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思维导图”的几点认识

2024-05-26

我对“思维导图”的几点认识(通用14篇)

篇1:我对“思维导图”的几点认识

作为数学计算教学方面的一个新内容,或者说一个重要的内容提出来,是有它的道理的。

2、估算为判断计算器、口算和笔算结果是否合理提供了依据。

计算器计算得是否准确,包括孩子们口算、笔算的结果是否合理,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检验结果。这也是估算的重要应用。

3、估算有利于人们事先来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由其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很有益处,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计出大致结果,为计算的准确性创设条件;计算后进行估算,能判断计算有无错误并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

二、估算意识的培养。

估算教学,不是单纯的教给学生记住一种估算的方法,应当是通过估算的教学,来培养学生这种近似的意识,这种估算的意识,他不是被动地、机械地去记住一种估算方法,而是在通过我们教学当中,让学生逐步地去理解这种估算的意义,去发展学生这种估算的意识,在这个过程当中,应当多增加一些学生的体验,不断地去丰富他的这方面的经验,积累他的经验。

三、估算策略的运用。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解释估算思路、理由、方法,总结估算策略,引导学生在比较准确和估算两种结果中,认真倾听,反思积累经验,提高判断能力。

1、凑整的方法。如凑成一个整十整百的数。

2、取一个中间数。比如31383039这四个数求和,这些数都很接近35,有的比35多一点,有的比35少一点,就取一个中间数35,直接用35×4,就大约地计算出了这几个数相加的结果。

3、利用特殊的数据特点进行估数。如124×8,就可以想到125×8,125的8倍,就得到1000。

篇2:我对“思维导图”的几点认识

首先,某些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检查过于形式化,没有实际内容。为了迎合上级的检查,个别地区的学校可谓是大费心思。拿出正常的上班时间,甚至停下课来,加班加点造假,只是为了搞出一些所谓的“特色”,吸引检查领导的眼球。而因为这频频的检查,全校师生停下正在进行的课去一编一遍的打扫卫生着实让学校的教育本末倒置,违背了教育的初衷。让检查本身成了一些校领导表功绩的绝佳的好机会。除此之外,大家的费劲脑汁整理的一些材料换来的却是一些上级领导的走马观花式的检查,没有一点实质意义。

其次,个别地区忽视了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教学的内在必然联系,对高中的期望值过高,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习惯的不重视,能换来高中学生学习质的飞跃吗?答案是很难。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最重要的阶段,切莫大意。过高的期望高中教育,忽略整个教育阶段的关联性势必得不偿失。

篇3:我对有效教学的几点认识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中最主要、最生动的角色之一.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由此可见, 教师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个人修养及综合教育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东西都取代不了的, 所产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 有些方面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经常听到学生议论, 说他们喜欢某位教师, 听课兴致高;不喜欢某位教师, 听课时老是昏昏欲睡.能否赢得学生尊重和爱戴, 取决于教师的品德修养、学识、能力等综合素质, 这是一名教师吸引学生力量的主要源泉.

教师要对教育事业忠诚, 要有优良的师德修养, 不是仅仅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 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 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 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他们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 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 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 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 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

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 教师要善良和慈爱, 在平等的基础上善待每一名学生.教师应该不仅是学生的良师, 也是慈爱的长者, 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师生间如果是传统的“师徒如父子”的从属关系, 学生处在被动接受教育的地位, 那么是不可能有师生间平等的交流的, 也不可能有在平等基础上所进行的对科学知识的探讨.学生在这种情形中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久而久之, 学生的创造性被扼杀, 不但创新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就连健康的人格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教师应当有目的、有意识地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一方面, 教师要形成尊重学生的良好教风, 在教育工作中要真正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情感、意志等, 绝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更不能讽刺、挖苦、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主动进取精神;另一方面, 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的思想、看法、意见、思维等的机会, 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

一个教师如果品德高尚、事业心强、学识渊博、平易近人、言行举止文明, 将会使学生产生仰慕感、敬爱感、亲切感, 学生就会有意无意地效仿教师, 甚至追随教师, 那教学的有效性还有什么悬念呢?

二、学生层面

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中另一个最主要、最生动的角色, 学生的意识、能力也决定教学是否有效.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 但的确比智力因素更为重要, 因此教师应想办法激起学生努力学习的欲望和动机,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使之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优秀的动力系统是学习的内驱力.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促进学习的一种内动力, 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 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并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经之路.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 它可以主宰你的一生.”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分清哪些是好习惯, 哪些是不良习惯, 懂得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 引导学生丢掉学习上的依赖思想, 养成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克服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 养成全神贯注的好习惯;引导学生丢掉粗心大意的坏习惯, 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其实, 积极的学习动机, 浓厚的学习兴趣, 正确的学习态度都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必要条件, 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动力基础.

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教的最终目的是不教.“为迁移而教”是教育界长期的一个口号我们经常把“学会”与“会学”放一块对比, 来阐述、强调教学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为终生教育打下基础.方法是建立在一定知识基础上的一种学习的能力;同时, 方法的掌握又会有效提高学习能力.平时老师埋怨部分学生不学习.“非不为也, 乃不能也.”其实除了极少数不愿学习外, 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能力, 后进生往往学习能力很弱, 方法不灵活, 学习中容易形成负迁移, 即先学的知识不但没能帮助后面的学习, 反而对获取新知识产生负面的影响, 学习过程显得十分艰难.因此, 教师要特别注意教给他们合适的学习方法, 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学习更是每个人终身的工作, 我们的学生如果有了足够的学习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学习能力, 教学效率就能提高, 教学就能见到实效.可以说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素质, 是教学工作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我们应当不断总结与反思, 找到更多思路与方法.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这方面付出时间和精力是必要的, 也是值得的.

三、技术层面

教育教学工作中两个最主要、最生动的角色———教师和学生有了较高的素质, 那无疑就是为“有效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有了足够的专业水平, 当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也需要技术和艺术.比如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关系教学有效性、关系学生成长的技术与艺术性的关键性要素.我们在实际教学中, 要有意识的因地制宜的去探索、去研究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 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当然, 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也给我们提供了物化了的技术, 教育信息技术使得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多媒体使知识的呈现方式与过去大不相同, 互联网上的各类教育信息资源、课程资源、电子图书、校际共享资源等丰富了我们的教育资源, 使我们的教学有以科技为依托的辅助手段, 给我们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以很大助力.

四、结语

“教与学”双方的素质决定了教学的效果、效率、效用与效益, 决定了教学的投入与产出.“有效教学”的开展离不开“教与学”双方的高素质, 我们再助以技术, “有效教学”定能绽放生命活力!

篇4:我对“思维导图”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 计算机课程 思维导图 运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1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的托尼·博赞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辅助思考工具。“思维导图”即引导人们思维的图,它是指“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理论等,是把人脑中的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人们思考、交流、表达。”人类使用的一切用来表达自己思想的图示方法都是“思维导图”。

2我院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现状分析

本次共调查了我院非计算机专业3000名高职学生,根据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学生对理论课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实践课没有更好的利用。我院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采用了理论课与实践课1:1的授课方式,但是调查发现:只有30%左右的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理论课能认真听讲,40%的学生对于上机实践认真练习。其他同学对于理论和实践都不感兴趣,理论不听课,实践时间又大多数上网,聊天,浪费了大部分时光。

(2)教师讲授方法单一。计算机和投影仪已成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工具,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并未被完全利用。有的老教师还习惯于黑板教学,不能更好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这样教学效果不能提高,教学质量不高。

(3)学生对我院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意见较多。大部分同学认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涉猎的理论知识很多,只是认为Word、Excel、PowerPoint比较实用,而对于知识渴望更多的大学生,更希望学习“编程”、“Photoshop”、“Flash”等比较实用的计算机软件。而对于网络知识、数据库知识不容易掌握,授课内容太过于层面,学生不容易掌握。

(4)计算机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我院计算机教师几乎没有进修与出外参观学习机会,理论与实践不能相结合,所有我们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3高校教师如何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应用思维导图

(1)计算机基础课授课教师应用思维导图。高职计算机老师应该选用或者编写高质量的适应我院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理论与实践教材。我们学院有计算机专业,可以本着教师资源丰富来改革教材,可以编著一些实践性较强,高职学生接受知识性强的章节,促进课程改革。

(2)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化地整理知识,有效的资源整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促使教师从整体结构上去把握知识内容,在头脑中形成课程的全景图。这样便于备课过程及教学设计的系统化、合理化;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便于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与质量。

(3)在授课的过程中,思维导图可以成为教师应变自如的展示工具。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使教师授课的思路更加清晰,表达更加流畅,便于与学生加深互动交流的广度与深度。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授课,可以使呆板无趣的板书变成图形美观,自由发散、色彩斑斓的美的享受,有助于扑捉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质量。

(4)考核方式改革,针对以前我院考试考核不合理性,学院积极改革,也是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高职生自2011级新生起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期末校内不组织正常考试,学生一律参加下学期开学初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考试,考试成绩将作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成绩。这样参加全国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的考核方式,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积极性,还可以拿到证书。

4高职学生如何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应用思维导图

(1)在上课阶段,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做笔记。利用思维导图做笔记可以有效的利用时间,扑捉教师所授知识点的关键词。运用思维导图做笔记,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思维的能力、抓重点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上机课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进行,对小组的合作式学习进行客观的评价,在上机过程中,每个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者上机内容,学生画出思维导图,经过小组讨论,生成一份本小组的思维导图。老师针对小组讨论图加以解析和评价,各个小组间相互交流学习,既增加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又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互动性,课堂质量得以提高,学生反映良好。

(3)课后,学生可以将预习时绘制的思维导图与上课时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不足与缺点,进一步修改完善思维导图。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轻松的再现学习的过程,帮助其理解与记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可以轻松的实现知识的有“厚”变“薄”,有难变易。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把知识牢固的掌握,而且记忆的速度与效果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5结语

篇5:我对银行工作的几点认识和理解

我认为在银行工作,要接触成百上千的客户,工作中不断地提醒自己要工作认真,态度谦和,客户就是上帝的原则。因此,银行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服务、质量、素质,现就针对这三个方面制定出在银行工作的几点认识和理解:

一、工作计划中的重点仍以客户为中心,客户是我们的生存之源,作为在银行驻点又是对外的窗口,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北大荒粮食电子交易的信誉。

1、根据驻点行提倡的“首问责任制”、“满时点服务”、“站立服务”、“三声服务”也是我们所借鉴执行的,并做到每个员工能耐心对待每个顾客,让客户满意。

2、随着金融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客户对银行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不单单在临柜服务中更体现在银行和我们投资的服务品种上,更要为做好我投资公司将要新兴的品种类等多种服务品种,提高我投资公司的竞争能力,打开我公司的知名度。

3、以银行为课堂,增加人们的金融知识,让客户多了解银行同时,贴近银行从而融入到我我投资公司的业务中。

4、主动加强与个人业务的联系,参与个人业务、熟悉个人业务以更好为客户服务。

二、保证工作质量。熟悉投资公司对客户开户程序的流程。

1、对将要投资的客户,一定认真的讲解投资所带来的利益和风险。

2、办理好投资客户的建帐户手续。

3、规范业务操作流程。

三、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

1、需要有一定的心理素质和文化修养。不断补充自身不足的地方,在做好本公司业务的同时,还要虚心向所在行的同仁学习他们的业务,以便更好的开展客户。

2、积极的与所在行的人员搞好关系,不要与所在行有利害冲突。

篇6:我对人力资源总监的几点认识

根据贵单位对人力资源总监的要求,我认为可以胜任这项工作,并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增值价值,帮助企业有效提升其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其理由如下:

一、对人力资源工作的认知

根据多年对人力资源工作的理解,我认为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可以分为

人力资源总监的工作重点是战略层面的工作,关键是提升企业人员素质,实现人尽其才、人岗匹配,促进组织成长,打造学习型组织。

二、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人力资源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作为人力资源总监要正确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位置是非常关键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人力资源工作。通过多年理解和总结,我对企业管理的五大要素进行了分析,形成了管理五行模型: 金:人力资源管理(组织、人、人岗匹配)

木:运营(澳美为:教学)

火:市场营销

水:财务

土:战略

五行相生关系:

五行相克关系: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战略绩效管理:

三、我为什么可以胜任人力资源工作

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是依据企业的战略来制定的,企业战略决定组织的结构和人力资源规划,如果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高,可以有效提升组织的绩效,人能生财。

对于企业战略和财务方面,我还是有优势的,我本科是会计学专业,对财务管理比较熟悉,另外我曾担任过两年董事长秘书工作,参与制定企业战略,参与对财务进行监管,所以对企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具备一定的高度。在我的经历中,我从事内部运营管理(担任技术和质量管理工作)工作五年、市场营销(担任商品总监)三年,担任培训师(教师)工作七年,对业务层面的工作非常熟悉,这是做好人力资源工作的基础,我相信我已经有比较好的基础。我在07年取得英国剑桥国际教师和培训师资格,对教学的课程设计、讲授和评估有一定的研究,特别是最近几年研究培训评估,这对我胜任人力资源总监的工作是非常关键的。

对于人力资源事务性工作方面,我在2007年就取得人力资源二级证书,当时担任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综合部经理一职,对人力资源涉及的各个模块都有涉及,招聘工作,我曾参与面试的人数已超过千人,具有丰富的招聘和识人经验。在劳动合同管理、薪酬福利等方面,我对新劳动法有一定研究,并且和市劳动局有较好的联系,对人力资源事务性工作的处理完全可以胜任。

四、给企业带来的增值价值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我曾参与过多个人力资源咨询项目,是学习型组织专家、培训管理专家,对组织学习、组织绩效和组织变革都有自己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培训体系,可以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咨询费用。

自2004年开始从事培训师培训工作,擅长培训项目规划、课程设计和培训评估,并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支培训师队伍,建立以内训为主的培训体系,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培训能力,并可以节省大量的培训费用。

以上是我对贵单位人力资源总监的认识,希望得到面试的机会,谢谢。

篇7:我对“思维导图”的几点认识

新课改在甘肃实施已过去一年了,反思在这一年中我们新课改的实践,感触颇多。既有它一扫过去课程的死板,给历史教学带来了活力和张力,但同时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就此,我简单谈谈我对这次新课改的一些认识与困扰我的问题。

从教学目标看,新课程改革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与以往有了明显的转变。一是改过去单纯关注知识传授的结果性目标的教学模式,突出彰显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要求通过高中阶段的教学,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客观认识自己和理解他人的情感素养,以及从容应对各种挑战的生存能力。让每一位高中学生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发展。从教学内容看,新课程对教材内容做了大幅度的调整,抛弃了历史课本惯用的通史式纵向编年体例,代之以专题模块式的横向比较体例(由三个必修、六个选修共九大模块组成)。从教学过程看,通过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如每堂课精心设计一些探究的问题,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这些变化对广大教师而言,应该说是喜忧参半,真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喜的是,课改后的教材避免了与初中课程的简单重复,灵活性增强,信息量扩大。忧的是,教学的难度明显加大,面临的问题紧迫棘手,具体表现在:

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材体例和内容的这种调整,是建立在学生初中阶段打下的良好的学习基础之上的,换言之,是建立在学生通过初中阶段学习,形成的完整的通史知识体系之上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初中学生根本不可能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都达到这样的要求,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新课程更像是座空中花园,只想桃李芬芳,不知根扎何处!

2、教材内容跳跃性太大。以必修一政治史为例,九个专题从夏商周三代到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从古希腊罗马到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一本书,浓缩上下数千年,涵盖东西五大洲,如此大的起伏,如此广的跨度,对教师和学生都是非常严峻的挑战!

3、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严重脱节。政治史与经济史、文化史相互割裂,脱离经济、文化讲政治,怎么讲?不提经济基础,怎么让学生理解某个阶段的上层建筑?不提当时的思想文化,怎么让学生理解某个阶段的政策制度?反之亦然。比如必修一专题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不讲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的迅速发展,政治上礼崩乐坏,思想上百家争鸣,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创立从何说起?

4、同一内容被“残酷肢解”。以评价秦始皇为例,为答此题,学生需过五关:首先要在必修一中找出他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然后在必修二找出他的经济制度,再在必修三上找出他的思想文化政策,最后还要在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和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找出相关的内容,也就是说学生必须要综合五本教材的内容,才能给秦始皇做出一个较完整的评价。

5、教材不熟。新教材补充许多旧教材中未涉及的知识。比如:必修一的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必修二的近现代生活方式的演变和选修五“探索历史的奥秘”及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内容对教师来讲都是非常陌生的。

除此还有一些问题,比如课时紧张,课程资源(图书资料、网络资源)贫乏,部分学生跟不上新课程,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等等。

篇8:我对数学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数学教学要体现人文性, 要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在教学活动中, “讲”与“学”是矛盾的统一体。教师与学生总是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即教育情感性。比如说任何学生对教师的第一节课都会产生期待心情。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教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等都会表现出极大的投入, 其学习思维就会与教师的教学保持着和谐、完美的统一。在教学实践中, 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从而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因此, 作为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 并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 要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能, 鼓舞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作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首先要关爱学生, 使学生没有“师道尊严”的感觉, 因为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有情感的个体。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和学生是朋友, 在经验和知识上, 彼此虽有深浅广狭的差别, 但在精神上是亲密体贴的朋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平时都不能摆架子, 觉得高高在上, 让学生产生距离感。教师应用真诚的心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 一个和谒可亲的表情、一句温暖平和的话语, 都能深深打动学生。教师用爱营造起来的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会让学生心情放松, 乐于跟着教师的步伐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从而真正发挥教学活动的功效, 提高教学效果。

二、数学教学要注意全面发展, 避免传统教学的片面性

数学教学要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当克服传统教学中只注重知识, 忽视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等做法, 应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着眼于每个学生个体的成长, 力求让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必要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 不能偏待优等生, 怠慢学困生, 忽视中等生, 而应特别重视学困生的个性需求, 坚持因材施教, 积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与学困生的沟通方式, 他们敏感多疑, 自尊心尤其强, 稍有不慎, 就会挫伤他们脆弱的心。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学困生也能有思考的时间和回答问题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教师不能强求每个学生都按照自己预设思考和回答问题, 应该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 允许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很多学困生都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 这就要我们教师多进行一些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指导, 多作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相关的训练, 多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注重对学生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归纳能力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突出创新思维的培育, 才能使学生逐渐掌握数学学习的能力, 从而获得全面发展。

三、数学教学要“生活化”, 实际问题要“数学化”, 培养学生建模能力与应用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 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生活中存在着大量数学问题。数学建模就是将现实问题归纳为数学问题的一种方法。因此, 教师充分利用生活素材来教学, 把生活中的生动事例和数学教学合理地融合在一起, 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数学意识, 并运用数学意识思考分析、抽象概括、提出假设、应用数学工具建立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推理和求解逐步得出结论, 进而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同时使建模理论和方法自然地融入现有的教学中发挥该有的作用。因此,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重视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四、数学教学过程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教师的主导性,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第斯多惠认为:“不好的教师传授真理, 好的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但是, 长期以来, 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只注重“教”与“学”, 而忽视了学生主体间的交流, 从而消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长此以往, 学生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终导致厌学情绪。因此,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就必须做到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自主学习的空间, 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 充分发表意见。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学生“学会”“会学”。教师只是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巡查员”“策划者”“引路人”“鼓励者”。教师要想方设法使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进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数学教学中应运用探究式教学或问题开放式教学。教学中, 在教师的主导下, 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 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 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真正实现主动参与。其次, 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能促进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 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式”的数学思维和开拓进取精神。这两种形式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想法设法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精神。

五、数学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的培养, 帮助学生学会构建知识网络

概括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概括可以将学生所学知识归纳总结起来, 形成一个知识网络, 在运用时能很容易进行迁移。纵观数学教材不难发现, 每章、每节知识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关联, 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数学教学特别关注这些知识间的“点-线-网”的构建。“点”是指新的知识点, 强化的同时, 要注意前后联系与延伸;“线”是指在前面“点”的基础上, 把知识归纳, 系统化, 由一“点”抓一“线”;“网”直指在前面“线”的基础上把有关连得“线”结成“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清这些知识点的相互联系, 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分析出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 并进行归纳概括形成知识体系。这样, 学生才能有效地增强记忆效果, 逐渐形成数学思维, 提高解题能力, 在解决问题时才能做到周密考察, 正确判断, 快速得出结论。教师要善于从典型例题中总结出思想方法, 帮学生掌握同类问题的解题规律, 从而帮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六、数学教学要重视教学效果, 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学过程最优化,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以及学生与教师的具体条件, 遵照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的要求, 设计一个最好的教学方案, 然后灵活机动地实施这个方案, 以期使某一水平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 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 获得最大可能的智力和能力的发展。由于教学过程的基本成分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方式、方法、手段) 和教学评价四大要素, 所以教学过程最优化应从这四大基本成分的优化入手。关键取决于在教学实施阶段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教学技能的最优化, 也将成为这一阶段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

篇9:我对“翻转课堂”的几点认识

教学注入信息技术,开启学习全新模式。教师在课前录制一个教学微视频,并传入“云”端,学生课前在家里进行视频学习,在线完成后面的进阶练习,教师在课前就了解了全班同学整体的学习情况。这是去年起,我们嘉鱼县潘家湾中学,进行的一场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实验——“翻转课堂”。

一、如何理解“翻转课堂”

所谓“翻转课堂”是指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活动进行了置换,由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这种模式可以督促学生学习,鞭策他们更加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但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越来越没有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因为他们有太多的作业和练习要去做,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未来和人生。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那么翻转课堂的优势又有哪些呢?

二、“翻转课堂”之所以倍受关注,是因为“翻转课堂”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教学视频短小精悍。大多数的视频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比较长的视频也只有十几分钟。每一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查找起来也比较方便;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通过网络发布的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2.重新建构学习流程。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第二个阶段是“吸收内化”,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吸收内化”阶段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老师不仅提供了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3.复习检测方便快捷。学生观看了教学视频之后,是否理解了学习的内容,视频后面紧跟着的四到五个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如果发现几个问题回答的不好,学生可以回过头来再看一遍,仔细思考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能够及时地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视频另外一个优点,就是便于学生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复习和巩固。评价技术的跟进,使得学生学习的相关环节能够得到实证性的资料,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

三、“翻转课堂”要在中国的教育热土上开花结果,要促进我国的课程教学改革向纵深的方向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1.要树立教育变革的坚定信念。 观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很多教师在“分数至上”的教育环境中,已经锤炼出了一整套的看家本领,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范式和习惯。实施“翻转课堂”,必然要打破自己和教育环境之间的一种平衡态,让自己处于一个新的、自己内心没有确切把握的动荡状态之中。如果没有坚定的改革信念作为支撑,教师通常是不愿意“革”自己的命的。

2.要有较高的教育信息化素养。当今学生,本身就生活在信息时代,对信息时代的电子产品和各类软件有着天生的亲近感。但今天的教师不同,他们的青少年时代基本上都没接触过电脑,缺少了与信息技术的一份亲近感。大多数的教师平时使用电脑就是上上网、编写一些文本和数据表格、制作PPT等,其他的软件和技术很少涉猎。虽然视频平台可以聘请人来进行制作,但如果教师不具备与教学视频编制相关的系列技能的话,要推动“翻转课堂”改革是很困难的。

3.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1)更新教学理念。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观念,通过理论学习讲座、亲身实践体验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增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研究和实践的信心。

(2)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一是培训教师熟练掌握通用教学软件(如,PPT和Word等)的使用,在此基础上用好常用的学科软件;二是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把计算机作为备课、上课和组织学生的工具;三是对电教设备使用培训,让教师了解设备的性能、用途与使用方法,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

(3)鼓励教师钻研,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融合的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对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要鼓励教师在这些方面的专题研究,要着重探讨融合的方式、方法,探索出一条科学高效的途径。

篇10:我对“思维导图”的几点认识

论文

姓名:杨伊 职务:教研组长 职称:小学数学高级教师 单位:湖南省湘阴县城北学校 手机:*** 邮箱:419174670@qq.com

地址:湖南省湘阴县文星镇江东路城北学校邮编:414600 我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几点认识

湖南省湘阴县城北学校 杨伊

[内容摘要] “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要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要深刻理解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其特点:主体性与灵活性、开放性与多元性、数学性与综合性、实践性与操作性,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想上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会上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使综合实践活动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在实践中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 键 词] 数学综合实践 特点 活动形式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因此,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以引起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它是对数学学科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运用的过程。它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以学生的直接体验和最新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主题研究为基本形式,以培 2 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那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呢?结合本人平时的教学实践与理解,下面谈谈我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几点认识。

一、深刻理解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特点

1、主体性与灵活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通过数学学习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活动是主体存在发展的基础方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根本目的。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都是通过自己在实践活动中内化实现的。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内化,学生必须有一个主动参与、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的自由,不仅要改变和丰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而且要注重活动范围的拓展,它不应局限在课堂,要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时间可以是以课时,也可以是更多的时间,信息的采集有时可以延伸到课外的一天或几天,收集方式可以通过当堂实验获得,也可以通过实地调查、网络查询获得。例如在三年级学生认识1千米后,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1千米有多长。教师可提示学生可以以距离(路程)和时间两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有多长,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体验方式,设计活动方案,最后教师肯定学生的设想,让他们放下课本,走出教室,真正去体验1千米有多长。这样的活动无疑是受学生欢迎的,也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开放性与多元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自主探索的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开放性的数学实践活动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开放,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际需要的开放。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单是教会学生解答,掌握结论,而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主动寻求和发现新的数学问题。例如在学习了有关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后,设计“围墙与篱笆”的数学实践活动。活动中要求学生设计围墙的位置、预算出砌围墙所需砖的块数以及考虑用那种材料 最省、那种方案围出的空地最大等问题。通过这些活动,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大胆猜测,提出合理、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教师在开放性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应该尽可能的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能充分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思维,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潜在的创新意识。同时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是多元的,可以是动手操作、设计作业、小专题、小课题、数学讲座以及模拟现实等。无论何种形式,它都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方式。

3、综合性与数学性。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综合性主要体现为:在学习空间上,体现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整合;在学习内容上,体现自然、美术、思品与生活同数学课程内容的综合;在学习方式上,体现实践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例如,五年级学生在学过“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后,可组织学生到环卫设计部门和施工现场参观考察,并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个圆柱形涵洞的长度和直径,计算其体积和表面积,再让学生思考下水道为何通常做成圆柱形而不是长方体形或正方体形?最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评选最佳设计方案。这样的活动综合了测量、估算、计算以及如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比较选择,增强了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教学目标的综合性。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在立足综合性的同时,还要重点突出数学性,即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切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从而体验生活,认识社 会。

4、实践性与操作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突出数学活动的实践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的重要信息途径。”由此可见,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已摆在了数学教学的突出位置。可以这么说,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人的实践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后,让学生进行用等长的小棒摆三角形活动,摆一个三角形要三根小棒,摆两个三角形至少要用几根小棒?摆四个三角形呢?这样就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突出实践,加强感悟,努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从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强调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整合,强调学生的学习不应该只是解题目,而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强调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操作”中学,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丰富感性认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例如二年级学生学完统计后,可让学生统计全班同学最爱吃的水果、最爱吃的菜,整理信息后制作统计表,这样在活动中着眼让学生深入实践,自己收集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灵活运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活动形式

1、精心设计、调动热情,让学生想上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一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精选题材。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有一定的结构性,它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而且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具有层次性,这是由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知识、经历和心里水平不同所决定的。例如,低年级的很多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从自然景物中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玩中体味数学价值,整节课的教学充满情趣性。中高年级则更注重体会数学,因为中高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更多的挑战性和创造性,需要他们通过实验操 作、调查访问甚至课题研究,侧重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二是结合教学内容精选题材。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还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而设计,体现材料的价值性、实践性,强调学用结合。例如,学习统计图时,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调查或收集有关数据:学校各班学生人数情况、我县交通、通讯等发展情况、工农业生产情况、家庭的水费开支情况等,然后把收集的信息整理设计成统计图表并分析。又如,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知识,也可以安排动手操作、实验、小制作、调查研究等数学实践活动。

2、教给方法、放手探究,让学生会上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教是为了不教。”数学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他们自主探索,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必须逐步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培养数学实践能力,积累学习经验,获得良好的感性体验,从中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是学会计划。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所提出来的问题都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难度,不是靠几个算术式子就能解决的。对于较大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小课题研究,教师要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时首先考虑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二是学会分析和方法。作为实践活动主体的学生,必须在活动中逐步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例如,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对于问题策略的学习,教材中安排的实践活动大部分都是采用了先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参加实验,通过实验对数据的统计得出结论,再让学生运用结论去研究新的问题。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实验·统计·结论”、“猜想·验证·结论”、“调查·统计·结论”等多种问题策略,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的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

三是学会合作与交流。教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是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之一。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独立思考、与人分享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直至感到豁然开朗,感受成功。四是学会评价与反思。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不仅要留有时间让学生评价自己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掌握情况,更要教学生学会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学会分析纷繁的数据,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指导学习生活,树立应用意识,最终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篇11:思维导图的技巧

1.先把纸张横过来放,这样宽度比较大一些。在纸的中心,画出能够代表你心目中的主体形象的中心图像。再用水彩笔尽任意发挥你的思路。

2.绘画时,应先从图形中心开始,画一些向四周放射出来的粗线条。每一条线都使用不同的颜色这些分枝代表关于你的主体的主要思想。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 你可以添加无数根线。在每一个分枝上,用大号的字清楚地标上关键词,这样,当你想到这个概念时,这些关键词立刻就会从大脑里跳出来。

3.要善于运用你的想象力,改进你的思维导图。

比如,可以利用我们的想象,使用大脑思维的要素——图画和图形来改进这幅思维导图。“一幅图画顶一千个词汇”,它能够让你节省大量时间和经历,从记录数千词汇的笔记中解放出来!同时,它更容易记忆。要记住:大脑的语言构件便是图像!

在每一个关键词旁边,画一个能够代表它、解释它的图形。使用彩色水笔以及一点儿想象。它不一定非要成为一幅杰作——记住:绘制思维导图并不是一个绘画能力测验过程!

4.用联想来扩展这幅思维导图。对于每一个正常人来讲,每一个关键词都会让他想到更多的词。例如:假如你写下了“橘子”这个词,你就会想到颜色、果汁、维生素C等等。

根据你联想到的事物,从每一个关键词上发散出更多的连线。连线的数量取决于你所想到的东西的数量——当然,这可能有无数个。

思维导图笔记的规则

主题在中央

从中央思考起不但符合心智的思考方式且与大自然法则同步。

使用品质较佳完全空白A3或A4的白纸,并将之横式平放。

品质好一点的纸会让您的心情很舒服,空白纸提供您360°自由发挥不受限制的思考空间。

影像的使用

最好是彩色、立体的,因为愈与实际生活相似则愈容易触发思考及强化记忆,您放眼环顾四周,那一样东西是黑白的呢?千万别告诉我,您爷爷的结婚照就黑白的。:)

色彩的使用

每一种色彩对每一个人都代表不同的意义。我是一位非常喜欢打高尔夫球的人,绿色对我而言,代表的就是户外休闲娱乐。如果对政治狂热的人而言,您认为绿色对他而言代表什么? 蓝色? 黄色?

文字的使用

每一线条上的文字都是关键词的选择,以正楷书写在线条上不受妨碍的位置,且以一个〝单字〞为原则,例如,

〝苹果〞是一个单字,最多不超过2个单字。

线条的长度大约与图形大小或书写文字长度相当即可。

线条的结构要流畅层次要分明,并且要确实连接在一起。线条的粗细。与中央主题连接的部份由粗而细,其余分支以一般细线条即可。但如果针对特殊情况则可以有不同的运用方式。

整个心智图的结构层次是放射状(Radiant),它是联想的引导及表现。整个结构必须轮廓清晰,且有一定的顺序(顺时针或逆时针,因个人的习惯或主题内容可以自由决定)。

篇12:思维导图的优势

1.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率,增进了理解和记忆能力。如通过使用关键字强迫我们在做笔记的时候就要思考句子的要点到底是什么,这使我们可以积极地倾听讲课者。而且思维导图还极大地激发我们的右脑,因为我们在创作导图的时候还使用颜色、形状和想象力。根据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左大脑负责逻辑、词汇、数字,而右大脑负责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巴赞说:“传统的记笔记方法是使用了大脑的一小部分,因为它主要使用的是逻辑和直线型的模式。”所以,图像的使用加深了我们的记忆,因为使用者可以把关键字和颜色、图案联系起来,这样就使用了我们的视觉感官。

2.把学习者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您不需要浪费时间在那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上。节省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通过使用关键字强迫我们在开展业务或做笔记的时候就要思考句子的要点到底是什么,这使我们可以积极地倾听讲课者。关键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线会引导您进行积极主动思考。快速系统的整合知识,可以为您的知识融会贯通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画思维导图的方法恰恰是发散思维的具体化、形象化。

3.思维导图具有极大的可伸缩性,它顺应了我们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从而,可以使我们的主观意图自然地在图上表达出来。它能够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为人总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在学习新知识时,要把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相结合,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把新知识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能否具有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学习的关键

优势

常用的草拟法和笔记法存在四个严重弊端:

1. 埋没了关键词

重要的想法应当是由关键词来表述的。但在标准笔记法中,这些关键词经常出现在不同的页码上,淹没在一大堆相对不重要、甚至毫不相关的词汇海洋之中。这就严重阻碍了大脑在各个关键概念之间做出合理的联想。

2. 不容易记忆

单调的一种颜色的笔记,让人看起来枯燥乏味,很容易被大脑所拒绝或遗忘。另外,标准的笔记列出来的东西连篇累牍,没完没了,重点不突出,脉络不清晰,也很难记住。

3. 浪费时间

标准的笔记法非常浪费时间,你得记住许多并不重要的内容,还得阅读大量的材料,再从中寻找关键词,这必然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4. 不能有效地刺激大脑

标准笔记的直线性表达方式过于单一,不利于发挥大脑的联想功能,对创造性和记忆起到妨碍作用。另外,在面对菜单式的笔记时,大脑会不由自主地产生 “快要完了”或“已经完了”的感觉。这种意识会起精神懈怠的作用,减缓甚至抑制思维过程。

当我们习惯于使用效率不高的方法记笔记、写大纲时,因大脑得不到有效地刺激,使我们的精力难于集中。我们在忍受无聊和承受挫折所带来的痛苦时,我们就渐渐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那种孩提时代令人羡慕的学习热情也渐渐离我们远去。传统学习方法的成效越来越小,我们迫切需要的是一种可以不断增加回报的新的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我们平常所使用的传统笔记法存在许多缺陷。单调的书写格式以及直线性的表达方式,无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记忆力和发挥其创造力。

实验证实,思维导图是一种最佳思维方式。首先,它顺应了我们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使我们的观点自然地在图中表达出来;其次,思维导图能增强我们的记忆;第三,思维导图还激发了我们的右脑。由于我们在创作思维导图时还使用了颜色、形状和丰富的想像力,而右脑负责的就是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力和想像力,因此能大大加深我们的记忆。把关键字、颜色和图案有机地联系起来,就能强迫我们使用视觉感官来增强记忆。

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思维工具,它是一种将思想图像化的技巧,也是将知识结构图像化的过程。

篇13:我对“思维导图”的几点认识

一、利用思维导图, 激发评改兴趣

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自然表达形式。 它把注意的焦点设置在图的中心———中央图形上, 并由此开始, 把联想和想象所产生的思维结果 (文字或图形) , 作为与中心图形相关的一级子中心用随意的线条将其与中心相连, 作为一个分支。 一级子中心可以成为下一级联想和想象的起点。 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它看做是一种放射型的图形化的思维工具, 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 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 以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的有效的方法驾驭整个范围的皮层技巧———词汇、图形、数字、逻辑、节奏、色彩空间感, 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正是利用图像、色彩、空间等要素并与文字结合来刺激大脑, 以此把零散、繁多的知识结构化, 快速建构在人的认知、记忆系统中[1]。 因此, 思维导图能够用文字和图形将看不见、摸不着的作文想法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种直观形象的“画画”方式利于思考、便于探究和联想, 十分适合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 能够很好地激起他们的兴趣。 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我这样引导学生评改:同学们,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本单元的几篇课文, 看看作者围绕着动物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接着, 我边引导边在黑板上勾画。学生一看, 立即来了兴致。 我立刻趁热打铁, 让学生像老师一样先勾画出自己描写的动物, 再运用简单的线条和文字为自己的作文画一幅思维导图。

学生画完后, 再让学生两人一组, 对照黑板上的思维导图, 修改原来的思维导图, 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等学生修改后, 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几幅改后的思维导图进行讲评。 接着让学生根据修改后的思维导图, 修改自己的作文。 这样, 学生的积极性都非常高。 因为有了改后的思维导图, 就好像登山有了路线图一样, 学生修改作文就变得轻松了。 其实, 只要激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便不是一件难事。 “要我改”和“我要改”修改出来的作文效果是有天壤之别的。 因此, 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 降低评改难度, 有效激发学生作文评改的兴趣。

二、运用思维导图, 拓宽评改思路

作为辅助师生在作文评改教学活动中进行反思的工具, 思维导图的作用绝不仅仅是用来激发学生的评改兴趣, 它更有助于拓宽评改的思路。 画一幅思维导图好比经历一次头脑风暴, 当一个人在作文修改之前把自己的想法顺利地写出来时, 思路会变得更加清晰, 头脑也会接受新想法[2]。 有些孩子好不容易完成了作文, 你再让他进行修改, 他往往无从下手, 不知从何改起。 因此, 教师可以先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评改的要求, 再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评改要求画一幅自己的修改导图或修改作文前的思维导图。 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就像涂鸦一样不再受约束, 容易发现问题, 灵感也会随时闪现, 也不再有无从下手之感。 经过思维导图的梳理, 学生的思维也会随之逐渐清晰起来, 哪里需要删掉, 哪里需要修改, 哪里需要增加内容, 等等, 都会有清晰的轮廓。 有了导图的清晰展现, 修改也更有目的性与科学性, 效果自然更好。 直到学生动笔修改, 作文其实已经经历了不止一次的修改了。 这样不知不觉中便提高了修改质量, 也加快修改速度, 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3]。 如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作文《场面描写》的讲评课上, 我先出示了有关修改文章的名人名言, 又让学生回顾了本次作文的要求, 概括了优点和不足后进入作文讲评。先和学生一起寻找作文中的亮点, 并运用思维导图加以呈现。然后让学生欣赏整篇的美文, 接着让学生对照思维导图对一篇中等作文进行集体会诊。 此时, 学生的思维已经完全打开了。 这时候, 再让学生对照老师的评改思维导图, 绘出自己的修改思维导图或修改原来的思维导图, 并互相评改。 不管是老师的评改思维导图, 还是学生自己的修改思维导图, 都较好地拓宽了作文评改思路, 让学生在作文修改前, 对全文所需要的修改有了一张“全景图”。 这张“全景图”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写什么”、“怎么写”、“怎么改”, 这样一来, 学生修改的思路就更清晰了, 修改起来就更容易了[4]。

三、妙用思维导图, 教给评改方法。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在学生作文评改时, 教师运用思维导图, 以块状的形式, 使学生进行可视化学习———通过直观图表达信息, 通过直观图将思维过程显现化, 借助直观图管理、鉴别各种信息, 借助直观图提出创意———有利于学生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5]。

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首先要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 魏书生老师订出学生评改的八条要求, 我将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以中年级为例, 总结起来就是“八看”。 这样的思维导图, 直观形象, 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 再如把好作文标准编成三字歌, 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 有助于学生记忆。

这样, 学生作文评文便有所依傍, 简便实用。 文无定法, 修改也无定法, 但要得法。 让学生评改作文, 虽然列出一定的标准和要求, 但若没有教师的示范和指导, 则学生刚开始往往不得要领。

因此, 教师要进行示范评改。 一要帮助学生会用修改符号。 为便于理解评改意图, 要统一增、删、调、换、改的各种符号 (如图) 。 二要帮助学生掌握修改步骤。 做到一忆 (忆作文要求) , 二查 (查习作, 对照要求找问题) , 三划 (用统一符号划出毛病所在) , 四改 (问题逐个落实动笔修改) , 五誊 (将改后的作文抄写在本子上) [6]。 如:

四、巧用思维导图, 提高评改能力

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将人脑的思维过程呈现序列化、直观化, 还可以用色彩、图画、代码等多种形式加以修饰;不仅可以提高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而且可以提高思维的精度与新度[6]。巧用思维导图,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评改兴趣, 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评改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当学生掌握了评改的标准和方法后, 教师就要让学生“下水游泳”, 才能真正提高评改能力。 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评改实践, 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自主修改, 重在改。 学生对照教师的评改要求, 重新修改自己的思维导图。 例如作文不够具体语句不够生动时, 学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 写下可能用到的一些修辞手法, 如:比喻、拟人、想象、夸张等补充在原有的导图上, 并做合理调配, 这样能够使文章显得更生动。 还可以把想到的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古诗佳句、歇后语等记录在旁, 修改时便可运用到作文中去。 思维导图能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 让学生在修改前能全盘考虑, 什么地方怎么修改, 一目了然[7]。在学生自改结束之后, 教师最好选一两篇自改得好的作文对照其思维导图在班上进行评析, 这对学生今后运用思维导图修改作文会有更大的帮助。 二是互评互改, 重在评。 相互评改可以是同桌交换评改, 可以是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评改, 还可以是随机交换评改。 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讨论, 交流, 评价, 给同伴的文章提出自己的意见, 帮助同伴重新建构思维导图或一起修改思维导图。 尽管学生之间的互评不一定能找出习作中的所有错误, 但让他们合作互评, 可以使集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的思维导图也会更丰富, 更有利于作文的修改。

参考文献

[1][3]托尼·巴赞, 李斯, 译.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北京:作家出版社, 1998:56.

[2]车伟坚, 徐晓东.概念图与思维导图及其应用中的异同辨析[C].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 2006:357-358.

[4]老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导航工具.http://www.chi nanews.com/edu/2012/09-20/4200002.shtml.

[5]概念图与思维导图导论.http://www.360doc.com content/11/0621/11/1324621_128423465.shtml.

[6]戴欢庆.学习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http://www jxteacher.com/zjm1981/column21477/d13793f1-e470-4fd8-8375-588a23f7cb35.html.

篇14:我对快乐体育的几点认识

实践证明,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只要我们尽职尽责,多一点爱心,把握住素质教育的航标,就能使学生在快乐中得到成功的喜悦,充分发挥体育教学育人的功能,使我们的学生更快乐、更健康、更自信。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思想;快乐体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046-02

目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素质教育大潮的冲击,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是因为,通过改革开放20年的教育经验的积累,广大体育教师对教学思想理论、教材、组织和课堂效果的评价等系统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因此,急待寻找一种更先进的教学思想,来创设一种适合当代青少年的体育教学新思想,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之者。”这是他的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他的教育原则。近年来,结合现代教学论和现行的教育方针形成了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思想——快乐体育。

现在我就快乐体育教学思想谈谈自己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理解和体会。

快乐体育指的是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立足尊重学生的体育运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乐趣,并认为体育教学过程中本身就是快乐,有吸引力的。

快乐体育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整个体育的改革和发展紧密联系的,是对当前体育教学中某些僵化、被动以及缺少乐趣的反省。快乐体育的产生是对传统的师生观、教学观、理解观的变革。现就快乐体育的发展及其内涵作以下几方面的阐述。

一、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发展

近几年来,有些学者对我们学校的体育工作提出了一些批评,其中提到了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厌学现象,也有的学者提到快乐体育是解决学生厌学现象的重要手段。因此,产生了快乐体育教学。

快乐体育是日本全国体育学习研究协议会1979年提出的适应日本社会变化的体育思想。其基本宗旨是把运动作为体育追求的目标,而不仅仅是手段,把运动作为学生将来生活的内容来教给他们,让他们能够理解、享受掌握和创造运动,在运动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个性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体现,使运动文化成为他们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直到終生。

快乐体育传入我国已有十余年。这种体育教学思想,对广大体育教师和体育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解决体育厌学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快乐体育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基础,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各不相同,教师只有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需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发扬民主、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并且以身作则,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一位体胖的学生在做后滚翻时始终不能翻滚过去,脸上表情非常的难堪,这时教师走到他面前,用信任的口吻说“再来一次,你会成功的。”在他翻滚时,老师给了他一点助力,顺利完成了动作,脸上换成了喜悦,并且主动的要求再来一次。相反,传统的体育理论则以为师生之间似乎是命令与服从,上级对下级的关系,教师精神严肃,学生唯唯诺诺。快乐体育则强调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双向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这也就是形成了学生在运动中的自信心和兴趣感。

三、体育活动本身就应该是快乐的,有吸引力的

什么是快乐?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快乐是一种心理体验,是人类情绪中的重要的情绪,需要的满足是激起快乐体验的源泉。

快乐体育的教学本质就在于促进学生乐于进行体育学习,为深化旨在追求运动乐趣的体育学习,孩子们的自发、自主的学习活动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满足孩子们的运动欲求就会产生运动的乐趣。这种欲求的水平越高,就越明确,其满足后获得的喜悦就越大。因此,体育课不能是带有强制生的,体育教师则是一位出色的“导演”,每个演员、每个道具、每个情节都要细细的琢磨,让每一个学生能够自发、自主的享受运动的乐趣、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均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索活动,从而激发学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四、教师要创设优良教学情境,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快乐体育要求师生间情感是融洽的。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行为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礼,决不能讽刺、挖苦、言辞过激,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突出表现为技能与言行的直观性,一个同学和全班相比,其各种能力都有差异。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一定要方法得当,避免在众人面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快乐体育强调的是成功的体验。例如,在教授跨越式跳高的课中,可以准备三个不同高度的横杆(或像皮筋),让不同身高、身体素质不同的同学,运动正确的技术越过不同的高度,就是班里个子最矮、身体最差的同学也要为他设置一个高度,通过努力,能够成功的越过横杆。学生经过努力得到的成果一旦得到自己和教师的承认,他就是一个成功者,他就会得到快乐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快乐体育并非“一乐了之”

无论哪一种教学思想,都不应忽视学生学习乐趣的培养,忽视学生心理上的需求。

快乐体育固然讲求愉快的学习气氛,旨在强调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良好向上的学习的情绪,把学生由“要他学”变成“他要学”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以“快乐”激发学生的情绪并非只此一条路,而是教学的形式与教学的内容情境交融,相辅相承,便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在快乐体育不管教材,采取“放羊式”教学,单纯的博得学生“一乐”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应根据素质教育的思想予以修正。

上一篇:爱心铸师魂的幼儿教师演讲稿下一篇:【实用】银行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