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涉教坛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2024-04-15

初涉教坛的几点认识和体会(通用9篇)

篇1:初涉教坛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初涉教坛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合理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既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同时也要继承传统教学的精华.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专业能力,需要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将口试、实验能力测试、专业技能测试、撰写专业课程论文、闭卷、开卷笔试等多种不同考试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作 者:唐书恒 TANG Shu-huan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100083刊 名:中国地质教育 SCI英文刊名:CHINESE GEOLOGICAL EDUCATION年,卷(期):14(2)分类号:G642.421关键词:教学工作 教学手段 考核方式

篇2:初涉教坛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询问笔录的结尾不可画蛇添足,过早下定性语,过早告知

有些询问笔录末尾总要加上

这么一句:“你末取得营业执照就擅自从事某某经营活动,已违反了《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属于无照经营行为,我们将依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相关规定对你作出处罚,对此你有何看法和态度?”当然,依照《行政处罚法》第五条规定的“处罚与教育相结合”之原则,出于教育的目的,这样问也无大错。但是,在案件的一般程序中,询问笔录是领导作出审批和案件作出处罚决定前制作的,对于当事人的行为,只能说是涉嫌违法,如果过早下了定性语,即使是准确的,当事人也会有理由反驳。他可以认为办案人员在调查中先入为主,以致对他的调查不够完整。这样反而使调查工作陷入了被动。另一方面:

1、从逻辑上说,笔录中过早下“定性语”是不妥的,因为询问笔录处于案件调查阶段,而定性词语应当在案件调查终结以后;

2、从程序上看,定性语和处理依据也应当在发出《行政处罚告知书》时作出,即在局长批准之后才可以告知当事人,过早告知也是不符合法定程序的。

二、询问笔录应该讲究策略,问记有别

基层办案过程中,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即办案人员往往就是平时的日常巡查人员、收费人员、年检人员,和当事人已经相当熟悉,大家都彼此知根知底。在这样的情况下,办案人员在询问时基本上都会省略自我介绍、案件由来等过程而直接切入案件正题。办案人员的思维定势是当事人已经认识我,无须再作介绍。比如,在查处无照经营案件过程中,如果你这样问他:我是某某工商局的执法人员,现在要怎么样怎么样,希望你如实回答,然后掏出证件给当事人看,当事人听后势必会觉得很可笑。如果你继续往下问:你经营某某店,有没有到工商所办理营业执照?当事人更会觉得:这不是废话嘛!我如果来办过营业执照,你们还来找我干啥?但以上这些又是一个完整的笔录不能缺少的,怎么办?办案人员对于这类问题,在向熟悉的当事人的发问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但在笔录中还是应该“悄无声息”地记录进去,等制作完成后交给当事人看阅时,当事人肯定不会对这些大家都承认的事实提出异议。相反,明明是无照经营,你却还问他有没有营业执照,他如果不肯回答,或者故意说慌,询问就会陷入僵局。

三、询问笔录应修正当事人使用的模糊语句

在询问过程中,常常出现当事人用模糊语句回答的情况,比如办案人员问当事人经营额是多少,他会回答:大概是多少多少吧,不会超过多少多少元吧之类;办案人员问当事人是从何时开始经营的,他会回答:好象是从某月某日开始的吧。对这样的回答,执法人员当然不能满意,但又不可能直接按当事人的原话记录,怎么办?这时就需要执法人员灵活处理,把当事人使用的模糊语句修改为肯定语句,再记录到笔录中。

四、询问笔录应剔除当事人说的无关紧要甚至与事实相反的话

明明是性质恶劣的无照经营,有些当事人就是要强调各种原因,比如家庭困难,我是农民不懂法,工商所的干部没来催办过,生意又不好还在试营业期之类,对当事人的这些陈述,在询问时应尽量让他说完,不一定要反驳,但可以不予记录。

五、重要的案件制作二份以上询问笔录

篇3:初涉教坛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1 电子文件的重要性

首先, 做好电子文件的档案管理工作有利于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近二十年来, 电子信息技术取得飞速发展。办公自动化、标准化、网络化日趋完善, 文件从产生至处理结案几乎可以不使用纸和笔。因此, 电子文件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国家档案工作、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 电子文件的档案管理工作做得如何将直接影响电子档案的真实、完整、长期可读。电子文件同纸质文件一样具有形成阶段、管理阶段、处置阶段。而电子文件的处置阶段即是文件归档, 应由档案部门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归档,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的有关要求, 也是电子文件形成的必然选择, 有利于国家记忆的长久传承。

最后, 做好电子文件的档案管理工作, 可以更加准确、快捷、安全、完整地向用户提供各种方式的服务, 满足用户需求, 也可及时发现利用系统中的弱点与不足, 调整和改进工作方法或技术措施, 使电子文件档案信息最大程度的被利用起来, 为电子文件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更高的使用价值和基本条件。

2 电子文件的整理

电子文件整理时应根据文件整理目标和规律, 借鉴已相当成熟的纸质文件整理程序方法和原则, 将收集积累的电子文件分门别类进行清理, 为归档做好准备工作。

2.1 电子文件的组织

在电子文件形成后要及时进行收集、整理、积累、归档工作, 防止文件丢失情况的发生, 也就是将零散的、杂乱的电子文件通过分类、标引、组合, 使电子文件存储格式处于一种有序状态。文件名称、文件号、分类和隶属编号、密级等电子文件的著录标引应由档案部门的归档人员来完成。

2.2 建立数据库

电子文件在数据库中是以虚拟方式存在的, 应建立“虚拟文件库”。经过分类、划分和排序后, 依次将电子文件登记在“虚拟文件库”中, 并在电子文件名和电子文件内容之间建立关联, 实现数字数字保存、数字检索和数字显示。最好再建立一个电子文件索引数据库, 这样更利于以后进行查找。

2.3 电子文件的存取

电子文件的整理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 涉及多个部门。坚持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并存, 即保存二套档案。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对电子文件的形成处理、收集处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过程中, 进行自动跟踪管理, 专人专机负责, 再进行拷贝或刻录到可以移动的磁盘、光盘介质上, 以便长期保存其原始性和完整性。

3 电子文件的归档

电子文件的归档与传统的纸质文件的归档有所不同, 不论在形式或载体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别。电子文件是将接收到的文件按要求进行分类、编制文号后转到档案数据库或记有归档的标识。然后由档案部门统一管理归档。

3.1 确定范围

确定归档范围是归档的首要任务, 也是保证电子档案管理的关键。凡是依据国家规定、能够反映实际情况、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均属归档范围。将属于同一种类、同一格式, 具有历史联系的文件相对集中到一起, 便于操作者查询读取文件, 也便于计算机寻找文件。

3.2 明确时间

按规定每年度的电子文件应在次年的6月底前进行归档, 因涉及到电子文件的技术环境条件, 存贮介质的质量、寿命、功能等问题, 一般以不超过2~3个月为宜。

3.3 制定规范

及时收集、积累电子文件, 确保不丢失, 保证其完整性、准确性、原始性。对于草稿文件, 考虑到以后纸质文件逐步数字化, 建议对其进行积累、鉴定、归档;对于起辅助作用或正式使用的电子文件, 应及时收集、整理、归档;对于电子文件生成的软硬件环境和原数据, 也应加强管理, 一并进行归档管理;对于归档电子文件格式尽可能的通用、标准;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4 选择载体

纸质文件档案管理的载体比较稳定安全, 而电子文件的载体稳定性差, 易损坏, 如利用磁带、磁盘、光盘等, 在脱机采集数据的介质移交方式上极其容易造成数据丢失。因此, 利用网络移交较为安全。一是借助计算机信息管理网, 开通电子文件归档专递网线。现在大多数单位都已建立了计算机局域网, 可以借助本单位的网络与档案部门之间开通电子文件归档专线, 将上网与未上网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通过此线传输到档案管理部门。二是选择电子文件信息的汇集点, 由计算机与信息管理部门负责归档。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由单位指定一个管理部门 (如信息中心) 负责本单位的数据传输、资料鉴定、内容审核、编目整理后, 通过网络传输, 移交给档案部门进行保存。以保证电子文件形成部门对其数据的原始性、准备性、真实性负责。通过计算机或网络收集与管理电子文件, 是实施前端控制的有效手段。任何电子文件一经产生, 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就自动进行跟踪管理, 档案部门可通过网络对其进行档案管理和控制, 对电子文件的生成、迁移、归档、利用等各个阶段设置完善的功能管理, 对各个环节实施逻辑管理。

参考文献

[1]高峰, 赵密霞.高校电子文档管理的现状及特点研究[J].兰台世界, 2013 (14) :59-60.

篇4:初涉教坛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初中;几何学习;尽快入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206-01

初中七、八年级的几何,对大部份学生来说学起来都感到吃力,特别是几何中的证明与求解,很多学生表现为不知如何书写,逻辑思维混乱,条理不清;或者不知如何分析,如何入手解题等。如何提高学生的几何的书写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尽快入门,学好几何?

一、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学好几何的自信心

学习几何开始时,学生总是感觉听得懂但是一做起来就不知如何入手。我觉得学生刚开始有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但这时我们老师要做好引导,尽快改变学生畏难情绪,注重学生对学好几何的信心培养,多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动手,去分析、探索。告诉学生即使是老师,拿到一道题目,同样要先分析,研究找到正确的思路后才能讲授。这样多鼓励学生,改变学生对几何的初使错误的认识,让他们相信自已是可以学好几何的。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学习的方式的改变,注重知识形成过程,教科书每一节都渗透这一课改理念,几乎每一节课的编排都有“试一试”或“做一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它,培养学生对几何兴趣。课堂上让学生多动手,试一试,做一做,画一画,写一写,这对学生学好几何很有好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信心。比如,在讲正方体展开图时,如果只是把正方体的展开图都画出来,学生不容易想象出来,同时不易接受,就是记住了印象也不深,容易忘。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用不同种方法去剪,看一看能剪出多少种不同的正方体展开图,再与书本所罗列的正方体展开图对比,这样学生一定会热情较高地积极参与,学生对此印象深刻。学生动手的过程是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和快乐,这对学生学好几何的信心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要让学生多动手,勤动手,我们教师也要多动手。要上好几何课,我们老师在课前做一些教具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利于我们把知识点讲清楚;加强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观注力;有了教具,使图形变得更形象和直观,学生通过观察,有利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讲到“旋转--图形的旋转”这节课,我课前准备好单摆小球,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旋转”和“旋转中心”定义的理解;制作好两个三角形,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旋转的演示,加深对“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等的理解,总之平时我们老师多做些教具,会影响学生养成爱动手、勤动手的好习惯。对于有些几何课我们还可以配以课件的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二、注重学生解题过程中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书写表达能力等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思维严密的学科,几何尤能体现这一点。在解几何题时,每一步都要有依据,都存在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能想当然。对刚开始学习几何的学生很多都会想当然。体现在书写上,逻辑思维混乱,条理不清,有以下几种情况:跳步、漏步;书写很多,让人摸不到边,看不懂在写什么;不知如何书写等。对此我们在开始讲解几何题时,要注重帮助学生分析题目,如何破题,以及如何书写等,强调每一步都要有理由根据,这些理由可以是问题所给的条件,也可以是定义、公理、定理、推论等。我们在板书时,开始时每一步要写出依据,好让学生理解和模仿,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开始书写时,每一步要写出理由根据,这有利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公理、定理。熟练掌握一些公理、定理是解决几何问题的前提条件,因此熟记课本中出现过的公理、定理等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学好任何一门学问,都需要积累一定的经验,记住公理、定理等是学好几何的第一步积累。

三、培养学生看图、画图、用图

在数学中,图形也像文字那样具有记录作用,而且比文字形象,所以更有助于人们探索解题途径,有利于形象记忆,又可以交流思想,因此我们把图形作为语言来使用,并称它为特殊的数学语言----图形(图象)语言。图形语言使用得好,将大大有利于我们的几何学习,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图形语言的训练,从而达三会,会识图,会读图,会画图。

画一个几何图形,或者观察一个几何图形,能在我们头脑中把其中个别的几何事实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把几何概念和定理(公理)进行反复分析,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能灵活运用它们。因此,画图是建立具体的几何知识系统的重要手段,是避免死记硬背几何知识的有力措施。

用图关健是要懂得利出图形中的引含的条件。学生感到学几何难学,很一部份原因就是不懂得利用图中隐含的已知条件去求解。例如,已知在直角三角形中…,则引含着⑴勾股定理⑵两锐角互余(三角形内角和)⑶三角函数边角的关系⑷等积法求斜边上的高⑸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等,这些隐含已知条件,题目是不会再告诉这些的,但我们在求解和证明时是可以直接利用这些条件,如果我们能在解题的过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并能应用,说明你会学几何了。

篇5:对单证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2010年9月20日 11点15分 来源:中国保险报 作者:杨寿岭

相关标签:单证管理

单证管理作为公司内控管理的根本,其重要性越发引起公司上下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伴随着近年来一些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其根源主要表现为单证的管理不到位和使用不规范,背后也不乏惨痛的风险代价和巨大的成本付出。笔者通过亲身经历这一复杂而艰难的历程,对新形势下的单证管理工作有一些切身感受。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抓好单证管理,必须要科学定义单证管理概念

从理论上定义,保险单证是指保险公司的业务和财务单证, 是双方订立和执行保险合同的基础, 是保险业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业务单证:如保险单、保险证、批单、格式承保合同等;财务单证:如保费发票、收款和赔款收据等。

从现实上定义,单证作为保险公司的立业之本和经营产品的根本表现形式,其本身不仅表现的是客户购买公司保险产品的标志,更深一层体现的则是在经营过程中的公司内在价值和社会认知度与美誉度。换言之,保险公司经营的产品就是“保单”这张纸,它可以代表为百元、千元,也可以是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甚至是几千万元。而保户拿着这张“纸”,装着的是无比信任,守候的是风险无忧,相信的是保险公司一诺千金的内在品质。由此可见,单证的重要性和不可侵犯性对公司生存发展是多么的至高无上,单证管理工作默默无闻又事关公司兴衰成败和百年大计。

抓好单证管理,必须要客观认识存在的管理误区

主要存在以下“三个误区”:

误区一, 思想认识不够。表现为缺乏对加强单证管理的主动性和工作责任感,特别是基层公司作为单证的最直接管理和使用者,对单证的重要性在主观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日常管理和使用重要空白凭证及有价单证方面随意性较强,流程化管理也不十分规范。在人员配置和主管部门的确定上,变化十分频繁,管理技能不高,造成对单证的管理监督和定期盘点等工作严重缺失。

误区二, 管理制度偏松,管理模式存在漏洞。表现为在重要空白凭证及有价单证的管理措施上较为滞后,制度不够健全,管理环节“断层”。领导层和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全面地掌握重要空白凭证及有价单证的使用和核销情况, 出现重要空白单证未用规定格式的登记簿,且登记簿不规范、不完善, 要素不全。如:对作废的单证存在不盖作废章而是沿用手写“作废”字样或者在系统内不做“核销”等。

误区三, 监管乏力。随着保险公司发展和业务领域拓宽,公司重要空白单证种类多而杂、数量大而散,造成日常一些管理检查往往是在走过场, 出了问题检查就会多一些、细一些,反之就会流于形式,使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纠正。即使发现了问题,也往往会处理不力或“轻描淡写”,造成各类保险单证难以有效管理和规范使用。

抓好单证管理,必须要确立科学的单证管理流程

为确保办公室统一管理后的规范有效,切实防范类似历史风险问题发生,有效打造和维护新形势下单证管理的权威性,笔者所在市分公司适时确立了单证管理整套流程,并以此来扎实推进单证管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

一是研究确立了“科学管理、规范运行、监控有效、依法合规”的单证管理工作愿景,做到单证管理工作既要充分体现“短期有效、长期有利”,靠制度管长远、靠规范防风险;把长期扎实推进单证工作的有效管理和印发的《人保财险山东省分公司发展战略(2010-2020年)》推进相辅相成,通过切实维护单证的“可信度”来推动公司实现做对做实。

二是研究确立了“科学规范、主动服务、保障有力”的单证管理工作宗旨和准则。做到单证管理工作必须要始终立足服务于公司业务发展不动摇,既要保证单证管理的有序高效和科学规范,又要主动服务于公司一线业务发展,统筹兼顾确保单证供给。既要打好管理根基、切实防范风险,又要通过规范管理更好地服务于公司高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三是研究确立了“四抓”工作方针,做到单证管理工作有制度、有责任、上水平,分别是:

抓制度,建章立制夯基础。在上级公司出台的管理制度基础上,笔者所在市分公司结合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单证管理实施细则》、《单证限时限量管理制度》等10多个管理制度,真正使单证管理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抓培训,提升技能上水平。针对基层公司因单证管理人员变动频繁、工作缺乏连续性、不熟悉单证管理相关制度和操作实务等问题,根据上级公司单证培训材料,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单证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使基层单证管理员熟悉单证管理相关制度和各项操作实务,真正成为行家里手。

抓责任,落实到人强管控。遵循“在岗言岗”和“岗岗有责”原则,率先制定了《单证使用管理责任状》,逐一明确了单证管理的各具体责任人员。通过与各级责任人逐一签订责任状,明确了管理责任,切实使各责任人都要严格执行单证管理各项制度,承担单证管理有关责任。

抓监督,动态监控防风险。率先实行了单证使用全流程动态数据周控制度,每周下发一次,确保及时掌握县区支公司领取单证的实际使用和流向情况,为限时限量制度执行提供数据支持。通过采取“四抓”措施,使单证管理工作做到了有制度、有技能、有人管、有监督,实现了靠制度管根本、管长远。

抓好单证管理,必须要充分体现可见性和可行性

针对完善后的一些单证管理制度在执行和落实过程中,与传统观念发生“对撞”,难免会产生一些“水土不服”、“小题大做”等片面认识,甚至还会产生影响业务发展的偏激舆论,笔者所在市分公司及时确立了单证管理“可见、可信、可行”的六字方针,就是要让单证管理“效果见得着、结果信得过、制度行得通”。主动和基层沟通,让数据和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充分体现单证管理工作的可见性和可行性。

一是建立实行了重要单证周监控制度。率先开发了空白单证数据提取软件,每周日在省公司数据库提取一次本市系统的单证数据,通过逐一对各单位的单证数据比对核实后形成重要单证监控表,于每周一准时下发各支公司经理和单证管理员信箱。监控表内容主要包括:总征订数量、领取数量、已使用数量、可使用数量和保单核销率等,使大家对本单位的空白单证实际情况、存在问题和不足环节等一目了然。而且通过单位之间先进与落后指标的比较,使之更加重视自身问题并积极改进不足,产生彼此相互促进的良性竞争作用。如,实行重要单证周监控制度后,经过一段时间运转,原来几个保单核销率在30%至40%之间的支公司核销率目前全在97%以上,高的达到100%,全市7个支公司均达到总公司核销率95%的目标要求。

二是把单证管理与“算账经营”有机结合,践行管控出效益。为强化空白单证的源头管理,我们确立和严格执行了“限时限量、集中管理、有效发放”的空白单证管理方针,实行一次性发放比例不超过10%,管控不到位的单位不超过5%。通过“闭环式”管理手段,确保实现单证的“信息流”与“实物流”相匹配,强化源头风险管控。但由于限时限量制度的推行彻底摒弃了原来征订单证到货后一次性发放给基层公司的错误做法,空白单证的领用次数大幅增加,加之受过去惯性思维影响,有些基层公司出现了一些不适应或不接受心态。在这一情况下,我们一方面坚持严格执行制度不动摇,另一方面把单证管理与“算账经营”有机结合,及时把实行限量制度后的好处数字化、价值化,主动和基层单位沟通,让效果真实可见。如在2009年11月,征订2010年第一季度单证时,某支公司上报的征订单证数量中,仅有号保单就高达4.76万份,再加上配套的保险封套和投保单,高达6.76万份。但根据保险单证必须顺号使用,不能新老号段单证混用的管理规定。市公司根据库存数量,及时与该支公司沟通,取消了该季度的单证征订,为其节省费用约4.5万元。2010年第三季度单证征订期间,根据各单位报送的征订量,通过对市公司库存量进行测算,我们认为完全可以满足各单位第三季度需求,在向各基层公司单证管理员反馈信息后取消了征订计划,由此节省费用6万余元。让数据说话, 不仅避免了保单浪费,防范了潜在风险,而且还可以让基层公司直观地看到强化单证管理后产生的现实效益,节约的费用就是公司纯利润。再如,某支公司2010年一季度征订了2000份交强险保单,但由于业务需要一季度该支公司实际领取了3500份。正是因为推行了“限时限量”管理,才真正实现了对发展需求的有效保障。也正是通过这些真实可见的管控效果,才不断增强了上下对强化单证管理工作的逐渐认同。

篇6:初涉教坛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明确条例意义 中共中央颁布的两个条例,是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制约机制,切实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举措。两个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严明党的纪律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对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做到立党为工、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一个党员负责干部,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两个条例。要认真贯彻执行两个条例,首先必须学好两个条例,吃透精神,并且严格对照两个条例的规定,认真检查和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看在哪些地方和方面,有违两个条例规定的行为,采取切实改进措施,认真加以改进。只有这样,学习贯彻两个条例,才能达到目的,收到实效。

二、重在自我约束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民主法制化进程大大加快。依法治党,依法治国,法制日趋完备,措施更加有力,但我们不能不清醒地看到,刑事和经济方面的犯罪率不断上升,领导干部的犯罪同样不断攀升,尤其高级领导干部的“巨贪”,更是触目惊心。究其原因,虽然有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重要因素,但我认为,最重要、最关键的原因,是我们一些领导干部缺乏自我约束意识,甚至放弃自我约束,天马行空,我行我素,把党纪法规视为一纸空文。因此我认为,学习两个条例,重在自我约束,这是因为:其一,强化自我约束,符合辩证法的基本法则。唯物辩证法指出,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党纪法规在制度上具有重要约束力,但要真正起到约束作用,必须要使被约束对象牢固地具有自我约束意识。当前,不管社会环境如何变化,对每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应该是基本相同的,但就其表现看,反差很大。不少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忠实实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勤政廉政的楷模作用,有口皆碑,但也有不少领导干部私欲膨胀、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迷恋美色。从近几年一些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大量实例说明,主要为本质兑变。因此,学习贯彻两个条例,强化自我约束,十分重要。其二,强化自我约束,是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迫切需要。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究竟是为谁执政,这不仅是党的宗旨所决定的,同时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要学好贯彻好两个条例,就要切实做到执政为民。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用两个条例的规定自觉约束自己。我认为,作为一个企业主要负责干部,要执政为民,要充分体察民情。体察民情,就是要体验职工感情,掌握真实情况,确保企业各项决策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就是要认真倾听职工呼声,如实反映职工意愿,避免工作的盲目性、片面性。二要自觉顺乎民意。执政为民的核心在于以民为本,顺乎民意,实实在在地为职工办好事、做实事。顺乎民意,必须广辟反映职工意见和建议的渠道,进一步健全以职代会为主体的各项民主制度;必须强化保障民意的举措,确保决策的科学合理。三要高度关注民生。坚持执政为民,必须始终十分重视和关心职工生活,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逐步满足职工日益增多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必须真心诚意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因此我认为,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如果真正能够做到执政为民,就能够自觉遵守和贯彻两个条例。其三,强化自我约束,这是领导干部适应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客观需要。当前,我们仍处于改革开放关键时期,经济的多元化,利益的多元化,体制机制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使社会关系复杂化。此外,权力、金钱、美色的确具有巨大的诱惑力,加之领导干部都有一定权力,活动有一定隐蔽性和自由度,这就从客观上提供了腐败滋生的土壤。因此,处于当前新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作为一个领导强化自我约束意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尤其重要。

篇7:初涉教坛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摘要:一直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都是传统式的照本宣科,属于应试教育的模式。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就必须改变观念,探索多种教学方法,有的放矢,组织教学,从而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与完善,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高中政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改革实践中,就必须改变观念,探索多种教学方法,才能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我作为一名从事高中政治一线教育工作多年的教师,历经了新旧课程的实践,下面我粗浅总结一下自己经历新课改后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转变

新课改最大的最直接的改变就是教材的编排面貌一新。高中的政治教材从过去的五本必修,转变为四本必修和六本选修,表面上看必修的教材数量上减少了,但是内容上却增加了一个过去所没有的“文化生活”模块,而且增加的选修内容也都是全新的领域。新教材的编排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体现“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改变以往围绕政治基础理论的系统知识要求组织教学内容以便适应考试的倾向,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陶冶情操和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第二、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改变以往以学科教材为本的倾向,强调教材既是教师的教本,也是学生的学本。第三、体现“以行动引导为导向”。改变以往过分强调“落实双基”的倾向。突出强调知、情、意、行的统一,并把重点放在“行为指导”上。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感的陶冶、思想品德的培养都落实到行为实践上。第四、体现“以实践活动为突破口”。改变以往忽视实践活动的倾向,突出实践性,把“实践活动”设计作为新编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以此作为突破口,实现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过去用旧教材的时候,教师在备课阶段也反复强调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由于受教材内容和体例的制约,结果只能是教教材。现在进行新课改,教材发生了变化,内容更好把握了;学生能够自学教材了;形式更新了,内容更符合学生身心和年龄特征。因此,教材真正成为一种帮助学生学习,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

二、教材的改变促使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

在课改中,由于教材的改变,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方法,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和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切实地行动起来。新课程的政治教科书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它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具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这种多维度的教育目标不可能明显地出现在教科书的文字与插图中,需要教师去挖掘、去诠释,不能把教材教死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体会、去遐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是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采用新颖的形式、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如多注重新课引入,多采用生活实例、多制造课堂悬念,引导学生养成质疑、调查、探究的学习习惯,在学习实践中提

1高能力。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上课是汲取知识的主要活动,是身心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盲目地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的模式,认为只有“讨论”才叫课改,只有“合作”才叫转变观念,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认知规律,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比如,讨论问题环节,课堂上弄得学生有时无话可说;有时不屑一顾;有的讨论时间不够,学生刚进入主题就被拖回来等等。虽然讨论热热闹闹,只是哗众取宠,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就难以形成。

长期的灌输式使我们形成了一种惯性。突然转变到“探究式”等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学生往往很难适应。那么究竟应该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教学为合适呢,不是新就好用,关键是要满足学生的需要,能够结合当地学校现有的条件,逐步过度。所以本人认为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学案导学法这种方式就能起到了较好的过渡作用。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探讨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着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主体地位的重新认定

新课改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意义,因此必须确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观念。现代教学评价标准也相应当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要求教师更加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流,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从课堂的主讲转变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要求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实,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否认教师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对教师则是一种新的挑战。它对教师的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深刻地挖掘教材内涵,掌握较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更深层次地为学生释疑解惑。有些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挑,这样的课看上去较为活跃,但实际展现的是学生虚伪的主体性,失去的是教师的正确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新课程改革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二者不可偏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一要做到三个“突出”:

1、突出“精讲多练”,哪些精讲,讲到什么程度;哪些要练习,怎样练习效果好,都要重新定位、重新研究;

2、突出“学生活动”,设计扩展性、发散性、创造性、训练性的教与学的综合交流方式,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听、说、读、写、议;

3、突出“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使之有效地获取知识。二要坚持四个“并举”:

1、“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举”,不仅要看在课堂上怎样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更要看怎样培养学生能力,怎样有机地渗透德育、健康卫生等教育;

2、“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并举”,在重教学效果的同时,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从而在参与中构建自己的认识结构;

3、“教师指导与学生会学并举”,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教师的指导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之目的;

4、“一般能力培养与创造品质形成的并举”,既要让学生形成一般能力,又要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形成走向创新的创造品质。三要渗透五个思想:

1、要“关心”每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2、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对学生要施之以爱心和耐心;

3、要“善待“每个学生,允许和正确善待学生在学习和个体发展上存在的差异;

4、“信任”每个学生都能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5、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四要达到六个体现:

1、体现“引导”,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教会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

2、体现激励,发挥激励作用,将微笑和激励带进课堂,激发热情,激励产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培养其良好的意志品质;

3、体现参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4、体现表现,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勇于自我探索、自我思索、自我创造的良好学习品质,培养学生善于表现、善于争先的良好心理素质,让学生的聪明全部表现出来,生动活泼地发展。

5、体现创造,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敢于在教学方法手段及艺术形式上进行创新,教得生动、机智,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学,教会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开阔思维空间、培养思维品质,学得生动、活泼;

6、体现成功,教学的始终,教师都要运用成功教育的思想和语言评价艺术,使学生的见解得到鼓励和肯定,让失败也成为成功的宝贵资源,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给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让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单从教材来看,教师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那种一本教材教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现象将不会再有,新课改后,国家的方针政策是政治教材要“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真正体现政治教材与时俱进的特点。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要多学习新的时政内容,只有把握住了这些内容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教师还要不断地学习教学理论知识以迎接新课改的挑战。

总之,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学政治课教学出现了新的矛盾和变化。改革的洪流、社会、家庭的环境多变性,伴随着学生们的成长。新课改是基础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因此必然会引发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材处理及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的变革。作为站在一线的政治教师,我们理应以满腔热情地投身到教学改革之中去,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学习相关的新理念,新思想,在不断的变化中寻找适合新课改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促进新课改的发展与完善,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编者),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2、邝丽湛、王卫平著,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

3、朱摹菊主编,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孙亚玲主编,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M广东教育出版社

篇8:初涉教坛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由于化工热力学既要解决化学问题, 又要解决工程实践问题, 理论性、逻辑性和应用性都很强, 其课程内容广, 概念严谨、抽象且难懂, 数学公式纷繁且推演复杂, 计算步骤繁多, 这些特点使得学生系统掌握该课程的内容比较困难, 造成学生对该课程感到恐惧和厌烦, 课程教学效果普遍不好。因而, 如何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引导其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方法, 培养和提高从热力学的观点出发独立分析和解决化工技术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逐步树立工程观点, 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化工专业人才, 是本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研究探讨的问题。对此,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1 优化课程内容, 避免交叉重复, 突出自身要求, 使前后课程相协调

化工热力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化工原理、高等数学和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之后开设的, 在化工类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承前启后、由基础到专业的桥梁作用, 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核心课程。

对化工热力学而言, 它是物理化学热力学部分的延伸, 又是物理化学在真实过程中的拓展, 其中部分内容与物理化学重复, 如热力学第一、二定律、化学位、Maxwell关系式、相平衡等, 虽然这些知识是联系物理化学和化工热力学的纽带, 但这些知识在物理化学中已有较详细的描述, 因而在化工热力学的教学过程中, 在要求课前复习的前提下, 只需在课堂上花少量的时间对这些重复的基本理论进行提问即可, 引导学生回忆和巩固, 并将相关课程有效地将衔接起来, 从而节省宝贵学时。同时, 化工热力学是以应用为主要目的的, 因而在化工热力学的教学中, 重点应放在这些原理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 突出相平衡计算以及过程的能量衡算、熵衡算、理想功、损失功和有效能的衡算, 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由此看来, 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 应理顺化工热力学与先修及后续课程的关系, 优化课程设置, 避免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 使之前后课程相互协调, 从而突出课程自身要求, 达到教学目标。

2 注重绪论讲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对课程体系的总体把握

绪论, 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不受到重视。但作为课程的第一堂课, 绪论既是全书的序幕, 又是课本的纲领, 绪论的讲授对课程后续内容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多媒体的配合, 在绪论中我们可以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现热力学的起源、发展和在热力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家和事件, 以及本课程对解决能源问题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从而使其认识到化工热力学的重要性, 激发对课程学习的兴趣;而对化工热力学的用途、特点、研究范畴、研究方法和知识脉络的详细讲解, 能够使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总体把握, 清楚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学习化工热力学的三要素, 即:原理-模型-应用, 帮助学生抓住课程的主线和重点, 建立热力学的学习方法, 明白化工热力学的最终用途, 从而让学生自我解决为什么要学、学什么以及怎么学等疑问。

3 实例为先导, 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公式推导适度

化工热力学向来都是以抽象的理论、复杂的推导和繁琐的计算为特点, 是一门既难教又难学的课程。若在课堂讲授中从理论到理论, 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在进行课堂讲授的时候, 应以与实例为先导, 尽可能地将实例引入课堂, 并在后续的讲解中不断将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理论与先前提及的实例联系起来, 使得整个课堂教学遵循“设疑-释疑-再设疑”的方式, 制造悬念, 提出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使热力学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具体化, 深化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 促进学生思考, 活跃课堂气氛, 还可以通过实例让热力学理论联系实际, 使学生意识到化工热力学在化工生产操作、管理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为将来在工作中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多媒体教学使现代化、多功能的教学手段走进了课堂,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进行辅助教学, 可以将化工热力学中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难以表达的抽象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 特别是对图、表的显示和应用类题目 (实例) 的讲解, 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同时还增加了课堂信息量和提高了教学效率, 是解决学时不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多媒体作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 其优势也不是绝对的。比如说在公式推导方面, 由幻灯片直接给出的公式推导过程显得相当机械、呆板, 无法清晰完整地展示教师的逻辑思路, 从而影响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师生之间的互动, 其结果是许多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不深, 来不及记笔记, 从而不利于课后的学习和复习, 影响教学效果。与此同时, 多媒体中大量演示的文字、图表和解说, 会使学生大脑高度紧张, 而长时间地观看屏幕, 也易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 反而有损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 在化工热力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 应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以满足不同教学内容的要求, 从而达到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此外, 就课程中公式推导本身而言, 许多教师认为, 为避免重要的理论核心被大量的数学关系式所掩盖, 对经验或半经验公式采取只引用不推导的做法, 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值得商榷。如果推导过程缺失, 学生将无法清楚地认识到其模型的建立过程中蕴含着怎样的热力学原理, 不利于学生对结论性公式的认识和认知, 而冗长繁杂的数学推导又会让初学者望而生畏, 因而笔者认为, 公式推导不可少, 但要适度。如果配合我们后续提到的考核方式 (见考试考核部分) , 在授课过程中明确告诉学生不要求死记硬背公式, 只要求其掌握各种公式理论的应用条件和方法, 理解各种符号的含义, 熟悉推导步骤和过程, 想必能更好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4 加强实践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 强化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是学生初步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 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中, 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 因为这种实践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零距离的接触和了解化工设备和工艺流程, 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可以发现一些实际问题, 记录一些实际数据, 进行热力学分析, 然后提出他们认为可以改进的措施,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化工热力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加深对化工热力学知识的理解和重要性的认识, 还可以培养其工程化能力和环保节能意识。而生产实习这种实践教学形式, 对于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经费短缺地方高校来说, 除大四学年唯一一次实习外, 单独为化工热力学课程安排一次实习, 既有难度也不现实。因而, 在此种情况下, 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此类地方高校应更加专注于课程中的习题环节和实验教学, 并采用计算机加以辅助。

从教与学的角度分析, 演练习题是学习中的重要环节, 是课堂所学知识的初步应用和实践。通过演算和思考, 不仅能考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而且能培养科学的思维和应用能力。比如说, 对解答来于自于生产实际的工程性习题, 不仅要有理论做支撑, 同时还要考虑安全、环保、制作以及成本等因素, 并且有时所采用的方法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这对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种考验。由此可见, 演练习题也可作为一个桥梁, 起到衔接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作用。

由于化工热力学所涉及的计算问题较为复杂, 变量之间往往存在着交互影响且呈非线性, 计算量大, 致使手工计算很难完成实际的计算过程, 即使能够手工完成, 其过程也较为复杂和繁琐, 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化工热力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扼杀其兴趣, 此时, 应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引入, 不仅可以让学生减少计算工作量, 使其更加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思路, 还可进一步锻炼和增强学生应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和解决具体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专业实验, 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更加深入地理解抽象的化工热力学概念, 验证化工热力学基本理论;另一方面, 通过掌握一定的实验研究方法和技巧, 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微调考核方式, 弱化公式记忆, 注重学生应用能力考查

考核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为了能让学生多学一点儿、学得活一点, 在考核方式上进行一些探讨是值得的。

笔者所在的学校对课程考核的主要方式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

对于期末考试, 其传统形式多以闭卷为主。对于这种考核方式, 无论是优秀的学生还是普通的学生, 在考试之前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记忆公式和理论内容, 这种突击式的复习方式, 难免疏虞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总结和应用, 大部分学生对所学内容考完即忘。若采用开卷的形式, 不可避免会导致部分学生会产生侥幸心理, 忽视平时的学习, 为考试而考试, 想依赖考场上翻书籍蒙混过关, 这种考核方式值得商榷。因此, 相比之下,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的形式不失为一种更稳妥的办法, 但也应该依据课程要求做出相应调整, 避免走老路。

化工热力学本身就是一门重应用的学科, 如何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化工体系相关问题的能力是学习这门课的终极目标, 因而对学生进行期末考核时, 也应该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目标。因此, 可微调期末考试的方法, 采用公式给出的考核方式, 即:在采用闭卷形式的期末试卷上, 将试题中要用到的本课程的公式集中列在试卷的最前面, 且给出公式的范围要大于所用公式范围。与此同时, 如果在授课过程中明确告知学生在考试时会提供给他们所需的公式时, 想必会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另外, 如果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期末考试, 教师应把握好试题的覆盖度、难度和综合度, 计算题题型中应避免直接套公式的题型出现, 因为此种题型是闭卷考核形式下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最好途径, 同时还要控制好题量, 因而对教师编制试卷的水平有较高要求。

6 结语

以上是讲授化工热力学课程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在结合课程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的前提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为其今后的发展打好良好的专业基础。希望本文的一些体会和认识能够抛砖引玉, 给同行以启示。

摘要:《化工热力学》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 为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 就如何组织教材内容、突出自身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调整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谈了几点看法和体会。

关键词:化工热力学,教学,体会,认识

参考文献

[1]黄琳, 李辉升.《化工热力学》教学中的几点认识[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26) :193.

[2]王琳琳, 陈小鹏, 张冬云.搞好化工热力学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能力[J].广西高教研究, 2001, (02) :65-66.

[3]李一兵, 刘惠青.《化工热力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S1) :120-121.

[4]梁浩, 刘惠茹, 王春花.《化工热力学》教学实践与尝试[J].广东化工, 2010, (01) :157.

[5]陈慧娟.化工热力学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J].广州化工, 2011, (15) :204-205.

[6]李兴扬, 唐定兴, 沈凤翠等.化工热力学教学改革与体验[J].化工高等教育, 2011, (03) :71-73.

[7]陈新志.《化工热力学》教材的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 2000, (03) :25-29.

[8]魏永祥, 贾冬梅, 商希礼.化工热力学教学改革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 2009, (08) :236-237.

[9]景晓辉, 丁欣宇, 王树清等.化工热力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 2008, (01) :81-84.

篇9:初涉教坛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看、说、动相结合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好动好玩的孩子,他们有着极强的表现欲,所以表演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能使学生进入交际情境。例如,我上《有趣的游戏》这节课时,我先让同学们看书上小朋友们做游戏,接着我带领他们亲自去体会游戏的快乐。上课时,我带领同学们来到操场上,做了“老鹰捉小鸡”和“丢手绢”的游戏。首先我们玩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我当“鸡妈妈”,一个学生当“老鹰”,其它同学当“小鸡”。同学们玩得非常投入,欢笑声、惊叫声不绝于耳。接着我们又玩了“丢手绢”的游戏,同学们同样是欢呼雀跃。整堂课,操场上扬溢着欢乐的笑声,每个学生都沉浸在欢乐之中。接着,在第二节语文课上,我因势利导,趁热打铁,带领学生重温上节课的欢乐。我说:“同学们,上节课你们玩儿得高兴吗?”同学们都争着说:“高兴,太高兴了!”我说:“上节课,我们玩儿了一节课,做了两个游戏,你能告诉老师你刚才做什么了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能!”我紧接着说:“那你能把我们做的游戏给大家说出来吗?”由于每个同学都亲身经历了游戏的全过程,所以他们每个同学说起话来都滔滔不绝,而且显得异常兴奋。他们不但说得非常生动,而且还特别有条理性。这次口语交际课上得特别成功,就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听着同学们地讲述,看着那一张张稚嫩的小脸,我感到非常欣慰。

二、情、景、练相结合

儿童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情感世界的丰富多彩。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孩子们,充分放松自己,打开自己的心扉,表达出自己真实的的思想感情。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首先就要为孩子们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让孩子们不感到害怕,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敢说的良好氛围。而这个宽松和谐的气氛来自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每次上口语交际课,我都鼓励学生:“老师知道我们每个同学都想很好地表达你自己的想法,只不过有的同学可能担心语言组织得不太好,不敢把自己想说的话大胆说出来。不过不要紧,你在下边再组织一下你的语言,我先让其他同学说,过一会儿再让你说。我相信每个同学下课前都能说得非常棒。”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我对说得非常好的同学,或目光赞许,或点头示意,或微笑鼓励:而对表达稍微逊色的同学,我则语言点拨,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想法有条理的表达出来……对每一个同学的闪光点,我都给予积极的评价;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我都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全体学生都能从老师那里得到鼓励,从而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培养交际兴趣

口语交际教学情境丰富多彩,为了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需要,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演示情境。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可以为学生创设有声有色的图景,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能够很好地将学生引入情境。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对学生有一种引导的作用。第一,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和直观的分析,学生能够把这些知识用在语言表达上,使多媒体成为自己语言表达的助手和“老师”。这样,学生就不用再怕出错,怕其他同学不能接受自己的想法,让自己孤立。学生就乐于去发言,乐于去体验口语交际。第二,多媒体能够营造出一种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不死板不压抑。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下畅所欲言,尽情的表达。第三,体验快乐,随着多媒体进行口语交际能让学生体验到这种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快乐,看着画面随着自己的语言不断的变化和发展,这是一种幸福的快乐体验。

在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中,有生动精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形象逼真的情境,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多媒体的情境中,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调动学生交际的兴趣,激发表达的欲望。比如我在教学口语交际《找春天》这课时,我利用课件为同学们制作出图上画的老师带着学生到郊外观察春天的景物,如有清清的小河,有刚发芽的柳树,有嫩绿的小草,各种各样的野花,天空中飞翔的小燕子、小鸟等,再配上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生身临其境。学生想看愿看,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融进多媒体课件所创设的情景中去了,从而产生了情感共鸣,调动起了学生交际的兴趣,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接着,我根据预设的问题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有序地说出来。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下,他们爱看、爱听、爱说,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总之,要上“活”口语交际课,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情景,多途径地训练,让每个学生想说、乐说,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互动的交际的过程。“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希望在我们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口语交际这一“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参考文献】

【1】马灿云.让学生成为口语交际舞台的主角【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1(Z4)

【2】王庆欣.着眼口语表达,重视交际礼仪——关于口语交际课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 (05)

【3】刘惠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进行口语交际【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09)

上一篇:成人礼教师发言稿下一篇:校本培训内容(三)说课的模式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