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网络公关的现状及改进意见

2024-05-04

我国政府网络公关的现状及改进意见(精选4篇)

篇1:我国政府网络公关的现状及改进意见

一、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历经的历史阶段

我国的财政预算制度最初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上的而后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 其财政预算体制也开始由计划经济财政预算制度向市场经济财政预算制度转变。自从1955年, 财政预算制度真正构建起来后, 我国的财政预算制度随着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人们对财政预算制度认识的深化不断的改革与发展, 其改革发展轨迹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 计划经济财政预算制度阶段 (1955年-1980年)

总体而言, 这一时期, 我国财政预算管理具有较为浓重的中央集权色彩、行政主导色彩, “预算”功能极不健全。具体而言, 主要有三个突出特点。 (1) 财政预算收入制度是一种行政权力为主导的收入制度, 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有企业利税。 (2财政预算公共事务与企业事务不分, 公共性特点不突出。 (3) 财政预算附属于指令性计划, 预算功能严重缺失。

(二) 市场经济财政预算制度初现端倪阶段 (1 9 8 0

这一时期, 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和经济制度转型, 改革的主要特点是实行“行政性分权”, 将原来集中于中央的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 将应该给国有企业的一部分权力交给企业。在这种背景之下, 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在预算收入制度方面也进行多次重大调整, 其基本思路也是下放权力, 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包括调整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和调整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虽然这些调整调动了相关单位的积极性, 在某些政府增收节支方面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与此同时, 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弊端。

(三) 市场经济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取得初步成效阶段 (1992年-1998年)

之所以说取得了初步成效, 主要是1993年开始实行分税制改革, 使我国财政收入制度向市场经济方向迈出了实质性一步。1993年11月,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揭示了分税制改革的四个主要精神:一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 调动两个积极性, 促进国家财政收入合理增长。二是合理调节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力分配。三是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四是按照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和合理分权的原则, 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 使税收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变革逐步适应, 与国际通行的做法逐步接轨。通过分税制改革, 基本上构建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预算收入制度框架。

(四) 公共财政预算制度改革破题和推进阶段 (1998年—至今)

这场改革在实践上迈出的第一步, 是1999年河北省在全国率先推行了部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标志着我国公共财政预算制度改革正式破题。此后, 随着河北省改革经验被中央认可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在全国逐步推开, 并由此引发了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政府采购改革、预算审查监督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这场改革使我国的财政预算制度朝着与国际惯例接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方向不断推进。

二、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的现状

(一) 预算编制时间存在不足

财政预算是一项政策性, 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 按照“二上二下”的财政预算编制流程, 其中间必须经历很多环节。现如今的大多数地方财政编制工作于每年的8、9月开始启动。而第二年的3月份就必须进行公示, 之间也就7、8个月的时间除去中间的审批过程, 也就4, 5个月时间, 由于预算编制时间短, 预算资料收集不完备, 预算项目来不及深入论证, 缺乏科学测算数据基础上的分析和预测, 导致预算编制内容粗糙, 收入预算与实际执行偏离较大, 削弱了预算的严肃性。而时间上过于提前, 又会导致编制的准确性降低, 因此, 预算编制工作在时间安排上面临着尴尬的局面。

(二) 预算决策机制不完善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与国家已有的法定政策之间存在矛盾而地方政府预算编制又必须受国家政策牵制。以致于我国地方政府在财政预算时预算自主权受到限制。在预算安排上难以操作, 处境尴尬。另外, 财政部门工作人员通常只是精通财务工作, 但各行业的管理工作并不熟悉, 在对于某些单位上报的专业性很强的项目时并没有办法给出有力的审核意见。综合考虑不同性质的预算项目时, 很难做出正确的排序。

(三) 财政监管机制不健全

由于各地方对财政工作重视程度的不同, 很多地方政府并没有设置财政监管部门, 致使财政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即使有些地方政府成立了财政监督部门, 但因监督权并未独立, 监督权仍在财政部门内部, 监督也流于形式, 并未得到很好的发挥。关于财政工作的透明性, 目前我国公众对预算的了解, 只能通过国家财政部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的财政预算报告。公开渠道以及公开内容都比较有限, 致使预算透明度低, 且公众参与性也低。

(四) 预算评价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财政绩效评价工作主要分散在各管理部门, 并未设有相关的政府绩效评价机构。致使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腐败贪污现象不能得到有效的制约。而国家也并未出台一些统一的关于绩效评价工作的法律法规, 缺乏法律保障。在评价方法上, 也只停留于对资金使用, 技术和工程管理的规范性上对资金支出效果评价不足。

三、加强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 明确预算运作程序, 细化预算编制内容, 增强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管理的规范性

实行标准周期预算管理即“预算编制阶段”、“预算执行与调整阶段”和“决算阶段”。标准周期预算制度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制度体系, 它涵盖了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实行标准周期预算制度, 为预算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创造了条件。在编制预算时间上, 若提前太久, 会影响编制的准确性, 若不提前在编制时间上又比较仓促, 因此, 可以简化编制过程中的审批程序, 对不重要的流程予以简化或者直接删除。要尽可能准确地测算全年的预算收入, 同时, 根据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 准确地计算本地区的可用财力, 然后科学、合理地确定支出预算。要设法加强预算的完整性, 努力把尚未纳入政府预算的各种预算外财政资金尽可能地纳入预算编制中, 使预算全面完整地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调控能力。

(二) 积极推行规范化的“零基预算”, 编制部门预算, 增强预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零基预算编制方法, 是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与效益的有效方法,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零基预算, 是指在预算编制中, 对各项事业行政经费的确定, 将不再考虑上年度的支出基数, 而是依据各单位的机构、人员编制情况、当年的事业发展计划和工作任务, 按照规定的支出标准, 从零开始每年确定一次。零基预算的实施, 可以使整个财政资金分布更加趋于合理, 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整体使用效益, 实现财政宏观调控目标。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 它是一个涵盖部门所有公共资源的完整预算, 是由政府各部门根据其职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统一编制的反映本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编制部门预算是深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基本要求, 它可以使预算编制进一步细化, 提高透明度, 有利于防止预算分配和执行中的不规范做法, 同时, 还有利于强化预算观念, 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实行部门预算后, 预算编制将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 强化预算约束, 加强预算监督管理, 增强预算的严肃性

要严格执行预算。预算一经确定、批复, 原则上不准随意调整和零星追加, 对确需增加的支出也要控制在财力可能的范围内。要严格贯彻“依法理财”的方针, 严格追加管理。只有国家实施重大政策措施以及事业计划和收支标准发展有较大调整时, 财政才调整预算。预算追加中要强调法制化、制度化观念, 以法制代替人治, 从制度上约束个人行为, 杜绝不讲原则讲人情等现象发生。规范预算执行必须完善工作程序, 建立分类申报、分项审核、定期研究、集中审批制度。要通过加强和改革预算管理, 逐步建立起公平透明、平衡稳固、高效有序的财政管理体制, 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资金, 妥善解决聚财有限性与用财无限性的矛盾。

(四) 加强预算结果评价工作, 增强预算的规范性

设置预算绩效评价机构, 对财政预算支出进行绩效评价, 并将评价结果运用到预算中, 为下年度同类项目预算安排提供决策参考。对于重大性的政治错误应以法律法规予以约束, 并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在评价方法上, 也应根据部门自身情况制定多套方法, 全方位的评价管理的规范性以及资金的支出效果。

摘要:财政预算管理是政府为了履行职能, 对所需的物资资源进行计划和预算的活动的总称。它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 就如何对其改进提出几点个人的浅见。

关键词: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决策,体制

参考文献

[1]崔津渡.论地方预算管理的改革与创新[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5 (3)

[2]朱芳芳.完善我国地方公共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J].涉外税务.2004 (05)

篇2:我国政府网络公关的现状及改进意见

1 农田水利现状

1.1 所处地位的重要性, 需要政府高度重视

“无农则不稳”,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精辟地表述出农田水利在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是, 作为基础设施的农田水利, 投入多, 见效慢, 管理难, 本身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 多表现为间接的社会效益, 很容易被一些地方的部门或人员忽视。对农田水利的重要性, 需要不断加强认识, 加大投入。

1.2 具有较强的群众性, 遍及全国各地

与所有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事业, 每年都要发动近亿劳动力从事已建成工程的清淤维护、水毁工程修复和新工程的建设。群众性、互助合作性是农田水利的重要特点之一。

1.3 具有较强的公益性, 需要政府部门牵头扶持

农田水利既有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等兴利功能, 也有防洪、防旱、降渍、治碱等除害减灾功能;既可以为花卉、蔬菜、果园、养鱼等高附加值产业服务, 又承担着农田耕地灌排, 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

1.4 具有较强的垄断性, 需要政府加强宏观管理

按受益人口多少区分, 小型农田水利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面向个体或少数人的微型工程, 如水窖、水池、浅井等;另一类规模相对较大、具有农村公共工程性质的泵站、水库、引水渠等。受地形、水资源等条件限制, 多数公共工程具有天然垄断性, 不能像乡镇企业那样搞市场竞争。用水权是农民生存权的组成部分, 为农民生存条件服务的公用水源和公用设施不适合让私人垄断。

2 农田水利的特点

农田水利是农业抗御自然灾害, 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环境条件的基础设施;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先决条件。农民是农田水利事业的主体, 尊重农民意愿, 依靠农民的力量, 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 是发展农田水利事业的基本原则。以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有偿服务, 核算成本, 降低费用, 促使工程良性运行, 又要尊重其公益性的特点, 不能以营利为目的。

3 农田水利建设的战略地位

3.1 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是我国基本国情发展的必然趋势

尽管我国耕地面积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始持续减少, 但灌溉面积总体上稳定增加、灌溉水平也不断提高, 保证了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改革开放后, 一方面农村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另一方面, 也使过去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和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等方面积累的能量得以集中释放, 彻底扭转了中国粮食供给长期严重短缺的局面。

3.2 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是国家食物安全的保证

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主要产于灌溉耕地, 加快现有灌区的水利设施配套和更新改造, 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由于农业用水总量不可能大幅度增加, 扩大生产种植面积, 提高灌溉保证率, 均只能依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

3.3 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如果我国农业不能解决未来我国的吃饭问题, 不能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产业, 那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基础的基础”。农业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当然取决于其自身的综合实力, 而具备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 才能保证大幅度降低农业成本,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 农田水利建设的改进建议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 突出的问题是“三农问题”, 而农业基础脆弱和水资源问题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又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制约因素。因此, 加大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不仅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战略需要, 也是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在目前农业、农村远远落后于工业、城市发展的情况下, 建议国家尽快加大力度对农业和农村建设上在政策制定、资金投入方面尽可能向水利项目及水利事业倾斜, 以实现共同富裕和协调发展。

摘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也是农业的基础和农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更是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制约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瓶颈。无论是着眼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还是减轻农民负担, 都需要加强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农田水利的现状、特点、性质和所处的战略地位, 并对其如何改进提出了一些粗浅的意见和建议。

篇3:我国政府网络公关的现状及改进意见

一、教学现状

(一) 阅读方面。

1. 教教材, 而非用教材教。我们所面临的文章浩如烟海, 而我们初中所要学的课文只是沧海一粟, 就学这几篇课文本身, 能有什么益处, 只不过是通过学习这几篇文章除了在阅历上增加一些知识而外, 更重要的还是掌握一些阅读的技能, 学会一些阅读的技能, 以便日后自己读书、自己学习。这样看来, 教教材不是目的, 是载体, 是手段, 我们不要本末倒置, 陷进“只教教材”的泥潭。

2. 是讲堂, 而非学堂。“填鸭式”, “满堂灌”, 这种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早已退出历史舞台, 可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 90%以上的教师仍然热衷于这种教学方式。总之, 理由堂堂正正:教师讲不到, 学生不会, 考了怎么办;在我们的课堂里教师对课文大加分析、串讲, 学生被动听讲, 甚至大多数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无动于衷、麻木不觉的现象屡见不鲜。我们觉得, 课堂的主角应该是学生, 学生参与的程度, 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判断一节课优劣的标准。“把课堂还给学生”, 这不应该成为我们堂而皇之的一句口号,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他们的学习成为互动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这应该成为我们课堂教学所共同追求的层次和境界。

3. 讲读与自读, 泾渭分明而非水乳交融。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 都是为完成单元目标、学期目标而设立的, 二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自读课更多地应看作是教读课文的延伸, 能力训练的迁移, 而我们的课堂往往只有了教读课而舍弃了自读课, 我们的教师总认为自读课文内容不考, 其实这还是应试观念在作怪。而目前的中考阅读部分偏重了课外, 我们平时的阶段性测试也将忽略讲读与自读, 课内与课外的界限, 这将有利于学生形成大语文观, 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而无论教读与自读, 其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提高阅读能力, 日后自为读书。这一点, 应该成为我们教师的共识。

4. 偏重了结果, 而非过程与方法。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 所以必须重视结论。但是, 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 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 即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 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 结论就难以获得, 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为重要的是, 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 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偏重结论, 轻视过程, 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 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 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 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二) 写作、口语交际方面。

1. 注重个体训练, 忽视训练体系。

2. 局限于课堂, 割裂与生活的联系。

3. 看重批改, 忽视讲评。

4. 追求大而全, 忽视了突破重点、难点。

5. 忽视口语交际、课外练笔和语文实践活动。

二、改进意见

1.创设良好的教研、教改环境是必需。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研氛围不浓, 教改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我们的教师缺乏一种动力, 现行的体制已制约了的发展。在我们的学校里, 教课与不教课待遇一个样、教多教少一个样、教好教差一个样。教师需要一个较为合理的物质生存环境。这些当然不是我们一两个人或学校本身能够解决的。相信, 随着经济的发展, 这方面的困难会得到解决。

2.树立以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学生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 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 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 这是别人不能代替, 也不能改变的。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 代替学生感知, 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 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 自己感受事物, 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任何包办代替都是不明智、不道德的。

3.找准教师的角色定位。首先,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 促进以学生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 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把首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 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 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其次, 教师是教学的研究者。这就意味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 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各种问题, 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 以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我们可以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它是为了行动而进行的研究, 即这种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是行动本身。可以说, 行动研究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 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家”的前提条件, 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 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

篇4:我国政府网络公关的现状及改进意见

目前我国政府会计划分为资产、 负债、收入、支出和净资产五大要素, 其中基金和结余列入“净资产”反映。 鉴于基金一般具有专项用途,单位不能自由支配,以及政府会计体系内虽有反映资金运营情况的各类结余,但结余并没有明确为一个要素特点,因此,我们必须从政府会计自身的特点出发 , 重新界定政府 会计要素的 概念。 笔者参考目前政府会计理论界比较认可 的方法———将 “净资产 ”分为基金和结余,将政府会计五要素改为六要素。 现对这六大会计要素进行如下定义:资产 :是政府会计主 体掌管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负债:是政府会计主体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偿付的债务。 收入:是政府会计主 体为实现其职 能或开展 业务活动 , 依法取得的非 偿还性资 金。 支出: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或开展业务活动,对财政资金的再分配或所发生的 各项资金耗费 或损失 。 基金:是政府会计主体为实现其职能或开展业务活动所需资金的基本来源, 该资金来源有一定的限制,无需偿还和不求回报。 结余:是政府会计主体在一定会 计期间收入与 支出相抵后 的余额。

二、我国现行政府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会计目标定位不准

我国政府 会计目标 的定位还 不够准确。 基于公共受托责任,学术界一般将政 府目标按照 从微观到宏观 分为初级目标 、中级目标 、最高级目标三个层次。 而我国总预算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强 调总预算会计 信息要满 足各级政府宏观调控及管理的要求, 过分关注上 级财政部门和 满足各级政府对信息的需求,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 他会计信息 使用者对会计 信息的需求。

(二)政府会计体系结构不严谨

财政总预算会计只对公共财政资金的收支情况进行记录, 并且只重点核算拨出的预算资金, 而这些单位获得的拨款资金购置资产将会脱离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监督。 采用收付实现制的行政单位会计也无法对负债进行全面的核算, 不利于科学地建立政府负债管理系统。 现行的行政单位会计体系对专项资金监管不严, 使得行政单位有挪用专项资金的行为。 基本建设资金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同时运行, 使得基建拨款的管理体系不够严谨科学, 不利于行政单位建立具有合规性的财务管理体系, 容易造成公共资产的流失。

2013年可谓预算会计改革年。 新的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均自2013年1月1日起实施。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中关于“固定资产”要素的改动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固定资产分类进行了调整,即把“房屋和建筑物”调整为“房屋及构筑物”,把“一般设备”调整为“通用设备”,把“图书”调整为“图书、档案”,把“其他固定资产” 调整为“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二是固定资产价值标准提高, 即通用设备由500元提高到1 000元、专用设备从800元提高到1 500元; 三是把 “固定基金 ” 修订为 “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四是引入“折旧”因素; 五是明确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六是每月末把“基建账”数据纳入大账核算; 七是明确了盘盈固定资产计价的方式方法, 即依次计价的标准为:重置完全价值、按同类或类似资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及名义金额等。 其中,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目的就在于适应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需要,而形式上却采取了“虚提”的方式, 即计提的折旧额不直接计入 “支出或费用 ”, 而是冲减 “ 非流动资 产基金———固定资产”。

(三)现行的政府会计核算范围过窄,难以全面反映政府资金运动

随着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地位 的确认和加强,政府会计做账模式的变化、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集中采购 的实行、公共财政体系 的建立 ,使得政府核 算的资金运动 空间和范围 得到了延伸。 但是,这也对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 规模和效率提 出了更高层 次的要求。 现行的财政总预算会计不能全面核算和反映政府的固定资产, 虽然固定资产 在行政单位 会计中得到核算,但是政府的预决算无法科学完整地反映其固定资产方面的信息, 这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购买政府固定资产的 资金一旦支出 就从政府工 作人员和社会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不能满足公众 对其使用和 报废进行有 效的核算和监督。 长此以往,政府上级部门划 拨下级部门使 用的固定资 产,就不能通过政府财务信息完整全面的反映。 这样就使得政府的资产缺乏监督, 造成政府资产的大量流失。 在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中,政府投资视为“一般财政预算支出”,不能全面反映政府投资形成的所有权。 政府资产的转让和 出售视为 “一般财政 预算支出”,不能全面反 映投资资产的 减少。

(四)收付实现制给政府造成了隐形债务问题

1.利用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基础编制的财务报告在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和实际可用财政预算资源信息方面存在差距。在收付实现制下,根据目前的业务已发生但尚未支付经济活动的资金的情况下, 虽然没有发生现金支出行为, 但在短期或长期付款承诺的行为已经成立,事实上,已形成了一个隐含的政府债务问题。

2.这种债务是隐藏在财务报表中得以反映的负债,因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将能 够获得整体的 政府债务信 息, 但这不利于政府进行宏观经济决策的制定和预防金融风险。 虽然从目前政策看, 事业单位经营性收支业务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具体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材料、产成品、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 应交税金、经营收入、经营支出、销售税金、成本费用。但是这种核算毕竟只是少数业务, 不能够全面反映事业单位核算的方式和方法。

由于存在 以上问题 , 采用收付 实现制会计核算基础下的财务信息反映低估了当前财政支出的规模水平,虚增了国家财力,进而将影响以后年度政府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预算。

(五)财务报告披露不完整,缺乏透明度

截止到目前, 由政府提供给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的各项财务报告中, 还没有一种报告能涵盖全部政府财政收支状况及全面反映政府资金运动。 这种财务报告更接近于政府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或政府财务报告的内容。 政府目前的财务报告制度不能完全反映政府综合的财务状况及政府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 由于预算会计信息间接传递的形式是通过政府的预算和决算来执行, 预决算的主要使用者是广大企业个人纳税人、 社会群众及捐赠人。 目前的财政预算会计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满足广大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所提供的政府会计信息不透明, 一些有用的信息不公开不利于政府实施有效的监督, 这必然会导致政府腐败行为的发生。 此外,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在会计报表中重点强调反映行政单位预算执行结果,并提供信息,以满足国家预算管理的需要, 没有将行政单位作为一个微观经济主体对其自身财务状况信息进行披露, 这不利于政府服务职能的充分实现。

三、我国政府会计改进的具体措施及建议

(一)构建政府会计目标

会计起源于受托责任,这是我们研究会计理论的出发点。 然而,我们的会计方 法和会计制 度没有明确提 出受托责任的概念。 我国应引入政府受托责任的概念,从会计目标开始改变,只要目标定位准 确,其他问题都 可以迎刃而解。 政府机关是行使其民主权利、管理国家事务的机构。 政府是代表国 家实施财政 资源配置的机 构,因此使用和管理财政资源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资源提供者的监督。 政府部门必须对 使用的经济资 源有效性 负责。 政府有义务向客户(公众)提供公共信息的报告,以监测和评价政府工作的效率。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行政改革的发展 ,公众日益迫 切需要了解 公共资源的 分配和使用政 府的金融信息和政策做指导,从而对市场做出正确的判断,来保证决策的公正性和效率。 因此,政府的财政目标应旨在 帮助政府履 行公共受托责 任,强调以公共受托责任作为政府会计目标的逻辑起点。

(二)明确政府会计体系,制定统一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

我国一直以来都没有对预算会计和政府会计进行严格区分,依据我国预算会计所具有的特征,我国的预算会计不仅不是政府会计,甚至不是完全的预算会计,它只是反映预算资金流转过程的预算执行会计。 与西方国家的预算会计相比, 我国的预算会计还不够完整, 与西方国家的政府会计相比, 大相径庭,可以说至今为止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政府会计。 因此,从预算会计拓展为政府会计,首先需要转变整个预算会计的观念。 随着我国政府会计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其会计规范必将从制度模式逐步向准则模式转变。 因此,明确政府会计体系,并制定出一套结构科学、内容完整、先后有序、概念统一并且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会计准则是政府会计改革的基础。

(三)扩大政府会计核算范围

我国目前政府会计核算范围主要是财政资金运动过程,而对资产、负债的核算不全面, 尤其缺乏对政府或有负债的核算。 所以一方面应完善对政府资产、负债的核算,另一方面则应该增加如贷款担保、未决诉讼、对陷入严重财务困难的国有企业进行财政支持的可能性等或有负债的核算。

(四)政府会计的记账基础应向权责发生制转变

收付实现制下的政府财务报告不能全面反映政府资金运动, 会计报告的信息不够完整, 而权责发生制可以更全面、准确地提供财务方面的信息, 能够对政府资产、负债、结余进行全面的反映, 还可以使管理者清楚地了解财政成本及其在时空上的变化。 具体来说, 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基础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权责发生制有利于资产的持续管理 。 在权责发生制 会计核算 基础下,可通过对无形资产的摊销和对固定资产计 提折旧来反映 资产的使用 状况及更新要求。 这些信息对于资产管理及资产 使用效率评价 是十分重 要的。 收付实现制对资产的管理集中在是否投资于新的资产。 权责发生制下政府对资 产的管理不仅 是对资产 增购问题,而更应重视对现有资产如何进行养护、改良以及延长其使用年限,对使用年限较长的基础设施尤其应该如此。

2.权责发生制核算将 “隐性债务 ” 显性化。 权责发生制能揭示社会保险、 养老保险金、 失业保险金等政府长期承诺形成的负债, 从而能有效地避免隐性负债藏而不露的问题。 机构管理者难以将其自身应承担的当期责任和义务转嫁给继任者, 有利于政府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从而提高政府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 政府对其负债全面地加以揭示, 既有利于今后的预算决定, 也有利于政府制定正确的投资及融资决策。

3.权责发生制能完整地反映政府部门提 供公共产品和 公共服务的 成本。 权责发生制核算方法可以对产品和服务的成本进行有效的配比, 这种成本既具有期间可比性, 也有空间可比性,可以与外部竞争者进行比较,从而有利于鼓励竞争, 有助于决定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 同时基于真实成本基础, 在管理上就可以要求公共部门以产量(产品或服务)或经营成果来衡量其工作绩效, 从而有助于政府部门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4. 我国引用权责发生制的几点构想。 在政府会计领域,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总体设计和改革从世界范围来看, 推行完全的权责发生制会计的国家还是少数, 大多数国家在政府会计改革上都是循序渐进地推行权责发生制会计。 借鉴西方国家改革的成功经验,再结合我国国情,笔者认为, 现阶段我国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总体设计应该是: 初级阶段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基础, 即原则上采用收付实现制, 对某些特定业务则偏向于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 如:预算支出中的退休养老金; 政府采购中跨年度资本性支出;长期资产和长期负债等。 改革中随着政府会计体系的完善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规范,扩大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础范围, 直到最后实行完全统一的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

(五)改进政府的财务报告的披露

1.重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 政府财务报告也应当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的规定:“政府财务会计报告也应由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附注和政府财务情况说明书三部分组成。 ”除此之外, 还应包括能反映财政资源的来源、财政资金的使用状况、财政资源是否按照法律、 法规或合同的要求使用的信息, 以及政府如何筹集财政资金以满足其对资金需要的信息, 国债的还本付息情况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的信息。

政府财务报告中的会计报表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营运情况表、现金流量表和报表附表。 资产负债表用来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等财务信息; 营运情况表用来反映政府的收入支出的变化情况; 现金流量表反映政府现金的流入、流出及其结存情况;报表附表应包括预算执行情况对照表, 用来反映各政府部 门实际收支与 预算收支对 比, 以及政府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运作情况, 附表还应包括一些监督情况等非财务信息以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履行公共受托责任。

政府财务报告最终的和最重要的部分是政府会计报表附注, 应包括以下信息:对会计政策、会计原则和会计核算方法的说明; 对政府管理业绩的客观评价和分析; 存放在金融机构的款项、对外投资、或有负债、未结清的保留数、 期末结余情况说明和国家公共性资产等信息。

2.改进政府财务报告信息质量。 国际上普遍认为政府向内部与外部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的财务报告要受八个公认的会计原则制约,即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可理解性、实质重于形式、 重要性、及时性、谨慎性。 笔者认为,我国政府会计信息质量迫切需要提高。

提高政府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最直接、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政府财务报告系统中增加政府审计报告。 像美国、 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政府财务报告在向社会各界公布以前必须经过政府审计师鉴证, 政府审计报告已经成为政府财务报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笔者认为, 在政府财务报告中包括政府的审计报告是完全有必要的, 政府财务报告的鉴证工作的意义也非常重大。 政府财务报告, 不仅要对财务执行情况进行鉴证, 还要对管理活动开展鉴证。 财务鉴证是针对政府业务运营活动和公共财政收支的合理性、 合规性和合法性提供的专项鉴证。

政府财务鉴 定主要验 证政府财 政收支活动是否依据预算、 法律、法规和其他合同协议进行,是否把财政资金用于限定的活动,并提供客观公正的鉴定意见。 管理鉴证,主要是对在财务报 告中反映的政 府公共受托 责任和业绩或绩效进行鉴证,主要对政府公共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鉴证。 最后,政府财务报告 鉴证效果如何 还对政府审 计机关审计 人员的素质有 着很高的 要求,因此 ,我国应高度重 视政府审计师的资格认证,通过考试和继续教育来持续提高政府审计人员的素质。

四、研究结论

当前,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在不断稳步向前推进, 以适应时代和经济的发展。 我国应该借鉴外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好经验、好方法。但会计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需要各界人士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虽然笔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分析和思考, 提出政府会计的改革应该立足于公共受托责任, 会计改革的基本方向是逐步向权责发生制转变。 但由于笔者研究有限, 在政府会计改革实施方面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在思想上应当积极, 在步骤上应该稳妥,立足我国国情,制定一个更为详尽的改革方案, 提出的建议应坚持中国特色稳步推进并做到切实可行。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政府的职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管理型逐步向服务型转变。我国现行的政府会计制度体系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财政改革与发展的需求,它不能全面反映政府的资金运动,无法体现政府的“隐性债务”,无法形成反映资金实际收支情况的财务报表。本文从政府会计内涵、现行政府会计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等方面,结合我国的实际现状,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路及对策建议。

上一篇:童年乐趣初一作文下一篇:拾金不昧优秀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