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运用教育心理学开展高中生物遗传学的教学论文

2024-04-07

谈运用教育心理学开展高中生物遗传学的教学论文(精选14篇)

篇1:谈运用教育心理学开展高中生物遗传学的教学论文

谈运用教育心理学开展高中生物遗传学的教学论文

本文从分析学生心理特点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提出了教师可从培养兴趣、引导注意、掌握规律、理解知识、建构知识、协作学习等六个环节进一步优化设计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中学教育改革的深人和对教育心理学的了解不断加深,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要不断优化教学,就必须将生物教学与教育心理学密切融合起来。实践证明,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生物教学,以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一条富有成效的新路。本文以苏教版必修二中的“遗传与染色体”这一章节教学内容,结合所学的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探讨如何优化设计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主要内容及教学目标

1.减数分裂掌握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与DNA的动态变化,了解产生各种基因型的原理。

2.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掌握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了解其实验背景,使学生掌握遗传学实验的简单设计。

3.遗传与染色体学会绘制遗传图解、分析遗传图谱,掌握简单的遗传规律以及遗传概率的计算。

4.染色体的变异及其应用掌握几种常见的染色体变异方式以及对应的疾病,了解利用染色体变异的相关应用。

二、学生学习心理学分析

学生是生物教学的主体,是生物教学过程中心理培养和发展的对象。探索和揭示学生生物学习的心理特点,有助于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学生通过生物学科的学习,获得一定的生物科学知识,获得相关的能力。

1.有选择地输入生物信息。对一些新异的、矛盾的、情绪色彩浓的、趣味性强的、带有指令性的生物信息特别敏感,容易引起注意和感知。

2.有区别地处理生物信息。对输入的生物信息处理时,有的学生进行形象编码,而有的学生则采用语义编码,建立生物知识的语义编码系统,这种合理有序的编码有助于知识的长时记忆。

3.能否运用生物信息解决问题。有的学生能正确理解问题的含义、准确选择和提取解决问题所需的生物背景信息、合理组合或改变有关生物背景信息,从而使信息得到正确理解;有的学生则迥然有别。

4.有区别的生物事实鉴别能力。由于学生能力的类型不同、学习条件不同,学生获得这些能力的方式也有区别。学习由图像符号表述的生物事实鉴别,学生则侧重于观察、比较方面的练习。

5.有区别的非智力心理因素。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等不同,学习的效果也不同。在学习兴趣方面,有的学生兴趣指向生物学习内容,有的则指向教师的教学方法。

当然,学生丰富的心理活动表现在生物学习中的方方面面。他们在学习中展开的心理活动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态度,有的影响因素则成为学生生物学习的心理障碍,阻碍学生的学习。为此,生物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科学地组织教学情境,循序诱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三、优化高中生物遗传学教学的`措施

高中生物遗传学本身的知识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多种素质,在分析学生学习心理学因素的基础上,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优化遗传学教学设计。

1. 培养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一种情绪热烈而高涨的学习动力,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因素。就遗传学教学而言,教师在制定科学、系统的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可利用案例教学法,挑选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启迪性的案例,在上课时先用5~8min介绍案例,学生自主分组进行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引导注意,培养学习感知力。学习的第一步就是注意,注意是学生学习与记忆的前提,学生不能加工自身没有感知到的信息。学生在建构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过程中,往往先注意到一些生物的现象,这种生物现象本身就具有了一定的情境。学生首先要透过生物现象看本质,获得注意策略。在遗传学的教学中,学习孟德尔的基因分离规律时,注意孟德尔当时的豌豆杂交实验设计的创造性思维--颗粒遗传。实验所发现的3:1的表型比和测交实验的1:1表型比,揭示生物性状分离这样一个现象是由基因的分离决定的,从而注意到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这一本质。

3.掌握规律,培养归纳能力。苏伯尔的同化理论认为:新知识在记忆系统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这种相互作用过程构成了新旧知识的三种关系,即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在学生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中,通过将原有的下位概念的属性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上位概念而获得有意义的学习策略--归纳策略。

因此,通过归纳策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归纳,掌握知识的内在规律,可以使知识结构有序而且清晰。

4. 理解知识,重视迁移效应。理解是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迁移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方法。国内外教育界对学习迁移很重视,国外曾有人提出为“迁移而教”的口号,并对此进行了研究。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当新旧两种知识在客观上存在共同要素时,只有主观上认识到了迁移才可能产生。当在结构上新旧知识相同或相似时,就易产生正迁移效应。

5.建构知识,促进长时记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因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遗传学课程中每章都有相关内容可供比较讨论,例如经典遗传规律间的异同;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并显性与镶嵌显性的异同;细胞质遗传、细胞核遗传及母性影响的异同,等等。长期坚持比较与讨论,可培养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并锻炼学生准确分析知识的能力,养成独立性较强的自学习惯。注重与强化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上将不同内容、知识点关联起来,可促进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6.协作学习,深化知识意义建构。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遗传学教学中几乎每一章内容都有其重要原理、理论及其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有意识地挑选一些主题进行协作学习,可进一步加深、巩固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现代教学体系中,教师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开展良好教育的基础,有针对性的心理学教学思维和设计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篇2:谈运用教育心理学开展高中生物遗传学的教学论文

我国的GDP现在已经超过日本,处于世界第二,但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却日益严重。古代丝绸之路的消失、一九九八年的特大洪水、全国各地遭受的雾霾都是由于环境遭到破坏,工厂和汽车排污过多造成的恶果,这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由此可知,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发达国家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对此,我们应向发达国家学习。生物学科是渗透环保教育的重要学科,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在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同时,要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对学生经常性地进行环保教育,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为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奠定基础。现我就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谈谈几点看法。

一、课堂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渗透环保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环保教育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生物教材中有许多环保知识分散于各个章节,我们生物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这些教材已有知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还要不拘泥于教材中的案例,进行适当的拓展,联系实际,因地制宜,让学生对环境保护形成感性认识。例如,在讲述根系在水土保持方面的作用时,我联系生活实际,做了一个实验:分别选取有植物和无植物的`两块土壤,用水冲击它们,让学生比较哪块土壤被水冲走得较多。然后再选取含较多有机物和枯枝落叶的土壤(即老土)和光秃秃的新土壤,重复上述实验,让学生进行思考比较。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现在有的地区森林覆盖率虽然提升了但灾害(如泥石流和山洪暴发)却更频繁、更严重的原因。这跟原始森林的减少、次生林的根系不够发达、树冠不够繁茂、腐殖土大量消失有关。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和讨论,学生懂得:既要植树造林,更要对一些老树、原始森林加以保护。又如,在讲到珍稀生物的保护时,我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为学生展现了保护珍稀生物的紧迫性:若有一种生物绝灭,就会造成某条生物链的中断,进而影响到生物链后面的物种的生存。而保护生物最主要的是要保护它们生活的环境。

二、课外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及环保宣传,渗透环保教育

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和延伸课本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和解决环保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对此,在每年的“312”植树节,我都会组织学生进行植树造林、绿化美化校园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大多数植物的生长都是很缓慢的,要十年才能成材,应当爱护一草一木。每年的“爱鸟周”活动,我也会组织学生去观看鸟展,并让学生充分利用图书、搜索互联网或访问一些老农去深入了解鸟类,让学生知道绝大多数鸟类对人类都是有益的,都是我们的好朋友,都值得我们好好保护。在开展上述实践活动之余,我还积极向学生做各种环保教育的宣传。我们地处农村,山火时常发生,山火过后,到处一片焦土,山泉断流,一下大雨,由于森林的调节能力没有了,下面的梯田不是被冲走,就是被泥土覆盖,最终导致农业的减产,甚至绝收,因此我常教育学生上山绝不能带火种,不能乱扔玻璃瓶。随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规定严重环境违法可违法入刑加大了法律的惩戒力度,我们应加强法制教育和管理,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及时向学生和家长进行环保宣传。

三、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渗透环保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不使用含磷洗衣粉(它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形成赤潮),不燃烧废旧塑料(它会造成污染空气),应把它们收集起来,重新回收再利用,不乱丢实验用品、防腐剂等,这些物质一旦进入土壤就会被植物吸收,当这些植物被动物吃了,所含的毒素就会进入生物圈。在实验中,尽量不去损伤动物,实验完毕,检查它们的身体状况,若没有问题就把它们放回原来的生活环境,若有伤则治好再放生。我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时时不忘环保,加上我住在学校,又年年当班主任,言传身教,学生受我的影响很大,再加上平时注意检查,学生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加强,许多学生的环保能力得到了提升。

篇3:谈运用教育心理学开展高中生物遗传学的教学论文

一、果蝇伴性遗传的研究是“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一理论的实验证据

在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被重新发现的时候, 科学家们迫切地寻找基因在哪里。摩尔根, 这位严谨的胚胎生物学家坐不住了, 他决定自己做实验来验证。他选择了果蝇作实验材料, 有一天, 他在众多的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奇妙的白眼果蝇, 从那一刻开始, 果蝇就注定了成为科学史上最著名的昆虫[2]。摩尔根设计了一系列精巧的实验, 其中最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将这只神奇的白眼果蝇和它的红眼正常姊妹杂交, 结果子一代 (F1) 无论雌雄都是红眼, 可见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性状。子二代 (F2) 中既出现红眼果蝇又出现了白眼果蝇, 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3∶1, 雌雄比例为1∶1, 但奇怪的是白眼只限于雄性。如何解释这一特殊现象呢?高中生物教材必修2给出了具体实验过程, 如图1[1]。

由于果蝇白眼的遗传和性别相联系, 而且与X染色体的遗传相似。于是, 摩尔根设想, 如果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果蝇白眼性状遗传的特殊情况就能得到圆满的解释。摩尔根又做了测交实验, 进一步验证了他的解释。从而, 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即“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理论成立。接着他又用果蝇做了大量的实验, 发现了继孟德尔遗传定律后的第三定律———基因的连锁互换规律。摩尔根在染色体遗传理论上的杰出贡献为他赢得了诺贝尔奖。

二、果蝇的染色体组成是理解“染色体组”概念的前提

在高中生物教材“染色体变异”这节课中, 染色体组的概念是一个难点。教材首先介绍了果蝇染色体的组成, 然后这样写道:例如, 雄果蝇精子中的一组染色体就组成了一个染色体组。为什么偏偏要以果蝇为例来说明“染色体组”这一概念呢?

果蝇是目前被人类研究和观察最彻底的生物之一。它的遗传背景清晰, 果蝇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对较少, 只有4对染色体, 最重要的是果蝇唾腺细胞中的染色体———唾腺染色体, 它们进行过多次复制但并不分开, 所以比普通染色体大得多, 又被称为巨大染色体[3]。在光学显微镜下就可以直接观察到唾腺染色体, 方便进行遗传操作。因而以果蝇为例介绍说明染色体组的概念既简单易懂, 又真实准确, 体现了生物科学的客观性。

三、果蝇的性状遗传经常出现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后练习及考试试题中

在遗传学研究中, 科学家让果蝇产生了无数种变异。因而果蝇突变性状多, 并且多数为形态变异, 便于观察, 如表1[4]。

高中生物教材中关于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以及染色体组组成等知识内容的很多习题都涉及了果蝇。高中生做习题时, 经常遇到果蝇常见的突变性状, 有时也为这些陌生的性状感到头痛。高考生物试题中也经常出现果蝇的身影, 例如通过2008年高考上海生物卷选择题第8题和简答题第34题就可以窥见一斑[5]。可见, 熟悉和掌握果蝇的一些突变性状及其遗传方式, 对高中学生解题是有很大益处的。

例: (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生物学试卷)

选择题第8题在果蝇的下列细胞中, 一定存在Y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

A.初级精母细胞B.精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D.卵细胞

参考答案:A

简答题34题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

1) 红眼 (A) 、正常刚毛 (B) 和灰色体 (D) 的正常果蝇经过人工诱变产生基因突变的个体。下图表示该突变个体的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及其上的相关基因 (图略) 。

2) 若只研究眼色, 不考虑其他性状, 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 F1雌雄果蝇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

3) 基因型为ddXa Xa和DDXAY的果蝇杂交, F1雌雄果蝇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

4) 若基因a和b的交换值为5%, 现有白眼异常刚毛的雌果蝇与正常雄果蝇杂交得到F1, F1雌果蝇所产生卵细胞的基因型的比例是XAB:XAb:Xa B:Xab=____。 (参考答案略)

果蝇作为实验材料被广泛应用。2000年果蝇基因组序列基本测序完成, 其部分基因与人类的基因有着惊人的相似, 因而它又成为为人类基因组注释的理想模型之一。高中阶段抓住果蝇的知识, 不仅能够使学生客观系统地理解掌握有关遗传和变异的知识内容, 在学生做题时能够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够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发展的历史, 以及相关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有助于提升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等编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27-32.

[2]王亚馥, 戴灼华.遗传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44-48.

[3]刘祖洞, 江绍慧.遗传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9-12.

[4]李凤霞.遗传学实验指导及图谱[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130-134.

篇4:谈运用教育心理学开展高中生物遗传学的教学论文

【关键词】学生心理;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中国分类号:G444

隨着中学教育改革的深人和对教育心理学的了解不断加深,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要不断优化教学,就必须将生物教学与教育心理学密切融合起来。实践证明,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生物教学,以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一条富有成效的新路。本文以苏教版必修二中的"遗传与染色体"这一章节教学内容,结合所学的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探讨如何优化设计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主要内容及教学目标

1.减数分裂掌握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与DNA的动态变化,了解产生各种基因型的原理。

2.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掌握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了解其实验背景,使学生掌握遗传学实验的简单设计。

3.遗传与染色体学会绘制遗传图解、分析遗传图谱,掌握简单的遗传规律以及遗传概率的计算。

4.染色体的变异及其应用掌握几种常见的染色体变异方式以及对应的疾病,了解利用染色体变异的相关应用。

二、学生学习心理学分析

学生是生物教学的主体,是生物教学过程中心理培养和发展的对象。探索和揭示学生生物学习的心理特点,有助于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学生通过生物学科的学习,获得一定的生物科学知识,获得相关的能力。

1.有选择地输入生物信息。对一些新异的、矛盾的、情绪色彩浓的、趣味性强的、带有指令性的生物信息特别敏感,容易引起注意和感知。

2.有区别地处理生物信息。对输入的生物信息处理时,有的学生进行形象编码,而有的学生则采用语义编码,建立生物知识的语义编码系统,这种合理有序的编码有助于知识的长时记忆。

3.能否运用生物信息解决问题。有的学生能正确理解问题的含义、准确选择和提取解决问题所需的生物背景信息、合理组合或改变有关生物背景信息,从而使信息得到正确理解;有的学生则迥然有别。

4.有区别的生物事实鉴别能力。由于学生能力的类型不同、学习条件不同,学生获得这些能力的方式也有区别。学习由图像符号表述的生物事实鉴别,学生则侧重于观察、比较方面的练习。

5.有区别的非智力心理因素。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等不同,学习的效果也不同。在学习兴趣方面,有的学生兴趣指向生物学习内容,有的则指向教师的教学方法。

当然,学生丰富的心理活动表现在生物学习中的方方面面。他们在学习中展开的心理活动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态度,有的影响因素则成为学生生物学习的心理障碍,阻碍学生的学习。为此,生物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科学地组织教学情境,循序诱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三、优化高中生物遗传学教学的措施

高中生物遗传学本身的知识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多种素质,在分析学生学习心理学因素的基础上,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优化遗传学教学设计。

1. 培养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一种情绪热烈而高涨的学习动力,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因素。就遗传学教学而言,教师在制定科学、系统的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可利用案例教学法,挑选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启迪性的案例,在上课时先用5~8min介绍案例,学生自主分组进行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引导注意,培养学习感知力。学习的第一步就是注意,注意是学生学习与记忆的前提,学生不能加工自身没有感知到的信息。学生在建构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过程中,往往先注意到一些生物的现象,这种生物现象本身就具有了一定的情境。学生首先要透过生物现象看本质,获得注意策略。在遗传学的教学中,学习孟德尔的基因分离规律时,注意孟德尔当时的豌豆杂交实验设计的创造性思维--颗粒遗传。实验所发现的3:1的表型比和测交实验的1:1表型比,揭示生物性状分离这样一个现象是由基因的分离决定的,从而注意到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这一本质。

3.掌握规律,培养归纳能力。苏伯尔的同化理论认为:新知识在记忆系统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这种相互作用过程构成了新旧知识的三种关系,即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在学生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中,通过将原有的下位概念的属性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上位概念而获得有意义的学习策略--归纳策略。

因此,通过归纳策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归纳,掌握知识的内在规律,可以使知识结构有序而且清晰。

4. 理解知识,重视迁移效应。理解是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迁移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方法。国内外教育界对学习迁移很重视,国外曾有人提出为"迁移而教"的口号,并对此进行了研究。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当新旧两种知识在客观上存在共同要素时,只有主观上认识到了迁移才可能产生。当在结构上新旧知识相同或相似时,就易产生正迁移效应。

5.建构知识,促进长时记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因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遗传学课程中每章都有相关内容可供比较讨论,例如经典遗传规律间的异同;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并显性与镶嵌显性的异同;细胞质遗传、细胞核遗传及母性影响的异同,等等。长期坚持比较与讨论,可培养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并锻炼学生准确分析知识的能力,养成独立性较强的自学习惯。注重与强化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上将不同内容、知识点关联起来,可促进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6.协作学习,深化知识意义建构。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遗传学教学中几乎每一章内容都有其重要原理、理论及其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有意识地挑选一些主题进行协作学习,可进一步加深、巩固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现代教学体系中,教师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开展良好教育的基础,有针对性的心理学教学思维和设计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赵志华.遗传学教学改革探析.高等教育研究,2007,24(4):43-45.

[2]蒋盛岩,伍光云,赵良忠等.遗传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23):120,122.

篇5:谈运用教育心理学开展高中生物遗传学的教学论文

高 中 生 物 于 德 伟

常言说“有德无才,成不了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成大事”。要成才首先学会做人,所以教育者并不单纯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而且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全员育人”的大背景下,各科任课教师在教学的同时都应该渗透德育教育。作为生物教师,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挖掘教材知识体系中的思想性,不断地用具有思想意义的现代生物科学成果的新信息充实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好学、会学,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情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具体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

一、指出目标,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

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按既定目标去培养人,那就要求教育者要设法激活学生的内部动机,使他们感到自己的不足而自觉地去完善。教育人的艺术就是使教育者的意图由受教育者自己提出并转化为自己的要求,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受教育者自我教育。

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教学中除了注意应用这些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外,我更加注意讴歌新中国成立后在生物科学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点燃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与火。我在给学生上第一节生物课时,给学生介绍了“我国克隆羊培育成功”,我国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走在世界生命科学的前列,以及“我国两位博士后移植小草抗旱基因培育旱稻获得成功”等科研成就,向学生说明生物工程和生命科学是新世纪最具活力的学科之一,以生物技术为先导的新兴产业在不远的将来将占居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激励学生向这些生物科学家学习,刻苦钻研生物知识,树立远大目标,将来大有用武之地。在讲“遗传和变异”时,介绍袁隆平培育高产杂交水稻获世界金奖,1988年“种子太空旅行”后选育的高品质、高产的蔬菜粮食品种等;讲我国第一例“试管婴儿”郑萌珠已于2007年考上了西安西京大学;讲“免疫”时,介绍我国医学保健的飞速发展等。通过介绍,使学生看到我们祖国的发展前景,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学生乐学,成绩自然会提高。

二、适应社会,提高学生团结竞争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

一个班集体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班的成绩,一个好的班集体卫生、纪律、成绩等各个方面都会很好,我在讲授生物之间的种内互助时,通过蚂蚁群体生活、蜜蜂群体生活等学生常见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集体成员之间的团结对于整个种群直至个体都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这些简单的、常见的生物现象,可以说明班集体凝聚力的重要性,从而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环境氛围,让学生明白人与人相处的道理,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互相帮助,从而提高成绩。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指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适合于大自然,同样也适合于人类社会,现在很多学生安于现状,竞争意识不强,上进心不足,导致学习劲头不足,长期以往,必将使贫穷的人更加贫穷。在讲述自然选择学说时,我适当分析社会发展形势,强调只有学好习才能在社会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力,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发挥自身潜在的能力,用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学生意识到,不学习就不能在社会立足,有了这种危机感,学生自然会发自内心地乐学,自然有助于成绩的提高。

三、排除不利的干扰因素,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

当今社会,早恋、抽烟、喝酒、上网等许多不良行为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这需要教师适时地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在这方面,生物教师显得尤为重要。美国通过国家级法律文件把性教育加入教育内容中,希望从中培养学生全面的性健康认知能力,而在我国,相关的文件还很少。特别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文化多样化对青少年的熏陶,青少年不仅在性生理、性心理发展都有所提前,从完全封闭到突然开放,青少年的性价值取向却不断模糊,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越趋薄弱。中学生物有有关青春期教育的知识点,教学中往往一闪而过或忽略不教以及让学生自己阅读的现象却不少,学生不能从正规的途径获取性知识和正确健康的性心理,就容易发生问题,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学生成绩。所以,在学习“生殖和发育”以及“动物激素”时,我抓住契机适时地给学生传授一些性教育知识,让学生在了解青春期发育特点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破除了学生在性问题上的神秘感,改变了对性的无知与困惑,使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性心理,除此之外,我从生物学的角度给学生讲吸烟、喝酒的危害,发现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改掉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提高了学习成绩。

篇6:谈运用教育心理学开展高中生物遗传学的教学论文

一、分子学习过程中营养与健康的教材切入点及方法探索

分子与细胞模块《组成细胞的分子》一节中大量涉及到营养与健康理念。比如:对于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学习,文章不仅给出定义,更深层次地涉及到营养元素缺乏症,因此教材体现出健康生活的理念。教师可以一次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寻找预防和防治方法,一来满足学生求知欲,二来将学科内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的应用能力。针对于元素缺乏症这一了解层次上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播放缺乏症症状,并以实践生活为基础,讲述元素的重要性,以引起学生震撼和注意,之后请学生查资料,教师总结来获得预防和防治的方法。比如,Ca的作用的学习,可以直接有学生总结,之后用学生的体验来加深缺Ca的症状,比如生长期抽搐,并由学生讨论或查阅资料,互相交流预防方法。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同样渗透营养与健康。教材特别帮助学生构建了健康生活的理念。比如,牛奶除含有大量的Ca元素外,它的营养价值在于富含大量的蛋白质。鸡蛋之所以成为大众喜欢的营养品原因在于它不仅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而且鸡蛋中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最接近人体。有学生说得好,吃米饭的时候同时吃一些豆类食品,可以补充米饭中缺乏的某些氨基酸,从而形成健康饮食的习惯。

糖类和脂质的学习,则涉及糖尿病脂肪肝等健康问题。教材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糖的平衡,一方面教会学生如何善待自己,保持健康。比如,在血糖不足时,糖原的分解首先需要供给大脑的需糖量。大脑没有糖原可用,供糖不足会造成头晕嗜睡等等现象,座椅早餐的.摄入是非常必要的。又比如,脂肪肝的形成是由于不能将脂肪从肝脏中运走的原因,其中磷脂的缺乏是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朝着寻求富含磷脂的营养食物上寻找。结果发现,鸡蛋又是很好的预防食品。但是同时要告诉孩子们,鸡蛋的摄入过量或导致固醇在体内过剩,同样不利于健康。因此平衡的理念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对必修三的学习打下基础。

细胞中无机物的教学,讲水的重要性,提供代谢液体环境,运送排泄营养物质和废物,并参与化学反应等等。所以人体必需每天补充适量水分。由此引出讨论:同学们是如何摄入的水分的?学生讨论中发现,饮料的大量饮用是共性问题。由此老师用多媒体展示饮料中的成分,警醒学生饮料会引起体内营养物质失衡,从而用大量饮料大量饮用的实例来引导大家正确饮水。

二、细胞学习过程中营养与健康的教材切入点及方法探索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讲细胞液的浓度决定细胞失水与吸水。所以建议学生们要控制盐的摄入量。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家庭情况,告诫学生家有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控制钠盐的摄入,同时适量补充有助于降血压的钾盐的摄入。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讲解ATP以及其来源。因为ATP是能量的直接来源,在短跑和长跑中对能量的利用有所差异,所以有氧呼吸的效率就可以引进课堂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生活理念。比如教会学生保持快步走的习惯,一来增加肺叶扩张能力,使血液供氧能力加大,二来使能量得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同时悬疑式让学生猜想锻炼的最好时间,将如何利用光合作用的知识构建健康生活同时也有效引进。为利用有氧呼吸的效率引导学生适当锻炼,构建强健的机体,可采用图片对照法,对照健康和患病的肺叶,对照肺叶在不同情况下的吸收氧气的效率,对照血液在不同情况下的运氧效率和细胞对氧气的利用率,从而在学生脑海中敲响吸烟危害健康的警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生活理念。又比如,互相探究可以引导学生帮助母亲进行低温低氧适度来储存果蔬食品,保持水果新鲜,杜绝食用因微生物大量滋生和呼吸而腐烂的食品蔬果,保持健康营养习惯和生活习惯。

三、基因学习过程中营养与健康的教材切入点及方法探索

《基因突变》中引发变异的原因教材交代的很清楚,以此为出发点,给学生布置作业,寻求基因突变的疾病以及导致基因突变的食物有哪些,帮助学生认识农药的危害,以及洗干净再食用的健康生活方式。教会孩子避免辐射,玩手机,看电视时间不可以过长,带领孩子们形成保护环境,杜绝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可以用广告以及食品的标签入手,引出转基因食品。用辩论的方式看转基因食品的益处和害处,教会孩子,面对转基因食品应该如何处理,减少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影响。

四、稳态学习中营养与健康的教材切入点及方法探索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是健康知识渗透的又一大模块。内环境的组成,以及环境变化,比如水,盐,糖等都会引起人的健康受损。因此,教会孩子健康饮水,健康排尿,健康摄取食物的方法,比例,维持体内糖平衡脂平衡。在此,维生素的摄入也可以讲进去,果蔬,粗粮均衡深入保持健康。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借体液调节讲解胰岛素,生长激素,性激素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播放激素失衡案例,同时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反季蔬菜的激素使用对人体的危害。当然,对孩子正确的性教育可以从性激素谈起。

五、结语

通过分析新课标人教版生物教材中与营养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文章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渗透营养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理念,文章可以为生物学科教学中渗透营养健康教育方面提供建议和帮助。

参考文献

[1]王修祥。在农村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营养健康教育的研究[J]。2013。5。

[2]马守兴。生物教学中渗透营养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2013。6

篇7: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

①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②杂交:两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

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④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的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

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①测交: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

②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

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

三、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①测交:选择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1:1(或者1:1:1:1),则符合;反之,不符合;

②自交: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3:1(1:2:1)或者9:3:3:1(其他的变式也可),则符合;否则,不符合;

篇8:谈运用教育心理学开展高中生物遗传学的教学论文

1.创新教育概念及创新教育应用

1.1创新教育的概念

创新教育的实质就是在教育中贯彻创新精神,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基本目标。创新教育的核心是依托九年义务教育,通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1]。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受教育者形成独立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根据不同研究目的,创新教育教育又可分为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三个方面。

1.2创新教育在高中生物 实验教 学中的 应用

高中生物是一门探究性很强的学科, 如何打破传统生物实验教学, 创新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是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结合创新教育精神,本研究设计创新教学小组进行生物实验课教学,通过实验验证“创新教育小组”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在之前的教学中,虽然也尝试过运用创新教育的理念进行生物实验教学,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导致这种理念无法在教学中得到落实,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本研究是在精心设计实验的基础之上,结合比较清晰的教学目的完成的,可以说在过程上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研究对象与实验设计

2.1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需要,选取笔者所带的班级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自然分组,选两个班为实验班,两个班为对照班,根据研究需要,设计高中生物实验知识基本调查表,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高中生物实验知识基本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知识方面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满足实验需要。

2.2实验设计 及实验内容

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大纲规定,选取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三个实验内容。为了排除非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前对学生讲明实验实施步骤,取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为了减少教师教学经验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期间两组教学由同一名教师负责,实验期间两班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和实验内容,两组唯一的区别是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 实验组采用创新教育精神设计的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模式, 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实验结束后由生物教研组选取教师出题并进行考试,考核内容限定于实验内容。

3.结果与分析

表1结果显示,实验后两组卷面成绩P<0.05,说明两组卷面成绩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实验班成绩好于对照班,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班高10.6分。实验后两组实验操作能力P<0.05,说明两组实验操作能力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实验班成绩好于对照班,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班高11.5分,说明传统生物实验教学方法和依托创新教育设计的“创新教育小组”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掌握生物实验知识的方面存在差异,实验组所采用的创新教育模式优于对照班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这可能是因为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只是注重学生对已由知识点的理论化记忆,没有调动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实验班因为进行“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写作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所以实验知识掌握和操作能力掌握得比较好。

4.实验结果分析

4.1“创 新教 学 小 组 ” 教 学模 式 优 于传 统实验教 学模 式 的原因分析

首先实验班教学理念教学领先于对照班。实验班依托创新教育设计“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在教学理念上打破传统生物实验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对已有实验成果的强化记忆,导致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掌握只停留在理论的知识记忆上。实验班采用“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体来说,“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点,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基本出发点,课前老师认真研究教材,分解教学任务,营造教学氛围,提供创新舞台,充分利用多种因素调动学生互帮互学。在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到所有组员为实现一定的实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运用“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模式,能训练学生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交流、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及创造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4.2“创 新教 学 小 组 ”教 学模 式 的 实 施 办 法

“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模式以创新教育为基本出发点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基本目标,通过适当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在实验内容教学设计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因素引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

“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模式的实施办法如图1所示 ,“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教师要对教学条件有客观的认识, 教学条件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和实验基本情况(生物教学实验内容、实验条件等),提前做好实验各项准备工作。其次根据教学条件和教学大纲规定确立实验内容,设计生物实验教学方案, 力求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取和设计教学实验, 预设各种实验环节启发引导学生及出现问题时的应对策略。最后制定并完成“创新教学小组”分组和实施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创新教学小组”模式以教师集中进行课堂教学为开始。在实施“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时,实现分组是最关键的一部分,应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控制,尽量均衡搭配,避免使孩子的自信心受到伤害。总的来说,如何进行正确分组, 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对学生的正确认识和评价。

5.结论和建议

高中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和探究性很强的学科,但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观念、实验条件的限制,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对已有实验成果的强化记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就只停留在理论的知识记忆上。创新教育的实质就是在教育中贯彻创新精神,要求在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基本目标。创新教育核心是依托九年义务教育,通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结合创新教育精神,本研究设计创新教学小组进行生物实验课教学,并通过实验验证创新教育小组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实验结果证明,“创新教学小组”模式优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生物卷面成绩和实验操作能力, 也可以有效优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效果。

摘要:由于观念、实验条件的限制,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偏重于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对已有实验成果的强化记忆,但高中生物是一门探究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加深学生对生物的理解和掌握的基本途径之一。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根本,面对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如何进行改革创新,推进生物课实验教学是目前生物教学的突破点之一,因此把创新教育应用于生物实验教学,结合创新教育观念试图创造高效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生物实验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教学效果。

篇9:谈高中生物遗传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生物 遗传学 有效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40120

遗传学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的核心内容,课本内容讲得通俗易懂,但学生做题时却经常感觉迷糊,有挫败感,没有学习信心,一到考试时,就考不了高分,直接影响了将来的高考成绩。下面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及本人近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高中生物遗传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基本概念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遗传学中涉及的概念多且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基本概念。例如,在讲述“相对性状”时,首先给学生介绍什么是性状,待学生理解什么是性状后,再列举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例子,如人的单眼皮与双眼皮、狗的黑毛与白毛、豌豆的高茎与矮茎等,引导学生理解相对性状。这种通过举例对概念加以归纳,再通过学生针对概念的回答加以纠错的做法,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透彻。

二、要求学生高度重视课本实验

高中生物遗传学涉及许多实验,若学生在学习中不加以重视,搞不清楚这些实验的内涵,就会阻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一旦考试时遇到课本之外的实验题就会束手无策。因此,教师要要求学生高度重视课本实验。例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让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进行杂交(正交和反交),子一代再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命题人可以命制多种类型的题目,如“现有褐鼠和黑鼠两个种群,请你用最简单的方法判定褐鼠和黑鼠的显隐性”。这是高三生物月考试卷中的一道实验设计题,80%的学生都做错了,原因是对课本实验理解得不够透彻。由此可见,考试中的很多实验题都是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高度重视课本实验。

三、强化典型例题分析,促进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遗传学中涉及很多计算题,不少学生在遇到计算题时,总是没有解题思路。对此,教师可以多列举一些遗传学的典型例题,并强化对典型例题的分析,以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准确答题。例如,对于孟德尔遗传定律中的自交和自由交的问题,教师可举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如已知果蝇的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B(灰身)和b(黑身)控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基因型为Bb的果蝇自交,得到F1。

(1)取F1中全部灰身个体自由交配,则子代中不同体色的表现型之比为多少?(灰身个体∶黑身个体=8∶1)

(2)取F1中全部灰身个体基因型相同个体杂交(自交),则子代中不同体色的表现型之比为多少?(灰身个体∶黑身个体=5∶1)

第(1)小题分析:

在F1中全部灰身个体中BB占1/3,Bb占2/3,得出B的基因频率=2/3,b的基因频率=1/3。也就是说,在全部灰身组成的种群中,雄性产生B型精子的概率是2/3,产生b型精子的概率是1/3;雌性产生B型卵细胞的概率是2/3,产生b型卵细胞的概率是1/3;它们自由结合,要产生bb基因型(及黑色个体)的概率=1/3×1/3=1/9,则灰身个体的为8/9。

第(2)小题分析:

1/3BB→1/3BB(灰身);2/3Bb→2/3(1/4BB(灰身)∶2/4Bb(灰身)∶1/4bb(黑身)),即灰身个体:1/3+2/3×1/4+2/3×2/4=5/6,黑身个体:2/3×1/4=1/6,由此可知:灰身个体∶黑身个体=5/6∶1/6=5∶1。

由此可以看出,在解决遗传类问题时,教师可以把一些类型相似的,学生容易出错的习题放在一起,当作典型例题教授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听懂的基础之上就能举一反三了。

四、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思路和规律,并将规律应用到解题中

学习生物遗传学知识时,如果一味地做题,而不去思考总结规律,就会出现“学而不思则罔”的情况。对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总结解题思路和规律,并将相关规律应用到解题中,学会触类旁通。例如,在学习人类遗传病的遗传类型以及概率计算时,可在讲授例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遗传看女病,显性遗传看男病;女病父(儿子)正非伴性,男病母(女儿)正非伴性。”根据这个口诀学生可以通过看遗传图,进而判断人类遗传病的遗传类型。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遗传病遗传类型都能按照这个口诀来判断,学生可以按照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另外,在计算遗传病的概率时,一种遗传病的患病概率计算往往不难,但涉及两种遗传病的概率计算时,学生总是容易出错。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推导出公式。这样学生在碰到遗类传方面的计算题时,直接套公式计算就可以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总之,遗传学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探讨过程,只有强调概念,重视实验,及时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才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遗传学知识。

篇10:谈运用教育心理学开展高中生物遗传学的教学论文

牛兵兵

(湖北省咸宁学院化生院,咸宁 437000)

摘要:研究性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并且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予以解决。学会学习,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可见研究性学习课程模式是全新的。本文就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运用作出一些简单的看法及经验,对高中生物必修版中研究性课题的解读,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在高中所有课程中,生物课程处于一个不被足够重视的位置,但随着湖北省新课改的即将进行,生物的地位将会大大提升,而生物课程的学习,光靠以前的学习方法是不行的,进而在新课改中提到要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升与发展。

一、生物科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所处的位置

“3+x”高考的理综测试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点考查学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与高考理综测试的目标是一致的,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它们的共同落脚点。研究性学习从方式上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支持,也为“3+x”高考中的理综测试奠定了基础,并为高考“理综”测试目标的导向性提供了验证。作为x科之一的生物科理所当然与研究性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载体。因为研究性学习内容呈开放性、多样性、综合性特点,但由于我们大部分学校现行教材基本上还是封闭式分科型,所以现阶段的研究性学习一般还是以某一学科知识为主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去探究自己选定的课题。生物学以其固有的学科特色而成为研究性学习的良好载体,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依托,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在我们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处处存在着与生物相关的问题,而且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生物技术对于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能源、环境、健康等重大问题,有很大的潜力,将发挥关键性作用,关注“生物”就等于关注人类自身。所以,教师可以在研究性学习的动员阶段,通过开设讲座、学术报告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些科学前沿信息和相关的社会热点信息(如: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基因工程,我国的863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可以将高二生物知识改造成研究课题供学生选择、参考,如“模拟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植物的生长需要矿质元素”,“生活饮水状况调查”,“城市粉尘污染程度与植被优劣的关系”„„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学生普遍对生物课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的学生根据“克隆”信息提出了“对‘克隆人’的看法”、“克隆’不等于‘复制”’、“克隆技术在保护珍稀动物资源领域的应用”、“指纹鉴定及其应用”等课题;有的根据水资源紧缺的现状设计了“家庭合理化的用水方案”;有的根据稻草成本居高不下的市场信息开展“蘑菇稻草培养基的改进与替代材料研究”„„其内容、思想、方法、成果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形成人的综合素质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见,生物科在研究性学习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生物科的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英雄用武之地”。

二、研究性学习走进高中生物课堂

研究性学习课程在普通高中的开设,其意义不仅仅是增设一门新的课程,而且是教育观念,教与学的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现行的学科教学中都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入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方法、手段。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开放性、实践性、创造性的特点,对于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水平和促进学生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l、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展开生物理论教学

从国内外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来看,研究性学习是针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弊端的一种改革,是新的教育观念在教学领域的体现。如果我们能够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许可的教学条件,以实验来组织教学或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模拟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或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科学探究,使学生在直接体验中获得对事物整体结构、功能、作用的认识,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创造性分析、理解、把握,这就可以弥补了传统课堂机械传授式教学的不足。例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安排在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这节课中来进行,采用边实验边授课,边观察边总结的方法,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再经教师稍加指点,感性认识很容易就上升为理性认识;再有,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模拟科学家发现真理的历程(如生长素的发现,酶的发现,光合作用的发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建立等),让学生沿着前人探求科学的足迹,一步一步地接近知识,在探索中追求和获得“新知”;还有,在讲授“遗传和变异”知识之前,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调查(如:调查家庭成员的遗传特征——身高、单双眼皮、血型„„,为什么近亲不能结婚?„„);在“生物与环境”这一章,有的学生通过实验得出阳光、温度、水等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有的学生通过阅读、查找资料得出生物适应的特征及适应的普遍性,有的学生通过自制生态球认识了生态系统的成分、功能,有的学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和措施;尽管不同的学生的研究课题不同,或同一课题的研究角度不同,有的学生的研究成果也不一定正确,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说理自圆即可,但在讨论总结过程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交流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研究结果,互相质疑,教师在其中则起指导、点拨、评价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与研究性学习同行的生物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教师主导下知识的单向转移过程,而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

2、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大多是由实验推导出来的。“3+X”高考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除要求学生具备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还要求学生能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描述实验现象和得出实验结论并处理相关的、扩展的实验问题。如:2002年理综测试卷的第2l题(验证“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对高一年参加“植物无土栽培”研究课题的同学来说,那是易如反掌。所以每位生物教师都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而且要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努力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探索科学知识的方法技巧。在高三生物复习阶段,我们不能停留于简单重复高二的实验内容,要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组织实验复习,要对某些验证性实验内容进行延伸、改造或把某些知识、原理的形成设计成探究式、开放式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实验失败的原因,鼓励学生大胆改进和创新实验。如以“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为基础,设计实验鉴定“植物细胞的死活”、测定“植物细胞细胞液的近似浓度”、配制“植物适宜的肥料溶液浓度”;以“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实验为基础,从亚甲基蓝是活体染色剂受到启迪,可以对水培植物的花色进行染色,可以设计实验检测“空气中好氧性细菌的相对数量”,以此作为衡量空气质量的指示之一;围绕“酶的特性”这一知识点,设计实验证明“酶的专一性、高效性”、测定“酶的适宜温度、PH值等”。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性学习重视全员参与,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发展,同样,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要特别强调因材施教,珍惜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成长的发展价值。研究性学习改善和优化学生的素质结构,实现了素质教育的实践策略,符合教育教学和生物科学的发展规律,生物科教学引入研究性学习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之必然,也是符合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是培养专业型、研究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1]、林崇德主编《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沈阳出版社1990年5月第134页

[2]、刘恩山21世纪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改革的构想和发展策略 《学科教育》(J)2001年2期.[3] [10]、何青青.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生

命科学学院,200

2[4]施忆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研究》(选修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第1版 28-31

[5]、刘恩山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8

[6]、王秀村 实现互动式教学的六项措施 学生与研究生教育,2003.5

篇11:谈运用教育心理学开展高中生物遗传学的教学论文

高中生物中的种皮(果皮)的遗传问题

高中生物中关于种皮、果皮的问题,涉及到植物体的个体发育、遗传见律等问题,综合性较强,现总结如下.

作 者:袁华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学生数理化(高二版) 英文刊名:MATHS PHYSICS & CHEMISTRY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MIDDLE SCHOOL EDITION)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Q1 关键词: 

篇12:谈运用教育心理学开展高中生物遗传学的教学论文

教学目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以利用DNA侦破案件、寻找灾难死难者或者亲子鉴定为例子,并以问题作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1、DNA是什么?2、为什么DNA能比较精确地定位一个人的身份?3、你还了解那些关于DNA鉴定的应用?

(二)、问题探讨

1.提示:脱氧核糖核酸。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每个人的遗传物质都有所区别,因此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

2.提示:DNA鉴定技术还可以运用在亲子鉴定上。在研究人类起源、不同类群生物的亲缘关系等方面,也可以利用DNA鉴定技术。

3.提示:需要。因为DNA鉴定只是提供了犯罪嫌疑人的遗传物质方面的信息,还需要有嫌疑人是否有作案动机、时间,是否在犯罪现场,是否有证人等其他证据。如果有人蓄意陷害某人,也完全有可能将他的头发、血液等含有DNA的物质放在现场。因此案件侦察工作应在DNA鉴定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证据确定罪犯。

二、核酸的种类和分布

(一)阐述核酸的种类:DNA的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是核酸的一种,还有一种叫做核糖核酸的物质,简称RNA。这两种核酸就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核酸与生物的遗传、变异、蛋白质合成有重要的关系(为后面的留下伏笔)

(二)实验:使用染料对细胞进行染色,观察DNA、RNA在细胞的分布。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但是叶绿体、线粒体中也有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三)完成实验,并根据观察,提出推断: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的什么位置。

三、核酸的结构

(一)为什么核酸很储存遗传信息呢?那还得从学习核酸的结构入手。(设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阐述核酸的结构:核酸也象蛋白质一样,是一种大分子,而且也是由一种叫做核苷酸的小单位组成的。(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彩图中的两种核苷酸,展示问题)1、核苷酸的化学组成是什么?2、组成DNA、RNA的核苷酸分别是什么,它们的主要差别是什么?3、核苷酸之间是怎么样连接的?4、DNA、RNA分别还有什么碱基础?5、尝试作出假设,为什么核酸能储存遗传信息?

(二)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更正和总结:核苷酸的共同点是一分子核苷酸是由一份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还有一份子碱基组成的;组成DNA的核苷酸是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是核糖核苷酸;核苷酸之间是通过磷酸与五碳糖交替连接而成的;4、DNA还有的碱基是A、T、G、C(如何去去记忆),RNA中不还有T,U代替了T;5、DNA和RNA上4种碱基就好像4个字母,可以记载任意长度的内容。

四、归纳与总结

用图表比较DNA、RNA的差异;理顺DNA、RNA、核酸、核苷酸、碱基之间的关系。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第1、2、3题。

篇13:谈运用教育心理学开展高中生物遗传学的教学论文

一、开展理论验证型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

高中政治教学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法律等多个方面, 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由于高中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 因此他们对社会的感知程度较低, 缺乏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存在理解不深刻和认识不清的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 教师可以有效运用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 大力开展理论验证型实践活动, 对学生的政治课程学习进行拓展延伸, 将政治教学中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意义。

例如, 教师在讲解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了解“价值决定价格”这一规律以及“供求关系是如何影响价格的”这一问题, 教师就可以用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来开展理论验证型实践活动, 如组织学生针对比亚迪轿车降价问题进行分析。教师以及学生搜集了比亚迪汽车2016年6月到8月不同汽车型号的销售情况数据, 横向与悦达起亚、大众、现代等品牌汽车的销量进行对照, 纵向与比亚迪上半年一个月份的汽车销量进行对比。在进行了数据分析之后, 学生可以清楚地发现, 比亚迪汽车降价的最主要因素是汽车市场低迷以及供求关系失去平衡。借助学生生活中实际发生的典型案例, 教师可以利用理论验证型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价格规律, 同时也能够让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 提高学生的分析研究水平。

二、开展调查研究型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 学生不仅仅要学习知识, 还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政治教学中的很多内容都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 在课余时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研, 开展调查研究型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 真正践行高中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思想文化素质的目标, 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指导自身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这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 还能有效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水平。

例如, 在讲解“正确的消费观念”一课时, 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消费心理进行分析, 如攀比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 等等, 了解不同心理人群的不同表现。接下来, 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任务, 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具有这些消费观念的人群进行调研, 从而对这些人群进行分类。通过这样的社会调研活动, 学生能够对相应人群的年龄特征、工作岗位和性别结构等进行深入的研究, 从而了解周围的人群中哪些人群更容易产生不正确的消费观念,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样的调查研究实践活动, 能够引导学生将实际生活和高中政治中所学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 了解不同消费人群的不同消费理念, 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如对于青少年来说, 需要坚持适度、勤俭、绿色、理性的消费观念。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 学生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进行了初步社会接触, 锻炼了思维能力, 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消除不正确的观念, 提高思想觉悟。

三、开展交流探讨型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

为了真正践行素质教育目标, 教师在开展高中政治教育时, 不仅仅要抓好课堂, 还要不断完善课后交流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心得体会的探讨, 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从中获取营养, 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取长补短过程中实现共同进步。在课后交流环节, 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日常学习经验、技巧以及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分析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这样, 学生就能不断地吸收新的学习方法, 完善自身的学习思维,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学习政治知识时受到较为深刻的思想教育。高中政治教师要给学生的交流探讨实践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为他们搭建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 促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后实践活动当中。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在学习高中政治时的技巧, 如如何高效地理解和记忆重点内容等,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并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路, 提高思想文化水平。另一方面, 在这个交流探讨的实践活动平台上, 学生还能够将自己感兴趣或者目前的社会热点话题提出来, 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探讨。

例如, 在讲解“我国的外交政策”一课时, 学生理解了世界和平对于中国强大的重大含义, 但是也有同学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强大必须要走霸权道路。对于不同的看法, 教师就可以针对相关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探讨, 甚至是辩论, 进而验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强大的必经之路。

篇14:谈运用教育心理学开展高中生物遗传学的教学论文

关键词:“孟德尔遗传定律”;生物遗传学;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中图分类号:G633.9

1.高中生物遗传学的学习情况简介

遗传学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学习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同学们学习掌握情况最不佳的学习内容之一,而且根据对多年的高考生物试卷的调查与分析,发现遗传学的生物题也是同学们得分率最低的题型之一。遗传学的学习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同学们对遗传学的学习态度不正确,由于遗传学类型的生物题对我们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所以很多同学在刚刚学习遗传学时感到十分吃力,从而出现害怕遗传学的学习态度,这种害怕型的学习态度只会阻碍同学们对遗传学的学习进度;除了同学们对遗传学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之外,影响同学们学习遗传学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同学们对于遗传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在我国大部分的高中学校,生物老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都过于陈旧,很多生物教学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点,课堂上留给同学们自由讨论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并不多,课堂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此导致很多同学对于遗传学的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对遗传学知识的探索欲望[2]。

2.“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主要内容

“孟德尔遗传定律”主要由两个定律组合而成,第一个定律是分离定律,即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中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而在形成配子时,又按照原样分离到不同配子中去的现象,例如某一个黑色头发的人的控制头发颜色的基因组为Aa,这个基因组在分离时会形成两个配子,一个配子为A,另一个配子为a,不会出现一个配子是Aa,另一个配子是空白的这种现象。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成立的铺垫条件之一,帮助人们迈入了遗传学世界的大门。第二个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即当具有两对或者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时,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自由组合定律进一步揭示了自然界中遗传与变异现象的本质,同时利用自由组合定律,可以准确地预测子一代或者子二代乃至更以后的子代的表现性状,自由组合定律的提出大大丰富了遗传学的研究内容,推动了很多遗传学技术的发展[3]。

3.“孟德尔遗传定律”在高中生物遗传学中的运用

“孟德尔遗传定律”在高中生物遗传学中的应用较多,尤其是自由组合定律,百分之九十的遗传学题都会涉及到自由组合定律,分离定律主要是考察同学们对遗传学概念及一些专有名词的理解程度,主要的考察题型为选择题货车判断题。自由组合定律在高中生物遗传学中运用得较多,其在高中生物遗传学中主要以三大类型的题目出现:①两对相对性状均在常染色体上,这是典型的考察自由组合定律的题目,针对这种类型的题目,首先要整理清楚题目中所给的信息,然后可以将题中的信息转化为树状图,帮助分析和理解问题,最后运用自由组合定律将每一种配子的情况进行组合,得出最后结果;②两对相对性状在性染色体上,众所周知,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是由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所组成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的情况要比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情况稍微复杂一些,需要同学们将控制性别的基因和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联合考虑起来;③控制两种相对性状的两组基因一组位于常染色体上,一组位于性染色体上,这种类型的题目是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的综合运用,但是只要同学们保持清醒的思维,充分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一定可以将这种类型的遗传题处理正确。在高中生物遗传学的学习中,无论在分离定律还是自由组合定律,首先要求同学们要充分理解这两大定律的实质含义和运用范围,然后要求同学们理解清楚题中所给出的信息和隐藏的信息,最后解出答案。

4.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要充分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对同学们的能力要求较高,但是只要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及在平时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和课后复习工作,同时在课堂上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同学们就一定可以学好遗传学的知识。提高遗传学的课堂教学成果不仅仅需要老师的努力,而且也需要我们自身的努力。只有在两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才能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黄亦达.孟德尔杂交实验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的启示[J].学园,2016(07)

[2] 邹瑜.从达尔文到孟德尔:遗传学说的提出与反驳[J].生物学教学,2016(06)

上一篇:江东中心幼儿园东海园大1班第十三周工作计划下一篇:发展现代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