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

2024-04-15

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精选6篇)

篇1: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

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送审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改善生活生产条件,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公益性基础设施。为了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安全正常运行,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水利部《关于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所有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供水工程,包括跨县、跨乡镇或乡镇集中供水工程、跨行政村或自然村的集中供水工程(简称跨村集中供水工程),单个行政村或自然村的集中供水工程(简称单村集中供水工程),单户或联户供水工程(简称分散供水工程)。

第三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以保障农村居民生活和公共建筑用水量为目标,以提供优质的供水服务为宗旨,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农村供水工程特点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管理专业化,供水商品化,服务社会化,促进工程良性运行。

第四条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规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负总责,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依法保护供水经营者、用水户的合法权益;水行政主管部门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研究、制定工程管理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对实施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并对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保护和水环境监测;财政部门负责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资金的保障落实;卫生部门负责农村供水卫生监督和水质监管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网络;环保部门负责对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价格部门负责供水水价的核定和监管;电力部门提供电力保障,落实优惠电价;审计部门对水费的管理和使用进行监督。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五条 集中供水工程管理应根据投资渠道、工程规模,按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成立管理单位或明确管理责任人,实行管理责任制,积极推行专业化管理和农民用水协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水行政主管部门对供水管理单位的经营行为和服务质量进行规范和监督。供水管理单位要加强农民用水协会建设,推行用水户参与的工作机制,让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一)以国家投资或补助(包括省、市、县级财政投资)为主修建的跨村集中供水工程,主体工程属国家所有,入户工程属农户所有。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成立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供水管理总站、分站直接管理或委托乡镇水利管理站、灌区管理处(所)负责管理。按照《村镇供水站定岗标准》合理配置岗位人员,编制部门依据有关政策核定单位级别。

(二)以国家投资或补助(包括省、市、县级财政投资)为主修建的单村供水工程,主体工程属国家所有,入户工程属农户所有。由工程受益范围内的用水协会负责管理,也可委托管理总站、分站管理。用水协会在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的指导下,由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负责组建。经用水户协商同意,也可由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行使用水户协会的职能。

(三)由国家补助、群众自筹和社会资金共同投资,以社会资金为主或联股修建的集中供水工程,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管,根据各方投资比例确定股份,成立董事会,由董事会确定管理模式,主体工程属业主所有,入户工程属农户所有。

(四)由个体户独资和企业实体投资修建的集中供水工程,所有权归投资者所有,在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管下,自主经营。

(五)单村供水工程经村民同意,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不改变基本用途的前提下,可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形式确定经营者,拍卖价不低于工程造价的60-80%,租赁、承包价每年不低于工程造价的5-10%。所得资金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收回并上缴县级财政专户存储,继续用于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第六条 由国家补助,社会资助,农户修建的集雨水窖、水池、小电井等分散供水工程,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归农户,允许继承和转让。

第三章 运行机制

第七条 集中供水工程管理要积极推行管理单位和管理负责人的目标责任制,按管理程序,依法签订责任书,明确责权利。主管单位要加强对责任书执行情况的监督。

第八条 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供水站人员依《村镇供水站定岗标准》,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确定。负责人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公开竞聘方式选任、考评,供水站其他管理人员按照供水站岗位要求,公开择优聘用,持证上岗。

第九条 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实行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把职工收入与岗位责任和工作绩效紧密联系起来。

第十条 建立有效的约束监督机制。工程管理站、用水协会组织、业主、供水点不仅要接受水利、财政、卫生、环保、物价、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建立定期和不定期报告制度,还要接受用水户和社会的监督、质询和评议。

第十一条 供水站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在确保安全生产和正常供水的基础上,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业务培训和考核,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十二条 跨村集中供水工程,主体工程的养护和维修资金由管理单位负责多渠道筹措解决,入户工程由农户维修。单村集中供水工程,主体工程的养护和维修资金由管理人员负责多渠道筹措解决或用水协会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按“一事一议”原则向用水户分摊解决,入户工程由农户维修。

第十三条 建立高效的维修机制。供水管理站要成立专业维修队,向供水区公布监督电话,建立24小时服务制度。对规模较小、不具备自行维修、维护能力的供水工程,可以委托当地供水管理部门或有资质的工程维修服务公司定期维修,逐步实现维修、维护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

第十四条 建立规范的档案管理机制。集中供水工程要建立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归档资料包括:供水工程竣工报告、竣工图纸,工程招标合同、设计文件、图表、验收文件、工程决算、财产清单等资料;供水工程运行中的水质监测记录、水源变化记录、设备检修记录、生产运行报表和运行日志等资料应真实完整,并有专人管理。

第四章 水源 水质管理

第十五条 各级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供水工程管理单位要加强供水水源的统一管理,进一步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供水单位应按照国家颁发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和《甘肃省水利工程划界标准》等相关法规的要求,划定工程供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并按照保护区要求,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严禁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进行与供水设施和水源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禁止一切排污行为。因突发性事故造成或存在饮用水水源污染隐患时,供水工程管理责任人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污染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卫生防疫、环境保护和水利等部门采取措施及时处理,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

第十六条 地表水水源保护

(一)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的水域内,应严禁捕捞、网箱养鱼、放鸭、停靠船只、洗涤、游泳等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设置明显的范围标志和严禁事项的警示牌。

(二)严格控制上游污染物排放量,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严禁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严禁堆放废渣、垃圾,严禁设立有毒、有害物品的仓库和堆栈,严禁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及施用持久性或剧毒的农药,严禁从事放牧等有可能污染该段水域水质的活动。

第十七条 地下水水源保护

(一)地下水水源保护区和井的影响半径范围应根据水源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开采方式、开采水量和污染源分布等情况确定,应设置保护设施,单井保护半径不应小于50~100m。

(二)在井的影响半径范围内,不得再开凿其他生产用水井,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严禁施用持久性或剧毒的农药,不得修建渗水厕所和污废水渗水坑、堆放废渣和垃圾,雨季应及时疏导地表积水,防止集水入渗和漫溢到井内,不得从事破坏深层土层的活动。

第十八条 供水工程的沉淀池、蓄水池、泵站外围3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生活区和修建畜禽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不得堆放垃圾、粪便,不得修建污水渠道;以水窖、小电井为饮用水源的供水工程,距窖、井5米以内不准种树、建房,10米以内不准建厕所、粪圈、污水池等。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水源保护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必须征得供水单位的同意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水源保护区内的土地宜种植水源保护林草或发展有机农业,水源的水量分配发生矛盾时,应优先保证生活用水。

第二十条 水质检验

(一)供水单位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建立水质检验制度,在大型水厂或供水管理总站、分站建立常规化验室,配备检验设备,配备专职和兼职的检验人员,按照《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水质管理办法》的要求,定期对原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水质检验,并接受当地卫生部门的监督和抽验,保证供水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集中供水工程的管理人员,必须持县级以上卫生防疫部门颁发的健康证上岗。供水单位不能检验的项目应委托具有生活饮用水水质检验资质的单位进行检验。

(二)水质检验项目和频率应根据原水水质、净水工艺、供水规模确定,并不低于《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要求;原水采样点,应布置在取水口附近;管网末梢水采样点,应设在水质最不利的管网末梢,按供水人口每2万人设1个;供水人口在2万人以下时,不少于1个。

(三)水样采集、保存和水质检验方法应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5750)的规定,也可采用国家质量监督部门、卫生部门认可的简便方法和设备进行检验。

(四)当检验结果超出水质指标限值时,应立即重复测定,并增加检验频率;水质检验结果连续超标时,应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水质检验记录应完整清晰并存档。

第五章 取水构筑物管理

第二十一条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管理。每天应记录水源取水量,定期观测取水口水位、水质变化和来水情况;应及时清理取水口处的杂草等漂浮物,拦污栅前后的水位差不宜超过0.3m;应定期观测取水口处的水深,并及时清除取水口处的淤泥和水生物;汛期应防止洪水危害,冬季应防止冰凌危害。

第二十二条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管理。每天应记录水源取水量,定期观测水源井内的静水位、动水位;当水位、含砂量出现异常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应定期量测井深,每半年至少1次;井底淤积较多时,应及时清理;管井的出水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洗井;渗渠、大口井出水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更换或清洗反滤层。

第六章 净水厂管理

第二十三条 水厂生产区和单独设立的生产构(建)筑物,应有安全保卫措施,每天应记录水厂供水量;防护范围应不小于其外围30m,并设立明显标志;防护范围内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有条件时应进行绿化美化,不应设置生活居住区、禽畜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污水渠道,不应堆放垃圾、粪便、废渣等;各类生产构(建)筑物和设备应经常保持清洁;调节构筑物内部,每年应进行一次清洗消毒,消毒宜采用氯离子浓度不低于20mg/L的清洁水,消毒完成后应用清水再次冲洗;水厂管理人员,每年应进行一次体检,持体检合格证上岗,传染病患者或带菌者不应进入生产区。

第二十四条 药剂(凝聚剂、消毒剂)管理。应根据净水工艺、水质情况和设计要求选择药剂,药剂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购置药剂时应向厂家索取产品的卫生许可证、质量合格证和说明书;药剂管理人员必须掌握药剂特性及其安全使用要求;药剂应根据其特性和安全要求分类妥善存放在药剂仓库和加药间,作好入、出库记录,并有安全防护措施;运行时按规定的浓度用清水配置药剂溶液,应根据水质和流量确定加药量,水质和流量变化较大时,应及时调整加药量;应在设计投加点按设计投加方式计量投加,保证药剂与水快速均匀混合,不能漏加和超量添加;每天应经常巡视各类加药系统的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对各种药剂每天的用量、配置浓度、投加量以及加药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应不断总结加药经验,在满足净化效果的前提下,合理降低药耗。

第二十五条 计量仪表和器具应按检定周期进行维护检修,净水构筑物和净水器宜按设计工况运行;应严格控制运行水位(或水压),运行负荷不应超过设计值的15%,定时观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各净水构筑物(或净水器)的出口应设质量控制点;粗滤池的出水浊度宜小于20NTU,沉淀池或澄清池的出水浊度宜小于8NTU,滤池和净水器的出水浊度宜小于2NTU,当出水浊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应立即查明原因。

第二十六条 慢滤池的运行管理。慢滤池宜24h连续运行,滤速不应超过0.3m/h;应定时观测水位和出水流量,及时调整出水堰高度或阀开度,满足设计出水量和滤速要求;不能满足设计出水量要求时,应刮去表面20~50mm的砂层,并把堰口高度恢复到最高点或调整阀开度到原位;每年应补砂一次,补砂时应先刮去表面50~100mm的砂层,补新滤料至设计厚度;每隔5年左右应对滤料和承托层全部翻洗一次。

第二十七条 普通快滤池的运行管理。应经常观察滤池的水位,当水头损失达1.5~2.5m或滤后水浊度大于2NTU时,应按设计冲洗强度进行冲洗;冲洗前应先关进水阀,待滤料层表面以上的水深下降到200mm时,再关闭滤水阀;冲洗时应先开启冲洗管道上的放气阀,冲洗水阀开启1/4,待残气放完后再逐渐开大冲洗水阀;冲洗结束时排水浊度应小于15度;重新投入运行时,滤池中的水位不应低于排水槽;间断运行的快滤池,运行结束后应进行冲洗;冲洗结束后,应保持滤料层表面有一定的水深;冲洗后,滤池的出水浊度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更换滤料;新装滤料应在含氯量不低于0.3mg/L的溶液中浸泡24h,经检验合格后,冲洗两次以上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十八条 絮凝池、沉淀池或澄清池的运行管理。应经常观测絮凝池的絮体颗粒大小和均匀程度,及时调整混合设备和加药量,保证絮体颗粒大、密实、均匀、与水分离度大;应及时排泥,经常检查排泥设备,保持排泥畅通;平流沉淀池,藻类繁殖旺盛季节,应采取除藻措施,防止藻类进入滤池;澄清池应不间断运行,初始运行时初始水量宜为正常水量的1/2~2/3,投药量宜为正常投药量的1~2倍。

第七章 泵站管理

第二十九条 泵站管理应符合《泵站技术管理规程》(SL255)的有关规定,离心泵应在泵体内充满水、出水阀关闭的状态下启动,并合理调节出水阀开度和运行水泵台数,使其在高效区运转;停泵时,应先关闭出水阀;除止回阀外,泵站和输配水管线上的各类控制阀,应均匀缓慢开启或关闭;应经常巡查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记录仪表读数,观察机组的振动和噪声;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第三十条 水泵工作时,吸水池(或井)水位不应低于最低设计水位;水泵轴承温升不应超过35℃,电动机的运行电压应在额定电压的95%~110%范围内;环境温度低于0℃、水泵不工作时,应将泵内存水排净;电气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应符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DL408)的有关规定。

第八章 输配水管理

第三十一条 供水主管线应设立明显的指示标志,在供水管线3米以内严禁取土、堆放物料、垃圾、植树和建设永久性建筑等;应在完整的输配水管网图上详细注明各类阀门井的位置,并及时更新;应定期巡查输配水管道的漏水、覆土、被占压和附属设施运转等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应根据原水含砂量和输水管(渠)运行情况,及时清除输水管(渠)内的淤泥;树枝状配水管网末梢的泄水阀,每月至少应开启1次,排除滞水。

第三十二条 每天应定时查看高位水池或水塔内的水位及其指示装置,水位应保持在最高、最低设计水位范围内,水位指示装置应工作正常;对管线中的进(排)气阀,每月至少应检查维护1次;每年应对管道附属设施检修一次,并对钢制外露部分涂刷一次防锈漆。

第三十三条 供生活饮用水的配水管道,不能与非生活饮用水管网和自备供水系统相连接;未经批准,不应私自从配水管网中接管,不能私自更换水表和移动水表位置;管道及其附属设备的更换和维修,应严格冲洗、消毒程序。

各受益村要根据供水规模大小,以村或组为单位建立群众管理组织,负责本村调蓄池以下配水管网、检修井、进户工程等设施的管护,各用水户在冬季对进户管道和水表要采取保暖措施,防止冻裂损坏。因管理不善,配水管网破裂,造成房屋、道路、农田等水损失以及人身安全的,其责任和后果由村组和农户自己承担。

第九章 供水管理

第三十四条 供水站应优先保证工程设计范围内居民生活和公共建筑用水需要。在水资源条件允许的条件下,经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扩大供水范围。

第三十五条 农村供水工程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推行用水定额管理,收取基本水费;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农村水费财政补贴制度。

第三十六条 除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以外,供水工程停水时间不得超过三天;因维修等原因临时停止供水时,应预先通告用户;因发生自然灾害或供水工程发生不可预测事故而不能提前通知用户的,供水单位应在积极抢修的同时,及时通知用户;发生水致传染病等影响群众身体健康的事故时,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查明原因,妥善处理。

第三十七条 供水站应对用水户逐户登记造册,与用水户签订供用水合同,并发放用水户手册;用户改建、扩建或拆迁用水设施,应向供水站提出申请,经供水站批准后,再由供水站负责勘查、规划、设计和安装,其费用全部由申请单位和用户自理;严禁私自在管道上接水或抽水,新增用水户要向供水站提交书面用水申请,办理上户手续,缴纳一定的增容费用。

第三十八条 积极推广和使用节水技术、产品和设备,实行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缺水地区或缺水季节要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和季节浮动水价等制度。

第三十九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对供水站进行检查、考核和评比,开展供水工程达标活动。其考核内容按下列标准进行。

(一)实际供水量达到设计能力和分期实施的供水工程的年供水量逐年递增的情况;

水质检验的综合合格率不低于95%;

(三)管网的漏失率不高于5%;

(四)能源单耗不高于5.5千瓦时/千吨米;

(五)设备完好率不低于90%;

(六)单位制水成本不高于设计水平年的10%;

(七)供水站在运行中操作无误,管理安全,无事故;

(八)供水站站区,清洁卫生,环境优美,站容站貌美观,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第四十条 受益区用水户实行一户一表,计量收费,以村或自然村为单位安装取水总表,总表与分表抄收数字不相等时,应分摊水损。管理单位或用水户认为计量设施不准,可随时进行校验,对既不校表、又不按规定缴纳水费的,管理单位有权停止供水。

第四十一条 管理单位必须每月按规定的时间抄表、收费。在水表无法计量时,可采用下列方法计算收费。

(一)参照上月水量计费。

(二)按前几个月的平均数计费。

(三)按实际人口、牲畜用水定额计费。

(四)按基本用量计费。

第十章 水价核定、水费计收和管理

第四十二条 集中供水工程的水价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供水价格,保护受益群众的切身利益。根据供水对象执行不同水价,水价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核算,报县级物价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四十三条 推行基本水费和计量水费相结合的水价制度,按照分质供水、超额加价等办法按月收费;水价标准,可随着供水成本等因素的变化,由供水单位提出申请,由物价部门核准后调整。

第四十四条 供水成本按省水利厅、财政厅、物价局联合颁发的《甘肃省水利工程供水生产成本、费用核算管理暂行规定》核定。

第四十五条 水费由供水站或其委托的单位、个人计收,计收水费要按有关规定统一使用水费收取专用票据。

第四十六条 供水站要实行公示制度,定期对水价、水量、水费收支特别是工程折旧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用水户和社会监督。

第四十七条 供水单位要加强财务管理,执行国家的财务会计制度,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要推行水费民主决策制度,以保证水费的合理、高效使用。

第四十八条 用水户必须安装水表,按时交纳水费,逾期不交纳者,供水单位每天加收2‰的滞纳金;超过一定期限仍不交纳者,可停止供水;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行政手段命令供水站无偿供水。

第十一章 优惠政策

第四十九条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聘用人员由供水管理单位和个人按国家有关规定交纳社会养老保险,保证运行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

第五十条 农村供水工程暂缓征收水资源费,所得税;引用农业灌溉水源的供水工程,原水价格应低于农业灌溉供水价格标准;水质监测费由市、县财政酌情给予补助。

第五十一条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用电量按设计用电量纳入2005年全省农业排灌电价控制基数,按地表水、地下水扬程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农业排灌电价标准价格。

第五十二条 市县两级要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管理专项补助,对工程受益区经过县级民政部门核准、社会公示后确定的五保户、特困户等用水户由各地视财力情况确定补贴标准;对实际供水价格达不到成本水价或高扬程供水工程用水量达不到设计标准的由各地自行确定适当予以补贴。

第五十三条 集中供水工程可由县人保财险公司和县饮水安全供水管理总站建立管道破裂责任保险,由用户向人保财险公司交纳5-10元/户的保费,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院内因管道破裂造成的财产损失和室内人身伤亡进行理赔。

第十二章 奖惩

第五十四条 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管理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为民办实事重点工作考核内容,根据考核结果予以奖惩。对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管理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水利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由有关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处理。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警告、罚款,直至按照有关法律追究法律责任。

(一)擅自改变农村供水工程用途的;

(二)擅自提高供水价格的;

(三)计收水费未使用专用票据、水费管理或使用不符合规范的。

第五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供水单位要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情节特别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一)村级管网或进户工程漏水,多次督促不修复的,停止供水并销户。

(二)私拆水表、私开铅封,偷水截水的,致使水表计量不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

(三)私接水管,旁通闸阀,擅自增加供水设施及损坏其他工程设施的,责令限期拆除,恢复原状,逾期不拆除,不恢复原状的,强行拆除,恢复原状,并处以该设施损坏部分价值1-2倍罚款。

(四)在工程设施管理和保护范围内修建建筑物拒不拆除的,处以500元至10000元罚款。

(五)在工程设施管理和保护范围内堆放垃圾、杂物、打井、爆破等危害水工程安全运行的,处以200元至5000元罚款。

(六)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管理和保护范围内设置排污口,造成水源污染的,依据《水污染防治法》,处以十万元至五十万元罚款。

第五十七条 供水管理人员凡有下列情形者,视其情节,由管理单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罚款、赔偿、解聘,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一)擅离岗位,无故停水断水者;

(二)玩忽职守,违章操作,致使设备损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者;

(三)贪污挪用水费,或其它以权谋私者;

(四)对水源水质监管不力,酿成严重后果者。

第五十八条 农村供水各主管部门不履行本办法规定职责、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视情节给予处分、警告处分,直至按照有关法律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十九条 因农村供水单位导致供水水质不符合标准,给用户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三章 附则

第六十条 本办法由甘肃省水利厅负责解释。

第六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篇2: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

运行管理的意见及建议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建国以来,在国家财力的支持下,民和县建设了一大批农村自来水工程,怎样把这些工程建好、管好、用好,使之长期发挥效益,已成为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根据本人多年来参与自来水工程建设及管理的体会,谈谈自已的几点意见及建议,供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参考。

一、民和县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现状

通过对民和县已建农村饮水工程的调查统计来看,管理模式上主要有村集体管理、企业管理、县水务局派出机构管理等几种形式。其中,由村集体管理占大多数,企业管理和县水务局派出机构管理占小部分,运行状况上看,企业管理和县水务局派出机构管理且工程规模比较大的工程运行状况良好,基本上能做到运转正常,这主要是争取上级部门的维修经费作保证。越是集体管理的,工程规模越小的工程大多运转不良,有的工程已停运甚至报废。分析其主要原因有:

1、管理组织不健全,管理队伍不落实,管理人员报酬低,工作积极性不高。

2、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措施不到位。

3、对水的商品意识不强,喝“福利水”、1

吃“大锅水”现象严重,造成水费收交率偏低。

4、水价低,水费收取率低,不能保证工程正常运转经费,工程日常管理不到位,维修保养不及时,造成失修、带病运行工程较多,以致影响正常供水。

二、农村供水工程的性质及特点

农村供水工程是农民抗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设施,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物质保障条件。作为基础设施的农村供水工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公益性。投入多,见效慢,管理难,本身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多表现为间接的社会效益。

农村供水工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地位重要,需要高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离不开供水工程,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供水。因此,要充分认识农村供水工程的重要地位,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二是工程规模较小,用水量不大,经济效益不高。自水费按方收取后,根据管理所统计,每户每月用水量为1-3立方米,按每方1元计,每户每年水费为12-30元;三是公益性较强,需要政府扶持。

三、目前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制改制的建议

通过多年的运行实践看,为了农村供水工程长期有效的运行,理顺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改革,确定合理水价,提高水费收入,增加水费积累,保证工程管理经费,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改革要本着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已建成设施的巩固和效益发挥,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有利于加快农村供水事业的发展。以明晰工程所有权为核心,以增强经营管理活力为重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工程的良性运行。

(一)承 包

承包不改变工程所有权属。它通过合同契约,由工程的所有者把管理权委托给承包者,同时对双方权利、责任、义务给予明确,承包者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组成的小组。承包方法简便易行,较好地解决了工程维护管理差,管理责任不落实的问题,易被农民接受,已有多年实践经验,这种方法适用于单村小型农村供水工程管理。

(二)供水协会管理

部分乡镇成立了农村供水协会,但运作效果参差不齐,该县供水协会是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共同发展”的原则成立的村镇供水服务性、公益性的社会团体;其宗旨是强化工程管理措施,提高工程管理质量,保证工程正常运行,长期发挥效益,实现村镇供水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职责是规范程序,监督管理,提供服务,共同发展。供水协会管理是一种好的管理方法,要提高供水协会人员的业务能力,落实管理人员的报酬。

(三)企业管理

水做为商品,供水管理要逐步使行企业化管理,要使行成本核算,政府不可能包建包管。所以,有条件的供水工程使行企业化管理大势所趋。为此,我县对总堡、隆治、马场垣三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做为企业化管理试点。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组建了民和县隆治沟供水站,隶属于古鄯水库管理所,单位性质为供水企业,管理范围为隆治沟三乡及准备新建的中德财政扶贫人饮工程,人员编制暂定8人(不包括各村管水员)。管理人员中站长由县水务局从事业编制中按排,其他人员全部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

二是制定了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健全管理组织,落实管理队伍,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起供水站及各村共同管理的管理网络。办法中规定供水站负责水厂及支管(包括支管)以上管道及建筑物维护管理,配水管由各村负责管理,水费统一由供水站按方计收。

三是核定水价,目前水价还未核定,暂按县城自来水水价执行,生活用水水价每方1.54元、基建用水每方3.62元元计收,生产用水水价待定。

四是规范水费收支管理,通过建立信息数据库、统一打印水费票据和实行水费公示制度。规范了水费收支程序,提高水费收交率,保证水费专款专用,四是对工程管理的科学评价,对工程规模、供水量、水费收交率、维修费和耗电量以及每次工程管理检查的情况建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工程管理进行综合科学评价,为工程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五是工程管理实行了承诺服务制度,建立了供水综合服务体系,设立了供水服务热线电话,为用水户提供了方便、快捷、优质、高效和全方位的服务。

六是通过水厂信息化管理系统为水资源管理、水质监测和水库运行等水利工程的管理提供信息平台。

篇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浅析

水是生命之源, 安全可靠的饮用水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更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因此,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全国各地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 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590亿元, 加上各级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和群众自筹443亿元, 社会融资12.2亿元, 共投入资金1 045亿元, 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共建设各类农村供水工程92.65万处, 其中集中供水工程22万处, 分散供水工程20.65万处, 新增日供水能力2 600多万t, 累计解决2.1亿农民群众和4万多所农村学校1 800多万在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1]。这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解决广大农民饮水、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如何进一步做好已建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 提高供水服务质量, 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长期、持续、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1 目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农村供水工程面广量大, 单个工程规模小, 管理难度大[2]。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以来, 针对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 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管理办法和标准等, 对规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各地也对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目前,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远未达到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运行管理要求。

1.1 工程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 管护责任未落实

一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 没有制定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管理松懈, 或是有管理制度但未认真执行。另外, 由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政府主导的公益性很强的事业, 一些工程运行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差, 管理不尽心、不到位, 管护责任未落实。

1.2 供水成本高

造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成本偏高的原因很多,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供水规模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由于供水工程规划设计、人口流动变化等方面因素, 集中供水工程普遍存在实际供水量远小于设计供水规模问题, 造成设施闲置、资金浪费, 而且运行费用增大, 加大了供水成本[2]。根据北京市2006年对村镇85座集中供水厂调查统计, 水厂使用率 (实际规模/设计规模) 小于10%的有38座, 占水厂总数的45%;低于50%的有69座, 占水厂总数的81%;大于80%的有8座, 占水厂总数的10%。调查结果说明, 实际供水规模还远没达到设计供水能力, 已建成的供水设施还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

(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电价偏高, 部分地方农村供水用电电价为工业或商业电价, 有些地方还要按变压器容量收基本电费。由于电费是供水工程运行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约占到供水工程运行成本的1/3到2/3, 部分扬程较高的工程甚至达到70%以上[4], 所以高电费直接导致了供水成本的提高。例如[5], 四川省德阳市农村供水工程用电均按营业用电计价, 电价高达0.97元/kWh (生活电价0.46元/kWh, 农用电价0.22元/kWh) , 电费支出接近运行成本的50%。黑龙江省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实行的是工业用电, 平均电价在1.05~1.1元/kWh, 均高于居民生活用电价格。内蒙古目前供水工程用电多数采用非普通工业用电, 比农灌用电高0.3~0.5元/kWh, 水价成本构成中电费占40%~50%, 如果农村供水用电电价采用农灌用电电价, 可降低水价成本价0.3~0.4元/m3。

(3) 部分地方把供水工程当做盈利企业, 不合理的收取税费, 增大了供水成本。例如[5], 罗江县金山供水站税费征收种类多达6种。

(4) 供水集约化程度低, 规模效益小。

(5) 管网漏损水量偏大, 主要原因是对管网的维修和管护力度不够。

1.3 经营收入低, 水费收缴困难

工程经营收入低, 水费收缴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服务对象是农民, 与城市相比,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农民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 用水量小, 经济承受能力弱, 安全用水意识淡薄, 因此, 水价核算中, 由于考虑到农民的承受能力, 农村供水工程一般只能执行运行成本水价或者更低一些[6]。

(2) 农民对水价敏感, 受传统喝水不缴费意识的影响, 农民不愿交水费;为了少交水费或不交水费会多节约用水或者用原有的自备水源。笔者在对北京市村镇供水工程收费调研中发现, 某些收费的供水工程内的农民只有喝水、做饭时才用供水工程的水, 洗衣服等用其他水源水, 这样实际的用水量就很少, 难以达到预期水费收益。

(3) 一些地区行政领导干预多, 人为降低或减免水费, 致使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存在一定困难, 甚至喝“福利水”、“大锅水”的现象还普遍存在[2]。

(4) 一些供水工程管理人员本身的宣传和服务不到位, 不能及时处理供水事故, 农民对水费用途不明确, 影响了农民对交水费的积极性[7]。

1.4 供水工程技术力量薄弱, 缺乏专业技术管理人才

绝大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 (部分是城市管网延伸工程) , 经济物质条件差, 工资福利水平低, 难以吸引到专业技术管理人才;而且由于工程本身的经费有限, 经济上也不允许配备较多专职管水员。特别是单村的供水工程, 一般是由村委会指定的村民兼任, 工资低、杂事多、缺乏专业管理养护和运营知识, 只起到了看管和简单的运行操作作用, 维修、养护检修水平低, 使工程在运行过程中破管漏水、机电故障等得不到及时维修, 机电设备、管道受损程度易加大, 维修资金投入增加, 工程设计寿命易缩短, 有些工程配套维修频繁、重复建设现象较多, 造成较大浪费。另外, 供水单位本身也缺乏人才意识和科技意识, 忽视了对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

2 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几点建议

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希望对工程的良性运行管理有所帮助。

2.1 明确管理责任, 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制

这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期持续良好运行的制度基础。

(1) 农村供水工程点多、面广、分散、管理难度大, 为实现农民安全饮水工程可持续良性运行, 需要从政府、供水单位和用水户三个层面抓好。

第一个层面, 政府应该加强建后供水工程的运行监管, 逐级落实监管责任, 区县应建立长效稳定的农村供水运行管理经费投入机制,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研究、制定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 加强对工程运行管理进行行业指导和监督等[8]。

第二个层面, 供水单位或者企业应该提高企业经营透明度, 加大管理力度, 通过先进的工艺和技术降低供水成本, 提高服务水平, 提高农民缴纳水费的积极性;

第三个层面, 通过宣传教育使农民用水户积极参与农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后管理, 农民用水协会就是好的形式, 切实赋予用水户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增强用水户的责任感。

(2) 村镇安全饮水责任到人。农民安全饮水实行属地行政领导负责制, 各区县政府区县长、乡镇政府乡镇长、村委会主任为所辖区域的第一责任人, 负责辖区内村镇供水安全工作, 确保安全饮水。

2.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推进适度的集约化供水, 降低供水成本

这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期持续良好运行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积极创造有利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的外部条件, 针对当前农村供水工程存在的运行电价高、部分工程缴纳税费增加了供水成本和农民用水负担等问题, 建议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用电、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相关优惠政策, 另外对贫困地区和特困人口, 超过水费负担能力的, 适当给予财政补贴。

针对集中供水工程普遍存在实际供水量远小于设计供水规模问题, 建议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推行管网延伸扩户, 扩大供水范围, 实现规模效益, 提高经营收入, 降低供水成本。

2.3 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制度, 强化水费计收和管理

这是满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维护费用和折旧费用, 保障工程长期持续良好运行的物质保证。

水价是村镇供水事业发展的生命线, 水价是否合理, 水费回收率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运行管理及可持续发展。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事业, 在目前情况下, 难以完全市场化。因此水价的制定既要考虑用水户的支付意愿和承受能力, 又要考虑供水单位的成本补偿和合理收益, 实现“有偿供水, 以水养水”。建议按照计量供水、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水价, 并根据供水成本、费用、及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另外还应按照分类定价的原则, 对生活用水、生产服务用水分类定价, 实行农民生活用水比当地城镇居民生活用水较优惠的水价。水价核定前召开由发改部门、水务部门、管理单位和用水户代表参加的论证会, 做好对用水户的宣传工作, 争取用水户的支持和参与。

水费由工程管理主体或其委托的单位、个人计收, 实行“分户计量, 按量计征”, 有条件的地方, 推广使用IC卡水表, 实现先交费后用水;计收水费使用专用票据。供水单位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合理提取工程折旧费和维修费, 并对这些款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公示, 接受用水户和社会监督。

2.4 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技能

这是适应管理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 更是工程长期持续良好运行的必然要求。

针对当前农村供水工程技术力量薄弱, 缺乏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和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水平较低的实际, 应从专业化管理需求出发, 组织编写浅显易懂的农村供水工程技术手册和有关培训教材, 在遵守市场规则、供水领域里的行业自律、完善基层服务体系、供水运行维护和规范化操作等方面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培训工作, 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技能, 增强服务意识和安全意识, 逐步推行持证上岗制度。比如, 北京市为指导和规范村镇供水工程的管理, 组织专家、学者在大量调查研究和吸收部分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经验的基础上, 编写完成了《北京市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维护指南》, 并定期对管水员进行培训, 对北京市村镇供水工程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3 结语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障农民群众饮水安全,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是党和政府的德政工程, 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保障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为目标, 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为使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应不断提高现有工程的运行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真正实现“建成的、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摘要: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全国各地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但如何进一步做好已建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 提高供水服务质量, 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长期、持续、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本文指出了目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简单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同时, 对工程运行管理提出了一些合理性建议, 希望对工程的运行管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分析

参考文献

[1]闫冠宇, 张敦强.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惠及2.1亿百姓[J].中国水利, 2011, (1) :87-89.

[2]李仰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EB/OL].http:∥www.ncys.cn/Index/Display.asp?NewsID=8777.

[3]李远华.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努力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水平[EB/OL].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经验交流研讨会上的讲话.http:∥www.ncys.cn/Index/Display.asp?NewsID=8894, 2010-11-27.

[4]曲永会.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解读[J].中国水利, 2009, (1) :8-11.

[5]水利部《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制研究》课题组.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制研究总报, 2005.

[6]倪文进.关于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值得关注的三个观点[J].中国水利, 2009, (1) :34-35.

[7]裴永刚, 田海涛.北京市村镇供水工程管理机制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7, (5) :39-42.

篇4: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

【关键词】管理经费;专业知识;技术

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以来国家已陆续出台了针对运行管理工作的相关政策。随着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的加大,农村建设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内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目前,各地也对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有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发展还扔面临诸多难题。例如,仍有部分地区对于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多程建设标准低;部分地区水质也达不到饮用水安全标准;缺少专业化的管理队伍等方面等方面。加上农村供水工程具有单个工程规模小、面广量大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因此,实现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运行管理要求仍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

1.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主要模式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具有分布广、形式多样、管理复杂,规模大小不一等重要特点。这些特点也据定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模式的多样化。总体而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根据供水工程特点、资金筹集方式和受益情况可概括为以下四种:第一,专管模式。专管模式即从供水源头到用户龙头的集中式供水工程。这种管理模式基本上都是由县级或乡镇的自来水公司负责,专业化管理主要是由专门供水机构负责。第二,群管模式。群管模式主要管理对象是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兴建的集中式供水工程,采取单村或联村组织为主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管理方式具有产权明晰、管理主体实 、经营机制灵活与水费计收到位等特点。因此,较好地解决了供水工程管理 “缺位”及保证工程维修费等问题。第三,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分级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总表以下人村人户的管道由村级供水协会或供水管理小组管理,而人村总表以上的工程及集中供水工程主管道由专业机构负责管理。这种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具有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各司其职的优势。第四,自管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农户自建、有、管 、用体制,主要运用于几户或单户人家分散式供水工程,水利部门主要负责技术指导,村民自己负责建设与管理,国家或村集体将给予一些资金或管材补贴。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建设标准较低、工程简易、维护管理较简单,因此,有效解决了小型饮水工程维修运行等问题。

2.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机制还不适应农村水利发展要求。例如,还有相当部分供水工程(尤其是小型村级供水工程)管理主体不明确,在工程运行管理期间各级部门之间配合不够,管理效益难以发挥,尚未形成一套良性的运行管理机制。有些工程配套维修频繁,重复建设现象较多, 造成较大浪费。

其次,运行管理經费不足。目前,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有专职管护人员与固定的维修经费,但建设资金问题缺少前期投入。水费到位率偏低,补偿机制也未形成,年运行维护资金争取不够及时造成运行,造成工程维护经费短缺,维护资金长期在财政部门滞留的现象,供水工程效益难以发挥。这些都与民生工程的要求不相符合。

第三,管理队伍比较薄弱,服务能力不强。绝大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管理中管理队伍也比较薄弱,而且多数只配有兼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较少,乏专业管理人才,管理力量不足。此外,村级供水工程相当部分由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村民管理,缺乏专业管理养护和运营知识,而且这些管理人员大多数年纪较大并且文化程度较低,服务能力不强,不能熟练地使用净化与消毒设备,导致供水工程运行管理不到位,低效运行。

第四,村级供水工程管理不善,规章制度不健全。从大多数地区情况看,多数工程尚未制订规范的管理制度,而且有相当部分小型村级供水工程运行管理不够规范,水资源论证、现场勘测等前期工作不到位,运行管理中未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有的设施简陋,未按规程要求操作;有的未按规定定期开展水质检测,影响供水水质的稳定性。

3.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主要策略

第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设水费财政补贴制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上都是争取国家资金,地方财政配套,农民自筹资金建设。建议国家出台有关要求地方,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督促地方政府尽快建立农村供水公共服务体系及水费财政补贴制度,使农村供水工程实现良性运行 ,真正做到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让惠民工程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加大优惠政策力度,降低供水成本。制定优惠政策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期持续良好运行的重要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政府为社会提供的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应积极创造有利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的外部条件。对一些经济欠发达和农民承受能力有限的农村小水厂建立财政补偿机制及以财政资金为主的农村供水工程维修专项资金。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用电税费减免等方面按照“多予、少取、 放活”的原则给予相关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推行管网延伸扩户,提高经营收入降低供水成本。

第二,加强基层水利队伍建设 提高农村水利科技含量。农村供水工程量大面广加强行业管理,提高基层管水队伍服务水平。增加基层供水管理人员,开展管水人员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发挥乡镇配置的专职水利人员作用,使农村管水员逐步熟练使用和正确维护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高基层供水管理人员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当地水务部门组织成立管理机构负责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的专业化管理,建立一支技术力量过硬的管理队伍,多开展各类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建立农村供水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使管理人员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工程管理中去,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期良性运行打下扎实的人才基础。

第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饮水安全氛围。通过宣传学习不断提高农村村民的节约水资源的意识,自觉维护饮水工程。另一方面,水利、卫生、环保等部门应通力合作,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开展供水、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宣传等多元渠道和手段不断提高使农民群众自觉保护水源的观念。大力宣传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全社会的认知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营造良好的饮水安全氛围。

农村饮水安全工是一项旨在改善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取、水质不洁、水量不足和供水保证率低等状况的益性系统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而其运行管理成为广大农民群众饮水是否安全的关键所在。因此,建立良性运行管理机制,保证工程正常运行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应不断提高现有工程的运行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良性机制,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真正实现建成的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科]

【参考文献】

[1]邓沐平.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12).

[2]裴志华,徐成良.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方法[J].宁夏农林科技,2012,(05).

篇5: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

2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具体做法

2.1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安排专人负责,按照设计要求,严把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有效保障广大用水户的正常生产生活,减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后期运行维修费用。

2.2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抄表时间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一年抄表两次,抄表时间在每年的4月和10月各一次,每次抄表用时12天到15天不等。抄表时管理人员仔细核对水表,确保读数准确,抄表工作结束后及时进行了水量、水费计算,并将用水户的用水量、水价、水费在各村组进行公示,明确缴费时间、地点及逾期不缴费的处罚措施。

2.3规范收费制度,增强服务意识

进一步规范完善收费制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水户缴费先由农户到收费大厅进行预存,根据农户自家用水情况预存100.00元到200.00元不等,根据每次抄表用水量在台账上进行核减,预存金额不足的及时下达自来水费催缴通知单,于15个工作日内进行缴费,对不按规定时间缴费的用水户,我们采取停止供水、收取开通费等措施进行处罚,有效的促进了群众缴费的自觉性,自来水费的按时足额到位,保证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正常良性运行。

2.4通过宣传提高群众饮水安全管理意识

受传统思想和生活方式影响,农村大多数群众没有饮水安全意识,一样的水而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价格要比他们吃的水塔水价格高不少,以前水塔水是粗放式管理,用多用少大家平均分摊,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分户水表管理,部分农户用水习惯一时难以改变,因自身管理不善造成跑冒滴漏,抄水表时才知道用水量较大,部分用水户对自来水费难以接受。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人员耐心的做工作,用水户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情况逐步了解,自我管理的意识不断增强,为促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兰花.如何有效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J].甘肃农业,,(11).

篇6: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

摘要分析了淮南市潘集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现状,以及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机制的建议,以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长效机制;淮南潘集区

目前,淮南市各地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正全面有序地推进,一大批饮水安全工程已建成投产,一大批尚在建设中。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保证工程良性运行,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巨大投入真正形成巨大的产出,长期稳定地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迫在眉睫。为此,淮南水利局组织了调研,对一些县(区)进行调研,通过现场查看、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征求有关县(区)的书面意见,初步了解该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情况,现以该市潘集区为例介绍如下。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现状和评价

淮南市潘集区从2006年到2009年底,已建成集中式饮水安全工程40处,日供水能力达9 332 t,可解决27 368户104 687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工程涉及全区11个乡镇(街道)的49个行政村,工程总投资达4 079万元。其中饮水不安全类型主要为水质不达标(包括苦咸水、污染水、氟超标水、砷超标水等)。潘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抓住国家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投入的机遇,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为潘集区12项民生工程之一,同时,计划用4年时间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标准,解决全区13.4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以来,潘集区工程总体进展顺利,工程质量良好,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这些工程运行以来,为农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被农民群众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广大受益群众充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分享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增强了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这项工程促进了社会和谐,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建立权责明晰的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问题

由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有关政策和文件都对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理主体有明确规定。因此,在工程产权和管护主体方面问题不大,但小型供水工程则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机制不灵活,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此外,还普遍缺乏懂技术,会维修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当部分水厂的技术管理人员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农民,饮水卫生意识和知识相对欠缺,业务素质低,不能适应日常的运行管理工作[1-2]。

2.2加强水源保护,严格水质检测问题

根据2008年公布的全国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显示,我国超过4成的农村饮用水未达到卫生指标,主要是微生物指标不达标。淮南市情况也不容乐观,经卫生部门检测,大部分水厂水质不达标。造成水质不达标的原因:一是有的地区水资源紧缺,而农村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遏止,增加了水资源保护的难度,成为威胁农村水质不达标的主要原因。二是农村小型水厂处理设施落后,采用集中供水的农村供水工程大多数设施较为简陋,只有2成左右的供水工程有消毒设备,多数供水工程只有水源、管网和简单的沉淀过滤设施。分散式供水工程多为户管和联户管,普遍缺少水处理设

施。三是缺少水质监测设备和人员,不能进行经常监测,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除城市管网延伸和规模较大水厂有检测设备和人员,水质检测不成问题外,广大农村中小水厂由于规模小,管理人员少,没有水质监测设备,更谈不上专职检验人员,目前也没有条件建立水质检验试验室,直接影响了水质的日常监测[3-4]。

2.3合理确定水价,实行计量收费的问题

不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由于水厂规模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民承受能力有限和支付意愿不强,水费收交有困难,喝“福利水”、“大锅水”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农村饮水工程不能按全成本收费,地方物价部门批准的水价普遍低于供水成本,一般不计折旧费和大修费,使水厂该维修的工程无法维修,该更换的设备无法更换,工程使用寿命到期后也无力更新,难以保证工程持续运行。

在调研中发现,凡是农村原有压水井和靠近河流的村庄,农民用水都用河水和浅层地下水,水厂供水只用来烧饭和烧开水,水厂供水量很小;有个别村因有企业收入,因此实行不收水费,造成用水浪费;在含氟高的地区,农村水压井可以出水,由于祖祖辈辈喝高氟水,看不出什么后果,因此饮水安全意识不高,不愿意接自来水;很多农民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一些村成空壳村,接用自来水的积极性不高,这些都影响了水厂的效益。

2.4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设计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04年刚开始实施时为一个新的课题,无章可循且当时国家投资较小,造成实施的饮水安全供水工程多为单村式集中供水;点多面广,粗散式供水,水厂小利润空间有限,难以形成规模化管理,为今后的运行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2.5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优惠政策落实情况

2008年省水利厅转发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对农(下转第278页)(上接第275页)

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涉及的有关收费比照实行扶持政策的通知》,省水利厅与省物价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用电价格的通知》,以降低农村水厂的建设和运行成本,还惠于民,根据各地落实优惠政策的情况看,总体上是好的,但仍有部分优惠政策在一些地方尚未落实,特别是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由于涉及电力部门,协调难度大,执行效果差[5-6]。调研中发现,有的县区2007年以来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电价格可以按农业生产用电价格。而2007年之前的农村人饮解困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及乡镇自来水厂管网延伸工程,则不享受电价优惠政策,加重了水厂的负担。

3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议

3.1建立权责明晰的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

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明晰产权,落实产权和管理主体。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兴建的乡镇集中供水工程,由县或乡镇授权的项目法人负责管理,以国家投资为主兴建的规模较小的跨村或单村供水工程,形成的资产归受益群众集体所有,由村民委员会或工程受益范围内的用水合作组织负责管理。由社会投资者投资兴建的集中供水工程,由业主负责管理。分散供水工程由受益户负责管理。

3.2加强水源保护,严格水质检测

要抓好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工作,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严禁进行各项开发活动和排污行为,以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威胁饮用水源水质安全的污染源,应坚决搬迁或关闭,严禁新建、扩建影响饮用水安全的建设项目。加强对农村自来水水源和水质检测管理工作,定期对水源水质,制水水质、配水水质等进行必要的检测,保证生活

饮水达到《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的要求,确保农村饮水安全[7-8]。

3.3合理确定水价,实行计量收费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要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融资、企业经营、依法合理定价、计量收费、群众参与的运营管理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3.4加大农村饮水工程扶持、服务和监管

3.4.1乡镇政府尽快出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2004年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出台《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试行以来,对已建成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同时,在试行中,也发现一些不足,有必要对前段工作进行总结,对照省试行办法,结合乡镇的特点,由乡镇完善该《办法》,并由乡镇实施,以规范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保障供水工程的长期效益。

3.4.2进一步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安徽省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并没有完全到位的,如电价,建议所有向农民供水的饮水工程,电价一律按农业生产电价执行。

3.4.3对困难小水厂给予适当扶持。建议在一段时期内,对一些经济欠发达,农民承受能力有限的农村亏损小水厂,及时建立财政补偿机制,包括对大修和折旧经费的补贴,或者建立以财政资金为主的农村供水工程基金,对工程进行大修或更新改造,并在更新改造中引导向规模化供水发展,使水厂走向良性循环。同时,也可以通过村民“一事一议”形式,解决管网维修和设备更新的资金。

3.4.4建立农村供水工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供水工程量大面广,特别是相当多的单村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其专业化管理水平低,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向供水单位和用水户提供服务。

3.4.5加强管理人员培训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应组织农村水厂管理人员开展专业知识、实际应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培训工作,逐步建立起一支熟悉供水工程的相关技术,能熟练地使用和正确维护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专业化队伍。

3.4.6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供科学技术保障。应针对我国农村目前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的特点,重点加强符合农村特点的简便、高效、低廉的水处理和水质检测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和推广,促进农村供水领域的技术进步。4参考文献

上一篇:餐厅经理承诺书下一篇:开面馆创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