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初雪的学生作文:雪景冬韵

2024-04-08

描写初雪的学生作文:雪景冬韵(共3篇)

篇1:描写初雪的学生作文:雪景冬韵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初雪,茫茫,点落心扉。

睡意尚未散尽,朦胧中,便发现雪的存在。好生惊喜,外头白茫茫一片,树木的枝叶在瞬间被染成白发,却无丝毫沧桑,在雪花飞舞的背景之下,颇有霸气之盛。阳光纵使存在,却已被这灵动的小精灵感染得没有丝毫热量,躲在云层后面静静欣赏。

晶莹,纯洁,惹人怜惜。

它是那么不堪一击,只不过碰了一碰,它就流下眼泪,冰凉的眼泪。我尝了尝雪,一丝微甜,自心底而来,缓缓荡漾。一阵风吹来,便打乱了雪的路线,像迷失了路的孩子,无所适从,但还是顽强地奔向属于自己的目标,毫无畏惧。

冬就似白雪一般,伫立在茫茫的雪花之中,它轻轻柔柔地拂过我的脸庞,就像妈妈温柔的双手。我小心翼翼地捧起落在地上的白雪,多么美丽而优雅——

四季中,唯有冬会让人联想到“无情无义”这样冷酷的词语。但冬又是一位伟大的雕刻家,此时此刻,窗上的冰凌花美丽极了。它们的纹路清晰,形态万千,独一无二。除了冬,又有谁能够达到如此境界呢?

有些景,纵然只是昙花一现,终究能在人们心底留下一些温度,去慢慢回味。

飞舞的雪花,像是漫天的蒲公英,又像是轻盈的蝴蝶,随风飘扬。此时此刻,雪,依旧这么大……

作者:折桂七7班 林子轩

公众号:微语塘

篇2:描写初雪的学生作文:雪景冬韵

记得有一种关怀,叫做无微不至;

记得有一种分别,叫做刻骨铭心。

又是一个寒冬,雪儿落了,从灰蒙蒙的苍穹,透过刺鼻的寒气,和着西风,卷起一股白茫茫的擎天柱。轻轻抬头仰望飞雪,我仿佛在迷乱的雪花中看到了母亲。

那年冬天,雪也是这么大,在那个最寒冷,风雪最猛烈的日子里,妈,您无情地丢下我们父子三人,远去了。任凭我如何撕心裂肺地哭喊,你冰冷的躯体早已没有反应。还记得,那天的地上结成一层层厚厚的雪,雪花很大,仿佛疯狂地吞噬着这支小小的队伍。妈,送您远去的队伍,我是站在最前的,儿子想为你最后一次送行,虽说没有什么千里挽联,万里花环,但儿子的哭声已能代表一切。妈,儿子大声的哭喊您,您听见了吗?风大了,雪在簌簌地下落,仿佛催命鬼在急切地躯赶着您的灵魂。妈,儿子不想让你走,那天,您躺在病床上时,不是答应过儿子,不会走吗?而今为什么,您却要狠心地远去?

那年秋天,我们一起掰玉米时,您用粗糙的双手抚摩我的脸蛋,我笑着,您也笑着,如今,您的手是多么的冰凉,您的笑容,还会在吗?妈,还记得吗?那次我跑进邻居的果园里,您双手拧着我的耳朵,骂个不停时,您又是多么严厉,在您临终前,儿子已向您保证不会再偷东西了,可您为什么还要远去?妈,您是怕儿子说话不算数吗?那您不必担心,儿子的保证书早就给你写好了。

雪更大了,田野里稀稀落落的队伍早已经成了图画里的墨迹,妈,从此以后,儿子再也听不到您没完没了的唠叨,再也看不到您明亮的笑脸,也听不到您关怀的语言,而心中只有对您无尽的思念……

篇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雪景描写

关键词:雪 意象 作用

传统意义上对小说的定义是: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个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其中环境似乎是小说当中最不受关注的一部分,但景物描写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小说文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小说家必须要把人物放在具体的环境之中进行塑造,对景物的描写便是这种环境描写的一个组成部分。诚然,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要有环环相扣的情节,生动逼真的人物和错落有致的结构,但作为景物描写之一的自然环境描写,不仅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场所,也对这三方面的叙写起了巨大的辅助作用。除此之外,景物意象还可以通过其形象化的表达方式传达出某种独特的意义。这种意义不仅使故事的叙述更加生动有力,还能起到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自然环境----雪景的描写,就值得我们琢磨一番。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个经典篇章,是我们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林冲就是在纷飞的大雪的陪伴下上了梁山的。作者把林冲安排在雪夜上梁山,借雪景意象的冷色调描写暗示当时腐朽的社会背景及那个时代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这点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雪景在小说中的作用又不仅仅如此。仔细重读,着意品味这篇小说中关于雪景这一意象的描写,竟别有一番妙处。

一.“风雪”正紧,推动情节发展

一篇成功的小说必须有紧凑而引人入胜的情节,这就要求作家在构思作品时,不但要将情节安排的错落有致,还要巧妙地将情节与景物描写统一在一起.就是要做到“以景辅情.景现而情不滥”。[1]

以描绘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中国古典小说,对景物的描写一般比较简略。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作家直接描写风雪有三处: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由于感到寒冷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第三次是写林冲喝完酒,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一连三次写雪,三次都仅寥寥数语,却精炼而又传神,把特定环境下的意象描写与小说的情节发展紧密地融为一体。因为风大雪紧天冷,林冲才想去市井沽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为了避风雪,陆虞候一伙才直奔庙里来,林冲才会听到陆谦等人的谈话,引出他得知真相而手刃仇人这一关系到人物命运历史性转折的重大情节。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小说中,雪意象与人物的心理变化紧密相融,最终把林冲那种逆来顺受的性格逼迫到了极点,将林冲由懦弱转向愤怒再到奋起反抗这一心理转变过程层层地展现出来,也为下文林冲手刃陆虞侯蓄势,为枪戳差拨和富安的高潮埋下了伏笔。金圣叹对这三处描写一连用了三个“写雪绝妙”的批语,将作家这种写作手法的赞誉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作家三次写雪将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但故事到此还没有结束。在杀了仇家之后,作家将笔锋一转,又提到了雪。这回是林冲“提着枪,只顾走,那雪越下得猛”,金圣叹在此处又批道“写雪妙绝”。可以说,正是小说中对雪的描写,逐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步揭示了人物的心理,也为人物的活动渲染了气氛。

二.大雪纷飞,传达人物性格

在作者对林冲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变化的描写中,雪的描写成为传达人物内心思想情感和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重要媒介。林冲受到高太尉陷害被发配到沧州,又被派往草料场去做看守。他内心还十分感激人家对他的照顾,丝毫没有意识到会有什么阴谋,尽管在来时的路上己经有了野猪林的事件,他却毫无防备,也表现出他这个人对统治阶级作恶的本性认识不清。他不顾天气寒冷,顶着风雪去草料场上任,又表现出一种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说明他准备在这里好好表现,度过刑期,幻想能回家与妻子团圆。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性格是和他经历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关系,性格一但固定下来,就很难改变,除非经历一些重大的变故。林冲的性格就是一步步改变的。“手刃仇人,奋起反抗”一节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情节的高潮部分。无情的事实让一忍再忍但已忍无可忍的林冲,像一头失去了任何退路的暴怒的雄师,终于觉醒怒吼起来,把那些害人的恶魔们杀了个尸横遍地,彻底地走上了反抗之路。草料场上那“必必剥剥地爆响”、“刮刮杂杂”地燃烧起来的熊熊烈焰,点燃了林冲反抗的怒火;“隔墙戏”使林冲在严酷的现实面前终归觉醒。文中的“朔风”、“彤云”、“大雪”强烈地烘托了主人公悲愤的思想感情,表现了林冲终于挣断了逆来顺受、忍辱偷生的思想锁链,为这位英雄手刃歹人、报仇雪恨、反抗造反,渲染了悲凉、悲愤、悲壮的气氛,预示了主人公思想情感和性格经过痛苦的磨砺之后的重大转变和升华。

再看描写雪意象所用的几个关键词语,先是“纷纷扬扬卷下”,接着是“正下得紧”,随后就“越下得紧”,最后便是“越下得猛”。由“正”到“越”,由“纷纷扬扬”到“紧”,再到“猛”,这一层深似一层的意象表述不仅仅是对冷酷冬天的描述,也是对人物凄苦而又矛盾心情的概述,并由此暗示出林冲将被逼上梁山的命运。作家借雪来写人,通过景物意象表现人物形象,让读者感到“景中有人”[2]。雪意象的描写与人物形象的刻画相互渗透,直接或间接地丰富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冰天雪地,揭示社会环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官逼民反”的主题得以充分展现。正是这些极为简洁传神而又涵义丰富的景物描写,使我们于字里行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封建社会现实的黑暗腐朽,环境的阴冷险恶。而“冰天”、“雪地”、“朔风”、“严冬”也正是那黑暗社会的真实写照。在那暗无天日的社会,广大劳动人民走投无路自不待言,就连林冲这样为封建统治者尽忠效劳的有着相当地位的“八十万禁军教头”,也不仅不能保其妻,甚而无法安身。真是可悲之极,可叹之极。也正是这些简洁、传神的景物描写,在深化“官逼民反”的主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综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无论是情节发展、人物塑造,还是揭示主题,作者都将雪意象巧妙地穿插其中,以雪势推动情节发展,以雪情衬托人物性格,以严冬的大雪暗示社会环境,从而实现思想内容与雪意象描写的有机融合,人物形象与雪意象描写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竺青.名家解读《水浒传》,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322

2.张国光,.《水浒》与金圣叹研究,郑州:中州书画社,1981:165

上一篇:甘肃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下一篇:很累让自己坚强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