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教育现状分析

2024-05-02

中国舞蹈教育现状分析(共8篇)

篇1:中国舞蹈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需求越来越高,对艺术更有着巨大的需求,中国舞蹈教育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当前中国舞蹈教育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舞蹈教育 现状分析 教学模式

近年来,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朝气蓬勃,中国舞蹈教育同样也呈现蒸蒸日上的前进趋势。各大院校都纷纷扩招,舞蹈专业人数不断增加,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接踵出现,例如:学生学习舞蹈目的不明确,缺少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依靠老师和学校,忽略理论学习,只注重舞蹈身体训练等,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和学校的教学质量。中国舞蹈教育有着悠久的传统,舞蹈教育需要培养出知识全面、技能多样的复合型人才。舞蹈本身能够将身体、情感和精神与文化融合在一起的艺术教育科学,舞蹈理论和艺术修养同样重要。面对当前教育现状,必须改革陈旧的不合理的教育模式,根据社会和就业需求,建立完整科学的舞蹈教育系统,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舞蹈人才。

一、中国舞蹈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中国舞蹈教育担任着美育教育的功能,学习舞蹈能够增强学生体魄,塑造形体美。舞蹈对于形成健美、挺拔的体态和优雅的气质有着重要作用。重要的是舞蹈能够陶冶性情,培养优美情操,对人的心灵世界产生极大地影响。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在舞蹈发展的长河中,沉积了很多有价值的艺术思想,舞蹈教育发展,也能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可以传承中国优秀文化,掌握舞蹈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舞蹈学习也需要发挥发扬积极向上、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准确掌握舞蹈的技能。学生学习舞蹈可以使身体器官灵活敏锐,改善身体素质,从而增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特别是集体舞,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团结合作、友爱互助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本身就应该融合各个学科知识,完善知识系统,舞蹈正是集知识、情感和技能于一体,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舞蹈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也提高了教育的能力。

二、中国舞蹈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

中国舞蹈教育长期以来的价值被低估,只把舞蹈教育作为专业从事舞蹈事业的人的需要,而对其他学习舞蹈者,只是为了成为生活的点缀,从小学到大学教育,舞蹈只是少数选修课,或者活动的范围,并未加以重视。对于不发达地区,连艺术教育都缺乏,更何况舞蹈教育。即使有舞蹈学习,也只把肢体活动当成一种能力来学习,注重舞蹈的体能训练,远远超过智能发展,而舞蹈的智能和情感教育尤其重要,大部分人却忽略了,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一)对舞蹈的认识问题。舞蹈以肢体语言展现心灵,表达感情,很多人对于舞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舞蹈只是孩子特长学习的一部分,是属于音乐的范畴内。在中小学教育中,也没有把舞蹈作为独立的课程学习。除了幼儿园舞蹈作为活跃学生课余活动的训练外,都认为舞蹈会占用学生学习时间,课余的舞蹈也认为是在学习累了的时候的一种放松行为,没有从舞蹈的感知和素质教育的角度思考舞蹈的价值。从根本上来说,这种意识的出现,与中国传统教育和教学应试教育有关,同时也与中国特殊国情有关。幼儿和小学生进入舞蹈班培训,也是一些家庭环境较好,希望孩子能多有一份技能,学习过程中也只是简单的肢体模仿,缺少从艺术学和教育学角度去教育学生感知舞蹈。

从教师的角度,教师很大程度上对舞蹈教学的认识也是从动作的整齐性和标准性来教育学生。只要在音乐中,学生能完成相应动作,跟得上节奏,觉得开心快乐,就是舞蹈教师教育的成功,放弃了舞蹈教育的真正重要性。

(二)教学模式和方法问题。中国舞蹈教育的方式单一,没有系统性,一些培训机构为了能够快速掌握舞蹈技能,只做基础动作学习,没有系统地教授形体,也没有注意舞蹈内在的联系,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在高等院校开设舞蹈课程的,都是反复的训练,长期训练为数不多几个剧目,只注重舞蹈表演效果,忽略舞蹈文化知识的学习。这种只注重技巧的程式化学习模式,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创新,学生没有了自己的学习思维,就很难感悟到舞蹈内在蕴含的情感气息,失去了舞蹈核心价值。舞蹈本身除了是一种形式艺术,更是一门理论艺术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理论加上实践教学,才能促进舞蹈教育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舞蹈艺术人才。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注重素质培养的大背景环境下,很多院校已经意识到舞蹈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从舞蹈的技巧技能、综合鉴赏、舞蹈参与等方面开始改革,挖掘舞蹈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例如:舞蹈与哲学、心理学、文学和音乐等方面的联系,拓宽学生舞蹈学习的视野。

(三)师资力量问题。优秀的高素质的舞蹈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舞蹈技能,然后我国舞蹈教师很多都是从专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具有较高的舞蹈专业技能水平,却对舞蹈知识和理论掌握较少。这与我国长期以来对于艺术专业学生高考单独的理论考试和低门槛要求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与传统教学思维有关,很大程度上利用形式上来考核舞蹈专业学生学习的效果,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鼓励了学生和教师只在技能上下功夫的思想。课堂上的灌输、示范和模仿是教学的主体内容。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出去后再教育下一代,只能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教育,单纯为了舞蹈而舞蹈,理论教育成了一张白纸。舞蹈教师是舞蹈教育发展的主导,在教学中是技能和文化传播者,只有加强教师整体素质培养,才能教育下一代舞蹈学员,使其成为优秀舞蹈人才。

三、中国舞蹈教育的几点认识

中国舞蹈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专业院校和舞蹈培训班也如火如荼的创办,但是一些问题都需要加强和注意,这样才能促进中国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创新认识,教学目标明确。中国舞蹈艺术是将身体、精神、情感多方面融合在一起,舞蹈本身就是一种多元化文化。发展舞蹈教育可以增进人们情感与思想的交流,传播礼仪文化。所以从根本上来说要改变人们对舞蹈的认识,让学者了解舞蹈不单纯只是舞蹈技能,舞蹈内涵更具重要价值。要了解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来传递内在的情感和文化底蕴。在知识的基础上领悟舞蹈净化心灵、表达情感的价值。在舞蹈教育中,首先要明确舞蹈学习目标,不仅仅是身体健康,更应该是促进学者心理健康,提升综合素质能力。

(二)更新教学模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中国舞蹈教育不能再像以前一样,通过灌输和简单的模仿来完成教学任务,更应该多与学生交流,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能力,不拘泥于现有的教学方法。理论指导实践,时间更新理论,在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者,也是在教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知识的积累,学生会逐步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创造出更好的舞蹈作品。

(三)加强提高舞蹈教师素质。舞蹈教育需要有综合素质过硬的教师来指导,所以教师自身的文化技能修养必须达到一定教育水平,才能指导优秀的学生。针对舞蹈教师必须提出恰当的培训方案,给舞蹈教师创造学习的机会,更新教师思想观念,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舞蹈教育事业。

篇2:中国舞蹈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舞蹈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内容摘要:自20世纪末我国实行扩招政策以来,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逐年激增,导致“就业难”成为社会普遍现象。舞蹈专业毕业生同样跻身庞大的就业阵容中,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共同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文章以问卷、访谈的方式,针对全国范围内的部分舞蹈院校进行了有关舞蹈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从学生和用人单位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期望了解目前我国舞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另一方面也从调查中归纳、分析其原因。

关键词:高等教育 舞蹈 毕业生 就业现状

自2003年至2008年,我国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已从212万人激增到532万人,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形式和择业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舞蹈专业毕业生跻身这庞大的就业阵容中,其就业状况愈来愈受到学生、家长、社会等多方面的关注。舞蹈类学生就业状况与我国舞蹈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关系密切,直接体现了舞蹈高等教育的成果。笔者以问卷的形式,针对全国范围内的部分舞蹈院校进行了有关舞蹈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以期对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作出分析和总结。

一、舞蹈类高校学生所期望的就业选择

根据调查,并将普通高校(含师范类)和舞蹈类专业院校(图1)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普通高校中的舞蹈专业学生与专业院校的学生在所选择的职业方向上存在一些差别,针对不同类型院校的学生,各校会根据自己的办学标准来实施具体方案,不论是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还是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上都会有其针对性,而这种针对性也是不同学生最初选择该校的原因之一,并导致其毕业后的择业方向与院校的培养目标之间存在差异。据图1数据显示,普通高校舞蹈学生(简称“普通高校学生”)和舞蹈专业院校学生(简称“专业院校学生”)在“专业院校老师”“中小学老师”“专业演员”3个选项上差异最明显,对于专业院校的学生来说,选择“专业舞蹈院校老师”“专业演员”是继“高校老师”之后第二选择方向,对比普通高校的学生超出15%的人选择“中小学老师”(遵循普通高校〈含师范类〉的人才培养目标,这类院校的舞蹈教育主要是培养基础教学人才),专业院校的学生在历经至少8-10年系统的专业培养后,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很难从已形成的高精尖意识形态中脱离出来,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放弃选择同自己长期以来已适应的培养模式相关的工作。另一方面,由于近年高校的扩招政策同就业岗位的缩减所造成的就业紧张问题,造成在普通高校和专业院校不同背景下培养的人才却竞争同一岗位的局面,明显表现在两者对于高校教师岗位的竞争。国家专业团体和专业院校教师岗位的减少,使得大批从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走向了普通高校,他们将多年专业院校的教学方式、意识常不假思索地传授或重述给即将走上舞蹈普及教育岗位的群体,而面向广大普通高校舞蹈学生的岗位同样有限,加上四年来被培养的专业院校教育意识却又无法真正拥有扎实的基本功,这种情况造成了择业错位。简言之,人才培养的趋同化始终是高等舞蹈教育事业的硬伤,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千里只为一次分享 我的泪水 你的喜悦

二、舞蹈高校学生首选的就业地点和所期望的薪值

针对择选率较高的区域,毕业生首选的原因有:50%认为“有较大的发展机会”;20%认为“生活条件好”;20%认为“薪水高”;10%认为“有良好的人才政策”。

根据“就业地点分布”(图2)显示,“北京、上海”“中部地区”“珠江三角洲沿海地区”是即将毕业的舞蹈专业学生最期望能够工作的地区(各专业学生普遍认为),不仅是因为上述3个区域对舞蹈教育事业的开发及重视,同样也因为这3个区域经济发展较快,大中商业城市几乎聚集在此,生活环境较好,物质条件更加优越。尽管也会出现另一种情况:毕业于西、北部地区的学生大部分选择就近择业,这样的选择比其去大城市闯荡也许更加有利。但根据调研了解,凡从上述3个地区毕业的学生却无一例愿意去外地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这种现象可以说是由传统的就业观念与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不相适应所造成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长期以来,高校毕业生在这种大众意识的支配下就业定位较高(图3),在就业目的地的选择上多选择首都、省会和东南部沿海城市等大中城市,而在对择业的认识上,存在“一步到位,终生不变”的观念,认为发达的城市就会“有较大的发展机会”和“良好的人才政策”,不仅如此,生活条件好、薪水高也是其选择上述选项的重要原因。此外,根据对某师范类院校2005级舞蹈学方向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调查显示:该班级毕业人数29人,正式就业率为48%,毕业去向地点多集中于北京或籍贯所在地,东部地区及珠三角人数其次,仅有一人支援内蒙古。广大的西部等不发达地区不仅需要经济实力的提升,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也应该吸纳更多的人才。对此,政府和社会应对有意愿到西部地区就业的学生加大引导力度、提供优惠政策,以平衡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和部分地区特需人才缺乏的局面。

三、影响目前舞蹈类学生就业形势的首要原因

调查显示,影响舞蹈专业学生就业形势的原因大体分为4种(图4)。目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中还存在着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一些问题,对于高校舞蹈教育体制来说同样如此。学校的教育模式、专业设置与社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与学生的就业需求不相适应,大学生的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就业市场机制不健全等不利因素都是造成毕业生被工作单位拒之门外的原因。在这种状况下,舞蹈专业学生对求职形势的看法同样不算乐观,调查显示,10%认为“乐观”,40%认为“一般”,41%认为“不乐观”,8%认为“非常困难”。

在被问到“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的态度是什么”时,不少学生表示既要“符合自己的兴趣,有发展空间”,又要具备“待遇好、稳定”这两项条件。毕业生对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的态度首先遵循自己的意志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在面临就业单位减少、就业岗位逐年饱和的情况下,上述两项条件也成为了学生顺利就业的绊脚石,导致尚未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忽略社会整体的现实形势,因为期望值过高、择业挑剔而错失了许多合适的机会。

四、学生认为培养和获得社会适应能力与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兼职”“专业实习”(图5)都被选择,其中参与“社会兼职”“专业实习”以及

“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能够找到较为理想的工作更是有效途径。由此可见,学生非常重视学校提供的各类就业前的实习形式,舞蹈类学生的就业能力在校期间应该得到足够的锻炼。

为你分享

五、学生选择继续深造的原因

前些年扩招政策实行之后,考研和出国成了高校本科毕业生求职之外的两大热门选择,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城市和教育大省,学生选择考研或出国的几率高达80%—90%。对于考研热和出国热的骤然升温,相关人士分析其中原因认为,由于近年来本科生就业形势逐渐严峻,考研或出国于是成为了众多对择业前景感到悲观的学生的“缓冲地带”。大部分学生认为,找工作难度很大,不如考研或出国继续深造,在拥有高学历的同时还能避开严峻的就业形势,那么找份好工作自然就不是个奢望。对于高校舞蹈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每年为该专业所设立的相对对口的岗位更是少之又少,致使许多学生毕业后除了选择考研、出国深造外,要不就干脆转行或是投奔到考公务员的大潮中。从图6可以看出,“能够有一个好出路”是莘莘学子在现实的生存环境中梦寐以求的事,认为研究生毕业后基本上都能留在条件较好的大城市里,而这成为了很多有“地域情结”的大学生继续深造的主要动机之一,然而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很多学生发现在继续深造之后依然面临就业难的困境;同时,激增的生源又刺激了我国舞蹈高校层次的盲目攀升,导致舞蹈专业学生更高学历层次的新一轮就业竞争。

在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紧张的形势下,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处境更为艰难。一方面是大量的舞蹈专业学生及家长为找到一份工作而四处奔波,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需求趋于饱和。经过多年专业训练,家庭、社会、学校均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财力培养的舞蹈人才成为了闲置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且长此以往,势必对我国舞蹈艺术的长足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尽管当前国家、社会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些政策性措施也开始实施,然而舞蹈专业毕业生似乎难以看到冰雪消融的景象。结合上述调查分析,笔者以为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需求同舞蹈院校培养目标、人才定位之间存在着矛盾。

随着高校扩招带来的生源激增,各地区涌现出大量的招收舞蹈类专业学生的院校。这些院校办学实力参差不齐,对本校培养的舞蹈专业学生定位不清,造成盲目办学的局面。培养的学生因为在校期间不能接受有针对性、符合市场需求的教育而面临就业难的困境已成为普遍现象。师范类院校的舞蹈专业学生除了要学习舞蹈专业课程外,音乐、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实习等与教师素质相关的课程和活动应该被纳入师范类舞蹈专业学生的教学体系中;而以培养演员为主的专业类舞蹈院校在当今社会对文化艺术需求多样化的形势下,应该适当拓宽办学思路,设置艺术管理等与文化产业、市场接轨的课程,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以使其更好地就业。

(二)毕业生个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矛盾。

除上述原因外,笔者认为舞蹈类毕业生个人的就业观念与用人单位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异。“舞蹈类学生就业最需要具备的素质”图表中(图7),在专业水平、实践经验等方面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选择差异悬殊。一方面是舞蹈专业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而对专业水平与就业力的正比关系产生怀疑;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依旧期望通过引进具有优秀专业素质和充足实践经验的人才,造成了学

生学无所用、用人单位对舞蹈类院校教育质量质疑的局面。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运作下,“人才”在21世纪已不只被定义为专家型人,而是更注重“全面发展”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即综合素质。毕业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综合素质才可能向多元化方向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对于这一点,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已从过去只埋头练功、攀比技术而走在象牙塔的时代中解放出来,现在的学生已熟知在自身专业能力的基础上综合素质是多么的重要。

此外,对综合素质的重视,从侧面却造成了学生与用人单位在薪值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学生希望自身能力在单位中有所体现和提升,强调的是个人的“领导力”,而用人单位则更在乎毕业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踏实勤劳的精神品质。二者之间似乎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社会单位、院校和毕业生三方面的积极合作。

(三)舞蹈类院校应该建立健全学生就业指导机制。

就业指导是帮助择业期的学生依据个人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适应的职业的一项工作,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尤其是要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和职业一般能力、特殊能力的发展,是一项专业化的工作,它依据心理学、医学生理学、职业社会学、教育学的原理,对个人的个性特征加以分析、判断、咨询,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从笔者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针对舞蹈类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处于不完善阶段,而对于面对严峻就业形势而无所适从的舞蹈类学生而言,校方的就业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某师范大学舞蹈专业的就业情况调查中,当被提及“您首选的获得就业信息的途径”的问题时,有超过63%的学生选择网络,其次是亲朋好友介绍、社会招聘、电视报刊媒体,而首选学校发布的就业信息的只占不到30%。这说明院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在学生择业时所能提供的信息还不构成目前舞蹈类学生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择业的盲目性。

而在回答“您需要学校就业指导机构提供哪方面指导”(图8)的问题时,66%的学生选择了职业供求信息,这也进一步说明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急切需要。同时,还有42%的学生认为就业指导机构应该提供就业心理辅导服务,13%的学生需要了解就业政策法规相关内容,可见目前舞蹈类学生的就业指导需求是多元化的。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针对舞蹈类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应在以下方面尽快尽力健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1.提供多元就业指导服务。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应该把就业能力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发布职业供求信息。就业指导机构应该在学生和社会之间搭建起有效沟通的桥梁。由于舞蹈专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学习舞蹈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就业面窄、综合素质相对薄弱,这就需要针对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服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科学实施。通过系统的就业指导讲座、及时发布更新岗位信息、开展就业心理指导、宣讲就业政策法规等多样化的指导内容,为舞蹈专业学生有针对性地就业乃至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助力。2.就业指导工作在时间上要有延续性。本次调查的回收问卷结果显示(图9),大部分学生希望在大三(研二)时开始接受就业指导,也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大

一、大二。因此就业指导工作并非只在毕业时开始,而是要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展,贯穿大学教育过程的始终,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甚至在学生毕业后形成反馈机制,更好地为在校生服务。相信有科学的就业指导,舞蹈专业学生在就业时能够多些自信,少些盲目;舞蹈专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和理念能够得到凸显;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需求也能朝着

利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篇3:中国舞蹈教育现状分析

当今高中艺术考试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现代舞, 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更好的表现舞蹈, 首先要让他们了解中国现代舞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上古时代, 它就充当原始人们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它的起源是随着人类生产劳动而产生的节奏, 最原始的舞蹈就出现了。舞蹈与文化是息息相关的, 随着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 舞蹈事业也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现代舞的出现使中国在舞蹈创新上有了新的探索。

一、让学生了解现代舞中西方的起源及文化

对从未接触过现代舞的学生来说, 在上欣赏课时应让学生多了解一些中西方现代舞的文化, 这对他们在理解舞蹈动作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在课上老师应从中、西方两方面来讲解现代舞, 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舞蹈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 西方现代舞的起源与文化

现代舞起源于二十世纪 (二、三十年代) , 早期现代舞蹈先驱共同渴望的是一种求自然、求诚恳的动作形态, 以适切地表达他们的情感, 现代舞就是在反对古典芭蕾封闭、僵化的前提下, 产生的文化现象。二十世纪 (二、三十年代) , 欧洲的萧条和动荡, 给现代舞创造了生长的环境, 现代舞在德国发源, 后来得以在美国迅速发展。现代舞, 是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 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舞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 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 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 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注释刘青弋《西方现代舞史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9。)

2. 中国现代舞的起源与文化

1936年舞蹈家吴晓邦先生把现代舞从日本带到中国, 并称之为“新舞蹈”, 这是中国现代舞最早的引进和起源。在中国近现代舞蹈发展的历程中, 广义而言, 凡是不具有特定民族风格或古典程式的舞稻, 似乎都可划入“中国式的现代舞”。50年代末-60年代初, 吴晓邦创建了《天马舞蹈艺术工作室》, 系统的推行他所创建的源于现代舞的教学体系, 为走出一条“中国现代舞”的路子, 进行了多方面的创作实践。在近十多年, 中国才真正放开手脚, 直接引进西方“正宗”现代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 现代舞在中国有着宽泛的定义和曲折的发展过程。吴晓邦、戴爱莲、贾作光等新舞蹈艺术的先驱们在自身的舞蹈启蒙教育中, 都曾尊名师学习过地道的西方现代舞。在他 (她) 们的艺术实践中, 葆有与现代舞相通的自由与创新的理念, 同时更强烈的追求舞蹈的民族性与时代精神。

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现代舞的民族特色

现代舞在中国发展至今, 经过舞蹈家们不断的学习和研究已经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风格。在与西方现代舞各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到现代舞在中国的发展, 在作品的编创方面也有很大的创新, 进一步体现了中国现代舞的中国特色。学生要想跳好一个中国现代舞的作品, 就必须了解它的风格及特点。

1. 了解中国现代舞的风格与特点, 让学生能够区分出中西方的特点, 更好的完成作品

现代舞最早叫“自由舞”。所谓自由舞就是要解放自己的肢体, 放开自己的心扉, 根据自己的个性与愿望来舞蹈。这个舞种本是外国的, 它逐渐传入中国后一定有风格上的变化, 比如受中国人生活习惯的影响, 或是受中国民族舞的熏陶。二十年过去了, 中国现代舞者们经历了借鉴、转化与融合等一系列的磨练过程, 终于探索出了一条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现代舞之路, 在中国国际现代舞周的展演中, 我们惊喜的看到东西方两种文化的融合, 看到了编创者们有意识的对表现民族风格, 表达内心情感的追求, 中国的现代舞事业已经逐渐进人了“自觉”阶段。西方现代舞最鲜明的特点是反映现代社会矛盾和人们的心理特征, 而中国现代舞的特点是走现实主义的道路和民族的特色。这是中西方现代舞的区别, 学生在跳中国现代舞时一定要注意这些特点, 跳出“自己”的风格。

2. 感觉与气息是舞蹈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学生应多练习

中国现代舞诠释着古典舞美的韵律, 把那种长袖当风、韶华远逝的寂寞, 或者悲怆、或者忧伤、或者壮志凌云、或者对酒当歌的情感以现代的理解注入全新的生命, 每一个旋律都是一种变化, 每一次腾起跳跃都有一种向往与企盼, 更是在男性的舞蹈里注入慷慨与豪迈。在一般人眼里, 既然是舞蹈, 那它就必须一直的舞动, 但在现代舞中, 这个观念完全不存在, 因为现代舞的概念非常广泛, 在现代舞者的眼里, 大自然的一切无一不能舞, 而人的每种行为和每个动作无一不在跳舞。现代舞无论是以何种的形式表现, 最基本的都是要从动作开始, 而动作的形成、延续、发展、变化, 最重要的是看动作的借力方法, 其次是看作品的结构, 现代舞打破了和谐理想的古典审美原则, 对现实社会中人的关注和对自然真实美的追求, 因此, 在结构上特别讲究对比。那么很多人就会问现代舞最注重感觉和气息在跳现代舞的过程中要用自己生而有之的六种感觉去全身心地感受现代舞。在现代舞作品中, 强调的是舞者自身的重量而不是如芭蕾般的轻盈, 在动作中强调空间的过程而不是动作的本身, 在空间上强调韵味的顿挫而不是简单的流畅, 在构图中强调不平衡而不是平衡, 强调过程的揭示而不是过程的遮掩。所以说不论是什么舞种, 只要音乐一响起, 随着这部舞蹈作品的主题不同, 凝成爱恨情仇、苦乐悲欢, 在每一个小动作中缠绕、扭转、跳跃、甩手、摆头、提腿、以至于凝神中, 都表现出舞者的坚韧和执着。一个好的舞者对气息的要求是很高的, 学生在上现代舞课时要多加练习气息, 这样才能使动作延续下去, 舞蹈才有生命力。

3. 通过舞蹈作品向学生讲解中国现代舞的理论知识

(1) 通过列举舞蹈作品,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上面讲到的知识, 并能直观地欣赏到舞蹈

曾获2000年第九届法国国际现代舞大赛金奖的《也许是要飞翔》, 它是流畅的纯舞蹈, 借助流行歌曲, 淡描出情绪与思考的轮廓。表现了人在现实中所遭遇的暂时挫折以及那不可放弃的永恒追求。整个作品迸发着强烈的思考特征和浓郁的忧患意识, 令观众感受到当代中国青年舞者对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 也使我们亲眼目睹到, 他们正在老师的精心调教下, 开始以自身的肢体条件和气质类型为前提, 既从体态动律到美学理想, 超越了对西方现代舞的简单模仿, 又合理借鉴了其鼓励原创的精神和科学实用的方法, 进而去创造一套属于中国人的现代舞语言。其表演者是北京舞蹈学院现代舞系学生吴珍艳, 在整个舞蹈表演中她是用心灵在跳舞, 跳出了她的身体极限, 令人相当亢奋。《也许是要飞翔》是一个表现美好理想与现实冲突的独舞, 具有好作品的主要特征, 情感饱满, 表现力充沛, 新颖, 视觉与情感的冲击力强大。仅仅一些单调的技巧, 都给人一种奇特的感觉, 被舞者所牵动着, 仿佛自己也在翱翔。舞者通过形象生动的舞蹈语言, 表现了青年人在对未来的追求中充满希望和困惑的矛盾、痛苦的心理。现代舞更多是表现舞者的个体感受, 它是自由、激情和创造性的宣泄。舞蹈的最佳境界就是舞者个人的生命本身。现代舞充分体现了舞蹈的精神, 让舞者放飞肢体, 凭借内心的感悟自由地抒发。现代舞令舞者感受到一种舞台上的自由, 整个舞蹈能看出她把高飞作为理想, 但又仿佛她无法去实现, 就在这种挣扎而解脱不了的强烈情感中展现出来。《也许是要飞翔》是她用内心感悟所表现出来的舞蹈, 舞蹈更多的是她翱翔的舞姿、忧郁的眼神、放飞的肢体充分的表现出她充满希望和困惑的矛盾。

(2) 音乐与舞蹈的融合

舞蹈音乐不仅给舞蹈以长度和速度, 也促使舞蹈语汇准确、简练、集中, 同时, 舞蹈动作的语言性和情绪的发展, 深入等, 也是借助音乐的旋律、节奏来体现。在舞蹈与音乐的有机结合中, 才塑造了完整的舞蹈形象。因此, 在舞蹈作品中, 音乐和舞蹈共同担负着刻画人物形象, 表达思想内容的任务。这部作品选用的音乐是丁薇的歌曲《冬天来了》, 这首歌曲大气委婉略带一丝凄凉。歌曲的意境与舞蹈结合的十分融洽, 使人很快沉浸在舞蹈之中。音乐与舞蹈完美的结合也是这个作品成功的一部分, 音乐与舞蹈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在跳一个作品前要认真听音乐, 从音乐中获取灵感。

三、高中开设《舞蹈欣赏》课的重要性

篇4:谈谈中国舞蹈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舞蹈;发展;教育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舞蹈也在发展着,从原始社会的图腾舞到奴隶社会的巫舞①,再到封建社会的宫廷舞,甚至包括现代社会,我国逐渐丰富起来的舞种,继承了古典舞,发展了民族民间舞,引进了国外的芭蕾舞、现代舞、国标舞和流行舞等。虽然看似发展越来越好,但其实从事舞蹈事业的人还是相当少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

一、学习舞蹈需要经过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一般得从五六岁就开始练习,从基本功的训练和各种舞蹈的学习以及技能技巧的训练,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还得在有一定天分的情况下,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舞者。一个周期如此之长,经受如此痛苦的训练并且不一定出成就的事情,很多人根本不想尝试或者尝试之后中途放弃。和其他同等行业相比,如声乐而言,歌唱者是主角,舞蹈总是配角。

二、就舞蹈的社会地位而言不是很高

从古至今,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可以说对于人的生存是可有可无的,也造成了舞蹈在社会中的地位无法提高。尤其是在封建社会,舞蹈虽发展较好,但舞者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的,一般在祭祀或者宴饮时作为助兴而出现,被称为“舞伎”。现在,虽然不会再有“舞伎”两字的出现,但封建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就舞蹈教育而言,很多家长和社会人员认为孩子成绩不好就去学艺术,所以导致很多人不愿被人带着有色眼镜看自己,所以不想从事这个行业。

2013年,浙江卫视推出了《中国好舞蹈》,让很多人关注到了舞蹈,也让舞蹈从业人员的心躁动起来。《好舞蹈》通过大力宣传,丰富的舞蹈种类,舞者的精彩表现,纯正的中国舞风,导师的犀利评价很快抓住了观众的眼球。让更多的中国人参与到舞蹈中来。

越来越多的舞者选择登上《好舞蹈》的舞台,因为电视给舞者提供了一个完全打破壁垒和局限性的展示舞台,也被舞者认为是普及舞蹈的一个途径。盛世东、孙富博、杨晶晶、曾明……他们走上《好舞蹈》,都怀着同一个目标:让自己热爱的舞种被更多观众认识,让舞蹈从阳春白雪的雅士阶层走向下里巴人的平凡大众。

而在节目之外,舞者们也时刻在思考着舞蹈的出路。《中国好舞蹈》学员陈诗霏告诉记者:“我们作为舞者能接触的面太小了,今后可以将舞蹈这门艺术语言和社会组织机构、企业团体合作,让舞蹈从这个社会大背景下慢慢融入社会主流文化当中,发掘更多的视角让年轻人能够看到不一样的舞蹈艺术。”

中国舞蹈虽发展历程曲折,但并没有被磨灭,反而发展得越来越好。很多人通过节目知道了舞蹈的种类,看到了舞蹈的魅力和发展前景,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舞蹈当中来,这对于我们舞蹈行业的人来说是幸福的,对于中国舞蹈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望有更多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舞蹈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我们中国的文化艺术。

篇5:中国舞蹈家协会考级二级教学分析

--------教学要求分析

一、膝盖脚趾头

1.训练目的:训练勾绷脚与脚腕的开与关的控制力量,以及后背的挺拔与直立。2.主要动作及要求:(1)单、双勾绷脚(单勾脚、单绷脚、双开脚、双关脚)(2)平脚吸腿

二、小铃铛

三、娃娃

四、咯咯咯

五、加菲猫

六、月儿

七、蚂蚁掉进河里面

八、我是小小兵

九、大家来照相

篇6:中小学舞蹈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

一、舞蹈教育现状

1.舞蹈教学成为深化美育的有效手段。平凉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之重镇,作为秦陇文化代表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教育内涵丰富。秧歌、舞狮、花儿等民间艺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舞蹈作为健身、娱乐和美育的载体已扎根校园多年,小到班级主题活动,大到参加国家、省级展演,舞蹈都是教师、学生喜闻乐见,实践最多的艺术形式之一。

2.舞蹈师资器材力量有所加强。随着“两基”国检,我市艺术师资和器材配备得到补充,舞蹈专业毕业并从教的教师不断增加,加之部分幼师毕业具备舞蹈特长、有舞蹈选修经历的教师兼任舞蹈教师。各学校高度重视舞蹈器材、场地配备、部分学校固定舞蹈教室,落实基本的把杆、镜子和地毯,为舞蹈教学正常开展创造了基础条件。

3.以课外活动形式开设舞蹈课程。各学校均以兴趣小组、社团和选修课等形式开设每周1―2节舞蹈课程。由于舞蹈课教学尚未采用统一的教材,教学内容、教材组织仍然依靠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与学生的条件在课前安排,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学深度难以推进。

4.全面普及与特长生培养相辅相成。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原则决定了舞蹈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一些文艺活动和校园集体舞的普及带动更多学生去了解舞蹈,接触舞蹈。同时,更多的学校偏重舞蹈特长生的培养,实践中,特长生教育是舞蹈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补充,它不仅满足了舞蹈普及教育中一部分学生的强烈兴趣要求,并带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对加快校园舞蹈文化建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缺乏认同,舞蹈教育没有课程地位。由于“舞蹈”没被列入正式课程,在一些县区和学校,舞蹈教育实际上是一片荒地,为了提高升学率,舞蹈是和中考、高考无关的科目就得让路。学校将舞蹈认为是活动,对教师的课程设计、工作量和教学效果没有足够的认同和对待。

2.舞蹈师资、器材设施亟待加强。舞蹈教师绝大多数为兼任,其专业教学水平与专业舞蹈教师有一定差距,尤其是舞蹈这门不以语言阐述擅长,而以身体感知、表现的艺术而言,教师的切身体会和亲身示范与教学水平高低有直接关系。兼职教师专业水平偏低,导致教学质量不高;部分舞蹈教师教学及课外活动缺乏系统性和有效组织,舞蹈设施简单落后,舞蹈教育流于形式的问题比较普遍。

3.舞蹈教育缺乏科学管理和规范运行。部分学校片面认为舞蹈教育是为了排练几个精彩的节目获奖,或完成某种演出任务;有的则是为了培养少数舞蹈尖子;一些学校在传统美德教育观念影响下,习惯于把舞蹈教育依附于音乐教育,淹没了舞蹈作为独立艺术形式的自身特点;一些学校在“舞蹈是一种形体律动”的观念支配下,视舞蹈为广播体操一类的肢体动作组合形式,忽视了舞蹈自身内在的美的艺术本质。

三、解决当前舞蹈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1.更新观念,确立舞蹈教学在学校中的学科地位。要学习借鉴舞蹈教育先进经验,深刻把握素质教育内涵,做好中小学校舞蹈学科建设和舞蹈教学工作。在现有选修课的形式下,落实课时分配、教学内容和师资、及时检验教学效果。各学校要大胆普及舞蹈教学,探究建立包括舞蹈鉴赏与舞蹈实践课程,促进学生在审美体验中的丰富情感和完善人格,使舞蹈教育真正发挥育人作用。

2.拓宽渠道,提高舞蹈教育师资水平。解决舞蹈专业师资是促进舞蹈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拓宽渠道,加快引进舞蹈师资,结合各级培训,对现有中小学有一定舞蹈基础的艺术教师进行在职进修培训,不断提高舞蹈师资,培养他们知识广博,一专多能的本领,提高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能力。

3.加强保障,改善舞蹈教育教学条件。要在学校公用经费中抽取一定比例用于改善舞蹈教育设备设施、举办校园艺术活动等经费。学校要根据舞蹈教学的需要提供条件,支持、鼓励、引导舞蹈教师用好教学光盘、农村远程教育网资源等多媒体设备,不断丰富网络舞蹈教育资源。同时可以依托社会文化场所免费或优惠开放的条件,充分开发利用地方和社区的舞蹈教育资源,丰富学校舞蹈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篇7:舞蹈与素质教育分析论文

一、舞蹈与幼儿道德培养

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

舞蹈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幼儿舞蹈大都有故事性、情节性及深刻的教育性,孩子们在学习、排练、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能学会认识事物的真、善、美。如幼儿舞蹈《让座》,表现了小姐姐在公共汽车上让座的故事,舞蹈中有让座、搀扶等细致的情节表演,在排练过程中要求幼儿不是简单的模仿动作,而是通过幼儿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发自内心地将具体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它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幼儿在学习表演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懂得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这些平时需要无数遍的说教才能使其明白的道理。再如根据歌曲改编的舞蹈《国旗国旗我爱你》,歌曲曲调节自然流畅,歌词朗朗上口,再编配上幼儿感兴趣的舞蹈动作,使爱国主义这抽象、深刻的教育内容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在幼儿边唱边跳的真切表演过程中完成了,此外通过舞蹈还能培养幼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劳动习惯,爱清洁讲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尊敬师长的礼貌习惯及具备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等等。

二、舞蹈与幼儿创造力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这是因为孩子具有创造力,他们天生好动,喜欢新鲜、变化的事物,善于幻想,舞蹈在这方面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为舞蹈这门综合艺术它集音乐感受、身体动作、节奏变化、感情表达于一身,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训练,已经掌握一些舞蹈语汇并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这时运用即兴舞蹈这种形式来激发幼儿创造力,会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我曾上过的一课《小树叶找妈妈》,音乐具体形象,有风声、雨声、沙沙声,上课时给幼儿一个简单的提示,先请他们欣赏音乐,然后讲述出自己所感受的情景,这时幼儿情绪激动,讨论热烈并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接着我提出让幼儿听着音乐进行小树叶离开大树妈妈和找妈妈的情景表演,经过几次练习后,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有的随风飘舞,有的随雨水的流淌缓慢移动,有的二个、三个或聚在一起原地旋转,还有的时聚时散自由舞动,像一幅画一样将“秋天的落叶”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创造性思维是脑活动的结果,因此创造力的开展与智力的开展是相辅相成的,在舞蹈过程中,人会尽力使身体动作协调,从而使大脑不断地调整,所以舞蹈能促使幼儿的创造潜能得以极大的开发。

三、舞蹈与幼儿爱心教育

孩子们的心灵纯净如水,孩子的生活无忧无虑,这是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的最佳时期,将爱心教育融入舞蹈的形式,让孩子通过舞蹈真实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再让孩子通过舞蹈来表现无限美好的生活,从而激发幼儿爱亲人、爱大家、爱社会、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如舞蹈《泥娃娃》,描述了一个没有爸爸,没有妈妈,也没有家的泥娃娃,谁来关心、谁来爱护它呢?通过这个舞蹈使幼儿体会到自己有爸爸、妈妈,有家,有人关心,有人爱,生活得多么幸福,而泥娃娃是多么可怜,从而激发孩子的同情心,自发地表现出关心、爱护的情感,在表演中可以看到孩子爱的情感的自然流露,类似的舞蹈还有很多,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幼儿明白自己得到了许多人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爱护,自己也可以去关心、爱护大家,在得到的同时学会如何去回报,献出自己的爱心。

四、舞蹈与幼儿美育

美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塑造完美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强大源泉。”美好事物总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吸引力的,爱美是人的天性,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即使是幼儿也不例外,舞蹈具有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功能。是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的一种良好的形式,舞蹈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身体动作,也就是身体语言来表现人物、事物及深刻的内涵,因此幼儿学习舞蹈的同时身体形态也同时得到训练,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诸如手臂波浪、脚尖步等动作,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会使他们对肌体的运用从本能的无意识状态过渡到具有舞蹈功能的有意识状态,通过各种舞蹈的姿态的训练使幼儿四肢动作协调,躬胸、驼背等不良习惯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优雅的体态和较好的外形气质是舞蹈对幼儿产生的最直接、最显著的美育功能。另外舞蹈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勇敢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使幼儿变得活泼、开朗、自信。

此外,幼儿在学习舞蹈过程中,会接触到不同风格的民间舞蹈,了解许多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及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使其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开阔了眼界。由于舞蹈是人体动作艺术,幼儿舞蹈的过程也是一个全身运动的过程,跳跃、呼吸的运用对幼儿的心肺功能是一个良好的锻炼,四肢的协调一致及身体各关节部位的活动是简单的体能训练,优美动听的音乐使幼儿的舞蹈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使其心理上完全放松,无拘无束,没有压力,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篇8:中国舞蹈教育现状分析

一、传统舞蹈教学现状

(一)传统舞蹈强迫式教学分析

在传统舞蹈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意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导致学生的思维被遏制,学生的创造力也得不到发展。其中“强迫式”的教学一度占据舞蹈教学领域。这种教学方式具有阶级统治的味道,教师对学生的一举一动都有严格的要求。似乎“不打不成才”、“严师出高徒”成为了每个教师的信条。“强迫式”教学中,教师经常对学生大声呵斥。学生想要获得教师的表扬几乎是奢望,舞蹈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成为了一种负担。这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传统舞蹈注入式教学分析

注入式教学法,也是填鸭式教学,在各个学习段、各个学科都相当流行。因此也成为传统舞蹈教学的重要手段。在传统舞蹈教学中,教师无法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只是一味地模仿教师。而教师把衡量学生的标准定为会跳多少剧目、掌握多少技巧、身体的软开度如何。学生长期地只是关注动作的学习,对舞蹈的理性认识不足。学生今后若是成为教师,也恐怕是周而复始的动作讲授。很少有人去关注舞蹈中的内涵与情感,学生在舞蹈学习中身心不平衡。因此必须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服务于舞蹈教学。

二、传统舞蹈教学与现代舞蹈教学的融合对教学的启示

(一)传承与变异

传统舞蹈教学内涵丰富,教学方式独特。在过去的舞蹈教学模式中,那些几乎苛刻的要求让许多学生叫苦连天。不少学生由于经不住严酷的训练,最终放弃了舞蹈学习。如何在艰苦的舞蹈训练中让学生能够苦得有价值,这是舞蹈教学应该探究的地方。现代舞蹈反对舞蹈动作的模仿再现,强调学生应该关注舞蹈者的内心感受与主观情感以及舞蹈作品中蕴含着的思想情感。传统舞蹈教学注重动作的固定训练,现代舞蹈教学强调舞者有情感的肢体表达。二者相结合,才是科学的舞蹈教学方法。

(二)互动与创新

1. 教学意识的创新。教师要有创新舞蹈教学的意识,从时代的发展需要入手,引导学生用真实的情感去感受舞蹈。这是传统舞蹈教学与现代舞蹈教学都应该提倡的。

2. 内容及方式的创新。教学内容上要通过整套的舞蹈训练,如现代舞基训、现代舞编舞技法、现代舞剧目排练,提高学生的肢体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学方法不应墨守成规,而应灵活多样,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如和谐教学法、情境熏陶法、“罗杰斯”法、自学辅导法、合作教学法等。从而使舞蹈教学更具有艺术性与情感性。

(三)创建“232”课堂教学质量考评体系

“232”课堂教学质量考评体系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课堂教学质量考评网络;课堂教学质量考评标准;课堂教学质量考评的组织与运行;课堂教学质量考评结果的综合分析与处理。第一个“2”指的是随机考评与集中考评这两种考评方式。随机考评一般就是考评委员会在课前随机抽取,当场听课。而集中考评是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测评。一般来说,每年组织一次集中测评。“3”指的是院级考评、系级考评与学生测评等三个考评渠道。不同的测评渠道侧重点不同,把考核结果汇总起来,最终得出考核成绩。因此在考核的时候最好是把这三种测评渠道结合起来,才能客观、公正地教师的舞蹈教学水平,充分调动师生的舞蹈积极性。最后一个“2”指的是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两种考评方式。在定量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表”。而在定性评价方面,通过听取教师与学生的意见,对于不能量化的内容实行定性评价。这样就实现全方位的评价,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

三、结语

总之,传统舞蹈教学与现代舞蹈教学二者虽然在很多方面都不相同,但是在教学方式上可以相互借鉴。对舞蹈教学基础性的东西放宽一些,对舞者的内心感受与学生的人文关怀重视一些,实施相融性的教学模式。这才是现代舞蹈教学应该学习的地方。

摘要:本文主要对传统舞蹈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中国传统舞蹈教学与现代舞蹈教学的相融合对教学的启示来进行了探讨。旨在树立正确的舞蹈教学理念,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舞蹈艺术人才。

上一篇:【两会议反腐】反腐与机构改革相结合让“权力入笼”下一篇: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