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

2024-04-25

让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精选8篇)

篇1:让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

作小学教师的都知道,小学生生来就有一种好奇的倾向,他们会想办法弄清事物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发生,教学就应该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和养成随时发现新事物的习惯。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新课标要求。“自主探究”地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数学知识。那么,如何让研究性学习真正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营造探究的氛围

探究,是对“未知”的一种探索,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去探索,学生兴致很高。但是在探究过程中,肯定有错误产生,特别是对于小朋友来说,出现错误会频频发生,这是很正常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多想“怎么办”,多动手“试一试”,这样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其中,学生就容易有所创新。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一种试误、一种发现。既然学习是这样一种过程,有这样、那样的错误、问题发生便是正常的情理中的事情。遇到这种情形,教师要善待学生,弄清问题所在,然后对症下药,进行矫治,而不能不问青红皂白,轻易否定,甚至予以嘲笑、呵斥;久之,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最终,损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他们不敢去探究。我们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安全、放松的心理环境,营造浓厚的探究氛围,这是学生学会“探究”的前提。我在教学中一直努力地去营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感觉到,在课堂中没有嘲笑,没有羞辱,没有指责,从思想到行为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实践证明,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会处于活跃的状态,学生的创造潜能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探索数学知识的劲头更足,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准备三袋糖,告诉学生这三袋糖的块数是相同的,要分给三个发言最积极的同学,但不是每人分一袋,而是第一个拿第一袋的1/3,第二个人拿第二袋的2/6,第三个人拿第三袋的3/9,你们说这三个同学哪个分得的糖最多?学生立刻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发表不同的意见,但由于没有充足的理由,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老师让同学们推选三个发言积极的同学上来分糖。“怎样会是一样多呢?”“三个分数怎么会是一样大呢?”学生对眼前的事实不相信,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寻找规律,这样,在宽松、民主、讨论的气氛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设计问题情境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没有问题的教学,在学生脑海里不会留下多少痕迹,也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创设问题的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能给学生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自我实现和实践的机会。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因此,我在教“有余数除法”这段知识的时候,注重学生求知、求参与的心理需要,抓住学生好玩儿,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在导入环节创设一个“猜数”的情境。事先把1-20的卡片按照1、5、9、13、17;2、6、10、14、18;3、7、11、15、19;4、8、12、16、20的顺序分成四组,课上发给四个同学。然后请其他同学说也1~20任意一个数,我和这位同学学进行猜数比赛,看我们俩谁能又对又快地猜出这个数在谁的手里。几轮的比赛后,老师总是获胜,学生产即对此产生了好奇。教师当即抓住学生的心理,问大家:“我为什么猜得这么快?”学生有的说:“卡片是您事先分好的,您当然知道了。”有的说:“因为您是老师,所以您猜得快。”还有的同学百思不解。这时,我就抓住时机导入新课,告诉他们:“实际上这里面有一个规律,你们想知道吗?今天通过我们的共同学习大家都能掌握这个规律,你也能像老师一样猜得这样快。”听了我的话,学生马上意识到这些“规律”的神奇力量,学习欲望一下子释放出来,立刻精神振奋,睁大了眼睛看着我,进而一起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在整节课当中,学生始终带着这个疑问寻求答案。而教师也正好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不忙着揭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研究,使学生在这节课的最后才揭开它的面纱。在这样活跃而生动的气氛中学习,学生的参与意识始终是那么强烈、那么饱满,每个人都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新知。

三、问题的解决

研究性教学本身注定在课堂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问题,“问题解决”自然而治地就成为研究性教学最为重要的教学策略,正如弗兰登塔尔所说:“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唯一正确的方法”。“问题解决”就是根据教材特点,积极创设问题情景,充分暴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于各种情形的能力。例如《长方体表面积》一课教学中“可以用多少种方法,计算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个问题的解决,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探究性,而正是由于这种探究才使学生产生了六种计算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这正是传授式课堂教学中所无法比拟的,这正是研究性教学的成功,也是实施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成功。

总之,小学数学研究性课堂教学需要我们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并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总结。

[让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

篇2:让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小学研究性数学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发展个性,在实践中探索验证,在经历中感悟和自主建构。

关键词: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之际,我们教师如何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自主探究中学习新知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的过程。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正符合儿童的这种心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的兴趣,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如:我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是这样进行的:小朋友,喜欢“蓝猫淘气三千问”吗?动画片里的蓝猫研究过很多问题,今天它又想知道:钟面上有什么?分针是怎样走的?时针是怎样走的?分针和时针有什么关系?你也想知道这些问题吗?让学生自主研究(自己观察钟面,自学书本等方式进行)并填写学习报告:我的学习报告,研究内容,我的发现。只有在这样的亲历过程中,学生才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在找到解决问题方法中掌握新的知识。

二、合作交流中展现自我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又一重要学习方式。在教学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数学课堂变成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表演舞台。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各自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必须让学生尽可能经历合作与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共同参与、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更清晰,结论更准确有力,使学生在相互评价中取长补短,增强学习信心,促进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学生在交流发展中,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全面,形成共识,形成数学结论。这样的合作与交流,不仅摆脱了“填鸭式”“一言堂”等学习方式,而且使学生在展示自我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数学信息,感受了数学的魅力,达到科学育人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最佳境界。

三、拓展延伸中再现风采

研究性数学学习的过程,说到底,是一种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感受、体验、训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将未知变成已知,根据已知推测未知是这种训练的自然要求和较高追求。因此,要尽可能对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把学生的兴趣由课内研究引向课外研究,激发他们进入更高层次的研究性学习,如:教学《分米、毫米》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实际测量自己喜欢物体的长、宽、高等。由于学生对测量有了兴趣,有的学生测量树叶的长、宽,花叶的厚度,硬币的厚度等,更有趣的是有的学生竟测量耳朵、眼毛的长度等等。

篇3:让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

一、上好新生开学第一节课, 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充分认识第一堂课的重要性及其可利用的价值, 为今后的教学打好基础。常规的第一节课, 教师先作自我介绍, 然后是介绍英语的重要性, 最后是对学生的要求和希望。这样的方式常规可行, 但不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情感反映。笔者在给高一新生上第一节课时, 安排了以下教学步骤:Step 1, 让学生作大胆的猜测:What kind of teacher am I?微笑的面容, 期待的眼神使学生敢于大胆发言。学生猜测:You are not very young.You look helpful.You are not very strict.You like sports.教师对学生的猜测做出回应, 同时也向学生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和人格魅力。Step 2, 代替说明英语的重要性, 笔者用了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English is fun and beautiful.并教学生欣赏林肯演讲中最经典的句子:that this nation, under God, 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让学生感受到英语与汉语一样优美, 充满着魅力, 从而激发了学习的欲望。Step 3, 我在黑板上写下一句话:Everybody’s got a mountain to climb.然后让学生结合英语学习发表对它的理解, 学生不同的解释最终达成一致:Leaning English is like climbing a mountain.You may feel very tired on the way, but never give up.The higher you are standing, the further you can see.When you are on the top, you will get the best view.课堂上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兴奋和热情, 就这样启动了学生学习的初始动机, 把学生引进了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为今后良好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开好每一堂课的头, 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一节课开端时学生状态的好坏往往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成败。教师在走进课堂的时候, 就应该注意学生的状态, 采用灵活适当的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点燃他们的兴奋点, 使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中。

1. 问候方式

传统的上课问候形式较呆板, 笔者每堂课采用不尽相同的即兴“寒暄”。例如:Hi, ladies and gentlemen, nice to see you again.Is everybody OK today?Look, what a nice day!You must be very happy today because tomorrow is the weekend.Did you enjoy your weekend?等。每逢节日时, 就带给他们节日的问候, 记得有一年教师节, 走进教师, 学生刚上完数学课, 一脸的疲倦, 无人对我说Happy Teachers’Day, 这时我便大声地对全班说:Hi, guys.Happy Teachers’Day.结果全班爆发出哄堂大笑, 一扫刚才沉闷的气氛。有时这种即兴的问候还可以很自然地引入新课。这小小的课前问候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活跃了课堂气氛, 并让他们快速进入准备学习的状态。

2. 课前3分钟激趣

上课刚开始的几分钟学生注意力仍没集中, 我经常利用趣味性较强的猜谜、笑话、音乐、谚语、Ace Sentences等来促使学生快速进入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如文字游戏:Do you think I’m pretty or ugly?聪明的学生马上就会回答:You are pretty ugly.然后我就会说:“really?I’m so sad to hear that I’m a pretty ugly woman.”全班同学反应过来后, 大声地说:“No, Lily, you are pretty.”这样的经历让学生和老师都非常开心, 它不仅会给本节课带来良好的学习状态, 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长期积极的情感态度。

三、在常规的英语教学中穿插一些非常规课型

常规的英语课是指以教材为基准, 按教学计划开展的听说课、阅读课、语法课、练习课等常规课型。非常规课型指的是用来增加兴趣、了解文化和陶冶情操的一种在适当的时间穿插于常规主流课型间的特殊课型, 如英语歌曲教唱课、名人演讲观摩课、电影片段欣赏课、模仿表演课或某个专题的西方文化介绍课等。如以动物的比喻为主题, 讲述英汉两种语言动物比喻文化的差异。课前让学生作准备, 课上分享交流。学生呈现了:as busy as a bee;as timid as a rabbit;like a cat on hot bricks;as proud as a peacock;the lion’s share;paper tiger等好几十个短语句子并进行了分析比较。非常规课型看似脱离了教材, 事实上由于学生的兴趣高涨, 主动参与, 学习的效果非常好。

四、尽量使语法课教学真实化、生活化

语法课通常枯燥乏味, 将语法学习真实化、生活化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吸引学生的兴趣。如教I thought that...but...的句型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该句型描述他们在开学之前对新学校或新同学的看法。学生的造句有:I thought our head teacher would be very old and strict, but she is very young and nice.I thought there must be many pretty girls in our class, but...教must表猜测的语法时, 恰好班上一学生生病在家, 便用该生举例:He must be at home now;He must be sleeping in bed now.He must have seen the doctor.等。只要教师肯用心准备, 几乎所有的语法教学都可以用真实的、生活化的情境来实现并达到理想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对知识对学习的态度,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态度。”教师是学生能否形成最佳的英语学习状态的关键因素。“把学生引入最佳学习状态, 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具备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兴趣”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有待同行们共同努力, 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徐吕和.试论外语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作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8-07.

[2]李金霞.如何进行高效的高中语法教学.基础教育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03.

篇4:让体验学习进入政治课堂

一、 创设体验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体验学习的前提是参与。要使学生参与学习,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心理学证明,愉快的心境是充分发挥记忆、思维、想象等各种认知能力的条件,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感到有乐趣。因此,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要以“趣”来构建“引趣、启发、体验理解、反思体验”的愉快教学模式,使学生乐学、易学。

例如上七年级思想品德《在挫折中奋起》一节,可以创设以下情境:1. 交谈情境,让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挫折和对待挫折的态度,让学生进入感受和体验状态。2. 讨论情境,即以“对待挫折的态度为什么不同?对待挫折不同的态度会导致什么结果?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挫折”为话题,让学生讨论、体验,这时学生会在热烈的讨论中七嘴八舌地说出老师想要教的道理,甚至还有他们自己的见解。3. 表演情境,让学生自编自演一个挫折情境剧(课前教师指导学生准备)。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有了乐趣后,这时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凭身临其境的感觉来思考怎样解决实际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挫折。这样,学生在创设的体验情境中有了学习兴趣,通过体验学习掌握了知识,而且懂得在实际生活中面对挫折该怎样做,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 采用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

1. 自读自悟法。自读自悟法并不是教师对学生撒手不管的“放羊式”教学法,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质疑、自己求索。其中,“读”是基础,“疑”是深入,“求”是升华。它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由被动求知转变积极主动探索求知,进而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求知,学会做人,把体验纳入自己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例如上八年级《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一节,教师可以先出示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有针对性的案例和问题,让学生按自读自悟法学习,教师在旁指导、点拨,最后教师归纳小结,这样师生就能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2. 合作交谈法。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临近的原则,将班上学生分成若干话题交谈小组,将教学内容变成话题,让小组成员自由交换意见,然后派出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表意见,最后教师将学生的意见归纳总结。在交谈中学生可以学到知识,学会做人,体验协作精神。例如上七年级《发展真挚的友谊》一节,讲到男女生交往的恰当方式时,可以出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男女生交往方式的漫画图片,让学生分组交流话题:“现实生活中男女生交往哪些方式是恰当的?哪些方式不恰当?为什么?”小组派出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3. 讨论法。讨论法是师生在课堂上针对某个问题或某个话题展开讨论,参与者均可申述道理的一种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敢想敢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想象、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酸甜苦辣。例如上《在挫折中奋起》一节,以“对待挫折不同的态度会导致什么结果?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挫折”为话题让学生讨论体验。

三、精心设计课外行为作业

政治课的课外行为作业是相对知识性作业而言,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亲身体验的作业,是依据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材德育功能的作业,是深化和延伸课堂教学、强化育人功能的作业。在设计行为作业时,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关注社会。

例如学了七年级第八课《陶冶高雅情趣》后,针对学生中有庸俗情趣的情况,我设计了“远离庸俗情趣,陶冶高雅情趣”的作业;学了八年级有关我国环境现状的知识后,针对周边环境污染较严重的现状,我设计了“分小组调查周边环境情况,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并写出调查报告和建议在班上交流”的作业;学了“社会保护”这一课后,我设计了“分小组调查周边的网吧、书店、音像店等,写出调查报告和建议在班上交流”的作业,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篇5:让课外阅读进入语文课堂

江苏省盐城市北蒋实验学校 周敏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的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对课外阅读能力明确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六年级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这些要求说明阅读教学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大量阅读去理解、体会、领悟、积累。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和延续,是学生获取精神食粮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要有意识、有系统地把课内课外结合,扩展学生课外阅读量。

一、课外阅读进入课堂的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从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素质教育,由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转变为“培优扶差”,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由“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让学生从厌读怕写转变为喜读爱写,具有初步能读会写---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发展全面素质,健康成长。

(二)内容:构建“两条线”教学的运行机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教学两条线”就是把国家规定的语文教

学课时一分为二,用不多于4/5(低年级)、3/4(高年级)的时间用于课堂教学,强化双基,抓根固本,完成教材规定的任务,此为一条线;用不少于1/5(低年级)、1/4(高年级)时间设立自由读写课、引进课程,学生自选教材进行自由读写,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扩大学生的智力背景,增强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此为第二条线。第一条线以本为本,实行“我教你学”从教到学再到做,第二条线,自由读写,学习写作技巧,把读写结合起来,这样自由的读写,实行“你学我导”从做到学再到做。两条线同时运转,有机结合,形成缺陷相克,优势相生,依次推进,循环往复。

二、课外阅读进入语文课堂的实施步骤

(一)课本识字与环境识字相结合识字的重点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识字通过课本和环境两个途径进行。课本识字要求教学一类和二类字的60%,环境识字从学拼音开始,通过三个途径实现:一是学科环境,凡低年级所设学科都有识字任务;二是校园环境(宣传栏、版报、花草树木„„)、家庭环境(家中的一切物品)、社会环境(广告牌、标语、商标、门牌„„);三是阅读环境,通过自由阅读自读课本、音像资料等识字,这是环境阅读的主渠道。环境识字鼓励学生每天至少识一个字。这样的识字方法,保证了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联系生活实际识字,在应用中识字,加强了识字与认识事物

相结合,加强了音、形、义相结合,加强了识字与听、说、读、写的结合。

(二)课内阅读教学与自由阅读相结合课内阅读教学按单元规划教学,以单元训练重点为中心,基本教学过程:①导读,引导学生发现单元重点,②讲读课文,让学生领悟思想内容学会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和写作方法等。③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验证所学知识及能力。④读写习作,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⑤练习(或积累运用),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发展基本技能。

在抓好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落实好自由读写课,具体做到6个落实,四个结合。六个落实即:①时间落实,拿出1/5至2/5的教学时间,列入课程,②地点落实,在阅览室或教室。③读物落实,人均10本以上图书(童话、科普、故事、游记、古诗文、名著„„)④辅导落实,教师的任务只是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推荐图书,指导阅读方法,指导写读书笔记等。⑤笔记落实,学生每周写500-800字的读书笔记,以写促读。⑥活动落实,实行“三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写报告会),“三赛”(朗读比赛、诵读比赛、读写知识竞赛),“两评”(读书笔记和手抄报展评)制度,自由读写课上加强四个结合。即:课本识字与自由读写相结合,序列听说与自由听说相结合,课内阅读与自由读写相结合,常规作文与自由作文相结合。

(三)课外阅读由积累到运用

知识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积累了许多好词佳句,大量的写作素材,各种表达的方法、技巧,这时学生往往会有创作的欲望和冲动,有了写作的激情。这时通过“自由写作”就可以把积累到的知识,得到很好地运用。自由写作包括:读书笔记、日记、周记等。在自由读写课上,学生每读一本书都要留下读书笔记,基本程序是:阅读-思考-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不拘形式,可以是摘抄提纲、感想、对文章的评价等。每人每周办一张手抄报,低年级办识字、写话小抄报,中高年级根据不同主题自由办报。办手抄报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是一种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把德育、智育、美育融为一体。

三、指导课外阅读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在指导课外阅读时应推荐好的阅读材料

如今的课外读物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非全合适小学生阅读,我们老师要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阅读材料,选择的阅读材料要内容健康、题材广泛、语言规范、深浅适度、体裁风格多样,能为学生所接受。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可以随机向学生推荐读物。

1、结合课堂教学推荐读物。

比如讲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推荐学生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学习《三顾茅庐》后可以推荐学生读《三国演义》。

2、结合课外活动推荐读物。

为了配合社会、学校或班级开展的某项活动,老师可向学生推荐有关书籍。如班上开展了“向英雄学习”的主题班会后,可推荐学生读《雷锋的故事》《赖宁的故事》《少年毛泽东》等。

3、推荐报刊杂志。

可以结合语文课堂教学,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订阅一些报刊如:《创新作文》《百家作文指导》《少年智力开发报》等。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及时获取新的信息。

4、推荐影视节目。

如今电视已进入千家万户,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汲取影视精华,丰富课外生活,我们老师可以根据节目内容规定时间让学生收看,充分发挥电视信息更新速度快,知识丰富等优势。如推荐“新闻联播”“开心辞典”“科学探索”等节目,以拓宽学生视野。

(二)教给学生好的阅读方法

把好的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后,老师还必须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正确的读书方法。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写好读书笔记。

四、课外阅读进入语文课堂应遵循的原则

我们要求学生多读书,本意是以外促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不期望每个学生在大量阅读课外书后成为什么大作家、大文豪。仅仅希望他们能够转移上网看电视的时间、兴趣,由“网虫”“电视虫”变成“书虫”,能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在书中不断受到启发,长见识,提高自身修养,这就足矣。实施课外阅读,激发学生读

书兴趣,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立竿见影,它不是一个摸得着的过程。学生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出现“如饥似渴”的状态,必须循循善诱,逐步让读书成为习惯和生活的需要。

篇6:让剪纸艺术进入小学课堂

小学美术国培学员:李红艳

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有悠久的历史,是民族艺术中的璀璨奇葩。几千年来形成的“剪纸艺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更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极好教育资源,是小学艺术、美术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传统的角度来看,剪纸是成人的艺术活动,但让剪纸艺术进入小学美术课堂,不但可以从小培养孩子对祖国文化艺术的热爱,继续发掘民间艺术的情感,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小学美术国培学员返岗研修这20天,我和两个顶岗实习大学生力争把剪纸艺术推进我校课堂,丰富校园文化,以此来带动我县小学让剪纸艺术进入学生课堂,使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一、研究的目标、内容 目标:

(一)、对学生进行认知、操作、情感等训练,使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剪纸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文化,继承发扬民间艺术的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丰富我们的校园生活。

(二)、让学生掌握剪纸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法,在剪纸的活动中获得综合能力方面的发展。

(三)、锻炼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做事耐心和细心的好习惯,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

(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使学生的良好个性得到完善。

内容:

剪纸的一般常识、剪纸的造型方法、剪纸的表现方法、剪纸的创作方法。

二.培养的一般过程

1.激发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已有的剪纸知识和技能,利用欣赏,环境,操作示范,作业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剪纸造型能力的目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需求为核心,在教师引导组织下体验学习的过程,找到自己的艺术个性,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并使之健康发展。

(1)欣赏激趣 在剪纸教学中,欣赏的内容包括民间剪纸艺术大师们的剪纸作品、教师的范例、实物、图片、或ppt。欣赏教学可以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导入中的欣赏能一下子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新授时的欣赏能启发学生思考;作业时的欣赏能激起创作的激情;课后的拓展欣赏更能激发学生学好剪纸的热情。例如:我在教学《蝴蝶》剪纸时,在课导入部分,就把民间剪纸艺术大师们的剪纸作品制作成ppt给学生欣赏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新授时把我自己的作品给学生欣赏并进行分析与讲解使学生掌握技能;最后给学生欣赏同班优秀作品,激发学生我也要把剪纸学好的信心。

(2)环境激趣

剪纸教学中,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充满艺术气息的教学环境,来影响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一是和谐关系激趣,通过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尊重孩子们的想法、鼓励孩子们的想法,使学生乐于和教师交流;二是作品激趣,用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来布置教室,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和兴趣;三是音乐激趣,课上设计一些有趣的情节让学生投入其中,并为学生播放一些优美、轻松的音乐,使学生流连忘返,置身其中。例如:在教学剪纸“剪窗花”时,我在教室里贴满了窗花,并播放“喜洋洋”的民族音乐,创设一个过年的气氛。学生们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更有利于剪纸的教学。

(3)操作激趣

操作激趣指在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一点自己学习、进行实践操练的机会和时间,以此激发学生对学习剪纸的兴趣。

2.学习知识、技能

(1)知识

在剪纸教学活动中,传授给学生剪纸的知识,使学生能更好地从事剪纸活动,培养造型能力。我通过加强课堂教学和课外自学,使他们逐步了解这些剪纸的知识:剪纸的历史(包括剪纸起源、发展、变化、意义);剪纸的造型特征;表现形式;表现方法;装饰方法;剪纸对象的结构特征等。

(2)技能

剪纸技能是学生从事剪纸活动的能力,是培养剪纸造型能力的重要保障。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听教师讲解、进行当场自我练习、完成相关的作业、使他们掌握以下剪纸的技能:刀法(直插刀法、开口刀法、暗刀法);剪法(单剪法、折剪法、单剪折剪结合法);装饰(传统装饰纹样、现代装饰纹样)。

3.进行实践

即要求学生把习得的知识技能通过临摹、练习、独立创造得以强化与巩固。实践主要是在教学中的新授环节,课堂作业环节和课外强化练习进行。新授过程中的实践,在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本课的知识技能时,教师有意识地为培养学生的某方面技能而准备,以临摹和练习为主;课堂作业时的实践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以学生的独立创作为主,在学生创作时教师要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指导,使之巩固新学的技能;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还要在课外让学生加强操练。实践在新授时要注意把握整节课的节奏;实践在课堂作业时要注意加强教师的指导,实践在课外时要注意对学生作业的个别辅导。

通过剪纸艺术进入课堂,学校艺术教育有了特色,以后的大展小展会使学校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体会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

三、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剪纸以其很强的装饰性、趣味性显示出独特的生命力。剪纸制作工具简单,一把剪刀一张纸就能剪出及其生动的形象。从开始准备剪纸到一张剪纸作品的完成,整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审美意识,使学生了解到剪纸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弘扬了民族文化。

对于剪纸教学,我认为:首先让学生了解剪纸,包括剪纸的历史及其发展,剪纸的特点、种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习剪纸的步骤、一些剪纸技法。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剪纸方法后,再让学生进行创作。这样既让学生学习了剪纸知识,基本技法,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我们的剪纸教学主张以技法为基础,以创新为发展,力求让学生在懂得基本的剪纸技法外,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新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四、研究成果

1、提高了小学生对剪纸知识的认识

在开展活动前,我们剪纸课题教研组对小学生对剪纸知识的了解和能力进行了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对剪纸知识不了解,能力有限。对此,我们课题组进行了讨论,认为应该在小学生中进行剪纸知识的讲座,让他们了解剪纸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了解剪纸的特点、种类。所以我们这20天积极在全校对各班进行了剪纸艺术宣传,大大提高了小学生对剪纸知识的认识。

2、锻炼了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剪纸是一项手、脑、眼并用的活动,在小学生中开展剪纸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剪纸又是个耐心细致的活,因此,也培养了学生做事耐心和细心的好习惯。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民族风情,熟悉了生活。

3、剪纸课题的研究推动了我校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深化了美术教育,加深了课题研究教师对美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和对落实素质教育的理解。增进了教师课题研究、应用的能力。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将产生深远影响。

付:剪纸教案

蝴蝶剪纸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剪纸的用途,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家乡自豪感;

2、初步了解和掌握剪纸的一些基本技法;培养剪纸的兴趣;

3、能独立完成对称纹样--蝴蝶的设计、剪纸。

教学具准备:蝴蝶剪纸、剪纸图片、剪纸课件、彩纸、小刀、铅笔。

教学过程

1、谈话激情,简介剪纸

今天我们都带来了剪刀、彩纸要学剪纸,你们知道剪纸是用来干吗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常用剪纸:窗花(装饰窗户)、喜花(喜事装饰)、实用图样(服装、鞋帽等纹样)等。

出示“蝴蝶剪纸”作品范例,问:漂亮吗?今天我们就用自己的巧手剪出比老师漂亮的作品。

2.指导纹样设计

(1)蝴蝶五彩缤纷,但它们有共同的特点,谁来说说?

讨论后得出结论:对称、三部分组成(触须、身子、两对翅膀)。

(2)我们设计图样的时候,可采用写实、概括、夸张等手法。

板画示范举例:

(写实)

(圆形)

(菱形)

(三角形)„„

(3)学生独立设计。在一张对称折叠的纸上设计自己喜欢的图形轮廓,引导孩子的发散思维。

3.尝试剪纸

(1)将自己设计的图样按轮廓线剪下来。展开后,自己想想那些地方可以修改会更匀称,更漂亮。同桌或小组交流讨论。

(2)除了外轮廓的修改,在蝴蝶的身上是否可剪点图案呢?

学生各自尝试。交流,看看谁挖的“洞洞”漂亮。

(3)小结剪纸常用的符号及用刀技巧:

(纹圆点、月牙纹、柳叶纹、锯齿纹、水滴纹、花瓣纹„„)

(4)讨论,我们怎样才能把一只蝴蝶剪好?

(5)总结、提示剪纸的方法:先构图,剪纸时一般先剪图案内部的小块地方,再剪大块的,最后剪外轮廓。

4.独立练习

根据今天学的方法,独立设计完成一幅对称蝴蝶纹样的剪纸。

交流、展评。

5.课外延伸

篇7:如何让孩子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1.多关心孩子,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的这些不适应情况,不要批评和责骂。每天应帮助、督促孩子上学,给点时间让他慢慢适应生物钟的变化,适应新学期生活。

2.帮助孩子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每个学期的开始阶段是最容易产生心理异常的时期,家长要多跟孩子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及时解决他们心理出现的不适或者焦虑情绪。对一些已经有上学排斥心理的孩子,可以多给他们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平时,家长也要重视孩子的细微异常,及早发现心理问题,及早疏导。

3.对新学期知识进行快速和深入预习和掌握,让孩子把注意力从玩乐逐步转向学习,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目前的学习状况,在功课方面哪些比较薄弱,哪些需要提升,弱的科目该怎么补,在课外孩子还需做哪些提升,比如读一些名家名作啊,这些都要让孩子考虑清楚。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制定本学期目标(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篇8:让游戏进入数学课堂

以下是我在新课改教学的第一线,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游戏走进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几个案例.

一、转盘“转出”概率的应用

在讲授“概率应用举例”这一节时,我采用“模拟真实”的方式,把课本上的例题设计成广告形式,做好一个漂亮的转盘,把教室模拟成超市,请一学生扮演商场的优秀营业员,向顾客(全体学生)介绍今天商场的促销活动(例题的内容):“今天,本商场举办有奖销售活动,办法如下:凡在本商场购货满100元者就能获得一次转动转盘的机会,如果转盘停止后,指针正好对准红、黄或绿色区域,顾客就可以分别获得20元、10元、5元的购物券(转盘等份20份),欢迎大家都来参与.”这样就将学生真正地置于商场中,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这样的促销活动中,甲顾客购物130元,(1)转动一次盘能获20元购物券的概率是多少?中奖的概率是多少?(2)这种促销办法与商品价格打九五折相比,哪一种方法向顾客让利更多?

教师再及时让学生结合概率的定义,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从具体模拟的事实中建立本题的数学新模型.然后教师又进一步向学生剖析生活中经常碰到的“连环送”(即满一百送二十,多买多送)这一商场常用的促销手段的让利实质.

通过模拟真实的游戏,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真谛.

二、米粒“堆出”乘方定义

教学“有理数的乘方”一节,我设置以下问题型情境:我拿着棋盘和一小袋米走进教室,娓娓讲述古时候的一个故事:某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并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位大臣提出的任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米、16粒米、32粒米……一直放满第64格!”

“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我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那么多米粒!”

教师提问: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认为国王能满足大臣的要求吗?同时让一名学生扮演国王,在棋盘的格子里放米.老师告诉学生:要满足大臣的要求,国库里应有2的64次方减1粒米.以100粒/克计算,约为1844.67亿吨!这是怎样算出来的呢?只要学好今天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你就能轻易解决这个问题了.

利用学生都感兴趣的小游戏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让他们迅速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教学效果显著,同时加强了人文数学的教育.

三、巧克力“包出”二元一次方程

讲“二元一次方程”时,课前我把一些巧克力包在漂亮的小包裹中,然后带着包裹走进课堂,学生们立刻被吸引住了.

师问:同学们,知道这小包裹中放的什么吗?(生摇头)(我笑笑继续说)是巧克力.(生作出垂涎状)我要把这包巧克力发给能回答我问题的同学.学生们跃跃欲试.

师神秘地说:一对兄弟年龄相差两岁,谁能猜出他们的年龄?开始!大家先眉头紧锁,再小声议论.

师接着提示:现在我们谁也不知道他们两个人有多大,不过呢,知道哥哥比弟弟大两岁,你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等式吗?

生:设哥哥x岁,弟弟y岁,则有x-y=2. (1)

生众说纷纭:x=8, y=6;x=7, y=5;x=10, y=8……答对一个发一块巧克力,巧克力发完了答案还没说完.

师:那么这个方程 (1) 有多少解?

生:无数个.

师: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有无数组解.

此游戏寓教育于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以正确的思想激发学生竞争精神,学生们都尝到了“甜头”.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的实践说明:游戏是数学内容获得的有效方法之一;游戏也是培养好奇心的有效方法之一;游戏与数学结构的相似性保证了游戏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培养,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的精神;游戏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乐意吸取不同的思路、勇于创造的研究态度.

上一篇:机关项目管理调研报告下一篇:(试题)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