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性遗传教学案例

2024-04-11

伴性遗传教学案例(共10篇)

篇1:伴性遗传教学案例

《伴性遗传》的教学反思

如果让我给自己的《伴性遗传》这一节打个分,那应该是及格:如果叫我给自己一个评价,那应该叫“平淡”。上课前和课上,除了紧张还是紧张。现在回头想想,自己就像一台机器,在背诵着自己精心准备的教案。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和激情。

首先,从内容上讲,导入环节是我认为完成的最好的,也是老师们比较认可的。但同时,还是有欠缺的,通过道尔顿发现色盲遗传的小故事,应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道尔顿身上的精神和品质,比如:他敢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对生活中小事深入思考及科学的调查方法,不断探究的精神以及孝敬父母的优良美德。

第二,关于男性患者为什么多于女性患者的问题,此内容应点到为止。因为男性患者只要X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就是患者,而女患者需两条X染色体上同时存在色盲基因才是患者。所以男性患者要多于女性。在这里不应提到比例问题,同时我认为,即使是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也不应笼统地说3:1或1:2:1,因为在这里存在基因频率问题,只有亲代基因型确定的情况下,才能用概率进行计算。

第三,深度不够,在课堂上,一直讨论的都是人类红绿色盲,而很少提到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应把知识水平提到这一高度上来。

再有,应把课堂教学真正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地去思考、讨论。从而得出结论,这才是教学的真正目标,让学生既得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总之,通过这次课,我领悟到其实上上课不仅仅是讲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展示自己,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过程,应该是既轻松而又愉快的。

篇2:伴性遗传教学案例

2、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

3、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

(1)交叉遗传

篇3:伴性遗传教学案例

关于性别比例和伴性遗传, 学生有一定的感官认识, 但对其原理并不清楚, 虽然学生对遗传的物质基础和遗传两大定律已有一定的认识, 但还不能从分子水平分析性别比例和伴性遗传现象。本节内容是对遗传物质基础和遗传基本规律的应用和提升, 也是今后学习遗传变异相关知识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性别决定的方式 (C:理解) ;2) 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C:理解)

2. 能力目标

1)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2) 通过知识竞赛, 培养学生竞争、合作和交流的能力;3) 通过对相似问题的分析, 提高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的精神;2) 牢固学生崇尚科学, 破除迷信的思想意识,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3)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4)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XY型性别决定方式; (2) 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四、探究式教学设计

1. 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 主动思考

以学生们并不陌生的关于生男生女引发家庭纠纷的影片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生男生女究竟由男方还是女方决定?有何规律和特点?

2.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共索新知

(1) 性别决定

1) XY型性别决定

简单介绍自然界性别决定的方式多样, 但大多数生物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从而进入性染色体的学习:学生观察分析男女性染色体分组图, 数出同源染色体对数, 找出有显著差异的一对染色体, 总结男女性染色体的构成。

学生观察其他染色体形态及对数, 写出男女染色体的组成。

男女随机婚配后生男生女的概率是多少呢?展示对部分国家男女性别比例的调查表。学生根据性染色体构成情况, 结合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探究一:生男生女的比例为什么接近1:1? (教师可结合减数分裂进行引导)

根据这个图解:

学生讨论生男生女由谁决定?

其实, 在受精作用的时候性别就已经决定了, 我们要相信科学, 破除迷信, 生男生女都一样, 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中都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

巩固性染色体的传递规律。

介绍自然界中很多生物都是XY型性别决定方式。

2) ZW型性别决定学生利用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规律简单推导ZW型性别决定方式。

(2) 伴性遗传

1) XY染色体同源和非同源区段

通过图片形象直观理解同源和非同源区段及基因, 重点学习非同源区段基因的伴性遗传。

2) 红绿色盲

介绍最常见的人类伴性遗传病———红绿色盲及症状, 学生自学色盲的发现过程, 进行情感教育:科学发现其实并不神秘, 或许它就在你的身边, 就在你做的一点一滴的小事中, 只要大家做生活的有心人, 勤于思考, 善于观察, 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可能成为科学家!

随后学生测视觉, 同时融入感恩教育 (感谢父母给予健康的身体) 。

道尔顿是色盲, 为什么他妈妈却不/是?这种伴性遗传有什么规律和特点?探究二: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学生根据红绿色盲遗传系谱图:

讨论:红绿色盲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是伴X还是伴Y染色体遗传?怎样表示人类正常色觉和色盲的基因及基因型?男女随机婚配, 会有几种婚配方式呢?学生活动:用遗传图解分析每种婚配方式的后代患病情况。随后由学生谈论分析得出红绿色盲遗传的4个特点:男多于女;女病父必病;母病儿必病;交叉遗传。

3. 知识竞赛, 竞争合作, 强化巩固

结合红绿色盲遗传特点开展竞赛活动, 既能提示学生学习激情, 又能巩固所学知识, 提升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竞赛方案一:学生分成A、B两组, A组同学随机抽取教师手上三张纸牌 (一家三口) 并展示, B组同学根据纸牌信息, 推知父母和子女的基因型及其他情况, 随后A组同学对B组的推断作出评价。AB组交换角色。

竞赛方案二:A组派两名同学随机抽取手上的纸牌, 并同时展示, B组同学根据纸牌展示的信息, 推知子女可能的表现型, A组同学对B组的推断作出评价。AB组交换角色。

随后计分评比。

4. 情感升华, 应用巩固, 拓展提升

除了红绿色盲外, 自然界还有很多伴X隐性遗传, 例如血友病等。通过血友病遗传系谱图中致病基因来源的分析及色盲概率的计算进行提示练习, 随后进行课堂小结巩固知识, 同时自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伴性遗传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在人类伴性遗传的患者中, 有不少身残志坚的例子。的确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选择出生时是否健康, 但来到这个世界的每一个生命都应该有他的空间和尊严, 请尊重每一个生命, 请关爱每一个人。

篇4:伴性遗传家谱习题教学

“伴性遗传”的学习

伴性遗传这部分的知识最难,要考虑遗传性状和性别双重问题。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这里我要介绍一种方法:雄性突破法。

一、雄性突破法(XY型生物)或雌性突破法(ZW型生物)

在伴性遗传解题过程中,XY比较特殊,雄性突破法的内容如下:①XY个体表现型知道就直接可以推导其基因型;②XY个体的X染色体只来自他的母亲,只传给他的女儿; ③Y染色体只来自于他的父亲,只传给他的儿子;④XY个体的配子中X配子组合全是雌性,Y配子组合全是雄性。

例题: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狭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与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请回答:

(1)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其亲本的基因型为 ;(2)若后代全为宽叶,且雌雄植株各半时,其亲本的基因型为 ;(3)若后代全为雄株,且宽叶和狭叶各半,其亲本的基因型为 ;(4)若后代性别比为1︰1,宽叶个体占3/4,则其亲本的基因型为 。

解题:从双亲中XY个体入手,XBY个体可以产生两种(XB和Y)1:1的配子,后代雌雄各半;XbY个体只能产生一种Y配子(b是X精子死亡),后代只有雄性个体。因此可以根据雄性的特点首先判断上题中所有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在根据后代性状比例来推导雌性个体的基因型。

二、伴性遗传病和性别相联系的家谱计算

伴性遗传和性别相互联系,伴性遗传和性别放在一起时,不能和常染色体那样简单到乘以二分之一就可以了,见例题:某家谱如图,Ⅱ-7和Ⅱ-8结婚,生出孩子Ⅲ-10,回答下面问题?

①10号为色盲男孩的概率是 .②10号为色盲女孩的概率是 .③10号是男孩,患色盲的概率是 .④10号是女孩,患色盲的概率是 .

解题:首先我们可以根据雄性突破法知道,Ⅱ-8个体没有疾病,所以其基因型为XBY,Ⅱ-7基因型我们可以通过雄性突破法知道,(如图:)Ⅱ-7基因型是XBXB或XBXb各占1/2. 本题的问题基本有这四种。我们把它分为两种:性别不知道和性别知道这两种。这两种在解题中方法也不同。①解性别不知道的题目时,父方X和Y精子都有可能和母方的X卵子结合,所以父方的XB和Y精子结合卵子的概率为1/2。我们可以知道母亲产生的XB占3/4产生的Xb占1/4。精子卵子结合有如下可能:XBXB占3/8,XBXb占1/8,XBY占3/8,XbY占1/8.②解性别知道的题目时,父方的X和Y精子就不是随便和母方的卵子结合了,比如生的是男孩,只有父方的Y精子和母方的X卵子结合;如果生的是女孩,只有父方的X精子和母方的X卵子结合。母方产生的卵子概率还是产生的XB占3/4产生的Xb占1/4,生的是男孩则父方Y精子和母方精子结合,子代概率为:XBY占3/4,XbY占1/4. 生的是女孩则父方XB精子和母方精子结合,子代概率为:XBY占3/4,XbY占1/4.

三、两种遗传病的家谱计算(含伴性遗传)

两种遗传病家谱计算问题比较复杂,很多学生容易弄混淆。对于这种题,我们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如:下图是白化病(a)和色盲(b)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Ⅰ2的基因型是 ;Ⅰ3的基因型是 。

(2)Ⅱ5是纯合子的几率是 。

(3)若7和8再生一个小孩,两病都没有的几率是 。两病都有的男孩几率是 。生个男孩,两种病都有的概率为 。

解题:对于两种遗传病的解题思路是分别求解单个遗传病,再用乘法定理将他们整合到一起,如图所示:

(1)Ⅰ2的基因型是AaXBXb ;Ⅰ3的基因型是AaXBY。

(2)Ⅱ5是纯合子的几率是1/6。

(3)若7和8再生一个小孩,两病都没有的几率是?两病都有的几率是?这题也是分开解题,不得病的概率为b×d,的两种病的概率为a×c,只得一种病的概率a×d+c×b,只得白化病a×d,只得色盲c×b.如果和性别联系在一起的话,计算时不能直接像上面那样解题,应该把问题拆解为:患两种病的男孩=患白化×患色盲的男孩。生个男孩,两种病都有=患白化×(男孩-已知),患色盲。

[ 参 考 文 献 ]

[1] 刘祖洞.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赵冬生,赵银荣,毛盛贤.等位基因分离定律的计算.首都师范大

学学报,1998.19(4):26-27.

篇5:《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1.领会伴性遗传的特点。 2.理解抗维生素D佝偻病。

能力:1.通过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情感:通过学习,树立优生、关爱生命、关爱遗传病患者的意识。

学习重点:1.伴性遗传的特点。 2.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

学习难点:1.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 2.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我的课堂:

自学等级

一.情境导入:

二.课前预学:

1.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 遗传病,由显性基因 控制。

2.当基因型为 时,表现为女性患病;当基因型为 时,表现为男性患病。因此,女性患者一般 男性患者,但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

3.生物界中,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即 和 ,大多数生物是 ,而鸟类和蛾类是 ;前者的雌性个体由两条 的染色体决定,即 ,雄性个体由两条 的染色体决定,即 ;后者的雌性个体由两条 的染色体决定,即 ,雄性个体由两条 的染色体决定,即 。三.合作探究:

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

2.ZW型遗传方式的特点。

四.我的疑问:

五.归纳总结:

四.尝试解题

1.人类遗传病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甲家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表现正常;乙家庭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从优生的角度考虑,甲、乙家庭应分别选择生育 ( )

A 男孩、男孩 B 女孩、女孩 C 男孩、女孩 D 女孩、男孩

2.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 )

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3.纯种芦花鸡(ZBZB)与非芦花鸡(ZbW)交配,产生F1,F1雌雄个体间交配,F2中雌性芦花鸡与非芦花鸡的比例是 ( )

A. 3:1 B.1:2 C.1:1 D.1:2:1

4.下图为甲、乙、丙、丁4种遗传性疾病的调查结果,根据系谱图分析、推测这4种疾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以及一些个体最可能的基因型是 ( )

①系谱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乙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

系谱丙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系谱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系谱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乙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

系谱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系谱丁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

③系谱甲-2基因型Aa,系谱乙-2基因型XBXb 系谱丙-8基因型Cc,系谱丁-9基因XDXd

④系谱甲-5基因型Aa,系谱乙-9基因型XBXb 系谱丙-6基因型cc.系谱丁-6基因XDXd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当男性为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和正常女性结婚的后代中,女儿 ,儿子 。试画出其基因图解。

6. 鸡有芦花鸡和非芦花鸡,ZBW、ZBZB、ZBZb表现为芦花鸡,ZbW、ZbZb表现为非芦花鸡。某养鸡场为了提高产蛋效益,欲大量饲养产蛋母鸡,试问:可采用怎样的交配方式,对早期雏鸡就可以根据羽毛的特征将雌性和雄性区分开。要求写出其遗传图解。(提示:要根据羽毛区分雌雄,就要使后代的雌性个体中全为一种羽毛,雄性个体中全为另一种羽毛)

反思与积累:

过关检测(二)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②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③着丝点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 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DNA数不变 ⑤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⑥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⑤ D.⑥⑦

2.某动物的卵巢中有10个卵原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可以形成的卵细胞和极体的个数分别是 ( )

A.10和10 B.10和40 C.40和120 D.10和30

3.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中.每个染色体与其DNA分子数之比是 ( )

A.1:2 B.:4 C.1:8 D.2:1

4.指出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共有的选项 ( )

A.纺锤体形成 B.着丝点分裂 C.联会 D.DNA复制

5.(多选题)右图所示为男性曲细精管横切面模式图,

表示由精原细胞(a)生成精子的过程。图中可能含有46

条染色体的细胞是 ( )

A.细胞a B.细胞b C.细胞c D.细胞d

6.右图是一个哺乳动物细胞的示意图,它属于 ( )

A.精巢中的细胞 B.受精卵

C.骨髓细胞 D.雄配子

7.若A和a、B和b分别是两对同源色体,下列哪四个精子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 )

A.Ab、Ab、ab、ab B.aB 、Ab、AB、ABC.Ab、aB、Ab、Ab D.AB、AB、aB、aB

8. 右图所示是某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其中Y和y表示基因造成l号和2号染色单体上基因不同的原因是 ( )

A.染色体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B.1号和2号发生了交叉互换

C.同源染色体联会错误

D.基因发生了自由组合

9.下图中,横轴表示细胞周期,纵轴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请分析图示,表示有丝分裂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分别依次是 ( )

A.④②①③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某动物体细胞中含有38条染色体,该动物细胞处于四分体时期时,含有双链DNA的个数是 ( )

A.38个 B. 76 C.少于76个 D.多于76个

11.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之比为l:1的时期是 ( )

A.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 B.第一次分裂后期

C.第二次分裂中期 D.第二次分裂后期

12.[多选题]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每个基因通过控制一个蛋白质分子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C.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一个DNA分子

D.DNA分子中有特定遗传效应的双链片段被称为基因

13.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92个着丝点,这种生物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染色体数目最多是 ( )

A.92条 B.46条 C.23条 D.69条

14.在高等动物的某一器官中,发现了如图的细胞分裂图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甲处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含有2个四分体

B.乙图中含有4个姐妹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

C.在丙图所示的时期,人的细胞中含有92条染色体,

92个姐妹染色单体

D.该器官一定是动物的精巢

15.下图的4个家族遗传系谱图,黑色是遗传病患者,白色为正常或携带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可能是白化病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丁

B.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

C.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携带者

D.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几率是25%

16.豚鼠黑毛对白毛为显性,一只黑色雄豚鼠为杂合子,一次产生万个精子,同时含有白毛基因和Y染色体的精子有 ( )

A.2000万个 B.1000万个 C.:500万个 D.250万个

17.下图是人类一种遗传病的家系图谱:(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患者)推测这种病的遗传方

式是 (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x染色体显性遗传 D.X染色体隐性遗传

18.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精原细胞到初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DNA复制、基因加倍、染色体加倍

B.精原细胞的增殖是通过有丝分裂,精原细胞通过两次减数分裂产生了精子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19. 如右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细胞有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是极体 ②该细 胞中1与2、3与4为同源染色体 ③该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1与2为一组,3与4为一组 ④该细胞中,如果1 是Y染色体,那么2也是Y染色体,3和4为常染色体

A.只有1种说法正确 B.只有2种说法正确

C.只有3种说法正确 D.四种说法均正确

20.人类先天性聋哑病(d)和血友病(Xh)都是隐性遗传病。基因型DdXHXh和ddXhY的两人

婚配,他们子女中表现正常的占 ( )

A.O B.25% C.50% D.70%

二.非选择题:

21.如图所示,甲 丙为某动物体内三个细胞的核DNA含量变化情况。据图回答:

(1)甲、乙、丙三图所代表的细胞发生的变化是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

(2)甲图d—e和乙图d—e的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变化的不同点在于:甲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

(3)就丙图而言, b c的变化是由于______________;h—i的变化是由于____________ 。

(4)下列细胞所处的时期分别是:甲图中的b c:________;

乙图中的 c e:________。

⑸甲图中的c d相比,乙图中的c d段细胞分裂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图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据图回答

⑴甲细胞处于___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期,该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该生物所有正常体细胞中最多含有染色体____________条。

(2)B图动物细胞形成的子细胞有________种,该生物所有正常体细胞中最多含有染色体 ___________条。

(3)C图细胞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________, 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________。

23.下图是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基因 A对a是一对等位基因).请分析回答

⑴若Ⅱ7不携带该病的基因,则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Ⅱ7携带该病的基因,则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遗传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Ⅲ8与一位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代患病的几率为____________,患者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24.如果假定的亲本是AA__和AAXY.如何解释下列后代基因型:

(1)AAXY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A__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A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果蝇野生型和5种突变型的性状表现、控制性状的基因符号和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编号如下表所示

注:①每种突变型未列出的性状表现与野生型的性状表现相同;②6种果蝇均为纯合子并可作为杂交实验的亲本。

请回答:。

(1)若进行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观察和记载后代中运动器官的性状表现。选做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进行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观察体色和体型的遗传表现.选作杂交亲本的类型及其基因型应是___________; 选择上述杂交亲本的理沦根据是___________表现为自由组合。

(3)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得到基因型为VvXwY(长翅白眼♂)的果蝇,选作母本的类型及其基因型和表现型应是_____________,选作父本的类型及其基因型和表现型是____________

26.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A)控制的,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现有两对刚刚结婚的青年夫妇,甲夫妇的男方是抗维生素D佝偻 病患者,女方正常;乙夫妇双方都正常,但女方的弟弟是血友病患者(其父母正常)。请根据题意回答:

(1)写出下列个体的基因型:

甲夫妇:男_______________;女_____________

乙夫妇:男_______________;女_____________

(2)医生建议这两对夫妇在生育之前进行遗传咨询。假如你是医生:①你认为这两对夫妇的后代患相关遗传病的风险率是:甲夫妇后代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风险率为__________;乙夫妇后代患血友病的风险率为___________。

②优生学上认为,有些情况下可通过选择后代的性别来降低遗传病的发病概率。请你就生男生女为这两对夫妇提出合理的建议,并简述理由。

建议:甲夫妇生一个_________孩;乙夫妇生一个_____________孩。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节 伴性遗传(第一课时)

自我检测: 1-6 DACBDB

7.(1)XBXB XbY (2)XBXB XBY (3) XBXb XbY (4)XBXb XBY

8.因为母亲患病,必传h基因给儿子,则儿子必患血友病。 XdhY

9.略(注意遗传图解的格式)

雌性黑色 雄性黑色

第3节 伴性遗传(第二课时)

自我检测:1—4 CDCD

5.会患病 都正常 略(要求写出:亲本、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性)

6.注意与XY型性别决定的区别,答案略

过关检测(二)

一.选择题:

1~5CDAD(ABC) 6~10ACABD 11~15 B(BC)BCB 16~20 CBCAB

二.非选择题:

21 (1)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2)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 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

(3)染色体复制 受精作用

(4)有丝分裂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

(5)分裂过程中有联会行为,并出现四分体

22 (1)有丝 后 1:1 8

(2)1 12

(3)交叉互换 重组

23 (1)X染色体隐性遗传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3)1/8 XAY

24 (1)在精子产生过程中,Y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不分开。

(2)在卵子产生过程中,X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不分开。

(3)在精子尝试过程中,Y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到该精子细胞中。

25 (1)VV×vv或DDdd

(2)③bbHH×⑥BBhh B、b和H、h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3)②VVXwXw(长翅白眼♀)④vvX-Y(残翅♂)

26 (1)甲:XAY XaXa 乙:XBY XBXB或XBXb

篇6:《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2、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

3、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

(1)交叉遗传

篇7: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福清龙西中学

高中生物教师 陈向炎

一、概述: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上安排的,其中性染色体及其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学习,是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扩展、补充和深化。在学习了这节内容后,既复习基因分离规律也总结出伴性遗传特点。同时,遗传规律的不同形式传递特点也在对比、分析遗传系谱中得以应用和深化综合运用。显然,抓住这部分的内容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并且本节内容如血友病形成原因等可为后面内容“变异”中的“基因突变”的学习埋下伏笔。教材处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3节的内容,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决定、伴性遗传概念、红绿色盲遗传传递规律及应用。备课时,我根据课改课程标准中强调的“通过生命科学教育,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经历”、“体验”,从而发展他们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的要求,对于红绿色盲遗传传递规律及应用采取多媒体课件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1)主动参与学习策略。

概括性判断的形成,必须是在学生具体、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的思考,才能从大量具体的事实中抽象出所包含的共同因素,通过自我抽象概括过程,形成明确的判断,揭示规律。因此,教师创设实验、媒体情景、提供事实,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分析、推理、以形成正确的判断。本课的每一环节始终考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实验、科学思维、表达交流能力。

(2)“师生交流-互动”策略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是导演,学生不只是演员,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互动、互助、互联和互促。教师、学生、课程、环境双双相互作用,通过讨论交流反馈,师生都在在互动中建构新的“图式”。他们在以往的学习、生活等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的知识以验进行推理的智力潜能。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并不是直接以讲授法向学习传授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而是让学生随着源于生活的问题的探讨和解释来讨论、归纳和总结色盲伴性遗传传递规律;使学生的不断地改造脑中的旧图式,获得完整的伴性遗传规律的新“图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知道伴性遗传的概念;②

理解人类红绿色盲遗传原理和规律;

2、过程能力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伴性遗传的信息传递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学习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行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主体参与意识和行为,得到自我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观察、讨论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教学重点

理解人类红绿色盲遗传原理和规律

5、教学难点

①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 通过小组观察、讨论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一、提问,导入新课。思考:

1、人体细胞内有多少条染色体?

2、男性和女性染色体有何不同?

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知识

人体细胞内有46条(23对)染色体

22对相同的常染色体和1对不同的性染色体(XX和XY)。

二色盲的遗传规律

过渡

情境创设 展示几幅图,请同学们自己观察。如

观察,听讲

知道这是色盲检查图。了解看不清楚这些图的人有可能就是红绿色盲。

阅读一段有关道尔顿发现色盲遗传病过程的文章。(文章用英文翻译,意图是让理科班的同学对故事感兴趣同时也能学到一些新单词。)

人类的红绿色盲是一种遗传病。通过社会调查,我国男性色盲患病率远远大于女性患者。请同学们思考:

1、红绿色盲与哪种染色体有关?

2、它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还是隐性基因控制?

那怎么写出一个女性色盲患者的基因型?能用bb表示吗?请同学分别写出色觉正常男性、女性;色盲男性、女性的基因型。

分析:

1、假设红绿色盲基因在常染色体上,那么男女患者换红绿色盲的几率应该一样。但是男性患者发病率是女性患者的14倍,说明该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2、通过分析道尔顿的家庭图谱得知,控制该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

学生巩固知识,填写色觉正常男性、女性;色盲男性、女性的基因型。

分析不同婚配方式下子女的表现型和基因型。落实书本基础,强化伴性遗传基因型写法。写出下列几级婚配方式下子女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并用红笔圈出色盲的个体。

XBXB × XBY ② XBXB ×

XbY ③ XBXb ×

XBY ④ XBXb ×

XbY ⑤ XbXb ×

XBY ⑥ XbXb ×

XbY

每位学生独立完成,写出每组婚配情况下子女的表现型和基因型。部分同学上黑板书写。

三掌握规律,学会运用

总结伴X隐性遗传病遗传规律

对同学们分析的不同婚配方式下子女的表现型和基因型进行点评和讲解。

提问:根据同学们自己写的情况,请总结一下色盲这种伴X隐性遗传病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如致病基因传递有何特点? 与性别联系体现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1.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2. 父亲的致病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 3. 母亲的致病基因既能传给女儿,也能传给儿子 4.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分析遗传图谱

提问:

如图,王超发现爸爸也是色盲,而妈妈正常,所以他认定是爸爸将色盲基因传给他。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独立思考,推理,回答问题。

佝偻病的遗传规律

请同学们利用遗传系图谱分析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控制的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由于对钙、磷吸收不良而导致骨骼发育障碍。患者常常表现为X型腿、骨骼发育畸形、生长发育缓慢等。

请同学尝试分别写出正常男性、女性;患病男性、女性的基因型。

1、正常女性×患病男性

2、女性患者(纯合体)×正常男性

3、女性患者(杂合体)×正常男性

4、女性患者×男性患者

分析遗传图谱,总结伴X显性遗传病遗传规律。得出结论:

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2、男病,其母、其女必病

五伴Y遗传

如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

1、患者全部是男性

2、遗传规律:父传子,子传孙。(全男)

总结得出:

伴性遗传的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这种遗传现象叫伴性遗传。

思考,归纳,总结

6.课后反思

最初我提出让学生从观察色盲检查图中导入新课,但是觉得后边提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概念会比较突然,而且过度的也不是很自然,所以在一开始就给同学们两个思考题,不多,但是能很好地帮助同学们回忆之前学过的知识为性染色体的提出做铺垫。

接着通过让同学们观察色盲检查图中显示的数字和图案,同学们非常感兴趣,于是我接着给出一段英文文章让同学们阅读,既能增加兴趣,又能从中学习新单词(但是该过程用时有些过多,若能再减少些时间会更好)。然后引出红绿色盲是一种人类常见的遗传病。根据社会调查结果,向同学们提出疑。让同学们分析红绿色盲遗传病的遗传规律。

篇8:伴性遗传教学案例

三黄鸡是广西地方优良品种, 生长速度快, 成熟早, 肉质细腻鲜美。2010年我们从浦北县引进2对二月龄的三黄鸡种。其中2只雌鸡, 2只雄鸡, 原本用来纯繁, 后来在饲养过程中2只雄鸡染病致死。2只雌鸡养到六月初即五月龄开始产卵。鉴于三黄鸡 (其主要表现型为脚杆呈黄色) 个体较小, 在无法纯繁的情况下便用隆林菜花公鸡 (其主要表现型为脚杆呈褐色) 进行交杂。隆林菜花鸡也是地方优良品种, 其个体高大, 但成熟期较晚, 一般雄鸡6月龄开始啼叫, 雌鸡7月龄左右才开始产卵。杂交目的是为了获得具有父母优点的隆黄杂1代肉鸡。但是实验中偶然发现一个遗传现象。第1只三黄雌鸡产杂交蛋17枚。孵出小鸡14只。育雏1月后便能分出公母, 其中公的有4只, 母的有10只。经观察发现这些杂种雌雄鸡的脚杆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颜色。雄的跟雌鸡一样, 脚杆全是黄色, 雌的跟雄鸡一样, 脚杆全是褐色。这引起了笔者的兴趣。为了弄清这个问题, 笔者对第二只三黄雌鸡进行了记录观察。第二只三黄雌鸡共产杂交蛋12枚, 经孵化, 得6只小鸡。育雏32d后分出雌雄。雄的4只, 雌的2只。结果, 4只雄鸡脚杆全是黄色, 2只雌的脚杆全是褐色, 跟第一只三黄雌鸡孵出的鸡仔一模一样。2次试验结果表明, 隆林菜花鸡和三黄鸡杂交, 其杂种雌雄鸡的脚杆颜色有明显的区别不是偶然的, 而是有规律性的, 即凡是脚杆是黄色的, 跟三黄母鸡脚杆颜色一样的, 是雄鸡;凡是脚杆呈褐色的, 跟隆林菜花雄鸡脚杆颜色一样的, 是雌鸡。

隆林菜花雄鸡和三黄雌鸡杂交, 其杂种1代能自别公母。这一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奇妙的遗传现象, 其实就是伴性遗传。伴性遗传的原因是决定某些性状的基因位于控制性别的某条染色体上。根据伴性遗传的原理, 可以推想上述的杂交试验结果, 是由于决定试鸡脚杆颜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Z上所致的。现以大B表示显性黄脚基因, 以小b表示隐性的褐脚基因, 则伴性遗传的图解如下:

上述是笔者用隆林菜花雄鸡和三黄雌鸡进行杂交试验发现的一对伴性基因。其中黄脚基因为显性基因, 用大B表示, 褐脚基因为隐性基因, 因小b表示。由于这对伴性基因位于试鸡的染色体Z上, 故其杂种1代能自别雄雌, 即凡是黄脚的是雄鸡, 褐脚的是雌鸡。因此小鸡一经孵出, 就可根据脚杆的颜色来区分公母, 这对提高养鸡生产, 改善经营管理, 选种方面都具有指导意义。

篇9:《伴性遗传》的教学设计方案

1.教学设计思想

此节课将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评价水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并使学生学会伴性遗传题的解题方法。

2.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伴性遗传的应用。

②概述伴性遗传。

(2)技能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②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遗传学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对自己色盲情况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②了解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尤其是,在优生优育方面增强学生提高人口素质的责任感。

3.重难点

(1)重点

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二、学生学情分析

在学习伴性遗传之前,学生已学过减数分裂和性别决定的知识,已经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三、教材内容分析

“伴性遗传”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以人类的红绿色盲症为例,总结伴性遗传的特点和规律。

四、教法设计

1.利用课件,采用探究、讨论相结合的模式

利用教学课件,采用探究、讨论相结合模式;利用资料分析和遗传图谱,采用质疑、讨论问题、表达、交流的教学方法。

2.讲练结合

讲练相结合的方法对知识进行巩固。

五、教學过程

1.引入新课题

【教师活动】人们对遗传现象进行研究时发现,有些性状的遗传现象常常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就是伴性遗传。

阅读33页“人类红绿色盲症”的资料:道尔顿发现色盲症……

【学生活动】阅读。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起求知的欲望。

2.引导探究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亲身体验。

【教师活动】指出对红绿色盲的调查,据统计,我国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7%,女性色盲的发病率为0.5%。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患者,这是为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讲解

【教师活动】原来这种病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Y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而没有这种基因。因此红绿色盲属于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基因是随着X染色体向后代传递的。

思考题:根据基因B和基因b的显隐性关系,说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学生活动】写男、女相关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设计意图】规范书写染色体的基因型,练习、巩固。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基因型及表现型。

4.引导探究

【教师活动】思考题:与上述基因型及表现型相关的婚配方式有几种?——六种。

问题:写出六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练习画遗传图解(分组,每组找一个人上黑板进行书写)。

【设计意图】理解新知识、巩固旧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5.强化学生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思考:对遗传图解进行分析色盲遗传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分析、归纳、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作答,正确的地方给予肯定,归纳不到位或有偏差的地方给予指正,并多媒体显示遗传特点。

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患者是男性多于女性?

【学生活动】思考作答。

【教师活动】修正并多媒体展示。

因为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女性只有XbXb才表现色盲,XBXb不表现色盲;而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带有色盲基因b,就表现为色盲,所以男性色盲多。

【教师活动】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但有隐性基因,也有显性基因。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就是一种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控制的遗传病。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36页,了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了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特点。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

【设计意图】区别、比较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特点。

【教师活动】伴性遗传现象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除了人类的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人的血友病、外耳道多毛症、芦花鸡羽毛上的黑白横斑条纹、雌雄异株植物(如女娄菜)中某些性状都是伴性遗传。其中人的外耳道多毛症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那么该性状的遗传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思考并得出答案。

【教师活动】我们研究伴性遗传有什么意义呢?学生阅读课本37页,了解伴性遗传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了解伴性遗传生活实践中的作用。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事例,进一步了解伴性遗传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并巩固、深化、理解。

6.强化训练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一些试题。

【学生活动】思考后作答。

【设计意图】巩固学到的新知识。

篇10:伴性遗传教学案例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中图版生物必修二第二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一章(基因的分离规律)的第四节内容,本节内容包括了性别决定、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特点、人类红绿色盲症三个教学知识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同时也为《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性别决定、伴性遗传的概念,为第二课时做铺垫;第二课时主要通过人类红绿色盲症的六种婚配方式遗传图解的分析,总结出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进一步分析出伴X显性遗传和伴Y遗传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以XY型性别决定为例,了解雌雄异体的生物的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组成的差异决定的。

②概述伴性遗传的概念。

③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假设、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能力。

④能够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提高缜密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人类染色体组型图和人类性别决定图解,培养学生合理判断、图文转换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②通过书写遗传图解规范遗传图解的书写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生物素养。

③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善于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工作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④通过引导学生对遗传系谱图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②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③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人类性别决定方式和伴行遗传的概念及特点。

难点:1、人类的性别比例及原因。

2、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掌握了孟德尔的基因的分离规律,了解了遗传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新知识(伴性遗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高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①直观教学法:充分借助多媒体动画把性别决定,人类红绿色盲症的六种婚配方式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②点评法和点拔法: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中贯穿点评法和点拔法,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知识结构。

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课时安排:2课时。

4、教具的运用:多媒体课件。

四、设计思路

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对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有深刻的领会。

1、以十八世纪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故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并用这个科学小故事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尊重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2、“性别决定”的教学,通过让学生书写性别决定方式的遗传图解,规范正确书写要求,再利用遗传图解引导学生找关键点,分析总结出男女性别比例接近1:1的原因。

3、“伴性遗传”教学中,先启发学生写出男女各种基因型和人类红绿色盲症的六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并分工合作讨论每种婚配类型色盲患者的比例,阐述出伴X隐性遗传的规律。再通过对课本探究活动中家庭遗传系谱图自主的分析,让学生充分利用统计数据真实地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进一步揭示出伴X隐性遗传和伴X显性遗传,以及伴Y遗传的特点,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

3、课堂习题检测和学案上的反馈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本节知识,并能运用所学,达到所学有所用的目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讲述十八世纪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故事。

阅读,聆听。 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由道尔顿发现色盲这个科学小故事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尊重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出示图片,创设问题情景:

同样是受精卵,为什么后来有的发育成雌性个体,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

性别决定:

1、染色体的类型:

①多媒体展示两幅人类染色体组型图(男性和女性),让学生观察、分析,找出两幅组型图的差异。

②在上一环节基础上,引导学生准确说出染色体的类型,及两种染色体的定义。

③引导学生笔记,划出关键词。

④创设问题情景:正常人体细胞有 条染色体,其中 为常染色体, 为常性色体,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性别决定方式:

①引导学生阅读课文37页,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新知自学】部分填写。

②提问:生物界的性别决定方式有哪些?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是什么?

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

(1)设计问题串:

①人类的性别决有什么决定?正常情况下男性的染色体组成是?女性的组成是?

②男性可以产生几种精子?其染色体组成分别是?女性可以产生几种卵细胞?其染色体组成是?

③子代性别比例是多少?这种性别决定方式属于什么类型?

书写遗传图解:

①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

②纠错、点拨。

解释性别比例接近1:1的原因:

提示学生将遗传图解转换成文字,找关键点。纠正学生叙述错误。

了解其他性别决定方式:

引导学生自学XO型、ZW型性别决定方式。

伴性遗传:

辨色能力测试:

教师:你的辩色能力如何呢?展示辨色图片,请学生辨别图像。

伴性遗传概念: 教师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引导学生总结概念,找关键词。

思考、回答。

观察、判断。

描述。

记笔记。

思考,填空,

回答。

阅读,思考,自主学习。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一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学案上完成。

学生讨论后准确描述。

自学相关链接,总结阐述,书写图解。

学生辨色,检查自己色觉。

学生总结概念,划出键词。

承上启下,引出性别决定。

培养学生观察、判断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下一环节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能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

为学生书写遗传图解做铺垫。

规范遗传图解的书写,为下节课书写色盲症六种婚配图解和分析做铺垫。

培养学生图文转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和归纳总结能力。

上一篇:销售工作目标计划书下一篇:爸妈在哪儿软件介绍及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