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问题的分析研究

2024-05-10

对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问题的分析研究(精选8篇)

篇1:对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问题的分析研究

对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问题的分析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分析论述了乡镇在财政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针对问题和形成的原因提出了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分析研究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12.254

乡镇财政资金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财政资金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乡镇财政资金在使用方面绩效不高,财政部门按照各职能部门财政支出的比例进行预算的编制,确定资金的分配。用款单位目前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将有限的资金形成规模效应,资金投入面过宽,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低下。此类现象在其他资金使用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极大的影响了资金使用的绩效。

1.2 资金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违规现象比较严重,尽管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财政资金管理的力度,但在财政资金使用与核算上仍存在着大量的违规现象。一是乡镇财政资金核算方面一般不进行独立核算,对各种财政专项资金及乡镇管理活动中的经常性费用在使用中有混合的现象。乡镇财政资金被挪用或者被挤占,不能够反映出财政专项资金的结余数额。对各种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及如何进行绩效考评带来困难。二是有些使用财政专项资金的单位为了减少专项资金结余上交,出现了不正确使用专项资金的现象,不能做到专款专用,终了集中花钱,突击购货。第三方面是有些专项资金使用部门不经财政审批,任意改变财政资金用途,预算执行随意性大。

1.3 乡镇财政资金在监督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乡镇财政资金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不完整,存在着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乡镇财政资金支出过程中,从财政政策的掌控运用方面到对财政拨款的具体实施阶段均没有形成内在的约束机制,相关的财政监督的法规、制度建设方面没有形成体系,也没有及时更新。没有形成财政资金监督的事前、事中、事后检查制度。对违反预算方面的项目支出,特别是用款单位随意变更财政资金使用的情况,财政部门没有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具体的惩罚性措施,在处置违规使用专项资金方面没有权威性,缺乏监管力度。

乡镇财政资金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在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方面不够完善

目前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体制是乡镇财政县级财政部门代管,体制发生了变化,但是乡镇财政资金的有些管理制度没有及时更新和补充完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使得基层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出现制度空白或者是用原来的制度来管理变化后的新项目。由于资金管理方面的制度体系建设不够及时和完善,乡镇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够透明和效率不高的情况,乡镇级财政部门的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强化。

2.2 乡镇财政资金使用结构不合理

乡镇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满足乡镇政府各项支出的需要,贯彻财政支出的“三公”原则,及其他公益性财政支出需要是乡镇财政的重要职能。而现实中存在着乡镇财政资金支出的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在应该有乡镇政府承担的社会公共事务等方面的财政支出,而不能满足需要,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缺位”。而应该由市场提供的一些商品和服务,政府部门为了地方的发展过多地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增加了乡镇财政支出,这就是财政支出的“越位”。有些乡镇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大力进行招商引资金、增加地方税源,创造好的地方经营环境,在土地征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增加了乡镇财政支出,使得乡镇财政支出的结构不够合理。

2.3 不能按要求合理使用专项资金

在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挤占、挪用现象比较严重。有时不按用途合理安排使用专项资金。近年来国家在推进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建设,贯彻城乡一体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虽然在涉及到国家下拨的涉农专项资金的使用方面国家监管力度进一步强化,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由于乡镇财政资金比较紧张,乡镇基层财政经办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加之大多数乡镇的财政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乡镇专项资金使用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比较严重。

2.4 乡镇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监督

乡镇财政监督体系不够完善,没有建立健全严格的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等财政资金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目前即使实行了“乡财县管”的方式,在具体的使用财政资金方面,乡镇财政管理部门仍具有很大的自主权,县级财政统管实际就是起到了出纳的作用,很难对乡镇财政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水平的措施

3.1 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责任制

乡镇基层财政资金紧张,在财政资金的管理方面应该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责任制,使乡镇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认识到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使他们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按照事前编制的财政预算,落实到各个部门,建立部门预算执行的责任制,并建立严格的考核追究制度。保证各部门严格按照国家的财经法规以及相关的财务制度的规定,合理使用各项财政资金,使各类财政资金在使用中符合法规要求,提高其使用效率,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

3.2 加强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乡镇财政资金的用途是为了政府各部门在履行职能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满足社会公共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使乡镇基层文教卫生等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要加强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在乡镇财政资金分配方面的改革主要是保障影响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使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发挥好。在财政预算方面的改革主要是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工作,细化财政支出预算,增加财政预算的透明度,加强对财政预算的审查和监督,加大县级财政部门对乡镇财政的监督、审查力度,保证各项财政支出的合法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在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方面的改革主要是减少中间环节将财政资金直接支付给指定的收款人或者收款单位,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3.3 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评价制度

建设乡镇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关键是建立健全财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财政部门首先应把握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方向,制定相应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操作规范体系。在财政预算方面建立一系列的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财政资金的支出绩效。在财政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建立使用财政资金的指标体系,使财政资金得到合理使用,不“缺位”、不“越位”。在财政资金事后实际绩效评价过程中建立指标体系,以考察财政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合理性、合法性、效率性。使乡镇财政资金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实现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章林文.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06).[2]刘莉萍.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8).

篇2:对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问题的分析研究

汪恭礼

乡镇财政专项资金是国家对专项项目投放的财政资金,主要有扶贫资金、救灾资金、农业税减免资金、上级补助资金以及支农等专项资金。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声誉,经济建设的速度与效益、社会稳定与发展。目前,乡镇财政专项资金在分配、使用(发放)等管理过程中违法违纪现象层出不穷,尤其扶贫救灾资金等专项资金由乡村干部代发而出现的问题最多。

一、账目管理混乱扶贫救灾等专项资金一般由财政部门或民政部门直接交到村干部手中,由其代为发放,至于村干部具体怎么发放则不管不问。在调查中发现,这些款物大都由村支书、主任等主要负责人管理,到了村会计手中的只是一张张条子和单据。这些会计在处理会计业务时,不以财务法规为依据,而是按领导的意志行事,他们认为:‚会计工作归领导管,胳膊扭不过大腿‛、‚领导叫干啥就得干啥‛,只要村主任审批了,明知不对,也从不言半个‚不‛字,他们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违法违规行为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由于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改变了用途,会计怎么作账也各显神通,造成专项资金账目管理混乱。加上村干部离岗时也末对其进行专项审计监督,致使账外账、使用违法违规票据、白条、私分财物,甚至贪污等违法乱纪行为时有发生。如宣州区水阳镇丁湾村原党支部书记陈某、村委会主任丁某等6名‚村官‛于1997年4月至2001年1月在村任职期间,先后多次私分农业税费扫尾款30460元、冬修以资代劳款9147元,农业税社减款5614元,渔塘发包费9000元及其他专项资金计67341元,滥发奖金补贴18200元,共同违纪金额达8.5余万元。(2003年第五期《江淮风纪》)

二、专项资金使用上玩‚猫腻‛,专款不能专用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专项资金到乡村干部手中便失控了,不管你拿来的资金是干什么的,想用来干啥就干啥,没钱发工资用专项资金,没钱付招待费,也用专项资金,自家经商办事无钱周转,也‚借‛专项资金,甚至将专项物资低价变卖成现金,或挥霍浪费、或挪作他用,或占为已有。在使用救灾、扶贫专项资金资金时,有些村干部不按标准、原则办事,徇私舞弊,应该定的不给定,却将那些根本不需要救助的亲朋好友定成了贫困户、受灾户领取,实际为其亲朋好友领走。有的村账面付给100元,实际则只给了50元,名义上给的钱,实际上是给的物,由于贫困户大都消息闭塞,且比较‚安分‛,只要不要他掏钱,叫他们签字就签字,给多他们就接多,给少他们就接少,不给也没有意见,久而久之,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有些乡村干部在经办过程中用变通的手段,用专项资金购买纪念品、付伙食费、小姐小费。少数乡镇领导、分管领导和县有关部门的领导竟到乡镇专项资金使用单位报销单据,挖专项资金的墙角。有相当一部分乡镇认为:‚乡镇要钱不容易,何苦受那条条匡匡约束‛、‚专款只要不进腰包,咋用都不是一样的?‛、‚乡镇本身底子薄,先填肚皮后干活‛等等,便将上级明文规定的专项资金任意改变用途,或用于弥补行政经费不足,或用于建房子、买车子,或发放职工工资、福利等。

三、刮起专项资金回扣风一些专项资金是无偿的,是不需要任何回报的。受‚礼尚往来‛习俗的影响,一些乡镇、村总是千方百计想表示表示,一是希望现在或将来多争取一些专项资金,二是报答上级主管单位的恩情。每到年终岁末,或是重大节日,一些乡村干部便会从专项资金中挤出一部分资金买些土特产品,也有的直接拿着几千元现金送给一些主管部门的头头脑脑,更有些乡镇、村为了多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或逃避上级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花重金疏通关系。曾有一位乡镇党委书记说:‚花8000元能够争到10000元专项资金都划算,还赚了2000元‛。一些地方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领导,有着浓重的‚项目情结‛,有的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大肆鼓吹‚大跑大项目大发展、小跑小项目小发展、不跑没项目没发展‛,公开提出只要是为了发展地方经济,要‚敢送、会送、舍得送‛。更甚者,还将‚进县跑省‛明文写进文件,把争取项目作为政治任务分解摊派到部门、单位和个人。‚谁能拿回项目谁就有真本事。‛这种评价人和使用人的导向在一些领导头脑中根深蒂固,据报载周同华窝案中就有数名涉案人员因‚跑‛项目有‚功‛获得提拔。广西河池市的一名干部说:‚跑项目是一条出政绩的捷径,因为项目的投资建设看得见摸得着,谁拉回了项目谁就是领导心目中的‘能人’。‛所以,为了出政绩,一些干部不择手段、四处钻营。于是乎,只要有项目,有可能,大家就拼命花钱争,专项资金回扣风愈演愈烈。据报载吉林省松原市中级人民法院最近的一份刑事判决书确认,1997年至1999年间,吉林省4个市县的10多名党政干部为争取各种项目,向原吉林省计委农村经济处处长、副厅级助理巡视员周同华送‚好处费‛共计20万元。‚跑部钱进‛恶果如此触目惊心。

篇3:对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问题的分析研究

1 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意义

财政专项资金的特征是: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国家发放财政专项资金能更好地支持各级政府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可以利用上级发放的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当地的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精准扶贫、搞好绿化改变生态环境等公共事业方面的建设。对促进各级地方政府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地方财政部门应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其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搞好财政专项资金的优化配置,缓解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发展过程中对资金需求的矛盾,进一步提高县级财政的保障力度,使地方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地和谐发展,将广大农村建设成青山绿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而带动县级企业的发展壮大。

2 县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政专项资金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的专项资金。地方各级财政部门都非常重视这部分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方法。但是,在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下面就主要问题总结如下四个方面。

2.1 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方面的问题

现行的财政制度以及理论界对财政专项资金的解释不够明确,只是界定为上级财政部门拨入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财政资金,对这部分资金使用范围的确定不够明确,存在着模糊现象,以至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变通的空间,专项资金的管理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异。这样就造成了对专项概念界定模糊,预算编制不规范的状况,在财政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和依据,出现了对财政专项资金编制过程中的主观性、随意性的现象。在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过程中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出现失控的局面。

2.2 不能够有效贯彻专款专用原则

由于有的地方财政资金比较紧张,为了满足地方政府行政费用的需要,有些部门将申请到的财政专项资金部分或者全部挪用或者挤占,随意改变专项资金的专门用途。违背了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基本原则,出现将房屋维修经费专项资金弥补单位办公经费的现象;将抗震救灾专项资金挪用于困难群众的慰问金;有的单位的主要领导甚至于将财政专项资金用于个人消费、大吃大喝,随意使用财政专项资金,造成很大的浪费,财政专项资金失去了其应有的专款专用的专项用途。

2.3 对财政专项资金不能够有效地监管

对财政专项资金在核算方面不进行单独核算,对资金不设置专门账户进行管理与其他财政资金混合进行管理。财政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有财政专项资金实施部门进行具体管理,财政部门只是在相关项目完成后进行验收,在验收中只对项目表面进行检查和观测,对资金方面基本不验收,资金的具体用项基本不管,形成了对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的弱化现象。个别单位的领导对财政资源的分配出现内部人控制和权力寻租现象,对公共财政资金没有进行科学管理和规划,形成了重投入,轻管理的状况,相关部门职责没有细化,管理不到位,对财政专项资金缺乏监管意识,风险控制措施不到位。

2.4 财政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县级财政部门预算编制中对预算内资金安排的比较详细,对预算外资金安排不够规范,两者不能统筹安排,共同进行管理。县级财政在编制预算时对预算内资金科目比较关注,一般采用增量预算法,按上一年基数给予核拨。对预算外资金规模、资金投向、使用状况了解的比较少,没有将单位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的收支和规模结合起来,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方面缺乏科学性,在财政资源配置方面效率不高,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大财政意识。各部门本位主义思想严重,只从本单位利益出发,向上级挣财政资金,进行无价值的资金投入。对预算内财力占用过多,影响了其他部门的发展。

3 提高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水平的措施

3.1 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合理配置资源

县级财政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统筹管理,特别是对预算外资金应进行全面摸底,根据上年预算外资金收入情况结合本年预算外项目情况科学预测计划年度预算外资金数额,将预算外资金科学使用,在编制财政预算时,对增量预算编制方法进行改革,使其更科学、更规范。针对不同的项目采用不同的财政预算编制方法,将日常的费用预算、项目预算、财政专项资金项目进行分类管理,注意突出重点项目,加强资金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率,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对财政部门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财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建立健全财政支出预算的监控制度,加强风险管理,进一步推行财政管理的民主建设,强化财政管理方面的政务公开制度建设,做好财政预算的透明度工作,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强化财政预算的约束力,使县级财政工作适应新常态下的社会发展环境。

3.2 贯彻财政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原则

严格遵守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县级财政部门积极探索国库集中支付工作方法,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专户管理,进一步规范相关部门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行为。建立并进一步完善财政专户专人管理制度。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方面要组建政治上过硬、业务方面素质高、个人道德修养方面表现好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团队,对专项资金的配置、使用和效益管理等方面实行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专款专户,专款专用。在对专项业务经费和相关项目经费的使用中采用精细化管理,做到财政资金拨付及时到位,核算方面做到清晰、真实可靠,专款专用,使财政专项资金发挥最佳效益。

3.3 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监控制度建设

县级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拨付后,通过建立健全并完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使县级财政部门的各项管理工作有规可依,执行中具有操作性。加强项目验收管理,配备专项审计人员,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在项目的具体管理过程中结合财政专项资金专户、专人管理制度,及时拨付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开展社会监督工作实行县级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对群众提出的建议应及时反馈处理,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更完善和更透明。对发现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应及时发现并按制度和法规及时处理,确保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效率性、安全性、完整性。努力减少损失,进一步降低监控成本,达到专项资金使用的预期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章玉林.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09).

篇4:对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问题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 财政资金 监管 科学化 精细化

乡镇财政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财政,是乡镇政府履行各项社会经济职能的财力保障。乡镇财政所干部是乡镇经济发展的参与者与管理者,财政管理体制实行了“乡财县管”的财政管理体制后,乡镇职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其领域内充分发挥职能,彰显改革和管理效应。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工作,已成为当前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然要求,随着国家财政用于乡镇的资金大幅度增加。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健全财政职能、发挥财政监管优势是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强化财政资金监督

近年来,乡镇范围内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事业建设及惠农资金逐年加大,为确保资金落实到位,更好服务于三农,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有其必然性和紧迫性。

1.1建立乡镇财政财务公开制度,财政预算支出、财政补助性资金、财政涉农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通过规范公开内容和程序,认真接受群众监督,有效发挥政务公开的作用。

1.1.1预决算资产情况公开、公示,做好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真实反映本级财政收支情况,预算执行情况。

1.1.2监管范围。各级财政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以下各种财政资金,以及部分乡镇组织的集体经济收入等,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包括:对人员和家庭的补助性资金,支农惠农和农村社会事业项目建设资金,对村级组织运转补助资金乡镇财政本级安排资金,上级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下达到乡镇范围的各项政府性资金。及时公开、公示补助政策和补助对象。乡财政要联系或配合有关站所、单位,及时公开各种补助政策,要把有关《公开信》和“一折通”(或一卡通)等及时发放到农户,确保农民群众的知情权。要联系或配合有关站所、单位,交村委会上报的补贴对象、补贴依据、补贴标准、补贴金额、联系电话等信息通过“村务公开栏”或“财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加强社会监督。

1.1.3建立项目档案。对于县级财政与主管部门下达到本乡的资金,乡财政及时纳入监管范围,并建立日常信息联络制度,及时掌握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和管理要求,建立项目档案。做好项目库建设。乡财政要按照本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搞好本乡范围内的农林水利、乡村道路、环境保护等项目库建设。

1.1.4监管工作目标。通过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分类监管,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防止数据不实,虚假立项,骗取套取、挤占挪用财政资金行为;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质量,推进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努力提高基层财政科学化规范管理水平。

1.2乡镇财政资金数据库制度,建立乡镇财政资金数据库,设立财政涉农建设资金监管项目、财政涉农建设资金项目、财政补助性资金、乡镇债务管理等台账。

(1)建立补助性资金数据库,各种补助项目的制度政策、相关基础数据的来源及根据基础数据建立的《财政补助性资金管理台账》和各种补助资金发放明细、建立分类档案,确保基础数据完整、真实、准确,数据库专人管理,明确责任。(2)建立乡镇项目资金数据库。(3)建立乡村债务数据库

乡镇财政要按照“大财政、全过程”的原则进行监管,即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监管范围,在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事后实施监管。(1)监管范围。各级政府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及以下的各种财政资金,以及部分乡镇组织的集体经济收入等。(2)监管工作目标。通过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分类监管,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防止数据不实、虚假立项、骗取套取、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行为。

加强乡镇财物完善制度措施。乡镇财政要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支出范围、支出标准和审批程序,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乡镇票据、单位银行账户和国有资产的管理,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认真开展乡镇财务清理,规范乡镇单位的会计行为。

细化乡镇财政监管职责。乡镇财政要充分发挥完善预算管理、支持。乡镇经济发展、建立服务机制和强化资金监管的职能,积极做好财政预算管理、惠农管理和发放、乡村财务监管等各项工作。细化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内容、重点、主要环节和责任,制定各类各项资金具体监管办法,明确职责、规范程序、完善机制。

健全乡镇财政职能 ,完善机构人员管理,加强财政人员培训,保障乡镇财政实施监管工作的必要性经费,改善工作条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并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完善有关制度措施。健全乡村财务管理,发挥县级财政的作用,县级财政是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关键,是上级部门与乡镇财政间监管信息反馈交流的枢纽,担负着承上起下和横向协调的重要任务,进一步推进“乡财县管”改革,严格乡镇财政支出和会计核算管理,加强县级财政对乡镇的监督检查。

2. 提高财政资金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加强乡镇财政及财政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本质需要。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解决现存的突出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符合乡镇现代管理发展趋势更高水平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高度重视和加强乡镇财政工作。把加强基础工作和基层财政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执行的重要部门和落实的关键环节,必须在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逐步提高乡镇财政支持发展、服务“三农”、公共保障和综合调控能力的基础上,推动乡镇财政创新制度体系,完善预算编制,硬化预算执行,实现绩效管理,强化财政监督。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乡镇财政改革管理的方方面面,为实现全省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2.1加强乡镇财政职能建设。根据“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原则和新形势、新任务对乡镇财政提出的新要求,围绕有利于服务乡镇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有利于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加强和规范财政资金管理和有利于保障党和政府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的“四个有利于”的要求,突出完善基本保障和公共服务职能、强化为民理财职能、资金监管职能、各项惠农政策落实职能和服务发展职能的。特别是针对目前三农政策和资金大量倾斜的现状,明确了“各项涉农补贴补助政策的落实、各项民生财政政策的落实”的职能。在强调乡镇财政保障职能的前提下,突出了发展职能,向乡镇党委政府和上级财政提供政策建议”等服务发展职能。

2.2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认真贯彻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优化政府工作环境,以提高执行力、创造力、凝聚力为目标。狠抓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个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营造一个好氛围,创建一个好机制,树立一个好形象。对外向社会着重推出服务承诺,待人热情、服务公开、办事快捷、责任落实、服务主动、行政依法、答复满意,为政清廉,使我镇的政务环境不断优化,干部作风有了明显该进,财政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2.3狠抓创建工作,一是针对青年特点抓深化。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全所职工的道德教育,引导全体工作人员,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坚持思想标准和道德要求,教育引导爱岗敬业,最大限度地把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凝聚到更好的做好本质工作上来。二是紧扣中心抓形象,做到创建工作与財政工作、与财政事业发展 、与重大建设和改革活动相融合;坚持会计原则,坚持会计报帐标准,认真做好日常工作日报账、算帐、记账工作报表、整理及保管会计档案。发挥职能作用,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掌握工作进度当好“参谋长”。三是增强先进意识抓教育。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廉政工作建设,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努力提高全所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同时把住财政关,把精神文明建设和财政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财政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结论:

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关系到党的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建立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和监督制度,加强乡镇财政精细化管理,以促进乡镇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篇5:对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问题的分析研究

加强财政资金的使用与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保证,也是我国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前提条件。根据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全面开展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财库〔〕216号)要求,河南省财政厅监督检查二处于上半年对财政资金安全问题进行了专项检查和调研。本文结合此次检查和调研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河南省财政资金安全使用与管理方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并提出确保财政资金安全使用及管理的意见与建议。

一、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

防范财政资金安全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内部控制,但此次检查和调研发现,部分市县(区)财政部门与商业银行、预算单位、同级人民银行国库之间的对账制度,单据、票据传递与交接登记制度,定期轮岗和岗位培训等内部控制制度均没有得到较好的执行。

(二)账户管理和资金支付不规范

经过清理整顿后,大部分市县(区)财政部门银行账户管理已逐步规范,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部分市县财政局未严格执行财政专户开立核准及备案程序,未严格按照规定对财政专户进行清理、归并和撤销,财政专户过多和重复设立的现象较为普遍;多数财政部门尚未建立专户年报制度,管理精细化程度不足。

(三)暂存款、暂付款管理不到位

此次检查发现,大多数市县财政部门未建立有效的暂存款、暂付款定期清理机制和借款风险预警机制;部分市县财政部门违规采取权责发生制方式虚列支出,未按照相关规定对以前年度按权责发生制核算的事项和已发生的财政借垫款进行清理。此外,部分市县(区)违规对非预算单位及未纳入年度预算的项目借款甚至垫付财政资金,部分新增借款未按规定履行同级人大审批程序。

(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不到位

截至目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已成为河南省财政支撑应用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尚未开发出一套满足县乡(镇)各级财政部门的立体综合软件系统;其次,部分市县(区)的财政部门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偏差,导致日常工作中缺乏紧迫感;再次,财政专户资金支付拨款依据不全,财政专户拨款部分采取实拨资金方式,还未实行规范的国库集中支付管理。

(五)信息技术系统支撑作用不明显

一是大多数市县(区)的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较为落后,硬件软件设施均严重滞后于改革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成效;二是受财力有限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部分县级预算单位缺乏必要的基本设备,导致部分业务仍处于手工操作状态;三是部分市县“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不够完善,信息联网和共享严重滞后于当前财政工作的新需求;此外,由于财政部门与人民银行国库、商业银行在工作时间和方式方法上的不衔接,导致清算、付款、对账不及时。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财政内控制度执行不力

部门市县(区)财政部门内控制度的执行不够严格,在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如岗位人员管理,印鉴使用与管理,单据交接与传递,会计档案审核及保管,财政专户的开设与撤销,与业务科室、预算单位和人行国库、商业银行的对账制度等方面都存在执行不规范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财政资金使用与管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二)国库管理部门工作基础薄弱

部分市县财政部门未能严格按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配备人员,国库管理人员中存在着一人多(兼)岗、日常工作任务繁重的问题;未能按照财政总预算会计管理基础工作规定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个别地方甚至滞延几个月;有些地方预算、国库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没有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或其他相关职称证书,业务能力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此外,“重分配、轻管理”的思想仍未得到有效的纠正,无法满足现代预算管理的新要求。

(三)预算编制不够科学,预算执行缺乏约束力

有些 单 位 在 编 制 预 算 时 未 细 化 到 具 体 项目,没有按零基预算进行编制;部分预算单位对财政资金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等现象较为普遍。比如,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未作出明确的划分,有些预算单位在有些情况下选择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与专款专用的规定不相符;在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重拨款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轻绩效评价的观念仍影响较大,相关部门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科学、全面的监督和考核,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四)信息系统管理仍然存在漏洞

信息系统在大量、频繁的财政资金支付和清算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实际上,河南省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专业队伍力量不足,部分市县未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责任,没有专职信息管理机构和专业技术人才,加上业务科室人员计算机水平有限,对财政业务相关运行系统的操作不到位。此外,在运行维护服务保障方面,部分市县未实现集中支付系统与各代理银行系统双向实时互联,存在支付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得不到保障的问题。

(五)财政资金监督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财政部门内部监督和审计部门的外部监督均侧重于事后监督,而事前评估和事中监控相对薄弱。具体来说,专项突击检查多,日常监督较少,导致许多财政资金安全方面的违法违纪问题都是在形成既成事实、造成巨大损失后才被查处,使财政监督检查的工作实效大打折扣。此外,由于传统监督理念尚未彻底改变,目前多数监督检查任务的重点仍然是各预算单位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是否合规以及财务制度执行是否到位,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和风险评估关注较少。

(六)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不够深入

部分市县(区)从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转轨的工作衔接不够规范科学,有的市县财政部门未能严格依据改革的有关要求,将国库集中支付资金转入支付中心的实有资金账户,再根据预算单位的用款申请进行支付,财政资金未能直接拨付给基层预算单位或商品劳务供应商,从而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确 保财 政 资 金 安 全 方 面 的 优势 得 不 到 真 正 发挥。

三、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部门内控制度,加强内部监督约束

一是通过科学设置岗位,明确分工。各级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的要求,在预算指标管理、印鉴管理、票据管理、会计核算等财政资金运行链条中,实现收支分离、账款分离、审批与拨付分离等内控制度,并定期执行轮岗制。二是加强票据和印章管理。明确各类票据保管、领用、交接、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严禁一人保管所有印章,始终坚持“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三是进一步强化责任追究处罚制度的执行,制定财政资金运行监督实施方案,根据资金运行整体情况确定监督重点,进行风险防范;同时,将财政资金安全和各部门职权范围与责任职能直接挂钩,确保责任落实到人。

(二)增强安全和责任意识,夯实资金安全基础

一是增强财政干部的法律意识。各级财政部门应始终重视财政干部学法、懂法、守法的宣传教育工作,将法律意识和法制素养的考核纳入过程和年终的个人工作考核,真正提高广大财政干部的财经法规意识,督促其做到依法履职,依法理财。二是增强财政干部的责任意识。作为财政干部,要切实认识到财政资金安全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意识,不能存在麻痹心理和失职言行。三是增强财政干部的忧患意识。各级财政部门和全体财政干部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危机感、紧迫感,提高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预见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对策加以应对。四是增强财政干部的大局意识。财政资金安全工作是一项整体工作,不是某一个部门,更不是某一个特定个人的事情,因此需要相关部门从大局出发,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管理和使用。

(三)完善预算编制管理,强化事前管理控制

一方面,财政预算部门应注重提高财务管理与预测能力,充分考虑各项财政收入来源,合理核算支出范围和规模,统筹安排财政资金,在考虑上年支出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安排下年度各项支出,尽可能详尽、全面地反映本地区财政收支状况,以保证预算编制的预见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另一方面,要注重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目标设定,进一步细化项目支出预算。各类项目预算编制都要经过科学充分的论证,财务部门要加强与各业务处室的沟通协调,统筹兼顾,做好预算申报项目的研究评审工作,切实提升申报项目质量。根据各项目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分清主次,有所侧重,确保项目资金支出进一步细化至具体项目,真正提高预算执行的约束力。

(四)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绩效

一是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执行管理,坚持预算编制、执行、评价相统一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细化收支项目,保证预算与收支实际相符合;同时,严格依法执行部门预算,财政预算部门要建立健全月度用款计划审批制度,并按照工作的实际进展有计划地做好预算经费执行工作,尽可能降低财政资金开支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二是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和研究,对于可控范围内的差异,可考虑适当调整预算定额标准,使部门预算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同时,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绩效评价标准和方式方法,强化对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监督和考核,尽量减少无效和低效支出,切实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五)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强化财政专户管理

一是要加快建立完善统一的、包括全部财政资金收支在内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撤并乡镇级预算单位银行账户,按照规定设立零余额账户,使全部财政资金的收支都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进行。二是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财政专户的管理,开设新户时,严格履行必要的审核手续,并及时向上级财政部门备案;对已存在的专户,也要按照“归口统一管理,严格按程序开设,同类专户归并”的原则,做好清理、归并和撤销工作,规范财政部门与人民银行国库和其他商业银行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三是做好非税收入收缴与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非税收入收缴体系,使非税收入收缴软件与国库集中支付、乡财县管等软件相互衔接,有效互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财政资金的安全隐患。

(六)推动财政信息化建设,强化资金安全管理

众所周知,信息化是现代财政管理制度的显着特征和发展趋势,因此,各级财政部门要适应财政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按照财政大平台建设的统一规划,完善信息系统。一是在财政干部招录过程中,注重选拔专业领域人才;在财政干部年度培训中,加大对计算机知识及相关软件的培训力度,确保其全面掌握业务知识,熟练操作系统软件。二是按照电子化、信息化管理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业务管理流程,创新审核支付、对账、动态监控等业务管理方式,实现从人工审核向智能化审核、从手工对账到电子化对账的跨越。三是注重各个信息系统的整合,要站在大系统平台的高度,做好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预算指标管理系统、动态监控系统之间的相互衔接,实现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核查的转变。四是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为基础,引入专业机构进行业务风险评估和信息系统安全测评,查找安全隐患,夯实基础安全环境,防范和化解安全风险。

(七)健全财政“大监督”体系,提高资金使用实效

一是健全财政资金全程监督制度,严格按照“关口前移、突出重点、全 面 监 控”的原则,构建嵌入业务流程的监督机制,实现从单纯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有监控,事后有检查的转变。二是创新“机制+技术”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监督工作的助推作用,对预算单位和各类专项财政资金进行全程的动态监控,实现监督检查的电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三是建立财政资金安全使用与管理情况的通报制度,定期针对典型案件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有效排查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四是建立监督信息交流制度,各监督主体之间要加强有效沟通和信息共享,降低监督成本,避免重复检查;此外,严格执行处理处罚决定和落实整改意见,加大跟踪问责的力度,确保监督检查的实效。

参考文献

1、蔡美香。2015。财政资金安全性检查若干问题探析[J]。财经界,11。

2、高翔。。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问题及对策建议[J]。现代商贸工业,13。

3、广西财政厅国库处、国库支付中心课题组 。2011。 财政资金安全保障机制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17。

4、江西省财政厅国库处。。构筑财政资金安全管理“防火墙”的对策研究[J]。预算管理与会计,4。

5、林巍。。如何完善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J]。财经界,14。

6、刘春明、曾武 。。 财政资金安全问题和对策探究[J]。财政监督,10。

7、山西省晋城市财政局国库科。。创新现代国库管理 确保财政资金安全[J]。国库管理,9。

8、盛巧玲。2012。我国财政资金使用监管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毒毒对策[J]。学术交流,9。

9、宋立根、周纯朴 。2012。 构筑财政资金安全管理防线的思考[J]。财政监督,6。

10、王廷娥。2012。 关于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对财政资金安全性控制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10。

11、王玉华。2013。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效益 保证财政资金安全[J]。财经界,32。

篇6:对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问题的分析研究

乡镇金库的设立曾为及时准确地办理本级财政预算收人的收纳、划分、留解和本级财政预算支出的拨付、协助乡镇财政所和乡镇财政预算收入的其他征收机构组织乡镇财政预算收人及时入库,并按照国家规定的退库范围、项目和审批程序,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办

理库款的退付,以及在维护预算资金的安全完整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的全面取消,工商税收、契税收入纳入县级各征收机关征收,乡镇一级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少量的国有资产收益、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乡镇国库业务日趋委缩,业务量越来越少,不少乡镇国库名存实亡,严重影响了乡镇国库职能的发挥,为加强国库业务管理和防范、化解财政资金风险。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心支行,省财政厅《关于清理、规范乡镇国库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号)有关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经报请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于年×月×日对全县乡镇金库进行了清理后,撤销了乡镇金库。

在撤销乡镇金库后,乡镇财政所在全面清理乡镇范围内各行政事业单位所有银行存款帐户的基础上,撤销各单位原有的银行存款帐户,确需保留或开设的必须报经县财政局批准。乡镇财政所办理乡镇财政预、决算以及各项财政资金的结算和核算并报送相关报表。各项财政性资金由县财政局统一调度,工资性支出或工资性补贴由县财政工资发放中心直接发放到个人工资帐户,代扣的个人住房公积金,个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代扣款项由县级财政直接拨付到征收单位。其他财政性资金由县级财政统一拨付到县财政局核定开设的乡镇单一核算帐户。乡镇各单位支出实行报帐制管理,计生部门设立一名报帐员,负责单位日常收支统计和财务报销工作,可以实行备用金制度,由乡镇财政所核定一定数额的备用金。单位报帐员定期与乡镇财政所办理结算,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自行设立帐户或私设“小金库”,乡镇各项经费及发展性支出必须经乡镇政府审批方可报销。整个乡镇财政性资金实行一个银行帐户、一支笔审批,从根本上解决多头开户,资金管理混乱的局面,同时完善县对乡财政财务管理机制,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的财政财务管理机制,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在坚持乡镇预算管理权不变,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不变和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充分调动了乡镇理财的积极性。

乡镇金库撤销后,如何加强乡镇一级财政财务管理,我们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加强收入管理,严格依法理财。乡镇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取消,工商税收、契税统一纳入县级各征收机关征收后、乡镇一级财政收入变得更为单一,主要来源于预算外收入和其他收入,如何管理好这部分资金,做到应收尽收,收之有序,征之有效,充分挖掘非税收入潜力,是乡镇政府主要考虑的大事。乡镇各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格按规定组织征收,严禁巧立名目,超标准或自定项目收费。各项收入资金必须按照规定及时缴存乡镇开设的经费帐户或待结算户(乡镇财政所要在对本乡镇行政事业单位银行帐户进行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撤消各单位现有的银行帐户,确需保留或开设的,必须报县财政部门批准)。严禁坐支。

二是要强化预算管理,严格预算约束。各乡镇要进一步增强依法理财、强化预算约束的意识,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规定的要求,在县财政部门指导下,科学合理地编制乡镇政府及各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预算。乡镇预算实行综合财政预算编制方式,乡镇政府及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内、外资金及其他资金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统筹安排使用。收入预算本着按照各乡镇和单位上一收入实绩和积极稳妥的原则编制;支出预算要按照“量入为出”原则和“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保改革、促发展”的顺序合理安排,特别是要将人员工资放在第一位,优先安排,不得留有硬缺口。乡镇预算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开支要严格实行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未列入预算的,一律不得办理支出。

三是要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支出审批程序和手续。各乡镇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支出管理和审批制度,制定各项开支标准,严格实行支出“一支笔”审批制度,做到“支出按预算、开支按标准、审批按程序”。各乡镇要结合本乡镇实际明确“一支笔”审批权限,规范“一支笔”审批行为,对大额开支数额的支出,实行乡镇党政领导集体研究审批制度。各项开支一律做到“四有”:即有合法的原始凭证、有合规的支出用途、有具体经办人、有单位负责人和审批人签字,不得以领代报,以拨代支。乡镇财政所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支出审核,对无预算以及不符合制度规范的开支,不得办理报销。

四是要加强票据管理,规范票据使用,建立“以票管收”机制。乡镇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乡镇财政所要建立健全各项票据的领发、使用、缴销和保管制度。各单位使

用票据必须指定专人向乡镇财政所办理登记领用手续,并按规定办理缴销,乡镇财政所要定期对单位领用的票据进行清理,严格实行“以票管收,票款同行”,严禁单位坐收坐支。对自行购买、印制票据或白条收费、罚款的,一经发现,要从严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是要加强债权债务管理,逐步消化现有债务。各乡镇要结合清财工作对本乡镇债权债务情况进

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理,查明债权债务性质、原因和主体,对乡镇债权,要组织力量,加大清收力度,确保该回收的债权足额回收;对不属于乡镇政府负债的,要明确主体,从乡镇债务中剔除;对属于项目结算或帐务处理不及时的,要及时进行结算和帐务处理,相应冲减债权债务数额;对确属乡镇政府负债的,要核实数额,并分类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逐年消化。乡镇债权债务要全部纳入乡镇帐务核算,严禁乡镇债务不清或帐外负债。要坚决制止乡镇新增不良债务。

六是要加强财产物资管理。各乡镇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购(建)、验收、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盘点和维修等制度,乡镇固定资产要纳入乡镇帐务核算,并定期进行盘点,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严禁存在帐外资产和公物私用。乡镇人员工作变动,应及时办理公有财产移交手续,不得将公有财产带走。非经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不得随意变卖、处置国有资产。

七是要进一步加强乡镇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各乡镇要进一步加强对财会工作和财会人员的管理,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并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及时报帐;乡镇财政所要严格按照钱帐分管的原则,明确人员岗位分工和职责,并按会计制度规定设置会计帐簿,及时办理会计核算。建立建全内部控制制度,出纳人员不得担任收入支出、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以及档案管理工作,严格预留银行印鉴管理,个人印鉴由本人保管,法人印鉴由专人或授托人保管,严禁由一人保管支出所需全部印鉴。按时与银行、财政局核对各项资金、指标。及时报送会计数据。

八是要全面实行乡镇财务公开制度。在目前的财政管理体制下,作为乡镇一把手,更应该严格自律。要做到支出统筹兼顾,按照轻重、缓急原则,确定支出顺序,确保乡镇政权正常运行和农村社会稳定。各乡镇要全面实行财务公开制度(即财务管理制度公开和财务执行结果公开,实行民主监督),定期公布乡镇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收支情况,并接受群众监督。财务公开内容包括:预算安排,各项收入、支出、财产、债权债务以及干部职工要求公开的其他财务事项。

篇7:对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问题的分析研究

财农村〔2010〕583号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公共财政职能的不断加强,国家财政用于乡镇的资金大幅度增加。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关系到党的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统筹城乡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为充分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和监管优势,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财预〔2010〕33号),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范围和工作目标

1、监管原则。乡镇财政要按照“大财政、全过程”的原则进行监管,即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监管范围,在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实施监管。

2、监管范围。各级政府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及以下的各种财政资金,以及部分乡镇组织的集体经济收入等,包括乡镇财政本级安排资金,上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下达的资金。

3、监管工作目标。通过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分类监管,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防止数据不实、虚假立项、骗取套取、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行为;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质量,推进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促进各级政府和部门依法行政、按章办事、廉洁从政,积极推行政务公开,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二、加强乡镇财政预算资金监管

4、实行综合预算管理。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体制,要将税收收入、非税收入、上年结余资金等所有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实行综合预算管理。全面清理预算外收入,严格基金收入管理。加强收入征管工作,对乡镇负责征收的财政收入,按照规定及时、足额缴入国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不得截留、坐支、挪用和私设“小金库”。

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要逐步完善乡镇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强化预算执行和追加。要进一步深化“乡财县管”改革,完善有关制度措施,严格乡镇财政支出和会计核算管理。

三、加强乡镇财务监管

6、完善制度措施。乡镇财政要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支出范围、支出标准和审批程序,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乡镇票据、单位银行帐户和国有资产的管理,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认真开展乡镇财务清理,规范乡镇单位的会计行为。

7、抽查审核单位经费预算。对于教育、计生等按照生均、人均标准安排公用经费等支出的单位,乡镇财政要积极配合县级财政落实有关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补助对象实有人数等情况的抽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并报告上级财政和主管部门。

四、加强工程类项目资金监管

8、把握关键环节实行全程监管。工程项目资金是指上级财政和乡镇本级财政下达的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自然生态环境、教育、医疗、文化条件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财政补助资金。乡镇财政要从项目申报、工程实施、工程监理、竣工验收、资金报帐等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管。

9、严把项目申报关。乡镇财政要按照本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参与做好本乡镇范围内的农林水利、乡村道路、学校医院、集镇村庄、环境保护等项目库建设。乡镇财政对项目申报和项目安排提出合理化建议,对项目申报的真实性、可行性进行实地察看,在全面审核的基础上向县级财政和项目主管部门进行申报,避免随意申报和重复申报项目。

10、做好项目公示。乡镇财政要参与项目招投标,了解招投标信息。在收到县级项目批复后,要对项目名称、实施范围、资金来源、受益人、项目责任人、施工单位等情况进行公示,鼓励农民参与,加强群众监督。

11、跟踪项目实施。实地检查项目的开工建设和进展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向县级财政及相关主管部门报告,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向县财政申报预拨资金或报帐拨款,做好项目支出审核和资金拨付工作。

12、及时评估验收。做好项目评估验收和档案管理工作,提出项目运转和维护管理建议等,对已完工项目要进行档案管理,跟踪项目效益。

五、加强上级安排专项补助资金监管

13、将上级安排专项补助资金纳入监管范围。上级安排专项补助资金是指上级财政与主管部门共同支持或上级主管部门直接下达到本乡镇的、具有指定用途的财政性资金,上级财政部门应协调同级主管部门及时向乡镇财政提供相关补助政策文件,并提出监管要求.乡镇财政根据上级财政的委托做好监管工作。

14、主动协作参与监管。乡镇财政要建立与各专业站所、村委会的日常信息联络制度,按照资金用途和管理要求确保专款专用。要及时掌握上级下达的资金信息,实地察看或抽查项目开工建设情况,检查了解资金使用情况,评估项目和资金运行效果,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六、加强村级财务监管

15、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贯彻落实《中纪委财政部农业部民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财会〔2010〕4号),按照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规范和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财农改办〔2009〕1804号)要求,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完善“村帐乡镇代理”制度。

16、全面推进阳光村务工程。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意见〉的通知》(皖办发〔2010〕13号)要求,积极参与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清理工作,加强包括财政性补助资金在内的各项村级资产、资源和资金的监管,全面推进“阳光村务工程”。

七、加强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监管

17、按照“一线实”要求认真核实补助信息。乡镇财政要建立健全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和发放工作责任制,并按照“一线实”要求,联系和配合有关站所、单位,认真做好本乡镇范围内补助资金相关基础数据信息的收集、核实、公示、整理、分类、报告和建档等台账工作,及时公开各项补助、补贴政策,适时对有关信息进行补充和更新,确保基础信息完整、真实、准确。

18、完善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机制。严格按照各项补贴政策要求和《安徽省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和发放操作规程》,规范程序,严肃纪律,保证补贴资金及时、安全、便捷地落实到户。

八、建立和完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保障机制

19、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涉及部门多、资金量大、环节多,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监管工作,加强领导和督促,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大力支持乡镇财政实施资金监管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指导,赋予乡镇财政履行监管工作的职责,在有关资金和项目管理的文件中要明确规定乡镇财政的监管责任。各级财政要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加强工作指导,为乡镇财政实施有效监管创造良好条件。

20、充分发挥县级财政作用。县级财政是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关键,是上级部门与乡镇财政间监管信息反馈交流的枢纽,担负着承上启下和横向协调的重要任务。县级财政要明确乡镇财政的具体监管范围,量化、细化监管任务和责任。县级财政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落实,各科(股)要把上级财政或主管部门下发的项目资金文件、制度办法、拨款文件等及时下发、抄送乡镇财政,让乡镇财政全面掌握下达到乡镇的各类资金的政策信息,以便其开展监管工作。要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工作,研究对性质相同的资金进行适当归并和统筹使用,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基层政府和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1、细化乡镇财政监管职责。乡镇财政要充分发挥完善预算管理、支持乡镇经济发展、建立服务机制和强化资金监管的职能,积极做好财政预算管理、惠农资金管理和发放、乡村财务监管等各项工作(见附表《乡镇财政工作职责和主要业务》),细化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内容、重点、主要环节和责任,制定各类各项资金具体监管办法,明确职责、规范程序、完善机制。

22、建立信息通报和反馈机制。县乡财政要建立和完善联系工作机制,明确信息通报制度,县级财政要充分征求和听取乡镇财政的意见,对于乡镇财政在监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情况,要建立反馈渠道,逐级上报至负责资金和项目分配、管理的财政部门,以利于完善有关政策,规范资金分配和财政管理。

篇8:对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问题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现状分析,对策

目前,各乡镇的财政部门越来越重视对财政资金的监管,也为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尽了很大的努力,比如,确定规范有效的文件,用专业的财政人员打理乡镇财政资金的业务等。由此可见,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管能够更好的促进乡镇的经济发展。然而,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主要通过其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的探讨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对策。

一、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涵义

广义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主要是为了确保国家有效落实财政政策以及财务管理科学合理,审计、财政、检查、人大等部门按照法律规定对乡镇财政情况进行监督、反映、制裁、督促等行为的总称。监管主要是由人大、审计、检查以及财政等部门进行,监管的方法主要是审计、财政检查以及预算决算等。监管的主要内容有财政绩效监管、资产监管、金融监督、财政内部监管、财政支出监督、财政收入监督以及会计监督等。

狭义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主要是指国家财政部门监管各级政府合理使用财政资金的情况,并监管乡镇财政收入等。其内容主要包括对家庭及个人的补助资金、上级下达到乡镇的资金、乡镇自有的资金以及支持农民优惠农民的项目资金。一般来说,乡镇的财政资金监管主要是由县级财政部门和乡镇财政所负责实行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范围包括乡镇所有的财政资金,通过对财政资金的监管,更好的促进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

二、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现状

(一)财政资金监管的有关改革措施都在逐步实行

随着相关改革措施的实行,通过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模式的采购统一办理、预算统一编制、收付集中、账户统一设立、票据统一管理,增强了乡镇的社会服务以及社会管理能力,强化了上级对乡镇财政的监管。

(二)逐步完善四位一体监督机制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主要是由财政、人大、行政、审计等部门负责,并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监管网络。四位一体机制的完善有利于加强财政资金的规范性、加大财政资金的利用价值、避免财政资金被占用或侵占等。

(三)财政体系推行资金监管的有效措施

于2010年的3月,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职责和具体要求,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财政的职能,并把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作为乡镇日常工作之一,进而指引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方向。

三、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所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事前的监管

当前,虽然乡镇财政资金都运用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但是乡镇的财力依旧是确保运转、确保稳定的状况,即乡镇预算资金支出较少,为此,乡镇财政的项目资金主要是来自上级。目前,乡镇基本上是处于被动的位置,皆因乡镇无论是对资金的来源还是资金的多少等都不了解,最终造成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存在先天的不足。

(二)监管约束力不到位

目前,乡镇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并没有制定相关的处罚制度,导致约束力不到位。如,项目完成后,乡镇财政必然会对项目财务的有效性、合法性、准确性以及真实性等进行审查,对于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做出及时的解决,但又没有相应的处罚制度,从而大大降低项目的质量和完成效率。

(三)补贴性资金的制度不够完善

补助性资金的补助对象不容易确认,监管难度大。一些补助性资金补贴对象有一定的随意性,进而导致补助对象确定难度加大,最终加大了资金监管的困难程度。同时,惠农补贴资金的分配政策可操作性不是很强,数据核实监管的难度有点大。比如种粮及农资补贴,理论上说,种植面积应该是财政资金补贴的标准,但是由于种植面积很难准确的进行核实,动态管理也不太容易运行,从而导致了种植面积不补贴或补贴的不是种植面积的情况。另一方面,在财政补贴的过程中,由于人口变动大,即以前分田人口多,现在分田人口少;以前分田人口少,现在分田人口多,同时,也由于国家的政策并非经常性变动的原因,往往会导致一部分的人无法得到财政补贴的分配,最终使政策不再公平,人民的满意程度自然也下降。再加上,资金的渠道较多,信息的监管有一定难度。当前,一部分乡镇很多都只管财政所拨付的资金,对于其他拨付渠道的资金很难对其进行监管。

(四)财政资金投资回报不高

当前,乡镇财政资金除了补贴各项民生问题外,其余的项目资金都是向上级申请得来的。尽管申请的过程比较严密、繁琐,但依然存在依靠跑项目赚钱的问题。就算大部分的项目资金都用在项目上,但还是会因管理以及配套不到位而导致“豆腐渣”工程的出现,财政资金的使用率不高。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采用事前监管,着重计划管理

要强化对项目的事前监管,就要重视计划管理,就要与项目主管加强联系和沟通,要制定健全的项目库,提高计划性,强化事前监管。乡镇要科学运用计算机平台,并通过平台实行信息的共享,从而加强与上级的互动。一方面,乡镇能够从计算机平台中获得上级投资本乡镇的项目信息,从而能够及时与上级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另一方面,上级财政在确定各个乡镇的财政项目或对财政项目进行拨款,以及必须要告知各个乡镇财政监管的相关事宜,乡镇能够及时得知,从而促使乡镇更加有效的对项目进行监管。

(二)提高监管约束力

乡镇要尽力创造有利的条件,促使乡镇财政作用的有效发挥。第一,要适当放开管理权,对于乡镇自身的项目资金,可以把管理权交由乡镇财政,上级财政只需有计划的进行监督查看。第二,要适当放开监督权,对于乡镇间接管理的项目,如果项目的投资规模小或技术含量低,可以把项目的监督权交由乡镇财政。第三,要适当放开处罚权,在乡镇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乡镇财政可以有处罚权。唯有通过以上三种方法,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三)完善补贴性资金的制度,加大对人员的培训

在制度建设上,通过分项监管和分类监管,确切监管的主体和责任。其中分项监管的内容主要有:对县级财政局直接管理并用于乡镇项目建设的资金、上级或本镇安排的并由财政所管理使用的项目建设资金、归入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的项目建设资金等。分类监管的内容主要有:个人和村委会申报的补助性资金、有关单位以及个人直接向有关部门申报并要在乡镇财政所申报环节给与签章的补助性资金,县级财政局直接支付或发放并通过乡镇财政所的监管的补助性资金等。另一方面,乡镇要加快资金监管信息化建设,从而加强三级财政的信息网络建设。加强对干部的培训,使其满足资金监管的需要,最终提高财政人员的监管水平。通过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通过考核兑现相关的监管经费,进而提高财政人员对资金监管工作的积极性。

(四)财政资金的有效运用

第一,审计、财政、监察等部门要定期对乡镇实施的财政扶持政策进行检查。通过对项目的逐项调查,及时发现其薄弱的环节,和所存在的问题,并弄清楚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制定出有效的监管措施,进而完善乡镇财政资金的规范化管理。第二,当前,要结合各个乡镇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创新公示的方法,加大财政资金的透明程度,确切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进而规范财政资金的运作。第三,要及时公开补助性政策及其相关信息,从而保证农民群众有足够的知情权。把村委会上报的补贴标准、对象、依据、金额、联系电话等资料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公示,进而强化社会的监督。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政部门唯有不断促进财政资金管理的合理化,有效化,才能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才能更好的提高财政资金的效益。通过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资金的安全性可以得到足够的保障,同时,也可以减少信息虚假、冒名顶替、欺骗套取、挪用占用资金等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奚建峰.加強乡镇财务资金监管的几点思考[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4

[2]张冬云.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思考[J].丽水研究,2013

[3]李云.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J].黑龙江财政局,2013

[4]张宗花.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J].会计师,2014

上一篇:竞选勤工俭学部演讲稿下一篇:有关男女内涵的脑筋急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