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

2024-04-18

甘肃省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通用10篇)

篇1:甘肃省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劳动用工管理,规范用工行为,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关于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通知》(劳社部发〔〕46号)及其它劳动用工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依法用工的,适用本办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本省境内部队使用非军籍人员的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应当依照本办法进行用工备案。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劳动用工备案,是指用人单位按规定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劳动用工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用工行为和签订、变更、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等情况进行审核、监督管理的行为。

第四条 劳动用工备案内容包括招录职工、劳动合同订立、变更、解除、终止,职工退休、内部退养、伤亡等。

第五条 劳动用工备案种类有初始备案、劳动用工变化备案、注销备案。

第六条 劳动用工备案实行分级管理的原则。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为劳动用工备案的受理和管理部门。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中央在甘企业、省属企业、部队使用非军籍人员及在省级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的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工作;市(州)、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分别负责所属企业及在同级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的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工作。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省直部门及单位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工作,市(州)、县(市、区)直部门及单位由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工作。

注册地与实际经营地不一致时,由实际经营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办理劳动用工备案。

第七条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劳动关系、就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统计、劳动监察等相关机构要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劳动用工备案工作。用人单位在向养老、医疗等机构申报核定或申请人员变更时,应提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核发的《劳动用工备案证》。

第八条 用人单位应在本办法施行之日起60日内进行初始备案并申领《劳动用工备案证》。新成立的单位应在工商行政部门注册后30日内进行初始备案并申领《劳动用工备案证》。

第九条 用人单位办理初始用工备案时,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企业、个体经营组织营业执照原件(机关、事业组织法人证、社会团体法人资格证、或者其他依法成立取得的营业许可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

(二)职工花名册、工资发放表、签订的劳动合同书、单位工资总额、单位平均工资、工资支付情况、社会保险缴费情况等材料;

(三)受理机关认为需要提供的其它材料。

第十条 用人单位办理初始用工备案时,备案受理机关应当对以下信息进行核实记录:

(一)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单位名称、性质、行业类别、住所地、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号、法定代表人姓名;

(二)订立劳动合同劳动者的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公民身份证号码(外国人护照号码)、户籍地址及现住址、联系方式、用工形式、劳动合同期限、岗位、是否在岗、工资、参加社会保险情况;

(三)使用劳务派遣人员的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公民身份证号码、岗位、工资、本单位工作年限、劳务派遣单位名称;

(四)使用兼职人员、不在岗人员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公民身份证号码、岗位、报酬、签订劳动合同单位名称;

(五)其它用工形式人员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公民身份证号码、岗位、报酬、用工形式。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情况发生下列变化时,应当在发生变化后30日内进行劳动用工变化备案,其中,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在10个工作日内进行备案。

(一)新招用劳动者;

(二)劳动合同变更、解除、终止;

(三)成建制划入或划出;

(四)劳动者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或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五)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六)备案受理机关认为应当进行变化备案的内容。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办理新招用劳动者备案时,须提供下列材料:

(一)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书;

(二)新招用劳动者的信息;

(三)职工花名册;

(四)备案受理机关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办理劳动合同变更、解除、终止备案时,须提供下列相关材料:

(一)已备案的职工花名册及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签字盖章的《变更劳动合同协议书》、劳动者辞职申请或职工调转手续、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处理决定和送达手续;

(二)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签字盖章的《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劳动者辞职申请或职工调转手续、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处理决定和送达手续、依法进行裁减人员的相关手续、有关机关批准用人单位成建制划入或者划出的文件;

(三)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签字盖章的《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劳动者退休证明、劳动者死亡证明;

(四)备案受理机关认为需要提供的其它材料。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撤销、注销、破产等情形时,被撤销、注销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破产企业清算组和合并单位,应当在用人单位合并、撤销、企业破产终结、工商登记注销之日起30日内办理劳动用工注销备案。

第十五条 办理注销备案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职工花名册;

(二)宣布合并、撤销用人单位的文件、法院破产终结公告、工商部门注销登记证明;

(三)备案受理机关认为需要提供的其它材料。

第十六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备案材料审核合格的,发放《劳动用工备案证》。备案受理机关每年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备案情况核实(包括劳动用工变化情况)后,在《劳动用工备案证》和职工花名册相应栏目内签注“已备案”字样,并加盖“劳动用工备案专用章”印鉴。

第十七条 《劳动用工备案证》是用人单位办理备案的重要凭据。《劳动用工备案证》记录内容不得损毁或涂改。用人单位注销备案的,《劳动用工备案证》由备案受理机关收回保存。

第十八条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指导用人单位做好劳动用工备案工作,并为用人单位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提供便利和服务。

第十九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备案下列事项实施监督检查:

(一)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用工备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二)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后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情况,劳动合同签订和履行情况;

(三)用人单位办理与劳动者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备案手续情况;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内容。

第二十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劳动用工备案情况检查时,用人单位和相关人员应当予以协助,并如实提供相关资料,不得拒绝和阻挠检查。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不按本办法进行劳动用工备案的、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不建立职工花名册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或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和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8月1日起实行。

本办法由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篇2:甘肃省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

北京市劳务派遣用工企业备案办法

一、我市劳务派遣用工数量超过用工总量10%以上的用工企业,应当将超比例用工调整方案在2014年8月31日前,向经营所在地区(县)人力社保部门进行申报备案。

二、各区(县)人力社保局负责本辖区内经营的劳务派遣用工企业备案工作。

三、劳务派遣用工企业超比例用工调整方案内容应当包括:

1、本企业用工情况:职工总数、签订劳动合同职工人数、使用劳务派遣职工人数、劳务派遣职工占职工总数比例;

2、使用劳务派遣职工情况:本市城镇派遣职工、本市农村派遣职工、外埠城镇派遣职工、外埠农民派遣职工的人数;

3、三性岗位用工情况:辅助性岗位、临时性岗位、替代性岗位的派遣职工人数;辅助性工作岗位应有职代会或工会讨论平等协商确定的文件或方案;

4、与本企业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的公司名称、协议期限; 5、2年内的劳务派遣用工整改方案;

6、整改过程中可能遇见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7、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篇3:浅谈我国的劳动用工备案制度

劳动用工备案, 是指用人单位按规定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劳动用工情况,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其主体资格、用工行为和签订、续订、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并登记备案的行为。

备案的适用范围:本行政区域内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订立、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 应当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劳动用工备案。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的, 也应当办理劳动用工备案。

备案的内容包括: (1) 用人单位情况:包括用人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单位性质、经济类型、行业类别、用人单位地址、组织机构代码、邮政编码等。 (2)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情况:包括劳动者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岗位要求、职业工种、参加工作时间等。 (3) 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包括劳动合同签订、续订、变更、终止或解除等情况。 (4) 工资收入分配情况:包括用人单位工资总额、平均工资、工资支付等情况。 (5) 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包括劳动者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情况。

备案适用四种用工形式:用人单位新招用职工;已招用职工续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职工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实施前已招用人员的用人单位, 应到当地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补办劳动用工备案手续。

二、建立劳动用工备案的意义

1.用工备案可监督劳动合同的订立, 完善劳动合同制度, 形成有序的用工机制。《劳动合同法》第九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 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劳动合同法》明确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关系时的有关规定。《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条款之一是应有用人单位及劳动者的具体信息, 劳动保障部门可以通过用工备案检查、监督合同双方是否具有主体资格;还可以通过对劳动合同的检查, 监督其内容是否符合《劳动合同法》。由此可见劳动用工备案不仅使劳动保障部门全面掌握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的存量、变量还能及时监督与维护职工与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 减少用工纠纷, 形成有序的用工机制。

2.用工备案能有效保护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实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对用工双方都受益。对于企业来说, 如果为劳动者进行了用工备案, 为这名员工缴纳了各项社会保险, 如果员工不与企业进行协商便擅自离开, 他的各项社会保险关系仍会留在原企业, 而一名劳动者不能同时在两家企业进行备案, 到另一个企业工作后, 缴纳不了各项社会保险。在一定程度上, 能够防止企业由于员工频繁跳槽而出现临时用工紧张的局面。企业为员工办理了用工备案手续后, 企业不能无缘无故解雇员工, 如果员工同意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 需要与企业达成解除劳动关系的意向, 并签订协议书, 否则将一直为这名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

三、现实劳动用工备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劳动力不稳定, 用工备案变更频繁, 导致备案成为空架子。许多员工进入企业后, 由于种种原因, 他们有的在厂工作仅几个月时间便会自动离职;有的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两年, 特别是农民工, 大都是拖家带小, 工作时间灵活性很大, 几个月或一两年换一个地方, 其企业主及劳动者双方都不在意是否需要签订劳动合同, 因此, 劳动用工备案工作就更难加以规范。

2.企业对用工备案制度不认可。由于行政主管部门宣传力度及监督力度不大, 企业用工备案制度的作用还没有真正认识。不少非国有企业在人事管理问题上本身做得很不规范, 一些员工进入在管理上也就没有建立较规范的档案制度;在劳动合同签订方面也很不规范, 即使签订了劳动合同, 也未按规定交一份给劳动者作保存。企业主对劳动用工备案工作既不理解, 也不重视, 有时劳动部门督促一下, 企业就应付一下, 或者督促了也是无动于衷。

四、要解决上述问题, 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 并加强对劳动用工备案情况的监督检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加强统一领导, 指定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劳动用工备案工作。劳动工资、就业、失业、劳动保障监察等相关机构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 共同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工作。比如:各级社会保险基金征缴中心在办理用人单位社保登记、缴费核定时, 认真查验《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备案登记表》, 对未办理用工备案的用人单位, 不予办理社保相关手续;劳动监察支队 (大队) 结合每年的劳动用工年检和日常监察等方式, 对未办理用工备案的用人单位, 依法责令其到人社部门办理用工备案;就业局各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负责本社区内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备案的督办工作;各乡镇、办、区人社服务中心负责本辖区的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备案的督办工作。劳动执法大队对本行政区域内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进行重点检查用工备案情况, 其他企业要随时抽查, 对不履行备案义务、备案内容不真实、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 责令其限期改正, 对拒不改正的, 依法给予相应处罚。

2.激发企业对用工备案的积极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坚持宣传教育与执法检查相结合。要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山西省农民工权益保护条例》等新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 提高用人单位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劳动合同法保护的其实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两者的合法权益, 是在两者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只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和谐了, 才能在保护劳动者利益的同时创造良好的社会投资环境和企业发展状态。企业在人事管理上建立规范的劳动用工备案制度, 依法保障了员工的合法权益, 员工才能逐步树立以厂为家的稳定思想, 就不会流动频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山西省劳动用工备案暂行条例》

[3]沈爱男.浅谈劳动用工备案对《劳动合同法》执行的监督促进作用[Z].2008-11

篇4:甘肃省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

关键词:劳动用工;风 险;防范;规避

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日益健全和完善,员工法律维权意识的逐步增强,依法规范管理逐步成为劳动用工管理的重中之重。劳动纠纷不但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用工风险。如何有效避免劳动风险,在源头上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已经成为人事管理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现结合天然气公司实际,从三个方面分析讨论,如何有效规范用工管理。

一、劳动合同与用工风险的防范

劳动合同是企业用工过程中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首要环节,规范的劳动合同管理程序是防范用工风险的第一道关。完善劳动合同过程管理可以从源头上规避劳动用工风险。以劳动合同管理为抓手,强化劳动关系过程控制,从员工入职劳动合同签订、管理合同过程中劳动合同续订、变更和中止,到员工劳动合同解除(终止),对每个环节严格把关,通过规范用工主体、明确签订合同年限、规范劳动合同文本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过程管理,尤其是对涉及员工利益的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条件、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等内容重点审核,并对员工履行好告知义务。《劳动合同法》第4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企业履行好告知义务并妥善保存相关证据,将为劳动争议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建立企业劳动合同库,收集并及时更新签订人的相关信息,如常住地址及联系方式等,提高劳动合同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实现劳动合同管理及时有效和动态监控,规避用工风险,为企业用工增加一道防火墙。

二、人事档案与用工风险的防范

对于现代企业来讲,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人事档案可以为企业提供员工个人经历、业务水平、工作表现、工作变动等情况,便于企业合理使用人才。除此以外,其法律意义也尤为重要,在发生劳动争议时,规范的档案可以帮助企业规避因不能举证导致的败诉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6条规定:“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规定:“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用人单位负责举证责任。”也就是说企业在劳动管理过程中,必须经过合法的程序,且保留书面的证据。没有合法的程序,档案管理的价值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企业在作出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重大决定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提出具体方案和意见;然后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最后将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并保留劳动者本人的签字回执。履行了合法的程序,再加上规范化的管理,人事档案就能够成为企业维权的法宝。

三、劳动管理与用工风险的防范

篇5:《山西省劳动用工备案暂行办法》

山西省劳动用工备案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劳动用工秩序,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2000年劳动保障部令第10号)、《关于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通知》(劳社部发„2006‟46号)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山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山西境内的各类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依法招用劳动者形成劳动关系,适用本办法。

除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劳动用工备案依照本办法执行。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的劳动用工备案,是指用人单位按规定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劳动用工情况,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其主体资格、用工行为和签订、续订、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并登记备案的行为。

第四条 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是劳动用工备案的主管部门。

第五条 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劳动工资、就业、失业、统计、劳动监察等相关机构要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劳动用工备 案工作。

第六条 中央驻晋和省属用人单位、外商投资企业到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市、县劳动用工备案管辖范围由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规定。

第七条 用人单位应在本办法施行之日起6个月内,携带下列材料,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劳动用工基本情况备案手续。

(一)企业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

(二)劳动者花名册,劳动合同样本;

(三)《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基本情况备案表》(备案表一);

(四)《用人单位在册职工情况备案表》(备案表二)。用人单位在初次备案后每年二季度携带备案表一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一次劳动用工基本情况更新备案手续。

第八条 用人单位应到依法成立、规范运作的就业服务中介机构招用职工。

用人单位新招职工或与职工续订劳动合同,应当自招用或续订劳动合同之日起30日内,携带下列材料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

(一)《用人单位在册职工情况备案表》(备案表二);

(二)用人单位与职工新签或续签的劳动合同书。

录用国家实行就业准入工种(专业)人员,还应提供被录用职工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九条 用人单位与职工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应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7个工作日内,携带下列材料,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

(一)《用人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备案表》(备案表三);

(二)用人单位与职工原先签订的劳动合同书;

(三)用人单位与职工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第十条 用人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经济类型、组织机构代码发生变更后,应在30日内比照初次办理劳动用工基本情况备案规定携带有关材料,办理劳动用工备案变更手续。

第十一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对用人单位报送的有关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备案条件的,应在有关资料相应栏目内签注“已备案”字样,并加盖“劳动用工备案专用章”印鉴。

第十二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用人单位有关材料之日起,对符合条件的15日内办结劳动用工备案手续。15日内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未提出异议的,视为已办结劳动用工备案手续。

第十三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依托金保工程劳动保障业务专网,加快推进劳动用工备案信息化进程。2008年底前,省市县三级基本建立劳动用工信息基础数据库,省市两级实现劳动用工信息数据交换与共享,并与国家联网。

第十四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指导用人单位做好劳动用工备案工作,并为用人单位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提供便利和服务。

第十五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备案下列事项实施监督检查:

(一)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用工备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二)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后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情况,劳动合同签订和履行情况;

(三)用人单位办理与劳动者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备案手续情况;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十六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劳动用工备案情况检查时,用人单位和相关人员应予以协助,并如实提供相关资料。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备案情况,列入劳动保障监察年审及专项执法检查的内容。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不按本办法进行劳动用工备案,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对拒不改正的,依法给予相应处罚。造成劳动者权益损害的,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任何用人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均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投诉。劳动保障部门对属实的投诉举报情况,应当及时立案、调查,依法予以处理。

篇6:甘肃省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

(试行)》的通知

吉劳社薪字〔2007〕242号

各市州、县(市、区)劳动保障局,长白山管委会劳动人事局,中省直有关单位:

现将《吉林省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充分认识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重要意义。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宏观管理的重要措施,是规范劳动用工秩序、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做好这项工作,对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从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重要意义,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推动这项制度的全面建立和实施。

二、搞好协调配合。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工作,加强统一领导,指定机构、配备人员牵头负责劳动用工备案工作。劳动工资、就业(职业介绍)、养老保险、监察、仲裁、行政审批、统计信息等相关机构要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劳动保障部门内部各项涉及劳动用工备案工作的相互衔接,实现资源共享,避免相同内容重复备案。

三、建立全省统一的劳动用工基础数据库。按照全省金保工程系统建设的整体规划和要求,统一编制劳动用工备案管理系统软件,建立全省统一的劳动用工基础数据库。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省里统一制定的《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备案基础信息采集表》和《职工劳动用工备案基础信息采集表》,及时采集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存量信息,并录入到劳动用工基础数据库。同时,要按照省里的统一要求,建立《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管理台帐》、《终止(解除)劳动合同情况管理台帐》、《职工退休审批情况管理台账》,全面掌握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变动信息,并及时录入到劳动用工基础数据库,实现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的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逐步搭建全省统一的劳动用工监督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全省劳动用工备案、个人信息查询、投诉举报受理和劳动保障监察四大功能。

四、做好劳动用工备案服务工作。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健全劳动用工备案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和操作程序,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提供有关劳动用工备案表格的下载服务,公布劳动用工备案工作流程,为用人单位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劳动用工备案可以采取直接备案、邮寄备案和网络备案等方式办理,具备条件的地区要尽量实行网络备案方式。

五、加强对劳动用工备案情况的监督检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采取提前通告、跟踪催办和监督检查等手段,督促用人单位及时办理劳动用工备案。要建立劳动者查询举报渠道,方便劳动者及时查询用人单位是否进行劳动用工备案、备案的内容是否真实等情况。对不履行备案义务、备案内容不真实、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要责令其限期改正,对拒不改正的,依法给予相应处罚。要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和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重要意义,促使用人单位主动进行劳动用工备案。对不按规定进行劳动用工备案、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案例要通过媒体予以曝光。

六、充分发挥劳动用工备案信息在政府宏观管理和市场监管中的作用。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定期对劳动用工备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全面掌握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的存量、变量以及劳动合同签订等情况,为制定劳动保障政策提供决策依据。特别是要通过劳动用工备案,动态掌握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及时督促用人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维护职工与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〇〇七年六月五日

主题词:劳动关系 用工备案 办法 通知

抄报:劳动保障部

抄送:省推进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社区领导小组成员

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2007年6月6日印发

(共印220份)

吉林省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劳动用工管理,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吉林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吉林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保障部《关于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通知》(劳社部发〔2006〕46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成立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均应按本办法进行劳动用工备案(以下简称用工备案)。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均应依照本办法进行用工备案。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用工备案,是指用人单位按规定向劳动保障部门申报劳动用工情况,劳动保障部门对其主体资格、劳动用工情况进行核实并予以备案的行为。

第四条 县(市、区)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是用工备案管理的主管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委托所属的经办机构或街镇乡、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办理用工备案。

第五条

用工备案实行分级管理的原则。中省直用人单位和在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用人单位到省劳动保障部门办理用工备案;市州、县(市、区)所属用人单位及在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用人单位到同级劳动保障部门办理用工备案;个体经济组织到所在街镇乡或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办理用工备案。

第六条 用工备案的内容包括:

(一)用人单位情况,包括用人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单位性质、经济类型、行业类别、用人单位地址、组织机构代码等;

(二)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情况,包括劳动者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岗位工种、身份情况、参加工作时间等;

(三)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包括劳动合同签订、续订、变更、终止或解除等情况;

(四)工资收入分配情况,包括用人单位工资总额、平均工资、工资支付等情况;

(五)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包括劳动者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情况。

第七条 用工备案实行《劳动用工备案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制度,《手册》样本由省劳动保障厅统一制定。

《手册》由用人单位负责保管。《手册》是用人单位办理劳动保障事务的重要依据,《手册》记录的内容不得涂改。

《手册》实行年检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于每年三月份前将上用工情况如实填入《手册》,报所属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年检。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对《手册》内容核实无误后,加盖“已年检”章,注明经办人和日期,并将有关工资收入分配和参加社会保险情况信息录入到《劳动用工备案管理系统》。

第八条 用工备案分为初次备案、变动备案和注销备案。

第九条 新成立的用人单位应当在工商注册或批准成立之日起30日内,到所属用工备案管理部门进行初次备案。

现有用人单位应当于本办法公布之日起30日内到所属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对用人单位及劳动者存量情况进行初次备案。

第十条 用人单位在办理初次备案时,应当向用工备案管理部门提供以下材料:

(一)企业营业执照副本(机关事业单位法人证、社会团体法人资格证、其他用人单位依法成立取得的许可证)原件及复印件;

(二)用人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及复印件;

(三)劳动合同鉴证名册、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书等;

(四)用人单位的用工备案数据导出文件或用工备案信息采集表;

(五)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相关证明。

第十一条 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对用人单位提供的初次备案信息核实无误后导入或录入《劳动用工备案管理系统》,并核发《手册》,注明经办人和日期,加盖“劳动用工备案专用章”。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发生下列情形时,应当进行变动备案:

(一)新招用人员或调入人员;

(二)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

1.劳动合同到期,不再续延;

2.劳动者辞职或调出;

3.劳动者被除名、辞退、开除等;

4.劳动者死亡;

5.用人单位依法进行经济性裁员等;

6.其他应当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三)劳动者退休;

(四)其他应当进行变动备案的情形。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后,应当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自招用人员之日起30日内到所属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办理录用备案手续。办理录用备案手续时,用人单位应当携带《手册》,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录用人员名册;

(二)劳动合同书;

(三)录用备案审核单;

(四)录用(招聘)职工表。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在为劳动者办理补签劳动合同手续时,应当自补签劳动合同之日起7日内到原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办理变动备案。办理变动备案手续时,应当携带《手册》,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劳动合同书;

(二)劳动合同鉴证名册。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新调入人员,应当于调入之日起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于30日内办理完毕用工变动备案手续。办理变动备案时,应当携带《手册》,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职工调动手续;

(二)劳动合同书;

(三)劳动合同鉴证名册。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应当自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7日内办理完毕用工变动备案手续。办理变动备案时,应当携带《手册》,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劳动者辞职申请或职工调动手续、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处理决定和送达手续、依法进行经济性裁员的相关手续;

(二)劳动合同书;

(三)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

(四)终止(解除)劳动合同备案名册。

第十七条 劳动者退休时,劳动保障部门在为劳动者办理退休审批手续的同时,直接办理用工变动备案。办理变动备案时,用人单位应提供职工档案、《退休审批表》和《退休人员审批汇总表》。

第十八条 对已办理完毕初次备案的用人单位,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对其提供的用工变动备案信息核实无误后录入《劳动用工备案管理系统》。

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发生下列情形时,应当进行注销备案:

(一)被依法宣告破产;

(二)用人单位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三)股东会决议解散;

(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五)因合并、分立解散或被人民法院依法予以解散;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发生注销情形时,应当自注销之日起7日内,到所属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办理劳动用工注销备案手续。办理注销备案时,应当携带《手册》,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注销或吊销手续;

(二)劳动合同书;

(三)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

(四)终止(解除)劳动合同备案名册。

第二十一条 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对用人单位提供的用工注销备案信息核实无误后,录入《劳动用工备案管理系统》,收回《手册》,并在《手册》上注明经办人和日期,加盖“已注销”章。

第二十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固定经营活动的外地用人单位,应当到与注册备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同级的劳动保障部门进行用工备案。具体办理用工备案,按照本办法第九条至第二十一条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及时到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办理用工备案手续,并提供真实的用工备案信息。

第二十四条

用工备案管理部门为用人单位办理用工备案应当即时受理,材料齐全的当日办结。

第二十五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其监察人员应当依法对用人单位用工备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用人单位和相关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并如实提供相关材料。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妨碍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未按照本办法规定进行用工备案或提供虚假备案信息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责令其限期改正,对拒不改正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查处。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7:甘肃省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市劳动用工备案和就业失业登记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劳动保障部《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广东省流动人员劳动就业管理条例》、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关于推进城乡统筹居民就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6〕4号)以及省劳动保障厅《印发广东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的试行办法的通知》(粤劳社〔2006〕125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广州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进行劳动用工备案和就业登记,适用本办法。

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的本市常住户籍城镇劳动者、本市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者,以及进入本市就业的流动人员,进行就业或失业登记,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工作。

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负责指导、协调全市各级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办理劳动用工备案以及就业和失业登记。

本市各级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经办劳动用工备案以及就业和失业登记工作,也可由街(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办理上述工作具体事务。

本市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所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负责残疾劳动者的就业和失业登记工作。

市、区(县级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街(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简称为就业服务机构。

第四条 全市统一实行城乡一体化就业失业登记凭证制度。《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是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登记的载体,是记载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状况、进行就业和失业登记、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再就业扶持政策、参加社会保险并享受待遇的凭证。

第二章 《手册》的发放和管理

第五条 《手册》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统一制作,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免费发放。第六条 本市户籍的劳动者初次申领《手册》,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以及小一寸彩照两张,并据实填写《广州市劳动力资源登记表》,向受理的就业服务机构申领。

流动人员初次申领《手册》,需提交身份证复印件以及小一寸彩照一张。属于用人单位招聘的,由用人单位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时,向受理的就业服务机构申领;属于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或以自由职业形式实现就业的,由劳动者在办理就业登记时,向受理的就业服务机构申领。

就业服务机构受理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核发《手册》

第七条 劳动者在失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或从事自由职业期间,《手册》由其本人保管。劳动者被用人单位招用的,在工作期间,《手册》由用人单位保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的,应在解除(终止)劳动关系15日内,将《手册》及其它个人资料交劳动者本人。

第八条 劳动者或用人单位遗失、损毁《手册》的,应及时向最近一次办理失业登记或就业登记备案的就业服务机构报失、申请补发,并提交劳动者的身份证复印件及小一寸彩色照片两张,据实填写《申请补发〈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登记表》。

就业服务机构受理后,在15个工作日内核实申办材料并向申领人发放新《手册》,在《手册》内记载最近一次失业登记记录。

第三章 劳动用工备案

第九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应当把一份劳动合同交劳动者本人,并由劳动者在《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上签名确认。用人单位自招用劳动者之日起30日内,到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劳动用工备案和为劳动者办理就业登记(以下简称劳动用工备案)。

用人单位续用流动人员,应自续用之日起30日内办理劳动用工备案;在劳动合同期内与流动人员解除劳动关系,应自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15日内办理劳动用工备案。

第十条 用人单位初次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时,应当向就业服务机构提交以下资料,办理用工主体资格登记手续:

(一)《广州市劳动用工单位资料登记表》;(二)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原件、复印件;(三)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副本、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副本、民办非企业登记证书副本或者企业(个体经济组织)营业执照副本的原件、复印件。

新成立的用人单位,自成立之日起30日内,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办理登记手续。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之日起30日内,应到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劳动用工主体变更登记手续。

用人单位因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投资人、经营地址等劳动用工主体登记事项发生变化,应在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到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办理劳动用工备案须提交如下材料:(一)劳动者的身份证复印件;(二)劳动者的《手册》原件;(三)经劳动者签名和用人单位盖章的《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一式三份及其电子版;(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证件。

用人单位招用流动人员的,还须提交劳动者在本市的暂住证明和有效的计划生育证明复印件;办理流动人员续用、解除劳动关系的劳动用工备案手续,只须提交《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一式三份及其电子版。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用工备案材料齐全的,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即时受理办结,并在《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和《手册》上加盖“劳动用工备案专用章”;对人数较多、无法即时办结的,可以与用人单位约定办结时间。

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用工备案材料不齐全的,就业服务机构应当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用人单位需要补充的全部材料。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凭劳动用工备案的《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及按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规定提供的有关材料,到相关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加社会保险手续。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出具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填写《手册》,并于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之日起15日内,凭《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手册》及按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规定提供的有关材料,到相关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停止缴纳社会保险手续。

第四章 就业登记

第十六条 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或以自由职业形式实现就业的,应在就业后30日内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就业登记,提交如下材料:

(一)身份证复印件、《手册》;(二)《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一式三份并签名或盖章;(三)属从事个体经营或开办私营企业、民办非企业的自主创业劳动者,还须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副本、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的原件、复印件,填写《广州市劳动用工单位资料登记表》并加盖公章;(四)属在未列入单位社团登记、民办非企业登记统计和未进行工商登记注册的组织提供的岗位从事灵活就业的劳动者,还须提供与雇主签订劳动协议书。

第十七条 通过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或以自由职业形式实现就业的劳动者凭劳动用工备案的《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及按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规定提供的有关材料,到相关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手续。

第十八条 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或以自由职业劳动者终止就业的,凭《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手册》及按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规定提供的有关材料,到相关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停保手续。

第五章 失业登记

第十九条 本市失业人员到户籍所在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现处于失业状态,失业前在本市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流动人员可到暂住所在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

本市失业人员进行失业登记时,须由本人亲自办理,如实填写《广州市失业登记表》并提交户口簿、《手册》及如下材料:

(一)属学校毕(肆)业生且未有就业经历的,凭毕业证书或学校毕(肆)业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二)与用人单位(雇主)解除劳动关系的,凭原单位(雇主)出具的解除(终止)劳动关系证明或解聘证明。

(三)从事个体经营、开办私营企业或民办非企业的停业人员,凭工商行政部门或民政部门出具的停业证明。

(四)原从事灵活就业或自由职业人员凭社会保险停保凭证。

(五)按政策规定迁入本市户籍的无业人员,凭其相关入户通知或证明。

(六)属复员退伍军人、随军家属未安置就业的,凭安置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或证件。(七)刑满释放、假释、监外执行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及社区矫正对象,凭司法(公安)部门证明或户口所在街道办事处(镇政府)证明。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流动人员可以在本市进行失业登记,并于失业后180天内由本人亲自办理,如实填写《广州市失业登记表》并提交《手册》、身份证、暂住证、计生证的原件和复印件及如下材料:

(一)与用人单位(雇主)解除劳动关系的,凭原单位(雇主)出具的解除(终止)劳动关系证明或解聘证明。

(二)从事个体经营、开办私营企业或民办非企业的停业人员,凭工商行政部门或民政部门出具的停业证明。

第二十条 就业服务机构受理失业登记申请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有关情况和材料进行审核。经审核合格的,给予办理登记,在《手册》中记载失业登记情况,并在《手册》相关栏目上加盖失业登记专用章。

第二十一条 《手册》中有效的失业登记记录,是失业人员享受各项就业服务和再就业扶持政策的凭证。失业人员按规定享有以下权利:

(一)享受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服务;(二)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减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三)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就业扶持政策;(四)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的,可申领失业保险待遇。第二十二条 失业登记有效期180天。

失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由就业服务机构注销其失业登记:(一)失业登记超出有效期的;(二)被用人单位录用的;(三)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并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四)已从事有稳定收入的劳动,并且月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五)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超出法定劳动年龄的;(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七)入学、服兵役、移居市外或境外的;(八)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被劳动教养的;(九)终止就业要求或3次以上不接受公共就业服务的;(十)自登记失业之日起连续180天未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联系或进行求职查询的;(十一)流动人员暂住登记有效期期满,超过60天未续期的;(十二)已进行就业登记的其他人员。

第二十三条 本市失业人员在市内迁移户籍的,凭户口簿到原户籍所在地就业服务机构出具失业登记转移证明,并持该证明、个人档案及其他有关材料到户籍迁入地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四条 建立健全全市失业调查统计制度和失业预警机制。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会同统计等有关部门开展劳动力状况抽样调查,完善就业和失业统计制度。

第二十五条 各区(县级市)就业服务机构要做好辖内失业人员名册和台帐的登记工作,定期开展调查,掌握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就业意愿、就业状况等情况,准确、及时上报各类统计报表。

第六章 本市失业人员档案管理

第二十六条 本市失业人员档案由其户口所在地的就业服务机构免费保管。

第二十七条 由就业状态转为失业状态的本市失业人员,应在解除(终止)劳动关系后次月内,将个人档案从原用人单位或其它档案代管单位转移至失业登记所在地的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存档。

第二十八条 用人单位招用本市失业人员后,应在办理劳动用工备案后30日内,凭《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或《手册》、用人单位调档函及提档人身份证,到档案保管机构提取该人员个人档案。

劳动者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或以自由职业形式实现就业,或到其它不具备档案保管条件的用人单位就业的,其个人档案可委托本人户口所在地就业服务机构或劳动保障部门的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机构保管。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就业,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以各种方式从事一定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合法劳动报酬或者经营收入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流动人员,是指在本市居住满6个月,失业前在本市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就业满6个月,或以自主创业、灵活就业、自由职业形式在本市连续就业满6个月,并进行了就业登记的流动人员。第三十条 本办法所称本市失业人员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而未能就业的本市常住户籍城镇人员及拟转移到非农业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有效期届满,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评估修订。

篇8:甘肃省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

制定系列文件,规范劳动用工备案工作的方法步骤。福州市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通知》《关于用人单位实行劳动用工备案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福州市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福州市劳动用工备案工作流程(试行)>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备案工作的开展,保证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落实。

配备专职人员,确保劳动用工备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找准结合点,设置前置条件,稳步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工作。每年底定期召开《企业工资总额使用手册》年检暨用工备案工作动员部署会议;结合《企业工资总额使用手册》年检的机会,主动向企业寄送劳动用工备案表格,让各企业事先做好劳动用工备案相关材料的填报和准备工作;建立QQ群,就企业在工资总额使用手册年检和企业劳动用工备案工作方面的各种问题进行交流和解答;将企业劳动用工备案作为企业特殊工时制度审批的前置条件,促使企业积极落实劳动用工备案有关工作。

篇9:电力集体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研究

[关键词]电力集体企业;劳动用工管理

由于历史原因,电力集体企业存在多种用工形式,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员工身份,不同类型员工的管理方式各不相同。多种用工形式引发电力集体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出现许多问题,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关于用工管理的规定和政策,提高电力集体企业劳动用工的规范化管理成为影响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电力集体企业劳动用工现状

目前,电力集体企业用工形式主要有:主业支援集体企业职工、集体职工、劳务派遣员工、直签外聘人员、农电用工、非全日制用工等。

1.主业支援集体企业职工。此类人与主业签订劳动合同,被派到集体企业工作,属于集体企业借用人员。

2.集体职工。此类人与集体企业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属于集体企业长期用工。

3.劳务派遣员工。此类人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被派遣到集体企业工作。

4.直签外聘员工。此类人与集体企业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属于合同制员工。

5.农电用工。主要是指在供电所从事农网配电工作的员工。

二、电力集体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集体职工未来归属存在隐患。集体职工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特殊用工形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发展经济和安置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厂办大集体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18号)要求,从2011年开始用3-5年的时间,通过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使厂办大集体与主办国有企业彻底分离;职工得到妥善安置,职工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因此,集体职工未来归属如果处理不当,存在安全隐患。

2.劳务派遣员工存在管理风险。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用工做出新的阐述。规定劳务派遣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并对三性做了进一步的限定。临时性是指不超过6个月的岗位,辅助性是为主营业务提供支持的岗位,替代性是不在岗休假、学习,需要找人临时替代的岗位。并规定用人单位要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的数量,不得超过一定的比例。随着《劳动合同法》修改案等一系列规定的发布,电力集体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劳务派遣用工的管理,以达到依法合规使用。

3.直签外聘员工缺乏归属感,流动率较高。以某电力集体企业为例,据不完全统计,2007-2012年,该企业外聘员工流动率在15%左右。分析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集体企业直签外聘员工整体工资和福利水平不高,一旦有待遇更好的就业机会,便会选择跳槽;二是由于配套激励机制不健全,缺少晋升机会,导致外聘员工流动率较高。高离职率主要有以下影响:第一,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离职人员大多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员工,离职不但给企业带来人才损失,而且给后续工作带来影响。第二,增加人工成本。新进员工在招聘费用、培训费用等方面不仅需要投入资金,企业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第三,影响员工队伍稳定。人员的不断流失,从心理上会对现有人员产生负面影响,造成人心不稳。

4.电力集体企业用工整体素质较低,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目前,电力集体企业用工整体学历、技能水平相对较低。以某电力集体企业为例,劳务派遣和直签外聘员工212人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56人,占比仅为26.4%;中级及以上职称25人,占比为11.8%;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13人,占比仅为6%。

鉴于电力集体企业用工整体素质较低的现状,迫切需要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和岗位履职能力,以满足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

三、电力集体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的建议举措

针对目前电力集体企业劳动用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和规范,从而促进集体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1.积极研究相关政策,妥善解决集体职工归属问题。按照国家关于规范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相关要求,要妥善处理与在职集体职工的劳动关系。电力集体企业应结合公司实际和岗位特点,合理确定集体职工归属。对能力强、素质高的集体职工,主办企业要与其进行协商,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对工龄较长、再就业困难的集体职工,可实行内部退养,发放基本生活费,并继续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达到退休年龄后办理退休手续。

2.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降低劳务派遣用工风险。按照《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电力集体企业要逐步消除不符合“三性”特点的岗位使用劳务派遣员工,并减少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的比例。一方面,对劳务派遣用工,一是要加强定岗管理,在关键岗位上避免使用劳务派遣员工,防止出现同工同酬的问题;二是要坚持定员管理,严格按照核定编制确定用工人数,避免超员。另一方面,电力集体企业在选择劳务派遣公司时,要详细了解派遣公司的资质业绩、管理水平、运营情况,从而降低用工风险和法律风险。

3.建立健全用工机制,增强外聘员工的归属感。电力集体企业要健全外聘员工用工机制,通过科学招聘方式选人、合理的配置方式用人、健全的培训体系育人、完善的薪酬保障留人。首先,招聘的实质是选择适合岗位的员工,电力集体企业应根据职位确定选用人才的标准,综合运用笔试、面试、测评等多种方式,确定录用人选,真正做到“以岗择人”。其次,按照人适其事、事宜其人的原则,根据员工不同的素质和要求,将其安排在各自最合适的岗位上,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真正做到“人岗匹配”。再次,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实用性,从而增强员工的岗位履职能力。通过构建岗位胜任素质模型,评估员工目前能力与要求能力的差距,真正做到“人岗相宜”。最后,留住企业关键人才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感情留人、薪酬留人、事业留人”的思路,优化人才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真正做到“人企和谐”。

4.加强培训力度,完善进入退出机制,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一是要加强现有人员培训。电力集体企业应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和岗位任职资格,有针对性地制定员工培训方案、培训课程,通过开展岗位技能、职业资格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优化人员结构,改善工作业绩。二是要建立员工退出机制。对于能力低、业绩差的人员,要依法解除劳动关系。营造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竞争氛围,最终目的是通过建立退出机制,从而增强员工的学习意识、危机意识,促使员工始终保持较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要引进素质高的人员。电力集体企业要做好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员工补充计划,提高就业门槛,通过公开招聘、岗位竞聘等多种方式,有效为企业发展引进高素质人才。

综上所述,劳动用工管理是影响电力集体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电力集体企业需要妥善解决劳动用工管理规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选人、用人、育人、留人水平,建立以员工自身为主体、以岗位管理为基础、以劳动合同为核心的市场化用工机制,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泰萍.电力集体企业劳动用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10).

篇10:劳动用工备案流程

一、申请开通网上用户

填写《劳动用工备案管理系统用人单位开户申请表》,书面上报;

填写《用人单位信息表》和《劳动用工信息表》,以电子版上报。(表格内涉及时间的格式一律填写为“xxxx-xx-xx”)

二、劳动用工变动备案手续

(一)书面备案

填写《劳动用工变动登记表》和《劳动用工变动花名册》(附件2),并持有关材料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

1、增员所需材料: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⑵招工登记表、大中专毕业生技校生派遣证、复转军人安置信、调动函、失业职工介绍信、劳动人事代理证明等其中一项。

2、减员所需材料:⑴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的劳动合同或花名册;⑵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⑶其他证明:死亡、退休证明等其中一项。

3、续签所需材料:⑴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的劳动合同或花名册;⑵新签订的劳动合同。

(二)网上备案(注:各单位需输入全部劳动者信息)

登录劳动用工备案系统网站(网址ldyg.mohrss.gov.cn,用户名为本单位组织机构代码,密码为888888)。

新增劳动用工备案:录入劳动者信息,完成后点击“保存”—“提交”。劳动用工批量上传:人员较多时可下载电子表格,填写完毕后上传。具体步骤如下:点击“劳动用工批量上传”—“Excle模板下载”,表格下载填写完毕后点击“上传Excle数据”—“提交待核对数据”—“提交”,即可完成数据上传。劳动用工综合管理:选择劳动者,根据用工变动情况点击“终止”(“解除”、“续订”)—“提交”。

三、劳动用工变动备案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根据用人单位提报的书面和网上备案信息,出具有关备案证明。

用人单位凭劳动用工备案有关证明,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办理职工失业登记、社会保险转移等手续。

上一篇:为城市管理执法部门下一篇:广联达钢筋抽样使用心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