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

2024-05-10

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精选9篇)

篇1: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

隆阳区人民政府关于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的决定

隆政发〔2008〕73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议事协调机构: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构建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特作出如下决定:

一、建立安全生产隐患集中排查治理制度

(一)安全生产隐患集中排查治理制度。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建档监控和报告制度,经常性地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制度。

(二)严格实行安全生产隐患建档备案制度。每月集中1—2天时间对生产经营各环节进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安全生产隐患逐一登记建档,重大安全生产隐患、重大危险源应当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其安监站备案。

(三)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生产经营单位对排查出的安全生产隐患,能立即整改消除的,要立即组织整改;对危害和整改难度大的,应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并制订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采取相应的监控防范措施,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其安监站备案。确保一般隐患的整改率达100%,重大隐患的整改率不低于90%。

(四)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督查。区人民政府每半年集中开展1次对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全面督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每季度集中开展1次对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全面督查,对有重大安全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依法责令其停产停业并限期整改。

(五)聘请专家参与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区人民政府聘请有关行业和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安全生产专家组,实行动态管理,并统一发证,按照“政府聘任、部门组织、企业付酬,实务实补”的原则开展工作。

二、建立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

(一)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是指对易发生一般安全生产事故以上的隐患,分别由安监部门根据隐患点危害程度大小,分别建立重大隐患三级管理档案,由市、区、乡各级政府挂牌督办的制度。

对重大事故隐患,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并建立一级重大事故隐患管理档案;对一般事故隐患由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建立二级一般事故隐患管理档案;对一般事故隐患以下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负责建立三级安全隐患管理档案。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部分停产停业,并经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一般事故隐患以下的即指对生产有一定影响和不良的,能立即整改恢复的隐患。

(二)实行事故隐患三级政府挂牌督办。需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每年由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筛选并报区人民政府确定。一级重大以上隐患报市以上人民政府挂牌督办,二级一般事故隐患由区人民政府挂牌督办,三级安全隐患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挂牌督办。

(三)明确安全隐患挂牌督办的责任。区人民政府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挂牌督办的安全隐患,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要明确隐患治理责任单位、督办责任单位、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并在相关媒体上公布。治理责任单位要执行隐患治理月报制度,每月底向督办责任单位上报进展情况,整改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半年。挂牌督办重大隐患涉及2个以上单位的,由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共同承担隐患治理责任。

(四)挂牌督办重大隐患的摘牌。挂牌督办的较大以上隐患治理结束,治理责任单位应当聘请有资质的安全评价中介机构,对较大以上隐患整改效果进行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符合要求的,治理责任单位应向督办责任单位及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摘牌申请,有关部门收到生产经营单位摘牌申请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组织现场审查。审查合格的,由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区人民政府同意后予以摘牌。

三、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回头看制度

(一)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回头看制度。是指各级各部门和各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的制度。区人民政府每半年组织1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每季度组织1次,生产经营单位每月组织1次,重点查找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情况、重大隐患消除情况等,防止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走过场。

(二)实行挂牌督办较大隐患治理验收回头看。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摘牌后第2个月,责任单位要组织检查验收,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复查,并向区人民政府报告挂牌督办较大隐患治理的复查情况,防止隐患治理出现反弹。

四、建立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度

(一)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度。是指落实各级各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的责任主体制度和监管主体制度。

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必须严格按照“谁生产经营、谁负责排查,谁得到受益、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负主要责任。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负责组织制定较大以上隐患治理监控措施,做到措施、责任、人员、资金、时限“五落实”。

(二)落实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是本地、本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管主体。要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和 “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全面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工作。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每半年召开1次常务会议,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每两个月召开1次办公会议,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的情况和问题;政府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安全生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部署、督促、检查和落实工作;区安委办负责组织全区较大以上隐患的监督检查、挂牌督办、社会公示、审查摘牌、举报查处、统计上报等工作,负责对各乡镇(街道)、各部门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协调。

(三)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保障。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大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隐患排查资金逐一落实;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部门应当保障治理的工作经费,为隐患排查治理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配备所需的装备;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给予支持与协助。

五、建立安全生产监督员联系企业制度

(一)安全生产监督员联系企业制度。是指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行政区域内的隐患排查挂牌督办企业、重点企业落实1名安全监督员,进行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协调的制度。重大以上安全隐患由安全监督员每10天督查1次,较大以上安全隐患每15天督查1次,一般安全隐患每月督查1次。

(二)安全监督员联系企业与管理。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落实安全管理监督员和联系企业工作,并负责管理和业务指导,具体联系企业情况报区安委办备案(电话:2162596)。

六、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

(一)安全生产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是指为鼓励、发动各企业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区人民政府特制定《隆阳区安全生产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有

功人员,依据《办法》相关规定,给予经济和精神奖励的制度。该制度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单位或个人,将依法严肃查处。

(二)设立公布报告、举报电话。在区安委会办公室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隐患报告和举报电话(电话:0875—2162596),负责报告和举报信息收集、核实、受理和查处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有关部门也要建立隐患报告和举报制度,进一步落实责任和人员,确保隐患报告和举报工作顺利开展。

七、建立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

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是指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落实,导致行政区域1年中发生1起重大以上安全事故的;非煤矿山发生1起较大生产安全事故的;2起1次死亡5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突破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对其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且年终安全生产责任状考核为不合格档次的制度。

八、建立安全生产培训制度

安全生产培训制度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受培训,取得任职资格后方可上岗的制度。每年应当接受不少于20个学时的安全生产更新知识培训。由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行业主管部门每年应对其培训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依法予以纠正。

九、建立安全生产新闻发布制度

(一)安全生产新闻发布制度。是指区人民政府根据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适时召开安全生产新闻发布会,通报本地安全生产形势、隐患排查治理和事故查处情况的制度。

(二)做好舆论宣传工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加强与电视、广播、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单位的联系,及时报道新闻发布会的内容和先进典型事例,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经验,对重特大事故和重大隐患典型案例在媒体上予以曝光,营造社会广泛关注、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舆论氛围。

篇2: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

一、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立的基石是抓好安全教育机制

在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中,要突出抓好安全教育机制的建立,建立完备的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考核和奖惩与一体的长效机制,发挥正确的舆论宣传导向,坚持安全教育与职业道德相统一,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加大质量标准化、安全法律法规、治理“三违”宣传的力度,充分利用正反两方面典型的宣传,在全矿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坚持不懈地抓好职工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培训。利用个人自学、集中学、专题学等形式,把各种安全法规的知识传达到每个职工。利用“目标导向、情感激励、超前防范、追踪教育、典型引路、案例警示、环境熏陶、理念渗透、寓教于乐”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坚持不懈地对职工进行安全法规教育,不间断地抓好安全法规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立的保障是抓好安全执行机制

职工安全行为的养成,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顺利实现,需要强有力的安全执行作为坚强的后盾,这就要依靠完善的制度来约束不规范的安全生产行为。具体说来,要有三个方面的制度约束;一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要把安全生产责任逐步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上,落实到各级管理人员上,落实到全体职工上。二是安全责任考核制度。要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的主要内容。对于区队科级管理干部的安全责任考核,由矿安监科和组织科负责;对于班组长和安监员的安全责任考核,由安监科和区队管理负责;对于职工的安全责任考核,由基层区队班级负责。考核工作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考核面前一视同仁、考核结果要定期公布于众,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安全责任奖罚制度。对于安全责任落实得好、安全工作搞得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于安全责任落实差、安全工作搞得差的单位给予处罚;对于在安全生产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领导给予重奖。通过奖罚机制的实施,把安全责任进一步落到实处。四是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凡是发生的各类事故,都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强化执行理念,认真进行分析、追查和处理。在分析、追查各类事故中,要追究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然后层层追查分析。对涉及到的责任人都要进行责任追究,做到该罚款则罚款,该降级则降级,该开除则开除。真正做到人、物、系统、环境方面全面追查,做到一个不漏。

三、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立的关键是抓好安全防范机制

篇3:建立油田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研究

石油行业属于国家能源生产企业, 也是基础性行业, 为其他行业与企业的生产提供所必需的基础能源原材料。所以石油行业与企业肩负着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该行业性质特殊, 劳动强度大、危险程度高、基础工作薄弱等, 油田企业要想切实履行其担负的三大责任, 真正实现长期安全、平稳生产, 必须不断改进与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逐步建立安全生产与管理的长效机制, 为企业安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油田企业基本上都建立了定期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但是, 其安全生产管理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不尽如人意。

一些基层采油生产单位对责任承包点进行检查后, 只提出问题和整改意见, 但对问题单位之后有没有整改并没有做进一步调查与落实, 而且, 提出的问题缺乏针对性, 涉及安全生产的内容过于简单等。

(二) 直接作业环节问题突出。

油田企业生产过程中直接作业环节是由人直接实施和参与的生产过程, 故而很容易发生涉及人身安全的伤害事故。有数据显示, 油田生产企业9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直接作业环节, 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也是在直接作业过程中发生的。直接作业环节是事故多发、频发、易发点, 其作业内容、作业环境、设备运转情况以及人为因素等决定了直接作业环节安全水平的高低, 诸多因素中人为因素更是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三) 井控存在问题。

油田企业在采油过程中, 井底的压力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而低于地层压力, 此时, 很容易发生溢流, 进一步引起井涌和井喷, 且很可能井喷失控。在井下作业中, 必须认真做好井控工作, 防止各种井喷和井涌的发生, 保证油田安全生产的实现。从目前国内各大油田井下作业的实际来看, 井控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作为直接操作者和执行者, 一线员工的井控安全意识薄弱, 试油井控安全装置配备不足, 井控事故频发。

目前油田井下作业职工文化素质不高, 缺乏基本的安全生产意识, 对机器设备及周围环境中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较为淡漠。此外, 出于降低作业成本的考虑, 许多油田企业没有配备井下作业中井控装置与安全防护装置, 导致井控事故的发生率较高。

2. 一些井控装备不能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

国内一些油田还在采用手动式的修井作业用防喷器, 而且井控配套的节流、压井管线等辅助设备较为缺乏或级别不达标。

3. 有些采油企业井控管理责任不明确、不到位、不规范、设计本身存在问题。

经过对国内采油企业的井控过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 井控作为油田生产的一项基础工作, 要想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取得积极效果, 必须认真落实井控管理规定。目前许多采油企业并未建立明确的井控管理责任, 井控管理规定执行也存在问题, 设计审批程序也不规范, 诸如此类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4. 应急预案不完善, 现场突发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差, 延误了处理事故的时机。

二、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措施

(一) 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机制。

安全生产标准化机制的建立是落实油田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主要途径, 是建立油田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长效制度的重要一环, 有助于实施行业安全生产分类指导、分级监管, 也是有效防范事故发生的基本手段。

(二) 优化安全检查方式。

油田企业应该利用实行HSE内部监督机制的契机, 增强监督约束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实现平台HSE监督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应结合自身实际, 开展富于特色的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如可以推广实施“现场施工安全监督长”制度, 在两人以上施工现场设立安全监督值班长, 负责现场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形成“前期培训→风险评价→危害识别→安全措施→现场监督”的程序化监督管理体系与方式, 实现安全生产全过程监督管理。同时油田企业应以检查为载体, 对发现的隐患进行及时整改。

(三)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建设是油田生产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基础, 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不仅包括物质层面和制度范畴, 更涵盖了精神层面和行为范畴。可以说油田企业如无先进的安全文化基础, 便不可能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素养、搞好安全生产管理。员工能力评估与安全培训是所有企业安全管理所惯用的手段之一, 但实际的培训内容往往缺乏针对性与时效性, 没有结合油田企业员工岗位安全工作的真正所需, 甚至直接以学习安全文件代替安全培训, 由部门领导自上而下制定培训计划, 培训评估方式更是单一枯燥, 以理论讲解、书面考试片面取代现场实际操作培训, 偏重培训记录现场的签到情况, 重量而轻质, 忽视真正的培训效果。这样的培训, 既没有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而且严重浪费了培训资源。

(四) 加强管理, 完善配套。

油田企业必须不断健全设备管理机构和设备管理网络, 完善设备管理相关的各项制度, 加强设备管理, 不断提高设备本质安全水平。对于各采油单位的现场设备, 应该进行针对性较强的现场抽查, 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及时处理, 督促各采油生产单位对那些涉及安全生产的转向、刹车机构、游动提升系统、平台防护设施、井架及井控装置、安全防护警报等重点设施进行定期逐台检查, 有效识别发现隐患。

(五) 完善应急预案, 强化应急管理。

当前国内各大油田基本都采用了HSE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按照这一体系的要求, 油气田生产中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 并进行应急演练, 保证井下作业井控过程准确有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油田企业想要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必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要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必须增强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 增强各方实现油田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更要立足于培养和提高基层人员的安全实务操作能力, 不断探索与发掘新的手段与措施, 建立全方位、多维度的安全责任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赵忠.油田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年16期.

篇4: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国务院召开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是第一次。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近年来的安全生产工作,深刻地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提出了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会议传达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和措施。这对于统一思想,把握全局,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基本任务,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表现。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一个时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安全生产领域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从法制建设、管理体制、财政投入等方面相继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切实有效的加强和改进,促使全国安全生产总体上呈现出相对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但是也要看到,由于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目前全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仍然相当严峻。要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必须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落实会议精神,关键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上,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增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科学发现观上,认识和把握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任务,把安全生产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按照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积极推进安全生产理论、监管体制和机制、监管方式和手段、安全科技、安全文化等方面的创新,加快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五个转变:一要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政治向法治转变,依法规范,依法监管,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法制秩序;二要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建立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严格市场准入,管住源头,防止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进入生产领域;三要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集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向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管理转变,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四要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事后查处向强化基础转变,在各类企业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五要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以控制伤亡事故为主向全面做好职业健康工作转变,把职工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我们要通过五个转变,把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这就要求各级政府把安全生产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强有力的安全生产工作组织领导和约束激励机制;要求加快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落实编制、人员和经费,理顺各方面关系,依法履行职责,严格考核奖惩,尽快形成责权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要求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地位。

各级党委、政府应当迅速行动起来,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安全生产工作第一线,把安全生产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真正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防患于未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篇5:建立校园安全长效机制

2012年1月

安全工作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在市教体局的领导下,我校对学校安全防范工作的落实常抓不懈,以“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实”为自我要求,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做到“以制度为纲,以落实为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责任落到实处,工作做到细处,齐抓共管”,确保学校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扎实开展。校领导将维护学校安全作为当前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1、成立领导小组。为加强学校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张志平同志为组长,其他副校长、副书记为副组长,各处室主任”为成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政教处、办公室、教务处、后勤处配合分管副校长具体抓各项安全工作的落实。领导小组下设校园自查组、消防安全组、食品安全组、交通安全组等,相关科室工作人员为成员,并明确了各小组的工作职责。按照学校安排,每学年初,各处室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签订安全责任书,要求他们全面负责相关部门安全工作的部署、计划、教育、总结及相关人员的培训、管理等工作,要求班主任备好安全课、写好安全教案、上好安全课。层层落实安全责任,不留安全死角。

2、明确时间要求。各小组要从学生安全的角度出发,严格按照学校工作部署和时间要求开展工作。校园自查组经常对校园内部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整改,制定和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和应急预案。消防安全组、建筑安全组、食品安全组和交通安全组每周都要对校园的消防设施、建筑安全、饮食卫生和校园周边道路安全状况进行督促检查,并敦促隐患整改落实,做到隐患整改不过夜。对全校各级各班的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细化分工,落实盯防责任人,实施重点防控,并制定应急预案。

3、完善工作机制。各级各班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健全和完善校园门卫、值班、巡逻、安全检查等安全管理制度,充实校园安全保卫力量。各成员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决克服麻痹懈怠心理和侥幸心理,迅速行动起来,切实解决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深入推进“平安校园 和谐校园”建设,维护校园及其周边地区的持续安全,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二、防疏并举,完善保障措施。

学校确保校园安全投入经费,还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同时,按照公安部“八条措施”和教育部“六条措施”加强巡防,落实联防,构筑起一条校园安全防范的坚实堤坝。

1、开展全面排查。加大对学校各类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组织各科室成员深入了解,及时准确掌握第一手详实资料,对有各班有特异体质、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儿童等进行排查登记造册,进行提前细致的心理干预,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和化解心理危机;同时认真梳理及时化解可能发生的矛盾,解决合理诉求,加强教育疏导,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师生、生生矛盾,防止因矛盾积累激化酿成极端事件。

2、加强安保力量。加强校园的安全保护力量,严格规范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各项校园安全规章制度,我校制定《门卫管理制度》,对门卫管理由专人负责。目前,我校配备2名保安,保卫人员坚持全天24小时值班,关键时间段同时上岗。认真落实来客来访人员出入登记制度、校园巡查制度,做到记录详细、巡查认真,有效保证了校园安全。同时每天安排两名学校领导值班并从各科室中抽调精干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后承担校园保卫工作,增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由于学校大门口道路狭窄,学生较多,人流量大,学校对面就是体育场,人员复杂,放学时校门口秩序较乱,针对这一情况,我校与风穴派出所、市特巡警大队积极联系,请求下学时间到我校门口值勤,与学校值班领导、门卫一起加强校门口的安全值班。为加强学校周边治安巡逻和校园内部巡逻守护,坚决打击侵害师生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创造良好的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学校在资金紧缺 的情况下依然安装全套监控设施,对校园内外进行全面监控。

三、加强安全教育。

一方面,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如认真落实学生安全教育,组织班主任认真上好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做好记录,并上交政教处,使学生增强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校园之声”广播站和“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主题板报,演讲比赛宣传安全,进行安全教育。认真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光盘,书写心得体会,强化安全意识。利用“周一升国旗仪式”、“周五全体教师会议”及其他校会时间,学习安全工作有关内容及文件精神,总结安全工作。加强消防安全工作,在校园内安装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并设立报警电话,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另一方面,切实加强教职员工安全培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认真落实防范培训和应急演练,增强教职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自防、自卫、自救能力。

四、强化管理,突出责任落实。

1、突出责任主体。建立和完善全方位安全责任体系,学校党政一把手全面抓好校园及周边安全工作,校长张志平同志为校园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学校当天值班领导为校园安全工作当天具体责任人,各班主任为本班的具体责任人,学校与教师、学生、家长签定安全责任书,划分学校安全责 任田,实行课堂交接班制,课间和放学时间安排教师在各楼梯口值班,护送疏散学生,值班领导要求到位及时,责任明确,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学生队伍管理上,每学期开学,我们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安全工作制度及规定,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狠抓考勤管理,制定了学生请假制度,明确了学生请假的程序和手续,要求学生无论什么情况离开学校,必须写请假条,班主任要规范填写有关内容并妥善保存;学生请假后立即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联系并留有记录。为落实学生考勤管理,要求各班记录《班级日志》,明确上课教师为安全第一责任人,检查落实上课人数,对学生请假原因及时登记,对未请假没到校的学生,及时告知班主任查明原因、落实情况,使涉及校园及周边安全的工作成为一条完整的责任体系,做到学校安全防范部位和重点问题落实到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人人都参与”的校园及周边安全工作基本格局。

2、落实责任追究。严格落实校园及周边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坚持安全隐患不查清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矛盾纠纷未化解不放过的“三不放过”原则,认真排查校园各类安全隐患,对工作不落实、安全隐患未消除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和领导的法律责任,同时建立校园及周边安全工作防范制度,定期分析、研究安全工作。

3、加强管理。学校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督促和检查工作,建立完善的工作报告制度。成立校园及周边安全督查小组,采取专项或综合督促检查,对组织领导和工作效能进行有效的跟踪监督,确保各项工作不折不扣的落实。

五、因地制宜、创新工作,强化校园安全工作综合治理

学校在严格落实上级要求的同时,紧密结合本校实际,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校园安全工作。

1、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构筑一条安全工作责任链、形成一张安全管理网络、健全一套安全工作规范、制定一套校应急预案、至少每学期开展一次全面排查整改、每学期进行一次安全预警发布和情况通报、强化一套考核奖惩措施,推动校园安全工作规范化、长效化。学校针对内部安全管理的实际和季节变化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按照“一个季节、一套方案、一支整治队伍”的模式排查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在加强“三防”建设方面,学校配备了保安及配套安保设备,并安装监控系统,以此帮助我校解决安全保卫问题。同时,针对部分安保力量不足的问题,商请风穴派出所、市特巡警大队积极参与校园安全防范工作。

3、在校园安全机构和队伍建设方面,加大对安全保卫机制落实情况检查力度。在我校增设保卫科,聘请风穴派出所专职人员,协助学 校保卫科维护校园安全工作,促进了我校安全保卫体系的建立。

总之,我校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宗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迅速及时,责任上分工明确,认真落实平安校园建设工作的各项措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刚刚过去的2011,我校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件,受到教体局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继续深化安全教育,建设平安校园,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放心!

汝 州 市 一 中

篇6: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

农机安全生产是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生产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关系到农村社会和谐和农村文明建设。因此,建立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是搞好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

一、建立完善的农机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

1、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隋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些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作保证,才能改变当前农机安全管理不到位的现状。一是各级政府要把农机安全生产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从上到下逐级建立农机安全生产领导责任机制;二是各级政府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把农机安全管理纳入整个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使农机安全生产得到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视,形成政府主导、部门主抓、群众参与的机制,达到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目的;三是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监管,把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在政府和安监部门的领导下,建立健全各级农机安全组织管理体系。

2、充分发挥现有农机安全生产监管组织的作用。目前我市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由市、县农机主管部门和农机监理机构负责,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已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的安全管理工作局面。但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宏观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好重、特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应急救援等工作;指导协调农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督促检查各项农机安全生产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积极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农机安全生产法治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一是严格执行农机牌证管理、农机培训和使用许可制度;二是坚持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常规检查和集中专项整治相结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四部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治理拖拉机、低速载货汽车和三轮汽车违法载人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加强有关部门的相互配合,加大治理力度,确保农机安全生产;三是坚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和统计分析,实行责任倒查制度;四是认真受理安全生产举报,接受社会监督,实行承诺服务制度。

3、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目前市、县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有农机主管部门和农机监理机构负责,乡、村缺少专兼职农机安全管理人员,故应重点加强基层农机安全管理组织的建设,配齐相应人员,保证必要的经费,形成市、县、乡、村都有相应的机构和人员抓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格局。同时,明前各级机构工作的目的性和职能,提高农机安全管理组织的工作效率。

二、增强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的行政执法能力

1、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管理责任机制。农机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农机安全监管机构,是农机安全生产的监管责任主体,对农机安全生产负有安全监管责任。要全面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创新监管制度和方法,将不同层次的责任主体的责任范围、责任事项、责任要求以及失职、渎职的追究具体化、明确化,便于依法履行职责,也便于考核、评价、检查、监督。再是建立相应的农机安全生产激励机制,对在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者予以奖励,调动其做好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制定农机安全监督执法人员管理办法。通过制定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人员管理规定,严把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人员入口关,实现执法人员专业化,并从监管程序与监管制度上促使监管人员公平、公开、公正履行职责。通过加强对各级农机监管机构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农机安全监管机构人员的整体素质,建造一支适应农机事业发展需要,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农机安全监管队伍,不断提升农机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

3、加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内外部的协作配合。一是农机安全管理是整个农机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农机化管理的系统作用,加强内部各方面的协作配合,实行从生产、推广、销售、使用、技术检验各环节的全方位监控,从源头上堵塞安全漏洞。二是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支持下,加强与安监、公安、交通、法院、质检、教育、新闻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实现农机安全生产齐抓共管的局面,全方位遏制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农业机械更新报废问题,达到报废年限的农业机械存有很大的安全隐患,相关部门要制定农业机械的报废政策,给农民一定数额的更新补贴,逐步淘汰大量散落在农村的废旧农机具,消除事故隐患。

4、加大投入,改善装备,提高监管技术水平。加大对农机安全监理装备设施的投入,配备统一的事故处理车辆、自动检测等设备,实行电子政务,不断提高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农机安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水平。

5、理顺农机监理机构关系。农机监理属于公共行政管理范畴,要把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列入行政机构序列,人员按照公务员管理,以稳定队伍,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确保符合国家行政执法职能必有具有行政执法职责的行政机构履行的规定。

三、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

1、建立农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机制。要将农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安全生产总体规划,加大农机安全教育培训的投入,加强农机安全培训教育的基础建设与体系建设,规范安全培训管理,开展多层次、形式多样化的安全培训活动。建立健全农机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对不同人员的培训安排做出明确规定,实行岗前、在岗和继续教育培训制度,要突出针对性和适用性,对从业人员重点进行农机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技能的培训,对监管人员则要按照执法要求强化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和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从多角度、全方位推动农机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的提高。

2、加大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力度。要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工作的领导,在经费、协调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建立健全宣传队伍和宣传载体建设,拓宽安全宣传渠道,构建“内部畅通,辐射社会”的农机安全宣传网络。围绕安全生产中心工作,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安全教育活动,针对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题安全教育活动,提高群众的遵章守法的自觉性。

3、创新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方式。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和农机监理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研究农机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中的思想、行为变化规律,研究对安全生产的心理需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运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灵活方式,积极推进安全生产宣传内容、方式和手段的创新,做到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营造关爱生命、人人重视安全、人人保证安全的氛围,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的安全防范意识,使农机使用者形成遵章守法、规范作业的良好行为习惯,实现在安全意识上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在安全行为上由他律向自律转变。

四、建立农机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机制

农机生产作业的自然环境较差,农机从业人员的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建立农机安全生产预防监控体系是实现从事后查处的被动型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转变的前提。要按照国家有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制定农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进行动态分级管理,采取相应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

1、建立科学的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机制。加强农机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工作,严格执行有关事故统计规定,确保统计数据的及时、准确、有效;通过研究、分析事故情况,把握规律性,正确判断、预测农机安全生产运行情况可能出现的走势,为制定有效的安全生产防范措施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提高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适应性、主动性和前瞻性。

2、建立农机事故预防的监控机制。正确认识和把握农机安全生产的规律和特点,结合各类农机作业的实际情况,加强对作业现场以及违法载人、黑车非驾等行为的监控,加强对安全隐患突出环节、事故多发时间的重点监控。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机安全生产重点监控机制,及时查找安全隐患,督促农机经营服务组织和个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落实整改,提高农机安全生产防范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建立农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要遵循属地为主、政府主导的原则。各级农机部门应当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应急救援现实和发展需要,在应急救援的指挥机构、救援队伍、物资保障、信息通讯网络等方面,整体规划,建立起完善的先进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确保把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篇7:抓安全生产要建立长效机制

煤炭生产是一项特殊的行业,是长期处在深层井下作业的行业。煤矿基层作业队伍的主要作业点就是井下现场。煤矿干部员工安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因此,提高企业干部员工的整体素质,就成了煤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一环。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下面就如何抓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1 把好源头关,选用德才兼备的基层干部

一是要做到有德无才的不能任用。有德的人可以先培养

成才后任用,在成才之前不能放在带班区长的岗位上。因为带班区长不懂业务,极易出现乱弹琴、瞎指挥现象

二是有才无德的不能用。无德的人责任心不强,利己心

重,做事不负责任。

三是无德无才的不能任用。这样的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用之会坏安全工作的大事。必须强化基层干部的强化责任意识

一是要加强基层干部的责任心教育,严肃整治只讲生产不讲安垒、视安全工作为儿戏的坏风气,努力使每一位带班区长“安全工作责任意识到位”。二是强化遵章指挥意识。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基层干部是直接的指挥者和管理者,所以,必须带头做到吃透规程措施,熟悉管理制度,要求工人学习、考试的规程措施,基层干部也要参加学习和考试,考不好就不能带班,防止下井瞎指挥。对于那些只抓生产不抓安全的基层干部要给予严肃处理。三是强化现场把关意识。煤矿安全工作重在现场,所以要求带班区长必须强化现场把关意识。基层带班干部要把好现场工人遵章作业提示关,提高工人遵章作业意识。一方面现场安全提示有亲切感,工人容易接受;另一方面,因为绝大多数工人都明白,若不遵“旨”照办,带班区长一旦发现“三违”,不仅“丢面子”,而且还要“丢票子”,所以通常来说,带班干部在现场进行安全提示是极为有效的。其次是带班干部要把住重点人物关。对那些经常有违章行为的人,要盯紧盯牢盯实,使其没有违章作业的机会;同时要掌握有利时机,设身处地、用现实案例教育其遵章守纪,增强认识。最后是要善于把住现场安全生产的重点环节、关键部位,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以带班干部为主的安全责任管理体系

矿领导要及时转变观念,形成以带班区长为主的安全责任体系管理理念,改变过去以工人为主的安全责任体系管理模式。加大对干部的处罚力度,工人违章,带班干部也要受到牵连和处罚,用以体现干部是决定因素的原则。因为工人违章作业绝大部分是由于干部管理不到位所造成的。干部肩

上有担子、有压力,迫使带班区长不得不抓好安全工作,使带班区长中“嘴动手不动、两腿怕动、头脑不动”的现象减少了,形成“干部尽心竭力抓安全,工人一心一意保安全”的安全生产新局面,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所以,抓好企业各级干部的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必不可少的工作,要从“三个代表”的高度来重视。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素质

重视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安全教育的基础是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包括:安垒生产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集体荣誉感教育.责任感教育。通过对员工进行安全方针、政策、法纪、事故案例教育以及安全生产技术法规教育等,使员工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做到执法、懂法、守法。通过道德教育,使员工在工作中逐步养成希望为他人服务的情感,做到“我不伤害别人”,当别人受到伤害时能及时抢救,尤其是当他人违章时能及时制止,并能及时提醒他人预防为主。通过对员工进行集体荣誉感教育,让员工关心集体的荣誉、企业的兴衰,把自己在生产中的行为与集体的荣誉紧密联系起来,让员工知道,不安全行为易发生工伤事故,不仅影响班组、车间和企业的记录、评比和声誉,而且也会减少产品数量和降低产品质量,还会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有损企

业的形象。通过员工的安全责任感教育,使员工充分认识“我”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性;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认识到安全不仅是企业生产的需要,最主要的还是自己的安全需要;认识到安全不仅是要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还要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认识一旦出了事故,就害了“三代”。这样,员工就会珍惜生命,时时处处自觉讲安全、注意安全。通过对员工安垒生产思想教育,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责任感、价值观和自觉性,促使广大干部、员工遵章守纪,认识不安全生产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不断克服重生产,轻安全的错误思想,不断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纠正违章操作、冒险蛮干的错误行为,这科对员工自觉做到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员工的安全技术知识和技能教育,提高安全管理层次。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包括一般生产技术知识、一般安垒生产技术知识和专业安全生产技术知识等教育。一般生产技术知识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企业的基本生产概况、生产技术过程、作业方法或工艺流程,与生产技术过程和作业方法相适应的各种机械设备的性能和知识,工人在生产中积累的操作技能和经验以及产品的结构、性能、质量和规格等。一般安全生产知识教育的主要就是井下的危险设备和区域及其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个人安全防护常识等。专业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比较专门和深入,包括安垒生产技术知识,以及根据这些技术

知识和经验制订的各种安垒生产操作规程等教育。通过这些教育,防止员工在操作中只凭“经验”或麻痹大意违章作业,使员工在工作中不仅“要安全”,而且“会安全”。使安全工作不仅仅是领导、责任人和安全员要做的工作,而是全体员工要做的工作。

在做好基层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教育的同时,还必须抓好职工的全员安全教育,做到有计划、全方位、系统地教育,特别是对于新分配的员工、特殊工种的教育、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教育、全员安全继续教育等,更要认真组织好,并注重实际效果,决不能走过场,流于形式。因为,工人是机器的直接操作者,若没有他们自觉地遵章守纪,即使企业领导再重视安全,安全管理人员再优质的管理,事故也同样可能发生。

通过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安全教育活动,努力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如贴挂安全标语、标志牌,进行知识竞赛、安全演讲,安全文艺节目汇演,定期放影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录像,进行安全板报和宣传栏评比,安全集市等形式的活动,能寓教于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安全”意识扎根在职工的心里,在平时工作中能自我规范行为,起到自我保护作用。要搞好企业安全管理,必须加强安全专业队伍的教育,由于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从事具体的安全管

理、安全技术监督和组织工作,又是企业安全责任人的左右手和参谋,所以,要求他们不仅有较广泛的知识、较全面的安全技术和组织能力,而且要熟悉国家制定的安全方针、政策以及安全规程、规定和标准。

篇8: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长效机制,淮南潘集区

目前, 淮南市各地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正全面有序地推进, 一大批饮水安全工程已建成投产, 一大批尚在建设中。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 保证工程良性运行, 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巨大投入真正形成巨大的产出, 长期稳定地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迫在眉睫。为此, 淮南水利局组织了调研, 对一些县 (区) 进行调研, 通过现场查看、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 征求有关县 (区) 的书面意见, 初步了解该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情况, 现以该市潘集区为例介绍如下。

1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现状和评价

淮南市潘集区从2006年到2009年底, 已建成集中式饮水安全工程40处, 日供水能力达9 332 t, 可解决27 368户104 687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工程涉及全区11个乡镇 (街道) 的49个行政村, 工程总投资达4 079万元。其中饮水不安全类型主要为水质不达标 (包括苦咸水、污染水、氟超标水、砷超标水等) 。潘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抓住国家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投入的机遇, 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为潘集区12项民生工程之一, 同时, 计划用4年时间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标准, 解决全区13.4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以来, 潘集区工程总体进展顺利, 工程质量良好, 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这些工程运行以来, 为农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被农民群众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广大受益群众充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分享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 增强了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这项工程促进了社会和谐, 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建立权责明晰的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问题

由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有关政策和文件都对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理主体有明确规定。因此, 在工程产权和管护主体方面问题不大, 但小型供水工程则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机构不健全, 管理机制不灵活, 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 此外, 还普遍缺乏懂技术, 会维修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 相当部分水厂的技术管理人员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农民, 饮水卫生意识和知识相对欠缺, 业务素质低, 不能适应日常的运行管理工作[1,2]。

2.2 加强水源保护, 严格水质检测问题

根据2008年公布的全国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显示, 我国超过4成的农村饮用水未达到卫生指标, 主要是微生物指标不达标。淮南市情况也不容乐观, 经卫生部门检测, 大部分水厂水质不达标。造成水质不达标的原因:一是有的地区水资源紧缺, 而农村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遏止, 增加了水资源保护的难度, 成为威胁农村水质不达标的主要原因。二是农村小型水厂处理设施落后, 采用集中供水的农村供水工程大多数设施较为简陋, 只有2成左右的供水工程有消毒设备, 多数供水工程只有水源、管网和简单的沉淀过滤设施。分散式供水工程多为户管和联户管, 普遍缺少水处理设施。三是缺少水质监测设备和人员, 不能进行经常监测,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 除城市管网延伸和规模较大水厂有检测设备和人员, 水质检测不成问题外, 广大农村中小水厂由于规模小, 管理人员少, 没有水质监测设备, 更谈不上专职检验人员, 目前也没有条件建立水质检验试验室, 直接影响了水质的日常监测[3,4]。

2.3 合理确定水价, 实行计量收费的问题

不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由于水厂规模小,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农民承受能力有限和支付意愿不强, 水费收交有困难, 喝“福利水”、“大锅水”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农村饮水工程不能按全成本收费, 地方物价部门批准的水价普遍低于供水成本, 一般不计折旧费和大修费, 使水厂该维修的工程无法维修, 该更换的设备无法更换, 工程使用寿命到期后也无力更新, 难以保证工程持续运行。

在调研中发现, 凡是农村原有压水井和靠近河流的村庄, 农民用水都用河水和浅层地下水, 水厂供水只用来烧饭和烧开水, 水厂供水量很小;有个别村因有企业收入, 因此实行不收水费, 造成用水浪费;在含氟高的地区, 农村水压井可以出水, 由于祖祖辈辈喝高氟水, 看不出什么后果, 因此饮水安全意识不高, 不愿意接自来水;很多农民外出打工, 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一些村成空壳村, 接用自来水的积极性不高, 这些都影响了水厂的效益。

2.4 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设计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04年刚开始实施时为一个新的课题, 无章可循且当时国家投资较小, 造成实施的饮水安全供水工程多为单村式集中供水;点多面广, 粗散式供水, 水厂小利润空间有限, 难以形成规模化管理, 为今后的运行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2.5 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优惠政策落实情况

2008年省水利厅转发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涉及的有关收费比照实行扶持政策的通知》, 省水利厅与省物价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用电价格的通知》, 以降低农村水厂的建设和运行成本, 还惠于民, 根据各地落实优惠政策的情况看, 总体上是好的, 但仍有部分优惠政策在一些地方尚未落实, 特别是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 由于涉及电力部门, 协调难度大, 执行效果差[5,6]。调研中发现, 有的县区2007年以来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用电价格可以按农业生产用电价格。而2007年之前的农村人饮解困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以及乡镇自来水厂管网延伸工程, 则不享受电价优惠政策, 加重了水厂的负担。

3 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议

3.1 建立权责明晰的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

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 按照“谁投资, 谁所有, 谁受益”的原则, 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明晰产权, 落实产权和管理主体。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兴建的乡镇集中供水工程, 由县或乡镇授权的项目法人负责管理, 以国家投资为主兴建的规模较小的跨村或单村供水工程, 形成的资产归受益群众集体所有, 由村民委员会或工程受益范围内的用水合作组织负责管理。由社会投资者投资兴建的集中供水工程, 由业主负责管理。分散供水工程由受益户负责管理。

3.2 加强水源保护, 严格水质检测

要抓好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严禁进行各项开发活动和排污行为, 以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威胁饮用水源水质安全的污染源, 应坚决搬迁或关闭, 严禁新建、扩建影响饮用水安全的建设项目。加强对农村自来水水源和水质检测管理工作, 定期对水源水质, 制水水质、配水水质等进行必要的检测, 保证生活饮水达到《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的要求, 确保农村饮水安全[7,8]。

3.3 合理确定水价, 实行计量收费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要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融资、企业经营、依法合理定价、计量收费、群众参与的运营管理机制,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 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3.4 加大农村饮水工程扶持、服务和监管

3.4.1 乡镇政府尽快出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

2004年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出台《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 (试行) , 试行以来, 对已建成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 同时, 在试行中, 也发现一些不足, 有必要对前段工作进行总结, 对照省试行办法, 结合乡镇的特点, 由乡镇完善该《办法》, 并由乡镇实施, 以规范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 保障供水工程的长期效益。

3.4.2 进一步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安徽省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并没有完全到位的, 如电价, 建议所有向农民供水的饮水工程, 电价一律按农业生产电价执行。

3.4.3 对困难小水厂给予适当扶持。

建议在一段时期内, 对一些经济欠发达, 农民承受能力有限的农村亏损小水厂, 及时建立财政补偿机制, 包括对大修和折旧经费的补贴, 或者建立以财政资金为主的农村供水工程基金, 对工程进行大修或更新改造, 并在更新改造中引导向规模化供水发展, 使水厂走向良性循环。同时, 也可以通过村民“一事一议”形式, 解决管网维修和设备更新的资金。

3.4.4 建立农村供水工程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村供水工程量大面广, 特别是相当多的单村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 其专业化管理水平低, 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向供水单位和用水户提供服务。

3.4.5 加强管理人员培训管理。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应组织农村水厂管理人员开展专业知识、实际应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培训工作, 逐步建立起一支熟悉供水工程的相关技术, 能熟练地使用和正确维护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专业化队伍。

3.4.6 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供科学技术保障。

应针对我国农村目前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的特点, 重点加强符合农村特点的简便、高效、低廉的水处理和水质检测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和推广, 促进农村供水领域的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1]杨鹏远, 杨宗贵.探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后续问题的解决办法[J].福建建设科技, 2010 (3) :74-75.

[2]李玉辉, 高俊双.依兰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J].东北水利水电, 2010 (6) :30-31.

[3]王震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0 (5) :34, 36.

[4]牛起虎.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J].山西水利, 2010, 26 (4) :6-8.

[5]刘理政.郸城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0 (4) :23-24.

[6]陈鑫.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J].科技资讯, 2010 (11) :173.

[7]朱春霞.荷泽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探讨[J].山东水利, 2010 (10) :80-81, 91.

篇9: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

一、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新要求

首先,要充分认识搞好安全生产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归根结底就是要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果人的生命权不能保障,那就没有任何利益可言。所以,搞好安全生产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

第二,要充分认识搞好安全生产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任务。小康社会的标准,不仅仅反映在经济指标上,更重要地反映在人民群众生活的质量指标上,反映在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环境上。如果事故不断,人们的生命安全经常受到威胁,安全健康得不到保障,那还算什么小康社会?未来的小康社会应当是一个安全文明的社会,是一个安居乐业的社会。因此要把安全生产纳入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之中。

第三,要充分认识搞好安全生产是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建设和改革任务的新要求。比如,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市场监管体系,就包括安全生产的整治和监管;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也包括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强化安全监察执法;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也包括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文化产业的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也包括采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新的科技成果,来增强安全工作的科技含量,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按决策、执行、监督和协调的要求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也同样有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改革的内容等等。

二、围绕大泉州再思考,认真剖析当前我市安全生产状况和管理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多种经济成分齐头并进,给经济建设注入了生机和动力。但是,由于我市企业量多面广,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型企业规模,其安全生产的基础非常薄弱,管理方式粗放,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突出,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尤其是道路交通、火灾事故的数量很大,其它生产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据统计,仅2003年全市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了15254起,死亡1021人,受伤11231人,直接经济损失2539多万元;火灾事故发生2526起,直接经济损失1611多万元。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扭转安全生产的严峻局面,自1998年以来,我市采取了许多应对措施,一是在全市建立了市、县、乡、村及企业五级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正常运作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根据“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受纪”的基本要求,逐级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三是以“政府统抓”组织各项安全生产的专项整治,不断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四是不间断地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不断消除安全隐患;五是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促使人民群众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六是加大安全生产负责事故的查处力度,促动各类人员增进安全监管的责任感;七是强化各级政府组织领导作用,各级、各部门领导对安全生产的组织、协调工作逐步深入。通过采取上述各种措施,安全生产严峻局面逐步得到改善。

三、要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着眼于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要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新思路,探索新办法,提出新要求。

1、要进一步健全五级安全管理网络,为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市政府提出在全市建立五级安全管理网络的构想,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我市五级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基本形成,但是仍不健全,安全生产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安全管理必须有健全的网络,否则,工作落实不下去。各级要有管理机构,各行各业也要有管理机构。除此,各地要认真研究如何加强乡(镇)、村(社区)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和建设。

2、要继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促进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化。

安全生产责任制,就是各级、各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执法以及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生产管理应负职责的一种制度。现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严不起来,究其原因,就是责任制在一些地方流于形式,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从上到下呈现层层衰减,逐级弱化的趋势。为了强化这方面的工作,市政府于2001年制定了《安全管理奖惩暂行规定》,2002年又制定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细则》,各地都开始运作,这个《细则》要经过实践,不断完善充实。总之,要继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促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制度化。

3、要积极发展安全生产中介组织,把安全生产管理引入专业服务和专家服务的轨道。

安全生产涉及面广,覆盖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安全管理有法可依,但不能单纯靠行政手段来解决问题。各行各业的安全管理重点不同,防范措施相差甚远。安全生产管理应逐步向专业化、专家化转变,积极发展安全生产中介服务组织很有必要。《安全生产法》规定,“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执业准则,接受生产经营单位的委托为其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技术服务。”它是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机构。积极发展安全生产中介机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作为政府,一要扶持,二要指导,三要监督。

4、要依法管理,努力实现安全生产管理法制化。

《安全生产法》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作出不少规定,同时也赋予各级安监部门对安全生产进行行政执法的职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已经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何依法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管理法制化,主要是依靠企业本身的自我约束行为,也要依靠行业管理,还要加大国家监察的力度。因此,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依法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是要成立市、县两级安全生产监察队伍,对重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监察;二是在市、县两级政府部门以及乡(镇)干部中聘任安全生产监察员,赋予一定的行政执法职能,有限定地行使安全生产国家监察职权(具体办法由市政府制定职责),按照上级部署,有计划、有组织、按程序地开展日常安全生产监察工作。

5、要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实现安全监督管理群防群治。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要创建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必须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努力实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群防群治。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一要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工作,增强人民群众参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责任心;二要实行群众举报有奖制度,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三要建立生产安全事故通报制度,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四要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以提高人民群众的自防自救能力。

6、要不断深化安全生产整治,努力改善安全生产环境。

从我市的情况看,安全生产隐患相当严重。除了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是全省重点大户外,“三合一”厂房,综合性工业大楼、国有企业的出租房,跨区企业,商住楼夹带生产性企业,非法生产经营活动(如个体非营运车辆、农用车、港田车、柴三机、拖拉机、渡船非法载客;个体非法矿山开采;个体液化气营销活动;小型危险化学品生产营销),土制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国有企业设备老化,个体企业因陋就简,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恶劣,包括苯中毒现象等等,都是严重的事故隐患。这些情况都必须通过不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来解决。各级各部门都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都要针对本地实际和行业特点,努力寻找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有计划、有组织地治理安全生产环境。

上一篇:不吃垃圾食品的倡议书下一篇:销售存在的问题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