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旅游管理条例

2022-08-12

第一篇:甘肃省旅游管理条例

甘肃省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

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旅游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旅办发【2013】206号)要求,现结合我省旅游市场秩序实际,制定《甘肃省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从通知之日起至2014年5月期间,按照“严执法与讲服务并肩行、严处罚与促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开展为期半年的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通过开展市场秩序整治专项行动,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积极培育旅游市场主体,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切实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建设,努力实现法律各项规定有落地,旅游市场秩序有好转,行业自律能力有提高,旅游执法队伍有加强和广大游客满意度有提高的“五有”目标,推动全省旅游业健康发展,推动旅游市场主体在市场化竞争中创机制、转方式、促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专项整治的重点是查处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通过安排购物或另付费项目获取回扣以及其他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一是严厉查处无资质经营旅游业务、无导游资格执业的违法行为;二是严厉查处旅游企业以不合理低价,组织从事旅游经营活动行为;三是严厉查处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购物,通过合同外加点收费等欺客宰客行为;四是严厉查处以“烧香、解签”等为名,诱导欺骗游客违法行为,巩固文明燃香成果;五是严厉查处旅行社非法租用无合法旅游客运资质的车辆;六严厉查处旅行社发布虚假旅游广告的违规行为。

三、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安排部署阶段。

12月底以前,各市州旅游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方案,并印发县(市区)旅游主管部门,报省旅游局备案。

第二阶段:专项整治阶段。

2014年1月1日至春节期间,全面开展第一次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各市州旅游主管部门要组织对本地区旅游市场秩序进行集中整治,严厉查处一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和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案件,于2014年2月10日前向省旅游局报告第一次整治行动情况,原则上每个市州上报1件以上的处罚典型案例。

2014年3月1日至5月10日,全面开展第二次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暨“五一”市场检查周,各市州旅游主管部

门在持续深入开展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再集中查处一批案件。

省旅游局将派检查组对全省旅游市场反响强烈、违规问题较多的区域进行重点检查,对各市州专项整治情况进行抽查督导。

第三阶段:总结宣传阶段。2014年5月10日前,各市州旅游主管部门要集中通报一批违法案件,并向省旅游局全面总结报告专项检查情况,省旅游局将向社会公开通报全省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情况。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贯彻执行《旅游法》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此项工作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的重要内容,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确保专项整治行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健全组织,加强督导。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要按照督察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专项整治督察指导工作组,一级抓一级,合力抓督察指导。各级督察指导组在督查指导工作中,要深入基层企业,做到“三做二送”,“三做”是做一次旅游投诉接线员,与游客交流,答疑解惑;做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倾听者,了解企业的困难和从业人员的诉求;做旅游市场秩序检查员,深入一线检查旅游市场秩序和

服务质量。“二送”是:一送《旅游法》到基层,树立知法、守法、施法、执法的信心;二送政策措施到企业,对企业、从业人员落实《旅游法》中遇到难点问题进行指导。

(三)注重协调,形成合力。各市州旅游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旅游市场实际,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和配合,组织开展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并在实践中探索建立旅游综合监管机制。在开展整治工作的同时,要加大宣传报道的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旅游网站宣传专项整治工作成效。及时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电话,自觉接受游客和社会的监督。

(四)履行职责,务求实效。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实际认真研究制定专项整治的详细方案,找准整治重点、突出关键环节,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在开展整治工作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旅游行业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旅游市场规则和自律公约,树立表彰诚信经营典范,促进旅游企业自律。

第二篇: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旅游发展前景

关键词:旅游 民族特色 可持续发展

旅游地简介及媒体摘要: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祁连山东端,青藏、黄土和内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处,是新中国建立后由敬爱的周总理亲自命名,并于1950年5月6日第一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建国后最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全县总面积7150平方公里,辖5镇17乡,藏、汉、土、回、蒙古等16个少数民族共同聚居,总人口22.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3.6%。天祝素有“高原金盆”之称,是甘肃省综合资源最丰富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天祝藏族自治县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辉煌成就。199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4.1亿元,比1998年增长16倍;财政收入3773万元,增长11.75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091元,增长9.57倍。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省自治州、自治县前列。 2000年,是天祝藏族自治县成立五十周年,天祝县委、县政府于1998年作出提前筹备县庆的决定,确立了“团结、进步、开放、开发”的县庆主题,投资1.5亿元,推出了包括农业、工业、交通、电力、水利、教育、文化、卫生和城市基础设施25项县庆工程,目前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县庆各项筹备工作就绪。 8月1日,天祝藏族自治县将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有独特的民族歌舞,丰富的物资交流和赛马。中央、省、地祝贺团体届时莅临天祝参加庆典,同时,热情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天祝,旅游观光,认识天祝、了解天祝,

共同庆祝这欢乐的节日。

正文:从1996年开始,天祝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全力培育壮大,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使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根本性转变。尤其在“十一五”期间,全县上下以建设“西北生态旅游避暑胜地”为目标,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来培育,以举办旅游节和县庆活动为载体,加大景区、景点开发力度,积极完善基础设施,着力培育和打造高原自然风光游、登山探险游、藏传佛教文化游、民俗风情体验游四大特色旅游品牌,旅游产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坚持规划先行,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坚持“先规划,后开发,保护和开发并重”的原则,以打造精品旅游为目标,以丰富旅游产品数量、提升旅游产品质量为重点,先后投入300多万元编制完成了《石门沟药水神泉、马牙雪山天池、天堂寺本康丹霞地貌三大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天祝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石门沟、朱岔峡、金沙峡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已完成初期评审,旅游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坚持政府主导,推动旅游业发展的保障机制逐步形成。高度重视旅游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中的积极作用,把发展旅游产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旅游产业开发委员会、天祝三峡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

展的意见》,制定了《天祝藏族自治县旅游管理办法》、《天祝县旅游景区景点管理及服务标准》、《天祝县农家乐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坚持“政府主导、项目整合、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努力加大对旅游规划编制、公共服务、宣传推广、人才培训的支持力度,逐步提高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投入,使旅游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着力打造精品,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重点打造了县城至天堂寺、凉州区至祁连布尔智草原两条精品线路;天祝三峡国家级森林公园创建为省级AAA级景区,被甘肃省旅游协会评为甘肃省十大旅游景区之一,祁连冰沟河风景区被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A等森林公园,马牙雪山景区被省国土资源厅批准为省级峡谷地质公园。先后投入资金2.7亿元,完成石门沟、马牙雪山天池、金沙峡、朱岔峡、先明峡、天堂寺、祁连布尔智等景区景点公路10条202.2公里;完成县城广场、石门沟森林公园广场、石门沟游客服务中心、天堂寺民族文化广场、天堂寺大经堂、天龙苑景观广场、星级厕所等20多处景区景点建设项目,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强化宣传推介,天祝旅游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以举办天祝三峡风光暨民俗风情旅游节、县庆等节庆活动为平台,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以及在高速公路设立旅游宣传牌、景区公路设立旅游标识牌等方式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推介,同时,采取部门联动、政企结合等形式,加大客源地宣传促销力度,旅游景区

特别是天祝三峡景区、天堂寺景区的知名度大幅提升、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十一五”期间累计接待游客85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5亿元。

坚持以人为本,旅游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按照“部门联动,标本兼治”的方针,进一步规范和整顿旅游市场秩序,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强化旅游诚信管理,严厉打击旅游消费中的欺客宰客行为,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游客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规范旅游经营行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天祝县委、县政府始终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优化招商环境,提供优惠条件。国家、省、市《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出台后,该县结合实际,适时出台了《天祝县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实施“旅游活县”战略,“突出一个中心(县城),打造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县城—天堂寺,武威—祁连布尔智—冰沟河—毛藏神树沟,抓西秀龙—夏玛二郎池—松山草原),建设六大旅游主题板块(石门沟·药水神泉板块,天堂寺·北山公园板块,马牙雪山板块,天祝三峡板块,祁连布尔智·冰沟河·毛藏神树沟板块,西大滩二郎池·松山草原板块),加强区域合作,拓展旅游发展空间”的发展思路,确立了打造“全省最具吸引力的民俗宗教生态避暑旅游基地”的奋斗目标,将2011年确定为“旅游建设年”,明确了今年发展旅游业的九大块25项重点工作,整合生态建设等各类项目资金50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十二五”时期每年县

级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旅游推介促销,全力推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作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将成为今后天祝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全县上下已经形成了发展旅游业就是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富民强县、维护藏区稳定的广泛共识。

根据甘肃省“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安排,定于2011年8月初在天祝举办赛马大会、民歌比赛和花儿演唱会。这为全面展示天祝悠久灿烂的华锐民俗文化、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奇异壮美的自然风光,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必将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天祝对外开放水平和知名度,聚集人气,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甘肃农业大学 人文学院 12汉语言文学 杨祯 2012134046

第三篇:甘肃旅游新亮点

1.成功举办世界旅游组织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大会和第三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2013年8月1日至31日期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大会和第三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在我省成功举办。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塔勒布·瑞法依,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丝绸之路沿线26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旅游机构官员、国际媒体记者莅临丝绸之路国际大会和敦煌行旅游节开幕式。

本次节会以构建新的丝绸之路旅游线路,打造“精品丝路·绚丽甘肃”的整体旅游形象和对外开放的国际形象为重点,以“感知敦煌、畅游甘肃”为主题,43项主要活动内容涵盖了旅游合作、项目洽谈、体育赛事、高端论坛、学术研讨、商品展销、精品剧目演出、陇菜美食品评、葡萄美酒鉴赏、汽车越野拉力、民族风情表演、书画摄影大赛、文化遗产展演等多个方面。持续一个月时间的节会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610.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3%和15.1%,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创历史新高。

2、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启动,推进文化旅游融合

2013年1月,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省上提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一带”“三区”“十三板块”布局,其中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成为核心板块之一。敦煌作为我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突破口和重点,编制了《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规划纲要》,对重大战略支撑项目进行顶层设计,已经各方和会议研究,提交省人大审议。敦煌将围绕“一会四区”五大战略支撑平台,实施11个项目,形成核心区—协作区—战略互动区三个层次空间体系,实现全省引领、全国示范、国际影响三个阶段性目标。

3.我省首次推出“冬春旅游季”活动,全力开拓淡季旅游市场

省旅游局在全省开展了“冬春旅游季”活动,推出了 欢乐冰雪游、冬春多彩民俗游、冬春丝路特惠游、陇原冬春风光游、温泉休闲游、养生健康游、陇原冬日美食游、新春贺岁游、生态观鸟游等九大冬春季旅游产品和全国冬季山地户外冰雪节、兰州冰雪旅游节、甘南拉卜楞寺郎木寺正月大法会、临潭万人扯绳、永靖黄河三峡观鸟喂鸟节等十大冬春季旅游活动,12月20日在张掖民乐举行了“冬春旅游季”启动仪式。为做热淡季旅游市场,省旅游局协调各市州、有关部门和企业,共同出台了景区门票优惠、酒店房价打折、淡季航线不停航等一批冬春季优惠措施,冬春季旅游正在成为我省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

4、陇东南地区获批为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

2013年11月,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复我省陇东南地区(包括庆阳、平凉、天水、定西、陇南五市)为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省旅游局协同有关部门制定了《甘肃省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初步打造并形成一批功能齐全、地域特色明显的集中医康复医疗、养生保健、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中医养生旅游产业体系。陇东南五市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后,将在建设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举办中医养生节或会展旅游,开发建设旅游生态园区、中草药种植园区、农庄和农家乐和地方特色养生保健旅游项目,发展中医药膳产业、药菜两用蔬菜产业,以及开发中医养生保健新技术、中医旅游产品和中医药养生旅游综合项目等方面进行重点规划开发。

5、 首批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公布,我省甘南当周草原和兰州市兴隆山榜上有名

为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合理利用生态资源,积极推进生态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旅游局、环境保护部的要求,经省旅游局与省环保厅积极推荐,甘南当周草原和兰州市兴隆山获评首批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这必将带动和促进我省生态旅游新业态发展,对我省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产生积极推动。我省将按照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标准要求,晚上两个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和愉悦身心的旅游产品,推动生态旅游发展,为全国创造经验。

6、我省新增10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鸣沙山·月牙泉创建5A级景区已通过景观质量评定2013年,根据全省旅游大景区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做大旅游景区规模、做亮旅游产业品牌、做强旅游产业实力的发展目标,全省旅游系统进一步强化A级景区建设工作,旅游景区建设和管理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张掖市丹霞地质旅游景区、张掖市山丹大佛寺旅游景区、酒泉市玉门赤金峡旅游景区等10家景区被评定和晋级为4A级旅游景区,是我省获评4A级景区数量最多的一年。敦煌市启动了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创建5A级旅游景区工作已经通过国家旅游局景观质量评定。

我省新增5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发布时间: 2013-12-28 11:56:

21近日,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发布公告( 2013年7号)称,依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与《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经甘肃省旅游景区评定委员会初评和推荐,由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 2

定,张掖市高台西路军纪念馆、天水市武山水帘洞景区、天水市甘谷大像山景区、临夏州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临夏州康乐莲花山景区5家景区达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的要求,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今年以来,我局以加快推进大景区建设,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目标,加快旅游景区建设步伐,积极指导9家景区新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进一步扩大了全省旅游景区的规模,提高了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截止目前,我省共有A级旅游景区185家,其中:5A级3家,4A级景区50家,3A级景区50家,2A级80家,1A级2家。

第四篇:甘肃省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为了充分发挥我省的旅游资源优势,切实加快旅游业发展,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对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 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一)充分认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旅游业是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安置空间大,资源消耗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扩大消费对于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旅游消费比重的不断提高,旅游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切实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并且带动相关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也符合我省实际。对促进我省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贫困地区开发和脱贫致富,扩大对外开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我省旅游业潜力巨大但发展相对滞后。我省拥有类型多样、种类齐全、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具有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基础,市场开发潜力巨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省旅游业获得了长足发展。 目前,制约全省旅游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是对加快发展旅游业的认识不够一致,各方面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二是总体发展规划滞后,基础配套条件不够完善,资源整合和开发程度较低。三是市场化程度不高,资金投入渠道单一,市场开发和促销方式缺乏创新,政府导向性投入较少。四是管理体制没有理顺,政策法规不健全,行业指导和市场监管力度不足,市场经营行为不规范。旅游企业经营方式陈旧,从业人员素质不够高,市场竞争力较弱。

(三)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加快我省旅游业的发展,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原则,科学规划开发,完善政策措施,创新运行机制,优化发展环境,规范市场秩序,注重质量效益。要以资源为依托,以产品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开拓大市场,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走开放式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路子。特别要立足省情,抓住和利用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县域旅游和旅游小城镇的开发建设。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通过旅游资源的开发,推动周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开发事业,搞好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

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的新兴产业,要力争实现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到2010年,接待入境旅游者46万人次,旅游创汇1.13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23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超过110亿元人民币。同时,要努力做到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布局趋于合理,机制体制逐步完善,行业规模化、规范化程度稳步提高,使旅游业真正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富民产业。

二、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

(四)加快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制定符合省情的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由全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各市(州)旅游发展规划以及景区(点)规划构成的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指导全省旅游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做好旅游规划与全省及当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文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统筹协调,实现与国土、建设、交通运输、水利、林业、卫生、文化、环保、宗教、文物保护等各方面工作的有机结合。建立规范的旅游规划制定和评审程序,确保旅游规划的质量和水平;强化旅游规划的权威性,加强旅游规划实施的行业指导;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积极推进旅游开发和项目建设,坚决杜绝有规不依的现象。

(五)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继续重视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旅游交通,加强公路、铁路、机场建设,形成以兰州为中心的高速交通网络。要在贯通全省主干线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的同时,着手进行省内主要旅游城市和主要旅游景区(点)之间的公路改造,抓紧建设旅游景区(点)与国(省)道的连接道路。注意与周边省、区路网和旅游景区的联结。要抓紧敦煌铁路、兰渝铁路建设,根据旅游线路和客源情况增开旅游专列。要以兰州机场为中心,逐步增加国际、国内航线和航班密度,改建扩建嘉峪关机场,争取建设天水、金昌、陇南、夏河等支线机场,形成联接国际、国内客源市场和省内各主要旅游景区(点)之间方便快捷的航空旅游交通网络。要结合旅游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合理确定项目布局与建设标准、景区(点)的消费定位,注重体现以人为本和方便、实用的要求,配套建设旅游基础设施,重点完善主要旅游景区(点)道路、停车场、环卫、给排水、供电、通讯、消防、安全防护、卫生等基础设施。

(六)树立品牌意识,打造旅游精品。突出“文化甘肃、山水甘肃、民族甘肃、现代甘肃”主题,多元开发旅游资源。实施点、区、群、带战略,由点到面,完善功能,充实要素,丰富景区群,调整布局,加速形成以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和黄河风情旅游线为基本构架的旅游发展布局。要着力培育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精品。一是立足现有基础,突出特色,努力提升重点景区的品位和水准,积极创建A级景区,特别要大力创建4A级以上旅游景区。崆峒山等4A级景区,要及早着手进行创建5A级旅游景区的各项工作,争取进入国家旅游精品行列。二是要下功夫打造和培育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培育从兰州向东、西、南、北以及东北、东南方向的六条线路。“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开发丝绸古道、寻根访祖、草原风光和红色胜地旅游线。三是积极创建和提升特色旅游城市品牌。各市州要结合国家开展的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最佳旅游城市活动,强化经营城市、发展城市、提升城市的理念,把发展旅游业与城市改造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立足当地特色资源以及历史文化渊源,培育城市文化,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的品牌效应,推动当地旅游业快速发展。已创建的6个优秀旅游城市,要不断突出特色,提升品位,争创最佳旅游城市。尚未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市州,要加快创建步伐。

(七)加强资源整合和区域性联合开发。改变旅游资源分散管理、多头管理的现状,加大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充分发挥国土、建设、水利、林业、文化、体育、文物、园林、民族和宗教等部门发展旅游的积极性,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实行以市、县为主的开发管理机制,进行区域整合,联合开发。

发挥甘肃独特的区位优势,以旅游产品为纽带,注重和加强与周边省区的合作互动。按照区域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联合开发,保证跨省际旅游线路的畅通无阻,打造区域性旅游品牌,形成市场互通、游客互动、客源互送、利益共享的格局。

三、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

(八)加大旅游形象宣传力度。要切实加大旅游宣传和市场促销力度,提高宣传策划水平,创新宣传形式,借助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各类媒体,建立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机制,通过长期、系统、大规模、多形式的连续宣传,把甘肃的旅游名牌产品推向国内外,提升甘肃旅游业的整体形象,提高甘肃旅游产品的知名度。省内各大报刊、电台、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媒体要将旅游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开辟专栏、优先安排旅游公益广告。政府各驻外机构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甘肃旅游宣传力度。在重要口岸(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和城市出入口等设立旅游形象广告,在交通主干线设立规范的、中英文对照的重要旅游区指示标志,并纳入相关市政建设规划。同时,要加快建设各级政府旅游网站、旅游景区(点)网站和旅游企业网站,充分发挥其宣传促销、咨询服务的快捷便利优势。利用申办和组织各类国际性、全国性会议、会展及文体、经贸活动的机会,加强对外宣传,提高甘肃旅游的海内外认知度。

(九)大力开发各类特色旅游商品。鼓励各级研发机构和各类生产企业加大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和旅游用品的开发与创新力度,不断提升甘肃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的品位和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扩大市场份额。重点开发能够充分体现甘肃深厚文化底蕴和浓郁地方特色、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做大做强一批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开发、生产和销售企业,提供充足的旅游用品供应,不断提高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

(十)改善旅游经营环境。加快旅游法制化建设步伐,抓紧制定、完善地方性旅游法规和政府规章,建立健全旅游法规体系和旅游市场监管体系,完善制度,加大旅游行政执法力度。完善旅游行业规范,推进标准化管理,分类制定旅行社、导游、景区(点)、旅游车船和旅游宾馆饭店等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 加强旅游安全和卫生保障工作。各级公安、交通、卫生、工商、质监、安监、防疫、民航、铁路、旅游等部门要高度重视旅游安全工作,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按照国家公共安全行业强制性标准,在宾馆、饭店建立旅游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预警联动系统,制定旅游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预案,落实安全消防责任,防止意外安全事故特别是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旅游者的人身财产安全。

物价部门对旅游景区(点)门票价格实行监控,需要变动时,要广泛采用听证制度,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制定合理的门票价格。门票价格调整时,要提前6个月向社会公布。

旅游星级宾馆、饭店实行与一般工商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清理对旅游行业的不合理收费,除国家和省政府确定的收费项目外,严禁向旅游企业和单位乱收费、乱摊派、乱检查。

对旅游汽车公司、旅行社、星级饭店等旅游企业用于旅游客运的车辆,在淡季允许按月办理临时报停运营,报停期间免收相关规费。

四、强化旅游业市场化运作能力

(十一)加快推进旅游企业多元化改革。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今年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对旅游企业实施股权多元化改革,加大对现有国有旅游企业改革的政策支持,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破产、承包经营、股份制改造和一次性出售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改革进程,转换经营机制,努力向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抓住国家放开旅游开发经营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国内外、省内外优势企业和知名企业,通过参股、收购、特许经营、合资合作等方式,设立独资、合资旅游企业。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发展民营旅游企业,鼓励各种经济成分、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旅游经济实体,开发旅游项目,发展壮大旅游企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十二)积极探索旅游景区(点)市场化经营模式。按照“谁投资、谁收益、谁决策、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向国内外投资者开放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点)经营权,形成多方投资办旅游的发展格局。按照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的模式,以特许、转让、承包、租赁等方式,依法对景区(点)经营项目实行公开招(投)标,积极探索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的市场化模式,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快景区(点)的开发与建设。旅游景区(点)所产生的收益要按照适当的比例合理分配,充分调动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发展旅游的积极性。

(十三)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尽快做好省、市州旅游协会机构的组建、管理制度的完善和专业人员的选聘工作,使其成为联系政府和市场主体的桥梁、纽带。发挥行业协会自律性、服务性功能和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主体利益和要求的特点,健全行业自律机制,规范行业行为,在优秀旅游城市、星级饭店、景区(点)、内河星级游船评定和导游翻译管理、导游等级认定等方面,发挥行业自律、协调、同业商议的作用。制定《诚信经营公约》,确保诚信经营和公平竞争,协调旅游行业内部的各种关系。

五、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十四)强化对旅游业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建立由省直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省旅游业发展协调机制,主要负责协调全省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和相关政策。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要主动配合,相互支持,认真履行职责。建立职能部门协调合作机制,共同推动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强化对旅游业发展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管理。各级政府要把加快旅游业的发展作为重要工作和绩效考核内容,定期研究,常抓不懈。

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旅游业发展的综合协调,履行好产业规划、行业管理、形象推介、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和指导服务的职能,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发挥好牵头作用。要依法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好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十五)加大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强化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各部委对我省旅游发展的专项资金投入;省级财政要在原安排旅游发展资金和宣传促销资金的基础上,逐年增加投入,省级各部门在编制发展规划和各种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时,要充分考虑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市(州)、县两级政府要统筹安排,加大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力度,扶持旅游业发展。

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重大旅游开发项目,要积极争取列入国家项目建设计划。各级发展与改革部门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旅游资源开发和重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村能源、乡村公路、扶贫开发、民族发展、天然林保护、以工代赈、财源建设等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应充分考虑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促进和带动旅游业发展。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要求,通过多元化、多渠道、多方面争取建设资金。要在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外投资,促进我省旅游业的发展,鼓励民营资本和省内外社会资金参与我省旅游业的开发建设。

(十六)加快培育高素质的旅游管理和从业人员队伍。加强旅游、教育、人事、劳动保障、科技等部门和行业的合作,充分发挥省内外高等院校以及旅游培训基地的作用,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各类适用人才。抓好旅游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转岗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全面推行旅游从业人员等级考试、资格认证和“星级导游”评选工作。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推进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第五篇:甘肃南梁首届红色旅游文化节

华池县红色旅游招商引资项目推介及签约仪式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的华池,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甘肃南梁首届红色旅游文化节隆重召开的喜庆日子里,我们本着合作交流发展的目的,带着宣传华池、推介华池的真诚愿望,在这里精心组织了这次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我们十分荣幸的邀请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市县领导参加华池县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这是一次高朋满座、群英荟萃的盛会,是一次巩固形象、再创辉煌的盛会,请允许我代表华池县上五大班子对各位嘉宾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现在我宣布,华池县招商引资项目推介及签约仪式开始。 第一项:请中共华池县委书记马斌同志致辞;

第二项:请华池县政府副县长侯建营同志推介华池县重点红色旅游招商引资项目; 第三项:项目签约(解说员介绍签约项目);

第四项:请市上领导讲话。

热烈的掌声祝贺双方成功签约,预祝双方合作愉快。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合作是发展的最强音。项目将为发展构筑宽阔的平台,为腾飞插上有力的翅膀,为我们的合作创造更佳的机遇。我们召开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其目的就是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华池、关注华池、支持华池。今天,我们本着“开放、合作、诚信、发展”的良好愿望,向大家共推介重点招商引资项目26个,投资额亿元,签约项目个,签约总额万元。这些项目的共性是把华池的资源优势、人文环境与市场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发前景好、投资回报率高,希望商界朋友把握时机,悉心考察,踊跃投资,把这些项目做大、做优、做强。同时,我们也真诚地希望,通过今天的推介会,能激发各位投资华池、建设华池的热情!我们将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全力以赴地营造宽松、优越、和谐的投资、创业环境。 华池县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的各项议程已进行完毕。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最后,请大家下午6时在华池宾馆用餐。

谢谢大家!

- 1 -

上一篇:公司人事流程及表格下一篇:公司联欢晚会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