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

2024-05-13

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共9篇)

篇1: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

我是机电学院机设092班的一名学生,来自重庆市。我性格开朗,喜欢与人交往,在班级担任学习委员,和同学们有良好的友谊,个人素质较强,易与他人交流与协作。

作为一个新人,我愿意接受各式各样的挑战,从中学习新的事物,并快速的成长起来。但是作为机械系的学生,没有很多的实践经验,对就业信息不够了解,因此对待就业还很焦虑,怯懦等等。上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对我的择业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自我调适是指个体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促使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获得积极改变的过程。能帮助大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冲突时,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现实,有效地排除心理障碍,从而使自己保持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态,达到如愿择业的目的。

我们在择业时常常会产生许多的心理障碍,大学生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多属适应过程中的轻度心理障碍。主要表现有:

1.焦虑: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及某些生理反应。适度的焦虑是正常的,使人产生一种压力感,迫使人积极努力。而过度的焦虑,则会干扰人的正常活动,易导致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疾病。

2.自卑:一种缺乏自尊心、自信心的表现,自卑使一些学生悲观失望、忧郁孤僻、不思进取,阻碍了学生自身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过度自卑,会产生精神不振、沮丧、失望、等心理现象。

3.怯懦:怯懦是一种胆小、脆弱的性格特征。有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产生怯懦,有一种“丑媳妇怕见公婆”的心理。

4.孤傲:一部分学生对自己估价过高,自认为高人一等,非常傲气;或认为自己已学习了很多的知识,各方面条件也不错,不会没有好的归宿,哪个单位录用自己是其荣幸;或认为现实太落后,英雄无用武之地。

5.冷漠:冷漠是遇到挫折后的一种消极的心理反应,是逃避现实、缺乏斗志的表现。这种心理是与就业的竞争机制不相适应的。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困难、挫折,并引起许多心理矛盾和心理障碍,既不利于求职择业,也不利于身心健康。择业心理自我调适可以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各种心理问题所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帮助大学生保持稳定、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求职择业。

(l)理智思考。一个人要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心理健康,很重要的一点是能理智思考,正确面对现实和接受现实。所以,大学生在择业时首先要理智地分析自己,明确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增强信心,相信凭真才实学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单位。其次,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冷静分析原因,是自己的专业、能力、个性特点不适合这项工作呢?还是自己的择业策略不妥?还是期望值太高?若是自己不适合这项工作,则应激流勇退,寻找新的目标;若是择业的策略欠妥,则应好好总结,加以改进;若是期望值太高,则应“忍痛割爱”,接受现实,及时调整,合理定位。

(2)自我激励。大学生求职面试时信心不足,出现紧张、胆怯,可以通过自我激励进行调节。一是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运用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来进行调节,自己给自己“打气”、壮胆。比如面试前,暗示自己“不要紧张”、“放松”。“我会发挥得很好”、“我一定能成功”等等。它能缓解过分紧张的情绪,增强自信心。二是大胆实践。择业时主动出击,让行动来激励自己。如要求自己主动与用人单位的代表打招呼,握手问好,把心里的想法坦率地说出来。

(3)学会放松。应聘时如果心情紧张,也可通过自我放松练习进行缓解。常

见的放松方法是意念放松训练。其方法是,先稳定情绪,静下心来,闭上眼睛,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到下丹田,用腹式呼吸法慢慢呼吸。

(4)自我安慰。择业时,遇到挫折可以进行适当的自我安慰,以缓解动机的矛盾冲突,消除焦虑、抑郁、烦恼和失望情绪。如面试后落选了,可以安慰自己:“失败乃成功之母”,“跟有的人比,我还算好的了”,“车到山前必有路”等等。

(5)适当宣泄。当作情绪不好的时候,可以通过适当的宣泄来消除。常见方法有:①倾诉。如向老师、同学、亲友倾诉心中的烦恼和忧虑,或用写日记的方法倾诉不快;②哭泣。找个适当场合大哭一场,可使情绪平静;③剧烈运动,如打球、爬山、长跑等。

(6)寻求心理咨询。为了消除焦虑、烦恼、抑郁等心理障碍,毕业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目前不少高校都已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近年来社会上的心理辅导服务也纷纷兴起。心理辅导老师或心理医生能帮助毕业生迅速有效地消除各种不良情绪,帮助毕业生更加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进行心理训练,提高择业技能技巧。

择业心理是大学毕业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上的反映,它直接影响和决定择业行为的产生。正确的择业心理将引导毕业生走向合适的岗位,而不适当的择业观只会使就业越来越难。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了以往旧的分配制度,把就业推向了市场,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实行双向选择,并开始向自主择业过渡,就业竞争日益激烈。适应这种新的就业方式,就必须树立新的择业观念,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培养择业心理自我调试的能力,这样才有助于大学生毕业时正确择业求职,而且有利于他们参加工作后在工作岗位上施展才华。

篇2: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

大学生不良就业心理的探究与自我调适

面对日趋加剧的.就业竞争压力,多元化的就业环境.每一位大学生在就业期间难免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本文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主要出现的不良就业心理予以剖析,并提出自我调试方法和建议,对大学生从容择业,顺利就业有所帮助.

作 者:于乐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刊 名:中国大学生就业英文刊名:CHINA UNIVERSITY STUDENTS CAREER GUIDE年,卷(期):“”(4)分类号:G64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心理 调试

篇3: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

焦躁心理。

焦躁心理主要是由于学生择业心切、求稳求顺、急于求成所致。通常发生在自身比较优秀或性格比较要强的学生身上。越是焦躁越容易择业失败,而失败的体验又会强化沮丧和焦虑的情绪。因此可以采用合理的情绪宣泄和放松的方法来减轻焦虑。宣泄是指将自己的忧虑向朋友、老师倾诉,一吐为快,甚至也可以在亲友面前痛苦一场。但是,宣泄一定要注意场合、身份、气氛,注意适度,应是无破坏性的。至于放松,有很多种方法。例如冥想放松法,它是让放松者发挥自我想像和自我暗示的能力,来达到放松的目的。具体做法是:

(1)找一件真实的物件(如苹果),凝视、观察其形状、颜色、纹理、脉络;然后用手触摸、体会其表面质地,再闻闻它有什么气味。

(2)闭上眼睛,回忆或回味着这个苹果都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3)放松肌肉,排除杂念,想想自己钻进了苹果里面。那么,里面是什么样子?你感觉到了什么?里面的颜色和外边的颜色一样吗?然后再假想你尝了这苹果,记住它的味道。

(4)想像暗示自己走出了苹果的内部,恢复了原样;记住了刚才苹果里所看到的、尝到的和感觉到的一切,然后做深呼吸5次,慢慢睁开眼睛,你会感到头部轻松、清爽。

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主要是由于学生对自身优缺点的辨证统一关系认识不足所致。过分夸大了自己的缺点或不足,进而放大了就业中面临的困难,从而使自己畏首畏尾,难以在就业道路上有所作为。正如通常所说:之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为你始终仰视他们。许多事情别人能做到的,你经过努力一样能做到。因此,要消除自卑心理,至关重要的是能够正确的评价自己,纠正过低的自我评价。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优点列举法:列举自己的诸多优点,然后请同学和父母帮你写出“同学眼中的我的优点”“父母眼中的我的优点”,综合后最大程度的挖掘自己实际存在的优点和优势。

(2)自我暗示法:在择业时暗示自己,不要计较别人的议论;在应聘过程中暗示自己,如果此次面试不行,还会有下一个机会,这个单位不录,还有更适合的单位在等着自己,在面试场上要暗示自己,面试无非是一场谈话,尽量平和心态,放松自我。

(3)成功体验积累法:可以多参加社会实践、实习观摩活动等,通过丰富的体验获得成功的愉悦,激励自我不断发现自己的能力,提高自信心。

自负心理。

自负心理主要是由于学生对逆境顺境的辨证关系的认识不足所致。因为大学生经历的社会磨练较少,面对顺境时很容易夸大自己的优势,感觉自己不可一世。因此从长远来讲,非常不利于青年人成长。克服盲目自信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方法包括:

(1)环境施压法。

要将自我认识与社会对自己的评价做比较,通过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当两种评价差距太大,甚至相反时,就表明缺乏自知之明,应及时调整态度。

(2)自我静思法。

要分析自己成长过程中外界环境的优势因素,并认识到如果其他人有同样的客观环境,一样可以成功,甚至比自己的做的更好。进而打磨自己的锐气。

(3)困境构想法。

回想自己比较成功的案例,人为构想一些困难条件,并思考面对困境时自己的应对方法,同时构想假设失败后,自己该如何面对。

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主要是由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或社会压力缺失所致。通常发生在家庭环境比较优越的学生身上。充分的利用社会资源,努力争取一份理想的职业并无可厚非,但决不能因此丧失竞争的意识、奋斗的热情,产生一劳永逸的念头。从长远来说,依赖的心理对毕业生的社会适应却是有害的,因为依赖的习惯会使人逐渐丧失自信、失去自我,不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会达成自己想要的目标。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自信心、自我效能感(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任务的自信程度)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越来越重要。

要克服依赖心理,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依赖心理的危害,提高自己主动的意识,不要什么事情都指望别人,遇到问题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加强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另一方面,要树立行动的勇气,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自己没做过的事情要锻炼做,通过行动,不断累积经验来强化自己执行和动手的习惯。

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主要是由于学生了解社会较少,分析判断能力以及自我认识欠缺所致。这是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适度的从众,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们遵从一定的规范,完成群体目标。但就业过程是一项个性因素很强的行为,框定统一的标准,排斥与众不同,会窒息人们的创新精神,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克服从众心理,可以尝试以下方式进行自我调试。

(1)自我反省。

从根本上说还是要认清自我,了解自己的价值取向,分析主客观的条件,包括自己的兴趣、技能、性格;家庭情况、父母意见;单位条件、企业文化等等。根据实际情况,以务实的态度,形成一套可行有效的职业规划,避免盲目随大流。

(2)心理测验。

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质量可靠的心理测验,如能力测验、人格测验、兴趣测验等,对自己能力倾向、兴趣和性格做一个客观评估。以帮助自己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位置。

另外,克服从众心理需要争取机会表现自己,鼓励自己坚定信念,跨越“从众”的矮墙,告别平庸,走向卓越。

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主要是由于学生自我意识过强,竞争观不科学,人格发展不健全所致。多发生在独生子女,尤其是女生身上。要克服嫉妒心理,最好的方法是化嫉妒为动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举一个“比长短”的案例往往很容易让人理解:一位老师在地上画了一根直线,问他的学生:“你怎样才能把这根线变短呢?”学生用力把线擦掉了一部分。老师摇了摇头,在旁边又画了根更长的线,说:“与这根线相比,那根线变更短了。做人也应该如此啊!”学生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从此改掉了自己喜欢嫉妒别人的毛病。由此可见,要想使自己比别人“长”,最好的办法不是把别人擦“短”,而是长进自己。

其次,克服嫉妒还要学会与人协作。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别人的长处你也不可能全部具备。所以,有的时候你应该承认自己技不如人,在向他人学习的同时应该学会与人协作。让大家体会到促进的效应、合力的效应、集体的效应。

总之,克服嫉妒心理需要树立正确的竞争观,使自己失衡的心理天平重新回复到平衡的状态。一个人在嫉妒别人时,总是注意到别人的优点,却忽视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对别人产生了嫉妒并不可怕,关键要看个体能不能正式嫉妒,能不能升华这种嫉妒,把嫉妒转化为成功的动力。

冷漠心理。冷漠心态是一种个体对挫折环境的自我逃避式反映。通常发生在择业过程中受挫的个体身上。他们用对所有事情漠不关心或者对所有事情忿忿不满来掩盖自己内心深处的痛苦和自己的寂寞无助。面对这种心态,不妨先把就业的话题搁浅,先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一些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哪怕是玩耍),但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努力做到自己所能做到的极限,哪怕没有成果,也要享受奋斗的过程,从而以退为进,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角色,以一种阳光健康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一般来说,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主动的心理调适,绝大部分毕业生都能够在短期内弱化、或消除不良的心理状态。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求职、从容择业、顺利就业。如发现自我心理调节失灵,心理问题长期持续或严重恶化时,就应该主动向心理专家寻求咨询,进行专门的治疗。

摘要:面对日趋加剧的就业竞争压力,多元化的就业环境。每一位大学生在就业期间难免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本文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主要出现的不良就业心理予以剖析,并提出自我调试方法和建议,对大学生从容择业,顺利就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调试

参考文献

[1].黄虹.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0期.

[2].罗颖,宋羽田.浅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对策世界教育信息.2008.3.

篇4: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

【摘 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使本已不容乐观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大学生群体在求职路程中面临着各种不良的心理问题,如何正确地认识并通过科学的方法调整就业心态,成了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在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路程上的就业心理变化进行调查分析,并得出有效结论,力求让大学生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积极调整不良心态,最终实现就业的突围。

【关键词】金融危机 大学生 就业心理 调适

一、课题研究背景

近年,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为标志,美国爆发华尔街“金融海啸”并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回顾世界历史上的六次金融危机,这次金融风暴的破坏力不亚于其中任何一次。而中国也深受其害,金融业、外贸业、房地产、钢铁业、汽车业、制造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同时,严峻的经济形势对我国就业市场的影响也不言而喻,应届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二、金融危机下大学毕业生不良就业心理

大学生求职的过程其实就是开始与社会接触的过程,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大多数学生还是生活在一个相对安全纯净的环境中,初入社会,面对各色各样陌生的人,加上面临着几百万人竞争就业的残酷形势,大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就业心理。通过统计和综合各类研究结论,大学生就业的不良心理主要表现为:焦虑心理、恐惧心理、攀比心理、自卑心理、盲目心理、矛盾心理、从众心理等。以下通过综合后选取的一些典型的心理特征加以说明。

(一)焦虑心理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原本大三开始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逐步提前,特别是家庭贫困的大一新生入学时就开始担心就业问题,对未来就业产生焦虑心理,直接影响到在校的学习行为。而对于刚走出校门,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毕业生来说,对前途的担忧、人才市场竞争的不了解以及就业准备的不充分往往也会导致就业焦虑。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轻度的焦虑是正常的心理反应,适当的焦虑是可以转化为动力,进而使毕业生克服懒惰的心理,努力找工作。但如果不能及时用科学的方法调整,则会使焦虑心理加重,从而引起心理疾病,干扰人的正常活动。

(二)嫉妒心理

嫉妒是指他人在某些方面胜过自己引起的不快甚至是痛苦的情绪体验。嫉妒是一种情绪障碍,它会扭曲人的心灵,妨碍人与人之间正常真诚地交流。虚荣好胜心过强,自私狭隘,斤斤计较等不良心理都会导致嫉妒心理的产生。在毕业生群体里面也存在工作的攀比嫉妒心理,同学之间往往会互相攀比单位性质,工作部门,薪资待遇等等,各个方面都不甘人后。

(三)盲目从众心理

与上一种攀比嫉妒,一味求高心理相反的是,一些同学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全球经济萎缩,工作岗位不断减少的情况下,降低了对就业期望值,但却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对自己的就业定位不准确,丝毫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完全弱化了自我的思考意思,只要公司一录用就进去,这种同学往往抱着“试试看,随时走人”,只为就业的盲目心态,甚至有些是走上了自己完全不了解或者不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岗位,这将会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工作绩效自然也不会高。到最后就会以各种理由选择“跳槽”,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阻碍个人发展,影响了大学生的诚信,还会导致有些企业由于对大学生素质的不信任从而减少对应届大学生的招聘,最终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形成就业市场的恶性循环。

三、调整就业心态,实现就业突围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政府、高校纷纷出招,但解铃还须系铃人,“心态决定一切”,如何实现就业的突围,调整就业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成功就业的关键。

(一)面对现实,科学地调整就业心态

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经济增速放缓,市场劳动力需求减少,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首先要接受现实,勇敢面对困难,避免逃避,恐惧,焦虑等不利于成功就业的心态。就业危机,有危才有机,机会是为有在准备的人而准备的,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带来的不仅是挑战也是机遇。

运用科学的方法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缓和不良的情绪,保持愉悦乐观的心态。多参加体育运动。研究证明,情绪和情感是客观刺激物影响大脑皮质活动的结果。通过体育运动能加强心搏,促进血液循环及消化系统的新陈代谢,使大脑得到充分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能使大脑皮尺的兴奋和抑制恢复平静,从而达到改善不佳心情的目的。同时也可以通过音乐疗法进行情绪的缓和。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音乐可以改变脑电波的活动,调节情绪,通过音乐对心理的“按摩”来缓解心理压力。当然也可以通过自我鼓励、语言暗示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此外,还通过对家人、朋友和老师的倾诉也是一个心理不良情绪释放的有效渠道。

(二)正确评定,合理定位自我

面对就业环境的骤变和就业因素的不稳定,大学生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陷入恐慌、盲目的状态。同时要摒弃攀比嫉妒的心理,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特长,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对环境进行冷静的分析,全面分析自己适合干什么和喜欢干什么的,没有最好的岗位,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其次要清醒认识到热、冷门专业就业待遇差异、热门就业地区和边远地区的竞争力区别。要在客观全面分析自己的职业爱好和特长的基础上选择职位和部门。合理定位自身职位角色,切忌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现在很多大学生普遍存在“眼高收低、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从而错失了很多良好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要求和考察也更为苛刻严格,作为一名初入社会毫无经验的大学生,应该放低姿态,脚踏实地,从基本做起。

(三)增强自身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会发光”,身处于百万求职者中,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全面的综合实力也是成功应聘的关键。但是增强自身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大学生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通过广泛地阅读提高自身的内涵和知识储备,涉猎各相关专业的书籍,力求做到广度和深度并重,同时关注时事,了解国家世界动态,参与社会实践,不断提高沟通协调、团队合作、思考与解决问题等能力。机遇总是垂青早有准备的人,掌握一项别人无法替代的能力,如精通一门或者几门外语、过硬的操作能力、出色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等等,这不仅可以提神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还提高了自信心,在面试的时候保持从容淡定,相信一定会令自己心仪的企业抛出“橄榄枝”。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相信不管对于全球还是中国,这都是一次挑战和考验。希望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强化知识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求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职的道路或许不会一帆风顺,但相信在充分的准备下,大学毕业生一定会克服各种不良的就业心理,迎来就业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李鸣.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应付 [D].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庄晓芹,庄娱乐.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的不良心态及自我调适[J]. 中国电力教育,2008 (126).

[3]龚信华,李新锋.大学生就业焦虑特征研究及应对策略探讨.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5).

[4]张军奎.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甘肃科技,2009(04).

篇5: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

大学生就业问题关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落差.面对这种局面,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切实从毕业生自身角度解决毕业生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及时进行自我调适,对促进高校发展和社会和谐有着重要意义.

作 者:迟灵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刊 名:经济视角 英文刊名:ECONOMIC VISION 年,卷(期):20xx “”(3) 分类号:G525.5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心理问题 自我调适

篇6: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调适

○吴峻青王伟王波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就业压力增大成为引发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原因。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在各年级学生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个人前途与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中最大的因素,而且压力有随着年级增高而上升的趋势。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压力较过去有明显增大,主要原因是毕业方向的选择、就业、考研、恋爱分合、大学中

不愉快经历、离别感伤、突发事件、经济条件等冲突和事件;

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大于男大学生,农村学生的焦虑水平高

于城市学生。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有助于化解相关危机,维持高校稳定,建

设和谐校园。

一、面对严峻就业形势的心理调适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企业经营业绩下滑,薪酬水平降

低,工厂倒闭、公司破产,企业用人减少,工人失业率上升等

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全国普通高校2007届毕业生495万

人,2008届毕业生559万人,2009届毕业生达到611万人,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人的速度增长。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课题组根

据2006—2008年山东省各高校毕业生信息数据、用人单位

招聘信息数据以及2009—2011年山东省各用人单位预计

招聘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作了《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

调查分析报告》,得出了以下几点基本结论。

第一,人才需求和就业行业特征明显。从山东省内历年的本专科人才需求情况来看,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

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

六个行业的人才需求量比较大。

第二,企业成为吸纳人才的主渠道。由于机关事业单位

用人制度的改革,企业成为接收毕业生的主渠道,尤其是中

小企业,更是接收本专科毕业生的主要力量。2006年本科毕

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比例为73.53%;2007年本科毕业生在企

业就业的比例为79.98%;2008年本科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比例为96.21%。

第三,未来三年人才需求预计。制造业、居民服务业、建

筑业的人才需求量较大。国有企业、中小企业、三资企业仍

将成为毕业生的主要流向。采矿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

自动化相关专业、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相关专业、国际贸易、金融专业、市场营销、建筑土木工程相关专业预计将成未来

三年的热门专业。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在巨大的压力下出现畏

惧、焦虑等心理问题在所难免。毕业生应该调整心态,经过

对就业市场、就业形势的客观了解与深刻体验后,必须明白

现实情况就是如此,无论是抱怨还是气愤都没有用。与其成天怨天尤人,浪费时间,影响自己心情,还不如勇敢地承认

和接受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实事求是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 法。

大众化教育必然导致大众化就业。就业是人生阶段的一个节点,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经历,要坦然面对。要 在困境中发现希望,黑暗中看到曙光,比较中找到优势。应 充分利用各种政策优势,清醒地认识社会发展中的行业优 势并客观看待自己的专业优势。要思想上放松,行动上重 视;从宏观上着眼,于微观处入手。要注重知识学习,能力锻 炼,经验积累,材料准备;做到掌握政策,了解规定,明白程 序,清楚后果。

二、择业过程中的心理调适

就业本身就是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就业中遇

到许多心理冲突、困惑,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求 职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经过几次挫折才最后成功也是正 常的。遇到问题时,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能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做出正确、理智的选 择。

大学毕业生择业时会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常见的有以 下几种。

(一)自卑心理及调适

大学生求职时对自己的弱项有自知之明是明智的,这 有助于避开自己不擅长的工作。但是过度自卑则是对自己 的潜能优势缺乏了解,缺乏自信心。一些大学生过低地估价 自己,总是自惭形秽,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这种自卑的心理 导致他们缺乏自信和竞争勇气。还有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 中自己拿不定主意,犹豫、退缩、信心不足,遇到几次求职挫 折后,更是萎靡不振,自我封闭。在求职时畏首畏尾容易给 人以无能的印象。

要消除自卑心理,至关重要的是要能够正确地评价自

己,纠正过低的自我评价,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首 先,正确评价自己是建立自信、消除自卑的有效方法;其次,正确对待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并积极进行补偿。积极补偿的 方法有“以勤补拙”“扬长补短”等;再次,要克服自卑感还必 须学会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的才能。比如,如何接近陌生 人,如何进行开场白,学会如何平静地与人交谈,如何使谈 话继续和终止等技巧。

求职中遇到挫折时,要用冷静和坦然的态度待之,客观 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归因。首先,在就业市 场化、需求形势不佳、就业竞争激烈的条件下,出现求职失 败是在所难免的,不能期望自己每次求职都能成功,要对可 能出现的求职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应把就业看作 一个很好的认识社会、认识职业生活、适应社会的机会,应 通过求职活动来发展自己,促进自我成熟,因此“不以成败 论英雄”。其次,求职失败并不一定就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

行。出现求职失败有许多原因,可能是因为你选择求职单位 的方向不对,也可能是因为你的价值观与单位的企业文化 不符合,还有可能是其他一些偶然因素。总之,要正确分析 自己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学会安慰自己,以 便在下次的求职中获得成功。

(二)自负心理及调适

大学生择业时的自负是指对客观条件的估量不够准

确,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素质和条件,过高估计自己的知识 和能力水平,眼高手低,反而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不踏实 的印象,造成择业困难。

大学生求职时不能没有自信,但是自信过了头,就成了 自负。自负的人不能客观看待自己的优势,夸大了自己的优 势,设定目标通常会高于实际能力,因此当心目中的高目标 不能达到时,便会产生失望、挫折的心理。

在就业市场上一方面用人单位找不到人,一方面大量的毕业生无处去的“错位”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因为大学生 的就业期望普遍较高的缘故。要顺利就业就必须首先根据 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调整 就业期望值不是对单位没有选择,而是要在职业生涯规划 和职业发展观念的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要树立 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放弃过去那种择业就是“一次到位”,要求绝对安稳的观念。要知道现在再好的单位,将来也有下 岗的可能,在择业时要看得长远一些,学会规划自己整个人 生的职业生涯。在当前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

时,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择业时不要期 望太高,可以先选择一个职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 力、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来逐步实现自我 价值。

(三)依赖心理及调适

就业过程中,大学生的依赖心理表现在缺乏主动参与

意识,独立性不强,信心和勇气不足,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 业机会面前心存依赖,不主动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不敢向 用人单位展示和推销自己、依靠自身的努力去赢得竞争、赢 得用人单位青睐,而是一味地依赖学校、朋友、社会关系给 自己找门路,或依靠家长代替自己去奔波。这种消极被动的 求职方式与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很不合拍,毕业生最 终可能错失良机。

依赖他人的帮助,毕业生有可能会找到一份好工作,但 是从长远来说,依赖的心理对毕业生的社会适应却是有害 的,因为依赖的习惯会使人逐渐丧失自信、失去自我,不相 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会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在当今竞争激 烈的社会,自信心、自我效能感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越来越重 要。因此,要克服依赖心理,毕业生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依赖 心理的危害,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不要什么事情都指望别

人,遇到问题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加强自主性和 创造性,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其次,要在生活中树立行动 的勇气,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自己没做过的事要锻 炼做,通过行动上不断累积的成功来强化自己动手的习惯。

(四)盲从心理及调适

从众心理主要表现为:随大流,人云亦云,缺乏个人主 见。在就业过程中,部分大学生容易忽视自身所学专业和特 长而盲目从众,在择业单位上,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千方百 计拥向外资高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及高校科研单位。在 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共挤独木桥,毕业生从心理上限制了自 己,择业面变窄,直接导致求职失败和困难。需要注意的是 机遇并不是对任何人都适用的。一个工作的好与不好是相 对的,对别人合适的,对自己不一定合适,因此一定不能盲 从,要时时记住,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在就业问题上,克服从众心理从根本上说还是要认清

自我,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弄清自己的条件(优势和劣势),摆 正自己的位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一种脚踏实地的 务实态度,而不是盲目随大流。

在择业时不能只考虑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

素,更要考虑职业对自己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职 业能否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因此,要在考察社会需要的基础 上,树立重自我职业发展、才能发挥、事业成功的职业价值 观。对于那些虽然现在工作条件不怎么样,但发展空间大,能让自己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现在 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也 要重视。总之,盲目去一些表面上看来不错但不适合自己、才能得不到有效发挥的单位并不是理智的选择。

三、初入职场的心理调适

人生的成长过程其实是一个心灵的进化旅程。个人的 成功其实就是一个自我斗争的过程,是思想境界的不断升 华。成长是一个由蛹化蝶的过程,非常痛苦,也是一个不断 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心路历程。

(一)心态决定命运

成才要先成人。人才两个字,一是“人”,二是“才”。如果 人品不行,那么人的能力越大,所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企 业和单位都喜欢德才兼备的人,不过也可以接受有德无才 的人,能力是可以锻炼的,但决不会要一个有才无德之人。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 要躬行。”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取长补短,培养扎扎实实 的工作作风、敬业精神,企业就会欣赏你,你的心态自然就 会变得豁达开朗。

工作心态很要紧,不要心高气傲,眼高手低。企业强调 的是结果,谁能出成绩谁就是好样的,而与你的学历和来自 什么学校无关,要知道,越是名牌院校的学生,企业寄予的期望就越高,一旦达不到他们所预期的效果,你带给企业的 失望就会越大。

最后,找工作就是人岗匹配,适合自己,不能高攀,高攀 了很难找到,也不能低就,低就了就会浪费自己的资源,导 致心态不好,引发跳槽。其实大公司和小公司各有优缺点,大公司能学到更规范的操作流程,有更好的福利保障和培 训机制,但晋升机会较少,发展也更平稳。大学生刚毕业,选 择工作的角度无外乎公司规模、福利待遇、自身发展空间、技能增长等。作为大学生来说,初入职场,首先要为自己定 下目标,确定发展方向,以能实现个人价值为目标或者能够 帮助自己实现个人价值为目标,而不应该把金钱当作好工 作的首要标准,首要做的是更快地提升自身素质,总结自己 的工作经验,能为丰富自己工作经历打下良好基础。

(二)细节决定成败

首先,良好的第一印象。对人要有礼貌,即便是扫地的 阿姨和看门的师傅,他们在有的时候能给你很好的帮助,而 你需要付出的只是微笑,点头。

其次,与人和善,不要与同事或客户起争执。很多人抱 怨进入职场后与同事间搞不好关系。其原因首先可能是违 背了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提出的价值观有落实成文的,但许 多不成文的潜在价值观也是新人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以免 因为不了解而误越雷池。在各种利益冲突中超脱一点,肯 让、能让、善让,不要斤斤计较,心机太重。

第三,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单位的老员工和领导都是学习的好榜样,因为他们知道的肯定比你多,只有不断向优秀 的人学习,你的成长才会更快。有时间多学习一些对工作有 用的知识,边工作边学习,用学来的知识更好地完成工作,用工作来总结不足,再学习。一旦发现目前的知识不能很好 地胜任工作,就必须要及时并不断给自己充电。

最后,分解目标,可行有效。可以将工作根据领导的安 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一个计划,如果必要分阶段或按步 骤计划,计划由月计划组成,月计划可以分成周计划,每周做每天的计划,每天都做工作记录,踏踏实实做事,老 老实实做人。

篇7:大学生择业的自我心理调适

大学生择业的自我心理调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生已走上自主择业的道路.大学生择业时面对各种诱惑与激烈的竞争,存在着一系列心理矛盾或困惑,需要加强自我心理调适,保持清醒的.头脑,平和的心态,以便在纷繁的职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席之地.

作 者:李殿录 作者单位:鸡西大学,黑龙江鸡西,158100刊 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英文刊名:CUTTING EDGE EDUC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444关键词:大学生 择业心理 调适

篇8: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

(一)自卑

自卑是指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自卑的核心是“我不如人”,在择业过程中,表现为过低地评价自己,缺乏自信心,不敢参与竞争,因此心理上往往采取退缩性的自我防御,不敢主动出击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

(二)焦虑

焦虑是指对预期中对自己有重大影响的损失或失败的一种情绪反应,通常由忧虑、紧张、失望、不安、恐惧、羞愧等感受交织在一起。贫困生在就业时,如果现实情况与自己的就业目标不符合时容易产生焦虑。贫困生自尊心强,就业期望高,一旦不如意,就会对择业的前景忧心忡忡、焦虑万分。

(三)忧郁

忧郁是指忧愁郁闷的消极心境。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受挫折、或者不为用人单位认可与接受,会产生情绪低落、愁眉不展的忧郁心理。性格内向或气质类型为粘液质和抑郁质的毕业生更容易产生忧郁。而贫困毕业生一旦处于忧郁状态,就业中这种情景阴影就会伴随相当长一段时间,并且表现得更加敏感、自卑、情绪低落,影响进一步就业。

(四)急躁

急躁是指遇事焦躁不安、心烦意乱的人格表现缺陷。急躁使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会导致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的结果。择业中急躁的大学生常常出现忧心忡忡、烦躁不安、心理紧张、无所适从等现象,在职业未最终确定之前,急着要找用人单位,急着签约,容易匆匆签约后,又后悔莫及,影响就业质量。而贫困生,往往会因就业压力大而匆匆就业,碰到自认为更好一点单位后,又会后悔不已,沮丧之极。

(五)怯懦

怯懦是指胆怯、怕事、懦弱、拘谨的人格表现缺陷,一种“丑媳妇怕见公婆”的人际心理障碍。有的贫困生在求职面试中常常感到心跳加快,面红耳赤、张口结舌、语无伦次,面试前准备好的“台词”、腹稿忘得一干二净。有的谨小慎微,生怕说错话,问题回答不好影响自己给用人单位的印象,以至于不敢放开说话,没有把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表现出来。这些同学渴望公平竞争,但在机遇前,手忙脚乱,不敢发挥自己。

(六)冷漠

冷漠是指对他人冷淡漠然的消极心态。冷漠主要表现为对人怀有戒心甚至敌对情绪。这是贫困生就业中遇到挫折后的一种消极心理反应,是逃避现实、缺乏斗志的表现。他们自认为看破红尘、心灰意冷,决计听天由命,任凭发落。产生冷漠心理后,对前途失去信心,不再想主动争取择业机会,或是去什么单位都无所谓,冷眼旁观,这种心态长期存在将影响贫困生的人际交往及就业质量。

(七)依赖与从众

在调查中发现一部分毕业贫困生因曾经受过社会、学校、或他人的资助,还有严重的依赖心理,寄希望于学校、地方就业主管部门、家庭,或静候学校和地方的安排,或依靠家长去四处奔波,缺乏择业的主动性,“等、靠、要”式的思想严重,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劣势。有这种心理的贫困生在就业机会面前往往会顾虑重重,不敢主动地参与竞争,不愿意推销自我、总想依赖他人。从众,是指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愿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的做法一致的行为。在求职过程中,贫困生从众心理表现为:无主见、不能独立思考、依赖性强、容易接受别人的指点或某种“思想”、“倾向”的影响。如举行招聘会,看到应聘的人多,就跟着去应聘或签协议,表现得非常盲目。

(八)忌妒

嫉妒是对他人的成就、名望、特长、或者优越地位的一种既羡慕又敌视的情感,这种情感的内化就是嫉妒心理。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贫困生内心尤为敏感,一种无名的忌妒之情极易由此而产生。择业中的嫉妒心理,就是看到别人求职某些方面条件好,或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时,产生羡慕,转而痛苦,又不甘心的心态。在择业中产生嫉妒,会因不甘心把朋友当对头,使人际关系紧张,朋友关系恶化,影响求职中的人脉,进而影响求职的进展。

二贫困生就业消极心理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压力

近年来,教育成本不断升高,一个困难家庭至少要支付四万元以上才能帮助子女完成大学学业,这对于农村和城市下岗职工或无业家庭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费用支出,多数贫困生家庭是靠外借和贷款,有的甚至是弟妹辍学打工筹措学费。贫困生的经济条件差,生活压力大,所面临的环境压力和诱惑与一般学生相同,但却不具备后者的经济条件。因此,他们心理上感到自己与真正的大学生活格格不入,会对现实自我感到不满意,总想尝试改变自己,使自己能够适应大学生活,但这种努力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不一定成功。一旦尝试改变自己的努力遭遇挫折,或因勤工助学而影响了自己的学业成绩,那么他们的自尊心就会遭遇创伤,进而产生心理问题。

(二)自我压力

部分贫困生不能正确认识家庭经济的暂时困难,把贫困看成耻辱,当成丢人,怨恨自己出生在贫穷的家庭,一味责怪自己的父母没钱,没有地位。有的还将学校和社会的各类帮扶政策理解为“施舍”和“同情”,认为受资助就会低人一等,会没面子。因此,很多贫困生从不承认自己家庭经济困难,拒绝资助。有的在物质上得到了资助,精神上却陷入了深深的内疚和自责当中。一些同学还将自身缺点与不足都归因于贫困,幻想着自己如果富有了,就一切会完美,因而靠虚荣,幻想来支撑生活,给自己套上了无形的枷锁。

(三)学业压力

进入高校后,尽管生活贫困,贫困生身上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总想在学习上超越他人,出人头地。在这种“自尊心”的驱使下,大多数贫困生为了证明自己的优秀,往往会坚持“三点一线”单调的生活方式努力学习。但因种种原因,理想中的“我”未实现,内心就会非常失落、不满,加上复杂的人际关系及不甘心的心理压力,他们会产生烦躁、抑郁、失落和焦虑的心理。由于经济困难,无力购买计算机、随身听等必要的学习用品,或者无法跟随同学的“流行色”,也会给他们无形的压力。另外,在校贫困生为缓解经济压力,大多要花较多时间和精力从事家教等勤工助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时间,增添了他们的学习紧张感与压力感。

(四)就业压力

贫困生大多家庭背景简单,无法依赖父母,也没有充足的经费和社会关系资源可利用,存在许多先天的就业劣势,加之自身在言谈举止和气质涵养等方面也有不足之处,加剧了他们生存与发展的压力感。此外,社会上不公平竞争现象也影响了贫困生的就业心态,特别是看到平时学习较差且素质不高的学生,因有过硬关系而找到理想单位时,就容易产生心里不平衡,抱怨社会,就业中感情用事,怨天尤人。这种消极的心理使得他们在择业中持消极悲观、萎靡不振态度,影响就业的主动性。

(五)社会救助缺陷

社会和高校的一些物质资助、心理扶助因实施时考虑不完全,比如贫困生认定和资助名额要经过班级民主推荐和评比,还要将家庭情况进行公示和经常组织贫困生在公共场合亮相接受资助、表示感谢等行为,无意中突出了他们贫困生的身份,心理压力加大。此外,学校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庞大的贫困生群体心理疏导的需要。因种种资助所附带的副作用,让一些贫困生不敢接受帮助或受助后精神压力增大。

三贫困生就业中消极心理的自我调适与疏导

(一)合理认知,正视贫困

贫困是自然环境、社会历史、文化、个人遭遇以及努力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的将贫困归因于父母无能或社会不公。其次,贫困只是暂时的,是可改变的,自身不足是完全可以弥补的,贫困不是耻辱,接受资助和勤工助学也并非低人一等,要将贫困带来的压力转化为学习和生活的动力,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就能在社会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贫困生要学会正确地认识与评价自我,这是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基础。只有科学的认识和评价自我,才能找到自我调适的立足点。

(二)主动出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或许是性格因素或锻炼机会较少,很多贫困生不善于人际交往。贫困生要积极和他人联系交朋友,向同学、朋友优秀方面学习,发展自我。通过主动交往和活动才能达到人际间的相互理解,在互动的过程中才能体会自身的价值,增加信心,克服消极、嫉妒、抑郁等心理状况,提高就业成功概率。

(三)积极自我暗示,合理归因

自我暗示法是一种在现代心理治疗、心理训练中广泛运用调节身心机能的方法。它的特点在于自己通过积极的语言、想象鼓励自己,暗示自己,使自己的身心机能向积极方向变化,其方法简单,并且容易达到自助的效果。因此,要改变不良情绪,就要理性分析自我,转变非理性观念,建立理性观,经常用理性思维暗示自我,不良情绪就会逐步得到调节,转化成理性情绪。

(四)放松训练,平和身心

放松训练法也称放松调节法,是通过心理与身体的放松,帮助人们减轻或消除不良的身心反应,主要针对焦虑、恐惧、失眠、头晕等症状。如呼吸放松法,使用一些有启发性的提示语,可以让人的身心安静下来,进行彻底放松。在身心紧张、焦躁时,可以用呼吸放松法。具体操作是让自己坐在一张舒服的椅子或沙发上,想象“我是松弛而平静的,走在松软的沙滩上,享受温暖的阳光……”,通过放松的言语及想象,消除紧张和焦虑。如果操作有困难,可以主动进程心理咨询和救助,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咨询条件,在心理医生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自我调节法,放松身心,提高自我心理康复能力,维护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陈丽香.基于就业的高职院校贫困生帮扶对策研究[J].福建信息教育,2010(4).

[2]董佩玲.高职高专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调适分析[J].长春医学,2008(4).

[3]黄旭辉.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探因与心理脱贫[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7(1).

[4]傅安球.实用异常诊断矫治手册[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篇9: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与心理调适

一、大学生就业的一般心理问题

大学生群体是个体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集多种特殊性于一身,具有处于“第二次心理断乳期”、“边缘人”地位,处于“心理延续尝负期”,多重价值观、人格的再构成等心理内在原因;同时存在着环境中诱发因素的作用,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个体一生中的其他阶段人群及处于这一时期的其他群体明显要低。一般的观点认为“大学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挫折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及其他心理如注重实惠、坐享其成的心态、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等。为了帮助广大毕业生同学更好地认识这些问题,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和心理调适,我们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大学生就业时一般存在哪些心理问题。

(一)就业心理压力与焦虑。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使就业问题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在各年级学生都存在。清华大学2000年的调查显示,个人前途与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中最大的因素,而且压力有随着年级增高而上升的趋势。学生就业压力体验相当严重,尤其以心理体验最为严重。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压力较过去有明显增大,主要原因是毕业方向的选择、就业、考研、恋爱分合、大学中不愉快經历、离别感伤、突发事件、经济条件等冲突和事件;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大于男大学生,农村学生的焦虑水平高于城市学生。而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的释放方式则过于内向化,主要是自己解决和求助于同学朋友。

(二)就业心理期望与失落感。

许多大学生都有一种“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心理,因此对择业的期望相当高。大学生大多希望到生活条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工作,而不愿到急需人才但条件艰苦的中小城市和基层小单位,过分地考虑择业的地域、职位的高低和单位的经济效益。高期望驱使毕业生总是向往高薪水、高职位、高起点,渴求高收入、高物质回报率,并一厢情愿地对用人单位提出种种要求,将自己就业的目标定得很高,即使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比如,有一些学生就说:“非北京、上海、深圳不去。”可是现实就业岗位大多不像大学生所想象得那么美好,因此当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较大时,就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并产生偏执、幻想、自卑、虚伪等心理问题,并可能导致择业行为的偏差。

(三)就业观念不合理。

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虽然在总体上是倾向于务实化与理性化,但由于处于择业观念的转型过程,因此各种不良观念也存在着,并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顺利就业。这些不良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

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标准中只有工作条件、收入等眼前实在利益,而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因而极易选择到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

2.职业标准过于功利化、等级化。

一些毕业生同学过分强调职业的功利价值,甚至还将职业划分为不同等级,而不考虑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去工作。

3.求安稳,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很多大学生仍然喜欢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希望以此就能选定理想的职业,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

4.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学以致用。

在求职时,只要是与自己专业关系不密切的职业就不考虑,这样做只能是人为地增加了自己的就业难度。

5.职业意义认识不当。

许多大学生从观念上来说,还是仅仅把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四)就业人格缺陷。

1.自我同一性混乱。

有许多同学在毕业、择业的时候,尚未达成自我同一性。具体来说,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价值观以及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地认识;在就业时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择业的客观环境,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清醒、全面的评价。因此,他们在职业选择时往往是茫然、犹豫不决、反复无常、见异思迁、躁动不安,不能主动、独立地获取职业消息、筛选目标、规划职业生涯,也不能解决就业中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决策。自我同一性混乱在就业中的两个突出表现就是盲目从众与依赖。

盲目从众,是指在求职中不考虑自己的兴趣、专业等特点,盲目听从或跟随别人的意见以及盲目寻求热门职业的现象。持有这种心理的毕业生往往脱离自己的实际状况,跟在别人的后面走,如在就业市场中哪个摊位前人多他们就往哪里去,别人说什么工作好他们就寻求什么样的工作,而全然不顾自己的能力和现状,不会扬长避短。

依赖,是指在就业中不愿承担责任,缺乏独立意识,没有个人独立的决策能力,没有进取精神,只是依赖父母或老师、学校,甚至只等职业送上门而不去积极争取。一些毕业生自己不去找工作,只等着父母和亲朋好友出面四处奔波,到处找关系、托人情,甚至还怀恋过去那种统包统分的制度,希望学校解决就业问题。当别人为自己找的工作不和心意时就大发脾气,抱怨父母或学校。还有不少毕业生由家长陪着参加供需见面会,职业的好坏完全由父母决定,缺乏自主择业的能力。

2.就业挫折承受力差。

不少大学生在求职时只想成功,一旦遭受挫折就会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蹶不振,陷入苦闷、焦虑、失望的情绪之中不能自拔。他们对求职中的挫折既缺乏估计也缺乏承受能力,不能很好调节自己的心态,也不会通过总结求职中的经验教训来获得下一次的成功。

自主择业给大学生提供了就业的自由及通过竞争获得理想职业的机会。应该说这也是大多数学生所期望与认可的。但当大学生真正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时,也有许多人表现出缺乏信心、缺乏勇气,求职时战战兢兢、顾虑重重、畏首畏尾,不敢大胆自荐。结果是有压力没勇气,不能真正向用人单位展现自己的竞争实力,错过机会,在竞争中陷入了不战自败的境地。特别是一些冷门专业或学习成绩不佳的同学及没有“关系”的同学就更容易出现不敢竞争、不敢尝试的问题。

害怕竞争的保守心理一方面与大学缺乏社会实践锻炼有关,另一方面更与许多大学生害怕失败,不敢面对就业挫折有关,如一些大学生在就业中只找那些把握大的职业,而对竞争强的工作不敢问津,害怕求职失败遭受打击。

3.自卑与自大。

一些毕业生在求职中常会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评价偏低,他们总是以为自己的水平比别人差,单位要求很高自己肯定达不到,自己能力不行等等。就业中的自卑一般产生于以下一些情况:首先是一些冷门专业的学生看到就业市场寻求自己专业的单位少、待遇差或在求职中遭冷遇,就容易悲观失望;其次,一些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辞的大学生看到其他应聘者口若悬河,自己什么也说不出来也会自惭形秽;再次,一些在校成绩与表现一般的大学生看到别人的自荐书上奖励、证书、成果一大堆,自己什么也没有,也容易自我贬低;最后,一些女大学生在就业遭受到用人单位的歧视后也会自怨自艾。总之,自卑的大学生不敢正视现实,对自己的长处估计不够,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善于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在对自己的抱怨、贬低中失去了求职的勇气。

自卑的反面是自大,而且两者有时会相互转化。一些专业较好、就业资本较雄厚的大学生容易从自信变为自负。还有一些大学生是脱离实际的自大,他们既缺乏对自己的客观认识,也对就业市场、职业生活缺乏了解,一切都凭自己的主观想象。如有的大学生自以为经过大学几年的学习和锻炼已经满腹经纶,任何工作到手中都可以出色完成,在求职中自觉高人一等、自命不凡、四处吹嘘,一旦出现变故则容易陷入自卑、自责、一蹶不振。

自卑与自大是大学生身上常见的人格缺陷,在就业中的表现都是对自己缺乏一个客观的评价,同时对职业缺乏深入的认识。在就业中自卑与自大常存在交织的现象,如一些大学生在求职比较顺利时容易自大,一旦出现挫折就自卑;一些大学生虽然对自身条件比较自卑,但是真正遇到用人单位时却又表现为自大,要价很高。

4.偏执与人际交往障碍。

大学生就业中的偏执心理有不同的表现。①追求公平的偏执。大学生要求公平的竞争环境,对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感到气愤是正常的,但有一些大学生表现为对公平的过分偏执,将自己求职中的一切问题都归结于就业市场不公平,以致给自己的整个求职过程都笼罩上了心理阴影。②高择业标准的偏执。大多数毕业生对求职有过高的期望,不过多数人能通过在就业市场的体验,客观地认识和接受当前的就业现状并调整自己的择业标准。但仍有大部分大学生固执己见,偏执地坚持自己原来的择业标准,甚至宁愿不就业也不改变。③对专业对口的偏执。一些大学生在就业时过分追求专业对口,不顾社会需要,无视专业的伸缩性、适应性,只要是与专业有一定出入的工作就不问津,只要不能干本专业就不签约。这样就人为地减少了自己就业的机会。

有些大学生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如有的在求职过程中过于怯懦、紧张,不敢在用人单位面前表现自己,甚至連面试也不敢去,常常一开口就面红耳赤、语无伦次。还有的在求职中不会察言观色,不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不懂人际交往的礼貌礼仪,如有位大学生在面试结束时,用人单位的负责人拿给他一支烟,他不仅当即拒绝还气愤地说:“我从来都没有这种恶习!”

(五)就业心态问题。

1.过度焦虑与急躁。

就业时许多大学生是既希望谋求到理想的职业,又担心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还担心自己在择业上的失误会造成终身遗憾,并对未来的职业生活感到心中无底。因此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焦虑是正常的。但一些大学生的焦虑过了头,成天都充满了各种不必要的担心以及造成精神上的紧张不宁、忧心忡忡、烦躁不安、意志消沉,行为上反应迟钝、手忙脚乱、无所适从。

还有一些大学生在就业时显得过于急躁,整个就业期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常常心急如焚、四面出击、东奔西跑,希望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但又缺乏对就业形势的冷静观察以及对自我求职的理性思考,做了许多吃力不讨好的事。因此常常都有一些毕业生在并不完全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下就匆匆签约,一旦发现实际情况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或发现了更好的工作时,有追悔莫及,甚至毁约,给自己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与心理困扰。

2.消极等待与“怀才不遇”心理。

与就业时的急躁心理相反的是一些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表现得非常消极,平时也不参加招聘会,有单位来了就看看,如果不满意就等下去,满意时也不主动争取,抱着“你不要我是你的损失”的态度,期待着有单位会主动邀请。还有些人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肯轻易低就,明明已经找到工作,但拖着不肯签约,总希望有更好的单位出现。

另外有些大学生自恃条件很好,认为“满腹经纶”、“博古通今”、“学富五车”,可以大有作为,但在择业时却常常要么碰壁要么找到的工作不满意,于是抱怨“世上无伯乐”,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成天闷闷不乐、怨天尤人。

3.攀比与嫉妒。

在求职中,同学之间“追高比低”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同学在求职中经常相互吹嘘自己的职业待遇好、收入高,导致职业期望越来越高,求职变成了自我炫耀。还有些同学看见或听说别人找到了条件优越、效益较好的单位心理上就不平衡,抱着“他能去,我更能去”的态度非要找一个条件更好的单位,而不考虑自身的条件、社会需要特点、职业发展及就业中的机遇因素。

一些毕业生对别人所找的工作心存嫉妒,特别是看到自认为条件不如自己的人也能找到很好的工作就更容易出现嫉妒心理,于是有些人故意对别人的工作冷嘲热讽、贬低、讽刺和挖苦意图打击别人,更有甚者抱着“我得不到,你也别想得到”的畸形心态在用人单位面前造谣中伤、打小报告。

4.抑郁与逆反。

在择业中受到挫折后,一些毕业生同学会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表现为失落抑郁、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他们常常会放弃一切积极的求职努力、听天由命。严重时还会对外界的环境也漠然置之,减少人际交往,对一切都无所谓,并进而导致抑郁症。

而另外一部分毕业生,则对正面的职业教育、职业信息存在逆反心理。对来自辅导员、班主任、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以及同学和用人单位的正确信息、善意批评与建议,他们不相信、不听从,偏要对着干,要按自己的一厢情愿去求职。比如当别人为其推荐某工作单位时,总是抱有戒心,别人讲得越多他越不相信。当求职失败时,不总结自己的问题,甚至明明知道自己失败的原因也不改正,在以后的求职中依然我行我素,听不进任何批评与建议。

5.说谎侥幸与懒散心理。

有些同学认为用人单位不可能去查实每个人的自荐书是否真实,而且在面试时时间比较短、不可能对自己作全面的考察和了解,只要自己当时充分地表现一下,把工作骗到手,签好协议书就行了。于是,一些毕业生把别人的获奖证书、成果证明等偷梁换柱地复印在自己的自荐书里,而且自己明明没有当什么干部,也没有参加什么社会实践活动,也照着别人的写上,甚至胡编乱造一番,以至有时在用人单位收到的自荐书中一个班竟出现了五六个班长。还有的大学生在面试时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无所不能,结果经过现场实践考核或试用时就马上露出了原形。

有的毕业生签约比较早,往往在离毕业半年前或更长时间就落实了单位,这时就容易出现懒散心理,认为工作单位已定,没有什么可以担心了,应该松口气、歇歇脚了,于是学习没了动力,组织纪律散漫,考试仅仅追求及格,毕业论文只求通过,甚至长期旷课、上网、夜不归宿。还有极少数大学生因此受到学校的处分,严重的甚至被开除或勒令退学,找到的工作也因此丢了,悔之莫及。

6.心理不满与行为、生理反应失常。

由于就业市场中确实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以及某些专业、学校不易找工作的客观现实,一些大学生在遇到就业挫折时就容易出现各种不满心理,比如有些同学认为“学习靠自己,就业靠关系”,还有些同学出现了对专业、学校的抱怨、贬低。

在各种不满与不良就业心态的影响下,还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和生理反应。这些不良行为有故意旷课、夜归、喝酒、起哄、闹事、损坏东西、打架对抗、进行不良交往、行为怪异、过度消费等,严重时还可能导致严重违纪与违法行为的出现。由于心理应激水平高,心理冲突强度大,有的毕业生会出现一些躯体化症状,如头痛、头昏、心慌、消化紊乱、神经衰弱、血压升高、身体酸痛、饮食障碍、失眠。

行为与生理反应的失常通常是比较严重的就业心理失常的表现,出现这些问题时要及时进行心理调节或寻求心理咨询专家的帮助。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

就业本身就是我们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经过几次挫折才最后成功是正常的;在就业中遇到许多心理冲突、困惑,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遇到就业问题时,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能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并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如果你遇到了就业心理困扰,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节。

(一)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

就业市场化、自主择业给大学生带来了机遇与实惠,但许多大学生对“市场”残酷的一面认识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经过对就业市场、就业形势的客观了解与深刻体验后,我们必须明白现实情况就是如此,无论是抱怨还是气愤都没有用,这种就业情况不可能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改变的。与其成天怨天尤人,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自己心情,还不如勇敢地承认和接受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彻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脚踏实地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在就业市场上的用人单位找不到人、大量的毕业生无处去的“错位”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因为大学生的就业期望普遍较高的原故。因此,要顺利就业就必须首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调整就业期望值不是对单位没有选择,只要有单位就去,而是要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观念的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这就是说要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放弃过去那种择业就是“一次到位”,要求绝对安稳的观念。要知道现在再好的单位,将来也有下岗的可能,因此,在择业时要看得长远一些,学会规划自己整个人生的职业生涯。在当前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也就是说,在择业时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选择一个职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的职业流动,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许多大学生不愿意去经济落后的地区工作,可是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西部地区将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也将给大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抢先到这样的地区去工作可能会更有利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取得事业的成功。

(二)充分认识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传统认为人们工作就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但是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职业对个体的意义已经远不是如此简单,职业可以满足人们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多方面需要。如最近有人对职业价值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了交往、义利、挑战、环境、权力、成就、创造、求新、归属、责任、自认等11个类别的因子。因此,职业的价值是丰富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体发展、社会进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择业时不能只考虑工作的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更要考虑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职业能否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因此,要在考察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树立重自我职业发展、才能发挥、事业成功的职业价值观。对于那些虽然现在工作条件不怎么样,但发展空间大,能让自己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地点也要重视。总之,盲目到一些表面上看来不错,但不适合自己,自己才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的单位去工作,是不会让自己的满意的。与其将来后悔,不如现在就改变自己,建立适应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人才需求规律的合理的职业价值观,以指导自己正确择业。

(三)认识与接受职业自我,主动捕捉机遇。

大学生就业中的许多心里困扰都与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接受职业自我有关,因此正确地认识自我的职业心理特点并接受自我,是调节就业心理的重要途径,并可以帮助自己找到合适自己的职业方向。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职业、需要什么样的职业、自己的择业标准以及依自己目前的能力能干什么样的工作,这样才能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许多同学通过亲身的求职活动后就会发现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并不像自己以前想象得那么高,并容易出现各种失望、悲观、不满情绪。因此在认识自我特点后还要接受自我,对自我当前存在的问题不能一味抱怨,也没有必要自卑,因为自己当前的特点是客观现实,在毕业期间要有大的改变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承认自己的现状,学会扬长避短。另外,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自己,要知道有些缺点并不可怕,可以先就业然后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发展自己。

大学生就业中的机遇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了解并接受了自我特点以后,还要学会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这样才能保证以后的求职顺利。要抓住机遇首先必须要多收集有关的职业信息,多参加一些招聘会,并根据已定的择业标准进行选择。需要注意的是机遇并不是对任何人都适用的。一个工作的好与不好,是相对的,对别人合适的,对自己不一定合适,因此一定不能盲从;要时时记住,只有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最后要注意机遇的时效性,在发现就业机会时要主动出击,不能犹豫,也不要害怕失败,应有敢试敢闯的精神。

(四)坦然面对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

面对市场竞争、就业压力,大学生的求职总会遇到许多困难、挫折甚至是委屈,如一些专业“热门”,有些则“冷门”;又如女大学生找工作容易受到歧视等。面对这些问题仅抱怨是没有用的,更重要的是调整自我心态,提高自己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其实,就业的过程也是大学生重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并主动调整自我适应社会的过程。如果能通过求职而增强自我心理调节与承受能力,对大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活都是非常有用的。

在求职中遇到挫折时,要用冷静和坦然的态度待之,客观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归因。首先,在就业市场化、需求形势不佳、就业竞争激烈的条件下,出现求职失败是在所难免的,不能期望自己每次求职都能成功。要对可能出现的求职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应把就业看作一个很好的认识社会、认识职业生活、适应社会的机会,应通过求职活动来发展自己,促进自我成熟,因此“不以成败论英雄”。其次,自己求职失败并不一定就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行。出现求职失败有许多原因,可能是因为你选择求职单位的方向不对,也可能是因为你的价值观与单位的企业文化不符合,还有可能是其他一些偶然因素。总之,要正确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学会安慰自己,以便在下次的求职中获得成功。

(五)调整就业心态,促进人格完善。

在求职时,自己或身边的同学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态是正常的,没有必要过度担心、害怕自己有心理障碍。当然对于这些不良心态也要学会主动调适,必要时还可以寻求有关心理专家的帮助。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有很多,首先,可以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鼓励自己、相信自己,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其次,可以向朋友、老师倾诉,寻求他们的安慰与支持。最后,还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听音乐、郊游等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排解心中的烦闷,放松自己的心情。

通过对自己在就业时出现的种种不良心态的分析,可以发现自己平时不容易察觉的一些人格缺陷。应该说这些人格缺陷是产生这種就业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如果现在没有很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那么这些问题还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继续带来困扰。因此,有关问题其实是暴露得越早越好,同时也不必为自己所存在的人格缺陷而懊恼,因为很少有人是绝对的人格健全的,关键是要在发现自己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改变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的人格更加成熟,使自己将来的人生道路更顺利。

(六)开拓进取,勇于创业。

上一篇:让孩子的生活充满阳光下一篇:基础筏板砼的专项浇筑方案及保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