审计等阶段来看, 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使专项资金不能够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更好的造福于社会和人民群众。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从机制上进行完善, 使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分工清晰, 保障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更要将全社会的力量纳入审计过程中, 通过人民大众雪亮的眼睛对资金使用进行监督, 不浪费和滥用国家财政一分钱。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发展, 政府的财政资金的安排和使用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本文将从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 具体分析此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涂淑娟.高校视角下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 (22) .

[2]赵传仁.从项目库管理改革看财政专项资金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 2014 (30) .

篇9: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对策

财政专项资金是国家财政拨款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国家为了发展或扶持某一领域的项目而专门从国家财政资金中拨出的专门用于该项目事业发展的资金。财政专项资金对某一地区或某一行業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但在实际资金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导致财政专项资金不能专款专用,或使用效果不佳,从而影响到财政专项资金的作用发挥。本文简单分析和总结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水平和效果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从而更好的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成效。

一、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的问题

目前,我国财政专项资金在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下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

1.缺乏完善的前期预算基础

目前,许多地方政府或单位在申报财政专项资金时,没有对申报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严格、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对申报项目具体资金使用方面的前期论证、规划和预算,专项资金的前期工作基础较为薄弱,申报内容过于空洞、简单、笼统,从而为后期的资金使用埋下了较大的隐患。

2.缺乏有效的资金过程管理

目前,我国在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过程方面缺乏科学、全面、有效的管理控制,各级政府在财务管理职能方面的发挥不足,财政部门及相关主管部门在财政专项资金的申报、审批、接收、分配以及后期流向、收益等过程的管理不到位、不严格、不具体,往往只是在出现问题后加以处理或补救,对资金扶持项目的决策、进度、需求以及资金使用等情况不了解、不清楚,从而造成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不理想。

3.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我国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具有明确的规定,要求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并在项目完成后应将其结余上交至财政部门或在经过审批后留用。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有效的监督管理,导致财政专项资金在下发过程中被“层层剥皮”,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将专项资金挪为他用或没有对其进行专门独立的存储核算,导致财政专项资金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款专用。同时,有些项目单位或企业为了不将结余资金上缴,在项目快完结时将剩余资金大量用于采购或其他项目的运营、生产、费用等,从而造成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浪费。

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

针对当前我国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中的诸多问题,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各级政府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方面的措施来提高和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效率和成果。具体措施如下:

1.强化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控制意识

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要深刻认识到财政专项资金对申报项目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促进性,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关注和重视,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在政策、人员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从而有效保障和推动各地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前期预算管理和控制

各地政府以及项目单位在进行项目申报时,必须要着重加强对申报项目前期的资金预算管理工作,全面、详细的了解和掌握申报项目在内容、目的、规范以及资金需求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并对专项资金的总体金额以及分配使用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切实、具体的规划,提高资金预算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效性,坚决杜绝和改变项目预算工作的随意性和笼统性,从而更好地为申报项目后期对财政专项资金的有效利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和引导。

3.健全和完善财政内控制度

国家及各地政府要根据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法规方面的完善和健全,明确财政专项资金的性质和重要地位,制定具体、规范、系统的财政专项资金申报、审批、划拨、分配以及使用流程,加大对非法挪用、转移专项资金等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从而有效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和系统化,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提供充分、切实的法律以及,确保资金管理工作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4.大力加强财政监督审计工作

各级政府必须要下大力气加强财政专项资金在划拨、数目、流向以及使用情况等各个环节当中的统计、审查工作,做好财政专项资金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监督,积极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监督审查制度,构建科学、切实、有效的财政专项资金审查机制,规范审查工作的内容、标准、流程以及操作行为,不断提高财政专项资金审查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加大审查监督的执法落实力度,并加强对各种财政风险的分析和防范,从而确保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结语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对行业发展平衡、地区安定和谐等都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国家及各级政府必须要重视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控制,提高管理控制意识,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加强监督力度,从而不断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水平,有效促进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高速、长效、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晋.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18):218-219.

[2]宗清俊.浅谈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5(06):64-65.

[3]毛世德.浅谈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24):74-75.

[4]朱建美.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4):47-48.

篇10: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2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九年聚集“三农”,地方各级政府也在不断加大支农资金的投入力度,同时,也加强了财政支农资金清查力度。年初,浙江省开始对2009年至2011年三年的中央、省、市支农资金及县(市、区)配套资金进行全面清查工作,目前已经进入重点检查阶段。从总体来看,我区支农资金管理制度日渐完善,支农资金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一、采取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项目申报管理。严格根据省财政厅和市财政局的支农资金项目申报指南的申报条件,对照相应资金管理办法,通知农口主管部门或乡镇街道农办申报项目,对上报项目进行材料审核,并对部分项目附加进行实地查看。材料审核通过后与农口主管部门联合行文上报,并且同步完成省厅和市局的网上系统申报。

(二)合理安排地方配套资金。对于需要区级财政安排配套资金的支农项目,如水稻病虫统防统治补贴资金、粮油生产机械化作业环节补贴、后备母牛补贴等项目,我们在安排年初预算时给于合理测算和安排,必要时给予调整及追加预算。

(三)加强资金日常监管。农口主管部门需要使用支农专项资金时,需要预先填写资金使用计划表,由农财科审核后在年初预算额度内给予拨付资金到农口主管部门发放给补助对象,或由财政直接发放给补助对象。对省市补助资金文件没有明确补助对象的,我们和农口单位联合下发资金补助文件后给予发放。对种粮大户、国家农作物良种补贴等涉及面广、收益对象为农民的惠农政策,我们通过村、街道、农口主管部门、财政的层层审核,通过“一卡通”方式资金发放到农民的个人银行卡,提高补贴资金发放的及时性。我们在每月初收到省市补助资金指标后及时在局内网进行共享,及时查找相关文件,对可 1

以直接拨付的资金给予尽早拨付,对需要验收的项目,我们及时和农口主管部门联合组织检查和验收后按有关文件和资金管理办法给予拨付。

(四)做好信息公开。我们定期在区信息公开网站上公开资金管理办法和资金下达文件等信息,广泛接受社会大众监督。

(五)加强绩效评价。我们每年选择一定的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自评,2011年就有13个项目开展绩效自评,对省级以上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我们还组织中介机构进行绩效评价,以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

(六)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资金管理。为了规范项目资金申报、立项、验收、拨付等行为,提高补助资金的透明度。我们先后出台了区级劳动力素质培训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河道疏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使重点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有据可依。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资金绩效有待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近年来新兴的法人主体,并逐渐成为财政支农资金扶持的重点对象,《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五十条规定,中央和地方财政应当分别安排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但由于合作社强调“人合”而非“资合”,合作社设立门槛低,对注册资金没有具体要求,造成合作社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财务管理基础薄弱,多数合作社由他人简单代理记账,白条入账和现金支付频繁,甚至没有运用《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由于合作社财务数据难以反映其实际投入情况,使财政支农资金的实际效

益难以确定,即使通过中介机构的绩效评价,也很难得出有效结论,同时也为财政人员增加了一定的责任风险。

(二)街道支农资金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随着“一卡通”工作的推广,农户直接受益的补贴,如种粮大户直接补贴、国家农作物良种补贴、省级财政油菜大户及良种补贴等均已通过银行一卡通九放到农户卡号中,但某些资金仍通过街道发放到有关村,或者由街道统筹使用。一是应由村级组织受益的补贴未及时下拨到位,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仍由区级财政拨付到农口主管部门,再通过双方联合行文将资金下达给各街道,由街道负责通知各有关村领取补贴资金,由于具体到各村的补贴资金金额仅有数十元、数百元,村集体领取积极性不是很高,再加上街道财务部门通常无法收到资金下达文件和发放清单,街道农办和财务人员衔接不力,这部分资金很容易造成滞留。二是财政对街道相关支出给予补助的资金存在挂账,如绿化造林补助资金,往往由各街道在一般预算支出安排,财政和农口主管部门于次年初对上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考核后,拨付给街道相应的补助资金,因此,街道支出和收到补助存在跨时间差现象。一种情况是由财政直接拨款到街道,街道账务上作财政补助收入处理,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不配比;一种情况是财政补助资金通过农口主管部门拨付给街道,街道账务上作暂存款往来性质科目处理,造成往来款长期挂账,未及时用于当年相应支出,或者由于上年相应任务已经完成无法冲销往来款。

(三)项目申报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项目实施不到位。由于公文层层传递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经常碰到科室收到省市项目申报通知文件时已经接近甚至超过申报截止日期,造成项目组织申报时间太短,项目申报和财政审核把关质量难以保证。有极个别项目因为建设条件发生变化,不符合项目实施要求,或者因项目实施主体原因造成个别项目最终无法实施,相应资金产生滞留。

三、下一步对策

(一)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规范化建设。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较为薄弱的问题,我们将加强自身对财务制度的学习,并指导合作社会计人员按财务制度要求进行账务处理,提高合作社财务管理水平,并适当对财务管理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一定的补助,把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作为考核合作社立项条件和资金补助的重要依据。对白条入账和大额现金等问题,我们将力促项目单位进行整改,确保财政补助部分按规定开具正式发票,对于未支付的部分大额款项,我们将要求项目单位严格按照银行结算制度办理转账支付手续,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

(二)加强项目申报前期准备工作。由于各级财政支农政策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下一步我们将根据上年各项申报文件要求,提早开展项目筛选,形成一定的项目库,结合各项目单位以往项目完成情况和当前项目实施能力,对项目进行合理排序,提早通知有关单位准备项目申报材料,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对于个别未按计划完成施工的项目,我们将监督项目单位切实按照实施方案抓紧实施,对极个别实在无法按计划实施的项目,我们将在必要的时候,提请上级财政部门同意变更项目实施主体或调整,确保上级补助资金不挤占、不挪用。

(三)改善工作方法,提高支农资金拨付效率。我区支农资金主要通过农口主管部门拨付,或者由农口主管部门拨付到各街道,再由街道拨付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农户等,支农资金在农口主管部门和街道环节都容易产生滞留,甚至跨挂账。下一步将改变现有当年支出次年补助的做法,做到财政补助和街道支出同步。同时,更多运用国库集中支付和“一卡通”支付方式,加强对农口主管部门和街道的监督力度,确保支农资金尽快拨付到相关单位和农户,提高支农资金的实际效益。

课题组组长:陈豪

成员:陈婉芸(执笔)

课题联系人:

电话:

上一篇:关于晴隆县2014年专项招聘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体检申请复检人员的公告下一篇:医院安保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