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2024-04-25

甘肃省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通用5篇)

篇1:甘肃省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甘肃省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人民防空工程(以下简称人防工程)建设和质量行为的监督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甘肃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和加固改造的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是对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工程(单建式人防工程)、结合民用建筑修建的防空地下室(附建式人防工程)和兼顾人民防空要求的地下工程(兼顾工程)的质量监督。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是指依据法律、法规和人防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人防工程责任主体履行质量责任、工程实体质量责任和防护(化)设备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的行政执法行为。

第四条 人防工程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防护(化)设备生产安装企业、防护设备质量检测机构,必须遵守人防工程建设有关规定,依法承担人防工程建设质量责任,依照本办法接受质量监督检查。第五条 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实行属地化管理。省人民防空办公室负责全省行政区域内人防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国家人防工程质量监督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国家(省属)人防重点城市人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的日常管理和实施工作。

已成立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站的市、州其行政区域内所属的人防工程由当地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站负责质量监督;未成立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站的市、州其行政区域内的人防工程由当地人防主管部门负责质量监督。

第六条 从事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的机构和人员实行资质管理,其资质认定条件按国家《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资格管理办法》执行。

第七条 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对贯彻执行有关人防工程建设质量的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的情况实施监督;

(二)对人防工程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防护(化)设备生产安装企业、防护设备质量检测机构的质量行为实施监督;

(三)对人防工程实体质量实施监督;

(四)对人防工程竣工验收过程实施监督;

(五)对人防工程重要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实施监督;

(六)对施工技术资料、监理资料以及检测报告等有关人防工程建设质量的文件和资料进行监督检查;

(七)组织参与人防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八)提交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报告等。

第八条 人防工程建设质量实行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内控的保障体系,建立并落实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防护(化)设备生产安装企业、防护设备质量检测机构的工程质量责任制。

第九条 建设单位对人防工程质量的责任和义务:

(一)人防工程建设项目必须进入政府批准设立的有形建筑市场,将建设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不得肢解发包;

(二)不得擅自修改已经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确有必要修改的,经原审批部门同意后由原设计单位修改,修改结果报原审批部门备案;

(三)建设工程发生质量事故时,建设单位应当及时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共同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处理方案,并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人防主管部门备案;

(四)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及时收集、整理人防工程建设项目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档案;

(五)督促检查监理公司派驻的监理人员必须持有人防监理资格证书进行监理,否则造成的质量责任由建设单位承担;

(六)按规定组织竣工验收及竣工验收备案。

第十条 勘察、设计单位对人防工程质量的责任和义务:

(一)所承担的任务与本单位资质相符,无超越、转包或违法分包承揽人防工程行为;

(二)勘察、设计单位应当就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向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做出详细说明,并参加基槽、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及专业工程重要结构部位的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

(三)主要项目负责人执业资格证书与承担任务相符,出具的勘察报告和人防工程施工图(含设计变更)的质量、深度符合规定要求,签字、出图章手续齐全;

(四)工程竣工验收前按规定提交人防工程质量检查报告。

第十一条 人防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单位对人防工程质量的责任和义务:

(一)必须具备与人防工程施工图审查业务相适应的审查条件和能力,持有《人防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资格证》,方可接受委托,承担人防工程施工图审查业务;

(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人员符合有关要求;

(三)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质量必须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人防工程设计规范和标准。对检查出现一次不良行为记录的施工图审查机构和个人,人防主管部门将提出批评,出现两次不良行为记录者,提出警告并暂停其审查工作,进行整改,出现三次及以上不良行为记录者取消其审查资格;

(四)省外施工图审查机构入甘必须按相关规定进行备案。

第十二条 监理单位对人防工程质量的责任和义务:

(一)必须具备与其业务范围相适应的监理条件和能力,持有《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监理单位资质等级证书》,方可接受委托,承担人防工程监理业务;

(二)人防工程监理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工程监理单位应编制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在监理工作实施前报送建设单位并通知施工单位;

(三)对工程施工中的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施工现场监理工程师应当进行旁站监理;

(四)发现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时,应当按照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及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制止,同时通知建设单位,并报告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依法处理;

(五)监理单位派驻人防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理人员必须持有人防监理资格证书。对检查出现一次不良行为记录的监理单位和个人,人防主管部门将提出批评并及时纠正,出现两次不良行为记录者,提出警告并暂停其监理工作,进行整改,出现三次及以上不良行为记录者将降级或取消其人防监理资质;

(六)监理规划、监理日记、监理月报和监理总结等档案资料齐全、真实;

(七)工程竣工验收前按规定提交人防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第十三条 施工单位对人防工程质量的责任和义务:

(一)所承担的人防工程施工业务与其资质等级相符,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员等专业技术管理人员配套,并具有相应资格及上岗证书;

(二)不得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违者责令改正;

(三)应当设立专职质量检查员,建立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联合验收制度,验收由材料人员、专职质量检查员以及工程监理人员共同进行;

(四)严格按照人防工程施工图审查合格后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五)必须按规定选用和安装人防工程专用设备;

(六)应当按照工程技术标准对人防工程每一道工序进行及时检查、评定,并经过工程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违者责令改正,造成人防工程质量不符合工程技术标准的,负责返工、维修,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情节严重的,责令停工整顿;

(七)应当建立工程资料档案,工程质量控制资料的收集整理应当及时、准确、真实、完整,并与工程进度同步实施,不得任意删改,人防工程竣工后,要向建设单位提交完整的工程技术资料档案;

(八)工程竣工验收前按规定提交人防工程质量竣工报告。

第十四条 人防工程防护(化)设备定点生产企业对人防工程质量的责任和义务:

(一)防护(化)设备生产企业必须取得许可证后,方可在国家批准的范围内组织生产和安装;

(二)必须健全组织生产、质量检测、档案保密、施工安装、售后服务等管理制度;

(三)不得私改图纸、偷工减料和异地私设加工点;

(四)参加防护(化)设备安装质量有关阶段的验收并提供出厂前检测报告和产品合格证;

(五)防护(化)设备产品必须由具有防护(化)设备生产安装资质的企业进行安装;

(六)防护(化)设备产品质保期为工程竣工验收后一年,企业对销售的防护(化)设备产品在质保期内应当无偿履行维护保养责任,质保期满后应当按照要求进行有偿维护保养;

(七)防护(化)设备产品的生产质量和安装质量实行终身制。由于生产或安装质量原因产生的后果,由防护(化)设备产品生产企业承担全部责任;

(八)防护(化)设备生产企业不得私下串通、垄断市场哄抬价格,一经发现取消其生产安装资质。

第十五条 人防防护设备检测机构对人防工程质量的责任和义务:

(一)必须具备与其业务范围相适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持有《人防工程防护设备检测机构资质认证书》,方可接受委托,承担人防工程质量检测业务;

(二)严格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人防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进行检测,对出具的检测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因弄虚作假或检测报告错误导致人防工程质量事故以及造成其他损失,必须承担相应责任;

(三)不得接受与其有隶属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及设备的送检单位和供应方委托的检测业务。

第十六条 人防工程项目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防护(化)设备生产安装企业、防护设备质量检测机构,不得非法指定人防工程所用材料、设备的生产厂家、供应商。第十七条 人防工程建设单位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之前,必须按规定向当地人防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申请办理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填写《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登记表》,并提交相关资料。

人防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应当自收到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申请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工作,并书面通知受监单位。未办理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申请手续的工程,建设主管部门不予办理施工许可证。

第十八条 人防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监督检查机制,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采取定点抽查、随机巡查等方式对人防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督。

(一)对各方质量责任主体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责任制的情况以及有关质量文件、技术资料进行监督检查;

(二)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孔口防护和涉及结构安全部位的实体质量进行现场检查;

(三)对孔口防护、防护结构预埋预留、平战转换和涉及结构安全部位等分项、分部工程的实体质量验收进行监督;

(四)对主要建筑材料、设备、构配件和预拌混凝土、拌合料质量进行抽查;

(五)对人防专用设备执行国家和省有关防护(化)设备管理规定的情况进行检查;

(六)建立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档案并符合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

(七)人防工程防护(化)设备安装完成后,必须经防护设备检测单位检测合格并出具报告后,方可进行人防工程竣工验收。

第十九条 人防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人防工程的竣工验收监督,重点对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的组织形式、验收程序、执行验收标准情况、验评结果及竣工资料文件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人防工程竣工验收实行备案制。人防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7个工作日内出具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建设单位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15个工作日内,将竣工材料报人防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人防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有关人防工程质量的文件和资料;

(二)进入被检查单位的人防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三)对不按技术标准和有关规定要求进行人防工程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的,人防工程质量监督部门有权责令其整改,必要时责令其停工整顿,并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甘肃省实施〈人民防空法〉办法》等有关规定报人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处罚;

(四)对建设单位在人防工程竣工验收中有违反国家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行为的,责令其工程停止使用,并重新组织竣工验收;

(五)对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按照《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程序规定》办理。

第二十二条 人防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对人防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发现涉及结构、防护(化)功能和使用安全的质量隐患,可委托质量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测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第二十三条 人防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及质量监督员对所监督的人防工程承担监督责任。人防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在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上级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甘肃省人民防空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

篇2:甘肃省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颁布单位】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颁布文号】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29号

【颁布时间】2010-7-29

【实施时间】2010-10-1

【正文】

2010年7月29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29号)

《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办法》已由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10年7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0年7月29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本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常务委员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常务委员会依据监督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行使监督职权。

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程序,适用监督法和本办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常务委员会应当围绕国家和本省工作大局,结合本地实际,对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开展监督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第四条 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接受监督。

第五条 常务委员会对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下列工作实施监督:

(一)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遵守和执行宪法、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决定的情况;

(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预算以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其作出的部分变更决定的执行情况;

(三)本行政区域内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社会保障等工作的重大事项;

(四)本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履行审判职能、检察职能的重要情况;

(五)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情况;

(六)来信来访反映的重大或者普遍的问题;

(七)本级人民政府发布的规章或者决定、命令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八)应当由常务委员会实施监督的其他事项。

第六条 常务委员会对同级人民政府的规范性文件和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决定,行使备案审查和撤销的职权。

第七条 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接受监督。

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通过常务委员会公报、常务委员会网站(网页)、新闻媒体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第二章 听取和审议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

第八条 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年度计划,每年第一季度印发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并向社会公布。

主任会议调整的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年度计划,应当重新印发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并在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听取和审议该专项工作报告三十日前通知报告机关。

第九条 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前,应当组织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部分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开展视察或者专题调查研究,可以邀请当地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及相关专家参加。受邀人员可以列席或者旁听常务委员会会议,并对专项工作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十条 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三十日前,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应当将视察、专题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各方面对该项工作的意见汇总,由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室)交由报告机关研究。报告机关应当在专项工作报告中提出相关处理意见或者作出说明。

第十一条 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二十日前,由其办事机构将专项工作报告送交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应当在五日内将意见回复报告机关。

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对专项工作报告进行修改后,在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十日前送交常务委员会。

常务委员会办事机构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七日前,将专项工作报告印发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临时召集的常务委员会会议不适用前三款时限规定。

第十二条 专项工作报告不能按照监督法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如期送交的,报告机关应当说明原因,由主任会议决定不列入当次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草案,并根据情况列入下一次或者以后的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

第十三条 专项工作报告由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的负责人向常务委员会报告。

综合性、全局性的重大事项,由正职报告或者受正职委托的副职报告;涉及两个以上政府部门专题性工作的,由政府分管的副职报告;涉及一个部门单一性工作的,由政府委托的部门主要负责人报告。

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时,有关机关的负责人应当到会听取审议的意见和建议,回答询问。

第十四条 常务委员会对专项工作报告,重点审议下列内容:

(一)报告机关是否依法开展有关专项工作;

(二)报告的情况是否客观真实;

(三)工作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四)改进工作的措施。

第十五条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对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经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整理,由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室)在常务委员会会议结束后十日内,交由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研究处理。

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收到审议意见之日起三个月内,将研究处理情况送交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征求意见后,向常务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

第十六条 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对专项工作报告或者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报告作出决议、决定。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在决议、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向常务委员会报告决议、决定的执行情况。

第十七条 常务委员会听取的专项工作报告及审议意见,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或者执行决议、决定情况的报告,由常务委员会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八条 市(州)和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听取和审议本行政区域内负有社会管理职能的省以下垂直领导部门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

审议意见涉及重大问题的,报请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交同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

第三章 审查和批准决算、听取和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报告,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报告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六月至九月期间,将上一年度的本级决算草案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人民政府提请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决算草案,应当提交决算编制说明、预算收支决算表以及审查和批准决算草案所需要的其他材料,决算草案还应当附政府性基金等收支决算表。

决算草案应当按照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预算调整方案和人民政府报告的预算超收收入使用方案以及上级补助等项目分科目编制,按预算数、调整数或者变更数以及实际执行数分别列出,并作出说明。

第二十条 常务委员会对决算草案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重点审查下列内容:

(一)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三)重点支出的安排和资金到位情况;

(四)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五)上级财政补助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情况;

(六)对下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安排情况;

(七)预算超收收入的安排和使用情况;

(八)预备费的使用管理情况;

(九)对审计报告提出的问题的纠正情况;

(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批准预算的决议的执行情况;

(十一)其他需要审查的内容。

第二十一条 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决算草案时,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可以就决算的有关问题提出询问或者质询;决算草案涉及问题特别重大或者重大事实不清的,常务委员会可以依法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六月至九月期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本年度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

经济运行出现重大情况或者预算执行中出现重大问题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二十三条 常务委员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情况报告,重点审查下列内容: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主要措施及落实完成情况;

(二)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和重大建设项目进展情况;

(三)城乡居民收入和解决民生问题情况;

(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五)资源开发利用和节能减排情况;

(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七)其他需要重点审查的内容。

第二十四条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需要作部分调整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的时间,将调整方案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的资金调整。预算安排的农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专项资金确需调减的,应当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本级人民政府动用预算超收收入追加支出时,应当编制预算超收收入使用方案,并由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向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汇报。预算超收收入使用情况,应当提请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第二十五条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执行第三年的下半年,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提出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五年规划方案经中期评估需要作部分调整的,人民政府应当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调整方案提请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第二十六条 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听取人民政府关于政府性债务情况的专项报告。

第二十七条 常务委员会每年审查和批准决算草案的同时,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的审计机关关于上一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和审计评价;

(二)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审计机关的处理措施;

(三)上一年度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问题的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

常务委员会可以要求人民政府责成审计机关就预算执行中的重大问题或者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资金使用问题进行专项审计,并听取和审议关于专项审计的工作报告。

第二十八条 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人民政府应当在决议规定的期限内,向常务委员会报告决议的执行情况。

常务委员会对审计工作报告中反映的重点问题及其整改情况,可以交由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机构开展跟踪监督,并向常务委员会报告监督结果。

第二十九条 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审查和批准决算草案,听取和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报告,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调整方案、预算超收收入使用方案,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调整方案的十日前,人民政府应当向常务委员会提交相关报告材料。

第三十条 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审查本级决算草案,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审查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调整方案、预算超收收入使用方案,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调整方案时,可以邀请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部分代表列席会议,参加审议;人民政府分管负责人及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列席会议,说明情况,回答询问。

第三十一条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和建议,在常务委员会会议结束后十日内,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办理,人民政府应当在三个月内将研究办理情况向常务委员会书面报告。

常务委员会听取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及审议意见,人民政府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或者执行决议情况的报告,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

第四章 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

第三十二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相关的专门委员会根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遵守和执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国家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决议、决定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第三十三条 执法检查的议题,根据下列情况确定

(一)本级常务委员会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对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工作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集中反映的问题;

(三)本级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提出的比较集中的问题;

(四)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五)来信来访集中反映的问题;

(六)社会普遍关注的其他问题。

第三十四条 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年度计划,经主任会议通过,印发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并向社会公布。

执法检查年度计划需要作个别调整的,由主任会议决定。

第三十五条 常务委员会成立执法检查组,执法检查组成员,从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有关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及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负责人中确定,并可以邀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本级以及被检查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有关专业人员参加。

第三十六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接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托的执法检查,主任会议根据委托的执法检查内容,决定省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组织实施。

省、市(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以委托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有关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托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进行执法检查时,受委托的常务委员会可以邀请当地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或者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加。

执法检查结束后,检查组应当提出执法检查报告,经主任会议讨论通过后报送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十七条 执法检查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一)执法检查工作的基本情况;

(二)法律、法规、决议、决定的执行情况;

(三)法律、法规、决议、决定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改进执法工作的意见;

(五)修改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的建议。

第三十八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执法检查报告,相关部门、机关或者单位的负责人应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还可以就法律、法规实施中的重要问题提出质询;必要时常务委员会会议可以做出有关决定。

第三十九条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对执法检查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经主任会议决定,交相关部门、机关或者单位研究处理,相关部门、机关或者单位应当在六个月内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处理情况的书面报告。

省人大专门委员会审议的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由专门委员会转相关部门、机关或者单位,有关部门应向专门委员会汇报整改情况。专门委员会如对汇报不满意,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议案,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审议意见处理情况的报告以及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对该报告提出的意见,一并由主任会议决定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第四十条 主任会议对执法检查工作报告审议意见处理情况的报告,可以按下列方式处理:

(一)提请常务委员会对执法检查工作报告作出决议,交由相关部门、机关或者单位执行,并在决议规定期限内向常务委员会报告执行情况;

(二)由相关部门、机关或者单位就有关事项提出处理的补充报告;

(三)由相关部门、机关或者单位重新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处理情况的报告。

第四十一条 常务委员会根据下列情况可以组织执法情况跟踪检查:

(一)相关部门、机关或者单位整改工作措施不力,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多数人不满意的;

(二)相关部门、机关或者单位已经采取整改措施,但有必要对整改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的;

(三)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以及其他情况需要进行跟踪检查的。

跟踪检查由执法检查组或者常务委员会委托的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实施,并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报告。

第四十二条 执法检查组不直接处理具体案件。具体案件应按有关规定转由相关部门、机关或者单位按照法定程序办理。

第四十三条 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特别重大的典型违法案件,常务委员会可依法组织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

第四十四条 对执法检查报告及其审议意见,相关部门、机关或者单位对执法检查报告及其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重大典型违法事件及其处理结果,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开发布。

新闻媒体应当及时宣传、报道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活动。

第五章 询问和质询

第四十五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议案和有关报告时,本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派有关负责人员,按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的通知参加会议,回答询问。

第四十六条 在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省、市(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三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质询案应当写明质询对象、质询的问题和内容。

第四十七条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可以就下列事项提出质询案:

(一)有关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方面的问题;

(二)有关执行上级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决定方面的问题;

(三)有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方面的重大问题;

(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五)其他需要质询的事项。

第四十八条 质询案由主任会议决定交由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在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或者有关的专门委员会会议上口头答复,或者由受质询机关书面答复。

质询案在有关专门委员会会议上答复的,提案人有权列席会议,发表意见,并由有关专门委员会向常务委员会或者主任会议提出质询结果的报告。

第四十九条 质询案以口头答复的,由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到会答复;质询案以书面答复的,由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签署。

第五十条 提质询案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对质询案的答复不满意时,经主任会议决定,受质询机关应当进一步研究解决质询案提出的问题,并重新作出答复。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对再次答复仍不满意的,经主任会议决定,可以将质询案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常务委员会可以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

第五十一条 质询案中涉及待处理的具体事项,主任会议可以交由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督办,并由督办机构向下次常务委员会会议报告。受质询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书面答复提出质询案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并报送督办机构。

第六章 特定问题调查

第五十二条 常务委员会对属于其职权范围内的事项,需要作出决议、决定,但有关重大事实不清的,可以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

第五十三条 主任会议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议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分之一以上书面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议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

第五十四条 调查委员会成员应当不少于五人。

调查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组成,由主任会议在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提名,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调查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以聘请有关专家或者抽调有关机关工作人员参与调查工作。

与调查的问题有利害关系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其他人员不得参加调查委员会。

第五十五条 调查委员会应当根据调查事项制定工作方案。在调查过程中,有权就调查事项听取有关单位负责人的汇报,询问有关人员,查阅有关案卷和材料,组织必要的技术鉴定。

有关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应当配合调查委员会开展工作,如实提供相关情况和材料。

调查中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或者提供材料的公民要求对材料来源保密的,调查委员会应当予以保密。

调查委员会在调查过程中,可以不公布调查的情况和材料。

第五十六条 调查委员会应当在调查结束后向常务委员会提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当包括调查事由、调查过程、调查结论、处理建议等内容。调查委员会成员对调查结论、处理建议有不同意见的,应当在调查报告中写明。调查委员会成员应当在调查报告上署名。

常务委员会根据调查报告,可以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

第七章 撤职案的审议和决定

第五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对监督法第四十四条所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撤职案。

经主任会议研究通过,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对监督法第四十四条所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撤职案,由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分之一以上书面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对监督法第四十四条所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撤职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

会议审议;或者由主任会议提议,经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决定,组织调查委员会,由以后的常务委员会会议根据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审议决定。

第五十八条 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提出撤职案的,由其负责人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作关于撤职案的说明。

主任会议提出撤职案的,由主任会议委托的人员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作关于撤职案的说明。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联名提出撤职案的,由领衔人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作关于撤职案的说明。

第五十九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撤职案时,被提请撤职的人员所在机关的负责人应当到会听取审议情况,回答询问;必要时,应当提供相应材料。

撤职案在提请表决前,被提出撤职的人员有权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口头或者书面提出申辩意见,书面申辩意见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

第六十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撤职案遇到需要调查的问题时,由主任会议责成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及时调查核实并向会议报告;如果会议期间无法查清的,由主任会议决定中止审议、继续调查或者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由以后的常务委员会会议根据调查情况审议决定。

对撤职案进行调查的期限不得超过六十日。有关调查的具体事项由主任会议决定。

第六十一条 撤职案的表决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过半数通过有效。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甘肃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实施监督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好资料来自互联网

篇3:甘肃省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实现农产品生产、收购、储存、运输环节的全程可追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农产品是指食用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是指能够追溯农产品在生产、收购、储存、运输过程中任何指定阶段质量状况的能力。

第三条凡在本省从事农产品生产、收购、储存、运输等相关活动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负责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的宣传,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协调机制, 制定本辖区追溯制度实施办法, 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纳入市、县、乡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落实实施追溯管理的机构、人员, 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扶持追溯示范区建设, 配置追溯设施设备, 建立追溯信息平台, 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 支持标志标识推广, 持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的开展。

乡镇人民政府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服务机制, 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责任, 确定专门监管人员, 做好本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

第五条各级农业 (牧) 行政主管部门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 其所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及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工作。

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应尽快建立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市、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按职责建立相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采集和传输平台, 与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对接。

第六条农产品生产、收购、储存、运输等生产经营者应当做好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测等工作,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农产品生产、收购、储存、运输档案, 加强自律和诚信建设, 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基础工作。

第七条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按照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原则, 实行索证索票追溯, 逐步推行电子信息追溯。优先将生猪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纳入追溯范围, 实现农产品生产和进入市场、加工企业前的收购、储存、运输等环节可追溯。

第二章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追溯管理

第八条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追溯实行生产档案制度和产地准出制度。

第九条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 如实记载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采购地点、购入数量、产品批准文号、用法、用量、使用和停用日期、休药期、间隔期、使用人等;动物疫病、植物病虫草害发生和防治情况;动植物屠宰、捕捞、收获日期等, 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第十条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应当配置农产品快速检测设备, 对生产的产品进行自检, 出具检测证明。不具备检测条件的, 应委托具有检测能力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出具农产品检测证明。

第十一条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生产的农产品, 应当由所在地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或其委托的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在查验生产档案记录后, 凭检测合格证明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证书等质量证明材料, 出具产地准出证明, 产地准出证明随货同行, 与流通环节实施的市场准入制度对接。

第十二条产地准出证明由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统一规定格式, 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印制。

第十三条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证书的产品, 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包装和附加标识标志, 通过标识标志查询码进行追溯。

第十四条动物及其产品凭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及耳标标识, 进行追溯。

第三章农产品收购、储存、运输环节质量安全追溯管理

第十五条农产品收购、储存、运输环节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实行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

第十六条收购、储存和运输农产品时, 必须向供货方索取产地准出证明, 凭产地准出证明和其它相关证明材料进行收购、储存和运输。对索取的原件或者复印件票证要建立档案, 并接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收购、储存和运输的企业和经营者, 要建立进销货台账, 进货台账要如实记录产品名称、数量、来源、供货商姓名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内容。销售台账如实记录批发的产品名称、数量、流向等内容, 以备追溯。

第十八条收购、储存和运输的企业和经营者, 在收购、储存和运输过程中, 不得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着色剂、消毒剂等物质, 保持初级农产品的原始性状。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各级农业 (牧) 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 组织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开展本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

第二十条各级农业 (牧) 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本地实际, 对实行产地准出证明管理的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监督抽查, 定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巡查。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研判, 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预警防范工作。

第二十二条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在县级农业 (牧) 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承担农产品产地追溯工作。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应根据农产品生产者申报产品的种类、数量、用途等, 及时派出监管人员, 对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检查, 了解产品生产过程中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 必要时可以抽样检测。

第二十三条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应建立本区域追溯台账, 详细记录准出农产品相关信息, 建立基础追溯信息库。

第二十四条农产品产地准出实行报告备案制度, 生产者在农产品出售前应当向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报告备案, 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各级监管部门不得向监管对象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十五条从事农产品生产、收购、储存、运输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应当真实全面记录农产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农事操作和质量控制情况及产品销售对象, 记录应保存2年 (含2年) 以上。

农产品生产、收购、储存、运输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质量安全管理人员, 承担农产品追溯工作, 发现问题及时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报告并督促整改。

第二十六条对追溯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农产品,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由当事人负责召回、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并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篇4:甘肃省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依法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规范国有企业重大事项报告管理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甘 肃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政府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以下简称“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重要子 企业(包括所属独资企业、控股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重大事项的报告管理,有关子企业及参股企业有关重大事项的报告管理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重要子企业是指开展所出资企业的主营业务的实际运营、并且由其直接管理和控制的重要经营单位。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重大事项是指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与主营业务,企业投资与项目管理,企业重组改制,产(股)权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公司章程和注册资本,参股企业决算报告,董事会报告,以及根据法律法规规定需要报告的其他事项。

第五条 重大事项报告管理分为核准事项、报告事项和备案事项。核准事项须经省政府国资委审核批准并书面回复后方可实施。报告事项应按照规定内容、时限和程序报告省政府国资委。备案事项为告知事项,应于实施之日前七日内向省政府国资委报送。如省政府国资委提出异议,企业需按要求对备案事项进行调整后再行实施。

第二章 重大事项报告管理分类

发展规划与主营业务

第六条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应按照《甘肃省省属国有企业发展战略与规划编制大纲》要求规范编制。

所出资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将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报省政府国资委核准后组织实施。

所出资企业应将重要子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报省政府国资委备案。第七条 省政府国资委对所出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实行滚动调整管理。所出资企业需对其发展战略规划进行调整的,调整规划应报省政府国资委核准后执行。

第八条 所出资企业及其重要子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在当年的实施情况应在下一三月底前将报省政府国资委备案。

第九条 所出资企业及其重要子企业主要经营业务范围应按照省政府国资委主要经营业务确认的有关管理规定进行核准。

所出资企业及其重要子企业需要变更主营业务范围(含与企业主营业务相关的各种资质的转移)的,应报省政府国资委核准。

企业投资与项目管理

第十条 本办法所称的投资包括境内投资和境外投资。

境内投资主要包括所出资企业在境内的固定资产投资、资产收购、长期股权投资等。

本办法所称企业境外投资,是指所出资企业以货币、实物、有价证券、知识产权、专有技术、股权、债权等资产和权益,在境外及港澳台地区新设、收购、兼并企业和办事机构或对其增资、再投资等,获得所有权、经营管理权等权益的行为。

第十一条 所出资企业投资计划中的投资项目是指按照企业投资管理制度规定由董事会或有关会议研究决策的投资项目。其中包括子企业投资项目。

第十二条 省政府国资委对所出资企业投资行为实行分类监督管理。国有独资公司由董事会依据企业发展战略编制投资计划报省政府国资委审核后组织实施;国有控股公 司、国有参股公司由公司董事会编制投资计划草案报省政府国资委审核,省政府国资委提出审核意见反馈公司董事会,经公司股东会表决通过后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所出资企业在投资计划外追加项目,应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省政府国资委,省政府国资委按审核投资计划的程序和办法进行审核。

第十四条 按国家现行投资管理规定,需由国家和省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投资项目,应先报告省政府国资委提出审核意见后,再行上报国家和省政府有关部门。

企业上报的项目报告,要有董事会决议和可行性论证报告,资源类项目还应有地质勘查报告等要件。

第十五条 企业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的,应重新履行投资决策程序,并将决策意见及时书面报告省政府国资委:

(一)对投资额、资金来源及构成进行重大调整,致使企业负债过高,超出企业承受能力或影响企业正常发展的;

(二)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导致企业控制权转移的;

(三)投资合作方严重违约,损害出资人权益的。第十六条 所出资企业投资计划应于每年三月中旬前报省政府国资委,省政府国资委将根据有关规定和程序对企业投资计划进行核准或备案。

第十七条 省政府国资委建立包括境内投资和境外投资的统计分析报告制度,企业投资统计分析报告应当于每季度末十五日内,按有关规定和要求报省政府国资委。

第十八条 企业直接出资设立或收购的境外企业,涉及其清算、合并、分立或重组,增减注册资本,调整产(股)权结构及出资方式、产(股)权转让以及投资实施过程中发生调整事项,企业应及时向省政府国资委报告,并提供经境内外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的财务审计报告或资产评估报告。

第十九条 所出资企业在境外的所属企业或机构发生以下重大事项,应及时向省政府国资委报告:

(一)发生严重亏损或大额坏账;

(二)投资合作方严重违约,出现损害出资人利益及项目不能按计划要求完成的情况;

(三)高管人员有舞弊、欺诈等行为;

(四)驻在国(地区)监管机构对境外企业或机构采取的重大处罚措施;(五)发生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六)其他应报告的重大事项。

企业重组、改制

第二十条 本办法所称企业重组,是指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中的独资企业、独资公司、控股公司采取合并、分立等方式或引进战略投资者组建新的独资企业、独资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或企业集团。

本办法所称企业改制,是指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改为国有独资公司,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改为国有资本控股公司或者国有资本参股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改为非国有资本控股公司。

第二十一条 所出资企业及其子企业重组、改制应向省政府国资委提出申请。由省政府国资委根据企业情况,依照有关政策进行初审,初审同意后方可启动重组、改制程序。

第二十二条 所出资企业进行重组、改制应由省政府国资委决定。所出资企业中的大型、特大型企业重组、改制的,由省政府国资委审核后,报请省政府批准。或经省政府同意,省政府国资委审批。所出资企业中的中小型企业重组、改制,由省政府国资委审批。

所出资企业所属子企业进行重组、改制,应由所出资企业在决定前报省政府国资委核准。

第二十三条 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子企业改制涉及职工持股的,应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报省政府国资委核准。职工持股原则上限于持有本企业股权。严格控制和规范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职工持股。

第二十四条 企业改制时涉及股份制改造的,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同时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第二十五条 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方案按照国家和本省相关政策规定审批。

第二十六条 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各级独资、控股企业的破产、解散、清算方案,应报省政府国资委核准;所出资企业中的大型、特大型企业的破产、解散、清算方案,应由省政府国资委审核后,报请省政府批准。

第二十七条 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依法退出市场、整体分流安置职工方案,应报省政府国资委核准。

第二十八条 企业改制和重组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结果应报省政府国资委审核、确认、批复、备案。

产(股)权管理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企业国有产(股)权变动是指所出资企业及其重要子企业国有产(股)权的转让或者国有产(股)权比例发生变化。

所出资企业及其重要子企业的国有产(股)权变动由省政府国资委决定;其中国有产(股)权变动致使国家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经省政府国资委审核后,报请省政府批准。

所出资企业子企业的国有产(股)权变动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中的股份有限公司涉及国有股权的下列事项,应报省政府国资委审核。需上报国务院国资委及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按照相关规定上报:

(一)国有企业改制、投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时国有股权的设置方案;

(二)国有股权持有单位产权变动涉及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性质变化的;

(三)国有股权变现以及国家股权、发起人国有法人股权发生转让、划转的;

(四)国有股股东将其持有的国有股用于银行贷款和发行企业债券质押担保的;

(五)所出资企业所属上市公司回购国有股权的;

(六)国有股股东未全额认购或以非现金方式全额认购应当配股份的;

(七)国有股股东拟与上市公司进行资产置换的。第三十一条 国有股权经司法冻结拍卖后,买受人应向省政府国资委申请办理股权性质界定。

第三十二条 所出资企业所属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被法院司法冻结的,所出资企业应及时向省政府国资委报告。

资产管理

第三十三条 重 大资产采购是指所出资企业重大购买、置换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行为。所出资企业购买、置换同一或相关的资产总额占本企业最近一个会计经审计的 资产总额百分之三十以上,或累计对同一或相关资产分次购买或支出的金额超过资产总额百分之三十的,应作为重大采购事项报省政府国资委核准。

所出资企业如一次性采购经营性资产(如原材料)超过企业预算或上销售成本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应作为重大资产采购事项报告省政府国资委核准。

第三十四条重大资产处置包括所出资企业重大资产出售行为、子企业改制资产处置和资产减值准备财务核销等行为:

(一)重大资产出售行为指所出资企业发生的重大资产(主要指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置换、转让及出售行为,应按规定报省政府国资委核准。

(二)子企业改制资产处置指最近一个会计主营业务收入或净利润占所出资企业最近一个会计经审计的合并会计报表百分之十以上的子企业改制的资产处置行为,应按规定报省政府国资委核准。

(三)资产减值准备财务核销指所出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经取得合法证据证明确实发生事实损失的资产,对该项资产账面余额和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的财务核销,应按规定报省政府国资委核准或备案。

第三十五条 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的国有土地、房产等资产抵押、租赁、投资等事项,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执行,并报省政府国资委核准。

第三十六条 所出资企业及其重要子企业转让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探矿权、采矿权等知识产权或无形资产事项的,应报省政府国资委核准。

第三十七条 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在资产审计评估过程中发现的涉及重大资产损失的有关情况,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省政府国资委报告。

财务管理

第三十八条 重大股权投资是指对外(同一单位)大额度股权投资。投资金额超过所出资企业最近一个会计经审计(未注明合并报表的,计算口径均指单户会计报表)的净资产百分之十以上的股权投资,包括股权置换行为,应报省政府国资委核准。

第三十九条风险投资业务指所出资企业及其重要子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向境外投资或拟从事股票、期货、基金、证券、外汇买卖、委托理财等高风险业务投融资项目,应向省政府国资委报告或备案。单项投资(按上述项目分类)在报告期内累计发生额占本公司最近一个会计经审计的净资产百分之五以上的,应报省政府国资委核准。

第四十条重大借款指所出资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或企业之间拆借资金,导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按照单户会计报表计算口径)超过百分之七十以上或者使其资产负债率上升十个百分点的所有借款项目,应报省政府国资委核准。

所出资企业财产抵押和股权质押贷款事项按照规定程序审批。

第四十一条 所出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以及增资扩股等融资行为,应报省政府国资委核准。

第四十二条 所 出资企业超过企业领导人员有权调动、使用的资金限额(具体限额根据企业规模或行业情况由企业章程或相关制度进行规定)的预算内大额度资金调动和使用,超预算资金调动和使用以及对外大额捐赠、捐助等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国有资本参股企业应提交股东会决定,国有独资企业应报省政府国资委核准。

第四十三条 所出资企业为其所属全资或控股子企业提供担保,金额超过被担保方净资产百分之三十的,应报省政府国资委备案。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股东会或董事会同意担保的书面决议;

(二)担保说明书,包括担保事项说明、与被担保方关系、被担保方资信状况、财务状况、担保方累计担保额、担保风险评价等。

第四十四条 所出资企业为其所属企业以外的省属企业提供担保的,应报省政府国资委核准。核准应当报送下列文件:

(一)担保项目核准申请;

(二)股东会或董事会同意担保的书面决议;

(三)担保说明书,包括担保事项说明、与被担保方关系、被担保方资信状况、财务状况、担保方累计担保额、担保风险评价等;

(四)担保双方最近一期会计报表和上会计决算报表;

(五)被担保方提供反担保的有关文件。

第四十五条 所出资企业原则上不得为省属企业以外的企业提供担保。

公司章程、注册资本

第四十六条 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公司章程的制定和修改事项,应报省政府国资委核准。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控股企业的章程的制定和修改事项,应报省政府国资委备案。第四十七条 所出资企业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的,应报省政府国资委核准。

所出资企业从事与所出资企业主营业务类同的重要子企业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增减额超过原注册资本百分之二十的,应报省政府国资委核准。

参股企业决算报告

第四十八条 参股企业决算报告应在经过各方股东认可的法定中介机构认定后,按照规定程序报省政府国资委备案。

董事会报告

第四十九条 所出资企业中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会应在每年三月底前向省政府国资委报送上一《董事会工作报告》。

所出资企业中国有控股公司、国有参股公司的国有董事应当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向省政府国资委报送上一《董事会工作报告》。

其 他

第五十条 所出资企业及所属企业有关产权界定、产权登记、清产核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方案、重大关联交易事项、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信访维稳事项、重大诉讼仲裁事项、重大突发事件以及其他影响国有资产安全或企业正常经营管理的事项,需上报省政府国资委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重大事项报告程序

第五十一条 所出资企业及其子企业重大事项应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由公司股东会或董事会(非公司制企业为厂长经理办公会)等机构进行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所出资企业中股东会、董事会等决策机构进行重大事项决策时,监事会应列席会议。

第五十二条 所出资企业召开股东会前,应提前十五日向省政府国资委报告会议议题。

省政府国资委派出董事接到所出资企业召开董事会会议通知后,应及时向省政府国资委报告会议时间、议题等,并听取省政府国资委意见。

所出资企业召开股东会、董事会应有省政府国资委委派股东代表、董事出席。

省政府国资委派出的股东代表、董事,应按省政府国资委的意图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并将其履行职责的有关情况及时向省政府国资委以书面形式报告。

第五十三条 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需要报省政府国资委核准的重大事项,应经过企业总法律顾问、法律事务部门或代理律师的合法性审核,分析相关的法律风险,明确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 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向省政府国资委上报重大事项前可以预先就拟报事项的核准程序、需上报的文件材料以及其他相关事项向省政府国资委有关业务处室咨询沟通,有关业务处室应予以解答。

第五十五条 所出资企业对本办法所列重大事项及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应按要求及时向省政府国资委报告,并保证资料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企业上报重大事项应逐级上报,不得越级行文。

上报事项应以正式文件(一式两份)的形式报省政府国资委。第五十六条 企业所报告的重大事项应按照程序一事一报。涉及审核批准的事项要以“请示”件的形式上报;涉及报告或备案的事项要以“报告”件的形式上报。

综合性重大事项涉及的多个具体事项,应当与主报事项一并上报省政府国资委;未能与主报事项一并上报的具体事项,应另外行文上报省政府国资委。第五十七条 企业上报重大事项应附带相关文件材料。本办法有规定的,按照规定附带相关文件材料;本办法没有规定的,按照所报事项有关规定附带相关文件材料。

企业上报文件材料应当齐备。上报材料不齐备的,有关处室应在收到上报材料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告知企业补齐相关文件材料;三个工作日内未告知的,视为材料齐备;告知企业补齐文件材料应当一次性告知。

第五十八条 为提高重大事项报告、审核、批复、备案、告知等有关规定程序的公文流转效率,企业重大事项的文件正文除以书面形式上报省政府国资委外,其他内容或附件以电子版形式上传相应处室。有关处室在收到企业重大事项电子版材料后,即可进行审核。

第五十九条 省政府国资委对企业报送核准的重大事项应一事一批。综合类重大事项由主办处室牵头、协办处室配合草拟审核意见,原则上提交主任办公会议审定;其他重大事项由相关职能处室草拟审核意见,原则上由分管领导审定,其中影响大的重大事项由分管领导提出审签意见后,报主要领导审定。

有关处室在草拟审核意见过程中应听取监事会的意见。

省政府国资委对企业报送需核准的重大事项以省政府国资委文件的形式予以回复。

第六十条 省政府国资委接到企业上报事项后,应及时对申报材料和有关手续进行审核,在十个工作日内办结。其中,对需要与相关部门协商,以及需要请示省政府决定的事项,办理时限可适当延期,最迟应在十五个工作日内给予明确回复。

第四章 监督检查及违规处理

第六十一条 省政府国资委每年对企业执行本办法的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作为企业考核和评价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业绩的重要依据。

第六十二条所出资企业出现下列情况,对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国有股东代表、董事,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扣减年薪、通报批评等处分,或通过法定程序降职、免职或解聘,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对应报事项未按规定报告或越级上报的;

(二)不按照省政府国资委意见在企业决策程序中充分、完整表达意见、行使表决权的;

(三)在报告中谎报、隐瞒重要情况的;

(四)出现损害国有出资人权益的其他行为的。

第五章 附 则

第六十三条 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应根据本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企业有关重大事项报告管理制度。

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应将本办法以及涉及重大事项报告与管理的其他制度文件,在公司章程中作为决策依据加以明确。

国有参股企业可参照本办法执行,重大事项应同时报省政府国资委和其他股东。

第六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政府国资委负责解释。

篇5:甘肃省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杭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杭州市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杭府法审告[2007]34号

市人防办:

你办上报的规范性文件《杭州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民防局)关于印发〈杭州市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杭人防[2007]159号),经审查,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规章制定办法》(市政府第194号令)和《关于印发杭州市政府工作部门规范性文件审查办法的通知》(杭政办函[2003]250号)的规定,准予公布。

杭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二00七年十月十六日

杭州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文件

杭人防〔2007〕159号

杭州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民防局)关于印发《杭州市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防办和有关单位:

《杭州市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已通过市政府法律审查,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八月二十八日

杭州市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人民防空工程(以下简称人防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单建掘开式人防工程,坑(地)道式人防工程,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防空地下室以及防护设备、人防专用建筑构配件的生产、安装等均应接受人防专项质量监督。

第三条 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实行分级管理。

(一)人防部门投资建设的大中型人防工程项目、法定义务外非人防部门投资建设的大型人防工程项目以及核五级(含)以上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项目由省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管理。

(二)人防部门投资建设的小型人防工程项目、核六级(含)以下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项目以及法定义务外非人防部门投资建设的中小型人防工程项目由市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管理。

第四条 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人员必须取得合法的资格认定,方可从事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其资格认定条件按照国家《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五条 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法人代表应由取得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担任;

(二)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数量应占质量监督机构总人数的70%以上;

(三)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满足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检查需要的仪器、设备;

(四)有健全的技术管理和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第六条 市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站受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委托,负责全市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国家、省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制本地区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具体措施;

(二)对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人防工程实施质量监督;

(三)检查受监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人民防空构配件厂的资质等级和营业范围;

(四)开展人防工程质量检查,参与人防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五)掌握、总结本地区人防工程质量情况,定期向本级人民防空办公室和省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报告;

(六)承担市人民防空办公室赋予的其他任务。

第七条 人防工程建设单位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之前必须按规定到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站办理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相关手续。

第八条 对建设单位提交的资料,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7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符合规定的发给《人防工程质量监督书》和《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方案》,确定监督人员,提出监督要求,并通知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

第九条 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在工程验收合格后5个工作日内向申请单位出具质量监督报告,防空地下室项目在取得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后方可申请防空地下室专项验收。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受监工程建筑、结构、防护、平站转换和其他涉及人防工程安全性、可靠性的重要部位及关键工序的质量检查结论;

(二)工程竣工验收的程序、内容和质量评定以及资料整理归档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三)历次抽查中发现质量问题和处理情况。

监督报告必须由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监督员签署。

第十条 对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行为的监督。

(一)对建设单位的监督

1.工程建设程序符合要求,工程项目审批手续齐全,按规定进行施工图审查;

2.实行总包的人防工程项目未肢解发包或违法分包;

3.无明示或暗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违反强制性标准,降低工程质量和迫使承包方任意压缩合理工期的行为;

4.按合同规定,由建设单位采购的建材、防护设备和构配件等符合质量要求;

5.按规定提交人防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竣工备案的有关资料。

(二)对勘察、设计单位的监督

1.依法承揽的工程勘察、设计任务与本单位资质相符;

2.主要项目负责人执行资格证书与承担的任务相符;

3.图纸及设计变更,勘察、设计人员签字出图手续齐全;

4.负责在施工前向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图纸技术交底,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设计问题,并参加有关阶段的质量验收;

5.不得强行制定建筑材料、专用设备的生产和供应厂商;

6.工程竣工验收前应按规定提交质量检查报告。

(三)对监理单位的监督

1.所承担的监理业务与其资质和营业范围相符;

2.监理的工程项目有监理委托手续及合同,监理人员资格证书与承担任务相符;

3.工程项目的监理机构专业人员配套齐全,责任制落实;

4.以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对施工质量实施现场旁站监理,并分阶段提出监理结论;

5.制定监理规划,并按照监理规划进行监理;

6.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或操作工艺,对分项工程或工序及时进行验收签认;

7.对现场发现使用不合格材料、构配件、设备的现象和发生的质量事故,及时督促、配合责任单位调查处理,并按规定程序上报;

8.监理日记、监理档案真实、完整。

(四)对施工单位的监督

1.所承担的施工业务与其资质等级相符,项目经理与中标书中相一致,并有施工承包合同;

2.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员等专业技术管理人员配套,并具有相应资格及上岗证书;

3.有经过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并能贯彻执行;

4.严格执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及时整理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做到真实、完整;

5.按有关规定进行各种检测,对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质量事故按有关文件要求及时如实上报和认真处理;

6.有严格的质量整改措施和事故处理程序;

7.无违法分包、转包工程项目的行为。

(五)对人防工程防护设备定点生产企业的监督:

1.依法取得防护设备生产许可证并按许可证批准的生产范围组织生产;

2.有健全的组织生产、质量检测、档案保密、施工安装、售后服务等管理制度;

3.无私改图纸、偷工减料、异地私设加工点及非定点厂安装主要防护设备的行为;

4.防护设备的产品质量和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人民防空工程防护设备产品质量与施工验收标准》的要求;

5.参加防护设备安装质量有关阶段的验收并按规定提交质量评定报告和有关资料。

(六)对检测单位的监督

1.依法取得相应资质等级并在其资质等级范围从事人防工程质量检测活动;

2.有健全完备的质量检测体系和质量检测档案;

3.检测内容和方法符合规范要求;

4.检测报告的程序规范、数据准确、内容真实;

5.在检测中发现有涉及影响结构、防护功能和使用安全的,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人防主管部门、质量监督机构报告。

第十一条 对人防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

(一)地基及基础工程抽查的主要内容:

1.质量保证及见证取样送检检测资料;

2.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地基检测报告和地基验槽记录;

4.抽查基础砌体、砼和防水等施工质量。

(二)主体结构、孔口防护工程抽查的主要内容:

1.质量保证及见证取样送检检测资料;

2.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结构安全重点部位的砌体、钢筋砼施工情况和检测;

4.防护密闭门、活门及门框制作与安装质量。

(三)竣工工程抽查主要内容:

1.工程质量保证资料及见证取样检测报告;

2.分部、分项和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及工程安全检测报告和抽查测试;

4.水、电、暖通等工程重要部位使用功能试验资料及使用功能抽查检测记录;

5.平站转换方案、竣工资料的整理情况;

6.工程观感质量;

7.人防专用设备的原件记录。

第十二条 质量监督站在对人防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时,发现涉及结构、防护功能和使用安全的质量隐患,可委托质量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由责任方承担检测费用。

第十三条 质量监督站在进行监督时发现有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行为和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时,有权采取责令改进、暂停施工等强制措施,直至问题得以改正。

对人防工程施工中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行为,由当地人防主管部门依法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

第十四条 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及其监督员对其所监督的工程承担建设质量监督责任。

第十五条 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站及其监督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者不履行职责的,由人防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给予行政或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人防工程质量监督费按省物价局、省财政厅有关文件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十七条 质量监督费主要用于监督工程的正常开支,包括购置检测设备、交通工具等。

上一篇:我们节日中秋节经典诵读活动总结下一篇:传染科优质护理实践体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