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如何履行职能

2023-03-12

第一篇:我国政府如何履行职能

乡镇人大如何更好履行对政府的监督职能

二十年铸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监督法》的适用范围定位在各级人大常务委员会,然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不设常委会,同时地方组织法规定: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负责本级人大闭会期间日常工作,组织代表开展活动,反映代表和群众对本级人民政府建议、批评和意见;而地方组织法也规定:乡镇人民政府由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乡镇人大负责,受它监督。显然,对照法律条文乡镇人大实施监督职能不在《监督法》调整范围,但乡镇人大与同级政府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是很明确的。故此,笔者认为《监督法》施行对乡镇人大行使对政府的监督权,深化监督职能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乡镇政府监督的现状

任何一种政治制度、任何一个公共权力机关都离不开制约和监督。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体制同样不能例外,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宪法赋予各级人大的法定地位和政治功能并没有在现实中得到充分的发挥,特别是作为乡镇一级政府的监督主体——乡镇人大正面临一种尴尬的处境:监督不力,很难监督。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机构缺乏,很难监督。地方组织法规定乡镇一级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力(包括监督权)是属于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但人民代表大会却很难行使监督权。其原因一是尽管乡镇的管辖范围较小、代表人数相对较多,但经常召开代表大会存在困难;二是不及时,有些问题时效性强,等通过会议讨论时已失去意义了;三是代表接触面虽宽,但了解情况不多,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四是即使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也是形式多于内容,难以达到监督目的。尽管法律明确规定了乡镇

人大设立主席团,并赋予了乡镇人大主席团类似常委会的某些职权,但权力太小,更没有实质性的监督权。现在乡镇人大主席团既不是常设的,也不是临时的,乡镇人大在闭会期间没有行使职权的主体,缺乏行使职权的途径,乡镇人大机构有二线岗位的感觉,也正因为如此,一些地方在乡镇人大主席的配备上照顾性安置的较多,存在有其名无其实的情况。

2.有“权”无“位”,不敢监督。名义上法律赋予了乡镇人大13项权力,但实际上,除了一些联系代表等一些常规性的工作外,乡镇人大很难组织行使其他权力,究其原因是实质性地位不高。在干部安置现状中,对于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的安置,在大多数地方都做得比较好得到重用,而乡镇人大主席的安置就显得不一样了,一般乡镇人大主席如果到区直单位安排到正职的基本没有,大多数就直接退下来了。与书记、乡镇长的安排任用,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这种体制设置上事实的不平等,很难调动乡镇人大主席的积极性,由于地位不高,他们甚至有时还要看书记、乡镇长的眼色行事,监督就无从谈起。

3.工作错位,不能监督。一些乡镇的人大干部有的承担了征地拆迁等政府职责范围的具体事务;有的被安排分片包村,一些乡镇人大干部由于承担了大量的行政事务,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宣传贯彻宪法、法律、法规以及人大的决议决定,造成乡镇人大干部工作错位,容易出现“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情况。

4.业务不熟,不会监督。一是由于前文所述,乡镇人大主席安排带有照顾性,年纪大都偏大。一方面他们凭经验多;另一方面“歇肩”的思想浓,顶多干上一届,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刚找出一点门道,熟悉了业务,就退居二线。

二、认清“四对关系”

乡镇人大在监督中要把握好两条原则:一是既要敢于监督,又要善于监督;二是既要监督政府工作,又要支持政府工作。所以在处理乡镇人大与政府关系的时候,要坚持做到位不越位,解难不作难,支持不代替,监督不对立,搞好监

督与支持的有机统一,增强监督工作的实效性,从而能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监督和支持政府工作。笔者以为首先要认清以下四对关系:

1.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目前,部分地方乡镇人大主席单设,不再由乡镇党委书记兼任,如我们镇海区各镇、街道人大职位,定格为正处级;但不少地方乡镇人大主席仍由党委书记兼任,专职副主席又大都兼做政府工作,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人大、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那么人大监督工作就很难开展,也开展不好。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党委,党委要发挥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兼任人大主席的党委书记在自己履行好人大职责的同时,要让专职副主席真正“专职”,超脱地从事人大工作。要认清宪法、法律和人民赋予的职权,正确处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理直气壮地实施监督。

2.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行使监督权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人大监督工作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和根本保证,这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动摇。但人大在监督工作中要防止消极被动、畏首畏尾的倾向,不能什么事情都被动等待党委定主意、下指示。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行使监督权是一致的,在具体实践中,一方面要下功夫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积极争取党委的重视和支持。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强化责任意识,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依法行使好监督权。

3.敢于监督和善于监督的关系。当前要切实解决监督缺乏力度的问题,看准了的问题,特别是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问题,一定要敢于监督,大胆行使监督权,切不可把宪法、法律和人民赋予的“尚方宝剑”束之高阁。监督要取得好的效果,还要善于监督。要讲究监督的方式方法,在善于监督上多做文章,力求做到三点:学法懂法,使监督有理;搞好调查,使监督有据;抓住重点,使监督有力。把握好既不失职、又不越权的“度”,以自身良好的形象维护人大监督的权威。

4.监督与支持的关系。乡镇人大对政府的监督首先是制约,这是首位的、本质的,由于两者目标的一致性,从总体和长远来看,积极、有效的制约必须是一种配合与支持,但关系不能颠倒,否则监督的本质及其必要性就无从谈起,决不可脱离监督讲支持。在监督实践中,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既坚持原则,依法办事,又始终把开展监督的立足点放在帮助政府纠正失误,改进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上。

三、强化政府监督的有效途径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在我们国家,任何人都要接受监督,掌握权力而不接受监督必将导致腐败。人大的监督是代表人民的监督,它是一种国家体制,不是个人行为”。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处理好乡镇人大对同级政府的监督关系。

1.乡镇人大主席团应为常设机构。乡镇人大没有常设机构,宪法规定的“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的权力在基层就很难实现。其次,在乡镇人大闭会期间,主席团似乎存在着。否则,一个不存在的机构怎么去召集人大会议呢?从这一角度看,乡镇人大主席团有些“常设”的特点。何况现在一般都有一名主席或一名专职副主席。人员“常设”,机构不常设,人为造成乡镇人大主席团是“多余”的认识误区。因此,应从法律上明确主席团的常设地位和监督权。

2。提高人大干部的待遇。要坚持做到人大干部与党政干部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上,人大干部与党政干部要同级同待遇,各级党委要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解决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要不断增强人大意识,努力转变领导方式,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善于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律程序变为国家意志,不断适应依法治国的需要。

3.乡镇人大干部不得直接主管政府职能的工作。地方组织法明确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的职务,如果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的职务,必须向人民代表大会辞去主席、副主席的职务。”可

见法律对乡镇人大干部的任职是有明文规定,目前“人大政府不分家,工作职责都一样”的局面,违背了地方组织法的规定。作为代表的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直接主管政府工作,与代表法“不直接处理问题”的规定,也是相左的。因此,除法律规定人大干部不得担任行政职务外,也还应有相应的规定,就是人大干部不得直接主管政府职能的工作,使人大干部从繁杂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让他们集中精力,更好地行使监督职能,协助、配合政府做好工作。

4.提高乡镇人大工作者素质。首先配强乡镇人大主席。对乡镇人大主席的安排不能带有照顾性。其次,注重业务培训。市区人大常委会要举办乡镇人大主席培训班,可以采取乡镇人大主席列席常委会议和工作总结等多种方式,互相交流工作经验。同时,乡镇人大工作者要注重自身政治理论、法律知识、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做好乡镇人大工作打好基础。

5.要加强人大的宣传工作,克服认识上的误区与偏差,树立人大监督的权威。人大依法行使监督权其实质是代表人民对国家行政、审判和检察机关权力的制约。因此,我们要大力开展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明确人大监督的重要性,逐步消除对人大的一些错误认识,树立起人大监督的崇高权威。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乡镇人大工作者要安于清贫,乐于奉献,敢于监督,增强搞好人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切实加强政府监督的几点建议

1.乡镇人大应重点围绕经济建设、改革发展这个中心,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切实履行审议、决定、监督等职权,掌握知情权,用足监督权,慎用决定权,对事关全镇人民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事项,要充分发挥人大监督作用,坚持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支持的工作方针,积极有效地开展视察、调研、听证,做到认真审议、慎重决定,全力监督和支持政府的各项工作。

2.乡镇人大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地的人

大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保证人大各项决议施行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3.乡镇人大应当全面和系统的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切实履行对政府的监督职能,其中重点围绕鼓励、发展全镇工业经济,定期听取政府关于民营经济方面发展情况汇报;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狠抓农业发展,听取和审议镇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和结构调整方面的情况汇报;;围绕巩固发展完善和提高政务、村务、校务公开,全面推进依法治镇,全力抓好法制乡镇建设的情况汇报;乡镇人大应定期听取一次政府对财务收支、农民负担、财务制度的执行,学校收费和村务公开落实等情况的汇报;围绕尽心尽力、量力而行的原则,全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每半年一次听取政府关于集镇建设、路桥建设等方面情况汇报。

4.乡镇人大应当巩固和加强述职评议活动,制定评议计划,讲究评议方法,注重评议效果,重点突出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和服务质量,进行分期、分批地评议和视察,从而促进政府及部门转变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5.乡镇人大应当认真负责办理代表对政府工作提的议案和批评、建议、意见,对代表的议案及时交人代会主席团讨论、研究,对重大事项提交全体代表审议,形成决议,定期组织检查议案执行情况,对建议批评意见及时转交政府和相关部门,并认真督办,组织视察,真正做到件件有答案、事事有交待、项项有结果,从而让人大代表对政府工作的监督的职能够有效的履行。

第二篇:财政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

财政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手段。财政部门作为承载财政工作的主体,必须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财政工作的指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向前推进,财政各项工作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三农问题一直困扰着乡镇经济的发展,其中乡镇财政改革关系着农民负担、城乡差距、农业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等诸多问题,于是很有必要研究乡镇财政改革。历经多年农村税费改革,乡镇财政虽然已经逐渐趋于规范,但是仍有不少缺陷,如何进行下一步改革,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大难题,科学发展观为乡镇财政改革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但也不可讳言,处于转轨、磨合时期的财政工作,由于受体制、机制、制度和认识等方面的制衡,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当前的财政工作及其个人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支持城乡、区域均衡发展的措施不够到位;民生领域投入尚显不足;教育公平的经费保障机制尚未完善;狭隘的财政观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财政改革与创新的步伐迈得不够大等方面。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财政工作,就是要站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审视财政工作,把握财政规律,拓宽理财思路,始终把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主攻方向,紧紧围绕将惠州建设成为“惠民之州”的目标,把公共财政的理念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主要工作思路就是:一是全面抓好增收节支工作,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财力保障;二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民生优先,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快财政制度创新,完善财政监督管理机制;四是做好财政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岗位责任制。存在问题

在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个别党员干部对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做到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潜心钻研,融会贯通,二是由于常规性工作仍然较多,工学矛盾比较突出,以致个别党员干部集中学习能够做好,但自学时间与交流时间不充分。

针对上述问题,局支部按将按照有关要求加以改进,努力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使此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取得实效。

第三篇:论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1、前言

政府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它归根结底来自于社会客观存在的需要,并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调整,特别在社会出现急剧变革时,政府职能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转变。中国当前出现的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是来自于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以及未来新体制运转的要求。

2、政府职能转变的概念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是由影响政府职能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对哪些事物负有管理权责,管什么,管多宽,管到什么程度),管理角色(主角、配角等)的转换,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

3、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3.1、经济调节职能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调节职能是政府对社会经济进行的总量调控和宏观管理,以保证社会经济朝着平稳、快速、健康的方向发展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央明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政府对社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固定资产投资过快,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尤其是房地产行业,中央宏观调控的力度更是明显加大。中央政府所进行的宏观调控就总体而言,基本上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经济增长,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国家宏观调控过分依赖于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不被重视。我国历次进行的宏观调控大都依仗于行政手段,一些学者曾这样形容我国的宏观调控“当经济出现问题时,就下文件、发通知、听命令、直接干预、喊停”。行政手段较之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而言,具有见效快、推行迅速的优点,但是政策的突然性变化,这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目标和计划,使企业利益受到重大损失,还会导致政府政策的预测性降低,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3.2、市场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是自由竞争的经济形态,但由于其自身的弱点和缺陷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这就需要政府对自然垄断和信息不对称行业进行监督、引导,以确保市场朝着健康、有序、持续、稳定、快速的方向发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政府监管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政府在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1.政府市场监管水平不高

1 市场监管缺失或力度不够大,就如2008年轰动一时的“三鹿奶粉事件”,还有在2010年3月15号,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披露的一些企业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充分暴露出政府在市场监管上的缺陷。

2.在市场准入领域,“多头审批”的问题严重

《行政许可法》出台之前,许可设定权政出多门,造成审批过多过滥。《行政许可法》出台之后,仍未能从根本上遏制市场准入的多头审批。以基础设施特许经营为例,公共基础设施特许经营项目的确立和许可往往涉及计划、财政、规划、土地、市政、交通、环境等多个管理部门,运行环节多,成本高,程序复杂,不利于特许经营的推行. 3.监管缺乏民主性和公开性

当前,我国市场监管机制存在不公开不民主的问题,这一方面体现在政府在监管各环节上未能尊重和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另一方面体现在社会参与力度不够,缺乏民主参与,因此不便于形成公众监督机制,影响监管的有效性,致使权力寻租的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

3.3、社会管理职能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是指政府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责和功能。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和社会得到了全面发展,但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依然不能满足社会的现实需求,这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1.对政府职能认识不清

当前,政府部门仍然管了太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政府职能越位现象严重,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现象比比皆是,政府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现象屡见不鲜。政府是国有企业的出资人,同时又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监督管理,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与政府为社会组织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承诺大相径庭。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许多政府工作人员分不清哪些事务该政府管,哪些事务不该管。 2.社会管理缺位现象严重

社会管理职能中的缺位现象严重,表现在:当今社会中,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障,就业问题突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走私贩毒现象严重,对垄断行业监管力度不够大,社会治安存在问题等方面。 3.管理体制不顺

在管理体制下,多个部门同时管理一类事项的现象非常普遍,职能交叉、重叠问题严重。如社会保障、保险领域就存在民政部门、社会保障部门等多个部门管理的情况;卫生领域更是多头管理,管理部门包括卫生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质检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物价部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等。此外,有些部门和岗位的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必要的权力分解或合理分工,权力设置不均衡,事权划分不明确,缺乏制度规范,出现了不受制约或难以监督的权力边缘地带。

3.4、政府在公共服务职能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是指政府为公共事务服务的职责和功能,包括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近年来,政府在公共服务职能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

2 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公共服务水平较低。政府权力来源于社会,政府理应为公众提供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政府职能的行使重管理,轻服务,忽视了政府作为对民众负有生存照顾义务、公共服务提供者的本质性角色。表现在政府应当承担的一些公益性职能不健全,一些关系群众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社会保障水平低,覆盖面窄,就业难、就业慢,住房难,房价高等问题突出,群众反应强烈。另一方面,公共服务缺乏公正性、公平性。而且公共服务不均衡,地区差异大。这集中体现在农村公共服务不到位、农民的公共服务水平低于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务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广大的弱势群体得到的公共服务严重不足,远不能满足他们对公共服务的基本需求,与强势群体享受的公共服务存在着相当大的反差。上述这些公共服务与公共需求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已经制约到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4、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则

4.1、立足于中国的国情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实施行政改革的基本立足点与现实前提,我国是农业的传统大国,国民经济比较薄弱,生产力不平衡,入世后,为避免农业受冲击农民收入减少,政府必须加强对农业的扶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正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入世后,必须正视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发展阶段,在维护民族工业,国家经济安全的情况下,有步骤有计划,有原则的逐步开放中国的市场,进行政府职能的转变,中国当前政府职能与入世接轨存在很大差异,中国已经成为WTO成员国,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按WTO的规则来改造中国的市场运行规则,政府管理经济的模式和企业的经营方式。加入WTO,我们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使“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接轨。

4.2、实行分阶段、分步骤的原则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加强行政机关的行使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和人大工作实践,积极借鉴人类成熟的政治文明智慧,分阶段、有步骤、有重点进行探索和实践。

4.3、放权让利的原则

没有了资源、政策等优势,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我国今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将创新行政方式,实行党委政府层面和政府内设机构层面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分离又相互协调,优化再造政府流程,推进审批权与执法权相分享,扩大深化并联审批,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实体化以及信息化平台建设。同时深化镇级体制改革,继续实行强镇放权,对区属部门实行“权力下移、服务外移、监督上移”,管理和服务职能向镇集中,提高服务效率。

同时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加大放权让利力度,政府做政府应该做的事,做企业和社会想做却做不到的事。在行政人员方面,则完善公务员管理、约束和激励办法,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实行淘汰制竞争上岗。

4.4、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在纵向关系上,要合理划分财权、事权与决策权。在省与市的关系上,要适当扩大市级政府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面必需的权限。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省政府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职能、弱化微观管理职能、减少具体审批事务。在市与区的关系上,要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思路,抓紧研究制定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加强社区服务功能的具体措施,加快市级向区级放权,完善区、街功能。在县与乡的关系上,要按照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政权建设的要求,全面落实乡镇的职责权限,完善乡镇功能。在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横向关系上,要进一步明确职责范围,合理划分管理权限,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做到一件事由一个部门负责管理,合并相同或相近的职能,克服管理多头,政多出门的弊端。对确需几个部门协调共管的,要按照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明确主管、协管关系,建立健全协调制度,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清理和减少各类临时机构。通过努力,逐步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

5、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

5.1.政府行政环境出现的变化

政府行政环境包括的范围极广,但归结起来不外一国的政治、行政、经济、社会某方面的具体体制,正是这些体制影响、制约着政府对社会的公共管理,并提出的相应的要求。中国自1978年采取改革开放的战略以来,在许多方面都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有的变化还十分深刻和巨大。在已出现的变化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对政府的行政无疑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放弃产品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所有制结构在保持以公有制为主的前提下,逐渐实现了多元化的结构体制。 (3)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已经建立并逐步趋向完善。 (4)政府面临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的社会需要。

(5)地方政府将更为关注所在地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权益,尽管政治、行政体制在一个时期里不会出现根本变革,但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完善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加上市场经济运作后居民更为关注自身的日常利益,参与地方管理的意识随之增强,这一切将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的活动中得到体现,特别是在基层这一级,这必然导致地方各级政府更为关注本地居民日常生活中诸问题的权益,从维护当地的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出发,更为重视以地方社会生活诸问题的管理,这在城市政府中表现更为突出。

5.2.政府职能的重新调整

政府职能取决于社会发展形成客观需要。中国行政环境变化的趋向表明,中国政府的职能内

4 容,将在经济管理与社会管理调整两个方面作出调整。

从经济管理方面看,政府职能的调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同企业之间不再保持上下级的隶属关系,解除了政府经营经济的职能。

第二,国家规范经济生活的社会行为,政府执行国家的法律,承担企业社会经济行为公共管理者的职责,经济行政职能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日常的、主要职能。

第三,为通过市场调节促进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国家在必要时运用自身拥有的手段和资源进行调控、指导,政府作为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相应地承担了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

从社会管理方面看,政府职能的调整主要表现在: 第一,提供必要的公共基础设施。

第二,提供社会所必需但无利或微利的公共性社会服务。 第三,加强社会管理。

5.3.政府职能的重新配置

由于多层级政府的存在,政府职能转变在调整政府职能内容后,还存在调整后的政府职能在各级政府间应如何配置的问题,即并非所有层级的政府都承担相同的职能,有些政府职能只能由可能由某一级政府承担,或应成为某一级政府的主要职责。政府职能配置问题除去职能内容分配外,还包括职能承担方式安排,以及权限的划分。

6.结语

政府职能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并受制于社会已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因而每当社会、经济与政治、经济制度与处于变革阶段,必然产生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以满足变革、发展的需要否则,作为经济上层建筑的载体——政府,将会对发展、变革形成阻力,进而导致由不适应而产生的政治上的不稳定。当代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推动力来自经济体制的变革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因此,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必须从上述两个方面去分析其发展趋向及具体的调整内容。具体地讲,内容的调整将集中在经济职能履行的方式及范围,以及一般社会管理职能的扩大与加强;配置的调整,将表现为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地方政府,其职能重点转向地方社会管理,在经济职能上则转向依法管理的经济行政;经济职能的宏观调控与规范,以及部分重要的全局性的经济行政,将由中央政府承担。

参考文献

1、魏文章著《政府管理与改革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2月

2、王俊英著《中国政府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事出版社。2000年2月

3、齐明山著《公共行政学(第二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2版

4、郑志龙著《行政管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

5、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6、王绪君著《管理学基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

7、王国泽,柳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的转变[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3):10-13.

8、秦晓.政府经济职能如何转型[J].中国投资,2006,(2):24-26.

9、黄泰岩,谢瑞巧.经济全球化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J].宏观经济研究,2004,(4):17-20.

10、迟福林.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与非政府组织发展[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4.

第四篇:浅析我国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但是我国原有的政府职能明显落后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与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已经无法适应目前乡镇发展的新形式。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府机构,乡镇机构改革的核心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得如何,事关行政效率,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农村税费改革直至取消农业税,为乡镇政府按现代行政管理模式转变职能提出了客观要求,提供了有利条件。加强乡镇政府行政管理的研究,有利于保证根据时代的要求,重新确定乡镇政府的职能结构,促进政府职能的充分发挥, 从而对加强新农村改革的深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这里,就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谈几点粗浅看法。

关键词:乡镇政府 职能转变 发展历程 制约因素

一、我国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发展历程 .......................................................................................................... 2

(一)第一个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第二个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第三个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我国乡镇政府职能发挥的制约因素 .......................................................................................................... 4

(一)乡镇政府人员过多,机构复杂 ..................................................................................................... 5

(二)乡镇政府行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 4

(三)乡镇政府机构臃肿,层次不明确,从而削弱了政府的行政职能 ................................. 5

(四)乡镇政府行政环境状况对乡镇政府职能的实行也有一定的制约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党政关系没有处理好、使得乡镇政府管理职能弱化变得模糊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 乡镇财政部门系统制约了政府职能的发挥 ........................................................................... 5

三、我国乡镇政府职能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上级的各种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发展经济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出现职能越位现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在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方面出现政府职能缺位现象.................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党政不分、政企不分从而导致政府职能错位现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乡镇政府官员形式主义盛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有关农村乡镇政府建设的法律制度等不完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应树立的基本理念 ............................................................................................ 6

(一)农村需要国家统一治理而不能自治 ............................................................................................ 7

(二)村民自治和乡镇政府的作用不能相互替代 ............................................................................. 7

五、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定位 .................................................................................................................... 7

(一)上级指示执行职能 .............................................................................................................................. 7

(二)推动经济发展 ....................................................................................................................................... 7

(三)提供公共服务 ....................................................................................................................................... 8

(四)管理社会事务 ....................................................................................................................................... 8

(六)维护社会稳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协调各个方面关系的职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 ................................................................................................ 8

六、总结 ...................................................................................................................................................................... 13 参考文献 ...................................................................................................................................................................... 13

一、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背景和意义概述

乡镇政府的地位是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最基层行政机关。在经历了数次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机构主要是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农业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村镇建设发展中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和财税所、劳动保障所。乡镇政府职能是指乡镇政府在国家和辖区事务中所起的作用和功能。它是整个国家职能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整个国家政府职能的延伸和具体化。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建国时期。发展至今,大致有三个发展阶段。形成和发展时期是建国时期到人民公社运动前;1958年到1983年为人民公社的政社合一制时期;1978年到现在,是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乡镇机构改革,每次改革都是以精简机构和分流人员为主,但始终没有触及改革最核心的内容,没有最终实现改革的初衷--彻底实现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为此,不仅要精简机构和人员,加快事业单位整合与改革,更重要的是要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按照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朝着良好的态势发展。

2006年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后税费时代,取消农业税,是继土地改革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又一次重大变革,带动了乡村社会上层建筑的变革。税费改革以后,乡镇政府的职能调整的目标应当是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时期,已经进入以城带乡的新的发展阶段。

就基层政府来说,乡镇政府原有的管制职能必然弱化,而服务职能必然加强。乡镇政府将从包揽一切转变为有所为,有所不为,将职能的重心转移到为广大农民服务上来。因此对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温家宝

总理曾指出,“乡镇机构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现在,我们对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认识和实践都还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乡镇政府存在着职能越位、错位和缺位的情况。各地在试点中普遍感到减人、减支都比较难,深层次的原因是对乡镇政府职能界定不清,事减不下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公共行政原则,乡镇政府应该履行哪些职责,如何有效地发挥作用,已经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二、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乡镇政府作为国家政府机构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其工作对象是我国社会的基层群众,乡镇政府是国家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中国行政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乡镇政府的运作状况关系到农村社会生活的稳定。因而推进乡镇政府改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一)推进基层民主,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要求乡镇政府转变职能 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乡镇政府要积极地推动农村民主建设。充分尊重农民的经营自主权;要求农民自己说话,建立农民自己表达意见的机制;要求农民广泛参与农村管理,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从而推进农村民主建设的发展,促进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引导村民自治。

(二)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要求乡镇政府转变职能 农村的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乡镇政府作为跟农民直接接触的基层政府,具有执行国家意志的义务和保一方平安的责任,有责任维护好农村社会的稳定,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调解和处理好各种利益矛盾和纠纷,抓好农村社会治安工作,稳定基层社会秩序,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惠民政策,把中央的精神不走样地落实到位,为农民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

(三)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要求乡镇政府转变职能

农村的经济相对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不高,有些乡镇政府在发展经济中职能中越位,干涉企业的自主经营权,不切实际地强制农民进行所谓经济结构的调整,漠视群众的需求不向农民提供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作用。诸多不和谐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已经成为影响社会

和谐的突出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乡镇经济的繁荣发展,改善农民生活,乡镇政府的经济职能有待加强。

(四)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要求乡镇政府转变职能

农业税的取消标志着“以农养政”时代的结束,“农不养政”变为现实,这意味着乡镇将面临更大的财政缺口,从而更加依赖于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农民的生活改善需要基层政府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乡镇政权依靠中央财政统筹,使得乡镇政府能够转变职能为农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乡镇政府要承担起由市场、企业和个人无法有效提供的农村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的供给,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这就要求乡镇政府把有限的财力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做政府最该做的事情。

三、我国乡镇政府职能发挥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职能的运行实践来看,在上级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乡镇政府职能作用的发挥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其职能转变尚未完全到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尽管我国乡镇政府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管理中发挥了重要而又有效的作用,但是依然存在许多因素制约了政府职能的更加充分的发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镇政府行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乡镇公务员作为乡镇政府行使职能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理论修养水平,思想认识的深刻程度直接影响着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效果。由于乡镇生活工作条件相对与城市来说较为艰苦,往往导致高素质的人才的流失。一些人员的政治觉悟、政策执行能力以及业务素质等无法很好的承担起乡镇政府工作责任。总结根源,主要是由于乡镇政府人员来源复杂,综合素质不够硬。有些人是依靠各种关系进入政府,有的人是上级下派,带有情绪工作,有些人是不科学的招聘随意招进来的,这些往往造成了政府人员素质不符合工作需要。作为党和国家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公务员的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期的工作习惯,使得乡镇政府一些公务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当中,存在许多如理论修养不足,思想观念落后,民主政治意识等不强问题。从而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制约了乡镇政府职能的发挥。

(二)传统行政管理思想根深蒂固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改革的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各个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思想观念也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而发生了深刻变化。

然而,在原有体制下形成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法也有不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没有根本转变过来,尤其是涉及到政府职能转变特别是基层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些重大问题,传统的观念影响还很深远。主要表现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对职能转变的意义认识不足,针对新农村建设的科学管理意识淡薄。并且存在新农村建设中强调“领导”而非“服务”的错误理念。

(三)乡镇政府机构复杂,职能定位不明确

一方面人员过多,造成冗员冗官,管人和治事相互脱节。在乡镇政府中,除了有编制的干部、职员、工人,还有招聘进来的干部,工人,也有临时雇请来的临时人员。由于人事结构复杂,不仅仅使得管人和治事相脱节,也加重了乡镇政府的财政负担。由于目前乡镇政府在实际上成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就导致了人员使用、工资福利、招聘去留、业务检查等权利集中在县里,而乡镇政府通常只负责正常的行政事务管理。给乡镇领导们加强统一管理,协调内外事务造成了障碍。另一方面乡镇政府机构臃肿,职能定位不明确。目前,县级政府在乡镇政府的派出机构涉及到各个方面,包括财政、税务、工商、信用社、林业、水电、农机、农技、公安、司法供销、粮食等等,从经济部门、生产部门、安全部门、流通部门等各方面削弱了乡镇政府的整体职能。从而不利于乡镇部门统一指挥当地行政管理,不利于乡镇政府统一协调各个职能部门,导致乡镇政府处于有名无实的地位,基本职能实际上被县政府的各个派出机构所架空。

(四)不合理的财政体制系统制约了乡镇政府职能的发挥

首先是财政的各种权利受到制约,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由于乡镇政府没有权利处理财政和行政经费,包括信用社的资产,导致乡镇财政只负责催收而不是获利。事权与财权的不对称,在财权层层向上集中的同时,县乡政府需要负担的开支并没有减少,上级政府甚至还利用在政治上对下级政府的绝对权威,又普遍将原有事权下放下一级政府,这就造成了上级政府将财权上收,将事权下移,使县乡两级财政收入明显下降。而农村税费改革又使乡镇政府财权与事权的矛盾更加

突出:一方面,农民负担减轻了,基层政府的办公经费仅维持低水平运转,根本无力履行职能,另一方面,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虽然减少了,但是承担的事权并没有减少,从而使收支矛盾加剧。从而削弱了乡镇政府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管理的作用。

再有因为乡镇财政部门缺乏严格明确的管理制度。上级拨付资金的向下转移对促进乡镇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在运行中也呈现出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一是转移支付中乡镇常常发生挪用挤占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现象。二是转移支付制度缺乏法律上的支持,补助量的多少没有明确严格的事权界限和合理规范的测算标准,没有专门的法律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进行有效监督。三是转移支付的随意性。由于转移支付资金的争取和拨付上较大的随意性,一些乡镇的转移支付资金大部分都是通过向上级政府跑关系争取而来的,或者说是“跑”出来的。在资金分配上显失公平,而且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也给一些“钱权交易”等腐败现象的产生和泛滥提供了温床。导致有些乡镇政府花钱如流水,贪污腐败现象严重。

还有乡镇财政危机取消农业税在减轻农民负担方面的成效是不容质疑的,但由此导致乡镇财政拮据。由于税改前农村税费制度不规范,还可以通过税外收费,通过各方面的借债,可以勉强维持。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主要依靠上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填补基层财政缺口,辅以“一事一议”的村民集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开始转向制度内供给为主。在这样的供给模式下,由于转移支付体系以及预算体制本身存在的制度缺陷,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对基层政府来说总是存在较大缺口,乡镇原有债务无法化解,新债务又不断出现。取消农业税后,财政收入渠道变窄,乡镇财政收支矛盾加剧。财政危机使得乡镇政府在为村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时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丧失了其提供公共服务的本来职能。可见,乡镇政府的财政危机不仅致使其供给公共产品的能力大大削弱,而且导致其对公共服务职责的淡漠而无心于公共服务,从而使乡村社会公共产品供给严重匾乏。

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理念与定位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应当是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综合改革新形势,按照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改善工作运行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乡镇公务员应当树立民为本的意识,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完善财政体制,依法行使职能。面临的行政生态环境的变化,应当采取各种手段、创造各种条件使乡镇政府的职责和功能做出相应调整和转变,包括管理理念的转变,政府职能内容的转变,还包括政府行政职能方式的转变。

(一)乡镇政府应树立理念

我国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不仅仅要与我国目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方向相一致,也要符合我国目前农村的发展现状,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相一致。因此,我国乡镇政府必须要树立两个基本理念。一是农村需要国家统一治理而不能自治,目前就我国现状而言,乡镇自治并不适合我国农村。因为农村生活多事自给自足,因此村民自治组织是集体经济组织而不是政治组织,在政治方面,这种组织是无法代替乡镇政府的。其次,由于地区上的分散性,农民之间缺乏交往,只存在着地域条件上的联系。因此无法形成全国性的联系,进而形成不了政治组织,所以只能通过执政党和政府来保证他们的权利不受侵犯。二是村民自治和乡镇政府的作用不能相互替代,在今天的中华大地上,这两种组织在农村社会中发挥着各自不同而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村民自治组织的存在,能够最大限度的抑制中国农村传统的族姓和家族划分的势力,同样可以保证村民的民主权得到最大的保障。另一方面,就乡镇政府的存在来说,主要是加强了国家与农村的联系。乡镇政府的存在,可以保证国家政策和地方性政策可以传达到村级组织,从而加强国家和农民之间的亲合力。若取消了乡镇政府,那么国家和农民之间的联系纽带就没了。

(二)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定位

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视角来分析我国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主要侧重于社会管理。其中以提供公共服务为首要内容。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乡镇政府的职能主要定位与以下几个方面:

1、上级指示执行职能,主要包括: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法律法规,上级行政机关下达的命令和决定,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本地区各项发展规划的等等。

2、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建

设依旧是我国当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核心内容,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经济政策,要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加大环境建设、教育建设等,要积极培育有本地特色的经济市场。

3、提供公共服务,首先,乡镇政府作为一个基层的管理组织,应该保证公共服务到位,向农民和经济组织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其他服务。此外,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公共服务一个重要方面。最后,政府服务也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从社会管理转变到提供服务上来。要一切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真正服务于人民。

4、管理社会事务,首先是要贯彻落实计划生育的政策,控制人口的增长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其次是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体等各项事业,从各个方面提高公众的综合素质,将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大国。最后要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团体力量。乡镇政府要加强群众自治能力。

5、要加强有关乡镇政府的法律制度建设,要想促进乡镇政府职能的改善,必须依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强农村发展制度保证建设。要严格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完善国家相关的法律制度。由于乡镇政府各项职能的不明确和不完善,必须要加强有关乡镇政府行政工作职能的法律法规建设。使得乡镇政府完善行政管理职能有法可依。

6、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乡镇政府必须回到自己的职能范围内,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合理划分好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的权责范围。

五、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研究 (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构建和谐行政生态环境

行政体制的弊端造成了压力型行政生态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再完善的乡镇政府职能定位也很难落到实处。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同时要尽快改革现行政治体制中不和谐之处。

1.科学设置乡镇机构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以精干、高效、服务为原则,根据本乡镇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特点、区域布局和财政收入状况,围绕服务职能重新设置党政机构和事业岗位,依法合理核定机构和人员编制,确定机构规模和干部编制,走建立小政府、大服务的新型乡镇政府的新路子。政府部门设置不搞“蜂窝煤”式,不搞一事一职。裁减机构和冗员,并有计划地安置分流人员,为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创造基础条件。总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必须从机构建设入手,使其符合职能转变的要求,其设置要突出服务职能,减弱行政色彩。 2.改革压力型体制

尽管压力型体制曾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体制的缺陷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不利于乡镇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因此,要按照“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改革这种压力型体制,建设一种灵活性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级政府相协调、互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新局面,以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 3.扩大公民参与,完善考核机制

创新绩效考核机制。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可以确保乡镇政府的工作成效,确保乡镇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乡镇政府组织及公务员在工作中的政治素质、业务表现、行为能力和工作成果等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考察与评价,并以此作为公职人员奖惩、职务升降、工资增减、培训和辞退等客观依据。引导乡镇政府的工作方向,指导领导班子的工作思路,使乡镇干部围绕着评估指标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乡镇政府体制改革提供有利的依据。找出人民群众对乡镇政府提供的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找出乡镇政府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大引入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力度,了解公众需求、征求公众意见,根据乡镇政府的绩效评估的结构进行不同方面的调整,归根结底还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实惠,把群众的满意度、乡村经济的发展、公共服务的提供作为检验乡镇政府工作成效的标准。“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可以确保乡镇政府的工作成效,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实现乡镇决策、执行的法治化、人本化,建立政务公开及民主评议制度,建立民主表达机制,让人民群参与到社会公众事务中来,表达自身意愿以及价值选择,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用制度保证农民的话语权。”这样可以打破自上而下的政府问责体系,使乡村民众不再成为旁观者。通过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对乡镇政府的行为进行评估,可以帮助乡镇政府查漏补缺,帮助乡镇政府明确究竟该干什么,干了什么,干得怎么样,应该怎样干,同时激发工作人员的动机和活力。切实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提高办事的效率。

(二)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财政制度

1994年来至今,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财政体制改革需要有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规范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在改革中出现一些问题也是不足为奇的。但对于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否则,必将加大改革不应有的成本,影响县乡政府公共财政职能的充分发挥和“三农”问题的解决,最终也必将影响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据此,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应是,化解基层政府原有债务问题,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配合有效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调动各级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具体的对策建议如下:

1.逐步化解基层政府债务

要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多种渠道尽快解决各地乡镇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按照国务院关于“制止新债,摸清底数,明确责任,逐步化解”的原则。一是全面清理己经形成的乡镇政府债务,制定合理计划,逐步化解。二是建立项目审批制度。乡镇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原则上不举债,防止超越财力搞建设而形成新的债务。对确有必要的特殊情况,必须举债的,要经过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大会讨论通过,报经财政部门审核同意才能立项。三是严禁乡镇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对外提供经济担保或进行财产抵押。四是加强乡镇财源建设。把经济工作重点切实转移到能够迅速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乡镇可用财力的财源建设项目上。

2.严格遵循“权随事走,财由事定”的原则

明确规定哪些是属于乡镇的事务,哪些是不属于乡镇的事务,需要各级政府按责任和能力大小分担。对于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人畜饮水等涉及到基本国策、社会公平与稳定的支出,可由中央和省、市、县、乡政府共同负担。在明确界定事权在政府间归属的基础上,必须对各级政府现有事权进行相应详细、合理、科学的划分和调整。并用法律的形式对各级政府的事权作出明确规定,规定各级地方政府对于事权范围内的事务决策权,以及需要各级政府共同协作的项目在不同政府间的划分。 3.规范转移支付制度

财政转移支付是指财政资金在上下级政府及同级政府之间的无偿转移。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部分被用来支持政府的社会福利计划,包括养老、医疗、教育、救济等各个方面,为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由于分税制实行以后,地方很多财权被上收,这造成了地方财政不足以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因此,要加大中央对乡镇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要给予足额补助税改后乡镇收入缺口部分,把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和基础设施。适当加大给基层政府更大的自主权,更好地保证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要对上级的各项拨款进行合理分类,增加拨款数量和用途的透明度。提高专项拨款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效益性,从制度上杜绝不规范争取资金过程中存在的腐败现象,更好地在财政体制中体现民主。同时要建立政府支出评价体系,科学评价政府支出效益,避免政府支出效益愈低而得到上级财政补助愈多的不合理现象,维护转移支付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与此同时,还要注重转移支付制度的立法工作,用法律手段保障转移支付制度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并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转移支付工作,监督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

(三)加强学习培训提高乡镇公务员素质

乡镇政府的工作是由乡镇公务员去完成的,乡镇公务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

上影响着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农村社会能不能稳定,农业能不能发展,农民能不能富裕,关键是基层公务员队伍素质。因此,要想保证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成功,就必须加强公务员的学习培训,提高公务员的素质。 1.加强理论学习

加强理论学习可以提高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水平、执政能力和自身修养,使之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通过理论学习,对公务员进行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在一些重大原则问题上分清是非划清基本界限,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仅要学习政治理论,同时他们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要形成自觉学习的长效机制,没有的要学,有的要继续学,实在不能学、不愿学的要调整。只有锲而不舍地学习,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必须通过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2.树立民本位观念

乡镇干部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农民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要坚持“以人为本”,农村工作的琐碎和复杂需要乡镇干部耐心细致灵活的处理方式,这也决定了乡镇政府的公务员必须对政府职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增强服务意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乡镇政府要在思想上真正树立服务意识,公仆意识。 只有真正树立了服务意识,才能很好地与农村实际,特别是建设新农村的实际贴近。 3.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乡镇政府工作比较艰苦,生活比较清苦,条件比较困苦。这就要求乡镇干部一定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用责任心忠诚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农民为兄弟,带着感情做工作,用爱心促进新农村建设。乡镇政府公务员要淡化权力思想,对待工作要有耐心和信心,主动性和积极性地服务农民、服务农村、服务基层的,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四)完善行政组织法明确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

我国《地方组织法》对乡镇政府职能规定的过于笼统和泛化,导致乡镇政府在现实中不知道究竟该怎样行使职能,完成工作任务。因此,应该尽快修改和完善《地方组织法》的规定,用法律规范乡镇政府的职能、部门机构及管理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等各环节,形成一个统

一、科学、规范,符合实际的法律体系,使乡镇政府职能所依据的法律规范、科学、正确,对乡镇政府的实际工作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细化乡镇政府职能内容

根据2009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央机构编制委员

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表述的乡镇的四项职能,要从法律上明确细化规定乡镇政府在农村的职能范围,使乡镇政府切实将注意力转移到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上来。尽快制定法律,使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法治的手段来规范、界定乡镇政府的职能,使乡镇政府能够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这样,乡镇政府职能可以进一步具体化、明晰化,真正实现乡镇政府行政行为有切实保障,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提供法律依据。 2..执法权与责任的统一

现行法律、法规的执法权大都赋予县级以上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责任却要乡镇政府承担,造成了权责不统一。所以,应当赋予乡镇政府综合执法权。同时规定乡镇政府如没有履行好这些执法权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实现执法权与责任相统一。把一些执法权授予给乡镇政府,明确乡镇政府的职能,提高行政效率,节约行政成本,减少行政机构、执法人员,真正减轻农民负担。同时可以使乡镇政府更好地履行其职能,切合实际地制订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提供政策指导,进一步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一旦发生乡镇政府发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其主要领导及相关执法人员就应依法受到追究,从而在法律上确保乡镇政府依法行政。

六、结论

乡镇政府作为中国政权体系中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联系上级政府和人民的桥梁,是推动国家各项工作在农村开展的重要力量。税费改革的全面完成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推进农村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中央到地方,乡镇政府改革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并没有作为重点,或者乡镇政府意识到了应当转变职能,但是由于思想认识不深刻,或是由于财政体制、行政体制等客观原因影响了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在“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新形势下,如何摆脱“全能型”政府理念的束缚,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和农民利益格局调整的新要求合理定位乡镇政府职能,成为一个十分重要而迫切的课题。2009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将乡镇政府的职能概括为: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这就要求乡镇政府认清当前形势,加强学习,总结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扎扎实实转变政府职能,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上来,切实发挥好乡镇政府的各项职能,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进步,以更好的推动我国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

六、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政府职能体制也需要不断改革至完善。政进行要从原来的全能型政府逐渐转变为有所选择的去管理的政府。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要围绕着“惠农”政策来转变。要立足于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农民的需求,来定位乡镇政府职能的定位。要强化乡镇政府的服务职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做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是我国目前县镇政府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之一。针对乡镇政府在职能转变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本位从各个方面论述了未来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定位。由于各个地区都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因此乡镇政府在转变职能的过程中,要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

参考文献

1、徐世雨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乡镇政府职能定位 顶到农业大学学报 2007年3月第19卷第1期

2、季允石 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提高政府工作水平

3、《中国乡镇行政管理研究》课题组 中国乡镇行政管理研究 地方政府管理1998年10月15日

4、何精华 构建乡镇“惠农型政府”:机遇、挑战与路径选择

5、徐世雨 转型期我国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研究——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视角 西华大学学报 2007年2月第26卷第1期

6、栗波 略论我国乡镇政府职能定位 理论广角

7、王露 周定财 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的责任缺失及矫正 管理学刊 2010年6月第23卷第3期

8、刘继先 新农村建设与乡镇政府职能改革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9、宗景才 顾先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政管理研究 华东经济管理 1996年第5期

10、曾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研究回顾与评析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1月第11卷第1期

11、高小平 加强公共性问题研究 推动新郑管理研究与实践 中国行政管理 2009年第3期

12、王阳 转型期地方政府定位 人民出版社 2005年21期

13、于建嵘 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 北京:商务出版社 2001

14、欧文·E·休斯 公共管理导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15、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 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公营部门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6

16、傅青青 乡镇政府职能定位及体制创新研究——浙江省绍兴县为例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年3月

第五篇: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难点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难点是什么?为什么?

⑴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是从投资型的经济发展型政府转向公共型的经济促进型政府。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在政府主导下获取丰富收益的同时,也在支付巨大的成本。政府作为一个主导者,它在行驶自身职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错位、越位和缺位的现象。同样地,投资型的经济发展型政府在当前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问题:①一些政府部门存在着将GDP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倾向,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单纯地主导GDP的增长上,忽视社会问题,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问题。这些政府的官员大多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利益,他们只是想在自己的任期内尽可能多地增添华丽的“政绩”,为自己的仕途追加更多的资本。②投资高增长引起的经济过热、通货膨胀,随之而来的是物价上涨、土地利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③从总体而言,我国的贫富差距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公共医疗和义务教育等公共服务提供严重不足。

而公共型的经济促进型政府,从政治的层面上说,政府要确保为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弱势群体提供一个安全、平等和民主的制度环境;从社会层面上说,政府要从社会长远发展出发,提供稳定的就业、义务教育和社会保障,调节贫富差距,打击违法犯罪等;从经济层面上说,其存在是为了纠正“市场失灵”,主要为社会提供市场不能够有效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制定公平的规则,加强监管,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公共服务事业的建设上我们正面临着重大的考验,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作用都是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

⑵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难点是如何协调好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关系调整问题。

政府职能的转变的过程中必然会打破当前的利益格局,这也注定我们会遇到非常大的阻力,这些阻力有来自政府内部的,也有来自社会和个利益团体的,会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政府作为一个主导者,首先政府必须能够从具体的利益关系中超脱出来,单独饰演裁判员的角色,做到公平、公开和公正,而不是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身份,不然就像现在一样不停地有某某官员贪污腐败、官商勾结等新闻了;其次是协调好各种独立的经济社会利益主体;最后特别要关注大多数人的利益需求,让人民大众得到实惠。

上一篇:我国营销策略发展趋势下一篇:微观经济学作业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