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语文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2022-09-11

研究性教学策略是指教师通过引发、促进、支持、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来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是素质教育特别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催生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策略。

1 研究型课程的指导选题策略

研究性课程的选题是整个研究性教学的开始, 也是成功的一半, 主要有以下三点应该注意的地方。

1.1 研究型课程的选题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

研究型课程是与学科课程迥异的课程形态, 在其内容开发上, 要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 关注自然界、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 结合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 有针对性地选择有关专题、课题作为研究型课程的内容。

1.2 研究型课程的选题必须立足于学生实践能力的生成

从某种意义上讲, 研究型课程的主旨之一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开设的, 它与传统课程的传授现成知识的旨趣不同, 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换言之, 研究型课程的实施过程, 究其实质, 乃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亲自实践、尝试探究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过程。因而, 它特别关注学生从特定教学活动方式中实际获得的学习经验。这也就意味着, 教师指导学生选择并确定研究性课题, 应以学生实践能力的生成为基本立足点, 让学生把已习得的知识综合应用到科学探究的实践中, 亲自应用知识、获取知识, 解决问题、获得深刻的体验, 从而既培养了创新精神、锻炼了实践能力, 又能有效地防止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脱节的现象。

1.3 研究型课题的选择必须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而非部分人或少数人的特权。受教育的机会及成功的机会均等是教育平等观念的基本体现。开发、利用研究型课程也必须体现教育平等观念, 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 面向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智能、个性等的和谐发展。

2 研究型课程的指导研究策略

2.1 研究型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基本知识的指导

研究型课程所关注的知识首先主要是“程序性知识”, 既关于如何进行创造性学习、如何进行尝试性的探索、研究方面的知识, 如科学研究的课题设计、分析论证、操作步骤、技术规程等。这些知识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教师应侧重于对学生的科研基础知识的指导、专业知识的介绍及相关的学科知识的拓展、渗透。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或相关资料, 体悟这些知识的价值, 体味获取未曾接触的知识的乐趣, 要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参与, 将这些基础性知识从外显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经个人经验。

2.2 研究型课程实施中研究方法的辅导

首先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常用的方法, 如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比较法、历史法、案例分析法、预测法、数据统计法、测量法、表列法、图尔法、内容分析法等。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地考察、科学实验、咨询专家、交流研究、提案建议、撰写论文或报告、展示成果等专题性研究活动, 以充分发挥科学研究方法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积极作用。同时应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 敢于提出疑问。一个中学生如果对课文没有深刻透彻的钻研, 没有不迷信权威的批判意识, 对作品能有如此深刻的洞察吗?

2.3 研究型课程实施中思维方法的指导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是进行科学探索活动、获得新知识及创造性学习的基本制约因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是教育至高的永恒的追求。在实施研究型课程中, 要结合学生选择确定的课题, 多方面、全方位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4 研究型课程实施中心理素质的指导

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意志教育, 以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和意志力;二是通过对社会问题的研究活动发展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及关注社会的现实与未来的人文精神;三是通过对集体成果的评价让学生学会合作, 发展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比如在古诗词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组为单位或者自由组合, 进行朗读 (或读演结合) 或背诵比赛, 让学生充分培养自己的兴趣。每一组选个不同的命题, 如“唐诗组”“宋词组”“元曲组”“话剧组”等, 按照整组的表现来打分。这样做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对于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四是通过主动研究的实践活动, 使学生获取亲自参与探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3 研究性课程评价策略

研究型课程的评价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其中较为重要和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档案袋评价。又称文件夹评价或另类评价, 它通过收集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学业成就或研究成果, 以学生的实际表现来判定其学习质量, 包括了所有与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有关的信息。一般包括一记录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次数、内容、行为结果、观察日志、访谈记录、讨论情况、课题计划、收集的资料、观察的信息、作业实绩的标本等内容。

(2) 实作评价。就是在研究型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结合课题进行的实际操作情况的评价。它基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对学生作品的制作、模型或标本的制作等实际操作状况做出评价。通过实作评价, 可以了解学生对相关理论、技能的掌握情况, 还可以从中发现学生思维方法、科研技巧、实践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表现。能较为真实地判断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状况。

(3) 教育鉴赏与教育批评。该模式是美国学者艾斯纳提出的。主张用艺术鉴赏的态度、方法和品质来进行教育评定;强调评价的多元价值取向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强调评价对问题的解决及把握教育动态结果的功能。教育鉴赏侧重于研究对象和研究活动的细节、特征的感觉、体认过程;教育批评侧重于对研究过程的反思及把体悟到的细节、特质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形式表述出来。它突出了评价的过程性及对学习活动的改进、完善, 比较适合研究型课程的特点。

摘要:针对目前很多地方的职高语文课程改革实验, 本文从选题策略、课程指导研究策略、评价策略三方面阐述了职高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给了广大职高教师一定的建议和启示。

关键词:职高语文,研究性,策略

参考文献

[1]  应俊峰.研究性课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1.

[2]  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6 (1) .

[3]  陈维莉.对职高生探究性学习的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1, 8 (1) .

[4]  宋春红.职高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5]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上、下册) [M].北京:教育科学出社, 1980.

上一篇: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的探讨下一篇:对比法教学在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的运用——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核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