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024-05-18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精选十篇)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篇1

石油行业属于国家能源生产企业, 也是基础性行业, 为其他行业与企业的生产提供所必需的基础能源原材料。所以石油行业与企业肩负着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该行业性质特殊, 劳动强度大、危险程度高、基础工作薄弱等, 油田企业要想切实履行其担负的三大责任, 真正实现长期安全、平稳生产, 必须不断改进与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逐步建立安全生产与管理的长效机制, 为企业安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油田企业基本上都建立了定期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但是, 其安全生产管理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不尽如人意。

一些基层采油生产单位对责任承包点进行检查后, 只提出问题和整改意见, 但对问题单位之后有没有整改并没有做进一步调查与落实, 而且, 提出的问题缺乏针对性, 涉及安全生产的内容过于简单等。

(二) 直接作业环节问题突出。

油田企业生产过程中直接作业环节是由人直接实施和参与的生产过程, 故而很容易发生涉及人身安全的伤害事故。有数据显示, 油田生产企业9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直接作业环节, 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也是在直接作业过程中发生的。直接作业环节是事故多发、频发、易发点, 其作业内容、作业环境、设备运转情况以及人为因素等决定了直接作业环节安全水平的高低, 诸多因素中人为因素更是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三) 井控存在问题。

油田企业在采油过程中, 井底的压力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而低于地层压力, 此时, 很容易发生溢流, 进一步引起井涌和井喷, 且很可能井喷失控。在井下作业中, 必须认真做好井控工作, 防止各种井喷和井涌的发生, 保证油田安全生产的实现。从目前国内各大油田井下作业的实际来看, 井控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作为直接操作者和执行者, 一线员工的井控安全意识薄弱, 试油井控安全装置配备不足, 井控事故频发。

目前油田井下作业职工文化素质不高, 缺乏基本的安全生产意识, 对机器设备及周围环境中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较为淡漠。此外, 出于降低作业成本的考虑, 许多油田企业没有配备井下作业中井控装置与安全防护装置, 导致井控事故的发生率较高。

2. 一些井控装备不能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

国内一些油田还在采用手动式的修井作业用防喷器, 而且井控配套的节流、压井管线等辅助设备较为缺乏或级别不达标。

3. 有些采油企业井控管理责任不明确、不到位、不规范、设计本身存在问题。

经过对国内采油企业的井控过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 井控作为油田生产的一项基础工作, 要想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取得积极效果, 必须认真落实井控管理规定。目前许多采油企业并未建立明确的井控管理责任, 井控管理规定执行也存在问题, 设计审批程序也不规范, 诸如此类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4. 应急预案不完善, 现场突发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差, 延误了处理事故的时机。

二、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措施

(一) 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机制。

安全生产标准化机制的建立是落实油田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主要途径, 是建立油田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长效制度的重要一环, 有助于实施行业安全生产分类指导、分级监管, 也是有效防范事故发生的基本手段。

(二) 优化安全检查方式。

油田企业应该利用实行HSE内部监督机制的契机, 增强监督约束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实现平台HSE监督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应结合自身实际, 开展富于特色的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如可以推广实施“现场施工安全监督长”制度, 在两人以上施工现场设立安全监督值班长, 负责现场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形成“前期培训→风险评价→危害识别→安全措施→现场监督”的程序化监督管理体系与方式, 实现安全生产全过程监督管理。同时油田企业应以检查为载体, 对发现的隐患进行及时整改。

(三)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建设是油田生产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基础, 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不仅包括物质层面和制度范畴, 更涵盖了精神层面和行为范畴。可以说油田企业如无先进的安全文化基础, 便不可能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素养、搞好安全生产管理。员工能力评估与安全培训是所有企业安全管理所惯用的手段之一, 但实际的培训内容往往缺乏针对性与时效性, 没有结合油田企业员工岗位安全工作的真正所需, 甚至直接以学习安全文件代替安全培训, 由部门领导自上而下制定培训计划, 培训评估方式更是单一枯燥, 以理论讲解、书面考试片面取代现场实际操作培训, 偏重培训记录现场的签到情况, 重量而轻质, 忽视真正的培训效果。这样的培训, 既没有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而且严重浪费了培训资源。

(四) 加强管理, 完善配套。

油田企业必须不断健全设备管理机构和设备管理网络, 完善设备管理相关的各项制度, 加强设备管理, 不断提高设备本质安全水平。对于各采油单位的现场设备, 应该进行针对性较强的现场抽查, 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及时处理, 督促各采油生产单位对那些涉及安全生产的转向、刹车机构、游动提升系统、平台防护设施、井架及井控装置、安全防护警报等重点设施进行定期逐台检查, 有效识别发现隐患。

(五) 完善应急预案, 强化应急管理。

当前国内各大油田基本都采用了HSE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按照这一体系的要求, 油气田生产中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 并进行应急演练, 保证井下作业井控过程准确有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油田企业想要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必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要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必须增强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 增强各方实现油田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更要立足于培养和提高基层人员的安全实务操作能力, 不断探索与发掘新的手段与措施, 建立全方位、多维度的安全责任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赵忠.油田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年16期.

建立车辆安全长效机制 篇2

——记XXX公司控制车辆安全初见成效

XXX公司自2003年成立以来,经过8年的不断发展壮大,XXX公司现在已经建立起了集机制砂生产和商品混凝土研发、生产、运输、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环保型民营企业。但随着XXX公司的规模迅速膨胀,业务量的不断增长,导致运输车辆的不断增加,每天近千次的车辆出行,导致车辆安全事故接连发生,几乎是每天一起,让公司领导层疲于应对,如何彻底解决车辆安全隐患迫在眉睫。

2011年3月,XXX公司高层领导召开了关于建立车辆安全长效机制的会议,会议成立了以总经理为车辆安全责任第一人,各级主管部门为直接安全责任人的安全领导小组,明确了公司各级主管部门的责任,从体制上严格控制辆安全事故。

虽然从责任体制上明确了各级主管部门的安全责任,但如何更有效、更长久的预防车辆安全事故,需要考虑到影响安全的各种方面的因素。安全责任终于泰山,立预防车辆安全长效机制势在必行,对此XXX公司安全领导小组,相继出台了以下处施:

一、改革车辆管理体系,对车辆实行集中管理。长期以来,XXX公司对车辆管理实行按部门编制,即车辆谁使用谁负责的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对于本部门的工作提供了便利,但每个部门都需要管理车辆,错综复杂的车辆隶属,导致车辆管理混乱,整个公司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车辆无法正常调配,而且在预防车辆安全事故方面,每个部门的标准不一样,程序不一样,导致公司安全主管部门无法进行集中有

效监管车辆安全,出了事故东奔西跑,盲目而被动。对此公司安全领导小组下决心对现有车辆管理体系进行了大改制,成立了一个全新的车辆管理部门,将公司所有公有车辆划入车辆管理部,并将公司所属汽车修理厂并入车辆管理部,集车辆检测、调配、维修为一体,专业负责车辆管理。经过对车辆的集中管理,不但可以有效调配整个公司的车辆资源,而且对于预防车辆安全,更有了强有力的主体保障,大大的方便了安全主管部门的监管和指导。

二、加强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分工,安全与环保合二为一。以前,XXX公司安全监管部门对于车辆安全这一块不够重视,没有专业的对应的车辆安全专职人员,于是公司安全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长期派两名专业的车辆安全员进驻车辆管理部,专业负责预防车辆安全管理。不光如此,XXX公司安全领导小组还首次提出了将安全与环保合二为一,也就是将车辆5S的纳入车辆安全管理中,这样当车辆安全员在检查安全的时候一并检查车辆5S,因为当车辆安全员在检查5S的时候往往会检查和发现一些隐性的安全隐患,这样不但做到了效率与效果兼顾,而且还进一步保障了车辆安全,防患于未然。

三、引进先进管理体系和安全监管设备,严格监控车速。车速过快,一直是XXX公司发展过程中无法有效解决的难题,因为XXX公司驾驶员的工资业绩以出车次数的多少来计算最终工资,所以,大部分驾驶员为了自己能多拿工资,对公司控制车速的规定视而不见,尽管公司三令五申,要求驾驶员控制车速在60公里/小时内,由于没有有

效的监控设备,无法有效监管车速,公司的三令五申犹如一纸空文,驾驶员超速行驶肆无忌惮,在市区车速有时能达到100公里/小时,引起了部分市民的投诉,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形象。对此公司车辆安全领导小组痛定思痛,下决心引进了ERP信息管理系统并吸纳了多名专业的物流师,从车辆运输路程、运输次序、运输调派等方面进行了先进、科学、规范、有序的安排,然后再拆巨资引进了GPS管理系统和雷达测速仪等特种设备,24小时严密监视公司车辆的运行速度,也从根本上打消了驾驶员的侥幸心理,切实有效的控制了车辆的运行速度,保障了车辆的运行安全。

四、建立健全公司车辆管理的规章制度,处罚与奖励并行。为保障公司预防车辆安全机制长期有效施行,让好的处施成形于制度、规范是必然的。对于预防车辆安全管理,XXX公司先后出台了《车辆安全管理体系》,《车辆安全事故管理及奖惩制度》,《车辆管理制度汇编》,《关于严格控制车辆运行速度的规定》,《罐车驾驶员管理制度》等各项车辆管理规则制度,基本上涵盖了关于车辆安全的所有规范,使公司基本做到了对车辆安全的有制可循,有法可依。不仅如此,为了更有效的激励员工自觉遵守各项车辆安全管理规则制度,公司人力资源部还出台了《驾驶员车辆安全奖励规定》,凡是遵守规章制度的员工,每个月将有大笔额外的安全奖金,但如果违反规章制度,公司不但扣除其安全奖金,而且还会重罚。此项规定不但加强了激励员工遵守规章制度的热情,而且还提高了违反规章制度的成本,切实有效的控制了车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五、不断强化车辆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XXX公司历来重视车辆安全教育培训,在思想上不断加强对员工对安全的引导和教育,为此车辆管理部每个月开一次全体员工安全大会,每周一次车辆安全基层干部会议,不断总结安全经验和教训。不但如此,公司还邀请了政府交管部门、安全监管部门等定期为公司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的培训和指导,让活生生的案例来不断敲响安全警钟,让员工切实体会到预防车辆安全的重要性。公司安全领导小组为让车辆安全意识牢记于心,还经常举行一些车辆安全知识竞猜活动,让丰富的车辆安全知识在有趣的竞猜活动中,不断强化,真正做到安全责任牢记于心。

落实责任 建立 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篇3

安全生产涉及方方面面,只要一个方面或个环节稍有疏忽,就有酿成安全事故的可能。南平市从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入手,落实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安全生产责任。首先,南平市每年都结合实际,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各项控制目标,分解下达到各县(市、区)和市直各有关部门,各县(市、区)和市直各有关部门再层层分解,做到目标明确。其次,层层落实责任,南平市从2001年8月就制定了“南平市市长、副市长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南平市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明确了市领导及各级各部门所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建立起条块结合的事故处理快速反应机制,从制度上规范安全生产工作,做到责任到人。第三,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把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双文明建设、评优评先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经济发展。第四,实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跟踪督查,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监督、检查协调,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较好落实。

安全生产工作重在防范,南平市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安全生产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一是定期召开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工作会议,南平市政府每季度都召开一次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工作例会,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和存在问题,及时研究对策,防范未然。二是实行安全生产预警通报制度,对事故多发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市政府安委会或安监局及时进行预警通报,该制度从去年8月份实行以来,已对武夷山市政府、建瓯市政府预警通报,起到了良好效果。三是建立重大节日安全检查制度,凡遇元旦、春节、五一、国庆及全国“两会”

期间,我市各单位均开展安全大检查,并加强节日值班,做到安全检查制度化、经常化。四是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对可能威胁公共安全且一时难以整改的重大事故隐患,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分别由市、县(市、区)两级政府挂牌督办,至今已有8家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分别由所在县(市)政府挂牌督办,目前6家已整改完毕。五是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围绕宣贯《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加强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素质。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全民安全教育,增强全民安全生产意识。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篇4

1 建立完善长效农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目前, 各相关部门要在部、省、市、县四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基础上, 与时俱进, 把防线向乡村延伸, 加强乡村组三级农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一是农业部对基层农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要有具体规划, 制定出台《农机安全管理机构建设规范》等规范性文件, 明确县乡三级农机安全管理机构建设的要求, 机构性质, 职能和责任, 为完善农机安全管理体系和县级农机监理机构“参公管理”创造条件。二是按照“机构法制化、办公网络化、检测检验仪器化、管理规范化”的思路, 把县级站建成“队伍精干、作风优良、技术过硬、装备精良、执法规范、服务热情、运转灵活、快速反应能力强、效率高”的区域性农机安全管理服务中心。三是以基层农业推广体系改革为契机, 健全乡 (镇) 级农机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在建立人、机台账, 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同时, 配合县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 按照当地实际和农时特点, 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检查、年检、专项整治和事故处理等工作。四是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上的作用, 落实其安全管理责任, 聘请村书记、主任或会计担任村级农机安全管理员, 以村委会身份与农机户、机手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并请每个自然村 (组) 的组长担任农机安全协管员, 协助乡、村和农机部门做好本村 (组) 的农机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对县、乡、村、组农机安全管理网络体系建设, 加上县级农机监理、管理、推广、培训、销售等部门的横向协作, 互相支持, 齐心协力, 齐抓共管, 和谐工作以及与公安、交通、保险、工商、税务等部门的互通信息, 协调工作, 最终形成多部门联合执法, 齐抓共管, 上下结合, 行政与业务结合, 专管、群管与机手自管自律相结合的、具备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能力的农机安全监管机制, 使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层层有人抓, 事事有人管, 监管到位, 降低事故, 为促进新农村建设, 构建平安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2 建立长效农机安全责任体系

创建“平安农机”, 搞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落实安全责任是关键。县、乡两级政府的一把手, 作为本地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要重视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成立由政府主管领导牵头, 农机、公安、交通、政法等部门参加的农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建立“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把农机安全监管效果纳入各级政府干部考核内容, 建立安全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标体系, 从上到下逐级建立和落实农机安全责任制。根据当地的实际, 县、乡政府与农机主管部门、村委会, 农机主管部门与农机监理机构, 农机监理机构、村委会与有机户、机手要层层签订农机安全责任书。推行谁主管、谁负责, 谁签字, 谁负责的管理机制和重大事故责任倒查制、过错追究制。对那些不符合登记上牌条件、年久失修、无法保证安全生产、无有效牌证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 县、乡、村三级要组织力量逐台签订《停驶通知书》, 载明令其停驶的原因、违反法规的具体条款、整改措施等, 并须注明违章行为未消除, 不准行驶作业, 否则肇事责任自负等内容。对经整改消除了违章行为的, 经县级农机监理机构检验或认定, 撤销停驶决定, 恢复生产作业。总之要通过各种措施, 千方百计把农机安全管理责任和农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实处, 减少事故, 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 落实长效性农机安全监管措施

农机监理机构在落实长效性农机安全生产措施方面, 一是要把好登记关。农机登记发牌时, 要严格执行农业部“登记规定”和“规范”, 明确岗位, 定岗、定责、定人, 不准违规上牌发证。根据工作流程和规范,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互相制约、公开公正公平规范办理农机登记上牌业务。二是要把好年检关。农机安全技术检验, 要由有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 严格执行有关农机检验的项目、标准、条件、规定, 积极推广计算机仪器检测检验, 确保不缺检、漏检项目, 有条件的地方, 应降低或免除农机检验收费, 由地方财政给农机监理机构实施补贴。三是要把好培训考证关。对农机驾驶人的培训, 要由有资质的农机培训机构来进行, 严格按照学员所学机械的教学大纲设置培训科目和授课时间, 对考试不合格的学员, 不得发给结业证, 应让其下一学期免费再学。要把农机培训与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民致富实用技术培训工程等结合起来, 尽量降低培训收费, 提高机手参训积极性, 坚决杜绝只收费、不培训的现象发生。农机监理机构考证时, 必须由具有专业资格的考试员来进行, 并严格执行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驾驶证业务工作规范和考试项目、要求与评分标准, 坚决杜绝人情证、违规证, 确保农机有证驾驶员具有良好的安全驾驶操作技术。四是要建立农机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各级农机监理机构、安全管理组织, 要经常性的开展安全检查、事故隐患排查、农机安全专项整治等活动, 纠正违法行为。要结合农业生产的特点, 紧紧抓住“三夏”、“三秋”和“双节”三个农机事故高发期, 深入乡村道路、田间、场院及农机集中作业场所开展安全巡查和政策法规咨询服务, 查无牌、无证、无安全设施的“三无”农机, 查无证驾驶、违法载人、违规作业, 宣传农机安全法规和农机安全操作技术要点, 消除事故隐患, 确保安全生产。

4 建立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

各级农机行政主管部门和农机安全监理机构, 农机安全管理组织都要充分发挥宣传舆论作用, 在宣传对象上, 一是要向各级领导宣传。各级农机部门都要主动地向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安监、公安、财政、人事等部门的领导传达上级精神、送阅文件和宣传资料、互通信息、请示汇报工作, 争取各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为农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向全社会宣传。结合“平安中国”、“平安陕西”、“平安宝鸡”和“平安畅通县区”建设, 利用电视、广播、会议、标语、板报、互联网、手机短信、报刊杂志、各种文艺活动等宣传舆论工具, 大张旗鼓地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 提高社会对“平安农机”的认知程度。三是面向有机户、机主、机手宣传。以创建“平安农机”为载体, 继续扩大战果, 在县、乡、村三级行政区域及农机合作组织内建立机手学习活动室、固定宣传栏等农机安全宣传阵地。县级农机部门特别是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要以乡 (镇) 、村 (组) 为重点, 把安全宣传的触角深入乡镇、村组, 中小学校、农机加油站、农机维修网点, 定期为他们提供宣传、学习资料, 参与组织和指导其宣传、学习活动, 及时向机手传达新的信息, 切实履行告知义务。四是要充分利用农机年检、农机培训考证、安全检查、安全周活动、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技入户及日常业务办理等机会, 采取发放安全宣传资料, 讲解法规、文件, 政策法规咨询等多种形式, 宣传农机安全生产知识、技能、法规, 为机手提供义务法律法规、政策、技术、信息等咨询服务。

5 建立优化农机安全管理队伍的长效机制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探索(推荐) 篇5

公司于8月3日举行了安全生产座谈会,会议上公司领导、各部门负责人都进行了讲话,公司领导对以后的安全生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此次座谈会上我感受到公司自上而下做好安全工作的决心;此次座谈会结束后我深有感触,现就安全生产管理浅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车间安全生产存在的不足

1、部分员工操作技能不熟练,是安全生产的潜在隐患。自去年停机以来,离职员工不在少数,后续跟进补充了不少新员工,新进员工的操作技能相比老员工还很欠缺,一些具体操作还比较生疏,这样就很容引起人为和人身事故,这些人员的业务技能亟待提高。

2、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薄弱。

安全生产责任认识不够,现在许多员工缺乏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正如座谈会上讲到的,态度决定一切,有责任心才能干好工作,必须树立各级员工对本职工作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

3、安全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公司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已经相当多,可以说是相对比较完善,例如安全工作票制度、操作票、各种应急预案等,现在所缺乏的就是执行力,现在各项制度的执行并不彻底,往往在制度新发布的初期执行比较好,过一段时间后执行效果就打折扣了,究

起原因制度发布后,后期的检查、监督跟进工作不到位。

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为保证公司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必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有以下几点建议。

1、增强员工学习力

持之以恒的进行安全知识技能培训,创建学习型班组,提升基层员工的技术操作水平;可以开设班组点检课,每天讲一个知识点,老员工手把手教学,新员工反复模拟演练,达到操作熟练后上岗,从技术层面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另外据不同职业危害因素开展防化学品中毒、防化学品灼伤、防火灾爆炸、及特殊工种培训、事故应急知识培训,消防应急演练活动;真正做到让“安全生产化,生产安全化”。

持之以恒地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培训,要强化以人为本、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理念,引导各项专业管理工作时刻以安全为基础,采用事故案例教育法,分析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从中汲取教训,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例如反应仓底的卸料摆臂出现故障时,各专业共同分析,并以此案例做出更进一步的总结分析,确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设备检查方案。

增强团队凝聚力。结合学习型班组创建工作,以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个人服从集体等理念为指导,结合每年的安全生产活动月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活动,可以增强团队凝聚力,树立系统思考、团队管理的理念。

2、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的掌控能力

坚持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设备安全、产品质量安全、人身安全都要在生产全过程中得到保障。

首先在日常正常生产状态下,要通过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各种设备缺陷,及时处理,避免缺陷的扩大,将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好日、周、月的分析工作,从日常生产中找规律,对生产加以辅导,确保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产品质量达到高品质要求。

再是在检修状态下,要填写好工作联系单,做到各专业衔接紧密,环环相扣,闭环管理;更为重要的是要坚定不移的严格执行工作票、操作票制度;在安全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不工作,是保障人身安全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保证设备安全的前提;对工作票执行中的“三种人”要定期进行培训,增强其安全业务知识技能。

最后是在紧急状态下,当发生生产事故时的如何处理。这就需要在系统分析辨识的基础上,对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故制定应急预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各种预案进行模拟演练,做到生产中出现的各类风险都能控、可控、在控。

3、发挥制度约束力,增强员工安全生产责任感,继续深化安全责任制度。将安全目标层层分解与落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每个岗位每个环节的责任都清晰明确,强化各级部门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使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

人员都明确自己肩上的重任,主动自觉践行安全第一的方针。坚持以技术提高为支撑,通过安全设计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全面推进物的本质安全化。

通过各项规章制度对员工行为进行约束,排除不安全因素,目的在于在制度约束下,将有利于生产安全的思想及工作方法灌输到职工内心深处,转变成员工的自主意识。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篇6

一、没能从根源上对制售伪劣有害食品的黑窝点予以有效取缔和打击,特别是没能对散布在城乡结合部的制假黑窝点作彻底清查和取缔。因此建议:1?郾重点对城乡结合部的制假黑工厂进行一次“地毯式”清剿;2?郾加大处罚力度,特别是对恶意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当事人处以高额罚款直至追究其刑事责任;3?郾建立有奖举报制度,从罚没资金中提取奖励基金以鼓励群众的参与热情;4?郾对提供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场所(房屋)的单位和个人亦应作出处罚,提高整体打击力度;5?郾重视和发挥新闻媒体的参与作用,对积极参与并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政府应予表彰和奖励;6?郾建立健全区(县)、街道(乡)和社区(村)三级督察工作的包保责任制,把责任追究与工作政绩联系到一起并形成制度。

二、在食品打假和安全监督工作上,卫生、质监和工商等部门都负有相应职能,但同时又因条块分割难于形成合力,往往给制假者以可乘之机,而“运动式”的部门联合执法活动又不能形成长效的监管机制,因此,亟待研究建立专门机构来担当扫除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恶行的重任。

三、人大需要研究和制定与国家食品安全法相配套的、对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更具打击力度和操作性的地方性法规,一方面加大打击的实效性,另一方面也便于职能部门更加有法可依和依法行政。因此建议,从根源上对制售伪劣有害食品黑窝点予以有效取缔和打击;在食品打假和安全监督工作上,卫生、质监等部门要形成合力,加大监督和打击力度;研究制定与国家食品安全法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加强食品检查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检验专业能力,实行一体化管理,提高全民食品卫生防范意识,在全社会形成打假氛围,努力做到天下无假。

建立长效机制全力打造食品安全通道 篇7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多年来, 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坚定不移地将食品安全放在经营的首位, 视商品质量为企业的生命, 自觉落实国家有关食品卫生、食品安全的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依靠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符合经营实际的管理制度, 将食品安全真正落实到经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确保所出售的商品安全、健康, 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了“超市发商品质量有保障”的良好口碑。通过多年来的管理实践和不断探索, 我们逐步建立起了以“体系保障、完善制度、重点落实”为主要内容的长效管理机制。在2008年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区分局推出的《超市食品安全关键点控制规范》, 对辖区内大型超市的食品安全工作实行分级管理中, 我公司率先通过了“食品安全A级企业”, 成为北京市食品安全达标的样板;多年来, 我公司未发生食源性疾患;在政府职能部门组织的历次食品安全检查中均获好评;在举世关注的2008年奥运期间, 我公司因为出色地做好了市场安全保障工作, 被评为“北京市先进集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体系保障, 构建管理网络

我们深知,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所以, 公司各级管理者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2007年公司专门成立了食品安全领导小组, 由总裁担任组长, 总部营运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公司将食品安全管理贯穿于进、销、调、存各个环节, 贯穿于物流、票流、信息流的全过程。

第一, 建立各层级监管体系。为使食品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公司制定了《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方案》, 根据《超市食品安全控制规范》要求, 从总部到各门店逐级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的组织机构, 层层有明确的分工, 每个环节都有岗位责任制。结合总部各部门的职责, 将食品安全管理进行分解, 逐条逐项落实到各有关职能部门, 各负其责, 逐项考核。因食品安全工作涉及部门较多, 公司建立了联系协调会制度, 由营运部门牵头, 发现问题, 及时沟通, 快速做出反映。明确各门店的店长是该店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 对食品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 各门店还设置了一名专职的食品安全员协助店长抓好这项工作。

第二, 进一步完善食品准入体系。从源头上抓商品质量, 严把进货关。由总部采购部负责, 重点落实对供应商资质的审核和商品资质的审核, 将商品分为三大类135小类进行管理, 逐个单品都有完整的供应商资质和商品资质等一系列的证、照, 作为准入所必须提供的文件证明, 从而, 形成了统一的、规范的四万余份商品准入电子档案, 完成了的商品准入体系的搭建。在做好准入索证工作的基础上, 我们还建立了进货台帐登记制度, 包括联营、出租在内, 以方便、快速地追溯到问题商品。

第三, 构建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将送检与抽检, 自检与第三方检测有效结合, 形成交叉、互补、全方位、多角度检测体系, 有效、及时地控制了问题食品进入销售环节。结合经营实际, 我们还制定了操作性强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计划, 对高风险商品:如日配商品、保存条件要求高、易腐易变的生鲜食品作为检测重点,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快速消除隐患。公司化验室把现场抽查作为工作重中之重, 发现隐患及时下架;对熟食加工间、主食加工间、豆腐房、蛋糕房加工工具 (如案板、刀具等) 和包装容器进行现场涂抹项目的监督抽查, 对存在问题的限期改进并进行复检。为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更高的要求, 化验室新增亚硝酸盐、二氧化硫及食用油酸价、过氧化值的快速检测项目;对干果进行微生物和理化指标 (二氧化硫) 的检测。

第四, 建立消费者维权快速反映体系。及时受理食品安全投诉和举报,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我们义不容辞在责任。对此, 公司设专门的部门, 负责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对每件顾客投诉都能做到第一时间出现场, 细心倾听, 调查取证, 做到记录详实, 处理及时。同时, 对按季对顾客投诉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对典型案例进行通报, 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从2006年我们公司推出了“五满意”工程, 其中一项就是“让顾客满意”, 对此, 我们明确把“消费者投诉及处理”作为对部门考核指标进行下达, 此后, 无论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责任多么难分, 解决多么棘手, 主管部门都会尽最大努力, 快速解决, 实现“让顾客满意”目标。

二、完善制度, 管理有据可依

企业的运作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我们通过推行卖场检查制、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不合格食品退市制、责任追究制, 使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1. 推行食品安全卖场巡检制。

根据食品安全各项管理制度要求和不同时期食品安全重点工作, 总部有专职人员进行卖场巡检, 做到有安排、有检查、有记录。对巡检所发现的问题, 坚决予以纠正, 直指经济处罚。同时, 根据不同时期食品安全重点制定具体工作方案, 并从总部抽调管理人员, 组成专项检查组, 对所属门店进行检查, 采取明查暗访和交叉检查验收形式, 发现问题, 查找隐患, 及时纠正, 督促改进。

2. 推行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

各门店全部建立了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 及时、准确地向消费者公示食品安全信息, 包括近期下架商品, 进行消费警示和提示, 引导顾客安全消费。

3. 推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

与供应商签订有关问题商品退市处理协议, 要求供应商对确定能够威害人体健康的商品提供销毁的图片和文字材料, 并利用门店公示栏将销毁资料进行公示, 让消费者放心。

4. 推行食品安全管理问责制。

为加强食品安全的管理, 我们在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细化了《食品准入制度》、《进货验收制度》、《购销台帐登记制度》、《质量承诺制度》、《问题商品退市制度》和《食品安全紧急预案》等制度。除了加强主营的商品管理外, 重点对联营供应商商品及出租柜台的商品从进货到销售都做出了统一规定, 明确责任, 哪个环节、谁出问题就追究到人、到底。

为了长期、有效的抓好食品安全工作, 确保各门店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的各项管理制定及规范, 我公司已将《超市食品安全关键点控制规范》纳入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中, 并作为考核各级管理人员的内容, 列入检核工作, 依照标准, 进行评分, 形成了日常工作管理制度。

三、强化落实, 锁定环节控制

对食品安全的管控, 除了有体系保障、制度落实外, 我们把管理的重点和关键点着重落实在“六个”环节上, 即:准入环节、验收环节、存储环节、现场加工环节、销售环节、退市环节。结合经营实际和食品安全所出现的问题, 在不断总结、归纳、提炼的基础上, 我们拟定出了各环节的操作、管理重点, 具体为:

1. 在验收环节上, 我们把验收的重点放在顾客不需要加工, 可直接入口的日配食品上, 如:

熟肉制品、豆制品、鲜奶、酱菜小菜等。我们加强了对冷冻、冷藏商品的进货验收, 确定商品包装上指示温度与进货车辆温度是否保持一致等, 并记录在册。

2. 在存储环节上, 我们把重点放在需要冷藏存放的包装食品上, 如:

北京烤鸭等。因为这类食品对储存温度的要求极易被忽略, 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被陈列在常温下, 造成变质。还有进口水果, 因单值高, 销量小, 按规定都能存储在冷藏柜中, 可有些水果很难从外表判断是否变质, 如:山竹、木瓜等, 对此, 我们在经营实践中摸索出对这类水果新鲜程度、变质情况的判断方法。同时, 为确保冷藏、冷冻设备的正常运转, 我们还加强了检查, 店内设有兼职人员每日两次对冷冻冷藏设备进行温度记录, 如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为了更好满足食品安全要求, 近三年来, 我公司共投入化验室100万元, 对化验室操作间及高压灭菌间进行了改造, 新添置了数显电热培养箱及电热鼓风干燥箱等。

3. 对现场加工制作食品的管理, 一直是我们食品安全管理的重点, 更是一个难点和消费者投诉的集中点。

因为直至目前还没有现场加工食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管理难度可想而知。同时, 因为现场加工制作深受消费者欢迎, 具有较强的聚客能力, 所以无论从满足顾客需要考虑, 还是从提升销售能力出发, 我们都会继续探索并尽最大努力做好其食品安全管理。从索要现场加工食品联营商资质和商品资质, 到主要原材料的供应商资质和商品资质的审核, 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档案, 并要求其建立《现场加工食品生产记录》和《现场加工食品原材料进货记录》等制度, 每天由所在门店检查其落实情况, 并记录在案, 对发现的问题监督改进。

4. 在销售环节上, 我们严格按照商品包装上的指示温度进行商品陈列码放;

对散装食品要求必须做到明示生产日期、分装日期、保质期、厂名、厂址等。在食品陈列中本着“先进先出”的原则, 确保所出售的商品新鲜, 绝不允许出现过期商品、双标签的商品。对于即将到期食品有明确规定下架时间、退出程序, 并严格跟踪落实。各门店所经营的商品都建立了电子台帐, 做到了逐笔登记, 能查到单品, 便于出现问题, 追溯源头。

5. 在退市环节上。

按照商品退市、退货管理办法, 门店接到下架通知后, 填写《问题食品退市记录表》, 在3小时内完成商品下架工作, 并将下架商品存放到退货区或按照通知规定对商品进行退货或销毁。针对公布或检验不合格的商品, 在质量检测部门出具检测合格报告后, 经履行相应程序方可恢复销售。

总结多年门店现场管理实践, 感到上述六个环节就是零售环节加强食品安全的管控点, 各环节都能管住不出现问题, 食品安全的链条就会顺畅地连接起来, 形成一个健康、完整、有效的保障体系。因此, 我们从2007年开始, 在我们规模较大的七家门店开始试行六个环节的管控, 请工商局质监部门进行验收,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总结成功经验基础上, 2008年我们又推出了食品安全管理规范“五统一”:即:统一台帐记录、统一生产厂家商品标识的公示格式、统一冷链进柜、统一公示检疫票证、统一公示健康证。因“五统一”操作性较强, 便于门店掌握, 很快在全公司进行了全面推广, 使我公司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在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零供携手, 共筑食品安全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篇8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长效机制,淮南潘集区

目前, 淮南市各地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正全面有序地推进, 一大批饮水安全工程已建成投产, 一大批尚在建设中。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 保证工程良性运行, 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巨大投入真正形成巨大的产出, 长期稳定地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迫在眉睫。为此, 淮南水利局组织了调研, 对一些县 (区) 进行调研, 通过现场查看、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 征求有关县 (区) 的书面意见, 初步了解该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情况, 现以该市潘集区为例介绍如下。

1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现状和评价

淮南市潘集区从2006年到2009年底, 已建成集中式饮水安全工程40处, 日供水能力达9 332 t, 可解决27 368户104 687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工程涉及全区11个乡镇 (街道) 的49个行政村, 工程总投资达4 079万元。其中饮水不安全类型主要为水质不达标 (包括苦咸水、污染水、氟超标水、砷超标水等) 。潘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抓住国家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投入的机遇, 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为潘集区12项民生工程之一, 同时, 计划用4年时间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标准, 解决全区13.4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以来, 潘集区工程总体进展顺利, 工程质量良好, 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这些工程运行以来, 为农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被农民群众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广大受益群众充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分享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 增强了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这项工程促进了社会和谐, 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建立权责明晰的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问题

由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有关政策和文件都对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理主体有明确规定。因此, 在工程产权和管护主体方面问题不大, 但小型供水工程则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机构不健全, 管理机制不灵活, 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 此外, 还普遍缺乏懂技术, 会维修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 相当部分水厂的技术管理人员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农民, 饮水卫生意识和知识相对欠缺, 业务素质低, 不能适应日常的运行管理工作[1,2]。

2.2 加强水源保护, 严格水质检测问题

根据2008年公布的全国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显示, 我国超过4成的农村饮用水未达到卫生指标, 主要是微生物指标不达标。淮南市情况也不容乐观, 经卫生部门检测, 大部分水厂水质不达标。造成水质不达标的原因:一是有的地区水资源紧缺, 而农村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遏止, 增加了水资源保护的难度, 成为威胁农村水质不达标的主要原因。二是农村小型水厂处理设施落后, 采用集中供水的农村供水工程大多数设施较为简陋, 只有2成左右的供水工程有消毒设备, 多数供水工程只有水源、管网和简单的沉淀过滤设施。分散式供水工程多为户管和联户管, 普遍缺少水处理设施。三是缺少水质监测设备和人员, 不能进行经常监测,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 除城市管网延伸和规模较大水厂有检测设备和人员, 水质检测不成问题外, 广大农村中小水厂由于规模小, 管理人员少, 没有水质监测设备, 更谈不上专职检验人员, 目前也没有条件建立水质检验试验室, 直接影响了水质的日常监测[3,4]。

2.3 合理确定水价, 实行计量收费的问题

不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由于水厂规模小,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农民承受能力有限和支付意愿不强, 水费收交有困难, 喝“福利水”、“大锅水”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农村饮水工程不能按全成本收费, 地方物价部门批准的水价普遍低于供水成本, 一般不计折旧费和大修费, 使水厂该维修的工程无法维修, 该更换的设备无法更换, 工程使用寿命到期后也无力更新, 难以保证工程持续运行。

在调研中发现, 凡是农村原有压水井和靠近河流的村庄, 农民用水都用河水和浅层地下水, 水厂供水只用来烧饭和烧开水, 水厂供水量很小;有个别村因有企业收入, 因此实行不收水费, 造成用水浪费;在含氟高的地区, 农村水压井可以出水, 由于祖祖辈辈喝高氟水, 看不出什么后果, 因此饮水安全意识不高, 不愿意接自来水;很多农民外出打工, 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一些村成空壳村, 接用自来水的积极性不高, 这些都影响了水厂的效益。

2.4 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设计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04年刚开始实施时为一个新的课题, 无章可循且当时国家投资较小, 造成实施的饮水安全供水工程多为单村式集中供水;点多面广, 粗散式供水, 水厂小利润空间有限, 难以形成规模化管理, 为今后的运行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2.5 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优惠政策落实情况

2008年省水利厅转发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涉及的有关收费比照实行扶持政策的通知》, 省水利厅与省物价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用电价格的通知》, 以降低农村水厂的建设和运行成本, 还惠于民, 根据各地落实优惠政策的情况看, 总体上是好的, 但仍有部分优惠政策在一些地方尚未落实, 特别是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 由于涉及电力部门, 协调难度大, 执行效果差[5,6]。调研中发现, 有的县区2007年以来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用电价格可以按农业生产用电价格。而2007年之前的农村人饮解困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以及乡镇自来水厂管网延伸工程, 则不享受电价优惠政策, 加重了水厂的负担。

3 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议

3.1 建立权责明晰的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

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 按照“谁投资, 谁所有, 谁受益”的原则, 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明晰产权, 落实产权和管理主体。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兴建的乡镇集中供水工程, 由县或乡镇授权的项目法人负责管理, 以国家投资为主兴建的规模较小的跨村或单村供水工程, 形成的资产归受益群众集体所有, 由村民委员会或工程受益范围内的用水合作组织负责管理。由社会投资者投资兴建的集中供水工程, 由业主负责管理。分散供水工程由受益户负责管理。

3.2 加强水源保护, 严格水质检测

要抓好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严禁进行各项开发活动和排污行为, 以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威胁饮用水源水质安全的污染源, 应坚决搬迁或关闭, 严禁新建、扩建影响饮用水安全的建设项目。加强对农村自来水水源和水质检测管理工作, 定期对水源水质, 制水水质、配水水质等进行必要的检测, 保证生活饮水达到《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的要求, 确保农村饮水安全[7,8]。

3.3 合理确定水价, 实行计量收费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要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融资、企业经营、依法合理定价、计量收费、群众参与的运营管理机制,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 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3.4 加大农村饮水工程扶持、服务和监管

3.4.1 乡镇政府尽快出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

2004年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出台《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 (试行) , 试行以来, 对已建成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 同时, 在试行中, 也发现一些不足, 有必要对前段工作进行总结, 对照省试行办法, 结合乡镇的特点, 由乡镇完善该《办法》, 并由乡镇实施, 以规范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 保障供水工程的长期效益。

3.4.2 进一步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安徽省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并没有完全到位的, 如电价, 建议所有向农民供水的饮水工程, 电价一律按农业生产电价执行。

3.4.3 对困难小水厂给予适当扶持。

建议在一段时期内, 对一些经济欠发达, 农民承受能力有限的农村亏损小水厂, 及时建立财政补偿机制, 包括对大修和折旧经费的补贴, 或者建立以财政资金为主的农村供水工程基金, 对工程进行大修或更新改造, 并在更新改造中引导向规模化供水发展, 使水厂走向良性循环。同时, 也可以通过村民“一事一议”形式, 解决管网维修和设备更新的资金。

3.4.4 建立农村供水工程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村供水工程量大面广, 特别是相当多的单村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 其专业化管理水平低, 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向供水单位和用水户提供服务。

3.4.5 加强管理人员培训管理。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应组织农村水厂管理人员开展专业知识、实际应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培训工作, 逐步建立起一支熟悉供水工程的相关技术, 能熟练地使用和正确维护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专业化队伍。

3.4.6 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供科学技术保障。

应针对我国农村目前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的特点, 重点加强符合农村特点的简便、高效、低廉的水处理和水质检测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和推广, 促进农村供水领域的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1]杨鹏远, 杨宗贵.探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后续问题的解决办法[J].福建建设科技, 2010 (3) :74-75.

[2]李玉辉, 高俊双.依兰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J].东北水利水电, 2010 (6) :30-31.

[3]王震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0 (5) :34, 36.

[4]牛起虎.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J].山西水利, 2010, 26 (4) :6-8.

[5]刘理政.郸城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0 (4) :23-24.

[6]陈鑫.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J].科技资讯, 2010 (11) :173.

[7]朱春霞.荷泽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探讨[J].山东水利, 2010 (10) :80-81, 91.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篇9

一、建立有效长效机制, 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开展党建促生产可以保证企业高速健康发展, 是新时期企业迫切需要的。党建工作是主体, 对于企业而言, 党建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着政治保障, 所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员素质至关重要。 党组织工作的严谨性与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可以带动周边群众, 让群众在这种氛围中为企业服务。因此党建工作的好与坏直接会影响到生产质量的高低。但是党建工作不是一时的业绩, 其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创新, 根据不同时期的重点进行相应的创新与调整。只有将“党建促生产”活动作为一项制度长期保持下去, 才能使党员、群众受教育, 确保我们党有旺盛的生机和蓬勃的活力。

二、对构建党建促生产长效机制的理性思考

党组织的党建促生产活动, 在强化自身的同时, 也在不断影响和引领着身边群众的行为, 是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灵丹妙药”。如何使党建促生产活动持久地开展下去, 是从事党务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 党建促生产活动不能简单地靠发文件或者集中在某一时期来实施, 而应努力使党建促生产成为基层党组织的常态化工作和基本要求。因此, 必须构建党建促生产的长效机制, 来保障党建促生产活动的长久实施。

首先, 只有建立党建促生产的长效机制, 用制度来约束党员, 用机制来激励党员, 使党员真正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实施者, 党建促生产的各项工作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其次, 建立党建促生产的长效机制是构建和谐的需要。建设和谐地铁, 关键是调动所有积极因素。广大党员是企业生产的重要组成, 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调动党员的积极性让他们起到带头作用, 才能引导广大群众全心全意地投身到工作中去, 形成群策群力、共创和谐的良好氛围。

最后, 建立党建促生产的长效机制是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需要。 我们的党员大多数都具有较好的党建促生产意识。但是, 个别党员因素质不高, 党性不强, 还不能充分发挥和体现党建促生产作用。因此, 很有必要加强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建立一套适合基层党建工作需要的运行模式。以确保党的各项工作走上制度化与规范化, 使党员队伍建设在改进中得到不断的加强与提高。

三、建立引导机制, 加强党员在生产中的引导地位

一是树立先进典型。让领导干部及一般党员的先进典型案例在员工中广泛宣传, 开展“身边人、讲述身边事”, 来教育党员和群众, 增强典型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引导党员群众"学习身边人、做好当身边事", 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不平凡的业绩。每一位党员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来做, 扎根一线, 心系员工, 员工的利益得到保障, 使团队更加和谐。

二是强化激励机制, 增强党员群众争当先进典型的动力。紧密结合企业发展变化的任务, 运用典型激励和荣誉激励方式, 弘扬正气, 在广大党员中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从而不断激发党员群众的进取意识和荣誉感。

四、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在实践中实现党建促生产常态化的一些做法

基层党支部足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型党组织, 从成立以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结合调研和思考, 党支部已形成以下几个常态化做法:

1.重视政治理论学习, 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

在日常工作中, 党支部根据上级党委的安排, 按照学习材料, 有计划地认真抓好支部委员和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工作, 不断提高党员学习的自觉性、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支部积极向地铁内网投稿, 发动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党组织活动。坚持 “三会一课”制度, 即党支部学习会、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以及党课制度。为了提高学习的实效, 采用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阅读学习材料与讨论交流相结合;采用典型事例的方式, 通过观看先进党员的模范事迹, 教育党员提高党员意识, 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2.抓好员工的业务学习, 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随着广州地铁线网的不断发展, 对员工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只有不断地学习科学文化和专业技术知识, 认真研究和思考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 做好本职工作。党支部鼓励和支持员工进行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和演练;党员干部带头学习, 钻研业务, 积极思考, 并将思考的问题写成总结在团队中分享。

五、建立党建促生产长效机机制制的的几几点点方方法法

1.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以落实制度体现机制

把制度建设融入到基层组织建设中去, 建立以制度规范和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机制。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践中, 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有效的工作制度, 如召开“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评议、党内选举、党员议事等制度。这些制度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是基层组织建设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

(1) 党支部委员每月组织学习不少于3小时, 党员学习每月不少于2小时。有学习记录、有总结, 保证学习时间的有效落实。

(2) 学习有计划, 每位党员有学习笔记, 定期进行学习交流。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委员, 带头成为学习模范, 定期检查学习的落实情况。

2.坚持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

定期召开党员民主生活会, 确保生活会的实效。党员主动向党支部汇报思想工作情况, 自觉接受全体党员的监督。定期组织民主生活会, 对本季度党支部的工作进行评议, 党员个人汇报本年度的思想、工作状况, 联系支部与党员个人实际,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3.坚持经常性的谈心和沟通制度

党的支部委员要做好谈心和沟通工作, 帮助群众提高认识, 正确对待社会、正确对待别人、正确对待自己。党支部委员带头做好与群众的谈心和沟通工作, 用换位思考的方法, 通过沟通化解矛盾。达到统一认识, 统一思想, 相互理解, 解决问题的目的。

4. 建立党员志愿服务推进党建促生产活动

在党建促生产活动中, 坚持把党员志愿服务作为提升党员素质、服务人民群众、推进党建促生产的有力抓手, 大力加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 积极探索科学管理机制,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初步建立起党员经常性带头参加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⑴组建志愿队, 形成服务网络。抓队伍组建:根据党员志愿者的专业特长及群众不同需求的情况, 成立党员突击队, 培训服务队帮困救助服务队等, 构建起了志愿服务网络。抓宣传动员:活动中广泛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行动的实施方案, 积极宣传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行动。

⑵强化志愿服务管理。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日常管理制度, 健全了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保障等机制, 将每月员工大会日定为志愿服务日, 每月一个活动主题, 做到月月有安排。并结合志愿服务项目作出服务公开承诺, 在为群众提供志愿服务中践诺。同时, 建立表彰激励制度。将党员志愿者队伍建设工作列入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内容, 把党员志愿者服务情况纳入到党员评议中。在每年开展一次党员评优表彰活动中, 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党员志愿者进行表彰。同时, 大力宣传报道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 吸引更多的党员和群众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中。

六、结论

立足当下, 放眼未来, 把建立党建促生产活动的长效机制作为关键环节来抓, 紧贴基层实际, 坚持特色党建的同时, 注重做好长效机制建设工作, 努力为深入开展党建促生产活动创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 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篇10

开展安全隐患排查, 最终要做到:安全的人, 在安全的环境中安全地做安全的事。最终要实现变电站的本质安全。

1.1 开展人的安全隐患排查, 打造本质安全型值班员

人的本质安全相对于物、系统、制度等三方面的本质安全而言, 具有先决性、引导性、基础性地位。人的本质安全既是过程中的目标, 也是诸多目标构成的过程。人是设备的操作者、维护者, 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导者, 是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者。只有变电站值班员人人都做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人人都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 变电站才能更好的开展各项安全生产工作。要实现变电站的本质安全, 首先要打造本质安全型值班员, 所以人员的安全隐患排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是一切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 要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首先要保证人员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并通过教育引导和制度约束, 打造本质安全型值班员。

1.2 开展物的安全隐患排查, 实现运行设备的本质安全

保证设备能够在规定的运转周期内安全、稳定、正常地运行, 这是防止事故的主要手段, 所以要开展运行设备的安全隐患排查。

只有认真做好设备的安全隐患排查, 我们才能更好的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只有提高关键设备的可靠性, 不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而发生重大事故, 形成“人机互补, 人机制约”的安全系统, 才能使设备更加可靠的运行。

1.3 开展环境的安全隐患排查, 实现生产环境的本质安全

生产环境要符合各种规章制度和标准。要实现生产环境的本质安全, 就必须将生产环境中的隐患全部排除。生产环境的安全隐患排查包括变电站站内和站外两部分, 重点考虑对值班员存在的危害, 可将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估很好的融合后进行分析。

环境的安全隐患与人、物的安全隐患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只有对这些安全隐患从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细致、不留死角地排查, 才能保证生产环境的本质安全。

2 变电站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的途径

2.1 强化安全文化建设, 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安全文化是实施安全生产管理最完善、最有效、最长久的方法。安全文化属于软管理领域, 其软管理的对象是员工及其思想, 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解决员工的思想、认识问题, 进行思想教育和文化熏陶来排除心理障碍,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保证安全生产。任何一种管理的强制力都难以导致人的亲和力与创造力的生成, 只有文化管理提升的文化力才会导致人与环境的和谐, 并具有永远的生命力。班组安全文化是提高员工队伍素质的重要载体。人是安全生产的主体, 在安全生产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通过整合特有的人力资源、管理资源和环境资源等优势, 将先进的思维理念、实践技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去影响每一个员工, 进而推进员工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使安全文明之花盛开在班组的每一个角落, 这是一条可持续的管理途径。因此, 将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硬管理与软管理相融合, 互为补充, 就能更好地调动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 搞好安全生产。

变电站安全文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体现“以人为本”安全价值观, 建设和谐温馨班组、丰富值班员文化生活。创造性地发挥党、工、团的作用, 积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认真组织值班员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不断增强全员安全意识, 提高值班员整体素质, 提升值班员安全理念, 强化安全管理水平, 从根本上实现安全生产的稳定发展。党、工、团小组长组织开展安全大讨论, 安全知识竞赛, 值班员安全思想状态问卷调查, 安全知识培训等, 认真听取值班员提出的安全建议。党、工、团小组长积极协助班组管理人员监督检查现场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制止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消除隐患, 营造党、工、团齐抓共管的浓厚工作氛围, 开创了安全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提高了变电站安全管理水平, 推动了变电站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

2.2 建立全面、详实的安全隐患排查机制

结合变电站实际, 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一是建立组织机构。在变电站成立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小组, 将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有组织、有监督、闭环式的开展下去, 但这里的小组并不是口号式、框架式、应付式的小组。二是制定排查细则。通过引进其他班组先进的安全隐患排查方法,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隐患排查管理细则, 细则要按严、细、实的标准进行编制, 列入细则的就一定要做到, 做不到的就不能列入细则中。三是制定排查项目表。全面结合《安全性评价标准》、《设备状态评价标准》、《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春 (秋) 季安全检查管理标准》等文件中提到的专项检查相关内容, 制定全面、详实的《变电站安全隐患排查项目表》, 在表中列出排查项目、要求、存在的问题、整改的计划等, 让隐患排查工作有详细的内容、有准确的依据。四是制定任务划分表。依据设备责任人制定《变电站安全隐患排查责任划分表》, 有执行人、责任人, 从而更好的开展此项工作。四是建立奖惩制度。对隐患认真进行检查、核查, 并对认真落实整改、积极主动排除隐患的值班员进行奖励;对不认真开展自己所负责部分的隐患排查, 对存在的隐患置之不理, 对令其整改的隐患不落实, 对此项工作抱有敷衍、应付心里的值班员给予考核。最终确保此项工作能常态化的、长期化的、按质按量的、自觉的得到开展。

2.3 以“三查”的方法, 实现变电站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闭环管理

一是“自查”。根据制定的《变电站安全隐患排查项目表》和《变电站安全隐患排查责任划分表》, 由值班员根据自己的任务逐项对照自查, 对查出的隐患, 逐一登记, 建立台帐, 一时难以处理的报组长, 列入计划, 落实责任, 限期整改, 并令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加强监控。

二是“互查”。值班员交换任务进行检查, 同时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一经发现安全隐患, 立即通知原负责的值班员, 并报组长, 要求限期整改, 并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 使排查治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是“督查”。组长联系上级领导, 通过组织专家组根据自查情况组织人员深入进行逐条对照督查, 指导隐患整改。督导检查中要始终要求横要到边、纵要到底, 全面覆盖、不留死角。

3 结束语

上一篇:《型世言》下一篇:视觉艺术形象设计